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AIR OF SANCAI-GLAZED DRAGON-FORM
ROOF RIDGE TILES
Ming Dynasty (1368-1644)
The largest, 146 cm (57 1
/2 in.) high
Provenance:
An old German private collection
Nagel Aulctionen, Stuttgart, 6 May 2011, lot 211
Jacques Barrere, Paris
An Important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Note:
The result of Oxford Authentication Ltd. thermoluminescence
tests no.C111g75 and C111g76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ating of this lot 323.
HKD: 700,000-900,000
USD: 89,200-114,600
明 · 素三彩鴟吻一對
鴟吻又稱蚩尾或鴟尾,說文解字中言:「鴟鴞,寧鴂也,號聲」,是中
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龍形吞脊獸。鴨吻口闊嗓粗,據(jù)傳鴟吻是龍所
生的九子之一,形狀像無尾的壁虎,喜歡在險要處四處遠眺,也喜歡吞
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鴟吻屬水性,具有鎮(zhèn)邪、避火的功能,因此在
屋頂上安防兩個相對的鴟吻飾物能驅邪消災。在實際使用中,鴟吻安放
在正脊兩端,用以封護屋面兩坡交匯點最容易漏雨部位,是整座殿宇最
華麗的裝飾物。
此對鴟吻外部掛滿藍、黃、綠三色為主的釉,內(nèi)部中空,為三段分體燒
造再粘接而成。此對鴟吻下部仍保留著鴟吻最早時期摩羯魚的龍首形
象,雙龍張開大口,牙齒鋒利,下方口舌處直立,尤如張口吞著正脊。
上方兩段造型為龍身。兩鴟吻上半部分的盤龍形態(tài)近似,龍頭前伸似在
張望龍尾翹起,身軀婉曲,四足踩踏在波濤之上,唯龍嘴一張一合。雕
刻細膩,龍眼巨大,雙眼怒目,形象威猛逼真。
本拍品從工藝和風格上具有濃郁的明代山西琉璃風格。自元代開始,山
西地區(qū)發(fā)展出了高超的琉璃製品燒造技術,除供宮廷建築所需建築材料
和裝飾外,隨著寺廟建築的興盛,大量釋道廟宇、佛塔、供器以及日用
工藝品很多都用琉璃製作。研究表明自明清時期供給宮廷建築構建的北
京琉璃渠窯及盛京黃瓦窯的燒造技術均可追溯至山西,其琉璃技術之發(fā)
達可見一斑。本品應其尺寸巨大,且成對保存至今殊為不易,為難得一
見的明代山西琉璃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
來源:德國私人舊藏
納高,2011年5月6日,拍品編號211
法國巴黎古董商Jacques Barrere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備註:附牛津熱釋光檢測證書,測定編號為C111g75和C111g76,證
實與本圖錄之定年相符
參閱: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編號2000.7.A-D,博物館
於2000年3月21日購於紐約佳士得,拍品編號323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