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2_大布蘇保護(hù)區(qū)鳥類

發(fā)布時間:2022-8-2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2_大布蘇保護(hù)區(qū)鳥類

伯勞科 95紅尾伯勞紅尾伯勞(學(xué)名:Lanius cristatus):為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名褐伯勞。體長18-21厘米。上體棕褐或灰褐色,兩翅黑褐色,頭頂灰色或紅棕色、具白色眉紋和粗著的黑色貫眼紋。尾上覆羽紅棕色,尾羽棕褐色,尾呈楔形。頦、喉白色,其余下體棕白色。一般生活于溫濕地帶森林鳥類、常見于平原、丘陵至低山區(qū)以及多筑巢于林緣、開闊地附近。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頭蟲科、金龜子科、瓢蟲科、半翅目蝽科和鱗翅目昆蟲。偶爾吃少量草子。分布于西西伯利亞,從額爾齊斯河和阿爾泰往東到太平洋邊阿納德爾盆地和堪察加半島、朝鮮、蒙古、日本,冬季也見于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收起]
[展開]
2_大布蘇保護(hù)區(qū)鳥類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51頁

鸻科 45

金眶鸻

金眶鸻(學(xué)名:Charadrius dubius)是一種小型鸻科鳥,體重28-48克,體

長153-183毫米。上體沙褐色,下體白色。有明顯的白色領(lǐng)圈,其下有明顯

的黑色領(lǐng)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頭頂相連。羽毛的顏色為灰褐色,常隨季

節(jié)和年齡而變化。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

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坏?枚

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常棲息于湖泊沿岸、河灘或水稻田邊。單個或成對活動,活動時行走速度甚

快,常邊走邊覓食,并伴隨著一種單調(diào)而細(xì)弱的叫聲。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

離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以昆蟲為主食,兼食植物種子、蠕蟲等。候

鳥,在非洲過冬,其它時候則在歐洲和亞洲西部棲息繁殖。

第52頁

鸻科 46

環(huán)頸鸻

環(huán)頸鸻(學(xué)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全長約16厘米。屬中小型涉禽。

羽毛的顏色為灰褐色,常隨季節(jié)和年齡而變化。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

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

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坏?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

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徙。生活環(huán)境

多與濕地有關(guān),離不開水。棲息于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

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分布于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等許多國家。

第53頁

彩鷸科 47

彩鷸

彩鷸(學(xué)名:Rostratula benghalensis)是彩鷸科、彩鷸屬下的一種小型涉

禽,體長25厘米左右。嘴細(xì)長,尖端向下彎曲,雄鳥頭具淡黃色中央紋。眼

周黃色,并向后延伸成一柄狀帶。背具白色橫斑,兩側(cè)具黃色縱帶。胸側(cè)至

背有一白色寬帶。雌鳥喉和前頸粟色。眼周和向后延伸的柄白色。幼鳥與雄

鳥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黃褐色。腳灰綠色。

彩鷸棲息于水塘、沼澤中,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以蝦、蟹、螺、昆蟲為食。

主要分布于非洲、亞洲及澳大利亞的東部和北部。保護(hù)等級為低危。

第54頁

鷸科 48

丘鷸

丘鷸(學(xué)名:Scolopax rusticola)體長35厘米,是一種涉禽。體型肥胖,腿

短,嘴長且直。與沙錐相比體型較大,頭頂及頸背具斑紋。起飛時振翅嗖嗖

作響。占域飛行緩慢,于樹頂高度起飛時嘴朝下。飛行看似笨重,翅較寬。

棲息于陰暗潮濕、林下植物發(fā)達(dá)、落葉層較厚的闊葉林和混交林中,有時也

見于林間沼澤、濕草地和林緣灌叢地帶。夜行性的森林鳥。白天隱蔽,伏于

地面,夜晚飛至開闊地進(jìn)食。主要以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昆蟲、昆蟲幼

蟲、蚯蚓、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食植物根、漿果和種子。繁

殖于歐亞大陸和日本。越冬于北非、印度、中南半島、日本;偶爾到菲律賓。

第55頁

鷸科 49

孤沙錐

孤沙錐(學(xué)名:Gallinago solitaria): 是鳥綱、鷸科的小型涉禽。體重

126-159克,體長265-318毫米。為沙錐中個體最大者。嘴長而直、灰褐

色,腳短、土黃色,兩眼位于頭側(cè)稍靠后。頭頂?shù)闹醒牍诩y和眉紋白色。

上體赤褐色,背具4條白色縱帶。尾具黑色橫斑和寬闊的棕紅色次端斑。

胸淡黃褐色,喉和腹白色。兩脅、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而具密集的黑褐色

橫斑,飛翔時極明顯,飛翔時顯得慢而笨重。

棲息于山地森林中的河流與水塘岸邊以及林中和林緣沼澤地上。主要為留

鳥,部分遷徙。常單獨活動,不與其他鷸類和其他沙錐為伍。有干擾時常

常蹲伏于地上,危急時也起飛。但飛行慢而笨重,常常飛不多遠(yuǎn)又急速落

下。主要以蠕蟲、昆蟲、甲殼類、植物為食。

第56頁

鷸科 50

針尾沙錐

針尾沙錐(學(xué)名:Gallinago stenura):是鳥綱、鸻形目、鷸科的小型涉禽,

體長21-29厘米。頭頂中央冠紋和眉紋白色或棕白色。上體雜有紅棕色、絨

黑色和白色縱紋和斑紋,嘴基淡色,眉較暗色,貫眼紋寬。下體污白色具黑

色縱紋和橫斑。外側(cè)尾羽特別窄而硬挺,較中央尾羽明顯為短,尾呈扇形。

虹膜黑褐色,嘴細(xì)長而直,尖端稍微彎曲;嘴尖端黑褐色,基部黃綠色或角

黃色,跗跖和趾黃綠色或灰綠色,爪黑色。

棲息于沼澤、稻田、草地。常結(jié)成小群,常插于泥中攝取食物,在水稻田

(尤其是收割后的水稻田)中常可遇見。羽色與雜草相混,不容易發(fā)現(xiàn),有

時常由腳下突然飛起。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小型無

脊椎動物為食。在俄羅斯北部繁殖并遷徙到南亞,非繁殖季節(jié)分布于巴基斯

坦到印度南部、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在澳大利亞西

北部和北部以及東非肯尼亞游蕩。

第57頁

鷸科 51

扇尾沙錐

扇尾沙錐(學(xué)名:Gallinago gallinago)是鷸科沙錐屬鳥類,小型涉禽,體

長24-30厘米。嘴粗長而直,上體黑褐色,頭頂具乳黃色或黃白色中央冠紋;

側(cè)冠紋黑褐色,眉紋乳黃白色,貫眼紋黑褐色。背、肩具乳黃色羽緣, 形

成4條縱帶。頸和上胸黃褐色,具黑褐色縱紋。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尾具

寬闊的棕色亞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外側(cè)尾羽不變窄,次級飛羽具寬的白色

端緣,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色翅后緣,翅下覆羽亦較白,較少黑褐色橫斑,

飛翔時極明顯。驚飛時常發(fā)出一聲鳴叫,并不斷地急轉(zhuǎn)彎,成鋸齒狀曲折飛

行。

扇尾沙錐在繁殖期主要棲息于凍原和開闊平原上的淡水或鹽水湖泊、河流、

蘆葦塘和沼澤地帶。尤其喜歡富有植物和灌叢的開闊沼澤和濕地,也出現(xiàn)于

林間沼澤。非繁殖期除河邊、湖岸、水塘等水域生境外,也出現(xiàn)于水田、魚

塘、溪溝、水洼地、河口沙洲和林緣水塘等生境。主要以螞蟻、金針蟲、小

甲蟲、鞘翅目等昆蟲、昆蟲幼蟲、蠕蟲、蜘蛛、蚯蚓和軟體動物為食,偶爾

也吃小魚和雜草種子。

第58頁

鷸科 52

黑尾塍鷸

黑尾塍鷸(學(xué)名:Limosa limosa):中型涉禽,體長36-44厘米。嘴、腳、

頸皆較長,是一種細(xì)高而鮮艷的鳥類。嘴長而直微向上翹,尖端較鈍、黑色,

基部肉色。夏季頭、頸和上胸栗棕色,腹白色,胸和兩脅具黑褐色橫斑。頭

和后頸具細(xì)的黑褐色縱紋,背具粗著的黑色、紅褐色和白色斑點。眉紋白色,

貫眼紋黑色。尾白色具寬闊的黑色端斑。冬季上體灰褐色、下體灰色,頭、

頸、胸淡褐色,雖無顯著的羽色特征,但通過它長直而微向上翹的嘴、細(xì)長

的腳和頸以及翼上翼下的白斑,亦容易辨認(rèn)。

棲息于平原草地和森林平原地帶的沼澤、濕地、湖邊和附近的草地與低濕地

上。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冬季有時偶爾也集成大群。主要以水生和陸生昆蟲、

昆蟲幼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繁殖于歐亞大陸北部,越冬于南非、印

度、中南半島國家,往南到澳大利亞。在中國主要為旅鳥。

第59頁

鷸科 53

大杓鷸

大杓鷸(學(xué)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體型碩大,體長63厘米。嘴

甚長而下彎;比白腰杓鷸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體皮黃。飛行時

展現(xiàn)的翼下橫紋不同于白腰杓鷸的白色。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河流。

湖泊、蘆葦沼澤、水塘,以及附近的濕草地和水稻田邊,有時也出現(xiàn)于林中

小溪邊及附近開闊濕地。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形動物、昆蟲和幼蟲

為食。有時也吃魚類、爬行類和無尾兩棲類等脊椎動物。繁殖期為4-7月,

每窩產(chǎn)卵4枚。繁殖于蒙古東部和東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和薩哈林島。越

冬在菲律賓、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第60頁

鷸科 54

中杓鷸(學(xué)名:Numenius phaeopus)是鷸科杓鷸屬動物,體重315-475克,

體長384-455毫米。中型涉禽,眉紋色淺,具黑色頂紋,基部淡褐色或肉色,

嘴黑色、細(xì)長而向下彎曲呈弧狀;頭、頸淡褐色具黑色縱紋;頭頂具乳黃色

中央冠紋,頭兩側(cè)具黑色側(cè)冠紋,眉紋皮黃色。背黑褐色具皮黃色和白色斑

紋。下體淡褐色,胸具黑褐色縱紋,兩脅具黑褐色橫斑。飛翔時可見腰和尾

上覆羽白色。虹膜黑褐色、嘴黑褐色,細(xì)長而向下彎曲,基部淡褐色或肉色,

腳藍(lán)灰色或青灰色。

棲息于北極和近北極苔原森林和泰加林地帶,通常在離林線不遠(yuǎn)的沼澤、苔

原、湖泊與河岸草地活動。有時也出現(xiàn)在無樹大平原。通常結(jié)小至大群,常

與其他涉禽混群。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蟹、螺、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小

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分布于歐亞大陸北部、西伯利亞東部和北美北部,越冬

于非洲、印度西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馬達(dá)加斯加和太平洋中島嶼以及

南美洲。

第61頁

鷸科 55

鶴鷸

鶴鷸(學(xué)名:Tringa erythropus),是鷸科、鷸屬的小型涉禽,體長26-33

厘米,夏季通體黑色,眼圈白色,在黑色的頭部極為醒目。背具白色羽緣,

使上體呈黑白斑駁狀,頭、頸和整個下體純黑色,僅兩脅具白色鱗狀斑。嘴

細(xì)長、直而尖,下嘴基部紅色,余為黑色。腳亦長細(xì)、暗紅色。冬季背灰褐

色,腹白色,胸側(cè)和兩脅具灰褐色橫斑。眉紋白色,腳鮮紅色。腰和尾白色,

尾具褐色橫斑,飛翔時紅色的腳伸出于尾外,與白色的腰和暗色的上體成鮮

明對比。

鶴鷸棲息于北極凍原和凍原森林帶,單獨或成分散的小群活動,主要以甲殼

類、軟體、蠕形動物以及水生昆蟲為食物。

鶴鷸在中國僅繁殖于新疆,中國以外繁殖于歐洲北部凍原帶,從挪威橫跨西

伯利亞北部,往東一直到楚科奇半島,越冬于地中海、非洲、波斯灣、印度

和中南半島等地。

第62頁

鷸科 56

紅腳鷸

紅腳鷸(學(xué)名:Tringa totanus):體長28厘米,上體褐灰,下體白色,胸

具褐色縱紋。飛行時腰部白色明顯,次級飛羽具明顯白色外緣。尾上具黑白

色細(xì)斑。虹膜黑褐色,嘴長直而尖,基部橙紅色,尖端黑褐色。腳較細(xì)長,

亮橙紅色,繁殖期變?yōu)榘导t色。幼鳥橙黃色。

常成小群遷徙。生活于草地、湖泊、沿海等地,主要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

該物種分布廣范,世界均有分布,繁殖于非洲及古北界;冬季南移遠(yuǎn)及蘇拉

威西、東帝汶及澳大利亞。在中國繁殖于東北地區(qū),為夏候鳥和冬候鳥。春

季于3-4月遷到東北繁殖地,秋季于9-10月遷離繁殖地。

第63頁

鷸科 57

澤鷸

澤鷸(學(xué)名:Tringa stagnatilis):小型涉禽,體長19-26厘米。嘴長,相當(dāng)

纖細(xì),直而尖。顏色為黑色,基部綠灰色,腳細(xì)長,暗灰綠色或黃綠色。夏

季上體灰褐色具黑色斑,腰白色并向下呈楔形延伸。下體白色,頸、胸具細(xì)

的黑色縱紋。冬季上體淺灰色具細(xì)窄的白色羽緣,下體白色,頸側(cè)和胸具灰

褐色縱紋。尾羽上有黑褐色橫斑。前頸和胸有黑褐色細(xì)縱紋。飛翔時腰和尾

部的白色與黑色的翅形成明顯對比,細(xì)長的腿遠(yuǎn)遠(yuǎn)伸出于腿外,野外容易辨

認(rèn)。

叫聲為重復(fù)的tu-ee-u。冬季常聞重復(fù)的kiu聲,似青腳鷸,但調(diào)高。主要棲

息于河流岸邊河灘或沼澤草地,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分布于歐洲東南部,

往東到中亞哈薩克斯坦、外貝加爾湖,蒙古、西伯利亞南部,一直到俄羅斯

遠(yuǎn)東地區(qū)。越冬于非洲、地中海、波斯灣、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和

澳大利亞等地。

第64頁

鷸科 58

白腰草鷸

白腰草鷸(學(xué)名:Tringa ochropus)為小型涉禽,體長20-24厘米,是一種

黑白兩色的內(nèi)陸水邊鳥類。夏季上體黑褐色具白色斑點。腰和尾白色,尾具

黑色橫斑。下體白色,胸具黑褐色縱紋。白色眉紋僅限于眼先,與白色眼周

相連,在暗色的頭上極為醒目。冬季顏色較灰,胸部縱紋不明顯,為淡褐色。

飛翔時翅上翅下均為黑色,腰和腹白色,容易辨認(rèn)。主要棲息于山地或平原

森林中的湖泊、河流、沼澤和水塘附近,海拔高度可達(dá)3000米左右。常單獨

或成對活動,多活動在水邊淺水處、礫石河岸、泥地、沙灘、水田和沼澤地

上。以蠕蟲、蝦、蜘蛛、小蚌、田螺、昆蟲、昆蟲幼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

食,偶爾也吃小魚和稻谷。分布于歐洲、中亞、阿爾泰、外貝加爾湖、中國、

蒙古、俄羅斯、地中海、非洲、波斯灣、伊朗、日本和菲律賓。

第65頁

鷸科 59

磯鷸

磯鷸(學(xué)名:Actitis hypoleucos):是鳥綱、鷸科的小型鷸類,體長16-22

厘米。嘴、腳均較短,嘴暗褐色,腳淡黃褐色具白色眉紋和黑色過眼紋。上

體黑褐色,下體白色,并沿胸側(cè)向背部延伸,翅折疊時在翼角前方形成顯著

的白斑,飛翔時明顯可見尾兩邊的白色橫斑和翼上寬闊的白色翼帶,飛翔姿

勢兩翅朝下扇動,身體呈弓狀,站立時不住地點頭、擺尾。

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一帶的江河沿岸、湖泊、水庫、水塘岸邊,也出

現(xiàn)于海岸、河口和附近沼澤濕地。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亦成小群。

?;顒釉诙嗌呈臏\水河灘和水中沙灘或江心小島上。主要以鞘翅目、直翅

目、夜蛾、螻蛄、甲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螺、蠕蟲等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繁

殖于歐亞大陸,南到地中海、伊朗、阿富汗和喜馬拉雅山,東到日本;越冬

于歐洲南部。

第66頁

鷸科 60

紅頸濱鷸

紅頸濱鷸(學(xué)名:Calidris ruficollis)體長約15厘米,是一種灰褐色濱鷸。

腿黑,上體色淺而具縱紋。冬羽:上體灰褐,多具雜斑及縱紋;眉線白;腰

的中部及尾深褐;尾側(cè)白;下體白。與長趾濱鷸區(qū)別在于灰色較深而羽色單

調(diào),腿黑色。春夏季頭頂、頸的體羽及翅上覆羽棕色。與小濱鷸區(qū)別在嘴較

粗厚,腿較短而兩翼較長。主要棲息于凍原地帶蘆葦沼澤、海岸、湖濱和苔

原地帶。以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繁殖于西伯利

亞北部凍原地帶。西自太梅爾半島,往東到阿納德爾和楚科奇半島。越冬于

中國廣東、海南島、福建和臺灣。往南到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第67頁

鷗科 61

紅嘴鷗

紅嘴鷗(學(xué)名:Larus ridibundus):是鷗科、鷗屬鳥類。俗稱“水鴿子”,

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43厘米,翼展94-105厘米,體重225-

350克,壽命32年。嘴和腳皆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

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zhuǎn)為橙黃色;爪黑色。

紅嘴鷗數(shù)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許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

在江河、湖泊、水庫、海灣。主食是魚、蝦、昆蟲、水生植物和人類丟棄的

食物殘渣。繁殖范圍非常廣泛,從格陵蘭島的南端和整個冰島一直延伸到歐

洲和中亞的大部分地區(qū),堪察加半島東部,俄羅斯的烏蘇里蘭和中國東北的

黑龍江,在北美東北部并不常見。

第68頁

鷗科 62

西伯利亞銀鷗

西伯利亞銀鷗(學(xué)名:Larus vegae)是鷗科、鷗屬的一種鳥類。全長55-73

厘米,體重約1100克,貌似兇狠的淺灰色鷗;雌雄同色;在冬季,頭及頸背

具深色縱紋,并及胸部;淺色的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內(nèi)邊與白色翼下覆羽對

比不明顯;虹膜淺黃至偏褐;嘴黃色,上具紅點;腿腳粉紅。

西伯利亞銀鷗主要棲息于港灣、島嶼和近海沿岸以及江河湖泊地帶。喜歡成

群低飛于水面上空,飛行時的樣子輕快敏捷,還常常利用空氣中的熱氣流滑

翔以節(jié)省體力。叫聲非常嘹亮,在兩三聲短促有力的鳴叫后,往往跟著一串

稍弱但連貫的鳴叫,很有節(jié)奏感。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小魚、蝦、甲殼類、

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分布于北美洲和東亞。

第69頁

鷗科 63

須浮鷗

須浮鷗(學(xué)名:Chlidonias hybrida)體長25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淺色

燕鷗。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

額白,頭頂具細(xì)紋,頂后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

色。幼鳥似成鳥但具褐色雜斑,與非繁殖期白翅浮鷗區(qū)別在頭頂黑,腰灰色,

無黑色頰紋。也叫灰翅浮鷗

棲息于開闊平原湖泊、水庫、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xiàn)于大

湖泊與河流附近的小水渠、水塘和農(nóng)田地上空。繁殖于歐洲南部、北非、中

亞、西西伯利亞南部,往東一直到俄羅斯遠(yuǎn)東。越冬于非洲南部,中南半島、

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

第70頁

鷗科 64

白翅浮鷗

白翅浮鷗(學(xué)名:Chlidonias leucopterus)是鷗科、浮鷗屬下的一種小型水

鳥。夏羽嘴暗紅色,腳紅色。頭、頸、翕和下體黑色。翼灰色,翼上小覆羽

白色,腰、尾亦為白色,飛翔時除尾和翼有部分白色外,通體黑色。冬羽嘴

黑色,腳暗紅色,頭、頸和下體白色,頭頂和枕有黑斑并與眼后黑斑相連,

且延伸至眼下。背和兩翅灰褐色,翅尖暗色。

白翅浮鷗主要棲息于內(nèi)陸河流、湖泊等水體,常成群活動,多在水面低空飛

行,主要以小魚、蝦等水生動物為食。分布于歐洲南部、亞洲中東部、澳大

利亞。保護(hù)等級為低危。

第71頁

東方白鸛(學(xué)名:Ciconia boyciana)屬于大型涉禽,被譽

為“鳥中國寶”[22],是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常在沼澤、濕地、塘

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性寧靜而機警,飛行

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筑巢于

高大喬木或建筑物上,每窩產(chǎn)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

化期約30天。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qū)。

該物種已被列入2021年2月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名

錄》中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hù)動物。

東方白鸛

鸛科 65

第72頁

鸕鶿科 66

普通鸕鶿

普通鸕鶿(學(xué)名:Phalacrocorax carbo)是大型水鳥。體長72-87厘米,體

重大于2千克。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嘴

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后下方白色,繁殖期間臉部有紅色斑,頭頸有白色絲狀

羽,下脅具白斑。

常成群棲息于水邊巖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勢。在水中游泳時身體下沉

較多,頸向上伸直,頭微向上仰。棲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河口及

其沼澤地帶。常成小群活動。善游泳和潛水,游泳時頸向上伸得很直、頭微

向上傾斜,潛水時首先半躍出水面、再翻身潛入水下。以各種魚類為食。主

要通過潛水捕食。

分布于歐洲、亞洲、非洲、澳洲和北美。從北美東北海岸和格陵蘭島西部到

冰島、法羅群島、英倫三島、北歐,往東到薩哈林島、日本,往南到中歐、

非洲、東歐、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第73頁

鹮科 67

白琵鷺

白琵鷺(學(xué)名:Platalea leucorodia)是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全身羽毛

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胸及頭部冠

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棲息于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

飛行時頸和腳伸直,交替地拍動翅膀和滑翔。常聚成大群繁殖,筑巢于近水

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chǎn)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

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白琵鷺繁殖于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南部的

部分地區(qū),在非洲,印度半島,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東南亞越冬。

第74頁

黑臉琵鷺(學(xué)名:Platalea minor),又名小琵鷺、黑面鷺、

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臺灣賞鳥人士則俗稱

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

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tài)優(yōu)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

面舞者”;屬于鸛形目、鹮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

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shù)量最為稀少(已知六種琵鷺當(dāng)中唯黑面

琵鷺屬瀕危物種),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于故當(dāng)黑面琵鷺在

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渡冬時,東南亞觀鳥者會到處觀測關(guān)注其過冬

狀況并統(tǒng)計數(shù)A。黑面琵鷺現(xiàn)時只活躍于東亞及東南亞地區(qū)。僅見

于亞洲東部,其特征是全身羽毛大體上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

腳,前額、眼線、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鮮明的“黑臉”。

黑臉琵鷺

鹮科 68

第75頁

鷺科 69

大麻鳽

大麻鳽(jiān)(學(xué)名:Botaurus stellaris)屬大型鷺類,體長59-77厘米。

身較粗胖,嘴粗而尖;頸、腳較粗短;頭黑褐色;背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

色斑點;下體淡黃褐色,具黑褐色粗著縱紋;嘴黃褐色;腳黃綠色。棲息于

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池塘邊的蘆葦叢。除繁殖期外常單

獨活動,秋季遷徙季節(jié)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

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有時亦見白天在沼澤草地上活動。主要

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分布甚廣,歐洲、非

洲、亞洲均有。

第76頁

鷺科 70

黃葦鳽

黃葦鳽(學(xué)名:Ixobrychus sinensis):是鵜形目、鷺科、葦鳽屬的鳥類,

是一種中型涉禽。雄鳥額、頭頂、枕部和冠羽鉛黑色,微雜以灰白色縱紋,

頭側(cè)、后頸和頸側(cè)棕黃白色;雌鳥似雄鳥,但頭頂為栗褐色,具黑色縱紋。

棲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水域中。尤其喜歡棲息在

既有開闊明水面又有大片蘆葦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庫、水塘

和沼澤中。主要以小魚、蝦、蛙、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為5-

7月,營巢于淺水處蘆葦叢和蒲草叢中。每窩產(chǎn)卵通常為5-6枚,卵白色稍沾

淡綠,卵圓形。育雛期14-15天。

第77頁

鷺科 71

夜鷺

夜鷺(學(xué)名:Nycticorax nycticorax)是中型涉禽,體長46-60厘米。體較粗

胖,頸較短;嘴尖細(xì),微向下曲,黑色;脛裸出部分較少,腳和趾黃色;頭

頂至背黑綠色而具金屬光澤;上體余部灰色;下體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長

帶狀白色飾羽,下垂至背上,極為醒目。

棲息和活動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qū)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和水田地上。

夜出性。喜結(jié)群。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分布于

歐洲大陸、非洲、馬達(dá)加斯加,往東經(jīng)小亞細(xì)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亞洲

中部、南部,一直到俄羅斯遠(yuǎn)東濱海邊疆區(qū)、朝鮮和日本

第78頁

鷺科 73

池鷺

池鷺(學(xué)名:Ardeola bacchus):是鷺科、池鷺屬鳥類。系典型涉禽類,

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

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

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fā)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

息于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只結(jié)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

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分相類似。繁

殖期營巢于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

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nèi)無其他鋪墊物。5月上、中旬產(chǎn)卵,每窩產(chǎn)卵3-6枚。

分布于孟加拉國至中國及東南亞。越冬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

第79頁

鷺科 74

蒼鷺

蒼鷺(學(xué)名:Ardea cinerea):是鳥綱、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

的模式種。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xì)瘦。其上半身主要為灰

色,腹部為白色。成鳥的過眼紋及冠羽黑色,飛羽、翼角及兩道胸斑黑色,

頭、頸、胸及背白色,頸具黑色縱紋,余部灰色。幼鳥的頭及頸灰色較重,

但無黑色。虹膜黃色;喙黃綠色;腳偏黑。叫聲:深沉的喉音呱呱聲及似鵝

的叫聲。

大型水邊鳥類,棲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

處,性格孤僻,嚴(yán)冬時節(jié)在沼澤邊??梢钥吹姜毩⒑L(fēng)中的蒼鷺。在淺水區(qū)

覓食,主要捕食魚及青蛙,也吃哺乳動物和鳥。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

地中極為常見的水鳥。分布于非洲、馬達(dá)加斯加、歐亞大陸,從英倫三島往

東到遠(yuǎn)東海岸和薩哈林島和日本,往南到朝鮮、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

中國和中南半島一些國家。

第80頁

鷺科 75

草鷺

草鷺(學(xué)名:Ardea purpurea)是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草鷺的額

和頭頂藍(lán)黑色,枕部有兩枚灰黑色長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懸垂于頭后,狀如

辮子,胸前有飾羽。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

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后。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

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選擇固定的地點筑巢,主要棲息于開闊平

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湖泊、河流、沼澤、水庫和水塘岸邊及其淺水處,特別

是生長有大片蘆葦和水生植物的水域最為喜歡。常成小群棲息于稠密的蘆葦

沼澤地上或水域附近灌叢中,主要以小魚、蛙、甲殼類、蜥蜴、蝗蟲等動物

性食物為食。壽命25年。分布于中國、印度、伊朗、歐洲南部、非洲及馬達(dá)

加斯加島等地。

第81頁

鷹科 76

蒼鷹

蒼鷹(學(xué)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中小型猛禽。體長可達(dá)60厘米,翼展約

1.3米。頭頂、枕和頭側(cè)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紋白雜黑紋;背部棕黑

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間橫紋;尾灰褐,有4條寬闊黑色橫斑,尾方形。

飛行時,雙翅寬闊,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橫帶。雌鳥顯著大于雄鳥。

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類、野兔、雉類、榛雞、鳩鴿類和其他小型鳥類為食。

棲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針葉林、混交林和闊葉林等森林地帶,也見于山施平

原和丘陵地帶的疏林和小塊林內(nèi)。視覺敏銳,善于飛翔。白天活動。性甚機

警,亦善隱藏。通常單獨活動,叫聲尖銳洪亮。見于整個北半球溫帶森林及

寒帶森林。

第82頁

鷹科 77

白腹鷂

白腹鷂(學(xué)名:Circus spilonotus)中型猛禽,體長50~60厘米。雄鳥頭頂

至上背白色,具寬闊的黑褐色縱紋。上體黑褐色,具污灰白色斑點,外側(cè)覆

羽和飛羽銀灰色,初級飛羽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銀灰色,外側(cè)尾羽內(nèi)哃

白色。下體近白色,微綴皮黃色,喉和胸具黑褐色縱紋。雌鳥暗褐色,頭頂

至后頸皮黃白色,具銹色縱紋;飛羽暗褐色,尾羽黑褐色,外側(cè)尾羽內(nèi)哃肉

桂色。幼鳥暗褐色,頭頂和喉皮黃白色。

相似種白頭鷂上體栗褐色,頭頂至后頸棕皮黃色,具褐色縱紋,喉皮黃色,

上胸棕色,下胸皮黃色,腹栗色,胸具銹色縱紋;雌鳥暗褐色,頭頂、枕和

喉皮黃白色。區(qū)別較明顯,不難識別。

喜開闊地,尤其是多草沼澤地帶或蘆葦?shù)?。擦植被?yōu)雅滑翔低掠,有時停滯

空中。飛行時顯沉重,不如草原鷂輕盈。

第83頁

鷹科 78

白尾鷂

白尾鷂(學(xué)名:Circus cyaneus):屬中型猛禽,體長41-53厘米。雄鳥上

體藍(lán)灰色、頭和胸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兩脅和翅下覆羽白

色,飛翔時,從上面看,藍(lán)灰色的上體、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明顯對比;

從下面看,白色的下體,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亦形成鮮明對比。雌鳥上體

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下體皮黃白色或棕黃褐色,雜以粗的紅褐色或暗棕

褐色縱紋;常貼地面低空飛行,滑翔時兩翅上舉成‘V’,字形,并不時地

抖動。

棲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澤、河谷、草原、荒

野以及低山、林間沼澤和草地、農(nóng)田耕地、沿海沼澤和蘆葦塘等開闊地區(qū)。

主要以小型鳥類、鼠類、蛙、蜥蜴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繁殖于歐

亞大陸、北美,往南至墨西哥;越冬于歐洲南部、西部、北非、伊朗、印度、

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日本。

第84頁

鷹科 79

鵲鷂

鵲鷂(學(xué)名:Circus melanoleucos):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重250-380克,

體長42-48厘米。而兩翼細(xì)長的鷂。體色比較獨特,與其他鷂類不同,頭部、

頸部、背部和胸部均為黑色,尾上的覆羽為白色,尾羽為灰色,翅膀上有白

斑,下胸部至尾下覆羽和腋羽為白色,站立時外形很像喜鵲,所以得名。虹

膜黃色,嘴黑色或暗鉛藍(lán)灰色,下嘴基部黃綠色,蠟?zāi)ひ矠辄S綠色,腳和趾

黃色或橙黃色。

棲息于開闊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草地、曠野、河谷、沼澤、林緣灌叢和

沼澤草地。常單獨活動,多在林邊草地和灌叢上空低空飛行。主要以小鳥、

鼠類、林蛙、蜥蜴、蛇、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常在林緣和疏林中的灌叢、

草地上捕食。繁殖期為5-7月份。分布于俄羅斯、中國、蒙古和朝鮮,越冬

于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等地。

第85頁

鷹科 80

黑鳶

黑鳶(學(xué)名:Milvus migrans):是鷹科、鳶屬的一種中型猛禽,共有5個亞

種。體長54-69厘米。上體暗褐色,下體棕褐色,均具黑褐色羽干紋,尾較

長,呈叉狀,具寬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間排列的橫斑;飛翔時翼下左右各

有一塊大的白斑。雌鳥顯著大于雄鳥。

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白天活動,常單獨在高空飛

翔,秋季有時亦呈2-3只的小群。主要以小鳥、鼠類、蛇、蛙、魚、野兔、

蜥蜴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一般通過在空中盤旋來觀察和覓找食物。分

布于歐亞大陸、非洲、印度,一直到澳大利亞。

第86頁

鷹科 81

毛腳鵟

毛腳鵟(學(xué)名:Buteo lagopus):又名雪白豹、毛足鵟 ,因豐厚的羽毛覆

蓋腳趾而得名,是罕見的冬候鳥及候鳥。體重650-1100克。似普通鵟。上體

呈暗褐色,下背和肩部常綴近白色的不規(guī)則橫帶。尾部覆羽常有白色橫斑,

圓而不分叉,與鳶形成明顯差別。

毛腳鵟在繁殖期主要棲息于靠近北極地區(qū),是較為耐寒的苔原針葉林鳥類。

主要以田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和小型鳥類為食,也捕食野兔、雉雞、石雞等

較大的動物雌鳥及幼鳥。分布于全北界。主要繁殖于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

越冬在日本、土耳其、原蘇聯(lián)南部和美國東部。

第87頁

鷹科 82

普通鵟

普通鵟(學(xué)名:Buteo japonicus):是鷹科、鵟屬鳥類,屬中型猛禽。體長

54厘米,翼展122-137厘米,體重515-810克。體色變化較大,上體主要為

暗褐色,下體主要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橫斑或縱紋,尾淡灰褐色,

具多道暗色橫斑。飛翔時兩翼寬闊,初級飛羽基部有明顯的白斑,翼下白色,

僅翼尖、翼角和飛羽外緣黑色 (淡色型)或全為黑褐色 (暗色型),尾散

開呈扇形。翱翔時兩翅微向上舉成淺‘V’字形。

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從海拔400米的山腳闊葉林到2000米的混

交林和針葉林地帶均有分布,常見在開闊平原、荒漠、曠野、開墾的耕作區(qū)、

林緣草地和村莊上空盤旋翱翔。以森林鼠類為食。分布于孟加拉國、不丹、

柬埔寨、中國、印度、日本、朝鮮、韓國、老撾、蒙古、緬甸、尼泊爾、巴

基斯坦、俄羅斯東亞區(qū)、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

第88頁

鴟鸮科 83

縱紋腹小鸮

縱紋腹小鸮,Athene noctua (Scopoli, 1769),鴟鸮科小鸮屬的一種鳥類。

分布于歐洲、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和中部等地。上體為沙褐色或灰褐色,

并散布有白色的斑點。下體為棕白色而有褐色縱紋,留鳥。國家Ⅱ級重點保

護(hù)動物,CITES附錄Ⅱ級。

第89頁

鴟鸮科 84

長耳鸮

長耳鸮(學(xué)名:Asio otus),耳羽簇長,位于頭頂兩側(cè),豎直如耳。面盤顯

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上體棕黃色,而密雜以粗著的

黑褐色羽干紋;頦白色,其余下體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紋。腹以下

羽干紋兩側(cè)具樹枝狀的橫枝。跗蹠和趾密被棕黃色羽,眼橙紅色。以小鼠、

鳥、魚、蛙和昆蟲為食。對于控制鼠害有積極作用,應(yīng)大力保護(hù)。屬于中國

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

較常見的體型中等(20-40cm)的褐色有“耳”鸮類。

第90頁

鴟鸮科 85

短耳鸮

短耳鸮(學(xué)名:Asio flammeus)是鸮形目鴟鸮科的鳥類。體矮,體長約38-

40厘米,黃褐色鸮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見,眼

為光艷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

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于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

成群營巢于地面。以小鼠、鳥類、昆蟲和蛙類為食。是分布最廣的鸮類之一,

分布自北極的周圍到北溫帶,見于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可遷徙到

更南的地方。短耳鸮(學(xué)名:Asio flammeus)是鸮形目鴟鸮科的鳥類。體

矮,體長約38-40厘米,黃褐色鸮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

外不可見,眼為光艷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

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于開闊田野,

白天亦常見。成群營巢于地面。以小鼠、鳥類、昆蟲和蛙類為食。是分布最

廣的鸮類之一,分布自北極的周圍到北溫帶,見于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大部分

地區(qū),可遷徙到更南的地方。

第91頁

戴勝科 86

戴勝

戴勝(學(xué)名:Upupa epops):是戴勝科、戴勝屬鳥類。共有8個亞種。依

不同亞種體長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體重55-80克。頭頂羽冠長而闊,

呈扇形。棲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緣、路邊、河谷、農(nóng)田、草地、村屯

和果園等開闊地方,尤其以林緣耕地生境較為常見。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

洞內(nèi)做窩。性活潑,喜開闊潮濕地面,長長的嘴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有警

情時冠羽立起,起飛后松懈下來。每年5、6月份繁殖,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

鳥鑿空的蛀樹孔里營巢產(chǎn)卵,有時也建窩在巖石縫隙、堤岸洼坑、斷墻殘垣

的窟窿中。每窩產(chǎn)卵5-9枚。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非地區(qū),在中國有

廣泛分布。戴勝鳥是以色列國鳥,《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的戴勝鳥即代指以

色列。

第92頁

佛法僧科 87

三寶鳥

三寶鳥(學(xué)名:Eurystomus orientalis)佛法僧科三寶鳥屬的鳥類,為佛法

僧目三寶鳥屬下的一種中小型攀禽,共有10個亞種,體長26-29厘米,體重

107-194克。通體藍(lán)綠色,頭和翅較暗,呈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具淡藍(lán)色

斑,飛翔時甚明顯。虹膜暗褐色,嘴、腳紅色。常長時間地站在林緣路邊高

大喬木頂端枯枝上,或在空中成圈飛翔和上下飛翔,邊飛邊“嘎嘎”地鳴叫。

[1]如發(fā)現(xiàn)飛行中昆蟲,則追趕捕食,如果在地上發(fā)現(xiàn)蜥蝪或昆蟲,則如伯勞

采餌,在地上以跳躍代步行捕食。[2]

分布于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華北、華中、東北亞以及喜馬拉雅地方。

冬季南遷至華南、東南亞和印度等地避寒。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或過境鳥。

繁殖在樹洞、崖壁或巖石窟窿,亦利用啄木鳥或喜鵲等舊巢,產(chǎn)3個具有光

澤的白色卵。雌雄共同孵卵育雛,雛鳥約4星期后離巢,第3年才開始繁殖。

該種鳥類配偶間以漂亮的求愛飛行聞名。

第93頁

啄木鳥科 88

大斑啄木鳥

大斑啄木鳥(學(xué)名: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臭奔得兒木、花奔得

兒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鳥、啄木冠、叼木冠。小型鳥類,體長20-25厘米。

上體主要為黑色,額、頰和耳羽白色,肩和翅上各有一塊大的白斑。尾黑色,

外側(cè)尾羽具黑白相間橫斑,飛羽亦具黑白相間的橫斑。下體污白色,無斑;

下腹和尾下覆羽鮮紅色。雄鳥枕部紅色。本物種未列入保護(hù)目錄,但受到非

法捕獵的威脅,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認(rèn)為本物種全體有滋養(yǎng)補虛、消腫止痛的功效,

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另外由于本物種喜食很多林業(yè)害蟲,因此被譽為

“森林醫(yī)生”。有很多機構(gòu)在研究對本物種的人工飼養(yǎng)和招引,有一些機構(gòu)

還取得了一定的進(jìn)展。

第94頁

啄木鳥科 89

灰頭綠啄木鳥

灰頭綠啄木鳥(學(xué)名:Picus canus)是鴷形目啄木鳥科的鳥類。全長27厘

米。雄鳥上體背部綠色,腰部和尾上覆羽黃綠色,額部和頂部紅色,枕部灰

色并有黑紋。頰部和頦喉部灰色,髭紋黑色。初級飛羽黑色具有白色橫條紋。

尾大部為黑色。下體灰綠色。雌雄相似,但雌鳥頭頂和額部非紅色。嘴、腳

鉛灰色。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蓋。嘴峰稍彎;腳具4趾,外前趾較外后趾長。

尾為翼長的2/3稍短,強凸尾,最外側(cè)尾羽較尾下覆羽為短。

棲息于山林間,性膽怯。夏季取食昆蟲,冬季兼食一些植物種子。分布于歐

亞大陸,東到薩哈林島和烏蘇里,南到喜馬拉雅山、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

印度尼西亞。

第95頁

隼科 90

紅隼

紅隼(學(xué)名:Falco tinnunculus):是隼科、隼屬的小型猛禽之一。體重173-335

克,體長305-360毫米。翅狹長而尖,尾亦較長,外形和共同爪隼非常相似。雄鳥

頭藍(lán)灰色,背和翅上覆羽磚紅色,具三角形黑斑;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藍(lán)灰色,尾

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眼下有一條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紋。下體頦、

喉乳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體乳黃色或棕黃色,具黑褐色縱紋和斑點。雌鳥上體從

頭至尾棕紅色,具黑褐色縱紋和橫斑,下體乳黃色,除喉外均被黑褐色縱紋和斑點,

具黑色眼下縱紋。腳、趾黃色,爪黑色。

棲息于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以獵食時有翱翔習(xí)性而著名。

吃大型昆蟲、鳥和小哺乳動物。呈現(xiàn)兩性色型差異,這在鷹中是罕見的;雄鳥的顏

色更鮮艷。分布范圍很廣,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國;越冬于菲律賓及東南亞。

甚常見留鳥及季候鳥,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是比利時的國鳥。

第96頁

隼科 91

紅腳隼

紅腳隼(讀音:hóng jiǎo sǔn)為隼形目,隼科、隼屬動物,又叫青燕子、

青鷹、紅腿鷂子、螞蚱鷹[1]等,是小型猛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hù)動物。該

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俄羅斯。它是遷徙旅程最遠(yuǎn)的猛禽,單程為13 000-16

000公里。

第97頁

隼科 92

燕隼

燕隼(學(xué)名:Falco subbuteo):是隼科、隼屬的鳥類。體長約36厘米,體

重140-340克。體形比獵隼、游隼等都小,為小型猛禽,上體深藍(lán)褐色,下

體白色,具暗色條紋。腿羽淡紅色。大多數(shù)個體都是遷徙性。主要以麻雀、

山雀等雀形目小鳥為食,也吃昆蟲。繁殖于歐洲、非洲西北部、俄羅斯等,

越冬于日本、印度、老撾、緬甸等地。

第98頁

黃鸝科 93

黑枕黃鸝

黑枕黃鸝(學(xué)名:Oriolus chinensis)為中型雀類。外形大小和金黃鸝相似,

體長23-27厘米。通體金黃色,兩翅和尾黑色。頭枕部有一寬闊的黑色帶斑,

并向兩側(cè)延伸和黑色貫眼紋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shù)暮趲?,在金黃色的頭

部甚為醒目。相似種金黃鸝枕部不為黑色,黑色貫眼紋亦不延伸到枕部,二

者分布區(qū)亦不同,野外不會混淆。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

體色艷麗。

主食昆蟲,也吃果實和種子。樹棲鳥,極少在地面活動,喜集群,常成對在

樹叢中穿梭。叫聲悅耳。分布于俄羅斯、朝鮮、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

老撾、越南等地。

第99頁

伯勞科 94

牛頭伯勞

牛頭伯勞(學(xué)名:Lanius bucephalus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稱“紅頭

伯勞”,是伯勞科、伯勞屬下的一種鳥類。牛頭伯勞全長可達(dá)220毫米。喙

強健具鉤和齒,頭頂及枕部栗紅;背羽灰褐色;尾羽褐色;黑色貫眼紋明顯,

尾羽褐色;下體羽棕白,兩脅深棕色。牛頭伯勞主要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平

原地帶的疏林和林緣灌叢草地,性活躍,鳴聲粗厲洪亮,主要以昆蟲為食。

牛頭伯勞分布于俄羅斯烏蘇里斯克、朝鮮、日本;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

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保護(hù)等級為低危。

第100頁

伯勞科 95

紅尾伯勞

紅尾伯勞(學(xué)名:Lanius cristatus):為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名褐伯勞。

體長18-21厘米。上體棕褐或灰褐色,兩翅黑褐色,頭頂灰色或紅棕色、具

白色眉紋和粗著的黑色貫眼紋。尾上覆羽紅棕色,尾羽棕褐色,尾呈楔形。

頦、喉白色,其余下體棕白色。

一般生活于溫濕地帶森林鳥類、常見于平原、丘陵至低山區(qū)以及多筑巢于林

緣、開闊地附近。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

頭蟲科、金龜子科、瓢蟲科、半翅目蝽科和鱗翅目昆蟲。偶爾吃少量草子。

分布于西西伯利亞,從額爾齊斯河和阿爾泰往東到太平洋邊阿納德爾盆地和

堪察加半島、朝鮮、蒙古、日本,冬季也見于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

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jìn)行電子書本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