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江蘇中醫(yī)藥(2022年5期)

發(fā)布時間:2022-5-09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江蘇中醫(yī)藥(2022年5期)

醫(yī)學傳薪47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2021年 5月12日三診:患者訴口干口苦、反酸嘈雜癥狀消失,目赤頭痛、頭暈等癥較前明顯緩解,胸脅刺痛已明顯減輕,情緒癥狀較前明顯改善,肢體活動癥狀緩解不顯。予二診方去石決明、決明子、黃連、吳茱萸,加雞血藤10 g、白術12 g,14劑;黛力新改為每日早晨1片,中午停服。另囑繼續(xù)堅持康復功能訓練。2021年 5月27日四診:患者訴情緒控制良好,可與旁人安靜交流,沒有郁怒,胸脅刺痛癥狀消失,右側肢體運動癥狀較前好轉,復查抑郁量表評分 10分(輕度抑郁)。予逍遙散加減,處方:柴胡12 g,玫瑰花 8 g,黃芪 30 g,黨參12 g,當歸8 g,白芍 9 g,茯苓 9 g,茯神10 g,杜仲10 g,雞血藤10 g,白術12 g,甘草 6 g。14劑。囑其適當飲食、避風寒、慎起居。半年后隨訪,患者諸癥未復發(fā)。按語:本案患者為中年男性,有較長煙酒史,加之平素喜食肥甘厚膩,以致氣機不利,內熱繁生,耗灼陰血,氣滯血停,瘀阻腦竅,發(fā)為卒中。本案患者社會任職為領導干部,年富力強,今突發(fā)卒中,以致身體殘疾,心理落差極大,因而情緒急躁煩悶,綜合抑郁量表評... [收起]
[展開]
江蘇中醫(yī)藥(2022年5期)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51頁

醫(yī)學傳薪

47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2021年 5月12日三診:患者訴口干口苦、反酸

嘈雜癥狀消失,目赤頭痛、頭暈等癥較前明顯緩解,

胸脅刺痛已明顯減輕,情緒癥狀較前明顯改善,肢體

活動癥狀緩解不顯。予二診方去石決明、決明子、黃

連、吳茱萸,加雞血藤10 g、白術12 g,14劑;黛力新

改為每日早晨1片,中午停服。另囑繼續(xù)堅持康復功

能訓練。

2021年 5月27日四診:患者訴情緒控制良好,

可與旁人安靜交流,沒有郁怒,胸脅刺痛癥狀消失,

右側肢體運動癥狀較前好轉,復查抑郁量表評分 10

分(輕度抑郁)。予逍遙散加減,處方:柴胡12 g,玫

瑰花 8 g,黃芪 30 g,黨參12 g,當歸8 g,白芍 9 g,茯

苓 9 g,茯神10 g,杜仲10 g,雞血藤10 g,白術12 g,

甘草 6 g。14劑。囑其適當飲食、避風寒、慎起居。

半年后隨訪,患者諸癥未復發(fā)。

按語:本案患者為中年男性,有較長煙酒史,加

之平素喜食肥甘厚膩,以致氣機不利,內熱繁生,耗

灼陰血,氣滯血停,瘀阻腦竅,發(fā)為卒中。本案患者

社會任職為領導干部,年富力強,今突發(fā)卒中,以致

身體殘疾,心理落差極大,因而情緒急躁煩悶,綜合

抑郁量表評分診斷為卒中后抑郁,又結合其當前主

訴和發(fā)病前的生理基礎可辨為肝熱血瘀型。治療

上,閆師選用自擬方清肝化瘀飲,組方思路來源于俞

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之“清肝達郁湯”。方中以

石決明為君,涼肝息風、平肝潛陽,既可止暈又能明

目止痛;柴胡為疏理肝氣之要藥,當歸為血中氣藥,

白芍可柔肝緩急,三者合用可使血充肝柔。初診時

患者有口苦便秘之熱盛征象,加龍膽草、大黃以瀉

熱通腑;有目赤頭痛,加白蒺藜、決明子、川楝子清

熱平肝明目,且白蒺藜可破瘀活血,決明子可潤腸通

便,川楝子可解胸脅疼痛;肝經蘊熱,疏泄失常,久

病必瘀,故見兩脅刺痛,加丹參活血祛瘀,川芎行氣

止痛;偶發(fā)嘈雜吞酸,且無胃部疾病病史,考慮為木

旺乘土,肝氣犯胃所致,加黃連、吳茱萸肝胃同治,且

黃連亦可清心火,心火清而神魂安,體現(xiàn)“實則瀉其

子”。二診時患者大便已經恢復正常,且口苦口干較

前減輕,目赤腫痛基本緩解,故去大黃。患者情志稍

緩解,未有動輒罵人的表現(xiàn),另加佛手、玫瑰花增強

疏利氣機的作用,肝胃同調。三診時患者肝熱征象

已經基本消失,且無反酸嘈雜等,故減去石決明、決

明子、黃連等苦寒之輩,防其傷胃。此時患者主要癥

狀已變成胸脅稍痛,另有情緒癥狀及肢體運動不靈,

可知肝熱已消,瘀血仍在,故重在調理肝氣,施以調

肝健脾之雞血藤、白術,使氣足血充,濡養(yǎng)四肢,以達

“四肢之輕健而柔和者,營衛(wèi)之滋榮,而即脾胃之灌

注也”之目的。四診時患者癥狀已大幅好轉,右側肢

體活動欠靈活較前明顯改善,調整方藥以疏利肝氣

為主,在逍遙散方基礎上加補血安神之當歸、茯神,

補氣固陽之黃芪、黨參,祛風活血、舒筋活絡之雞血

藤,以鞏固療效??v觀此案,閆師明辨病證,以清利

肝熱、化瘀行氣為法治療肝熱血瘀型卒中后抑郁,療

效顯著。

4 結語

閆師認為,PSD根本病機在于卒中,抑郁是卒中

之后五臟功能失常,加之情志因素所形成的外在表

現(xiàn)。氣血受抑,腦竅受蒙,心神失養(yǎng),神明失用,既可

出現(xiàn)卒中后的偏身障礙,又可表現(xiàn)出郁證的情緒低

落、抑郁、時喜時悲。治療上應當首論肝之變化,從

肝病尋他臟之病,并結合患者平素狀態(tài),綜合考慮后

確定治法方藥。中醫(yī)治療郁證多從肝氣郁滯為出發(fā)

點,閆師在從肝論治的基礎上,綜合患者平素生活狀

態(tài),提出從肝熱血瘀論治PSD的新思路,為臨床治療

PSD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內科醫(yī)師分會神經心理與情感障礙專

業(yè)委員會.卒中后抑郁臨床實踐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卒

中雜志,2016,11(8):685.

[2] MURRAY C J L,ABBAFATI C,ABBAS K M,et al.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Lancet,2020,396

(10258):1129.

[3] 屈曉紅,王翔宇,朱力勤.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中國社

區(qū)醫(yī)師,2021,37(11):8.

[4] 孟憲良,趙娜,張寧,等.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

用神經疾病雜志,2019,22(18):2082.

[5] 李楠,張續(xù),顧志強,等.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

用神經疾病雜志,2021,24(2):172.

[6] 王豆,李濤,閆詠梅.中醫(yī)藥治療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

遼寧中醫(yī)雜志,2021,48(10):212.

[7] 周海哲.張學文教授肝熱血瘀學術思想及清肝化瘀法治療

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8.

[8] 葉桂.臨證指南醫(yī)案[M]沈慶法,點評.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

出版社,2020 :23.

[9] ZHU M F,ZHOU H Z,ZHANG W B,et al.Stigma

experienced by Chinese patients with stroke during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and its correlated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Top Stroke Rehabil,2019,26(5):342.

第一作者:張子騰(1998—),男,碩士研究生

在讀,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與

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閆詠梅,醫(yī)學碩士,主任醫(yī)師,教

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3609216551@163.com

收稿日期:2021-12-25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第52頁

臨床研究

48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糖 尿 病 胃 輕 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

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屬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餐后飽脹感、腹脹等癥

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76%的糖尿病患者

并發(fā)胃輕癱,并且多數(shù)伴有消化道癥狀[1]。目前西

醫(yī)治療DGP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采用促進胃排

空的藥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紅霉素等,但

療效有限,長期使用可產生失眠、焦慮、行動遲緩等

不良反應,且會產生耐藥性[2]。中醫(yī)認為DGP以中

焦脾土虛弱為本,食、痰、瘀阻絡為標,臨床常見證

型為中虛絡阻證,其病機為消渴日久,脾胃受損,運

化失職,升降失司,氣血不暢,痰瘀阻絡,致中焦痞

滿失暢。益氣消痞方是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王旭教授

在香砂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化裁以治療糖尿病胃輕

癱的經驗方,具有益氣健脾、通絡消痞之效,臨床療

效顯著。本研究觀察了益氣消痞方聯(lián)合枸櫞酸莫

沙比利片對DGP中虛絡阻證患者胃輕癱癥狀指數(shù)

(GCSI)評分、血糖水平、血清胃腸道激素指標的影

響,并與單用枸櫞酸莫沙比利片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進行療效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 般 資 料 選 擇2019年12月至2020年12

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通附屬醫(yī)院老年科及內分泌

科確診DGP且辨證為“中虛絡阻證”證候的患者

9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 組 45例。 治 療 組 男22例,女 23例;平 均 年 齡

(45.91±5.11)歲;平均病程(6.16±2.01)年。對照

組男21例,女 24例;平均年齡(46.62±5.47)歲;平

均病程(6.26±2.41)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

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

比性。本研究經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通附屬醫(yī)院醫(yī)學

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通中院〔2021〕字 003號)。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內分泌內科學》[3]中糖

尿病胃輕癱診斷標準擬定。糖尿病病史 5年以上;

伴有早飽、惡心、噯氣、食欲不振等上腹部不適癥狀,

并持續(xù) 4周以上;鋇餐檢查提示胃蠕動減弱、排空延

遲等。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

導原則(試行)》[4]365并結合臨床經驗擬定DGP中虛

“益氣消痞方”聯(lián)合枸櫞酸莫沙比利片治療糖尿病胃輕癱

中虛絡阻證 45 例臨床研究

俞燁晨 1,2 王 旭 2 錢小雷 1 邢 科 1

(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通附屬醫(yī)院,江蘇南通 226001;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江蘇南京 210029)

摘 要 目的:觀察益氣消痞方聯(lián)合枸櫞酸莫沙比利片治療中虛絡阻證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0例

糖尿病胃輕癱中虛絡阻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予口服枸櫞酸莫沙比利片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

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益氣消痞方,2組療程均為3個月。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胃輕癱癥狀指數(shù)(GCSI)評分、

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清胃腸道激素指標[胃泌素-17(G-17)、胃蛋

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ANO1(即跨膜蛋白16A)]變化情況,并進行療效比較。結果:治療后2組患者

GCSI量表中餐后飽脹/早飽、腹脹、惡心嘔吐等3個子項評分及GCSI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治療組上述評

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FBG、2 hPG、HbA1c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上述

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G-17、PGⅠ、PGⅠ/Ⅱ水平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P<0.05),治療組明

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患者ANO1水平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P<0.05),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78%(P<0.05)。結論:在枸櫞酸莫沙比利片基礎上加用益氣消痞方可顯著

緩解糖尿病胃輕癱中虛絡阻證患者臨床癥狀,并能進一步改善糖代謝紊亂,調節(jié)胃腸道激素,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關鍵詞 糖尿病胃輕癱;益氣消痞方;胃輕癱癥狀指數(sh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胃腸道激素;臨床研究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973796);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SJCX18_0509)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15

第53頁

臨床研究

49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絡阻證中醫(yī)辨證標準。主證:胃脘脹滿,脘腹痞塞,

納呆。次證:惡心嘔吐,倦怠乏力,胃脘疼痛,大便溏

薄。舌脈:舌質黯,或邊有瘀斑瘀點,或舌下脈絡迂

曲,苔白,脈沉澀或沉細。具備主證 2項、次證 2項,

結合舌脈,即可辨證。

1.3 納入標準 符合DGP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虛絡阻

證中醫(yī)辨證標準;病程超過 3個月;年齡 30~60歲;

停用胃腸動力藥、消化酶制劑、抑酸、抗膽堿能、雙

胍類等藥物 1個月以上者;遵從醫(yī)囑并簽署知情同

意書。

1.4 排除標準 有消化道潰瘍、幽門梗阻、腫瘤等

器質性病變,或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者;近 6個月有

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發(fā)生者;非糖尿病導致的胃輕癱

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不能配合治療者或精神病患者。

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予降糖、降壓、降脂等基礎治療。結

合患者病情,予磺脲類、二肽基肽酶 4抑制劑、鈉-葡

萄糖協(xié)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或胰島素降糖,血管緊張

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鈣拮抗劑

等降壓,他汀類藥物降脂。

2.1 對照組 予枸櫞酸莫沙比利片(江蘇豪森藥業(yè)

集團有限公司,批號:H19990315,規(guī)格:5 mg×30片)

口服,每日3次,每次 1片。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

湯劑益氣消痞方。藥物組成:太子參 12 g,炒白術

10 g,茯苓 15 g,法半夏 12 g,陳皮 6 g,木香 6 g,砂

仁 3 g,天花粉 12 g,葛根 15 g,黃連 3 g,鬼箭羽 15 g。

夜寐欠佳者,加酸棗仁 12 g、首烏藤 10 g ;胃脹較重

者,加紫蘇梗 10 g、厚樸 10 g ;便秘者,加熟大黃 3 g、

郁李仁10 g。中藥湯劑由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通附屬

醫(yī)院代煎藥房提供。每日1劑,水煎 200 mL,分早晚

2次服。

2組療程均為 3個月。囑患者適當運動、戒煙、

限酒、減肥、控制飲食。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3.1.1 GCSI評分? 治療前后分別記錄 2組患者GCSI

評分。GCSI量表由餐后飽脹/早飽、腹脹、惡心嘔吐

3個子項組成,按癥狀無、輕、中、

重分別計 0、2、4、6分,各子項評

分總和即為GCSI總分。

3.1.2 血糖水平 治療前后檢測

2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

(HbA1c)水平。

3.1.3 血清胃腸道激素指標 治療前后檢測2組患

者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

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ANO1(即跨膜蛋白16A)

水平。清晨空腹(禁食10 h)靜息狀態(tài)采集患者肘

靜脈血液 3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G-17、

PGⅠ、PGⅡ、ANO1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梵態(tài)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3.1.4 安全性指標 監(jiān)測 2組患者治療期間血尿糞

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記錄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發(fā)生

情況。

3.2 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

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366 擬定中醫(yī)證候療效

判定標準。主證(胃脘脹滿、脘腹痞塞、納呆)及

次證(惡心嘔吐、倦怠乏力、胃脘疼痛、大便溏薄)

按癥狀嚴重程度無、輕、中、重分別計 0、1、2、3

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 2 組患者療效指數(shù)。療

效指數(shù)=(治療前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后中醫(yī)證候

評分)/治療前中醫(yī)證候評分×100%。顯效:臨床

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療效指數(shù)≥ 70% ;有

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30%≤療效指數(shù)< 70% ;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病情進一步惡化,

療效指數(shù)< 3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

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

-

±s)表示,滿足

正態(tài)性、方差齊性者,組內比較采用配對 t 檢驗,

組間比較采用成組 t 檢驗;若不滿足正態(tài)性、方差

齊性者,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秩和檢驗,組間比

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率表

示,比較采用χ2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

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I評分比較? 治療前2

組患者GCSI各子項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

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 2 組患者GCSI各子項

評分及總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降低(P< 0.05),

治療組上述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

見表 1。

3.4.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2

組患者FBG、2 h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GCSI評分比較(x

-±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餐后飽脹/早飽 腹脹 惡心嘔吐 總分

治療組 45 治療前 3.73±1.51 3.87±1.54 3.69±1.26 11.29±3.65

治療后 1.86±1.36*△ 1.78±1.41*△ 1.96±1.23*△ 5.60±2.97*△

對照組 45 治療前 3.82±1.68 3.91±1.58 3.87±1.71 11.60±4.28

治療后 2.84±1.60* 2.62±1.45* 2.84±1.71* 8.31±3.64*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第54頁

臨床研究

50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學意義(P> 0.05);治療后 2組患者上述指標均較

本組治療前明顯降低(P< 0.05),治療組明顯低于

對照組(P< 0.05)。見表 2。

3.4.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胃腸道激素指標比

較 治 療 前 2組 患 者 血 清G-17、PGⅠ、PGⅠ/Ⅱ、

ANO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2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Ⅰ/Ⅱ水平均明

顯高于本組治療前(P<0.05),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

組(P<0.05);治療后 2組患者ANO1水平均較本組

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 3。

3.4.4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組中醫(yī)證

候總有效率為 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57.78%

(P< 0.05)。見表 4。

3.5 安全性評價 治療期間 2組患者未出現(xiàn)皮膚瘙

癢、腹痛腹瀉等與治療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治療后

復查三大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均提示在正常范圍內。

4 討論

隨著飲食結構、社會節(jié)奏的改變,DGP的發(fā)病率

逐年升高。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多數(shù)學者認為

與自主神經病變、微血管病變、精神刺激等因素有關。

DGP主要癥狀為胃排空延遲,胃排空是指胃竇和胃

底收縮融合,抑制幽門和十二指腸收縮,胃排空需要

Cajal間質細胞(ICC)、腸外自主神經、胃腸平滑肌的共

同作用[5]。引起胃腸道平滑肌功能異常,導致胃排空

延遲的主要原因有:人體內糖代謝紊亂,導致血管結

構改變,基膜增厚,造成血管壁變窄,局部組織缺血;

細胞內環(huán)境改變,影響了細胞內酶的活性,神經傳導

變差;各種代謝產物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釋放炎癥

因子,損傷了血管內皮細胞功能[6]。枸櫞酸莫沙比利

片是5-羥色胺(5-HT)4受體高效選擇性激動劑,作

用于消化道的5-HT4受體,可增加乙酰膽堿的釋放,

促進胃腸道蠕動。枸櫞酸莫沙比利片不僅能直接作

用于消化系統(tǒng),也能通過調節(jié)胃腸道功能,改善胃腸

道內環(huán)境,促進毒素排出,緩解DGP患者的不適癥狀。

糖尿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消渴”范疇,脾胃互為表

里,位居中焦,脾主運化水谷,胃主受納腐熟,脾胃是

氣血生化之源,歷代醫(yī)家認為消渴的發(fā)病與脾胃功能

失調有著密切聯(lián)系。DGP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痞滿”范

疇,但與單純“痞滿”有所不同,該病以“消渴”為基礎

而發(fā)病。消渴日久,脾胃受損,脾胃升降失司,不能維

系平衡,清陽不升,脾陰不降,壅塞中焦,導致痞滿;或

消渴久病,耗氣傷陰,加之情志不遂,肝郁氣滯,木乘

脾土,造成脾胃氣機升降失職;或過食肥甘厚味,或憂

思過度,或先天稟賦不足,引起脾胃虛弱,中焦失運,

最終導致脾升胃降功能異常。本

病屬本虛標實之證,脾虛胃弱為

本,氣、痰、瘀、食阻絡為標。治療

當以健脾益胃治本,消痞通絡治

標,標本兼顧。王旭教授認為DGP

發(fā)病多因消渴日久,脾胃受損,運

化無權,升降失司則食滯中焦;消

渴日久,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

可致中焦痞滿失暢。由此王師確

立了益氣健脾、通絡消痞的治療大

法,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

香砂六君子湯為基本方總結出治

療本病的經驗方“益氣消痞方”[7]。

方中太子參藥性平和,健脾益氣、

生津潤燥,配伍白術,既能補脾益

氣,又能理中和胃;茯苓健運脾氣、

淡滲利濕,使參術補而不滯,用之

則濕無所聚、痰無由生,白術與茯

苓相伍,一燥一滲,健脾運濕、和中消滯;法半夏燥濕

化痰,兼和胃止嘔、辛散消痞,與白術合用燥濕助運,

使?jié)駶岢饨?;陳皮理氣行滯;木香辛行苦泄、?/p>

脾和胃,砂仁健脾化濕、溫中止嘔,兩藥共用調暢中焦

氣機;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黃連清中焦之火;鬼箭

羽涼血活血。研究表明,香砂六君子湯不僅能抑制胃

黏膜水腫、充血等病變,預防腸上皮化生的發(fā)生,還能

抑制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從而保護胃黏膜,同時香

砂六君子湯也可以起到調節(jié)血糖的作用[8-9]。藥理研究

證實,黃連可通過抗氧化應激、促進胰島β細胞的修

復和再生、調節(jié)胰高糖素樣肽-1(GLP-1)水平等方式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FBG、2 hPG、HbA1c水平比較(x

-±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FBG/(mmol/L) 2?hPG/(mmol/L) HbA1c/%

治療組 45 治療前 9.41±1.18 13.38±2.09 10.07±1.46

治療后 6.61±0.87*△ 8.86±1.05*△ 6.94±0.67*△

對照組 45 治療前 9.36±1.23 13.09±2.03 10.64±1.61

治療后 7.37±1.18* 10.41±1.52* 8.50±1.08*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胃腸道激素指標比較(x

-±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G-17/(ng/L) PGⅠ/(ng/mL) PGⅠ/Ⅱ ANO1/(μg/mL)

治療組 45 治療前 147.51±7.88 69.81±6.11 6.05±0.31 785.81±11.32

治療后 188.95±8.54*△ 89.69±5.79*△ 7.63±0.33*△ 216.02±11.08*△

對照組 45 治療前 148.96±6.39 69.91±6.14 6.04±0.26 788.18±10.97

治療后 170.81±7.21* 80.21±5.13* 7.01±0.28* 329.73±11.72*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單位:例

組別 例數(shù)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45 22 14 9 80.00△

對照組 45 15 11 19 57.78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第55頁

臨床研究

51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控制血糖[10-11]。鬼箭羽為涼血化瘀之品,藥理研究表

明其能顯著刺激胰島素分泌,調節(jié)機體血流變,從而

達到降糖、減輕神經病變的目的[12]。

胃泌素是一種由十二指腸近端黏膜細胞合成,

胃竇部G細胞分泌的胃腸道激素,是反映胃竇分泌功

能的敏感指標,在調節(jié)胃腸功能、維持消化道結構完

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3],其中G-17是最重要且最

有活性的胃腸道激素。根據(jù)胃蛋白酶原的生化性質

和免疫原性可將其分成PGⅠ和PGⅡ兩個亞群,PGⅠ

和PGⅡ由不同部位的細胞分泌,因此可較好地體現(xiàn)

胃黏膜各部位的胃蛋白酶原分泌功能[14]。G-17和PG

被稱為是“血清學上的胃鏡檢測”,目前已被作為篩

查早期胃癌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常用指標之一[15-16]。

同時,早期DGP患者血清G-17和PG水平出現(xiàn)異常,

可作為疾病篩查與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jù)[17]。ICC可控

制胃腸自主節(jié)律,當胃腸道功能紊亂時,ICC的數(shù)量、

結構、功能會發(fā)生改變??缒さ鞍?6A又稱作ANO1,

研究發(fā)現(xiàn)其在ICC細胞膜上高表達,當ICC結構發(fā)生

變化時,ANO1的水平也會有所改變[18]。ANO1是鈣

激活氯通道(CaCCs)的跨膜轉運蛋白,而CaCCs在調

節(jié)ICC生物活性,參與電流的產生及傳導,促進胃腸

蠕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故ANO1可認為是評價ICC

損傷的特異性指標,可用于評估胃腸道功能情況[19]。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2組患者臨床癥狀均

得到明顯改善,且治療組癥狀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

照組。治療后2組患者血糖情況均較本組治療前有

所改善,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聯(lián)合治療方案能更

好地改善患者糖代謝紊亂。治療后2組患者G-17、

PGⅠ、PGⅠ/Ⅱ水平升高,ANO1水平降低,且治療組

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聯(lián)合治療方案有助于促

進胃腸道分泌功能恢復,使ICC損傷得以緩解。綜上,

在枸櫞酸莫沙比利片基礎上加用益氣消痞方可顯著

緩解糖尿病胃輕癱中虛絡阻證患者臨床癥狀,并能進

一步改善糖代謝紊亂,調節(jié)胃腸道激素,促進胃腸功

能恢復。但本次研究的樣本數(shù)有限,隨訪周期較短,

擬繼續(xù)收集樣本并進行遠期療效評估,同時開展益

氣消痞方重要藥味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參考文獻

[1] 周銳,陳婉薇,李克嵩,等.針灸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網狀

Meta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20,26(10):1535.

[2] 陳冬梅,田新麗,高潔,等.糖尿病并發(fā)胃輕癱發(fā)病機制、診

斷及治療新進展[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24(11):

1354.

[3] 寧光,周智廣.內分泌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

社,2014 :156.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

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 李思,楊元慶,周星婭,等.基于胃腸激素水平變化探討調

理脾胃針法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療效機制[J].天津中醫(yī)

藥,2021,38(4):474.

[6] 張羽.促胃腸道動力藥治療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的臨床治

療效果探討[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S3):79.

[7] 俞燁晨,楊帆,王莞秋,等.“益氣消痞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糖尿

病胃輕癱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9,51(9):30.

[8] 陳倫,祁佳,張宇鋒,等.香砂六君子湯治療糖尿病性胃輕

癱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西部中醫(yī)藥,2016,29(7):90.

[9] 趙靜,萬芳竹,崔德芝.香砂六君子湯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系

統(tǒng)評價[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8):161.

[10] 官常榮,朱英標,葉一萍,等.黃連素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

評價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3):82.

[11] 蓋曉紅,劉素香,任濤,等.黃連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

究進展[J].中草藥,2018,49(20):4919.

[12] 李宇.鬼箭羽對血瘀證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液流變

學的影響[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6):18.

[13] MALIK T H,SAYAHAN M Y A,AL AHMED H A,

et al.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 intermediate

precancerous lesion in the cascade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J].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7,27(3):166.

[14] 胡麗波,謝津璧,萬堅,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在

胃部疾病中的表達及意義[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5,24(3):281.

[15] 李海霞,陳坤,張可名,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

檢測對胃癌早期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7,21(7):1172.

[16] 楊建華,王炳華,林勇.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對

萎縮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診斷價值[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6,31(3):51.

[17] 張俐.老年糖尿病合并胃輕癱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

素-17的變化水平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

志,2019,7(36):102.

[18] GOMEZ-PINILLA P J,GIBBONS S J,BARDSLEY M R,

et al.Ano1 is a selective marker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the human and mous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9,296

(6):1370.

[19] COBINE C A,HANNAH E E,ZHU M H,et al.

ANO1 in intramuscular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generation of slow waves and tone in

the internal anal sphincter[J].J Physiol,2017,595(6):2021.

第一作者:俞燁晨(1992—),男,博士研究生

在讀,住院中醫(yī)師,研究方向: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

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王旭,醫(yī)學博士,教授,主任中醫(yī)

師,博士研究生導師。njzywangxu@126.com

收稿日期:2021-11-29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第56頁

臨床研究

52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卵巢低反應(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指

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過程中卵巢對促性腺激素刺

激反應不良的病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刺激周期發(fā)育的

卵泡少、血清雌激素峰值低、促性腺激素用藥量多、

周期取消率高、獲卵數(shù)少和臨床妊娠率低。2011年

之前沒有明確的POR概念,2011年歐洲生殖與胚胎

學會提出POR診斷共識[1]。2016年波塞冬分類標準

對POR診斷作進一步的細分,在年齡和卵巢儲備功

能方面進行了分組,2種診斷標準均包含POR患者既

往獲卵數(shù)低于4枚[2]。POR人群運用輔助生殖技術

(ART)獲得卵子極其困難,以致需多次促排取卵,導

致患者精神和經濟壓力大,身體狀況及情緒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響,最終選擇供卵移植這一途徑。面對

POR患者獲卵數(shù)低的問題,尋找更為有效的干預手段

尤為重要。近年來,中醫(yī)針刺干預在ART中的作用獲

得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肯定。既往研究表明,電針療法

能顯著提高患者卵巢儲備功能,改善抗苗勒氏管激

素(AMH)水平[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電針干預對

35例運用ART的腎陰虛證POR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

(COH)周期獲卵數(shù)的影響,并與使用常規(guī)COH藥物

治療方案的患者進行療效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

月在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生殖醫(yī)學科行體外受精(IVF)或

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腎陰虛證POR

患者 70例,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別納入治療組與

電針干預對卵巢低反應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

獲卵數(shù)的影響

——附35例臨床資料

顧明慧 黃 旋 孫 琴 姚 兵 陳 莉 唐 旭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02)

摘 要 目的:觀察電針干預對卵巢低反應(POR)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獲卵數(shù)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

析70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生殖醫(yī)學科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運用輔助生殖技術(ART)[體外受精(IVF)

或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并符合波塞冬分類標準3組、4組標準,且既往有≥1次的COH獲卵數(shù)<4枚經歷的腎陰虛

證POR患者,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別納入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COH藥物治療方案;治療組在進入

COH周期前接受電針治療,每周治療3次,超過2個月電針治療后月經來潮即進入COH周期,COH方案同對照組。比較治療

組電針治療前與進入COH周期前中醫(yī)證候積分、自評焦慮量表(SAS)評分及卵巢儲備功能[基礎卵泡刺激素(bFSH)、基礎

雌二醇(bE2)、基礎黃體生成素(bLH)、FSH/LH值以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竇卵泡數(shù)(AFC)]變化情況,并比較2組患

者促排卵結果及胚胎情況[獲卵數(shù)、成熟卵母細胞(MⅡ卵)數(shù)、正常受精數(shù)、可利用胚胎數(shù)、優(yōu)質胚胎數(shù)]和妊娠結局。結果:

進入COH周期前,治療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較電針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SAS評分與電針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

義(P>0.05)。進入COH周期前,治療組患者AFC、AMH、bE2指標均較電針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bFSH、bLH、FSH/LH

指標變化不明顯(P>0.05)。COH結束后,治療組患者獲卵數(shù)、MⅡ卵數(shù)、正常受精數(shù)、可利用胚胎數(shù)、優(yōu)質胚胎數(shù)均較治療

前明顯增多(P<0.05),且在獲卵數(shù)及正常受精數(shù)方面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在內膜轉化日厚度、移植胚胎數(shù)量無明

顯差異的前提下,2組患者胚胎著床率、臨床妊娠率等妊娠結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獲卵數(shù)和優(yōu)質胚胎

數(shù)判定療效,治療組有效率為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4.29%(P=0.022)。結論:接受ART的腎陰虛證POR患者在進入

COH周期前進行電針干預2個月以上可提高COH結束時的獲卵數(shù),同時也能在進入COH周期前改善卵巢儲備功能,緩解中醫(yī)

證候,為妊娠結局打下良好基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卵巢低反應;電針;輔助生殖技術;控制性超促排卵;焦慮;妊娠結局;獲卵數(shù);卵巢儲備功能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97396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8190404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BK20191230);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BK20190249)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16

第57頁

臨床研究

53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對照組,每組35例。2組患者年齡、不孕年限、體質

量指數(shù)(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經中國人

民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批

件號:2018-05-21-1)。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POR波塞冬分類標準3

組、4組標準[2]。3組:年齡<35歲,卵巢儲備功能下降

[竇卵泡數(shù)(AFC)<5枚和/或AMH<1.2 ng/mL] ;4

組:年齡≥35歲,卵巢儲備功能下降(AFC<5枚和/

或AMH<1.2 ng/mL)。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

導原則(試行)》[4]388中腎陰虛證的診斷標準及《中

醫(yī)婦科學》[5]不孕癥的腎陰虛證辨證診斷擬定。主

證: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次證:頭暈耳鳴或耳聾,潮

熱盜汗,失眠健忘,經少或閉經。舌脈:舌質紅,少

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符合主證及次證,參考舌

脈即可辨證。

1.3 納入標準 年齡 20~45歲;符合POR波塞冬分

類標準 3組、4組標準,且既往有≥1次的促排周期

獲卵數(shù)<4枚經歷;診療資料完整。

1.4 排除標準 治療前 3個月內曾實施與本病相關

治療(如針刺、艾灸)者;中途更換治療方案或未按

照醫(yī)囑服用藥物或自行中斷治療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COH藥物治療方案,包括微

刺激、拮抗劑等。

2.2 治療組 患者于進入COH周期前接受電針療

法,1周3次,12次為1個療程,治療 2~3個月(行經

期繼續(xù)治療),電針治療超過 2個月如月經來潮即進

入COH周期,予常規(guī)COH藥物治療方案(同對照組),

同時繼續(xù)電針治療直至取卵。穴位選擇:百會、本神

(雙)、神庭、天樞(雙)、關元、大赫(雙)、子宮(雙)、

足三里(雙)、三陰交(雙)、太沖(雙)、太溪(雙)、腎

俞(雙)、中髎(雙)。操作:天樞、關元、大赫、子宮、

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太溪、腎俞直刺0.5~1寸,百

會、本神、神庭向后平刺0.5~1寸,中髎向正中線斜下

刺入第3骶后孔中2~2.5寸。所有腧穴得氣后留針

30 min,留針期間每隔10 min以平補平瀉法行針1次;

腎俞、中髎連接電針儀(中國柯

登,KDZ-I型),采用疏密波(頻率

20 Hz),以患者耐受為度。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3.1.1 中醫(yī)證候積分 比較治療

組患者電針治療前與進入COH周

期前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中

醫(yī)證候積分量表參照《中藥新藥

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389

擬定,主證(腰膝酸軟,五心煩

熱)與次證(頭暈耳鳴或耳聾,潮熱盜汗,失眠健忘,

經少或閉經)按無、偶爾、經常、持續(xù)分別計 0、2、4、

6分??偡譃楦黜椃e分之和。

3.1.2 自評焦慮量表(SAS)評分 比較治療組患

者電針治療前與進入COH周期前SAS評分變化情況。

SAS評分參考Kupperman評分標準擬定[6],總分 0~80

分,標準分的分界值為 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

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3.1.3 卵巢儲備功能? 比較治療組患者電針治療

前與進入COH周期前基礎卵泡刺激素(bFSH)、基礎

黃體生成素(bLH)、基礎雌二醇(bE2)、FSH/LH及

AMH、AFC指標變化情況。

3.1.4 獲卵數(shù)及其他促排結果、胚胎情況 比較2

組患者COH結束后獲卵數(shù)、成熟卵母細胞(MⅡ卵)

數(shù)、正常受精數(shù)、可利用胚胎數(shù)、優(yōu)質胚胎數(shù)指標。

同時,收集治療組患者上一次COH結束后上述指標

結果,與本次COH結束后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

依據(jù)Gardner囊胚分級系統(tǒng)、Peter卵裂期胚胎評分標

準視胚胎形態(tài)評分 3分、4分或者囊胚胚胎分級 3BB

及以上級別為優(yōu)質胚胎,胚胎評分 4分、3分、2分

(卵裂期胚胎評分標準:3、4分為優(yōu)質,2分為非優(yōu)質

但可利用)或者囊胚胚胎分級 3BC或 3CB及以上為

可利用胚胎。

3.1.5 凍胚移植情況及妊娠結局? 記錄 2組患者移

植胚胎數(shù)及內膜轉化日厚度。胚胎移植14 d后檢測

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 IU/L即可

判斷為妊娠,28 d后B超見到孕囊即可診斷為臨床妊

娠。胚胎著床率=孕囊總數(shù)/移植胚胎總數(shù)×100% ;

臨床妊娠率=臨床妊娠數(shù)/移植周期數(shù)×100% ;早期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x

-±s)

一般資料 治療組(n=35) 對照組(n=35) t/Z P

年齡 / 歲 34.77±4.39 35.03±3.64 -0.267 0.285

不孕年限 / 年 3.95±3.08 3.24±2.31 -0.692 0.489

BMI/(kg/m2

) 23.15±3.11 22.70±3.51 -0.470 0.638

竇卵泡數(shù)(AFC)/ 枚 3.23±1.49 3.09±1.38 -0.229 0.819

AMH/(ng/mL) 0.62±0.31 0.50±0.38 -1.862 0.063

基礎卵泡刺激素(bFSH)/(IU/L) 12.12±6.36 15.94±10.22 -1.891 0.059

基礎黃體生成素(bLH)/(IU/L) 4.32±2.10 5.53±5.51 -0.323 0.747

基礎雌二醇(bE2)/(pmol/L) 232.54±177.53 235.69±131.25 -0.364 0.716

FSH/LH 3.16±1.61 3.48±1.74 -1.063 0.288

第58頁

臨床研究

54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流產率=孕早期流產數(shù)/臨床妊娠數(shù)×100% ;多胎妊

娠率=多胎妊娠數(shù)/臨床妊娠數(shù)×100%。

3.2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獲卵數(shù)及優(yōu)質胚胎數(shù)擬

定 2組患者療效判定標準。有效:獲卵數(shù)≥1枚且優(yōu)

質胚胎數(shù)≥1枚;無效:未獲卵或未獲得優(yōu)質胚胎。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

計學分析,缺失數(shù)據(jù)采用多重填補處理。計量資料

用(x

-

±s)表示,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治療前后比較采

用 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

用例/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采用雙側檢

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治療組患者電針治療前與進入COH周期

前中醫(yī)證候積分及SAS評分比

較? 進入COH周期前,治療組

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較電針治療

前 明 顯 降 低(P< 0.0 5),SAS

評分與電針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

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3.4.2 治療組患者電針治療

前與進入COH周期前卵巢儲備

功能指標比較 進入COH周期

前,治療組患者AFC、AMH、bE2

指標均較電針治療前明顯升高

(P< 0.05),bFSH、bLH、FSH/LH

指標變化不明顯(P> 0.05)。詳

見表 3。

3.4.3 2組患者獲卵數(shù)及其他促排

結果、胚胎情況比較 詳見表4、5。

3.4.4 2組患者凍胚移植情況及

妊娠結局比較 詳見表 6。

3.4.5 2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

組患者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 28

例、7例,有效率為 80.00% ;對照

組患者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19

例、16例,有 效 率 為 54.29%。2

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

學意義(P=0.022),治療組療效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4 討論

POR主要表現(xiàn)為卵巢儲備

低下和(或)卵巢對 促性腺激

素反應低下,臨床中POR患者在

ART過程中獲卵數(shù)往往是極少

的,屬于ART中療效較差的人群之一,如何提高獲

卵數(shù)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表明,獲卵數(shù)

是POR患者活產率唯一且顯著相關的變量[7],因此

我們研究團隊以獲卵數(shù)作為評價臨床療效的主要

觀察指標。目前臨床一般采用增加促性腺激素用

量或使用不同的刺激方案進行促排,但獲卵效果仍

不理想,缺點是應用超促排卵藥物或者受既往婦科

疾病的影響,助孕時或助孕前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腎

陰虛證表現(xiàn)[8]。

POR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腎陰虛型“不孕”的范疇。

《傅青主女科》曰:“經水出諸腎”,“肝為腎之子,肝郁

則腎亦郁矣”,肝藏血,主疏泄,肝氣不舒,則血脈不

暢,導致經血量少;女子心情抑郁,悶悶不樂,久郁化

火,則易煩躁不歡、頭暈目眩,而致卵子排出障礙,月

表2 治療組患者電針治療前與進入COH周期前中醫(yī)證候積分及SAS評分比較(x

-

±s) 單位:分

時間 例數(shù) 中醫(yī)證候積分 SAS評分

電針治療前 35 14.06±5.65 41.29±6.47

進入COH周期前 35 12.69±5.38 40.26±6.83

t - 2.146 1.145

P - 0.039 0.260

表3 治療組患者電針治療前與進入COH周期前卵巢儲備功能指標比較(x

-±s)

時間 例數(shù) AFC/枚 AMH/(ng/mL) bFSH/(IU/L) bLH/(IU/L) bE2/(pmol/L) FSH/LH

電針治療前 35 3.23±1.49 0.62±0.31 12.13±6.36 4.32±2.10 232.54±177.53 3.16±1.62

進入COH周期前 35 4.43±2.01 0.84±0.45 11.30±5.88 4.11±1.88 269.34±123.76 3.02±1.26

t/Z - -3.004 -3.419 -0.027 -0.107 -2.278 0.512

P - 0.003 0.002 0.979 0.915 0.023 0.612

表4 治療組患者上一次與本次COH結束后獲卵數(shù)及其他促排結果、胚胎情況比較(x

-

±s) 單位:枚

時間 例數(shù) 獲卵數(shù) M Ⅱ卵數(shù) 正常受精數(shù) 可利用胚胎數(shù) 優(yōu)質胚胎數(shù)

上次 COH 結束后 35 1.91±1.19 1.57±1.09 1.20±0.96 1.14±0.87 0.80±0.75

本次 COH 結束后 35 3.11±2.18 2.66±2.04 2.26±1.63 1.86±1.35 1.46±1.03

Z - 3.072 -2.916 -3.569 -2.796 -3.244

P - 0.002 0.004 < 0.001 0.005 0.001

表5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COH結束后獲卵數(shù)及其他促排結果、胚胎情況比較(x

-±s) 單位:枚

組別 例數(shù) 獲卵數(shù) MⅡ卵數(shù) 正常受精數(shù) 可利用胚胎數(shù) 優(yōu)質胚胎數(shù)

治療組 35 3.11±2.18 2.66±2.04 2.26±1.63 1.86±1.35 1.46±1.03

對照組 35 2.09±1.29 1.94±1.02 1.46±1.14 1.40±1.16 1.03±0.89

Z - -2.313 -1.526 -2.202 -1.507 -1.838

P - 0.033 0.127 0.028 0.132 0.066

表6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凍胚移植情況及妊娠結局比較

組別 內膜轉化日厚度

(x

-±s)/mm

移植胚胎數(shù)

(x

-±s)/枚

胚胎著床率/%

(例/例)

臨床妊娠率/%

(例/例)

早期流產率/%

(例/例)

多胎妊娠率/%

(例/例)

治療組 10.20±2.62 0.78±0.89 32.14(9/28) 35.29(6/17) 50.00(3/6) 50.00(3/6)

對照組 10.19±2.96 0.66±0.87 39.13(9/23) 57.14(8/14) 12.50(1/8) 12.50(1/8)

t/Z/χ2

0.007 -0.024 0.270 1.480 2.363 2.363

P 0.543 0.981 0.603 0.224 0.245 0.245

第59頁

臨床研究

55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經紊亂。任督沖三脈起源于胞宮,其中任脈主一身

之陰,精血失充,則脈絡空虛,天癸不至或遲來,而周

期紊亂常伴經量減少。脾胃為后天之本,主運化,天

癸的成熟需依賴后天水谷精微的充養(yǎng),故調理脾胃,

充養(yǎng)化生之源,使血海按時溢瀉。本研究采納中國

針灸學會卵巢早衰項目組推薦的針灸方案“調經促

孕法”選穴針刺,選取本神、神庭、百會助患者寧心

安神;關元為任脈之穴,大赫為腎經之要穴,選之以

調節(jié)沖任、補腎益精;子宮乃經外奇穴,鄰近胞宮,發(fā)

揮局部調節(jié)作用;天樞、足三里均為足陽明胃經穴,

針之以調理脾胃、充養(yǎng)天癸;太沖為肝經穴位,針刺

此穴可疏肝調氣、養(yǎng)血調經;三陰交為治療婦科疾病

的要穴,可通調經絡、補血活血;腎俞、中髎均為足太

陽膀胱經穴,腎與膀胱相表里,此二者為補腎要穴,

故腎俞、中髎二穴以電針治療為主。諸穴配伍,共奏

滋腎疏肝、調理沖任氣血之功。研究表明,電針可以

激活小鼠體內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

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號通路,

降低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還能通過清除自由基、抑

制炎癥反應等改善微環(huán)境和抑制細胞凋亡[9-10]。本

課題組前期的基礎研究首次提出膜糖蛋白CD200通

過調控顆粒細胞炎癥反應,影響排卵,是電針發(fā)揮臨

床療效的關鍵分子之一[11],證實電針可以通過改善

微環(huán)境進而影響卵巢功能及卵子質量。目前,電針

對生殖微環(huán)境改善的機制大多還停留在基礎研究階

段,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索。

經皮穴位刺激、針刺或者針藥結合治療在改善

月經癥狀、卵巢儲備功能方面確有療效[12-14],本課題

組選擇研究電針干預治療POR首先著眼于能否提高

獲卵數(shù)。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COH結束

后獲卵數(shù)顯著多于對照組患者,MⅡ卵數(shù)、正常受精

數(shù)、可利用胚胎數(shù)、優(yōu)質胚胎數(shù)均較本組上次COH

結束后明顯增加,且正常受精數(shù)明顯多于對照組,提

示電針在ART過程中可提高獲卵數(shù),同時在改善卵

子質量、胚胎質量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不孕癥患者

在接受ART前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15],本研究中

治療組患者經過電針治療后SAS評分降低,與電針治

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電針治療不會加

重患者焦慮情緒。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經

過電針治療后AFC、AMH、bE2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增

加,AMH、AFC是一個直接且準確反映卵巢卵泡池

的標記物,臨床用于預測卵巢反應和體外受精周期

中回收卵母細胞的數(shù)量[16]。E2水平會隨著卵泡的發(fā)

育而逐漸增加,于排卵前達到高峰,可間接反映卵泡

的發(fā)育水平。性激素在各年齡段的變化不明顯,而

AMH隨著年齡及卵巢儲備功能的變化會出現(xiàn)相應的

變化,因此AMH對女性卵巢儲備功能的變化具有預

測作用,因此將AMH、AFC、性激素相結合能更好地

監(jiān)測卵巢儲備功能[17],而提高獲卵數(shù)的基礎就是要

提高卵巢儲備功能。妊娠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在內

膜轉化日厚度、移植胚胎數(shù)量無明顯差異的前提下,

2組患者胚胎著床率、臨床妊娠率等妊娠結局比較差

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移植樣本量偏少有關。

綜上所述,接受ART的腎陰虛證POR患者在進

入COH周期前進行電針干預 2個月以上可提高COH

結束時的獲卵數(shù),同時也能在進入COH周期前改善

卵巢儲備功能,緩解中醫(yī)證候,為妊娠結局打下良好

基礎,值得臨床推廣。本研究只是一個小樣本的初

步研究,下一步擬擴大樣本量,并深入探討電針發(fā)揮

促排作用的具體機制。

參考文獻

[1] FERRARETTI A P,LA MARCA A,F(xiàn)AUSER B C J M,

et al.ESHRE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poor response’

to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he Bologna

criteria[J].Hum Reprod,2011,26(7):1616.

[2] ALVIGGI C,ANDERSEN C Y,BUEHLER K,et al.

A new more detailed stratification of low responders to

ovarian stimulation:from a poor ovarian response to a low

prognosis concept[J].Fertil Steril,2016,105(6):1452.

[3] 高友玲,沈潔,陳莉,等.電針對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

IVF-ET中間結局指標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9,30

(2):380.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

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 劉敏 如.中醫(yī) 婦 科 學[M].2版.北 京:人 民 衛(wèi)生出版 社,

2007 :514.

[6] 劉雅,張欣文,王燕,等.Kupperman評價輔助化療對乳腺

癌患者更年期綜合征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

26(6):1283.

[7] POLYZOS N P,NWOYE M,CORONA R,et a l.

Live birth rates in Bologna poor responders treated with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VF/ICSI[J].Reprod Biomed Online,

2014,28(4):469.

[8] 張亞嘉,李欽,王堉如,等.補腎調經方在IVF助孕出現(xiàn)卵巢

低反應后應用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9,40

(7):16.

[9] ZHANG H,QIN F F,LIU A L,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the mice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via mediating

PI3K/AKT/mTOR pathway[J].Life Sci,2019,217 :169.

[10] 李曉寧,梁雪松,吳磊,等.夾脊電針對急性脊髓損傷大鼠

脊髓組織微環(huán)境Rho-ROCK Ⅱ通路相關因子的影響[J].

針刺研究,2018,43(7):445.

第60頁

臨床研究

56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11] CHEN L,HUANG X,WANG L,et al.Electroacupuncture

reduces oocyte number and maintains vascular barrier

against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by regulating

CD200[J].Front Cell Dev Biol,2021,9 :648578.

[12] 焦嬌,賈婷,馮曉軍,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卵巢反應不良

不孕患者臨床療效觀察90例[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

2017,25(8):114.

[13] 周莉,夏有兵,馬翔,等.針灸序貫療法對卵巢儲備功能下

降患者IVF-ET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6,36(1):25.

[14] 馮曉玲,谷玥儒,趙顏,等.針刺聯(lián)合育陰丸對卵巢儲備功

能下降患者臨床及超聲下卵巢改變情況的觀察[J].廣州

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37(9):1684.

[15] 郭啟云,王歡歡,劉穎,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治療

前焦慮、抑郁情緒對生育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

健,2017,32(24):6249.

[16] GRISENDI V,MASTELLARI E,LA MARCA A.Ovarian

reserve markers to identify poor responders in the context

of Poseidon classification[J].Front Endocrinol(Lausanne),

2019,10 :281.

[17] 韋道勛,李佩,黃小珍.抗苗勒氏管激素聯(lián)合性激素在卵

巢儲備功能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20,5(26):119.

第一作者:顧明慧(1989—),女,醫(yī)學碩士,

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針刺輔助治療生殖醫(yī)學相關

疾病。

通 訊 作 者:唐 旭,醫(yī) 學 碩 士,主 治 醫(yī) 師。

13405811100@163.com

收稿日期:2021-11-02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全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構

成了嚴重威脅。2021年 7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

屬醫(yī)院部分醫(yī)護人員赴一線參加防疫工作,其中約

34.50%的工作人員出現(xiàn)因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導致的

皮膚瘙癢癥,此數(shù)據(jù)與一項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結

果一致[1]。瘙癢癥狀可因患者反復搔抓而繼發(fā)多種

皮膚問題,導致瘙癢加重,且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和情

緒?,F(xiàn)代研究表明,地榆可用于治療多種過敏性皮

膚病[2],具有顯著且廣譜的抗菌活性[3-5]。有研究指

出,地榆經炒炭炮制后抑菌功效顯著增強[6],且具有

地榆炭醇提物凝膠治療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血熱型

皮膚瘙癢癥 28 例臨床研究

王曼曼 1 李 佳 1 狄紅杰 1 顧 薇 2,3 陳 軍 2,3 童黃錦 4

(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17;

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省中醫(yī)外用藥開發(fā)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南京 210023;

3.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4.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28)

摘 要 目的:觀察地榆炭醇提物凝膠治療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血熱型皮膚瘙癢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7位穿

戴醫(yī)用防護裝備后出現(xiàn)血熱型皮膚瘙癢癥的醫(yī)護人員隨機分為治療組28例和對照組29例。對照組使用爐甘石洗劑涂擦,

治療組予地榆炭醇提物凝膠外用,均每日使用2次,連續(xù)7 d。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Dou氏瘙癢評分、瘙癢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shù)(DLQD)得分及血清白介素(IL)-6及IL-31水平變化情況,療程結束

后比較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結果: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總有效率為8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5.17%(P<0.05)。治療

后治療組患者皮膚瘙癢、口渴身熱、寐欠安、遇熱瘙癢加重四項證候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P<0.05),對照

組患者皮膚瘙癢、口渴身熱、寐欠安三項證候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2組患者Duo氏瘙癢評分、瘙癢VAS評分、

DLQD得分及血清IL-6、IL-31水平均顯著低于本組治療前(P<0.05),治療組對上述指標的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P<0.05)。結論:地榆炭醇提物凝膠治療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血熱型皮膚瘙癢癥療效確切,其可能通過調節(jié)IL-6及

IL-31水平,降低炎癥反應而緩解瘙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地榆炭;皮膚瘙癢癥;血熱證;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炎癥因子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17

第61頁

臨床研究

57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快速止癢的作用。課題組前期研發(fā)的地榆炭醇提物

凝膠(專利號:CN202110664985.8、202010570186.X)

是用于治療糖尿病等疾病導致皮膚瘙癢的有效藥

物[6-7],我們將之運用于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的血

熱型皮膚瘙癢癥,療效顯著。本研究對比觀察了地

榆炭醇提物凝膠和爐甘石洗劑對因穿戴醫(yī)用防護裝

備所致的血熱型皮膚瘙癢癥患者的干預作用,現(xiàn)將

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21年7月至8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第二附屬醫(yī)院參加防疫工作后出現(xiàn)血熱型皮膚瘙癢

癥的醫(yī)護人員符合入組條件者且愿意參加本研究者

共57人,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28例:

男8例,女20例;平均年齡(26.89±2.38)歲;平均病

程(3.00±0.80)d。對照組29例:男8例,女21例;平

均年齡(27.25±2.22)歲;平均病程(3.07±0.78)d。

2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

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

經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通過(批件號:2021SEZ-029-01)。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2020年皮膚瘙癢癥診

療指南》[8],是以瘙癢為特征且無法觀察到皮疹的

疾病。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瘙癢癥(血熱型)診斷標準

參考《實用中西醫(yī)皮膚性病學》[9]及《中藥新藥臨床

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0]制定。主癥:皮膚瘙癢,口

渴身熱,寐欠安;次癥:遇熱瘙癢加重,小便色黃;舌

脈:舌紅、苔黃或燥,脈數(shù)。主癥及次癥各具備 2項,

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在穿戴醫(yī)用

防護用品后發(fā)??;近期未使用治療皮膚瘙癢的藥物,

如抗組胺藥物、激素類藥物等;既往無導致瘙癢的皮

膚疾病,如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等;自愿參加本研究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由系統(tǒng)性疾病(如慢性腎臟病、糖

尿病、肝病等)并發(fā)癥致皮膚瘙癢者;急性重度皮膚

瘙癢,伴見嚴重皮損者;藥物或癔癥所致的皮膚瘙

癢者。

1.5 剔除及脫落標準 未按規(guī)定劑量及頻次使用藥

物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不適者;治療期間額外使用

影響本研究結果的藥物者。

2 治療方法

2組醫(yī)護工作者在脫去醫(yī)用防護裝備后,均進行

常規(guī)清洗和消毒。

2.1 對照組 外涂爐甘石洗劑(江蘇鵬鷂藥業(yè)有限

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0539,批號:

2008181),2次/d,連續(xù)使用 7 d。

2.2 治療組 外涂地榆炭醇提物凝膠(由南京中醫(yī)

藥大學江蘇省中醫(yī)外用藥開發(fā)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

制備),2次/d,連續(xù)使用 7 d。

2組醫(yī)護工作者在接受治療期間仍服從醫(yī)院安

排繼續(xù)參與防疫工作,每批次工作時間均為 6 h。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3.1.1 中醫(yī)證候積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

導原則(試行)》[10]制定分級量化表。主癥(皮膚瘙

癢、口渴身熱、寐欠安)按無、輕、中、重分別計 0、2、

4、6分,次癥(遇熱瘙癢加重、小便色黃)按有、無分

別計 2、0分。2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后進行評分,記錄

各單項積分及總積分。

3.1.2 Duo氏瘙癢評分 治療前后采用Duo氏瘙癢

評分法[11]對 2 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進行評價。

(1)瘙癢程度評分 :1 分,瘙癢輕微無需搔抓 ;2

分,瘙癢需要搔抓,但無皮膚抓傷 ;3 分,搔抓傷

皮膚后瘙癢仍持續(xù)無緩解 ;4 分,搔抓破皮膚后

瘙癢仍持續(xù)無緩解 ;5 分,瘙癢對患者的睡眠、

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瘙癢部位評分 :

1 分,瘙癢部位少于 2 個 ;2 分,瘙癢分散于多部

位 ;3 分,瘙癢部位全身性分布。(3)瘙癢頻率

評分 :每出現(xiàn) 4 次短時間發(fā)作(< 10 min/次)或

1 次長時間發(fā)作(> 10 min/次)時計 1 分,最高

計 5 分。(4)干擾睡眠情況評分 :因皮膚瘙癢而

覺醒 1 次計 2 分,最多計 14 分。上述各項得分相

加計為最終評分。

3.1.3 瘙癢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分 治療前后采用VAS[12]對 2組患者的瘙癢

程度進行評分,0分到10分代表瘙癢感從“無”到

“劇烈”。

3.1.4 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shù)(DLQD)得分 治療前

后采用DLQD量表[13]對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

價,該量表由癥狀、日?;顒印⒐ぷ鲗W習、治療等10

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分為 4級(0、1、2、3分),滿分

3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3.1.5 血清白細胞介素(IL)-6、IL-31水平 治療

前后采用ELISA方法檢測 2組患者血清IL-6、IL-31

水平,試劑盒由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檢

測過程按照說明書操作。

3.2 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療程結束后根據(jù)2組

患者中醫(yī)證候總積分進行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積分減

第62頁

臨床研究

58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少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

分×100%。痊愈:積分減少率為100%;顯效:積分減少

率≥70%,<100%;有效:積分減少率≥35%,<70%;

無效:積分減少率<35%??傆行?(痊愈例數(shù)+

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

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

-

±s)表示,組間比較

采用成組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療,無脫

落及剔除病例。

3.4.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

前 2組患者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

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組內及治療后組間比

較結果見表1。

3.4.2 2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組

中醫(yī)證候總有效率為 8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55.17%(P<0.05),見表 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單位:例

組別 例數(shù)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28 2 16 6 4 85.71#

對照組 29 1 1 14 13 55.17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4.3 2組患者治療前后Duo氏瘙癢評分、瘙癢VAS

評分、DLQD得分比較? 治療前 2組患者Duo氏瘙癢

評分、瘙癢VAS評分、DLQD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

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組內及治療后組間比

較結果見表 3。

3.4.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IL-31水平比

較 治療前 2組患者血清IL-6、IL-31水平比較,差

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組內及治

療后組間比較結果見表 4。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IL-31水平比較(x

-

±s) 單位:pg/mL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IL-6 IL-31

治療組 28

治療前 9.73±1.39 25.33±1.52

治療后 5.74±1.59*# 17.52±3.11*#

對照組 29

治療前 9.93±1.86 25.18±1.61

治療后 7.11±2.21* 21.84±2.35*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

較,#P<0.05。

3.5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期間 2組患者均未出

現(xiàn)與本研究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4 討論

研究顯示,大約61.25%的醫(yī)務

工作者在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后出

現(xiàn)皮膚受損的情況,其中以皮膚瘙

癢癥發(fā)病率最高[14]。目前西醫(yī)治療

皮膚瘙癢癥的方法主要為局部使

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TCI)、

糖皮質激素,或者系統(tǒng)使用抗組胺

藥、阿片受體拮抗劑、抗驚厥及抗抑郁藥等[15],但很多患

者因為對西藥不良反應的顧慮依從性不佳,且部分外

用西藥臨床療效并不理想。爐甘石洗劑具有收濕止癢、

解毒消炎的作用,是治療皮膚瘙癢的常用藥[16],但對于

因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后出現(xiàn)的熱證療效不明顯。

皮膚瘙癢癥常見證型有風熱證、血熱證、血虛證

等。此次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參加防疫的

工作人員年齡多為 20~35歲,年輕者陽氣偏亢;7月

至 8月為南京盛夏,日常穿戴防護裝備時防疫人員均

感全身悶熱,應屬外感溫熱濕邪;另有部分人員平素

喜食辛辣,則致熱邪內生。血熱留于皮膚經絡,肌膚

不榮而癢,再結合癥見心煩口渴、身熱、皮膚瘙癢、舌

紅、脈數(shù)等,因此本研究選取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

瘙癢癥的醫(yī)護人員中證屬血熱證者作為觀察對象。

地榆炭其性微寒,具有涼血

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南京中

醫(yī)藥大學江蘇省中醫(yī)外用藥開發(fā)

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研發(fā)的地榆

炭醇提物凝膠可用于治療各類皮

膚瘙癢癥,前期研究已經證明本

藥臨床使用安全有效。本課題組

在前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地榆炭醇提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Duo氏瘙癢評分、瘙癢VAS評分、DLQD得分比較(x

-±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Duo氏瘙癢評分 瘙癢VAS評分 DLQD得分

治療組 28

治療前 14.54±1.21 7.64±0.81 14.39±1.50

治療后 4.61±4.37*# 2.26±2.02*# 4.82±4.11*#

對照組 29

治療前 13.64±1.59 7.07±1.13 13.93±1.37

治療后 8.68±2.84* 4.07±1.59* 8.46±2.46*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x

-±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皮膚瘙癢 口渴身熱 寐欠安 遇熱瘙癢加重 小便色黃

治療組 28

治療前 4.86±0.99 5.00±1.00 3.36±0.93 1.64±0.77 1.79±0.62

治療后 1.21±1.44*# 1.71±1.38*# 0.64±1.20*# 0.79±0.98*# 1.29±0.96

對照組 29

治療前 4.71±0.95 4.79±0.97 3.21±0.97 1.79±0.61 1.71±0.69

治療后 3.21±1.43* 3.00±1.45* 1.64±1.63* 1.43±0.89 1.29±0.95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第63頁

臨床研究

59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取物具有顯著且廣譜的抑菌效果[6],以及瞬時(5 min)

和長期(1周)的止癢效果[7],因此我們嘗試將該藥物

應用于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的血熱型皮膚瘙癢癥。

研究表明,血清IL-6、IL-8、IgE和瘙癢癥的發(fā)生關系

密切[17],皮膚干燥引起的瘙癢癥會觸發(fā)自發(fā)性抓傷,

顯著增加小鼠脊髓和皮膚中的IL-18、IL-6、腫瘤壞死

因子-α(TNF-α)水平[18]。另有研究顯示,IL-31的

過度表達與促進感覺神經元生長有關,可提高對最

小瘙癢刺激的敏感性,這可能導致持續(xù)的瘙癢[19]。目

前IL-31受體的特定抗體已被證明可以緩解特應性

皮炎的瘙癢[20]。因此,通過檢測IL-6、IL-31水平的變

化,可以客觀評估患者瘙癢癥緩解程度。

本研究結果表明,地榆炭醇提物凝膠可顯著緩

解穿戴醫(yī)用防護裝備所致血熱型瘙癢癥患者的瘙癢

癥狀,改善血熱證候,提高生活質量,其療效優(yōu)于臨

床常用的爐甘石洗劑。

綜上,地榆炭醇提物凝膠治療穿戴醫(yī)用防護裝

備所致血熱型皮膚瘙癢癥臨床療效確切,在新型冠

狀病毒常態(tài)化防控的新形勢下可以幫助罹患本病的

醫(yī)務工作者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

推廣。但因本研究時間倉促,收集樣本量有限(根據(jù)

預期有效率,測算所需入組病例數(shù)應為 66人,而實

際符合入組條件者只有 57例),且未能進行相關機

制探討,后續(xù)計劃設計更嚴格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

多中心臨床觀察,以進一步評估其療效及安全性,并

通過動物實驗研究其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 VLCHEZ T M,BARRALES C C,LOPEZ A M,et al.

Skin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21,35(10):1994.

[2] 張斌,魯蘭,王英英,等.地榆水提液對臨床耐藥菌MRSA的抗

菌活性及機理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20,36(4):120.

[3] SHEN X,ZHANG W J,PENG C,et al.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Chin Med,2021,16(1):33.

[4] 張蕾,滿莉,宛春雷,等.地榆提取物的體外抑菌活性及機

制[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19,57(3):701.

[5] WANG S,LUO J,LIU X Q,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synergy of antibiotics with sanguisorbigenin isolated from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Lett Appl Microbiol,2021,72

(3):238.

[6] 顧薇,陳軍,蘇曼,等.地榆炭在體股癬、手足癬防治中的應

用:202010570186.X[P].2020-08-11.

[7] 顧薇,陳軍,姚俊宏,等.地榆炭提取物在外用止癢制劑中

的應用:202110664985.8[P].2021-06-16.

[8] SATOH T,YOKOZEKI H,MUROTA H,et al.2020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utaneous

pruritus[J].J Dermatol,2021,48(9):e399.

[9] 眭巖.實用中西醫(yī)皮膚性病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

社,2016 :182.

[10]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

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290.

[11] 鞠延嬌,謝志強.瘙癢評估工具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

病學雜志,2018,32(4):456.

[12] STORCK M,SANDMANN S,BRULAND P,et al.Pruritus

Intensity Scales across Europe :a prospective validation

study[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21,35(5):1176.

[13] WOLLENBERG A,BLAUVELT A,GUTTMAN-YASSKY E,

et al.Tralokinumab for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

results from two 52-week,randomized,double-blind,

multicentre,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s(ECZTRA

1 and ECZTRA 2)[J].Br J Dermatol,2021,184(3):437.

[14] WU M J,ZHANG L,NING N,et al.Survey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 wearing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of nurses working on

the front line against COVID-19[J].Medicine,2021,100

(19):e25924.

[15] CHUNG B Y,UM J Y,KIM J C,et al.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ruritus in elderly[J].Int J Mol Sci,

2020,22(1):174.

[16] 陸瓊梅,梁楚.祛風止癢方聯(lián)合爐甘石洗劑治療尿毒癥性

皮膚瘙癢的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1,19(7):176.

[17] PHILLIPS G S,WU J,HELLMANN M D,et al.Treatment

outcomes of immune-related cutaneous adverse events[J].

J Clin Oncol,2019,37(30):2746.

[18] FAN J J,GAO B,SONG A Q,et al.Spinal cord NLRP1

inflammasome contributes to dry skin induced chronic

itch in mice[J].J Neuroinflammation,2020,17(1):122.

[19] KABASHIMA K,IRIE H.Interleukin-31 as a clinical

target for pruritus treatment[J].Front Med(Lausanne),

2021,8 :638325.

[20] KAMIKASEDA Y,URUNO T,KUNIMURA K,et al.

Targeted inhibition of EPAS1-driven IL-31 production

by a small-molecule compound[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1,148(2):633.

第一作者:王曼曼(1989—),女,醫(yī)學碩士,主

治中醫(yī)師,從事糖尿病、脂肪肝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的診療研究。

通訊作者:狄紅杰,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碩士研

究生導師。dihongjie@sina.com

收稿日期:2021-12-10

編輯:吳 寧 張碩秋

第64頁

醫(yī)案醫(yī)話

60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異常子宮出血是指女性月經周期、頻率、經期

時長及經期出血量發(fā)生改變,規(guī)律遭到破壞,源于子

宮腔的異常出血[1],嚴重者可引起貧血、不孕甚至臟

腑功能衰竭,是婦科常見的急危重癥,多見于青春期

和圍絕經期女性。近年來由于育齡期女性自身生理

及社會家庭因素等變化,異常子宮出血發(fā)病率呈逐

年上升趨勢[2]。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AUB-O)

為臨床多發(fā)病及常見病,是女性生殖-內分泌軸發(fā)生

紊亂所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3-4]。目前AUB-O西藥

治療以性激素類藥物為主[5],但激素類藥物的使用

會增加患者肝臟負擔及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且停

藥后易復發(fā),患者依從性較差,因此尋找更加安全有

效的治療方法尤為迫切。根據(jù)AUB-O臨床表現(xiàn)可

將其歸于中醫(yī)學“月經過多”“崩漏”“經期延長”“絕

經前后諸證”等范疇。

杜惠蘭教授系第六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

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名中醫(yī),從事婦科臨

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近 40年,擅長治療各種月經病、

產后病、不孕癥等婦科疑難雜病。劉完素在《素問病

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提及:“婦人童幼,天

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屬厥陰;天癸既

絕,乃屬太陰經也”,亦明確了婦人之病應遵循“少

年治腎,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原則。遵劉完素之

言,杜師根據(jù)女性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性,將治療

用藥的原則性和靈活性、辨證和辨病相結合,靈活處

方,為婦科臨床診療提供了新的思路。杜師認為育

齡期女性多因家庭及工作等壓力思慮尤甚,傷及脾

腎。脾主統(tǒng)血,脾氣虛則統(tǒng)攝無權,血溢脈外;腎主

閉藏,氣納于腎,腎虛則氣失攝納,發(fā)生崩漏。青春

期與圍絕經期婦女患本病多與腎精不足有關,腎精

不足,則腎氣生化無源。腎氣不足,陰陽失衡,臟腑

氣血失調,經血失固,故經血非時而下?,F(xiàn)擇杜師治

療不同年齡階段AUB-O驗案 3則介紹如下。

1 青春期——滋陰益腎,止血調經

崔某某,12歲。2018年11月26日初診。

主訴: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 20 d?;純?7個月前月

經初潮,平素月經尚規(guī)律。20 d前出現(xiàn)陰道不規(guī)則

出血,末次月經(lmp):2018年11月7日。刻診:現(xiàn)

月經第 20天,量少,色鮮紅,手足發(fā)涼,渴喜冷飲,近

日大便多不成形,2~3次/d,小便正常,納寐可,舌紅、

苔少,脈沉細弱。西醫(yī)診斷: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

血;中醫(yī)診斷:崩漏(腎陰虛證)。治以滋陰益腎,止

血調經。方選清熱固經丸加減。處方:

生地黃 20 g,墨旱蓮12 g,山萸肉12 g,煅牡蠣

20 g,黃芩10 g,棕櫚炭 30 g,炙龜甲10 g,阿膠10 g

(烊化),藕節(jié)炭 30 g,地榆炭 30 g,艾葉炭10 g,肉豆

蔻10 g,炒山藥15 g,炙甘草 6 g。7劑。每日1劑,水

煎,分早晚 2次溫服。

2018年 12月10日二診:患兒服藥第 4天陰道

不規(guī)則出血止,偶有少量陰道出血。自行繼服初診

方 7 d,期間手足不溫、渴喜冷飲情況較前好轉,大便

質 可,1~2次/d。lmp :2018年 11月7日,25 d凈,量

少,色紅。于昨日帶下見少量淡紅色分泌物。偶有

左側小腹隱痛,不欲飲水,納可,食欲佳,易饑餓,舌

淡黯、苔白,脈沉細澀。辨為腎虛血瘀證,予桃紅四

物湯加減,處方:熟地黃 20 g,當歸10 g,川芎 10 g,

桃仁 10 g,赤芍 10 g,牡丹皮 10 g,川牛膝 15 g,莪術

10 g,枳殼 10 g,益母草 12 g,炙甘草 6 g。4劑。每日

1劑,水煎,分早晚 2次溫服。二診方服畢后繼服初

診方 3劑。

2018年12月18日三診:患兒服藥后腹痛癥狀

減輕,無明顯陰道出血,納寐正常,無其他不適感。

杜惠蘭分年齡段辨治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驗案 3 則

徐 靜 1 陳慧娟 2

(1.河北中醫(yī)學院研究生學院,河北石家莊050200 ;2.河北省中醫(yī)院,河北石家莊050200)

指導:杜惠蘭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18

關鍵詞 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崩漏;杜惠蘭;名醫(yī)經驗;驗案

第65頁

醫(yī)案醫(yī)話

61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lmp :2018年12月11日,6 d凈,量可,色紅,無明顯

經期不適。患兒家屬拒絕繼續(xù)藥物治療。囑患兒適

當運動,勞逸結合,晚10點前睡覺,保持心情舒暢,

家長勿施加過大壓力。

電話隨訪 3個月,患兒月經周期較規(guī)律,經色質

量均可,無明顯經期不適。

按:本案患兒因陰道出血 20 d就診,無遺傳因

素及外傷史,根據(jù)患兒年齡及臨床表現(xiàn),考慮為

AUB-O?!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唬骸芭悠邭q,腎氣盛,

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

時下?!倍艓熣J為青春期少女腎氣微盛,天癸初至,

體內腎氣-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運行尚不完善,加

之學習壓力較大,容易思慮過度,日久損傷心脾。“心

主血”,“脾主統(tǒng)血”,心脾虧虛則氣血生化無源,統(tǒng)攝

無權,經血非時而下,導致崩漏。本案患兒正處于青

春期,腎精不足,易陰虛火旺,且出血時間較長,氣隨

血耗,陰損及陽,故見經色鮮紅、手足發(fā)涼、舌紅少

苔、脈沉細弱等陰陽俱虛的表現(xiàn),探其本質仍為腎陰

虛。初診時為出血期,杜師以急則治其標為原則,施

以清熱固經丸加減治療,適量加入補陽之品,寓意陽

中求陰。方中生地黃、黃芩清熱涼血;墨旱蓮滋陰止

血;炙龜甲、煅牡蠣滋陰潛陽;棕櫚炭、藕節(jié)炭、地榆

炭、山萸肉收斂止血;艾葉炭溫經止血;阿膠養(yǎng)血止

血;肉豆蔻溫中行氣;考慮患者青春期臟腑嬌嫩,佐

炒山藥健脾益胃,防寒涼之品損傷脾胃;炙甘草調和

諸藥。全方共奏滋陰清熱、溫陽補腎、固沖止血之

功。藥證合拍,患兒服藥 4 d后不規(guī)則出血止。二診

時患兒偶有少量陰道出血,杜師慮其年紀較輕,先天

稟賦匱乏,腎氣不足,加之小腹隱痛,瘀血內阻,故予

桃紅四物湯加減,養(yǎng)血而不滯血、活血而不破血,補

中有行、破中有收,達養(yǎng)血調經、活血祛瘀之目的。

后繼予清熱固經丸加減治療 3 d以育陰潛陽、調固沖

任,防出血太過。

2 育齡期——補中益氣,固沖止血

胡某某,29歲。2020年 8月22日初診。

主訴:經期延長伴經量增多 3年?;颊哂?2018

年1月初因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17 d行宮腔鏡診刮,術

后病理提示增殖期子宮內膜。孕產史:1-0-2-1。

lmp :2020年 8月10日,10 d凈,量多,有大血塊,伴

經行小腹墜痛、腹瀉。2020年 7月1日查血常規(guī)示:

血紅蛋白(Hb)71 g/L(正常范圍:110~150 g/L)。

予口服琥珀酸亞鐵對癥治療??淘\:貧血貌,額頭

起痘,痘色紅、腫痛,面色蒼白,乏力,納可,入睡難,

醒后不易入睡,大便 1~2次/d,成形,小便正常,舌淡

黯、苔白、邊有齒痕,脈弦細數(shù)。西醫(yī)診斷:排卵障

礙性異常子宮出血;中醫(yī)診斷:崩漏(氣血兩虛證)。

治以補中益氣,固沖止血。方選固本止崩湯加減。

處方:

熟地黃 20 g,當歸10 g,白芍10 g,川芎10 g,炙

黃芪15 g,黨參12 g,炒白術10 g,茯苓10 g,炒山藥

12 g,菟絲子12 g,炙甘草 6 g,牡丹皮10 g,梔子10 g,

炒酸棗仁 30 g,琥珀粉 0.5 g(沖)。7劑。每日1劑,

水煎,分早晚 2次溫服。

2020 年 8 月 30日二診 :患者服藥后乏力較前

好轉,睡眠可,額頭痘紅腫較前稍減輕。近期手

足不溫,二便調,舌暗紅、苔白,脈弦數(shù)。予初診

方去炒酸棗仁、琥珀粉,加肉桂 6 g(后下)、艾葉

10 g,14 劑。

2020年 9月17日三診:患者服藥后手足不溫緩

解。lmp :2020年 9月10日,7 d凈,量中,色暗紅,經

行腰酸。現(xiàn)額頭痘發(fā)硬,無紅腫,乏力,面色暗黃,納

寐可,二便正常。予二診方去牡丹皮、梔子、肉桂、艾

葉,黨參用量增至 20 g,炒白術用量增至15 g,加山萸

肉15 g、枸杞子12 g,7劑。

2020年 9月25日四診:患者處于經間期,予補

腎調經方(熟地黃 20 g,當歸10 g,白芍10 g,炙黃

芪15 g,黨參12 g,炒白術10 g,炒山藥10 g,山萸肉

10 g,菟絲子10 g,炙甘草 6 g)加減以促進排卵,恢復

正常月經周期。

按:本案患者為育齡期女性,月經不規(guī)律 3年,

曾因不規(guī)則出血行宮腔鏡檢查,提示未見明顯異常

病變,故排除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出血,根據(jù)患者病理

報告及月經不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可診斷為AUB-O。杜師

認為育齡期女性多因經、孕、產、乳傷于氣血,脾腎受

損,氣血生化無源,固攝失權,中氣下陷,沖任失固,

胞宮蓄溢失常而成崩漏。本案患者由于長期經量過

多,導致氣隨血耗,出現(xiàn)面色蒼白、乏力等氣血兩虛

證候,杜師治以養(yǎng)血調經、補氣攝血,方選固本止崩

湯加減治療。方中熟地黃、黨參、炙黃芪具有補氣養(yǎng)

血之效;茯苓健脾滲濕,且可助黨參補脾氣;炒山藥、

炒白術補脾益氣以攝血;當歸、白芍補血和血;川芎

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菟絲子補腎益精;慮其

面部長痘,紅腫疼痛,不獨為虛,且血分有熱,故于補

益之中加入牡丹皮、梔子以清熱涼血;夜寐不安,加

炒酸棗仁、琥珀粉安神定志;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

合用,使氣血生化有源,統(tǒng)攝有權,起到補而不滯、暢

調氣血之功效,體現(xiàn)了《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疏

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之意。二診時患者諸癥

第66頁

醫(yī)案醫(yī)話

62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較前好轉,因其久病失血,氣隨血脫,傷及陽氣,故手

腳不溫,于初診方基礎上加入溫補脾腎之品。三診

時患者處于經后期,此時血海空虛,胞宮藏而不瀉,

治宜補益氣血、滋補肝腎,以滋精血,為后期卵子的

生長發(fā)育提供物質基礎。杜師重視血止之后月經周

期的調治,以恢復患者正常排卵功能。復診時患者

處于經間期,屬于“重陰轉陽”階段,此階段應以誘

發(fā)排卵為主,故予補腎調經方加減以促進腎陰陽之

間相互轉化,此方由五子衍宗丸(《醫(yī)學入門》)合養(yǎng)

精種玉湯(《傅青主女科》)化裁而來,使患者氣血調

和,經候如常。

3 圍絕經期——補腎健脾,固沖止血

王某,45歲。2021年 3月28日初診。

主訴:經期延長 4個月。患者既往月經規(guī)律,

5~6 d凈,量色質可,無血塊,經行未有不適。2020年

12月23日月經來潮,10 d凈,量稍少。2021年1月9

日月經來潮,17 d凈,量正常,偶感頭暈。2021年 2月

8日月經來潮,10 d凈,量少。2021年 3月6日月經來

潮,月經第1天至第 5天量大,第 6天起量逐漸減小,

于月經第8天自行服用坤寧顆粒(合肥立方制藥股份

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78,規(guī)格:15 g/粒)15 g,

3次/d,服藥 5 d后不規(guī)則出血止。2021年 3月23日

查婦科B超:子宮內膜厚11 mm,回聲不均勻。婦科

檢查未見明顯器質性病變。建議患者行刮宮術,患

者未同意。昨日帶下有血絲,色紅??淘\:陰道少量

出血,色鮮紅,頭暈,乏力,納食一般,寐差,二便調,

舌淡紅、苔白厚、邊有齒痕,脈弦緩右滑。西醫(yī)診斷:

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中醫(yī)診斷:崩漏(脾腎虧

虛證)。治以補腎健脾,固沖止血。方選固沖湯加減。

處方:

炙黃芪 30 g,黨參 20 g,炒白術 20 g,當歸10 g,

白芍10 g,熟地黃 20 g,山萸肉12 g,枸杞子12 g,龍

眼肉10 g,遠志10 g,女貞子12 g,墨旱蓮12 g,炙甘

草 6 g。12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 2次溫服。

2021年 4月12日二 診:患者服 藥 第 3天陰道

無出血,頭暈較前好轉,偶體位變換較快時有頭暈。

lmp :2021年 4月8日,量少,色紅,伴小腹隱痛不適。

現(xiàn)月經第 5天,經量中等,易疲乏,納寐可,二便調。

初診方炙黃芪用量增至60 g,炒白術用量增至 30 g,

加海螵蛸15 g、棕櫚炭10 g,7劑。

2021年4月19三 診:lmp為2021年4月8日,8 d

凈,血色暗紅,經行 2~4 d,伴輕微腰酸,余無明顯

不適。予二診方去龍眼肉、海螵蛸、棕櫚炭,加續(xù)斷

15 g、菟絲子15 g、桑寄生 20 g,14劑。

三診方隨證化裁調治 3 個月,患者脾腎得補,

氣血調和,月經如常。2021 年 7 月 16日月經凈,

經凈第 2天復查彩超示子宮內膜厚約 4 mm,回聲

均勻。

按:本案患者為圍絕經期女性,月經期延長 4

個月就診,婦科檢查未見明顯器質性改變,B超提

示內膜增厚,杜師考慮先以AUB-O治療,并強調圍

絕經期出血要注意排除器質性惡變,故建議患者行

刮宮術送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杜師認為圍絕經

期婦女發(fā)本病多因腎氣虛衰,天癸漸竭,沖任胞宮

乏源失固所致。本案患者年近七七,腎氣虛衰,天

癸漸竭,陰陽偏衰,脾腎虧虛,沖任不固,不能制約

經血,故發(fā)生月經先后無定期,甚至崩漏不止。舌

淡紅邊有齒痕、苔白厚、脈弦緩右滑,亦提示脾氣虧

虛、肝腎不足?!毒霸廊珪D人規(guī)》曰:“調經之要,

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yǎng)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

二者,則盡善矣?!弊窬霸乐?,杜師認為婦人調經

要注重調補脾腎二臟,脾腎之中又以腎為根本,以

補腎益氣健脾、調固沖任為治療大法,使腎氣得充,

脾氣得健,則沖任自調,故不用大量止血藥而血自

止,予固沖湯加減治之。氣為血之帥,氣虛則統(tǒng)攝

無權,血不循經,故方中重用黃芪、黨參、白術健脾

益氣、攝血止血,三藥合用則脾氣充足,血行自止,

體現(xiàn)了《溫病條辨》“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

而求之無形之氣”;崩漏日久則營血虧虛,以當歸

養(yǎng)血和營,白芍養(yǎng)血斂陰;《景岳全書》云:“五臟之

傷,窮必歸腎”,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善補腎陽,

佐以女貞子、墨旱蓮滋陰補腎,意在“陰中求陽,則

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龍眼肉養(yǎng)血安神、遠志交

通心腎以助睡眠;炙甘草調和諸藥。脾腎得補,沖

任漸固,故服藥 3 d后血止。二診時患者在行經期

末,氣隨血出,故在初診方基礎上增加黃芪、白術用

量,意在補脾腎益氣攝血,加入海螵蛸、棕櫚炭收澀

止血,防出血太過。三診時患者處于經后期,此期

腎精血??仗?,加續(xù)斷、菟絲子、桑寄生等滋補肝腎

之品以養(yǎng)肝腎精血,注重補腎調周,防止病情復發(fā)。

如此調治數(shù)月,患者漸愈。

4 結語

杜師總結多年臨床經驗認為崩漏的病因病機

較為復雜,可概括為虛、瘀相互影響,相兼為病。杜

師提出血瘀是崩漏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脾腎虧虛是崩

漏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治療上分為出血期和血止期

兩個階段。出血期主張“止血溯源”,在非大出血的

情況下慎用收斂固澀之品,而究其出血根源,或清、

第67頁

醫(yī)案醫(yī)話

63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或補、或通。根據(jù)不同病因靈活用藥,同時在止血

過程中加入輕靈活血之品,以防血止留瘀,慎用莪

術、三棱等破血之品,以防攻伐太過。血止期要著

眼于“固本調周”,以調補腎臟為中心,靈活用方,防

止復發(fā)。這一過程需要患者多次復診,在復診時密

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用藥。對于AUB-O

久治不愈者,杜師強調需及時診刮明確病因,避免

延誤病情。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異常子宮出

血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11):

801.

[2] 景曉昭,杜惠蘭.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中醫(yī)證候研究

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14):1591.

[3] 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排卵障礙性異

常子宮出血診治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8,53(12):

801.

[4] 郎建霞,毛曉紅,徐翠萍.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患者

神經內分泌功能及變化研究[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8,30

(10):1327.

[5] 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診治路徑共識專家組,中華預

防醫(yī)學會生育力保護分會生殖內分泌生育保護學組.排卵

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診治路徑[J].生殖醫(yī)學雜志,2020,

29(6):703.

第一作者:徐靜(1994—),女,碩士研究生在

讀,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婦科方向。

通訊作者:陳慧娟,醫(yī)學碩士,主任醫(yī)師,碩士

研究生導師。chenhuijuan.2007@163.com

收稿日期:2021-12-27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藥)

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1] :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

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

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

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惫鹬?/p>

茯苓丸原用于治療婦科癥瘕,后世醫(yī)家拓展其應用

范圍,包括冠心病、腦出血、慢性前列腺炎、痤瘡、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全國名中醫(yī)黃煌教授認為桂枝

茯苓丸是全身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調整劑,并將適用本

方的患者體質歸納為瘀血體質[2]。

紫癜屬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是由紅細胞外滲

引起的皮膚或黏膜顏色改變,其西醫(yī)學分類較多,

治療方式不一[3]。紫癜的形態(tài)學表現(xiàn)為瘀點瘀斑,

可將紅細胞外滲視為離經之血,病位在血分,屬中

醫(yī)學“血證”范疇。廖列輝教授認為血瘀是紫癜的

基本病機,活血化瘀之法應貫穿治療始終,并運用

桂枝茯苓丸加味辨證施治,療效顯著。其中血熱者

熱迫血出,當重視清熱涼血;血寒者寒瘀互結,應

重視溫經通脈;老年者腎虛血瘀,重在益腎養(yǎng)血。

現(xiàn)將其運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辨治紫癜驗案3則介

紹如下。

1 血熱型紫癜,重在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呂某,女,63歲。2019年 5月11日初診。

桂枝茯苓丸加味辨治紫癜驗案 3 則

吳美達1 曾秋菊1 李紅毅2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廣州510405 ;2.廣東省中醫(yī)院,廣東廣州510120)

指導:廖列輝

關鍵詞 桂枝茯苓丸;紫癜;皮膚??;驗案

基金項目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LP0119045);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禤國維國醫(yī)大師

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國中醫(yī)藥辦人教發(fā)〔2015〕24號)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19

第68頁

醫(yī)案醫(yī)話

64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主訴:雙下肢瘀點瘀斑反復發(fā)作 4個月。患者

于 2019年1月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雙下肢瘀點瘀斑,顏

色鮮紅,伴有瘙癢,外院診斷為過敏性紫癜,予激素

及抗組胺藥等治療后癥狀緩解,停藥即復發(fā),為減撤

激素遂來就診。刻診:精神疲倦,怕熱,動則汗出,口

干口苦,無咽痛,無發(fā)熱,無腹痛、關節(jié)痛,食欲旺,眠

差,小便黃,大便可,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查

體:雙下肢瘀點瘀斑,色暗紅,呈對稱分布。西醫(yī)診

斷:過敏性紫癜;中醫(yī)診斷:紫癜(瘀熱互結證)。治

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方選桂枝茯苓丸合犀角地

黃湯加減。處方:

桂枝10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赤

芍10 g,生地黃15 g,水牛角15 g(沖服)。7劑。每

日1劑,水煎,早晚飯后溫服。囑患者停用激素及抗

過敏藥。?

2019年 5月18日二診:患者雙下肢瘀點瘀斑較

前增多,疹色鮮紅,部分融合。皮疹撫之礙手,觸之

稍熱,食欲旺,眠差,小便偏黃,大便偏干,舌質暗紅、

苔黃膩,脈弦數(shù)有力。初診方水牛角用量增至 30 g,

牡丹皮用量增至15 g,加大黃 5 g(后下),14劑。配

合四黃消炎洗劑(廣東省中醫(yī)院院內制劑,主要成分

為大黃、黃芩、黃連、黃柏)于局部皮損處外搽。

2019年 6月1日三診:患者皮疹基本消退,散在

暗紅色瘀點瘀斑。繼予二診方調治 2個月。

隨訪半年,患者諸癥未再復發(fā)。

按:本案患者為血分伏熱,加之長期服用激素

等免疫抑制劑使正氣受損,衛(wèi)外不固,風濕熱邪犯

于營血。血熱瘀阻,壅盛成毒,灼傷脈絡,血不能

循經而走,溢于脈外,發(fā)為本病。血熱上炎,熱邪

擾動膽火則見口苦、食欲旺,熱擾營衛(wèi)則見怕熱汗

出,熱盛傷津則見口干、小便黃,熱擾心神則難以入

睡。激素等抗炎治療可短暫取效,停藥則反復,乃

因有形之炎癥易除,無形之血熱難去。辨證屬瘀熱

互結,治宜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方選桂枝茯苓丸合

犀角地黃湯加減。方中桂枝辛甘而溫,溫通經脈,

推動血液運行,以行瘀滯;芍藥的作用和桂枝相反,

酸斂之性使血回收,一通一收,對瘀血有消磨作用。

《金匱要略》中并無赤白芍之分,一般野生者為赤

芍,栽培者為白芍,兩者均有活血化瘀之功,赤者偏

重涼血散瘀,白者偏重斂陰和營,葉天士云:“至入

于血,則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本案患者血

熱明顯,故選用赤芍。桃仁味苦,入心主血,且種仁

類藥有柔潤滑利、降泄下行之性,故可破血分之瘀

滯;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苦能肅降,辛可開散,微

寒之性可除熱,故牡丹皮可辛散祛除血分之郁熱;

“血不利則為水”,茯苓通利三焦,利水滲濕以促進

血瘀祛除;犀角(現(xiàn)以水牛角替代)入心、肝經,清

熱涼血活血,清解血分熱毒而不留瘀;熱在血分,必

傷陰津,故以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諸藥合

用,熱清瘀化血行而無耗血動血之弊。二診時,患

者皮損加重為戒斷激素的反跳現(xiàn)象,眠差、小便黃、

大便干為熱入陽明、熾盛傷津,舌質暗紅、苔黃膩、

脈弦數(shù)有力為血分實熱,故于初診方基礎上加大水

牛角及牡丹皮用量以增清熱涼血之力,稍加大黃取

釜底抽薪之意。血熱清則炎癥無以生,血瘀行則紫

癜無從顯。配合四黃消炎洗劑外搽皮損,達消炎止

癢、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目的。本案患者為單純

皮膚型紫癜,不伴有其他系統(tǒng)損害,故可大膽停用

激素,但需告知停用激素后癥狀可能會加重,乃激

素的戒斷反應,勿過于焦慮。

2 血寒型紫癜,重在活血化瘀、溫經通脈

潘某,女,38歲。2019年 5月27日初診。

主訴:雙下肢瘀點瘀斑反復發(fā)作,進行性加劇1

年余?;颊?年前雙下肢出現(xiàn)多處鐵銹色苔蘚樣斑

片,無自覺癥狀。外院曾予復方左氧氟沙星軟膏及

蛇油外搽,金銀花、蒲公英煲水外敷及激素等治療,

均無效??淘\:神疲乏力,惡寒,無汗,四肢涼,口干

無口苦,胃納可,眠差,小便可,大便偏稀,每日一行,

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細,既往月經量少。查體:

雙下肢多個鐵銹色苔蘚樣斑片,邊界清楚,大小不

等。西醫(yī)診斷:色素性紫癜性皮膚??;中醫(yī)診斷:紫

癜(寒瘀互結證)。治以活血化瘀,溫經通脈。方選

桂枝茯苓丸合當歸四逆湯加減。處方:

桂枝10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白

芍15 g,炙甘草15 g,細辛 3 g(先煎),當歸10 g,大棗

15 g,川木通 5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2019年 6月4日二診:患者舊皮疹較前稍變暗,

無新發(fā)皮疹,神疲乏力改善,大便成形,余癥同前。

繼予初診方 21劑。

2019年 6月28日三診:患者原皮損遺留暗色色

素沉著,手足偏溫,無口干、惡寒,有汗出,二便調,月

經量適中,周期規(guī)律。予初診方去細辛、川木通,加

薄蓋靈芝15 g,14劑。

隨訪半年,患者諸癥未再復發(fā)。

按:本案患者惡寒、四肢涼、大便偏稀、平素月

經量少,皆為厥陰肝血虛寒之象。肝主藏血,肝寒

則血寒。血液循經脈流注有賴陽氣的推動,寒傷陽

氣,寒凝血滯,寒與血相互搏結成瘀,故皮膚瘀血反

第69頁

醫(yī)案醫(yī)話

65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復不愈?!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费裕骸胺e陽為天,積

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

陰成形。”“陽化氣”的功能不足,機體無力輸布陰

津,陽氣不能運化陰形;“陰成形”太過,則瘀血難

以排泄。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時,應輔以溫經通

脈,方選桂枝茯苓丸合當歸四逆湯加減。木通入肝

經,能通厥陰之邪,細辛則可通少陰,兩藥合用疏通

厥少二陰之氣機,使寒邪有出路。當歸入肝體補肝

血,合桂枝溫通經脈,使陽歸于陰;白芍養(yǎng)血和營,

配當歸增補益陰血之功,伍桂枝增調和營衛(wèi)之效;

大棗補血,配歸、芍可補血,配桂、辛則通陽;甘草補

中兼調和諸藥;再加茯苓治水兼治血,桃仁、牡丹皮

活血化瘀以消癥,使瘀血去,新血生。三診時,患者

已無口干、惡寒,皮膚有汗出為陽氣驅寒外出、血液

溫通之象,故去細辛、木通,加薄蓋靈芝補益脾氣。

薄蓋靈芝味甘性平,功擅補肺益腎和胃健脾、安神

定志,其補益之力優(yōu)于普通靈芝。新血生瘀血去,

故諸癥除。

3 血虛型紫癜,重在活血化瘀、益腎養(yǎng)血

張某,男,83歲。2019年 5月9日初診。

主訴:雙手臂瘀斑、瘀點反復發(fā)作 2年?;颊?2

年來反復出現(xiàn)雙手臂、前臂等多處皮膚瘀點瘀斑,皮

損可緩慢消退,無痛癢等自覺癥狀,多次查血常規(guī)、

凝血功能指標均顯示正常??淘\:精神疲倦,畏寒肢

冷,腰膝酸軟,口干,舌淡紅、苔少,脈沉細。查體:雙

上肢皮膚散在暗黑色瘀斑,皮膚干燥、松弛、變薄,似

羊皮紙樣改變。西醫(yī)診斷:老年性紫癜;中醫(yī)診斷:

紫癜(腎虛血瘀證)。治以活血化瘀,益腎養(yǎng)血。方

選桂枝茯苓丸合金匱腎氣丸加減。處方:

桂枝10 g,茯苓15 g,白芍15 g,牡丹皮 5 g,桃

仁10 g,生地黃10 g,懷山藥15 g,山萸肉10 g,澤瀉

10 g,熟附子 5 g(先煎)。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

晚溫服。

2019年 5月17日二診:患者口干較前減輕,余

癥同前。初診方生地黃、山萸肉用量增至15 g,7劑。

2019年 5月24日三診:患者精神尚可,已無口

干,畏寒肢冷明顯減輕,脈象較前有力,皮膚未見新

起瘀斑。繼予二診方 7劑。

2019年 5月31日四診:患者瘀斑基本消退。予

二診方易桂枝為肉桂 5 g(焗服)。

予四診方調治半年余,患者諸癥基本痊愈未見

復發(fā)。

按:腎為人體先天之本,主藏先后天之精,決定

著臟腑氣血津液的盛衰。老年性紫癜是一種慢性血

管性出血性疾病,本案患者皮膚發(fā)生老年性退變,膠

原和彈性蛋白減少,輕微的外傷即可引起血管破裂

出血。本病核心病機為腎陰陽俱虛。腎陰虧虛,精

血虛少,皮毛失于濡養(yǎng),故皮膚干燥、枯槁;腎陽虧

虛,火不暖土,脾胃氣血生化乏源,脾不統(tǒng)血,故血

液失于固攝而溢于脈外。腎陽乃一身陽氣之根,腎

陽虛則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行不暢停而成瘀。治

宜活血化瘀,輔以益腎補血,方選桂枝茯苓丸合金匱

腎氣丸加減。方中生地黃色黑,封藏腎精,山萸肉味

酸,收斂腎氣,兩者均為補腎水之要藥;山藥補脾益

胃,亦能補腎,為后天給養(yǎng)先天之意;腎水既補,瘀血

未消,濁水未去,伍以茯苓、澤瀉、桃仁利水袪瘀,以

固中焦脾土;桂附溫煦腎水,推動氣機之轉輸,若瘀

斑未消,宜用桂枝之溫陽發(fā)散,若瘀斑已消,宜用肉

桂之溫陽收斂;白芍與牡丹皮均入肝經,一收一散,

可制桂附之火。二診時,患者口干減輕,但余癥未

變,故增加生地黃、山萸肉用量以增滋腎水之力,寓

意陰中求陽。三診時,患者脈象搏動有力,為腎氣始

足,使腎水上承,則無口干,且津液隨腎氣輸布滋養(yǎng)

周身血脈,故畏寒肢冷減輕。四診時,患者瘀斑基本

消退,故易桂枝為肉桂以溫斂腎氣。腎虛血瘀體質

得以改善,則瘀斑自消。

4 結語

上述 3則驗案均以血瘀為基本病機,符合桂枝

茯苓丸之方證。血熱者熱迫血出,合犀角地黃湯涼

血止血,選用赤芍以涼血散瘀;血寒者寒凝血滯,合

當歸四逆湯溫經通脈,選用白芍以養(yǎng)血和營;老年者

腎虛血瘀,合金匱腎氣丸益腎養(yǎng)血,斑消后易桂枝為

肉桂以溫斂腎氣。血瘀的根本病因迥異,需隨證靈

活遣方。具體用藥時,赤芍多用于熱證、實證,白芍

多用于寒證、虛證。

參考文獻

[1] 張仲景.金匱要略[M].何任,何若蘋,整理.北京:人民衛(wèi)生

出版社,2005 :77.

[2] 海鵬,劉福明.黃煌應用桂枝茯苓丸經驗[J].山東中醫(yī)雜志,

2017,36(5):401.

[3] 趙辨,主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上冊[M].南京:鳳凰出版?zhèn)?/p>

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915.

第一作者:吳美達(1997—),男,碩士研究生

在讀,研究方向:中醫(yī)藥治療皮膚性病。

通訊作者:廖列輝,醫(yī)學碩士,主任醫(yī)師,教

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3808879218@163.com

收稿日期:2022-02-22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第70頁

醫(yī)案醫(yī)話

66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二加龍骨湯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

治第六》[1]所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方后注:“《小品》

云:虛羸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

曰二加龍骨湯?!薄缎∑贰芳础缎∑贩健?,又名《經方小

品》,由東晉陳延之所撰,然而原書在宋代已佚,目前僅

存高文鑄的輯注本和流存于日本的《小品方》殘卷[2]。

二加龍骨湯亦有二加龍骨牡蠣湯、二加龍牡湯等別

稱,或與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混稱。本方原為治療陰陽

兩虛的“虛勞”所設,然而方中卻并未用大量滋陰補

陽之品,而重在調和陰陽,發(fā)揮清上溫下、固腎澀精的

功效,此為精妙之處。臨床見病機屬陰陽失交,證屬

上熱下寒、脾腎兩虛,且伴有焦慮、失眠等神志類癥狀

者,可應用二加龍骨湯化裁治之,療效顯著。

二加龍骨湯配伍精當,臨床應用時常不去桂枝。

方中桂枝與白芍、附子與白薇、龍骨與牡蠣是三對主

藥。本方核心在于以桂枝湯調和陰陽,即辛甘合化

為陽、酸甘合化為陰。全方功在調和固澀,適用于寒

熱之象兼有或不顯的患者。我們臨床使用時多加入

炒白術、茯苓等藥物以運化中焦、燥濕利水。對于

炮附子與白薇的用量則根據(jù)證候的寒熱偏向,若寒

多熱少則炮附子用量倍于白薇,或合用溫陽的方劑。

上熱下寒、陰陽失交是二加龍骨湯方證的關鍵要素,

患者常表現(xiàn)為畏寒、手足涼、口干口苦、失眠多夢、性

功能障礙等。臨床研究表明,應用二加龍骨湯治療

失眠、抑郁、圍絕經期綜合征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臨

床療效[3-4]。二加龍骨湯臨床應用范圍廣泛,應充分

發(fā)揮中醫(yī)“異病同治”的優(yōu)勢,進一步挖掘其臨床價

值?,F(xiàn)擇《小品方》二加龍骨湯化裁治療雜病驗案 4

則介紹如下。

1 慢性腎炎

張某,女,56歲。2017年1月16日初診。

主 訴:泡 沫 尿 3年 余。 患 者 3年 前 出 現(xiàn) 泡

沫 尿,查 24 h尿 蛋 白 定 量 為 1.5 g(正 常 范 圍:

0.028~0.141 g),于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慢性腎炎,未予

正規(guī)系統(tǒng)治療??淘\:畏寒,手足涼,雙下肢輕度水

腫,口干不欲飲,口苦,納可,眠差,夜寐 1~2 h,大便

黏,小便頻數(shù),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24 h尿蛋

白定量波動在 1.5 g左右。西醫(yī)診斷:慢性腎炎;中

醫(yī)診斷:尿濁(脾腎陽虛、陰陽失交證)。治以溫補

脾腎,潛斂化濕。方選二加龍骨湯合五苓散化裁。

處方:

桂 枝 15 g,白 芍 15 g,炙 甘 草 10 g,生 龍 骨

20 g,生 牡 蠣 20 g,炮 附 子 20 g,白 薇 10 g,茯 苓

30 g,澤瀉 15 g,炒白術 20 g,葫蘆巴 20 g,生杜仲

15 g,大棗 10 g,干姜 15 g。14 劑。每日1劑,水煎,

分 2次服。

2017 年 2 月 3日二診:患者雙下肢水腫明顯

減輕,口干減輕,畏寒、手足涼及口苦消失,納可,

睡眠改善,夜寐 5 h,二便正常。效不更方,繼進

14 劑。

服藥后間斷復查 24 h尿蛋白定量為0.39~0.72 g。

按:慢性腎炎以蛋白尿為主要癥狀,可歸屬于

中醫(yī)學“尿濁”范疇,蛋白尿亦是“失精”的一種表

現(xiàn),由脾腎虧虛、下元虛寒引起的腎精不固所致。

畏寒、手足涼、大便黏、小便頻數(shù)等皆為脾腎陽虛

之癥;眠差、口苦為虛陽浮越、陰陽失交所致。因

夾雜痰濕內停,故見水腫、口干不欲飲水、大便黏、

舌淡胖苔白膩等。方選二加龍骨湯化裁以溫補脾

腎、潛斂化濕。陽虛明顯,故方中炮附子量倍于白

薇。生龍骨、生牡蠣不僅可鎮(zhèn)潛虛陽,同時能固腎

澀精,減少蛋白尿。加炒白術、易生姜為干姜以溫

運脾陽,加葫蘆巴、生杜仲以溫補腎陽。合五苓散

《小品方》二加龍骨湯化裁治驗 4 則

趙啟涵 劉寶利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北京100010)

關鍵詞 二加龍骨湯;《小品方》;慢性腎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多汗癥;夜尿癥;驗案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973793);首都衛(wèi)生發(fā)展科研專項(2020-2-2234)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20

第71頁

醫(yī)案醫(yī)話

67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加減以增化氣利水消腫之力。服藥 28 劑后,患者

陽虛癥狀明顯緩解,尿蛋白亦減少,水腫減輕,睡

眠改善。

2 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李某某,女,26歲。2020年12月30日初診。

主訴:間斷小便不暢 8年余?;颊?8年前出現(xiàn)小

便頻數(shù)而少,伴尿道不適,診斷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中

西醫(yī)結合治療 2年而愈,具體用藥不詳?;颊哂诎?/p>

年前復發(fā),小便色黃,排尿不暢,伴小腹酸痛連及大

腿內側,服抗生素后癥狀可緩解,但停藥后復發(fā)???/p>

診:小便頻而色黃,伴腰部及小腹酸痛,乏力,畏寒,

足涼,口干口苦,納差,眠差多夢,大便溏,舌淡黯、苔

白膩,脈寸弱關尺細滑。查尿常規(guī):蛋白(+),白細胞

酯酶(+),白細胞133.6/μL(正常范圍:0~10/μL),

細菌 801/μL(正常范圍:0~250/μL)。西醫(yī)診斷:

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中醫(yī)診斷:勞淋(脾腎陽虛、浮熱郁

結證)。治以清上溫下,調和陰陽。方選二加龍骨湯

合苓桂術甘湯化裁。處方:

桂枝15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生龍骨 20 g,

生牡蠣 20 g,炮附子10 g,白薇10 g,茯苓 30 g,炒白

術 20 g,瞿麥15 g,滑石15 g,大棗10 g,炮姜15 g。7

劑。每日1劑,水煎,分 2次服。

2021年1月7日二診:患者服藥后諸癥減輕,仍

有口干口苦、畏寒、便溏,夜尿1~2次。查尿常規(guī):蛋

白(-),白細胞17/μL,細菌 227.7/μL。初診方炮附

子用量增至12 g,加葫蘆巴 20 g,14劑。

2021年1月21日三診:患者小便通暢,無尿頻、

排尿不適,淋證告愈。偶有乏力、腰酸、便溏,繼予金

匱腎氣丸善后。

按: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可歸屬于中醫(yī)學“淋證”范

疇,常由濕熱得之,但常因久病、用藥不當致虛實夾

雜或以虛為主,變?yōu)閯诹??!吨T病源候論》載:“諸淋

者,由腎虛膀胱熱故也?!睂τ趧诹艿闹委?,固腎澀

精最為關鍵。本案患者病程較長,久病致腎氣不足,

加之長期服用抗生素傷及腎陽,熱郁于內。腎氣虧

虛則小便頻數(shù),浮熱郁結則排尿不暢??诟煽诳唷?/p>

多夢,為上熱之表現(xiàn);乏力、畏寒、足涼,為下寒之表

現(xiàn);腰腹酸痛、便溏、舌黯苔膩,為濕熱內郁之表現(xiàn)。

方選二加龍骨湯加減以清上溫下、調和陰陽。瞿麥、

滑石利濕通淋,配合生牡蠣散結止痛,合苓桂術甘湯

以健脾利濕。二診時加用葫蘆巴、增炮附子用量以

增溫補下焦之功效,意在溫陽補虛,治陽虛之本。服

藥 21 d后,小便通暢。慮勞淋易復發(fā),故用金匱腎氣

丸溫補脾腎以治本防復。

3 多汗癥

李某,男,25歲。2016年 8月1日初診。

主訴:左半身出汗10年余。患者10年前開始

出現(xiàn)自汗、盜汗,以左半身明顯,床單常被汗水浸濕。

刻診:自汗,活動后加重,盜汗,無畏寒,手足偏涼,手

心常有汗出,口中異味,納可,眠可,二便正常,舌淡

胖、苔白膩、舌尖點刺,脈沉細弱。西醫(yī)診斷:多汗

癥;中醫(yī)診斷:汗證(營衛(wèi)不調、虛陽浮越證)。治以

調和營衛(wèi),斂汗固脫。方選二加龍骨湯合甘姜苓術

湯化裁。處方:

桂枝15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生龍骨15 g,

生牡蠣 15 g,炮附子15 g,白薇15 g,茯苓 30 g,炒白

術 30 g,干姜10 g,大棗10 g。21劑。每日1劑,水煎,

分 2次服。

2016年 8月22日二診:患者服藥后自汗、盜汗

明顯減輕,醒后床單不再潮濕,仍有手足涼。將初診

方中生龍骨、生牡蠣用量各增至 20 g,14劑。

半月后隨訪,患者諸癥皆愈。

按:異常汗出類疾病往往歸責于營衛(wèi)不調,所謂

“陽加于陰,謂之汗”。本案患者自汗、盜汗多年,但無

陰虛而熱的證候,且寒熱之象不顯,故為營衛(wèi)不和所

致。虛陽浮越于外,時時鼓動營陰外泄??谥挟愇?、

舌尖點刺皆為虛陽上浮之表現(xiàn)。汗出傷陽,故見手足

涼,且衛(wèi)陽虧耗則加重汗出。故選用二加龍骨湯調和

營衛(wèi)、斂汗固脫。方中桂枝、白芍調和營衛(wèi),炮附子、

白薇寒熱并用、引陽入陰,生龍骨、生牡蠣固澀止汗。

合用甘姜苓術湯溫脾燥濕。復診時增龍牡用量以增

潛陽入陰之效。藥證合拍,營衛(wèi)調和,汗出乃止。

4 夜尿癥

王某某,女,70歲。2016年 9月27日初診。

主訴:夜尿頻多 5年余。患者 5年前右腎腫瘤

術后出現(xiàn)夜尿頻多,每晚 7~8次,嚴重影響睡眠???/p>

診:畏寒,腰酸痛沉重,偶有干咳,納可,眠差多夢,大

便黏,每日1次,排尿無不適,舌淡胖而黯、苔薄,脈

寸關弦滑尺沉弱。西醫(yī)診斷:夜尿癥;中醫(yī)診斷:夜

尿(少陰虛寒、水液不化證)。治以溫陽化氣,固腎縮

尿。方選二加龍骨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苓桂術甘

湯化裁。處方:

桂 枝15 g,白芍15 g,生 麻 黃 6 g,細 辛 6 g,炮

附子10 g,白薇 5 g,生龍骨 20 g,生牡蠣 20 g,干姜

10 g,炒白術 30 g,茯苓 30 g,炙甘草10 g。21劑。每

日1劑,水煎,分 2次服。

2016年10月18日二診:患者夜尿次數(shù)減為每

晚 2次,睡眠較前好轉。

第72頁

治法方藥

68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按:《諸病源候論》載:“小便利多者,由膀胱虛

寒,胞滑故也。……其至夜尿偏甚者,則內陰氣生是

也?!币鼓蝾l多的根本病機在于腎陽不足,不能蒸化。

本案患者以夜尿頻多為主要癥狀,兼見畏寒、腰酸,

辨為少陰病。少陰虛寒,水液不能氣化而下泄,故見

夜尿多,水液不化則生濕,故見腰酸沉重、大便黏,

實為少陰太陰合病;夜尿頻多與失眠互為因果,而

失眠病機在于陰陽失交。選用二加龍骨湯、麻黃附

子細辛湯與苓桂術甘湯合方,旨在溫陽化氣、固腎縮

尿。麻黃附子細辛湯針對少陰虛寒,溫陽散寒、化氣

行水,減少夜尿;二加龍骨湯調和陰陽,固腎縮尿,改

善失眠;苓桂術甘湯助中焦運化,溫化寒濕。三方合

用,標本同治,則夜尿及睡眠均得到改善。

5 結語

上述 4則驗案雖為不同疾病,癥狀也各不相同,

但均含陰陽失交、腎虛不固之病機,在一定程度上都

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虛勞”范疇。虛勞病的診治,不可

單用滋補,要從導致虛勞的根本病因入手。二加龍

骨湯之方證歸根于“失精家”,即陽虛不固,在此基

礎上發(fā)生精、津外泄,導致虛損進一步加重。而由于

“失精”的途徑不同,如汗孔、尿道等,則衍生了不同

的疾病。因此,臨床應用二加龍骨湯時還需結合不

同疾病的特點和規(guī)律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 范永升.金匱要略[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 :

100.

[2] 梁永宣.《小品方》殘卷與張仲景《金匱要略方》[J].中國

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0,16(6):450.

[3] 常江,李俊玲.二加龍骨湯治療虛陽浮越型失眠癥36例[J].

陜西中醫(yī),2014,35(9):1158.

[4] 張慧.二加龍骨湯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后類圍絕經期綜合

征的臨床研究[D].合肥: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8.

第一作者:趙啟涵(1997—),男,碩士研究生

在讀,主要從事經方治療腎臟病的研究。

通訊作者:劉寶利,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

授,博士研究生導師。liubaoli@bjzhongyi.com

收稿日期:2021-12-30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中醫(yī)學不僅重視中藥組方配伍,對方劑的煎煮

方法也很有講究。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方

劑煎煮方法的詳細記載,歷代醫(yī)家對此也頗為重視。

明代李時珍認為:“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

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

亦無功”[1],清代徐靈胎[2]也認為:“煎藥之法,最宜

深講”,這些醫(yī)家都認為方劑的煎煮方法與療效直接

相關,這也凸顯出了方劑煎煮法的重要性。筆者在

閱讀經典時發(fā)現(xiàn),東漢年間張仲景所作《傷寒論》及

《金匱要略》中存在著同一方劑不同煎煮方法的現(xiàn)

象,煎煮方法不同,則藥物的趨向、性質皆會有所變

化,試分析如下。

《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同方不同煎煮方法現(xiàn)象探究

王奕方 王雪茜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北京102401)

摘 要 藥物煎煮時間與煎煮方法對于藥效的發(fā)揮至關重要。通過查閱比較《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同方的不同

煎煮方法發(fā)現(xiàn):《金匱要略》中葛根湯的煎煮時間較《傷寒論》中更短,如此處理能使藥性更加峻猛,迅速祛除邪氣;《傷寒

論》中茵陳蒿湯煎煮時間較《金匱要略》中更長,如此處理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損傷津液;《金匱要略》中吳茱萸湯煎煮

時間較《傷寒論》中更短,藥物輕煎可使藥性輕清偏上,振奮胸陽;《傷寒論》中大黃黃連瀉心湯采用麻沸湯浸漬的煎煮方

法與《金匱要略》中采用水煎的煎煮法有所不同,如此處理可使藥性清揚偏上,達于上焦。

關鍵詞 《傷寒論》;《金匱要略》;煎煮時間;煎煮方法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774030)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21

第73頁

治法方藥

69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1 煎煮時間縮短,則藥性峻猛,邪氣速去

《傷寒論》中葛根湯的煎法為:“上七味,以水一

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

升”,《金匱要略》中葛根湯則要求:“上七味,?咀,以

水七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

三升”。兩書中葛根湯煎煮時藥物投入的順序一致,

但是煎藥之前所加水量有所不同,《金匱要略》中葛

根湯少加水三升,而最后均煮取三升,可推測煎煮時

間也就相應縮短。此外,兩書中葛根湯服用方法也

有不同,《金匱要略》中葛根湯強調服藥后“不須啜

粥”而“余如桂枝法將息”,《傷寒論》中葛根湯則僅

提及“余如桂枝法將息”。

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兩者所針對之

病機有所差異?!秱摗分懈鸶鶞脑疲骸疤?/p>

病,項背強 ,無汗惡風”,表示本證為在太陽傷寒

的基礎上邪氣痹阻太陽經后津液無法布散,導致項

背強痛?!督饏T要略》中葛根湯主治“太陽病,無汗

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做剛痙”,同

樣有太陽傷寒證,但在表之風寒困束更加嚴重,導

致氣不旁流而出現(xiàn)“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提示

因邪氣阻滯經脈,津液無法上承至口咽部,雖然目前

并未出現(xiàn)痙病表現(xiàn),但已有預兆。兩書中葛根湯方

證的病機不同點在于:《傷寒論》中葛根湯證的成因

為病邪深入太陽經,阻滯津液輸布,因而出現(xiàn)無汗、

項背僵硬等癥狀,其治療重點僅在于發(fā)散邪氣,祛

除邪氣,津液就能得以布散;《金匱要略》中葛根湯

證已經出現(xiàn)了實際的津液虧損,同時邪氣壅塞于經

脈,又進一步損耗津液,病情有加重的趨勢,在治療

時應當盡快祛除在表之風寒,同時還必須注意不可

發(fā)汗過度而傷津,《金匱要略心典》中也提到,本病

應當“生津液而濡筋脈”[3]。因此,《金匱要略》中葛

根湯煎煮時間更短,使解表藥輕煎后發(fā)散之性更加

峻猛,能夠迅速祛除邪氣[4]。既然其發(fā)汗力量已經

足夠,就無須喝粥再促進發(fā)汗,同時也防止啜粥后發(fā)

汗太過,徒傷津液。

2 煎煮時間延長,則藥性緩和,顧護津液

《傷寒論》中茵陳蒿湯煎法為:“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金匱

要略》中茵陳蒿湯煎煮時要求:“以水一斗,先煮茵

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兩書中茵陳

蒿湯煎煮方法加水量有所不同,推測《傷寒論》中茵

陳蒿湯煎煮時間更長。

《傷寒論》中茵陳蒿湯主治“但頭汗出,身無汗,

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身黃如橘子色,小

便不利,腹微滿”,“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金

匱要略》中茵陳蒿湯主治“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

胸不安,久久發(fā)黃為谷疸”。兩病同屬中焦?jié)駸嵯?/p>

結,邪氣熏蒸肝膽導致發(fā)黃。濕熱邪氣向上攻沖于

上焦頭面,因而出現(xiàn)“但頭汗出”“心中懊憹”“頭

?!薄靶男夭话病钡劝Y狀;向下侵犯下焦膀胱導致“小

便不利”“小便必難”?!督饏T要略》中茵陳蒿湯證無

汗出表現(xiàn),濕熱無從所出,則病情勢必較《傷寒論》

中茵陳蒿湯證更加嚴重,因此煎煮時間縮短,取藥物

峻猛之性以求祛除濕熱?!秱摗分幸痍愝餃C有

“渴引水漿”的癥狀,提示由于濕熱熏蒸,患者津液被

濕熱邪氣所傷,津液不能上承,因而出現(xiàn)口渴欲飲的

癥狀。又由于濕熱困阻脾胃,致使脾胃無法運化水

液濡養(yǎng)臟腑,反而助長濕熱之勢,致使患者體內的津

液更加匱乏,因此本證在治療時尤其需要顧護津液。

茵陳蒿湯方中茵陳、梔子、大黃均味苦性寒,容易傷

津,因此延長煎煮時間,可以防止藥性過于峻猛而傷

及津血,但同時清熱利濕之力也會有所減弱[5],考慮

患者同時出現(xiàn)“頭汗出”,雖損傷津液,但濕熱之邪也

在一定程度上隨汗液排出,因此即便久煎后藥性有

所折損也無礙。?

3 藥物輕煎,則藥性輕清偏上,振奮胸陽

《傷寒論》中吳茱萸湯煎法為:“以水七升,煮取

二升”,《金匱要略》中吳茱萸湯煎法為:“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兩書中吳茱萸湯煎煮時加水量有所不

同,煎出的藥液量存異,《金匱要略》中吳茱萸湯煎煮

時間更短。

《傷寒論》中吳茱萸湯主治“食谷欲嘔”,“吐利,

手足逆冷,煩躁欲死”,“干嘔,吐涎沫,頭痛”;《金匱

要略》中吳茱萸湯主治“嘔而胸滿”,“干嘔,吐涎沫,

頭痛”。癥狀表現(xiàn)雖有不同,但兩者病機皆為陰寒之

邪侵襲中焦脾胃,脾陽虛損,則食谷欲嘔、手足逆冷,

無法制約下焦寒水,寒水上沖至上焦,則吐利、煩躁

欲死,治療時需要溫化濁陰以制其上逆?!督饏T要略》

中吳茱萸湯證進一步出現(xiàn)胸滿的表現(xiàn),提示在中焦有

寒的基礎上還兼有胸陽不振,因此在溫化中焦虛寒的

同時必須注意使藥力上行至病所。因此,張仲景縮短

了《金匱要略》中吳茱萸湯的煎煮時間,以求藥物輕

煎后藥力清揚偏上[6],使藥力達于上焦,以暢胸陽。

4 用麻沸湯浸漬,則藥力上行,瀉中上焦邪熱

《金匱要略》中大黃黃連瀉心湯煎法為:“以水三

升,煮取一升”,《傷寒論》中大黃黃連瀉心湯則要求

以麻沸湯浸漬須臾。麻沸湯即剛剛有極小的氣泡冒

上的開水[7]。

第74頁

治法方藥

70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傷寒論》中大黃黃連瀉心湯主治“心下痞,按

之濡,其脈關上浮”,《金匱要略》中大黃黃連瀉心湯

主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在此處,參照《千金

要方》可發(fā)現(xiàn),“心氣不足”記載有誤,應當為“心氣

不定”,如此修正是由于張仲景治療此證所用之大黃

黃連瀉心湯藥物組成為大黃、黃連、黃芩,皆為苦燥

藥物,而未涉及補氣藥,且苦燥藥物易傷氣,若存在

心氣虛,應用此方反而會加重病情,治法與病機存在

矛盾,因此其中“心氣不足”應是“心氣不定”,即中

焦火熱旺盛,擾亂心氣。本證中焦脾胃熱盛,熱邪亢

盛后深入血分,借由血脈進一步擾亂心氣?!秱摗?/p>

中大黃黃連瀉心湯主治“心下痞”且“按之濡”,提示

無形邪熱結于中焦脾胃,且熱邪輕淺未結成實,關脈

上浮提示熱邪有上沖之勢?!督饏T要略》中大黃黃連

瀉心湯證之熱邪居于中焦,且已經入血分而動血耗

血,因此采用水煎法使藥性更強,藥力達于中焦以及

血分,達到清除中焦邪熱以安血的效果?!秱摗?/p>

中大黃黃連瀉心湯之邪熱輕淺且熱邪有上沖至上焦

之勢,因此用麻沸湯浸漬,既能使藥力更加平和,又

可使藥性清宣,滌蕩上焦與中焦熱邪,即《傷寒論類

方》中所述:“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輕揚清淡,以滌上

焦之邪?!眲⒎加畹萚8]研究證明,用麻沸湯浸漬的大

黃黃連瀉心湯能夠降低大鼠胸部及中腹部體溫,而

煎煮后的大黃黃連瀉心湯更傾向于降低大鼠下腹體

溫,說明大黃黃連瀉心湯用麻沸湯浸漬后更傾向于

清中上焦之熱。

5 因條文傳抄錯誤導致的煎煮法不一致

十棗湯對于大棗的煎煮法在《金匱要略》和《傷

寒論》中有所不同,《傷寒論》為“一升半水煎取八

合”,《金匱要略》為“一升半水煎取九合”。然筆者認

為,此處應當是傳抄錯誤?!秱摗分惺畻棞髦?/p>

的“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等癥狀與

《金匱要略》中十棗湯主治的“咳煩,胸中痛”等癥狀

病機一致,皆是飲邪聚集于上焦,結成懸飲或支飲,

引起咳喘、脅痛等癥狀,在病機一致的情況下,采用

不同的煎煮方法存在不合理之處。且《千金方》中

十棗湯之大棗煎法是以一升五合水煎取八合,未見

煎取九合的說法[9]。

6 結語

綜上,《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同一方劑采用

不同煎煮方法者,多是煎煮時間有所差異,煎煮方式

不同的僅有大黃黃連瀉心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多是存在方證病機的差異,張仲景調整煎煮方法來

適應病機變化。《金匱要略》中葛根湯較《傷寒論》

中煎煮時間更短,如此處理能使藥性更加峻猛,以迅

速祛除邪氣;《傷寒論》中茵陳蒿湯較《金匱要略》

中煎煮時間更長,以達到緩和藥性、顧護津液的效

果;《金匱要略》中吳茱萸湯較《傷寒論》中煎煮時間

更短,能使藥力清揚偏上,達于上焦,振奮胸陽;《傷

寒論》中大黃黃連瀉心湯采用了麻沸湯浸漬的處理

方法,其目的也是在于使藥性清揚,祛除上焦熱邪。

由此,經方煎煮方法之嚴謹可見一斑。

仲景方劑的煎煮方法對于后世具有重大的指導

意義,合理的煎煮藥物,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為我們的臨床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份經

驗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與發(fā)揚,使張仲景學術思想

之精髓在現(xiàn)代臨床應用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儀洛.本草從新[M].朱建平,吳文清,點校.北京:中醫(yī)古

籍出版社,2001 :43.

[2] 徐靈胎.醫(yī)學源流論[M].劉洋,校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

社,2008 :43.

[3] 尤怡.金匱要略心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16.

[4] 楊梅紅.淺談中藥湯劑正確的煎煮方法[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10(24):149.

[5] 瞿政飛.中藥煎煮方法對湯劑療效的影響探究[J].科技視

界,2021(16):139.

[6] 馮燕平.觀察不同炮制、煎煮時間影響大黃沉降藥性[J].臨

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9):160.

[7] 王翠萍,尉秀,張紅梅,等.仲景辨證施護初探[J].內蒙古中

醫(yī)藥,2016,35(12):156.

[8] 劉芳宇,吳葳,劉心怡,等.基于TMI技術大黃黃連瀉心湯不

同煎煮方法退熱效應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

22(9):28.

[9] 孫思邈.千金方[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274.

第一作者:王奕方(1997—),男,碩士研究生

在讀,中醫(yī)臨床基礎專業(yè)。

通訊作者:王雪茜,醫(yī)學博士,主任中醫(yī)師,博

士研究生導師。shirlyding@163.com

修回日期:2021-12-22

編輯:吳 寧 張碩秋

第75頁

實驗研究

71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腦出血是一種致死性腦血管病,急性期病死率

高達 35%~52%,幸存者常遺留明顯殘障[1]。研究表

明,長期以來采用的止血、脫水、外科手術等方法未

能明顯降低本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2]。實踐證明,通

腑瀉熱法治療中風實證,可以開竅醒腦,減輕腦損

傷[3]。前期研究證實,由國醫(yī)大師周仲瑛創(chuàng)制的涼血

通瘀方,治療急性腦出血臨床療效顯著[4-6]。本方化

裁自桃核承氣湯和犀角地黃湯,有通腑瀉下祛瘀之

功,使氣血得以敷布,病情得有轉機,達到“上病下

取”“從腸治腦”的目的。

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涼血通瘀方可以增加排便,改善

腸道功能,調節(jié)腸-腦軸,影響腦腸肽[7]。八肽膽囊收

縮素(cholecystokinin-8,CCK-8)作為一種典型腦腸

肽,廣泛分布于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是研究腸腦軸的重要切入點?,F(xiàn)代研究證實,CCK-8是一種

內源性神經保護因子,具有神經保護和修復作用,可

促進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腦源

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合成,改善氧化應激狀態(tài)[8-9]。

課題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涼血通瘀方可通過提高

神經營養(yǎng)因子、減輕氧化應激以改善腦出血患者癥

狀和體征[6]。本研究以腦出血模型大鼠為研究對象,

觀察給予涼血通瘀方干預后大鼠腦組織NGF、BDNF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變化,以

明確涼血通瘀方的神經保護作用,通過檢測大鼠腦

組織和腸組織CCK-8的含量以探討本方神經保護作

用的可能機制。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動物 SPF級雄性SD大鼠,6~8周齡,體質

量(200±20)g,由浙江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

證號:SCXK(浙)2014-0001。動物飼養(yǎng)于南京中

基于腦腸肽 CCK-8 研究涼血通瘀方對急性腦出血

模型大鼠的神經保護作用機制

李建香 1 劉云芳 2 王君君 2 顧 恒 2 趙 楊 1 過偉峰 2

(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京中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22;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摘 要 目的:觀察涼血通瘀方對急性腦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經保護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機制。方法:將雄性SD大鼠按隨

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正常組、假手術組和造模組。造模組采用自體血注入法制作腦出血模型;假手術組以空針置入右側尾狀核,不

注血。造模成功的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和涼血通瘀方組,每組15只;假手術組和正常組每組亦為15只。各組分別灌胃生理鹽

水或中藥,每日1次,連續(xù)3 d。模型組與涼血通瘀方組大鼠分別于造模成功后、灌胃3 d后運用Longa五級評分法評價神經功能

缺損程度;灌胃3 d后,免疫組化法檢測各組5只大鼠腦組織神經生長因子(NGF)表達,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各

組5只大鼠腦組織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蛋白表達,生化法檢測各組10只大鼠腦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含量,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各組10只大鼠腦組織和腸組織八肽膽囊收縮素(CCK-8)含量。結果:模型

組與涼血通瘀方組大鼠灌胃3 d后Longa評分均明顯低于造模成功后(P<0.01),灌胃3 d后涼血通瘀方組評分顯著低于模型組

(P<0.05)。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腦組織NGF平均光密度值、BDNF蛋白表達水平、SOD含量均顯著降低(P<0.01),

MDA含量顯著升高(P<0.01);與模型組比較,涼血通瘀方組大鼠腦組織NGF平均光密度值、BDNF蛋白表達水平、SOD含

量均顯著升高(P<0.01),MDA含量顯著降低(P<0.01)。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腦、腸組織CCK-8含量均顯著降低

(P<0.01,P<0.05);與模型組比較,涼血通瘀方組大鼠腦、腸組織CCK-8含量均顯著升高(P<0.01)。結論:涼血通瘀方對

急性腦出血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增加腦、腸組織CCK-8的含量有關。

關鍵詞 急性腦出血;涼血通瘀方;八肽膽囊收縮素;神經生長因子;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Longa評分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704017);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BK20191410,BK20211011);

中央本級重大增減支項目(2060302);南京市衛(wèi)生科技發(fā)展專項資金項目(JQX18006)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22

第76頁

實驗研究

72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光照黑暗交替,飼養(yǎng)室溫度

20~25 ℃,濕度 40%~60%。適應性飼養(yǎng) 7 d。本實驗

通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查(批

號:201805A026)。

1.2 藥物 涼血通瘀方(大黃10 g、水牛角30 g、生

地黃 20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石菖蒲10 g)中

藥飲片由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京中醫(yī)院藥學部提

供。水牛角先煎 20 min,加入生地黃、赤芍、牡丹皮、

石菖蒲,煮沸10 min,加入大黃再次煮沸10 min,倒

出藥液,再加水煮沸10 min,過濾合并 2次濾液,濃

縮至1.2 g/mL。

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NGF抗體(批號:bs-0067R)、

檸檬酸鈉抗原修復液(批號:C02-02001)、生物素

標記的羊抗兔IgG二抗(批號:bs-0295G)、DAPI(批

號:C02-04002)、DAB試劑盒(批號:C02-04001)、

蘇木素-伊紅染色試劑盒(批號:C02-04004)購自

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BDNF抗體(批號:

ab108319)、GAPDH抗 體(批 號:ab181602)、二 抗

(批號:ab6722)購自Abcam公司;BCA蛋白濃度測定

試劑盒(批號:P0010)、SOD試劑盒(批號:S0101)、

MDA試劑盒(批號:S0130)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

術有限公司;CCK-8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試

劑盒(批號:E12186R-1)購自南京奧青生物技術有

限公司。

腦立體定位儀(加拿大David Kopf Instruments

公司,型號:990-685),注射泵控制器(中國保定蘭

格恒流泵有限公司,型號:TJ-1A),多功能開顱鉆

(日本Makita公司,型號:6222D),生物顯微鏡(德國

萊卡公司,型號:DM2500型),超靈敏化學發(fā)光成像

儀(美國GE公司,型號:LAS4000mini),酶標儀(美

國PerkinElmer公司,型號:EnSpire)。

2 實驗方法

2.1 模型制備 采用改良自體血注入法制作腦出血

大鼠模型[10]。麻醉動物,將其俯臥固定于腦立體定

向儀,頭部正中切開,確定前囟點,選擇前囟點右側

中線旁開 3 mm、冠狀縫前 0.2 mm處,定位尾狀核,顱

骨鉆孔;反轉暴露尾根腹側,分離尾動脈,微量進樣

器刺入,抽取 50 μL血液;微量進樣器固定于立體定

位儀,于鉆孔處緩慢進針 6 mm ;以5 μL/min速度注

入血液,注射結束采用二次退針法,骨蠟封閉顱孔。

麻醉蘇醒后,使用Longa五級評分法對造模大鼠進行

評分,1~3分的動物為造模成功。

2.2 分組與給藥 SD大鼠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

分為正常組、假手術組、造模組。造模組按 2.1項下

方法造模,選取 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隨機分為模型

組、涼血通瘀方組,每組15只。假手術組大鼠處理

方法同造模組,以微量進樣器空針置入尾狀核,不注

射血液,選術后存活的大鼠 15只入組。正常組亦取

15只入組。涼血通瘀方組以15 g/kg給予涼血通瘀

方煎劑灌胃,正常組、假手術組、模型組灌胃等量生

理鹽水,根據(jù)前期給藥后 1 d、3 d、5 d三個時間點的

實驗結果[7],本研究各組均每日灌胃1次,連續(xù) 3 d。

涼血通瘀方劑量根據(jù)人體和動物的等效劑量進行換

算。既往研究采用涼血通瘀方高、中、低劑量分別

給藥,發(fā)現(xiàn)中劑量對急性腦出血動物腦功能改善效

果最好[11],因此本研究選擇 15 g/kg劑量進行實驗。

2.3 標本采集與處理 末次給藥后,模型組、涼血通

瘀方組大鼠采用Longa五級評分法評價神經功能缺

損程度。評分完成后,各組隨機取 5只大鼠,麻醉后

開胸,暴露心臟,心內依次灌注生理鹽水、4%多聚甲

醛,取出血灶邊緣腦組織,石蠟包埋,用于檢測腦組

織NGF表達。各組剩余 10只大鼠處死后取出血灶邊

緣腦組織和回盲部腸組織,-80 ℃保存,其中隨機取

5只大鼠腦組織進行BDNF蛋白檢測,取全部10只大

鼠腦組織進行SOD、MDA含量檢測,取全部10只大

鼠腦組織和腸組織進行CCK-8含量檢測。

2.4 指標檢測

2.4.1 Longa五級評分法評價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分

別于造模成功后、灌胃 3 d后對模型組與涼血通瘀

方組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價。采用Longa五級

評分法,具體標準如下:0 分,無體征;1分,不能

完全伸直前肢;2 分,一側肢體癱瘓,有追尾現(xiàn)象;

3 分,不能站立或者打滾;4 分,無自發(fā)性活動,有

意識障礙。由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對大鼠進行評

分,每只動物重復評價 3 次,每次間隔 1 min,取平

均值。

2.4.2 免疫組化法檢測腦組織NGF表達 取各組5

只大鼠腦組織石蠟切片,脫蠟脫水,抗原修復,血清封

閉,一抗、二抗孵育,顯色,顯微鏡下觀察,適時終止;

蘇木素復染,脫水,封片;生物顯微鏡觀察(×400),

以胞漿或胞核棕黃色顆粒為陽性染色。選取血腫周

圍腦組織3個視野。應用Image pro plus 6.0軟件分析

圖像,得到累積光密度值(IOD)和像素面積(Area),

以IOD/Area值為平均光密度值。

2.4.3 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腦組織

BDNF蛋白表達 取各組 5只大鼠腦組織,加入蛋白

裂解液,球磨儀勻漿。充分裂解后,4 ℃離心(離心

半 徑10 cm,14 000 r/min,5 min)2次,取 上 清。 按

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說明書配置,測吸光值,

計算樣本蛋白濃度,SDS-PAGE電泳分離蛋白,濕

第77頁

實驗研究

73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法以25 V轉膜 20 min,5%脫脂奶粉TBST溶液封閉,

室溫慢搖2 h。5%脫脂奶粉配制一抗,抗體濃度

為1∶1000,置入一抗,4 ℃過夜,配制二抗,濃度為

1∶5000,室溫震蕩孵育 2 h,吸棄二抗稀釋液,TBST

洗膜 3次,每次 5 min。根據(jù)說明書配制顯影液 6 mL,

置入化學發(fā)光成像儀內曝光。所得圖像經Image J處

理,檢測各組圖像灰度值。

2.4.4 生化法檢測腦組織SOD、MDA含量 取各組

10只大鼠腦組織,加入裂解液研磨成勻漿,4 ℃離

心(離心半徑10 cm,3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

采用WST-8法檢測SOD含量,按照說明書配制SOD檢

測緩沖液、WST-8/酶工作液和反應啟動工作液,于

96孔板加樣顯色,記錄酶標儀上吸光度值;采用硫

代巴比妥酸反應法檢測MDA含量,按照說明書配制

MDA檢測工作液和標準品,于 96孔板加樣顯色,記

錄酶標儀上吸光度值。

2.4.5 ELISA法 檢 測 腦 組 織 和 腸 組 織CCK-8含

量 取各組10只大鼠腦組織和腸組織,加入裂解液

RIPA(每100 mg組織中加入1 mL RIPA),研磨勻漿,

4 ℃離心(離心半徑10 cm,3000 r/min,10 min),取

上清液,參照說明書操作,酶標儀上測吸光度,計算

濃度。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

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x

-

±s)表示。兩組間比較

采用 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齊采用

LSD法進行多重比較,方差不齊采用Dunnett’s T3法

進行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實驗結果

3.1 模 型 組 與 涼 血 通 瘀 方 組 大 鼠Longa評 分 比

較 模型組和涼血通瘀方組大鼠造模成功后Longa評

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大鼠灌胃

3 d后Longa評分均顯著低于造模成功后(P<0.01);

灌胃3 d后,涼血通瘀方組Longa評分顯著低于模型組

(P<0.05)。見表1。

表1 模型組與涼血通瘀方組大鼠造模成功后、灌胃3 d后Longa評分比較(x

-

±s) 單位:分

組別 動物數(shù)/只 造模成功后評分 灌胃3?d后評分

模型組 15 2.40±0.63 1.60±0.91&&

涼血通瘀方組 15 2.47±0.52 0.93±0.59&&#

注:與本組造模成功后比較,&&P<0.01 ;與模型組同

時期比較,#P<0.05。

3.2 各組大鼠腦組織NGF表達比較 與正常組和假

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腦組織NGF平均光密度值

顯著降低(P< 0.01),涼血通瘀方組平均光密度值

顯著升高(P< 0.05,P< 0.01);與模型組比較,涼

血通瘀方組大鼠腦組織NGF平均光密度值顯著升高

(P< 0.01)。見圖1、表 2。

注:A-正常組;B-假手術組;C-模型組;D-涼血通瘀方組

圖1 各組大鼠腦組織NGF表達(×400)

表2 各組大鼠腦組織NGF平均光密度值比較(x

-±s)

組別 動物數(shù)/只 NGF

正常組 5 77.42±14.47

假手術組 5 76.37±12.65

模型組 5 45.38±9.82**△△

涼血通瘀方組 5 93.41±11.18*△△##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 ;與假手術組

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1。

3.3 各組大鼠腦組織BDNF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與

正常組比較,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大鼠腦組織BDNF蛋

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P<0.01),涼血通瘀

方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5);與假手術組和

模型組比較,涼血通瘀方組大鼠腦組織BDNF蛋白表

達水平顯著升高(P<0.01)。見圖 2、表 3。

注:A-正常組;B-假手術組;C-模型組;D-涼血通瘀方組

圖2 各組大鼠腦組織BDNF蛋白表達

表3 各組大鼠腦組織BDNF蛋白表達水平比較(x

-±s)

組別 動物數(shù)/只 BDNF

正常組 5 0.49±0.04

假手術組 5 0.39±0.02*

模型組 5 0.38±0.03**

涼血通瘀方組 5 0.61±0.05*△△##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 ;與假手術組

比較,△△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1。

第78頁

實驗研究

74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3.4 各組大鼠腦組織SOD和MDA含量比較? 與正常

組和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腦組織SOD含量顯

著降低(P<0.01),MDA含量顯著升高(P<0.01);

涼血通瘀方組大鼠腦組織SOD、MDA含量均顯著升

高(P<0.01)。與模型組比較,涼血通瘀方組大鼠腦

組織SOD含量顯著升高(P<0.01),MDA含量顯著降

低(P<0.01)。見表 4。

表4 各組大鼠腦組織SOD和MDA含量比較(x

-

±s) 單位:μmol/L

組別 動物數(shù)/只 SOD MDA

正常組 10 1.39±0.13 18.54±1.37

假手術組 10 1.34±0.19 19.93±1.98

模型組 10 0.94±0.13**△△ 29.81±1.93**△△

涼血通瘀方組 10 1.94±0.18**△△## 24.35±1.74**△△##

注:與 正 常 組 比 較,**P<0.01 ;與 假 手 術 組 比 較,

△△P<0.01 ;與模型組比較,##P<0.01。

3.5 各組大鼠腦組織和腸組織CCK-8含量比較? 與

正常組和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腦組織、腸組織

CCK-8含量均顯著降低(P<0.01,P<0.05),涼血

通瘀方組含量均顯著升高(P<0.01);與模型組比

較,涼血通瘀方組大鼠腦組織、腸組織CCK-8含量均

顯著升高(P<0.01)。見表 5。

表5 各組大鼠腦組織和腸組織CCK-8含量比較(x

-±s) 單位:pg/mL

組別 動物數(shù)/只 腦組織CCK-8 腸組織CCK-8

正常組 10 223.18±9.90 250.21±11.29

假手術組 10 221.53±12.10 253.91±15.99

模型組 10 200.60±8.50**△△ 229.17±15.29*△

涼血通瘀方組 10 251.36±15.25**△△## 292.64±13.26**△△##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 ;與假手術

組比較,△P<0.05,△△P<0.01 ;與模型組比較,

##P<0.01。

4 討論

腦出血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顱內血腫形成后

繼發(fā)腦水腫、腦組織受壓甚至腦疝等,導致神經元

不可逆損傷,患者常遺留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如何保護急性腦出血受損周邊組織、促進神經修復

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相關神經保護劑尚未受到

廣泛認可,需要進行高質量、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

以進一步證實[12,2]。

通腑瀉熱法治療中風始于金元,后世廣泛應用。

通腑瀉熱,“釜底抽薪”,腑氣暢通,往往神明清爽,病

情逆轉。急性腦出血常合并陽明腑實證,風火痰瘀

內結,氣機逆亂,通降失司,積滯內停;腸腑濁氣壅

塞,火升陽亢,上擾清明。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腦出血后

中樞神經受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胃腸蠕動緩慢,

長期臥床、脫水治療,加重腸道缺水;胃腸毒素蓄積,

透過腸黏膜屏障,進入血液;胃腸運動遲緩可增加腹

壓,加重顱內壓升高[13]。通腑瀉熱以開竅醒腦,體現(xiàn)

了“腦病治腸”的治療學理念。

國醫(yī)大師周仲瑛根據(jù)多年臨證經驗提出,對于

急性中風邪實證,臨床可應用涼血通瘀法,以下為

度,達到“上病下取”“從腸治腦”的目的。涼血通瘀

方具有涼血散瘀、通腑瀉熱之功效。方中大黃通腑

瀉熱、逐瘀祛邪,水牛角清熱瀉火、涼血寧血,二者合

用阻斷血熱煎熬成瘀,防止瘀熱生風化痰;生地黃滋

陰養(yǎng)血、涼血清熱;赤芍、牡丹皮涼血散瘀;石菖蒲

走竄上行,直達巔頂。

本研究采用改良自體血注入法制作腦出血大鼠

模型,造模效果穩(wěn)定。前期研究表明,假手術組會出

現(xiàn)因手術造成的腦組織輕微損傷,與正常組的實驗

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故本研究同時設立

正常組和假手術組以幫助驗證手術操作是否會引發(fā)

實驗數(shù)據(jù)的差異。結果表明,與正常組比較,假手術

組大鼠腦組織NGF表達和SOD、MDA含量,腦、腸組

織CCK-8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組

織BDNF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

本研究觀察了涼血通瘀方對急性腦出血大鼠的

神經保護作用,并探索其機制。NGF和BDNF是中樞

神經系統(tǒng)重要的神經營養(yǎng)因子,對神經元生長分化

發(fā)揮關鍵作用,與腦卒中密切相關,可保護受損神經

元[14-15]。NGF可促進腦出血后軸突再生,激活血腫

灶周圍神經干細胞增殖,促進周圍組織新生血管形

成[16]。BDNF能減輕腦出血神經元受損死亡,促進神

經元分化生長和卒中后的運動、感覺康復[17]。本研

究結果表明,涼血通瘀方可顯著升高急性腦出血模

型大鼠腦組織NGF和BDNF蛋白表達,表明本方可促

進神經元的激活,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氧自由基導

致腦出血后腦損傷,誘導神經元凋亡。SOD主要防御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強氧化,對抗氧自由基損傷。急

性腦出血后周圍組織水腫缺血缺氧、繼發(fā)性顱內壓增

高、腦組織代謝紊亂等,催化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產

生脂質過氧化物MDA,破壞細胞膜的生物結構[18-19]。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涼血通瘀方可升高急性腦出血模型大鼠

腦組織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減輕腦出血后氧化

應激。

現(xiàn)代腸-腦軸理論的提出、腦腸互動學說的發(fā)展

為研究腦腸相關疾病奠定了基礎。腦腸肽是腦腸共

有激素,可調節(jié)腦腸互動,CCK-8以神經遞質形式

參與腦出血的發(fā)生發(fā)展[20],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研

究發(fā)現(xiàn),CCK-8可促進NGF合成釋放,重建受損神

經元,協(xié)助軸突生長,參與神經元存活再生;改善神

第79頁

實驗研究

75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經生長微環(huán)境,拮抗神經元凋亡,促進神經細胞功

能恢復;同時提升SOD活力,降低MDA濃度,提高

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21-23]。本研究結果表明,涼血

通瘀方可顯著升高急性腦出血模型大鼠腦、腸組織

CCK-8含量,這一作用可能是其發(fā)揮神經保護作用

的機制之一。

綜上所述,涼血通瘀方對急性腦出血模型大鼠

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增加腦、腸組織

CCK-8的含量有關。未來可進一步研究本方調節(jié)腸

道動力功能或腸道微生物變化的作用機制,以及通

過迷走神經中樞途徑和腸-肝循環(huán)外周途徑影響中

樞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 WU S M,WU B,LIU M,et al.Stroke in China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J].

Lancet Neurol,2019,18(4):394.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

管病學組.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9)[J].中華神經科雜

志,2019,52(12):994.

[3] 王永炎,謝穎楨.化痰通腑法治療中風病痰熱腑實證的源

流及發(fā)展(四)——中風后腦腸軸改變及化痰通腑法治

療痰熱腑實證的效應機理[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

臨床版),2013,20(4):1.

[4] 過偉峰,張?zhí)m坤,吳勉華,等.涼血通瘀中藥治療腦出血急

性期168例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5

(9):603.

[5] 李建香,趙楊,過偉峰,等.通腦活絡針刺法聯(lián)合涼血通瘀

方治療急性腦出血35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

志,2018,24(10):1458.

[6] 李建香,丁德經,張?zhí)m坤,等.涼血通瘀方對腦出血實證

患者血清神經營養(yǎng)因子和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

2020,61(15):1330.

[7] 李建香,趙楊,過偉峰,等.涼血通瘀方對腦出血模型大鼠

腦組織、腸組織、血清膽囊收縮素8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

2019,60(8):684.

[8] HSU L T,HUNG K Y,WU H W,et al.Gut-derived

cholecystokinin contributes to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via

nerve growth factor-dependent neurite outgrowth[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31(9):1594.

[9] PIOTROWICZ Z,CHALIMONIUK M,CZUBA M,et al.Rol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appetite control[J].

Postepy Biochem,2020,66(3):205.

[10] 李建香,袁夢果,劉云芳,等.注射泵控制器注血/二次退

針法改良大鼠腦出血模型[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9,

36(6):1015.

[11] 趙鳳鳴,黃艷,李國春.涼血通瘀方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

分泌及相關信號通路蛋白表達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

學學報,2018,34(5):510.

[12] CHAMORRO á,LO E H,RENú A,et al.The future of

neuroprotection in strok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1,92(2):129.

[13] 李建香,過偉峰,傅淑平,等.基于腦腸互動探討通腑瀉

熱法治療中風的機制[J].中醫(yī)雜志,2018,59(4):292.

[14] EFTIMIADI G,SOLIGO M,MANNI L,et al.Topical deliver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treatment of ocular and brain

disorders[J].Neural Regen Res,2021,16(9):1740.

[15] ANAND S K,MONDAL A C.Neuroanatomic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zebrafish(Danio rerio)brain[J].J Neurosci Res,2020,

98(5):754.

[16] SUN Y,ZHU X B,HOU J L,et al.Effects of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reating cerebral injury in acute

period caused by cerebral hemorrhage[J].Saudi J Biol

Sci,2020,27(10):2701.

[17] GUO Y C,SONG X K,XU Y F,et al.The expression

and mechanism of BDNF and NGB in perihematomal

tissue in ra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7,21(15):3452.

[18] ARONOWSKI J,ZHAO X R.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secondary brain injury[J].Stroke,

2011,42(6):1781.

[19] ZHAO Q P,QU R B,TENG L,et al.HO-1 protects the

nerves of ra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by regulating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9,15 :1459.

[20] 王恒,邵恩得,張金榮,等.膽囊收縮素-8對高血壓大鼠

腦出血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4,36

(6):812.

[21] REHFELD J F.Cholecystokinin and the hormone concept[J].

Endocr Connect,2021,10(3):R139.

[22] HWANG C K,KIM D K,CHUN H S.Cholecystokinin-8

induce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in

noradrenergic neuronal cells[J].Neuropeptides,2013,47

(4):245.

[23] WEN D,AN M L,GOU H Y,et al.Cholecystokinin-8

inhibits methamphetam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via an

anti-oxidative stress pathway[J].Neurotoxicology,2016,

57 :31.

第一作者:李建香(1984—),男,醫(yī)學博士,

副主任中醫(yī)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腦病研究。

通訊作者:過偉峰,醫(yī)學博士,教授,研究員,

博士研究生導師。gwfwfg2003@sina.com

收稿日期:2021-12-28

編輯:吳 寧

第80頁

綜? ? 述

76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莖,其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

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1]。白術功效上的

差異與其炮制方法有關,其生藥辛燥之性過強,炮制

后可降低燥性、增強其健脾之力[2]?!睹t(yī)別錄》[3]記

載,白術主治風痰頭痛、流淚、皮下水腫等癥;《丹溪

心法》[4]中描述麩炒白術為安胎之圣藥;《壽世保

元》[5]中將土炒白術用以扶脾益胃??梢姡仔g經過

炮制后藥性發(fā)生改變,擴大了其臨床應用范圍。白

術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揮發(fā)油類、內酯類、多糖類、

黃酮類、苷類等,現(xiàn)代藥理學對白術的化學成分研究

多集中在白術內酯Ⅰ~Ⅲ、白術多糖等活性成分,這

些活性成分亦被證實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6-7]。本文

查閱國內外有關白術藥理作用方面的文獻,并進行

系統(tǒng)分析和歸納,以期為今后進行白術藥效機制研

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 神經保護作用

1.1 抑制神經細胞凋亡? 白術內酯類在抑制神經細

胞凋亡方面具有明顯作用。研究表明,興奮性中毒

誘導的神經元凋亡是神經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谷

氨酸(Glu)誘導的興奮性毒性會使線粒體功能喪

失,迅速增加活性氧(ROS)濃度,其誘導的神經細

胞凋亡依賴天冬氨酸半胱氨酸酯特異性蛋白酶家族

caspase-3,而caspase-3在凋亡刺激激活時參與了凋

亡細胞死亡的觸發(fā)和執(zhí)行[8-9]?,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

明,白術內酯Ⅲ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aspases-3表達

活性,抑制caspase信號通路,進而發(fā)揮抗神經細胞凋

亡作用[10-11];雙白術內酯能夠減輕乳酸脫氫酶(LDH)

活性,降低ROS水平,并通過調控PI3k-Akt-GSK3β通

路抑制Glu誘導的人神經母細胞瘤SH-SY5Y細胞和大

鼠腎上腺嗜鉻細胞瘤PC12細胞損傷[12]??梢姡仔g

對興奮性毒性介導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潛

力。胡微煦等[13]在白術多糖治療神經細胞缺氧性凋

亡的相關機制研究中發(fā)現(xiàn),白術多糖能夠參與調控

Bcl-2/Bax信號通路,增加抗凋亡蛋白的表達水平,發(fā)

揮抑制神經細胞缺氧性凋亡的作用。

1.2 腦缺血保護作用 白術內酯Ⅲ可通過抑制Janus

激酶(JAK)/信號轉導和轉錄(STAT)通路和通過

Drp1抑制線粒體裂變來緩解神經炎癥,改善缺血再

灌注損傷。腦卒中的發(fā)生與神經元的線粒體過度裂

變有關,而抑制裂變可減弱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的

神經元凋亡和線粒體自噬[14]。小膠質細胞作為腦內

的巨噬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免疫防御和腦卒中

發(fā)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線粒體是調節(jié)小膠質

細胞的重要因素[15]。據(jù)報道,JAK2/STAT3信號通路

是小膠質細胞中負責細胞因子產生、免疫細胞招募

和激活以及啟動適應性反應的主要途徑[16]?,F(xiàn)代研

究表明,在缺氧葡萄糖剝奪-再氧合(OGDR)刺激

的原代小膠質細胞和大腦中動脈短暫閉塞處理的小

鼠中,白術內酯Ⅲ能顯著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

白術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杜 航 何文生 胡紅蘭 李 航

(重慶市大足區(qū)人民醫(yī)院,重慶 402360)

摘 要 白術作為臨床常用的中藥之一,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白術含有白術內酯Ⅰ~Ⅲ、白

術多糖、揮發(fā)油類、黃酮類等多種活性成分。白術活性成分能夠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發(fā)揮神經保護功能,并改善學習記憶障

礙;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發(fā)揮抗炎作用,治療膿毒癥及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胃腸道功能;保

護肝臟細胞;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作用;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防治血栓性疾??;具有較強的抑菌能力。白

術通過多種活性成分對多靶點、多蛋白、多通路發(fā)揮藥理作用,今后可從分子、細胞、組織水平等方面開展針對白術具體活

性成分的藥效機制研究,并基于其明確有效的作用途徑進行系統(tǒng)驗證,以便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以及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白術;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綜述

基金項目 重慶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基金資助項目(ZY201703063)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23

第81頁

綜? ? 述

77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活,減少過度的線粒體分裂;此外,白術內酯Ⅲ能降

低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β

和IL-6的表達,促進抗炎介質(IL-10、人精氨酸酶

Arg-1和CD206)的表達,緩解神經炎癥,改善缺血再

灌注損傷[17]。

1.3 改善學習記憶障礙 白術水/醇提取物及其活性

成分白術內酯Ⅲ通過提高海馬突觸素(Syn)、蛋白激酶

C(PKC)、環(huán)磷酸腺苷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的

表達水平,減少ROS的形成,從而改善學習記憶功能。

阿爾茨海默癥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β-淀粉樣蛋白(Aβ)

的神經外斑塊、高磷酸化tau蛋白的神經纖維纏結、功

能失調的小膠質細胞、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和營養(yǎng)不

良的神經突,臨床表現(xiàn)為老年癡呆,大腦學習記憶功能

衰退[18]。動物實驗研究表明,白術水提取物能夠改善

腦D-半乳糖腦老化小鼠的記憶能力,而學習記憶與海

馬等腦區(qū)神經元突觸的形態(tài)和功能改變密切相關,表

明白術可通過提高Syn、PKC、CREB的表達水平以增強

學習記憶能力[19] ;同時,白術醇提取物也能降低海馬乙

酰膽堿酯酶(AChE)的活力以改善老年記憶障礙[20]。

研究表明,白術內酯Ⅲ能明顯改善大鼠慢性高劑量同

型半胱氨酸誘導的學習記憶障礙,減少ROS形成,降低

磷酸化PKC表達水平;同時,白術內酯Ⅲ也可保護神經

元免受同型半胱氨酸誘導下的凋亡[21]。

2 抗腫瘤作用

2.1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正常的細胞周期由復雜的

途徑組成,這些途徑調節(jié)所有分子和細胞器的復制,

并將它們分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子細胞,這一過程

的準確性是由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和調

節(jié)細胞周期蛋白(Cyclin)以及檢查點蛋白控制[22]。

研究表明,白術內酯Ⅰ可顯著抑制卵巢癌SK-OV-3、

OVCAR-3細胞增殖,其通過參與調控PI3K/AKT信號

通路來下調細胞CDK1的表達,增加G2/M期細胞比例

及降低S期細胞比例,將腫瘤細胞阻滯在G2/M期[23] ;

同時,白術內酯Ⅰ還能降低Cyclin D1、CDK4蛋白的

表達水平將腫瘤細胞阻滯在周期G1,進而抑制腫瘤

細胞增殖[24]。

2.2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研究表明,白術的活性

成分之一蒼術酮能夠顯著降低線粒體膜電位,增加

ROS水平,抑制Bcl-2的表達,促進Bax和caspase-3表

達,誘導肝癌細胞凋亡[25]。李小芳等[26]研究發(fā)現(xiàn),白

術內酯Ⅰ可參與調節(jié)促凋亡基因和抑制凋亡基因的

表達,增加Bax/Bcl-2的比值以及caspase-3、p53蛋白

表達水平,進而促進人胃癌細胞SGC-790凋亡。另

外,白術內酯Ⅲ也可通過激活線粒體途徑,誘導細胞

色素c釋放、bax表達、caspase激活和凋亡誘導因子

(AIF)易位,進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27]。

2.3 抑制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 腫瘤轉移是一個

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包括腫瘤細胞剝離、血管化轉移、

新部位腫瘤形成等生物學行為,上皮間充質轉化

(EMT)在惡性腫瘤的轉移中起著重要作用,使腫瘤

細胞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侵襲性和遷移性,從而促進

腫瘤的轉移和擴散[28]。研究表明,蒼術酮能夠抑制上

皮間充質轉化(EMT)過程和下調基質金屬蛋白酶

(MMP)-2和MMP-9的表達從而抑制肝癌細胞的遷

移和侵襲[25]。此外,白術內酯Ⅰ能調節(jié)TLR4/MyD88

通路抑制肺癌A549細胞侵襲轉移[29] ;白術多糖能夠

抑制AKT/GSK-3β的磷酸化,參與調控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來抑制MMP-2的蛋白表達水平[30]。

3 抗炎作用

3.1 治療膿毒癥 膿毒癥被定義為宿主對微生物

的全身性反應,與以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為特征的

嚴重感染有關,各種微生物感染,包括革蘭氏陰性和

革蘭氏陽性微生物、病毒和真菌均可導致膿毒癥[31]。

易慧敏等[32]利用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膠質細胞

建立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白術內酯Ⅲ能參與調控TLR4/

NF-κB信號通路,降 低TNF-α的濃度以及iNOS、

MyD88、TLR4、COX-2的蛋白表達水平,進而發(fā)揮抗

炎作用。白術內酯Ⅰ對盲腸結扎穿刺(CLP)膿毒癥

模型小鼠的全身炎癥反應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能

夠降低炎性細胞因子(TNF-a、IL-1β、IL-6)的含

量以及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

酐(Cre)和血尿素氮(BUN)含量,進而抑制全身炎

癥反應,并改善肝腎功能[33] ;同時,白術多糖能夠激

活TLR4-MyD88-NFκB信號通路,降低IL-1β、IL-6、

TNF-α水平,增加IL-4水平,抑制GSH-PX、MDA水

平,減輕LPS所致的肝臟炎癥,從而治療膿毒癥[34]。

3.2 抗動脈粥樣硬化 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

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早

期,各種刺激因子誘導脂質在動脈壁堆積,導致炎

癥介質釋放、細胞黏附、脂質斑塊形成、平滑肌增

生和遷移,其發(fā)病機制以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s)

的增殖和遷移以及炎癥病變?yōu)樘卣鱗35]。據(jù)報道,

白術內酯Ⅰ能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氧化修飾低密度

脂蛋白(Ox-LDL)誘導的VSMCs的增殖和遷移,

并降低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和單核細胞趨化蛋

白-1(MCP-1)的表達;同時,白術內酯Ⅰ能抑制

p38-MAPK和NF-κB的激活,進而阻斷Ox-LDL誘

導巨噬細胞及其泡沫細胞的形成[36]。

第82頁

綜? ? 述

78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4 改善胃腸道功能

研究表明,白術水提物對胃腸道運動具有雙向

調節(jié)作用,一方面能促進結腸組織酪氨酸激酶生長

因子受體(c-kit mRNA)的表達水平,修復結腸Cajal

間質細胞,進而促進腸道運動[37-38] ;另一方面,對乙

酰膽堿所致的腸肌興奮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調節(jié)

胃竇和回腸血管活性腸肽和P物質水平[39]。此外,白

術多糖具有改善和調節(jié)腸道菌群紊亂的作用,不僅

能調節(jié)腸道菌群產生短鏈脂肪酸,還可以調節(jié)宿主

和腸道菌群消化食物營養(yǎng)物質、氨基酸和膽囊酸代

謝、尸體堿等代謝產物的產生,從而起到胃腸道保護

作用[40]。

5 保護肝臟細胞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生物代謝器官,人體通過各

種途徑吸收外源性化學物質,以及在機體代謝過程中

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最終轉化并儲存在肝臟中,這

些有害有毒物質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損傷,引起肝細

胞壞死、凋亡、炎癥、纖維化、癌變等病理改變[41]。研

究表明,白術多糖對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

2,2-二苯基-1-(2,4,6-三硝基苯)、超氧陰離子和羥

基自由基具有明顯的清除作用,降低AST、ALT含量

以及肝臟組織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

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

表明白術多糖能夠通過增強抗氧化作用、抑制NOS

活性和NO水平以及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來發(fā)揮保護

肝臟作用[42]。此外,白術內酯Ⅰ能參與調控MAPK/

NF-κB(p65)信號通路,抑制MAPK的磷酸化水平

及NF-κB(p65)的表達,并且降低NF-κB(p65)

下游靶點IL-1β、IL-6的轉錄活性,進而改善乙酰氨

基酚誘導的急性肝損傷[43]。

6 免疫調節(jié)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種復雜的免疫介導性肝病,

是由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肝組織細胞及相關蛋白

產生抗體,致使淋巴細胞攻擊自身肝組織細胞,引起

肝臟發(fā)生一系列病變,其組織學診斷為界面型肝炎,

血清中ALT、AST、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增高[44]。

研究表明,白術內酯Ⅰ能參與調控JAK/STAT信號通

路,下調肝組織中JAK2、STAT3、IL-21、IL-6 mRNA

表達水平,改善自身免疫性肝損傷的肝功能[45]。同

時,白術內酯Ⅰ能夠顯著抑制大鼠嗜堿性細胞白血

病細胞RBL-2H3中IgE/ag介導的脫顆粒和被動皮膚

過敏反應,并能降低IL-4和TNF-α水平;也能抑制

Lyn、Fyn、Syk、LAT、PLCg、Gab2、Akt、p38和JNK激

酶的磷酸化表達,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效果方面有巨

大的潛力[46]。此外,白術多糖對淋巴細胞具有免疫

調節(jié)作用,能夠促進ConA誘導的脾臟T淋巴細胞轉

化、轉錄因子T-bet和Gata3的mRNA表達水平;同時,

也能降低LPS誘導的CD3、CD4和CD8淋巴細胞亞群

比例[47]。

7 抗血栓作用

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該過程中三磷酸腺苷(ATP)、Erk1/2、Akt等信號分子

在血小板黏附、聚集、伸展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有效控制病理狀態(tài)下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是防治血

栓性疾病的關鍵[48]。研究表明,白術內酯Ⅱ通過參與

調控PI3K-Akt信號通路來抑制膠原刺激下的人血小

板的體外聚集[49] ;白術內酯Ⅲ參與血小板活化過程中

MAPK和PI3K-Akt信號通路的調控,抑制血栓烷類似

物誘發(fā)的人血小板聚集[50] ;同時,白術內酯Ⅱ、Ⅲ也能

降低人血小板在固定纖維蛋白原上的擴散,延遲血漿

中的凝塊收縮,增加了氯化鐵誘導的小鼠頸動脈血栓

模型的首次閉塞時間,并延長出血時間[51]。

8 抑菌作用

研究表明,白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加入保護氧化產物的抗壞血酸

提取白術有效成分后對MRSA的最低抑菌濃度為

0.781 mg/mL,表明其活性成分白術黃酮以及揮發(fā)油

成分對MRSA、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均有較強的

抑制作用[52-53]。此外,白術能夠增強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非織造布敷料

的體外抗菌效果,利用氬氣等離子體處理和丙烯酸

預接枝技術,有效提高了白術接枝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PET)非織造布敷料的接枝率和廣譜抗菌效

果[54]。目前對于白術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僅集

中在效果評價上,有待進行深層次的機制研究。

9 結語

綜上,白術有效成分在保護神經、抗腫瘤、抗炎、

改善胃腸道功能、保護肝臟細胞、調節(jié)免疫、抗血栓、

抗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有效成分的明確對

于后期對白術藥效機制的研究及新藥開發(fā)具有重要

意義,故今后可從細胞、分子等水平上入手進行系統(tǒng)

研究,將白術活性成分提取、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相

結合,利用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來開展全方位、多學科相關

研究。同時,也可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深入挖掘白

術已知藥理活性的具體分子機制及尚未被發(fā)現(xiàn)的全

新藥效,為其質量控制的制定及臨床應用提供科學

依據(jù)。

第83頁

綜? ? 述

79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 :107.

[2] 張曉娟,左冬冬.白術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

中醫(yī)藥信息,2018,35(6):101.

[3] 陶弘景.名醫(yī)別錄[M].尚志鈞,輯校.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86 :22.

[4] 朱震亨.丹溪心法[M].彭建中,點校.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

版社,1997 :122.

[5] 龔廷賢.壽世保元[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116.

[6] 左軍,張金龍,胡曉陽.白術化學成分及現(xiàn)代藥理作用研究

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23(10):6.

[7] 顧思浩,孔維崧,張彤,等.白術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及

復方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0,38(1):

69.

[8] IOVINO L,TREMBLAY M E,CIVIERO L.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in Parkinson's disease :the role of glial

cells[J].J Pharmacol Sci,2020,144(3):151.

[9] LOBINE D,SADEER N,JUGREET S,et al.Potential of

medicinal plants as neuroprotective and therapeutic

properties against amyloid-β-related toxicity,and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in human neural cells[J].Curr

Neuropharmacol,2021,19(9):1416.

[10] LIU C,ZHAO H,JI Z H,et al.Neuroprotection of

atractylenolide Ⅲ from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neuronal apoptosis via inhibiting

caspase signaling pathway[J].Neurochem Res,2014,39

(9):1753.

[11] GAO Q,JI Z H,YANG Y,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gainst excitotoxicityinduced apoptosis in cultured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J].

Phytother Res,2012,26(4):557.

[12] 謝泳超.雙白術內酯對谷氨酸神經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

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13] 胡微煦,向勤,文珠,等.白術多糖抗神經細胞缺氧性凋亡

的機制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3,29(4):84.

[14] HUANG Q X,LOU T T,WANG M Y,et al.Compound

K inhibits autophagy-mediated apoptosis induced by

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 via regulating

AMPK-mTOR pathway in neurons[J].Life Sci,2020,

254 :117793.

[15] KATOH M,WU B,NGUYEN H B,et al.Polymorphic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fusion modifies

phenotypes of microglia in neuroinflammation[J].

Sci Rep,2017,7(1):4942.

[16] LIANG Z X,WU G L,F(xiàn)AN C X,et al.The emerging

role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in cerebral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J].

Prog Neurobiol,2016,137 :1.

[17] ZHOU K C,CHEN J,WU J Y,et al.Atractylenolide Ⅲ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and neuro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ng JAK2/STAT3/Drp1-dependent

mitochondrial fission in microglia[J].Phytomedicine,2019,

59 :152922.

[18] IMBIMBO B P,LOZUPONE M,WATLING M,et al.

Discontinued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20,29(9):919.

[19] 高群,于新宇.白術對腦老化小鼠認知能力及相關信號蛋

白表達的影響[J].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6,28(1):1.

[20] 嵇志紅,于新宇.白術醇提取物對老年小鼠記憶障礙的改

善作用[J].大連大學學報,2015,36(6):75.

[21] ZHAO H,JI Z H,LIU C,et al.Neuroprotection and

mechanisms of atractylenolide Ⅲ in preventing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duced by chronic high-dose

homocysteine administration in rats[J].Neuroscience,

2015,290 :485.

[22] MILLS C C,KOLB E A,SAMPSON V B.Development

of chemotherapy with cell-cycle inhibitors for adult and

pediatric cancer therapy[J].Cancer Res,2018,78(2):

320.

[23] 龍方懿,賈萍,王華飛,等.白術內酯Ⅰ抑制卵巢癌SKOV-3與OVCAR-3細胞增殖作用機制的研究[J].局解手

術學雜志,2017,26(2):89.

[24] 郭晨旭,劉靜波,謝強,等.白術內酯Ⅰ通過調低Cyclin D1/CDK4抑制胃癌細胞SGC-7901的增殖及機制[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20,45(4):456.

[25] CHENG Y,CHEN T Y,YANG X L,et al.Atractylon

induces apoptosis and suppresses metastasis in hepatic

cancer cells and inhibits growth in vivo[J].Cancer Manag

Res,2019,11 :5883.

[26] 李小芳,張丹,宋大強,等.白術內酯Ⅰ對人胃癌細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長及凋亡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

志,2018,38(18):1921.

[27] KANG T H,BANG J Y,KIM M H,et al.Atractylenolide

Ⅲ,a sesquiterpenoid,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lung

carcinoma A549 cells via mitochondria-mediated death

pathway[J].Food Chem Toxicol,2011,49(2):514.

[28] DONGRE A,WEINBERG R A.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ancer[J].Nat Rev Mol Cell Biol,2019,

20(2):69.

[29] 劉志強,褚艷杰,劉靜,等.白術內酯Ⅰ通過TLR4/MyD88

通路調控肺癌A549細胞增殖侵襲的研究[J].實用腫瘤學

雜志,2019,33(3):228.

第84頁

綜? ? 述

80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30] 朱云,李成,林鑫盛,等.白術多糖對肝癌細胞增殖及侵

襲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39

(10):1180.

[31] RELLO J,VALENZUELA-SáNCHEZ F,RUIZ-RODRIGUEZ M,

et al.Sepsis :a review of advances in management[J].

Adv Ther,2017,34(11):2393.

[32] 易慧敏,陸韻薇,許孟秋,等.二妙散主要成分鹽酸小檗

堿與白術內酯Ⅲ對脂多糖誘導的BV2小膠質細胞炎性

活化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30):

3328.

[33] WANG A M,XIAO Z M,ZHOU L P,et al.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tractylenolide I on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the mouse model of Sepsis created by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J].Pharm Biol,2016,54(1):146.

[34] GUO S X,LI W Y,CHEN F Y,et al.Polysaccharide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regulates LPS-mediated

mouse hepatitis through the TLR4-MyD88-NFκB signaling

pathway[J].Int Immunopharmacol,2021,98 :107692.

[35] PAONE S,BAXTER A A,HULETT M D,et al.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and the role of endothelial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J].

Cell Mol Life Sci,2019,76(6):1093.

[36] LI W F,ZHI W B,LIU F,et al.Atractylenolide I restores

HO-1 expression and inhibits Ox-LDL-induced VSMCs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vitro[J].

Exp Cell Res,2017,353(1):26.

[37] 張印,曹科.不同劑量生白術對小鼠小腸推進功能的影響

[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5):847.

[38] 王文革,次苗苗,張俊紅,等.生白術對慢傳輸型便秘大鼠

c-kit mRNA表達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

11(8):1098.

[39] 余平,費瑩,李洪玉,等.以離體腸肌抑制作用評價麩炒炮

制工藝對白術藥效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35

(5):1091.

[40] FENG W W,LIU J,TAN Y Z,et al.Polysaccharides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Ameliorate ulcerative

colitis via extensive mod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metabolism[J].Food Res Int,2020,138 :

109777.

[41] YOUNOSSI Z,TACKE F,ARRESE M,et al.Global

perspectives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Hepatology,2019,69(6):

2672.

[42] HAN B,GAO Y,WANG Y L,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on acute liver injury in mice[J].Int J Biol Macromol,

2016,87 :85.

[43] 馬志梅,賴尚磊,朱錦彥,等.白術內酯Ⅰ抑制MAPK/

NF-κB信號通路改善對乙酰氨基酚誘導的小鼠急性肝

損傷[J].中國中藥雜志,2022,47(4):1017.

[44] SUCHER E,SUCHER R,GRADISTANAC T,et al.

Autoimmune hepatitis-immunologically triggered liver

pathogenesis-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J].

J Immunol Res,2019,2019 :9437043.

[45] 劉鵬,胡陽黔,曹扶勝,等.白術內酯Ⅰ對自身免疫性肝損

傷小鼠JAK/STAT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J].現(xiàn)代中西

醫(yī)結合雜志,2021,30(27):2975.

[46] ZHANG N N,PARK D K,PARK H J.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atractylenolide Ш,a sesquiterpenoid,on

IgE-mediated mast cell activation and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J].J Ethnopharmacol,2013,145(1):

278.

[47] 徐偉,方思佳,關然,等.白術多糖對小鼠淋巴細胞的免疫

調節(jié)作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13):1573.

[48] FENG Z F,YANG R B,WU L S,et al.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polysaccharides regulate the innate immun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by modulating the TLR4

signaling pathway[J].Onco Targets Ther,2019,12 :7111.

[49] 陳一竹,楊文龍,郭玲玉,等.白術內酯3抗血小板作用及

其機制[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6,43(3):514.

[50] 陳一竹,楊文龍,郭玲玉,等.白術內酯Ⅱ抗血小板作用及

對血小板中蛋白激酶B磷酸化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

報,2016,13(11):18.

[51] CHEN Y Z,YANG W L,GUO L Y,et al.Atractylodes

lactone compounds inhibit platelet activation[J].Platelets,

2017,28(2):194.

[52] XU Z G,CAI Y H,F(xiàn)AN G F,et al.Application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extract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Procedia Eng,2017,

174 :410.

[53] 張雪青,邵鄰相,吳文才,等.白術揮發(fā)油抑菌及抗腫瘤

作用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9

(4):436.

[54] SHU Y T,KAO K T,WENG C S.In vitro antibacteri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plasma-modifi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nonwoven dressing with aqueous extract of

Rhizome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J].Mater Sci Eng C

Mater Biol Appl,2017,77 :606.

第一作者:杜航(1988—),女,中藥學碩士,主

管中藥師,主要從事中藥新劑型與中藥成分的研究。

通訊作者:李航,中藥學碩士,主管中藥師。

286059057@qq.com

收稿日期:2021-12-26

編輯:傅如海 蔡 強

第85頁

綜? ? 述

81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中藥淫羊藿的主要活

性成分之一。淫羊藿最早出現(xiàn)于《神農本草經》,書

中記載:“淫羊藿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

力,強志?!薄吨袊幍洹酚涊d淫羊藿具有補腎陽、強

筋骨、祛風濕等功效,可扶正氣、益虛損、去邪氣。中

醫(yī)學將惡性腫瘤歸于“癥瘕”“積聚”“噎膈”“巖”

等范疇,多從“扶正”的角度對其進行治療。劉嘉湘

教授從“道、法、術、理”方面,提出了完備的“扶正

治癌”學術體系[1]。

淫羊藿臨床常被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研究表

明,ICA可作為多種癌癥的潛在治療藥物,如卵巢癌、

宮頸癌、乳腺癌、骨肉瘤、肺癌、胃癌、血液惡性腫瘤

等[2-6],且其可以透過血腦屏障,使多形性膠質母細胞

瘤(glioblastoma,GBM)的治療獲益[7]。ICA對多種腫

瘤的治療效果具有濃度及時間依賴性,在治療中會

觸發(fā)腫瘤細胞的凋亡,而對于正常細胞則沒有影響,

在乳腺癌、肺癌以及膽囊癌中均是如此[8-9,2]。本文

收集整理近年來關于ICA抗腫瘤作用機制的研究報

道,綜述如下,以期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方向。

1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腫瘤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可不斷侵犯正

常組織,因此,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可起到抗腫瘤

作用。Toll樣受體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被

激活后會作用于MyD88(一種銜接分子)來激活

核 因 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通

路。TLR4/NF-κB信號通路已被證明在包括癌癥在

內的許多炎癥性疾病中發(fā)揮關鍵作用,而炎癥環(huán)境

有利于腫瘤的發(fā)展。p65是NF-κB的一個亞基,可

以在氧化應激和炎癥環(huán)境下通過磷酸化激活。ICA

可以降低p65的磷酸化水平,并下調TLR4蛋白,抑

制TLR4/NF-κB信號通路,進而抑制人口腔鱗狀癌

細胞的活力,阻礙其增殖和對正常細胞的侵襲,最

終抑制人口腔鱗狀細胞癌的進展[10]。ICA通過激活

GSK3β來促進β-catenin的磷酸化,抑制β-catenin的

轉錄水平,最終降低骨肉瘤細胞內β-catenin蛋白的

水平,導致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失活,從而抑制

骨肉瘤細胞的增殖[11]。實驗研究顯示,ICA同樣可以

通過抑制TLR4/MyD88/NF-κB和Wnt/β-catenin信號

通路抑制宮頸癌細胞的增殖[6]。

2 誘導腫瘤細胞分化

誘導腫瘤細胞分化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方

式,其基本特征不是殺死細胞,而是誘導腫瘤細

胞分化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細胞[12]。ICA可以通

過 增 加 小 眼 畸 形 相 關 轉 錄 因 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蛋白水平來增加

黑色素含量,提高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增

加Tyr、Trp1、Trp2的mRNA表達,進而誘導黑色素瘤

細胞的分化,阻礙細胞增殖[13]。

3 阻滯腫瘤細胞周期

細胞周期主要分為G0期、G1期、S期、G2期和M

期,主要由3種分子精確調控:細胞周期蛋白、細胞周

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和

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劑(cyclin dependentkinase inhibitors,CKI)。其中CDK是細胞周期的核心

淫羊藿苷抗惡性腫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趙靖昌 叢 超 趙 莉 徐蓮薇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200030)

摘 要 惡性腫瘤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現(xiàn)代研究表明淫羊藿苷(ICA)具有顯著的抗惡性腫瘤功效,主要表現(xiàn)在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分化、阻滯腫瘤細胞周期、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擴散、降低耐藥性、改善免

疫功能等方面。雖然目前對ICA抗惡性腫瘤的作用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主要集中在調控細胞周期、促進細胞凋亡

方面,且主要為細胞及動物實驗。下一步可從抑制腫瘤細胞血管生成、對腫瘤代謝重編程等方面進一步探索ICA對惡性腫

瘤的治療機制,從而為后續(xù)相關藥品的開發(fā)應用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淫羊藿苷;惡性腫瘤;作用機制;綜述

基金項目 上海市中醫(yī)藥領軍人才計劃[ZY(2018-2020)-RCPY-1005]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2.05.024

第86頁

綜? ? 述

82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調節(jié)劑,可以被細胞周期蛋白激活并被CKI抑制[14],

這些蛋白質的異常表達可使細胞周期失調。ICA可

能通過調節(jié)分子細胞周期蛋白D1、CDK4和CDK6的

表達,從而將細胞阻滯在G1或G0/G1期,進而抑制

腫瘤細胞的增殖[15-16]。ICA可能通過降低細胞周期

蛋白E和D1的水平將卵巢癌細胞SKOV3阻滯于G1

期,并且可抑制其DNA合成[3]。雌激素在乳腺癌細

胞中具有雙相活性,即在低濃度時刺激細胞增殖,而

在高濃度時抑制細胞增殖。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是 絲 裂

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家族的成員,與細胞生長、分化、存活和凋

亡等相關。一項關于ICA對乳腺癌細胞的干預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當ICA濃度>1 μmol/L時,能有效抑制

乳腺癌MDA-MB-453和MCF7細胞的增殖,而當濃

度<1 μmol/L時則可促進MCF7細胞的增殖,其對

乳腺癌細胞的抑制主要通過誘導ERK持續(xù)的激活,

將乳腺癌細胞阻滯在G2/M期,進而阻滯細胞增殖,

同時還可以誘導細胞凋亡[17]。ICA對伯基特淋巴瘤

(burkitt lymphoma,BL)Raji和P3HR-1細 胞 系 均 具

有細胞毒性,可以顯著抑制Raji細胞增殖,使細胞周

期停滯在S期,并誘導細胞凋亡[18]。

4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是治療腫瘤行之有效

的方法。細胞凋亡包括兩種途徑:死亡受體介導

的凋亡途徑和線粒體/細胞色素C介導的凋亡途

徑。兩種細胞凋亡途徑都與半胱天冬酶(caspase)

相 關,它 是 細 胞 凋 亡 的 主 要 執(zhí) 行 者[4]?;钚匝?/p>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常存在于所有需氧

細胞中,在細胞信號傳導和體內平衡方面發(fā)揮重要

作用,過量的ROS會直接損害DNA、蛋白質和脂質[19]。

因新陳代謝的增加和向有氧糖酵解的有利轉變,腫

瘤細胞內ROS水平通常較高,因此腫瘤細胞更容易受

到高ROS水平所帶來的傷害[20]。ICA可以促進ROS的

產生,進而降低線粒體膜電位,使細胞色素C從線粒

體釋放到細胞質。細胞色素C的釋放通常被認為是

線粒體膜電位降低和細胞凋亡開始的標志,而膜電

位的降低還會導致其他線粒體內容物的釋放,從而

激活caspase[21,9]。另有研究顯示,ICA可以通過降低

線粒體膜電位和提高caspase-3含量來促進卵巢癌細

胞OVCAR-3的凋亡[22]。

Bcl-2和Bax是Bcl-2家族的重要成員,它們主要

通過線粒體途徑調控細胞凋亡,Bcl-2可以避免因細

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而引發(fā)的細胞凋亡,Bax可導

致細胞色素C釋放和caspase激活,二者是調節(jié)細胞

凋亡的關鍵因子,對控制細胞凋亡的平衡發(fā)揮重要

作用,其比率是細胞存活或死亡的良好預測標志物。

ICA可以降低Bcl-2/Bax蛋白表達率,促進細胞色素C

的釋放,增加caspase的表達,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23] ;

可以通過降低Bcl-2水平,從而改變Bcl-2/Bax比率,

引發(fā)BL腫瘤細胞的凋亡[18]。

眾所周知,miRNA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扮演

著重要角色,miR-625-3p是miR-625的成員之一。

ICA可通過下調SW579和TPC1細胞中miR-625-3p

的表達,進而抑制細胞活力,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而

miR-625-3p的過度表達則可逆轉ICA對SW579和

TPC1細胞的抗腫瘤作用[24]。

Icariside Ⅱ(IS)是 淫 羊 藿 苷 的 代 謝 產 物,

IS可 通 過 激 活caspase-9和 聚ADP核 糖 聚 合 酶

(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增加細胞裂解

水平來誘導腫瘤細胞凋亡[25]。

自噬是細胞內的一種降解系統(tǒng),人類細胞處于

不斷的更新中,自噬即將細胞內舊的、異常的成分降

解,替換為新的、正常的成分,自噬可作為腫瘤細胞

避免細胞凋亡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26]。研究顯示,

ICA可通過激活mTOR信號通路抑制SKVCR細胞自

噬,促進卵巢癌細胞凋亡[27]。

5 抑制腫瘤細胞擴散

遷移是癌細胞的重要特性之一,癌細胞的遷

移包括單細胞遷移和集體遷移,其過程包括基底

膜交叉、結締組織的侵襲、基質微環(huán)境和跨屏障遷

移,上述過程都需要癌細胞與周圍細胞外基質環(huán)

境(包括正常嵌入的鄰近細胞)直接相互作用,此

作用與復雜的細胞內反應相關,其中之一即是肌

動蛋白骨架的重塑[28-29]。細胞骨架重構受許多活

性分子的影響,如RhoA、Rac1等,前者主要用于

應力纖維的形成,后者用于片狀偽足和絲狀偽足

的形成。研究顯示,Rac1和血管擴張刺激磷蛋白

(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 在 片

狀偽足的形成和細胞運動中相互作用。VASP是Rac1

調節(jié)的下游分子,其數(shù)量受Rac1的影響,ICA可以抑

制Rac1的表達,從而導致VASP表達下降,還可通過

調節(jié)Ena/VASP蛋白等其他途徑來抑制VASP表達,進

而抑制腫瘤細胞的遷移和侵襲[30-31]。

NF-κB通路的激活在癌細胞遷移和侵襲中起著

重要作用,NF-κB可以通過上皮間充質轉化(EMT)

促進原發(fā)腫瘤的擴散。SIRT6是一種特異性組蛋白

H3賴氨酸 9(histone H3 lysine 9,H3K9)脫乙酰酶,

第87頁

綜? ? 述

83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目前研究證明H3K9在基因抑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ICA可以通過促進SIRT6的表達,并使H3K9去乙酰

化,從而抑制NF-κB的激活,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的侵

襲和遷移[2]。ICA還可能通過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波形蛋白在

SW579和TPC1細胞中的表達水平來抑制腫瘤細胞

的侵襲和遷移[23]。

研究表明,ICA可通過促進miR-7在良性前列腺

增生上皮細胞系(BPH-1)細胞中表達的方法,降低

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同時也降低ERK1/2和Raf1

的表達水平,進而抑制PI3K/AKT和Raf1/ERK1/2信號

通路的激活,進一步抑制前列腺細胞、腫瘤細胞的侵

襲和遷移[32]。此外,ICA還可以通過阻斷STAT3信號

通路來抑制人食管癌細胞KYSE70的遷移和侵襲[33]。

6 逆轉腫瘤細胞對藥物的耐藥性

藥物耐藥性主要與藥物外流增強、遺傳因

素(基因突變、擴增和表觀遺傳改變)、生長因子、

DNA修復能力增加和異生物質代謝增強相關,腫

瘤相關的死亡原因中,超過 90%是由于多藥耐藥

(multidrug resistance,MDR)造 成 的[34]。自噬在各

種生理病理過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包括腫瘤發(fā)生、

細胞發(fā)育、細胞凋亡和存活。自噬與化療的療效呈

負相關。在許多類型的癌癥中,細胞凋亡與AKT/

mTOR通路呈負相關。ATG5是幾種成熟的自噬相

關蛋白(autophagy-related protein,ATG)之一,對自

噬的發(fā)生至關重要。ICA可通過降低下游mTOR的

磷酸化,抑制SKVCR細胞中ATG5過度表達,進而激

活AKT/mTOR信號通路,引發(fā)腫瘤細胞的自噬,從而

增強卵巢細胞對化療藥物順鉑的敏感性[35]。腫瘤壞

死因子相關的凋亡誘導配體(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被認為是

癌癥治療研究中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可以激活

caspase誘導的細胞凋亡途徑,誘導多種癌細胞凋亡,

而對正常細胞則無影響,然而多種癌癥細胞對TRAIL

誘導的細胞凋亡存在抵抗,ICA可以顯著抑制細胞熒

光抑制蛋白表達來增強腫瘤細胞對TRAIL誘導的細

胞凋亡的敏感性[7]。同樣,ICA可通過促進ROS的產

生、ERK的激活,進而提高死亡受體(DR)的表達,

增強TRAIL誘導的結腸癌細胞的凋亡[36]。另外,ICA

還可通過抑制PI3K活性,導致下游Akt磷酸化減少,

進而抑制PI3K/Akt信號通路,通過影響caspase-9的

表達來避免MDR[37]。

7 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力

惡性腫瘤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和人體免疫功能密切相

關,ICA可以改善人體免疫功能,增強CD4+

和CD8+

T細胞免疫因子的活性,提高人體免疫力[2]。腫瘤的

發(fā)展受腫瘤微環(huán)境(TME)中多種細胞和非細胞成

分的調控,例如免疫細胞、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相

關信號通路等。實驗研究顯示,ICA可以提高血清

溶血素水平,改善宮頸癌模型小鼠的體液免疫功能,

同時還可以提高小鼠血清干擾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腫

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水平,降低IL-6、IL-8和IL-1β的水平,提高小鼠的

免疫防御功能[6]。但另有研究結果與此稍有不同,有

實驗發(fā)現(xiàn)ICA不僅可以降低CD25、IL-2、IL-4和IL-10,

而且可以增強細胞免疫反應,推測其可能具有雙向

調節(jié)免疫平衡的功能[38]。有研究表明,ICA可以調節(jié)

淋巴細胞功能,如影響Th1/Th17或Th2的平衡[39]。在

Ⅱ型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CIA)模型中,經ICA治療后

CD4+

、IL-17+

細胞比例降低和Th17細胞數(shù)量減少,血

清IgG2a的水平也隨著關節(jié)炎評分的降低而降低[40]。

Toll樣受體 4(TLR4)是TLR的成員,是先天免疫的

必要介質。研究顯示,經ICA刺激后,小鼠巨噬細胞

TLR9表達水平升高,而在TLR9的下游信號通路中

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幾種分子,如IL-6和TNF-α,表達

水平也會明顯上升[41]。有研究表明,ICA發(fā)揮抗腫瘤

作用依賴于CD8 T細胞的存在,即以T細胞依賴性方

式抑制腫瘤生長,當腫瘤模型小鼠體內CD8 T細胞水

平降低時,ICA的有效性也會降低,腫瘤的生長速度

也會加快[42]。?

8 結語

綜上所述,ICA抗惡性腫瘤的機制主要包括抑制

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分化、阻滯腫瘤細胞周

期、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擴散、降低耐

藥性、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目前的研究表明,ICA

對惡性腫瘤的作用不拘于單一靶點與單一通路,而是

涉及多個靶點與通路,靶點如MITF、TNF等,通路如

NF-κB信號通路、PI3K/AKT和Raf1/ERK1/2信號通路

等,同時還涉及氧化應激等一些生物過程,這與相關

網絡藥理學結果所涉及的多靶點、多通路相合[43],而

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ICA抗惡性腫瘤的機制研究前景

尚廣。小鼠實驗研究顯示,灌胃給藥的最大給藥量為

28.8 g/kg,相當于臨床成人日用量的253.19倍,提示淫

羊藿苷口服毒性小,臨床劑量下用藥相對安全[44]。此

外,雖然關于ICA抗腫瘤的研究眾多,但多數(shù)局限于細

胞以及動物實驗,因此本文就目前研究情況進行總結

與分析,以供今后臨床研究、藥品研發(fā)參考。

第88頁

綜? ? 述

84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參考文獻

[1] 田建輝,席志超,羅斌,等.“扶正治癌”理論的科學內涵[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9,21(5):943.

[2] SONG L J,CHEN X,MI L,et al.Icariin-induced inhibition

of SIRT6/NF-κB triggers redox mediated apoptosis and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Cancer Sci,2020,111(11):4242.

[3] WANG P Z,ZHANG J L,XIONG X F,et al.Icariin suppresses

cell cycle transition and cell migration in ovarian cancer

cells[J].Oncol Rep,2019,41(4):2321.

[4] TAN H L,CHAN K G,PUSPARAJAH P,et al.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aphrodisiacs :icariin

and its derivatives[J].Front Pharmacol,2016,7 :191.

[5] YANG X J,XI Y M,LI Z J.Icaritin :a novel natural

candidate f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therapy[J].

Biomed Res Int,2019,2019 :4860268.

[6] LI C Y,YANG S Q,MA H Q,et al.Influence of icariin

on inflammation,apoptosis,invasion,and tumor immunity

in cervical cancer by reducing the TLR4/MyD88/NF-κB

and Wnt/β-catenin pathways[J].Cancer Cell Int,2021,21(1):206.

[7] HAN H X,XU B,HOU P Z,et al.Icaritin sensitizes

human glioblastoma cells to TRAIL-induced apoptosis[J].

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2(2):533.

[8] ZHANG D C,LIU J L,DING Y B,et al.Icariin potent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gemcitabine in gallbladder cancer

by suppressing NF-κB[J].Acta Pharmacol Sin,2013,34

(2):301.

[9] WU X L,KONG W C,QI X Y,et al.Icariin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s by activating

the mitochondrial apoptotic pathway[J].Life Sci,2019,

239 :116879.

[10] LEI K,MA B,SHI P,et al.Icariin mitigates the

growth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hum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via inhibiting toll-like receptor 4 and

phosphorylation of NF-κB P65[J].Onco Targets Ther,

2020,13 :299.

[11] REN Y X,ZHU F Q,LIU Z D.Inhibitory effect of

icariin on osteosarcoma cell proliferation via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J].Oncol Lett,2018,

16(2):1405.

[12] SELL S.Stem cell origin of cancer and differentiation

therapy[J].Crit Rev Oncol,2004,51(1):1.

[13] WANG D,XU W J,CHEN X Y,et al.Icariin induces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mouse

melanoma B16 cells via Erk1/2-p38-JNK-dependent

pathway[J].Oncotarget,2017,8(59):99504.

[14] COATS S,F(xiàn)LANAGAN W M,NOURSE J,et al.

Requirement of p27 Kip1 for restriction point control of

the fibroblast cell cycle[J].Science,1996,272(5263):877.

[15] HUANG X,ZHU D Y,LOU Y J.A novel anticancer

agent,icaritin,induced cell growth inhibition,G1 arrest

and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drop in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PC-3 cells[J].Eur J Pharmacol,

2007,564(1-3):26.

[16] LIU Y J,SHI L,LIU Y,et al.Activation of PPARγ

mediates icaritin-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J].Biomed

Pharmacother,2018,100 :358.

[17] GUO Y M,ZHANG X T,MENG J,et al.An anticancer

agent icaritin induces sustained activa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athway

and inhibits growth of breast cancer cells[J].Eur J

Pharmacol,2011,658(2-3):114.

[18] LI Z J,YAO C,LIU S F,et al.Cytotoxic effect of

icaritin and its mechanisms in inducing apoptosis in human

Burkitt lymphoma cell line[J].Biomed Res Int,2014,

2014 :391512.

[19] RECZEK C R,CHANDEL N S.ROS-dependent signal

transduction[J].Curr Opin Cell Biol,2015,33 :8.

[20] PENG X H,GANDHI V.ROS-activated anticancer

prodrugs :a new strategy for tumor-specific damage[J].

Ther Deliv,2012,3(7):823.

[21] LI S G,DONG P,WANG J W,et al.Icariin,a natural

flavonol glycoside,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ma

SMMC-7721 cells via a ROS/JNK-dependent mitochondrial

pathway[J].Cancer Lett,2010,298(2):222.

[22] ALHAKAMY N A,F(xiàn)AHMY U A,BADR-ELDIN S M,

et al.Optimized icariin phytosomes exhibit enhanced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inducing activities in ovarian

cancer cells[J].Pharmaceutics,2020,12(4):346.

[23] WANG Q,HAO J,PU J,et al.Icariin induces apoptosis

in mouse MLTC-10 Leydig tumor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and down-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iwil4[J].Int J Oncol,2011,39(4):973.

[24] FANG L,XU W,KONG D D.Icariin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625-3p in thyroid cancer cells[J].Biomed

Pharmacother,2019,109 :2456.

[25] WU J F,ZUO F G,DU J,et al.Icariside II induces

apoptosis via inhibition of the EGFR pathways in A431

human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s[J].Mol Med Rep,

2013,8(2):597.

[26] MIZUSHIMA N,KOMATSU M.Autophagy :renovation

of cells and tissues[J].Cell,2011,147(4):728.

[27] JIANG S Y,CHANG H,DENG S J,et al.Icariin

inhibits autophagy and promotes apoptosis in SKVCR

cells through mTOR signal pathway[J].Cell Mol

Biol(Noisy-le-grand),2018,64(6):4.

第89頁

綜? ? 述

85 2022 年總第 54 卷第 5 期

[28] VAN DE MERBEL A F,VAN DER HORST G,BUIJS J T,

et al.Protocols for migration and invasion studies in

prostate cancer[J].Methods Mol Biol,2018,1786 :67.

[29] MIERKE C T.The matrix environmental and ce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regulate cell migr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vasive phenotype of cancer cells[J].Rep Prog Phys,

2019,82(6):064602.

[30] WANG Y P,DONG H M,ZHU M,et al.Icariin exterts

negative effects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migration by 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via Rac1 pathway[J].Eur J Pharmacol,2010,635(1-3):40.

[31] KRAUSE M,BEAR J E,LOUREIRO J J,et al.The

Ena/VASP enigma[J].J Cell Sci,2002,115(Pt 24):4721.

[32] HAN N,ZHANG B T,WEI X,et al.The inhibitory

function of icariin in cell model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y upregulation of miR-7[J/OL].Biofactors

(2019-11-29)[2021-11-25].https://doi.org/10.1002/

biof.1591.

[33] GU Z F,ZHANG Z T,WANG J Y,et al.Icariin exer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KYSE70

human esophageal carcinoma cells via PI3K/AKT and

STAT3 pathways[J].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2017,

54 :7.

[34] BUKOWSKI K,KCIUK M,KONTEK R.Mechanisms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 chemotherapy[J].Int J Mol

Sci,2020,21(9):3233.

[35] JIANG S,CHANG H,DENG S,et al.Icariin enhances

the chemosensitivity of cisplatin-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cells

by suppressing autophagy via activation of the AKT/

mTOR/ATG5 pathway[J].Int J Oncol,2019,54(6):1933.

[36] KIM B,SEO J H,LEE K Y,et al.Icariin sensitizes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to TRAIL-induced apoptosis via

ERK-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death receptors[J].

Int J Oncol,2020,56(3):821.

[37] WANG Z D,YANG L,XIA Y Z,et al.Icariin enhances

cytotoxicity of doxorubicin in human multidrug-resistant

osteosarcoma cells by inhibition of ABCB1 and

down-regulation of the PI3K/Akt pathway[J].Biol Pharm

Bull,2015,38(2):277.

[38] 滕菲,曾耀英,黃秀艷,等.淫羊藿甙對小鼠T淋巴細胞體

外中期和晚期活化的影響[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08,24(11):1059.

[39] SHEN R,WANG J H.The eff ect of icariin on

immunity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J].Am J Clin

Exp Immunol,2018,7(3):50.

[40] CHI L Q,GAO W Y,SHU X R,et al.A natural

flavonoid glucoside,icariin,regulates Th17 and allevia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murine model[J].Mediators Inflamm,

2014,2014 :392062.

[41] LI L,PENG L N,MIAO J H,et al.Icariin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9 in ana-1 murine

macrophages[J].Phytother Res,2011,25(11):1732.

[42] HAO H B,ZHANG Q,ZHU H,et al.Icaritin promotes

tumor T-cell infiltration and induces antitumor immunity

in mice[J].Eur J Immunol,2019,49(12):2235.

[43] WANG S W,GAO J J,LI Q Y,et al.Study o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icariin

for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J].J Ethnopharmacol,2020,262 :113189.

[44] 牛紅妹.淫羊藿苷急性毒性試驗研究[J].神經藥理學報,

2018,8(2):40.

第一作者:趙靖昌(1994—),男,碩士研究生

在讀,中醫(yī)婦科學專業(yè)。

通訊作者:徐蓮薇,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博士

研究生導師。sherryxlw@126.com

修回日期:2021-12-10

編輯:吳 寧 張碩秋

文末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之頁碼的標注

根據(jù)國家標準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的規(guī)定,本刊關于參考文獻頁碼的著錄做

重要修訂如下:(1)專著或期刊中析出文獻的頁碼或引文頁碼,應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著錄,引自序言或扉頁題詞的頁

碼,可按實際情況著錄(例:錢學森.創(chuàng)建系統(tǒng)學[M].2版.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序2.);(2)閱讀型參考

文獻的頁碼著錄文章的起始頁,引文參考文獻的頁碼著錄引用信息所在頁。閱讀型參考文獻指著者為撰寫或編輯

論著而閱讀過的信息資源;引文參考文獻指著者為撰寫或編輯論著而引用的信息資源。例如:將談勇等發(fā)表在本

刊2015年第1期第1—4頁的文章《夏桂成國醫(yī)大師調治復發(fā)性流產經驗探賾》作為閱讀型參考文獻引用時,頁碼

著錄為“1”;作為引文文獻引用“夏老提出心-腎-子宮軸功能失常是流產病機關鍵”這一觀點或原文時,著錄這些

引用信息的所在頁“3”。更多有關本刊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見本刊網站(www.jstcm.cn)首頁下載專區(qū)。

第90頁

ZHENG? Liang’s? Experience?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s——Modified? Yigan? Powder ………ZHENG Liang (10)

ZHAO? Yang’s? Experience?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s——Wenshen? Yanggan? Decoction ……ZHAO Yang (12)

ZHAO? Xiaodong’s? Experience?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s——Sanshen? Ningxin? Decoction

…………………………………………………………………………………………… ZHAO Xiaodong (14)

HU? Yibao’s? Experience?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s——Xingsu? Erchen? Decoction ………………HU Yibao (16)

MIAO? Xiyong’s? Thought? on? Stroke ……………………………… ZHU Jiebin,GU Mingjia,YANG Jin (18)

Discussion? o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from? “Harmony” ………… LI Chongchai,ZHANG Mingxue (23)

Discussion? 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Complicated

with? Arthropat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 Dysentery? Wind? Disease

…………………………………………………………………… TONG Yun,LIU Yajun,SHEN Hong (27)

ZHOU? Huifang’s? Thoughts? 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ogonadotropic? Amenorrhea ………………………… YANG Han,ZHONG Qiuxi,ZHOU Jiawei (38)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Oocytes? in? Controlled? Super-ovulation

Cycle?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Hypo-responsiveness——Clinical? Data? of? 35? Cases? Attached

………………………… GU Minghui,HUANG Xuan,SUN Qin,YAO Bing,CHEN Li,TANG Xu (52)

Clinical? Study? of? 28? Cases? with? Skin? Heat? Pruritus? Caused? by?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reated? with? Gel? of? Sanguisorbae? Radix? Carbonisata? Ethanol? Extraction

……………………… WANG Manman,LI Jia,DI Hongjie,GU Wei,CHEN Jun,TONG Huangjin (56)

3? Cases? of? Purpura? Treated? with? Modified? Guizhi? Fuling? Pill

…………………………………………………………………… WU Meida,ZENG Qiuju,LI Hongyi (63)

4? Cases? of? Modified? Erjia? Longgu? Decoction? from? Xiaopin? Prescriptions

………………………………………………………………………………… ZHAO Qihan,LIU Baoli (66)

Study? on? Different? Decocting? Methods? of? Same? Prescription?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nd? 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 …………………………………WANG Yifang,WANG Xueqian (68)

Study? on? th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 of? Liangxue? Tongyu? Prescription? o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odel? Rats? Based? on? Brain? Gut? Peptide? CCK-8

……………… LI Jianxiang,LIU Yunfang,WANG Junjun,GU Heng,ZHAO Yang,GUO Weifeng (71)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ctive? Ingredient?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 DU Hang,HE Wensheng,HU Honglan,LI Hang (76)

Main Contents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ume? 54 ? Number? 5 ? Monthly ? May ? 2022

Administered? by:? Jiangsu? Commission? of? Health?

Sponsored? by:? Jiangsu? Association? of? TCM

Jiangsu?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Jiangsu?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Editorial? Board? of?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tribut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

?? (GUOJI? SHUDIAN),? P.O.? Box? 399,? Beijing,China? (Code? No.? M1011)

Domestic? subscriptions:? Local? post? offices? (Code? No.? 28-8)

Editorial? Board:? 282? Hanzhong? Road,? Nanjing,? China,? 210029

第92頁

《江蘇中醫(yī)藥》(原名《江蘇中醫(yī)》)于 19 56 年 10 月經中

共江蘇省委批準創(chuàng)刊,現(xiàn)由江蘇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江蘇

省中醫(yī)藥學會、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針灸學會聯(lián)合主辦,發(fā)行范

圍覆蓋世界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雜志現(xiàn)為中國科技核心期

刊,先后三度入選中國中文核心期刊,連續(xù)兩屆被中共中央宣

傳部、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總署聯(lián)合評為“全國優(yōu)秀科技期

刊”,連續(xù)三屆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中醫(yī)藥優(yōu)秀期

刊 二 等 獎”,先 后 三 次 被 江

蘇省新聞出版局評為“江蘇

省雙十佳期刊”,并入選首屆

“中 國 期 刊 方 陣”。2 013 年

通過評審,正式被認定為首

批“江蘇省精品科技期刊”。

雜 志 被CA、IC、CABI、GH、

CSASCI等多家國際著名文

獻數(shù)據(jù)庫收錄。

(創(chuàng)刊于 1956 年,國內外公開發(fā)行)

投稿平臺:http://www.jstcm.cn

電子郵箱:jstcm@vip.163.com

地? ? 址:南京市漢中路 282 號(210029)

電? ? 話:(025)86617285(編輯、發(fā)行)

86556817(編輯)

國內代號:28-8

國外代號:M1011

定 價:每期 12 元,全年 144 元

? ? ? 微信服務號 ? 郵局訂閱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圖文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