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發(fā)布時間:2024-5-0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44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影視動畫繪畫基礎圖4-20 圖4-21圖4-22三、靜物質感的表現技法靜物寫生對形體質感的表現,主要靠筆觸、線條和色調的對比變化。例如,表現堅硬、光滑的物體,如鐵器、陶器、玻璃等,要有嚴密的線條、均勻的色調,筆觸不要很明顯;表現松軟的物體,如毛線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較松散的線條,色調不要過于均勻,色調中要有較鮮明和較瑣碎的筆觸;畫綢緞,筆觸和色調要有跳躍感,以表現其閃光的特點,但在跳躍之中,筆觸和色調的過渡要柔和,以表現其光滑、柔軟的特點(見圖4-21、圖4-22)。學習表現不同物體的質感,可以豐富表現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質感的相對真實。第四節(jié) 結構素描靜物寫生技法步驟結構素描靜物寫生的觀察方法和作畫步驟大致與素描石膏寫生相同,只要我們樹立整體的觀察方法,通過不斷的寫生實踐,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靜物寫生的能力和技巧??茖W、嚴格的方法、步驟不僅能夠保證作業(yè)順利進行,更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整體觀察能力和描繪能力。一、實例一(1)認真觀察,分析每個描繪對象的造型結構。在動筆作畫之前,首先要認真觀察,... [收起]
[展開]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51頁

44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4-20 圖4-21

圖4-22

三、靜物質感的表現技法

靜物寫生對形體質感的表現,主要靠筆觸、線條

和色調的對比變化。例如,表現堅硬、光滑的物體,

如鐵器、陶器、玻璃等,要有嚴密的線條、均勻的色

調,筆觸不要很明顯;表現松軟的物體,如毛線制

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較松散的線條,色調不要過于

均勻,色調中要有較鮮明和較瑣碎的筆觸;畫綢緞,

筆觸和色調要有跳躍感,以表現其閃光的特點,但在

跳躍之中,筆觸和色調的過渡要柔和,以表現其光

滑、柔軟的特點(見圖4-21、圖4-22)。學習表現

不同物體的質感,可以豐富表現技巧、提高素描造

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質感

的相對真實。

第四節(jié) 結構素描靜物寫生技法步驟

結構素描靜物寫生的觀察方法和作畫步驟大致與

素描石膏寫生相同,只要我們樹立整體的觀察方法,

通過不斷的寫生實踐,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靜物寫

生的能力和技巧??茖W、嚴格的方法、步驟不僅能夠

保證作業(yè)順利進行,更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整體觀察能力

和描繪能力。

一、實例一

(1)認真觀察,分析每個描繪對象的造型結構。

在動筆作畫之前,首先要認真觀察,分析各物體的基本

造型結構??上仍诓莞寮埳蠁蝹€地勾畫出各物體的基本

造型,進一步分析各物體造型的基本結構,了解各物

第52頁

第四章 靜物素描 45

圖4-23

圖4-24

圖4-25

圖4-26

體造型結構的來龍去脈,如靜物中的火鍋、石膏柱、碟

子、蘋果、勺子、襯布(見圖4-23)。

(2)確定基本構圖,歸納幾何形體。根據構圖

的一些基本形式將各物體合理、恰當地組合成一個

完整的畫面,先大體地勾畫出整個畫面各物體間的

關系,在構圖時要注意主次分明,將主體物安排在

視覺中心,同時也要注意畫面的均衡與呼應關系。

對象在畫面中的位置要大小適中,切忌太大、太

小、過偏、過倚。從視覺效應上說,對象主要構成

空間應大于次要空間。在確定了構圖之后,用線畫

出組合對象的幾何形態(tài),明確各物體的位置和前后

關系(見圖4-24)。

(3)比較比例關系,勾畫大體輪廓,進一步畫出

各個形體的基本比例關系。比例因素沒有一定的固定程

式,隨人視角的變化而變化。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描

繪同一視角的各種比例關系,通過物體間的相互比較形

成大、小、方、圓等相互比例關系(見圖4-25)。

(4)交代結構關系,防止單調和空洞。在取得

了正確的比例關系之后,要進一步刻畫出物體的各種

結構。這步是結構素描中形體塑造的關鍵??坍嬑?/p>

體結構時,要防止勾畫輪廓式的結構框,也不能只畫

看得見的結構關系。結構的交代要從整體出發(fā),從透

視解剖的角度出發(fā),默畫出各種結構面的轉折與延

續(xù)。要注意理解形體的穿插,防止單調和空洞??坍?/p>

結構關系的方法是從整體體面入手,在大體面中找

小體面,在小體面中再找局部體面(見圖4-26)。

第53頁

46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5)深入塑造形體,強調空間關系。結構素描

靜物的繪畫擺脫了明暗光影的影響,除去了明暗調子

的描繪。它著重表現物象形體結構中各個部分之間的

組合和運動規(guī)律,在深入塑造形體時,要注重理性因

素、強調理解、強調線條的準確性和表現性。在深

入刻畫階段,處理物體的主體與空間關系、局部與

整體關系時,理性思維占據了較大比重,但也不要

忽視了感性思維的作用。缺少了感性思維的深入刻

畫,容易造成畫面僵硬、缺乏活力。要突出結構素

描默畫中線條嚴密、互相交錯的節(jié)奏變化韻律(見

圖4-27)。

圖4-27

圖4-28

圖4-29

(6)整理歸納,調整統(tǒng)一。完成了深入細致的

刻畫之后,必須進行整體收拾,以求造型更準確,

形體更厚實,畫面的整體效果更統(tǒng)一、更概括、更生

動。在整理歸納時,對交代得模糊的結構轉折地方要

作明確肯定,外形輪廓要結實地連貫起來,過于煩瑣

的局部要大膽刪去,同時還要細心地檢查形體結構表

現是否準確、背景襯布的處理是否整體等。

二、實例二

實例二的實物圖如圖4-28所示。

(1)確立構圖、物與物比例關系。推敲構圖

的安排,使畫面上的物體主次得當,構圖均衡而又

有變化,避免散、亂、空、塞等弊病。物體間的前

后、大小比例關系要準確。這一階段要引起大家的

足夠重視,有不妥之處,一定要解決了再進行下一

步(見圖4-29)。

(2)畫出大的形體結構。用長直線畫出物體的

形體結構(物體看不見的部分也要輕輕畫出),要求

物體的形狀、比例、結構關系、空間關系準確。這一

階段對物體的形體特征一定不能馬馬虎虎,大的結構

分析一定要準確(見圖4-30)。

(3)逐步深入塑造。通過對形體結構的描繪

(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對象的結

構體積感。對主要的、關鍵性的細節(jié)要精心刻畫。尤

第54頁

第四章 靜物素描 47

圖4-31

圖4-32 圖4-33

圖4-30

其是罐子,要把罐口、罐柄的形體結構轉折畫到位。

罐身的粗細變化,罐底、罐口的透視關系仔細比較做

到位。盤子的透視關系也是一個難點,要仔細觀摩、

整體觀察,把圓的透視分析準確(見圖4-31)。

第五節(jié) 明暗素描靜物寫生技法步驟

一、實例一

單個素描靜物——蘋果的畫法步驟如下:

(1)起稿。確定蘋果的高、寬比例,形狀,明

暗交界線,投影位置(見圖4-32)。

(2)畫出蘋果動勢、朝向,根據結構畫出大體

明暗(見圖4-33)。

(3)深入刻畫。銜接中間調子,加強體感、質

感,對蒂與柄的刻畫要注意整體感(見圖4-34)。

第55頁

48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4-34

圖4-35

圖4-36

圖4-37

圖4-38

(4)整體調整。加入背景襯托,各部分調子到

位(見圖4-35)。

二、實例二

(1)如圖4-36所示,罐子和水果基本呈三角

形,在構圖時輕輕定出三角形的位置。這些物體不

超過三角形的大范圍,注意比例和透視關系。大體

定出臺面與襯布的位置形狀,輪廓線不要太重(見

圖4-37)。

(2)調整形體結構關系,大致畫出明暗交界線

的位置關系,并畫出暗面的色調(見圖4-38)。

第56頁

第四章 靜物素描 49

圖4-39

(3)進一步深入刻畫,注意不同質感的線條表

現和明暗層次變化,判斷出最重的色調,如罐口(見

圖4-39)。

作為動畫專業(yè)學生,一方面掌握靜物寫生技法,

另一方面還要學會設計靜物。因為在以后的動畫設計

中,大到一艘戰(zhàn)艦,小到一件兵器、首飾,都要進行

一番設計。這些能力大多來自靜物素描寫生。在訓練

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普遍造型的共性,而且要注重創(chuàng)

造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要不乏趣味性。

本章總結

本章主要介紹了靜物結構素描的基本知識,包括

靜物寫生的內容和要求、構圖的原則以及結構素描的

畫法,為進行結構素描靜物寫生做好了理論準備,為

以后的靜物設計、三維動畫的道具設計、室內外場景

設計打下了基礎。

作業(yè)

課上作業(yè) 靜物組合結構素描寫生。老師擺靜物。

要求:造型、比例、透視關系準確,有空間關系。

課下作業(yè) 臨摹一組靜物結構素描。

第57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

——石膏頭像寫生

學習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人體頭部的基本解剖特征,理解人物頭部的結構和基本透視,掌握石膏頭像寫

生的方法和步驟。

學習重點:頭部的形體結構、石膏頭像寫生的方法步驟。

石膏頭像所具備的特點使初學者能夠在大量的、

不間斷的寫生練習中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表現手

段、作畫步驟,提高自身對結構、形體、解剖、比

例、透視等造型因素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了解與

熟悉素描造型的基本規(guī)律,樹立繪畫的整體意識,培

養(yǎng)造型的嚴謹性,掌握造型的技巧技能,為人物素描

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顯而易見,石膏頭像寫生并不

是素描訓練的目的,而是一種學習的手段。通過它,

初學者可以從基礎開始,逐漸理解并掌握與頭像寫生

造型基礎有關的知識、能力、技巧。

石膏人像一般都是大師的作品,又是單色靜止的,

非常適合訓練初學者的基本造型能力。畫好素描石膏

人像,首先要對人的頭部結構非常了解。這里說的頭

部結構主要指形體結構,所以先來認識一下人的頭部。

第一節(jié) 人體頭部

頭部是人物造型中很重要的部分,頭顱的骨骼決

定頭部的基本形,面部的骨骼決定臉面的寬窄。頭部

基本形略似蛋形,通過頸部的運動,可以前俯后仰、

左右轉動。隨著這些動作的變化,觀察對象時,視線

的高低與視角的變化不同決定頭面部的五官位置。

人體頭部的結構較為復雜,我們應以研究造型

為目的,為更好地理解頭部的體積,將人的頭部予以

幾何化的歸納。頭部骨骼是頭部造型的本質所在。它

處在圓球體和立方體之間,從整體上可以概括成一個

圓球或立方體或楔形之間的復合體。用立方體概括頭

部,便于掌握頭部的空間結構。頭骨有幾個突出的

點,稱為骨點。這些骨點通過面部肌肉顯示出來。從

額頭的額結節(jié)到眉弓、顳線、顴骨結節(jié)和下頜結節(jié)

等骨點的連接,便構成了頭部不同面的轉折。由此

可以看出,眉、眼、鼻、嘴是處在一個面上,耳朵

在兩個側面上。

人體頭部可區(qū)分為額部、頂部、顳部、眶部、眶

下部、鼻部、顴部、顴弓部、口部、頰部、頦部、下

頜底部等,如圖5-1、圖5-2所示。

第58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51

圖5-1 圖5-2

圖5-3 圖5-4

圖5-5

人體頭部骨骼結構是構成人體頭部基本形態(tài)的因

素。人體五官結構是構成人體頭部外形重要的組成部

分,人體頭部的表情肌決定著人體頭部的表情變化規(guī)

律,因此研究人體結構頭部造型結構的重點是頭部骨

骼結構對外形的影響、正常的五官結構分析、肌肉結

構對表情的作用。

第二節(jié) 人體頭部骨骼解剖結構

人體頭部的骨骼總稱為顱,顱的構成骨骼稱為

顱骨。顱骨是構成人體頭部外形的形態(tài)基礎。在造型

上,對顱骨的研究,一般著眼點是顱的構成方式和顱

面上的造型骨點。

頭骨像一個立方體,有6個面:頂面、底面、兩

個側面(或稱兩頰)、前面和后面(見圖5-3)。頭

部的骨架,除說話時下頜需要動,其他部分是固定

的。頭蓋骨的前面是額骨(或稱前額),前額從鼻子

根部延伸到頭頂和兩側顳骨。兩塊顴骨(或稱頰骨)

和前額在上方形成一個向外凸出的角度,在下方又

和上頜骨(或稱下頜骨)相連。兩個上頜骨組織稱

上頜,固定住上排牙齒,并和上方的顴骨和眼窩相

連。鼻骨形成鼻梁。面頰部形態(tài)可概括成平行的立

方形眼眶體、半個圓柱狀的上頜體和三角形的下頜

體(見圖5-4、圖5-5)。

額部

頂部

顳部

顴弓部

枕部

咬肌部

頰部

眶部

眉間部

眶下部

鼻部

顴骨部

口部

頦部

下頜底部

第59頁

52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一、顱骨的構成方式

顱位于脊柱上方,是由23塊大小、形狀不同的顱

骨構成,但是能直接構成顱外形的骨骼只有14塊。顱

在部位上可區(qū)分為腦顱與面顱兩個部分。顱的外形

大體上可視為由一個球體和一個楔形構成(見

圖5-6、圖5-7)。

圖5-9

圖5-10

一般來講,顱的前后長度約為顱的高度。顱的寬

度約為顱高的2/3,相當于手掌的長度。因此,從顱

的側面看,顱可以構成一個正方形的比例關系。從顱

的正面看,顱又可以構成一個長方形的比例關系(見

圖5-8)。

(一)腦顱

腦顱呈球形,由左、右兩側的兩塊頂骨,前側的

一塊額骨,后側的一塊枕骨,兩側的兩塊顴骨和下部

的一塊蝶骨大翼圍成。上述這些顱骨之間,依靠鋸齒

狀縫合相互連接成一個牢固的整體(見圖5-9)。

(二)面顱

面顱呈楔形,由上部左、右兩塊顴骨,中間兩側

的兩塊鼻骨,下部左、右兩側的兩塊上頜骨和最下面

的一塊下頜骨構成(見圖5-10)。

除下頜骨之外,其他顱骨之間,皆依靠縫合與

腦顱骨共同相互連接,構成一個牢固的整體。下頜骨

額骨

頂骨

蝶骨

蝶骨

顴骨

顴骨

鼻骨

額骨

上頜骨

下頜骨 上頜骨

枕骨

額骨

頂骨

頂骨

枕骨

枕骨

下顎骨

腦顱

楔形

球形

面顱

腦顱

面顱

腦顱

面顱

圖5-7

圖5-6

圖5-8

第60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53

是一塊唯一游離狀的大型骨塊。它通過下頜骨的下

頜頭同顳骨的下頜窩構成一個可以活動的下頜關節(jié)

(見圖5-11、圖5-12)。下頜骨在顱中的活動性形

成了頭下部可運動的形態(tài)。這一結構特征在頭部造

型中具有重要意義。

圖5-12

表特征。在造型中,這些骨點稱為“造型骨點”。

下面介紹幾個影響人頭部特征的重要的造型骨點。

(一)顳線、頂結節(jié)

顳線、頂結節(jié)位于腦顱頂骨中部的骨面上。

頂骨位于腦顱頂部,左右各一塊,是彎曲狀的

方形扁骨,是構成頭頂部的基礎。在頂骨表面中部的

稍下方,向前、向后有兩條弓狀的骨線,稱為上顳線

和下顳線。上、下顳線是顳肌生長的起點,也是顳窩

上沿的位置。它們形成了頂骨由頂面向側面彎曲的界

線。由于上、下顳線的位置正處在顱頂向兩側轉折的

造型位置,所以上、下顳線的骨相構成了腦顱的造型

骨點(見圖5-13)。

在顳線的中央,有一凸起呈結節(jié)狀的骨點,稱為“頂

結節(jié)”(見圖5-14)。在生理作用上,一般認為頂結節(jié)

是用來保護腦腔的。頂結節(jié)的骨相特征能夠成圓頭形或

方頭形。兩側頂結節(jié)的連續(xù)長度是頭寬的最寬處。對一

些哺乳動物來講,頂結節(jié)是頭頂兩側的重要造型骨點。

二、顱面上的造型骨點

造型骨點是指某些骨點的骨相形成了人體的外

額骨

頂骨

蝶骨

顳骨

枕骨

圖5-13

顳骨

外面

枕緣

乳突角

矢狀縫

顴角

額縫

頂結節(jié)

上顎線

下顎線

蝶角

鱗縫

枕角

下頜骨

顴骨

鼻骨

上頜骨

下頜骨

圖5-14

圖5-11

第61頁

54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二)額結節(jié)、眉弓、眶上緣、額顴突

額骨位于腦顱前面,呈方形。額骨上左、右各有

一個結節(jié)狀的骨點,稱為額結節(jié)。額結節(jié)是人體頭部

額面上的重要造型骨點(見圖5-15)。

圖5-15

圖5-16

圖5-17

在額結節(jié)下方,左、右各有一個隆起,稱為眉

弓。眉弓在男性十分突出,女性較弱,位于顴骨下部

的前上方。

眉弓下緣構成了“眶上緣”的造型骨點??羯暇?/p>

的內側1/3處,呈鈍圓狀。眉弓外端向下彎曲,呈一

銳角狀突起骨相,稱為額顴突。額顴突是額骨與顴骨

相聯(lián)結的骨點。額顴突的骨相構成了腦顱側面向前面

轉折的界線與過渡面。尤其老人和瘦人,額顴突的骨

相特征十分明顯。

在顴骨的鼻部左右、右眉弓中間,有一個十分近

似三角形向內下傾斜的小平面點,稱為眉間。眉間是

一個極其重要的造型骨點,在人體頭部的造型中,對

眉間外形特征的表現是不能忽視的。同時,眉間部位

也是表情肌較為集中的地方。眉間表皮的變化也較為

復雜,應引起特別注意。

在額結節(jié)和眉弓之間,以淺溝相隔。此溝稱為

“額溝”。

(三)外耳門、顳窩、下頜窩、乳突、枕外

隆凸

外耳門、顳窩、下頜窩、乳突這些骨點,位于

腦顱的顳骨骨面上;枕外隆凸位于腦顱后面的枕骨上

(見圖5-16、圖5-17)。

顳骨外形呈貝殼形,在顳骨外耳門的后下方有一

個向下突出的乳頭狀骨相,稱為“乳突”。乳突是胸

鎖乳突肌的止點,對塑造人體頭部外形特征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

枕外隆凸位于腦顱后面的枕骨骨面上。枕骨為內

凹外凸的瓢形狀,是枕頭部的基礎,也是顱后重要的

造型骨點。從個性特征來講,枕外隆凸發(fā)達者為長頭

形,平坦者為短頭形。

(四)顴骨頰面

顴骨頰面即顴骨外側面,是構成頭顴部的基礎。

顴骨位于顱前中部兩側,左、右各一塊,與額骨、顳

骨、蝶骨、上頜骨等相接。顴骨外形,對頭部造型影

響極大,顴骨在外形上呈近似菱形;顳突外形扁平,

突向后方,與顳顴突相連構成了顴弓。

顴骨頰面的周圍附著有許多肌肉,在生理上,顴

骨頰面上的肌肉越發(fā)達,楔結節(jié)狀的骨相特征就越明

大翼 大翼

額鱗

外面

額溝

眉弓

額顴突

眶上緣

額結節(jié)

鼻部 眶部 眉間

鱗部

顳窩

顳顴突

下頜窩

巖部

鼓部

莖突 乳突

外耳門

第62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55

圖5-18

圖5-19

圖5-20

圖5-21

顯。顴骨頰面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在造型上應引起

注意,并且頭部左右兩顴骨頰面的連線長度,構成了

人頭面部的最寬部位(見圖5-18、圖5-19)。

(五)鼻骨

鼻骨是顱部最小的面顱骨。此骨在造型中,可視

為一個獨立的骨點。鼻骨左右成對,是構成鼻梁的基

礎(見圖5-20、圖5-21)。鼻子的外形,在很大程度

上取決于鼻骨的長短、寬窄。

(六)上頜骨、下頜骨,下頜角、下頜底

上頜骨成對,中間以縫合相連。其縫合位置相當

于人體頭部的人中處。上頜骨是構成口腔上壁、鼻腔

外側及眶下壁的一部分。從外形上分析,上頜骨可分為

一體(上頜體)和兩突(額突、顴突)及一個眶面。從

側面看,左、右上頜體可形成近似圓錐形,底部圍成

口腔,尖部向鼻腔。上頜骨下部呈弓狀隆起線,構成

了上頜體的骨相特征,也決定了口的造型特點。它同

下頜體構成了口部的基礎(見圖5-22、圖5-23)。

上緣

內緣

下緣

外緣

外側面

鱗部

基底部

外側部

上項線

下項線

枕外隆凸

枕外峭 枕骨

枕骨大孔

額碟突

顳突

頰面

眶面

上頜突

額突

顳突

上頜體 犬齒窩

犬齒隆突

眶面

圖5-22

圖5-23

第63頁

56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5-24

圖5-25

下頜骨是面部下面的骨骼形狀,呈馬蹄狀,末

端向上延伸到耳朵的顳骨部分與之相連。下頜的工作

是當嘴張合時所形成的鉸鏈結構,使下頜可以上下移

動,所以咀嚼食物并不是用嚼肌簡單地上下、左右咀

嚼,而是靠嚼齒來咀嚼。咬肌從顳骨弓伸展處下面伸

出,直到下頜的下方邊緣,咀嚼時用嚼肌將下頜抽

起。從顴骨到下頜形成角的這一平面是面部側面,是

由嚼肌填滿的。下頜角是咬肌止點的附著處,明顯于

外形,是頭部重要的造型骨點。

下頜體的下緣厚而鈍圓,稱為下頜底。它同下

頜角明顯于外形,是構成頜三角外輪廓的主要結構部

分,是重要的造型骨點(見圖5-24、圖5-25)。

頜骨和下頜骨短小。因此,新生兒和成人相比,具

有明顯的較小面顱;眼的位置低于成人,不在頭高的

1/2處;下頜骨也沒有明顯的棱角(見圖5-26、

圖5-27)。

圖5-26

圖5-27

圖5-28

(2)老人因上、下頜骨牙齒脫落,口形發(fā)生

變化,向內陷,并縮短鼻底至下頜底的比例。因

此,與成人相比,老人具有較短的面顱和口形陷

進的特點(見圖5-28)。

冠突

下頜頭

成人顱

嬰兒顱

老人顱

下頜支

下頜斜線

下頜角

下頜體

下頜底

頦隆突 頦結節(jié)

三、成人、新生兒、老人的顱外形差異

(1)新生兒在外形上沒有明顯的眉弓,并且上

第64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57

如圖5-29、圖5-30所示,在人物頭部繪畫中,

依據顱面上的造型骨點進行結構定位、體面轉折和頭

形局部起伏特征表現,是藝術家在人物頭像造型中不

可缺少的藝術活動。

圖5-29

圖5-30

研究顱結構對人體頭部造型來講,除了要明確顱

的基本形體結構特征和基本比例特征以外,還要明確

構成頭部起伏的骨相形態(tài)特征和體面的轉折部位。

第三節(jié) 頭部的肌肉解剖結構

人體的每一塊肌肉都由肌腹和肌腱兩個部分構

成。肌肉在神經組織的支配下,能使肌腹收縮形成隆

起的狀態(tài),但是肌肉的收縮具有一定的方向。肌肉收

縮時,總是由肌肉的某一端向另一端運動。

頭部肌肉的形態(tài)和構造如圖5-31至圖5-33

所示。

在造型中,理解肌肉的位置、基本形態(tài)和收縮方

向,對認識人體運動規(guī)律、外形特征、體面變化具有

重要的作用。

按人體肌肉的生長位置特點,人體的肌肉可分為

表情肌和骨骼肌兩大種類。表情肌大部分位于人體的

額部

顴弓 顴骨部

上頜突及

下頜體

隆眉肌

鼻肌

上唇方肌

下唇方肌

犬齒肌

口輪匝肌

頰肌

顳肌

皺眉肌

顴肌

咬肌

頦三角肌

頦肌

圖5-31

第65頁

58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5-34

頭部。表情肌的起點和止點同骨骼肌不同,骨骼肌的

起止肌腱都附著在骨面上;表情肌的起止肌腱不完全

一樣,有的起止肌腱附著在皮膚組織上。

人體頭部的肌肉主要分布在腦顱和面顱上,位

于腦顱的肌肉稱為顱頂肌,位于面頰的肌肉稱為面

部肌。

帽狀腱膜

顱頂肌結構分析

顳肌

顳肌

枕肌

額肌

鼻肌

上唇方肌

下唇方肌

口輪匝肌

頰肌

顳肌 皺眉肌

降眉肌

眉間肌

眼輪匝肌

顴肌 咬肌

枕肌

笑肌

頦三角肌

頦肌

圖5-33

在人體造型解剖中,研究人體頭部肌肉結構的意

義主要有三點:一是認識頭部肌肉對牽動皮膚和五官

結構所產生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的作用;二是

研究頭部肌肉對面部體面變化的造型影響;三是認識

頭部骨骼肌使顱骨組織產生運動的規(guī)律。

一、顱頂肌對頭部造型的作用

顱頂肌主要由額肌、枕肌和顳肌構成(見

圖 5 - 3 4 ) 。 額肌和枕肌中間以帽狀腱膜相隔。其

前一部分為額肌,后一部分為枕肌。額肌的起點為

帽狀腱膜,止點為眉部皮下組織,并同眼輪匝肌相交

錯。額肌和枕肌的收縮方向都是向顱后方向移行。額

肌外形對顏面造型有極大的影響。額肌的大部分位于

額骨骨面。額肌收縮時能拉上眼瞼和眉部向上,使額

肌部產生橫紋;年老者可留下恒定紋,由于拉力的作

用,額頭橫紋呈波狀。枕肌因為處在頭發(fā)的下面,一

般不直接影響頭部的造型。驚訝、注意、恐懼等表情

均能使額肌產生肌緊張。顳肌位于顳窩,顳肌收縮時

是上提下頜骨,同上頜骨產生咬合動作。顳肌在外形

上,可構成顳窩皮膚隆起的變化,填充于顳窩。

圖5-32

額肌

降眉間肌

鼻肌

上唇方肌

下唇方肌

犬齒肌

口輪匝肌

頰肌

顳肌

皺眉肌

降眉肌

眼輪匝肌

顴肌

咬肌

笑肌

頦三角肌

頦肌

第66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59

二、面部肌肉對頭部造型的作用

人體的面部肌肉主要分布在人體頭部的眼周圍、

嘴周圍,其次是鼻子和下頜部位。在眼周圍有眼輪匝

肌、皺眉肌、降眉間肌。在口周圍有口輪匝肌、上唇

方肌、顴肌、頰肌、笑肌、頦?。W三角?。?、下唇

方肌。在鼻周圍,有鼻肌。在下頜周圍,有咬肌等。

眼輪匝肌 位于眶部周圍和上、下眼瞼皮下。眼

輪匝肌收縮時,能上提頰部和下拉額部的皮膚,使眼

瞼閉合,同時在眼周圍皮膚上產生放射狀魚尾皺紋。

眼輪匝肌是額肌的拮抗肌,能拉平額部皮膚。思索、

閉眼等表情,均使眼輪匝肌產生肌緊張。

皺眉肌 位于額肌和眼輪匝肌的深面及眉間兩

側。此肌起自額骨鼻部,止于眉身中段的皮膚。皺眉

肌收縮時,能拉眉向內下,并使鼻根部產生縱溝。在

解剖上,可以將此肌視為額肌的延續(xù)部分。

降眉間肌 位于眉間,是額肌的延續(xù)部分。此肌

起自鼻根的骨面,止于眉間的皮下。降眉肌收縮時,

能拉眉間皮膚向下,使鼻根皮膚產生橫紋。

一般來講,降眉間肌、降眉肌、皺眉機共同參與

表情變化。這三組皮肌雖然很微小,但對構成頭部表

情變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愁悶、思考等表情,可

使這三組皮肌產生肌緊張。

口輪匝肌 位于口裂周圍的上、下唇??谳喸鸭?/p>

為多環(huán)形的多腹皮肌,并且在位置上可分為內、外圈

兩個部分:內圈為唇緣,外圈為唇緣外圍。口輪匝肌

內圈收縮時,能緊閉口裂,做抿嘴的表情;外圈收縮

時,并在頜肌作用下,做噘嘴表情。

上唇方肌 位于口輪匝肌上方。上唇方肌收縮

時,可提上唇、加大鼻孔、加深鼻唇溝。

顴肌 收縮時,能上提口角向斜上方活動,是笑

的表情主要因素。

頰肌 為深層肌。頰肌收縮時,同口輪匝肌共同

起閉唇、咀嚼、發(fā)音等作用,能使頰面產生縱向皮膚恒

定紋。同時,頰肌對頰部體面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笑肌 為淺層肌,位于口角外側、頰肌上面。笑

肌收縮時,能拉口角向外側,產生微笑的表情,并且

有人能呈現出笑臼。

頦肌 位于口角下側,成三角形狀皮??;收縮

時,能拉口角向下。

下唇方肌 為方形狀的皮膚,位于下唇的下方。

下唇方肌收縮時,能拉下唇降肌,致使鼻唇溝拉

長。一般苦、憎恨等表情可使下唇方肌、頦肌產生

肌緊張。

鼻肌 可分為橫部、翼部兩個部分,收縮時,

可牽引鼻翼向外下方運動,并擴大鼻孔。鼻肌雖然較

弱,但是能使鼻側、鼻翼產生表情和動態(tài)的變化。

咬肌 是一塊二頭肌,分上、下兩頭,下頭為深

頭。咬肌大部位于下頜骨兩側的下頜支骨面上。咬肌

是頭部最為強壯的骨骼肌。咬肌收縮時,能上提下

頜骨,其深淺兩頭又分別拉下頦骨做左、右磨動的

動作。

頸闊肌 實際屬于頸肌,但是能參與頭部的表情

變化,是塊大型的淺層皮肌。此肌在收縮時可拉口角

向外下方運動,能構成面部恐懼等表情。因而在研究

頭部表情時,也將其列為表情肌的一部分。人體的頸

闊肌已開始退化。此肌能使老年人頸前形成橫向的恒

定紋。

鼻唇溝和頦唇溝 在口周圍有兩條變化的曲線,

稱為鼻唇溝和頦唇溝,對表情的變化作用甚大。在研

究表情時,應多注意它們的變化。

在人體頭部表情的形成與變化中,一般來講,

任何一種表情的產生,并不是某一塊表情肌的作用,

而是由多塊表情肌不同程度收縮形成的。人體頭部表

情受心理活動支配,心理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面部表

情變化的復雜性。人體頭部的某種表情絕非能以一定

的模式來述說。再者,由于表情肌的位置、形態(tài)、功

能造成了人體頭部皮膚表面產生了多種有規(guī)律的恒定

紋。除此以外,對人體頭部表情的描繪,不僅只以頭

的表情肌變化來完成,往往附加其他部位的動作予以

第67頁

60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表現。

掌握頭部解剖結構和人體解剖結構,可以使初學

者認識不同位置的頭骨轉向規(guī)律、了解人體運動形象

的變化。到了正式畫人像時,就能自覺地尋找人物

的內在結構、組織構造。因此,初學者最好要熟記

和了解。

第四節(jié) 頭部各組塊分布

學習頭部的體塊構造有助于理解頭部的體積構

造、快速掌握頭部造型的整體感。面部由4個不同的

組塊構成,如圖5-35、圖5-36所示。

(1)前額:方形頂部進入頭蓋骨。

(2)頰骨部位:扁平。

(3)形成嘴和鼻的直立圓柱形狀。

(4)下頜:三角形。

圖5-36

圖5-35

從前額到下頜,面部不是扁平的,也不是完全凸

出或凹陷的,線條不是只向內彎曲,面部的線條和形

狀是不斷變化的。從這方面看,面部的輪廓像是建筑

模型。

第五節(jié) 頭部的構造

在觀察人物頭部時,先整體觀察4條線:第一條線穿

過整個面部,經過鼻底和鼻根;第二條線穿過耳底和第

一條線垂直,不用考慮這條線穿過面部哪個部位;第三

條線從顴骨最寬處到下頜處邊界;第四條線穿過鼻子底

部,和其他兩條線或三條線相交。不論是從下還是從上

看頭部,五官都位于這4條線上(見圖5-37至圖5-39)。

第68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61

第六節(jié) 頭部的平面

圖5-37

圖5-40

平面是指每個組塊的前面、頂面和側面。各種平

面、各種形狀能夠使面部富有質感和結構對稱。各平

面之間的比例和前后傾斜,凸出、凹陷的程度就是不

同頭部之間的區(qū)別(見圖5-40)。

圖5-38 圖5-39

1

1

1

2

3

2

2 3

3

4

4

4

第69頁

62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一般來說,頭部不能太圓,也不能太方。作畫

時,不能只是簡單看看,必須仔細觀察,因為除了表

面上的東西,畫面上還要體現出內在的、本質的東

西。面部的前部就是前平面,耳朵部位的側面是另一

個平面,方形或三角形的前額有前面、兩個側面3個

平面(見圖5-41、圖5-42)。

圖5-41

圖5-42

圖5-43

圖5-44

從顴骨向下至下頜外側,面部的線條在這里有轉

折。鼻子形成各自的三角形平面;鼻底—從鼻尖到鼻

翼形成又一個三角形平面;下巴呈圓形或方形,平面朝

后向兩側傾斜。前面,上方前額各個側面,下方顴骨和

下頜都是由邊界線分開的。從耳朵到顴骨有一條脊形

突起,把兩個或更多平面分開,有的平面向上展開與

前額相接,有的平面向下與下頜相連(見圖5-43)。

面部平面由鼻子分成兩部分,每部分又被顴骨外

側到上唇中心的線條分成兩個小平面。外側的平面形

成下頜平面,從顴骨外邊界到下頜角處一條線。這條

表示嚼肌邊緣的線條又將下頜平面分成兩部分:一個

平面伸向顴骨,另一個平面伸向耳朵(見圖5-44至

圖5-46)。

第70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63

圖5-45

圖5-46 圖5-47

各組塊和平面與頭部制模的關系,就像建筑學與

房屋的關系,比例不同,各成一體,必須采用嚴格的

標準,認真來比較(見圖5-47)。

第七節(jié) 頭部的透視

透視畫法是指物體和平面在外觀上因距離產

生的效果,有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和傾斜透視

(見圖5-48)。

一個物體,如一個立方體傾斜或水平轉動時,

物體就處于所說的傾斜透視中。舉例說明:畫個圓,

穿過球心水平畫一條線,然后再垂直畫一條線,兩條

線相交處畫出是點,在圓心直接畫出頭部,面部中心

位于鼻子根部、眼睛約下邊界、穿過中心的水平線。

第71頁

64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5-48

圖5-49

圖5-50

這條水平線又稱眼界,位于眼睛高度的視平線上,下

眼瞼、五官與水平線平行。如果頭部位置不變,從側

面觀察,頭部的側面在視平線范圍之內,保持距離不

變,雖然頭部和五官的相關位置也會有透視面變化,

但不是成比例的變化。

在遠處從斜下方或斜上方直接看頭部,視點會變

化,原來與水平線平行的線條不再與之平行,但是這

些線條的延長線會在水平線某點聚合,這個點就是

滅點。

如果頭部位于視平線上,畫時必須符合透視法。

如果位于觀察者的視線之上,很明顯,觀察者是向上

看的,不僅頭部要符合透視法,面部的五官、眼睛、

鼻子、嘴和耳朵都要符合透視法。如果頭部在上方,

五官也呈現位于上方的特點,反之亦然。首先,五官

必須隨頭部的變化而變化,五官具體什么樣,是第二

步才考慮的。

規(guī)則如下:首先,延長線不論位于眼睛上方還是

下方,都會趨向視平線。其次,平行線的延長線會在

視平線上匯聚,匯聚點稱為滅點。

如果看到的立方體一側比另一側多,根據透視

法,較寬的一側比較窄一側明顯顯小。立方體那一

側最窄,它的角度幅度就最大,距滅點就最近(見

圖5-49)。

如果要畫一個頭像,必須先確定頭部位于視平

線上方還是下方。手拿一支鉛筆或一把直尺,甚至可

以是手臂,從面部耳根處瞄準。如果鼻底位于尺子下

方,那么就是從下向上看頭部,因此頭部位于視平線

之上或向后傾斜。如果頭部的輪廓取3/4時或前視角

從下往上看,兩耳之間的直線就位于鼻子下方(見

圖5-50至圖5-52)。

第72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65

圖5-51

圖5-52

圖5-53

圖5-54

圖5-55

當頭部位于視平線下方時,距視平線最近,在視

平線上的頭部輪廓圖中,一個成人頭部的中心與稍低

于兩耳之上的眼鏡腿構成了曲線。這條線延長,將經

過眼睛,把頭部分成兩部分,耳底和鼻底位于同一條

水平線,并沿兩耳底延長環(huán)繞頭部的曲線同經過眼睛

的延長曲線平行。頭部位于視平線下方,是從上往下

看,能看到頭頂部分。這樣,頭部的頭頂,底部和兩

側都有向視平線靠近的趨勢(見圖5-53)。

從前額下眼角處到顴骨開始,畫一條曲線到下

顎最寬處,表示出一個向下傾斜的平面。這條線就是

面部兩大平面(正面和側面)的轉折處,是眼鏡框和

眼鏡腿轉折的地方,也是兩耳之間的線條經過的地方

(見圖5-54至圖5-56)。

1

1

1

1

2

2

2

2

4

4

4

4

3

3

3

3

第73頁

66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第八節(jié) 石膏頭像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圖5-56

石膏頭像素描是對單個復雜物體的寫生。它與多

物種組合的靜物素描相比,對整體的作畫步驟要求更

嚴格。石膏頭像的作畫順序與其他課程一樣,都要經

過熟悉選定、構圖起草、定形刻畫、最后調整結束

4 個階段。下面分別說明石膏頭像素描的步驟特點:

一、熟悉選定階段的特點

石膏頭像素描比靜物素描的作畫時間長,反復

率高,容易造成“陷入”局部、忘記整體的錯誤。因

此,學習者應該在熟悉過程中獲得對象完整的印象。

這個印象對全局的整體把握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印象應該包括以下方面:①了解頭像的歷史背景、

人物個性,幫助把握頭像的表情和動態(tài)特征。②熟悉

頭像的臉型、發(fā)型、五官等,幫助把握人物的形象特

征。在熟悉對象的基礎上,學習者還要根據對象的造

型特點和訓練需要,選定作畫角度、作畫工具和表現

手段及頭像的整體印象。做好素描準備工作之后,便

可以進入實際的素描作畫。

二、構圖起草階段的特點

石膏頭像的構圖相對簡單一些,沒有同其他物體

的對應關系,學習者可以憑經驗把頭像安排在畫紙的

合適位置。

石膏頭像的起草工作非常重要,決定了素描的成

與敗,因此學習者一定要按照素描步驟的要求嚴格

去做。

(一)確定構圖

將頭像的外輪廓概括成幾何形,標記在畫紙的合

適位置。

(二)劃分比例

嚴格按“二分之一”法進行劃分,即將構圖的幾

何形依次按1/2往下分,并找出接近1/2處的結構邊

界,直到全部確定完形體比例為止。劃分的順序是:

頭頂部→眼睛→鼻子→眉毛→嘴→發(fā)際→耳朵。

學習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適當調整劃分順序。

(三)草定輪廓

根據劃分比例,用直線得出草定的形象,然后用

第74頁

第五章 人體頭部的造型結構——石膏頭像寫生 67

圖5-57

圖5-59

圖5-58

圖5-60

“直線串珠法”檢查形體的結構點。方法是:將結構

點當作直線上的一顆“珠”,沿水平、垂直方向,尤

其是傾斜方向,尋找在同一直線上的其他“珠”。如果

畫面中的某些點與對象的點不符,應馬上做出調整。

(四)標出明暗邊界

在草定的形體上標出頭像的所有明暗交界線和投

影的位置,使整個畫面分成明、暗各兩個系統(tǒng)。標明

暗邊界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明暗交界線與結

構的關系,仔細分析明暗交界線產生的原因;第二,

要將獨立的暗部當作一個完整的形來處理,如將眼睛

周圍明暗交界線到投影邊緣形成的暗部當作一個完整

的圖形來處理。

三、定形刻畫階段的特點

這一階段是素描最見“功夫”的作畫過程。石膏

頭像的特點是形體復雜、肌理單純,給素描的定形和

刻畫帶來很大難度。

(一)定形

由于石膏頭像的造型是模仿有生命的人體,因此

結構和輪廓變化非常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

形狀的復雜帶來輪廓線的起伏變化;二是結構的復雜

帶來輪廓線的虛實變化。定形時,必須同時考慮這兩

種因素。

(二)刻畫

石膏頭像刻畫的對象是所有大的轉折面的起點和

終點,包括輪廓線、明暗交界線和灰面的兩端??坍?/p>

的重點對象是頭像離畫者的最近處和明暗對比的最強

點。這些地方通常是眼睛、鼻子和顴骨處。

四、調整結束階段的特點

石膏頭像素描的調整工作非常重要,由于石膏

像的細節(jié)過多,很容易造成局部對比變化過強、整體

關系混亂的差錯,因此調整的主要任務是修正整體關

系。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注意:①整體結構比例是否

準確;②輪廓線是否富有變化;③主要部分與次要部

分是否已區(qū)別。

下面是一幅石膏頭像結構素描的詳細步驟:

(1)定出石膏像在畫紙上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以

及下頜,意在交代頭部與胸部底座的比例關系,用松

軟的筆拉出長線條(見圖5-57)。

(2)畫出石膏像的外輪廓,交代好頭發(fā)、瞼

部、頸部、胸部、底座的比例。注意這座石膏像應有

點仰視的感覺(見圖5-58)。

(3)畫出眼睛、眉弓的位置和頭發(fā)的轉折線。

同時,前胸上的鎖骨也要跟著畫出。圖5-59是結構素

描,所以底座的內部結構也應表現出來。

(4)刻畫頸、胸的結構,畫出鼻子的位置、肩

與胸的轉折。注意下頜與頸有一段距離,表現出其空

間。眼瞼部結構深入塑造,頭發(fā)要大塊面地分出(見

圖5-60)。

第75頁

68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5-61 圖5-62

圖5-63

(5)畫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位置,注

意頸與后腦勺聯(lián)結得是否順暢。再回過頭來看看石膏

像的大體形和厚重度,注意仰視時耳朵的位置(見

圖5-61)。

(6)深入刻畫五官。了解五官的結構,進一步

刻畫五官。畫出頭發(fā)的轉折面,稍微細致地分出即

可,根據石膏像的明暗關系,可以用鉛筆扁平地擦幾

下。注意離你近的轉折線色調應加深,讓石膏像有

“圓”的立體感(見圖5-62)。

(7)調整大體形??蛇m當加強對中間色灰色的

處理,保留作畫時的輔助線,以豐富頭像的結構表現

(見圖5-63)。

本章總結

本章介紹了頭部的骨骼、肌肉結構和石膏頭像的

繪畫方法及步驟,知識點很多,要做很多練習才能鞏

固,才能為以后的人物頭像寫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業(yè)

課上作業(yè) 人體頭部骨骼肌肉解剖圖臨摹。

要求:形體比例準確。

課下作業(yè) 石膏頭像寫生(結構素描)。

要求:形體、結構、比例準確。

第76頁

圖6-1①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學習目標:掌握人體頭部的比例以及頭部五官的造型結構,學習眉、眼、鼻子、嘴、耳朵的結構、造型、

比例以及面部表情、頭發(fā)等,為三維人物角色設計打基礎。

學習重點:人體頭部——臉、人體頭部——五官、面部比例、人物表情。

第一節(jié) 人體頭部——臉

頭部由于不同個體的差異,形成了鮮明的個體特

征。頭部個體特征分為面部的基本特征與五官的特征

兩個方面。畫一張正面的人像寫生,大體看去像與不

像的關鍵在于,是否與對象的基本形符合。因為在造

型時,首先應抓住對象的外形特征。

一、字形臉型分析

我國古代畫論中有“相之大概,不外八格”之

述。所謂“八格”,是指“田、由、國、用、目、

甲、風、申”八個字,意思是人的頭部正面的基本形

傾向類似以上八種字體,即田字形臉型、國字形臉

型、由字形臉型、用字形臉型、目字形臉型、甲字形

臉型、風字形臉型、申字形臉型(見圖6-1)。

不同臉型給人不同的印象:

(1)田字形臉(圓形臉)給人年輕、可愛的印

象,但缺少棱角,感覺不成熟、不穩(wěn)重。

要想畫好一幅素描頭像,首先要認識這個形象。

怎樣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這就要求從形象的結構特

征出發(fā),對人物內部的形體結構進行全面的分析和

理解。

(2)國字形臉(方形臉)給人感覺剛硬有余,

柔美不足。

申 甲

由 田

第77頁

70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6-1②

(3)目字形臉(長形臉)給人老成、刻板的印

象,整個面部缺乏柔和、生動的感覺。

(4)由字形臉(正三角形臉)兩頰顯肥大。

(5)甲字形臉(倒三角形臉)接近標準臉型。

(6)申字形臉(菱形臉)給人精明、清高的感

覺,缺少親和力。

二、幾何形狀臉型分析

幾何形狀臉型包括橢圓形臉型、圓形臉型、方形

臉型、長方形臉型、正三角形臉型、倒三角形臉型、

菱形臉型、梯形臉型、倒梯形臉型、五角形臉型等。

橢圓形臉的特征 橢圓形臉為當代女性美的標準

臉型,上額與下頦呈尖圓形,面頰飽滿、呈弧面形,

長度與寬度的比例為4∶3。

圓形臉的特征 額骨、顴骨、下頦、下頜骨轉折

緩慢,呈弧面形,面部肌肉豐滿、脂肪層較厚,臉的

長度與寬度的比例小于4∶3。

方形臉的特征 上額角與上頜骨較寬,角度轉折明

顯,面部呈方形。這種臉型使女子缺少女性的柔美感。

長方形臉的特征 面頰消瘦,面部肌肉不夠豐

滿,三庭過長,大于4∶3的面部比例。這種臉型使人

顯得缺少生氣,并有憂郁感。

正三角形臉的特征 額的兩側過窄,下額骨寬

大,角度轉折明顯,下頜與下額角平行,使臉的下半

部寬而平。這種臉型有一種下墜感。

倒三角形臉的特征 上額兩側較寬,下額骨凹

陷,下顎較突出。這種臉型使人顯得過于單薄,缺少

豐潤感。

菱形臉的特征 額骨兩側較窄,顴骨較寬,顴結

節(jié)突出,下顎骨凹陷,下頦尖而長。

三、性別不同的人的臉部特征

(一)女性的臉部特征

女孩子的臉表現的關鍵是要圓潤、可愛,大眼

睛,眼珠又黑又大,鼻子小巧玲瓏,嘴巴嬌小可愛;

眉毛柔軟、彎曲,略微向下;從臉蛋到下巴的線條要

有弧度,柔美、流暢。

(二)男性的臉部特征

男性的眼睛較小,在細長形眼眶中眼白略多,眉

毛略微上揚,嘴形清晰且較長。鼻線畫得越直,越能

顯現出男子漢的剛毅;如果畫成弧形,會顯得溫柔。

鼻梁上方和眼睛高度差不多;下巴應該畫得方些;脖

子要畫得略粗,富有立體感。注意下巴和脖子相接處

與女性的位置不同。

第二節(jié) 人體頭部——五官

五官包括眼、眉、鼻、口、耳。面部結構復雜、

表情微妙,特別是五官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感

情,必須仔細研究、分析、描繪。五官外形直接影響

著人體頭部的造型。造型實踐說明,表現好五官的關

用 國

目 風

第78頁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71

鍵并不在于細部的刻畫,而在于能否正確地表現出五

官在頭部當中的正確位置和基本結構的體面關系。孤

立地表現五官某些細節(jié)的造型方法,是機械、錯誤

的。雖然五官細節(jié)復雜、類型繁多,但是對常人來

講,人體五官官的基本結構都是一致的。

一、眼

眼球是一個暴露在體外的人體器官,受眉弓和顴

骨的保護。它懸于眼窩下緣,由瞳孔、角膜、眼角組

成球形嵌在眼睛窩里。上眼瞼弧度較大,下眼瞼弧度

較小。上、下眼瞼的邊緣長有睫毛,呈放射狀。上眼

瞼睫毛較粗且長、向上翹,下眼瞼睫毛細而短、向

下彎(見圖6-2至圖6-4)。從側面觀察,下眼皮

與上眼皮成45°角。眼輪匝肌包圍著眼眶,但對眼窩

和顴骨外觀造型的影響不是太大。不像其他器官,眼

常處在陰影下。這使它常常產生深沉的感覺。

不同角度的眼睛的結構如圖6-5至圖6-7所示。

圖6-2

圖6-3

圖6-4

圖6-5

下眼瞼

下眼瞼

上眼瞼

上眼瞼

眶部

眼白

眼裂

瞳孔 眼珠 虹膜

眼球

第79頁

72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6-6

圖6-7

圖6-8①

圖6-7

兩只眼球的運動是一致的,視點在同一個方向

上。由于頭部的扭動,眼睛出現了不同的透視變化。

眼睛的形狀不同,有圓、扁、寬、雙眼皮、單眼

皮等區(qū)別。年齡段不同,眼睛的形狀也不同。有的人

內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內外眼角較平,觀察表

現時應認真注意區(qū)分(見圖6-8)。

圖6-8②

圖6-9

二、眉毛

眉毛位于眼窩上緣,與前額的面相接。眉緊沿

著眼窩的邊緣生長,眉頭起自眶上緣內角向外延展,

越眶而過成為眉梢,分上、下兩列:下列呈放射狀,

內稠外?。簧狭懈灿谙铝兄?,起勢向下,內側直而

剛,并且常因背光而顯得深暗,外側呈弧形,因受光

顯得輕柔、彎曲。人的眉毛的形狀、走向、濃淡、粗

細、長短、寬窄都不同,有八字眉、柳葉眉、蛾眉、

一字眉、劍眉與掃帚眉等,是顯示年齡、性別、性

格、表情的有力標志。眉毛在很大程度上能配合

眼睛傳情達神,表現出一個人的氣質和個性(見

圖6-9)。

三、鼻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狀,由鼻根和鼻底兩部

分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小而結實,其形狀決

定了鼻子的長、寬等。鼻骨下邊連接鼻軟骨,包括鼻

第80頁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73

圖6-11

圖6-12

中各軟骨、鼻側軟骨和鼻翼軟骨,鼻翼可隨呼吸或表

情張縮。鼻子的形狀很多,因人而異,有高的、肥厚

的,也有尖細的或扁平的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

鼻孔的形狀隨鼻形而變化,特別是與鼻翼有很大的關

系。由于鼻的面變化很多,不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鼻

的某些部分總會有透視縮形的現象。鼻是人的面部最

突出的地方,寫生時一定要認真對待(見圖6-10至

圖6-12)。

圖6-10

四、嘴

嘴的形狀由覆蓋于上、下頜骨和牙齒之上的雙

唇決定。頜骨和牙齒形成的弧度直接影響雙唇的曲

直。嘴形就是由顱骨和牙齒的弧線所定型。嘴唇由口

輪匝肌組成,上、下牙齒生在半圓形的上、下頜骨齒

槽內,外部是呈圓形體積。上唇中間皮膚表面有條凹

窩,稱為人中。上唇的特點在于它的面介于其上部的

面及下唇的面之間。上唇的面比下唇扁平而有棱角,

下唇有著柔和的彎度,中部微微向下凹。上唇的中部

正好配合著凹窩,唇的紅色部分與上部相接的界線非

常像一把弓。一般下唇比上唇厚實,它的中部雖和下

方的面有明顯的分野,它的兩側卻成為下頦面的一部

分。嘴唇的表面有唇紋,各人的唇紋形狀不同。上、

下唇的活動十分靈活,彼此呼應,不僅對發(fā)音有很重

要的作用,對表情也有直接的影響。嘴的外形,有的

以豐厚為美,熱情、大方;有的以嬌小為美,優(yōu)雅、

秀美;有的以唇薄為美,顯得能言善辯(見圖6-13、

圖6-14)。

圖6-13

圖6-14

鼻骨

鼻背

鼻背

鼻梁

鼻梁

鼻根

鼻根

鼻尖

鼻尖

鼻翼

鼻翼

鼻隔板

鼻隔板

鼻側軟骨

鼻側軟骨

小翼軟骨

小翼軟骨

大翼軟骨

大翼軟骨

鼻軟骨結構 鼻外形結構

鼻骨

人中

鼻唇溝

上唇

結節(jié)

口裂

下唇

額唇溝

第81頁

74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6-15

圖6-17

圖6-16

側面嘴的上、下唇關系如圖6-15所示。

五、耳

耳朵或許是五官中最不引人注意的部分,從正面

看去,處在較隱蔽的地位。耳朵稍斜長在頭部的兩側。

耳朵的形狀大小變化很多,但一般總位于眉和鼻底線之

間,耳朵從前方看去的效果主要根據這種表現,頭轉動

時,這種關系也起了一定的變化。由于耳孔恰好位于頭

骨側面中點的后方,整個耳朵位于中線之后,一般容易

把耳朵的位置畫得太靠前。畫耳朵時,應尤為注意。耳

朵由外耳輪、對耳輪、耳屏、對耳屏、耳垂組成,是軟

骨組織,具有一定的彈性,形似水餃。在學習時除了

弄清它的結構外,還應注意它的體積(見圖6-16)。

不同角度下的耳朵的形狀如圖6-17所示。

為了正確、生動地畫好這些部分,不僅要熟悉它

們的基本結構和特征,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五官因面

部表情變化而形成的相互關系。如果不注意五官周圍

肌肉的變化和相互關系,表現就不自然。

第三節(jié) 頭部比例

一、三庭五眼

美學家用黃金分割法分析人的五官比例分布,以

“三庭五眼”為修飾標準(見圖6-18)。

三庭 指臉的長度,把臉的長度分為三等份;

從前額發(fā)際線至眉骨、從眉骨至鼻底、從鼻底至下頦

耳輪

正常咬合 后錯咬合 前錯咬合

耳殼

耳窩

耳垂

(前面) (后面)

9

1

2

8

10 3

4

6

5

7

1 耳輪

2 對耳輪

3 耳舟

5 對耳屏

6 屏間切跡

7 耳垂

8 耳甲艇

9 耳甲腔

10 三角窩

第82頁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75

圖6-18

圖6-19

底,各占臉長的1/3。

五眼 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睛長度為單位,把

臉的寬度分為五等份。從左側發(fā)際至右側發(fā)際為5只眼

睛的寬度:兩只眼睛之間有一只眼睛的間距,兩眼外

側至兩側發(fā)際各為一只眼睛的間距,各占比例的1/5。

眼睛有一定的大小,鼻子也有一定的挺度,兩眼

之間的距離剛好是一個眼睛的長度,再細致點,眼睛的

寬度跟鼻子的寬度也是一樣的,成人眼睛在頭部的1/2

處,兒童和老人略在1/3以下。兩耳在眉與鼻尖之間的

平行線內。這些普通化的頭部比例只能作為寫生開始

時的參考,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正確區(qū)別

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才能體現描繪對象的個性特征。

二、不同人的頭部比例

(1)幼兒的五官都集中在臉部下半部1/2的部位。

(2)小孩的眼睛大大的,口、鼻小小的。眼睛

的位置在臉部1/2以下的部位,下巴的曲線是圓的,

眼睛和眉毛的位置距離遠。

(3)女性的眼睛大致在臉部1/2的位置。眼睛大

大的,唇、眉、下巴的線條越柔和,越有女人味。

(4)男性的眼睛在臉部2/3的部位。眼睛細細

的,口、鼻較大,下巴的線條較粗獷,眉毛粗一點比

較有男人味。

(5)中年人的眼睛比年輕人的要細小,而且眼

睛和嘴周圍有細小的皺紋。男人的臉部塊面分明,女

人的臉稍微豐滿些。

(6)老年男性臉部的骨骼最為凸出,女性稍為

豐滿些。他們的口、眼、鼻四周都有很明顯的皺紋,

一般來說眼睛都是細細的。

老幼頭型比例如圖6-19所示。

第四節(jié) 人物表情

動畫中人物的臉部往往帶有性格化的特定的表

情。這種表情的刻畫往往離不開肌肉的變化。如人哭

的時候,拉動下頦肌,臉型就需要放寬;吃驚時往往

會發(fā)出“喔”的聲音,這時臉型就應該變窄。不同的

發(fā)際

眉線

1/3

1/3

1/3

1/3

1/2

1/2

1 1 1 1 1 1

鼻底

頦底

第83頁

76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表情也反映人物的性格、年齡、職位、生活環(huán)境等。

性格活潑的人,口形變化動作大;性格木訥的人,口

形變化較小。動畫中的口形動作必須概括、夸張,抓

住重點,抓住人物在剎那間,在一句話的最有代表性

的詞語中,找準口形,而不是機械與單一。

表情有喜、怒、哀、樂(見圖6-20)。

面部肌肉與表情的關系如下:

(1)在不解、困惑的表情肌肉變化下,口輪匝

肌會產生聚焦紋。

(2)在悲哀的表情肌肉變化下,嘴角下拉三角

肌起作用。

(3)在厭惡的表情肌肉變化下,鼻根部降眉間

圖6-20

圖6-21

肌產生橫紋。

(4)在驚訝的表情下,額肌會產生抬頭紋。

(5)嘴角上拉,顴肌起作用;嘴角向外拉,笑

肌起作用,這是苦笑的表情。

(6)在不滿的表情下,皺紋集中到眉中間,皺

眉肌起作用。

(7)在失落的表情下,嘴角下拉,三角肌起作

用,頦肌產生皺紋。

(8)在振奮的表情下,皺紋集中到口輪匝肌周

圍;在欣慰時,嘴角上翹,顴肌起作用。

(9)在憤怒的表情下,皺眉肌緊鎖。

第五節(jié) 頭 發(fā)

頭發(fā)形成臉的邊緣,頭發(fā)包裹在顱骨上形成重疊

的面,它們的形狀必須遵照頭骨的大體輪廓來組織和

描繪。它們對面部的形狀構造起著輔助作用,并常增強

頭部的節(jié)奏感。必須記住,頭發(fā)雖柔軟,但它是固定的

形體,具有任何立體物的特點。描繪頭發(fā)是加強效果的

很好機會,可以和淺淡的皮膚作對比,但頭發(fā)的深黑

色不能過分強調,以免妨礙其形體。頭發(fā)的不同樣式

體現了人的各種身份和性格,表現時要注意大形和整

體關系的把握,注意遠近虛實的刻畫(見圖6-21)。

悲傷 痛苦 微笑 憤怒

第84頁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77

圖6-22

第六節(jié) 皺 紋

臉部皺紋可歸納為3種:正面皺紋、斜向皺紋和側

面皺紋。正面皺紋從臉正中開始繞著鼻子和下頦,經過

頜下部到頸部。斜向皺紋從眼內眶下延到顴骨中,穿過

頜中之后,轉到頸背。在額上,皺紋圍繞著眼上方的額

突,形成了橫穿額中的曲線走向。側面皺紋自眼外角向

后放射到耳部,向下經過咬肌,繞過下頜角至頸部。

眼外角紋纏繞著眉弓外緣,向上變細到額前沿。這些

主要皺紋類型通常由骨骼的深陷和肌肉之間的間隙形

成。皺紋的變化要根據年齡和肌肉松弛程度的不同而不

同,這樣才能達到對個性描繪的精確性(見圖6-22)。

第七節(jié) 各個不同角度的頭部

一、平視的頭部透視圖

在臉部的基本形中間定一個中心線,再把眼睛

的位置定下來。這條線是眉弓的上緣線。這條線還有

一個作用,就是人物正面的耳朵的上緣起始部分恰恰

與眉弓線相吻合,鼻部的鼻底線正好是耳朵的下緣,

第85頁

78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眼睛在眉弓線以下的地方,而眉毛在眉弓稍上一點的

地方。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將人物的發(fā)際線定得太靠

下,發(fā)際線的位置在頭部眉弓長方形的上緣部分。

正面平視 眼睛要左右對稱;嘴要畫在中間十字

線上;鼻子要有隆起的感覺,所以可畫得不對稱;耳

朵在兩邊左右對稱,位置在眉弓到鼻底線之間(見

圖6-23)。

圖6-23

圖6-25

圖6-26 圖6-27

圖6-24

側面平視 將臉部的基本形定為一個方形,耳部

在這個方形的中間1/2處;定下眉弓線,耳朵的上緣

部分與它對齊;鼻底線能定出耳朵的下緣部分;眼睛

位于眼眶的里面,將它畫得向里一些。側面頭像的畫

法仍遵循在垂直方向上的三等分(見圖6-23)。注意

男女側面的區(qū)別:女性圓滑的前額,額頭與鼻梁柔順

的銜接,平坦的眉骨,細長的脖子;男性線條可用直

線勾勒,平坦的前額,突出的眉骨,粗眉、粗脖子、

筆直的鼻梁,轉折明顯的頜骨。

3/4側面平視 線不變,豎線要向一弧,耳朵的位

置在眉弓到鼻底線之間(見圖6-24)。

正側面平視 鼻子是突出的,眼睛、耳朵的位置

在人物頭部的1/2處(見圖6-25)。

二、仰視的頭部透視圖

由于是仰視圖,眉弓線會向上移,將畫面的中心

線定好,鼻底線也會向上提高一些,然后根據眉弓線

和鼻底線將耳朵的位置定好,并根據眉弓線將眉毛的

位置定好。鼻子與眼睛的透視也會因為角度而改變,

同樣注意發(fā)髻線也要相應地向上提。

正面上仰 以鼻子為中心,眼睛、耳朵都會像球

體的感覺偏向下方,眉弓到鼻子的距離要縮短,鼻底

到下頜的距離要長(見圖6-26)。

斜側仰視 最大的特點是眼睛和鼻子的位置很靠

近,耳朵位置稍偏下(見圖6-27)。

三、俯視的頭部透視圖

頭部的大體形定好后,根據俯視的透視關系將

眉弓線定好,再根據眉弓線與鼻底線將耳朵的位置定

第86頁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79

圖6-28 圖6-29

好,并根據眉弓線將眉毛畫好。其中有一點要注意,

眼睛的形狀和仰視相反,頸部與頭部的穿插關系也很重

要,將發(fā)髻線根據透視關系稍微向下移,并加上頭發(fā)。

正面俯視 頭頂變大、下頜變小,鼻子向下,眼

睛眉毛略微向外側上揚(見圖6-28)。

斜側俯視 耳朵位置上升,下頜向下靠側(見

圖6-29)。

第八節(jié) 人物頭像繪畫的要求和步驟

素描頭像的訓練,除了要有目的性以外,還必須

具有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只有在學習中自覺

地按照這些原理去做,抓住基本法則,才能較快地掌

握造型的規(guī)律和方法。

一、人物頭像繪畫的要求

(一)觀察

開始寫生時,面對著模特還只是一個初步的感

覺。盡管這種感受比較深刻,但如果只停留在初步的

印象上來作畫,就會被模特表面的細節(jié)迷惑,使你無

法深入下去,有時甚至會產生一些視覺上的錯覺而導

致畫面的錯誤。因此,這種初步的視覺感受必須深

化,即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分析階段,樹立正確的

觀察方法。其原因就是“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

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

它”。在頭像寫生時,始終把新鮮的視覺感受與分析

研究對象結合起來,通過這樣長期反復的實踐,端正

觀察方法,才能不斷提高觀察能力。

在作畫時要始終堅持整體地觀察對象,因為在

素描寫生中沒有任何孤立的東西,它是秩序、綜合關

系形成的和諧整體。在作畫時,如果看到什么就畫什

么,不僅會使畫面失去繪畫中所必須遵守的主次、虛

實關系,而且會導致顧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形體

比例上的錯誤。正如一句藝術格言所說:“畫鼻子時

看耳朵。”因此,實際寫生時不可能各局部同時畫,

但看對象時應縱觀全局,各個部分的關系以一次觀察

所見為標準,不能以數次觀察、不同時間所見為標

準。如畫頭的基本形時,就必須同時注意它與頸部和

肩部的關系。總而言之,由于描繪的對象是一個具有

內在相互聯(lián)系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論是結構關系、

比例關系還是體面關系、面和線關系,都是相對存

在、互相制約的。如果畫時孤立、片面地去對待,最

終必定會失去畫面的整體統(tǒng)一。由此可見,整體觀察

不僅是觀察和表現的方法問題,也是思維方式方法

問題。

(二)立體觀念

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由高度、寬度和深度組合

而成的,即三維空間。許多學生由于缺乏關于物體的

體積是由面構成的原理,盡管他們有著正常的視覺,

但只能畫出寬度和高度的二維空間,卻不能畫出深

度,把立體感表現出來。值得明確的是,任何物體都

要以三維空間來測量,缺一不可。

素描雖然也有表現對象質感、體感以及不同色感

的任務,畫頭像時,眼睛是透明的,頭發(fā)蓬松而顏色

較深;但它們首先都應具有立體感。很多學生在開始

第87頁

80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觀察時,總是看不到它的體積,僅看到對象的不同顏

色。所以一定要樹立起在空間深度上塑造形體而不是

在平面上描繪這一概念,一定要掌握透視知識和注意

培養(yǎng)這種觀察認識物象的習慣,才能正確把握物體在

畫面上的恰當位置,做到看得立體、畫得立體。

(三)藝術表現

藝術表現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作者的感受和藝術

素養(yǎng),取決于作者的精神表現,即內心世界的表達。作

者的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能鮮明地感受到對象精神的

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進行有效的藝術概括。如作畫開

始,先觀察研究,畫面是強還是弱,色調是明快還是深

沉等,在感受對象的基礎上,分析主次關系、前后虛實

關系,由表象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畫面上的形象就

具有藝術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繪畫訓練是技術訓

練,也是藝術訓練,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作畫實

踐中,描繪活動同時也是表現活動,是作畫人眼中、

腦中、手下的同一件事情。素描實踐只講技術不講藝

術,只能說是訓練畫匠。造型藝術不講藝術規(guī)律和藝

術表現,就無所謂藝術教育,更談不上藝術創(chuàng)造了。

藝術表現要付諸形式,成為視覺感受的具體形

象。畫面構圖的主次虛實處理,用筆的抑揚頓挫、和

諧的韻律節(jié)奏等構成了形式美。在學習中,各種形式

美因素也是從觀察、感受物象中升華出來,并運用于

藝術實踐。不顧對象故意擺弄玄虛,在畫面上搞形式

游戲,在基礎訓練中是不可取的。因為人的頭是一個

球體,就是說是立體的。用十字和圓表示很簡單,在

圓形的基礎上,將人臉部的十字線畫出來,根據十字

線的位置將人物的眼睛、鼻子、嘴畫出來。

二、人物頭像繪畫步驟

(1)先確定構圖。找到頭的大致形狀,定出頭

高、頭寬比例關系(見圖6-30)。

(2)一般頭部的形狀接近圓形,更像一個雞蛋

的形狀,兩個端點的地方會比較狹窄(見圖6-31)。

(3)畫出雞蛋形狀的頭部以后,找到兩個內眼

角和中線的位置,將它分為四部分(見圖6-32)。

(4)在內眼角這條線上,通過比較找到外眼角

的位置,確定在線上還是線下。通常都是在線上面一

圖6-31

圖6-33

圖6-30

圖6-32

圖6-34

點,但也有在線下面一點的,多比較找準確位置,才

可以把握好對象的特征(見圖6-33)。

(5)找到耳朵的位置。找耳朵的最高點和最低

點跟眼眉和鼻底的關系,以及耳朵的長短。通常情況

當水平看頭的時候,耳朵的長度是從眼睛上端到鼻底

(見圖6-34)。

第88頁

第六章 人物頭像繪畫 81

圖6-35

(6)找到五官各自的確切位置。通常情況下,

睜開眼睛的高度是自身長度的一半,眉毛通常在另一

半眼睛的頂端。一般女性嘴部的高度是一個眼睛的一

半,從嘴的上端到鼻子的距離是另一半眼睛。上嘴唇

的高度大約占整個嘴的1/3(見圖6-35)。

注意:男性眉骨較高,前額平坦,頭骨形狀較

方,線條粗獷,臉一般比女性長,眉毛比較濃、粗,

鼻子線條較接近直線,鼻形比女性的寬大,脖子比女

的粗;女性的頭骨小,線條較柔和,臉、鼻線條圓

潤,前額圓滿,眉骨不凸,下巴一般比男性稍尖,皮

膚較白,睫毛長。由于男性頭骨比女性的大,眼球大

小相同,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女性眼睛比男性的大,這

在漫畫或動畫中得到了夸張。在漫畫中,女孩的形象

本章總結

本章講解了頭部的外在結構,包括臉部、五官、

表情、頭發(fā)、皺紋以及頭部比例和繪畫步驟。這些是

人物頭像寫生的基礎。

作業(yè)

課上作業(yè) 男青年頭像寫生(結構素描)。

要求:形象特征明確。

課下作業(yè) 女青年頭像臨?。ńY構素描)。

要求:形象特征明確。

便成了大眼、圓臉、小翹鼻、小嘴的樣子,這是由真

實夸張而來的。男性的眉毛則一般畫成劍眉,和眼睛

的距離比較近,這樣可以使眼睛透出一股英氣。眼睛

是心靈的窗戶,能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所以畫好眼睛

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瞳仁處常有來自側向的反光,表

現眼睛的明亮和神采。所以我們要畫一個驚呆或麻木

的表情,常常把那一點反光去掉,使眼睛失去光彩,

整個人的神氣也就沒了。

第89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學習目標:掌握人體和動物的骨骼結構,尤其是對影響人體和動物外形的結構骨點做重點學習和掌握,為

后期創(chuàng)作和制作三位動畫人物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重點:人體骨骼介紹、動物骨骼解剖。

達·芬奇說:“我一面成倍地畫素描,一面繪

制每一個成分和器官,繪制到那種程度,就仿佛是你

手中曾有過這些器官,你一邊轉動,一邊仔細觀察它

們,從四面八方去觀察,從里到外、由表及里、從上

到下、由下到上地觀察它們?!碑嬋宋锘騽游飼r,有

關人物或動物的解剖,即構成人物或動物的骨骼及肌

肉就是它們最基本的結構。如果想要畫好人物或動

物,就必須潛心地研究解剖知識。當然,造型訓練不

必要像醫(yī)生一樣對人體或動物的每一塊骨骼或肌肉了

如指掌,但作為對人體一般的認識,尤其是影響造型

外表起伏凹凸、轉折鉚接的關鍵部位和結構點務必切

記。這樣在寫生或創(chuàng)作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助于

深入觀察和準確表現。

第一節(jié) 人體骨骼解剖

骨骼是人體固定的支架,決定著人物的比例和形

狀(見圖7-1至圖7-3)。骨骼的形成在于韌帶把骨

骼連接在一起。韌帶一般不影響外形,只是把骨骼的

關節(jié)牢固地接合起來。骨骼的上面是肌肉和皮膚,骨

骼靠近皮膚外表隆起的地方稱為骨點,直接影響著身

體的外形。尤其是頭、手、足、小腿前方、肩胛骨、

胸廓、盆骨等處,骨骼對形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肩、膝、肘、踝、腕關節(jié)處的骨骼也決定了各部分的

特點。瘦人和老人在這些部位更為突出,身體發(fā)胖

的人在這些骨點處是凹形。又如,男女的軀體在外形

上之所以不同,是因為男性的骨骼、肩膀較寬,骨盆

較窄;女性的骨骼相反。因此,如果把兩種骨骼并列

在一起,就能立刻知道,哪個是男性的,哪個是女性

的。為此,要畫好人物畫、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人物造型,

就必須認真學好人體解剖知識。

人體是一個完整的肌體,分為頭部、軀干、上

肢、下肢4個部分,共有206塊骨骼,分為顱骨、軀干

和四肢三大部分。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肢骨

126塊(見圖7-4)。

人體的骨頭形狀不同,大小各異,可分為長骨、

第90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83

圖7-1

圖7-2

圖7-3

圖7-4

肩胛骨

肱骨

尺骨

尺骨 手骨

脊柱

股骨

腓骨

脛骨

足骨

肩胛骨

胸骨

尺骨

手骨 脊柱

股骨

腓骨

脛骨

足骨

鎖骨

髖骨

肩胛骨

胸骨

手骨

脛骨

足骨

脛骨

腓骨

肱骨

橈骨

橈骨

柱髖骨

髖骨

髕骨

肱骨

橈骨

顱骨

鎖骨 2

肩胛骨 2

肋骨 24

胸骨 1

椎骨33~34

尺骨 2

髖骨 2

腕骨 16

掌骨 10

指骨 28

手骨

股骨 2

髕骨 2

脛骨 2

腓骨 2

上肢骨

下肢骨

四肢骨

骨盆

胸廓

軀干骨 脊柱

附骨 14

趾骨 28

跖骨 10 足骨

肱骨 2

橈骨 2

第91頁

84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短骨、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4種類型。其中,長骨像棍

棒,短骨近似立方體,扁骨猶如扁扁的板條。

頭部的骨骼在第五章已經介紹過了,本章就不再

介紹,直接從軀干開始。

一、軀干的骨結構

人體軀干包括頸、胸、腹、背4個部分。人體的

頸部像一個圓柱體由前向后傾斜,插入人體的胸部。

人體的胸部、腹部位于軀干的前面。軀干的骨結構是

由1條脊柱、12對肋骨、1塊胸骨構成(見圖7-5)。

圖7-5

圖7-6

圖7-7

(一)脊柱

脊柱是人體的支柱,約占人體全長的2/5,脊柱

在外形上位于軀干后面中間,將背部垂直地劃分為

左、右兩個對稱的部分,能產生屈伸、側彎與旋轉等

復雜的動作,并對人體運動平衡調整起著非常重要的

作用,決定著人體運動的形式。人體造型時,應首先

注意分析、研究脊柱的形態(tài)變化(見圖7-6、

圖7-7)。

1

4

2 1 脊柱

2 胸骨

3 肋骨

4 鎖骨

5 髖骨

6 肩胛骨

3

前面

后面 前面

人體軀干的骨骼

右側

頸彎

胸彎

尾椎

骶椎

臂彎

(前面) (側面) (后面)

頸后溝

脊柱溝

尾尖

骶甲

第七隆椎

腰彎

6

5

第92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85

圖7-8

圖7-9 圖7-10

脊柱又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與尾椎五

部分。人體常態(tài)直立時,從前面看,脊柱為垂直線;

從側面看,脊柱有頸彎、胸彎、腰彎、臀彎4個彎曲。

整個脊柱側面呈S狀,脊柱的最高部位約和頭部的鼻底

處齊平,最低位置與趾骨聯(lián)合處齊平(見圖7-8)。

(二)胸廓

在人體的軀干當中,脊柱的胸椎、胸骨和12

對肋骨構成了一個上窄下闊、截面為圓的穩(wěn)定骨

結構,稱為“胸廓”。整個胸廓呈卵形,奠基了

胸部的基本形態(tài)。成年人胸廓的前后徑比左右徑短

(見圖7-9)。胸廓對外形的影響如圖7-10所示。

肩胛骨 鎖骨

胸椎

胸廓

肋下角

胸骨

肋軟骨

肋骨

肋弓

骨盆

第93頁

86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三)頸部骨結構

人體頸部的骨骼除了頸椎之外,還有舌骨和喉

軟骨結構。舌骨的作用是在舌骨周圍的肌肉結構作用

下,帶動舌和喉運動,對頸部造型有著內在和外在的

作用,男性的喉結明顯(見圖7-11)。

圖7-11

圖7-13

圖7-14

圖7-12

二、上肢的骨結構

上肢包括上肢帶和游離上肢兩個部分。

(一)上肢帶的骨結構

上肢帶的骨結構由兩個成對的鎖骨和肩胛骨構成。

鎖骨位于胸廓的前上方,是一根呈S狀的長骨,

顴骨的骨相幾乎全部顯于外表,形成鎖骨線造型骨點

標志。鎖骨的功能是支撐肩胛骨,使上肢能靈活地產

生運動。鎖骨能產生上提、下降、前屈、后伸等運

動,但活動范圍都很小。鎖骨是肩部造型很重要的一

條造型骨線(見圖7-12至圖7-14)。

口腔

舌骨

舌骨

甲狀軟骨

甲狀軟骨

甲狀腺

肩胛骨

肩胛骨

肩峰端

肩峰端

肩關節(jié)

胸骨端

第一肋

第二肋

胸鎖關節(jié)

鎖骨

胸骨柄

鎖骨外形結構

環(huán)狀軟骨

環(huán)狀軟骨

氣管

氣管

鎖骨

鎖骨

脊柱

食管

第94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87

圖7-16

圖7-15

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外側,是三角形的扁骨。肩

胛骨背面有一隆起的骨嵴,稱為“肩胛岡”。肩胛岡

的外端為向上的肩峰。肩胛岡、肩峰明顯于外形,是

重要的造型骨點。肩胛骨的運動范圍不大,但肩胛骨

是形成人體背部外形重要的一塊骨骼(見圖7-15)。

肩胛骨對外形的影響如圖7-16所示。

(二)游離上肢骨結構

上肢的游離部可分為上臂、前臂和手。上臂和前

臂的結合部為“肘”,前臂與手的結合部為“腕”。

一般成人的上肢比例為:肩峰至中指末端為3個頭

高。其中,上臂約為4/3個頭高,前臂為1個頭高,手

為2/3個頭高。上肢的形體結構可視為由三角形

的肩、柱形的上臂和前臂以及楔形的手構成(見

圖7-17、圖7-18)。

游離上肢骨結構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和手骨3個

部分(見圖7-19)。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10

11

12

(后面)

1 肩峰

2 關節(jié)孟

3 腋緣

4 下角

5 脊柱緣

6 內側角

7 上緣

8 喙突

9 岡上窩

10 岡下窩

11 肩胛岡

12 肩胛下窩 (前面)

第95頁

88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7-17

1.上臂骨

上臂骨只有一塊骨骼,稱為“肱骨”。肱骨一體

兩端結構,兩頭粗,中間細(見圖7-20)。

圖7-18

圖7-19

(后面)

2.前臂骨

前臂骨由尺骨和橈骨構成,尺骨位于內側,橈骨

位于外側,可記憶為“內尺外橈”(見圖7-21)。

肩峰

鎖骨

肱骨

肱骨

橈骨

橈骨

腕骨

腕骨

掌骨

掌骨

指骨

指骨

尺骨

尺骨

肩胛骨

肩胛骨

(前面)

胸廓

胸廓

上肩

前壁

指間

2/3頭高

4/3頭高

1頭高

上肢形體結構

第96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89

圖7-20

圖7-21

尺骨和橈骨在結構上都是由一體兩端構成。尺骨整體

外形為上大下小,像一個螺帽扳手。橈骨外形上小下

大,上端稱為“橈骨小頭”,像一個搗蒜的錘子。

在上肢造型中,肘關節(jié)的肱骨內、外上髁和尺骨

鷹嘴,尺骨后緣、肱橈關節(jié)、尺骨小頭、橈骨常顯于

外形,形成重要的造型骨點。

(前面) (外側面) (后面)

肱骨頭 肱骨頭

肱骨頭 大結節(jié) 大結節(jié) 大結節(jié)

大結節(jié)嵴

小結節(jié)嵴

結節(jié)間溝

三角肌粗隆 三角肌粗隆

尺骨粗隆

橈骨粗隆

橈骨體

橈骨髁

橈骨

橈骨 橈骨

橈骨小頭

三角肌粗隆

橈骨窩

橈骨切跡

冠突窩

冠突

外上髁

外上髁

鷹嘴窩

鷹嘴

鷹嘴

鷹嘴

內上髁

內緣

后緣(尺骨線)

尺骨體

尺骨小頭 尺骨小頭

環(huán)狀關節(jié)面

尺骨關節(jié)面

腕骨關節(jié)面 尺骨切跡 腕骨關節(jié)面

尺骨嵴

尺骨

尺骨

莖突 莖突

莖突

莖突

滑車 內上髁

滑車 滑車

肱骨小頭

半月切跡

半月切跡

環(huán)狀關節(jié)面

肱骨小頭

小結節(jié)

第97頁

90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3.手骨

手骨結構由腕骨、掌骨、指骨組成(見圖7-22)。

腕骨可分為上下兩列,由許多小骨塊組成,在造

型上不必多記,掌握大的外形即可(見圖7-23)。

圖7-22

圖7-23

橈骨 尺骨 尺骨 橈骨

月骨

三角骨

豌豆股

手舟骨

頭狀骨

大多角

小多角

甲粗隆

掌面 背面

手骨外形結構

腕骨外形結構

腕骨

腕骨溝

指間關節(jié)

(背面) (掌面)

掌指關節(jié)

第一節(jié)指骨

籽骨

滑車

鉤骨

掌骨

第98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91

圖7-24

圖7-25

掌骨位于腕骨下列之下,是構成手掌的骨骼和

造型的基礎。掌骨共有5塊,從外側數為第一掌骨,

形狀粗短;第二掌骨最長;第三至第五掌骨依次逐

漸變短。5塊掌骨雖然長短形態(tài)各異,但都有共同的

結構方式:在形態(tài)上,兩端粗,中間細,并為柱形;

在結構上,靠近腕骨一端的為掌骨底,靠近指骨一端

的為掌骨頭,底為方形,頭為球面性,中間部分為掌

骨體。第一掌骨的活動范圍最大,尤其是向掌心收攏

時,能使掌部構成3個面——前、背和外側面。這一

特征對掌部造型有著重要的意義。

指骨的外形結構是構成手指的最基本組成部分。

除拇指為兩節(jié)外,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都為3

節(jié)指骨。接近掌骨的指骨為第一節(jié)指骨,中間為第二

節(jié)指骨,最后的1節(jié)指骨為第三節(jié)指骨。在長度上,

第一節(jié)指骨最長,并依次下降。

(三)游離上肢運動關節(jié)的外形特征

1.肘關節(jié)

肘為上臂骨與前臂骨的連接部分,在肌肉的牽動

下,可使前臂做前屈、后伸動作。從肘的外形結構來

看,肱骨下端的肱骨滑車同尺骨上端的鷹嘴、肱骨小

頭同橈骨小頭構成肘關節(jié)。在伸肘時,鷹嘴含落在

肱骨下端背面的鷹嘴窩內;在屈肘時,鷹嘴和肱骨

內、外上髁的骨相明顯于外形,并形成一個三角形

(見圖7-24、圖7-25)。

2.橈尺關節(jié)與近側關節(jié)

橈尺遠側與近側關節(jié)能使橈骨以尺骨為軸進行旋

前運動(見圖7-26)。

3.手關節(jié)

手關節(jié)包括橈腕關節(jié)、腕骨間關節(jié)、腕掌關節(jié)、掌

指關節(jié)、指間關節(jié)。一般來講,腕骨間關節(jié)和腕掌關節(jié)

在外形變化上不十分明顯。在造型上,除第一掌骨外,

可將它們視為一個較穩(wěn)固的拱狀整體(見圖7-27)。

(前面)

肘關節(jié)構成形式

屈肘時 伸肘時

(后面)

1 鷹嘴

2 滑車

3 尺骨小頭

4 橈骨小頭

5 半月切跡

6 喙突窩

1 肱骨

2 橈骨

3 尺骨

4 鷹嘴

5 尺骨小頭

6 肱骨外上踝

7 冠突

8 半月切跡

9 滑車

10 鷹嘴窩

11 橈骨窩

12 橈骨小頭

肘關節(jié)結構

8

6

7

3

2

2

5

3

3

8

9

7

2

12

5

1

1

1

11

1 1

4 9

4

4

11

11

11

11

10

10

10

10

10

7 橈骨窩

8 鷹嘴窩

9 冠突

10 肱骨外上踝

11 肱骨內上踝

第99頁

92 YINGSHI DONGHUA HUIHUA JICHU

影視動畫繪畫基礎

圖7-26

圖7-27

圖7-28

橈腕關節(jié)是典型的橢圓形關節(jié),使手作屈伸和內

外展運動。在形態(tài)上,伸指時,掌指關節(jié)呈方形;在

屈指時,掌指關節(jié)為球面形。圖7-27末節(jié)指骨底為方

形,頭為三角形,整個指外形呈錐形。由于指間關節(jié)

的結構與掌指關節(jié)不同,在伸指時為方形,屈指時為

鈍角形。

綜合分析:在進行手部造型時,把握手骨結構特

征、關節(jié)特征、手背表層肌腱特征和上述肌塊結構外

形特點,是組織手部造型結構的關鍵(見圖7-28、

圖7-29)。

橈尺近側關節(jié)

橈尺遠側關節(jié)

尺骨

尺骨

橈骨

橈腕關節(jié)

橈腕關節(jié)

指間關節(jié)

掌指關節(jié)

橈尺遠側與近側關節(jié)

橈骨

鷹嘴

(肘側)

肘關節(jié)

第100頁

第七章 人體、動物骨骼 93

圖7-29

圖7-31

三、下肢的骨結構

下肢包括下肢帶(髖)和游離下肢兩個部分(見

圖7-30)。

(一)下肢帶骨骼

下肢帶骨骼是由左、右兩髖骨構成(見圖7-31、

圖7-32)。

圖7-30

手關節(jié)外形

髖骨

髖骨

髖骨

髖骨

脛骨

腓骨

脛骨

腓骨

足骨 足骨

(前面)

右髖骨外面 右髖骨內面

(側面)

9

9

13

14

14

6 6

8

7

5 5

15

3 3 4

4

2

2

12

12

13

1

21

11

10

股骨

股骨

1 髖臼

2 恥骨

3 坐骨

4 恥骨結節(jié)

5 坐骨結節(jié)

6 坐骨棘

7 髖骨大切跡

8 髖骨翼

9 髂嵴

10 髖骨

11 髂前上棘

12 髂前下棘

13 髂后上棘

14 髂后下棘

15 閉孔

21 髂窩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書冊翻頁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