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41
書齋名陶 LITERATI 42 ,
S WARES
43
清?康熙 桂花砂蘋果罐二式
寬:16.5cm 高:14cm 寬:14.5cm 高:12cm
參閱:《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shù)選粹》P76-85,藏新藝術(shù)有限公司,2020 年 12 月
910
RMB:50,000—80,000
《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shù)選粹》:“把視
角焦點放在此罐肩部線條時,當贊賞這接近
九十度挺拔的肩線設(shè)計。贊賞何來?因為并
不多見!何以罕見?是因世間陶瓷技法多
為拉胚成型,而拉胚法難以支持這種彎折近
直角深距內(nèi)收再往上的工序?!?/p>
明末清初制器,土胎趨于精練。多摻熟料顆
粒以利成器。器表氣氛大抵與明末清初各
類紫砂壺土胎表現(xiàn)一致,燒成漸趨講究。質(zhì)
美工精者,燒成必佳,若為粗放陶罐,仍有火
疵、射釉現(xiàn)象??傮w而言,明末清初茶葉罐
精品尤為難得。
書齋名陶 LITERATI 44 ,
S WARES
45
書齋名陶 LITERATI 46 ,
S WARES
47
清?康熙-雍正 菱花大罐
寬:18.5cm 高:22.3cm
出版:《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P90-91,盈記
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 年 3 月 1 日
911
RMB:120,000—150,000
《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 》:“菱花式
屬紫砂傳統(tǒng)筋紋器型之一,以泥片銜接而呈菱花
瓣,故名。此罐原蓋佚失,圓蓋口,披肩,從肩至底
均作菱花形,俯視呈放射狀,如花綻放,恰是美觀。
筋紋飽滿,在光影下,陰陽交錯,明暗互襯,體現(xiàn)出
紫砂筋紋器的韻律及動感的美學。從材質(zhì)與工法
判斷,此罐應(yīng)是清初佳作,款式較為罕見?!?/p>
書齋名陶 LITERATI 48 ,
S WARES
49
書齋名陶 LITERATI 50 ,
S WARES
51
清?康熙 珠寶款 柿蒂蓋壽字紋對罐
寬:11.5cm 高:8.6cm
蓋款:珠寶
來源: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舊藏
出版:《古壺之美 ? 卷三》P11-13,財團法人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2013 年 3 月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P60、91,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 2 版
912
RMB:80,000—100,000
《古壺之美 · 卷三》:“此對小罐的胎泥與造工,在紫
砂罐中相對講究,裝飾尤其雅致。罐身四面均貼以
壽字紋,相類泥模見于康熙晚期至乾隆早期的外銷
歐洲貼花壺上,這也支持了此器的年代判斷。罐蓋
上面貼飾四瓣對稱柿蒂紋,工藝嚴謹。北京故宮博
物院藏有二件雍正朝「宜興窯柿蒂紋扁圓壺」,壺蓋
亦見相類手法,顯為當時的裝飾風尚。蓋內(nèi)鈐二枚
上方下圓的陽文小章「珠」「寶」,亦屬罕見。”
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收藏有兩千多件紫砂器,陸
續(xù)出版了《古壺之美 》卷一至卷九?;饡澲?/p>
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無錫市博物館、宜興市文管
委、宜興市陶瓷博物館對蜀山古窯址進行考古發(fā)
掘,配合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舉辦學術(shù)研討會,
成果見于《砂壺匯賞》、《紫泥清韻》、《紫玉暗香》等,
為紫砂文化的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
出版
參閱
書齋名陶 LITERATI 52 ,
S WARES
53
清?康熙 陳子畦款 朱泥梨皮半月壺
寬:12cm 高:6cm 容量:80cc
底款:竹梢一片引流長 子畦
來源:宜興古壺拍賣會,臺北景薰樓,Lot 267,1998 年 3 月 29 日
出版:1.《中國紫砂茗壺珍賞》P113,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1 年 7 月
2.《紫砂壺典》P400,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2014 年 1 月
3.《粲雅軒藏壺》P34-35,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 3 月
參閱:《陳氏宗譜》卷五 ? 三分大房世表,宣統(tǒng)歲次辛亥續(xù)修,敦本堂珍藏,1911 年
913
RMB:500,000—600,000
陳子畦,康熙年間制壺名家?!蛾愂献谧V》卷五 ? 三分大房世表:“疇,
信公長子,字子畦。崇禎甲戌十一月初十日生,康熙癸巳二月初九日
卒,壽八十歲?!标愖悠桦m長陳鳴遠十四歲,但為鳴遠之族侄,而非坊
間傳說為鳴遠之父。傳器以小壺見精妙,落款書法有晉唐之風,為世
所珍。
出版
參閱
書齋名陶 LITERATI 54 ,
S WARES
55
書齋名陶 LITERATI 56 ,
S WARES
57
清?康熙-雍正 秋水制 朱泥秋水壺
寬:11.5cm 高:9.5cm 容量:240cc
底款:孟臣 把下款:秋水
來源:1. 宜興古壺拍賣會,臺北景薰樓,Lot146,1998 年 3 月 29 日
2. 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舊藏
出版:1.《紫玉金砂 ?54》P13,紫玉金砂雜志社,1998 年 3 月
2.《紫玉金砂 ?55》P17,紫玉金砂雜志社,1998 年 4 月
3.《古壺之美 ? 卷二》P36-38,財團法人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2012 年 11 月
914
RMB:700,000—800,000
秋水其人雖未詳于史載,后世多傳其名。此壺應(yīng)為秋水寄托孟臣之作,然而秋水之個人風
格已然形成,清中后期仿制秋水壺甚多,各種變體或來源于此。
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收藏有兩千多件紫砂器,陸續(xù)出版了《古壺之美》卷一至卷九?;?/p>
會贊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無錫市博物館、宜興市文管委、宜興市陶瓷博物館對蜀山
古窯址進行考古發(fā)掘,配合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舉辦學術(shù)研討會,成果見于《砂壺匯
賞》、《紫泥清韻》、《紫玉暗香》等,為紫砂文化的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
書齋名陶 LITERATI 58 ,
S WARES
59
書齋名陶 LITERATI 60 ,
S WARES
61
清?康熙-雍正 秋水制 朱泥龍旦壺
寬:11.5cm 高:10cm 容量:260cc
底款:香引古人來 玉珍制
蓋款:秋水
參閱:《古壺之美》P168-169,財團法人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2000 年 7 月
915
RMB:1,200,000—1,500,000
秋水其人雖未詳于史載,后世多傳其名。此壺參閱《古壺之美》邵
圣和制襄陽漫士,氣韻、成型手法和落款,如出一人之手,兩者必
有極深淵源,秋水或為圣和之別號也未可知。
書齋名陶 LITERATI 62 ,
S WARES
63
書齋名陶 LITERATI 64 ,
S WARES
65
清?康熙-雍正 邵賓制 朱泥君德壺
寬:12.5cm 高:6.5cm 容量:126cc
底款:松風水月 邵賓
參閱:《古壺之美 ? 卷九》P20-22,財團法人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2023 年 3 月
916
RMB:300,000—400,000
宜興邵氏屢出紫砂名工,邵賓姓字雖未詳于史書,傳世作品也極罕
見,但從此器及《古壺之美 ? 卷九》所載同樣單刀寫刻“雨余山欲近
邵賓”紫泥宮燈壺觀之,亦邵氏摶砂好手之一。
書齋名陶 LITERATI 66 ,
S WARES
67
清?康熙-雍正 荊溪自省 漢方小壺
寬:12.5cm 高:12cm 容量:330cc
底款:荊溪自省 把款:葉形印
參閱:1.《宜興茶壺精品錄》P39,國立歷史博物館,1989 年 12 月
2.《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冊》P56,奇園國際藝術(shù)中心,1993 年
3.《紫韻雅玩——中國紫砂精品珍賞》P84,天地方圓雜志社,2008 年 10 月 15 日
917
RMB:100,000—120,000
漢方壺為古式,一般多為中大型壺,此器高僅 12cm,殊為罕見。泥色紅赭,通體夾有金色小點,砂粒
隱現(xiàn)。底鈐「荊溪自省」方章,界格印式,氣息高古。界格是秦代印章印面劃分的一種特有表現(xiàn)形式。
把上端所鈐「葉形印」,或為乾隆年間流行的帶“香”、“清香”字樣「葉形印」初樣。
書齋名陶 LITERATI 68 ,
S WARES
69
清?雍正 覺生寺定制 心經(jīng)缽
寬:15.1cm 高:9.3cm
款識:覺生寺
出版:《粲雅軒藏壺》P310-311,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 3 月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P218-219,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
2009 年 8 月第 2 版
918
RMB:120,000—150,000
覺生寺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因寺內(nèi)安置有永樂大鐘,俗稱大鐘寺,
今作為古鐘博物館對外開放。覺生寺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 年 )正
月,是敕建的皇家寺廟。雍正對覺生寺格外重視,專門在景德鎮(zhèn)官窯
燒造一批器皿,落款“大清雍正年制覺生常住 ”。據(jù)《世宗御制覺生
寺碑文》,寺名出自雍正對于佛理的參悟,“實無覺者,亦無覺之者,
以無覺之覺,覺不生之生,斯朕之所謂覺生也歟?!?/p>
出版
參閱
書齋名陶 LITERATI 70 ,
S WARES
71
書齋名陶 LITERATI 72 ,
S WARES
73
清?雍正-乾隆 史繼長制 堆泥繪方葫蘆壺
寬:25cm 高:16cm 容量:1100cc
底款:荊溪史繼長制
出版:1.《紫玉金砂 ?18》P42,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1995 年 3 月
2.《中國紫砂》P70,徐秀棠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 11 月
3.《紫玉金砂 ? 精華版Ⅰ》P79、208,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0 年 1 月 1 日
919
RMB:700,000—800,000
據(jù)統(tǒng)計,故宮博物院藏紫砂器將近四百件,它們大
多帶有雍容、精雅的宮廷裝飾品味,被學者定義為
“宮廷紫砂”。
在御制紫砂器中,尤以堆泥繪工藝堪稱精絕。堆泥
繪裝飾源于舊時的漆器堆雕工藝方法,在已成型完
工的,而且保持一定濕度的坯體上用泥堆畫,局部、
細部用專制工具精雕細琢,使之質(zhì)感強,有淺浮雕、
薄意雕的效果。燒成后的堆泥繪作品,色澤穩(wěn)定,
歷久彌新。如坯體干濕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繪
圖案易脫,乃紫砂裝飾工藝中的上乘技法,多為進
呈宮廷御用之器。
史繼長,雍正至乾隆年間紫砂名師,常署款“荊溪史
繼長制”、“靜遠齋制”、“靜遠齋繼長制”。靜遠齋
為果毅親王允禮堂號。允禮是康熙第十七子,雍正
元年封果郡王,后封親王,歷管工部、戶部及苗疆
事務(wù),乾隆三年卒。他定制的紫砂器型多為宮廷制
式,底鈐“靜遠齋繼長制”篆書陽文方印。
書齋名陶 LITERATI 74 ,
S WARES
75
書齋名陶 LITERATI 76 ,
S WARES
77
清?雍正-乾隆 堆泥繪月季菊石仙鶴蟠桃賀壽瓶
920
據(jù)統(tǒng)計,故宮博物院藏紫砂器將近四百件,它們大多帶有雍容、精雅的宮廷裝飾品味,被
學者定義為“宮廷紫砂”。
在御制紫砂器中,尤以堆泥繪工藝堪稱精絕。堆泥繪裝飾源于舊時的漆器堆雕工藝方法,
在已成型完工的,而且保持一定濕度的坯體上用泥堆畫,局部、細部用專制工具精雕細
琢,使之質(zhì)感強,有淺浮雕、薄意雕的效果。燒成后的堆泥繪作品,色澤穩(wěn)定,歷久彌新。
如坯體干濕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繪圖案易脫,乃紫砂裝飾工藝中的上乘技法,多為進
呈宮廷御用之器。
RMB:600,000—700,000
寬:28cm 高:49cm
參閱:1.《宜興古陶器鑒賞》P266,靜觀堂,1993 年 2 月
2.《2007 年國際紫砂研討會論文集》P296、331,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9 年 6 月
3.《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P178、182,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 2 版
4.《宜興紫砂圖典》P172-173,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2 年 12 月
書齋名陶 LITERATI 78 ,
S WARES
79
書齋名陶 LITERATI 80 ,
S WARES
81
清?乾隆 陳待褀制 烏泥松段盆
921
《宜興紫砂陶》:“紫砂花盆的確切起源年代未詳,以現(xiàn)
有實物資料來分析,應(yīng)稍晚于壺類,約在明末清初,乾隆
時所制花盆已達到了很高水平。清嘉、道間紫砂花盆開
始傳入日本,受到日本盆栽界的歡迎,認為紫砂盆是非
常適宜于植物生長的器皿,當時傳入日本的花盆被日盆
栽界稱為‘古渡盆’,現(xiàn)在已成非常罕見的文物了?!?/p>
“中國培植盆景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濫觴于六朝,起源于
初唐,發(fā)展于宋代,興盛于明清。尤其到了清代,一些文
人雅士、巨商富賈更是玩盆景的高手,他們尤其推崇紫
砂盆,如康熙年間的園藝家陳溴子著的《花鏡 ?種盆取
景法》載道 :‘近日吳下出一種仿云林山樹畫意,用長大
白石盆,或宜興紫砂盆……’乾隆朝李斗所撰《揚州畫
舫錄》中提到蘇州 ‘僧離幻姓張氏……好蓄宣爐砂壺,
自種花卉盆景,一盆值百金’。”
陳待褀,存世作品極少,僅見花盆數(shù)件?!蛾愂献遄V》卷
四 ? 西大分世表 :“有恭,文剛嗣子,字待褀。雍正戊
申六月初五日生,乾隆丙午二月廿七日卒,享年五十有
九?!鼻宕愂献迦嗣逸叧觯珀慀Q遠、陳伯芳、陳鳴
謙、陳子畦等,觀其傳器,亦陳氏摶砂好手之一。
申洪良,1962 年生,上海人。中國盆景藝術(shù)家協(xié)會常務(wù)
副會長兼盆器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上海市盆景賞石協(xié)會副
會長,中國盆景藝術(shù)大師,2021 年組織成立了中國盆
景藝術(shù)家協(xié)會盆器專業(yè)委員會。日本盆景界稱其為古盆
鑒定第一人。他深諳紫砂古盆的歷史和時代特征,為中
國紫砂古盆的回流而經(jīng)常斡旋于日本盆栽界,此件陳待
褀制烏泥松段盆正是當年通過他的努力從日本回流的
古盆精品之一。
出版 參閱
RMB:400,000—500,000
長:27cm 寬:22cm 高:11cm
底款:陳待褀制
來源:申洪良舊藏
出版:《中國盆景賞石》P64,中國盆景藝術(shù)家協(xié)會主編,2023 年 4 月
參閱:1.《陳氏宗譜》卷四 ? 西大分世表,宣統(tǒng)歲次辛亥續(xù)修,敦本堂珍藏,1911 年
2.《宜興紫砂陶》P10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6 月
書齋名陶 LITERATI 82 ,
S WARES
83
書齋名陶 LITERATI 84 ,
S WARES
85
清?乾隆 雙龍戲珠喜字紋抱月瓶
寬:20.5cm 高:27.5cm
來源:上海文物商店
參閱:《明清瓷器鑒定》P262,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93 年
922
RMB:400,000—500,000
抱月瓶,清宮瓷器檔案中常稱之為“馬掛瓶 ”,乃清代御窯
追慕永宣同類造型器物并加以化裁而來。始見于明初洪武
朝,盛行于永樂、宣德時期,因器形刁鉆,十五世紀后幾已
銷聲匿跡。直至十八世紀,這款極難燒造的瓶式,因形制典
雅尊貴,透出皇家獨有的氣派,再度成為宮廷寵兒。
書齋名陶 LITERATI 86 ,
S WARES
87
清?乾隆 王南林制 粉彩宮燈壺
寬:16.5cm 高:10.2cm 容量:430cc
底款:王南林制
來源: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舊藏
出版:《明清紫砂藝術(shù)》P74,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年 8 月 1 日
參閱:《陽羨砂壺圖考》P47,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8 年
923
RMB:200,000—250,000
《明清紫砂藝術(shù) 》:“粉彩,亦稱軟彩。始于清代康熙,
由五彩發(fā)展而來,以雍正時制作最精,故又有‘雍正
粉彩’之稱。紫砂粉彩器,清代乾隆、嘉慶、道光三朝
較為多見,作法是在紫砂素胎上,以玻璃白粉打底,
彩料暈染作畫,再經(jīng)低溫爐火烘烤而成。成品色澤豐
富,色調(diào)柔和淡雅,故名粉彩,改變了五彩單線平涂的
彩繪方法。由于紫砂多孔,一般多用平涂技法,甚少
有瓷器常見的暈染法。施藝不佳者易生龜裂,甚至脫
落。所繪以花卉錦紋等吉祥圖像為主,濃淡相間,色
澤豐富,柔和淡雅。”
王南林,盛名于乾隆年間,《宜興陶瓷發(fā)展史》載:“南
林于乾隆時期,曾為宮廷制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
南林制、御制字樣傳器可證。”《陽羨砂壺圖考》:“南
林,乾隆時人,所制饒釉宜壺,每繪粉彩花鳥。與陽友
蘭同時,而精雅過于友蘭,凈身饒釉。宜壺本創(chuàng)于明
季,惟粉彩花鳥盛于乾隆朝?!?/p>
成陽藝術(shù)文化基金會,收藏有兩千多件紫砂器,陸續(xù)
出版了《古壺之美 》卷一至卷九?;饡澲暇┎?/p>
物院考古研究所、無錫市博物館、宜興市文管委、宜
興市陶瓷博物館對蜀山古窯址進行考古發(fā)掘,配合故
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舉辦學術(shù)研討會,成果見于《砂
壺匯賞》、《紫泥清韻》、《紫玉暗香》等,為紫砂文化
的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
出版 參閱
書齋名陶 LITERATI 88 ,
S WARES
89
清?乾隆 青云堂 朱泥梨式壺
寬:10.2cm 高:6.8cm 容量:110cc
底款:青云堂
參閱:《朱泥寶記》P139,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1993 年 8 月 1 日
924
RMB:100,000—120,000
青云堂,未詳于史載,傳器亦少,鈐印講究、精美,《朱泥寶記 》載有同
一印款「青云堂」朱泥壺一件,此種雙框長方形章在清代朱泥壺用印中
非常少見。
書齋名陶 LITERATI 90 ,
S W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