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導刊 第七期

發(fā)布時間:2024-8-29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導刊 第七期

編委會主任:何效祖 趙玲房編委會副主任:王治綱 尚曉龍編委會成員:張 航 余君鵬 張彥鋒 蘇懷志 郭麗君 王 超 田遼西 黃萬堂 張家峰 趙 成 張 翔 李憲琛 左永峰 馮備戰(zhàn) 孫新春 黃增保 朱永新 劉明強 任文秀 郭 旭 漆 瑋 何 蕊 李春亮 米強強 王懷濤 牛鵬飛 鄧 偉 彭 新 賈 科 陳 剛 劉延兵總編:張 航 余君鵬執(zhí)行總編:劉延兵執(zhí)行副總編:楊 菁 楊曉輝張丹青 李繼威 編輯:李繼威 楊 菁 楊曉輝張丹青 王習禮 李保軍王 麗校對 : 張丹青 王麗美編:李繼威封面封底提供:定西市文旅局攝影:除署名外其他均為甘肅省各市州文旅局供圖1前 言甘肅省定西市,給大家的固定印象是“隴中苦瘠甲于天下”;還曾經(jīng)一度被聯(lián)合國評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而現(xiàn)今的定西早已從這些名不副實的稱號中脫離,帶給每一個游者諸多不一樣震撼,重新展現(xiàn)“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第一個震撼是『特』首先是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來稱之為“隴中”,處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地勢整體呈西高東低,由南向北傾斜,南北長82.5 公里,東西寬 73.3 公里,海拔落差大,在 1452-3941 米之間,平均海... [收起]
[展開]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導刊 第七期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3頁

編委會主任:

何效祖 趙玲房

編委會副主任:

王治綱 尚曉龍

編委會成員:

張 航 余君鵬 張彥鋒

蘇懷志 郭麗君 王 超

田遼西 黃萬堂 張家峰

趙 成 張 翔 李憲琛

左永峰 馮備戰(zhàn) 孫新春

黃增保 朱永新 劉明強

任文秀 郭 旭 漆 瑋

何 蕊 李春亮 米強強

王懷濤 牛鵬飛 鄧 偉

彭 新 賈 科 陳 剛

劉延兵

總編:張 航 余君鵬

執(zhí)行總編:劉延兵

執(zhí)行副總編:

楊 菁 楊曉輝

張丹青 李繼威

編輯:

李繼威 楊 菁 楊曉輝

張丹青 王習禮 李保軍

王 麗

校對 : 張丹青 王麗

美編:李繼威

封面封底提供:

定西市文旅局

攝影:除署名外其他均為

甘肅省各市州文旅局供圖

1

前 言

甘肅省定西市,給大家的固定印象是“隴中苦瘠甲于天下”;還曾經(jīng)

一度被聯(lián)合國評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而現(xiàn)今的定西早已從這些

名不副實的稱號中脫離,帶給每一個游者諸多不一樣震撼,重新展現(xiàn)“天

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第一個震撼是『特』

首先是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來稱之為“隴中”,處于黃土高原、青

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地勢整體呈西高東低,由南向北傾斜,南北長

82.5 公里,東西寬 73.3 公里,海拔落差大,在 1452-3941 米之間,平均

海拔高度 2040 米。

這樣的跨度和落差,造成了定西地貌景觀和植被類型的極大豐富,南

部的秦嶺山地,誕育了山岳、峽谷、草原、河流、濕地、原始森林、丹霞、

巖溶等地貌景觀;北部的黃土丘陵溝壑上,分布著黃土塬、黃土溝壑、黃

土梯田等,也滋養(yǎng)了土豆、當歸、黃芪、黨參、蠶豆等特色豐富的地道風物。

第二個震撼是『源』

定西之源,源在文明。馬家窯、辛店、寺洼文化都是從定西發(fā)現(xiàn)和命

名的,馬家窯遺址、辛店遺址、寺洼遺址是著名的研究黃河上游文明的區(qū)

域之一;源在源頭,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從渭源縣豁豁山發(fā)源,一路蜿蜒,

貫穿了大半個西北,聯(lián)通了無數(shù)個文明;源在李氏,“天下李氏出隴西”;

源在起點,戰(zhàn)國秦長城的起點在臨洮縣望兒咀烽燧,既代表了古城狄道的

千年故事,也體現(xiàn)了農(nóng)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見證。

第三個震撼是『富』

定西之富,富在其“內(nèi)涵”豐富、多元。這樣的豐富性,遠遠超出了

一般的市域。這也給游者帶來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感、穿越感,在橫向的維

度上和縱向的歷史維度上皆是如此。游者穿行在定西境內(nèi),就像經(jīng)歷一場

場時空穿越。有西北地區(qū)最富集的恐龍化石集中產(chǎn)地,有典型北方喀斯特

地貌集中發(fā)育區(qū),更是丹霞地貌分布大市,有中國最早的自然鹽產(chǎn)地,更

有中國第四大紅柱石礦藏。

故本期擬以演化和見證為主線,分山上和垣下兩大部分展開定西的“重

新認識”之旅。山上部分重點解讀定西豐富的自然地貌;垣下重點解讀黃

土高原孕育的地域文化和厚重的歷史沉淀。

第4頁

2

渭河裹挾文明密鑰的母親河

072

074

077

081

渭河:滋養(yǎng)了中華文明的千年輝煌

渭河:造就了豐富物產(chǎn)和璀璨文化

渭河:催生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靈感妙言

臨洮:鮮為人知的“恐龍故鄉(xiāng)”

058

059

061

070

臨洮恐龍的發(fā)現(xiàn)

臨洮恐龍的種類

臨洮恐龍的國內(nèi)外展覽

定西喀斯特地貌:

水和石的千古絕戀

046

048

049

053

定西:曾經(jīng)有過一片汪洋?

“水石共舞”:造就地上地下景觀神奇

誰的鬼斧神工,誰的天工巧奪?

定西,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市

撰文:劉延兵

撰文:劉延兵

撰文:張丹青

撰文:袁 鵬 羅小芹

030

032

035

034

037

洮河畔的“紅色飄帶”

漳河旁的“九居紅谷”

渭河上的“紅色秘境”

草原上的“崖壁精靈”

何為定西?

“多元富饒”“紐帶屏障”“擁山抱水”“文明源頭”“地道風物”

到底哪個詞語組合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重新認識定西?

撰文:劉延兵

006

008

010

014

015

016

022

隴山造就定西大地:

隴山之西,黃土廣布,是文化厚土也是作物沃土

更是串聯(lián)東西賡續(xù)文明的互動之所

西秦嶺滋養(yǎng)定西大地:

西秦嶺作為“水塔”是渭河和洮河的重要源區(qū)

在山環(huán)水繞中譜就定西文脈

土與火的“彩色歌舞”:

洮河哺育了黃河中上游史前文化遺址的絕大多數(shù)

馬家窯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等構(gòu)建起中華文明絢麗的

彩陶文化

烽臺與狼煙的“協(xié)奏樂符”

千百年來的碰撞開放,民族的統(tǒng)一融合

分水嶺和桌狀山? 定西“擁山抱水”之下的絕佳例證

給定西重新貼上標簽 “特”“源”“富”下的華麗轉(zhuǎn)身

其他棲息于此的鳥類也有各自的精彩 除了白鷺等明星物種, 定西漳縣漳河流域觀鳥地 025 小眾旅行者心中的秘境 一展西北高原草原的獨特魅力 定西草原 043

第5頁

3

目錄 contents

解鎖定西新形象

以可媲美廬山的“袖珍版”瀑布景觀群

和壯麗的萬千氣象景觀為視角

084

085

087

098

水石激蕩,銀綢飄舞

定西也有自己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煙秀云晃,山色空蒙

定西也有自己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觸景感之,詩詞頌詠

對定西瀑布和氣象景觀的欣賞,詩意的對話早已開啟

撰文:張丹青

撰文:楊 菁

撰文:楊 菁

撰文:楊 菁

撰文:張仲福

撰文:王 麗

定西彩陶:

從馬家窯的遺址說起

092

092

092

094

定西彩陶名揚四方

5000 年前的洮河流域是何模樣?

從史前探索到現(xiàn)今奔騰

自古江河源頭秀,渭水源頭勝一籌

118

從門頭文化窺探書香通渭

112

113

115

116

通渭民居

翰墨飄香的歷史淵源

通渭現(xiàn)象

定西地道風物何為?

104

106

107

110

一片特色的土地 造就了物產(chǎn)的獨特精神

一片神奇的土地 造就了物產(chǎn)的特有氣質(zhì)

一片多彩的土地 孕育了碳水的豐富內(nèi)涵

“漳鹽”與“汪氏”共舞

096

099

100

101

“鹽”成就了漳縣

用蓮花型琉璃托盞喝鹽水的汪氏先祖?zhèn)?/p>

“漳鹽”與“汪氏”共舞

第6頁

4

開篇:何為定西?

第7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5

開篇

何為定西?

WHAT IS DINGXI? INTRODUCTION PART ONE

第8頁

6

開篇:何為定西?

到底哪個詞語組合

才能讓我們更好地

重新認識定西?

「多元富饒

「紐帶屏障

「擁山抱水

「文明源頭

「地道風物

很多人的印象中,定西是一個偏遠的西部小市,有著大片的干旱黃土地,但從甘肅的行政區(qū)劃

圖上看,它處在甘肅的中心,以一己之力連接著隴東、隴南、甘南和蘭白盆地。

除此之外,你一定還有一個印象,就是定西幾乎是和“土豆、洋芋、馬鈴薯”掛鉤的,從 1624 年,

明朝進士劉晟把土豆引進定西算起,土豆不過才四百多年的種植歷史,定西“土豆市”的標簽卻

好像早已貼定,相比之下,能深入全面解讀定西的文章則寥寥無幾,我們竭力要從繁雜的信息

中梳理出主線,想要解讀定西的更多方面,同時,也想要把大眾眼中的“土豆市”繼續(xù)升華。

撰文:劉延兵

第9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7

在我看來,

定西是甘肅多元且富饒的市域之一。

既是紐帶又是屏障,這兩者卻都不約而同地體現(xiàn)在交

融碰撞中。

不同類型的自然風光

不同時期的歷史人文

不同水系的源頭貢獻

在此不斷交織,不斷融合,直至開出綻放之花。

第10頁

8

開篇:何為定西?

隴山造就定西大地:

隴山之西,黃土廣布,

是文化厚土也是作物沃土

更是串聯(lián)東西賡續(xù)文明的互動之所

說到隴山,我首先想到的是曾看過一本由甘肅

本土作家,老家在定西通渭閆海軍所寫的《翻越隴

坂:從東西互動到天下中國》。為什么會想起了這

本書,我試圖找尋隴山對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影響,進

而對何為定西?從這個視角窺探一二。

他在書中提到的一種觀點令我記憶深刻。他認

為,“天下中國”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中國人之終極之

目標?!耙噪]山為軸心的東西互動,先后在春秋戰(zhàn)

國和漢兩個時期,形成了兩次超量級的國家演變,

促成了“天下中國”的首次實現(xiàn)和“歷史中國”的

極致生長。一次是秦人以隴西高原為基地,翻越隴

山東進關(guān)中進而吞并中原,首次建立大一統(tǒng)的中國,

這是小中國、小時空的小循環(huán);一次是西漢王朝以

關(guān)中和華北為基地,翻越隴山占領(lǐng)河西、控制西域

的西擴行動,這次是大中國、大時空的循環(huán)。

如果從更大的空間尺度和歷史維度去看定西,

第一個要搞清的便是“隴西”和“定西”的關(guān)系?

定西從甘肅省大的地理地貌分區(qū)上看,屬于隴

西、隴東黃土高原,近南北走向的六盤山(隴山),

將黃土高原分為隴東與隴西兩部分,定西主要在隴

西黃土高原,從這個地貌

分區(qū)來看,顧名思義,定

西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是黃土廣

布,溝壑交織,梁、峁、塬、

坪星羅棋布。

然而隴西是今日隴西

嗎?柏楊說,“不然,隴

西是指河西走廊跟關(guān)中之

間地區(qū),東是隴山,西是

黃河南岸的蘭州,也就是

現(xiàn)在甘肅的東部和寧夏。

萬山起伏,跟關(guān)中、河東(山

西),共同組成黃土高原。

這里是歷史上羌民族和氐

民族主要根據(jù)地之一,也

是關(guān)中的屏障,一旦被西

方少數(shù)民族攻陷,關(guān)中便

會一夕數(shù)驚。”

其實隴西之大遠非今日可比,隴西之重要也遠

非今日見到的這般。這一點可以從定西的版圖演變

可以得到證明。定西在秦時屬于隴西郡,當時隴西

郡占據(jù)了現(xiàn)今甘肅縣域的整個南部;到了西漢時期,

天水郡的設(shè)置,把定西從隴西郡分離;三國時期屬

雍州管轄;南北朝時期屬秦州;唐朝設(shè)置地域廣闊

的隴右道;遼宋時期,隴西的說法一度不在,“定

定西周邊山脈及水系示意

第11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9

相城”出現(xiàn);金朝稱為定西州,元朝改為安定州;

至此,一直便被成為安定,州府所在地是隴西鞏昌

府。

自戰(zhàn)國時秦置隴西郡后,隴西地區(qū)就長期作為

甘肅區(qū)域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存在。當時的蘭州

還僅僅是一處要塞和通行的軍事渡口存在。狄道是

當時隴西郡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臨洮,準確地說,

狄道是歷代在隴西設(shè)置郡所最多的區(qū)域之一??梢?/p>

說,現(xiàn)今的隴西是古時大隴西的一部分,狄道是大

隴西的中心所在。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是劃分半濕潤區(qū)與半干

旱區(qū)的分界線,也是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這條

線大致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jīng)過河北張家口、甘肅蘭

州、西藏拉薩,一直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以

此線為界,以東以南屬于半濕潤地區(qū),而以西以北

則是半干旱地區(qū)。隴山阻擋了東來的水汽,讓隴東

黃土高原,獲得相對較多的降水。讓處在 800 毫米

等降水量線和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之間的關(guān)隴地區(qū),

成為自古以來的富庶之地??赡茉诰虐傥迨嗄昵埃?/p>

司馬光看到此景,便書寫了“天下富庶無出隴右”。

由于“明朝小冰期”極端氣候的存在,隴山西側(cè)的

定西大部變得干旱少雨,富庶之地一去不復返。這

又有可能是左宗棠來到這時,發(fā)出了“隴中苦瘠甲

于天下”的喟嘆。

事情總是在極端之下又會峰回路轉(zhuǎn)。1619 年前

后,土豆從西域傳入中國,1624 年,劉晟便將土豆

帶至定西,從此土豆便扎根這片土地,在土豆白色

的小花初開時,剛從地里挖出琳瑯滿目還帶著泥土

的樣子時,誰又會想到自然的變幻和歷史的更迭。

隴東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隴南山地和黃

土高原;藏族與漢族,游牧與農(nóng)耕;洮河和渭河,

干旱、半干旱與半濕潤……無數(shù)巨大的十字路口在

定西交錯,邊界的模糊與糾葛造就了定西的豐富與

多樣。定西是中華大地的紐帶,它讓東西互動更加

順暢而通達,同時也將中國帶向了更遠的地方。

安門村油菜花海

五彩卷軸織就的“世外桃源”

安門村油菜花海位于貴清山鎮(zhèn),地處漳縣南部山區(qū),

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山高谷深,高低起伏,屬半

濕潤半干旱氣候,背靠貴清群山中的安門村在此,

安靜的成長。油菜花宛若一顆顆黃寶石鑲嵌在大地

之上,好有農(nóng)作物的綠意盎然,遠處與山脈相接,

進出與村莊相連,天藍、云白、山青、樹綠、花黃

織就了一幅五彩斑斕的自然畫卷。像極了陶淵明中

的桃花源,只不過這里是“油菜花源”。

第12頁

10

開篇:何為定西?

西秦嶺滋養(yǎng)定西大地:

西秦嶺作為“水塔”

是渭河和洮河的重要源區(qū)

在山環(huán)水繞中譜就定西文脈

在定西南部,也有一片分布面積不大的濕潤區(qū)

域。從自然地理區(qū)劃上看,隸屬隴南山地。也正是

這片山地的存在,讓定西有了更多的綠意。

綠意同西秦嶺密不可分。渭河發(fā)源于西秦嶺山

區(qū),洮河從李恰如山發(fā)源后,在流經(jīng)西秦嶺時接受

了二次補給??梢哉f,沒有西秦嶺,便沒有渭河之長,

洮河之豐。

如果說,隴山和西秦嶺構(gòu)建起定西的硬朗骨架,

那么渭河和洮河便織就了定西的柔婉嬌顏,局部

“山環(huán)水繞”下的定西一隅便形成了。渭河作為黃

河第一大支流,發(fā)源于渭源縣西南部的豁豁山,奔

騰 818 公里,甘肅境內(nèi) 360 公里,從渭源,經(jīng)隴西,

出定西,在定西境內(nèi)全長約 110 公里。洮河是黃河

上游第二大支流。全長 673 公里,兩進兩出于定西,

圍著岷山轉(zhuǎn)圈,流經(jīng)岷縣后又從九甸峽離開岷縣,

然后從渭源峽城進入,直到臨洮,從臨洮至永靖茅

龍峽匯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在定西境內(nèi)約 220 公里。

從這幾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渭河直接流經(jīng)渭源、

隴西,支流經(jīng)過通渭,洮河流經(jīng)岷縣、渭源的一角

和臨洮。渭河和洮河都以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所過縣

域,不得不說,渭河裹挾走的充分養(yǎng)分,在從隴山

和秦嶺的夾縫中擠過的同時,也將養(yǎng)分帶去滋養(yǎng)了

關(guān)中沃土。

兩條河在流出定西之后,紛紛造就了自然標志

地的奇景,渭河和涇河交匯,成為“涇渭分明”,

洮河和黃河相遇,形成“黃洮交匯”,兩者都不約

而同地將清澈染為渾濁。

“千里洮河,唯富臨洮?!边@句話,道盡了

洮河之于臨洮的重要性。但洮河不僅僅是滋養(yǎng)臨

洮,更是通過“引洮工程”這個超級大國工程,用

1069.83 公里的干支渠長度,滋養(yǎng)著整個定西,滋

養(yǎng)著甘肅中部最缺水的 5 個地級市 13 個縣 ( 區(qū) )。

若要追溯利用洮河水文化的歷史,便要追溯洮

河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隴西郡守馬援就在狄道開渠

定西洮河

第13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11

引水,灌溉農(nóng)田。目前出

土的當時使用的鐵犁鏵要

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清乾

隆年間,狄道知縣郭士佺

從康樂杜家嘴引三叉河水

建成十二公里長的小北渠

( 郭公渠 ),灌溉臥龍十八

里川六千畝耕地。至今還

在岳麓山下日夜流淌的洮

惠 渠, 是 1935 年 起 歷 時

十二年時間,由臨洮紳士

劉笠天、楊明堂等人組織

施工的,這條渠目前占臨

洮縣總灌溉面積三分之一

的渠道,從南鄉(xiāng)大戶李家

開始,經(jīng)過八十一公里的

流程,在中鋪井坪匯入黃

河。

渭河雖在定西境內(nèi)流

經(jīng)區(qū)域較短,但是絕不妨

礙它成為一條文化大河。

古代詩詞歌賦往往會寄情

于山水之間。經(jīng)過一番整

理考證,我們發(fā)現(xiàn)屬于中

國古代詩歌最耀眼人物李

白、杜甫、李賀、西鄙人、

王勃、王昌齡、李白、高適、

岑參 .......都來過這里,

并留下名篇。光是定西籍

的唐朝詩人就達幾十人,

李賀、李程、牛嶠、牛希濟、

李建勛、李幼卿、李觀、

李拯、李中等。

這其中最出名的當數(shù)

杜甫詠頌漳縣鹽川古鎮(zhèn)產(chǎn)

鹽的情形:“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官作既有

程,煮鹽煙在川。汲井歲榾榾,出車日連連。自公

斗三百,轉(zhuǎn)致斛六千。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我何良嘆嗟,物理固自然?!?/p>

而渭河滋養(yǎng)出的渭河源、首陽山、蓮峰山、遮

陽山和貴清山都有諸多的大家名篇產(chǎn)出。早在唐代,

貴清山就成為了旅游勝地。有唐代詩人呂巖的貴清

山歌詩句“青黛染成千塊玉,云霞妝就萬堆螺”為證。

“洮河影響甘肅,渭河影響中國”。渭河 818

公里,從渭河源出之后,天水肇啟華夏文明,關(guān)中

盆地滋養(yǎng)繁盛大唐,在中華文明最璀璨的耀眼時刻,

渭河都是見證者,從馬家窯彩陶被發(fā)現(xiàn)后,洮河一

度更加引人注目。

西溪秋韻

第14頁

開篇:何為定西?

12

第15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13

洮河九甸峽

九 峰 抱 水, 構(gòu) 建 天 險

引 洮 工 程, 滋 育 隴 原

洮河是黃河上游僅次于湟水的第二大支流,發(fā)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

自治縣西傾山東麓,由西向東流經(jīng)我省碌曲、臨潭、卓尼、岷縣、臨

洮等縣,在永靖縣茅龍峽匯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全長 673 公里,流

域面積 25527 平方公里。洮河在平面上形如一橫臥的“ L”字形。洮

河干流源頭至岷縣西寨為上游,河道長 384 公里;西寨至臨洮縣海

奠峽為中游,長 148 公里;海奠峽以下為下游,河道長 141 公里。

洮河主要支流,自上而下依次有周科河、科才河、括合曲、博拉河、

車巴溝、卡車溝、大峪溝、迭藏河、羊沙河、冶木河、漫壩河、東峪

溝、三岔河、廣通河等。

洮河流域水資源豐富,流域內(nèi)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耕地畝均水資源占

有量相當于全省平均數(shù)的 225% 和 272%。除流域下游農(nóng)業(yè)灌溉外,

流域內(nèi)用水量有限。據(jù)估算,流域內(nèi)年需水量約 6 億立方米,只占

水資源量的 11%,具有外調(diào)水的有利條件。

洮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之地,黃河上游著名的史前文化遺址—

馬家窯文化遺址、齊家文化遺址、辛店文化遺址和寺洼文化遺址均因

發(fā)現(xiàn)于洮河下游河谷兩岸高階地而命名。洮河下游的臨洮縣自古為隴

右重鎮(zhèn),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 384 年)建置狄道縣,秦始皇統(tǒng)一

中國后,臨洮是全國設(shè)立的三十六郡之一隴西郡治所在地。

引洮工程以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為水源,2021 年 9 月 28 日建

成試運行。從此,隴中兒女半個多世紀的期盼終于夢圓,全省約四分

之一的人口吃上清冽甘甜的洮河水,從根本上解決蘭州、定西、白銀、

平?jīng)觥⑻焖?5 市 14 縣區(qū) 600 多萬人的生活生產(chǎn)用水安全。

第16頁

14

開篇:何為定西?

土與火的“彩色歌舞”:

洮河哺育了黃河中上游

史前文化遺址的絕大多數(shù)

馬家窯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

等構(gòu)建起中華文明絢麗的彩陶文化

當打開洮河的流域分布圖時,一連串的文化遺

存的名稱,應(yīng)接不暇??吹梦沂侨绱说匦老?。從位

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王旗鄉(xiāng)磨溝村磨溝遺址開

始,屬于洮河的絢麗,沿著它蜿蜒身姿,便就再也

沒有中斷。來到臨洮,這個因洮河穿縣而過命名的

縣域,便開啟了它的極致絢麗。

1924 年,已經(jīng)快 50 歲的瑞典地質(zhì)學家安特生,

來到洮河。在他來之前,因為河南仰韶村,彩色陶

片的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對此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卻還是

在臨洮馬家窯村的一個黃土臺地上,發(fā)現(xiàn)完整的彩

陶時,讓他興奮不已。

屬于洮河的傳奇遠不止于此,安特生探索發(fā)現(xiàn)

的腳步還在繼續(xù)。他沿洮河繼續(xù)探尋,寺洼、辛店、

半山遺址相繼發(fā)現(xiàn)。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彩陶,紋飾

講說遠古故事,屬于中華文明之一的仰韶文化就此

從河南沿著黃河,逆流而上,直達甘肅,也開啟了

中華文明的繼承和更大的融合之路,隨著 1949 年,

夏鼐先生正式提出“馬家窯文化”的命名,這片古

老的土地探索得更加活躍。

在洮河西岸分布著寺洼、馬家窯、辛店遺址,

洮河東岸,東岸分布著邊家林、半山、齊家坪等遺址。

旋紋尖底彩陶瓶

公元前3100年—前2700年

馬家窯文化

來源:1971年隴西首陽公社呂家坪

附加堆紋雙耳鬲

公元前1400年—前700

寺洼文化

雙耳罐

辛店文化

來源:臨洮縣辛店遺址

第17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15

烽臺與狼煙的“協(xié)奏樂符”

千百年來的碰撞開放,民族的統(tǒng)一融合

為什么這么多的聚落遺址會在洮河兩岸分布呢?遠

古先民為何會選擇在此處安居呢?其中的原因,我

想同洮河密不可分。但為什么彩陶的輝煌在這里而

不在別處?我認為洮河兩岸紅層遍布可以就地取

材,是重要的原因。

洮河流過,水流不斷變化,形成的一個個黃土

臺地之上,連接處便是紅色泥巖,這種泥質(zhì)成分很

好的土是制作馬家窯彩陶的主要原料,經(jīng)過水的融

合后就成為紅膠泥,中國繪畫的鼻祖?zhèn)儯_始了想

象力十足的非凡創(chuàng)作。他們撫泥作畫,棍棒勾勒,

最早的加減乘除“+”“—”“×”“/”...... 等

多種符號,人物紋、動物紋、同心圓紋、弦紋、萬

字紋、漩渦紋和波浪紋等多種紋飾,在陶胚上不斷

被繪制。經(jīng)過火的淬煉、燒制,彩陶便形成了。我

們今天不斷地再認識再解讀這些符號,我更愿意認

為他們就是閑暇時刻的隨性而舞,符號和紋飾是他

們在自然錘煉之下的音符。

從馬家窯出土彩陶的數(shù)量上來看,彩陶應(yīng)該已

經(jīng)作為“商品”進行了初步流通,這一點在馬家窯

文化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多處制陶遺存可以為證。其中

在蘭州東郊白道溝坪發(fā)現(xiàn)的馬家窯文化的窯廠遺

存,共有 5 組 12 座,窯場中有一個備料坑,內(nèi)有

制造陶器的熟料和余料遺留。

馬家窯文化的村落遺址,大多數(shù)位于河流兩岸

的臺地上,更接近水源。背后不遠處大山環(huán)抱,可

以想象得到,四千多年前的這片土地,水源充沛,

林木茂密,洮河水形成的平坦階地和肥沃黃土,可

以種植粟、黍,最早的原始農(nóng)業(yè)文明催生陶器形制

的不斷變化,更大的器型開始出現(xiàn),也彰顯了豐年

的收獲。至今,臨洮地區(qū)仍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

基地。

說到這里,不能不說馬家窯文化的分布范圍,

在洮河流域、大夏河流域、湟水河流域、莊浪河流域、

渭河上游、白龍江流域和寧夏南部的清水河流域都

有遺址發(fā)現(xiàn),如果以臨洮馬家窯為中心,東西南北

都有枝蔓生長,最遠的可以到河西走廊的鴛鴦池一

帶??梢娭腥A文明傳播力之強、分布地域之廣泛。

從安特生先生發(fā)現(xiàn)馬家窯遺址,到今年,剛好

100 年。100 年來,關(guān)于馬家窯文化的研究從未停止,

并不斷向前,每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每一次新的觀點,

就如同定西大地從貧瘠到富饒的淬火質(zhì)變一般。

為什么定西只有戰(zhàn)國秦長城分布,其實這正是

中華民族向西融合的例證之一,也是定西紐帶作用

的彰顯。

從《甘肅歷代長城分布圖》上看,戰(zhàn)國秦長城

在甘肅中心區(qū)域華麗地形成一個“V”字形,經(jīng)寧

夏斷開后,在慶陽繼續(xù)展布。不免有個疑問,為什

么定西只有戰(zhàn)國秦長城分布呢?其中的原因我猜想

與中華民族的不斷向西融合進發(fā)有關(guān)。這片大地由

邊緣地帶成為了后方基地,并作為向西的紐帶,承

東聯(lián)西。

另一個問題也向我襲來,為什么戰(zhàn)國秦長城不

是直線呢,而是折線,還是深“V”字形呢,這里

我想用一個地質(zhì)學上“V”字形法則來嘗試闡述。“V”

字形法則是指巖層當其穿過溝谷或山脊時,露頭線

均呈“V”字形態(tài),不難想象,修建長城之難,古

時遠不能像現(xiàn)今遇水架橋,逢山鑿隧。遇到山只能

世代生活在長城之畔的牧羊人

第18頁

16

開篇:何為定西?

避而遠之或沿著山脊修筑?!妒酚洝っ商窳袀鳌罚骸扒?/p>

以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

袤萬余里?!睘樽C??赡苷且驗槎ㄎ鲄^(qū)域馬衘山

山系的存在,或者這片區(qū)域在修建之時還被游牧民

族所占據(jù),秦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還未覆蓋,匈奴、羌、月

氏等四周環(huán)伺,迫使秦加快長城的修建,以便政權(quán)

的穩(wěn)固,便形成了長城營造史上,少見的避直繞彎。

在修建的過程中,定西充沛的黃土資源做出了突出

貢獻。

很顯然,長城是一項浩大的防御體系工程,早

期的主要的作用是防御,高大連綿的城墻、精確設(shè)

置的烽火臺,對善于騎射的游牧民族是個巨大阻隔。

臨洮、通渭、渭源、隴西都長城分布,臨洮縣望兒

咀烽燧是秦長城之首。也是定西之源的例證之一。

猶記得我剛上班第一年,工作目的地在隴南宕

昌,十幾年前,從蘭州到宕昌,還沒有全程高速可達,

也沒有鐵路通過,我坐著北京戰(zhàn)旗車,沿著最美的

景觀,一路前行,不得不說,高速和高鐵在架橋穿

隧的同時,也將諸多的美景阻隔,但換個視角看,

這些大國工程也帶給我們更多的視覺體驗,但我始

終認為,最美的景觀永遠在蜿蜒的盤山道中,在國

道的山梁登頂處,看山花爛漫,聽鳥語蟬鳴。

“分水嶺”這個地理學名字,根據(jù)字面直接的

解釋就是把水分開的山嶺。分水嶺往往是一條連續(xù)

的山脊,山脈海波最高的地方可定在分水嶺上,我

國最知名分水嶺非秦嶺莫屬了。如果要嚴格算起,

定西的鐵尺梁、華家?guī)X,漳縣和渭源縣交界處分水

嶺,都應(yīng)屬秦嶺余脈。分水嶺兩側(cè)景觀各異,氣候

不同?!敖凵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

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

句話,可以作為分水嶺形象形容的一處例證。

分水嶺和桌狀山?

定西“擁山抱水”之下的絕佳例證

秦昭王長城烽燧遺址

民族精神象征 融合發(fā)展見證

位于隴西縣定德興鄉(xiāng)廟兒灣村,從圖中可

以看出,雖經(jīng)過 2000 對年的風雨剝蝕成

了斷垣殘基,但仍不失蒼莽雄壯的氣勢。

壕坎由兩部分組成,一條沿山脊西南側(cè)向

下延伸,另一條位于山腳前緣,壕寬 5—

11 米,深度多在 5 米以上。

第19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17

如果說高峰低谷相間錯落體現(xiàn)了山的曲線之

美,那么分水嶺貢獻的則是山的差異之美。分水嶺

往往會產(chǎn)生絕佳景觀。無論從地形、土壤、氣候、

水系等等大多都有明顯的差異,差異產(chǎn)生美,但是

因為分水線的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又顯得不是那么

分明。

這里不能不說那個直接叫作“分水嶺”的分水

嶺,在定西諸多的旅行指南中都會被提及。蜿蜒曲

折的盤山路,植被鋪就的垂直自然帶、天色突變之

下的霧凇雪淞景觀 .......。在嶺的西側(cè),地勢較

平緩,有山丘草甸,有涓涓小溪經(jīng)渭源會川鎮(zhèn)流入

洮河;在嶺的東側(cè),地勢陡峭,林草茂盛,有清澈

的山泉經(jīng)漳河過武山流入渭河匯入黃河?!胺炙畮X”

在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將洮河和渭河分水。

在分水嶺觀景臺正南望去,一片近乎成“桌狀”

的山體,引起了我的注意,咦?這是什么,難道是

桌狀山嗎?國內(nèi)知名旅游地質(zhì)學者,李忠東在《中

國桌狀山》中寫到“一提起山,在你的印象中,有

的山體渾圓,像一個個饅頭,我國東部低山區(qū)的山

大致如此,它們的形成大多與流水侵蝕有關(guān),流水

至柔侵蝕出的山也圓潤柔美。山體尖削,如錐如劍,

漳縣長城之源山地自行車賽

該賽事主辦單位為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漳縣

人民政府,承辦單位有漳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等,

具體執(zhí)行單位是縣體育運動中心。首屆于 2021 年

5 月舉辦,至今每年舉辦,共 3 屆,在漳縣貴清

山·安門村站舉行。2021 年吸引來自廣東等地

128 名愛好者參加。賽道全長約 30 公里,圍繞漳

縣貴清山與遮陽山騎行一圈,比賽項目按年齡段和

性別分為男子青年組、男子中年組和女子組,旨在

交流切磋,普及運動,推動全民健身。

漳縣分水嶺

分洮河和渭河

分漳縣和渭源

國道 212 線婉若游龍穿行在叢山峻

嶺之間,在體驗神奇的彎道的同時,

亦可感受景致變幻,山脊南北游走,

景致高低錯落,遠處雪山浮現(xiàn),近

處林木蔥蔥。唐代詩人溫庭筠言之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第20頁

18

開篇:何為定西?

石門露骨雪山

雪山太子,隴上香格里拉

去國道 212 線,感受你人生的第一座雪山

露骨山位于渭源縣城西南部 35 公里的黃香溝,是卓尼、漳縣和渭源的界山,是西秦嶺最高的山峰,

主峰海拔 3941m。露骨山東西長 5 公里,南北寬 3 公里。因巖石裸露,一片銀白,山峰壁立,狀

如骷髏,故名,北坡陡峻,溝谷深切,灌木叢生,水源豐富。又因山頂白雪皚皚,終年不化,雖

盛夏猶堆積雪,亦名雪山太子。其山勢高聳巍峨,直插云端。因山頂巖石裸露,一片銀白,狀如

骷髏,被稱為“露骨山”。又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山頂白雪終年不化,亦名雪山?!奥豆欠e雪”自古

就是渭源重要景點,山上遍布金背杜鵑、黃尖柳和名貴藥材黨參、貝母等;山林中棲息著豹、鹿

等珍貴野生動物。是開展野外生態(tài)探險、挑戰(zhàn)極限的勝地。露骨山下有可用的連片的黃香溝牧場,

資源豐富,品質(zhì)優(yōu)良,牧場現(xiàn)有牧養(yǎng)牲畜牛、馬、羊、梅花鹿等。

第21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21

渭源首陽山

九峰環(huán)峙,名士之山

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伯夷列傳》

渭源首陽山最早見于莊子所言伯夷、叔齊西至岐陽,見周武王伐殷曰:吾聞古之士,遭治世還避其任,

遇亂世不為茍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遜之,以潔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陽之山,

遂饑餓而死。又東漢經(jīng)文學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賦》說:夷齊餓于首陽山在隴西首陽。渭源

在秦末漢初建縣,就名首陽縣,歸隴西郡管轄,縣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七年(公元 551)

始改名渭源縣。據(jù)此看來,渭源首陽山得名最早,歷史悠久,為夷齊隱居采蕨直至餓死的最確首陽山。

整體狀況上,首陽山九峰環(huán)峙,連綿起伏,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山勢險峻陡峭,給人以強烈的視覺

沖擊力。在形態(tài)上,各峰姿態(tài)各異,有的峭壁直立,有的峰巒疊嶂,有的巖石奇特,使得整個山體呈

現(xiàn)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在突出點方面,首陽山的主峰尤為引人注目。它挺拔高聳,直插云霄,

給人以震撼之感。在峰頂上,一座古老的寺廟坐落其中,與周圍的綠色森林相映成趣,更增添了這座

山的神秘感和歷史厚重感。首陽山的各種地貌特征豐富多樣。從峽谷、溪流、到奇石、溶洞,每一處

都充滿了自然之美。尤其是皇洞,作為山中最大的溶洞,其內(nèi)部石筍、石幔、石花等形態(tài)各異,美不

勝收。洞內(nèi)的流水潺潺,聲音清脆悅耳,增添了該資源的生動性和觀賞性。首陽山山體的紅色砂礫巖

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呈現(xiàn)出丹霞地貌的獨特魅力。隨著季節(jié)和天氣的變化,山體的色彩也會隨之變化,

時而深紅如火,時而淡雅如玉。此外,山間的綠色植被、清澈的溪水和潔白的云霧等元素相互映襯,

構(gòu)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第22頁

22

開篇:何為定西?

我國西部高海拔地區(qū)的山大致如此,它們的形成與

冰川有關(guān),冰川至堅、至硬,所形成的山也粗獷,

棱角分明。還有一種山多陡壁懸崖,它們的形成多

與地質(zhì)構(gòu)造有關(guān),地殼抬升、壓擠,巖石發(fā)生斷裂、

彎曲所形成的單斜山、斷塊山、褶皺山均屬此列。

其中有一種構(gòu)造形成的山,山體高懸,山頂水平如

書桌,四面絕壁臨空,在藍天下所勾勒出的天際輪

廓線平直規(guī)則,這就是桌狀山?!?/p>

是的,分水嶺露骨山處的這處平坦高聳臺地,

當?shù)厝司徒凶鳌白雷悠骸辈坏貌慌宸?,先輩起名時

的智慧。桌子坪的海拔約為 3592 米,整個臺地分

布有大面積的高山草甸。桌子坪實則是喀斯特夷平

面,山頂臺地平坦,猶如一張鋪開在天際的大圓桌。

桌子坪上,高山杜鵑盛放,積雪累累,洼地流水,

在名山輩出的中華大地上,露骨山桌子坪實在算不

上有名氣,但在地理學家和徒步愛好者眼里,這里

卻極為珍稀。桌子坪會是甘肅的第一座“桌狀山”

嗎?我想,至少從形態(tài)上看,它四壁陡峭、頂面平

展如桌,孤峰狀的山體拔地而起,山頂面平坦如桌

臺,周邊懸崖陡壁圍繞,單憑這一點,它是。

給定西重新貼上標簽

“特”“源”“富”下的華麗轉(zhuǎn)身

桌狀山

定西漳縣露骨山

定西,給大家的固定印象是“隴中苦瘠甲于天

下”;還曾經(jīng)一度被聯(lián)合國評為“不適合人類居住”

的地方。而現(xiàn)今的定西早已和這些名不副實的稱號

中脫離,帶給每一個游者諸多不一樣震撼,重新展

現(xiàn)“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第一個震撼是“特”。首先是地理位置特殊。

自古以來稱之為“隴中”,處于黃土高原、青藏高

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地勢整體呈西高東低,由南

向北傾斜,南北長 82.5 公里,東西寬 73.3 公里,

海拔落差大,在 1452-3941 米之間,平均海拔高度

2040 米。

這樣的跨度和落差,造成了定西地貌景觀和植

被類型的極大豐富,南部的秦嶺山地,誕育了山岳、

峽谷、草原、河流、濕地、原始森林、丹霞、巖溶

等地貌景觀;北部的黃土丘陵溝壑上,分布著黃土

塬、黃土溝壑、黃土梯田等,也滋養(yǎng)了土豆、當歸、

第23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23

黃芪、黨參、蠶豆等特色豐富的地道風物。

第二個震撼是“源”。定西之源,源在文明。

馬家窯、辛店、寺洼文化都是從定西發(fā)現(xiàn)和命名的,

馬家窯遺址、辛店遺址、寺洼遺址是著名的研究黃

河上游文明的研究區(qū)域之一;源在源頭,黃河的第

一大支流渭河從渭源縣豁豁山發(fā)源,一路蜿蜒,貫

穿了大半個西北,聯(lián)通了無數(shù)個文明;源在李氏,“天

下李氏出隴西”;源在起點,戰(zhàn)國秦長城的起點在

臨洮縣望兒咀烽燧,既代表了古城狄道的千年故事,

也體現(xiàn)了農(nóng)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見證。

第三個震撼是“富”。定西之富,富在其“內(nèi)涵”

豐富、多元。這樣的豐富性,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視

域。這也給游者帶來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感、穿越感,

在橫向的維度上和縱向的歷史維度上皆是如此。游

者穿行在定西境內(nèi),就像經(jīng)歷一場場時空穿越。有

西北地區(qū)最富集的恐龍化石集中產(chǎn)地,有典型北方

喀斯特地貌集中發(fā)育區(qū),更是丹霞地貌分布大市,

有中國最早的自然鹽產(chǎn)地,更有中國最大的紅柱石

礦藏。

這塊處于甘肅區(qū)域中心,“擁山抱水”的區(qū)域,

雖然山并不高,水的形態(tài)也無明顯的差別。但這里

卻有著多元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這里的山,算得上巍

峨高聳,雪線和林線伴有出露。山之美在于巖性,

在于個體的形態(tài)。這里有兩大造景巖石:紅色砂巖

和石灰?guī)r。每一種都造就了獨具個性的美。如紅色

砂巖造就的丹霞形態(tài)各異,石灰?guī)r形成的喀斯特千

姿百態(tài)。巖石上裸露的地衣、苔蘚,巖層的節(jié)理、

裂隙都彰顯著這片區(qū)域獨韻之美。水之美在于塑造,

在于各類地貌產(chǎn)出。形成的階地上有彩陶、村落,

流經(jīng)的支流中有峽谷瀑布。在水和巖的共舞中,丹

霞生命中的不同階段凌厲展現(xiàn)于定西大地,青年、

壯年、老年??λ固卦诓煌牡赜蛘宫F(xiàn)變幻著不同

的形態(tài),或是峰叢峰林,或是天坑地縫,或是溶洞

鐘乳 .......。

這塊“擁山抱水”之地,正在持續(xù)以“紐帶”

之姿展現(xiàn)著它的多元性。

第24頁

24

第25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25

定西漳縣漳河流域觀鳥地:

除了白鷺等明星物種,

其他棲息于此的鳥類也有各自的精彩。

漳河是漳縣的母親河。

水量豐沛,沿岸景色優(yōu)美,生態(tài)良好。分布有早期群眾養(yǎng)殖水產(chǎn)遺留的較多河

塘和人工水灣,逐漸演化為赤麻鴨、白鷺、鴛鴦、印度池鷺、鹮嘴鷸等禽鳥類

動物棲息地。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明顯,太陽輻射強,降水少而集中、蒸發(fā)量

大,晝夜溫差懸殊。河里有大量的小魚小蝦、水生植物和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

為禽鳥類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漳河水與群山共存,藍天與碧水相接,

構(gòu)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

春夏水面波光粼粼,堤岸邊長滿水草和蘆葦。秋冬季水面上野鴨成群,淺水里

游魚追戲,各種水鳥、魚鷹在水面盤旋,是極佳的觀鳥圣地。

赤麻鴨

鴛 鴦

大白鷺群

印度池鷺

鹮嘴鷸

第26頁

26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臨洮洮河國家濕地公園

候鳥的天堂,生物多樣性的高地

在這里,可見白鷺翱翔天際,水鴨成群嬉戲

還可見黑鸛、大鴇等珍惜物種。

共有鳥類 36 科 93 種,監(jiān)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大鴇、

禿鷲和“鳥中大熊貓”黑鸛 3 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鴛鴦、

大天鵝、小天鵝、普通鵟、長耳鸮、雀鷹、紅隼、鹮嘴鷸、

蒼鷹、鶚等 16 種。大致統(tǒng)計每年到臨洮洮河國家濕地內(nèi)越

冬的鳥類數(shù)量可達到 2 萬多只。

區(qū)內(nèi)生物多樣性豐富,有野生植物資源 38 科 126 種,濕

地植物主要以蘆葦、香蒲等為主 2019 年 10 月,洮河國家

濕地公園被《森林與人類》雜志社授予“中國森林氧吧”榮譽

稱號。其中濕生植被以水生植物為主,有蘆葦、寬葉香蒲、

節(jié)節(jié)草、東方澤瀉等挺水植物,眼子菜、金魚藻、杉葉藻等

沉水植物、陸生植被主要有洮河柳、旱柳、榆、中國沙棘、

華北珍珠梅、杠柳、山桃等喬灌木和綬草、平車前、細葉益

母草、蒲公英、狗尾草、小蓬草、旋覆花、薄荷、紫苜蓿等

草本植物。

第27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27

臨洮洮河國家濕地鳥類飛翔

臨洮洮河國家濕地鳥類棲息地白鷺

第28頁

28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第29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29

上山

穿越演化的奇跡TRAVERSING THE MIRACLE OF EVOLUTION TO THE MOUNTAIN PART TWO

第30頁

30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定西,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市

定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市

甘肅是名副其實的丹霞大省,張掖丹霞聲名遠播。但是說到定西也有丹霞,

并且還廣泛分布,著實讓人訝異。根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甘肅分布有近 300 處丹霞

地貌,而定西市就占了 36 處,占比超過 10%,其中有 7 處丹霞處還開鑿有

不同時代的石窟,定西可謂低調(diào)的丹霞大市。

撰文:劉延兵

第31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31

渭源麻家集鎮(zhèn)高石崖丹霞

渭源丹霞地貌大觀園中的翹楚

丹崖和花兒共舞

高石崖丹霞有七座孤峰組成,高 80-150 m, 直徑

150-200 m, 呈圓柱狀,筍狀。七座陡峭山崖拔地而

起 , 并列峙立 ; 崖頂森林茂密 , 風光誘人。崖巖高聳,

山峰突兀,氣勢雄偉,蒼松翠柏,冬夏常青,山花爛漫,

幽香滿谷。高石崖是渭源花兒的故鄉(xiāng),每年農(nóng)歷六

月初六 , 附近幾縣的花兒歌手云集這里,對唱花兒。

第32頁

32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只要哪兒有美,就會有

人們強烈地感覺到它”。自從 1928 年,地質(zhì)學家

馮景蘭第一次在廣東丹霞山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丹霞地形

(貌)以來,便不斷有人研究并意識到丹霞之美。

我國丹霞地貌分布廣泛,但大多發(fā)育于南方濕潤區(qū)。

甘肅作為丹霞地貌分布大省,自從張掖丹霞被人發(fā)

現(xiàn)之后,便立即引起許多學者的關(guān)注和研究興趣,

定西丹霞作為甘肅丹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布之

廣泛,形態(tài)之豐富,類型之多樣,也必然會引發(fā)諸

多專家學者的更多關(guān)注。

洮河畔的“紅色飄帶”

大河是定西丹霞的靈魂。渭河和洮河是流經(jīng)定

西市的兩條大河。洮河從九甸峽進入定西后沿著南

屏、辛店、太石、紅旗一路蜿蜒,在一路蜿蜒的過

程中,不斷地切割河床,產(chǎn)生了數(shù)十條支流,在不

斷地切割和沖刷中,紅色巖層也間或出現(xiàn)。

何謂“丹霞”?這個詞源出于三國魏曹丕《芙

蓉池作詩》,詩曰“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

形容的是天上的彩霞。1928 年,中國地質(zhì)學家馮景

蘭注意到粵北五嶺余脈丹霞山,擁有色卡級的紅色

砂礫巖層,便將它命名為“丹霞層”,這個“丹”

字描繪的則是當?shù)貛r層因富含高價鐵,而呈現(xiàn)的紅

彤彤的顏色。

從南往北,沿著洮河一路前行。首先映入眼簾

的便是,著名學者、雜文家吳辰旭先生口中“臨洮

南隅,紅崖之邊;綠水銀浪”的玉井鎮(zhèn)千姿崗丹霞。

第33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33

齊刷刷,紅彤彤的,上面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黃土衣

裳,用來生長莊家。連河水都被沁染得顯露出紅色。

在洮陽鎮(zhèn)紫陽山丹霞以紅色艷艷丘陵丹霞為

主,到了辛店—巴下寺一帶成了丹崖巖丘。洮河到

了紅旗鄉(xiāng),馬上就要流出臨洮,或許是它不愿意離

開,也或許是它更想留下點什么,于是,它更大的

杰作便開始了。

首先,便是蘇木溝大峽谷。蘇木溝大峽谷是典

型的紅層峽谷,雖然說是峽谷,實則也是丹霞地貌,

這點同張掖平山湖大峽谷類似。洮河流水首先從紅

層上的裂隙進行下切和剝蝕,形成狹長的一線天式

的“巷谷”,溝壁則沿垂直裂隙發(fā)生崩塌,使巷谷

進一步加深和擴大,發(fā)育了豐富多彩的丹霞地貌。

大量一線天和峽谷地貌,還有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而

又連綿不斷的峰林、峰叢。在那些偶發(fā)性的暴雨和

平常的涓涓細流下,它隨性而走,刻蝕出了千姿百

態(tài)、嶙峋怪異的丹霞地貌。

蘇木溝還發(fā)育有一片彩色丘陵地貌,色彩斑斕,

層層疊疊,乍一看,局部還有點像張掖彩色丘陵孿

生姐妹一般。

沿著渭河不僅有丹霞發(fā)育,更重要的是黃河上

游璀璨文明也在此誕育,就如同寺洼、馬家窯、辛

店這些耀眼的名字一般揮灑定西大地。

洮河兩岸丹霞環(huán)繞

千姿崗丹霞萬般柔情

丹霞從遠古就參與著人類文明?

從臨洮穿城而過的洮河水,沿著洮河兩岸分布著諸多的史

前文明遺址,洮河西岸分布著寺洼、馬家窯、辛店遺址,

洮河東岸,其實河對面分布著邊家林、半山、齊家坪遺址。

黃河上游最早的彩陶文化從這里誕育和發(fā)現(xiàn),丹霞應(yīng)該是

其中重要的參與者,也是神奇的制造者,若無,這片紅土,

彩陶估計不會如此璀璨。

第34頁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渭河上的“紅色秘境”

渭河為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北岸為隴西黃土

高原,渭河南岸為西秦嶺山地,基巖裸露,山勢高聳,

溝谷交錯,植被較為發(fā)育,渭河上的丹霞大多都分

布在南岸,植被的發(fā)育使得這里形成了半濕潤的小

氣候,丹霞形態(tài)具備了南方丹霞的特征,也更接近

丹霞的命名地——廣東韶關(guān)市仁化縣的丹霞山,“頂

平、身陡、麓緩”的標準樣子。

在大約 300 萬年前,由于喜山運動的影響,渭

源南部強烈上升,并遭受風化剝蝕,同時流水沿節(jié)

理裂隙侵蝕下切,形成了山峰聳峙、峽谷深切的地

形地貌,伴以豐富動植物資源,構(gòu)成了現(xiàn)今渭源南

部姿態(tài)萬千、風景如畫的丹霞地貌景色。

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現(xiàn)今的渭河源省級地質(zhì)

公園,渭源可謂丹霞地貌形態(tài)的大觀園。

天井峽峽谷狀丹霞地貌是幼年期丹霞的典型

代表,并有陡緩坡階梯式地貌。充滿“奇、險、壯、

絕、清、秀、幽、靜、古、野”的 8 公里丹霞畫廊,

琳瑯滿目的奇特象形石——仙女屏、歇佛崖、獅

象崖、水簾洞、天井泉、腰崖寺、金頂、臥龍?zhí)丁?/p>

洞庭湖 ........。

高石崖丹霞:七座孤峰相依,紅色砂礫巖在

水的作用下,沿垂直節(jié)理面不斷侵蝕、搬運、磨蝕、

風化后形成圓柱狀,筍狀等不同形態(tài)展布在天地

之間。

首陽山丹霞主要為近水平丹霞地貌,主要有

元山、崖壁、峰林等。

天井峰丹霞:傾斜丹霞地貌中的丹霞低山,

34 定西市丹霞景觀分布

第35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35

漳河旁的“九居紅谷”

由古近系磚紅色礫巖構(gòu)成,為典型的丹霞“孤峰”

或“峰林”地貌,天井峰壁陡直。

太白山丹霞:傾斜丹霞地貌,有丘狀峰林、崖

壁等,而且有側(cè)看是峰,正看是崖的特點,單峰渾圓,

從山頂向下俯瞰,只見云海翻騰,眾山環(huán)拱,使人

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香子崖丹霞崖壁:崖壁陡直,坡度約為 80-

85°,因流水作用侵蝕而呈層層巖穴,層理清晰。

仙女屏墻壁狀丹霞:仙女屏傳說中仙女淋浴更

衣之地,猶如一道屏風擋在淋仙瀑前面,墻壁通體

高約 60 多米,下寬上窄。

蓮峰山方山狀丹霞:大山、二臺、三臺、四臺、

五臺、后五臺、老君山等山峰皆為丹霞方山地貌,

山頂平坦,山坡為陡壁,一峰猶如一層平臺,高低

錯落。山體由古近系磚紅色砂礫巖構(gòu)成,峰頂和崖

間修鑿有亭臺道觀、石龕佛窟,形成自然景觀和人

文歷史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

首陽山孤峰狀丹霞:首陽山景區(qū)門口處因 9 座

孤峰而得名,氣勢恢宏,為“孤峰”、“尖山”、“峰

叢”狀丹霞地貌。

蓮峰山錐狀峰林狀丹霞:具典型性與代表性的

丹霞地貌景觀一丹霞“孤峰”、“尖山”地貌。山

頂平坦,山坡為陡壁,一峰猶如一層平臺,高低錯落。

峽口丹霞赤壁:位于峽口村公路邊,丹霞底寬

120 m,高 80-90 m,長約 105-115 m。山峰高聳矗立,

頗為壯觀,是沿途一道美景。

渭源丹霞不同于張掖干旱區(qū)丹霞,微地貌形態(tài)

看到“九居谷”,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便讓心

神向往,終于在一個落雨后的下午,我來到了這里。

一來到這里,我便被這里高聳的丹霞石柱所環(huán)

繞,石柱高聳,有近 50-60米之高,矗立于溝谷兩側(cè),

被雨水沖刷后的丹霞顯得是如此的紅燦,這是典型

的壯年期丹霞。

進入韓家溝,仿佛進入了“紅谷”一般,移步

幻影,一步一景。

由白堊紀紅色礫巖、砂巖、泥巖形成的丹霞地

貌,氣勢雄偉,顏色鮮艷。象形山石形態(tài)逼真,似

禽似獸,栩栩如生;分布形態(tài)以石柱狀、城堡狀、

渭源縣首陽山

韓家溝丹霞-魯班崖

發(fā)育匱乏。由于處在半濕潤區(qū)的緣故,因雨量相對

較充沛,渭源丹霞幾乎看不到泥鐘乳、泥條、泥幕、

蜂窩狀、佛龕狀等微觀丹霞形態(tài)。

也正是在這一系列丹霞地貌在綠植的包裹下,

顯得十分神秘,紅綠相間,伴隨著流淌的渭河水,

形成了一幅“丹崖綠樹”的秀麗景色,而這些景致

也是穿越定西變幻之中的翠綠之徑。

第36頁

36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壟狀、孤峰、蓮花狀等形態(tài)為主,有的像古代城堡,

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雄鷹展翅,有的像駱駝西行,

有的像老龜閑游,有的像盛開的紅色蓮花,……,

千姿百態(tài),蔚為壯觀。

特別是當我行至一處近百米高的石柱下時,看

到崖壁受到流水的沁潤,會生出一些黑色藻類,把

紅色巖壁變成黑色巖壁,而在水流不能濕潤的崖壁,

則保持紅巖本色,形成丹崖赤壁,灌木沿崖壁裂隙

生長,像是人為地架筑了一部綠色的“天梯”,直

到錐形崖頂。整體呈現(xiàn)出黑紅綠相錯的斑斕色彩的

景致。

崖壁上還見有風化作用下形成的凹槽,人們要

給它注以人文色彩,便把魯班搬了出來,說是魯班

用繩自異地背移至此地,留下的勒痕,“魯班崖”

叫法也因此而來。

然后屬于韓家溝丹霞的絢麗還在繼續(xù),不但擁

有石柱、石鐘、石堡、石墻、石峰、方山、絕壁、

石柱、風蝕穴、翁形圍谷等類型,而且還見有從青

幼年期、壯年期至老年期的諸多樣子,這些樣子之

中,“石柱 - 絕壁 - 翁形圍谷 - 峽谷”組合景觀為

最讓人稱奇的地方,同時也是區(qū)別于其他丹霞分布

地區(qū)的特征所在。

二道溝石柱 -絕壁 -翁形圍谷 -峽谷組合

景觀。峽谷呈近東西向延伸,長度 2km,谷深約

100m ~ 200m。兩側(cè)谷坡坡角在 60°~ 80°。峽谷

兩側(cè)巖石陡峭,絕壁發(fā)育,絕壁高 30 ~ 40m。翁形

圍谷是丹霞地貌發(fā)育的早期形態(tài),它是一種紅色半

環(huán)形陡崖,又被稱為“灶圈”,在翁形圍谷崖壁上

第37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37

定西丹霞典范之地

在漳縣三岔鎮(zhèn)韓家溝,看懂北方丹霞

雨后乍晴的韓家溝丹霞,一片紅艷景象。這片丹霞景觀貴在

發(fā)育好、在僅有不到 5 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擁有不同發(fā)育期

的典型形態(tài),在風、流水、重力、鹽風化等不同外力的雕琢

下,惟妙惟肖地演繹出世間萬象。韓家溝丹霞地貌多處于狀

年期,同時從青 ( 幼 ) 年期、壯年期至老年期的遺跡均有所

發(fā)育,發(fā)育程度完整,融雄、奇、險、秀、巧于一身,是西

北地區(qū)丹霞地貌集大成者。

草原上的“崖壁精靈”

崛頭山,顧名思義是一處外形似“崛頭”的山。

走訪調(diào)查是開展旅游資源普查的一項重要手段,很

早之前,就聽說,隴西崛頭山有丹霞分布,但是具

體位置尚不得知,于是便從衛(wèi)星地圖上窺探一番,

果然,在打開隴西的衛(wèi)星地圖,圍繞崛頭山尋覓,

發(fā)現(xiàn)了一塊紅褐色的地貌影像,近乎南北長條狀展

布。便立即驅(qū)車,邀文旅局王斌主任一塊去一探究

竟。

一到崛頭山,首先便被這里草原所吸引,牛羊

在悠然踱步,炊煙在菜子河旁升起,大人正忙碌著

穿串,孩子們狂奔在曠野之上,心向云端。

突然,裸露在草原上的一處紅,引起了我們的

注意!

多見有蜂窩狀洞穴發(fā)育。

韓家溝石柱群(劍龍石)。在韓家溝

溝谷下游東側(cè)發(fā)育一丹霞石柱群,由 4 個

大小相近的單體石柱組成,單體石柱底圓

頂尖,高約 20m,底部直徑約 20m。表面光滑,

近東西向排列,底部相連,頂部散開,形

似劍龍的背脊,故命名為劍龍石。該石柱

群層里面清晰,可見少量植被生長,頂部

尖銳,中部陡峭,底部平緩,基巖裸露,

整體呈磚紅色。

坡溝下風蝕石穴(巨艦出海):在坡

溝下村西北側(cè)約 300m 處見一丹霞風蝕穴

地貌。該石穴沿溝谷北側(cè)巖壁產(chǎn)出。長約

300m,高約 50m。石穴排列整齊,單個石

穴長約 0.4m,寬約 0.2m,深約 0.1-0.3m,呈窗棱

狀產(chǎn)出。石穴所在崖壁呈磚紅色,沿溝谷向下傾斜,

頂部中小山梁,植被茂盛。整體構(gòu)成一艘巨型船舷,

石穴似鞭窗,生動形象。流水沿節(jié)理面風化侵蝕形

成溝谷,受砂礫巖層抗風化能力強弱差異,巖石沿

層面風化強弱亦不同,最終形成此處風蝕穴地貌。

韓家溝丹霞主要為壯年期,局部同崀山丹霞的

巖柱狀峰叢極為類似,“頂尖、身陡、麓緩”,是

典型的西北半干旱區(qū)丹霞地貌代表。尤其是其形態(tài)

產(chǎn)出豐富,溝谷縱橫,斑斑綠意點綴在山崖之上,

極具體驗之感。所以,看丹霞,不可不到定西,不

可不到漳縣韓家溝。

第38頁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38

第39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39

隴西菜子鎮(zhèn)崛頭山丹霞

草原丹霞?

會是丹霞地貌的一種新類型嗎?

當崛頭山被草鋪滿,紅綠相間的景致鋪就推呈在天地之間,

娓娓闡述著色彩不經(jīng)意的變幻。

在草甸的點綴之下,讓這片地處黃土高原的丹霞,顯得是

如此的標新立異。以一種翠墨扣染的美遺存世間,倘若草

林在多長高一寸,這片極致的美便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

第40頁

40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一處連綿的階梯狀山脈宛若“紅寶石”般鑲嵌

在草原之間,局部巖石近乎直立支撐著草原從平坦

變得起伏。由于受到草原的遮蔽,紅色崖壁若隱若

現(xiàn),像是狂奔在草原之上的“崖壁精靈”。

從遠處看,“頂平、身陡、麓緩”,丹霞地貌

的標準形態(tài),是的,沒錯,是丹霞地貌。走近看,

典型的疊板狀宮殿式丹霞形態(tài)便顯露出來,大塊頭

的水平巖層斷裂后,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

巖層普遍發(fā)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在最終發(fā)育的樣貌

臨洮紅旗鄉(xiāng)蘇木溝彩丘

張掖彩色丘陵孿生姐們?

從這張照片,乍一看,就是張掖彩色丘陵的某一處。

因為這張照片,還鬧了一個很大的誤會,在開展臨洮

縣資源普查單體表格審核時,在審到這張照片時,第

一時間,就給打了回去,還寫了“請結(jié)合單體特征復

核照片”的駁回意見。殊不知,這是我的孤陋寡聞,

臨洮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說,這就是蘇木溝丹霞,還

邀請我去實地看看。到了實地,我便被這景觀所震撼

了,其色彩之鮮艷,丘陵狀之凸顯,當真是如張掖丹

霞一般。

就成了階梯狀山脈、錐狀丘山、疊板狀宮殿式巖墻、

孤山獨峰……。

疊板狀宮殿式巖墻和錐狀丘山隔著一條小溝相

望,由于后期小斷裂的錯斷拉扯,錐狀丘山脫離了

“大部隊”,卻又沒把它帶得很遠,從根上還是相

連的,在往深的地方,在更遠的地方,一座孤峰布

滿滄桑的呆立在叢草之中,沒有整體山脈的庇佑,

在凌厲的風的拍打下,致使它擁有酷似混凝土的外

表,砂石粗糲。

第41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41

了更多的核心吸引力。

洮河兩岸丹霞,飄逸而靈動;渭河源上丹霞,

神秘而秀麗;漳縣韓家溝丹霞,典型而豐富,隴西

崛頭山草原丹霞,融合而張揚。它們讓定西這片擁

有豐富丹霞地貌的低調(diào)大地脫穎而出,在大自然的

神秘力量加持下,昂揚生長。

丹霞景觀在中國不算稀罕,不過草原丹霞卻不

多見,像崛頭山丹霞身處黃土高原的更是鳳毛麟角。

現(xiàn)在正逢夏日,在植被豐茂的崛頭山下,草原

灌木的青翠悠然、菜子河的潺潺靈動,與硬朗的紅

色丹霞山石相映成趣。

王斌主任告訴我,一到周末,崛頭山人,非常多,

主要是來休閑度假,現(xiàn)在丹霞地貌的發(fā)現(xiàn),必將為

崛頭山增添更多的觀賞性,也為后期深度開發(fā)提供

第42頁

42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第43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43

定西草原

一展西北高原草原的獨特魅力

小眾旅行者心中的秘境

定西草原主要分布在岷縣和禮縣之間,以狼渡灘濕地草原為代表,

展現(xiàn)了西北高原濕地草原的獨特魅力。狼渡灘濕地草原位于定西市

岷縣東部的閭井鎮(zhèn)境內(nèi),距縣城 75 公里,占地超過 90 萬畝,平均

海拔約為 2600 米,草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平原丘陵地貌,

草地覆蓋度為 90%,草層高度為 30 厘米。原生態(tài)草原廣闊,氣候

涼爽宜人,河流縱橫、水草豐茂、野花遍野、風景優(yōu)雅,是定西市

乃至甘肅省境內(nèi)最美的濕地草原之一。這里是古代秦人曾經(jīng)牧馬的

地方,見證了秦朝的興起,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節(jié)點。紅軍長征

時期,這片土地同樣留下了革命先輩的足跡,增添了其歷史的厚重感。

定西還有渭源縣石門雪山漩渦草坪、隴西縣菜子鎮(zhèn)崛頭山草原、漳

縣遮陽山牛鞍坪高山草甸草場、岷縣牧馬灘、岷縣漩渦浙江溝草原

等等多處西北高原草地景觀。定西草原已成為自駕游和攝影愛好者

的天堂,也是小眾旅行者心中的秘境。

渭源縣會川鎮(zhèn)羅家磨村

石門雪山草坪

岷縣麻子川鎮(zhèn)旋窩村

浙江溝草原

岷縣閭井鎮(zhèn)大莊村狼渡灘草原 陳中 攝

隴西縣菜子鎮(zhèn)

崛頭山草原

漳縣遮陽山牛鞍坪

高山草甸草場

第44頁

下塬.叩開專屬的密碼

44

第45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45

岷縣瑰寶

那布大河與狼渡草原的自然韻律

岷縣那布大河,又稱狼渡河,屬于渭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東段和秦嶺山脈

西緣過渡帶,甘肅省岷縣以東 70 公里的鎖龍鄉(xiāng)鎖龍村和閭井鎮(zhèn)大莊交界處。

那布大河以及國道 316 線穿境而過。流域面積約為 200 平方公里,河道長度

約為 10 公里,河段最寬處約 6 米,最窄處為 1 米,水深最深處為 1 米,最

淺處 30 公分。岷縣那布大河在狼渡草原上彎曲流淌,形成了一系列蜿蜒曲

折的河道及獨特的“九曲”景觀。周邊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四季分明,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約為 620 毫米左右,降水分布不均。該地區(qū)地

勢起伏較大,海拔從 2700 米左右的高山地區(qū)逐漸過渡到 2450 米左右的丘

陵地帶。這種地形條件為河流的發(fā)育和演變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chǔ)。那布大

河水質(zhì)清澈透明,呈現(xiàn)出淡淡的藍色。夏季水溫適中,約為 15 攝氏度左右。

水色則隨著天氣和季節(jié)的變化而略有不同,晴天時水色碧綠,雨天時水色渾濁。

河水的硬度適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對于各種水生生物都有著

良好的滋養(yǎng)作用,同時為流域村莊提供了水源。河流兩岸植被覆蓋率高,綠

草茵茵,為濕地草原增添了一抹生機。河流水面平靜如鏡,倒映著天空的云

彩和岸邊的綠植,景色優(yōu)美如畫。岷縣那布大河作為一處保存良好的自然景觀,

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和觀賞價值,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游玩,親近自然。

第46頁

46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定西喀斯特地貌:水和石的千古絕戀

定西喀斯特地貌

水和石的千古絕戀

撰文:劉延兵

一提起喀斯特,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喀斯特地貌看中國,中國喀斯特地貌

看云貴。”我國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大國,喀斯特地貌面積的廣闊、類型的豐富,在

全世界都首屈一指。而在我國,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分布的地區(qū)就是云貴高原。除了

云貴高原,在我國北方,也有諸多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qū),定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47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47

第48頁

48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定西:曾經(jīng)有過一片汪洋?

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廣泛發(fā)育,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

喀斯特地貌在世界上分布很廣約占地球總面積的 10%,中國

的喀斯特約占全國總面積的 13%。主要分布于南方的滇、黔、

桂、川、渝、鄂、湘、粵等省區(qū),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

片的喀斯特分布區(qū)。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可以描述為:幼年期

的“水滴石穿”,青年期的“曲徑通幽”,壯年期的“重見

天日”,老年期的“海枯石爛”。

資料來源:匠心地理

“甘肅擁有除了海洋以外幾乎所有的地貌?!?/p>

這句話,可謂深入人心,其實甘肅的海都藏在它的

地質(zhì)歷史中,藏在它的巖石殘留里,而定西分布的

巨厚灰?guī)r就是絕佳的例證。

我和蘭州大學的王文瑞教授一起去漳縣考察,

車子沿著蘭龍線(蘭州到廣西龍邦)前行,目的地

是距漳縣縣城約 30 公里的遮陽山。一路走來,從

臨洮的黃土溝壑遍布,梯田層層疊疊,到一過會川

鎮(zhèn)的青蔥綠柏,仿佛變幻了時空,折疊了時令。先

是和洮河相伴、后又和渭河相遇,最后到了漳河,

沿著漳河便直達目的地。

蘭州到廣西龍邦,在看到這條路的目的地是廣

西龍邦時,我在想,事情總是偶然中帶著必然,讓

定西漳縣喀斯特地貌和廣西喀斯特王國,在億年后

的今天,一直以這種方式重新相連,雖然相隔 2252

公里。

“喀斯特地貌”是近百年才有的學術(shù)名詞,但

是我國記錄喀斯特地貌現(xiàn)象卻可以追溯到 2400 年

前的《山海經(jīng)》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徐霞客,在其游

記中記錄的喀斯特溶洞達一百七十多個??λ固匾?/p>

為巖石裸露的地方,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

巖石(大多為石灰?guī)r)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

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更為重要的是,西秦嶺造山

帶演化的諸多證據(jù),就保存在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灰

巖中,記錄在不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里,尤其是巖

溶洞穴中。

在遮陽山附近的大草灘曾經(jīng)有無數(shù)的星鱗魚、

盾皮魚類和胴甲魚類在此遨游,至今殘留的化石碎

片,為研究甘肅泥盆紀魚類提供了絕佳線索。隨著

來自四川的海水繼續(xù)貫入西秦嶺海,“游泳技術(shù)高

超”的菊石 “隨波翻騰”。最后遭受了青藏高原

一會舉高,一會錯斷地不斷摔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

的模樣。

在構(gòu)成中國大陸骨架的山脈中,秦嶺絕對是

最重要的。是我國最重要分界山脈,這條長約

一千六百多公里、近東西向延伸的山脈,以一己之

力將我國劃分為南方和北方。西秦嶺作為秦嶺的西

延部分,承擔著連接昆侖山脈的重任,也擔負著改

變甘肅的角色,正是它的存在,讓甘肅有了江南煙

第49頁

甘肅省旅游資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49

“水石共舞”:造就地上地下景觀神奇

資料來源:匠心地理

雨之色彩,有了甘南高原之瑰麗,也讓定西有了盎

然綠意。

在大約 2.5 億年前,定西完全是一片大海,受

到外力的碰撞分離又重新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巨

厚的碳酸鹽巖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奇幻之旅就此開

啟。

王文瑞教授告訴我,早在 20 年前,他就曾因

申報創(chuàng)建遮陽山 - 貴清山地質(zhì)公園,做過考察。當

時他還是年輕的小伙子,精力無窮,幾乎鉆遍了遮

陽山和貴清山的全部溶洞,也看到了這里的全部神

奇。

站在遮陽山、貴清山山頂望去,呈波狀起伏峰

頂齊一的巖溶夷平面形態(tài),展露嬌顏。更加吸引眼

球的是,是密集的峽谷,此刻,我不由地想到了一

句話“萬物皆有裂縫,正是光照進的地方”。這些

密集的峽谷還有另外一個更為形象的名字—地縫。

特指深度遠大于谷底寬度的特殊峽谷。屬于地上的

神奇景觀便因此誕生。

其中貴清峽、西溪、東溪最為典型,沿一系列

近南北向的構(gòu)造線望去,谷地深邃而陡峭,溝谷底

部一般為 U形,谷中巨石累累,巨石上長滿藤蘿樹木。

其中,貴清峽最長,約 7.5km。遮陽山內(nèi)有大小峽

谷幾十條,其中主峽 3 條,即西溪、東溪、夷門峽。

西溪、東溪有命名的支峽有天梯峽、通天峽、石門

峽、神女峽、跨步峽、黑岬巖峽、霽雨峽、龍泉峽、

羚羊峽等。我國西北典型的地縫景觀悉數(shù)在此。

“水在石上跳舞”。巖溶峽谷兩岸,受到河流

強烈下切,流水沿灰?guī)r的垂直裂隙侵蝕切割,就這

樣,厚層的灰?guī)r被切割成數(shù)十米、數(shù)百米高的各種

形態(tài)石峰石柱,呈塔形、錐形、馬鞍形屹立 ........。

連綿的石峰此起彼伏,陡立而高聳。像這樣的石峰,

貴清山竟多達百余座,以西峰、三妙峰、玉柱峰、

五子登科、神筆峰等為典型。而遮陽山更甚,孤峰

達二百余座,千仞崖、飛鷹崖、玉筍峰、潭邊峰、

君寶峰、神女峰、照壁峰、五指峰、千丈峰、送子峰、

獨秀峰、雄獅峰、松塔峰 .......。

水不斷對灰?guī)r上的裂隙四壁進行沖擊,經(jīng)年累

月,裂隙逐漸擴大,漸漸形成景觀。跨步峽就是歲

月在遮陽山鏤刻的塑造呈現(xiàn)??绮綅{是九曲峽終點

第50頁

50

上山·穿越演化的奇跡

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

貴清山 - 遮陽山喀斯特地貌:

巖溶地貌大觀園

我國西北巖溶地貌最發(fā)育的代表性區(qū)域

貴清山—遮陽山由于流水侵蝕和溶蝕作用,形成了類型較齊全的地上

和地下巖溶地貌形態(tài),其中以巖溶峽谷、巖溶石峰、溶洞及洞穴堆

積最具代表性。其一是峽谷長度大,連續(xù)性好。貴清峽寬 11-30 米。

二是峽谷的寬度極為狹窄,切割深度大,30 米,深 80-229 米,連續(xù)

全長 7.5 千米 ; 頂部寬 100-300 米,谷底寬 11-100 米,深度變化于

80-400米間。在遮陽山中心的四面崖,孤峰林立,巖壑奇麗,抬頭仰望,

天空呈一塊菱形。四面崖實是依構(gòu)造線延伸的九曲峽、跨步峽、天梯

峽十學交匯將石崖劈為 4 座孤峰而成,4 峰相距僅十數(shù)米,勘稱世界

級地質(zhì)景觀。在空間上,巖溶形態(tài)廣泛見于山頂夷平面、坡地、洼地

和峽谷之中,形成了一幅豐富多彩、蔚為壯觀的巖溶地貌全景圖,在

規(guī)模和豐度上是我國西北巖溶地貌最發(fā)育的代表性區(qū)域。

上的一個岔峽,兩面巨大的石層幾乎靠在

一起,有一步即可跨過之勢,當?shù)胤Q一躍

峽、一線天。峽長約 50m,寬僅一米余,

人在峽內(nèi)行走,兩手可夠上兩面石壁。

王文瑞教授,告訴我,在東溪景區(qū)還

有一處藏經(jīng)洞,也是這種成因之下的景觀,

由兩崖間的石縫所形成,崖間刻有“石室”

兩字。1992 年 7 月,在洞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一箱古

代經(jīng)卷,為明御制佛經(jīng)寶卷手抄本,經(jīng)專

家鑒定為國內(nèi)孤本,是研究民間宗教的重

要資料。

相較于南方喀斯特地貌,定西喀斯特

地貌在巖層表面,發(fā)育有我國北方罕見的

溶穴等微地貌形態(tài)。貴清峽“姜維上馬石”

是為典型代表。

水繼續(xù)和石纏繞,或許是“石”讓“水”

不高興了,“水”加速沖刷,并對“石”

進行不斷擊打,從地上追到地下,憤怒的

水變得洶涌,裂隙成為洞穴,通道不斷變

大,至此,從地上歡騰的水,進入地下,

另一番天造地設(shè)開啟。

首先就是地下通道的開啟,落水洞。

遮陽山擁有堪稱北方乃至我國喀斯特地貌

中最神奇的落水洞—冰洞。神奇有二,一

為四層階梯狀巖洞,洞口僅 1m 余,向下逐漸開闊。二是第一

階夏季不結(jié)冰,第二、三階夏季結(jié)冰,第四階也不結(jié)冰,十分

寬敞。夏季進入洞內(nèi),洞壁上滲出的水凝結(jié)成的冰凌,要是遇

到雨水較多的年份,冰凌如同幔帳,冬季冰凌不僅全部融化,

洞內(nèi)熱氣騰騰,猶如蒸籠。

漳縣遮陽山四面崖朝東仰視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圖文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