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發(fā)布時間:2022-11-24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戶一方案,D 級一戶一措施,堅持 C 級修繕加固和 D 級拆除重建同步推進,真正達到保民生、暖人心的目的。三是公開監(jiān)管結果。每個階段、每個節(jié)點,都全程留文留影,以危改戶為單位單獨成檔,同步向全省農村危房改造信息檢索平臺上傳,及時向社會公開公示,實現了危房改造線下施工、線上監(jiān)管同步透明。(四)實行“四驗一補”工作法,確保改造質量驗收清。一是村級自驗。農村貧困群眾危房改造主體完工后,由村兩委會、村監(jiān)委會及群眾代表組成的驗收組進行自驗,自驗合格后報當地鎮(zhèn)政府核驗。二是鎮(zhèn)辦核驗。由鎮(zhèn)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包村干部等組成驗收組,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查閱資料、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村級危房改造工作進行核驗,核驗合格后報縣級住建部門進行初驗。三是縣級初驗。由縣級住建部門分批對各鎮(zhèn)辦貧困戶危房改造進行驗收,并根據驗收情況,出具住房鑒定結果,對不符合質量驗收要求和排查鑒定發(fā)現住房安全有問題的,及時指出,責令其限時整改,并加大檢查督查力度,為縣級部門聯合驗收打好基礎。四是綜合驗收。在縣級住建部門初驗的基礎上,由縣市扶貧、財政、民政、殘聯等部門組成綜合驗收組,逐鎮(zhèn)逐村逐戶對貧困戶危房改造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發(fā)... [收起]
[展開]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51頁

戶一方案,D 級一戶一措施,

堅持 C 級修繕加固和 D 級拆除

重建同步推進,真正達到保民

生、暖人心的目的。三是公開

監(jiān)管結果。每個階段、每個節(jié)點,

都全程留文留影,以危改戶為

單位單獨成檔,同步向全省農

村危房改造信息檢索平臺上傳,

及時向社會公開公示,實現了

危房改造線下施工、線上監(jiān)管

同步透明。

(四)實行“四驗一補”工

作法,確保改造質量驗收清。

一是村級自驗。農村貧困群眾

危房改造主體完工后,由村兩

委會、村監(jiān)委會及群眾代表組

成的驗收組進行自驗,自驗合

格后報當地鎮(zhèn)政府核驗。二是

鎮(zhèn)辦核驗。由鎮(zhèn)辦主要領導、

分管領導和包村干部等組成驗

收組,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

查閱資料、座談交流等方式對

村級危房改造工作進行核驗,

核驗合格后報縣級住建部門進

行初驗。三是縣級初驗。由縣

級住建部門分批對各鎮(zhèn)辦貧困

戶危房改造進行驗收,并根據

驗收情況,出具住房鑒定結果,

對不符合質量驗收要求和排查

鑒定發(fā)現住房安全有問題的,

及時指出,責令其限時整改,

并加大檢查督查力度,為縣級

部門聯合驗收打好基礎。四是

綜合驗收。在縣級住建部門初

驗的基礎上,由縣市扶貧、財

政、民政、殘聯等部門組成綜

合驗收組,逐鎮(zhèn)逐村逐戶對貧

困戶危房改造進行驗收,驗收

合格后發(fā)放貧困戶危房改造證

書。五是兌現補助資金。對驗

收合格的危房改造貧困戶,由

縣市財政部門于 1 個月內將補

助資金兌付至農戶“一卡通”。

(五)合力攻堅,形成危

改責任閉環(huán)管理。在農村危房

經驗啟示

農村危房是一個持續(xù)產生、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危改工作也不會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咸

陽市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四清一責任”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實現了農

村危房在動態(tài)中清零,改善了農戶居住條件和農村人居環(huán)境,推動農村住房由住房安全保障向

舒適宜居轉變,助推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

改造過程中,堅持一級抓一級,

層層抓落實,落實了幫扶對象

工作責任、住房鑒定工作責任、

危房改造工作責任及危房驗收

工作責任,夯實了村主任(村

支書)、鎮(zhèn)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分

管負責人、扶貧部門主要負責

人及住建部門主要負責人的相

關責任,確保了農村危房改造

環(huán)節(jié)閉合、全程可控、安全保障、

責任明確。

實施效果

2017 年以來,實施建檔立

卡貧困戶危房改造 8693 戶,解

決了 2.8 萬余名貧困人口的住

房問題,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順

利脫貧打下了良好基礎。2019

年 8 月 12 日省住建廳在三原

縣舉辦了關中地區(qū)危房改造技

術觀摩培訓會。2019 年 11 月

20 日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四清

一責任”工作推進會在三原縣

召開,三原縣交流了農村危房

改造“四清一責任”工作經驗,

并在全省進行推廣。

2019年8月12日在三原縣舉辦關中地

區(qū)危房改造技術培訓會

第三章 危房改造 41

第52頁

三原縣 :

“五化同步”保住房安全

基本情況

三原縣地處陜西關中平原

腹地,總面積 576.9 平方公里,

轄 9 鎮(zhèn) 1 辦 141 個行政村,總

人口 42 萬。有 53 個建檔立卡

貧困村,貧困戶 5886 戶,危房

改造戶 2797 戶。為使貧困戶早

日住上安全住房,三原縣把危

房改造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

重點工程,確保群眾實現“安

居夢”。針對群眾缺資金、缺人

力、蓋房無規(guī)劃、質量無保障

等突出問題,該縣立足實際,

構建“四清一責任”全程五化

運行模式,有效破解“兩缺兩

無”問題,高標準完成 2797 戶

危房改造任務,實現了百姓稱

好、安居樂業(yè)的良好格局。

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導,構建組織

保障體系。三原縣實施危改對

象清、危房鑒定清、改造過程

清、質量驗收清、責任管理閉

環(huán)完整的“四清一責任”工作法,

構建“縣級領導負總責、部門

領導分頭抓、鄉(xiāng)鎮(zhèn)領導具體抓”

保障體系,采取“中央財政補

助一點、地方財政補助一點、

群眾自籌一點、社會捐助一點”

的方式,累計投入 3939.3 萬元,

爭 取 上 級 資 金 2812.32 萬 元,

縣級財政列支與社會幫扶資金

合計 1126.98 萬元。

(二)全程管控,打造質量

安全體系。始終把精準實施貫

穿于危房改造全過程,實施全

過程管理、質量化保障,打造

質量安全體系。

一是精準化定位,危改對

象清。堅持把精準對象作為危房

改造的首要前提,精準確定危改

幫扶對象。聚焦“建檔立卡貧困

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yǎng)特困

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四類重

點人群,嚴格“群眾申請、村評

導讀

三原縣按照“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發(fā)展、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經濟適用、確保公正”的原則,全

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因地因戶制宜,探索推出“危改對象清、危房鑒定清、改造過程清、質量驗收清、

責任管理閉環(huán)完整”的“四清一責任”工作法,實施精準化定位、等級化施策、專業(yè)化施工、項目

化管理、全程化監(jiān)管的“五化同步”運行模式,覆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2797 戶。

省住建廳在三原縣舉辦了陜西省農村危房改造“四清一責任”工作推進會

4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53頁

議、鎮(zhèn)審核、縣級審批”的審核

程序,張榜公示危改幫扶對象名

單,真正把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

陽光溫暖落實到住房最危險、經

濟最困難的農戶手中。

二是等級化施策,危房鑒

定清。嚴格按照中央省上危改

要求和標準,聚焦農村重點人

群,科學準確地評定房屋危險

等級,評定出 C 級(需抗震加

固)住房 59 戶,D 級(需要拆

除重建)住房 2738 戶。分級確

定危改方案,委托兩家專業(yè)機

構,現場勘察分析,逐戶設計

改造方案和施工圖紙,形成一

戶一圖紙,一戶一措施,解決

農村貧困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

三是專業(yè)化實施,改造過

程清。堅持制定專業(yè)標準,選

擇專業(yè)隊伍,加強專業(yè)指導,

嚴格專業(yè)職守。結合關中地區(qū)

農村磚木磚混結構實際,編制

《三原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技術

指南》;篩選確定有資質、有實

力的施工隊伍,實現了資源利

用最大化、高效化 ;聘請專家

開展技術指導和農村工匠培訓

5 期 600 余人次,組織 30 余名

技術人員分 8 個指導小組,讓

工匠明確改造基準、干部掌握

監(jiān)管標準、群眾看到參考樣本。

四是項目化管理,質量驗

收清。嚴把政策規(guī)范和工程質量

兩道關口,堅守“面積不超標、

群眾無負債”兩條底線,達到有

抗震設施、有衛(wèi)生廁所、有水電

進戶、有獨立廚房、有兌付憑證

的“五有”標準。按照“渠道不

亂、用途不變,統(tǒng)籌項目、同步

推進”原則,將危房改造與鄉(xiāng)村

振興一體規(guī)劃,統(tǒng)籌推進衛(wèi)生改

廁、安全用水、環(huán)境衛(wèi)生等項目,

達到安全住房最基本功能配套。

五是全程化監(jiān)管,責任管

理完整。圍繞形成完整的責任

管理閉環(huán),嚴格監(jiān)管流程,明

確 14 個操作環(huán)節(jié),真正實現環(huán)

環(huán)相扣、步步監(jiān)管。壓緊壓實

鎮(zhèn)村黨組織一把手的工作責任,

鎮(zhèn)黨委書記負責監(jiān)管危改工程

質量,督促工程進度 ;村支部

書記負責組織協(xié)調,動員群眾

投工投勞。住建部門進行巡回

指導,公開監(jiān)管結果,全程留

經驗啟示

三原縣實施“四清一責任”全程五化保障住房安全模式,立足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fā)展

思想,彰顯了將群眾的事要頂格來做、專業(yè)的事要專家來做、單一的事要系統(tǒng)來做、政策的事

要嚴肅來做的“四要”理念,農村危房改造是建筑工程更是民生項目,聘任專業(yè)機構、專業(yè)隊

伍、專業(yè)員工實施,積極對接鄉(xiāng)村振興,確保了每個工程項目的優(yōu)質高效,從而實現脫貧攻堅

與鄉(xiāng)村振興接續(xù)推進,提振了群眾信心,打牢了農村住房安全基礎,靚麗了村容村貌。

文留影,危改戶單獨成檔,及

時向社會公開公示,實現了線

下施工、線上監(jiān)管同步透明,

確保環(huán)節(jié)閉合、全程可控、安

全保障、責任明確。

實施效果

三原縣實施“四清一責任”

全程五化保障住房安全模式,

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呈現出

對象清、鑒定清、過程清、驗

收清,形成了完整責任管理閉

環(huán),實現了貧困戶住房安全有

保障。5 年來,該縣共實施農

村危房改造 2797 戶,解決了

6990 名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

全面優(yōu)質地完成了上級部署的

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019 年 8

月 12 日省住建廳在三原縣舉辦

了關中地區(qū)危房改造技術觀摩

培 訓 會。2019 年 11 月 20 日

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四清一責

任”工作推進會在三原縣召開,

三原縣交流了農村危房改造“四

清一責任”工作經驗,并在全

省進行推廣。

第三章 危房改造 43

第54頁

乾縣 :

“12345”工作法 全力實現安全住房有保障

基本情況

乾縣位于關中平原中段、

渭北高原南緣。全縣轄 1 個街

道 辦、15 個 鎮(zhèn),173 個 行 政

村,62 萬人??偯娣e 1002.71

平 方 公 里, 耕 地 面 積 103 萬

畝。2020 年底,全縣建檔立

卡 貧 困 戶 16655 戶 55821 人

全部脫貧,56 個貧困村全部出

列。經住建部門對全縣所有建

檔立卡家庭房屋安全情況進行

鑒定,并結合本戶意愿,全鎮(zhèn)

需通過危房改造方式實現家庭

房屋安全的共 1781 戶。房屋

不安全主要表現為房屋結構為

土木結構、一宅多戶和無房幾

種類型。

主要做法

(一)緊緊圍繞一個目標。

乾縣緊緊圍繞“住房安全有保

障”這一目標,明確住建部門、

鎮(zhèn)辦、“四支隊伍”及幫扶責任

人各方職責,形成攻堅合力,

打出“組合拳”,確保危房改造

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實行對

象精準化確定,房屋規(guī)范化建

設,過程全程化監(jiān)管,貧困群

眾全面入住,真正解決貧困群

眾住房不安全問題,確?!白?/p>

房有保障”指標全面達標,助

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二)重點突出“兩個傾斜”。

該縣嚴格執(zhí)行危房改造政策條

件,堅持“最困難群眾,最危

險房屋”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

原則,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戶

傾斜、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

真正做到危改政策落地“擲地

有聲”,進一步改善貧困群眾生

活居住條件,實現貧困群眾穩(wěn)

定脫貧,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

成色足。

(三) 精準實施“三項舉

措”。該縣扎實做好政策宣傳、

規(guī)范程序、責任落實三項舉措,

全力推動危房改造工作。強化

導讀

近年來,乾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中貧困群

眾住房安全的要求,總結創(chuàng)新出了“一個目標、兩個傾斜、三項

舉措、四項管理、五個精準”的“12345”工作法,明確工作目標,

壓實攻堅責任,狠抓政策落實,補齊短板弱項,全面實現貧困群

眾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群眾危房改造后面貌

4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55頁

政策宣傳。通過發(fā)放口袋書、

明白卡,召開會議、入戶走訪

等方式 , 加強農村危房改造政

策的宣傳 , 提高貧困群眾政策

知曉率,實現“要我改”成為

“我要改”主動轉變。嚴格規(guī)范

程序。嚴格執(zhí)行“農戶自愿申請,

村級集體評議,鎮(zhèn)級把關審核、

縣級審批、三榜公示”五個程序,

堅持公正公平,陽光操作,杜

絕優(yōu)親厚友的現象發(fā)生。壓實

三級責任。實行縣鎮(zhèn)村三級專

人負責制,夯實工作責任,形

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

保危房改造建設進度和質量。

(四)持續(xù)強化“四項管

理”。該縣強化房屋質量、資

金監(jiān)管、信息檔案、建材市場

“四項”管理,實現危房改造

建設工程安全、科學、規(guī)范。

抓房屋質量管理。定期組織建

筑工人培訓,為每個鎮(zhèn)辦指派

1 名技術骨干全程負責指導和

質量驗收,質監(jiān)部門隨機抽樣

檢查,確保房屋質量。抓資金

監(jiān)督管理。將危改資金納入“財

政社會保障基金專戶”,實行

分戶專項管理,由財政、審計、

監(jiān)察部門監(jiān)管使用,確保專款

專用,資金安全。抓信息檔案

管理。檔案資料做到一戶一檔,

分類歸檔,做到檔案資料規(guī)范

有序。抓建材市場管理。住建

部門聯合建材市場監(jiān)管單位,

扎實開展農村建材市場整治工

作,防止哄抬物價,影響建房

備料,杜絕損害群眾利益現象

的發(fā)生。

(五) 全面實現“五個精

準”。該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

實做到對象認定、建筑面積、

改造措施等“五個精準”,全面

實現貧困群眾住房安全目標。

對象認定精準。住建部門成立

危房鑒定工作領導小組,對全

縣建檔立卡疑似危房戶逐村逐

戶進行實地勘查,確保識別對

象精準。建筑面積精準。堅持

經濟適用的改造原則和安全居

住的房屋功能,嚴格控制建房

面積,防止因建房面積超標造

成群眾負債加重的現象發(fā)生。

改造措施精準??茖W鑒定房屋

的安全等級,嚴格執(zhí)行建房技

術導則和抗震設防標準要求,

大力提倡房屋修繕加固,全面

經驗啟示

乾縣實行危房改造“12345”工作法,能夠及時準確發(fā)現群眾住房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啟

動機制,跟進針對性措施,全面消除風險隱患,提升脫貧質量,鞏固危房改造成果,從根本上

改善了群眾的人居環(huán)境,提升了生活質量,夯實了脫貧基礎。

建成“放心房”和“滿意房”。

過程管理精準。全面落實危房

改造檔案管理制度,堅持一戶

一檔,動態(tài)管理。全方位、全

過程監(jiān)測改造進度,常態(tài)化開

展施工現場質量安全巡查監(jiān)督,

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安全。檢查

驗收精準。住建部門聯合鎮(zhèn)村

兩級通過查閱資料、現場查看

等方式開展聯合驗收,最后出

具驗收意見。對在驗收中發(fā)現

的問題,要求鎮(zhèn)辦限期整改到

位,再次申請復查,確保建房

全面達標。

實施效果

2016 年 以 來, 乾 縣 通 過

危房改造的方式,有效改善了

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群眾

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全

面完成 1.66 萬戶建檔立卡戶和

32 戶邊緣戶房屋鑒定、信息錄

入及住房安全標識牌發(fā)放工作。

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全面落

實,危房危窯等情況得到全面

清零,圓滿完成貧困群眾住房

安全有保障目標任務。

第三章 危房改造 45

第56頁

大荔縣 :

推進危房加固改造 帶動提升脫貧成效

基本情況

大荔縣地處黃河西岸,華

山腳下,地勢平坦,農業(yè)發(fā)達,

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26049

戶 892372 人,現已全部脫貧。

針對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大

荔縣按照“政府引導、農戶自

愿、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的

思路,堅持“就近、就地修繕

改建”的原則,對貧困戶的住

房情況進行地毯式排查,入戶

拍照、登記造冊,確保一戶不漏、

一戶不虛,全力幫助住房最危

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

本的住房安全問題。

主要做法

(一)實行一戶一策,大力

推進危房加固改造。一是逐戶

加固改造。制定了大荔縣《農

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和《建

檔立卡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

農村危房改造分級分類補助標

準》,對全縣危房按結構進行分

類評定,逐戶建立危改工程臺

賬,確保應改盡改,不漏一戶。

聘請西安建大專業(yè)團隊,提出

不同類型C級房屋加固改造

方案,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盡

量使用原始材料,保持原有風

貌,戶均政府投入不低于 1.5 萬

元,施工周期不超過 15 天。二

是加強質量監(jiān)管。簽訂協(xié)議和

質量承諾書,定期開展現場巡

查,對不具備建筑資質的工匠、

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設計不

準開工,對不按圖紙施工的立

即停工并拆除重建,堅決杜絕

質量安全隱患。三是破解資金

瓶頸。在實行分類補助的同時,

縣財政配套 1000 萬元,整合涉

農資金 2 億元,專項用于危改

及配套工程建設。引入第三方

承建機制,由有資質施工方墊

資先行改造,工程竣工驗收后

撥付資金,避免了群眾無力建

房和補助資金套取挪用等問題,

群眾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提升改造效果,創(chuàng)建

和諧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大荔是全

國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示范縣,將危

房改造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同步規(guī)

劃、同步實施。一是同步改廁

治理垃圾。結合危房改造同步

推進改廁和垃圾污水治理,建

設水沖式、雙甕式等衛(wèi)生廁所,

并配套建成村級分散式污水處

理站,配備吸糞車,村村建立

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站,農村廁

所污水治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

化 處 理 率 均 達 60% 以 上。 二

是同步建設綠色村莊。結合危

房改造同步推進村莊綠化,每

年栽植苗木 2000 萬株,鎮(zhèn)村、

導讀

推進危房加固改造,是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的最直接、最有益手段,也是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

重要抓手。2017 年,為了對危房強筋健骨,大荔縣聘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團隊,按照“地下

整牢靠、地上捆結實、房外墻修復”的思路,堅持“一戶一策”,為危房改造戶量身制定加固維修方案,

并對房屋周圍及院落進行改善,不僅保持了原有風貌,而且有效降低了危房改造成本,提升了居住

環(huán)境。

4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57頁

主干道路周邊建經濟林帶,全

縣綠化覆蓋率達 55%。三是同

步創(chuàng)建美麗庭院。結合危房改

造鼓勵農戶在房前屋后、庭院

室內廣泛栽花植綠,做到“戶

戶養(yǎng)花、家家靚麗、村村優(yōu)美”,

村巷道實現全硬化,美麗庭院

創(chuàng)建率達到 70% 以上。

(三)推進產業(yè)融合,宜

業(yè)宜游助力脫貧攻堅。大荔縣

依托危房改造項目實施加快改

善人居環(huán)境,盤活農村業(yè)態(tài)。

一 是 狠 抓 產 業(yè) 扶 貧。 創(chuàng) 新 發(fā)

展“支部+產業(yè) + 貧困戶”模

式,產業(yè)園收益由政府主導按

2 :3 :5 的比例分配,20% 用

于增加集體收入,30% 用于回

收投資,50% 分給貧困戶,有

效解決了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

貧困戶穩(wěn)定脫貧。圍繞產業(yè)園

用工需求,針對性開發(fā)就業(yè)崗

位,優(yōu)先安排符合用工條件的

貧困戶在產業(yè)園工作。目前,

全縣產業(yè)園共帶動貧困戶 6788

戶、22461 人入園務工,安排

830 余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在產

業(yè)園就業(yè),有力促進了群眾脫

貧增收。二是發(fā)展新興業(yè)態(tài)。

以“旅游 +”為引擎,大力發(fā)

展體育旅游、康體度假、研學

培訓等業(yè)態(tài),平羅、福佑等 50

多個美麗鄉(xiāng)村引爆旅游熱點,

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60 億元,廣

大貧困戶充分參與,就地就近

脫貧致富。三是創(chuàng)建全域公園。

以生態(tài)為引領,建設嚴通、新

經驗啟示

大荔縣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解決貧困群眾安全放心住房的有力抓手,邀請專業(yè)團隊,采

取“一戶一策”的改造辦法,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堅持抓精準、抓進度、抓質量、抓管理、

抓成本,建設貧困戶放心安全住房。同時,依托危房改造項目,在保障住房質量安全這一核心

的基礎上,加快改善人居環(huán)境,同步改廁治理垃圾、創(chuàng)建美麗庭院、建設綠色村莊,并積極盤

活農村資源,深抓脫貧致富產業(yè),培育美麗鄉(xiāng)村業(yè)態(tài),探索了一條危改帶動鄉(xiāng)村振興的產業(yè)發(fā)

展之路,對各區(qū)縣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堡等 13 個 3A 級農業(yè)公園,開

發(fā)趙渡古鎮(zhèn)、冬棗小鎮(zhèn)等 9 個

特色小鎮(zhèn),滿足游客度假養(yǎng)生、

農事體驗、戶外運動等不同層

次需求,全力打造貧困戶創(chuàng)收

增收、穩(wěn)定脫貧新的支撐點。

實施效果

大荔縣對不同類型的 C 級

危舊房量身定制了 8 類加固維

修方案,以“將地下整牢靠,將

地上捆結實,將內部殘損構件補

強,將房屋外皮修復還原”的基

本思路,通過捆綁、牽拉、緊固、

糾偏、注漿、抹面等措施進行維

修改造,使用一些特殊的加固材

料,提高房屋整體性與抗震性能,

加固維修后使原有房屋達到抗

震設防要求。針對磚(土)木

結構屋面,采用亮椽、鋪木望板、

坐泥鋪瓦的加固模式進行改造。

截至 2020 年年底完成危房改造

2694 戶,最大限度滿足貧困戶

居住需要,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

和支持。

C級房屋加固改造后

第三章 危房改造 47

第58頁

漢濱區(qū) :

“三改三新” 改出群眾新生活

基本情況

安康市漢濱區(qū)有貧困

村 231 個, 建 檔 立 卡 貧 困 戶

61579 戶 202416 人, 是 全 國

334 個深度貧困縣區(qū)之一。漢

濱貧困面廣人多,致貧原因復

雜,住房不安全是重要原因。

全區(qū)危房戶 17490 戶、占貧困

戶總數的 42.6%,除易地扶貧

搬遷安置外,需危房改造 5324

戶,占危房戶的 30.4%、占全

市的 1/5。危改對象量大分散,

多數居住在山大溝深的山區(qū),

建筑及運輸成本高,群眾難以

脫離土地,長遠發(fā)展十分困難,

加之生態(tài)保護責任重大,危改

資金十分有限。實施好危房改

造這項民生工程,讓群眾住得

安全安心,成為擺在當地政府

面前的重大課題。

主要做法

(一)改革工藝,推廣運用

新 建 材。全 區(qū) D 級 危 房 2000

戶,占危改戶的 37.6%。這些

住戶大都集中在山大溝深、交

通 不 便 的 山 區(qū), 居 住 非 常 分

散。尤其是全區(qū)還有 1—2 人危

改戶 3785 戶,占危改總數的

71.09%,且多數是低能戶,單

家獨院居住,后續(xù)發(fā)展及管理

都很困難。面對這一困局,探

索改革傳統(tǒng)的磚混、土木等建

筑工藝,積極引進輕鋼裝配式

建筑。與傳統(tǒng)建筑模式相比,

輕鋼裝配式建筑具有安裝、運

輸、 裝 修“ 三 個 簡 便 ” 和 質

量、環(huán)保、建設“三個安全”,

專 業(yè) 隊 伍 施 工、 質 量 安 全 可

靠、材料堅實耐用、防火保溫

隔熱性能好,從戶型設計到竣

工入住只需 20 天,使用砂石

料、水泥等材料是傳統(tǒng)建筑的

1/4,運輸量是傳統(tǒng)建筑方式的

1/3,綜合成本較磚混結構下降

6.3%,有效破解了深度貧困山

區(qū)、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房生態(tài)環(huán)保、

施工安全、材料運輸、成本控

制等多重難題。

(二)改舊如舊,鄉(xiāng)愁融

入 新 記 憶。全區(qū)C級需改造

危 房 3324 戶, 占 危 改 戶 的

62.4%,是危房改造的主要群

體。在危改實施中,圍繞安全

做文章,緊盯實用下功夫,將

危改內容細化為換頂子、加柱

子、刷面子、打底子(加固基礎)、

安管子(修繕散水排水)、改院

子(改廚、改廁、改圈及改院

落環(huán)境)6 大項內容,對土坯房、

磚房、石板房分類制定改造方

案,使片區(qū)風格統(tǒng)一、標準基

本統(tǒng)一。為確保不改掉陜南民

居的傳統(tǒng)風貌,充分還原“土

坯房、坡屋頂、小青瓦、石板

房”建造風格,盡量使用舊石

板、舊磚瓦、舊麻繩、舊石磨

等老舊物件和谷糠、黃土、竹

材、木材等山區(qū)農村常見的裝

飾、建筑材料。積極推廣沖水

式廁所、集成節(jié)能灶、玻璃鋼

導讀

2017 年以來,漢濱區(qū)嚴格按照中央、省、市農村危房改造相

關政策標準,精心安排部署,用實、用準、用活政策,不斷創(chuàng)新

工作方法,強化工作措施,高效完成年度任務,總結推廣了漢濱

危改“三改三新”典型做法,得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

界的高度肯定。

4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59頁

化糞池、太陽能發(fā)電等環(huán)保設

施設備,留住與群眾朝夕相伴

的老物件、融入與農村難以割

舍的青山綠水、注入與生活息

息相關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新理念,老

舊民居煥發(fā)出新魅力。

(三)改善環(huán)境,全力營

造新生活。堅持危改與基礎設

施建設、農村環(huán)境治理、美麗

鄉(xiāng)村同步,實施花、綠、園、

路、業(yè)等配套工程,著力實現

住房風景化、設施便利化、環(huán)

衛(wèi)常態(tài)化、產業(yè)配套化、就業(yè)

就近化,使危改群眾邁向新生

活。實施房屋周邊美化,植綠

栽花,種植瓜果,竹籬笆作圍

欄,農作物作裝飾,推廣“小

菜園”“小果園”“小茶園”等

“微田園”,彰顯田園風光和農

家情趣。結合脫貧攻堅公共服

務設施建設,推進路、水、電“戶

戶通”工程,實施公廁、文化

廣場、衛(wèi)生室、農家書屋等設

施配套完善工程,著力實現配

套完善、設施齊全、生活方便。

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戶收集、村

運轉、鎮(zhèn)處理機制,為危改戶

設置垃圾箱、集中建設垃圾池,

實現戶戶整潔、家家衛(wèi)生。堅

持產居一體、產居融合,依托

江、湖、山、林、園,鼓勵就

近發(fā)展蠶桑、養(yǎng)蜂、烤煙、民宿、

食用菌、藥材種植等家庭型產

業(yè)的同時,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

休閑體驗、生態(tài)農業(yè)、農產品

加工銷售、電子商務等產業(yè),

危改戶實現了生產與就業(yè)兩不

誤、產業(yè)和居住相融合。

經驗啟示

漢濱危房改造“三改三新”探索,充分考慮了客觀實際,尊重順應了群眾意愿,有效控

制了改建成本,統(tǒng)籌謀劃了長遠發(fā)展,既解決了當下脫貧安全住房問題,又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夯

實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充分尊重自然環(huán)境、群眾意愿和風俗民情,能改造則改造、宜新建則

新建、需提升則提升,因戶施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節(jié)省成本、保護環(huán)境、延續(xù)秦巴山區(qū)傳

統(tǒng)民居特色和農耕文化。在解決群眾住有所居的同時,統(tǒng)籌實施產業(yè)建設、農村環(huán)境整治、宅

基地騰退、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和公共設施提升,著力打造美麗富裕和諧的新農村。

實施效果

全區(qū) 5324 戶貧困戶通過

危房改造解決了住房安全問

題,實現了安居樂業(yè)。充分考

慮危改群眾困難,將戶均補助

標準提高到 3 萬元,徹底消除

了貧困戶因房負債、因房返貧

問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2019 年,兩次省級危改現場會

相繼在漢濱區(qū)召開,漢濱區(qū)進

行了經驗交流發(fā)言。2020 年 5

月 8 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

對 2019 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

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

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漢濱危房

改造工作榮列第二十七項,獲

通報表彰 , 成為全省唯一一個

獲此殊榮的區(qū)縣。

危房改造——輕鋼房遠景

第三章 危房改造 49

第60頁

丹鳳縣 :

“五個三”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基本情況

丹鳳縣是陜西省 11 個深度

貧困縣之一,有扶貧任務的行

政村 148 個,其中建檔立卡貧

困村 89 個(深度貧困村 26 個),

建檔立卡人口 24036 戶 83546

人,貧困發(fā)生率 43.74%。為了

讓廣大群眾和貧困戶住房安全

得到保障,一心一意發(fā)展產業(yè)

脫貧致富,丹鳳縣始終把農村

危房改造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工

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面對量大、

面廣、居住分散、群眾建房資

金不足等難題,丹鳳縣立足實

際,采取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

分管領導具體抓、住建局牽頭、

鎮(zhèn)辦落實的工作模式,實現了

“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

最終目標。

主要做法

(一)強化“三個保障”,

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強化組織

保障。成立了脫貧攻堅農村危

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籌安

排部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二

是強化措施保障。將農村危房

改造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

考核,簽訂目標責任書,對危

房改造工作堅持實行“周督查、

旬通報、月排名、季觀摩、半

年考核”制度,倒逼責任落實,

加快工作進度。三是強化資金

保障。積極爭取中央、省、市

補助資金,有效整合項目資金 ;

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缺口資金

納入財政預算。

(二)采取“三種方式”,

確保對象精準。 在對象認定

上,確保將唯一住房為 C 或 D

級危房的四類重點對象及一般

農戶納入危房改造計劃,做到

“應改盡改”。一是采取數據比

對方式。扶貧、移民、民政等

部門和全縣 12 個鎮(zhèn)辦通力協(xié)

作,收集相關數據,經過多輪

多人數據比對,確保危改對象

未享受過其他住房政策。二是

采取專業(yè)鑒定方式。聘請專業(yè)

鑒定機構對難以鑒定或結構復

雜的房屋逐戶進行等級鑒定,

并逐戶出具鑒定報告,確保鑒

定準確無誤。三是采取聯合定

級方式。依據住建部《危險性

房屋鑒定技術導則》,制定了

《丹鳳縣危險性房屋簡明鑒定

辦法》,對縣住建局包鎮(zhèn)單位、

鎮(zhèn)(辦)、村級三級干部進行

培訓,三級聯合進行危房等級

鑒定。

(三)探索“三種模式”,

多元加快推進。在改造方式上,

因地制宜探索出修繕加固、重

建置換、公租房安置“三種模

式”。一是修繕和加固模式。對

存在結構性問題的 C 級危房,

在修繕改造的基礎上,聘請專

業(yè)單位設計了鋼結構加固圖紙,

實施鋼結構加固,提高土木結

構房屋的抗震性能。二是重建

導讀

丹鳳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始終堅持“政府主導、住建牽頭、部門協(xié)同、鎮(zhèn)辦實施、群眾參與、

共同推進”的原則,因地制宜,總結創(chuàng)新出危房改造“五個三”工作機制,讓廣大危改戶全部實現

住房安全有保障,探索出了危房改造的“丹鳳路徑”。

5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61頁

和置換模式。對 D 級危房,人

口相對集中的自然村要求在原

址重新建設,免費提供六種圖

紙,嚴格控制建房面積,建筑

風貌符合當地民居特點,新建

房屋必須滿足抗震要求(有圈

梁和構造柱);對居住分散、條

件較差的,鼓勵在本村采取購

買閑置安全住房方式進行置換,

新置換房屋選址、結構必須符

合安全住房標準。三是公租房

安置模式。針對危房改造中兜

底保障對象為一人、二人戶,

利用村級閑置房屋或在村集體

閑置建設用地上新建農村集體

公租房,房屋產權歸集體所有,

貧困戶可終生居住,原有危房

拆除。

(四)做到“三個統(tǒng)一”,

確保工程質量。一是統(tǒng)一實行

分類化補助。該縣根據危改戶

類 型、 人 口、 住 房 面 積 等 情

況,合理制定了分類化補助標

準。C 級危房兜底戶按照 1.5

萬元 / 戶補助,其余戶按照 1.2

萬元 / 戶予以補助。D 級按照

人口和建房面積予以補助,統(tǒng)

一標準,嚴格控制 D 級危房超

面積問題,確保危改戶建房不

舉債。二是統(tǒng)一危房改造工程

質量標準。把改造質量作為工

作核心,對建設標準、危改質

量及加固技術等進行了系統(tǒng)培

訓,實行農村危房改造監(jiān)理制

度,成立了農村危房改造技術

服務組,參與到危房改造的各

個環(huán)節(jié),為危房改造提供專業(yè)

的技術服務,確保工程質量安

全。三是統(tǒng)一房屋改造風格。

統(tǒng)籌考慮村情實際和村莊整體

風貌特征,把保留鄉(xiāng)村鄉(xiāng)愁、

保護傳統(tǒng)民居、傳承當地建筑

風貌作為重要內容,按照陜西

農村住宅圖集要求,對影響村

容村貌的民居進行整治提升,

確保改造房屋與當地民居傳統(tǒng)

風貌協(xié)調統(tǒng)一、整體連片效果

明顯。

(五)實現“三級聯動”,

凝聚危改合力。一是黨政推動。

把危房改造與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

治、全域旅游、土地增減掛鉤

等工作相結合,精準確定貧困

戶危改對象 ;二是部門聯動。

經驗啟示

丹鳳縣建立的“五個三”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聚集了全縣人力、物力、財力,

破解了危房改造面廣、量大、分散、資金不足等問題,贏得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充分調動了

群眾的積極性,經過 5 年多的實踐與總結,形成了住房安全有保障長效管理機制,為丹鳳廣大

群眾的安居樂業(y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實行由縣住建局班子成員包片

區(qū)、局屬單位股室包鎮(zhèn)辦、鎮(zhèn)

辦和幫扶單位干部包村包戶,

充分發(fā)揮村級“四支隊伍”及

包扶干部力量,組織發(fā)動群眾

按 標 準、 按 時 限 要 求 進 行 改

造。三是全民發(fā)動。堅持深入

基層,認真聽取村組干部和群

眾意見,廣泛宣傳危改政策法

規(guī)、補助標準等,贏得了廣大

群眾支持,為農村危房改造工

作順利推進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保障,為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

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效果

丹 鳳 縣 自 2016 年 以 來,

共實施建檔立卡等“四類重點

對象”危房改造 2979 戶,實

施非貧困戶危房改造 678 戶,

實施鋼結構抗震加固 889 戶,

公 租 房 安 置 特 困 戶 193 戶。

2019 年被國務院激勵督查通報

表彰,2020 年被列入全國建檔

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核驗 4 個

試點縣之一。

第三章 危房改造 51

第62頁

“十三五”以來,全省易

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建設已全

面完成,共建成 2116 個集中安

置點,24.93 萬戶 84.36 萬搬遷

群眾全部實際入住,舊宅騰退

復墾任務全部完成。在全國率

先啟動安置房不動產登記工作,

持續(xù)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扶

持,確保搬遷群眾穩(wěn)得住、有

就業(yè)、逐步能致富。

鑒于全省集中連片貧困

區(qū)、自然災害多發(fā)區(qū)、生態(tài)脆

弱保護區(qū)“三區(qū)疊加”的實際,

易地

扶貧搬遷

第四章 陜西突出以易地扶貧搬遷為主,

統(tǒng)籌推進避災搬遷、生態(tài)搬遷

等同步搬遷。推廣“精準搬遷、

精確施策、精細管理”工作模

式,以精準搬遷實現人、地、房、

業(yè)有機對接,以精確施策強化

先業(yè)后搬、以業(yè)促搬、以崗定搬、

訂單搬遷,以精細管理加強社

區(qū)建設、激發(fā)社區(qū)活力、建設

社區(qū)文明,構建覆蓋全過程、

各環(huán)節(jié)的政策體系、操作體系、

保障體系。

先后出臺《陜西省移民(脫

5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63頁

貧)搬遷工作實施細則》《陜西

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guī)劃》

《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實施方

案》《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百問百答政策要點解讀》《關于

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

扶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

策性文件,較好地構筑了陜西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體系的“四

梁八柱”。

建立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

續(xù)扶持“1+7”政策體系,把基

礎設施和公共資源配套優(yōu)先向

安置社區(qū)布局,產業(yè)就業(yè)脫貧

項目優(yōu)先向安置社區(qū)傾斜,通

過資源集中增強搬遷社區(qū)承載

能力,同時強化社會管理,促

進社會融入,確保搬遷群眾穩(wěn)

得住、有就業(yè)、逐步能致富。

在全省各地精心打造了 100

個省級安置社區(qū)建設服務和后

續(xù)脫貧的“雙示范”典型安置

社區(qū),研發(fā)了涵蓋省、市、縣

三級的移民搬遷工作信息管理

平臺,組建了陜西易地扶貧搬

遷研究基地,為不斷豐富完善

當代移民搬遷提供了決策支持。

“十三五”除完成易地扶

貧搬遷任務外,實施同步搬遷

15.91 萬戶 53.87 萬人。通過融

合安置,合力彰顯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既避免

了“窮人扎堆”,又便于“以富

帶窮”,幫助搬遷群眾擺脫了生

活貧困,改善了人居環(huán)境,夯

實了脫貧基礎。

鎮(zhèn)巴縣興隆鎮(zhèn)袁家橋安置點

53

第64頁

周至縣 :

易地搬遷實現“六個全覆蓋”

基本情況

周至縣自然生態(tài)良好,是

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縣、全國首批

最具魅力生態(tài)旅游縣、國家重

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和國家主體功能

區(qū)建設試點示范縣,是西安的

主要水源地。同時,該縣也是

西安市唯一的秦巴山區(qū)集中連

片貧困縣。全縣總面積 2974

平方公里,其中山區(qū)占 76%,

轄 1 個街道 19 個鎮(zhèn),總人口

69.81 萬。 “十三五”期間共建

設 3 個集中安置社區(qū),安置易

地扶貧搬遷群眾 471 戶。

主要做法

(一)高標準定位,高質

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

立 移 民( 脫 貧 ) 搬 遷 領 導 小

組,全過程領導、指導、督導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建立了縣級領導包抓易地搬遷

安 置 點 責 任 制, 圍 繞 項 目 建

設、搬遷入住、安全質量、后

續(xù)發(fā)展等重點工作,堅持靠前

指揮、“一線督戰(zhàn)”,落實“定

任務、定責任、定時限。同時,

按照提前預警制、領導約談制、

責任追究制”工作機制,狠抓

各 項 工 作 落 實。 全 縣 471 戶

2099 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高

質量完成,為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

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精準對標對表,嚴格

執(zhí)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一是

嚴格按照戶申請、村評議、鎮(zhèn)

審核、縣審批和三榜公示工作

程序,多次開展拉網式逐戶全

面核查,對易地扶貧搬遷對象

進行精準識別、精準鎖定,確

保搬遷對象精準、搬遷人數精

確、搬遷社區(qū)確定,471 戶搬

遷對象均符合“一方水土養(yǎng)不

起一方人”政策。二是在安置

社區(qū)規(guī)劃、選址、設計、建設

等工作中,做到“四避開、四

靠近、四達到”,組織發(fā)改、國土、

住建、水利等相關部門和安置

鎮(zhèn)聯合踏勘選址,科學編制專

項規(guī)劃,將安置社區(qū)納入鎮(zhèn)街

鎮(zhèn)景一體化,做到土地開發(fā)利

用、產業(yè)發(fā)展等有效銜接。同時,

依托秦嶺北麓豐富的旅游資源

和便利的道路交通,無縫對接

鎮(zhèn)域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金融等

社會公共服務資源。三是嚴把

土地預審、可行性研究、修建

性詳規(guī)、地災、洪災、環(huán)評等

審查審批關,確保安置項目選

址符合要求、科學安全、手續(xù)

齊全。細化建設程序,壓實建設、

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責任,對

用材、隱蔽工程及關鍵部位質

量安全嚴格把關,全過程確保

房屋建設質量。在完成水、電、

路、視、訊等基礎設施的同時,

因地制宜,按照“小型?;尽?/p>

周至縣按照“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綜合施策,整體推進”的思路,在易地扶貧搬遷實施過程

中以優(yōu)勢產業(yè)帶動、經營主體幫扶、財政資金支持、技術培訓服務、惠農保險護航、電商幫扶助力“六

個全覆蓋”,使群眾搬出后實現產業(yè)、就業(yè)增收。

導讀

5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65頁

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蓋”的

原則,配套建設健身廣場、圖

書室、醫(yī)務室、便民超市、交

通站點、物業(yè)用房、社區(qū)綜合

服務中心等功能設施。依托周

邊資源完善幼兒園、小學、衛(wèi)

生院、銀行、郵局等配套設施,

滿足搬遷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

需求。

(三)凝聚全縣合力,不斷

提升易地搬遷群眾滿意度。一

是全力組織 471 戶搬遷群眾實

際入住社區(qū),并積極完善各項

配套設施,解決搬遷群眾實際

困難,不斷增強安置社區(qū)的吸

引力、凝聚力,使廣大搬遷群

眾不但迅速實際入住,而且做

到“穩(wěn)得住,融入快”。二是嚴

格遵守“應拆盡拆、應復盡復”

政策要求,按照“宜林則林、

宜草則草”的原則,在群眾搬

遷入住新居后,壓茬推進舊宅

基地騰退、收回、拆除、復綠

工作。三是始終把產業(yè)就業(yè)扶

貧作為移民搬遷的治本之策,

預留產業(yè)用地,與產業(yè)、就業(yè)

脫貧辦公室及時對接,爭取陜

西榮民集團 2000 萬元幫扶資

金,在馬召安富園社區(qū)建設社

區(qū)工廠。精準建立勞動力就業(yè)

信息臺賬,統(tǒng)籌各類培訓資源,

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做到優(yōu)勢產業(yè)

帶動、經營主體幫扶、財政資

金支持、技術培訓服務、電子

商務助力、惠農保險護航“六

個措施全覆蓋”。同步規(guī)劃建設

特色產業(yè),鼓勵和引導企業(yè)向

移民安置社區(qū)靠近,實現搬遷

區(qū)、城鎮(zhèn)化區(qū)、產業(yè)園區(qū)“三

區(qū)合一”,引導搬遷群眾就近就

業(yè),并結合搬遷群眾就業(yè)意愿

開展“點對點”就業(yè)指導和崗

位推薦,促進搬遷群眾就業(yè)增

收,搬遷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實施效果

周至縣以“十三五”易地

扶貧搬遷為抓手,全方位、全

時空、全過程加速推進脫貧攻

經驗啟示

周至縣從實際出發(fā),聚焦精準、緊扣縣情,將集中安

置社區(qū)納入鎮(zhèn)街鎮(zhèn)景一體化,全面謀劃搬遷整體工作。在

易地扶貧搬遷實施過程中始終做到優(yōu)勢產業(yè)帶動、經營主體

幫扶、財政資金支持、技術培訓服務、惠農保險護航、電

商幫扶助力“六個全覆蓋”,使群眾搬出后實現產業(yè)、就業(yè)

增收,把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作為移民搬遷的治本之策。

堅工作向縱深發(fā)展,高質量完

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任

務,2018 年 年 底 471 戶 2099

人全部實際入住,為周至縣脫

貧摘帽工作起到了決定性成效,

有效助力周至縣 2019 年 5 月

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17 年至

2019 年連續(xù) 3 年被陜西省表彰

為脫貧攻堅工作先進縣,2020

年順利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第

三方評估核查,“十三五”易地

扶貧安置社區(qū)——馬召安富園

安置社區(qū)被國家發(fā)改委推介為

美麗搬遷安置社區(qū)。

周至縣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55

第66頁

隴縣 :

扶貧搬遷挪窮窩 多措并舉穩(wěn)致富

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齊抓共管

聚合力。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

作為脫貧攻堅首勝之役和重中

之重,建立了三大體系。組織

體系。成立了移民搬遷工作領

導小組,組建了縣移民搬遷辦

公室、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扶持

工作專班,管理指導全縣搬遷

工作。工作體系。在工作落實上,

實行周通報、月例會、季點評、

半年考核,確保各項工作高標

準、高效率推進。在項目建設上,

建立了“五個一”機制,即一

名領導包抓、一名干部蹲點、

一套建設方案、一張時序清單、

一抓到底工作體系,壓緊靠實

各方責任。在壓實責任上,實

行預警通知、約談提醒、誡勉

談話直至啟動問責。政策體系。

先后出臺了《移民搬遷實施細

則》和交鑰匙安置、庫存商品

房安置、分散安置、考核辦法、

舊宅騰退、后續(xù)扶持 6 個《辦

法》,形成了“1+6”政策體系。

(二)科學謀劃,建管并重

抓搬遷。抓統(tǒng)籌規(guī)劃。按照“四

避開”“四靠近”“四達到”原

則,系統(tǒng)對接城鄉(xiāng)發(fā)展規(guī)劃、

產業(yè)結構調整總規(guī)等專項規(guī)劃,

科學編制了《隴縣移民(脫貧)

搬遷“十三五”專項規(guī)劃》,計

劃到鎮(zhèn)、安排到點、落實到戶,

引導貧困群眾向縣城、鎮(zhèn)和中

心社區(qū)聚集。抓精準識別。為

了讓搬遷貧困戶心中有底,全

面摸清群眾意愿、謀生能力、

宅基地等基本情況,逐村逐戶

與搬遷群眾簽訂搬遷、舊宅拆

除復墾和脫貧致富“三項協(xié)議”,

簽訂率達到 100%,實現了先

人后房、以戶定建、以戶定業(yè)。

抓搬遷管理。項目管理上實行

“縣級推動、鎮(zhèn)抓落實、群眾參

與”,促進公開、公正、公平。

資金管理上建立專戶、專人管

理、??顚S?,確保資金安全。

資料管理上建立一鎮(zhèn)一冊、一

點一冊和“三單一卡”,提高數

據質量。抓騰退復墾。全縣累

計拆除復墾 2158 戶,復墾面積

963 畝,土地增減掛鉤交易收

益 2.8 億元。

(三)補短強弱,配套設施

保安居。按照“五通六有”標

準, 即“ 通 路、 通 電、 通 水、

通電視、通網絡,有產業(yè)園區(qū)、

公共服務中心、衛(wèi)生室、文化

室、幼兒園、活動廣場”,整合

交通、水利、衛(wèi)健、民政、教

育等部門項目資金,一體化規(guī)

劃建設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

服務,實現了安全飲水、道路、

學校、衛(wèi)生室 100% 覆蓋,搬

遷點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合作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隴縣始終堅持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實現貧困群眾“挪窮窩、奔富路”的根

本途徑,精準把握“系統(tǒng)謀劃、四化同步、統(tǒng)籌推進、一舉多贏”這一發(fā)展要求,緊緊圍繞“搬、穩(wěn)、

脫、富”四個環(huán)節(jié),做到了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

的奮斗目標。

導讀

5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67頁

醫(yī)療、養(yǎng)老補貼、臨時救助應

保盡保,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

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創(chuàng)新推行農村基礎設施物業(yè)化

管護“1+10”模式,把安置點

通村公路、小型水利設施、公

共文化設施等 7 大類公共基礎

設施納入集中管護,最大化發(fā)

揮基礎設施效能,實現群眾參

與、群眾所有、群眾受益。

(四)因地制宜,厚植產業(yè)

促增收。實施“菜單式”扶貧。

依托全縣奶山羊、蘋果、核桃、

烤煙、中蜂、食用菌六大特色

產業(yè),通過龍頭企業(yè)引領、“雙

百”基地承載、農業(yè)園區(qū)帶動

等形式,所有搬遷戶均通過“點

菜”發(fā)展了增收產業(yè)。引導搬

遷戶將耕地、林地等資源,向

企業(yè)、集體經濟組織或合作社

流轉,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托管,有

效減少了“兩頭跑”現象。布

局產業(yè)扶貧項目。持續(xù)加大對

安置點已有的園區(qū)、企業(yè)、合

作社等帶貧主體的政策扶持,

幫助解決基礎設施、融資貸款、

擴大生產等困難問題,增強帶

貧益貧效益。千方百計穩(wěn)就業(yè)。

制定搬遷點就業(yè)扶貧《實施意

見》,通過勞務輸出、蘇陜勞務

協(xié)作、公益性崗位等途徑,實

現社區(qū)住人、工廠就業(yè)。針對

2020 年疫情影響,在全省首家

大規(guī)模組織農民工“點對點”

外出就業(yè),得到省、市領導高

度肯定。

(五)優(yōu)化服務,加快融入

新生活。堅持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

方向,大力推動公共服務均等

化,建設“一部一廠四中心”,

即臨時黨支部、社區(qū)工廠、新

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健康促進

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社區(qū)管

理中心,不斷提升安置點管理

服務水平。推進黨組織全覆蓋。

加強黨對安置點各項工作的全

面領導,全縣集中安置點均成

立黨組織,曹家灣鎮(zhèn)三里營社

區(qū)成立了黨委,溫水鎮(zhèn)區(qū)安置

點成立了黨支部,其余安置點

由所在村黨支部管理,切實服

務貧困群眾、深化基層治理。

完善社區(qū)服務功能。庭院式安

經驗啟示

隴縣圍繞“搬、穩(wěn)、脫、富”四個環(huán)節(jié),將易地搬遷與“菜

單式”產業(yè)扶貧、“點對點”就業(yè)扶貧、“親情式”生活服

務相結合,讓搬遷群眾增收有基礎、生活有保障、發(fā)展有

信心。統(tǒng)籌各類資源,探索了一條“扶上馬、送一程、持

續(xù)化”的發(fā)展路徑。

置點由所在村管理服務,樓房

化安置點成立了物業(yè)服務機構,

同時依托村便民服務中心,可

為搬遷群眾提供日間照料、居

家養(yǎng)老、法律咨詢、看病就醫(yī)、

子女就學、物業(yè)管理等十多項

服務。扎實開展扶志扶智教育。

推廣開展“扶志六法”,推行群

眾“身后事”關懷機制,開展“三

評兩榜一獎懲”、道德講堂、扶

志夜校等活動,評選“十星級

文明戶”“文明家庭”,不斷提

高社區(qū)文明程度、群眾文明素

養(yǎng),增強內生動力。

實施效果

五 年 累 計 投 資 4.3 億 多

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2210 戶

9456 人,一大批貧困群眾走出

山區(qū)、住進社區(qū),圓了安居夢,

過上了新生活。2020 年 11 月

3 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

印發(fā)《關于全國“十三五”時

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

報》,隴縣榮獲“十三五”搬遷

工作成效明顯縣。

天成鎮(zhèn)區(qū)集中安置點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57

第68頁

黃龍縣 :

易地搬遷“五精準” 興業(yè)致富好方式

基本情況

延安市黃龍縣部分地區(qū)耕

地稀少、貧困程度深、基礎設

施薄弱、產業(yè)發(fā)展滯后,貧困

群眾脫貧致富困難。黃龍縣為

保證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能夠有

效落實,成立了黃龍縣移民搬

遷工作辦公室,同時成立了以

縣長為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

人為成員的黃龍縣移民搬遷工

作領導小組,探索創(chuàng)新工作措

施,從而確保易地扶貧搬遷政

策能夠落實到位。

主要做法

(一)筑牢群眾“樂”于搬

的基礎。一是堅持以需求定員。

按照戶申請、組評議、村申報、

鎮(zhèn)審核、縣審定公示的識別要

求,縣、鎮(zhèn)(鄉(xiāng))、村、組四級

聯動多輪次核定,精準識別易

地扶貧搬遷對象,結合搬遷群

眾人口實際,規(guī)劃建設了 5 種

戶型搬遷安置房,實現了“以

需定搬”。二是堅持以環(huán)境引

遷。按照資源共享、服務均等、

人口聚集、宜居宜業(yè)的原則,

圍繞“千戶安置片區(qū)”建設目

標,將吉家河、水磨坊 2 個安

置點與已建成的鄰近小區(qū)相融

合,配建了小學、幼兒園、婦

幼保健院、全民健身運動中心、

老年公寓等,納入商業(yè)、醫(yī)療、

教育、文化“500 米公共服務

圈”。三是堅持以服務促搬。成

立了 2 個綜合型管理社區(qū),創(chuàng)

建法治管理、創(chuàng)業(yè)致富、文化

特色、環(huán)境優(yōu)美、服務保障為

重點的“五星社區(qū)”。按照搬遷

對象致貧原因、家庭成員組成,

建立了物業(yè)管理網格化跟蹤服

務機制,免收 3 年物業(yè)管理費

和天然氣材料費,及時跟進解

決群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生產生活等

問題,確保群眾搬得出、住得好。

(二)拓寬群眾“富”起

來的渠道。一是配建商鋪夯實

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礎。2 個安置點配

建 144 套商鋪,重點發(fā)展三產

服務業(yè),有創(chuàng)業(yè)意向和有經營

能力的搬遷群眾,通過就近租

賃經營、務工就業(yè)等形式,獲

得經營性收益和勞務工資。二

是產業(yè)配套筑牢收入底線。探

索建立企業(yè)(合作社)、集體、

農戶利益聯結、風險共擔機制,

把群眾零散產業(yè)嵌入企業(yè)生產

經營中,獲得土地流轉收益、

股權分紅收入等,實現多渠道

增收。按照“公司 + 基地 + 農

戶”的模式,配套建成了 9 個

近年來,黃龍縣不斷探索“精細搬遷、精致管理、精心服務、精確騰退、精準脫貧”五位一體

易地扶貧搬遷新模式,形成了以搬興業(yè)、以產促脫、以管穩(wěn)搬、以騰助搬的良好格局,真正讓搬遷

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促脫貧、能致富”。

導讀

5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69頁

中蜂產業(yè)扶貧基地,統(tǒng)一經營

管理,搬遷戶入股分紅,固定

收益 5000 元以上。三是開發(fā)

崗位拓寬收入渠道。依托安置

點就業(yè)服務中心,建立創(chuàng)業(yè)培

訓貸款、就業(yè)協(xié)調安置扶助機

制,配建了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小

微企業(yè)電子商務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

光伏扶貧電站凈收益的 80% 用

于貧困戶公益崗位設置、公益

性勞務支出。截至目前,新增

公益性崗位、特設公崗、公益

專崗共計 422 個,累計安置易

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800

余人。

(三)落實群眾“爭”著

搬的措施。一是逐戶引導促入

住。在安置房達到入住條件后,

成立搬遷對象入住幫扶工作隊,

引導搬遷群眾辦理入住手續(xù),

熟悉入住環(huán)境,針對行動不方

便搬遷對象,主動進行上門服

務,確保能按期搬遷。二是優(yōu)

惠政策重激勵。為了激發(fā)搬遷

群眾入住積極性,開展 2 次集

中入住“暖房日”惠民活動,

在規(guī)定時間內搬遷的優(yōu)先安排

就業(yè),并進行實物獎勵,使“要

你搬”變成“我要搬”。三是

督查通報強保障。對各鄉(xiāng)鎮(zhèn)易

地扶貧搬遷戶實際入住情況實

行“周通報”,指派專人進行現

場督查、照相取證和核查確認,

通報結果作為鄉(xiāng)鎮(zhèn)年度目標責

任考核重要依據,在確保數據

真實的同時提升實際入住率。

(四)把握群眾主動“騰”

的節(jié)點。一是以“分房到戶”

為節(jié)點,做好基礎保障。成立

舊宅基地騰退拆除復墾工作領

導小組?!胺址康綉簟焙螅?/p>

具有甲級資質的測繪公司,對

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舊宅基地

進行實地測繪,詳細測量舊宅

基地面積與位置坐標,建立舊

宅基地騰退復墾臺賬,編制騰

退復墾規(guī)劃。二是以“交鑰匙”

為節(jié)點,做好政策保障。“達到

入住條件并交鑰匙”后,在督

促搬遷戶實際入住的同時,制

定了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實施管

理辦法、舊宅基地騰退獎勵資

金使用辦法,實行“五個不予”,

即,不騰退危舊宅基地的不動

產登記不予辦理、中蜂養(yǎng)殖產

業(yè)收益不予兌付、光伏扶貧項

目固定收益不予分紅、物業(yè)管

理不予免費、天然氣材料費不

予免除。三是以“實際入住”

為節(jié)點,做好后續(xù)保障。搬遷

對象入住后,根據《黃龍縣舊

經驗啟示

移民搬遷是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不了一方人的“治本之策”,

只有通過徹底斬斷致貧返貧鏈條,實現“挪窮窩、改窮業(yè)、

斷窮根”,才能更好地做到“擺脫貧困”。而穩(wěn)定收入是讓

搬遷群眾安心的“關鍵之舉”,只有不斷完善配套產業(yè)就

業(yè)措施,擴寬增收渠道,讓搬遷群眾能夠吃飽穿暖,看到

致富希望,才能使搬遷群眾安心在新家立新業(yè)。

宅基地騰退復墾方案》,按照

“戶騰空、村收回、縣復墾驗收”

的步驟進行復墾,復墾土地經

營使用權屬不變,并給予每戶

100 斤化肥獎勵,在改善農村

人居環(huán)境的同時,與土地增減

掛鉤相結合,增加建設用地指

標。

實施效果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以

來, 黃 龍 縣 共 計 974 戶 2656

人(其中符合國家政策 837 戶

2424 人,超范圍繼續(xù)搬遷 137

戶 141 人)建檔立卡戶搬入縣

城,騰退舊宅基地 788 戶 234.7

畝,通過各項后續(xù)脫貧措施和

舊宅基地拆除復墾的落實,不

僅使搬遷對象教育、醫(yī)療、就

業(yè)等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

善,而且還進一步促進了遷出

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耕地保護等工

作的開展,實現了脫貧攻堅、

生態(tài)保護的雙贏。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59

第70頁

鎮(zhèn)巴縣 :

易地搬遷“安居”又“樂業(yè)”

基本情況

漢中市鎮(zhèn)巴縣是國家扶貧

開發(fā)重點縣和省級深度貧困縣。

2015 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

人口 19572 戶 54411 人,貧困

發(fā)生率 24.11%,其中 9302 戶

31621 名貧困人口居住在高寒

及自然災害頻發(fā)地區(qū),占建檔

立卡貧困人口的 58%。這些群

眾居住地區(qū)資源環(huán)境承載能力

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落后,出行、用電、吃水、上

學、看病“五難”問題普遍存在,

常規(guī)脫貧手段難以實現全面脫

貧,易地搬遷成了脫貧攻堅戰(zhàn)

役中的“堅中之堅”“難中之難”。

主要做法

(一)緊盯建設規(guī)劃,解決

“房子”問題。將搬遷規(guī)劃與城

鄉(xiāng)一體化、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產

業(yè)發(fā)展布局相結合,統(tǒng)籌考慮

整體建筑風格、生態(tài)綠化體系

和民俗文化傳承,探索打造一

鎮(zhèn)一風格、一點一特色、一街

一景觀,建成了川東民居風格

的黎壩鎮(zhèn)菊花園、梅花苑院落

式安置點,徽派建筑風格的興

隆鎮(zhèn)袁家橋、碾子鎮(zhèn)納溪苑等

特色安置點。推行縣級領導包

鎮(zhèn)、部門單位包點、鎮(zhèn)村干部

包戶責任制,夯實目標、責任、

時間和要求,上下聯動合力推

進。嚴格執(zhí)行“五制”制度和“四

級”聯合監(jiān)督,規(guī)范建設程序、

建設內容、工程質量、資金使用、

工程檔案等,以規(guī)范管理保證

房屋質量和資金安全。

(二)緊盯實際入住,解決

“安居”問題。扭住進度、配

套、騰退“三個關鍵”,搬遷入

住率達到 100%。實行掛圖作

戰(zhàn)、領導包抓、干部蹲點、督

查通報、約談問責等制度,及

時協(xié)調解決項目審批、施工環(huán)

境、建設資金等問題,同步推

進安置點和大小配套建設,防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鎮(zhèn)巴充分考慮立地條件、基礎配套、產業(yè)發(fā)展等因素,加強易地搬遷與新

型城鎮(zhèn)化、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結合和銜接,以群眾“安居”為前提 , 以“樂業(yè)”為核心,通過基礎配

套創(chuàng)條件、產業(yè)跟進保增收、拓寬渠道促就業(yè),有效破解了搬遷群眾的后續(xù)發(fā)展困局。

導讀

庭院式安置——黎壩鎮(zhèn)關門安置點

6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71頁

止了重住房、輕配套問題。嚴

格控制群眾自籌資金,對一般

貧困戶安置房達到墻白、地光、

水通、燈亮,交房后簡單裝修

即可入住 ;對特困群眾安置房,

配齊必要的生活設施,最大限

度縮短群眾準備入住時間。大

力推進舊宅基地騰退復墾,解

決群眾“兩頭跑”“兩頭住”問題,

消除故土難離、農耕習慣等思

想顧慮,8245 戶舊宅基地騰退

任務全面完成。

(三)緊盯后續(xù)扶持,解決

“增收”問題。建立“1+8”政

策 措 施, 推 進“138”(1 本 臺

賬、3 項重點工作、8 個一批部

門政策落實)行動,狠抓“四

園兩業(yè)”建設 , 讓群眾實現宜

居宜業(yè)。圍繞“4+X”產業(yè)布

局,實施產業(yè)扶貧項目 865 個,

建立專業(yè)合作社 835 個、集體

經濟組織 178 個,搬遷群眾長

中短產業(yè)項目、經營主體與利

益聯結機制實現全覆蓋。通過

社區(qū)工廠吸納就業(yè)、公益崗位

安置就業(yè)、支持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

勞務輸出轉移就業(yè)等形式,促

進搬遷群眾就業(yè)增收。采取訂

單定向培訓模式,開展足底健

康、家政服務、康養(yǎng)護理等就

業(yè)技能培訓,提高搬遷群眾致

富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本領。采取幫扶

單位助銷、龍頭企業(yè)代銷等措

施,解決搬遷群眾的農特產品

銷售問題,實現消費扶貧 6000

余萬元。

(四)緊盯服務管理,解

決“融入”問題。堅持服務與

管理并重,確保搬遷群眾生產、

生活“雙融入”。在安置點建設

生產性用房,調整劃撥菜園地,

建立紅白理事會,設立社區(qū)管

理服務中心,為搬遷群眾提供

“一站式”“一攬子”服務,最

大限度為群眾提供生產生活便

利。持續(xù)開展“傳樹守做”新

民風建設,建立脫貧攻堅“紅

黑榜”,規(guī)范運行“愛心超市”,

修訂完善村規(guī)民約,激發(fā)搬遷

群眾內生動力,樹立致富信心。

按照安置點建設規(guī)模,采取獨

立新建或聯合建立方式,建立

健全搬遷社區(qū)黨組織,安置點

黨的組織和工作達到全覆蓋,

搬遷黨員全部融入黨組織并按

時參加組織生活。

實施效果

“十三五”累計投資 16 億

元,建成集中安置點 78 個,完

成 搬 遷 9302 戶 31621 人。 通

經驗啟示

易地搬遷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統(tǒng)籌推進設施

配套、產業(yè)發(fā)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工作。鎮(zhèn)巴縣堅

持多規(guī)合一,做到政策銜接、工作銜接和力量統(tǒng)籌,以搬

遷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發(fā)展。同時,按照“山上建園區(qū)、山

下建設區(qū)”的思路,推廣“四個三”產業(yè)扶貧模式,在安

置點及周邊大力建設農業(yè)園區(qū)、社區(qū)工廠、扶貧基地,讓

群眾增收有門路、就業(yè)有渠道,實現宜居樂業(yè)。

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四

個目標”:一是提高了城鎮(zhèn)化率。

累 計 城 鎮(zhèn) 安 置 5200 戶 18251

人,城鎮(zhèn)化率提高 6.5 個百分

點。二是改善了居住環(huán)境。所

有安置點水電路信一應俱全,

產業(yè)園、菜園一樣不少,安置

房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干凈整潔,

群眾從過去的“憂居”,實現了

目前的“宜居”。2020 年 11 月,

鎮(zhèn)巴縣被國家發(fā)改委通報表彰

為“十三五”搬遷工作成效明

顯縣。三是節(jié)約了用地指標。

全縣共使用搬遷用地指標 1668

畝, 騰 退 舊 宅 基 地 6415 畝,

節(jié)約建設用地 4747 畝。已完

成增減掛鉤結余指標交易 2539

畝,產生收益 7.5 億元。四是

拓寬了增收渠道。配建安置點

產業(yè)園 23 個、社區(qū)工廠和就

業(yè)扶貧基地 41 個,搬遷群眾

就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13751 人 , 選續(xù)

聘生態(tài)護林員 6741 名,開發(fā)

扶貧公益專崗 1741 人,實現

有勞動能力的易地搬遷戶至少

有 1 人穩(wěn)定就業(yè)。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61

第72頁

白河縣 :

“六大行動”探索搬遷后續(xù)幫扶新路徑

基本情況

安康市白河縣是秦巴集中

連片特困區(qū)的國家級深度貧困

縣和陜西自然條件最差的縣之

一,全縣 25 度以上的土石山區(qū)

占 95% 以上,沒有一塊百畝以

上的自然平地,21 萬人中有一

半以上居住在洪澇災害高發(fā)的

中高山區(qū),十年九災、因災致

貧是阻礙脫貧的一道“攔路虎”。

白河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

為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在全

縣深入實施“六大融入提升行

動”,推進人崗精準對接、服務

精準對應、權益精準保障,鞏

固搬遷成果,回應群眾期待,

放大搬遷效應。

主要做法

一是實施集中安置融入提

升行動。在每個移民安置社區(qū)

配套建設“一個服務中心、一

個文化廣場、一所小學、一個

幼兒園(托兒所)、一個衛(wèi)生室、

一個新社區(qū)工廠、一個便民超

市、一條公交線路”,有條件的

社區(qū)還配套建設一個紅白理事

館、一個文明實踐站、一個微

型消防站,組建一個物業(yè)服務

中心、一個就業(yè)服務中心和一

個兒童托管中心,相應組建社

區(qū)物業(yè)公司,設立專項維修基

金,逐步構建管理服務長效機

制。每年有計劃地選擇 3—5 個

基礎條件好的社區(qū),試點建設

移民搬遷小鎮(zhèn),增強搬遷社區(qū)

承載吸納能力。

二是實施產業(yè)發(fā)展融入

提升行動。以“建設一個移民

搬遷安置社區(qū)、配套一個現代

農業(yè)園區(qū)、培育發(fā)展一項特色

產業(yè)、興辦一家社區(qū)工廠、創(chuàng)

辦一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的

思路,建設充分就業(yè)社區(qū),保

證群眾樂業(yè)安居。先后建起了

475 家小微企業(yè)、133 個農業(yè)

園區(qū)、461 個農業(yè)合作社,發(fā)

展特色產業(yè) 35 萬多畝,創(chuàng)辦新

社區(qū)工廠 101 家,探索出“山

上建園區(qū)、山下建社區(qū)、社區(qū)

辦工廠、農民就地變工人”“還

山上生態(tài)林、建山下新社區(qū)、

辦社區(qū)新工廠、育時代新農民”

等搬遷模式。

三是實施搬新拆舊融入提

升行動。及時制定出臺《舊宅

基地騰退復墾項目實施管理辦

法》《舊宅基地騰退復墾項目獎

勵辦法》政策文件,規(guī)范舊宅

基地騰退行為,明確將易地扶

貧搬遷和陜南避災移民搬遷舊

宅基地納入騰退范疇,通過分

類獎補騰退舊宅基地 1.3 萬畝,

完成增減掛鉤指標交易 5776

白河縣為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扶持發(fā)展工作,立足山區(qū)實際,貫徹精準方略,在全縣實

施集中安置、產業(yè)發(fā)展、搬新拆舊、新風塑造、管理服務、黨建引領“六大融入提升行動”,全面

提升“實際入住率、穩(wěn)定脫貧率、舊宅騰退率和搬遷融入度”, 探索出了一條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扶

持新路徑。

導讀

6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73頁

畝,預計實現收益 13.76 億元,

彌補了搬遷產業(yè)發(fā)展、社區(qū)基

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資

金不足問題。

四是實施新風塑造融入提

升行動。按照“理論政策進社

區(qū)”“主流價值融社區(qū)”“優(yōu)秀

文化潤社區(qū)”“時代新風入社

區(qū)”“志愿服務暖社區(qū)”要求,

深入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

風建設。在搬遷社區(qū)建立居民

公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

會、居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

扎實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創(chuàng)建、

依法治理等工作。整合縣內各

種培訓資源和力量,深入推進

“文化融入 文明實踐”行動,

全面改造群眾生活方式,促使

搬遷群眾融入新社區(qū)、走向新

生活,加速由農民向市民轉變。

五是實施管理服務融入提

升行動。創(chuàng)新建立“居住簿”

制度,建立“移民搬遷信息管

理系統(tǒng)”,破解“人戶分離”問題。

對原居住地與現住地在同一村

(社區(qū))的,只進行住址變更 ;

對跨村(社區(qū))、跨鎮(zhèn)、遷出縣外,

且未辦理戶籍轉移的,鼓勵自

愿轉移戶籍 ;對暫不愿轉移戶

籍的向其頒發(fā)“居住簿”,按照

“遷出地管理地和林、遷入地服

務房和人”的要求,明確遷出

地負責確保搬遷群眾原承包的

耕地、林地、宅基地等依法享

有的權益不變,集體收益分配

權和其他政策權益不變 ;遷入

地負責做好遷入群眾就業(yè)服務、

孩子入學、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

農村低保、特困救助、人口管理、

社區(qū)服務等工作。

六是實施黨建引領融入提

升行動。按照“整村劃轉、合

并組建、撤組建社”模式成立

社區(qū),采取“單設、聯合、掛靠”

方式設置黨組織,健全管理服

務機構,設立 25 個農村社區(qū)、

11 個城鎮(zhèn)社區(qū)、4 個城市社區(qū)。

在搬遷社區(qū)創(chuàng)新建立“黨建 +”

社會治理“真人網”,實行“數

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務,

保障搬遷群眾無論在哪里都能

經驗啟示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場復雜而深刻的壯舉。要切實抓好

這項工作,應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只有抓好政

治融入,在搬遷社區(qū)建立黨組織,創(chuàng)新社區(qū)治理,著眼解

決好現實問題,才能保障搬遷群眾的基本權益“不落空”。

只有抓好經濟融入,把加強產業(yè)就業(yè)服務作為根本,有針

對性地發(fā)展搬遷產業(yè),完善產業(yè)配套,才能提升自我發(fā)展

能力。只有抓好社會融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配套,解決搬遷群眾關心的生產生活問題,才能確保他們

安心新社區(qū)。只有抓好文化融入,加強社區(qū)文化建設,豐

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他們融入新社區(qū)、適應新生活,才

能確?!鞍岬贸?、穩(wěn)得住、逐步能致富”這一目標實現。

享受到及時精準的社區(qū)服務。

實施效果

白河縣以“六大融入提升

行動”為抓手,著力破解了搬遷

社區(qū)在集中安置、產業(yè)發(fā)展、舊

宅騰退、文化融入、管理服務、

黨建引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

別是破解了“人戶分離”“房地

分離”問題,保障了搬遷群眾權

益,實現了搬遷與脫貧銜接、生

產與生活同步、安居與樂業(yè)統(tǒng)籌,

為后續(xù)扶持發(fā)展探索了新路子,

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白河縣卡子鎮(zhèn)陳莊移民搬遷安置社區(qū)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63

第74頁

鎮(zhèn)坪縣 :

“133”模式 全面解決搬遷后續(xù)保障問題

基本情況

安康市鎮(zhèn)坪縣位于陜西最

南端、大巴山北麓,具有秦巴山

區(qū)“山岡連綿、溝壑縱橫”的典

型地理特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

現狀使得“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

人”。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鎮(zhèn)

坪縣立足縣情實際,制定了“山

上聚寶盆、山下安居屋”的發(fā)

展布局,通過搶抓脫貧攻堅政策

機遇,進一步破解易地搬遷群眾

所面臨的產業(yè)培育、就業(yè)幫扶、

社區(qū)管理、社會融入等民生問

題,將后續(xù)幫扶納入工作重點,

創(chuàng)新推出“133”搬遷后扶模式,

實現了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快

融入、能致富。

主要做法

(一)堅持一個核心引領。

一是通過法定程序,實現村黨

支部和村級集體經濟兩套班子

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構建起

“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組織架

構,實施組織領導、經營管理、

利益分配“三合一”統(tǒng)管模式。

二是發(fā)展村實體集體經濟,實

行訂單收購、加工銷售、招聘

用工“三統(tǒng)一”生產模式,實

現搬遷群眾產業(yè)就業(yè)幫扶全面

覆蓋。三是找準利益交合點,

集體經濟從安置社區(qū)獲得人力、

土地等資源產生收益,社區(qū)從

村集體經濟收益中按比例獲得

管理資金。

(二)實施三大提升行動。

一是實施增收致富提升行動。

通過村集體經濟“訂單收購 +

分紅”“入股 + 保底收益 + 按

股分紅”等模式,實現訂單全

覆蓋。通過對接輸送、扶貧車

間吸納、公崗安置等方式安置

近年來,鎮(zhèn)坪縣堅持“黨支部 +”工作核心,運用“支部 + 集體經濟 + 搬遷社區(qū)”工作模式,

全面解決搬遷后續(xù)組織、資金、增收等保障問題,創(chuàng)新推出了“133”搬遷后扶模式,實現了“搬得出、

穩(wěn)得住、融入好、能致富”的工作目標。

導讀

易地扶貧搬遷曾家安置社區(qū)

6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75頁

搬遷群眾轉移就業(yè)。以搬遷群

眾的土地、林地入股,參與分

紅,實現增收。對人地分離的

搬遷群眾劃分菜地,解決了“菜

籃子”問題。二是實施人居環(huán)

境提升行動。按照“六定”對

安置點環(huán)境衛(wèi)生、水電路燈等

進行管護,保障社區(qū)正常運轉。

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和“五

凈家庭”評選活動,提升村容

戶貌。組織公崗人員義務清掃,

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公益服務,

“掃”出文明新氣象。三是實施

文明新風提升行動。加強社會

治理,深入推進愛心超市積分

管理,完善“一約四會”,扎實

開展道德評議,實行激勵和鞭

策雙向措施,引導搬遷群眾自

覺破除陳規(guī)陋習,樹立崇德向

善,創(chuàng)樹新風。

(三)落實三項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保障。村黨支部下設

安置社區(qū)管理辦公室,派出兩

委班子成員、村級后備力量和

年輕黨員輪崗辦公,負責安置

社區(qū)管理服務,實現社區(qū)管理

有人管事,有場所辦事。二是

資金保障。按照“四個一點”

渠道籌措運轉資金,即財政資

金保障一點、包聯部門籌措一

點、村集體經濟提取一點、農

戶自籌一點。三是機制保障。

建立安置社區(qū)日常管理、公共

服務、片區(qū)網格和資金運行等

工作機制,打造自我管理、自

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

平臺,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社區(qū)

治理。

實施效果

鎮(zhèn)坪縣圍繞搬遷群眾“搬

得出、穩(wěn)得住、快融入、能致

富”的工作目標,以健全管理

服務機制、構建產業(yè)就業(yè)支撐、

保障搬遷群眾合法權益、完善

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社

區(qū)綜合治理為重點,分類推進

落實,為有效銜接鄉(xiāng)村振興夯

實了基礎。一是保障搬遷戶增

收致富,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和

經驗啟示

鎮(zhèn)坪通過“133”搬遷后扶模式,運用“支部 + 集體

經濟 + 搬遷社區(qū)”工作方法,全面解決搬遷后續(xù)組織、資金、

增收等保障問題。同時在推進社區(qū)后續(xù)管理精細化過程中

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到社區(qū)治理建設中,實現了基層治理人

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就近經營主體帶動,按照“三

單、三租、三股”的模式將搬

遷戶鑲嵌在產業(yè)鏈中。二是加

強人居環(huán)境治理,加大公共區(qū)

域和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對形

成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落實

專人管護,保障社區(qū)正常運轉,

環(huán)境舒適。三是強化社區(qū)管理,

通過新民風運動、愛心超市和

村規(guī)民約等方式,積極引導群

眾自主參與社區(qū)管理。四是健

全管理機制,強化易地扶貧搬

遷后續(xù)扶持組織領導、經營管

理,引導群眾迅速融入社區(qū)“大

家庭”。

曙坪鎮(zhèn)臘味小鎮(zhèn)全景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65

第76頁

寧陜縣 :

“五強化五覆蓋”寫好搬遷“后半篇文章”

基本情況

寧陜地處秦嶺中段南麓,

是國家首批扶貧開發(fā)重點縣、

秦巴山區(q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縣、

中央辦公廳定點扶貧縣 , 國土

面積 3678 平方公里,總人口

7.4 萬, 貧 困 群 眾 占 比 34%。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

共建成 40 個搬遷安置點,累計

搬遷 8113 戶 2.2 萬人,其中 :

跨鎮(zhèn)安置點 3 個,跨村安置點

22 個,村內安置點 15 個。

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狠抓

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每個安置社區(qū)落實一名鎮(zhèn)黨委

班子成員負責抓社區(qū)黨建,在

全縣 21 個有 3 名以上黨員的

安置社區(qū)分別成立黨小組,納

入所在村黨支部管理,同步遷

轉黨組織關系,黨小組組長兼

任當地村(社區(qū))黨支部支委,

其他 19 個安置點分別落實 19

名黨建指導員,搬遷黨員歸口

安置地所在村(社區(qū))黨組織

管理,深入開展黨員亮身份、

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基層黨建

活動,確保每一個搬遷黨員在

安置地有組織歸屬、組織生活

正常、發(fā)揮先鋒作用。通過黨

建引領成立安置點業(yè)主委員會

或搬遷居民小組,組建物業(yè)公

司,形成黨小組、業(yè)主委員會、

物業(yè)公司“三位一體”管理服

務體系。

二是強化就業(yè)促進,狠抓

社區(qū)工廠帶動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全覆蓋。

通過發(fā)展壯大新社區(qū)工廠、扶

持自主創(chuàng)業(yè)和精準就業(yè)服務等

機制,確保有勞動能力搬遷戶

每戶至少有一人穩(wěn)定就業(yè)。先

后招商引資建成 23 家新社區(qū)

工廠,其中毛絨玩具廠 7 家、

紡織服裝類 3 家、皮鞋廠 2 家、

農副產品 4 家、電子裝接類 2

家,其他類 5 家。落實減稅降費、

創(chuàng)業(yè)貸款、項目支持和創(chuàng)業(yè)指

導“一條龍”服務。2020 年開

展搬遷群眾創(chuàng)業(yè)培訓 2000 人

次,發(fā)放創(chuàng)業(yè)貸款 1200 余萬元,

累計扶持 223 名搬遷貧困勞動

力自主創(chuàng)業(yè)。建立“統(tǒng)一登記、

統(tǒng)一培訓、統(tǒng)一服務、統(tǒng)一派

遣”四統(tǒng)一機制,依托搬遷社

區(qū)所在村成立勞務公司,培育

10 個就業(yè)培訓基地,借助“春

風行動”和“就業(yè)援助月”等

活動,利用對口幫扶開展定向

勞務輸出,2822 名搬遷群眾實

現有組織外出務工,1977 戶有

勞動能力的易地搬遷群眾實現

穩(wěn)定就業(yè)。

三是強化產業(yè)增收,狠抓

“農業(yè)園區(qū)”和產業(yè)到戶全覆

蓋。按照“山上建園區(qū)、山下

建社區(qū)、社區(qū)辦工廠”的思路,

大力發(fā)展產業(yè)帶動增收。結合

“十百千”工程,探索“支部 +

市場主體 + 搬遷戶”模式,盤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搬遷后扶工作,寧陜縣著力強化“五項機制”,狠抓“五個覆蓋”,

為搬遷群眾搬遷后“穩(wěn)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提供了長效機制及精神動力支撐。

導讀

6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77頁

活搬遷戶耕地、林地、復墾的

舊宅基地,推進土地山林股份

合作、資產量化保底分紅,在

每個搬遷社區(qū)培育 1 個龍頭企

業(yè)(合作社),建設 1 個產業(yè)

園區(qū),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fā)展,

促進搬遷群眾就地就近穩(wěn)定就

業(yè)增收,確保有勞動能力搬遷

戶至少有一項中長期產業(yè)。

四是強化社區(qū)治理,狠抓

治理體系和群眾工作全覆蓋。

依托“智慧治理”服務平臺,

健全“村(社區(qū))委會 + 業(yè)主

委員會 + 樓(院)長”網格化

管理體系,推選社區(qū)網格長 40

名、樓院長(網格員)266 名,

實現每個安置社區(qū)設 1 名網格

長、每棟樓(或每個單位)設

1 名樓長(網格員),院落化安

置點明確 1 名院長(網格員)。

緊扣“四有兩降兩提升”評價

體系,深入推進新民風建設,

深化“一教二講三評四罰”措

施,每季度開展 1 次道德評議,

定期開展“送戲進社區(qū)”“送電

影進社區(qū)”“送科普進社區(qū)”等

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實現“法治、自治、德治”融

合,做到群眾難事有人幫、身

邊好事有人講、發(fā)生壞事有人

管,致力于養(yǎng)成好習慣、形成

好風氣。

五 是 強 化 幫 扶 到 戶, 狠

抓干部包幫和“暖心服務”全

覆蓋。對 8113 戶搬遷戶落實

1363 名干部包幫,強化包信息

精準、包政策落實、包穩(wěn)定達

標、包政策知曉、包群眾認可

“五包”責任。建立搬遷群眾遷

出地和遷入地兩委班子聯系會

制度,確保搬遷群眾權益有保

障、需求有回應、心理有歸屬。

盤活安置點商鋪、廠房等資源,

大力發(fā)展商品經銷、物流配送、

電子商務、餐飲、美發(fā)、家政

服務等社區(qū)經濟,多渠道增加

搬遷戶收入。圍繞搬遷社區(qū)配

經驗啟示

寧陜縣通過強化“五項機制”狠抓“五個覆蓋”,完

善了安置社區(qū)的綜合治理,提高了搬遷群眾搬遷后的后續(xù)

服務。通過引導廣大群眾樹立和弘揚良好的社會公德、職

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倡導自力更生、自強自立

的價值導向,弘揚崇尚勞動、鄙視懶惰的社會風尚,摒棄

了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思想,使搬遷群眾實現了產業(yè)、

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齊頭并進,走出扶貧新路子。通過多種渠道,

增加搬遷戶收入,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安心、住得舒心,帶

領搬遷群眾走出一條發(fā)展致富的道路。

置黨群活動中心和便民服務站,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引進物業(yè)

公司管理,完善安置點綜合服

務、文體活動、圖書閱覽、老

年日間照料、養(yǎng)育未來等公共

服務,規(guī)劃建設停車場(充電

樁)、污水垃圾處理、公廁、公墓、

紅白喜事房和農具庫房等便民

服務設施,代繳代辦搬遷群眾

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水、電、網

絡等繳費服務,幫助申領辦理

低保、代養(yǎng)、托管等業(yè)務,開

展“小菜園、小養(yǎng)殖、小客服、

小修理、小超市”五小貼心服務,

在搬遷社區(qū)周邊盤活撂荒地 40

畝,流轉土地 175 畝,建設“安

心菜園”215 畝,實現“安心

菜園”全覆蓋,1075 戶易地扶

貧搬遷戶老人有了生活寄托,

降低了搬遷戶生活支出,促進

了盡快融入,確保搬遷群眾比

山上住得安心、比過去過得舒

心、對未來充滿信心。

移民新家園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67

第78頁

山陽縣 :

“三個四”構建搬遷后續(xù)扶持新格局

基本情況

商洛市山陽縣位于南水北

調中線水源涵養(yǎng)區(qū),屬秦巴山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是國家扶

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革命老區(qū)

縣,陜西 11 個深度貧困縣之

一。2014 年年底,全縣共有建

檔立卡貧困村 129 個、貧困戶

3.17 萬戶 10.95 萬人。山陽縣

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治本之策,

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12472

戶 52785 人,建成易地搬遷集

中安置點 55 個,順利完成大規(guī)

模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好搬

遷群眾的后續(xù)發(fā)展問題,山陽

縣以“1+7”政策體系為指導,

以示范點創(chuàng)建為推動,全面推

動社區(qū)管理服務規(guī)范化,促進

搬遷群眾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形成了“體

制機制健全、基本配套完善、

管理服務到位、產業(yè)就業(yè)有力”

的后續(xù)扶持新格局。

主要做法

(一)突出“四項重點”,

全面統(tǒng)籌推進。一是突出抓好

頂層設計。成立山陽縣易地扶

貧搬遷后續(xù)扶持工作領導小組,

組建工作專班,專職負責易地

扶貧搬遷后續(xù)扶持各項工作落

實,為高質量完成易地扶貧搬

遷后續(xù)扶持工作任務提供了堅

強的組織保障。二是突出抓好

方案制定。制定《山陽縣加強

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扶持

工作實施方案》及七個實施意

見,為易地搬遷后續(xù)扶持提供

基本遵循。三是突出抓好制度

建設。編制《易地扶貧搬遷后

續(xù)扶持政策匯編》,從“社區(qū)治

理”“公共服務”和“權益保障”

等方面制定了 26 項具體的管

理制度、管理辦法和指導意見,

為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huán)境、

享受新生活給予了制度保障。

四是突出抓好示范引領。兼顧

“城區(qū)、集鎮(zhèn)、中心村”不同區(qū)

域和“大型、中型、小型”安

置點規(guī)模,科學選取城關街辦

豐東新區(qū)社區(qū)等 3 個安置社區(qū)

作為示范點,先行先試,形成

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實

施方案和制度匯編,以點帶面,

山陽縣把易地搬遷后續(xù)扶持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接續(xù)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按照“試

點先行、示范引領、全面推行”的思路,強力推進易地搬遷后續(xù)扶持,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可復制、

能推廣的易地搬遷后續(xù)扶持工作“山陽經驗”。

導讀

中村移民新區(qū)安置點

6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79頁

全面推進。

(二)落實“四項舉措”,

提升工作質量。一是落實黨建

引領。根據搬遷規(guī)模和黨員數

量,選配搬遷群眾進入所在社

區(qū)黨組織,新成立安置小區(qū)黨

支部 20 個,下派 13 名黨建指

導員,687 名易地扶貧搬遷黨

員找到“新家”,實現了黨的基

層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新成立

獨立社區(qū) 5 個,融合型社區(qū) 65

個,實現所有搬遷群眾管理和

服務全覆蓋。二是落實“居住

簿”制度。對跨鎮(zhèn)、跨村安置

未辦理戶口遷移的易地扶貧搬

遷對象,辦理“居住簿”9262 戶,

方便搬遷群眾在遷入地辦理相

關事務,確保群眾基本醫(yī)療、

養(yǎng)老保險、子女就學、殘疾人

補貼、軍人優(yōu)撫、不動產登記

等各項扶持政策有效接續(xù),消

除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三是

落實物業(yè)服務。推行“政府主導、

市場化運作和公益性崗位補充

相結合”的物業(yè)管理模式,確

保每個安置點水電氣視訊費有

人收、垃圾有人運、環(huán)境衛(wèi)生

有人管,其中法官鎮(zhèn)荷花園小

區(qū)等有條件的安置點還探索實

施了“愛心菜園”工程,有效

解決了搬遷群眾的菜籃子問題。

四是落實后續(xù)幫扶。堅持“立

足當前優(yōu)先解決管理服務問題、

著眼長遠抓建設提水平”,建立

易地扶貧搬遷扶貧聯絡員、信

息員幫扶工作機制,動態(tài)監(jiān)測

搬遷戶生產生活情況、協(xié)助做

好信息采集和幫扶等工作,有

效防止返貧致貧風險。

(三)堅持“四個抓手”,

增強造血功能。一是堅持大抓

脫貧產業(yè),圍繞全縣藥菌果畜

等“4+X”特色產業(yè)體系,持

續(xù)在搬遷安置點周邊因地制宜

發(fā)展中藥材、食用菌、畜禽養(yǎng)

殖、鄉(xiāng)村旅游等產業(yè),發(fā)展金

雞扶貧、法官鄉(xiāng)村旅游等配套

產業(yè)項目 5 個,建成和豐陽光、

意發(fā)牧業(yè)等現代特色農業(yè)園區(qū)

22 個、產業(yè)基地 5 個。二是堅

持大抓社區(qū)工廠,建成服裝加

工、襪業(yè)加工、腸衣護套、電

子信息等社區(qū)工廠或扶貧車間

68 個,實現所有搬遷安置點社

區(qū)工廠或扶貧車間建設全覆蓋。

三是堅持大抓技能培訓。開展

36 期職業(yè)技能培訓,培訓 1340

名貧困勞動力,確保每戶搬遷

群眾至少有一人掌握 1—2 門實

用技術。四是堅持大抓創(chuàng)業(yè)就

經驗啟示

山陽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扶持采取的“三個四”工

作法,不僅解決了群眾在搬入新社區(qū)后不適應、融入慢問

題,還幫助群眾解決了就業(yè)難、增收難的問題,是落實“搬

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就業(yè)是核心、產業(yè)是根本”的生

動實踐。2020 年 11 月 3 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全國“十三五”

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山陽縣作為 100 個工作成效

明顯縣之一予以全國通報。搬遷戶代表王小英也被國家發(fā)

改委授予“‘十三五’勵志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稱號。

業(yè),發(fā)揮“山陽建筑”和“返

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優(yōu)勢,帶動搬遷群眾

就 業(yè) 創(chuàng) 業(yè) 2.38 萬 人 ;開 發(fā) 金

雞、光伏、食用菌等資產收益

扶貧公益崗 4440 個,兜底安置

1163 名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yè)。

實施效果

山陽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后續(xù)扶持工作以來,全縣易地

搬遷后續(xù)幫扶體制機制健全,

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完善,

安置社區(qū)管理全面運轉良好,

搬 遷 群 眾 穩(wěn) 定 增 收, 成 效 明

顯。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山

陽縣有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戶

11803 戶,其中易地扶貧搬遷

貧困勞動力 25036 人已實現就

業(yè)創(chuàng)業(yè) 23944 人,有勞動力且

有就業(yè)意愿的易地扶貧搬遷戶

至少有 1 人就業(yè),基本實現了

“穩(wěn)得住、有就業(yè)、逐步能致富”

目標。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69

第80頁

鎮(zhèn)安縣 :

“213”精準模式讓搬遷群眾實現穩(wěn)定脫貧

基本情況

商洛市鎮(zhèn)安縣立地條件差,

山大溝深耕地少,是個“九山半

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qū),全縣

總面積3477平方公里?!笆濉?/p>

期間,有 8043 戶 27399 人需要

通過搬遷實現脫貧。結合縣情

實際,縣上圍繞搬遷誰、往哪

里搬、怎么脫貧、如何管理等

關鍵課題,大膽探索實踐,走

出了一條符合鎮(zhèn)安縣情實際的

“213”搬遷脫貧模式。

主要做法

(一)“兩個”精準保安置。

圍繞“到底搬遷誰、要往哪里

搬”的問題,著力在對象篩查、

規(guī)范選址與搬遷安置上下工夫。

一是將居住在“一方水土養(yǎng)不

好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

困人口作為重點,通過開展大

規(guī)模數據清洗、接續(xù)調查核查

工作,讓搬遷對象篩選程序更

加科學、數據更加準確、搬遷

意愿更加精準。二是堅持靠近

集鎮(zhèn)、靠近園區(qū)、靠近景區(qū)、

靠近社區(qū)的“四靠近”原則,以

集鎮(zhèn)安置為主、進城安置和中

心村安置為輔、分散安置為補

充,全縣共確定建設集中安置

點 59 個。按照“先人后房、以

戶定搬、以人定建”思路,使

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得到較

好落實。

(二)一種模式(EPC 總

承包)抓建設。為了讓搬遷群

眾早日實現搬遷脫貧,針對傳

統(tǒng)建設方式周期長、進度難管

理、質量難控制的問題,縣上

經過深入調研,決定對全縣 30

個 集 中 安 置 點 112 幢 單 體 樓

4732 套安置房建設任務,采取

EPC 總承包模式,進行統(tǒng)一規(guī)

劃、設計、招標、采購、建設,

從源頭上嚴格把控遵循了安置

房屋建筑面積和群眾自籌“兩

條紅線”,同時節(jié)省了工期時間,

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工程質量問

題也得到最大保障。

(三)三項舉措促脫貧。一

是精細安置小區(qū)治理。創(chuàng)建“五

小社區(qū)”。探索配建小生活用

房、小理發(fā)店、小菜園子、小

紅白理事會、小型公益性公墓

等設施,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

生產生活的后顧之憂。強化物

業(yè)管理。按照“完全融入、委

托代管、市場服務、統(tǒng)一管理、

民政代管”五種模式在所有集

中安置點組建了物業(yè)管理機構。

推行居住簿制度。完成了全縣

2100 戶跨鎮(zhèn)安置搬遷戶居住簿

發(fā)放,明確了遷出地和安置地

兩地職責。啟動不動產確權。

鎮(zhèn)安縣突出“易地搬遷挪窮窩、產業(yè)扶貧拔窮根”兩大重點,堅定“易地、扶貧、搬遷”三個

初心,大膽實踐創(chuàng)新,把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的“三精”理念融入鎮(zhèn)安實際,貫穿于易

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過程,用繡花的功夫抓搬遷,逐步探索形成了“213”搬遷脫貧模式,讓“一方

水土養(yǎng)不好一方人”的建檔立卡群眾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

導讀

7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81頁

首批 400 戶搬遷群眾的不動產

登記證已發(fā)放到位。建立便民

服務中心。在所有安置點建立

了小區(qū)便民服務中心,讓搬遷

群眾享有地林權益,上學就醫(yī)、

大病保險、低保救助、特困供

養(yǎng)等代辦事項在小區(qū)內實現一

站式便民服務,加速了搬遷群

眾融合融入。設立小區(qū)黨組織。

按照獨建、掛靠、融合三種模

式建立健全移民安置社區(qū)黨組

織體系,建立黨支部 28 個、設

立黨小組 19 個、選派黨建指導

員 12 名, 讓 433 名 黨 員 有 了

黨組織歸屬。實行網格化管理。

對 15 個中型安置點掛靠所在

村(社區(qū))組建居民小組 31 個,

對 43 個小型安置點直接融合到

所在居民小組。開展雙示范創(chuàng)

建。組織開展群眾文體娛樂活

動和文明社區(qū)、安全社區(qū)創(chuàng)建

活動,全縣市級文明小區(qū) 6 個,

雙示范小區(qū) 20 個。

二是精細安置檔案管理。

精準建立易地扶貧搬遷一戶一

檔、一點一冊、一村一冊、一

鎮(zhèn)一冊、一縣一冊的“一檔四

冊”,加強工程項目規(guī)劃評估、

行政審批、公開招標、工程管理、

決算審計等“五大卷”檔案管理,

做到搬遷安置情況縣、鎮(zhèn)、點、

戶臺賬式管理,人、戶、錢、房、

業(yè)信息精準統(tǒng)一。

三是精確產業(yè)就業(yè)施策。

按照靠近農業(yè)園區(qū)、工業(yè)園區(qū)、

商貿街區(qū)、旅游景區(qū)規(guī)劃建設

安置點,為搬遷點配建社區(qū)工

廠、開發(fā)安置點物業(yè)管理特設

公益崗擴大就業(yè)。盤活搬遷戶

的土地、林山、房屋等資產,

確權評估、折價入股,每年固

定分紅收益。與此同時,根據

搬遷對象的實際情況和就業(yè)創(chuàng)

業(yè)意向,將搬遷戶分為傳統(tǒng)農

民型、社區(qū)工人型、三產服務型、

外出務工型、兜底保障型五大

類,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

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全縣有

11054 人實現穩(wěn)定就業(yè),基本

達到了有勞動能力戶每戶一人

就業(yè)目標。

實施效果

鎮(zhèn)安縣實施“213”搬遷

扶貧模式,解決了五大難題 :

一是精準了搬遷對象。嚴格按

照“一方水土養(yǎng)不好一方人”

的政策界定,通過全省數據清

洗、接續(xù)調查核查、搬遷對象

動態(tài)調整等措施,做到應搬盡

搬、一戶不落,精準扣好了搬

經驗啟示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就業(yè)是核心、融入是關鍵。

鎮(zhèn)安縣在移民搬遷工作中建立的“213”模式,從對象確定、

安置方式、建設模式、脫貧路徑、權益保障等方面將精準

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的工作理念貫穿于搬遷工作的

全過程,把搬、建、穩(wěn)、管、業(yè)五個環(huán)節(jié)有效銜接,真正

實現了“搬得出、穩(wěn)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

遷工作的第一??圩?。二是“兩

條紅線”規(guī)范執(zhí)行。推行“EPC”

總承包建設模式,所有安置房

嚴格執(zhí)行人均安置房面積不超

過 25 平方米政策要求,自籌

資金嚴格執(zhí)行人均不超過 2500

元且每戶不超過 1 萬元的標準,

在安置面積和群眾自籌達標率

兩個方面實現 100%。三是實

現了有業(yè)安置。在建設安置點

的同時,將產業(yè)就業(yè)提前謀劃、

統(tǒng)籌考慮、科學布局,達到了

山上建園區(qū)、山下建社區(qū)、社

區(qū)配工廠的搬遷目的,讓搬遷

群眾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四是加快了融合融入。通過精

細社區(qū)管理,不僅解決了搬遷

群眾最為關心的生計問題,而

且能夠幫助他們加快生產生活

方式轉變,加速融入新社區(qū),

產生歸屬感和幸福感。五是保

障了群眾權益。通過推行居住

簿制度,加速安置房確權頒證

進度,完善大修基金機制,讓

搬遷群眾的權益得到了更好地

保障。

第四章 易地扶貧搬遷 71

第82頁

“十三五”以來,陜西

堅持“精準扶貧水利先行、

精準脫貧水利保障”的思路,

在全力加快農村飲水安全脫

貧攻堅工程建設的同時,狠

抓建后管護,鞏固脫貧成果,

確?!敖ㄒ惶?、成一處、長

效 發(fā) 揮 效 益 一 處 ”。 圍 繞 農

村飲水安全,以水質、水量、

水 效、 水 保 障 達 標 為 出 發(fā)

飲水

安全

第五章

點,建設了一批規(guī)?;r村

供水工程、規(guī)范了一批標準

化小型供水工程、改造了一

批老舊供水工程和管網“三

大 重 點 工 程 ”, 補 齊 農 村 供

水設施短板,提升了農村供

水保障水平。累計完成投資

118.68 億元,建成工程 2.06

萬 處, 解 決 了 146 萬 戶 建

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

7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83頁

題,基本建成了與全面小康

社會相適應的農村飲水安全

保障體系。

陜西省政府與各市政府

簽訂“農村飲水安全目標責

任 書 ”, 印 發(fā)《 關 于 進 一 步

加強和規(guī)范農村供水運行管

護 工 作 的 指 導 意 見 》, 全 面

落實政府、行業(yè)和供水單位

“三個責任”,建立機構、辦

法 和 維 護“ 三 項 制 度 ”, 出

臺工程建設、水源保護、水

質 監(jiān) 測 評 價“ 三 同 時 制 度 ”。

105 個縣區(qū)全部設立了工程

專管機構,出臺了運行管理

辦法,落實了維修養(yǎng)護經費。

全省 76 個縣區(qū)出臺了“量化

賦權”改革方案,2.57 萬處

工程明確了產權,3.85 萬處

工程落實了管護單位。

此外,實施了 5 個大型

灌區(qū)續(xù)建配套節(jié)水改造項目,

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

420 萬畝,實施引調提水工

程 46 處,建設了 11 座抗旱

小型水庫,提升了 9 市 24 個

貧困縣(區(qū))抗旱用水保障

能 力 ;實 現 水 土 保 持 項 目 貧

困縣全覆蓋,綜合治理水土

流失面積 9731 平方公里。

吃水方便,用水安心

73

第84頁

漢中市 :

“五個統(tǒng)一”完善供水工程體系

基本情況

漢中市北依秦嶺,南屏巴

山,全市 11 個縣(區(qū))有 10

個為貧困縣(深度貧困縣 2 個),

2015 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

口 18.5 萬 戶 52.4 萬 人, 貧 困

發(fā)生率 17.96%。全市近 130 萬

群眾處于秦巴丘陵山區(qū),這些

地方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

受自然條件制約,基礎設施薄

弱,許多村民祖祖輩輩肩挑背

扛、靠天吃水,飲水困難問題

突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任務

艱巨。

主要做法

(一)“五個統(tǒng)一”打造最

美農村供水工程。為徹底解決

村鎮(zhèn)供水工程小而散、建設不

規(guī)范等問題,漢中市問計于民,

深入調查研究,摒棄以往“拉

管子、修池子”的老做法,圍

繞把“安全水”送到農戶庭院里、

鍋灶頭的新標準,積極推行規(guī)

劃設計、技術指導、工程標識、

管理辦法、專人負責“五個統(tǒng)一”

建設要求,規(guī)范項目建設程序,

強化實施過程監(jiān)管,促進工程

建設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

因地制宜,結合水情、民情實際,

打造出黃花河、藥木院等一批

標準化示范工程,成為社會主

義新農村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通過組織開展“最美農村供水

工程、最美管水員”網絡評選,

示范帶動了全市村鎮(zhèn)供水工程

建設管理水平穩(wěn)步提升。

(二)“十條標準”破解運

行管護難題。針對供水工程“建

了沒人管、管不好”的狀況,

漢中市創(chuàng)新制定了“水質水量

要保障、管護責任要落實、人

員機構要健全、量化賦權要到

位、管護資金要保障、水費定

價要合理、計量設施要入戶、

水源保護要全面、管護運行要

規(guī)范、人民群眾要滿意”等十

條標準,力促鎮(zhèn)村管理制度、

管護人員、水價水費、收支臺賬、

專人維護、合理薪酬“六個有”,

漢中市 11 個縣區(qū)中 10 個為貧困縣,飲水困難問題突出。

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以來,全市遵循“五個統(tǒng)一”完善供水工程體系,

出臺“十條標準”破解運行管護難題,落實“三項機制”保障長

久受益,努力實現全域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導讀

深山里的貧困群眾用上了干凈衛(wèi)生的自來水

7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85頁

因地制宜推行鎮(zhèn)辦為主體的集

中式、村委會為主體的單村式、

用水戶為主體的自主式、集約

化服務的物業(yè)式、市場化經營

的民企式、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的

托管式等建后管護“六種模式”,

努力推動供水工程從水源到龍

頭全過程精準管理,工作做法

先后被水利部《中國水利》和

陜西省《調研與決策》刊發(fā)推廣。

( 三 )“ 三 項 機 制 ” 確 保

群眾長久受益。漢中市各級黨

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建立

健 全 供 水 監(jiān) 督 管 理“ 三 項 機

制”入手,探索構建村鎮(zhèn)供水

運行管護和服務保障體系。在

立法保障上,積極爭取將《漢

中市農村供水條例》列入市人

大 2021 年立法計劃,條例草

案已啟動編制,從法律層面規(guī)

范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高質量發(fā)

展。在動態(tài)排查上,市水利部

門成立 8 個縣級領導分片包聯

的農村飲水工作組,對包抓縣

區(qū)常態(tài)化業(yè)務監(jiān)督指導,每季

度針對重點工作和突出問題開

展督導檢查,每周組織飲水情

況電話抽查,實實在在查問題、

補短板,確保飲水問題動態(tài)清

零。在回訪監(jiān)督上,建立市有

清單、縣有組織、鎮(zhèn)有人員的

“三級回訪監(jiān)督”平臺,先后向

農戶發(fā)放飲水安全明白卡 50 余

萬份,全面公示服務監(jiān)督電話,

暢通群眾涉水訴求渠道,累計

受理解決各類供水突出問題

102 個,并全部做到實地回訪

和及時反饋。

實施效果

2016 年以來,全市累計落

實完成投資 14.48 億元,建成

農村供水工程 2155 處,改造

提升簡陋供水設施 1578 處,加

裝凈化消毒設備 922 處,202

萬農村群眾、包含 47.65 萬建

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條件得到

顯著改善,村鎮(zhèn)供水工程保障

“安全網”初步形成。目前,全

經驗啟示

漢中市面對獨有的

市情、民情和水情,圍繞

讓所有農村群眾喝上放心

水,通過建立和落實“五

個統(tǒng)一”“十條標準”“三

項機制”等措施,涵蓋了

農村供水的建設管理、運

行管護、長效受益全過程,

全面構建了農村飲水安全

服務保障體系,為脫貧攻

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源源

不斷的動力,同時也為全

省特別是陜南地區(qū)農村供

水工程的建設運行模式提

供了經驗借鑒。

市 11 個縣區(qū)均建立了村鎮(zhèn)供水

工程專管機構、出臺了運行管

理辦法、設立了維修養(yǎng)護資金,

年均落實維修養(yǎng)護經費 2200

萬元,供水工程量化賦權率、

水 費 收 繳 率、 水 源 保 護 到 位

率,分別由 2015 年年末的 9%、

13%、11% 提高到現在的 90%

以上,5484 名基層管水員全部

定期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初

步形成了“以水養(yǎng)水、良性循

環(huán)”的農村供水保障機制,農

村群眾飲水安全獲得感和幸福

感全面提高。漢中市水利局獲

得 2020 年度全省脫貧攻堅組

織創(chuàng)新獎。

市級督導核查組為南鄭區(qū)農村群眾講解飲水安全達標知識

第五章 飲水安全 75

第86頁

禮泉縣 :

“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工程攻克農村飲水難題

基本情況

咸陽市禮泉縣地處關中平

原腹地,面積 1018 平方公里,

縣境南部為平原區(qū),北部為丘

陵溝壑區(qū),南北面積基本各半。

轄 12 鎮(zhèn) 213 個行政村,總人口

50 萬,其中農業(yè)人口 42.8 萬,

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16427 戶

55281 人,貧困村 72 個。全縣

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 14247.4

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

176.9 立方米,為全省人均水資

源量的 15.6%、全國平均水平

的 7.8%,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

出。為了解決飲用水水源不足

和部分淺層地下水水質不達標

的問題,縣上依托北部深層地

下水建設可靠水源,采取“整

體規(guī)劃,板塊開發(fā),聯村共建,

創(chuàng)新管理,良性運行”等措施,

建設實施“跨村跨鎮(zhèn)、聯村聯鎮(zhèn)”

規(guī)模供水工程,補齊農村飲水

安全“短板”,有效破解了農村

群眾飲水難的問題。

主要做法

(一)整體規(guī)劃、板塊開發(fā)。

根據全縣水資源和農村飲水安

全狀況,合理配置資源。在項

目規(guī)劃上,統(tǒng)籌考慮解決氟及

其他微量元素超標問題,確保

水質達標。以新農村建設規(guī)劃

重點鎮(zhèn)村所在地為重點,優(yōu)先

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是禮泉縣脫貧攻堅工作的著力點之一。近年來,禮泉縣緊

緊圍繞農村飲水安全“四項指標”和縣域水資源狀況,建設“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工程,走出了

一條“脫貧攻堅水利先行,脫貧攻堅水利保障”的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管理模式。

導讀

供水到戶

7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87頁

保障核心村鎮(zhèn)和新型社區(qū)飲水

安全,進而向周邊輻射 ;以縣

境中部豐富的優(yōu)質地下水源為

依托,實施“北水南調”,建設

跨鎮(zhèn)聯村集中供水工程,規(guī)劃

了三條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

集中供水工程 ;以地形地貌特

征為單元,逐塬面、流域、鎮(zhèn)

區(qū)整片推進,以點帶面,全面

覆蓋,徹底解決群眾飲水安全

問題。在項目審批上,將水質

合格作為工程立項審批的前置

條件 ;在項目建設管理上,嚴

格執(zhí)行基本建設程序,全面推

行工程建設“四制”,確保資金

安全和工程效益發(fā)揮。

(二)聯村跨鎮(zhèn)、破解難題。

一是長藤結瓜,輻射保障???/p>

投資 4550 萬元,實施包括水源

井工程、輸水工程、調壓池工程、

管理站工程、配水管網工程和

入戶工程等六大部分組成的三

鎮(zhèn)集中供水工程,涉及西張堡

鎮(zhèn)、烽火鎮(zhèn)、阡東鎮(zhèn) 3 個鎮(zhèn) 56

個村(組),新打優(yōu)質水源井 4

眼,鋪設輸配水管網 303.15 公

里 , 入戶管網 107.8 公里,供水

范圍 120 平方公里,有效改善

了 8.2 萬人的飲水條件。二是科

學找水,破解缺水難題。堅持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

聘請專業(yè)設計單位,克服北部

水源開發(fā)難度大、群眾居住分

散等困難,投資 283.7 萬元,實

施北牌集中供水工程。政府在

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全力保障。

新 打 700 米 巖 溶 水 源 井 1 眼,

鋪設主管道 35.15 公里,配水管

道 4.36 公里,入戶管道 11 公里,

惠及南坊鎮(zhèn)北牌、南牌、伍塬、

東牌和莊頭河等 5 個村 4257 人。

在項目實施中,專門鋪設輸水

管道 2.8 公里,減壓池 3 座,為

遠離村莊的 2 戶貧困群眾提供

飲水保障。

(三)創(chuàng)新機制、長效管理。

全縣共建成農村供水工程62處,

其中,萬人以上供水工程 17 處,

千人至萬人供水工程 32 處,千

人以下供水工程 13 處。千人以

上集中供水工程覆蓋人口占到

農村供水人口的 83% 以上,全

部由縣農村供水中心直接管理,

其他小型單村工程都落實了較

為專業(yè)的管理人員。為了使建

成的安全飲水工程更好地發(fā)揮

作用,長效保障群眾安全用水,

健全了層級負責、協(xié)同推進、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責

任體系,夯實農村飲水安全主

體責任、指導責任、供水單位

管護責任,探索“縣級統(tǒng)管、

集中供水工程直管、村級工程

自管”三級管理的模式??h政

府出臺了《禮泉縣村鎮(zhèn)供水工

程運行管理辦法》,制定了《禮

泉縣供水工程維修養(yǎng)護基金管

理使用辦法》,在全市率先成立

了農村供水工程管理中心,從

編制、人員、經費方面全面保障,

徹底解決建而不管、建而不用

等問題,保障供水設施管護經

經驗啟示

農村飲水安全是一

項重大民生工程,是打贏

脫貧攻堅戰(zhàn)的關鍵。禮泉

縣作為資源性、工程性和

水質性缺水問題并存的縣

區(qū),通過跨村聯鎮(zhèn)實施集

中供水模式,攻克了北部

“旱腰帶”地區(qū)最難啃的

硬骨頭,農村飲水安全得

到進一步鞏固提升,為助

力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水利

支撐,群眾脫貧致富奔小

康的信心不斷增強,群眾

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

升!

常、運轉正常。

實施效果

禮泉縣依托農村集中飲

水 安 全 工 程, 累 計 投 入 資 金

4021.49 萬元,共打深水井 13

眼,鋪設到村入戶供水管網 145

公里,建設集中連片供水工程 8

處,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農

村集中供水率 100%、供水保障

率 100%、水質合格率 100%,

自來水普及率 100%,實現脫

貧人口安全飲水全覆蓋全保障,

72 個貧困村達標退出。

第五章 飲水安全 77

第88頁

定邊縣 :

“四個精準”解決農村飲水安全

基本情況

定邊縣位于陜西省西北

角,地處陜甘寧蒙四省區(qū)六縣

旗交界處,是黃土高原丘陵溝

壑區(qū)向內蒙古鄂爾多斯荒漠草

原過渡地帶,全境處于干旱風

沙區(qū)。境內地表徑流貧乏,且

南北差異較大,水資源地域分

布不均。2016 年以來,定邊縣

以農村飲水安全為根本,編規(guī)

劃,定方案,抓籌資,圍繞工

作任務,分解指標,夯實責任,

狠抓落實。

主要做法

一是明確目標,做到任務

精準。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

分管領導具體抓,鄉(xiāng)鎮(zhèn)部門協(xié)

同抓,水利部門重點抓的工作

機制。每年制定具體的工作方

案、實施方案、鞏固提升方案

以及《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落實

一覽表》,明確目標任務,細化

工作流程,責任夯實到人,為

順利完成目標任務奠定了基礎。

二是底清數明,做到調查

精準。要徹底解決全縣飲水問

題,首先就要摸清家底。幾年

來開展 13 次飲水情況普查、調

查、核查工作,每次分 15 個外

業(yè)組、1 個內業(yè)組,對全縣農

村群眾飲水情況進行調查核查。

普查、調查、核查工作中緊盯“四

個不放過”,即:貧困戶不放過、

返鄉(xiāng)戶不放過、偏遠的深山戶

不放過、孤獨老人戶不放過,

做到全縣安全飲水一個都不能

少。切實做到了底子清、數據明,

為順利開展工作夯實了基礎。

三是因戶施策,做到實施

精準。結合縣域地理環(huán)境、生

態(tài)因素,因地制宜,精準實施,

充分發(fā)揮“小水窖、大效益”

作用,對自來水管網普及區(qū)采

精準扶貧以來,定邊縣結合縣域地理環(huán)境、生態(tài)因素,因

地制宜,精準實施,充分發(fā)揮“小水窖、大效益”作用,對自來

水管網普及區(qū)采取管網延伸及配套的方式、對徹底無設施的采取

新建水窖及砼硬化集水場的方式、對有水窖及集雨場的采取配套

水泵、管網及配套設施的方式來解決飲水問題,實現水窖自來水

化。

導讀

定邊縣新安邊鎮(zhèn)大北山村,村民曾靠毛驢馱水

7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89頁

取管網延伸及配套的方式、對

徹底無設施的采取新建水窖及

砼硬化集水場的方式、對有水

窖及集雨場的采取配套水泵、

管網及配套設施的方式來解決

飲水問題,實現水窖自來水化。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做到

政策精準。緊緊圍繞鞏固好全

縣所有常住人口飲水安全的目

標任務,不斷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突出工作

重點。明確權屬責任、管護職

責、經費保障等方面,全面加

強扶貧資產管理,防止資產閑

置和損失浪費。加強對建檔立

卡貧困戶、邊緣戶和因其他原

因導致飲水困難農戶的動態(tài)監(jiān)

測,及時預警致貧返貧風險,

提前采取有效的幫扶措施。夯

實農村飲水安全應急責任,細

化應急供水措施,指導全縣農

村飲水安全突發(fā)事件應對工作,

防止和減少農村飲水安全事故。

實施效果

通過實施白于山區(qū)分散式

水窖集雨場補助資金項目、集

中式供水管網新建改造項目、

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飲水安全

進村入戶管網工程等,完成投

資 2.19 億元,新打機井 13 眼,

鋪設輸配水管網 1310.51 公里,

新建調蓄水池 4 座,新建泵站

1 座, 新 建 10—25 立 方 米 磚

砌 水 窖 4277 座, 新 建 100 平

方米集雨場 4755 處,解決了

64481 人的飲水問題,鞏固提

升飲水安全人口 70014 人,全

縣農村人口徹底告別了人擔水、

經驗啟示

定邊縣以戶為單位,

緊緊圍繞鞏固好全縣所有

常住人口飲水安全的目標

任務,以“小水窖、大效益”

的精準措施,夯實農村飲

水安全應急責任,細化應

急供水措施,指導全縣農

村飲水安全突發(fā)事件應對

工作,防止和減少農村飲

水安全事故。

驢馱水、高價買水的歷史狀況,

圓滿完成了“兩不愁三保障”

中的飲水安全任務,做到了精

準扶貧水利先行,精準脫貧水

利保障。

如今定邊縣實現了自來水戶戶通

第五章 飲水安全 79

第90頁

靖邊縣 :

“北水南調”飲水型地方病防治的“治本之舉”

基本情況

榆林市靖邊縣寧條梁鎮(zhèn)廟

畔村因廟畔自然村而得名 , 駐

地米家莊。該村位于靖邊縣城

西 40 公里 , 總土地面積為 25.1

平方公里 , 轄 16 個村民小組 ,

全村戶籍人口為 1065 戶 4093

人。廟畔村土地廣袤、交通便利、

信息暢通,村域內雖水資源充

足,但可利用水資源十分匱乏,

全村飲用水水源全部采用地下

水, 水 質 含 氟 量 極 高, 根 據

2012 年衛(wèi)健部門出具的豐水期

水質檢測報告氟含量達 2.9 ㎎ /

L,枯水期氟含量遠高于此。面

對這些瓶頸問題,靖邊縣在該

區(qū)域飲水問題上因地制宜、超

前謀劃,實施跨區(qū)域調水,從

根本上解決了水質不達標問題,

取得了飲水型地方病防治和飲

水安全脫貧攻堅的雙贏局面。

主要做法

(一)超前謀劃、一次性規(guī)

劃到位。進入脫貧攻堅實施以

來,為了解決寧條梁鎮(zhèn)大灘村、

西園則村兩個計劃退出村飲水

安全問題,靖邊縣委、縣政府

超前謀劃,打破行政區(qū)域界線,

實施了寧條梁鎮(zhèn)“北水南調”

供水工程,從寧條梁鎮(zhèn)政府北

的黃蒿塘村將優(yōu)質沙漠地下水

通過 18 公里主管網輸送、四

級加壓泵站加壓的方式解決了

大灘村、西園則兩個貧困村農

村飲水安全退出問題。該項目

設計初始,在主輸送干管的輸

送能力上、供水規(guī)模上、供水

區(qū)域受益人口上將廟畔村整村

飲水型氟超標治理問題一并納

入該工程設計實施,當年將黃

蒿塘村優(yōu)質水源通過廟畔村原

供水設施調配送全村農戶家中,

通過水源置換的方式解決了該

村飲用水水質不達標問題。

(二)多方爭資、完善配套

設施。通過水源置換的方式解

決該村飲用水水質問題后,隨

后在管護運行上暴露出了一些

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廟畔

村原供水設施老化嚴重,管網

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按

照飲水安全四項指標,水量保

障能力脆弱,全村實現飲水“安

全”仍有距離 ;二是整村缺乏

計量裝置,粗放式收繳水費村

民怨聲高且收繳難度大,寧條

梁鎮(zhèn)“北水南調”供水工程整

體運行負荷費用過重,難以保

障水廠正常運行費用。2020 年,

靖邊縣爭取省級專項安排廟畔

村 233.03 萬元用于改造老化供

水設施,同時安排了計量裝置。

通過該筆資金,全村累計更換

管網 9000 米,建主管道閘閥

“決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边@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再三囑托,更是各級水利人潛

心努力的目標,靖邊縣根據寧條梁鎮(zhèn)廟畔村村域內實際情況,打破行政區(qū)域界線,實行跨區(qū)域調水,

探索總結出了一條從根源上解決飲水型地方病防治問題的“治本之舉”。

導讀

8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91頁

井 5 座,建入戶閘閥井 850 座,

安 裝 DN15 智 能 水 表 850 塊,

維修水塔一座、水廠兩處。目

前,所有項目工程已全部完成

建設內容并投入使用,廟畔村

全村居民實現水質、水量雙達

標,全村居民有了較高的滿足

感、獲得感。

(三)完善制度、建立長

效保障機制。為了確保農村飲

水安全項目長期發(fā)揮效益,制

定了《靖邊縣農村供水工程維

修養(yǎng)護基金管理辦法》《靖邊縣

農村供水工程管理辦法》《關

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

管理機制建設指導意見》《靖

邊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村級水

管員管理辦法》等制度,落實

了 227 萬元縣級維修養(yǎng)護基金,

培訓上崗村級水管員 196 名,

做到制度、經費、人員三到位,

建立了農村飲水安全長效保障

機制。

實施效果

寧條梁鎮(zhèn)廟畔村氟改水項

經驗啟示

寧條梁鎮(zhèn)廟畔村通過水源置換的方式解決該村飲水型

氟超標問題后,從根源上徹底為全市農村飲用水水質不合

格問題樹立了典型,指明了方向,里清了思路。

寧條梁鎮(zhèn)“北水南調”二號泵站——大梁洼水廠

目的實施,使得全村 16 個村

民小組 1065 戶 4093 人徹底告

別世代飲用高氟水的瓶頸問題,

通過從根源上改善飲用水水質,

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避免了飲

用超標水而引起的各種疾病的

發(fā)生,減少了農民醫(yī)藥費用支

出 , 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fā)展,

為穩(wěn)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順利

步入小康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章 飲水安全 81

第92頁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陜西

將兜底保障作為決戰(zhàn)決勝脫貧

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建立

多層次全方位兜底保障政策體

系,扎實抓好各項兜底保障政

策措施落實落地,有效地實現

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應兜盡兜。

一是全面建立兜底保障政

策體系。先后制定了《關于做

兜底

保障

第六章

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

貧開發(fā)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意

見》《關于構建綜合性兜底保障

體系筑牢脫貧攻堅“最后一道

防線”的實施方案》《社會救助

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等一

系列政策文件,出臺了針對農

村低保、特困供養(yǎng)人員、農村“三

留守”、孤兒、殘疾人等特殊困

難群體的一攬子關愛服務政策

8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93頁

措施,構建了全方位兜底保障

的政策體系,確保政策覆蓋“不

落一戶、不少一人”。

二是全面落實社會救助兜

底政策。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

扶貧開發(fā)政策的有效銜接,確

保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

口全部納入低保和特困人員供

養(yǎng)政策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連續(xù) 5 年提高城鄉(xiāng)低保標準,

全省農村低保最低限定標準從

2015 年 年 底 的 2500 元 / 人 年

提 高 至 4827 元 / 人 年, 增 長

93%,穩(wěn)定高于扶貧標準。五年

來,有效保障了全省 115.5 萬農

村低保對象、12.5 萬名農村特

困人員基本生活。

三是全面抓好特殊困難

群體幫扶。 針對農村“三留

守”、孤兒、殘疾人等特殊困

難群體,建立關愛幫扶長效

機制,落實監(jiān)護責任,提高生

活補助標準,兜牢兜實特殊

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五年來,

共 保 障 45.86 萬 農 村 留 守 老

人、10.07 萬名農村留守兒童、

11.64 萬名困境兒童、5063 名

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5255 名

孤兒、100.8 萬困難和重度殘

疾人基本生活。

打谷節(jié)活動上,91歲的羅延德老人開鐮后喜笑顏開

83

第94頁

西安市 :

“1+N”社會救助體系織牢織密兜底保障網

基本情況

社會救助是一項保民生、

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礎性制度

安排,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最后

一道防護線和安全網。西安市

民政局始終堅持把困難群眾救

助作為民政工作的重心和主業(yè),

下功夫解決社會救助間斷性、

碎片化、范圍較窄、精準度不

高的問題,不斷優(yōu)化傳統(tǒng)的社

會救助機制,構建了統(tǒng)一領導、

協(xié)同指揮的動態(tài)社會救助管理

模式,健全完善了“1+N”新

型社會救助體系,有力保障了

各類困難群體的權益福祉。

主要做法

(一)縱向建立提標長效機

制,不斷提高社會救助的質量

和有效性。著眼城鄉(xiāng)居民消費

水平,建立了社會救助標準自

然增長長效機制,實現了社會

救助標準逐年科學化、制度化、

合理化增長。連續(xù)多年提高城

鄉(xiāng) 低 保 標 準,2020 年 10 月,

將農村低保標準調整為 6720 元

/ 人·年。農村特困人員供養(yǎng)標

準由 2013 年集中供養(yǎng) 800 元 /

月、分散供養(yǎng)從 500 元統(tǒng)一提

高到 1320 元 / 月,同時增加了

照料護理標準,可根據特困人

員自理能力情況對監(jiān)護人發(fā)放

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10%、20%、

30% 的照料護理費。臨時救助

最高限額由過去的 8000 元提

高至 1.5 萬元,且同一事由每

年可申請 2 次 ;教育資助本科

給予 7000 元、大專給予 5000

元、中專技校給予 3000 元的

一次性資助 ;家庭困難高中生

每人每年給予 2000 元生活補

助 ;對困難失能老人給予每人

每月 260—390 元的護理補貼。

各類救助標準的提高,有效提

升了救助質量水平,增強了民

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

(二)橫向持續(xù)拓展救助

范圍,不斷擴充社會救助的內

容和覆蓋面。一是農村低收入

家庭 ( 低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

1.5 倍 ) 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

患者等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

力的人員,可以參照單人戶納

入農村低保。二是對于家庭共

同生活成員人均收入超出當地

低保標準,但因病、因殘、因

學等剛性支出過大,導致基本

生活困難,實際生活水平低于

西安市城鄉(xiāng)低保標準,且短期

內不可能改變的困難家庭,在

計算家庭收入時要扣減剛性支

出、必要的就業(yè)成本。三是將

扶貧辦認定的貧困戶全部納入

臨時救助、教育資助范圍。四

是對低保戶、在冊貧困戶等困

“1+N”社會救助體系是

對《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

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以城鄉(xiāng)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為主體,以特困

人員救助供養(yǎng)制度、分類施

保制度、漸退幫扶制度、臨

時救助制度、教育資助 ( 困

難大學生資助、困難中學生

救助 ) 制度、殘疾人兩項補

貼制度、高齡老人生活保障

補貼制度、困難失能老人護

理補貼制度、流浪乞討人員

救助制度等為補充的社會救

助制度體系,通過救助人群、

救助政策、救助管理、救助

服務的“1+N”模式,整合

了救助資源,創(chuàng)新了救助管

理,聯動了救助服務,織密

了救助網絡。

導讀

8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95頁

難家庭中學生發(fā)放生活困難補

貼。五是臨時救助取消戶籍限

制,將持有西安市居住證明的

對象一并納入救助范圍 ;將鎮(zhèn)

街的救助權限由 3000 元提高

至 1.5 萬元。六是為困難殘疾

人和重度殘疾人分別發(fā)放生活

補貼、護理補貼。同時,對在

2018 年以后(含 2018 年)退

出的在冊貧困戶中的殘疾人,

在脫貧攻堅期內,按照原標準

繼續(xù)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七

是對 65-69 周歲喪失勞動能力、

生活困難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

發(fā)放 50 元補助金。八是積極推

行了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和養(yǎng)

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兩項制度,

由政府補貼為城鄉(xiāng)低保對象、

特困人員等六類 60 周歲以上老

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九是將

救助向民政公共服務拓展。統(tǒng)

籌推進扶老、助殘、救孤、濟困、

留守兒童關愛和困境兒童保護

工作,將各類困難群體全部納

入保障救助范圍。

(三)服務困難群眾用心用

情,不斷充實完善社會救助相

關政策體系。一是在全市鎮(zhèn)街

級全部建立了社會救助“一門

受理、協(xié)同辦理”窗口,實行

隨時受理、及時審核審批。二

是建立健全救助對象主動發(fā)現

機制,對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難

群眾做到早發(fā)現、早救助。三是

建立臨時救助分級審批制度,將

臨時救助金審批權限全部下放至

鎮(zhèn)街一級,體現了“救急難”的

效能,全面落實“分級審批”“先

行救助”工作機制,通過全面下

放審批權,減少審核審批層級,

經驗啟示

西安市民政局積極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 , 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目標,

持續(x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 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確保在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拔?/p>

安市‘1+N’社會救助體系”,具有保障標準高、覆蓋范圍廣、資金發(fā)放及時等特點。

減少工作環(huán)節(jié),完善資金儲備,

提升救助時效。四是完善“漸退

幫扶”政策,對城市和農村低保

家庭其收入超出低保標準,按政

策分別給予 6 個月和 12 個月的

延長期,在確保其家庭收入穩(wěn)定

后再退出低保。五是建立了居民

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核

對平臺建設實現了縱向省、市、

區(qū)三級聯網,橫向跨 13 部門的

18 項數據共享模式。

實施效果

2016 年以來,全市共發(fā)放

農村低保金 18.08 億元 ;農村

特困人員保障金 3.42 億元 ;臨

時救助金 1.99 億元 ;發(fā)放殘疾

人兩項補貼 4.17 億元,有效保

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使

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

持續(xù)。2018 年 11 月,“西安市

建立完善‘1+N’社會救助體系、

織牢織密兜底保障網”的做法

被國務院通報表揚。2019 年 3

月,民政部將“西安市‘1+N’

社會救助體系”的經驗做法在

全國范圍內推廣。

民政局組織入戶調查

第六章 兜底保障 85

第96頁

渭濱區(qū) :

“五三三”模式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基本情況

寶雞市渭濱區(qū)在脫貧攻堅

工作實踐中,深入開展“讓貧

困老人回歸家庭”活動,以落

實貧困老人戶應贍必養(yǎng)、應兜

盡兜為工作目標,通過“五步

走”摸清貧困老人戶脫貧底子、

“三舉措”搭好化解老人戶脫貧

臺子、“三分法”解開貧困老人

戶脫貧扣子,有效化解了老人

戶脫貧難題。

主要做法

(一)“五步走”摸清貧困

老人戶脫貧底子。一是系統(tǒng)篩

選。結合動態(tài)管理和脫貧退出,

從國扶辦信息系統(tǒng)篩查導出建

檔立卡老人戶基本信息,確定

建檔立卡貧困老人戶規(guī)模,并

反饋各鎮(zhèn)村進行核實。

二是村級初審。以鎮(zhèn)為單

位,由各村組織“四支隊伍”

對老人戶逐戶進行初審研判,

做到“五個弄清楚”,即弄清楚

老人戶的致貧原因、與子女分

戶原因、子女現狀(外嫁、入

贅、死亡銷戶等)、子女身份狀

況(貧困戶、非貧困戶、已脫

貧戶)、回歸家庭和保障脫貧的

方式(簽訂贍養(yǎng)協(xié)議、回歸家庭、

兜底保障)。

三是群眾評議。各村分類

建立老人戶臺賬,依據簽訂贍

養(yǎng)協(xié)議、回歸家庭、兜底保障

三類情況,經村民代表大會評

議無異議后,報送鎮(zhèn)政府和區(qū)

級相關職能部門審定。

四是部門審定。民政、老

齡、殘聯等部門,對建檔立卡

老人戶是否屬特困供養(yǎng)對象和

低保對象,是否屬享受高(老)

齡補貼和殘疾人補貼等信息進

行比對審定,并將核實信息反

饋各鎮(zhèn)村。

五是社會公示。各鎮(zhèn)村根

據初審、評議和部門審定的最

終名單,對建檔立卡老人戶總

體規(guī)模、脫貧退出治理方式進

行公示,做到公開、公正、公平、

透明。

(二)“三舉措”搭好化解

老人戶脫貧臺子。一是營造氛

圍。成立保障建檔立卡老年人

權益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先后出臺《關于在全區(qū)開展保

障建檔立卡老年人權益專項治

理行動的意見》《開展讓貧困老

人回歸家庭專項活動實施方案》

《進一步深化“老人回家”促脫

貧工作方案》,全力化解老人

為進一步提高貧困老人

戶脫貧質量,大力弘揚敬老

孝老傳統(tǒng)美德,推動農村鄉(xiāng)

風文明建設,近年來,寶雞

市渭濱區(qū)積極推行“五三三”

工作模式,有效化解老人戶

脫貧難題,持續(xù)鞏固提升脫

貧攻堅成果。

導讀

渭濱區(qū)產業(yè)就業(yè)暨扶志扶德讓貧困老人回歸家庭工作推進會

8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97頁

戶脫貧難題。公檢法司等部門

聯合下發(fā)《關于督促建檔立卡,

貧困子女贍養(yǎng)老年人義務的通

告》,先后在各鎮(zhèn)村張貼 700

余份,以“孝子”“好媳婦”現

身說法和敬老孝老專題講座等

形式,巡回開展扶貧敬老孝老

文藝巡演 20 余場次,讓孝老

敬老從個人追求轉變?yōu)槿鐣?/p>

的行動自覺,形成了濃厚的社

會輿論氛圍。

二是形成合力。將建檔立

卡老人戶脫貧工作明確到各村

“四支隊伍”、幫扶干部和包聯

公安警官、檢察官、法官和律

師等責任人名下,采取走村入

戶宣講《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召開院落調解會、村組評議會、

感情交流會等形式,根據每個

老人戶不同類型精準出擊,督

促子女履行贍養(yǎng)義務。實行老

人戶脫貧攻堅期內幫扶政策不

變,打消老人戶和子女顧慮,

為化解老人戶脫貧難題提供有

力保障和支撐。落實村規(guī)民約

引導、敬老孝老獎懲激勵等機

制,在產業(yè)扶持、集體分紅等

扶貧資金和項目安排上向老人

戶適當傾斜。

三是揚善懲惡。先后評選

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 350

戶,表彰獎勵 13 名“好兒媳”、

10 名“敬老孝老”模范,對全

區(qū)村規(guī)民約示范村、誠信示范

村、孝道文化示范村、農村道

德講堂示范點、扶貧公益救助

示范點等十類 101 個扶志先進

典型進行通報表彰。通過群眾

評、村“兩委會”議、紅黑榜

等形式,對反面典型進行公開

曝光。

(三)“三分法”解開貧困

老人戶脫貧扣子。針對老人戶

的不同情況,采取“三分法”

工作方式,精準治理,有效化

解建檔立卡老人戶脫貧難題。

建檔立卡老人戶有子女,且子

女戶籍在本區(qū)范圍內的,引導

子女與老人合戶,讓老人回歸

家庭,情感有寄托,生活有保障。

建檔立卡老人戶有子女,但子

女因外嫁、入贅或在外工作等

原因,造成子女戶籍在區(qū)外的,

在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礎上,結

合家庭實際,簽訂家庭養(yǎng)老贍

養(yǎng)協(xié)議,明確規(guī)定各贍養(yǎng)人在

經驗啟示

寶雞市渭濱區(qū)通過教育引導為主、司法干預為輔,謀劃實施“老人回家”專項活動,創(chuàng)

新推行“五三三”工作模式,有效化解了老人戶脫貧難題,從長效機制上確保了貧困老人脫貧

有保障,在全區(qū)形成了濃厚的法律和輿論氛圍,讓孝老敬老從個人追求轉變?yōu)槿鐣男袆幼?/p>

覺,使依法贍養(yǎng)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履行經濟保障、生活照料、醫(yī)

療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具

體內容和方式方法,確保該類

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對

于建檔立卡老人戶無法定贍養(yǎng)

人、或法定贍養(yǎng)人無贍養(yǎng)能力

的,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

由農村幸福院托管或農村敬老

院集中供養(yǎng),確保老人生活有

著落。

實施效果

寶雞市渭濱區(qū)“五三三”

工作模式的推行,使貧困老人

戶脫貧這個“死結”變“活扣”,

不僅有效化解了貧困老人戶的

脫貧難題,而且為鞏固老人戶

脫貧成效和防止返貧提供了有

效保障。目前,該區(qū) 60 歲以

上建檔立卡老人戶 162 戶中,

已有 157 戶簽訂了贍養(yǎng)協(xié)議或

回歸家庭,138 戶已實現脫貧。

同時,該區(qū)還將“老人回家”

活動延伸到了農村非貧困老人,

為提升鄉(xiāng)風文明、推動脫貧攻

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

基礎。

第六章 兜底保障 87

第98頁

太白縣 :

全力保障“特殊三類人”的救助需求

基本情況

2016 年, 太 白 縣 建 檔 立

卡貧困戶 2915 戶 9363 人,貧

困 發(fā) 生 率 23.28%。2016 年 脫

貧 退 出 749 戶 2777 人,2017

年 脫 貧 退 出 790 戶 3010 人,

2018 年脫貧退出 1166 戶 3120

人,2019 年 脫 貧 退 出 39 戶

111 人。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農

村 低 保 對 象 727 戶 1891 人,

建檔立卡特困供養(yǎng)人員 304 戶

308 人。農村低保人均年救助

5621.56 元,特困人員供養(yǎng)年人

均 7215.8 元,社會兜底保障比

例為 87.1%。太白縣先后按照

扶貧標準線進行財政兜底補差

式救助 , 貧困戶脫貧后,不受

低保政策紅線的制約,“特殊三

類人”可單人納入享受財政補

差式救助政策。

主要做法

(一)建立兜底保障機制。

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任

務,認真研究社會保障兜底政

策,用足、用活政策。明確了

“特殊三類人”保障范圍、救助

標準、目標任務、完成時限和

主要措施。太白縣委、縣政府

聯合印發(fā)了《太白縣脫貧兜底

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太白縣社

會救助“一門受理,協(xié)同辦理”

實施辦法》《太白縣臨時救助實

施辦法》等政策性文件,進一

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確部門責

任,細化工作流程,確保救助

申請和受理渠道暢通無阻,讓

“特殊三類人”困難群眾求助有

門、受理及時、救助到位。

(二)精準識別救助對象。

強化認定工作,對在冊的建檔

立卡貧困對象進行“拉網式”

排查、核實、認定、審批,將

以下三類人員納入救助范圍。

一是因病致貧的。針對家庭出

現重大、慢性病患者,每月固

定的醫(yī)療費用占據家庭收入的

絕大部分,出現“吃藥擠占吃

飯”的局面,導致家庭貧困的

全部納入救助對象。二是因殘

致貧的。這類家庭因其成員身

體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

自理能力,需要家人照顧。三

是將 65 歲以上老人全部納入救

助范圍。入戶率達到了 100%,

確保救助公正公平,救助政策

精準到人。

(三)全力做好有效銜接。

充分發(fā)揮民政部門兜底保障職

能,逐步實現民政補差式兜底

保障救助標準和扶貧標準有效

銜接。對全縣確定的“特殊三

類人”貧困家庭,2016—2019

年分別參照縣扶貧標準 3100

元、3015 元、3070 元、3100

元進行財政兜底補差式救助,

切實解決這部分群體的基本生

長期以來,太白縣城鄉(xiāng)

低保救助工作按照“陽光施

救、動態(tài)管理”的原則,實

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脫貧不脫?!钡墓ぷ髂繕?,

做到了在國家政策范圍內以

最高標準和最大范圍救助困

難群眾。太白縣根據實際情

況,整合扶貧涉農資金,出

臺了對“特殊三類人”( 大、

慢性病患者,一、二級殘疾人,

65 歲以上老人 ) 進行財政補

差式兜底脫貧救助政策,以

滿足因病、因殘、缺乏勞動

能力等客觀因素造成家庭貧

困、無法保障基本生活的困

難群眾救助需求。

導讀

8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第99頁

活問題,并結合困難群眾家庭

實際情況將符合條件的按程序

納入臨時救助范圍,對符合就

業(yè)安置條件的家庭成員,優(yōu)先

安排其就業(yè),真正建立了“收

入型”貧困和“支出型”貧困

救助無縫對接的社會救助機制。

(四)嚴格程序規(guī)范管理。

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嚴把申請

關、調查關、審批關。建立了

村、鎮(zhèn)、縣三級申請、審核、

審批和監(jiān)管機制。由縣民政部

門統(tǒng)一核發(fā)“特殊三類人”貧

困家庭書面憑證,憑證享受“特

殊三類人”相關優(yōu)惠救助待遇。

對確定的“特殊三類人”救助

對象,加強資金監(jiān)管 , 健全動

態(tài)管理、檔案管理、信息管理

等規(guī)章制度,對家庭收支情況

發(fā)生變化的,按規(guī)定程序及時

辦理停發(fā)、減發(fā)或增發(fā)救助手

續(xù),做到了陽光操作、規(guī)范運

行。

實施效果

太白縣通過“特殊三類人”

財政兜底補差救助政策,累計

救助困難群眾 3201 戶 3981 人,

占到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救助

的 22%,發(fā)放財政兜底救助資

金 505.53 萬元,為 2058 名農

村低保邊緣的困難群眾解決了

生活困難,保障了貧困家庭的

基本生活,增強了困難群眾脫

貧的信心和決心。如 :咀頭鎮(zhèn)

經驗啟示

太白縣“特殊三類人”補差式兜底救助政策的執(zhí)行,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奠定了堅實

的基礎,使掙扎在貧困線邊緣的廣大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得到了保障,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

譽,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該政策可在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qū)推廣、借鑒、實現全覆蓋,

切實解決更多政策邊緣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脫貧路上不落一人”,讓每位困難群

眾都能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

強里川村貧困家庭王偉、王磊

兄弟倆同時患上了尿毒癥,住

院費用高達 19 萬元,自付部分

13 萬余元,使這個原本不富裕

的家庭債臺高筑。民政局核實

情況后,主動上門對其進行了

“特殊三類人”人均補差 3015

元兜底保障和臨時救助最高標

準 1 萬元救助政策,民政一次

性救助資金 16030 元。同時,

已將此戶納入了農村低保救助

對象,托住了他們的生活底線。

有力地解決在國家、省、市救

助政策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

后仍有困難家庭的燃眉之急,

對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助力脫貧攻

堅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民政局干部核實“特殊三類人”資金到戶情況 縣民政局干部深入村組走訪“特殊三類人”家庭

第六章 兜底保障 89

第100頁

興平市 :

臨時救助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

基本情況

興平市總人口 55.48 萬人,

轄 12 個鎮(zhèn)(街道),164 個行

政村、21 個城市社區(qū)。全市共

保障農村低保戶 3854 戶 10319

人、農村特困供養(yǎng)人員 310 人。

截 至 目 前, 農 村 低 保 覆 蓋 率

5.51%,農村建檔立卡低保對

象占比 70%,建檔立卡貧困人

口 3213 人納入兜底保障范圍,

占比 100%。脫貧攻堅工作開

展以來,興平市著力推進“兜

底保障一批”工作,多措并舉,

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實事、辦好

事,確保兜底保障各項恵民政

策落地生根。

主要做法

(一)細化救助標準,確保

救助公平。自開展臨時救助以

來,出臺了《興平市城鄉(xiāng)居民

臨時救助暫行辦法》,2020 年

結合咸陽市民政局、財政局聯

合印發(fā)的《咸陽市臨時救助工

作規(guī)程》,根據救助對象類別及

困難程度,規(guī)范了臨時救助標

準,印發(fā)了《興平市臨時救助

工作規(guī)程》,確定了救助標準,

確保了臨時救助工作的公平、

科學開展。

(二)下放審批權,做好救

急難。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急難問

題先行救助,簡化程序,下放臨

時救助審核審批權限,讓困難群

眾得到及時救助。積極落實臨時

救助儲備金制度,為每個鎮(zhèn)(街

道)配備 5 萬元臨時救助儲備

金、民政局配備 10 萬元臨時儲

備金。下放臨時救助權限,委托

鎮(zhèn)(街道)對 2000 元以下臨時

救助直接審核審批,實行“先救

助、后審批”,提高臨時救助的

時效性。緊急情況下,可能造成

無法挽回的損失或無法改變的嚴

重后果的,可簡化救助程序,采

取先行救助后補手續(xù)方式進行救

助。建立主動發(fā)現機制,建立了

鎮(zhèn)(街道)、村 ( 社區(qū) ) 急難對象

主動發(fā)現機制,全市每個村 ( 社

區(qū) ) 都確定了主動發(fā)現機制責

興 平 市 結 合 精 準 扶 貧、

精準脫貧工作部署,補短板、

兜底線、救急難,編實織密

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

著力解決區(qū)域內因突發(fā)事件、

因重特大疾病導致暫時生活

困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臨

時救助制度的社會效益,切

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

活權益。

導讀

群眾掃碼“陜西社會救助網上自助申請操作系統(tǒng)”

9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陜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在線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