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游俠考察隊V1》重制版

發(fā)布時間:2022-2-2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游俠考察隊V1》重制版

訪古紀行Ⅰ 目錄 代序 1 興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們 ................ 1 代序 2 一次難忘的行走 ........................ 3 初聚首........................................ 4 海馬洞-高倉古堡之行 ........................... 6 龍里水尾之行................................. 12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 18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 27 花溪高坡之行................................. 36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 45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 50 孟關(guān)、水場之行 ............................... 59 清鎮(zhèn)、站街、衛(wèi)城、大關(guān)之行 ................... ... [收起]
[展開]
《游俠考察隊V1》重制版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東西
文本內(nèi)容
第2頁

訪古紀行Ⅰ

目錄

代序 1 興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們 ................ 1

代序 2 一次難忘的行走 ........................ 3

初聚首........................................ 4

海馬洞-高倉古堡之行 ........................... 6

龍里水尾之行................................. 12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 18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 27

花溪高坡之行................................. 36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 45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 50

孟關(guān)、水場之行 ............................... 59

清鎮(zhèn)、站街、衛(wèi)城、大關(guān)之行 ................... 68

烏當下壩、谷龍之行 ........................... 74

第3頁

代序 1

1

代序 1 興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們

從 2012 年 7 月起,我就開始在新浪博客中發(fā)

游記,把我的游覽歷程,新發(fā)現(xiàn)的景點和路程介

紹給大家,希望能夠聯(lián)系上志同道合、興趣相投

的朋友,前幾年在網(wǎng)上結(jié)識了貴州省貴定縣的仁

忠拍客,我倆相見恨晚,十分投緣,一起有過數(shù)

次同游,他還作為領(lǐng)航員帶我們游覽了許多景點。

后來又聯(lián)系上了貴州省都勻市的福之泉,他帶我

去了都勻的許多景點。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大家

難以多次同行游覽。

近幾年,年近花甲的我在新浪博客上發(fā)現(xiàn)了

熱愛史地和旅游的貴陽改哥、呈思等同好,他們

建了一個微信群,叫“貴陽史地愛好者”,我是

第 15 名被拉入群中的群友。群友們懷著對文物古

跡,地方歷史地理的執(zhí)著熱愛,在群中共享信息

和資源,或激烈探討,或揶揄逗鬧,熱鬧非凡,

如果哪天沒有新消息,還很不習慣。

有一次,在提到貴陽城中的劉氏支祠時,我

發(fā)牢騷說去了兩次都無法看到,群里的筑城老唐

便主動提出由他去找鑰匙,帶大家一起參觀。

于是在約定的時間里,素未謀面的微信朋友

們在劉氏支祠中第一次見了面,拉近了大家的距

離。

此后在 2018 年 2 月 14 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

4 位群友首次相約到郊外同游。我們來到了白云

區(qū),看了幾個溶洞,攀爬了高高的古堡,在古堡

上還找到了傳說中的門額石,糾正了資料中的謬

誤。還去修文縣看了高倉古堡。大家雖然是第一

次同游,相處卻非常融洽,其樂融融。

自然地,后來我們又多次一起出游、考察。

我的年紀雖然比大家高出了一輩,但和大家

的交往毫無代溝感,也沒有文化及學(xué)歷等的鴻溝,

大家有著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興趣,行走之中非

常和諧愉悅。

貴陽改哥對景點資料了解詳實,對衛(wèi)星地圖

了如指掌,我指定他坐在副駕駛位置,擔當領(lǐng)航

員,的確非常稱職。他還酷愛模型,估計家中已

經(jīng)堆滿了大大小小的軍艦、坦克。他手繪地圖的

本領(lǐng)非常強悍,繪制的景區(qū)圖十分漂亮,能夠完

整、立體地反映出景區(qū)的實際情況,完全可以與

“無人機”媲美,十分難得。

有一次,我們?nèi)ふ野徒ё炙诮?jīng)過一

座山坡時,他突然說看到了石塔的尖頂,于是先

下車上山查看,過了不一會,就返回來叫我們上

去,亭閣果然就在山頂?shù)钠降厣希覀兓氐焦?/p>

路上卻怎么也看不到塔尖。只能說明,景點就在

他的心中,坐標就定位在他的腦海里。

以前我和老朋友們出游時,都是我準備資料

和路線,朋友們主要是駕駛車輛,但大家對尋覓

景點的欲望都不強烈,往往是我硬帶著走,相互

遷就?,F(xiàn)在則完全相反了,我基本上不用準備資

料,只是提出一些建議和補充。而在尋覓景點時,

大家都比我還要積極,有時我都有放棄的念頭了,

年輕人們還堅持走在前頭,苦苦尋覓。

李俊辰是一位旅行社的導(dǎo)游,他眼神不太好,

常常看錯景物,給大家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典故和

輕松的笑料。

呈思第一次和我們出游時,還是一位在校大

學(xué)生,他的出現(xiàn)使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對文物古

跡、歷史地理的熱愛,也讓我們感到訪古的愛好

后繼有人。他常常拍攝數(shù)十年前的房屋、街巷、

墓碑等,為以后成為古跡做好準備。

后來還有盧然盧參加了我們游覽考察的隊

伍。他雖然身體稍胖,卻猶如一只靈活的猴王,

每每遇到要探尋路徑的看點時,都是他主動充當

“急先鋒”,一晃眼,他就已經(jīng)離我們很遠了。

每當他從前方傳來消息,要么為我們節(jié)省了體力,

第4頁

代序 1

2

要么就是有令我們欣喜不已的發(fā)現(xiàn)。

盧然盧還是一位摩托車越野愛好者,常常與

同好在沒有道路的野外馳騁,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

質(zhì)都非常好。

宋大勇是一位通曉古文的年輕人,為人坦率,

常常和微信朋友們在群里討論甚至是辯論,有時

候火藥味還頗濃,但過后又毫無芥蒂。

他常常為了一塊古碑,一段歷史記載而孜孜

不倦地埋頭鉆研,為了一個疑點而奮力求證,為

了搞清一個家族的來歷而在農(nóng)村與耄耋老人促膝

長談。

這是一群興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

文:貴州游俠

2019 年 5 月

第5頁

代序 2

3

代序 2 一次難忘的行走

這幾個人,雖非來自五湖四海,但,內(nèi)心共

同的情懷,使他們從貴陽不同的角落,朝著一個

方向行走,最終碰到了一起——在此之前,我們

在網(wǎng)絡(luò)上對彼此欣慕已久。當然,意見不合時,

也曾彼此嗆過幾句;但過不了幾天,又會因為某

個共同關(guān)注的話題,讓我們和解。

貴州游俠,隊伍中的長者,生活狀態(tài)睿智而

恬淡,和我們毫無交流上的困難。

如同他的網(wǎng)名,他比較“貪玩”,也很會玩,

是個行蹤不定、名副其實的“游俠”。在某次行

走的過程中,我們聽見他接了好幾個電話,全是

去哪里玩、哪天走的話頭。他一律回復(fù)“你們決

定”“你們說了算”。

清道光間貴州布政使完顏麟慶著有《鴻雪因

緣圖記》一書,將其宦跡所到處游歷過的名勝佳

跡一一記錄,而且,每記必有圖,很是生動有趣。

貴州游俠每游也必有記,每記也必有圖。閱讀他

的新浪微博,你會發(fā)出一個感嘆——人生需要多

長的時間,才能到達那么多遙遠和深邃的地方?。?/p>

而貴州游俠的新浪博客,內(nèi)容太過豐富,簡

直可當百科全書來查。

我通過清道光《貴陽府志》知道大王背柴氏

柴大用于康熙年間修有一座“金甲橋”的善舉,

但我?guī)追ソ鸺渍?,一無所獲。無意間在貴

州游俠的博客里,看到了他當年尋找該橋的游記

和照片,再經(jīng)貴陽改哥的“紙上談兵”——通過

衛(wèi)星圖定位,實時遙控我行進的方向,最終,柴

大用修的那座金甲橋被我“手到擒來”。于是,

對這兩個人,我頂禮膜拜。

貴陽改哥是隊伍中的路線規(guī)劃大師。沒有

他,我們都不能活,隊伍的開拔就會毫無目的和

方向感。

他的博客,就內(nèi)容體量上來說,和貴州游俠

的博客難分軒輊,但其特點是心無旁騖,深耕貴

陽周邊文物古跡——貴陽范圍內(nèi)但凡有點故事的

文物點,不管已經(jīng)列保還是沒列保的,很少有他

沒去過的。因此,我認為和改哥的相識,只是個

時間上的問題。

改哥曾說:“貴陽的文物點,就算有些我本

人沒有親自去過,可在衛(wèi)星地圖上,我早就觀察

它無數(shù)次了!”這話從他口中說出,并不為過。

改哥對地圖特別熟,在運用上更是出神入化。

文史愛好者寫的文章,大概都要描繪一番事物的

沿革,他常常檢驗這些作者的描述。他的方法是

調(diào)出不同時期的歷史衛(wèi)星照片,加以對比……菩

薩!哪有文章能經(jīng)得起他這樣的推敲?所以,我

寫的一些關(guān)于地理的文字,根本不敢讓他看——

我害怕他用衛(wèi)星定位來檢驗。但我卻常向他東打

聽,西打聽的。

總之,有改哥在,我們就有出游的可能,隊

伍即使進入田間鄉(xiāng)野,我們有他就能“突出重圍”。

盧然盧,隊伍中的急先鋒,性格開朗活潑,

行動自如,探路的任務(wù)一般都是他搶著干了。

呈思,文藝青年,隊伍中最年青者,鏡頭感

較強,立志用鏡頭來講述故事。

至于我,感覺在隊伍中根本無足輕重。能和

他們一起出行,是我業(yè)余最大的榮幸。

或許下次出行,已不再是這幾個人。但我相

信,對腳下這片土地共同的情懷,能讓我們彼此

受到對方的感動。

文:宋大勇

2019 年 3 月

第6頁

2018-2-10

4

初聚首

日期:2018 年 2 月 10 日

同行者:筑城老唐、貴州游俠、貴陽改哥、呈思、holbein(及朋友)、西西哥、釋文

行程:劉氏支祠→大覺精舍

游記:

關(guān)于貴陽歷史文化記憶的新書《貴山之陽 城

市過往》最近出版了,有同好在“貴陽史地愛好

者”微信群里宣傳這本書,而這本書所用的封面

圖,是大多數(shù)同好都沒有進去過的劉氏支祠。于

是引發(fā)了群友們圍繞劉氏支祠進行的熱烈討論,

進而激發(fā)了大家去實地參觀的興趣。

大家都表示印象中這里算是個老城區(qū)內(nèi)最難

得進入?yún)⒂^的文物點,每次去到門口總是吃閉門

羹。改哥來了很多次,也沒有見到過開門,最近

一次來還發(fā)現(xiàn)又多了一道鐵門,現(xiàn)在連建筑背后

都不能繞過去看了。記得曾在報紙上見過,有記

者來到這里,經(jīng)過多方交涉仍然進不去,最后好

不容易進入旁邊的居民樓,才得以拍到一幅祠堂

正立面的照片交差。改哥試著問同樣是記者,并

且用了劉氏支祠的外景照片作《貴山之陽 城市過

往》封面的小白,沒想到她居然也沒有進去過,

因為她什么辦法都試過了還是進不去……

貴州游俠也在群里發(fā)牢騷,說去了兩次都無

法看到。這時長期在群里潛水的“官方人士”筑

城老唐終于冒泡了,提出由他去找鑰匙,帶大家

第7頁

初聚首

5

進去參觀。正是由于這個契機,與其他微信群友

素未謀面的貴州游俠終于在劉氏支祠中第一次露

了面。而筑城老唐、貴陽改哥和呈思,之前曾一

起游覽過地母洞、六沖關(guān)天主堂等文物古跡。

筑城老唐提前為大家取得鑰匙,群友們在約

定的時間來到位于貴陽幼兒師范學(xué)院里的劉氏支

祠,終于有幸得以零距離參觀這座“神秘”的祠

堂,改哥也算是又了卻了一樁心愿。

除了領(lǐng)路人筑城老唐,大家都跟改哥一樣,

都是初次進入這個平時鎖著門的文物點,所以都

很興奮。尤其是貴州游俠,剛進門,就先替大伙

給劉家祖宗“磕了個響頭”。其實是因為享堂前

面的最高一層臺階,跟下面幾級不一樣高,并且

還帶有屋檐一樣伸出來的結(jié)構(gòu),他只顧著抬頭看

房梁上的木雕去了沒注意腳下,所以遭了一撲爬。

文物愛好者們應(yīng)該引以為戒,無論遇到再精彩的

看點,無論要看什么拍什么,一定要記得先停下

腳步。

圖 / 文:貴陽改哥

第8頁

2018-2-14

6

海馬洞-高倉古堡之行

日期:2018 年 2 月 14 日

同行者:貴州游俠、貴陽改哥、呈思、李俊辰

行程(約 90 千米):

游記:

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jié)。這一天我和貴陽改哥、

貴州游俠、呈思組成了咱們的文物探訪小隊,一

起去探訪了白云區(qū)和修文縣一帶的古跡,可謂非

常充實。

海馬洞

(106°40′28.121″, 26°42′28.664″)

首站我們來到海馬洞村,首先很容易的到達

了一個穿洞,穿洞旁有一個小型天坑是自然垮塌

形成的。天坑旁的堆積形態(tài)還是比較豐富的。穿

洞并不是很大,所以很快我們就下山繞到山的另

一邊去探尋其他洞口。

第9頁

海馬洞-高倉之行

7

追腳洞

(106°40′26.093″, 26°42′33.743″)

行進過程中聽到改哥一聲吼,公路旁有兩個

洞口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本來以為只是一個普通

的小型溶洞,沒想到我們深入后才發(fā)現(xiàn)此洞特別

的深。

走進洞內(nèi),特別的平坦,不像以前去白龍洞

那種通道加洞廳的組合。這個幾乎就是一個通道

似的洞穴。里面有很多之前來過的人寫的字,并

發(fā)現(xiàn)了一處題壁寫有“追腳洞”,估計是指這個

洞穴的名稱。索性就把這個不知名的洞稱為追腳

洞吧。

出了追腳洞,我們發(fā)現(xiàn)采石場幾乎已經(jīng)把整

座山挖掉了大半。估計海馬洞的很多洞道已不復(fù)

存在。畢竟我們看到的是 1981 年的資料,時間太

過久遠。

績麻老奶石

(106°39′54.48″, 26°46′21.469″)

接著我們直接前往水淹壩古營盤,在行進中

游俠發(fā)現(xiàn)了他曾經(jīng)去過的通往老奶石的路,于是

我們順路去看了一下老奶石。

水淹壩營盤

(106°40′55.119″, 26°46′1.3458″)

第10頁

2018-2-14

8

來到水淹壩村帶上鐮刀準備上山,向上攀爬

快到山頂?shù)臅r候,有幾處略顯艱難。我打頭陣,

隨后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營盤西門的石墻,非常的開心。

資料記載水淹壩古營盤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

年),占地 8330 平方米,東西兩面有石拱門洞,

門額刻“保持公安”“共樂升平”。我們發(fā)現(xiàn)西

門已坍塌,來到殘石之上望向古營盤內(nèi)部,一片

荊棘,于是打起了退堂鼓。但是看到改哥一直拿

著鐮刀堅定地開山,自己也受鼓舞,于是在地上

撿了一根大木棒跟改哥一起開出一條路來。進行

過程中也想過放棄,自己也被荊棘劃傷了很多處。

但是看到前方有一個高坎,心想一定要到達這個

高坎之上,觀察這個營盤的情況后再做決定。于

是辛苦半天上到高坎,再行觀察,發(fā)現(xiàn)腹地情況

稍微好些,便堅持開山來到了營盤的腹地,看到

了保存比較完好的一段石墻,也從遠處觀察到了

東門的情況,很不幸,也坍塌了。便往回走,在

回到西門的時候,貴州游俠發(fā)現(xiàn)了西門的門額“共

樂升平”。真是一個意外驚喜啊,便覺此行圓滿。

高倉古堡

(106°38′47.294″, 26°47′57.314″)

離開水淹壩古營盤,我們接著去往有著 500

年歷史的高倉古堡。古堡的兩個石門,只有其中

一個門保存完好,并且其規(guī)模比想象中的要小。

香爐山、禁止殺牛碑

我們接著看了高倉村旁小型的香爐山,在村

中路邊找到了一塊清光緒四年立的“禁止殺牛

碑”。

第11頁

海馬洞-高倉之行

9

干龍洞

最后去到高倉干龍洞,愉快的結(jié)束了這一天。

圖:李俊辰、貴陽改哥 / 文:李俊辰

(在高倉村的熱心村民劉姓小哥引領(lǐng)下向高倉古堡進發(fā))

第12頁

2018-2-14

10

水淹壩營盤,1909 年建,位于白云區(qū)沙文鄉(xiāng)

北水淹壩,資料記載東西兩面有石拱門洞。

2 月 14 日,我、貴陽改哥、李俊辰、貴州游

俠一同去往白云訪古,水淹壩是我們看完海馬洞、

老奶石之后的又一個重中之重。一開始,通向營

盤的路還算寬闊,坡度也不大,越往后,路越窄,

坡越陡,直到我們開始走在懸崖邊上時,畏高的

我真正的想撤退了。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我還是

選擇克服恐懼,我?guī)缀跏琴N著坡面手腳并用爬上

去的,相機磕碰了,我也懶得理,一邊爬一邊咒

罵他們?yōu)槭裁匆褷I盤修在這種地方,但另一邊

我又在佩服古人克服困難的能力。

終于,到頂了。我停下,一遍又一遍地環(huán)視

周圍的平地,想驗證這是真實的,我不再置身懸

崖邊緣,我觸摸著身后的營盤大石,它們是多么

堅固,堅固到能再給我八百年的依靠,我感到片

刻的安全,之所以是片刻的,因為我還在山上,

我擔心下山比上山更驚險。

山頂視野絕佳,一邊是省科學(xué)城,一邊是高

大的山脈??粗@風景,我想,要是我放棄了,

還是蠻可惜的。

幸好我沒有放棄。我們在山頂尋找,尋找石

碑額題。

根據(jù)文獻資料記載,營盤東西兩面的門洞門

額有石碑題刻,分別是“保持公安”“升平共樂”,

一開始我們沒有找到碑刻,以為它們早就因人為

或自然的原因消失于荒野中,誰知準備下山時,

眼尖的貴州游俠從一片荊棘中發(fā)現(xiàn)了我們苦尋已

久的額題,但是這還不是最大的驚喜,最大的驚

喜是,通過實物,我們知道了,文獻上的記載,

是錯誤的,并不是“升平共樂”,而是“共樂升

平”。

糾正書籍記載在以往看來是專家們的事,我

等愛好者可望不可及,但這次的水淹壩之行卻讓

我們親身體驗到這種成就感,糾正權(quán)威,也不是

不可能的事。

下山了,陽光穿透霧霾,照在大家的臉上,

仿佛是給勝利者的獎賞,我本以為下山會更艱難,

面對“懸崖”會更可怕,誰知,下山過程非常輕

松,我以為的“懸崖”不過是一個比較陡的坡面

罷了,并沒有我想象中險要,我曾把這座山和華

山聯(lián)系起來,還把自己設(shè)想成投遺書的韓愈,可

能嚇得下不了山,現(xiàn)在看來都是自己嚇自己。

其實,困難真沒自己想的那么可怕,有時,

喊一百次挑戰(zhàn)困難的口號,不如親身克服一次困

難,經(jīng)歷過,就什么都不怕了。

圖:李俊辰、貴陽改哥、呈思 /文:呈思

第13頁

海馬洞-高倉之行

11

(進入水淹壩營盤后的道路被荊棘阻塞,貴陽改哥和李俊辰披荊斬棘向另一營門前進)

第14頁

2019-1-13

12

龍里水尾之行

日期:2019 年 1 月 13 日

同行者:貴州游俠、貴陽改哥、呈思、李俊辰

行程(約 111 公里):

烏當橋

(106°47′44.164″, 26°38′12.762″)

九眼橋

(106°49′31.461″, 26°38′47.195″)

來仙閣

(106°49′40.654″, 26°38′48.218″)

偏坡古井

第15頁

龍里水尾之行

13

游記:

丁酉年臘八,與幾位同好相約,經(jīng)烏當區(qū)東

風鎮(zhèn)、偏坡鄉(xiāng),往龍里巴江尋“神應(yīng)泉”,出貴

陽市境,過谷龍、洗馬,經(jīng)巴江、新巴至水尾清

江關(guān)渡口,抵昔日貴陽府之東邊境,盡興而歸。

谷龍小橋水井

(107°00′42.569″, 26°42′15.165″)

從偏坡繼續(xù)東行,便出了貴陽地界,來到龍

里縣原谷龍鄉(xiāng)。大谷龍村小橋寨,有一座與公路

同寬的石拱橋,橋的東南側(cè)有一水井,上下排列

了五個井池。

來之前未作好預(yù)習,沒調(diào)查到大谷龍蔭龍橋

的位置,結(jié)果在離此古橋可能只有二十米的位置

停車問人,村民均言此地原有一座大橋已被水沖

垮。我等信以為真,誤認為蔭龍橋已不存,未下

車查看便繼續(xù)前行。回家查看衛(wèi)星地圖,方知錯

過該古跡。

駛出大谷龍不遠,右側(cè)山坡上有一溶洞,可

見一條水渠從中引出,可知必定有暗河或地下泉。

由于沒看到通往洞口的道路,只好繼續(xù)前行。

前行至巖腳組與趙家寨之間,呈思發(fā)現(xiàn)右側(cè)

山崖下似乎有一洞穴,遂集體下車查看。向路邊

農(nóng)人打聽,被告知此處確有一平坦好走的洞穴,

好像有老板正在拉設(shè)電線安裝電燈,似有旅游開

發(fā)之意。然而一行人按照老農(nóng)指點的方向來到山

腳下,卻并未看到預(yù)期中的洞口,只見一堆砂石

堆在曲折向下的道路盡頭,不知何用,好生奇怪!

若是根本沒有這么一個山洞,料想當?shù)厝瞬恢劣?/p>

一本正經(jīng)的介紹半天;若有洞,洞口又在哪呢?

龍井橋

(107°03′30.525″, 26°42′26.366″)

快到洗馬鎮(zhèn)時,又過一小河,河上的水泥平

橋居然是結(jié)構(gòu)奇特的橋摞橋。橋的北側(cè)幾米外有

一水井,流入河中的井水渾濁不堪,與橋下清澈

的流水對比鮮明。事后查地圖得知,此處名為龍

井橋,由此推測橋下水井自然是叫做龍井了。這

口“龍井”有一個較大的水泥井池。

洗馬鎮(zhèn)街上熱鬧非凡,是這一路走來最繁華

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雖名為“鎮(zhèn)”,大大小小的道路卻

不少,頗有縣城的感覺。

巴江惜字塔

第16頁

2019-1-13

14

(107°11′0.5504″, 26°44′37.3″)

出洗馬鎮(zhèn),再前行一段即到巴江村。這是一

個失落的地方,從唐代的巴香縣、巴香城、巴香

衛(wèi)、巴鄉(xiāng)里、巴江鄉(xiāng)逐步降級為巴江村,2014 年

劃歸洗馬鎮(zhèn)管轄。

公路旁有好幾片刺梨種植區(qū),看來刺梨可能

是這一方的特產(chǎn)。路邊還有一些措辭奇怪的宣傳

口號。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行進方向的左手邊,有一個

三角形的洞口,不知深淺。

巴江鄉(xiāng)降級為村劃入洗馬鎮(zhèn)后,洗馬鎮(zhèn)與貴

定縣新巴鎮(zhèn)變?yōu)榕R鎮(zhèn)。巴江石塔,就在洗馬鎮(zhèn)與

新巴鎮(zhèn)交界處的位置。地名叫做康家寨,但石塔

實際并不在居民點附近,而是在巴江村東南方的

一座山頂上,公路從山腰經(jīng)過,由于樹木遮擋并

不能直接看到石塔,如果不是事先調(diào)查清楚位置

的話,很可能就錯過了。

由于事先已在衛(wèi)星地圖上預(yù)判了石塔可能存

在的位置,經(jīng)過康家寨時,改哥一直盯著山頂?shù)?/p>

方向看。車行至洗馬鎮(zhèn)與新巴鎮(zhèn)交界處“歡迎再

來洗馬”廣告牌前,正在覺得失望的時候,改哥

突然看到山頂露出個三角形建筑。遂急忙叫停車,

下車沿一條岔路跑上平緩山頂查看。也不知是真

的看到了石塔的頂部,還是當時心里想著石塔,

就把某棵松樹的尖端看成了石塔的頂部,反正巴

江石塔確實就在通過衛(wèi)星圖預(yù)判的位置,一點沒

差。

石塔的文物點名稱叫巴江惜字塔。資料上說,

石塔所在的這塊平地,最早是巴香縣衙門的演武

場。這塊平地的邊緣要高出四周的地塊一米多,

像是人為夯筑出來的。

我們登上石塔的臺基,看到石塔西面隔著圍

墻是一座果園,里面放養(yǎng)了黑毛的香豬。

石塔各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每一面的最下層

都有一塊石碑,但是局部已經(jīng)風化了。最上層只

看得到兩字,不知道余下的字是什么。

離開康家寨,繼續(xù)前行下山就來到貴定縣的

新巴鎮(zhèn)。這里不如洗馬鎮(zhèn)街道多,不過在政府大

樓前后也修了寬闊的新大街,名為“幸福新城”。

在鎮(zhèn)中的十字路口左拐,掉頭向北行駛,沿途路

邊可以看到一些古墓,其中一座是清嘉慶年間的。

再往前幾公里,是一個名為燈陽寨但地圖上卻沒

有標注的村子,有一個新修的文化廣場,廣場周

圍有好幾棵古樹,樹下一塊紀念石上記錄了紅軍

長征過這里的事跡。路邊有一通鄉(xiāng)規(guī)民約碑,但

好像并非古碑。

廣場旁有一個凹陷的水池,我們還沒研究出

水池的水源在哪里,又發(fā)現(xiàn)往前走幾十米的更低

洼處有一眼水井。這一路過來看到的古井太多,

而且井池的式樣大同小異沒有什么特色,我們簡

直都審美疲勞了。

干塘鄉(xiāng)規(guī)碑

(107°12′32.398″, 26°44′33.457″)

繼續(xù)前行來到甘塘村,一進村就感受到了濃

厚的紅色文化氛圍,民房的側(cè)墻上畫著跟紅軍有

關(guān)的壁畫。村中央的文化廣場上有一株大樹,樹

下是一塊古老的鄉(xiāng)規(guī)碑,被兩層碑亭保護起來。

這塊甘塘鄉(xiāng)規(guī)碑是貴定縣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廣場邊上有一座紅軍長廊,長廊里掛著

三處紅軍標語的照片,說明這些標語現(xiàn)在應(yīng)該還

在,可是我們下車在村里尋找,問了很多當?shù)厝?/p>

都說不知道在哪。

第17頁

龍里水尾之行

15

甘塘紅軍墳

(107°12′23.997″, 26°44′35.427″)

在詢問紅軍標語的時候,有一農(nóng)婦指點我們

沿著石板步道走出村子來到田邊的山坡上。正在

感到莫名其妙的時候,看到路的下方有一座嶄新

的大墳,墓碑旁邊還有另一通石碑,從背面看就

知道有料。跳下去一看,果然是一座紅軍烈士墓,

旁邊的是介紹碑。原來她把我們問的紅軍標語理

解成紅軍墳了呀,我們雖然找錯了地方,也不算

冤枉。

甘塘古墓群

看了紅軍墳往回走,望見村子西側(cè)的山坡上

有很多古樹就上去查看,只見一圈古柏中間圍繞

著古老的墓群。其中只有兩座有墓碑,墓主都姓

陳?;鹧嫘蔚谋睒邮胶苡械胤教厣?,我們之后

又在附近看到了多座同款的古墓和老墳。甚至還

有新墳也是這種造型的。

逛了一大圈下來,還是沒找到宣傳欄上的紅

軍標語。有村民說照片上的老人不是本村的,由

此推測照片上的遺跡可能是在同屬于這個行政村

的周圍的寨子,而不是甘塘這個寨子。我們問了

很多人都問不到,只得放棄后繼續(xù)前行。

水尾順錢井

(107°13′38.638″, 26°46′11.465″)

路的左邊又出現(xiàn)一座火焰形碑帽的老墳,是

民國年間的。沿著公路翻過一個山頭,下到小盆

地底部的水尾村,這邊又是屬于龍里縣的地盤。

第18頁

2019-1-13

16

水尾村幾乎全是青瓦蓋頂?shù)睦戏孔?,從山上俯?/p>

下去非常壯觀。

按照資料記載,村子西側(cè)的寶山頂上是莫氏

宗祠,但已經(jīng)毀掉了??墒俏覀兊綄嵉貐s看到山

頂有一組嶄新的建筑。由于有兩條攔路狗虎視眈

眈,又沒有人來喊住狗,我們便掉頭穿過村子,

到山的北面去尋找遠近聞名的“順錢井”。先后

問了幾個當?shù)厝?,他們都知道這口井的位置,于

是我們很順利地就找到了。

有兩條小溪在水尾村交匯,其中較小的一條

河溝很短,源頭就是在順錢井。

之前通過《貴州通志》《貴陽府志》和《龍

里縣地名故事》等資料,判斷神奇的觸碰出水的

“神應(yīng)泉”應(yīng)該就是現(xiàn)在這口順錢井。這次終于

來到實地興奮不已,不過貴州游俠按照古籍記載

的敲石頭方式實驗了好一會之后,仍不見水面有

什么變化,不禁懷疑是不是搞錯了對象。比較失

誤的一點是,我們應(yīng)該先悄悄走到井邊,觀察側(cè)

面的出水口有無出水,再敲打井邊的石頭作對比

觀察,才知道井水到底是不是我們敲出來的。

由于沒注意到井池側(cè)面的出水口,一到這里游俠

就拿著兩塊石頭往井壁上使勁敲個不停。等我們

都安靜下來聽到有流水聲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出水口

處流水不止,等了半天也不見有停下來的趨勢。

因此我們這次看到的順錢井,既不是通過敲打井

旁石頭出水的“聲控泉”,也不是頻繁盈縮的間

歇泉,倒像是一口穩(wěn)定長流的山泉了??墒恰洱?/p>

里縣地名故事》上明明說它是間歇泉呀,難道間

歇周期很長,或者沒有固定的周期?這就只有經(jīng)

常來此觀察的本地人才知道了。

順錢井旁有很多血污,當?shù)卮迕裾f,做法事

的“土公子”已經(jīng)在這里殺了上萬只雞了,村里

貼的告示也顯示出在井邊殺雞大概是當?shù)氐囊环N

信仰儀式。村民還說做法事的時候偶爾會丟一些

錢下去,所以叫順錢井。

我仔細觀察順錢井周圍西高東低的地勢,發(fā)

現(xiàn)不僅前后兩個井口有水流出來,甚至在更西側(cè)

的古道邊也有一股水從某個比較隱蔽的泉眼流出

來,與下方兩股水回合后形成一個小池塘,改哥

逆流而上卻沒找到泉眼。

由此可知,即便順錢井真的就是古代的神應(yīng)

泉,我們也無法確認到底哪個出水口是古人觀察

到擊石出水的的地方?;蛟S這地下一水脈在別的

位置還有出水口,有可能我們看到的三處出水的

地方都不是神應(yīng)泉的原址,因此才沒能重現(xiàn)擊石

出水的奇觀。

一前一后兩個井口,村里老人說以前還沒通

自來水的時候,得每天一大早到井邊排隊挑水回

家。

水尾村的民居式樣,感覺就像是上世紀 80 年

代發(fā)行的那張《貴州民居》郵票上的實物。村里

的屋基上甚至還刻有“文革”時期的標語。

水尾石拱橋

(107°13′53.624″, 26°46′4.5902″)

《龍里地名故事》還提到水尾有一座石拱橋。

果不其然,我們順著河邊走,很快就找到了。它

可能是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路,不過由于現(xiàn)在公路改

道,已經(jīng)不是村里的主要通道了。

青杠垴渡口

(107°14′39.277″, 26°45′57.522″)

第19頁

龍里水尾之行

17

雖然此時天色已晚,我們還是向水尾村東面

的青杠垴繼續(xù)前進,一直行駛到公路盡頭的清江

關(guān)渡口。車過青杠垴山埡口的時候,寬闊的清水

江(實際是獨木河,又稱洛北河,但當?shù)厝朔Q為

清水江)突然橫貫眼前,令人震撼。改哥猜測,

所謂清江關(guān),指的可能就是青杠垴這個山埡口吧。

在渡口處沒見著資料上記載的可憩亭遺址以及古

石碑,倒是有一座新修的“紅清亭”,不知是否

即為可憩亭原址。

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這處渡口竟然是一處省

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貴陽出發(fā)沿著老公路一路向東,汽車最遠

就只能開到這里了。渡口只有一條很小的渡船來

回往返兩岸,頂多能載著摩托車過江。

對岸的絕壁造型倒是很有看頭。聽說渡河的

船費是每人 2 元,來回 4 元。但由于時間緊張,

我們沒能上船體驗一番。幫一個要渡河的小哥把

摩托車抬上船后,我們便上車返程了。原本打算

不走回頭路,而是直接穿過水尾村上山到巴江,

沒想到行駛到甲抵寨,被熱心的村民告知前方正

在修路無法通行。于是只好第三次穿過水尾村,

又南下繞道貴定縣新巴鎮(zhèn)才回到巴江,之后按來

時的路線原路返回,一直到烏當區(qū)東風鎮(zhèn)。

圖 / 文:貴陽改哥

、

第20頁

2019-3-10

18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日期:2019 年 3 月 10 日

同行者:貴州游俠、貴陽改哥、呈思、李俊辰、盧然盧

行程(約 170 千米):

游記:

石關(guān)村

與幾位年輕朋友驅(qū)車來到了清鎮(zhèn)市石關(guān)村,

進村路旁有很長的石墻,估計是從前的寨墻或關(guān)

墻。

村中有兩棵古樹,其中一棵的胸徑有一米多,

是皂角樹,枝干很茂盛,覆蓋面積很大,已經(jīng)有

810 年的樹齡了,樹干有圓圓的樹瘤。

另一棵胸徑達兩米,是銀杏樹,在數(shù)米高處

被雷擊斷,樹根部分也有燒黑的痕跡。

路旁有數(shù)塊石碑,其中一塊是古碑,為文物

保護單位“石關(guān)曉諭碑”。

一位村民帶我們到對面的房后看了另一棵銀

杏樹,這一棵是由多棵樹干組合成的,據(jù)說此樹

第21頁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19

每年產(chǎn)數(shù)百斤銀杏果。

村中有一處石墻中間是石砌的八字門,石墻

用料很大且都為料石。院壩是很大的石板鋪設(shè)的。

另一房屋也有很長的規(guī)整的石板墻。

從村中望去,尖尖的云峰山頂上有一座紅色

的建筑,八年前我曾經(jīng)上去過,有一座由古老石

墻和低矮的石棉瓦頂組成的廟宇。

石關(guān)云峰山

(106°31′48.805″, 26°34′43.208″)

驅(qū)車來到云峰山下,山下曾經(jīng)有一大一小兩

條古驛道,是貴陽通往云南方向的必經(jīng)之路。

遠望左側(cè)有一座塔墓,右側(cè)也有一座。向右

側(cè)走去,塔墓附近有貴陽市立的文物保護碑。這

座塔墓做工比較精良,下面有七級層層縮小的六

角形石階,上面的六角形及圓形塔身等都是整塊

石料雕琢的。

旁邊有很大的精石料修建的僧人墓,用料精

致,低處還有兩座,規(guī)模與之相似。上山的石階

已經(jīng)被新的石板替換了,走不遠又變成了上山的

車道了。

路旁石崖山有“西天一柱”石刻,其下嵌有

一塊石碑,上書“天下第一山”及一些小字。向

下數(shù)十米有解放軍烈士墓。還有一座小土地廟,

里面有一塊方石,上面雕刻有非常粗糙的“土地

公婆”。

沿車道向上,原來較為完整的一道幾十米長

的石墻及石門已經(jīng)被拆掉,只剩下左側(cè)的一小部

分。資料介紹共有三道山門?,F(xiàn)在前兩道都已不

存在了,非??上?。

前行百米,是車道的盡頭,為了少走這百米

的距離,就毀掉了古老的石墻,真是混賬!

有工人在筆直的巖壁上雕刻巨大的“佛”字,

要是佛真有靈,看到他們隨意毀壞古跡,一定會

降罪于那些混賬們的。

第22頁

2019-3-10

20

不遠處的路旁有鑲嵌在石墻中的古碑。繼續(xù)

向上,是云峰山的最后一道關(guān)口,這是一座石拱

門樓,用料十分精美。兩側(cè)有對聯(lián)“地利人和城

本備兮而不用,堵安風靜門雖設(shè)也以長開”。

門洞深達數(shù)米,不遠處也雕刻有巨大的“僧”字。

繼續(xù)向上,山頂有用石料壘砌的古老石臺,

有轉(zhuǎn)折的階梯連接。石臺右側(cè)有一口開鑿于石上

的圓形古井,直徑大約七八十厘米。石臺上安放

著一尊金色笑咪羅漢,其后就是那座古老的石墻,

但上次我看到的是高約三米的規(guī)整石料修建的石

墻,現(xiàn)在只看到一米高了,上面都被粉刷成紅色

的了,進入廟內(nèi),都是紅色的水泥廟房,有幾個

破損的雕花石柱礎(chǔ)立于臺階上。

轉(zhuǎn)到房后,看到廟墻還是原來的石墻,只是

頂上覆蓋了紅色的金屬瓦,沒有一點古廟宇的模

樣了。一角堆放著許多舊木料,估計是原來廟宇

建筑的材料。

我們向一位自稱是政府派他管理寺廟的住持

詢問記載建文帝曾經(jīng)在此留宿的殘碑,他傲慢地

說不能隨意讓人看,言談舉止就是一個沒有多少

文化且比較刁頑的農(nóng)民。

這本是一座古驛道旁的古寺,現(xiàn)在的人居然

把上山的古道及古老的關(guān)墻都拆毀,并把寺廟的

屋頂改成了金屬瓦,想來也不會有什么“輝煌前

途”的。

梯青塔

(106°27′22.918″, 26°33′58.482″)

驅(qū)車來到了城中的梯青塔公園,石塔原位于

河道中央的磯石上。

現(xiàn)在只有一側(cè)有河流。河床還是原來的模樣,

布滿了高低錯落的天然石塊,現(xiàn)在水位較低,石

上長滿了草,想來洪水季節(jié)河里一定是水流翻滾、

浪花飛騰。

梯青塔建于 1849 年,為七級六角封閉式石塔,

高 21 米,頂部有一根細長的石柱。各級有石檐伸

出,塔下有寬大的六角形塔基。塔身下部有陰刻

“梯青”大字,為時任清鎮(zhèn)縣令的湖南人李隆萼

所書。旁邊嵌有石碑為張日晸所書“新建梯青塔

碑記”,敘述了此地原有閣樓,數(shù)次水毀,現(xiàn)易

閣為塔之始末。

梯青塔為大小不同的較規(guī)則石料堆砌而成,

有的石塊有風化現(xiàn)象。

捐資人為清鎮(zhèn)人張日晸,曾經(jīng)擔任過湖南、

河南、四川、浙江、湖北官員,最后擔任云南巡

撫。其為官清正,遇事處之以厚,與人心盡其誠,

為民眾所稱贊。

第23頁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21

梯青塔現(xiàn)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玉冠山

(106°16′38.422″, 26°39′24.409″)

北行經(jīng)過站街鎮(zhèn)向西,來到了犁倭鄉(xiāng),繼續(xù)

向流長鎮(zhèn)方向行駛,數(shù)公里后右側(cè)遠方有一座傲

然挺立的石峰,頂上有巍峨的紅色廟宇建筑,那

里就是清鎮(zhèn)歷史上有名的道觀玉冠山。

繼續(xù)前行,有右轉(zhuǎn)岔道,沿岔道前行數(shù)公里,

在小屯村境內(nèi),就看到了一座壁立千仞的石巖,

就像是道士頭上所束的頭冠,玉冠山即得名于此,

峰頂是一座巨大的殿堂建筑,兩側(cè)各有一座亭閣。

此峰獨立于群山之間,周遭都是白色的筆直巖壁,

形狀非常規(guī)整。左側(cè)有古道盤旋至左側(cè)上山。坡

道處有蜿蜒石階。

驅(qū)車繼續(xù)前行,至玉冠山側(cè)面,從這里看去,

此峰更加細高,如同直立的磚塊,險峻無比。

繞到玉冠山半腰,這里正在大興土木,整個

建筑的主體已經(jīng)完成,正在進行細部修整及內(nèi)部

裝修。

玉冠山四面都是陡立的石巖,只有這面有平

臺壘至石峰半腰,且有約七十度的一段斜坡,古

人用石塊壘砌了一級級小平臺,以曲折的石階連

接各個平臺,蜿蜒地一步步登上山頂。

現(xiàn)在在石階旁修建了白色石欄桿,在遠處看

去,筆直石峰上曲折的欄桿非常顯眼美觀。和山

頂?shù)募t色殿堂交相輝映,美麗之至。

這里原來叫做“香爐嶺”,原為水西據(jù)地,

最早為當?shù)夭柯淝蹰L在山頂筑城抗明。天啟二年,

土司安邦彥反明,據(jù)此為天險,吳三桂剿水西時

城堡盡毀。

后來一位山西道人云游至此,看中了此峰險

峻秀美,遂在山頂修建道觀,后于雍正、光緒年

第24頁

2019-3-10

22

間幾度重修。

從高大的石砌堡坎旁沿古老階梯向上,沿途

有多幅大小不等的摩崖石刻,大都已經(jīng)模糊不清,

大概都是各個朝代修建時的記載。

蜿蜒而上,來到了一座規(guī)整的石拱門洞前,

門上有大字門額,但看不清楚。門旁有在巨石料

上雕刻出來的對聯(lián),就像是兩塊懸掛在門旁的木

板上雕刻的對聯(lián)。門洞深達數(shù)米,門洞內(nèi)石階級

級向上,門口有石門檻,上下有門軸孔,兩側(cè)有

門栓孔洞。

沿石階向上,走完門洞后向右折九十度繼續(xù)

向上,有些石階是在原石壁上直接開鑿出來的。

迎面是一幅約有四平方米的摩崖石刻,但字跡已

經(jīng)模糊,難以辨認。

門洞上面有石墻,對著的平臺上面也有石墻,

估計原來這里就是一個大殿,通道就設(shè)置在大殿

腳下。

再上就是新修建的大殿了,大殿前后筆直巖

壁的邊緣,建有厚達半米以上的規(guī)整石墻,長達

數(shù)十米。

大殿架空于原來的石砌殿堂之上,各方向都

比之寬出米許,沒有損壞原建筑。

原來的道觀大殿正面有兩個石拱門,現(xiàn)在右

側(cè)的尚完好,是用精細石料搭建的,上面布滿了

石塊圖案、花紋。兩側(cè)的石墻的石料非常規(guī)整,

上面也有許多石刻圖案,其中有一個是太極圖案,

四周還有類似火焰的圖案。

但其他地方的石墻用料明顯要差,而且墻的

厚度也不相同,說明不是同一時期所建,在后墻

上還有一段是天然石塊與石墻組合而成。

大殿左右各有一個門洞,但寬度相差一倍,

拱洞山門一側(cè)寬達一米多,另側(cè)則只有大約六十

厘米。

山頂不同方向共有三口古井,其中有的是直

接在巖石上面開鑿出來的。

大殿外一角擺放著一些柱礎(chǔ)石,估計是原來

某個殿堂的遺存。

沿新階梯登上大殿二樓,這里才是新大殿的

殿堂,看到這里,可以確定下面的老石墻不會被

拆掉了。

二層大殿左中右各有一組高大精美的木雕架

構(gòu)。由此向?qū)γ嫔缴峡慈?,石巖間有一石縫。右

側(cè)院壩后面有一小山,有古老的石階通往山頂。

面對大殿的右側(cè)還有很大的面積,估計原來有一

座殿堂,現(xiàn)在是左右對稱的亭閣。這一側(cè)有一個

垂直向下的洞穴,洞口不到一平方米,小伙子們

沿施工的腳手架下到地下,發(fā)現(xiàn)下面很平,但面

積不大,可能是古人藏匿寶藏的地方。洞壁上有

一株植物,開著喇叭狀的一串小花。

走到大殿前面,地面上覆蓋著木板,可以看

出這里也是一個垂直的洞口,大家抬起木板,用

電筒向下照射,發(fā)現(xiàn)下面比之前看到的洞要大許

多,可能又是一個藏寶洞或者暗道。

從山頂向四周望去,千萬個山頭如同向玉冠

山朝賀一般。從大殿背后俯瞰進山的古道,坡道

處連續(xù)的石板路蜿蜒向上。

下到山腰平壩,向?qū)γ娴男∩阶呷ィ竺嬗?/p>

一個天然石拱門洞,里面有石墻的痕跡,估計原

來也是一個廟宇或者房屋。上小山的階梯較為規(guī)

整。半山有一塊摩崖石刻“萬古來朝”。沿階梯

上到山頂,是一塊十幾平方米的平地,四周有石

基礎(chǔ),估計歷史上是一個廟宇或者亭閣。我們在

此合影留念。此處也是拍攝玉冠山主峰的最佳“觀

第25頁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23

景臺”。

院壩一角有許多石刻建筑構(gòu)件,其中有一只

較大的石獅子,雕刻十分精美。還有石水缸、石

柱礎(chǔ)、石鼓,石欄板等。

我們離開玉冠山,相約以后一定再來。

走到廟宇背后停車,這里有玉冠山景區(qū)修建

的介紹和圖片,據(jù)說在面對的白色巖壁中,還有

明朝雕刻的摩崖。在正對著的下方,準備修建一

座太極廣場,連接山體有寬闊的階梯,整個規(guī)模

很大,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看出基本輪廓。

沿途是綿延數(shù)公里的很大的桃樹林,如果能

夠打造出十里桃花、再尋一戶姓萬的開一家“萬

家酒店”或許還能夠引來李白一類詩仙、酒仙、

游仙等到此一游。

第26頁

2019-3-10

24

流長小排洞

(106°13′32.41″, 26°39′34.451″)

返回公路主道繼續(xù)前行,去到排洞村,這里

有小排洞。村后山頂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柱,有

一個很像龍頭,其他的也像各種獸類。從村中調(diào)

頭百余米,左轉(zhuǎn)過橋后又前進百余米,右側(cè)是一

座石山,可以看到邊緣有一個小穿洞,像一個象

鼻。

前行來到此石山的背面,從這里可以看到石

山半腰有許多巖溶洞口,稱為“小排洞”。從左

側(cè)高處登上最左側(cè)的洞口,各種形狀和大小洞穴

構(gòu)成的大小排洞互相連通,一個接著一個,各個

洞口向外看都是一個個奇形怪狀的洞天。前行洞

口較低矮,要蹲伏著前行。洞廳內(nèi)四通八達,到

處都有不大的洞口,相互間構(gòu)成了無數(shù)的穿洞。

穿過一個高臺,對面是一個“小排洞”的縮小版。

前行要手腳并用向下行走,下方又是一個洞廳,

另一出口是一條石縫,正對著我們走過的公路。

一個對外的洞口有一上一下的兩個穿洞。一個大

穿洞右上角還有一個小穿洞。對面不遠處是一個

孔雀飼養(yǎng)場,里面有一只白孔雀和另一只花孔雀

正在開屏,在洞中對飼養(yǎng)場的狀況一覽無余。對

面山石間又有一條石縫和小洞。路旁有一個小洞

口,還有一塊石頭有直角形的洞口。

雷神坡大排洞

(106°13′33.144″, 26°40′58.96″)

繼續(xù)行駛,在流長鎮(zhèn)附近看到右側(cè)一座金字

塔般的山間有通長的白黃色筆直巖壁,巖壁間有

許多形狀各異的大小洞口,這里就是大排洞。從

公路到大排洞之間有超過五百米寬的平整田地,

此地應(yīng)該是一個富庶的鄉(xiāng)村。

前行一段詢問得知要調(diào)頭行駛,我們就調(diào)頭

一路向左行駛,來到楊院村,一直開過村子,來

到了洞穴所在的山崖下道路的盡頭停車。這里有

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盡頭是一塊巨石攔

路,左側(cè)是一條沿山環(huán)繞的小溪,有石橋過溪,

我們所在一側(cè)沿溪有小路向前,我走了一段,頭

上是筆直巖壁,不能向上攀爬。

第27頁

清鎮(zhèn)犁倭、流長之行

25

洞穴就在頭上,卻不知道從哪里向上攀爬。

遇一年輕女士,得知小徑在來路方向,隨其走一

段,她指示我們從路旁的斜坡向上。

爬上去,在荊棘亂石中對著最大的一個洞口

行走,途中有兩段石塊壘砌的墻或堡坎。不知道

是不是與洞穴有關(guān)。

披荊斬棘終于到達了洞口,洞頂呈現(xiàn)“V”字

形狀。

左側(cè)有一個細長的洞口,整個洞口都用石塊

砌筑封閉了,且?guī)r壁筆直,無法過去。

最大的洞口前有規(guī)整石料修砌的石墻,高達

四米,一側(cè)有石條搭蓋的石門,石門有一半被亂

石堵塞。我們從亂石上面攀爬而進。

左側(cè)有一小洞口被巖溶天然分成了兩層。一

個“V”字形的洞口,里面并不深。巖壁間有許多

小洞口。

向外看洞口正對著前方兩山夾恃的山口,我

們此前也是從兩山之間看到大排洞的,中間是平

整肥沃的大塊田地。大家站在石墻上觀賞洞內(nèi)外

的風光。

(雷神坡排洞牛洞堡壘內(nèi),貴州游俠用樹枝假裝

槍支,掩蔽在第二道防御墻后,情景再現(xiàn)了殘匪

負隅頑抗的畫面)

轉(zhuǎn)回洞內(nèi),不遠處還有一道石墻。洞壁上有

不多的鐘乳石。

右側(cè)有一個低矮的洞口,大家蹲伏著、爬著

鉆進里面,里面稍高,前行又有一個需要爬著進

入的洞口。這里的鐘乳石多了一些。他們又向前

攀爬了一段,我沒有進入。

想尋路進入旁邊用石塊壘砌的細長的洞口,

卻沒有看到。

下山也不輕松,卻有驚無險地到了公路上,

向停車處走去,一路上注意尋找向上攀爬的路口,

都一無所獲。

過石橋到田壩中,從稍遠處拍攝各個洞口的

照片,可以看到一個高高的洞口有規(guī)整石墻,且

石墻有一個缺口,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解放軍在攻

打土匪盤踞的大排洞時,用炸藥包炸了若干次,

并出現(xiàn)了董存瑞般的英雄人物,最終才將洞口炸

開,取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估計炸開的就是這里。

從遠處又看到了很長一段石墻,估計與土匪

有關(guān)。

走著走著呈思突然發(fā)現(xiàn)左側(cè)低處還有一個大

洞口。

大家返回停車處,沿河向前行走,走了一段

發(fā)現(xiàn)溪流與筆直巖壁逐漸靠攏,于是又尋找石塊

過河,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又要過河才能到達大洞口。

只好再次踏著石塊過河。

這個大洞并不深,沿著黃土形成的斜坡向上,

左側(cè)有一個洞口,從周邊環(huán)境分析,這個洞口在

歷史上應(yīng)該是一個暗河的出口,大量水流裹挾著

上游的泥土向下傾瀉,前面寬闊的田地或許就是

暗河的杰作。

左側(cè)也有一個小洞,他們攀爬上去觀看,卻

沒有通道。左側(cè)下方也有一些洞口,我走了一遍

第28頁

2019-3-10

26

也沒有繼續(xù)前行的可能。

在大洞的左側(cè)數(shù)十米處,離地兩三米高處有

一個門形的洞口,旁邊還有一架木梯,我們踏梯

進入洞中,洞中左側(cè)還有一個洞口,有在原石山

開鑿的階梯通往上面,上面堆放著一些稻草,并

沒有其他通道。

此平臺上有一個碓窩,說明曾經(jīng)有人在此居

住生活,洞內(nèi)巖壁間有一些方形孔洞,應(yīng)該是曾

有人在此搭蓋架設(shè)屋架或床板。

天色漸暗,只好準備離去,改哥不甘心,在

停車處又返回巨石平臺后面尋找,終于發(fā)現(xiàn)在巨

石后面反方向有路向上,然后在平臺上左轉(zhuǎn),仍

然有小路向上,估計到達排洞的路只有這里了,

天色已暗,必須離去,只好下回再探了。

圖:貴陽改哥 / 文:貴州游俠

第29頁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27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日期:2019 年 3 月 16 日

同行者:貴州游俠、貴陽改哥、呈思、盧然盧、宋大勇

行程(約 102 千米):

游記:

茶飯古柏

(106°33′17.659″, 26°40′40.285″)

在貴陽市百花湖畔,有一個村寨叫茶飯寨,

傳說寨名是建文帝給起的。

建文四年,建文帝聽從大臣們的意見,對駐

守全國各地的由爺爺朱元璋任命的藩王叔叔們大

肆進行削藩活動,給駐守北京的叔叔朱棣以“清

君側(cè)”的借口,對南京的建文政權(quán)予以攻擊,并

大獲全勝。傳說建文帝倉皇出逃,流落西南。

一日,在靈永寺出家的建文帝走到現(xiàn)茶飯寨一帶,

十分饑餓,見有一女子提著籃子給在地里干活的

丈夫送飯,就說:我是外鄉(xiāng)人,餓得走不動路了,

請救救我吧!女子就把茶飯全部拿出來讓建文帝

吃了。然后趕回家去重新做好飯菜送給丈夫。被

不知所以的丈夫責罵,也沒有辯解。

女子回家時又路過建文帝休息處,建文帝說

為了我你被丈夫責怪了吧?女子說丈夫是說應(yīng)該

請客人到家中去吃飯喝茶才對。

建文帝很感慨,說你們這里人這么好,地方

也這么好,應(yīng)該叫做“茶飯寨”才好,于是從此

以后就叫做了茶飯寨。

在寨子高處,有一棵滄桑的古柏,傳說就是

第30頁

2019-3-16

28

建文帝親手栽種的。人們在古樹對面,塑立了建

文帝的立像,面對北方,遙望京城。

朱昌營盤坡城堡

(106°33′15.67″, 26°40′52.645″)

在對面一座山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營盤,

城墻高達七八米,一棵老樹從城墻中長了出來,

不知道是先有樹還是先建墻。一座石拱門完好地

屹立著,這是營盤的北門,墻上有垛口和槍眼。

穿過村民栽種在營盤里的密集的樹木,來到南門,

南門已經(jīng)坍塌,看不出是拱門還是石梁門。在南

門的外面還有一層城墻,形成十多米寬的甕城,

甕城的城門是石板搭蓋的。外面的道路已經(jīng)被茂

密的草木遮蓋住,無法通行了。此門面對上世紀

五十年代筑壩形成的百花湖。百花電站是貓?zhí)?/p>

八級電站的第二級。

背對南門左行,有一座四面石墻的房屋,石

墻厚達 60 厘米。面積約四十平方米,應(yīng)該是頭領(lǐng)

的住房或者指揮部。一角豎立著一塊石碑,落款

為“清光緒二十□年”。

第31頁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29

五里區(qū)烈士墓

(106°31′28.199″, 26°41′19.353″)

從大壩下游過橋,來到原清鎮(zhèn)市境內(nèi)的五里

區(qū),這里后來并入百花湖鎮(zhèn),現(xiàn)在屬貴陽市觀山

湖區(qū)管轄。在五里村路旁,有一座很大的石圍墓,

是解放軍烈士墓。烈士犧牲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墓碑上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但沒有烈士的

名字。

貴州全境都經(jīng)歷過兩次解放,第一次是 1949

年底,解放軍以摧枯拉朽的氣勢一路從湖南進入

貴州,基本上沒有經(jīng)歷較頑強的抵抗,國民黨部

隊望風而逃,貴州迅速得到解放。國民黨的部隊

和一些地方武裝紛紛倒戈,成為了共產(chǎn)黨的部隊。

隨后以跟隨大軍從江西等地進入貴州的成建制的

縣區(qū)干部為主,建立了各縣區(qū)政府。

看到貴州的形式一片大好,解放軍大部隊開

往四川作戰(zhàn),長期處于偏僻的貴州,國民黨的地

方武裝如同井底之蛙,沒有看到全國的形式,看

到共產(chǎn)黨的干部和部隊都很少,于是紛紛叛變,

殺害共產(chǎn)黨干部,殺害進步群眾,一時間貴州大

部分縣城都被叛軍占領(lǐng)。

后來解放軍又調(diào)集大部隊返回貴州,經(jīng)過幾

個月的圍剿,肅清了全省的判匪,貴州得到第二

次解放。

五里鄉(xiāng)的這些烈士就是犧牲于這個時期,在

全中國即將得到解放的前夕,這些年輕人就這樣

犧牲于異鄉(xiāng),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實在是

令人心痛。

這里原是清鎮(zhèn)縣五里區(qū)的“烈士紀念建筑物

保護單位”,由于行政區(qū)劃的多次變化,估計已

經(jīng)不是任何地區(qū)的文物保護單位了,隨著大開發(fā)

的進程,或許哪天被建設(shè)者們毀掉都不知道。

國立第一華僑中學(xué)紀念碑

(106°31′4.5224″, 26°40′7.2813″)

前行數(shù)公里,百花湖一個圓形島嶼上有一座

高聳的紀念碑,碑的形狀酷似一棵有尾翼的炸彈。

紀念碑前臨百花湖,前面有十級石階。四周并無

紀念或者介紹華僑一中的文字。

在水位高時,紀念碑所在的高地就成為了一

個孤島?,F(xiàn)在可以走過去。

1937 年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生活在泰國、新加

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僑青少年,毅然

回到祖國學(xué)習傳統(tǒng)知識,抗擊日本侵略者。為適

應(yīng)他們求學(xué)需求,1938 年,當時國民政府決定在

云南省保山市籌辦國立華僑中學(xué),學(xué)校于 1940 年

5 月建成開學(xué),名為國立第一華僑中學(xué)(簡稱“僑

一中”)。

1942 年 5 月 4 日,僑一中校園遭到日機轟炸,

15 名學(xué)生當場罹難。為確保學(xué)生的安全,學(xué)校搬

遷到當時的清鎮(zhèn)縣五里橋鄉(xiāng)(今觀山湖區(qū)百花湖

鄉(xiāng)) 三堡村,并將罹難學(xué)生的骨灰安葬在新校園

的后山。此后,600 余名僑中師生,在這里度過了

兩年艱苦的歲月。

直至 1944 年 9 月,學(xué)校遷往當時的四川江津

與“僑二中”合并。1946 年,“僑中”搬遷到海

第32頁

2019-3-16

30

南??谥两?,校名海南華僑中學(xué)。如今已經(jīng)成長

為海南省重點中學(xué)、中國名校。

1995 年,貴陽市政府在原校址山頭上,建造

了“僑一中”舊址紀念碑。今年 9 月,百花湖中

學(xué)、小學(xué)正式更名為貴陽華僑中學(xué)及貴陽華僑中

學(xué)附屬小學(xué)。

在距離紀念碑約三百米處,修建了一座依托

華僑一中歷史的山體公園,一米五寬的石板路鋪

設(shè)至距離紀念碑約二百米處。公園即將修建完工,

不知道為何卻不修建靠近紀念碑的那二百米。

百花湖中大小島嶼星羅棋布,形態(tài)都很美麗。對

面島上有一座六七層的碉樓狀的建筑,島嶼上整

個建筑群很有品味。旁邊有高高的拱橋連接岸上。

(盧然盧踏入百花湖查看面向湖水的墓碑)

靈永寺

(106°29′37.561″, 26°38′47.716″)

前行來到了中十村,村子靠近百花湖,湖對

面有一座青蛙山,酷似一只躍躍欲試的青蛙。

右側(cè)有密布的“窩窩頭”狀的山頭群,如同前來

朝拜。

進入村中,有靈永寺。

寺內(nèi)有一塊殘碑,上面寫有“皇太孫建文帝

避難于此間,肇錫以名,巍清指揮史焦琴之子焦

桐為了護駕,遂辭官出家,1407 年在當?shù)孛┢滤?/p>

出家成了當?shù)赜忻蔫F梅和尚?!?/p>

據(jù)《明史記事本末》《建文遜國》記載,明

初建文帝遁跡黔中,至貴州金竺(今貴陽)長官

司羅永庵壁間題詩二首:“閱吧楞嚴磬懶敲,笑

看黃屋寄團瓢。南來瘴冷千層回,北望天門萬里

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lián)Q袞龍袍。百官此

時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p>

大門關(guān)著,同行的盧然盧伸手一摸門鎖并沒

有鎖著,于是打開了大門。

靈永寺始建于明初,清咸豐八年重修,原為

正殿、東西廂房及山門組成的四合院,占地面積

200 平方米,建筑面積 113 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

13 米。進深 8.7 米,大殿由六根直徑 0.4 米的大

柱支撐,大柱下面是石刻柱礎(chǔ)石,卻是方形的。

屋檐正中橫坊雕刻有“二龍戲珠”,左右兩面鳳

凰朝陽及嘉慶二十二年重修的花卉圖案,后為八

仙過海圖。

靈永寺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院落中有一

塊古碑,上書“功德無量”,小字已經(jīng)看不清楚了。

大殿門緊鎖著,我跪在地上,把相機從兩扇門的

下方伸入,拍攝到右側(cè)記載建文帝的殘碑照片。

旁邊有一個院子,房屋基礎(chǔ)很好,有數(shù)道階梯連

接院壩和房屋,窗欞為木雕。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人居住。

第33頁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31

來子洞(癩子洞)

(106°25′43.211″, 26°46′11.079″)

前行來到了麥格鄉(xiāng)的觀游村,下車時有開著

面包車的人主動和我們打招呼,告訴我們他是村

干部,村委會后面的山洞中有無人能識的古文字,

他現(xiàn)在有時間可以帶我們?nèi)タ?。于是我們開車隨

其到村委會停車。

村干部姓呂,他熱情地帶我們到了筆直巖壁

下,沿陡峭的山坡向上,來到了洞口。

此洞并不深,卻很高,洞的高處有許多圓形的凹

槽,估計是遠古時期水流的杰作。

呂主任讓我們自己尋找古文字的所在,呈思

眼睛尖,立刻看到了在右側(cè)約兩米高的巖壁上,

并不平整的大約兩平方米面積的巖面上布滿了板

栗般大小的文字,沒有與漢字相同的,有人懷疑

可能是彝族文字,但由于巖面不平整,書寫沒有

格式,所以彝文專家也不能讀懂。不能認定為彝

文。

在文字中間有一個“大人扛著小孩”的圖案。

在高處還有個大約二十厘米見方的圖案,是兩根

旗桿,上面分別綁著斜著的木棒,木棒上懸掛著

旌旗。其中一根旗桿下還有人站立著。

(多虧了這位熱心的村干部呂主任領(lǐng)路,才順利

找到來子洞)

向呂主任詢問對面山洞中的古代題刻,呂主

任告訴我們從右側(cè)的人家旁向上,大家向呂主任

再三道謝后離開。

觀游凌云洞

(106°25′47.884″, 26°46′39.313″)

向著對面的白色巖壁的山駛?cè)?,那座山叫?/p>

“獅子山”,又叫做“紅巖山”,因為山形像一

第34頁

2019-3-16

32

只撲伏在地上的獅子,而這個山上的洞穴中有 14

幅文字題刻,因其中有的詩文中提到“凌云洞”

“紅巖洞”而得名。

到達農(nóng)家房前停車,向在屋頂上勞作的人打

聽,也告訴我們應(yīng)從他家屋旁向山上走。

來到最右側(cè)半山腰的洞口,這個洞高達十幾

米,是一個三角形的洞口。洞口左側(cè)不高處有四

個紅色大字,字跡的筆畫很粗,但只有一個“世”

字很清楚,其他三個字無法分辨,或許是“居世

藏寶”。

右側(cè)有大約 3 米高的大石塊,石塊上有一些

孔洞和凹槽,同行的盧然盧手腳并用,很快就攀

爬上去了。在石塊上方的右側(cè),有好幾幅紅色及

黑色的題字,看上去都像是詩詞。有的十分清晰,

有的有些模糊。文字都寫在稍平整些的小塊巖壁

上。在其上有兩處長方形的紅色涂塊,其下有兩

處圓形的紅色涂塊,都是在巖壁的低洼處涂寫的。

向洞頂望去,右前方的巖壁上有兩個紅色大字,

由于此處光線太暗,我們用聚光手電筒照射,采

用長焦拍攝,看到是“仙境”二字。書寫仙境二

字的地方十分陡峭,位置也非常高,不知道題字

的人是如何攀爬上去并書寫的。

洞的二層是由一個“天生橋”構(gòu)成,“天生

橋”連接洞壁的左右。在其上有一個由洞內(nèi)向洞

外方向伸出的“舌頭”。

看到二層前方的右側(cè)似乎還有空間,盧然盧

以其十分靈活的身體,攀爬過去,一過去就大叫

起來,這里還有許多題字。于是貴陽改哥、呈思

也從不同的方向攀爬上去了。

在盧然盧攀爬過去的途中,發(fā)現(xiàn)巖壁下有一

第35頁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33

片像是由小貝殼組成的。

我把相機遞給他們,他們拍照后又遞了下來,

詩詞中有“奉詔進京”字樣,由此看來,詩詞的

作者應(yīng)該不是等閑之輩。

詩詞的落款還有“□□道人題”字樣。說明

作者是一位道士。

此洞雖然有少許鐘乳石,但觀賞價值并不高,

為什么古人要題寫“仙境”等大量題字呢,同行

朋友們認為在不容易上去的高處應(yīng)該還有進入大

山腹中的通道,而進入后就能夠看到如同“仙境”

的人間美景。

據(jù)說洞口下方是兩條古驛道的匯合點,也曾

經(jīng)有一個驛站位于匯合點上。所以歷史上有許多

官員、商賈、僧侶、道人、閑暇游人路過此地,

在游覽了凌云洞后留下墨寶。

向下看,觀游村的油菜花正在盛開,山巒間

及田疇中各有一座尖挺的石峰。

出洞沿巖壁下的天然棧道向左側(cè)行走,巖壁

間有奇特的天然圖案。走了幾十米,來到另一個

高而窄的洞口。洞口內(nèi)有一些從上到下的鐘乳石。

洞內(nèi)有許多小洞口,但都難以前行。巖壁上有別

人丟棄的植物尖刺,其四面八方都有尖尖的刺。

下山時回頭觀望,巖壁間有一對“眼睛”。

還有“仙桃”。

觀游紅軍渡竹索橋

(106°26′24.77″, 26°47′38.446″)

驅(qū)車繼續(xù)前行,來到了距離貓?zhí)又本€距離

大約兩百米處的公路盡頭停車,一路上都有路牌

等指示前行。

在村委會時,呂主任打開辦公樓大門,這里

同時也是紅軍渡竹索橋的陳列館。館內(nèi)介紹了紅

軍過索橋的過程和經(jīng)過的地點,還有復(fù)制的竹索

等。

在前往竹索橋路途中,我們看到了其中的一

些景點。有“仁途丹途”“五大娘造飯”“迎軍

坪”等。

向下已經(jīng)能夠看到幾乎斷流的貓?zhí)印I嫌?/p>

有一片險峻的亂石河灘。稍下游有三角形的巨石,

以尖角向下。向左側(cè)行走,筆直巖壁下有巨大的

摩崖石刻“索橋”,估計是當?shù)氐念I(lǐng)導(dǎo)題寫的。

沿古老的石階向下行走,巖壁下有一個圓拱形的

第36頁

2019-3-16

34

細長洞口,叫做“觀音洞”,洞口有一個大香爐。

同行的“急先鋒”盧然盧在此扮演了一番觀音。

繼續(xù)前行,左側(cè)是筆直的巖壁,右側(cè)是深邃的河

床和幽綠的河水前面是更加陡峭的石階路。

接近河邊,石階的右側(cè)有一塊巖石,石階從石縫

中通過。

向彼岸看去,巖壁雖然沒有此岸險峻高聳,

卻也是較為陡峭的不規(guī)則巖壁,有一個很大的“牛

鼻子”孔洞,是彼岸用作栓竹索用的。向兩側(cè)望

去,沒有明顯的小路痕跡。

右側(cè)百米處有修文縣新修的簡易公路通往河

邊。我方巖壁間也有一個人工在巖壁中開鑿出來

的“牛鼻子洞”,作為我方栓竹索用。這里距離

現(xiàn)在的水面大約六米高,向下是筆直的巖壁,兩

岸之間大約有十幾米。

回頭觀望,原來的階梯是在巖壁上直接開鑿

出來的,寬度從半米到二十厘米。右側(cè)的巨石上

也開鑿有相似的石階,行人要一左一右地交替在

左右的石階上行走。后來在兩側(cè)石階的中央搭建

了石板階梯,就要安全和便捷多了。我方牛鼻子

孔前的巨石平臺上,有一個直徑二十厘米的圓形

孔洞,垂直向下。不知道是人工開鑿的還是水滴

石穿形成的。牛鼻子孔的旁邊也有一些方形的孔

洞,不知道是何用途。當年人們過河都要用牛拉

犁用的彎枷吊在竹索上,彎枷的兩端栓繩兜住臀

部,兩手交互拉著前行十分艱難而危險。

貓?zhí)浦?/p>

(106°26′38.288″, 26°47′25.855″)

從索橋返回停車處途中,準備尋找位于河中

間的“貓?zhí)保數(shù)厝税牙匣⒎Q之為“大貓”,

據(jù)說曾經(jīng)看到過老虎從一側(cè)岸上一躍而起,跳上

河中央的大石塊,然后再一次騰空而起,跳到了

對岸。此河故名“貓?zhí)印?。在貓?zhí)由洗蠹s十

多公里的河段上,共修建有八座水電站,可見河

床的陡峭和極大的落差。

看到有一塊較平整的巨石,但靠在我方岸上,

明顯不是“貓?zhí)?。繼續(xù)沿岸邊前行,我看到

有一條小路通往前方河邊,就開玩笑地說,這里

就是通往“貓?zhí)钡穆罚捯粑绰?,走在前?/p>

的盧然盧就看到了林木遮掩中的河床中有一塊巨

石,上面還有紅色大字。于是他就急急地向前奔

去,我們隨后跟隨前行。

走了大約一百多米后,就來到了河邊,其間

宋大勇還在黃泥陡坡上滑倒了,褲子都成了黃色

的了。

一塊巨石擱置在河道中央,看上去距離對岸

較近,距離我岸大約三米,看來大一些的老虎要

跳過來是可能的。

巨石面對我岸的側(cè)面,有三個石刻大字“砥

柱石”,當年紅軍除了從竹索橋過河外,還將從

農(nóng)民家中借來的門板、木柱等鋪設(shè)在河岸與巨石

上,從上面浩浩蕩蕩地通過,為遵義會議的勝利

召開做了堅強的保障,所以被稱之為“砥柱石”。

返回停車處的途中,看到有“勇駿道”石刻大字,

這是因為當年紅軍的戰(zhàn)馬也從貓?zhí)系摹澳景?/p>

橋”通過后沿此道向上,卻因馱子撞擊到巖壁而

被彈到了路坎下面被水沖走了,因而此段小路被

稱之為“勇駿道”紀念那些為了紅軍勝利而犧牲

的戰(zhàn)馬們。

天色漸暗,上游遠方的高大巖壁一端,有一

獨立向上的巨大石柱,傲然向天。

圖:貴陽改哥 / 文:貴州游俠

第37頁

環(huán)百花湖、麥格之行

35

貴陽改哥相關(guān)手繪地圖:

第38頁

2019-5-19

36

花溪高坡之行

日期:2019 年 5 月 19 日

同行者:貴州游俠、貴陽改哥、李俊辰、盧然盧

行程(約 160 千米):

游記:

保安寺

(106°42′38.785″, 26°32′14.178″)

到小河與盧然盧匯合后,他先帶大家去參觀

了他家附近山上的保安寺。

落霞溝洞堡

(106°46′46.982″, 26°18′20.445″)

驅(qū)車前往高坡鄉(xiāng)的半坡村,這里是統(tǒng)治這一

帶二十多代的謝氏土司的宅邸?;ㄏ獏^(qū)仍然存在

的地名“中曹司”就是原來的“中曹長官司”的

簡稱。

從岔道行駛約一里的柏油路,就到達了半坡

村,我曾經(jīng)于十一年前到過此地,村小學(xué)的籃球

架安置在校墻外,如今籃球架仍在,而小學(xué)已經(jīng)

撤并了。

前行進入村委會大院,是一座設(shè)計很有特色

的小樓。

向院外遠方望去,從青巖鎮(zhèn)到高坡的柏油路

曲折蜿蜒。

第39頁

2019-5-19

37

對面的巖壁間有一個“十”字形的洞口,洞

口下方建有石墻,石墻的門開得很高,估計要數(shù)

米高的木梯才能從中上下。

我們用長焦仔細觀察也沒有找到上至洞口的

小路的痕跡。洞口上面的山頂有觀景臺。

中曹司衙署遺址

(106°46′26.647″, 26°18′23.921″)

向村委會的一位干部打聽土司宅院,得知要

從院墻外左轉(zhuǎn)。前行有一些老建筑,但大部分都

已經(jīng)沒有人居住了。

轉(zhuǎn)至村后,來到了謝氏土司的宅院,這里是

花溪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大院的八字墻只剩下一面

的一小部分,只有寬寬的階梯依舊。

上次來看到的搖搖欲墜的正房和右?guī)恳呀?jīng)

不在,新蓋了磚房。只有那棵造型奇特的柏樹仍

然傲立。這里是花溪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從左側(cè)向二進院落走去,二進房屋基本上還

完好,只是左側(cè)的屋頂已經(jīng)沒有,屋架也是風雨

飄搖。院落的地面都是石板鋪就。

后側(cè)還有一座老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土司家

的三進。

二進擺放著一些柱礎(chǔ)石,估計是正房所遺存。

前面原有的很長的石頭擋墻已經(jīng)被拆毀一部分。

半坡村古道

(106°46′13.341″, 26°18′23.766″)

記得前方還有一段古道遺存,就帶大家前往

觀看,走到路口,發(fā)現(xiàn)只剩下中間一段數(shù)十米長

的還保存完好,兩端都被毀了。

大家不忍放過,就沿前方的水泥路前行,準

備去看一看是不是還有其他遺存的路段,結(jié)果水

泥路走完了,變成了石沙路了,但從石沙路面中

發(fā)現(xiàn)還有石階的痕跡。

急先鋒盧然盧走在前面百米之外,就在我們

猶豫是否止步時,傳來他的呼喚聲,于是大家加

速前行。

小公路的左側(cè)有向下的古石板道蜿蜒向前,

石板道保存完好,石料大部分是血紅的。

古道向下后不遠就開始向上,我們沿路前行,大

約兩百米后古道接上了一條水泥路。我們沿水泥

路前行轉(zhuǎn)回到了村委會。

第40頁

2019-5-19

38

二屯巖摩崖

(106°46′54.514″, 26°18′40.321″)

返回主道前行,來到了石門村,公路旁有停

車場,停車后前行上山,公路旁有一棵粗大的古

樹,胸徑有一米五,它的根部在修建公路時被砍

斷一部分。

觀景臺橫跨公路,從上面可以看到山下的梯

田,由于目前正在灌水,所以很是美麗。遠方白

色巖壁下面是紅巖峽谷。

過觀景臺,沿階梯向上,來到了山頂?shù)囊粔K

巨石前,下方有花溪區(qū)的文保碑,左上方有邊長

一尺的四個橫排大字“永鎮(zhèn)邊夷”,兩側(cè)分別有

“弘治庚申”和“洪邊兵臨”豎排小字。明天順

元年(1457 年)高坡大旱,民不聊生。高坡苗族

首領(lǐng)干巴珠率領(lǐng)四鄰村寨苗民揭竿而起,攻打都

勻府,奪取糧食救濟災(zāi)民,起義軍聲勢浩大,朝

廷震驚,派兵四路進行圍剿,干巴珠戰(zhàn)敗被俘,

押送京城處死。明弘治十三年(1500 年)水東宣

慰同知宋然在此鐫刻了“永鎮(zhèn)邊夷”紀念此事,

并炫耀武力。

此巨石后面還有一石,與之并立,形成石門,

古道從石門中通過,但現(xiàn)在古道已經(jīng)被愚蠢的人

們改為新石板路面了。

石門旁有一些現(xiàn)代景觀。

二屯巖摩崖現(xiàn)在是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我從石門通過,沿古道方向向公路走去,途中左

側(cè)還有上山的古石板階梯。

上車后前行從小公路爬上了山頂,在摩崖附

近左拐繼續(xù)前行,到達了我們先前看到的觀景臺,

在那附近尋找通往巖壁間洞堡的通道,但沒有找

到。

大洪村古銀杏夫妻樹

(106°47′41.963″, 26°18′0.6693″)

返回公路前行,在大洪村藍色牌子處右轉(zhuǎn),

公路左側(cè)是“凱信駕?!?。大約一里許到達公路

終點,古樹就在這里。

兩棵古樹并立,相隔十米左右,路旁的一棵

較粗,我們四人剛剛可以合抱。樹干上有許多樹

瘤。以人的身高作參照,粗略算下來胸徑約為 2.2

米,另一棵的胸徑有 1.5 米。

不遠處有一座老房子,還有一座小木亭子。

高坡紅軍墓

(106°48′30.919″, 26°18′1.4128″)

前行到達高坡,在派出所院內(nèi)有一座紅軍墓,

墓為水泥砌筑的圓形墓,一側(cè)有“花溪區(qū)文?!?石

碑,另側(cè)有墓碑“紅軍烈士墓”。

第41頁

2019-5-19

39

1935 年 4 月,中央紅軍長征途徑高坡,一名

戰(zhàn)士在附近犧牲,幾位苗族老人將遺體埋葬,1963

年高坡公社將遺骸與另外兩位紅軍烈士的遺骸合

葬于此。

墓旁不遠有一座蘇州園林風格的小石山,我

懷疑此地是原來有錢人的住宅和后花園。

在街上穿過曾經(jīng)作為苗族“跳花場”的農(nóng)貿(mào)

市場前行,路旁有一些老建筑。

高坡六方井

(106°48′42.486″, 26°18′7.1195″)

前行路的左側(cè)有古石板階梯向下,下面有一

個六角形的井口,井旁是石板鋪地,井壁有一個

孔洞,水流從此流向下面的池子??磥硭坎恍?。

旁邊的村民介紹此井叫做“六方井”,從未干涸

過,盛夏季節(jié)水溫極低。

上路前行,路旁有很大的房屋基礎(chǔ)。

高坡紅軍標語

(106°48′46.803″, 26°18′7.0519″)

再前行就到了寫有紅軍標語的房屋了,此房

較大,較高,但是木制屋架,竹篾泥巴墻,靠近

公路一側(cè)有黑色繪畫和文字,另側(cè)房側(cè)有黑色大

字“反對國民黨的賣國政策”。落款為“紅勇(一)”。

這里也是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5 年 4 月 9 日至 14 日,中央紅軍紅一軍團

和軍委縱隊進入高坡,在民房上繪制了這些標語

和漫畫宣傳抗日。

高坡石林

(106°49′19.662″, 26°17′47.112″)

前行駛?cè)搿霸祈敳菰贝箝T,公路兩側(cè)山上

都有造型奇特的黑色巨石。

這里的青石呈分層狀態(tài),材質(zhì)堅硬卻又容易

開采。所以到處都有開采的痕跡。

一個采石場附近有一座“蘑菇石”其一側(cè)酷

似女人的側(cè)面像。

第42頁

2019-5-19

40

遠處有一階梯形狀的天然城墻。有些高大的

石塊,表面嶙峋,盧然盧勇敢地攀爬到頂。還有

一塊巨石像一只蹲伏的青蛙。

擺桑營盤

(106°50′7.3623″, 26°18′24.809″)

我們向擺桑村駛?cè)?,最后?jīng)過一段在古道上

修筑的毛路,來到了營盤山下。

沿粗糙的石階路向上,來到了外面的一道石

墻,向上看還有一道更加高大的毛石修建的石墻,

雖然是毛石修建,但施工卻非常精致,巨石的選

料非常講究,縫隙非常小。

第二道石墻附近有一座古墓,墓的三面都有

石墻,正面對著村子和田地。

對面的小山上有凸起的黑色巨石。

繼續(xù)向上,就來到了上面的營門前,正對著

門有一堵照壁狀的石墻,估計是為了增加進攻者

的難度故意設(shè)計的。

石門下方有一塊斷了的長石板,我估計是原

來石梁門上的橫梁。

門道兩側(cè)都有插門栓的孔洞,說明曾經(jīng)設(shè)有

木門。

進入營門向左側(cè)走去,在石墻上面看到對面

的半坡有一個獨立的石柱,該石柱下小上大,像

是一個蘑菇,也像是一只緊握的手臂與拳頭,表

面還有類似“干”字的縫隙。石柱的高度大約五

米。

第43頁

2019-5-19

41

營盤中央有一座高出三米的天然石臺,可能

是營盤的點將臺(注:應(yīng)為采石場遺跡)。

順時針轉(zhuǎn),我們來時走過的毛路另端蜿蜒向

山埡口延伸。

一巨石上有線形穿洞,另一巨石上有圓形小

穿洞。

走到山下,仰視剛才在營盤上看到的對面山

頂?shù)暮谑D覺高大了起來,有些像動物形象。

前行到達水塘村擺弓巖瀑布旁。這里共有三

級瀑布,分別高度分別為 60 米、16 米和 92 米。

我們在最上面一級瀑布的頂上看了看,因時間關(guān)

系,沒有下去看。

(盧然盧相關(guān)視頻)

甲定營盤

(106°51′3.1737″, 26°13′44.227″)

來到了高寨,這里也有一座營盤(注:即高

寨古堡,又名甲定營盤),是當?shù)孛缑駷榱说钟?/p>

兵匪于清道光年間修建的,設(shè)東南、西北兩座城

門。

我們沿一個倉庫的墻前行,越來越靠近大山

筆直的巖壁。古石板路基本上保持完好。

轉(zhuǎn)過一塊巨石,東南方向的石門就出現(xiàn)在眼

前,我說如果在巨石前搞一些偽裝和迷道,敵人

會很難發(fā)現(xiàn)城門所在。

石門是一座石拱門,兩側(cè)的石墻高約 9 米。

雖然是毛石壘砌,看上去卻非常結(jié)實。走到門前,

發(fā)現(xiàn)里面數(shù)十米外還有一道城墻下面也是石拱

門,原來這里是一座甕城。

外墻上面有一米多高的石擋墻,腳下是一米

多寬的步道,可供兵員調(diào)動與打擊敵人。

進入內(nèi)墻后右側(cè)有一座小石山,有蜿蜒的石階路

通往城墻上面,城墻上一直保持有擋墻和步道,

擋墻上有許多槍眼或瞭望孔。

沿步道前行,來到了西北門,這里是筆直巖

壁的一條裂縫,裂縫也是筆直的,寬約三、四米,

高達數(shù)丈,古人從巖壁下方用毛石壘砌了一條陡

峭的階梯到達城門,城門也是石拱門,兩側(cè)的石

墻也非常高大。

這里的情形與貴州省凱里市著名的古代營壘

香爐山很相似,但規(guī)模和工藝無法與香爐山相比。

遠方有風電路呈“Z”字形向山上延伸。

我們先向營盤內(nèi)部走去,準備尋找資料中提

到的天然溶洞“大王洞”,但小伙子們走了很遠

都沒有找到。

我沒有遠去,在城門下等了一會,就沿石階

向下,石階只有靠近城門大約四分之一是好的,

其余的都坍塌了,等于在亂石堆上行走。

我小心翼翼地向下,好在有巖壁和樹木可以

依附。路上有一種像高粱的植物。

走出巖縫,石階路向右轉(zhuǎn)折,基本上保持完

整。

第44頁

2019-5-19

42

只是在靠近山下的數(shù)十米沒有了石板的蹤

跡,但這里一直是與公路平行,所以不會迷失方

向。

走著走著眼前有一道金光飛過,我仔細觀看,

是一只金蛙,其全身大部分是淺黃色,背上像龜

殼一樣是金黃色,它很淡定,與我距離不到一米,

一直等我拍照。

最后在景點牌附近,即公路與倉庫路交叉處

終于走下山來了。

我沿一條機耕路向營盤山的另側(cè)走去,一直

到看到城門裂縫為止,但由于樹木濃密,只能看

到裂縫,無法看到城門。

營盤山的另側(cè)有一塊巨石,上面有一個長方

形穿洞。

甲定洞葬

(106°52′30.135″, 26°13′35.478″)

沿公路前行來到甲定洞葬。香火錢每人 5 元。

在下層洞道中看見一只小貓頭鷹。

杉坪跳圓洞

(106°48′3.4957″, 26°15′32.682″)

天色漸暗,我們抓緊時間趕到杉坪村,這里

有許多值得尋覓的景點,我們先去看“跳圓洞”,

這個洞是苗族同胞在節(jié)假日或祭祀活動時吹蘆

笙、跳圓場的地方。

我們詢問到洞口在學(xué)校后面的竹林中,就驅(qū)

車過去,看到學(xué)校后面的巖壁下有幾個小洞口。

沿田坎上的一米寬新石板路向山腳走去,不一會

就到了,只見竹林后面是一個不高卻較寬的洞口,

有毛石墻,中間是一個不太高的石拱門,洞內(nèi)的

大廳呈圓形,中間有一天然石塊,估計人們是圍

著石塊跳舞,故稱“跳圓”。

背對洞外,右側(cè)有高洞道通往,我們沿洞走

去,這里有許多鐘乳石,頭上有肥大的蝙蝠飛來

飛去。

第45頁

2019-5-19

43

溶洞在數(shù)十米處沒有了去處。

天色更暗,我們以石門為背景拍了合影。

杉坪水洞

走出跳圓洞,沿小水渠向左側(cè)走去,不遠處

有一個洞口,走下去發(fā)現(xiàn)是一個水洞,看上去還

很深,兩側(cè)都有洞道。左側(cè)靠近洞口還有旱洞,

我們走人發(fā)現(xiàn)小岔道較多,但無法進入。

洞頂有黑色的石頭,與洞內(nèi)其他石頭格格不

入,還有閃閃發(fā)光的似乎有圖案的石頭。

走出水洞,急先鋒盧然盧和李俊辰繼續(xù)前行,

去看另外一個洞口,不一會回來告訴我們那個洞

就是水洞的出水口,暗河水流出后形成了一條數(shù)

米寬的溪流。

天色已經(jīng)完全黑了,我們沿石板路向公路走

去,一匹馬攔在石板路上,有點擔心驚嚇到它會

被踢下河去。猶豫間,一位婦女過來牽住了馬,

與之交談中得知:小洞口上面高高的筆直的白色

巖壁間還有一個洞口,那里要好看得多。

謝過后離開,看來這里我們還是會再來的。

此時已經(jīng)是八點過了,這是我們游覽經(jīng)歷中

最晚的一次了。到花溪街上吃了晚餐,到家時已

經(jīng)晚上 11 點半了,雖然略感疲憊,心情卻是非常

愉悅,又度過了充實而有意義的一天。

圖:貴陽改哥 / 文:貴州游俠

第46頁

2019-5-19

44

(貴陽改哥相關(guān)手繪地圖)

第47頁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45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日期:2019 年 7 月 14 日

同行者:貴州游俠、貴陽改哥、呈思

行程:約 100 千米

游記:

多日的陰雨,致使我們的周六尋古計劃不能

實施,周日早起發(fā)現(xiàn)今天無雨,到十點過甚至太

陽都出來了。貴陽改哥在微信群里來消息,問大

家是否有意出游,我和呈思立即表示有意,于是

各自迅速準備一番后匯合出發(fā)。

石板哨營盤

(106°36′6.9275″, 26°27′56.5″)

沿貴安大道前行,來到了石板鎮(zhèn),這里有一

座營盤。

我們把車停放在街旁,沿路前行,詢問著來

到了房后不遠處的營盤,當?shù)厝私凶觥巴蜕稀保ㄒ?/p>

dèng shàng)。

沿小路向上,到了營盤大門,這里還有數(shù)米

高的營墻,石塊壘砌的石門還在,只是沒有了頂。

營盤中還栽種了一些玉米,所以還有小路可以前

行,我們先向左前方走去,看到了一些石墻,然

后向左前方走去,看到濃密的灌木后面有較高的

石墻,又向右后方走去,這里還有一個缺口,似

乎曾經(jīng)是另一營門的所在。

泰平洞

(106°32′11.766″, 26°27′13.569″)

第48頁

2019-7-14

46

驅(qū)車前行,來到了一個曾經(jīng)的大度假村,這

里有一個溶洞,度假村把它叫做“水晶宮”。改

哥的資料中說洞口有一塊古碑,記載著此洞的情

況,洞名為“泰平洞”。

現(xiàn)在沿途所有的房屋設(shè)施都被推到,連一些

道路也用廢墟和巨石堵塞。

我們看到扁平的洞口在河的對岸,洞口上方

“水晶宮”金色大字還在,兩側(cè)都有很長的筆直

的巖壁,如同城墻。

此岸有一塊復(fù)制的石碑,就是對面洞口那塊

古碑的內(nèi)容。

向釣魚的人詢問如何到達洞口,得知從下游

過河然后沿對岸河邊迂回可以到達,其中一處要

通過緊靠河邊的廢墟。

廟山橋

(106°32′12.056″, 26°27′7.3507″)

我們向下游走,他們二人從水壩上面過河,

我考慮到廢墟處較為危險,就沒有過去,到車旁

等候。不一會他們打來電話,讓我一定過去,說

是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石拱橋。

我沿水壩過河,發(fā)現(xiàn)水壩上曾經(jīng)有鋼制欄桿,

從痕跡來看就在不久前被用氣割拆除了。過了水

壩,就看到了那座單孔石拱橋,橋很堅固。橋上

兩側(cè)有石條砌筑的不高的檔墻。

回家后,改哥查到了這個橋叫做“廟山橋”,

從橋名來看附近的山上曾經(jīng)有廟。我回家后也查

看了我的資料,得知廟山橋長 15 米,寬 4.5 米。

但我在現(xiàn)場看到的橋感覺沒有這么寬啊,會不會

記載有誤?

橋旁不遠處有較寬的大約十級石板階梯,上

面的房屋也被搗毀。

車田胡家洞

(106°32′29.958″, 26°26′21.118″)

驅(qū)車離開,來到了車田村村口,這里我曾經(jīng)

在十年前來過,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面目全非,進行了

大肆的開發(fā)。

將車停放在村外的停車場,沿小公路走過去,

當年公路旁的小河溝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湖泊,對面

有一座橋,再遠處兩山之間是河道,河道兩側(cè)就

是好幾個洞堡的所在地。

沿近年修建的棧道前行過橋,繼續(xù)沿棧道向

上,印象中左岸有幾個洞堡,但仔細觀看也沒有

看到,估計不是因水位提高被掩沒,就是被生長

第49頁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47

迅速的植物所遮蓋。

再走,來到了當年我們進入過的大洞堡,現(xiàn)

在知道叫做“胡家洞”,是清末民初由當?shù)卮迕?/p>

修建的躲避土匪的洞堡。

此洞堡的石墻建筑十分精良,墻厚近兩米,

墻內(nèi)有從墻中伸出來的階梯,供人們走上墻頂觀

察敵情、打擊敵人,墻上還有一米高的單薄擋墻

作為掩體。

洞內(nèi)面積有 300 平方米。改哥從書上讀到,

這個洞中有一個小洞道可通往外界。我也記得當

年自己曾經(jīng)從一個小洞走入大洞廳內(nèi),然后在不

遠處的另一洞口走出。但這次我們仔細查找也沒

有找到,只看到巖壁深處有一個約六十厘米高,

三十厘米寬的小洞口,是被石塊堵塞的,但肯定

不是我的身材可以穿過的。

走出洞外,打開手機準備查看一下當年的游

記,卻因信號不好無法打開鏈接。

前行不遠,有一個一米高、半米寬的洞口,

再行十余米,又有一個一米多高的洞口?;貋聿?/p>

看游記,原來上次我是從小洞口進入從十余米外

的洞口出來的,看來記憶是會模糊的。

胡家洞對面有一個細而高的穿洞,叫做“象

鼻洞”,洞中有小水渠通過,水渠通往一座精石

料修砌的水碾,當年我們曾經(jīng)走過去觀賞,但現(xiàn)

在水位提高,已經(jīng)想不起是怎樣過去的了。

沿棧道繼續(xù)前行,可以看到象鼻洞所在地山

頂有石墻呈現(xiàn),改哥說那是車田營盤。

車田仙人洞

(106°32′31.87″, 26°26′14.166″)

再前行,過一道架設(shè)在支流上的石磴,右側(cè)

有小路痕跡,改哥說這個方位有一個“仙人洞”。

我倆在泥濘小路上走了一段,卻沒有看到洞穴的

樣子。

走回棧道上繼續(xù)前進。已經(jīng)到了胡家洞、象

鼻洞的對面了,這里建有一個鄰水平臺。

又走一段,右側(cè)半山間有一間房屋大小的石

墻,墻上有半米多見方的窗口。估計是一座洞堡

堵塞封閉的一個洞口,留下窗口用于觀察。

再走一程,到達“小花溪”地段,這里兩側(cè)

較高,河床較為狹窄,建有水壩和過河石磴,水

壩上形成了瀑布。石磴與水持平,有游客走過,

較為危險。兩岸建有無數(shù)的農(nóng)家餐廳,主要是自

助燒烤,都有麻將機,有許多人在燒烤、打麻將。

繼續(xù)走來到一座三跨水泥橋前,可以看出其橋墩

下部是古老的石板橋的遺存,后來在上部加高后

第50頁

2019-7-14

48

鋪設(shè)了鋼筋水泥橋面。旁邊是一座建于上世紀六

十年代的水輪泵站。

過橋后不遠處有一座較大的建筑群,墻面與

屋面都是石板的,那是車田的一座陳列館。

沿路向上,有“二十四合院”牌子,后面是

一座瀕臨坍塌的木樓四合院,周邊并無其他院落,

看來標牌應(yīng)該寫成“二十四座四合院”。

前行還有許多原始石板搭建的石墻和薄石板

瓦,其中有一座很精致。一座石墻已經(jīng)傾斜嚴重,

似乎一推就會坍塌。

前行還有許多石板墻面鑲嵌在木柱中,屋頂

也是原始的石板瓦。

路邊有一棵古老的樹木,名為“白杜”。

車田營盤

(106°32′34.979″, 26°26′22.566″)

前行右轉(zhuǎn)有新石板階梯通往山上的營盤,我

們沿路上行。從這里上山并不遙遠,一會就到了

營盤的石門前,看來石墻兩側(cè)還有門栓孔。門軸

孔已經(jīng)被無知的建設(shè)者修建石階掩埋了。

從另一營門處向下走,回到停車場,駕車前

往元方村。

元方寨門

(106°31′52.3″, 26°27′46.554″)

來到元方村口,過橋時看到了左側(cè)的三孔石

拱橋,橋較為低矮,有些像貴定陽寶山古道中的

陽寶橋。

我們停車從街上左轉(zhuǎn),途中有一些石板老建

筑,走到街道盡頭,就看到了石拱寨門,目前還

很完整。門外一側(cè)的門額上,有一個水泥制作的

五角星。

沿路向下,還保留有一段石板階梯。

元方橋

(106°31′49.133″, 26°27′48.215″)

繼續(xù)向下走,就到了石拱橋前面,這是一座

很奇特的石拱橋:從引橋開始整個橋身呈“C”形,

估計是為了抵御上游水流的沖擊。

橋身上長了一些樹木,其中一棵有十幾厘米

粗。

在距離古橋約二十米的堡坎上,鑲嵌著半塊

古石碑,上面都是人名和捐錢數(shù)量。沒有其他文

字,我們估計就是建橋碑的下半部分。

過橋后發(fā)現(xiàn)有數(shù)級石板階梯被水泥敷平,還

有一段石板路沒有受到破壞。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電子書在線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