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L:10.5cm
RMB: 40,000-60,000
羊首黃玉帶鉤,玉呈蜜黃色,質地緊密滋潤,鉤首為十分罕見
的羊頭,弧長的雙角,長眼微突,細長彎角后垂,面部肌理分明。
鉤身螳螂肚形,底部有一圓紐。玉質溫潤細膩,整器線條柔和
流暢,琢工一絲不茍。
1536
明 黃玉帶鉤
049
L:10.5cm
RMB: 40,000-60,000
羊首黃玉帶鉤,玉呈蜜黃色,質地緊密滋潤,鉤首為十分罕見
的羊頭,弧長的雙角,長眼微突,細長彎角后垂,面部肌理分明。
鉤身螳螂肚形,底部有一圓紐。玉質溫潤細膩,整器線條柔和
流暢,琢工一絲不茍。
1536
明 黃玉帶鉤
050
1538
D:9.5cm H:8.5cm
RMB: 50,000-80,000
清早期 碧玉渣斗
來源:倫敦古董商 SPINK&SONLTD,編號 1666。
明清仿古玉器材質、做工皆追求古拙。器型上仿有商周兩漢時期璧、環(huán)等
玉禮器,或商周青銅器。此渣斗碧玉雕成,屬摹古造型。通體敞口,寬頸,頸
下漸收,豐肩鼓腹,下承外撇圈足。頸壁飾一周倒置蕉葉紋,腹壁上下起兩道
凸弦,寬帶紋內填飾乳釘紋地獸面紋,頗具青銅鼎彝的凝厲氣韻,增添了該器
高雅的擬古氣質。
051
1539
H:18cm
RMB: 90,000-120,000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瓶
瓶分為兩部分,其上有蓋,狀如覆斗,蓋上雕琢斗
鈕,子母口與瓶身扣合,瓶頸兩側,鏤空雕琢卷草蝙蝠
紋耳,寓意吉祥。瓶身呈六棱扁瓶狀,作上放下收之勢,
瓶下方出一對折形環(huán)耳,造型頗為獨特,下出四枚扁足。
整器用料上佳,造型裝飾上不似傳統(tǒng)中原器型,頗具痕
都斯坦玉器之風格,應為乾隆宮廷仿痕玉之作。
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爾和巴基
斯坦西部。其玉器崇尚純色,追求輕薄,形制新穎,
裝飾華美,與傳統(tǒng)琢玉之理念大有不同,別開生面,
被喻為“鬼工”、“仙工”,自十八世紀傳入中國以來,
令乾隆皇帝愛不釋手,并命宮中玉匠仿制,后稱“西
番作”。
052
1540
H:8.3cm
RMB: 900,000-1,200,000
明 玉熊
來源:羅伯特·楊門(Robert P. Youngman)舊藏
出版:《楊門藏玉:中國玉器.新石器時代至清代》,圖版 78 號。
此玉熊取材青玉,玉溫潤而多沁。整器以圓雕、浮雕、線刻等多種手法結合,
雕出熊之圓渾健壯、肉豐骨勁的形態(tài)。玉熊兩只眼睛炯炯有神,口微張,一手搭頭,
做瘙癢狀,神態(tài)逼真?zhèn)魃?。盤玩既久,器表包漿瑩潤,光澤熠熠。
《詩經(jīng)·小雅·斯干》言:“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商周時期,玉
熊已經(jīng)出現(xiàn),多為抱膝蹲坐式造型;漢代藝術品中熊文化極盛行,熊形象除玉雕外,
常見于銅鏡、畫像磚之上,足見人們對熊的崇奉和喜愛。相似造型的玉器,可在館藏
中得見數(shù)例,與本品尤其相似者,可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玉雕直立熊,其造型與本品
一般無二,或為同時期之作品。
此件玉熊為羅伯特·楊門(Robert P. Youngman)舊藏。羅伯特 . 楊門為美國
著名玉器收藏家,曾任米德爾伯里董事會主席,在董事會任職 15 年,并在母校米德
爾伯里學院建立了捐贈資金,以支持亞洲藝術的收購和管理。他對藝術充滿熱情,其
家族捐贈了許多收藏品給藝術博物館。香港蘇富比曾數(shù)次為其舊藏的中國古玉珍品,
舉辦專場拍賣會。
參閱:臺北故宮藏 玉雕直立熊 出版:《楊門藏玉:中國玉器.新石器時代至清代》
053
054
L:7.8cm
H:6.5cm
RMB: 110,000-150,000
RMB: 30,000-40,000
此擺件以黃玉雕琢而成,材質珍貴,其色如蒸栗,葆光內蘊。
表面帶烤色玉皮,玉質如凝脂般溫潤細膩。整器造型精巧,瑞
獸作回首狀,雙目囧囧有神。其雕工細致,線條流暢,是一件
形神兼?zhèn)涞募炎鳌?/p>
以大小葫蘆相連寓意“子孫萬代”,為清代乾隆時期開始廣泛流
行的吉祥題材,而葫蘆多子,則又與國人傳統(tǒng)求子心態(tài)相和。
此掛件玉質盈潤,局部留皮,圓雕大小兩只葫蘆,相互而倚,
枝蔓相結,利用透雕、高浮雕技法雕琢,工藝精湛,琢磨細致,
予人華美雍容之感,具典型乾隆時期工藝風格。
1542
明 黃玉獸
1541
清乾隆 玉雕葫蘆掛件
055
L:10cm H:6cm
RMB: 80,000-120,000
玉質青白,以鏤空、透雕工藝刻劃鳳鳥一只。鳳鳥體態(tài)豐腴,
英姿勃發(fā)。鳳眼圓睜,眼角高挑,曲頸引首,勾喙銜靈芝,頭
部、頸上裝飾短陰線羽披。伸展雙翅,尾翎向下彎曲與卷云相
連,頗有青云直上的寓意。刻工以剛勁陰刻斜線飾雙翅羽毛紋,
更顯雙翅展開之有力,翎羽隨風飆起,營造出扶搖直上幾萬里
的縹緲意境。
1544
明 玉鳳紋佩
056
1545
L:7cm H:5cm
RMB: 400,000-600,000
清乾隆 翡翠歲歲平安香盒
此香盒以翡翠為材,質地剔透,色澤翠綠,上下子母口扣合。盒蓋浮雕一對臥
坐鵪鶉,口銜麥穗,谷葉線條流暢舒展,似飄似搖,俏色谷穗粒粒飽滿;鵪鶉正欲啄
食谷穗,體態(tài)肥碩,短頸短翅,翎毛層迭有序,紋絲不亂。鵪鶉取“鵪”與 “安”之諧音;
所銜谷穗取 “穗”與“歲”諧音。結實累累,象征豐足的太平盛世。鵪鶉與谷穗相伴,
代表“歲歲平安”。
鵪鶉為最早進入中國古代生活的禽類之一?!对娊?jīng)》言“鶉之奔奔”,“不狩不獵,
胡瞻爾筵有懸鶉兮”;戰(zhàn)國時,“鶉”被列為六禽之一,成為筵席珍肴;唐宋時,斗賽
鵪鶉成為宮廷和民間皆盛行之游樂。此香盒雕工細膩,刻畫精巧,俏色喜人,細微之
處更見生動典雅,當為清代翡翠雕刻之杰出作品。
057
L:9.2cm
L:8.4cm
RMB: 20,000-40,000
RMB: 10,000-20,000
此劍璏取材白玉,玉質瑩潤。整體作雙檐式劍璏,兩檐長度相差、
一長一短,下方帶有方穿以連接腰帶與劍鞘;檐頂高浮雕留皮
巧色作螭龍紋,螭龍蜿蜒其上,姿態(tài)靈動,頗有秦漢意蘊。
此件劍璏以白玉材質制作而成,頂面帶有留皮,頗具漢韻。正
面高浮雕兩只螭龍,其頭部似貓,圓凸眼、大鼻、尖耳,長頸,
身形修長逶迤,呈“S”形爬行狀,形體生動洗練。底刻雙福捧壽
紋,實為仿古玉劍飾之精品。
1546
明 白玉雙龍紋劍璏
1547
明 白玉龍紋劍璏
058
楊無咎,字補之,宋代書畫家,其年青時所居之處“有梅樹大如數(shù)間屋,蒼皮斑蘚,繁花如簇”,得以常
常臨寫摹畫,頗得其趣,最能表現(xiàn)梅樹的形神,其畫作工致中不失文人豪放的寫意情趣。故宮藏有其《揚
無咎四梅花圖卷》。
1548
L:7.9cm W:5.7cm
RMB: 130,000-150,000
清乾隆 御筆梅花圖玉板
題識:摹楊補之法。御筆。
鈐?。禾薄⑷f有同春
此板白玉制,色澤瑩潤。玉板開料平整,琢磨精細。板面陰刻摹楊補之梅花圖及楷書
款識,筆觸描金,琢刻細致規(guī)整。乾隆皇帝極喜梅花,不僅在宮中植梅養(yǎng)盆梅觀賞 , 且曾
六次到著名的賞梅勝地鄧尉賞梅。亦愛畫梅花,為且梅花畫所題詩在乾隆皇帝御題詩里非
常常見。除此之外,乾隆也熱衷收集鑒賞著名的梅畫,此玉板之畫作即為摹楊補之梅花圖,
或為其御制畫樣。
乾隆嗜玉成癖,對宮廷玉器的制造給予極大關注,畫稿、蠟樣等皆一一審核。除了將
自己喜歡的紋飾呈現(xiàn)在玉器之上,乾隆也會在其收藏的古玉、書畫上留下御印,太璞意為
未經(jīng)雕琢的玉,為乾隆御印之一;萬有同春亦為乾隆御印,與石渠寶笈中鑒印一致。
059
L:10.6cm H:6.8cm
RMB: 50,000-80,000
此擺件取材青白玉,帶淺褐皮色。通體圓雕而成,配合浮雕和
線刻等技法,大象體態(tài)豐盈,健碩溫順,象身著瓔珞及福山壽
海紋飾氈毯,象尾帖服,大耳下垂,低首卷鼻,呈現(xiàn)出一派怡
然自得的姿態(tài)。此玉件具有典型乾隆風格,極富裝飾意味,古
拙莊重,當為清代宮廷陳設器物,以彰威儀。
1549
清乾隆 青白玉留皮象擺件
H:15.3cm
RMB: 30,000-50,000
此雙耳瓶玉質泛黃,細膩晶瑩,玉料完整無暇。器物形制紋飾
皆仿古銅器,應合清初帝王慕古之好。此瓶撇口,微束頸,溜肩,
鼓腹下斂,圈足,雙肩飾對稱雙耳,整器各部比例協(xié)調,造型
端莊典雅、紋飾精細,頸部上下出弦紋,中間淺浮雕一周獸面
紋,腹部上部分與近足處同琢一周蕉葉紋,下部分通雕牛角獸
面紋為飾,展示出典型清代玉雕的精湛工藝。此玉瓶選材大料,
布局工整,顯示出精妙絕倫的玉雕工藝。
1550
明早期 和田玉雕仿古獸面紋雙耳瓶
060
1551
H:8.9cm D:5cm
RMB: 110,000-150,000
清早期 黃玉蘭花筆筒
此筆筒以黃玉為材,略帶皮色,玉質光潤,包漿醇和,細膩瑩澤。整器直口筒壁,
口底尺寸相若,線條簡潔明快。筆筒外壁浮雕蘭花,借色巧雕之手法使其仿若生于幽
谷峭壁之上,布局空靈,氣息清雅。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對于黃玉及白玉有這樣一段比較:“玉以甘黃為上,羊
脂次之;黃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為偏色,時亦有之,故而令人賤黃而貴白,以見
少也……”足見其玉材之珍罕。此拍品玉質光潤,包漿醇和,雕工雅致,于清雅雋秀中,
更添雍容華美之感。
061
L:5.2cm W:3.5cm
D:5cm
RMB: 10,000-20,000
RMB: 80,000-120,000
此牌以白玉為材,玉質純凈,溫潤如羊脂,質地細膩滋潤。牌
倭角方形,夔首牌額,中穿孔可供系配。兩面皆有雕工,細節(jié)
略有不同。主題紋飾中仕女憑窗而立,其面容恬靜娟美,拈花
微笑,凝神思索,神態(tài)怡然自得。庭院景物描繪細致,意境清幽。
此拍品取材上佳,雕刻傳神,技法精湛,把玩、佩戴皆佳。
來源:揚州文物商店
佩飾取材白玉,質細而潤,包漿瑩潤。整器透雕,螭龍生動活潑,
身體修長,攀爬穿梭,身型矯??;靈芝圓潤飽滿,蘊含流暢優(yōu)
美之韻律感。拍品構思巧妙,線條簡潔流暢,層次豐富,與玉
佩回轉之形巧妙結合,古樸雄渾卻又不失靈動,飽含藝術感染力,
宜于把玩。
1553
清乾隆 白玉仕女牌
1552
清早期 白玉鏤雕螭龍靈芝紋佩
062
(左)
(右)
L:16.3cm H:8.8cm
L:15.8cm
RMB: 60,000-100,000
RMB: 10,000-20,000
來源:香港利國偉爵士舊藏
記錄:香港蘇富比,編號 0089
此擺件取材上等白玉,玉質溫潤如凝脂。整器立體圓雕雙鶴臥銜靈芝,仙鶴體態(tài)豐盈壯碩,羽
翼刻畫清晰分明,蒼勁豐滿。雙鶴曲項回首,口銜靈芝。整體氣韻生動,布局巧妙。器座鏤雕
蒼松虬勁,取“松鶴延年”之意,與玉件巧妙巧妙結合為一體。拍品造型端莊豐盈,雕刻精湛,
打磨圓潤,氣息悠然嫻靜,且鶴及靈芝均有長壽、吉祥之美好蘊意。
此擺件玉質溫潤 ,間雜斑駁石紋,整體包漿厚潤,非經(jīng)年把玩而不可得。整器圓雕駱駝伏臥而棲,
屈身卷尾,憨厚可人。駱駝為絲路往來商客之坐騎,逐漸成為商路通達,財源茂盛之象征。此
拍品碾工遒勁,刀法嫻熟,古拙韻味中略帶活潑,既可于手中把玩,亦可陳于案頭用作書鎮(zhèn)。
1554
1555
清 白玉雙鶴銜芝獻壽擺件
明 青白玉駱駝擺件
063
RMB: 60,000-100,000
RMB: 10,000-20,000
H:6.7cm
D:9.3cm H:7.4cm
RMB: 60,000-100,000
RMB: 40,000-60,000
款識:至寶
來源:Frances L. Dickson 夫人舊藏
蓋爐取整塊水晶雕成,質地剔透如冰,不見雜質。器型和紋飾
仿自先秦青銅禮器,富有古雅氣息。此蓋罐形制精美,器型典雅,
工藝精湛,小巧卻不失威嚴。兩側浮雕象形耳,蓋上圓雕瑞獸
為鈕,瑞獸呈趴伏狀,圓目前視,生動活潑。肩部飾有六處凸
起的云氣紋,腹部飾團壽紋和雙蝠紋。整器紋飾祥瑞,工藝精細,
掏膛規(guī)整,且水晶密度和硬度都高于玉器,因此對拋光砂要求
更苛刻,非良工而不能為。
1557
清乾隆 水晶雕仿古紋螭鈕小蓋爐
三足弦紋爐形制多見于瓷器,此件青白玉整雕而成,直筒身,
外壁裝飾弦紋,下承三足,皆飾以如意云紋。弦紋爐器型最早
應起源自漢代青銅樽,北宋制瓷業(yè)發(fā)達,弦紋式樣常見于此瓷
器之上,明代宣德爐興起后,沿用此制式。原配硬木底座。
1556
清早期 青白玉三足弦紋爐
064
D:3.1cm H:2.6cm
H:20.1cm
RMB: 140,000-180,000
RMB: 150,000-200,000
來源:英國倫敦著名古董商 SPINK&SONLTD 舊藏
此白玉瓶,瓶體扁圓,四角見棱,有文昭武穆之風范。瓶體束頸、
折肩,腹部弧收,圈足。蓋頂隨形橢圓,蓋頂圓雕壇鈕。鈕下
裝飾一周蓮瓣紋,子母口,頸部飾以多道弦紋為間,內刻一周
卷云紋,兩側出雙鳳形耳,瓶腹部上方仿《西清古鑒》所錄周
代青銅器圖案,飾一周連續(xù)蕉葉紋,并陰刻蕉葉紋理。整件器
物造型古樸,比例得當,線條靈動秀巧,工藝精絕,古雅大方。
扳指以上等青玉為材,玉質細膩潤澤,光澤感強。扳指內壁掏
膛勻凈,外壁陰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所刻雙鉤文字細如
發(fā)絲,且字體豪勁,走刀有力,具行云流水之勢。該扳指刻工
精細,形制規(guī)整,體小趣足,將書法、佛教、玉雕工藝巧妙結
合在一起,彌足珍貴。
1558
清 白玉雙耳蕉葉紋瓶
1559
清乾隆 青玉觀音心經(jīng)束腰扳指
065
1560
元 烤色玉辟邪
L:12.5cm
RMB: 400,000-500,000
西漢《急就篇》:“射魃、辟邪,除群兇。”射魃、辟邪,為神獸名稱,其中辟
邪多被認為是一種似獅、獨角或雙角、身長有翅的動物。此件烤色玉辟邪局部帶有黑
黃色沁,彰顯古雅逸趣,雖歲月悠久,但品相完整。圓雕瑞獸伏于地表,回首側望。
面部略呈方形,雙目圓睜,嘴唇微張。尖耳、長角、云狀羽翅、分叉長尾皆緊貼軀體。
辟邪形神刻畫細膩,體態(tài)豐腴,肌理清晰,背脊棱線高低起伏流暢,琢刻精細,憨態(tài)
可掬。此器質樸自然,雕工古拙,觀者可環(huán)繞作品從不同角度欣賞,把玩手中,包漿
溫潤,不覺棱角,富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066
1561
清 玉牛一對
此對玉牛青白玉質,上有少許沁斑,潤而微透,玉質溫潤細膩,呈凝脂般光澤。
整器立體圓雕,以寫實的技法琢磨而成。玉牛呈跪臥狀,四足收于腹下,側首凝視,
軀體健碩,肌肉發(fā)達,面部表情和善溫順,給人以安定之感。工匠根據(jù)牛各部分特點
的需求,入刀深淺不一,達到了逼真的效果與狀態(tài)。
牛常被人視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祥瑞之物,很早就出現(xiàn)在玉雕題材中。及
至明清時期更是出現(xiàn)了一批如本件青玉臥牛這樣雕工精良之例。此拍品技法嫻熟,線
條流暢,將牛身上勤勞誠懇的品質生動地刻劃出來,整體造型優(yōu)美,為案頭陳設之精
品。成對保存,殊為難得。
L1:19cm L2:18.5cm
RMB: 400,000-500,000
067
D:3cm
RMB: 60,000-80,000
扳指取材白玉,玉質溫潤清透。器呈圓筒形,精致小巧,內壁光滑,
外壁刻狩獵圖,畫面呈環(huán)帶狀,以陰線刻畫一勇士騎于駿馬之上,
側身持矛追逐飛奔的小鹿,線條流暢,雕刻技藝嫻熟,將勇士
逐鹿的瞬間刻畫的生動逼真,鹿兒驚慌失措之神態(tài)亦活靈活現(xiàn)。
此件扳指取材上佳,盈寸之間盡顯狩獵之生動,當為清代貴族
配系之愛物。
H:5cm
RMB: 70,000-80,000
取白玉料圓雕瑞獸一只,玉質細膩,光潔油亮。其呈伏臥狀,
雙目圓睜,四肢緊緊貼于體側,造型自然,形態(tài)逼真。周身未
雕琢繁雜紋飾,保留了玉石自然紋理之余,凸顯了雕件的造型
和肌理之美,再加提油使得獸背呈棕褐色效果,更覺古樸之貌。
提油為古代仿古玉制作手法之一,《玉紀》中曾云:“虹光草出
甘肅大山中,其汁能染玉,用草汁入硇砂少許,抹于玉質紋理間,
用新鮮竹板燃火逼之,則深入玉之膚里,紅光自面透背,時人
謂之得古法,賞鑒家偶失于辨……”,利用天然植物染料對玉器
件進行物理加熱及染色,能在不傷害玉質的前提下保持玉質的
晶體結構的完整性。
1563
清 白玉狩獵圖扳指
1562
明 白玉提油瑞獸
068
1564
通高 :13.8cm
RMB: 100,000-150,000
白玉瓜瓞綿綿水洗
水洗取整塊玉料精雕而成,玉質密實溫澤,如脂如膏。全器布局采用傳統(tǒng)的瓜
瓞綿綿圖式,并琢刻蜻蜓圖案,陰線作瓜棱,透雕蔓藤,附枝帶葉,瓜葉掩映靈動優(yōu)
雅,細節(jié)打磨圓潤勻稱。《詩經(jīng)》云“瓜瓞綿綿,民之初生?!别葱」?,瓜瓞綿綿的
涵義為瓜始生時常小,但其蔓不絕,會逐漸長大,綿延滋生。因此,“瓜瓞綿綿”成為
一種祝愿子孫昌盛、興旺發(fā)達的吉祥題材。此水盂用料考究,工法自然,刀藝精熟,
紋樣刻畫細致入微,不失為一件靈動俏皮的文房用器。
069
1565
明 白玉覆斗鈕印章
出版:《新見古代玉印選》,藝文書院,第 5 號
印文: (賦) ( )
印由整塊玉料雕琢而成,雕刻盤螭紋裝飾。整器方形,
覆斗式,棱角分明,因形制似倒扣于地面的斗,故稱之為覆
斗印。整體線條挺拔流暢,一氣呵成,極具美感。印面刻 :“
(賦) ( )”,文字布局嚴謹工整,比例協(xié)調,字形方圓相兼,
古樸流暢。璽印之應用在中國擁有悠長的歷史,自戰(zhàn)國時期
漸趨蓬勃,秦漢一統(tǒng)后璽印始分流,璽成為帝王御用之物,
印則有官印及私印之分。此覆斗印玉料上乘,造型古樸方正,
形制雖小,氣度非凡。
L:2.1cm W:2.1cm
RMB: 400,000-500,000
出版:《新見古代玉印選》藝文書院,第 5 號
070
H:5.7cm
L:12.7cm
RMB: 20,000-30,000
RMB: 110,000-150,000
此白玉瓶用料考究,造型美觀大方,端正挺拔,外觀典雅秀麗,
韻致非凡。器表光素,瓶口圓整外撇,掏膛干凈利落,內壁厚
度均一。肩部活環(huán)耳比例得當,如意紋婉轉優(yōu)美,活環(huán)靈動雅
致,刀腳干凈明快。流暢的線條和圓潤的表面,整體于精雅中
彰顯渾然大氣,無不體現(xiàn)出作者高超的藝術匠心和超凡的功力,
充滿宮廷莊嚴之氣。
白玉橢圓形蓋盒,素面薄胎,外壁飾西洋花卉紋嵌各色寶石,
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富麗華美而又不失典雅秀氣。從此
器的器壁厚度等特征可以判斷,應系宮內工匠仿痕都斯坦風格
所制的“西番作”玉器。既吸收了痕玉植物圖案與寶石鑲嵌的特點,
又保持了器壁一定的厚度,使其不損玉質之美,與痕玉的”蟬翅”
薄胎相較給人一種堅實肥潤之感,更符合中國人對玉的理解。
1567
清 如意雙活環(huán)耳白玉瓶
1566
清乾隆 痕都斯坦風格西洋花卉紋白玉嵌寶粉盒
071
通高 :25cm
RMB: 120,000-150,000
此瓶選用和田白玉,鏤空圓雕多技法雕成,平面呈橢圓形。蓋
部方折直沿,聚而隆起,平頂,蓋下設內榫圈口,嵌入瓶內。
蓋部透雕盤龍鈕,頸兩側對稱置獸首耳,套銜活環(huán),獸首刻畫
精細,活環(huán)平添靈動,器表通體刻畫仿青銅紋飾,上部為獸面紋,
下部為連續(xù)蕉葉紋,紋飾章法嚴謹,古風盎然。此瓶造型大雅,
刻工甚具張力,用材亦大膽奢侈,加之活環(huán)設計甚考功夫,若
非精工巧匠恐難將其拿捏得如此恰當,可見此瓶實為珍貴難得。
H:21.4cm
RMB: 140,000-160,000
1569
清 龍鈕蕉葉紋環(huán)耳玉瓶
此觀音以上等翡翠圓雕技法琢成,整體用料高大,有明顯的變
斑晶交織結構,玻璃光澤明亮。翡翠觀音頭頂螺發(fā),發(fā)中插有
如意頭簪,眉如彎月,雙目細長下視,鼻梁尖挺,唇線分明,
身著曳地襦裙飄逸,腰間以絲帶系束打結垂下。左手持寶瓶作
灑水狀,右手攜佛珠一串。此像造型端莊,面帶微笑,神情祥和,
全身比例均勻,手腳寫實細膩,衣紋起伏流走自然,韻律感強。
1568
清中期 翡翠觀音像
072
D:8.3cm H:13.8cm
L:4.2cm W:5.4cm
RMB: 25,000-30,000
RMB: 60,000-80,000
邊框紅木制,屏心鑲嵌白玉片,致密溫潤,其上雕刻梅花及菊
花紋飾,器形周正巧妙,做工細膩精致。梅枝遒勁古拙,梅開
枝頭,清香幽靜,輔以雛菊,生氣盎然。清代文人對文房的講
究達到了空前的地步,此類圓屏為重要室內陳設品,既可用作
文房用具,又可陳設幾案之上。此插屏雕工精湛流暢,紋飾清
新文雅,蘊涵寓意美好,悅目怡情。
該白玉佩,晶瑩純凈,溫潤可人。牌呈長方形,大小適中,方
圓得度。牌首中有小孔,可穿系。牌手刻龍首、龍身及云氣紋。
牌身兩面以“平面減地法”分別雕有太白醉酒圖一幅,及相應詩
文,圖文并茂,生動非常。玉牌正面的“太白醉酒”圖,以洗練
的刀法雕有李太白半坐半臥于矮榻之上,頭戴幞頭,面容安適,
其于庭院中舉杯獨酌,十分愜意。玉牌的背面,減地浮雕有:“花
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句出
自李白之《月下獨酌》,與“太白醉酒”圖相呼應。整器予人柔
美的視覺觀感,且李太白面部雕琢生動逼真,神情刻畫惟妙惟肖,
將其醉后休憩憨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靈妙傳神。
1571
1570
清 白玉松竹梅菊插屏
清 太白醉酒玉佩
073
1572
D:7.2cm
RMB: 80,000-120,000
明 麒麟望月玉璧
以青玉為材,質地溫潤如脂,打磨拋光澤潤。整器采用浮雕及圓雕手法飾以麒
麟望月題材,麒麟長鬃卷尾,回首凝視一片流云托月飄揚而過。麒麟造型豐滿,伏臥
時的肌肉線條亦雕刻而出,形神兼?zhèn)?;流云及月亮部分借色巧雕,使得整體畫面對比
分明,生動傳神。麒麟為瑞獸,望月表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麒麟望月紋飾在金元器
物上頗為流行。此玉壁工料皆美,寓意美好,其飽滿而富層次感的構圖頗具時代特征。
074
1573
L:42cm
RMB: 80,000-120,000
清 歲歲平安三鑲玉如意
木盒銘文:貴誠尚質。辛未夏趙云壑書。
來源:趙云壑舊藏
如意以紫檀木作柄,首、尾、柄三處鑲嵌白玉飾件,質地細潤光潔,與木色相
襯更添古雅氣息。柄身通體錯銀絲,飾百壽紋,雍雅華貴。三鑲白玉皆刻歲歲平安圖,
鵪鶉棲于穗下,取“穗”、“鵪”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此如意工料皆美,紋飾祥瑞,
且保存完整,甚為難得。
附舊配鑲玻璃陳設木盒,可置放如意觀賞,清宮用于陳設之如意多配有此式木
盒,本品木盒保存完整,殊為不易。此拍品另存舊配木盒,足見其備受珍愛。木盒
上存“辛未夏趙云壑書”題款,可知本品為趙云壑舊藏。
趙云壑(1874-1955),江蘇蘇州人。初學畫于任預、顧沄,后師從吳昌碩,盡棄前學,遂成
名,為吳昌碩高足。后移居上海,為“海上題襟館”常任理事,海上書畫聯(lián)合會會員。善繪花卉,
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書、畫、篆刻皆得吳昌碩之神韻而不徒襲其貌,博采徐渭、石濤、
石溪、八大山人之法。
舊配陳設木盒
075
D:5.5cm H:3.4cm
RMB: 無底價
L:7.3cm
RMB: 無底價
此組玉杯共五件,形制皆規(guī)整端莊,撇
口圈足,杯腹弧度圓潤自然,正合托于
掌心賞玩。通體以碧玉為材,玉料盈潤,
拋光細膩,觸手溫涼。青玉之美在于變
換,小杯青色濃淡交錯,濃處翠色暈染,
淡處清妍嬌嫩,間以點狀礦物黑斑,更
添靈動。全器光素無紋,正謂“良才不雕”,
體現(xiàn)了工匠高超的制玉技巧。一組五件
保存,更為難得。
來源:Gerard Arnhold 舊藏
記錄:香港蘇富比 1996 年 11 月 6 日,編號 1049
此香盒以透明,由蓋體兩部分組成。整器呈橢圓型,蓋、身外表均飾
有花卉及卷草紋飾,優(yōu)雅靈動,造型新穎別致,琢刻規(guī)整,打磨細致
光潔。清乾隆時,內務府設立了專門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作坊,蘇州
作坊也有仿制。這些“西番作”造器并沒有亦步亦趨地復制痕都斯坦造
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yōu)點,結合中國工
藝的傳統(tǒng)方法,創(chuàng)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器具。此香盒即為乾隆時期痕
都斯坦風格之代表作,且取材水晶,工藝更為復雜,其玲瓏剔透,紋
飾亦極具異域風情,為文化融匯交流之例證。
1574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水晶花卉紋蓋盒
1575
清 碧玉杯一組五件
Gerard Arnhold,1918 年出生于德國德累斯頓的著名猶太慈善家族。 1936 年,
在納粹上臺并沒收其家族財產(chǎn)后,全家離開德國。他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效力于英軍,之后在巴西成功創(chuàng)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二戰(zhàn)后,Gerard 及其家
人長期匿名支持德國重建工作及其他慈善事業(yè),他也是達勒姆東方博物館的長
期捐贈者。Gerard 熱衷中國古董,其舊藏古玉曾多次展覽,近年亦受拍賣市
場追捧。
076
1576
通高 :22cm
RMB: 100,000-150,000
清早期 碧玉仿古饕餮紋鳳耳瓶
此件碧玉仿古饕餮紋雙鳳耳瓶由整塊新疆和田碧玉精心雕琢而成,玉質油潤細膩,色澤均勻蒼翠,通體
碧綠。造型仿青銅器,器型莊重,剛健挺拔,運用浮雕雕琢紋飾,繁復華美,裝飾效果極強。瓶頂部雕蓮葆型鈕,
蓋口和瓶口各飾一周方回紋,瓶身左右飾以雙鳳耳,鳳尾長垂,羽翼清晰,瓶蓋及瓶身正面頸部刻有倒置蕉葉
紋,瓶身主體仿青銅器饕餮獸面紋。由于乾隆好古,尊古,因此于玉雕器物制作上,頗多參考古青銅器之處,
使仿古器物成為乾隆時期的重要特色。此玉瓶造形古雅,雕琢精湛,應為清宮造辦處作品。
077
L:9.3cm
RMB: 100,000-150,000
觹青玉質,局部呈現(xiàn)青灰沁色。整體鏤雕成一龍形,體扁平,
造型規(guī)整,上端為龍首,龍長冠,中段雕琢出龍的前肢及羽翼,
兼以鏤空形式表現(xiàn)肢體結構,后段尖銳,為尖狀角形。器表飾
以陰刻線條,琢磨精細,流暢靈動。觹為玉器的一種造型,其
首如龍而尾尖。此龍觹玉質細膩瑩潤,造型生動,龍形巧妙活潑,
把玩手中,甚覺可愛。
1578
明 青玉沁色龍觹
1577
通高 :19cm
RMB: 50,000-80,000
款識:大清乾隆仿古
“觥”,又寫作“觵”,也稱兕觥。許慎《說文·角部》:“觵,兕
牛角,可以飲也?!保瑸樯讨軙r期一種酒器。《詩·豳風·七月》: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p>
此觥為整塊青白玉雕成,玉質細膩,清潤有澤。上寬下窄,隨
形呈不規(guī)則柱形,中空。觥外壁口沿淺環(huán)飾一周回紋,其下刻
簡略形式的蟠螭紋,凸雕一周繩紋,將頸部與腹部分隔開。器
身腹部主體浮雕云龍,龍口朝上,龍目炯然,龍爪凌厲,須發(fā)
橫飛,雕三層鱗片,其上陰刻網(wǎng)格紋,龍角彎曲,延至器底,
設計巧妙。神龍周身云氣繚繞,似幻似真。整器紋飾深具上古
青銅紋飾之氣韻,完美地于玉器之上再現(xiàn)了上古彝器繁復華美、
嚴謹端肅的藝術風格,古拙敦穆,美輪美奐。底部線刻“大清乾
隆仿古”六字單行隸書款,乾隆風尚可見一斑。配以鏤雕硬木座,
便于欣賞器底款識及紋飾。
清 大清乾隆仿古款玉龍紋觥
078
L:4.3cm
H:4.8cm
RMB: 無底價
RMB: 無底價
此佩飾由整塊南紅瑪瑙分色巧雕而成,施以浮雕及透雕技法雕
刻瑞鳥、花卉及如意紋飾,瑞鳥活靈活現(xiàn),花瓣飽滿優(yōu)雅,線
條圓潤流暢。整器分色明確,紅、白雙色形成鮮明對比,紅色
嬌艷欲滴,白色質如糯米,具有強烈的視覺觀感。南紅瑪瑙古
稱“赤玉”,因產(chǎn)地而得名,主要產(chǎn)自云南,為瑪瑙家族中最為
珍貴品種,產(chǎn)量稀少。明代徐霞客曾對其有這樣的記載:“其色
月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比髟⒁饧?,雕
刻嫻熟,紋飾靈動活潑。
1579
清早期 南紅如意佩
帶板以白玉制,局部帶紅褐色沁,溫潤而澤,器呈橢圓桃形。
正面浮雕胡人戲獅,紋飾描繪了胡人與獅子相互戲耍、舞動的
場面,胡人身穿異域服裝,窄衣卷裙,右臂舉起,左臂橫于胸
前與獅子共舞,獅子鬣毛彎卷,揚眉奮髯,尾上翹,姿態(tài)傳神,
人物與獅子均神態(tài)各異,生氣勃勃,充滿盎然雅趣。雕工傳神,
背面有三象鼻孔,以固定于腰帶上。
《明史·輿服制》載:“文武官常服,洪武詳定。凡常朝視事,
以烏紗帽,圓領衫,束帶為官服。其帶一品玉,二品花犀,三
品金花,四品素金?!?,說明玉腰帶于明朝為一品官臣所有,佩
戴者身份等級超然。此玉工精質細,衣冠禮樂中彰顯了異域風情,
實屬少見。
1580
明 胡人戲獅帶板
079
H:10.8cm WT:334g
L:12cm W:10.2cm H:3.3cm
RMB: 120,000-150,000
RMB: 80,000-120,000
白玉質,致密溫潤,包漿渾厚,局部帶皮。高浮雕南極仙翁與
大肚彌勒。儒家修身,道家養(yǎng)性。佛道一家的思潮是從晉朝開始,
明朝中葉佛道一家的理念在哲學層面出現(xiàn)。配鏤雕木座。
此洗以整塊玉料雕琢而成,開口為如意形,外璧通素無紋,僅
雕琢螭龍?zhí)剿?,生動傳神。整器用料講究,規(guī)矩優(yōu)美,端莊雅致,
雕刻工藝細膩精湛。玉器本屬珍玩之列,凡玉質筆洗多雕琢生
動活潑,玲瓏有加,深受文人雅士青睞。此器不吝取材,螭龍
紋飾之外采用大面積留白手法,以彰顯玉質之佳美,更襯托螭
龍之靈動,造型構思獨特,琢制沉穩(wěn),刻畫細膩,其用料講究,
拋光亮滑,意蘊非凡,且工法嫻熟,層次豐富。
1582
1581
和田玉佛道一家
清 螭龍白玉洗
H:11.4cm WT:370g
H:12.6cm WT:541g
RMB: 70,000-100,000
RMB: 70,000-100,000
和田白玉凝潤細膩,局部留皮。浮雕財神,官衣紗帽,張口大笑,
右手托福童,左手持圓幣,吉慶生動。福童似嬉鬧于財神懷中,
懷抱元寶,天真可愛,畫面溫馨。整體雕工流暢自然,線條柔和,
手感極佳。寓福童鬧財神,招財進寶,福上加福。
此白玉觀音材大而完整,玉質純熟細膩,寶光內斂,潤如截肪,
所謂“美玉不琢”,在進行必要的去臟挖綹之后,在表面以鏤雕
技法琢觀音形象,以更完美的展現(xiàn)熟糯的玉質。觀音法相慈祥,
雙目微閉,面容飽滿,神態(tài)安詳莊重,衣袖飄逸,身旁繚繞祥云,
似又包裹著蓮葉。整體畫面層次豐富,對比明顯,虛實結合之
下有濃郁玩味。配鏤雕木座。
1584
和田玉財神童子
1583
和田玉觀音
080
H:7cm WT:302g
H:12.5cm WT:360g
RMB: 60,000-80,000
RMB: 70,000-100,000
擺件以上好和田白玉籽料為材,其質溫潤潔凈、白皙通透,略
帶皮色。整器飾以蕉葉侍女紋飾,芭蕉樹隨料型雕琢,兩仕女
持扇靜靜冥想,道出少女情懷,人物情態(tài)把握恰到好處,衣飾
細節(jié)一絲不茍,案上香爐升起云煙裊裊,于古雅中呈現(xiàn)靜美雅
致之氣息,頗有書畫韻致,令人愛不釋手。
1586
和田玉蕉蔭仕女
玉雕布袋和尚,玉質細膩溫潤,笑容滿面,雙耳垂肩,袒胸露腹,
隨意而自在,手托執(zhí)筆靈童,頭頂卷腹靈猴。三者互動的情態(tài)、
神情、動勢表現(xiàn)得極為傳神,整件作品清朗雅凈,褪去了塵俗
與火氣,洋溢著佛性的歡喜、明朗。
配鏤雕木座。
1585
和田玉布袋和尚
081
口徑 :10.8cm 高 :5.5cm 重 :964.1g
RMB: 無底價
款識:宣德年制
此銅爐平唇口沿,束頸,扁鼓腹,下承三乳足,兩側飾對稱環(huán)耳,
耳上有翹角,為標準的壓經(jīng)爐造型。爐身素面無紋,寶光內斂,
藏經(jīng)色皮殼柔膩瑩潤。底部正中鑄減地陽文“宣德年制”四字篆
書款,字體規(guī)整勁挺。
1602
清中期 銅壓經(jīng)爐一件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記錄:香港佳士得,Lot.2910
此爐造型別致,腹壁出六瓣直棱,其下隨勢出三足,上下一體
連綴。整器俯視若六瓣梅花,爐壁兩側置一對海棠狀爐耳,線
條輕盈簡練,整器更顯文雅。爐身皮色燦燦若棠梨,點點金光
自皮色中透出,上下均勻,更顯銅質之精純。爐下落“大明宣德
年制”六字楷書款。
口徑 :9cm 高 :6.7cm 重 :524g
RMB: 無底價
1601
明末清初 銅六瓣梅花海棠耳三足爐一件
082
口徑 :13.5cm 高 :5.2cm 重 :1500g
RMB: 120,000-150,000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件鬲式爐器型較大,用材豐滿,十分沉墜,表面皮色作棗紅,內層隱約泛爍
金作閃,爐底皮色淺淡處尤為明顯,應是用滲金技法作成,頗為悅目。整器造型寬扁,
平口出沿,短頸內束,并以兩道弦紋為飾。頸下出豐肩鼓腹,至底收作三只蹄足,足
形粗壯愈添穩(wěn)重之勢。爐內膛修磨規(guī)整,可見蠟模旋紋,底心開框落“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楷書款。
1603
清早期 宣德款鬲式爐
083
1604
清早期 灑金獅耳爐
款識:宣德二年周義為修篁主人制
此件獅耳爐為直口,短直頸,扁圓鼓腹,圈足,線條圓弧流暢,造型典雅端莊。頸
部和圈足飾豎條紋,肩部飾一周覆蓮紋。兩側綴飾對稱的高浮雕獅首,紋飾猙獰威武,毛
發(fā)細密卷曲,呈螺髻狀,絲絲清晰可見。獅子額頭隆起,雙眉寬厚,作卷云狀弓形,雙目
圓睜,神采奕奕,桃形凸鼻下有一張大口,露齒,兩顆鋒利的獠牙凸現(xiàn)。下腹部近底處飾
一周仰蓮紋,與肩部紋飾相呼應。底心方框內鑄陽文“宣德二年周義為修篁主人制”篆書款
識,豎行,每行三字,字體端正工整,字地平整色暗。
整器皮色暗紅,其上布滿大小不一的金斑,精美華麗,配紅木白玉鈕蓋座,工精材美,
合乎規(guī)制。明末清初以灑金工藝彰顯華貴非凡之氣,存世多件同款與此爐相類宣德爐均
已高價成交,值得收藏。
口徑 :12.9cm 高 :7cm 重 :1750g
RMB: 160,000-200,000
084
1605
清早期 宣德款鬲式?jīng)_天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沖天耳鬲式爐,直口,寬沿平折,沿上對置雙沖天耳,短頸,圓腹,內膛寬廣,袋
形腹分三襠,下有三個較短的乳足,通體素面無紋。底心減地鑄刻“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地子不甚平整,結字緊湊,但筆畫圓潤,修磨極為工謹,為典型的清早期宣爐款識。
分襠鬲式銅爐形制見于《宣德彝器圖譜》,據(jù)載為仿姜娘子所鑄鬲甗造型而制,宣德
皇帝曾供奉于乾清宮神御殿以及御容殿等處,作為祭奉祖先之用。后世仿制皆去繁存簡,
多見造型寬扁者。此件沖天耳爐溜肩弧腹,器腹膨出不多,鬲足甚高,仍襲有先秦袋足鬲
之古韻,于明清宣爐中十分少見。
口徑 :11.9cm 高 :19.2cm 重 :2355g
RMB: 250,000-300,000
085
086
1606
清康熙六十年 沖天耳爐
款識:康熙六十年制
此沖天耳三足爐為清康熙年間仿明宣德爐之一例,以上等銅料精制而成,選材
精良,入手沈甸。色澤凝重,包漿醇厚。此爐,敞口卷圓唇,略束頸,垂鼓腹,底部
下接三個乳狀短足。兩耳位于口沿兩側,雙耳直立,中部圓潤,兩端較扁,耳洞呈門
孔狀。底部鑄“康熙六十年制”款,款識俊秀,筆畫強勁有力,仔細看可見底款邊緣有
刀痕,為手工刻款,而不是模具鑄制款識。
據(jù)《清史稿》:“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戊子,召八旗文武大臣年六十五以上者
六百八十人,已退者咸與賜宴,宗室授爵勸飲?!贝搜缁实圪x詩,諸臣屬和,皆盡君
臣之歡。本爐即當是為康熙皇帝的乾清宮千叟宴而專門燒造的節(jié)禮之器。當時宮中造
辦處的活計可分為“命活”與“節(jié)活”,此爐即應是宮中“鑄爐處”與“銅鋄作”,為盛事大
典所作的“節(jié)活。此類署“康熙六十年制”款的銅爐,如今公私收藏中亦存數(shù)例相同者,
應為同批鑄造。如牧心齋舊藏中,即有康熙六十年款筒式爐、蚰耳爐兩件;另據(jù)故宮
博物院張麗《清宮銅器制造考》, 故宮亦有以“大清康熙六十年制”為銘款的銅爐藏品,
可證在康熙六十年確有鑄造署明確紀年款識的銅爐。
口徑 :15.2cm 高 :11.8cm 重 :1700g
RMB: 350,000-400,000
087
1607
清早期 獅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爐精銅鑄造,簋式造型,亦為明清之際流行的款式,可參閱《大明宣德爐總論》
第 98 頁,圖版 74。其造型口沿厚重,平滑侈口,束頸鼓腹,光素無紋,肩身飾兩獅耳,
獅首凸目寬鼻,額頭凸出,毫發(fā)畢現(xiàn)。整器皮色光潤,炭火供養(yǎng),溫潤古樸,十分難
得。下承圈足,底心方框內減地陽文刻“大明宣德年制”款,金石趣味濃郁。
口徑 :23.6cm 高 :10.8cm 重 :4635g
RMB: 90,000-120,000
088
1608
清早期 宣德年制款蚰耳爐
款識:宣德年制
此蚰耳爐作簋式,口沿平侈,束頸鼓腹,圈足微外撇,雙耳出頸平直,轉折硬朗,
平添一分陽剛之氣,爐身線條簡素利落,尤顯精神。銅質精煉,分量沉重墜手,叩之
金聲玉振,圈足內開框鏨刻“宣德年制”雙行四字篆書款,筆意金石韻味極其濃郁,無
論供于神案廳堂,還是設在書齋案頭清供,均可營造清逸氣韻。
口徑 :12cm 高 :6cm 重 :1796.4g
RMB: 160,000-200,000
089
款識:玉堂清玩
“玉堂清玩”款據(jù)著錄所載為嚴嵩之子嚴東樓所有,為其搜集當時流傳于世的無
款宣爐刻鑿而成。此說尚無例證可佐,但明清時期署此“玉堂清玩”款的宣爐,尤多見
精工巧鑄之妙器,且刻款亦精道,此爐亦屬此類,可謂佳品。
此爐平唇微侈,短頸內束,垂鼓腹,圈足外撇。兩側蚰耳粗細變化自然,轉角圓潤。
爐身本色赤紫,傳世間經(jīng)反復焚香,受用至今呈暗紅棗皮色,置于雅室顯得穩(wěn)重端穆。
底落“玉堂清玩”四字雙行篆書陽文款,刀精工妙,雖淺且峻,為同類款識之妙識也。
1609
清早期 玉堂清玩款蚰耳爐
口徑 :19cm 高 :9.5cm 重 :4375g
RMB: 300,000-400,000
090
091
092
1610
清 鬲式爐
口徑 :15.5cm 通高 :16.4cm 爐重:4555g 總重 :6825g
RMB: 400,000-500,000
爐底款識:宣德年
座底款識:二酉亭
此爐取仿古造形,作三足鬲式,質地緊密、厚重沉著,
平口厚凸唇,短束頸,無耳,扁體鼓腹,下承束頸三足,底
面鑄篆書陽文“宣德年”三字。其銅如意足座與爐色一體,整
體飽滿大氣。座底陰刻篆書“二酉亭”。有關“二酉”的記載可
見地方縣志兩處:其一,《酉陽直隸州總志》記載:“乾隆
五十七年,權州事丁映奎建亭其上,顏曰二酉亭”。此亭應位
于今四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二里翠屏山麓;其二,
《太平御覽》卷四九引《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
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毕鄠鳟斈昵厥蓟省胺贂尤濉?/p>
時,朝廷博士官伏勝冒著生命危險,從咸陽偷運出書簡千余
卷,輾轉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傳后世。
亦是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閑云庵阮三償冤債》中“學富五車,
書通二酉?!钡膩碓础?/p>
093
1611
口徑 :22.3cm 高 :10.8cm 重 :3610g
清 大獅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爐精銅鑄造,簋式造型,亦為明清之際流行的款式。其造型規(guī)整古樸,口沿厚重,
平滑侈口,束頸鼓腹,光素無紋,打磨精細,肩身飾兩獅耳,獅首毫發(fā)畢現(xiàn),凸目寬
鼻,額頭凸出,好不威風。整器皮色光潤,曲線優(yōu)美,香爐古樸典雅,炭火供養(yǎng),使
得光澤內斂,溫潤古樸,十分難得。下承圈足,底心方框內減地陽文刻“大明宣德年制”
款,金石趣味濃郁。
RMB: 90,000-120,000
094
1612
清早期 天象耳宣德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爐壁薄體實,造型極為規(guī)矩,沉墜壓手,銅質必精??谘匚⒊蓿i緩收,
扁腹圓潤稍腴,底承外撇圈足,足沿起弦紋一道。器身兩側部各有一天象耳,雙眉緊皺,
高額深目,長鼻內卷,鬃毛凜凜,繞頸卷曲,氣勢威嚴。底部正中鑄刻“大明宣德年制”
三行六字楷書款,字體方正規(guī)矩,筆畫勁道。此類象首與饕餮合一的型制稱為“天象”,
未見于《宣德彝器圖譜》,故而存世格外稀少,可參閱故宮武英殿藏天象耳簋式爐。
口徑 :20.2cm 高 :11cm 重 :2781.4g
RMB: 70,000-80,000
095
096
1613
明 宣德柳葉篆款鬲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爐形平口厚凸唇,短束頸,飾兩條凹弦紋,無耳,扁矮,三足力勁而沉穩(wěn)。
爐底垂而不墜,正中鏨刻柳葉篆陽文“大明宣德年制”,運筆更加圓潤勻稱,舒張大方;
結體疏密有致,尤其張揚之撇捺,形如初春新剪之柳葉 , 故得“柳葉篆”之名,底配原座。
《書史會要·晉·衛(wèi)瓘》:“衛(wèi)瓘,字伯玉,魏尚書仆射覬之子,官至司空太保,
謚曰成性,貞靜有名理,以隸草名當世……曰藁草,曰柳葉篆,皆瓘所作?!?/p>
口徑 :20cm 高 :6.6cm 重 :2960g
RMB: 500,000-600,000
097
1614
口徑 :19.4cm 高 :8.3cm 重 :3325g
RMB: 120,000-150,000
明末清初 宣德年制款鬲式爐
款識:宣德年制
此爐口沿寬平,折沿束頸,鼓腹下收,順勢出三足,矮而粗壯,足底平闊,置地有力,
整器線條凝練,頗有明爐遺風。通體光素,色近熟栗,色澤統(tǒng)一,細潤沉著,瑩潤如
釉。銅質精純,入手沉墜。爐底中央鑄“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底平字峻,規(guī)矩有度,
乃與爐身一體失蠟法鑄就,鑄后又精修而成,頗有凌厲之感。
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