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堤歐洲古董家具 II
西堤歐洲古董家具 II
3
編 輯:王一迪審 校:周 莉圖片致謝:阿德里安·艾倫有限公司(Adrian Alan Ltd.)
查爾斯·沙夫藝廊(Charles Cheriff Galleries)封面插圖: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桃花芯木落地鐘 巴爾薩澤·利厄托和菲利普·卡菲瑞原型 埃蒂安·馬克桑制作機芯 弗朗索瓦·林克制作 法國巴黎 約 1900 年 參考編號:C20003扉頁插圖: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花崗巖中央盤
法國約 1890 年參考編號:C70005
封底插圖: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紫芯蘇木和緞木細木工藝邊柜 弗朗索瓦·林克制作 法國巴黎
約 1900 年
參考編號:C60017特別說明:本圖錄前言《東風西漸》部分引用之帶 * 號圖片均來自資料查閱,版權(quán)歸其相關(guān)機構(gòu)或個人所有。圖版部分弗朗索瓦·林克原始檔案之黑白照片及部分引用文字(見圖版標注)版權(quán)均屬克里斯多夫·佩恩(Christopher Payne)先生,特此說明。
東風西漸
十六世紀歐洲至東方的航線開辟以來,“中國貿(mào)易”興起,中國的瓷器、家具、絲綢等
藝術(shù)品大量輸入歐洲,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波及諸多領(lǐng)域的中國熱。十七世紀中期,由于中國明清易代的動亂,對外貿(mào)易一度停滯。以此為契機,歐洲的中國風設(shè)計興起,并最早在陶瓷和家具中體現(xiàn)出來。
從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中國風設(shè)計分別體現(xiàn)出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shù)的特點,特別是
與洛可可藝術(shù)水乳交融,華托、布歇、胡特、畢芒的作品是其中的代表作。十八世紀晚期,
4
5
拿破侖上臺后帝政風格興起,中國風設(shè)計退出流行。在藝術(shù)風格上,中國風設(shè)計具有鮮明的特色。它主要表現(xiàn)在裝飾藝術(shù)領(lǐng)域,以中國人物或中國動植物、風景為題材;在色彩配置、構(gòu)圖形式上,也部分地借鑒了東方藝術(shù)的特色。此外,它對園林設(shè)計也產(chǎn)生過不小的影響。
The West Meet The East
中國風設(shè)計之所以產(chǎn)生,首先與歐洲對中國的先入印象有關(guān)?;仡欀袊c歐洲交流的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從賽里斯到契丹(Cathay),遙遠的
東方國度 —— 中國一直存在于歐洲的集體記憶
中。有關(guān)這個國度的神秘傳說,是產(chǎn)生所謂 “ 中
國幻象 ”(the Version of Cathay)的歷史根源。
賽里斯:即希臘人已然聽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出產(chǎn)絲的國度,他們根據(jù) “ 絲 ” 或 “ 綺 ”
的發(fā)音,稱其為 “ 賽里斯 ”(Seres)。公元前三
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lǐng)他的遠征大軍,征服大夏與粟特,并在藥殺河畔建立了希臘人的殖民地 ——“ 極遠的亞歷山大城 ”,而大夏與粟
特與早期的販絲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希臘時代的歐洲人對中國沒有更多的聯(lián)想。 公元三世紀前,賽里斯在西方的集體印象是富庶、美好的,而賽里斯人則是高度文明,非常神秘,并且長壽的。三世紀中葉,索林在《多國史》
中稱賽里斯人 “ 高度文明開化,互相之間非常和
睦和氣,但卻躲避與其他人接觸,甚至拒絕與其他民族保持貿(mào)易關(guān)系 ”。三至四世紀,北方蠻族
不斷南下侵擾,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在內(nèi)憂外患中走向分裂和崩潰,在這個 “ 憂患的時代 ”,富庶、
安寧而又風景宜人的 “ 賽里斯國 ”,已經(jīng)給歐洲
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形象。
直到十三世
紀, 蒙 古 人 征 服歐 亞 大 陸, 勢 力拓展到地中海邊,
興致勃勃地通過代理人,為楓丹白露宮大量收購東方珍品。這股東方物品的收藏之風傳播到歐洲很多國家,并在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早期荷蘭介入東方貿(mào)易后達到高峰。
隨著東方
物品輸入的不斷增加,歐洲的收藏家和富人們有了更多的挑選、鑒別機會。他們的代理人以東方物品鑒賞家的身份,比較產(chǎn)地、品質(zhì)和裝飾風格,以購買最正宗的、質(zhì)量最好的東方物品。東方
物品數(shù)量增加的另一個結(jié)
果,是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其珍稀價值轉(zhuǎn)移到審美價值上來,而其中帶藝術(shù)性質(zhì)的人工制品,也逐漸走出達官貴人和收藏家的珍品柜,成為人們的居室裝飾品與日常用品。
中國的外銷藝術(shù)品中,瓷器的輸入量最大,
與香料、茶葉、生絲、藥材以及其他原材料不同,瓷器、綢緞、漆器、屏風、壁紙、繪畫、
英國東印度公司英格蘭至中國海圖(18 世紀末)
* 廣州出口訂制銅胎琺瑯盤(約 1740 年)
* 伊萬里瓷碗(法國銅鎏金裝飾)
了歐洲走向世界的序幕。如果說鄭和航海只是讓中國文明的聲名遠播,那么歐洲的探險卻將整個世界納入了他們未來的發(fā)展軌道。十七至十八世紀的廣州港,各國 “ 夷館 ” 林立,各色國旗飄揚,
大小船只穿梭港內(nèi),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大宗商品和其他各種貨物從這里裝船起運,一派繁忙景象。 1497 年 7 月 8 日,葡萄牙人達 ? 伽馬率
領(lǐng)團隊從里斯本出發(fā),東方航線從此開辟。從1557 年澳門建立貿(mào)易點到十七世紀前期,葡萄牙人獨享豐厚的利潤,使里斯本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的商業(yè)中心。豐厚的利潤使得西方其他國家都想分得一杯羹,這就引發(fā)了對葡萄牙壟斷權(quán)的挑戰(zhàn)和相互間貿(mào)易的競爭。西班牙、荷蘭和英國、普魯士、瑞典、丹麥、法國以及后來的美國,都
對歐洲本身的傳統(tǒng)體系有所借鑒。當時輸入歐洲的東方藝術(shù)品不僅來自中國,也來自日本和印度,如日本的漆器、瓷器和印度的印花棉布。中國風設(shè)計依據(jù)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模仿東方外銷藝術(shù)品的造型與裝飾 ;二是借鑒中國游記之類出版物中的相關(guān)圖像資料;三是解密中國的制漆與制瓷技術(shù)。歐洲的漆器與瓷器制作具有自己的特點,可以稱為 “ 二次發(fā)明 ”。
十七世紀中
期以來,輸入歐洲的中國瓷器多為青花瓷。荷蘭人非常喜愛這種藍白兩色的瓷器,稱之為 “ 克拉克瓷 ”(Kraak
Ware)。 十 七世紀中國海禁期間,荷蘭轉(zhuǎn)而向日本購買瓷器,導(dǎo)致日本瓷器大量輸出。日本最早的外銷瓷 -“ 有田焼 ” 也是一種青花瓷,且在造
型與裝飾上均模仿中國萬歷青花瓷樣式,不久以后,日本外銷瓷轉(zhuǎn)向 “ 伊萬里樣式 ”。伊萬里瓷以紅藍兩色為主色調(diào),與中國瓷器在藝術(shù)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受到歐洲市場的歡迎,進口數(shù)量逐年增加。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重新開放對外貿(mào)易,中國瓷器恢復(fù)大規(guī)模出口。歐洲對青花瓷的喜好一直延續(xù)到十九世紀。
2 3
拓展到地中海邊,這客觀上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掃清障 礙, 歐 洲 與 中國的交流在中斷了幾世紀后開始恢 復(fù)。 與 希 臘 羅馬 時 代 相 比, 歐洲對蒙元中國的興趣主要還是在政 治 與 宗 教 上。一些歐洲傳教士、商人和旅行者來到 中 國, 早 期 虛無縹緲的賽里斯,
突然在歐洲人的視野中變得清晰起來。羅馬教廷第一次與蒙古大汗接觸是在 1245 年,最早到達
汗八里(北京)并謁見忽必烈的是意大利商人波羅兄弟,當他們第二次前往中國時帶上了馬可 ?波羅,并于 1275 年在上都的夏宮中覲見了忽必
烈,此后波羅一家為元朝宮廷服務(wù)長達十七年之久。此期間年輕的馬可 ? 波羅足跡遍及中國,返
回威尼斯后完成了對歐洲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馬可?
波羅游記》。
時間推移到十五世紀,人類歷史上一個波瀾
壯闊的時代。在中國,隨著明朝的鄭和率領(lǐng)船隊七下西洋,做出了大規(guī)模的航海壯舉;在歐洲,葡萄牙開始了一系列的海外探險活動,從而拉開
同,瓷器、綢緞、漆器、屏風、壁紙、繪畫、雕刻所具備的藝術(shù)性質(zhì),使得它們格外引人注目。中國外銷藝術(shù)品精美的工藝和別致的造型,以及全然不同于西方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為歐洲提供了異國情調(diào)的審美體驗與想象空間。大部分沒有到過中國的歐洲人,正是通過這些外銷藝術(shù)品認識中國,并感知中國文化的。
從風格上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雖
然是為歐洲市場制作,但基本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樣式,或雖然器物造型有歐洲特點,但裝飾題
材仍然為中國的花卉風景與人物風俗等,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情調(diào)。第二類是歐洲客戶在中國訂制的個性化產(chǎn)品,如以家族的紋章作為裝飾,或以歐洲的宗教題材、花卉紋樣為主題的,一般稱為訂制產(chǎn)品。真正對歐洲裝飾藝術(shù)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正是對歐洲人來說充滿異國風
情的第一類外銷藝術(shù)
品。
歐洲的 “ 中國風設(shè)計 ” 為了適應(yīng)歐洲的生
活環(huán)境以及設(shè)計師與生俱來的文化背景,必然
馬克·波羅游記插圖
蒙古大汗(17 世紀)
英國東印度公司英格
中國海圖
世紀末
*19 世紀廣州出口象牙制國際象棋
* 孚日堡壁紙局部(1753 年)
先后加入到中國貿(mào)易中來。
開辟中國貿(mào)易以來,不少歐洲傳教士、商人
與使團成員來到中國,從不同角度觀察中國、報道中國。他們傳遞給歐洲的仍然是一個強大、富強、美好、奇特的中國形象。17-18 世紀,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東印度公司來華貿(mào)易,在廣州港進行季節(jié)性大采購,將中國的各種商品大量運往歐洲。傳教士、商人與外交使節(jié)也以溢美之詞像歐洲介紹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心儀,加上民眾對中國商品的狂熱,共同醞釀和推進了歐洲對中國的強烈興趣,終于引發(fā)了一場波及歐洲主要國家的 “ 中國熱 ”。
如東南亞的黃金珠寶、象牙制品、珍貴木材、
海貝殼、鸚鵡、藥材、琥珀、鴕鳥蛋、椰子、印度棉布、日本漆器、中國絲綢,包括異國的動植物等,都在他們的追逐之列。1516 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馬賽看到展出的東方犀牛后,也
花瓷的喜好
直延續(xù)到十九世紀。
中國輸往外國的外銷家具以漆木家具為主,
到十八世紀晚期始有竹與藤制家具出口,但數(shù)量不多。中國硬木家具在歐洲倍受推崇并成為收藏珍品。因此歐洲中國風設(shè)計影響最大的是外銷漆家具。
中國是漆家具的故鄉(xiāng),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zhàn)
國時代漆器就已經(jīng)達到很高的工藝水平。歐洲的中國漆器家具一般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采用“刻
灰 ” 工藝作裝飾,屬于 “ 填漆 ” 一類,是純粹的
中國特色。這種漆家具制作方便,色彩豐富,裝飾華麗,在十七世紀中期比較流行,屬于輸出較早的中國漆家具。第二種即彩繪或描金家具,十七世紀后期起銷往歐洲的大部分為此類家具。十八世紀中國外銷漆家具,包括各種櫥柜、椅子、箱、盒及屏風等,大量采用黑漆描金圖案,很受歐洲市場歡迎。圖案有山水風景、庭院人物、竹石花鳥、民間故事或瓶花圖等。
中國大量輸出的絲質(zhì)品絕大部分是絲類原料
與坯綢,絲繡制成品所占比例很小。歐洲有在墻壁上裝飾紡織品的傳統(tǒng),中國外銷壁紙對歐洲的壁紙設(shè)計產(chǎn)生重大影響。英國與法國的中國風壁紙設(shè)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國壁紙為樣本的,特別是 “ 花樹與鳥 ” 的壁紙被模仿的最多。其他中國外銷藝術(shù)品還有紙本繪畫、版畫、玻璃畫、雕像、扇子、書籍、銀制品等等,數(shù)量不大,但對中國風設(shè)計的影響也不能忽略。特別是其中的外銷畫,畫中的人物形象,常被歐洲的藝術(shù)家借
OA5509)(見 46-47 頁)。在新的美學(xué)風尚支配下,飛動的曲線讓位于冷靜與節(jié)制的直線,色彩以黑金兩色為主,美麗的東方漆繪被鍍金的花環(huán)與垂花飾裝點得格外雅致。
法國在這股中國熱中,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
色。 在 歐 洲中國風設(shè)計盛行的十七世紀后半期至十八世紀晚 期, 法 國正處于路易十 四、 路 易十 五、 路 易十六統(tǒng)治時期, 皇 權(quán) 空前 加 強, 產(chǎn)
生的影響波及整個歐洲,法國的文化與藝術(shù)也在這一階段達到了輝煌的高峰。當時的文化藝術(shù)是以宮廷為中心展開的,中國風設(shè)計也不例外,它基本上是一種宮廷藝術(shù)。法國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興趣,同時,它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藝術(shù)與時尚趣味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因此,中國風設(shè)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法國為中心,再向歐洲其他國家輻射的。法國對中國外銷藝術(shù)品的熱愛,以及在設(shè)計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趣味,也被歐洲各國的宮廷所仿效。
法國宮廷、上流社會對中國瓷器、漆器等物
* 法國玻璃描金壁燈
(18 世紀早期)
* 路易十五時期家具大師班
納·凡·利森伯格制作的柜
式寫字臺,2012 年倫敦佳
士得以 317 萬磅拍出
* 洛里斯制作的紅陶雕塑(約 1785 年)
用到設(shè)計中。 當中國外銷藝術(shù)品大量輸入歐洲時,歐洲并不是一個風格的真空,等待著東方風格去充實。事實上,歐洲藝術(shù)的發(fā)展有著自己的規(guī)律,從文藝復(fù)興晚期風格到十七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再發(fā)展到十八世紀的洛可可風格,晚期則過渡到新古典主義風格。但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無論歐洲藝術(shù)處于哪一個階段,都少不了東方的影響。東方風格就像風格之河中的一條粗壯的支流,不斷地為歐洲藝術(shù)帶來新的生命與活力,提供給藝術(shù)家以想象與激情,甚至在河中激起洶涌的浪潮,但它并沒有改變這條河的總體流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方藝術(shù)的支流最終融入到主流之中,成為歐洲傳統(tǒng)風格的一部分。因此,十七世紀以來,歐洲裝飾藝術(shù)中始終存在著所謂 “ 中國風格 ”,并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呈現(xiàn)
出不同的風貌。這與歐洲藝術(shù)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有關(guān),也與不同時期歐洲對以 “ 中國 ” 為代表的
東方及其文化的想象有關(guān)。
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歐洲藝術(shù)領(lǐng)域的主
導(dǎo)風格為巴洛克風格。在法國,以法蘭西學(xué)院和皇家繪畫與雕刻學(xué)院為中心,以普桑和勒布倫為代表,發(fā)展出一種官方的巴洛克樣式,其特點是宏大、輝煌、壯麗,但又失之刻板,甚至有些做作。因為此時恰好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所以也叫 “ 路易十四風格 ”。而此時正逢中國的明末清初,中國出口的陶瓷、刺繡、漆器、木家具等,裝飾風格偏重華麗、繁縟、精巧,
一斑,畫中的蓬皮杜夫人的長裙色彩艷麗帶有中國風格的花樣。
中國風是洛可可藝術(shù)
中最富魅力的一個陣地,而洛可可風格也賦予中國風不同于任何時代的輕松逸樂的氣質(zhì)。除表現(xiàn)出洛可可時代一切裝飾藝術(shù)所共有的特征(大
量采用
C 形與
S 形曲線、
不對稱不確定的構(gòu)圖、柔和靚麗的色彩以及優(yōu)雅精致的女性氣質(zhì))外,還由于中國元素的加入,而使其帶上了某種獨特的異國氣息,讓人為之著迷。它反映的是十八世紀人們對中國的想象,折射的卻是法國上流社會醉生夢死的逸樂生活。
到十八世紀九零年代以后,基本上進入了新
古典主義時期,新古典主義的興起是對洛可可風格過度發(fā)展的回歸。1774 年路易十六世繼承法
國王位,雖然路易十六本人體形粗壯、其貌不揚,但路易十六家具卻呈現(xiàn)靈巧、優(yōu)雅的風格特點,這與路易十六世王后瑪麗 ? 安托瓦內(nèi)特有著密切關(guān)系?,旣惢屎筇岢溲拧闼氐母裾{(diào)。在王后的大力倡導(dǎo)及宮廷家具師、建筑師的努力下,將中國風格的裝飾特點與古希臘、羅馬家具為基調(diào)
昂窯、馬賽窯和圣克盧窯都制作出優(yōu)秀的中國風設(shè)計作品。法國最有名氣的里昂絲綢業(yè)也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趣味的絲綢圖案,在絲綢上依稀可見中國風格的仙山亭臺、龍鳳花鳥和折扇瓶罐等等圖案。
最早的法國漆器作
品出現(xiàn)在十七世紀,當時皇室貴族十分贊賞和青睞東方的漆器制品,為此專門雇人 “ 用中
國的漆器法 ” 來制作漆器,法國的漆器家具設(shè)計
是十七世紀后期發(fā)展起來的。路易十四對東方藝術(shù)一向情有獨鐘,對漆器更是嗜好有加,皇室貴族也對東方的漆器愛不釋手。一時東方的漆器價格猛漲,供不應(yīng)求。1672 年,漆工藝被指定為
“ 中國式漆藝制作法 ”,開始階段主要仿效東方的漆器工藝,特別是中國的漆器工藝進行生產(chǎn)制造。到了后階段,法國的漆藝制品在大量借鑒東方漆器制品工藝的基礎(chǔ)上,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所制造出來的漆器作品無疑具備了明顯的法蘭西文化特征。作為紳士及上層婦女的業(yè)余愛好,髹漆在社會上十分流行,不少貴夫人以漆藝為高雅修養(yǎng),有關(guān)漆藝指導(dǎo)的手冊大行其道。由Stalker
與 Parker 寫的《髹漆論叢》,書中提供
4
5
法國宮廷、上流社會對中國瓷器、漆器等物
品的收購量是巨大的,并且將這種愛好向市民階層傳播。法國王后
— 奧地利的
安娜(路易十四的母親)在十七世紀中期,就擁有一座十二扇的中國屏風。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和王儲的楓丹白露宮也收藏著大量的瓷器、刺繡、漆家具等中國物品,路易十四的
首要大臣
— 黎塞留、馬薩林與科貝爾等,都是
東方藝術(shù)的愛好者,他們的府邸中都收藏有龐大的中國藝術(shù)品。1670 年,路易十四命令宮廷建造師路易 ? 勒沃在凡爾賽建造了特里農(nóng)瓷宮,被認為是 “ 中國風建筑 ” 的創(chuàng)始俑者。法國的中國風設(shè)計有著精致、優(yōu)雅的獨特氣質(zhì),表現(xiàn)在從瓷器、壁畫、家具到紡織品的各個領(lǐng)域,亦可稱為“ 法國氣質(zhì) ”,而這一點是其他國家很難超越的。
法國最出色、最能代表法國特色的是錦緞、
壁毯、軟瓷,路易十五時期的家具與銅質(zhì)陳列品
布歇繪蓬皮杜夫人 設(shè)計。法國的彩釉產(chǎn)品十分出色,納韋爾窯、魯
* 貝爾維尤城堡的馬丁·卡林制漆柜
* 里昂絲質(zhì)掛毯局部(約 1735 年)
* 馬丁家族制漆盒(18 世紀中期)
漆器、木家具等,裝飾風格偏重華麗、繁縟、精巧,
工藝技術(shù)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手工藝品所展現(xiàn)出的異國情調(diào),恰好迎合了歐洲貴族的口味。巴洛克藝術(shù)雖然源于古典風格,但它華麗的裝飾感、昂貴的材質(zhì)、奢華的氛圍,與那個時期人們對中國的想象是基本合拍的。 1715 年路易十四去世,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以法國路易十五的宮廷為中心,一股迷人的、優(yōu)雅的、輕快的洛可可風格席卷整個歐洲。中國的裝飾風格在歐洲洛可可室內(nèi)裝飾藝術(shù)中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國人從中國極柔軟的曲線,中國瓷器以及桌椅櫥柜等造型中吸取了靈感,墻面的曲線 “ 也含有東方花鳥紋樣的生命氣息 ”。大自然中的貝殼同莨菪葉飾相纏
繞形成渦形花紋,上面布滿了花朵,輕盈飛舞有如流水般的曲面與曲線非常精致優(yōu)美。自 17
世紀晚期一路發(fā)展而來的中國風,正與洛可可
風格這一時代潮流不謀而合。路易十五宮廷的蓬 皮 杜 夫 人(Marquise de Pompadour,1721-
1764),是洛可可藝術(shù)當之無愧的贊助人與保護者,她的品味與愛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洛可可藝術(shù)的走向。在宮廷畫家布歇的作品《蓬皮杜夫人畫像》中可見
中國風格的裝飾特點與古希臘、羅馬家具為基調(diào)的式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具有古典意味、又頗具時代特點的新式樣。
法國的漆家具表現(xiàn)出路易十六時期最為優(yōu)
美的中國風樣式。讓 - 亨利 ? 里茨內(nèi)爾 (Jean
Henri Riesener),亞當 ? 威 斯 威 勒(Adam Weisweiler)與馬丁 ? 卡林(Martin Carlin)等
人將這種風格發(fā)揮至極致。如原放置在貝爾維尤(Bellevue)城堡的一只漆柜,由當時著名家具設(shè)計師馬丁 ? 卡琳(Martin Carlin)的制作,現(xiàn)
藏盧浮宮,再比如亞當 ? 威斯威勒 1784 年通過
多米尼克?達蓋爾(Dominique Daguerre ?-1796)
提供給瑪麗 ? 安托瓦內(nèi)特(Marie Antoinette)
裝飾圣云城堡的漆畫寫字臺,現(xiàn)藏盧浮宮(編號
Stalker
與 Parker 寫的《髹漆論叢》,書中提供
了漆的配方,指導(dǎo)人們?nèi)绾螐氖缕崴?,并提?“ 中
國風格 ” 的裝飾圖案,對中國風設(shè)計產(chǎn)生過重要
影響。
科學(xué)家、耶穌會士伯納尼研究指出,歐洲不
可能復(fù)制中國漆,而必須尋找其他代用品,而這種代用品就是樹膠漆或蟲漆。由于歐洲的漆與中國、日本的漆不同,歐洲人因此將中國或日本輸入的漆器成為 “Lacquer”,而將歐洲仿制的漆器稱為 “Japan”,以示區(qū)別。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漆藝界馬丁兄弟家族,其制作的漆器作品,無論是材料工藝、品味情趣都與東方的漆器制品 “ 難分
高下 ”。馬丁兄弟的精湛技藝備受皇室的青睞,1741 年與 1784 年兩次奉旨裝飾凡爾賽宮。馬
丁兄弟還為其他貴族裝飾別墅、宮邸,并修復(fù)各種漆器收藏品。馬丁漆器的聲名還傳到了國外,1747 年德國皇室聘請馬丁家族為他們裝飾皇宮的部分廳室,并給予極高的評價。除了專為皇室服 務(wù) 外, 馬丁兄弟工場還制作了品種廣泛的各類日用器物;從家具到盥洗 盆, 從 球狀器皿到小鼻 煙 盒。 它們的工藝講
* 切割漆板制作的櫥柜(約 1740 年)
* 托馬斯·皮特斯制
銀中央盤(1761 年)
究,表面處理精致,器皿胎骨多為紙漿燒鑄而成,紋飾既有中國式圖案,也有法國鄉(xiāng)村風景畫,深受法國人的喜愛。1772 年出版的《漆繪與鍍金
工藝》是法國有名的漆藝專著,作者瓦?。↗een
Felix Watin)本人就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漆藝家,并為法國宮廷服務(wù)。該書的章節(jié)取了這樣的標題:“ 如何模仿中國漆器 ”,“ 如何以 SPA(比利時的一個漆器生產(chǎn)中心)的形式仿制中國漆器 ”,“ 如
何修復(fù) ” 等等,可見是明確地以中國漆器為仿制
目標的。為了仿制效果更好,歐洲髹漆工藝對木材的質(zhì)地也有很高的要求。1860 年至 1914 年
在櫥柜家具上涂漆的此種工藝再次掀起熱潮。
十八世紀三十年代起,法國發(fā)展出一種杰出
松散的德語聯(lián)盟,各諸侯國林立。這樣的情況使得德國的中國風設(shè)計既有共性,又呈現(xiàn)出多樣性。德國各宮廷的藝術(shù)設(shè)計緊跟巴黎時尚,通過宮廷與宮廷之間的聯(lián)姻,將中國風設(shè)計傳播到德國各地,以及北歐、意大利等。與法國相比,德國因長期處于戰(zhàn)爭與經(jīng)濟落后的情況,雖然德國各宮廷一心追慕法國式的優(yōu)雅,但模仿的往往只是法國文化中表面的東西,缺少長時間熏陶出來的那部分從容、精致、優(yōu)雅的品味,洛可可風格在法國起源,卻在德國發(fā)展到了極端,其夸張的形式每每讓法國的時髦人士皺眉。德國的中國風設(shè)計也一樣,總是比法國少一分含蓄,多一份夸張。
德國最杰出的中國風設(shè)計,主要表現(xiàn)在瓷器
(包括瓷塑)、漆家具與室內(nèi)設(shè)計,以及極富創(chuàng)意的建筑上。歐洲第一件真正的硬質(zhì)瓷器于 1709
年在德國薩克森公國首府-德累斯頓燒制成功的,
發(fā)明人伯特格爾(Johann Friedrich Bottger)在
十余年的實驗與研究后一件真正的硬質(zhì)瓷誕生了。1710 年,在奧古斯都二世的授意下,麥森瓷廠正式創(chuàng)辦。早期的麥森作品中,多為白色地金色的剪影式中國人物風景,也叫 “ 金色中國風 ”。
初期質(zhì)量不是很高,這與他們所用的黏土材料有關(guān),1713 年在伯特格爾經(jīng)過艱苦努力下終于找到了優(yōu)質(zhì)高嶺土,麥森瓷廠燒出了高品質(zhì)的白瓷,再一次震驚了整個歐洲。
從法國傳來的漆屋與瓷室在德國流行,巴伐利
亞的王儲馬克斯 ? 艾瑪紐維爾(Max Emanuel)
與王權(quán)的矛盾日益激化,1688 年光榮革命后,英國
基本上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君主立憲的近代國家。這種獨特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使得英國的中國熱與中國風設(shè)計有著自己的特點。威廉和瑪麗統(tǒng)治時期,宮廷收藏中國瓷器,將中國風引進宮廷,十九世紀初,喬治四世興建中國風的布賴頓宮。與法國相比,英國的知識階層對中國文化的評價和興趣不高,但是中國巨大的市場卻對英國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英國成為歐洲第一流的經(jīng)濟強國,但巴黎的時尚中心地位已無法動搖。
英國也是在十八世紀中期達到中國風流行的頂
峰的,英國的中國風家具也與歐洲大陸不同,法國喜歡將東方漆板拆下來裝飾在櫥柜上,德國漆繪與鑲嵌家具十分發(fā)達,但英國卻流行齊賓代爾式家具。齊賓代爾是英國一位杰出的家居設(shè)計師,以他名字命名的這種風格,實際上是英國十八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種家具樣式。他從法國洛可可,中國藝術(shù)甚至本土哥特風格中汲取元素,形成一種混合式的英國風格。
齊賓代爾在十八世紀中葉設(shè)計制作了大量此類
家具,其中的中國元素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裝飾,大量采用中國建筑裝飾中的窗欞結(jié)構(gòu),英文
而錢伯斯卻以專家的姿態(tài),推出所謂真正的“ 中國家具 ”。設(shè)計的平民化是現(xiàn)代設(shè)計的特征,這正是英國在社會發(fā)展階段上超前一步的體現(xiàn)。
英國最杰出的的中國風設(shè)計體現(xiàn)在銀制品、
炻器、齊賓代爾式家具、棉布印花、壁紙等領(lǐng)域,更為重要的是,英中式園林也是從英國向歐洲大陸傳播的。英國最早的中國風設(shè)計體現(xiàn)在銀制品的設(shè)計當中,英國的銀制品包括餐具、燭臺、茶壺與咖啡壺、調(diào)味器、文具、化妝衛(wèi)生器皿以及后來大量出現(xiàn)的銀質(zhì)茶葉罐等,圖案裝飾采用平雕與浮雕的手段,有中國風景人物和花卉植物等。英國的陶器中,炻器的發(fā)展卻超過歐洲大陸。英國燒制硬瓷器也較晚,但 1800年前后,英國瓷工斯波得(Josiah Spode the
Second)將動物骨灰與高嶺土混合,發(fā)明了所謂的 “ 骨瓷 ”(bone china),使英國在硬瓷器生產(chǎn)歷史上也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此后英
6 7
切割漆板制作的櫥柜(約 1740 年)
* 塞弗勒制作的硬瓷茶壺(1778 年)
柏林夏洛特宮瓷屋
齊賓代爾設(shè)計圖紙
克萊頓府邸中國房間內(nèi)部
* 代爾夫特窯制作具有明代風格的青花瓷產(chǎn)品
的家具裝飾工藝,將購入的中國或日本漆繪屏風或櫥柜拆開,修正為一塊塊裝飾精美的漆板,并加以精心潤飾,然后拼裝在櫥柜等家具上。這一時期的中國風家具的特征是:彩繪的東方漆板、大理石桌面、精致的髹漆、鍍金的銅飾,造型上有著洛可可時期特有的優(yōu)美曲線,可謂美輪美奐。這些家具一般都有制作者的簽名,體現(xiàn)了法國路易十五時期最華麗的家具風格。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 ? 安托瓦內(nèi)特十分熱愛東方藝術(shù),部分家具
仍以東方漆板裝飾,只是裝飾較為節(jié)制,風格優(yōu)美。
法國由于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高嶺土,于是發(fā)
展出精致的軟瓷 技 術(shù)(Soft Porcelain), 直至 1761 年才由
皇家塞夫勒瓷廠燒制成功真正的硬瓷,并取代麥森瓷廠取得引領(lǐng)歐洲潮流的領(lǐng)頭羊地位。
德國的情況與
法國有著很大的
不同,當時的德國實際上是一個
十七世紀晚期在寧芬堡的夏宮中建造了一所 “ 寶
塔宮 ”。宮內(nèi)的客廳和樓梯間裝飾著藍白紋樣的
代爾夫特陶磚,與凡爾賽的特里農(nóng)宮十分相似。樓上裝飾了兩個 “ 中國房間 ”,其中一間為漆屋。
十八世紀,遠東貿(mào)易的海上霸權(quán)屬于英國。
一方面是因為荷蘭海上勢力的衰落,另一方面是1708 年英國兩個東印度公司合并,加強了商人
資產(chǎn)階級力量與國家的融合以及英格蘭銀行的建立,為東印度公司提供了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英國對歐洲來說具有獨特性,資產(chǎn)階級力量強大,
稱 fret 或 Lattice,以透雕和浮雕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
二是造型,往往在椅背、床、書架、鏡臺裝飾的最上端,雕刻出中國寶塔的形象。這種設(shè)計將中國元素融入到結(jié)構(gòu)中,看起來有點古怪,但造型簡潔、合理。在英國以外類似產(chǎn)品很少出現(xiàn)。
而白金漢郡的克萊頓府邸(Claydon House),
其 “ 中國房間 ” 卻以精美的木質(zhì)雕刻體現(xiàn)出最富幻想的洛可可中國風;另一方面,將東方漆板嵌在家具上作裝飾的法國路易十五式家具自有其愛好者,
瓷器生產(chǎn)歷史上也寫下了濃重的
筆,此后英
國與美國的高檔餐具大量采用了精美的骨瓷。
荷蘭雖然比法國更早投身于東方貿(mào)易,也
更早模仿中國外銷藝術(shù)品,并發(fā)展出中國風設(shè)計,但它的上流社會在時尚領(lǐng)域缺乏權(quán)威性。明清易代之際中國內(nèi)部的混亂以及清初的海禁,使得中國的對外貿(mào)易一度停滯。導(dǎo)致中國外銷藝術(shù)品輸入銳減。歐洲對中國商品的熱情不減,而中國商品的數(shù)量卻嚴重不足,這種情形導(dǎo)致了兩方面結(jié)果:一方面使得 “ 海上馬車
夫 ” 荷蘭將目標轉(zhuǎn)向日本,輸入歐洲的日本瓷
器與漆器數(shù)量因此有了較大增長;另一方面,歐洲自己設(shè)立窯場與作坊,開始大量仿制生產(chǎn)“ 中國風格 ” 的產(chǎn)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十七
世紀五十年代,荷蘭的代爾夫特首先出現(xiàn)了模仿中國明代青花瓷的彩釉產(chǎn)品,并大獲成功。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代爾夫特陶從純粹的模仿中國外銷瓷,逐漸轉(zhuǎn)為自己創(chuàng)作 “ 中國風格 ” 的作品。
在代爾夫特陶的影響下,歐洲各地的窯廠紛紛開始生產(chǎn)藍白兩色的中國風格彩釉。
意大利雖然古典氣息濃
厚,但中國風設(shè)計一點也不比其他國家遜色,1580年,意大利佛羅倫薩就在佛朗西斯一世大公的支持下仿造過中國瓷器,即所謂 “ 梅迪西(Medici)瓷器 ”
其實是一種彩釉產(chǎn)品,但
在紋樣上模仿中國明代青花瓷。
中國風設(shè)計還在北歐等國如瑞典與丹麥,東歐
* 梅迪西瓷器
的波蘭甚至遠東的俄羅斯表現(xiàn)出來。
歐洲的中國風雖然在十九世紀日漸衰落,
但中國和東方裝飾風格在世界藝術(shù)設(shè)計舞臺上的重要地位已經(jīng)得到確認,并時不時地出現(xiàn)在西方的設(shè)計中。如二十世紀早期的裝飾藝術(shù)運動時期的建筑裝飾、現(xiàn)代歐美仿建的蘇州園林,服裝設(shè)計更是出現(xiàn)東方分割的周期流行 …… 這
些都是中國風的延續(xù)和拓展。
中國藝術(shù)對歐洲裝飾產(chǎn)生過很大影響,但
歐洲藝術(shù)風格的演繹也具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總體來說,中國風設(shè)計始終是一種歐洲的風格。但她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已經(jīng)成為歐洲近代藝術(shù)遺產(chǎn)的一部分,與那個時代出現(xiàn)過的許多激動人心的事物一樣,共存于人們的記憶中,她見證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對今天的藝術(shù)設(shè)計也不無啟迪。
8 9
*1640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委托日本德川幕府制作的馬薩林漆箱,2013 年 6 月 9 日法國 Rouillac 拍賣行以
730 萬歐元拍出,荷蘭皇家博物館競得
10 11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日本漆畫黑檀木女士寫字臺查爾斯 - 紀堯姆·溫克森制作法國巴黎1866 年高 135.5 厘米,寬 78.5 厘米,深 45 厘米參考編號:C60052此女士寫字臺的制作靈感來十八世紀的經(jīng)典樣式,整體黑檀木制作,共裝飾 20 塊日本漆畫繪板。斷層式柜體頂面采用意大利紫色錦緞大理石(Brocatelle Violette),上楣中央及兩側(cè)銅鎏金邊框內(nèi)裝飾花草漆畫,中央柜門正面裝飾山水漆畫繪
板,內(nèi)部裝飾花草繪板,兩側(cè)邊門內(nèi)外皆為花草繪板,柜體兩側(cè)裝飾古蒂埃風格的銅鎏金女像柱。中楣部分裝飾五幅花草日本漆畫繪板,錐形桌腿下部有里茨內(nèi)爾和威斯維勒風格 X 型橫檔。桌體背面及抽屜內(nèi)部加蓋 CHles WINCKELSEN/49 Rue
Turenne/A PARIS 及 1866 鋼印。
12 13
過渡風格銅鎏金裝飾日本漆畫紫心蘇木立柜保羅·索馬尼制法國巴黎約 1880 年高 153 厘米,寬 75 厘米,深 37 厘米
參考編號:C60022 法國胭脂大理石頂面,紫心蘇木和西阿拉黃檀木細木鑲花工藝制作,柜門鑲嵌兩塊非常精美的描繪兒童捕蟲的日本高蒔繪漆畫繪板。漆板門下方的中央抽屜裝飾阿坎瑟斯枝葉型鎖眼蓋及圓形拉手,下方柜門為滑動式。洛可可風格三彎腿設(shè)計。鎖面上有 “P. Sormani,10 rue Charlot,Paris” 刻印。
過渡風格銅鎏金裝飾中國漆畫郁金香木和玫瑰木立柜保羅·索馬尼制法國巴黎約 1890 年
高 155 厘米,寬 80 厘米,深 38 厘米
參考編號:C60023
法國胭脂大理石頂面,玫瑰木和郁金香木細木鑲花工藝制作,柜門由兩塊非常精美的以中國紅為底色的描金漆畫繪板組成,描繪一幅極具中國風格的湖光山色的風景畫。中楣抽屜裝飾有阿坎瑟斯枝葉型把手和鎖眼蓋。鎖面上有“P. Sormani,10 rue Charlot,Paris”刻印,銅鎏金飾件背后有“P.S”標記。
14 15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的日本漆畫邊柜茨維內(nèi)爾 - 楊森·蘇賽索爾制法國巴黎約 1905 年
高 110 厘米,長 110 厘米,深 41 厘米
參考編號:C60020 路易十六新古典樣式,玫瑰木細木鑲花工藝制作。法國桃花大理石(Fleur de Pêcher)頂面下方是一個長抽屜,中央柜門
裝飾一副繪有大雁及飛鳥的日本金粉梨地漆板。柜體上有 “Mon ZWIENER/JANSEN Suc” 簽印。
參考出版:D.Ledoux-Ledard, Le Mobilier Francais du XIX Siecle, Les Editions de l Amateur,Paris, 2000, P.373J.Archer Abbott, Jansen, Acanthus Press, New York, 2006, P.13展覽:香港蘇富比《花樣年華 – 19 世紀歐洲繪畫,家具及工藝品》,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26 日
16 17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日本漆畫柜式寫字臺查爾斯 - 紀堯姆·溫克森制作法國巴黎約 1870
年
高 138 厘米,寬 79 厘米,深 46 厘米
參考編號:C60051 來源:Collection Pierre Lécoules, Paris本作品來自于法國著名的藝術(shù)收藏家和家具史家 Pierre Lécoules 之收藏,他編寫的《Art Mobilier Parisien 1850-1900》(1850-1900 年巴黎家具藝術(shù)),以及與 Camille
Mestdagh 合 作 出 版 的《L'Ameublement d'art Fran?ais :
1850-1900》(1850-1900 年法國裝飾藝術(shù))是關(guān)于 19
世
紀法國家具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這款非常罕見的寫字臺原型來自路易十六時期國王的御用家具大師亞當·威斯威勒的設(shè)計,銅鎏金部件則是基于讓 -亨利·里茨內(nèi)爾的設(shè)計。西班牙錦緞大理石頂面下方中楣的長抽屜上裝飾著垂葉紋飾和女神面銅鎏金飾件。中央門板是一塊描繪獵人打獵場景的日本漆板,淺浮雕人物造型使用半寶石鑲嵌工藝制成。內(nèi)部的抽屜和儲物格由紫芯蘇木鑲嵌而成。中楣抽屜裝飾銅鎏金葉紋和獎杯飾件。這款寫字臺從整體到細節(jié)顯示出的混合元素上可以看出它是出自十八世紀的經(jīng)典設(shè)計,這類設(shè)計多源自于當時最著名的家具大師亞當·威斯威勒和讓 - 亨利·里茨內(nèi)爾,而這件作品所體現(xiàn)的高水準工藝及精良的制作,以及銅鎏金飾件背后的 “FV” 刻印,可以肯定的認為它出自于
十九世紀的家具大師查爾斯 - 紀堯姆·溫克森(Charles Guillaume Winckelsen, 1812-1871)之手。參考出版:Denise Ledoux-Lebard, Les Ebenistes du XIX Siecle; Pps 635-8.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日本漆畫安波拉木和桃花芯木女士寫字臺
亨利·達松制作
法國巴黎
1879 年
高 110 厘米,寬 58.5 厘米,深 35.5 厘米
參考編號:C60043
18 19
此件女士寫字臺的制作靈感來自亞當·威斯威勒十八世紀的經(jīng)典樣式,在威斯威勒的基礎(chǔ)上稍加變形,使整體視覺效果更加玲瓏精致。主體結(jié)構(gòu)用桃花芯木制作,頂部采用意大利紫色錦緞大理石(brocatelle violette)。上部柜體中央門板裝飾一副繪有山水紋飾的錦地日本漆板,兩側(cè)漆板上部鏤空出極具東方風格的窗欞造型,下方繪制錦地紋,最外側(cè)是銅鎏金柱頭和柱礎(chǔ)裝飾的科林斯柱。中楣抽屜安波拉櫻木貼皮,正面裝飾銅鎏金花果飾件,抽屜通過下方的彈簧裝置彈開后為絲絨書寫面。橄欖型桌腿下方有經(jīng)典樣式的 X 橫檔。中楣銅鎏金包角右側(cè)有 “HENRY DASSON. 1879″ 刻印。
著錄:Camille Mestdagh, Pierre Lécoules, L'Ameublement d'art Fran?ais : 1850-1900, Editions de l'Amateur, Paris, 2010; P. 306.
20 21
一對絹本設(shè)色工筆花鳥六扇屏風
22 23
一對絹本設(shè)色工筆花鳥六扇屏風圓山應(yīng)立繪日本約 1860 年高 122 厘米,長 319 厘米
參考編號:C10004屏風由兩幅六扇屏組成,共十二屏,每扇屏上的繪畫根據(jù)藤原歌于 1214 年創(chuàng)作的二十四行詩描繪與十二月份相應(yīng)的花鳥和植物。屏風下方有“應(yīng)立”簽名及印章,上方的“大正元年先帝御遺物之章”說明此屏風曾屬于日皇明治。配有原裝日本桐木箱。第一面六扇從左至右:一月:楊柳與灌木鶯;二月:櫻花與雉;三月:紫藤與云雀;四月:溲疏與杜鵑;五月:柑橘與秧雞;六月:石竹與鸕鶿。第二面六扇從左至右:七月:纈草與喜鵲;八月:三葉草與鵝;九月:蒲葦與鵪鶉;十月:晚菊與仙鶴;十一月:枸杞與麥雞;十二月:梅花與鴛鴦。來源:日本皇室舊藏,19 世紀至 20 世紀中期歐洲私人收藏,約 20 世紀 50 年代
路易十五樣式銅鎏金人物座鐘亨利·皮卡德銅鎏金鐘體制作林果兄弟機芯制作法國巴黎約 1850 年高 71 厘米參考編號:C20001路易十五洛可可風格,雙發(fā)條機芯,整點及半點報時。鐘體底座部分為阿坎瑟斯紋飾和象征科學(xué)和藝術(shù)的丘比特天使組成,上有象征愛情的丘比特天使。皮卡德制作銅鎏金鐘體,底座下方印有 H. PICARD 簽名。林果兄弟制作表盤及機芯,羅馬數(shù)
字及阿拉伯數(shù)字的白色琺瑯表盤正面印有 Raingo Fres 及 Paris 簽署,機芯內(nèi)部印有 RAINGO FRERES 橢圓形商標及 Paris鋼印。鐘體和機芯分別印有 659 編號。
弗朗索瓦·林克Francois Linke1855-1946弗朗索瓦·林克毫無疑問的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巴黎高級細木工。他在故鄉(xiāng)波希米亞的龐克拉斯城 (Pankraz)做完學(xué)徒后于 1875 年來到巴黎,并于 1881 年在圣安托萬路(Rue du Faubourg SaintAntoine)170 號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工作坊。他生產(chǎn)舊制
度時期不同風格的家具。1900 年之前數(shù)年他便確立了最偉大的高級家具師地位。1900 年巴黎世界博覽
會標志著他的職業(yè)生涯達到頂峰,林克展出了一套卓越的家具,其中有一張高級書桌為他帶來了金獎。沙爾·當布勒斯(Charles Dambreuse)評論道:“ 林克的展覽是光輝的 1900 年家具藝術(shù)歷史上最重要的
事件 ”。世博會的巨大成功為林克帶來了非常穩(wěn)定的
經(jīng)濟收入,他在旺多姆廣場(Place Vend?me)購買了一套巨大的房子并在此定居,同時也參加眾多的國際性展覽并開拓新市場,如 1905 年列日(Liège)
展覽和 1908 年倫敦展覽,在 1904 年的圣路易國際展覽中他再次獲得了金獎。1906 年他得到了法國最高榮譽十字勛章。在 1900 年博覽會上林克展示的作品標志著他從單純的模仿路易十五世和路易十六世時代的風格,過渡到大膽開創(chuàng)新穎的并且富有生命力的設(shè)計道路上。他與雕刻家雷昂·梅薩熱(Léon Messagé)合作并
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風格,他們參考路易十五的流動性,又注入了活潑流暢的 “ 新藝術(shù)派 ” 線條。梅薩熱對于林克獨特風格的形成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梅薩熱是一個天才雕塑家,但梅薩熱最為人稱道與熟知的
? C.Payne / Linke Archive
24 25
作品仍是與林克所合作的作品。梅薩熱為林克 1900 年展覽所設(shè)計的家具,具有著寓意豐富的浮雕,使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布歇與法爾科內(nèi)的風格,這證明了林克能夠?qū)⒉煌浇榈哪镜窈颓嚆~制品天衣無縫地融合成動態(tài)統(tǒng)一的整體。國家君主如埃及國王福阿德一世,億萬富翁如紐約的拉菲爾·德·拉馬爾(Rapha?l de Lamar),玻利維亞錫王西蒙·帕蒂諾(Simon Patino)和德沃托伯爵(Comte Devoto)等這些顯赫人物都是林克高級訂制家具的顧客。現(xiàn)如今林克成為十九世紀高品質(zhì)家具的代言人,同時他的個人才華以及創(chuàng)造性也一直在影響著世人,他精湛的技藝和他藝術(shù)性的風格變化令他在古典家具制造業(yè)的地位不可替代。生平簡介:1855 年 6 月 17 日出生
1868 年至 1873 年學(xué)徒
1873 年至 1878 年環(huán)游歐洲,幫工
1875 年初次旅行至巴黎1878 年定居巴黎1881 年開設(shè)工作室1881 年 5 月 19 日與 Julie Teutsch 結(jié)婚,生育四子
1889 年取得法國永久居住權(quán)1894 年取得法國國籍1900 年參加巴黎世博會并取得金獎1903 年在旺多姆廣場(Place Vend?me)開設(shè)展廳
1906 年獲得法國最高榮譽十字勛章直至 1940 年德國占領(lǐng)法國之前他提供給埃及君主艾哈邁德·福阿德(King Fuad of Egypt)超過 1000 件訂制家具。1946 年 5 月 30 日卒于法國巴黎
路易十五銅鎏金人物壁鐘查爾斯·巴爾薩澤制作法國巴黎約 1745 年
高 80 厘米參考編號:C20004路易十五時期洛可可風格,雙發(fā)條機芯,整點及半點報時。整體阿坎瑟斯枝葉造型,下部底座上裝飾一只銅鎏金立獅,中間部分兩邊環(huán)繞著象征科學(xué)和藝術(shù)的銅鎏金丘比特塑像,表盤上方有兩個相互嬉戲的小天使。羅馬數(shù)字及阿拉伯數(shù)字的琺瑯表盤中央印有 CHles BALTAZAR 及 A PARIS 字樣,機芯內(nèi)部印有相同的鋼印。
來源:紐約佳士得 2005 年 5 月 17 日,455 號拍品
? C.Payne / Linke Archive
26 27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桃花芯木落地鐘巴爾薩澤·利厄托和菲利普·卡菲瑞原型埃蒂安·馬克桑制作機芯弗朗索瓦·林克制作林克目錄編號 768(后期編號 1127)
林克名稱:The Apollo Regulateur法國巴黎約 1900
年
高 266 厘米參考編號:C20003
這款極其重要的垂擺機械鐘采用三條發(fā)機芯,整點半點報時以及四分之一時威斯敏斯特鈴聲。鐘頂裝飾著阿波羅和他的四馬戰(zhàn)車的銅鎏金雕塑,下方的八又四分之一寸白色琺瑯表盤標有羅馬數(shù)字和阿拉伯數(shù)字的時間刻度,表盤上刻有 “F. Linke /A Paris” 字樣。機芯上刻有 Etienne
Maxant, 4 Rue de Saintonge, Paris 以及 19901 的編號。
鐘體側(cè)面面板飾有立方體拼花紋飾,正面面板上部裝飾有銅鎏金的花環(huán)飾件,通過玻璃門可見九條雙層金屬補償擺。鐘體底座頸部飾有葉狀銅鎏金花卉紋飾,右側(cè)邊緣刻有 F. Linke 簽印,底座裝飾有淺浮雕丘比特的銅鎏金飾板。銅鎏金飾件背面均刻有 F.L 刻印。
這款落地鐘是林克基于現(xiàn)收藏于紐約弗利克收藏館的十八世紀最有聲望的鐘表師和家具師巴爾薩澤·利厄托(卒于1780 年)和菲利普·卡菲瑞(卒于 1774 年)的設(shè)計而制造。
鐘的計時機構(gòu)由巴爾薩澤·利厄托于 1767 年設(shè)計,菲利
普·卡菲瑞制作鐘體及組裝。林克以此為原型一共設(shè)計了三款落地鐘,除本款以外另兩款的頂部均裝飾由雷昂·梅薩熱(Leon Message)設(shè)計的銅鎏金戰(zhàn)嬰雕塑,不同的是底座部分的銅鎏金淺浮雕飾板。此鐘的機芯部分由十九世紀著名的制表師埃蒂安·馬克桑提供。馬克桑的工作室位于巴黎圣東尼路四號(4 Rue Saintonge),在 1880 年至 1905 年間,林克出品的落地
鐘幾乎都是由他提供機芯。(見克里斯多夫·佩恩著《弗朗索瓦·林克:法國家具的華美年代》第 131 頁)。
參考出版:Payne, Christopher (2003), Francois Linke 1855-1946: The Belle Epoque of French Furniture, P. 131, Pp. 160-161, Pl. 171-172, P. 170, Pl. 184, Pp. 184-185, Pl. 200-201, P. 187, Pl. 203.
28 29
De Champeau Et al (1883), Les arts du bois, pub. Quantin, P. 100.The Frick Collection (1992), Furniture in The Frick Collection: Italian and French Renaissance, French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Pt. I). Volume V. New York.Meyer, Jonathan (2006), Great Exhibitions,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Woodbridge, P. 298 – 300.Denise Ledoux-Lebard, Les Ebenistes du XIX Siecle, Pps 439-43.F. J. B. Watson, Louis XVI Furniture, Academy Editions, 1973, Pl. 51.P. Arizzoli-Clementael, Versailles Furniture of the Royal Palac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Vol. II, P. 38-39, for illustration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18th century model by Balthazar Lieutaud and Philippe Caffi eri.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的細木鑲嵌工藝可拉伸式桃花芯木牌桌
認證為弗朗索瓦·林克制法國巴黎約 1900 年長 97.5 厘米(打開 135 厘米),寬 53.5 厘米,高 77 厘米參考編號:C60008路易十六新古典樣式,主體桃花芯木,東印度緞木細木拼花工藝制作。桌長可調(diào)節(jié),頂面 180 度打開后是毛氈牌面,桌體內(nèi)部裝有兩個毛氈內(nèi)襯隔板,帶有一個可拆卸的輪盤和兩個皮革骰子杯以及其他游戲道具。
? C.Payne / Linke Archive
本款以阿波羅作為鐘頂裝飾的落地鐘曾于 1905 年在巴黎的
家具沙龍中展出(見克里斯多夫·佩恩著《弗朗索瓦·林克:法國家具的華美年代》第 187 頁);第二款戰(zhàn)嬰版本的鐘于1902 年的巴黎家具行業(yè)博覽會上展出(見克里斯多夫·佩恩著《弗朗索瓦·林克:法國家具的華美年代》第 170 頁);第三款戰(zhàn)嬰頂飾與新古典風格基座淺浮雕鐘雖沒有被記錄曾在任何一次展覽中展出,但是在 1903 年拍攝的兩張林克位于旺多姆廣場展示廳照片中有突出地體現(xiàn)(見克里斯多夫·佩恩著《弗朗索瓦·林克:法國家具的華美年代》第 160 頁)。
在十九世紀末期,一部分極具美譽的鐘表在一些小型展覽會上展出,他們借鑒經(jīng)典的設(shè)計制作具有時代風格的鐘表作品,但是由于在鑄造銅鎏金飾品所需的巨大成本也使得只有極少一部分的鐘表制品堪稱真正意義上的上乘奢侈品。這其中就包括林克制作的此款落地鐘,當然也包括他令人尊敬的同行阿爾弗萊德 · 伯德雷制作過的同一款式的落地鐘。
30 31
一對過度風格銅鎏金和馬丁漆畫裝飾西阿拉黃檀木展示柜弗朗索瓦 ? 林克制作林克目錄編號 75林克名稱:Meuble Crédence, Guirlandes Dans la Ceinture, Panneau Vernis Martin法國巴黎約 1890 年高 165 厘米,寬 84 厘米,深 41 厘米參考編號:C60015路易十六早期過渡風格。阿勒頗彩色角礫巖大理石(Brèche d'Alep)頂面,三面玻璃櫥窗由銅鎏金飾件鑲嵌于正面和兩側(cè),鏡面背板,內(nèi)部有兩塊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玻璃隔板。上楣中央裝飾一群小天使嬉戲的銅鎏金飾板,柜門下方中央裝飾出自于畫家高森之手華托風格愛情題材的馬丁漆畫,畫面左下方有作者 “V.
Gossen” 簽名。三彎腿設(shè)計并銅鎏金包角。鎖面背板刻有 “CT LINKE/SERRURERIE/PARIS”。
32 33
34 35
這個獨特的邊柜的頂面使用來自法國上比利牛斯省薩朗科蘭(Sarancolin)出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橙黃彩色大理石,在頂部之上的基座
兩側(cè)由卷曲的阿坎瑟斯紋飾銅鎏金飾件裝飾。斷層式結(jié)構(gòu)柜體由緞木和西阿拉黃檀木細木鑲花工藝鑲嵌幾何形圖案。中央柜門裝飾有一個非常精美的谷物女神狄蜜忒(Demeter)銅鎏金淺浮雕飾件,兩側(cè)的門上各鑲嵌卷曲的藤蔓纏繞的酒神狄俄尼索斯頂端為松果形的權(quán)杖(Thyrsus)。柜體的支架部分下方是一個細木工藝的儲物臺及銅鎏金裝飾的后框板。銅鎏金
飾件背面有 “LINKE” 的刻印簽名,鎖板背面有 “CT LINKE/SERRURERIE/PARIS” 的刻印。
這個櫥柜在林克的藍皮工作日志 694-1571(Linkes Blue Book
694-1571)中記錄的編號為 1365,而在更早的記錄中記為編號964。在克里斯多夫·佩恩所著的《佛朗索瓦·林克 - 法國家具的
華美年代》一書第 483 頁中記錄了來自林克工作日志中此櫥柜的
鉛筆設(shè)計草圖,當時的編號為 964。著錄:Payne, Christopher (2003), Francois Linke, 1855 – 1946, The Belle Epoque of French Furniture,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Woodbridge; P. 483.克里斯托弗·佩恩《佛朗索瓦·林克 1855-1946 – 法國家具的華
美年代》第 483 頁,2003 年伍德布里奇古董收藏家俱樂部出版社
出版。
? C.Payne / Linke Archive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裝飾紫芯蘇木和緞木細木工藝邊柜弗朗索瓦·林克制作林克目錄編號 1365林克名稱:Meuble d'appui Louis XVI en bois violette et satiné法國巴黎約 1900 年高 140 厘米,寬 145 厘米,深 49 厘米
參考編號:C60017
36 37
一件精美的迪耶普象牙雕刻鏡法國迪耶普約 1870 年
高 140 厘米,寬 85 厘米,厚 6 厘米
參考編號:C70003這件與眾不同的鏡子邊框由象牙雕刻鑲嵌而成,裝飾有枝葉紋飾、丘比特和皇家徽章。鏡子中間裝飾有一對印有 “CV” 字樣
的皇室盾牌,上方雕有百合花和比利時徽章,兩邊各有一只海豚和一條寫有 “BELGICAE” 字樣的條幅。頂部的突起則裝飾
有頭盔面甲以及眾多旗幟。下方雕刻兩個天使環(huán)繞著象征法國皇室鳶尾花徽章。鏡子中部的 “CV” 縮寫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代表著比利時的公主夏洛特維克多【公主卡洛塔 Charlotte Victoire (Princess
Carlotta) of Belgium (1840-1927)】。 公主卡洛塔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King Leopold I of Belgium)與奧爾良公主
路易斯(Princess Louise of Orleans,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女兒)的女兒。公主卡洛塔于1857年嫁與奧地利的馬克西米大公。法國北部港口城鎮(zhèn)迪耶普是這種類型的象牙雕刻鏡子的代名詞。浪漫的文藝復(fù)興時期裝飾, 紋章圖案以及運用人物特征的
圖案是十九世紀后半葉該地區(qū)制品復(fù)雜但富有表現(xiàn)力的典型特征。(見克里斯多夫·佩恩《尊享歲月-19世紀歐洲家具珍藏》,第 117 頁,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3 年。)
路易十五樣式銅鎏金裝飾鑲嵌塞夫勒瓷板西阿拉黃檀木柜式淑女桌英國約 1890 年高 119 厘米,寬 91 厘米,深 51 厘米
參考編號:C60096路易十五洛可可風格,主體橡木制作,外表西阿拉黃檀木和緞木拼花鑲板。白色卡拉拉大理石頂面的斷層式柜體兩側(cè)分別是兩只裝飾塞夫勒花果紋飾瓷板的小抽屜,中央柜門裝飾一副愛情題材的塞夫勒瓷板,內(nèi)部有小抽屜及儲物格。中楣抽屜中央枝葉紋飾的銅鎏金裝飾件中包圍一副愛情題材的塞夫勒瓷板,兩側(cè)分別是花果紋飾的瓷板。三彎腿四角外側(cè)裝飾阿坎瑟斯紋飾銅鎏金飾件。
38 39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桃花芯木展示柜保羅·索馬尼制法國巴黎約 1880 年
高 170 厘米,寬 91 厘米,深 38 厘米
參考編號:C60024路易十六新古典風格,上下分體結(jié)構(gòu)。上部展示柜兩側(cè)為三層開放式儲物格,中央玻璃柜門內(nèi)部的儲物格于外側(cè)等距,鏡面背板。銅鎏金裝飾的中楣抽屜下方柜體采用細木拼花工藝制作,柜門中央裝飾絲帶纏繞的花卉果實銅鎏金飾件。鎖板上方刻有 “P. Sormani / 10 Rue Chalet Paris” 簽印。
40 41
新古典風格銅鎏金裝飾鑲嵌琺瑯的縞瑪瑙托盤阿爾方斯·吉魯制作法國巴黎約 1870 年高 26.5 厘米,寬 40.5 厘米
參考編號:C70004 這款精致的托盤的主體是一個中心鑲嵌琺瑯花紋的碟形瑪瑙淺盤。兩側(cè)裝飾一對阿坎瑟斯枝葉造型的銅鎏金手柄。托盤由一個向外延伸的鑲嵌著琺瑯花卉圖案的杯腳托起?;ɑ軋D案之間有鑲銅鎏金裝飾。底部印有代表阿爾方斯·吉魯?shù)?“A.G”字樣以及編號 159。參考出版:Ledoux-Lebard, Denise Les Ebenistes du XIX Siecle, Les Editions de l Amateur, Paris 1984, P.185.D. Kisluk – Grosheide, Maison Giroux and its Oriental Marquetry Technique, The journal of the furniture history society, vol. XXXV, 1999, P. 147-172.
一對路易十六世風格銅鎏金裝飾的碧斑巖裝飾瓶皮埃爾·古蒂埃設(shè)計法國約 1880 年
高 42 厘米,直徑 32 厘米
參考編號:C70002這對花瓶的原型來自于皮埃爾·古蒂埃(Pierre Gouthiere,1732-1813)約 1775 年為歐蒙公爵(The Duc d Aumont)設(shè)
計和制作的香爐造型的花瓶,原作在 1782 年公爵出售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并于 1793 年被盧浮宮收藏,整個十九世紀一直被保存于杜樂麗宮。1826 年曾在國賓館沙龍中第一次展出。參考出版:‘Gilt Bronzes in the Louvre’; Editions Faton, Dijon 2004, P. 241.
拿破侖三世銅鎏金裝飾馬丁漆畫布爾工藝鑲嵌大衣柜安德烈 - 夏爾·布爾原型奧古斯塔 - 馬克西米利·德拉方丹銅鎏金鑄造法國巴黎約 1880
年
高 269 厘米,長 164 厘米,深 52 厘米
參考編號:C60092這件獨特的大衣櫥原型來自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家具大師安德烈 - 夏爾·布爾為凡爾賽設(shè)計的一對大衣櫥。衣柜整體烏木色,頂部最上方一周裝飾著銅鎏金的太陽花和神話神祗面具,下面是一周花卉紋飾鑲邊及矩形鉚釘。兩扇柜門及兩側(cè)邊劃分為三個區(qū)域,上下方的長方形均為布爾鑲嵌工藝的面板由葉狀的銅鎏金包裹,中央?yún)^(qū)域裝飾著巨大的馬丁漆畫。打開柜門內(nèi)部是三層儲物格。柜門用銅鎏金葉狀鑄鉸鏈接,柜體底部裝飾有銅鎏金的森林之神面具。柜門中央?yún)^(qū)域的馬丁漆畫分別繪制了太陽王路易十四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曼特農(nóng)夫人。右邊柜門的漆畫來自法國宮廷畫師里果 (1659-1743)
于 18 世紀早期繪制的《著加冕服
的路易十四》,這幅畫的原作掛在凡爾賽宮的阿波羅廳皇帝寶座室的壁爐上邊。左邊柜門漆畫來自 1694 年左右皮埃爾·米尼亞爾 (1612-1695) 繪制的《著圣·弗朗西斯裝束的曼特農(nóng)夫人》,原作保存在盧浮宮。銅鎏金飾件背面有來自于著名的金工奧古斯塔 - 馬克西米利·德拉方丹(Auguste-Maximilien Delafontaine ,1813-1892 年)的 AD 刻印。精巧的柜門鎖上印有 ST 字樣,雖然具體制造者未知,但與這件衣櫥上的相同縮寫的鎖具可以在沃德斯登莊園
的家具上找到
42 43
以在沃德斯登莊園(Waddesdon Manor)的家具上找到。在十八世紀,ST 標志曾被鎖具制造商布里卡德(Bricard)
使用過,他在 1760 年曾控股著名鎖具公司德林(Sterlin)。
參考出版:Alcouffe, D. et al., Furniture Collections in the Louvre, Vol. 1, Dijon, 1993, P.71, INV OA5516, for the original model by André-Charles Boulle.E. Molinier, Histoire Générale des Arts Appliqués a L'Industrie, Paris, 1898, vol. III, P. 66.A. Pradère, Les Ebénistes Fran?ais de Louis XIV à la Révolution, Paris, 1989, P. 101, no. 8, fi g. 46.
P. Fuhring and A. & N. Kugel, L'Armoire 'Au Char d'Apollon' par André-Charles Boulle, Paris, 1994, P. 41.
? Les Arts Décoratifs
布爾設(shè)計制作的那一對大衣櫥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路易十六的親信弗朗索瓦·古格拉(Francois Goguelat,1746-1843)獲得并藏于家中。隨后,這對大衣櫥移交給立法院,并運送至圣云宮(Chateau de Saint-Cloud),至 1806
年
又移至楓丹白露宮保存至 1831 年,初期它們用來布置拿破侖的地志書房,復(fù)辟時期陳列在昂古萊姆公爵(Duke of Angouleme)的餐廳中。現(xiàn)收藏在盧浮宮內(nèi)。巴黎裝飾藝術(shù)博物館藏著安德烈 - 夏爾·布爾設(shè)計的同類作品原始草圖。
致亞當·威斯威勒
Tribute to Adam Weisweiler
44 45
路易十六樣式銅鎏金黑檀木展示柜紀堯姆 - 愛德蒙·萊克森勒制作法國巴黎約 1880 年
高 124 厘米,寬 114 厘米,深 46 厘米
參考編號:C60062路易十六新古典樣式,整體黑檀木制作,此作品汲取了
18 世紀作品中精華并加以重新創(chuàng)作。頂面采用產(chǎn)自法國汝拉省的紫羅蘭大理石(Brocatelle Violette),中楣抽屜
裝飾豐饒角和蔓延的花枝銅鎏金飾件,兩側(cè)裝飾有銅鎏金吹號角的潘神和蔓延的葡桃枝。柜體內(nèi)側(cè)鏡面背板并有兩層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玻璃隔板。鎖版上方刻有萊克森勒簽名“Lexcellent Fabt.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