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開月未圓,人生留白是成全——讀《求闕集》有感蛇年春節(jié)期間,和老朋友在一起聚餐,榮幸地受贈兩本“精神禮品”。一本是鳳羽兄的《清芬視野》攝影集;一本是他退休后“轉(zhuǎn)身之美”所著的隨筆散文《求闕集》。當(dāng)天晚上回到家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欣賞閱讀起來。鳳羽兄近80篇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讓我捧在眼前愛不釋手,又好像久旱逢甘露一樣如饑似渴??傆X得每篇散文都字字珠璣,每一段文字都給人以啟發(fā),給人以鼓舞和力量。文章雖然感人,但給我感悟最為深刻的還是這本散文的書名——《求闕集》,讓我倍感受益頗深。
在接受贈書的那一刻,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醒目的書名。就覺得作者的寓意之深遠(yuǎn),為人之低調(diào),哲理之儒雅,修為之寬廣。沒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是起不出這樣自謙的書名來的。鳳羽兄是我的韭菜臺老鄉(xiāng),已經(jīng)有50 多年的交往,他從韭菜臺鎮(zhèn)報道員的崗位一路走來,最后成為遼寧日報社總編輯,遼寧報業(yè)集團(tuán)總裁。但在他身上卻看不到一點(diǎn)官架子,為人謙虛,處事謙讓,交往謙和,言談謙恭,《求闕集》是他人生中勇毅前行的“方向盤”,也是他為人處世的“座右銘”,還是他克己自律的“護(hù)身符”,可以說,《求闕集》就是鳳羽兄人格魅力的完美寫照。
那么,什么叫“闕”呢?闕,是缺陷、過失;求闕,是在追求完美圓滿的過程中保持謙遜和自我約束的本事。古往今來,求闕一直被視為是一種高尚的修為,是一種完美無暇的追求。求闕既是一種境界,又是一種格局。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說,最圓滿的成就就好像有欠缺一樣,但它的作用不會減弱;最充實(shí)的德性好像有不足一樣,但它的作用不會窮盡。最正直的性格好像委屈一樣;最高超的技巧好像笨拙一樣;最卓越的辯才好像口訥一樣,其實(shí)質(zhì)是懂得求闕就是完人。晚清第一完人曾國藩認(rèn)為:一損一益,乃自然之理,物生而嗜欲,好盈而忘闕。然而,盈極則損,樂極則生悲。所以曾國藩將他的書房取名為“求闕齋”,以此來警醒自己要防盈戒滿。宋代詩人蔡襄寫道:
“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曾國藩也有詩云:
“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余歡。何須多慮盈虧事,終歸小滿勝萬全”。過去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人到寺廟敲鐘祈福,和尚告訴這個人,只要敲三次即可,但他心想,既然是求福,那當(dāng)然是越多越好,我干脆就多敲一次,這樣求來的福氣肯定也會更多一點(diǎn),當(dāng)他敲完四下以后,沒想到一旁的和尚卻搖頭不已。和尚說:敲一下代表的是福,敲兩下代表的是祿,敲三下代表的是壽,但是敲四下就變成了四大
皆空。
我認(rèn)為,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余歡,是人生最優(yōu)美的風(fēng)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是人生哲理最高超的認(rèn)知;抱缺守拙,防盈戒滿,是人生最開明的智慧;光而不耀,靜水流深,是人生最舒服的狀態(tài)。天道忌滿,人道忌全,凡是追求圓滿反而過猶不及,就像是吃東西,也會貪多嚼不爛。一個人再有本事,也不要求全求滿,而應(yīng)該讓自己始終缺四樣?xùn)|西:
第一樣?xùn)|西,說話不能說滿,要留有余地。古代有一個“自相矛盾”的典故,說的是一個夸夸其談的人向楚王推銷兵器,一手拿著矛,一手拎著盾,夸口他的矛可以穿透世上所有金屬物體。而介紹盾的時候,又說任何兵器都能抵擋。楚王就問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是什么結(jié)果,那個人卻啞口無言,結(jié)果被處以欺君之罪。話說得太滿,輕者打自己的臉,重者會招來禍患。這就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
第二樣?xùn)|西,做人要缺一些傲氣,不能自滿。古人講,“滿招損,謙受益”。有史料記載:說魯桓公是一個很高傲的君主,為了時刻提防自己犯錯,于是他做了一種欹器,放在王座身旁。這個欹器有個特點(diǎn),當(dāng)它空的時候,會呈傾斜狀態(tài),裝一半的水就會保持直立,但只要把水裝滿以后,就會自動翻過來,全部灑掉。所以叫“水少則傾,中則正,滿
則覆”。魯桓公以此來警鐘常鳴,人不能自滿,否則就會跌倒栽跟頭。
第三樣?xùn)|西,人要少一點(diǎn)聰明,要學(xué)會裝傻。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人人都希望自己聰明,但聰明不等于智慧,大多數(shù)人的聰明,其實(shí)只不過是弄巧成拙的小聰明而已,少一點(diǎn)聰明,多一點(diǎn)腳踏實(shí)地,反而可以走的更遠(yuǎn)。第四樣?xùn)|西,人的情緒要保持空缺,不能讓膨脹的情緒沖昏頭腦。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壓力的時代,無數(shù)情緒失控面對悲劇時刻都在上演,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情緒爆發(fā),就能將一個人徹底壓垮,給自己的情緒留點(diǎn)缺口,不讓情緒掌控自己,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應(yīng)該具備的智慧。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世上沒有真正完美的人,也沒有真正圓滿的生活。允許人生有一定的欠缺,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ㄎ慈_之時,我們?yōu)榛ㄩ_而奮斗;月未全滿之時,我們?yōu)閳A月而拼搏。未曾開過的花,是青春未曾圓滿的夢;未曾圓滿的月,是努力拼搏的人矢志不渝的追逐。未全開的花,未全圓的月,讓每個人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期待和憧憬,這才是我們持之以恒的追求。
(平安四季寫于2025 年春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