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0 41 第二章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白族
HA
NI
ZU
第三章
哈尼族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0 41 第二章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白族
HA
NI
ZU
第三章
哈尼族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2 4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哈尼族是中國和東南亞諸國的跨境民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
公元前 4 世紀(jì),秦朝迅速擴(kuò)張,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體受到攻擊,流
散遷徙,出現(xiàn)若干羌人演變的名號。根據(jù)史籍記載,公元前 3 世紀(jì)活動于大渡河
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從公元 4 世紀(jì)到 8 世紀(jì)的初唐期間,
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遷移到元江以西達(dá)瀾滄江地區(qū),被稱為“和蠻”。7 世紀(jì)中葉,
唐朝在給云南各族首領(lǐng)的敕書中列入了“和蠻”首領(lǐng)的名字,并承認(rèn)他們?yōu)樘瞥?/p>
的臣屬?!澳显t”“大理”地方政權(quán)建立后,其東部的“三十七蠻郡” 中,“官
桂思陀部”“溪處甸部”“伴溪落恐部”“鐵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
的紅河地區(qū)。元朝征服“大理”政權(quán)后,設(shè)置元江路軍民總管府隸屬云南行省。
明朝推行土司制度,部落首領(lǐng)由明王朝授予土職官銜,并受所隸流官的統(tǒng)治。清
朝在云南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了哈尼族地區(qū)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
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處、落恐、左能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來,土司仍然是
這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
人口分布:
中國境內(nèi)哈尼族總?cè)丝跒?1660932 人 (2010 年 ),主要分布于云南元江和瀾
滄江之間,聚居于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zhèn)沅等地,境外居住于泰國、緬甸、
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qū)。
語言文字:
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同彝語、傈僳語、拉祜語、納西語比較
接近。哈尼語又分為哈 ( 尼 ) 雅 ( 尼 )、碧 ( 約 ) 卡 ( 多 )、豪 ( 尼 ) 白 ( 宏 ) 三個方言,
不能互相通話。居住在西雙版納境內(nèi)的哈尼族多講哈雅方言中的雅尼次方言。由
第一節(jié)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2 43 第三章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哈尼族
于長期與其他民族交往,哈尼族多會講漢語、傣語等語言。新中國成立前,哈尼
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國成立后,以拉丁字母為基礎(chǔ),以格朗和哈尼族鄉(xiāng)蘇湖
丫口老寨的語言為標(biāo)準(zhǔn)音,對試行的哈尼文進(jìn)行修改、補充和調(diào)整,制定了一套
哈雅方言雅尼次方言的文字方案試行推廣。
民族稱謂:
哈尼族內(nèi)部支系繁多,內(nèi)部之間的互稱和其他民族對哈尼族的稱謂也不盡一
致。有“哈尼”“和尼”“布都”“碧約”“卡多”“雅尼”等自稱。他稱有 20 多種,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本民族的意愿,定族名為哈尼族。
宗教信仰:
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認(rèn)為天地間存在著有力的天
神、地神、山神、龍樹神和具有保護(hù)神性質(zhì)的寨神、家神等,必須定期祭祀,祈
求保佑。對于給人們帶來疾病和災(zāi)難的各種鬼神,則要通過祭祀和巫術(shù)加以制約、
驅(qū)趕。在西雙版納哈尼族地區(qū),每年要祭“龍巴門”( 即寨門 )。每年的羊日都是忌日,
遇到不吉利的事,如寨內(nèi)死人,野獸進(jìn)寨,狗爬屋頂,發(fā)生火災(zāi)等也都認(rèn)為是忌日,
必須停止生產(chǎn),進(jìn)行祭祀活動,以避免災(zāi)禍降臨。
衣食住行:
哈尼族的服飾多為黑色、藍(lán)色鑲彩色花邊。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
布或白布包頭,老人喜戴帽。女青年愛用銀鏈、銀幣、銀泡為胸飾。哈尼族主要
從事農(nóng)業(yè),善于種茶。作物以稻谷為主,此外尚有玉米、豆類、蕎麥、小米等。
哈尼族選擇半山居,建有雙耳房的建筑,形成四合院。耳房建筑為平頂。房頂鋪
以粗木,再交叉鋪以細(xì)木和稻草,上加泥土夯實 ( 如今則多用水泥抹頂 ) 作為曬臺,
是生產(chǎn)勞動、日常生活和閑暇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梯田農(nóng)業(yè)和居家生活重要的組
成部分。
婚喪習(xí)俗:
哈尼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屬于父權(quán)制家庭,這在西雙版
納比較嚴(yán)格。哈尼族仍然保留著古羌戎父子連名制的傳統(tǒng),即父親名字后頭的一
個字或兩個字作為兒子名字的起頭字,世世代代連續(xù)下來。哈尼族有尊老愛幼的
傳統(tǒng)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風(fēng)。喪葬主要實行火葬。
文學(xué)藝術(shù):
哈尼族文學(xué)藝術(shù)絢麗多姿,有神話、傳說、詩歌、故事、寓言、童謠、諺語、
謎語等。哈尼族的傳統(tǒng)文學(xué)是口頭文學(xué),民間口頭文學(xué)豐富多彩,依世代口耳相
傳保存下來并不斷充實。神話傳說和“史詩”是哈尼族文學(xué)中最古老的部分,但
由于有語言無文字,有的已失傳。在云南哀牢山哈尼族流傳著哈尼族遷徙史詩《哈
尼阿培聰坡坡》( 阿培 : 祖先,聰坡坡:從一處搬到另一處,也有逃難之意 ),記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4 4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錄了哈尼族漫長曲折的遷徙過程。《創(chuàng)世紀(jì)》解釋了天地物的來歷、河流山川的
起因?!逗闲男置脗魅朔N》敘述人類經(jīng)歷了嚴(yán)酷的江水災(zāi)害繼續(xù)繁衍的故事?!都?/p>
龍春規(guī)矩歌》《叫谷魂》《老人安葬歌》《討媳婦的歌》等,反映了哈尼人多神
崇拜的宗教觀念和富有民族色彩的習(xí)俗,是了解哈尼族的思想意識和習(xí)俗的重要
資料 。
詩歌主要有“拉八熱”和“阿基估”兩類?!袄藷帷倍嘣诨閱省⒐?jié)日、祭
祀以及其他莊重的場合吟唱,曲調(diào)莊重嚴(yán)肅。“阿基估”即山歌,只能在山間田野唱,
內(nèi)容以愛情為主,男女對唱。
民族節(jié)日:
哈尼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主要有十月節(jié)和六月節(jié)。哈尼族以農(nóng)歷十月為歲首,過十
月節(jié),就是過新年,節(jié)期 5-6 天,多至半月。六月節(jié)在紅河地區(qū)稱“苦扎扎”,
一般在 6 月 24 日前后,節(jié)期 3-6 天。此外,內(nèi)地和紅河地區(qū)的哈尼族群眾同漢
族一樣,也過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
桌相連成長龍,進(jìn)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jié)。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4 45 第三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哈尼族
哈尼族能歌善舞,常用歌唱來表達(dá)他們的喜怒哀樂、理想和愿望。豐富多彩
的民間音樂,內(nèi)容廣泛,反映了哈尼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民間音樂可分民間
歌曲、民間器樂和舞蹈音樂三類。
一、民間歌曲
民間歌曲是哈尼族民間音樂的主要體裁形式。主要有“哈巴”“阿哧”、儀
式歌、“然古宅”等四類。
1.“哈巴”
“哈巴”在一部分地區(qū)稱為“拉巴”,是歌的意思。主要在節(jié)慶假日、婚喪
嫁娶以及祭祀活動、新屋落成時唱?!肮汀钡膬?nèi)容很廣泛,諸如開天辟地、民
族由來、古代戰(zhàn)爭、生產(chǎn)生活、生養(yǎng)死葬、起房造屋等。有的地方按內(nèi)容把“哈
巴”分為若干“奴局”,每一“奴局”有其具體的名稱以及固定的內(nèi)容?!肮汀?/p>
的演唱方式十分特殊。基本形式是坐在餐桌前演唱,由一人主唱,每唱完一段,
聽眾即發(fā)出“哎呀”或“薩——薩——薩”的喝彩聲,意思是“是呀”“好聽呀”。
有時以兩個人對唱的方式主唱,一問一答,進(jìn)行比賽,每人唱完一段,聽眾附和
伴唱一回。唱時可以邊喝酒、吃菜,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酒歌”。“哈巴”的
曲調(diào)莊重嚴(yán)肅,低緩悠揚和語言音調(diào)結(jié)合緊密,有吟誦性。參看譜例《春天的歌》。
第二節(jié)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6 4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薩 拉 依)!
激情地
(呃) 春 天 來 到 (羅), 燕 子 回 來 了,
(呃) 什 么 鳥 兒 叫 開 了 呀? 什 么 鳥 兒 最 先 飛 出 來 了 呀?
(呃) 田 邊 地 腳 也 挖 好, 布 谷 洋 雀 姑 娘 叫 開 了 呀。
&b
(領(lǐng)唱)
λ
紅河縣壩密
春天的歌
&b
&b
&b U
(下略)
? ? ?
J ?? ?? ?? ?? ??
? ?
J ?
J ?
J ?
j ? ?
j ?
J ?
j ? ?? ?? ?? ??
?
J ?
J ?
J ?
J ? ?
j ?
J ?
?
j ?
j ? ? ?
j
?
j
?
j
?
j
?
j
? ?
j ?
J ?
j
? ?? ?? ?? ??
?? ?
J ? ?
J ? ?
j ?
J ? ?
j ?
j ?
j ?
j ?
j ?
J ?
j
?
j
?
j ?
j ?
2.“阿哧”
“阿哧”即在山間高唱之意,有的地方稱為 “阿其”,可譯為 “山歌”?!鞍⑦辍?/p>
主要在山間田野中唱,演唱形式為男女對唱,可以是分組對唱,也可以是單人對唱。
“阿哧”大多為情歌,青年人往往相約于晚間在村頭寨尾對唱,來表達(dá)相互愛慕
的心情?!鞍⑦辍钡那{(diào),一般說來高亢宏亮,奔放悠遠(yuǎn),清新明快。根據(jù)演唱
方式和場合的不同,又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
“阿哧”中最重要的一種叫“阿茨茨瑪”, 意為大聲唱的“阿哧”,多由男
女青年在山上放聲歌唱 ,獨唱、齊唱均可,曲調(diào)高亢明朗,富有抒情色彩。 “羅北”
是用中等音量唱的“阿哧”,常唱于野外,在相距不太遠(yuǎn)而對方能聽到的情況下
唱,有時也在室內(nèi)唱,曲調(diào)較自由,情緒飽滿而歡快?!斑耆弧币鉃樾÷暢?“阿
哧”,是青年男女坐在一起談情說愛時唱的情歌,一般用假嗓演唱,抒情味極濃。
曲調(diào)多由 “阿茨茨瑪”及 “羅北”演變而來?!皧Z蝦”意為小聲說的話,是戀人
約會,或一個人走路時吟唱的歌,和前三種 “阿哧”曲調(diào)不同,常以三句為一段,
節(jié)奏比較規(guī)整。參看譜例《見了面喲難開口(阿茨茨瑪)》。
3. 儀式歌
包括“瞇煞威”“蘇瞇威”和“莫丕差”等類別。“瞇煞威”是喪歌,“瞇煞威”
的本意為“哭唱”,按哈尼族習(xí)俗,此歌是在給死者洗澡更衣之后,由婦女圍在
周圍,邊哭邊唱的,唱完一段詞后,配以 “嗯哼”聲,據(jù)說這樣才可將全部唱詞
打入死者心靈,若不“嗯哼”則白哭無效。“蘇瞇威”是哭嫁歌,是男方派人迎娶,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8 4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確 老 啃 唔 確 科, 阿 尼阿 起 涅, 阿 牛 唉
確 老 確 吾 確 科, 阿 尼阿 尼 哥 確 老。
布 得 布 得 拿 達(dá) 大, 噢 依 諾 薩 爬
哥 阿 扎 扎 計 馬 額啊, 諾 瑪 烏 和 埃
尼阿 拉 額阿 拉 和 埃 涅 瑪 烏 和 埃 呦, 烏 和 埃 呦。
6
8
5
8
6
8
5
8
6
8
5
8
6
8
&# U
彩虹歌
勐??h
&#
&# U U
&#
&#
?
J ? ?
J ? ?
j ? ?? ?
j ? ?
j ? ? ? ? ??
?
J ? ?
J ? ?
J ? ?? ?
j ? ?
j ? ?
j ? ??
?
J ? ?
J ? ?
J ? ? ?
j
? ?? ?
j ? ? ? ? ?
? ?
j
? ? ? ? ? ?
J ?? ?? ?? ? ? ?
j
? ?
?
j ?
j ?
j ? ? ? ? ?? ? ? ?
j
?? ?
j
?
j ?
j
? ‰
二、民間器樂
哈尼族的民族樂器很多,有吹奏的咂比、其篥、多賽波洛、勒加、確嗦、木葉、
巴烏、烏翁、利拉、切孛、哦比、比崩、冊節(jié);拉奏的坎吉、次渥;彈奏的口弦、
三弦、月琴和擊奏的竹筒、腳鈴、象腳鼓、铓鑼、鈸等。其中咂比、其篥、巴烏、
冊節(jié)、坎吉及三弦較有代表性。
1. 咂比
意為“咬著吹的笛子”,又稱“拉比”“體篥”,流行在紅河州 ?!斑票取?/p>
用毛竹制作,管長 64 厘米,直徑近 3 厘米,上端正面邊沿破開一片竹皮,開一
長 3 厘米、寬 0.5 厘米的長方形發(fā)音孔,下半孔置一薄竹片為橫隔,竹片兩邊墊
以竹簽,管端用線纏緊。吹口呈長方形,有六個圓形按孔。演奏時將吹口直于唇
間,豎吹?!斑票取?音色低沉渾厚,常用來伴奏民間歌曲,為老年人所喜愛。
參看譜例《咂比曲》。
3
4
4
4
5
4
3
4
3
4
5
4
4
4
5
4
4
4
&b U
紅河州
咂比曲
&b
&b 3
? ?
?
j
? ? ? ?
j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w ? ? ? ? ? ? ?
j ??
˙? ?
j ? ? ? ? ? ? ˙? ?
?
j?
J ‰ ? ó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48 49 第三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哈尼族
2. 其篥
又稱 “曲篥”“七篥”“體篥”,用兩頭帶節(jié)的竹管制成,長約 70 厘米。
上端節(jié)外留長 2.5 厘米為吹口,正面有一圓孔,節(jié)下有一發(fā)音孔,將兩孔間表皮
削平,用一塊長 2 厘米、寬 1 厘 米、中間削一小槽的竹片蓋在管上,管下部有
三個按孔。演奏時,只含管端吹氣,氣流從上方經(jīng)竹片與管體形成的孔道進(jìn)入發(fā)
音孔發(fā)音?!捌潴觥卑l(fā)音低沉微弱,多用于自娛和表達(dá)愛情。參看譜例《串姑娘調(diào)》。
3. 巴烏
用長約 27 厘米的竹子制成,有八個按音孔,一端側(cè)面開吹孔,吹孔內(nèi)裝有尖
舌質(zhì)簧片,橫吹,振動簧片發(fā)聲,常用于舞蹈和說唱伴奏。 1980 年以來對“巴烏”
進(jìn)行改革,加長加粗管身,擴(kuò)大了音量和音域,已在民族樂隊中廣泛采用。
4. 冊節(jié)
是哈尼族奕車支系的樂器,又叫木號,因多在栽秧時田間吹奏,故又稱“栽
秧號”。管身木制,形如嗩吶,正面有七個按孔,哨片用蟲殼制成,有氣盤,在
尾端套一木制喇叭。
5. 坎吉
意即“拉弦樂器”,琴身長 58 厘米,音箱寬 9.5 厘米,指板長 28 厘米,音
箱正面蒙鱗皮,張三根金屬弦。細(xì)竹拴馬尾為弓,弓不納于弦中。演奏姿勢與維
吾爾族的艾捷克相近似,音色柔和,音量不大。青年人談情說愛時,常奏“坎吉”
以抒發(fā)情懷。
6. 三弦
哈尼語稱“纖魯布”或“拉和”“當(dāng)?shù)摹?,形制近似彝族三弦,但?guī)格不同。
音箱、琴桿、琴頭用一根整木制成。全長 61.5 厘米,音箱長 7.4 厘米,并蒙以
蛇皮,琴干長 30.5 厘米。三弦多用于民間歌曲伴奏和獨奏,音色圓潤柔和。參
看譜例《蘇薩》。
&#
#
#
λ
串姑娘調(diào)
勐??h
&#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
串姑娘調(diào)
勐??h
&#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0 5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
?
2
4
1
4
&# ?
蘇薩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三、舞蹈音樂
哈尼族每逢年節(jié)喜慶都要盡情玩樂,唱歌、跳舞、打秋千、玩陀螺等都是不
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歌舞也是常見的活動。紅河哈尼族辦喪
事時,保留著以歌舞娛喪的古老習(xí)俗。哈尼族各支系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歌舞,分
為鼓舞、跳樂和踏歌三類。鼓舞只用打擊樂器伴奏,跳樂則由管弦樂器伴奏,踏
歌為載歌載舞的形式。哈尼族鼓舞的節(jié)奏比較單一,有木雀舞和扇子舞等。跳樂
多用三弦、月琴伴奏,有三弦舞、三步弦等。在踏歌類中“哈瑟”和“羅作”流
行于紅河地區(qū),和當(dāng)?shù)匾妥甯栉栾L(fēng)格相近。“哈瑟” 以舞為主,音樂為中板,
旋律優(yōu)美。“羅作”以舞蹈為主,多有跳躍動作,舞者不時擊掌伴唱并發(fā)出歡呼
聲,氣氛熱烈?!暗貌ù搿绷餍性谖麟p版納一帶,為哈尼族支系愛伲人有代表性
的歌舞形式。流行在瀾滄、猛海、孟連、景洪一帶的“竹筒舞”很有特色,婦女
們手執(zhí)長 100 厘米、背水用的長竹筒頓地?fù)襞模叧呂?,并用大鼓、铓鑼等?/p>
擊樂器伴奏。哈尼族的民間舞蹈和歌舞音樂在各地差別較大。下面分紅河和思茅
(包括西雙版納)兩個地區(qū)加以概述。
(一)紅河地區(qū)民間歌舞
這一地區(qū)的哈尼族與彝族居住相近,來往密切,在民間文化藝術(shù)上彼此交流
吸收,相互影響,但各自仍保留本民族歌舞的特色。紅河哈尼族歌舞大體可分為
三類:
1. 哈瑟
哈瑟又稱“拉阿瑟”,意為“手的舞”。以手的動作為主,腳部沒有跳躍的
動作,慢步而行。舞者和觀眾合步擊掌,音樂旋律優(yōu)美,起伏跌宕,速度較徐緩。
參看譜例《哈瑟》。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0 51 第三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哈尼族
2. 羅佐
這種歌舞的特點是 “手舞足蹈”,腳部跳躍的動作大,有多種步法和動作名稱。
觀眾與舞者擊掌助興,氣氛熱烈。羅佐的音樂節(jié)奏緊促,旋律歡快活潑,速度較
快。參看譜例《羅佐》。
稍慢
4 &4
哈瑟
(笛子旋律)
紅河州
& (下略)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J ‰ ?? ?
J ? ? ? ? ? ? ?
J ‰
稍慢
4 &4
哈瑟
(笛子旋律)
紅河州
& (下略)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J ‰ ?? ?
J ? ? ? ? ? ? ?
J ‰
稍快
2 &4
羅佐
&
(下略)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j ‰ ?? ? ? ? ? ? ?
j ‰ ? ? ?
j ‰ ? ? ? ?
j ‰
稍快
2 &4
羅佐
&
(下略)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j ‰ ?? ? ? ? ? ? ?
j ‰ ? ? ?
j ‰ ? ? ? ?
j ‰
以上兩種歌舞,在不同地地區(qū),其步法各異,因此又出現(xiàn)許多不同的舞曲。
如《阿乙阿瑟》《諾比》《佐布》《三步弦》《尼羅羅佐》《屈都羅佐》《瑟格》
《摸卜》等。
3. 道具舞
此類舞蹈名稱以使用的道具或伴奏的樂器而定。音樂伴奏原只用鼓、铓鑼、
鈸等打擊樂器,后來才采用笛子、三弦等絲竹樂伴奏。這類舞蹈有巴西措 ( 扇子
舞 ) 、淘瑪措 ( 刀舞 ) 、果措 ( 叉舞 ) 、勒加措 ( 棒舞 ) 、控拔措 ( 錢棍舞 ) 、
吹可呃 ( 繩舞 ) 、 活瑪措 ( 碗舞 ) 、局達(dá)格 ( 筷子舞 ) 、阿衣措 ( 木雀舞 ) 和跳
鼓等。
(二)思茅與西雙版納地區(qū)哈尼族歌舞
這兩個相鄰地區(qū)的歌舞較為接近,其形式和風(fēng)格自成一格。主要有 “得波措”
和 “竹筒舞”兩種。得波措不僅作為邊歌邊舞的舞蹈形式,而且已成為這個地
區(qū)民間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歌曲,廣泛流傳于民間。曲調(diào)有快慢兩種,每種調(diào)
子又有若干變體。歌詞內(nèi)容各地不同,有的表達(dá)愛情,有的填入新詞反映現(xiàn)實生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2 5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活。參看譜例《得波措》。
竹筒舞是哈尼族的群眾性歌舞,流行于勐海、瀾滄、孟連和景洪等地,主
要在春節(jié)和農(nóng)歷七八月“秋千節(jié)”的夜間演唱。表演時,由婦女各提長約一米、
平時背水用的竹筒,中間邊用竹筒頓地邊唱,伴以大鼓、铓鑼、鈸等打擊樂器,
其余男女老少則圍在外圈歡舞。歌曲的音調(diào)高亢悠揚,有商調(diào)式和羽調(diào)式兩種,
交替演唱。演唱形式是一領(lǐng)眾和或齊唱,歌詞多即興而作。參看譜例《竹筒歌
舞曲》。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不
波
跳
瑪
舞
措
來
茅
我
哎
們
米
心
老
里
納
不
尼阿
好
切,
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不
波
跳
瑪
舞
措
來
茅
我
哎 烏
們
都
的
果
頭
尼阿
要
哎
痛,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
得波措
勐海縣、景洪縣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不
波
跳
瑪
舞
措
來
茅
我
哎
們
米
心
老
里
納
不
尼阿
好
切,
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不
波
跳
瑪
舞
措
來
茅
我
哎 烏
們
都
的
果
頭
尼阿
要
哎
痛,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得
得
波
波
措
措
哎。
哎。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
得波措
勐??h、景洪縣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唱腔
竹筒
額 啊 噢 扎 馬 左 阿 噢 涅 咧 米 呀 額 薩
?
?
?
?
馬 左 阿 噢 涅 咧 噢 咧 拆 噢 哎
2
4
2
4
&b
竹筒歌舞曲
瀾滄縣南嶺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2 53 第三章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哈尼族
哈尼族民間歌曲堪稱哈尼族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其中的創(chuàng)世古歌《吳
奔米奔》和遷徙史歌《雅尼雅嘎贊嘎》,內(nèi)容浩繁,篇幅巨大,以吟唱方式講述
天地萬物的形成和人類的起源,講述社會生產(chǎn)、生活、民族大遷徙和哈尼族采集
游獵——游牧——游耕——定居定耕的歷史變遷,使哈尼族的歷史得以口耳傳承、
世代相傳。在音階、旋律、節(jié)奏、詞曲、演唱方面具有顯著的特征。
1. 哈尼族民間音樂音域較寬,有的達(dá) 12 度,曲調(diào)一般由三聲、四聲、五聲音
列構(gòu)成,其中五聲音列較為多見。但由宮、商、角三音組和由羽、宮、商、角四
音音列構(gòu)成的旋律也常見。在五聲音階的各調(diào)式中,以商調(diào)式、羽調(diào)式為多,羽
調(diào)式最為普遍。在羽調(diào)式的旋律中徵音的地位并不重要,除運用五聲音階外,還
采用一些非常特殊的音階,有的音階和日本的去四七小調(diào)式音階有相似之處。
2. 哈尼族民間音樂的旋律為下降型,一般從較高的音區(qū)開始,逐漸下降到低
音區(qū)結(jié)束。旋律進(jìn)行以級進(jìn)為主,常出現(xiàn)下行四、五、六度的大跳,其中尤以六
度下行跳進(jìn)最為常見,成為極有民族特點的旋律進(jìn)行之一。有一些哈尼族民間歌
曲和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的民間歌曲一樣有曲首,曲首往往是一首民間歌曲的核心
音調(diào)。
3. 哈尼族民間音樂節(jié)奏多樣。曲式結(jié)構(gòu)多為上下句對應(yīng)式單樂段或多段式上
下句復(fù)樂段。演唱方式有獨唱、齊唱、對唱及邊舞邊唱等形式,一般無伴奏。這
是哈尼族民間音樂節(jié)奏的顯著特點之一。哈尼族民間音樂節(jié)奏還比較自由,有的
強弱拍不像其他民族的民間音樂那樣明顯,大部分采用混合拍子,且各種拍子的
交叉出現(xiàn)變化多樣。在一首歌中,時而用二拍子,時而用三拍子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
4. 哈尼族民間音樂詞曲緊密結(jié)合,多為長短句自由體,歌詞常出現(xiàn)兩字 ( 兩
第三節(jié)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4 5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個音節(jié) ) 為一組 ( 拍 ),節(jié)奏前短后長,前輕后重 ,句末自由延長。歌詞語言樸實
無華,大量運用比興手法,自然質(zhì)樸,格調(diào)清新,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用在歌頭
或歌尾的襯詞,常作為歌的名稱。歌詞全句重復(fù)或變化重復(fù) ( 用同義詞代替 ) 的現(xiàn)
象,在民間歌曲中較普遍。重復(fù)詞句常用不同的曲調(diào)。 歌詞中“瑪瑪”“呀呀”
等疊字的使用,能增加歌唱的親切感和歌詞的韻律感。
由于哈尼族民間詩歌無固定的格式,從句子的構(gòu)成上看,長短參差不齊,每
段歌詞包括的句數(shù)也無定數(shù),可多可少,比較自由。這使哈尼族民間音樂作品的
曲式不僅多種多樣,而且樂句大多不等長。
5. 哈尼族民間音樂的曲式結(jié)構(gòu)比較單一,以上下句結(jié)構(gòu)為多。 一個基本曲調(diào)
演唱多段歌詞時,每段旋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化。長短不規(guī)律的歌詞引起樂句的
擴(kuò)充,使哈尼族民間歌曲樂句長短不一 ,有些段落近似說唱音樂。
6. 西雙版納州和思茅地區(qū)的哈尼族愛伲人的民間歌曲均用真聲演唱,聲音圓
潤自如,愛用顫音使歌聲動聽,富于感染力。紅河州哈尼族的民間歌曲有的用真聲,
有的真假聲結(jié)合,小聲唱的阿茨茨惹情歌則多用假嗓。哈尼兒歌結(jié)構(gòu)簡單,音域
不寬,樂句短小,音樂生動活潑。
總之,哈尼族民間音樂和其他彝語支民族的民間音樂一樣,常使用前短后長
的節(jié)奏型,形態(tài)和彝語支諸民族以及西北地區(qū)某些民族的民間音樂形態(tài)有許多共
同之處,可能是同源的標(biāo)志,說明哈尼族保存了其先民羌人的音樂傳統(tǒng)。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哈尼族簡史編寫組:《哈尼族簡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
國家民委:《中國少數(shù)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 年。
杜亞雄:《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年。
田聯(lián)韜:《中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音樂》,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1 年。
李元慶:《紅河哈尼族民間音樂簡介》,《云嶺歌聲》,1979 年第四期。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4 55 第三章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哈尼族
第四章
傣族
DAI
ZU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6 5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傣族在我國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熱帶、亞熱帶肥沃富饒的壩子上。
傣族歷史悠久,公元 1 世紀(jì),漢文史籍已有關(guān)于傣族的明確記載。傣族和同一語
族的壯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著密切的歷史關(guān)系,同源于古代的“百
越”(“百粵”)。據(jù)《史記》《漢書》等史籍記載,在先秦以前,“百越”族群
分布于自長江東南沿海即今浙江、福建、兩廣以西,直至今云南、東南亞北部的
廣闊地帶。他們“各有種姓”,以“文身斷鬃”為共同習(xí)俗,而又相互雜處,是
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歷史上開通的“蜀身毒道”從成都通過“乘象
國”( 今德宏傣族地區(qū) ) 直達(dá)南亞次大陸。勐仂 ( 西雙版納 ) 向南經(jīng)勐艮達(dá)蘭納 ( 今
泰國北部 ),向北經(jīng)景東通往滇西和內(nèi)地,茶馬古道更是延伸到西藏、印度。傣
族通過這些交通線,很早就受到華夏影響,以海納百川的氣魄,既吸收中原文化,
又并蓄印度和東南亞文化,使得傣族文化在本土基調(diào)上呈現(xiàn)出多元的異彩。傣族
是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cè)丝诘?40%,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是中國、
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shù)民族。
人口分布:
中國境內(nèi)傣族總?cè)丝跒?1261311 人(2010 年)。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
傣之分,有九大支系 : 傣仂、傣訥、傣雅 ( 花腰傣 )、傣友、傣端 ( 白傣 )、傣艮、
傣繃、傣朗 ( 黑傣 )、傣亮 ( 紅傣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
族景頗族自治州兩個地區(qū),其他還有臨滄、耿馬、元江、元陽、新平、金平、雙
江等 30 多個縣。其中西雙版納人口約30多萬。
民族稱謂:
傣族漢代稱為“滇越”“撣”,唐代稱為“金齒”“銀齒”“黑齒”“白衣”,
第一節(jié)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6 57 第四章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傣族
宋代沿稱“金齒”“白衣”,元、明寫作“白夷”或“焚夷”,清代以來則多稱為“擺
夷”,民國時期延用此稱。但上述都是他稱,至于傣族自稱,則一直稱作“傣”。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本民族的意愿,定族名為傣族。
宗教信仰:
傣族宗教信仰與其社會經(jīng)濟(jì)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同時保留
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內(nèi)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
有宗教職業(yè)者“波勐”和“師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qū),也有信仰上
座部佛教的。據(jù)傣文史料記載,小乘佛教于公元前 1 世紀(jì)左右就由緬甸通過大勛
龍傳入西雙版納。后相繼傳至勐海、勐臘各地。它對傣族社會中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
思想等各方面都有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語言文字: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有
德宏方言、西雙版納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
傣文可分為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又
稱傣端文)。這 4 種傣文都來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羅米字母),與老撾文、泰文、
緬甸文、高棉文屬于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lián)Q行,但形體結(jié)構(gòu)
有所差異。
衣食住行: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傳統(tǒng)著白色或緋色窄袖短衣,腰身細(xì)小,下擺寬,下著
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后改
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玉溪市新平的“花腰傣”婦女用長達(dá)丈余的特制花腰帶
系筒裙,以黑色、紅色基調(diào)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lǐng)口用細(xì)銀泡拼成上
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dá)五六米的繡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
帽沿上翹。傣族男子著無領(lǐng)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傣
族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xí)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qū)邪
護(hù)身、裝飾身體。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嚼檳榔的習(xí)慣
也很普遍。干欄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點。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
別具風(fēng)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 7 尺,下層無墻,用以飼養(yǎng)
牲畜及堆放雜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歷史上交通不暢,現(xiàn)交
通便捷。
婚喪習(xí)俗 :
傣族青年婚姻自由,只要雙方相愛,即可告訴父母請媒提親,但須按婚俗完
成 各項聘禮,方許結(jié)婚。傣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稱為“另卜少”,意為“串姑娘”,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8 5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相 愛后要互相送信物如花邊帶子、耳環(huán)、首飾等。
傣族通行火葬和土葬,正常死亡土葬,非正常死亡要火葬。死后要請佛爺念
經(jīng)超度 亡靈,主人家備辦佳肴給佛爺和尚,殺豬殺牛招待親友和幫忙的人。
文學(xué)藝術(shù):傣族文化豐富多彩,并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xué)藝術(shù)著稱于世。傣
族文學(xué)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一是古歌、神話、創(chuàng)世史詩產(chǎn)生和興盛的
時期;二是英雄史詩、傳說、歌謠形成和昌盛的時期;三是故事、敘事長詩興起
和繁榮的時期;四是新文學(xué)蓬勃的時期。著名的《傣族古歌謠》共收 30 首傣族古歌,
反映了原始時期傣族先民的生產(chǎn)活動和生活狀況。傣族有 500 部左右的長篇敘事
詩,著名的有:《娥并與桑洛》《召樹屯》。此外,武術(shù)在傣族男子中比較盛行。
傣族還有自己的天文歷法,還有章哈、孔雀舞、象腳鼓舞、嘎光舞,以及敘事歌、
悲歌等藝術(shù)形式,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
民族節(jié)日:
傣族的節(jié)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guān),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關(guān)
門節(jié)和開門節(jié)。“潑水節(jié)”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在公歷 4 月中旬。
節(jié)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
歡等節(jié)目。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58 59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民間音樂種類繁多,有獨特的民族風(fēng)格,采
用中國音樂體系,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舞蹈音樂、戲曲音樂和曲藝音樂
五類體裁。
一、民間歌曲
傣族的民間歌曲在其音樂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按其類別,可分為山歌、
敘事歌、風(fēng)俗歌以及情歌、勞動歌、兒歌、酒歌等,均為單聲部織體。
(一)山歌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dá)愛情、贊美家鄉(xiāng)、歌
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各個傣族地區(qū)流行的山歌不同,德宏地區(qū)流行的
山歌種類與數(shù)量最多,有喊嘛、喊同卯、喊傣亮、喊楞擋等數(shù)種。其中“喊嘛”
與“喊同卯”最具有代表性。
1. 喊嘛
嘛是對瑞麗江兩岸,以及瑞麗縣、緬甸境內(nèi)部分地區(qū)傳統(tǒng)地名的稱呼,各地
流行的喊嘛常冠以地名,以示區(qū)別。喊嘛流行于芒市及其周圍廣大地區(qū)和盈江、
隴川、梁河等地。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語稱“喊嘛勒勐”,
意為流行于城鎮(zhèn)的山歌)、壩子山歌(傣語稱 “喊嘛勒姐”,意為流行于農(nóng)村
的山歌)兩種。前者較柔和,后者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風(fēng)格較接近,音樂的
基本特點是:曲調(diào)較抒情,多用級進(jìn)、小跳,宮、商、徵 、羽等調(diào)式較多見,
有時在結(jié)構(gòu)內(nèi)部出現(xiàn)調(diào)式交替或向下屬方向的離調(diào)、轉(zhuǎn)調(diào)。流行于各地的老調(diào)山
第二節(jié)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0 6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歌(傣語稱“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區(qū)的說唱山歌(傣語稱“旦喊嘛”),
皆可歸于喊嘛一類,但風(fēng)格略異。喊嘛多為商、羽、宮調(diào)式,音域不寬,多在八
度以內(nèi),旋律進(jìn)行較平穩(wěn),以級進(jìn)與小跳為主,偶而用五轉(zhuǎn)調(diào),使音樂更加婉轉(zhuǎn)
深情。譜例《我們永遠(yuǎn)不分離》是流行于德宏芒市地區(qū)的城子山歌。
親 愛 的 情 哥 (哎), 我 們 倆 人 相 親 相 愛
中速稍慢
情 意 深, 愿 你 永 遠(yuǎn) 牢 記 在 心 里,
總 有 一 天 (哎) 我 們 還 能 重 新 相 聚, 重 新 相 聚,
永 遠(yuǎn) 不 再 分 離 (哎), 永 遠(yuǎn) 不 再 分 離 (灑 羅)。
2
4
3
8
3
4
2
4
3
4
3
4
2
4
3
8
3
4
2
4
&#
我們永遠(yuǎn)不分離
德宏州芒市
(喊嘛勒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 ? ? ?
j ?? ?
?
j
2. 喊同卯
喊同卯是流傳于瑞麗一帶的山歌,人們通常稱喊同卯為瑞麗山歌,或瑞麗水
傣山歌。音樂爽朗熱情,多用徵調(diào)式,節(jié)奏自由,曲調(diào)中七度下行跳進(jìn)結(jié)尾連續(xù)
上行跳進(jìn)及上滑音,頗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對唱情歌時,稱為“喊必央爽”,
意為相愛歌。瑞麗還流行緬甸傣區(qū)的山歌“喊傣亮”“喊楞擋”等,音樂別具一
格。譜例《美麗的粘戛花》是流行于德宏瑞麗的喊必央爽。
(哎) 粘 戛 花 兒 多 鮮 艷 (哩),
q = 66 中速稍慢 自由
隨 著 春 風(fēng) 你 四 處 飄 香 (來
羅), (哎) 每 當(dāng) 人 們 佩 戴 著 你 (呀), 總
是 顯 得 更 加 (喲) 漂 亮 (羅)。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 ~~~~~~~
美麗的粘戛花
德宏州瑞麗縣
(喊必央爽)
&#
&# U
&# ~~~~~~~~~
?
?
j? ?
? ? j?? ? ?? ? ? ? ??
j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J ?
J
??
j
? ? ? ? ? ? ? ? ??
j ?
J ? ? ? ?? ??
j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0 61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在德宏州芒市一帶,還流傳一種山歌“喊班套”( 或稱“喊嘛班套” ),漢語
譯意是“老人山歌調(diào)” 或“古老山歌調(diào)”,由中老年人偶爾吟唱,多采用五聲羽
調(diào)式,偶爾用帶有 fa 音的六聲羽調(diào)式。音樂有古樸之風(fēng)。譜例《喊班套》是流行
于德宏芒市的喊班套。
與 你 久 別, 今 天 才 重
中速
逢 (哎), 往 日 播 下 谷 種,
現(xiàn) 已 抽 穗 變 黃 (羅)。
2
4
3
4
2
4
2
4
&#
德宏州芒市
喊班套
&# ~~~~~~
&#
? ? ?
j ?? ? ? ? ? ?
j ?? ? ?
?
j ? ‰ ? ?
?
j ? ? ?? ?
j ?? ?
j
? ? ? ? ? ? ˙ ? ?
與 你 久 別, 今 天 才 重
中速
逢 (哎), 往 日 播 下 谷 種,
現(xiàn) 已 抽 穗 變 黃 (羅)。
2
4
3
4
2
4
2
4
&#
德宏州芒市
喊班套
&# ~~~~~~
&#
? ? ?
j ?? ? ? ? ? ?
j ?? ? ?
?
j ? ‰ ? ?
?
j ? ? ?? ?
j ?? ?
j
? ? ? ? ? ? ˙ ? ?
西雙版納地區(qū)流傳的傣族山歌曲調(diào)基本相同,音樂明快,節(jié)拍鮮明,重音清楚,
旋律以級進(jìn)、小跳為主,間七八度的跳進(jìn),多為宮調(diào)式,但強調(diào)徵、角音。旋律
多用五聲宮調(diào)式,旋律進(jìn)行中及樂句終止時,常出現(xiàn)徵音 sol ,在樂句、樂段結(jié)
束處才出現(xiàn)穩(wěn)定的宮音 do。角音 mi 也是旋律的重要的支柱音,在音樂中多次出現(xiàn)。
因此西雙版納傣族山歌的旋律基本是宮音大三和弦的分解。西雙版納的傣族山歌
旋律常在八度以內(nèi)進(jìn)行,多用平穩(wěn)的級進(jìn)與小跳,偶爾出現(xiàn)五度的跳進(jìn)。男女青
年談情時對唱的情歌,曲調(diào)與山歌基本相同。此外,在金平、新平、景谷等地也
有音樂風(fēng)格不同的傣族山歌。金平、新平一帶的山歌,亦可稱情歌,傣語為“哇少”
或“哈少” ,金平地區(qū)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意為“唱姑娘的歌” ,多為愛
情內(nèi)容,常用玎伴奏,曲調(diào)多為五聲徵調(diào)式。由男女青年在夜間對唱,曲調(diào)多為
宮調(diào)式,但在徵音上結(jié)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fēng)格不同的山歌。譜例《我
在想著你》《山歌對唱(女問)》《山歌對唱(男答)》是流行于西雙版納的傣
族情歌。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2 6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sds sdg g s d s s g g g d s a sds g g sdsasda a sd
s d g s s d s a s a s d s g g d s a d d s a
s g g d s s sds g sds ds a s sda a sds g g g
gdgs gdgg s dg sdsasdsggds ssd asg hg s sds s
a sd a s d s g g dsasds a g g dgg dsasds g
s d s g g d s s d g g s s d s g
g h g g d s d s g g g d g g g d g g s d s s
ù
e = 132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1d
1d 1d 1d
1d
1d 1d 1d
1d 1d 1d 1d
1d
λ
山歌對唱
勐海縣
(女問)
t u
t u t u
U
3
3 3
(后略)
t u
? ? ?
? ? ?
? ? ?
?
?
?
1=A
k
k k k
k k k k k k
kk k k
k k k
k k
k k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2 63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g h g h g h d g d g h g d s a d
d g h a g h g d s d d d g h g d s a d d
h a g h g h d d d s d g d s a d d g
g d d g d h a d d d g h g d s a g h g h
g h d d g d s d h a d d d s a h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u
t u t u t u t u
ù ù ù
ù
1s
1s
1d
1d
我在想著你
勐??h
3
3
?
?
? ?
fb
? gb fb
? gb
fb ?
? ?
1=>B fb gb
k
k k
k k k
sds gdg s g ha adsds g g asdss sds ds g hh ssdss
a d dss g hd g dg s s dss d a sdds g hda d d sds
s gh g dsg hd s hdg dsd s sdsa a sd s dss sd
g h d g g d s d s s d s d g d g d g d s s s g h
s g ghdg hg d s gdg g hsadda g hddds dds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t u
ù
ù
ù
ù
e = 132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1d 1d 1d 1d
1s 1s
1d 1d 1d
1d 1d
1d 1d
λ t u t u
勐??h
山歌對唱
(男問)
t u t u
3
3 3
(后略)
3
? ?
? ?
? ?
?
? ? ?
1=F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4 6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二)敘事歌
傣族敘事性民歌主要流傳于德宏州及孟連縣等地。包括“喊秀”( 鸚鵡歌 )、“喊
吳哦”(敘事歌)、“喊暖轟”(流水歌)、“桑烘”(鳳凰情詩調(diào))、“拽”“索”“森”
等,皆不用樂器伴奏,由歌者清唱。
1. 喊秀
直譯為綠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地區(qū)較廣,主要流
傳于德宏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diào)富吟誦性,與“跟鼓調(diào)”旋律相近,常由中老
年人在家中演唱。參看譜例《喊秀》。
2. 喊吳哦與喊暖轟
流行于德宏瑞麗地區(qū)。前者富吟誦性,后者歌唱性較強,常用含有變徵音的
羽調(diào)式。喊暖轟,意為“沿著怒江一帶流行的歌” ,也有譯為“流水歌” 的,是
過去由緬甸傣區(qū)傳入我國傣區(qū)的歌曲,久已在我國瑞麗沿江一帶流傳。音樂多為
羽調(diào)式,節(jié)拍有 3/8,6/8,9/8 等,旋律較富歌唱性。
3. 桑烘
是流行于西雙版納的古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dá)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
有唱本流傳。唱腔類似章哈調(diào),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用玎、篳等伴奏,亦
可清唱。
4. 拽與索、森
流行于孟連縣邊境孟阿地區(qū)。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用羽
調(diào)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活躍,速度稍快,多采用
商調(diào)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羽調(diào)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參看譜例《拽》。
現(xiàn) 在 我 來 唱 給 大 家 一 首 古 老 傳 說 故 事,
中速 敘述地
一 首 傳 說 故 事, 這 首 故 事
就 像 一 支 紅 色 蠟 燭 亮 亮 堂 堂
照 亮 了 四 面 和 八 方 (勒)。
2
4
3
4
&#
喊秀
德宏州芒市
&#
&#
&#
(下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xiàn) 在 我 來 唱 給 大 家 一 首 古 老 傳 說 故 事,
中速 敘述地
一 首 傳 說 故 事, 這 首 故 事
就 像 一 支 紅 色 蠟 燭 亮 亮 堂 堂
照 亮 了 四 面 和 八 方 (勒)。
2
4
3
4
&#
喊秀
德宏州芒市
&#
&#
&#
(下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4 65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三)風(fēng)俗歌
風(fēng)俗歌包括悲調(diào)、酒宴歌、兒歌、催眠歌等。悲調(diào),傣語統(tǒng)稱為“喊細(xì)喊?!?,
它包括喊海、喊海賽蔑、喊玎、喊別等歌種,都流傳于德宏地區(qū)。
1. 喊海
傣語意為哭調(diào),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唱詞多表達(dá)生者的悲痛和對死者
的悼念與贊頌。
2. 喊海賽篾
“賽”,是傣語連接之意,“蔑”,是傣語母親之意,“喊海賽蔑”,意思
是與母親感情相聯(lián)系的哭歌,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現(xiàn)了母女
戀戀不舍之情。喊海與喊海賽蔑的旋律基本相同,音域不寬,旋律似宮音三和弦
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的下滑音。
3. 喊玎
意為玎琴歌。參看譜例《喊玎》。
中速 自由
&#
#
#
#
λ< >
孟連縣回講
拽
&#
#
#
#
(下略)
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j ? ? ? ? ? ?
?
j
? ? ?
j
?? ? ? ? ? ? ? ? ?? ?
????
中速 自由
&#
#
#
#
λ< >
孟連縣回講
拽
&#
#
#
#
(下略)
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j ? ? ? ? ? ?
?
j
? ? ?
j
?? ? ? ? ? ? ? ? ?? ?
????
美 麗 的 小 鳥,
慢板 憂傷地
飛 來 又 飛 去, 飛 遍
人 間 大 地, 假 如
我 能 如 你 一 樣 展 開
雙 翅 飛 到 天 上,
阿 妹 我 定 能 找 到
情 郎 (羅。)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b
德宏州芒市
喊玎
&b ~~~~~~~
&b U
&b
&b
&b ~~~~~~~
&b
?? ?
j ?? ?
J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j ˙ ˙
? ? ? ? ?? ?
j ? ? ? ?
j ‰ ? ? ?
?? ?
J ? ˙ ˙
美 麗 的 小 鳥,
慢板 憂傷地
飛 來 又 飛 去, 飛 遍
人 間 大 地, 假 如
我 能 如 你 一 樣 展 開
雙 翅 飛 到 天 上,
阿 妹 我 定 能 找 到
情 郎 (羅。)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b
德宏州芒市
喊玎
&b ~~~~~~~
&b U
&b
&b
&b ~~~~~~~
&b
?? ?
j ?? ?
J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j ˙ ˙
? ? ? ? ?? ?
j ? ? ? ?
j ‰ ? ? ?
?? ?
J ? ˙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6 6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4. 喊蹩
意為口弦歌。演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5. 酒宴歌
演唱方式多是一領(lǐng)眾和,領(lǐng)唱者唱正詞,和者只唱襯詞短句。唱詞內(nèi)容較廣
泛,一般都與聚會的場合有關(guān)。有夸贊酒菜、相互聯(lián)系感情的內(nèi)容,有傳授生產(chǎn)
知識和社會經(jīng)驗的內(nèi)容,有祝頌節(jié)慶喜事的內(nèi)容,有在婚嫁時教育青年持家立業(yè)、
孝敬長輩的內(nèi)容,也有觸景生情、即興編唱的內(nèi)容等。酒宴歌的旋律悠揚熱情,
節(jié)拍節(jié)奏較自由,多用徽調(diào)式。參看譜例《酒歌》。
(哎)
(哎)
過
過
年
年
了,
了,
(嘎
(嘎
啦)
啦)
大
一
家
起
相
唱
聚
首
q = 104
在
歡
一
樂
起
歌
(哎),
(哎),
(哎)。
(哎)。
2 & 4 b
b
b
b
(領(lǐng))
(領(lǐng))
U
金平縣猛拉區(qū)
酒歌
(哈勞)
&b
b
b
b
(合)
(合)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民間器樂
目前在傣族地區(qū)流傳的民族民間樂器種類不少,可分為吹奏、彈撥、弓弦、
打擊等四類樂器。屬于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豎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
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鑼、
镲等。
(一)吹奏樂器
在傣族人民音樂生活中常見的吹奏樂器有篳、篳南叨、篳東相、篳簫、拜篳、
木葉等。
1. 篳
是一種簧管樂器,在傣族地區(qū)流傳最廣,是說唱音樂贊哈調(diào)常用的伴奏樂器。
篳管用毛竹制成,頂端裝銅質(zhì)簧片,管身一般設(shè)七個音孔,也有少至三孔,多至
八個音孔的。篳的音色圓潤柔和,略帶鼻音。由于管徑、管長不同,可有不同調(diào)高。
篳是用氣息激發(fā)簧片去配合長度不同的氣柱而振動發(fā)音,不能超吹,因此音域不
寬。篳的吹奏方式有橫吹法 ( 西雙版納州一帶 ) 、豎吹法 ( 孟連縣一帶 ) 、斜吹法 (
德宏州一帶 ) 等三種。篳演奏的樂曲多為各地傣族山歌曲調(diào)略加變化而成。演奏
時用指法及氣息控制可奏出有特色的滑音及較突出的長顫音。西雙版納地區(qū)有一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6 67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種音高相隔八度能合奏的大、小對篳,稱為篳姑,較大的一只篳稱為篳滅,較小
的一只稱為篳鹿,兩只篳合奏時,由篳滅模仿贊哈的演唱,篳鹿則演奏篳的伴奏
部分。
2. 篳南叨
即葫蘆簫 ( 亦稱葫蘆絲 ) ,主要流行于德宏地區(qū),是由篳發(fā)展而成的瓢類樂器,
實質(zhì)上它仍是簧管樂器。它與篳的差別在于增加了用葫蘆制成的氣箱與兩只奏固
定音的篳管。兩只副管不設(shè)音孔,分別可發(fā)出調(diào)式的主音 1a 及五度音 mi ( 或皆
為 mi 音 ) ,作為主管旋律的伴奏聲部,增添了樂曲的情趣。篳南叨的音區(qū)、音域、
演奏技巧、樂曲等皆與篳相同。用循環(huán)換氣法能持續(xù)發(fā)出五度音程,音色優(yōu)美、柔和、
圓潤、婉轉(zhuǎn),而吹出的顫音猶如抖動的絲綢那樣飄逸輕柔。
3. 篳東相與篳簫
都是豎吹型的氣鳴樂器。篳東相流行于德宏州的芒市、盈江一帶,樂器音色
清朗,多由牧童、老人吹奏自娛。
4. 拜篳
通稱為口弦。傣族口弦原有竹質(zhì)、銅質(zhì)兩種。竹質(zhì)口弦目前在傣族地區(qū)已失傳。
銅質(zhì)口弦僅在德宏州芒市少數(shù)地區(qū)尚有流傳。傣族銅質(zhì)口弦形體十分小巧,框體
用細(xì)鐵條制成,長 10 厘米左右;簧舌用細(xì)而薄的銅片制成,工藝精致。演奏時將
口弦側(cè)立,置于口腔內(nèi),用牙齒咬住,簧舌翹起部分露于口外,用右手彈撥,使
簧片振動發(fā)音。音高、音色的變化用唇舌位置及呼吸氣息來調(diào)節(jié),銅口弦音量很小,
用口弦演奏的樂曲大多是當(dāng)?shù)氐拇鲎迳礁枵{(diào)。
(二)彈撥樂器
傣族彈撥樂器總稱為玎,玎是彈撥弦鳴樂器,有“愛情樂器”之譽 。主要
流傳于瑞麗、耿馬、孟連、瀾滄、金平等地。各地玎的名稱不一,有玎、玎列、
玎膽、森等,形制基本相同,琴身、琴箱皆用木制,琴面為薄木板,面上設(shè)有音
孔,但琴體大小差別較大。大部分地區(qū)流行的玎形體較小,一般長 60 至 170 厘米,
張弦 2 至 4 根不等,音色清脆。多用于個人演奏,有時為民歌伴奏和參加民間器
樂小合奏。
(三)弓弦樂器
傣族弓弦樂器有三種,一種是流行于西雙版納的西玎 ( 又名傣玎 ) ,一種
是流行于德宏地區(qū)的玎號哦 ( 亦稱牛角胡琴 ) ,另一種是流行于孟連縣一帶的
多洛。這幾種弓弦樂器皆與漢族胡琴相似,但形制、奏法略有差異。目前西玎、
玎號哦已近失傳,只有多洛在孟連縣的勐馬地區(qū)仍較流行。西玎、多洛多用椰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8 6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殼或竹筒、木筒作共鳴箱。玎號哦以水牛角掏空作共鳴箱,琴弓置于弦外,不
夾于兩弦之間。三種樂器皆以五度定弦為主 ( 亦有以四度定弦的 ) ,音量均較小,
音色纖細(xì)柔和。
(四)打擊樂器
傣族打擊樂器種類較多,風(fēng)格獨特,最為普及的有象腳鼓、光攏、光邦、光邊等,
以及铓鑼、排铓、銅镲、馬鈴等,象腳鼓、铓鑼、銅镲,是傣族村寨里不可缺少
的樂器。
1. 象腳鼓
在傣族打擊樂器中,統(tǒng)稱象腳鼓為“光”。象腳鼓最有代表性,也最普及。
象腳鼓因其外形酷似象腿和象腳而得名 。象腳鼓短鼓約長 60 厘米,中鼓約長 1 米,
長鼓約長 2 米。短鼓、中鼓可邊走邊舞邊奏,長鼓只在原地演奏,但亦可做出多
種舞姿。中鼓一般用拳打,可二人對舞或與镲對舞,舞步穩(wěn)重剛健。小鼓流傳于
西雙版納,跳時輕便靈活,踢腿斗腳,招式干脆。
2. 光攏
是傣族大鼓,與漢族大鼓形制有別,它的牛皮鼓面不用釘子固定,而是用牛
皮索連接,可調(diào)整其松緊度以改變音高。 另外,它的兩面鼓皮直徑不同,前鼓面
較大,后鼓面略小,前后發(fā)出的鼓聲有音色、音高的差別。光攏多用于緬寺的宗
教活動, 鼓橫置于特制的木架上,可由一人演奏或二人前后配合演奏。
3. 光邊、光邦
光邊、光邦在各地稱呼不一,有些地方也稱它們?yōu)楣鈹n,是兩端鼓面大小不
等的皮鼓,鼓面較光攏小,但鼓身較長。光邊較笨重,長 1 米多,直徑 50 厘米左右,
演奏時 ,或置于特制的木架上,或吊在木架下,或由兩人用木桿、繩索將鼓扛起,
由另一人演奏。光邦形體較小, 長約 1 米,直徑約 30 厘米,用布帶將鼓橫掛在
胸前演奏。在其他地區(qū),演奏者多是成年男子,但在瑞麗、畹町等地,也有中年
婦女演奏光邦 ,邊奏邊舞,舞姿豪放。
4. 铓鑼
也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樂器,傣語稱為“芒”,邊較寬,鑼面較厚,鑼面中心
有乳狀凸起 , 因此音色圓潤、渾厚,富于共鳴。铓鑼有大有小,大的直徑可達(dá)
60 厘米以上,最小的直徑僅 9 厘米左右。铓鑼可單個敲擊,也可用數(shù)個铓鑼組成
特殊形制的排铓。在瑞麗、畹町、孟連等地流行的排铓多是用五個背高不同、大
小不等的铓鑼,按五度和四度音程由左向右、由低至高,順序吊在特制的鑼架上,
有手搖的把柄連接五個鑼槌,構(gòu)成了傣族特有的排铓。演奏時,僅由一人即可奏
響全部铓鑼,發(fā)出協(xié)和而豐滿的音響。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68 69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5. 銅镲
分大、中、小三種,與漢族鐐形制基本相同,但镲中心凸起處較小,鐐面較薄,
音響較為清脆。
鼓、铓鑼 ( 或排铓 ) 、镲三種樂器的合奏是傣族打擊樂合奏最基本的組成形
式,除了個別特殊的演奏形式 ( 如瑞麗婦女铓鑼舞只用铓鑼與镲的合奏作為伴奏
音樂 ) 外,三者缺一不可。在各類打擊樂合奏中,象腳鼓、铓鑼、镲合奏是最常
見的形式,其他鼓類樂器均可與铓、镲組成合奏。鼓類樂器在合奏時,處于領(lǐng)奏
地位,控制速度、段落與情緒的變化。演奏技巧較復(fù)雜,鼓點節(jié)奏較多樣。铓鑼 (
或排铓 ) 是合奏中的節(jié)拍、節(jié)奏的骨架,從始至終演奏持續(xù)平均的節(jié)奏型,一般
是每拍 ( 或每二拍、四拍 ) 走一次。镲在合奏中處于裝飾、配合的地位,奏出較
細(xì)碎、密集的節(jié)奏,成為合奏中的高音伴奏聲部,在多數(shù)樂曲中, 镲保持基本
不變的節(jié)奏型,但在有些樂曲里,镲奏出的節(jié)奏型有多種變化。
三、舞蹈音樂
傣族的民間歌舞,包括載歌載舞的民間歌舞和只舞不歌的民間舞蹈兩種藝術(shù)
形式,現(xiàn)統(tǒng)稱為民間歌舞。載歌載舞的舞蹈形式,傣語稱為“喊嘎喊光” ,它
包括十二馬歌舞 ( 馬西雙 ) 、打鼓調(diào) ( 喊海光 ) 、孔雀歌舞 ( 嘎洛擁或嘎朗洛 ) 、
依拉灰、歌舞劇 ( 喊扎 ) 等多種,表演時都伴隨以歌唱與打擊樂。只舞不歌的舞
蹈形式,大多也伴隨有打擊樂。用象腳鼓伴奏的,德宏傣語稱為“ 嘎光” 。上
述兩類民間舞蹈,都是在年節(jié)、趕擺、喜慶時自娛或由少數(shù)人為眾人表演。
1. 孔雀舞
傣語稱“喊羅永”,流行于德宏地區(qū),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jìn)行。在節(jié)慶、
集會時集體演唱。表演時,多由一人獨唱,眾人歡呼應(yīng)和。孔雀歌多為徵調(diào),音
樂輕快跳躍。一段唱詞結(jié)束后,才由舞蹈者在象腳鼓伴奏下表演孔雀舞??兹肝瑁?/p>
德宏傣語稱“喊羅永” 或“ 嘎朗洛” ,西雙版納多稱“煩喃諾”。流傳地區(qū)包括
瑞麗、潞西、景洪、勐海、勐臘、孟連、景谷、耿馬、滄源等縣市。以瑞麗及耿
馬縣孟定等地表演的孔雀舞最為精彩??兹肝瓒嘣谑⒋蟮墓?jié)日或隆重的集會時表
演,有單人舞、雙人舞等表演形式。表演時亦用象腳鼓等打擊樂器伴奏,鼓聲時
緊時緩,節(jié)奏明快,用多樣的鼓點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種動作,擊鼓人是整個舞蹈
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從音樂藝術(shù)的角度著眼,傣族只舞不歌的舞蹈形式,絕大多
數(shù)舞種都是用打擊樂作為伴奏音樂。
2. 打鼓調(diào)
傣語稱“喊海光”,流行于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包括跟鼓調(diào)(喊本光)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0 7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及隨鼓說唱調(diào)(喊攢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diào)式,后者用徵調(diào)式,
歌唱與舞蹈穿插進(jìn)行,都是歌手演唱與群眾跳舞交替進(jìn)行的表演形式,唱時
不舞,舞時不唱。這兩種歌舞多在節(jié)日、喜慶、趕擺期間表演,表演時,歌
手與群眾在村寨的場壩上,圍成圓圈,隨著象腳鼓、铓鑼、銅镲的節(jié)奏聲而
翩翩起舞,跳完一段之后,接以歌手在跟鼓間獨唱,每當(dāng)歌手唱到精彩之處,
群眾常報以“ 喲 ! 喂 ! ” 的歡呼聲。如此循環(huán)不已,興盡方休。
喊本光的唱詞多是慶賀、贊頌、祝福的內(nèi)容。旋律結(jié)束在徵音 ( sol) ,可判
斷為五聲徵調(diào)式,但宮音 (do) 與角音 ( mi ) 在旋律進(jìn)行中亦居于重要地位,因此
樂曲的宮調(diào)式色彩較濃。喊攢光表演的形式、時間、場合等皆與喊本光基本相同,
但演唱的曲調(diào)和調(diào)式不同,喊攢光采用的是六聲徵調(diào)式,唱詞內(nèi)容也不同,多詠
唱民間傳說故事,有較強的敘事性。參看譜例《祝愿歌》。
d g g d g d g d s a h a h a d s
a h g d s a h a s d s d a g a
g d a s d d g a h a a d g d s a
h s g g d s h a a s a h a d
s a s g a g d s a h a s g d
s a h a a a h a h a s s d s a s a h d
d h d s a h a a h s a s a s d d
a d a s a h s a h
q = 156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ù
5d
5a 5s
5d 5d
9h 9h
5s 5s
勐臘縣
祝愿歌
?
? ?
? ?
?
?
?
? gb ? ? fb ? ? gb ? ? fb ? ? ? ?
? ? ?
? gb ? ?
? fb ?
? ? ? ? ? ?
? ? ? ? ? ? ?
? gb ? ? f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 ? ? ?
? ? fb ?
? ? gb ? ? ? fb ? ? ? ? gb ?
? ? fb
? ? ? ? ? ?
? ? ? ?
? ? ? ? ? ? ? gb ?
fb ? ? ? ? ? ?
? ? gb ? ?
?
1=A gb fb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2 7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ra ra ra ra h g h g ra h ra g h h ra h
d h ra ra h ra g h d h g h ra g d
h d g h ra h h h h g h h g h d g
ra h ra ra h h h g h d g d h g h h
ra ra h ra ra ra g h
歡快地
ù
ù
ù
ù
1g 1d
1h 1h
伊拉灰
U
U
( 水 —— 水 )
?
? ?
? ?
1=B hb
k k k k
5、喊扎
為臺上表演的歌舞,原是緬甸傣族民間歌舞劇中的曲調(diào),亦在我國瑞麗地區(qū)
流傳。用七聲宮調(diào)式或徵調(diào)式,曲調(diào)歡快、清新,風(fēng)格獨特,與我國芒市、瑞麗
等地固有的民間音樂風(fēng)格迥異。劇情內(nèi)容多是民間傳說或佛經(jīng)故事,表演形式是
由演員在露天舞臺或廣場上表演的略有情節(jié)性的歌舞劇,由緬甸傣族職業(yè)性的或
半職業(yè)性的劇團(tuán)表演。表演時,眾多演員載歌載舞,伴以大鼓 ( 大軍鼓 ) 、大镲、
篳東相、鋼片琴、小提琴等樂器。此種表演形式的主要曲調(diào)在我國瑞麗一帶已長
期流傳,但一般只唱不舞,成為民歌體裁,俗稱“喊扎” 或“ 喊扎覽” ( 譯意是“
慢速的喊扎” )。
6. 象腳鼓舞
傣族只舞不歌的民間舞蹈品種較多,在自娛性的集體舞和炫技性的表演舞這
兩類舞蹈中,前一類包括嘎光 ( 也可稱象腳鼓舞 ) 和婦女铓鑼舞等,后一類包括
象腳鼓舞、孔雀舞、魚舞、馬鹿舞、猴舞、白象舞、鴛鴦舞、大鵬鳥舞、刀舞、
拳舞等。這些舞蹈大都以象腳鼓、铓鑼、镲的合奏作為伴奏音樂。另外還有一些
用其他鼓類樂器 ( 光攏、光邊、光種等 ) 伴奏的表演性舞蹈,其樂隊組成方式仍
是采用鼓、铓鑼、镲三種樂器。
嘎光是傣族最為普及的一種群體性自娛性的舞蹈藝術(shù)形式,男女老少人人
會跳,人人皆可參與?!案隆?,傣語意為舞,“光”,傣語意為鼓和集中 。顧
名思義,嘎光是一種集中了許多人,跟著象腳鼓等打擊樂器而跳的舞蹈。另一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2 73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種使用象腳鼓表演的舞蹈,傣語亦稱為“ 嘎光” ,但它與前述的集體舞“ 嘎光”
有所不同,是一種十分有特色的男性表演舞。由男子一邊擊鼓一邊表演,擊鼓
與舞蹈動作皆有較高的技巧性。這種表演性的象腳鼓舞以德宏州瑞麗等地最盛。
各地使用的象腳鼓,其長度有長、中、短之別,德宏州瑞麗一帶多用長鼓。潞
西市、芒市等地多用中鼓,西雙版納州各縣多用短鼓。象腳鼓的演奏法、鼓點
節(jié)奏和舞蹈動作豐富多樣,一般而言,短鼓、中鼓的舞蹈動作較復(fù)雜,動作幅
度較大,而鼓點較簡單。長鼓的舞蹈動作較簡單,動作幅度較小,但鼓點則較
為復(fù)雜。以下譜例是在西雙版納州記錄的象腳鼓舞的打擊樂合奏譜。參看譜例
《象腳鼓舞鼓點》。
°
¢
°
¢
°
¢
°
¢
象腳鼓
铓鑼
镲
中速稍快
2
4
2
4
∑
西雙版納州景洪縣小勐養(yǎng)
象腳鼓舞鼓點
? ? ? ‰ ?
J ? ? ? ? ? ? ? ? ?
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J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J ?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象腳鼓
铓鑼
镲
中速稍快
2
4
2
4
∑
西雙版納州景洪縣小勐養(yǎng)
象腳鼓舞鼓點
? ? ? ‰ ?
J ? ? ? ? ? ? ? ? ?
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J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J ?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目玎
是金平傣族舞蹈音樂的統(tǒng)稱,其中,載歌載舞的舞蹈形式稱為“磨哈” ,此
種音樂體裁的曲目較少,有《劃船舞》《四方舞》《摘花舞》等數(shù)首;只舞不歌
的舞蹈音樂曲目較多,有《笠帽舞》《河畔歡樂舞》《扇子舞》《撈魚舞》《洗
衣舞》《穿花舞》《敬禮舞》等多首。金平傣族的各類舞蹈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chǔ),
采用宮、徵、商、羽等調(diào)式,以宮、徵調(diào)式使用較多。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4 7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四、說唱音樂
傣族說唱音樂有章哈調(diào)、窩甘調(diào)、孟連調(diào)、森等數(shù)種。章哈調(diào)流傳于西雙版
納自治州所屬各縣;孟連調(diào)流傳于思茅地區(qū)的孟連、瀾滄縣及臨滄地區(qū)耿馬等縣
的傣族地區(qū);窩甘調(diào) ( 或稱莫干調(diào) ) 與森流傳地區(qū)甚小,僅流傳在孟連縣邊境孟阿
地區(qū)。以上幾種說唱音樂以章哈調(diào)流傳地域較廣,影響亦較大。演唱說唱音樂的
民間歌手,西雙版納稱為“章哈” ,孟連等地稱為“窩甘”。傣語“章”,意思
是能人、匠師,“哈” 是歌唱,“章哈” 譯意是會唱歌的能人;傣語“窩” ,意
思是會、能;“甘”是會說話、會講故事的能人。章哈、窩甘都是農(nóng)村不脫離生
產(chǎn)勞動的半職業(yè)性歌手,他們極受老百姓的尊重和愛戴。
傣族說唱的題材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歌頌純潔愛情的民間傳說,有揭露封建統(tǒng)
治殘暴丑惡的故事,有洋洋萬言的神話史詩,也有短小簡練的抒情詩篇和訓(xùn)世箴
言。此外,還有歌手即興編唱的頌詞、賀詞。比較著名的傳統(tǒng)作品有 :《召樹屯》、
《娥并與桑洛》《葫蘆信》等。傣族說唱表演的時間地點不拘,多在竹樓坐唱。
演唱形式多為一人唱、一人伴奏。如邀請了兩位或更多的歌手到場,則常出現(xiàn)賽
歌的場面,有時亦可見到數(shù)位歌手輪流演唱的情況。說唱伴奏使用的樂器因地而異,
西雙版納地區(qū)用篳或西玎,孟連等地用玎列。
各地傣族說唱音樂雖有不同的旋律,但都具有吟誦性、宣敘性的特點,音樂
與語言結(jié)合十分緊密;旋律的音域不寬,在八度以內(nèi)運動;曲式多為自由變化反
復(fù)的樂段結(jié)構(gòu);唱詞的結(jié)構(gòu)較自由,每段句數(shù)及每句字?jǐn)?shù)多不固定。以章哈唱詞
為例,每句以七音節(jié)或九音節(jié)為主,但長者可有十四五個音節(jié),短者四五個音節(jié)。
在每段唱詞的第一句之前,常加上呼喚詞“聽吧”“召啊召”,時間詞“現(xiàn)在啊”
“今天啊”等,或不表達(dá)具體含義的“喂諾” 等襯詞,從而形成短小的引句 ( 但
在音樂結(jié)構(gòu)上未形成獨立的樂句 ) ,以示新段落的開始。
西雙版納的章哈調(diào)音樂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篳章哈調(diào) ( 用篳伴奏的章哈調(diào),
傣語稱“ 哈賽篳” ) ,一類為玎章哈調(diào) ( 用西玎伴奏的章哈調(diào),傣語稱“哈賽玎”)。
此二類章哈調(diào)音樂的調(diào)式框架皆可視為宮調(diào)式,除調(diào)式主音宮音(do)是旋律進(jìn)
行的主要終止音之外,旋律進(jìn)行中十分強調(diào)五度音徵音(sol)與三度音角音 (mi)
,且有不少樂曲終止于角音上。這是章哈調(diào)的旋律特征之一。在調(diào)式音階方面,
篳章哈調(diào)與玎章哈調(diào)有所差異,篳章哈調(diào)的音樂中常出現(xiàn)升高半音和微升的宮音
(do)以及微升的羽音(1a)、商音(re) 。因而形成較特殊的調(diào)式音階。但以
上所列的各類變化音不一定在一首樂曲中全部出現(xiàn)。而玎章哈調(diào)則基本是自然五
聲音階。
初期的章哈劇直接采用民歌和章哈調(diào),現(xiàn)在傣族民間音樂的基礎(chǔ)上,廣泛吸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4 75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傣族
收漢族戲曲和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手法,進(jìn)行改編,音樂也由唱腔與器樂兩部分
組成,用傣仂方言演唱,唱腔不分男女聲腔。音樂保持了章哈調(diào)音樂與唱詞緊密
結(jié)合的特點,旋律的音域不寬。演員一般用本嗓演唱,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
齊唱等。由于章哈劇音樂以章哈調(diào)及傣族民歌為基礎(chǔ),其音階、調(diào)式、旋律進(jìn)行、
節(jié)拍節(jié)奏、唱詞格律等基本上保持了前文所述章哈調(diào)原有的特點。章哈劇的器樂
伴奏,業(yè)余章哈劇團(tuán)體一般使用篳、玎、低胡等樂器跟腔,場面音樂及前奏、間
奏加用大鼓、象腳鼓、铓鑼、镲等打擊樂器。專業(yè)文藝團(tuán)體演出章哈劇時,使用
的樂器較多樣,樂隊以民族樂器 ( 包括傣族樂器及漢族地區(qū)流傳的樂器 ) 為主,混
編入少量西洋管弦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木管樂器、銅管樂器等。演出中,以篳、
玎、揚琴、大提琴跟腔,其他管弦樂器大都用于序曲、幕間曲、唱腔間奏及場面音樂。
打擊樂器鼓、铓鑼、镲等,一般只用于熱烈歡快的唱腔和歌舞場面的伴奏音樂中。
五、戲曲音樂
傣劇傣語稱為“喊贊” ,它既是對傣劇的稱呼,也是指傣劇的唱腔而言。因此,
喊贊也可譯為“傣戲調(diào)” 。傣劇流傳地區(qū)甚廣,它除了在我國云南德宏、保山等
傣族聚居地區(qū)流傳外,已傳入緬甸北部的傣族聚居區(qū),深受各地傣族人民的喜愛。
傣劇的形成約有二百年歷史,其初始萌芽是德宏州盈江地區(qū)的民間歌舞劇《十二馬》
和《布屯哦牙屯哦》( 譯意為“男犁田女送飯” ) 。這兩個小型的歌舞劇是在傣族
民歌對唱和民間歌舞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成的。1910 年盈江土司組織了第一個專業(yè)傣
劇團(tuán),在傣族民間歌舞和民歌的基礎(chǔ)上,吸收京劇和滇劇的劇目、表演程式、服飾、
道具、打擊樂等藝術(shù)形式,并改編、創(chuàng)演了新的傣劇劇目。新生的傣劇迅速流傳
各地,成為極受傣族群眾喜愛的藝術(shù)形式。傣劇音樂包括唱腔音樂與器樂兩部分。
唱腔音樂的主體部分是多種男腔、女腔,即前文所述的“喊贊” ,它們是在傣族
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基礎(chǔ)上演變、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男腔有小生腔、老聲腔、
草王腔 ( 草王類似京劇的凈角 );女腔只有兩種,一種是各類女角的通用唱腔,一
種是女腔悲調(diào)。另外,有些唱腔直接來自民間音樂,并在傣劇中保留其原有名稱,
如十二馬調(diào) ( 喊馬西雙 ) 、玎琴調(diào) ( 喊玎 ) 、口弦調(diào) ( 喊蹩 ) 等。傣劇唱腔的音樂結(jié)
構(gòu)多是上下旬體的樂段結(jié)構(gòu),音樂可多次變化反復(fù),旋律線條起伏較小,音域亦
較窄,音樂速度較平穩(wěn)。傣劇各種唱腔的音樂都以五聲自然調(diào)式為基礎(chǔ),詞曲結(jié)
合多在一拍內(nèi)配以兩個音節(jié),音節(jié)具有吟詠的特點。
傣戲在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時
借鑒京劇、滇劇和傣拳創(chuàng)造了傣戲的武打動作,臉譜的化妝則由原來的紅、黑、
白三色發(fā)展為較為細(xì)致的“勾臉”,以表現(xiàn)人物性格。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6 7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20 世紀(jì) 50 年代以前,傣劇演出只使用滇劇的打擊樂器中堂鼓、中鑼、小镲
等,作為場面及唱腔的間奏音樂。演唱時不用樂器伴奏。1959 年德宏州建立了專
業(yè)的傣劇隊,音樂工作者根據(jù)劇情需要,選用了多種傣族民歌,作為傣劇新的唱
腔,同時借鑒了漢族戲曲音樂和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多種表現(xiàn)手法,豐富了唱腔,增
強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專業(yè)的傣劇樂隊也由原來的小型打擊樂組發(fā)展成為新型的傣
劇管弦樂隊。樂隊中包括多種傣族和漢族的管弦樂器 ( 篳、玎、竹笛、二胡等 ) 、
西洋樂器 ( 小提琴、大提琴、木管樂器等 ) ,以及傣族常用的打擊樂器象腳鼓、铓
鑼、镲與滇劇使用的打擊樂器。農(nóng)村業(yè)余劇團(tuán)則大多仍保留傳統(tǒng)的樂隊形式。經(jīng)
長期積累,傣劇劇目相當(dāng)豐富,傳統(tǒng)的劇目有傣族傳統(tǒng)小戲及歌舞劇,有根據(jù)民
間傳說或敘事長詩改編的大型劇目,如《千瓣蓮花》《娥并與桑諾》等,有根據(jù)
漢族戲曲劇目和古典章回體小說改編、移植的劇目,如《白蛇傳》《三國演義》《水
滸傳》等多種劇目。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6 77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傣族
傣族民間音樂屬于中國音樂體系,其特點表現(xiàn)在調(diào)式音階、旋律線條及節(jié)奏
等方面。
一、調(diào)式音階
傣族民間音樂作品多采用五聲音階,很少出現(xiàn)五聲以外的音。主要采用以下
三種調(diào)式 :
1. 以宮、角、徵三聲為框架骨干,可能只用宮、商、角、徵四聲,也可能用
五聲音階。旋律結(jié)束在宮、徵 上,也可能結(jié)束在商音上。
2. 以羽、宮、角三聲為框架骨干,旋律結(jié)束在宮、角或羽上。
3. 以徽、 宮、商三聲為框架骨干,旋律結(jié)束在商或徵上。
除以上三種框架構(gòu)成的五聲音階之外,有不少傣族民間音樂作品只用徵、宮、
商三聲。這種情況多出現(xiàn)在原始宗教祭祀歌和用每句包括三個音節(jié)的“古歌體”
詩詞為歌詞的作品中。
傣族民間音樂常用向?qū)賹m系統(tǒng)或下屬宮系統(tǒng)離調(diào)的手法求得調(diào)性的對比。
二、旋律線條及節(jié)奏
1. 傣語是有聲調(diào)的語言,因為多音節(jié)的單純詞很少,所以聲調(diào)在傣語中顯得
格外重要。傣語一般有六個舒聲調(diào)和三四個促聲調(diào),分為低平、中平、高平、中升、
高降、中降幾個調(diào)類。傣族民間音樂的旋律和傣語的聲調(diào)緊密配合,具有吟誦性。
在傣族民間音樂中,旋律隨著語言聲調(diào)高低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沒有任何一首作
品的曲調(diào)是固定的。傣族民間音樂作品的結(jié)構(gòu)形式及節(jié)拍節(jié)奏形態(tài)與傣語及傣族
詩歌發(fā)展史緊密地聯(lián)系著。由于傣語中單音節(jié)詞多,所以每個字均需同等地加以
第三節(jié)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8 7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強調(diào),故傣族民間音樂作品中散板不多見,常見的是有板,且以 2 ∕ 4、3 ∕ 4 兩
種節(jié)拍占統(tǒng)治地位,節(jié)奏劃分的原則為均分。
2. 傣族古代詩歌,大多只重視節(jié)奏而不重視韻律,隨著詩歌的發(fā)展,韻律被
重視,句子越來越長,格律也越來越自由,節(jié)奏顯得越來越不重要。目前的傣族詩歌,
每句中所包含的音節(jié)數(shù)可以相當(dāng)自由,而且每段的句數(shù)也不受限制。與此相適應(yīng),
出現(xiàn)了樂句一般都比較長,而且各樂句的長度亦不相等的情況。傣族民間詩歌的
格律雖比較自由,但基本上兩句可以看作是一節(jié),故在民間音樂作品中由上、下
句構(gòu)成的單樂段是最典型的結(jié)構(gòu)形式。
3. 傣族民間音樂和壯、侗、布依、水族等壯侗語其他民族民間音樂的共同點
主要表現(xiàn)在音階調(diào)式的結(jié)構(gòu)方面,同時在多聲部音樂作品中也表現(xiàn)出了二度諧和
觀念,和同語族諸民族的民間音樂相比較,傣族民間音樂有三個明顯的特征:
(1) 除玉溪市元江縣東峨鄉(xiāng)高寨、養(yǎng)馬河兩個傣族自然村外無多聲部合唱。
(2) 各類體裁的作品旋律都有很強的吟誦性。
(3) 傣族民間音樂對腔詞關(guān)系的要求十分嚴(yán)格,這不僅和傣語的特點有關(guān),亦
和傣族詩歌發(fā)展的歷史有密切聯(lián)系,與同語族其他民族民間音樂的比較說明傣族
民間音樂保留了百越民間音樂古老的特征,這些特征,也可能正是滇越民間音樂
的遺傳因素。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傣族簡史編寫組:《傣族簡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
國家民委:《中國少數(shù)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 年。
西雙版納自治州概況編寫組:《西雙版納自治州概況》,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年。
杜亞雄:《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年。
田聯(lián)韜:《中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音樂》,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2001 年。
曾安秀:《西雙版納傣族民間音樂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 年。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78 79 第四章
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特征 傣族
第五章
傈僳族
LI
SU
ZU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0 8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跨界而居的民族,為氐羌族后裔,屬于蒙古人種南亞類型,
即藏緬語族的一支。公元 8 世紀(jì)時,傈僳族先民便居住在雅礱江、金沙江兩岸的
廣闊地區(qū),公元 15 至 19 世紀(jì)間,逐漸遷移到瀾滄江和怒江流域。傈僳族這一名
稱最早見于唐朝時期的著述,它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guān)系密切。時人樊綽在
《蠻書》中稱之為“栗粟”,認(rèn)為是當(dāng)時“烏蠻”的一個組成部分。到明代仍把
傈僳看作是“羅羅” ( 彝族 ) 的一個分支,明《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說:“栗粟者,
亦羅羅之別種也”。12 世紀(jì)以后,先后受元代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代麗江土
知府木氏的統(tǒng)治。到了 16 世紀(jì)中葉,由于木氏土司的殘酷壓迫,傈僳族人民在
頭人木必扒的率領(lǐng)下,遷到怒江地區(qū),這也是傈僳族歷史上第一次大遷徙,是最
早進(jìn)入怒江的傈僳族。嘉慶八年、道光元年、光緒三十年大批傈僳族三次大遷徙,
往西、往南等方向遷移到瀾滄江、怒江、德宏、臨滄、耿馬、祿勸、大姚等地,
使傈僳族居住區(qū)域不斷擴(kuò)大,形成現(xiàn)在的分布狀況。主要分布在怒江、恩梅開江 ( 伊
洛瓦底江支流 ) 流域地區(qū),也就是中國云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qū),其余散
居于中國云南其他地區(qū)、印度東北地區(qū)、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qū)。
人口分布:
中國境內(nèi)傈僳族總?cè)丝跒?702839 人(2010 年),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
治州福貢、貢山、瀘水三縣,其余散居在麗江、迪慶、大理、德宏、楚雄、保山
及四川省涼山州西昌、鹽邊等地區(qū)。
民族稱謂:
傈僳族既是他稱也是自稱。傈僳這一名稱,除有關(guān)史籍用字稍有不同外,
第一節(jié)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0 81 第五章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傈僳族
1000 多年來沿用至今。
宗教信仰:
傈僳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有圖騰崇拜的殘余,過去主要信奉多神,崇拜自然,
相信萬物有靈,以自然崇拜和靈魂觀念為基本內(nèi)容,以遇疾病災(zāi)害時殺牲祭祀活
動為其主要形式而存在于傈僳族地區(qū)。近代以來,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怒江地區(qū),
傈僳族除保存多神信仰外,部分傈僳族群眾轉(zhuǎn)而信仰基督教,也有少部分信奉天
主教。
語言文字:
傈僳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傈僳族是語言比較統(tǒng)一的民族,內(nèi)
部沒有語支,方言分怒江、祿勸兩個方言。怒江方言又分為兩個土語。歷史上傈
僳族沒有文字,只能口耳相傳、刻木記事。20 世紀(jì)初,維西縣傈僳族青年旺忍波
創(chuàng)制了共有 1030 個字的象形文字,這是傈僳族歷史上的第一種文字;20 世紀(jì) 20
年代初,英國人傅利葉和克倫族青年巴東以英文字母為基礎(chǔ)創(chuàng)制出第二種文字,
即老傈僳文;1913 年,英國傳教士王慧仁根據(jù)云南省武定、祿勸兩縣傈僳人的語
言,以武定縣滔谷村語音為基礎(chǔ)創(chuàng)制出了一種“格框式”的拼音文字;第四種文
字是 20 世紀(jì) 50 年代以漢語拼音字母為基礎(chǔ)創(chuàng)制、并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使用的新傈僳文。
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nèi)各民族通用傈僳語和老傈僳文 。
文學(xué)藝術(shù):
傈僳族創(chuàng)造了許多民間文學(xué)作品,主要是口頭文學(xué),以歌唱和講述的方式口
耳傳承下來。傈僳族世代流傳的《創(chuàng)世紀(jì)》傳說與大小涼山彝族、納西族、哈尼
族的創(chuàng)世傳說都有許多共同之處。有關(guān)神話和歷史傳說的作品,有《我們的祖先》
《橫斷山脈的傳說》《開天辟地的故事》等。
傈僳族敘事長詩的題材和內(nèi)容豐富,“粗茲木刮”(《重逢調(diào)》) 有 1500 余行,
它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封建買賣婚姻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
力的控訴。流行在民間的謎語、諺語、歇后語和兒歌等,也是傈僳族民間文學(xué)的
組成部分,受到傈僳族人民的喜愛而世代傳承。傈僳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民歌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shù)活動。
衣食住行:
傈僳族婦女的服裝樣式有兩種:一種上著短衫,下穿裙子,裙長及腳踝,裙
褶很多;另一種上著短衫,下著褲子,褲子外面前后系小圍裙。婦女的短衫長及
腰間,對襟,滿圓平領(lǐng),無紐扣,平素衣襟敞開,天冷則用手掩,或用項珠或貝、
蚌等飾品壓住。短衫以黑布鑲邊,衣為白色。由于各地所穿麻布顏色的差異,又
分黑、白、花傈僳 3 種。聚居在怒江一帶的白、黑傈僳族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
麻布長裙;已婚婦女耳戴大銅環(huán),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為飾;年輕姑娘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2 8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
瀘水一帶的黑傈僳婦女不穿長裙,上衣右衽,腰間系一小圍裙,長褲,青布包頭,
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永勝、德宏一帶的花傈僳,服飾較為鮮艷美觀。婦女均
喜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繡許多花邊,頭纏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huán)或銀環(huán),裙長及地。
各地傈僳族男子服飾都是麻布長衫或短衫,褲長及膝,有的以青布包頭,有的蓄
發(fā)辮纏于腦后。喜歡左腰佩砍刀,右腰掛箭包,箭包多以熊皮、猴皮制成。
傈僳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采集、狩獵為輔。傈僳族的住房在不同地區(qū)有
不同的建筑形式。怒江地區(qū)及四川鹽邊一帶的傈僳族住房多以竹篾房和木楞房為
主。麗江、德宏和四川西昌等地區(qū)的住房則以土木結(jié)構(gòu)為主,竹篾房的下面,一
般作畜廄。散居在蘭坪、維西一帶的傈僳族,大多喜歡住木楞房。
婚喪習(xí)俗:
傈僳族的婚姻和家庭的基本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優(yōu)先婚配權(quán)也很盛行。
傈僳族死后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者行火葬,村寨和家族都有公共墓地。
民族節(jié)日:
傈僳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為一年一度的年節(jié)“闊時節(jié)”。年節(jié)期間,都要舂秈米
粑和糯玉米粑,并釀制香醇的水酒。怒江峽谷的傈僳族人民還有“春浴”的風(fēng)尚,
形成群眾性的“湯泉賽詩會”,“闊時節(jié)”現(xiàn)已定為怒江州傈僳族共同歡度的一
個民族節(jié)日,時間為每年公歷 12 月 20 日。
德宏、騰沖的傈僳族群眾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七日過“刀桿節(jié)”。第一天“下火?!保?/p>
第二天“上刀山”,熱鬧非凡。
每年農(nóng)歷九至十月,收獲節(jié)也是傈僳族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作為基督教信徒的
部分傈僳族民眾,則要在每年 4 月過復(fù)活節(jié),10 月過感恩節(jié),12 月過圣誕節(jié)。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2 83 第五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傈僳族
傈僳族是一個富有音樂才能、愛唱歌的民族,音樂在傈僳族中無異于“第二
語言”,凡是能用話說出來的,都能用歌唱出來。傈僳族的音樂活動和社會生活
有密切的聯(lián)系,探親訪友、節(jié)日聚會、打獵放牧、田間耕作、春種秋收、談情說愛、
婚喪嫁娶都要唱歌,甚至在調(diào)解民事糾紛時,雙方也通過歌唱來申訴理由。傈僳
族民間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和舞蹈音樂三種體裁。
一、民間歌曲
傈僳族民歌有單聲部和多聲部兩種。民間傳統(tǒng)分類依據(jù)曲調(diào)的性質(zhì)分為“木
刮”“擺時”“優(yōu)葉”等歌種。
1. 木刮
木刮在傈僳語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調(diào),主要用于內(nèi)容嚴(yán)肅、氣氛莊重的傳統(tǒng)
敘事長詩,后來逐漸成為敘事古歌的專稱,成為一種古老的敘事性民歌的歌調(diào),
是傈僳族最重要、流傳最廣的民歌歌種之一,亦稱“木刮哺哦”。 木刮多由中、
老年人在婚慶、逢年過節(jié)、社會集會或其他慶?;顒訒r詠唱,內(nèi)容多為敘述家譜
及關(guān)于歷史、生產(chǎn)、婚喪禮俗等,廣泛涉及民族淵源、人類繁衍、生產(chǎn)生活、風(fēng)
情習(xí)俗、戀愛婚姻、宗教信仰和民族交往等內(nèi)容,生動再現(xiàn)了傈僳族社會歷史的
廣闊圖景,具有較高的認(rèn)識和審美價值。木刮的歌詞每句有七個音節(jié),旋律高亢、
激越,演唱形式為對唱和眾人應(yīng)和,領(lǐng)唱與應(yīng)和的兩句之間講究對仗,對唱時雙
方都由一人領(lǐng)唱,眾人伴唱,領(lǐng)唱者唱一句,伴唱者和一句。其他屬木刮類的歌、
調(diào)一般冠以內(nèi)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調(diào))、其奔木刮(三弦調(diào))等,阿尺木刮流
第二節(jié)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4 8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傳于維西一帶,意為“羊子歌”,因歌腔中有類似羊叫的音調(diào)而得名。
木刮代表性歌唱內(nèi)容如《創(chuàng)世紀(jì)》《生產(chǎn)調(diào)》《牧羊歌》《逃婚調(diào)》等,曲
調(diào)樸實、深沉,具有蒼涼、古老的風(fēng)格。演唱時中老年男子分為兩方,盤腿圍坐
火塘邊,各以男、女身份一問一答對唱,吟唱中以酒助興,邊飲邊歌。木刮對唱
還具有競賽的特點,若雙方領(lǐng)唱者均為對歌能手,對歌往往持續(xù)幾天幾夜。以木
刮對唱的傈僳族傳統(tǒng)敘事古歌,如長篇敘事歌《逃婚調(diào)》就反映了傈僳族“指腹
為婚”“以牛為聘”的婚戀習(xí)俗,以逃婚爭取自由和愛情的社會風(fēng)習(xí),反映了殺
羊招魂、打狗頭發(fā)誓、潑血酒賭咒的原始信仰,以及各民族之間相互往來、相互
幫助的團(tuán)結(jié)精神和傈僳族的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生產(chǎn)狀況等。參見譜例《莫廣基(木
刮)》。
2.?dāng)[時
擺時,傳統(tǒng)的抒情性民歌的歌腔,亦稱“擺時擺”或 “擺時擺哦”, 廣泛流
傳于瀘水縣和蘭坪縣傈僳族地區(qū),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名稱的擺時,內(nèi)容以歌唱愛
情為主,也唱勞動生產(chǎn)或其他社會生活。擺時和優(yōu)葉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最具代表性的兩類傈僳族山歌。
擺時早期較多出現(xiàn)在傈僳族的“刮木熱”( 意即賽歌會 ) 當(dāng)中,因而其在傈僳
族民俗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chǔ)。在 20 世紀(jì) 50 年代以前,擺時一般只能在山
郊野外或青年男女社交聚會的“公房”中演唱,其歌詞大多也與談情說愛、尋求
伴侶等相關(guān)。 20 世紀(jì) 50 年代以后,此類禁忌被逐漸打破,擺時因其獨特的演唱
方式與技巧,目前已逐步成為傈僳族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代表性曲目。
擺時在平時及節(jié)日集會、慶祝豐收、男婚女嫁等喜慶的場合都要歌唱,歌詞
內(nèi)容廣泛,曲調(diào)熱情奔放,宜于表露內(nèi)心激情,深受傈僳族人民喜愛。擺時多為
集體性的男女對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娛性獨唱。對唱時,多由數(shù)人乃至數(shù)十人手
挽手圍成圓圈,邊唱邊擺動身體,緩慢移動。歌詞四句至七句為一節(jié),領(lǐng)唱者至
少唱兩句,多則三、四、五句,合唱的人則一律唱兩句,合唱多為二聲部,也有
三聲部或四聲部的。歌唱內(nèi)容分為“朵我”“轄我”兩類?!岸湮摇敝饕璩獋?/p>
統(tǒng)敘事長詩,“轄我”則根據(jù)對歌對象即興編唱,多以愛情、時事為主要內(nèi)容。
擺時代表曲目有《竹弦歌》《憶苦歌》《孤兒淚》等。一年一度的瀘水縣登更“澡
塘賽歌會”是擺時對唱的隆重盛會。參見譜例《擺時》。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4 85 第五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傈僳族
(啊 喂 哎 啊 喂 哎 啊 喂 哎) (喲 也 哎
q = 60 莊周地
喲 也 哎 喲 也 哎) 古 時 洋 洋 洪 水 沖 大 地, 滔 滔 (哎)
江 河 (哎) 上 青 天。 猿 猴 它 呀 是 它 創(chuàng) 造
了 世 界, 是 它 (哎) 創(chuàng) 造 了 人 世 間? 是 誰 創(chuàng) 造
五 谷, 是 誰 (哎) 創(chuàng) 造 了 生 源? 從 那 時 候
起, 開 始 勞 動 建 家 園, 開 始
生 活 和 生 產(chǎn) (呀 潔)。
3
4
2
4
3
4
2
4
4
4
2
4
2
4
3
4
3
4
2
4
3
4
3
4
2
4
2
4
2
4
&b
莫廣基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R ???
? ?? ? ? ? ? ? ?? ?
j ‰ ? ? ? ?
j ‰ ˙ ??
j
?? ‰
(啊 喂 哎 啊 喂 哎 啊 喂 哎) (喲 也 哎
q = 60 莊周地
喲 也 哎 喲 也 哎) 古 時 洋 洋 洪 水 沖 大 地, 滔 滔 (哎)
江 河 (哎) 上 青 天。 猿 猴 它 呀 是 它 創(chuàng) 造
了 世 界, 是 它 (哎) 創(chuàng) 造 了 人 世 間? 是 誰 創(chuàng) 造
五 谷, 是 誰 (哎) 創(chuàng) 造 了 生 源? 從 那 時 候
起, 開 始 勞 動 建 家 園, 開 始
生 活 和 生 產(chǎn) (呀 潔)。
3
4
2
4
3
4
2
4
4
4
2
4
2
4
3
4
3
4
2
4
3
4
3
4
2
4
2
4
2
4
&b
莫廣基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j‰ ? ? ? ?
? ? ? ? ?? ? ? ? ? ? ? ? ? ?? ?
R ???
? ?? ? ? ? ? ? ?? ?
j ‰ ? ? ? ?
j ‰ ˙ ??
j
?? ‰
°
¢
(哦 奔 也) 竹 筍 破 土 布 谷 叫,
q = 72 山歌風(fēng)
漆 樹 發(fā) 芽 山 雀 鳴, (也) 山 草 黃 時
獐 求 偶, 江 水 漲 時 魚 發(fā) 情, (呀 啦 衣)。
2
4
4
4
4
4
2
4
4
4
4
4
2
4
4
4
4
4
2
4
4
4
4
4
2
4
4
4
&b
b
擺時
&b
b U~~~~~~~~
U~~~~~~~~
U~~~~~~~
&b
b - - -
&b
b - - -
?b
b - -
-
?b
b
- - -
??
j? ??
j
? ˙ ??
j
˙ ?? ?
j ? ? ? ? ? ? ?
˙ ? ? ??
j ? ? ? ? ˙ ˙ ? ? ?? ?
J
? ? ??
j˙ ?? ?
J ??
? ? ? ? ? ˙ ?? ?
J ? ? ? ?
? ? ??
j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哦 奔 也) 竹 筍 破 土 布 谷 叫,
q = 72 山歌風(fēng)
漆 樹 發(fā) 芽 山 雀 鳴, (也) 山 草 黃 時
獐 求 偶, 江 水 漲 時 魚 發(fā) 情, (呀 啦 衣)。
2
4
4
4
4
4
2
4
4
4
4
4
2
4
4
4
4
4
2
4
4
4
4
4
2
4
4
4
&b
b
擺時
&b
b U~~~~~~~~
U~~~~~~~~
U~~~~~~~
&b
b - - -
&b
b - - -
?b
b - -
-
?b
b
- - -
??
j? ??
j
? ˙ ??
j
˙ ?? ?
j ? ? ? ? ? ? ?
˙ ? ? ??
j ? ? ? ? ˙ ˙ ? ? ?? ?
J
? ? ??
j˙ ?? ?
J ??
? ? ? ? ? ˙ ?? ?
J ? ? ? ?
? ? ??
j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6 8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3. 優(yōu)葉
優(yōu)葉,敘事性小調(diào)。優(yōu)葉主要流傳于福貢縣傈僳族村寨,按歌唱內(nèi)容及形式
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青年男女在田野間對唱,也可在同性間對唱,內(nèi)容包括生產(chǎn)、
生活、愛情等。此類優(yōu)葉主要用于青年男女談戀愛時對唱和戀人們幽會時相互應(yīng)
和,曲調(diào)輕松、活潑,優(yōu)美委婉,常常形成二聲部;另一類是在喜慶節(jié)日時由老
人們在家中圍坐火塘邊,邊飲酒邊唱,主要回憶往事及敘述家譜,曲調(diào)深沉感傷,
旋律平穩(wěn),速度緩慢。
第一類優(yōu)葉現(xiàn)已較少傳唱,第二類優(yōu)葉至今仍廣為流傳。優(yōu)葉常見曲目有《悄
悄話》《砍柴歌》等。參見譜例優(yōu)葉《越唱越快活》。
4. 其他
(1)批阿哦,青年們聚會時輕聲對唱的抒情歌曲。多為領(lǐng)唱與合,流傳于碧江、
瀘水一帶。
(2)夫知多哦,飲喜酒歌。傈僳族舉行婚禮時,迎親與送親的雙方各推一年
長善唱的歌手領(lǐng)唱,眾人接著合唱,圍著酒壇子,邊飲酒邊唱邊舞。參見譜例《扎
拉好來扎拉好》。
(3)嘿時篤哦,進(jìn)新房歌。新屋建成后,親友送酒慶賀,主人設(shè)宴答謝。宴
席間,男主人與客人對唱,眾人應(yīng)和,邊唱邊舞。
(4)詩哦得哦、阿雙居哦,挽歌和哭喪調(diào),均為哀悼死者時唱的喪葬歌。
(5)薩訥期哦、薩訥瓜哦,搖兒歌和兒童歌。音調(diào)質(zhì)樸,結(jié)構(gòu)短小,節(jié)奏較
為規(guī)整。
(6)尼無尼咕哦,祭祀歌。傈僳族信奉多神,經(jīng)常祭祀的鬼神有數(shù)十種,因
而祭祀歌也較多,如祭山神調(diào)、祭路神調(diào)等。
吃 呀 吃 呀 快 來 吃, 喝 呀 喝 呀 快 來 喝,
q = 60
小 粟 米 酒 敬 給 你, 高 粱 釀 酒 獻(xiàn) 給 你,
吃 呀 吃 呀 快 來 吃, 喝 呀 喝 呀 快 快 喝, 黃 泥 土 碗 已 擺
好, 蒿 枝 筷 子 已 放 起 (哎),(呀 拉 衣 呀 拉 衣)。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b ~~~~~~~~~~~~
扎拉好來扎拉好
&b
&b
&b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j ? ˙ ?
吃 呀 吃 呀 快 來 吃, 喝 呀 喝 呀 快 來 喝,
q = 60
小 粟 米 酒 敬 給 你, 高 粱 釀 酒 獻(xiàn) 給 你,
吃 呀 吃 呀 快 來 吃, 喝 呀 喝 呀 快 快 喝, 黃 泥 土 碗 已 擺
好, 蒿 枝 筷 子 已 放 起 (哎),(呀 拉 衣 呀 拉 衣)。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b ~~~~~~~~~~~~
扎拉好來扎拉好
&b
&b
&b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J ‰ ? ? ? ? ?? ? j ? ˙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8 8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二、民間器樂
傈僳族的民間樂器有:其布(即傈僳族琵琶,亦稱小三弦)、很自(弓弦樂器,
二弦)、舉列(即笛子)、笛里吐(小豎笛)、葫蘆笙、瑪果(即口簧)、阿其訣列、
達(dá)提吐、嗩吶、瑪拉 ( 大號 ) 以及大鑼、大镲、大鼓等。其中又以下列幾種樂器最
具特色。
1. 其布
漢語直譯為琵琶,現(xiàn)因其與琵琶在形制、定弦等方面的差異而被稱為 “傈僳
琵琶”( 現(xiàn)較為流行的有腰子狀、瓢狀兩種 ) 。琵琶是傈僳族民間流行的一種古老
樂器,也是人民最喜愛的樂器之一。據(jù)史料記載,其布原張兩弦 ( 羊腸弦 ) ,現(xiàn)在
為四弦 ( 金屬弦 ) ,演奏時用拇指與食指彈撥。其布的定弦較為自由,民間相傳有
40 余種,琴把上沒有固定的音位劃分,僅用松香點一小點作為 1 個音位的標(biāo)記。
其布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一般用于獨奏或彈跳。獨奏時音質(zhì)清晰、悅耳,彈跳時
節(jié)奏鮮明。其布的演奏姿勢較為獨特,除一般的抱彈外,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還
常使用頭頂反彈,以及臥彈、側(cè)身彈等。關(guān)于其布的來源,在傈僳人中流行著一
則古老的傳說:其布是從前一個以打柴為生的孤兒在山林里有感于“阿谷尼吃”雀、
“國奪羅”雀和“阿窩羅”雀的凄哀叫聲而創(chuàng)造的,因而其布的頭像國奪羅雀 ,
腹像阿谷尼吃雀,尾像阿窩羅雀,其布所張的四根琴弦分別代表著上述三種鳥所
發(fā)出的聲音及孤兒的心聲。
在傈僳族民間較為流行的曲目有《打獵調(diào)》《陽雀調(diào)》《懷念調(diào)》《傳情調(diào)》
《劃船調(diào)》《約玩調(diào)》《對門蜜蜂嗡嗡叫》等。參見譜例《打獵調(diào)》。
°
¢
°
¢
°
¢
°
¢
和音
旋律
q = 90
?
?
?
?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b
打獵調(diào)
&b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和音
旋律
q = 90
?
?
?
?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b
打獵調(diào)
&b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88 89 第五章
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傈僳族
以上音樂節(jié)選據(jù)說描寫的是傈僳人古代狩獵活動的全過程,例如出獵前的準(zhǔn)
備、獵狗發(fā)現(xiàn)獵物時的呼喚、獵人滿載而歸時的喜悅等等。
2.瑪果
維西傈僳人稱為“區(qū)曲”,漢語為口弦,口弦亦是傈僳族的傳統(tǒng)樂器,為每
一個青年男女所喜愛。按其形制可分為單片 ( 拉動演奏),三片兩種,所采用的材
質(zhì)有竹、銅、銀三種。通常三片口弦的定弦有兩種。弦身是以約 3 寸長、半寸寬
的竹片制成一條溝,中間刻起一片簧,演奏者對準(zhǔn)口腔輕輕吹彈,讓彈片的聲音
在口腔里引起共鳴,然后以氣息的調(diào)節(jié)使音色變得柔和、悠揚??谙业囊袅侩m小,
但很動聽,尤其當(dāng)夜深人靜彈奏時,再伴以輕聲的唱誦或吟詠,就顯得更加優(yōu)美
動聽。在傈僳族民間最為流行的樂曲有《種包谷調(diào)》《談情調(diào)》《雞吃食調(diào)》等。
參見譜例《種包谷》。
?
? ?
? ?
? ?
?
q = 80
?
? ?
?
?
? ?
?
2 &4
種包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 = 80
?
? ?
?
?
? ?
?
2 &4
種包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吉自
漢語譯為二弦,僅僅流行于維西一帶的傈僳人中。吉自長 40 厘米左右(音響
長約 20 厘米),均用一塊實木雕琢而成,弦定型,弓為馬尾 ( 外拉弦 ),通常配
合其布一同為民間舞蹈伴奏,音色明亮、優(yōu)美。主要樂曲有《尼吐光》( 二步舞 )
、《苦調(diào)》《高興調(diào)》等。
4. 決列
是傈僳族對無膜七孔 ( 前六后一 ) 笛的傳統(tǒng)稱謂。決列音色優(yōu)美、音域?qū)拸V,
常用于傈僳人自娛自樂的活動中,也較多與其布等樂器一道用于民間集體舞蹈的
伴奏或合奏之中。較常演奏的曲目有《娛樂調(diào)》《念門尼調(diào)》《高山調(diào)》等。參
見譜例《高山調(diào)》。
云南特有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述略 90 9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q = 60 優(yōu)美地
2 & 4
#
# 3 3 3
高山調(diào)
&#
# 3 3
&#
# 3
&#
# U 5
&#
# 3 3
&#
# 3 3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 = 60 優(yōu)美地
2 & 4
#
# 3 3 3
高山調(diào)
&#
# 3 3
&#
# 3
&#
# U 5
&#
# 3 3
&#
# 3 3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決篥杰
傈僳族吹口氣鳴樂器,又稱達(dá)提吐。流行于云南省保山地區(qū)、德宏傣族景頗
族自治州等傈僳族聚居地區(qū)。管身竹制,由主、副兩管并列綁扎而成。主管較粗、
副管稍細(xì),均用無節(jié)竹管制作。管長 30 厘米左右,上端管口即為吹口,口內(nèi)堵以
斜形木塞,在管身背面木塞斜口的下方,各開一個方形發(fā)音孔。主管開有六個 ( 前
五后一 ) 圓形按音孔,副管不開按音孔,只發(fā)一音。主副管上、下兩端用絲線捆緊,
外涂黃蠟固定。演奏時,管身豎置,兩手按主管按音孔,左手中指、食指分別按第一、
二兩孔,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按第三、四、五孔,拇指按背孔。嘴含兩
管吹口,氣流經(jīng)木塞斜口沖激發(fā)音孔下方邊棱而發(fā)音。主管音列為 e1、g1、a1、
c2、d2、e2、g2,音域十度,可以演奏旋律。副管發(fā)和聲長音 g1。音色柔和悅耳,
多用于獨奏或為歌舞伴奏,常演奏山歌、情歌等民歌曲調(diào)和歌舞曲,是頗受傈僳
族人民喜愛的氣鳴樂器。青年人常吹奏自娛,樂曲有《歡樂曲》《決篥調(diào)》等。
6. 傳統(tǒng)絲竹合奏
主要流行在維西一帶的傈僳人中,所用樂器通常有區(qū)曲 ( 口弦 ) 、決列 ( 無膜
7 孔笛 ) 、其布 ( 傈僳琵琶 ) 、吉自 ( 二胡 ) 等。有時也可加小型的打擊樂器。 此
類樂曲一般用于民間歌舞伴奏,曲調(diào)較為文雅、含蓄。最常演奏的曲目為《木刮布》
《體土光》( 一步舞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