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人大出版社 新聞傳播學書日 JOURNALISM AND CCOMMUNICATION
2025年人大出版社 新聞傳播學書目





編輯聯(lián)系方式龔洪訓 6130616 @ qq.com 010-62515637劉靜 12918646 @ qq.com 010-62513587
簡要目錄
21世紀國際新聞與傳播系列教材 52
21 世紀新媒體專業(yè)系列教材 55
普通高等學校應用型教材·新聞傳播學 66
高等學校新文科教材·通識教育系列 76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79
新聞傳播學文庫 93
其他新聞傳播學圖書 95
人文書托邦 98
獲獎、規(guī)劃教材 99
大課教材 100
駐外人員聯(lián)系方式 101
目錄Contents)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理論 ① 1
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 new 2
全媒體新聞實務教程 new 2
網絡與新媒體概論<ew 3
輿論學 3
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 new 4
廣播電視與視聽傳播概論 new 4
基礎課程系列
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
傳播學教程(第二版) 5
新聞理論教程(第5版) 5
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第二版) 6
新聞理論新編(第二版) 6
融合新聞學概論:理念、實務、操作解析<ew 7
媒介融合案例教程<ew 7
比較新聞學教程<ew 8
當代西方新聞理論 8
中國新聞傳播史(第4版), new 9
中國新聞傳播史新編(第二版) 9
外國新聞傳播史(第2版)(鄭超然) 10
外國新聞傳播史(陳力丹五人版) 10
外國新聞傳播史綱要(第3版) 11
外國新聞史(第2版)(李磊) 11
中外新聞傳播史(陳力丹) new 12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第二版) 12
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與實踐<ew 13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案例教程<ew 13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第2版) new 14
媒介素養(yǎng)概論(第2版)<mew 14
當代媒介素養(yǎng)十講 15
媒介批評通論(第二版) 15
新聞傳播法教程(第7版) 16
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教程 16
新聞傳播學專業(yè)英語教程(第二版)(展江) 17
新聞傳播學專業(yè)英語(陳繼靜) new 17
新聞采訪教程 18
新聞采訪與寫作 18
新聞寫作教程 19
當代新聞寫作(第二版) 19
深度報道 20
財經新聞報道(唐錚) new 20
財經新聞基礎(第 2 版)(賀曉宏) new 21
新聞編輯學(第四版) 21
新聞編輯 22
報刊編輯(第 2 版) 22
報紙編輯學教程 23
新聞評論 23
新聞攝影教程(第6版) new 24


21世紀國際新聞與傳播系列教材
國際傳播理論 new 52
國際傳播史 new 52
21世紀新媒體專業(yè)系列教材
新媒體概論(第 4版)<ew 55
網絡傳播概論(第5版) 55
網絡傳播導論(第三版) 56
智能媒體傳播 56
社會化媒體:理論與實踐解析 57
網絡輿情概論(第 2 版) 57
網絡傳播法導論(第2版)<mw 58
跨媒體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 58
融媒體新聞報道實務 59
新媒體研究方法 59
算法新聞 60
數(shù)據(jù)新聞概論(第3版)<mew 60
數(shù)據(jù)新聞教程<ew 61
信息圖表編輯 61
網絡新聞編輯 62
新媒體編輯 62
新媒體運營 63
新媒體運營實務(第2版)<mew 63
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項目管理 64
微電影創(chuàng)作教程(第2版) 64
新媒體藝術導論 65
新媒體管理<ew 65
新聞學基礎:歷史與理論 66
融合新聞創(chuàng)作(數(shù)字教材版) 66
H5 交互融媒體作品創(chuàng)作(第 2 版) 67
時評要領 67
網絡與新媒體概論 68
廣播電視新聞業(yè)務(第2版) 68
視聽新聞實務(數(shù)字教材版) 69
出鏡報道與新聞主持(第2版) new 69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ew 70
紀錄片理論與創(chuàng)作<ew 70
新媒體紀錄片創(chuàng)作(數(shù)字教材版) 71
新媒體視聽節(jié)目制作(數(shù)字教材版) 71
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運營<ew 72
數(shù)字營銷實務<ew 72
品牌設計與傳播<ew 73
廣告策劃實訓教程(數(shù)字教材版) 73
廣告創(chuàng)意實訓教程(活頁教材版) new 74
影視廣告實務<ew 74
直播電商運營實務(數(shù)字教材版) 75
新聞專業(yè)畢業(yè)設計 75
高等學校新文科教材·通識教育系列
大學生數(shù)字素養(yǎng)(數(shù)字教材版) new 76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 new 76
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與實務 new 77
《孫子兵法》解讀(第2版) nev 77
社會組織管理與公益?zhèn)鞑ィ篈I時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new 78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理解新媒介:變化與挑戰(zhàn)(第2版)<mew 79
沖擊力:如何讓你的觀點有力量(第2版)<ew 79
傳播理論導引1:分析與應用(第6版) 80
數(shù)字時代的媒介:連接傳播、社會和文化 80
媒介論爭:數(shù)字時代的20個爭議話題(第4版) 81
美國大眾傳媒法(第19版) 81
全球新聞學研究:理論、方法、發(fā)現(xiàn)與未來 82
傳播學 82
大眾傳媒革命 83
大眾傳播概論:媒介素養(yǎng)與文化(第8版) 83
大眾傳播動力學:轉型中的媒介(第12 版) 84
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 84
人際傳播教程(第十二版) 85
媒介倫理學:問題與案例(第8版) 85
跨文化傳播(第六版) 86
媒介研究技巧(第二版) 86
創(chuàng)造性的采訪(第三版) 87
精確新聞報道:記者應掌握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版) 87
娛樂產業(yè)經濟學:財務分析指南(第8版最新版) 88
廣告調查:理論與實務(第2版) 88
克萊普納廣告學(第18版) 89
視頻基礎(第六版) 89
美國電視史 90
電視現(xiàn)場制作與報道(第五版) 90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大師經典系列 91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學術前沿系列 92
新聞傳播學文庫 93
其他新聞傳播學圖書 95
人文書托邦 98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下稱馬工程)重點教材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鑄魂工程,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的示范工程。
大力加強馬工程重點教材建設,編寫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系列教材,對于堅持黨對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對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對于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承擔了多種新時代教育部馬工程教材“中國系列”重點教材的編輯出版發(fā)行工作。部分書單如下:
1.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理論
2.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
3.全媒體新聞實務教程
4.網絡與新媒體概論
5.輿論學
6.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
7.廣播電視與視聽傳播概論
8.社會建設概論
9.西方社會學理論
10.社會研究方法(第7版)
11.哲學概論(第3版)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理論
內容簡介
主編簡介
本教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緊扣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時代主題,將習近平對新聞宣傳和輿論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全面融人教材之中;堅持史論結合的敘述思路,從縱向上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以及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的順序來梳理、闡釋和論述他們對于新聞工作的一系列理論觀點,探究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理論的歷史淵源;從橫向上分析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理論形成發(fā)展的背景條件和主要內容,并將其核心內容分成幾個章節(jié)具體闡述。
教材編寫的主要依據(jù)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新聞輿論、網絡傳播、媒體融合、國際傳播,以及文化出版、理論研究等涉及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特別是“2·19”講話中習近平提出的“七個堅持”。這本教材,全面展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對創(chuàng)立新時代黨的新聞理論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理論貢獻。
鄭保衛(wèi),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科專家,中宣部、教育部特別委托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學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其中國化、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與實踐、新聞教育、新聞倫理、新聞法制等。
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

全媒體新聞實務教程
內容簡介
在宏觀上,本教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基于中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教材體系,在積極吸收借鑒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扎根中國大地,將中國新聞傳播實踐和媒介治理理論相結合,增加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國特色社會義法治理論與網絡治理實踐的比重,展現(xiàn)中國情境下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的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編寫適宜于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發(fā)展的教材。
在微觀上,本教材按照總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基礎)-分論一(新聞傳播倫理)-分論二(新聞傳播法規(guī))三編的設計進行編寫。在“總論”部分,本教材從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體制出發(fā),對新聞傳播倫理、法規(guī)的基本問題、基本原則以及不同規(guī)范的互動和協(xié)調進行闡釋;在“分論一”部分,本教材圍繞虛假信息、二次傷害、算法操控等六類典型的倫理問題,剖析其行為選擇、道德理由和倫理法則;在“分論二”部分,本教材圍繞新聞傳播活動中的七項重要議題,對新聞傳播與國家、社會、行業(yè)、公民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價值平衡進行闡釋,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責任和法治意識。
內容簡介
本教材在內容結構上以全媒體新聞生產特別是新型主流媒體的新聞生產為著眼點,從全媒體新聞生產平臺的搭建、新聞產品的研發(fā)開始,遵循當前業(yè)界的實踐流程與生產模式,從宏觀設計到微觀操作,從原理講授到實操訓練,內容不僅涵蓋了全媒體新聞信息的發(fā)現(xiàn)采集、新聞素材的整合呈現(xiàn),而且涉及全媒體產品的發(fā)布維護和事實核查,全媒體新聞人才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職業(yè)倫理等。教材既強調全媒體新聞實踐依然要遵循一些既定的規(guī)范和原則,但同時在實務操作等方面也存在著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也是本教材重點關照的地方。
本教材以全媒體時代為背景,關注近年新聞實踐中的新現(xiàn)象、新產品和新類型,融人了最前沿的全媒體新聞的科研成果,并對我國全媒體的發(fā)展趨勢做出預判。
主編簡介
盧家銀,新聞傳播學博士,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杰出學者(青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新聞傳播法規(guī)、網絡治理與媒介管理等。
主編簡介
蔡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人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資助計劃”、北京市“教學名師”。新聞傳播學界第一位“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負責并主講的“新聞編輯”課程2004年被評為高等教育“全國精品課”“北京市精品課”。
網絡與新媒體概論

輿論學
內容簡介
本教材力圖做到既有國際視野,又聚焦中國網絡與新媒體的具體實踐,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打破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基于網絡與新媒體實踐的核心線索與邏輯,構建網絡與新媒體教學與研究的科學體系。
本教材不只是從媒體應用的視角來關注網絡與新媒體,而是將網絡與新媒體傳播視作一種新的公共傳播,綜合探討多元主體在網絡與新媒體中的傳播活動,在新聞生產、文化發(fā)展、國際傳播、社會治理、企業(yè)營銷、個體發(fā)展等綜合視角下分析網絡與新媒體的應用及影響。這樣的教材體系既可以服務于多元化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也可以為網絡與新媒體時代的多種主體的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提供參考。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tǒng)領,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底色,以新時代中國輿論場為基本邏輯起點,以構建基于文化主體性的中國輿論學自主知識體系為根本目標,堅持教材編寫的“五性”(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適學性),堅持價值觀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協(xié)調統(tǒng)一。
在內容安排上,本教材的整個知識體系好比房子,地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靈魂、底色。在縱切面上,教材從以往“信息范式”單一維度轉向“信息-情緒-關系-行為”的“大輿論觀”;在橫剖面上,雖然教材依然按照輿論的要素(主體、本體、客體、數(shù)量、強度、周期、反饋、質量)展開,但對以往輿論學教材中的要素進行了揚棄,如提出“意見氣候感知”代替“輿論的數(shù)量”、輿論的反饋中“解氣優(yōu)于解惑”的價值取向等??v切面的輿論層次和橫剖面的輿論要素是房子的“四梁八柱”,房頂是國家治理與全球數(shù)字領導力構建,是中國輿論學的目標指向。
主編簡介
彭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人選教育部2006年“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有計算機與新聞學專業(yè)雙重背景,我國最早從事網絡傳播教學和科研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出版了《中國網絡媒體的第一個十年》《網絡傳播概論》《新媒體用戶研究》等20余部專著和教材。
主編簡介
李彪,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首批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人選者。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等。主要研究領域為輿論學、新媒體傳播。
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

廣播電視與視聽傳播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從我國新時代國際傳播的戰(zhàn)略傳播屬性出發(fā),重點關注復雜國際關系格局下和新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實踐前沿,介紹我國國際傳播實踐新進展。本教材也將囊括傳統(tǒng)國際傳播教材所涉及的重要國際傳播概念、理論與要素,以此實現(xiàn)與現(xiàn)有國際傳播教材的銜接。
教材由四編組成,包括理論與歷史、主體與拓展、方式與創(chuàng)變和新時代與創(chuàng)新。理論與歷史銜接傳統(tǒng),主體與拓展關注不同類型國際傳播主體實踐,方式與創(chuàng)變聚焦國際傳播手段創(chuàng)新,新時代與創(chuàng)新關注新時代國際傳播觀念和實踐的突破。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新時代環(huán)境,在滿足專業(yè)課程教學需要的基礎上,響應培養(yǎng)卓越新聞傳播2.0的人才需求、國家建設需求及高等教育發(fā)展新趨勢,圍繞廣播電視與視聽傳播的歷史發(fā)展、基本原理和實務應用三個部分,以深人淺出的方式全面呈現(xiàn)我國廣播電視與視聽傳播的發(fā)展圖景。
針對新媒介技術為視聽傳播格局帶來的深刻變革,本書拓展了廣播電視專業(yè)原有的內容邊界,以新媒體時代的視聽傳播為底層邏輯重構知識體系。教材內容兼顧理論與實務,有針對性地助力本科生掌握視聽傳播的基本規(guī)律與應用技能。
主編簡介
鐘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項目創(chuàng)始負責人,“一帶一路”國家記者培訓項目創(chuàng)始負責人。研究方向為國際傳播、公共外交、國際廣播電視新聞。
主編簡介
周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人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新媒體與視聽傳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項目、重點項目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出版《影像背后:網絡語境下的視覺傳播》《路徑與執(zhí)擇》《理解電視》等多部著作。擔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中國記協(xié)常務理事。
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
傳播學教程(第二版)
首屆全國優(yōu)秀教材(高等教育類)二等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
新聞理論教程(第5版)


ISBN: 978-7-300-11125-4
作者:郭慶光
定價:45.00元
出版時間:2011-04-02
ISBN:978-7-300-31784-7
作者:楊保軍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3-06-07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級重點教材,在國內擁有廣泛而深人的影響,全書運用國內外傳播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結合新媒介技術的發(fā)展,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xiàn)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tǒng)性,對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網絡傳播、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等領域中的許多理論和現(xiàn)實課題進行了深人的剖析,從而勾勒出傳播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框架。
作為傳播學課程的基礎教材,本書以其體系的完整嚴謹、講解的深人淺出、知識點布局的全面系統(tǒng)又重點突出、大量第一手外文資料的占有而廣受師生稱道,被國內絕大多數(shù)新聞傳播院系采用作為專業(yè)課教材,并且被多所院校指定為考研教材或參考教材。
目 錄
第一章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與基本問題 | 第九章 | 傳播媒介的性質與 作用 |
第二章人類傳播活動的歷 史與發(fā)展 | 第十章 第十一章 | 大眾傳播的受眾 傳播效果研究 |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與 | 第十二章 | 大眾傳播的宏觀 |
意義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 | 第十三章 | 社會效果 國際傳播與全球 |
系統(tǒng)結構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 第十四章 | 傳播 傳播學研究史和 |
第六章 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 主要學派 | |
第七章 大眾傳播 | 第十五章 | 傳播學調查研究 |
第八章 傳播制度與媒介規(guī) 范理論 | 后記 | 方法 |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聞本體論、新聞業(yè)態(tài)論和新聞關系論為基本板塊,以新聞精神論為內在紅線,建構了比較完整的新聞理論體系。教材寫作上,注重普遍與特殊相統(tǒng)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與前沿相協(xié)調。
第5版在保持前四版基本結構、基本內容穩(wěn)定的前提下,補充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新內容,更新了一些必讀與選讀文獻,調整了教材末尾所列的“選讀書目”“15篇導讀論文目錄”和“經常應讀刊物”,并對整部教材的敘述文字做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訂正。
目 錄
前言
緒論新聞學與新聞理論
第一章 新聞活動的本質與演變
第二章 新聞活動系統(tǒng)的構成
第三章 新聞活動者
第四章 新聞傳收內容
第五章 新聞選擇標準
第六章 新聞傳播的普適原則
第七章 新聞傳播的特殊原則
第八章 新聞傳媒
第九章 新聞規(guī)律
第十章 新聞自由
第十一章 新聞道德
第十二章 新聞傳播環(huán)境
第十三章 新聞關系
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第二版)
新聞理論新編(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國家級精品課“新聞理論”配套教材


ISBN:978-7-300-13959-3
作者:童兵
定價:39.00元
出版時間:2011-07-11
ISBN:978-7-300-20150-4
作者:鄭保衛(wèi)
定價:39.80元
出版時間:2015-01-01


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論新聞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意義和研究方法寫起,分別闡述了新聞傳播的行為、傳播者、內容、過程、要求、媒介、事業(yè)、受眾、效果和調控,研究了新聞傳播活動的發(fā)生及其發(fā)展和運作的規(guī)律,以及它同隨自己互動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構建了一個邏輯聯(lián)系合理、清晰的理論框架。
本書廣收并蓄,吸納了被學術界認同并在實踐中行得通的成果,突出專業(yè)知識與基本理論的闡釋,對于青年學生掌握新聞傳播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從應用走向科學,是大有益的。
目 錄
第一章新聞傳播行為第二章新聞傳播者育第三章新聞傳播內容第四章 新聞傳播過程第五章 新聞傳播要求第六章 新聞傳播媒介第七章 新聞傳播事業(yè)第八章 新聞傳播受眾第九章 新聞傳播效果第十章新聞傳播調控后記
第二版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鄭保衛(wèi)教授多年來從事新聞理論教學和研究的成果結晶。
本書對新聞理論所涉及的基本問題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梳理、歸納和評介,對新聞學本體理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作了較為準確的闡釋、界定和厘清,對新聞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的重大問題作了較為全面的概括、分析和論述。此外,本書還注意吸收近些年來國內外新聞學研究最新理論成果和新聞實際工作最新實踐經驗,使得內容更加豐厚、充實。
本書既可作為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學生學習新聞理論、了解新聞知識、掌握新聞理念的基礎教材,也可以作為公眾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普及讀物,同時還可以作為新聞與傳播實務及科研人員學習和研究新聞理論的參考著作。
目 錄
緒論
第一編新聞第一章什么是新聞第二章新聞的基本屬性第三章新聞的選擇標準
第二編新聞業(yè)第四章新聞業(yè)的產生與發(fā)展第五章新聞業(yè)的性質與功能
第三編新聞工作第六章新聞工作的真實性原則第七章新聞工作的客觀與公正報道原則第八章新聞工作的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原則第九章新聞工作的道德規(guī)范與法治規(guī)范原則第十章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第十一章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三貼近”原則
融合新聞學概論
媒介融合案例教程



ISBN:978-7-300-29739-2
作者:李沁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1-08-15
ISBN :978-7-300-29900-6
作者:本書編寫組
定價:45.00元
出版時間:2021-09-15

內容簡介
本書視野開闊,基于國內外新聞實務變革實踐,緊扣媒體技術變革發(fā)展趨勢,關注相關新聞傳播學理論熱點,力圖在媒介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構融合新聞學知識體系。全書體例完備,理念、實務、操作解析三位一體,既具理論深度,又有實操指南。本書引「人大量中外最新案例,通過賞析優(yōu)秀的融合新聞報道,歸納融合新聞報道的基本方法和步驟。隨著融媒體時代出鏡報道應用日益廣泛,本書設專章介紹融合新聞的出鏡報道與主持,幫助學生提升鏡頭前的語言及非語言表達能力。
全書分為十章,各章依循“學理-歷史-實踐”的邏輯線索結構內容,均配有“學習要點”“閱讀、思考與練習”,全書穿插“操作解析”“案例分析”“作品賞析”,以便于學生掌握知識要點、實操和復習。
內容簡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yè)委員會發(fā)起,聯(lián)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等十余所高校新聞院系,與今日頭條合作,共同開展了新媒體創(chuàng)新案例推選活動。經過專家評審,本書從近100個案例中挑選了20個經典案例,分為融合新聞創(chuàng)新報道案例、融合媒體創(chuàng)新應用案例、融合創(chuàng)新建設媒體案例三個板塊。
為了使案例更具透明性,凸顯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本書主創(chuàng)團隊不僅對相關采編人員進行了深度訪談,而且對案例進行了評析。為了突出理論指導,本書挑選了有關媒介融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學術論文,作為案例教程的起始部分。
目 錄
目 錄
第一章融合新聞與融合新聞學
第二章融合新聞的特征
第三章融合新聞從業(yè)者的專業(yè)素質與技能
第四章融合新聞的新聞價值與新聞倫理
第五章融合新聞的報道模式與信息處理
第六章融合新聞策劃與主要形態(tài)
第七章融合新聞深度報道
第八章融合新聞與沉浸新聞
第九章融合新聞的出鏡報道與主持
第十章融合新聞走向智能化
附錄融合新聞語言技能訓練手冊
融合新聞學:跨越新聞與傳播的邊界
第一部分持續(xù)發(fā)展的媒介融合理論
第二部分融合新聞創(chuàng)新報道案例新華社“請回答2018”央廣網《習聲回響》求是網《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十個關鍵點》人民網《跑者說》第一季封面新聞《十年·成長:紀念 5*12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系列報道《成都商報》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報道(圖文視頻直播)《每日經濟新聞》H5作品《ofo迷途》第一財經《40and40》視頻《新京報》普吉島沉船事故系列報道
第三部分融合媒體創(chuàng)新應用案例
第四部分融合創(chuàng)新建設媒體案例
比較新聞學教程:跨文化視角
當代西方新聞理論


ISBN:978-7-300-32493-7
作者:單波曹皓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4-03-15
ISBN:978-7-300-20394-2
作者:劉建明
定價:38.00元
出版時間:2015-01-01


內容簡介
《比較新聞學教程》以多學科的比較理論與方法搭建知識平臺,建構“新聞文本-新聞記者-新聞生產-新聞消費-媒介體系-全球新聞流與新聞關系”的比較新聞學知識框架,將學習者引向探索立于多元交往世界的全球新聞發(fā)展道路。
作者在講解中穿插有大量典型案例。通過案例研究,學習者可直面全球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新聞傳播關系事實,消解西方中心主義和民族中心主義的比較觀,在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的指導下,重建全球新聞多樣性互通的世界普遍主義,從而回歸人類比較實踐的跨文化視角。
本教材可供修習比較新聞學、跨文化傳播、國際新聞與傳播等課程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目 錄
導論比較新聞學:意義、問題與多學科路徑
第一章比較新聞學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第二章比較新聞學的方法
第三章新聞文本
第四章新聞記者
第五章新聞生產
第六章新聞消費
第七章 媒介體系
第八章全球新聞流與新聞關系
第九章中國新聞話語實踐的中國性與世界性
后記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最近十余年西方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趨勢,重點引介了國內鮮為人知的200多位西方新聞學者的最新觀點和73位著名學者的學術身份,力求呈現(xiàn)西方當代新聞理論的原貌。在現(xiàn)實與歷史的語境下,本書就21世紀新聞學的前沿理論做出全面引證和論述,對觀察和思考當前中外新聞現(xiàn)象有重要價值。掌握本書提供的知識體系、分析視角和邏輯方法,能提高分析和闡述新聞議題的水平,可作為新聞學研究和高校新聞學專業(yè)師生拓展知識與能力的教材與工具書。
目 錄
第一章西方新聞理論的新興學派第二章新聞媒介的演進與媒介社會第三章新聞的性質與維度第四章新聞的真實、客觀與真理第五章新聞價值與新聞建構第六章新聞制作、傳播與受眾第七章新聞專業(yè)主義的突圍第八章當代西方的新聞自由第九章市場失靈與新聞法治第十章媒介體制與新聞管理附錄:西方當代主要新聞學者參考文獻
中國新聞傳播史(第4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教材第三版曾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重點推薦!
ISBN:978-7-300-31966-7作者:方漢奇王潤澤定價:59.90元出版時間:2024-05-15
中國新聞傳播史新編(第二版)


ISBN:978-7-300-28338-8
作者:王潤澤
定價:48.00元
出版時間:2020-08-15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新史教材領域的開山之作,亦是扛鼎之作,由新聞傳播學領域泰斗級學者方漢奇先生領銜主編。第三版獲得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第4版是2024年剛剛修訂出版的最新版,所記述的史實內容和相關數(shù)據(jù)的時間下限截至2023年2月。
本書融會、吸納了30多年來中國新聞傳播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涵蓋了中國自先秦兩漢以來直到當代新聞傳播活動的歷史,涉及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和新聞傳播學教育、新聞傳播學研究等各方面的內容,同時囊括臺灣、香港、澳門地區(qū)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作為新聞傳播史領域的經典基礎教材,本書在體例、內容的創(chuàng)新和開拓等方面,遠超同類教材,被老師們極力推崇,自2011年出版,累計發(fā)行超50萬冊,覆蓋干余所高校。
目 錄
第一章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第二章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與初步發(fā)展
第三章國人辦報活動的興起與發(fā)展
第四章清末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五章民國初年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六章五四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七章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八章十年內戰(zhàn)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九章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十章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十二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十四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十五章1949 年以來臺灣、香港、澳門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參考書目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內容廣泛,涵蓋了中國自古代的信息傳播至當代新聞傳播活動的歷史,涉及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新聞傳播學的教育和研究等內容,同時囊括臺灣、香港、澳門地區(qū)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全書按照時間順序分為九章,探討新聞事業(yè)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突出新聞業(yè)發(fā)展的大脈絡,增加了新聞業(yè)在技術、組織結構、業(yè)務發(fā)展、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內容,讀者從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國新聞業(yè)內部是如何一點一點進步的。這對于以中國新聞業(yè)為本體進行帶有行業(yè)特點的歷史敘述十分重要。第二版根據(jù)最新的研究成果增補、替換、訂正了相關內容。
目 錄
第一章古代的信息傳播
第二章西方近代新聞業(yè)的殖入——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
第三章本土新聞業(yè)的誕生與早期國人的辦報活動
第四章新聞業(yè)現(xiàn)代化的建設
第五章現(xiàn)代新聞業(yè)的確立
第六章戰(zhàn)時宣傳與新聞自由斗爭
第七章社會主義新聞業(yè)的探索
第八章社會主義新聞業(yè)模式的改革
第九章新中國成立以后港澳臺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外國新聞傳播史(第2版)
外國新聞傳播史


ISBN : 978-7-300-作者:鄭超然程曼麗等出版時間:2026年2月

ISBN:978-7-300-20259-4作者:陳力丹趙永華陳繼靜等定價:35.00元出版時間:2015-03-11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國新聞傳播史課程最具影響力的一本教材,出版以來近二十年長銷不衰。第二版的修訂,由程曼麗老師主持,本著訂正、刪繁、補缺的原則,對原書做了重要修訂。
本書首先從宏觀上概括了人類社會現(xiàn)代新聞傳播的歷史軌跡;然后,分歐洲篇、北美篇、亞洲篇、非洲篇、大西洋篇、拉丁美洲篇,介紹了世界主要國家的新聞傳播史。
目 錄
總論第一章 傳媒發(fā)展概論
歐洲篇第二章 英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三章 法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四章 德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五章 意大利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六章 俄羅斯地區(qū)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七章 歐洲其他主要國家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北美篇第八章 美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九章 加拿大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亞洲篇第十章 日本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十一章 朝鮮半島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十二章 印度的新聞傳播事業(yè)第十三章 東盟及西亞主要國家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非洲篇第十四章 埃及的新聞傳播事業(yè)
內容簡介
本書在世界20國集團架構的基礎上全面展現(xiàn)世界主要國家新聞傳播的歷史,全書共7編23章,包括概述及23個國家的新聞傳播史。具體介紹某國新聞史時,均涉及此國家新聞傳播的發(fā)展歷史、總體特征以及目前新聞傳播業(yè)新格局三個方面,既不遺漏必須講述的內容,又補充了各國傳媒的最新變化。同時,每章末附上思考題以供學生思考和復習。
本書脈絡清晰、語言精練,除去概述、英國和美國新聞史超過萬字外,其他各章控制在6000字以內。對于剛剛接觸外國新聞史的學生來說,本書是很好的人門書籍。對于復習考研的學生來說,本書亦可提供很大幫助。
目 錄
緒論世界新聞傳播史概述
第一編歐洲板塊第一章英國新聞傳播史第二章法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章德國新聞傳播史第四章意大利新聞傳播史第五章西班牙新聞傳播史第六章俄國新聞傳播史
第二編美洲板塊第七章美國新聞傳播史第八章加拿大新聞傳播史第九章墨西哥新聞傳播史第十章巴西新聞傳播史第十一章阿根廷新聞傳播史
外國新聞傳播史綱要(第3版)
外國新聞史(第2 版)


ISBN:978-7-300-29979-2作者:陳力丹張玉川定價:59.80元出版時間:2022-01-15


ISBN:978-7-300-31658-1
作者:李磊傅寧
定價:55.00元
出版時間:2023-05-15
內容簡介
本書從宏觀上概括了人類社會現(xiàn)代新聞傳播的歷史軌跡,讓讀者對15世紀末至今全球現(xiàn)代化進程中新聞傳播的發(fā)展大勢有直觀的印象。然后,按照世界上目前的發(fā)展區(qū)域或板塊,本書分別介紹了歐洲、美洲、亞洲(西亞除外)、西亞北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的新聞傳播史。
第三版大幅增加各文化板塊、各代表性國家互聯(lián)網傳播的內容;各文化板塊里的代表性國家,分別增加了西班牙、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等9個國家。修訂后,本書的敘述涉及世界上101個國家新聞傳播業(yè)的歷史和現(xiàn)狀,重點闡述的國家24個,簡單介紹的國家77個。
目 錄
第一章現(xiàn)代新聞傳播的歷史軌跡
第二章歐洲新聞傳播史
第三章美洲新聞傳播史
第四章亞洲(西亞除外)新聞傳播史
第五章西亞北非新聞傳播史
第六章撒哈拉以南非洲新聞傳播史
第七章大洋洲新聞傳播史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封建集權時期、資本主義轉型時期、資本主義市場競爭時期和社會主義時期典型化國家的新聞傳播史發(fā)展脈絡為經,以新聞傳播媒介發(fā)展史為緯,采世界各國豐富的新聞歷史資料,合相關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選取寬廣的社會史視野,詳略得當、科學合理地介紹與分析了人類新聞傳播史的一般性發(fā)展規(guī)律和各國的特殊化發(fā)展模式。
第2版更新了一些原有的數(shù)據(jù)和表述,并增加專章論述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媒體發(fā)展史,保持教材的先進性。
本書體例自成一家,是繼編年史、國別史、文化板塊體例后的又一種體例。本書史料豐實,敘述生動,分析深人,史論結合,是一部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的簡明版世界新聞史教科書,對新聞史相關領域的愛好者來說亦開卷有益。
目 錄
第一章西歐專制王權型新聞傳播事業(yè)體系一—封建時期的英、法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第二章 西歐貴族分封型新聞傳播事業(yè)體系一 德意志封建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第三章殖民地型新聞傳播事業(yè)體系一—北美十三州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史(1607—1765)
第四章 漸進的改良之路一—英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yè)轉型模式
第五章 起伏的曲折之路一—法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yè)新體系的確立歷史(1789—1881)
第六章 突進的平坦之路——美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yè)新體系的確立歷史(1765—1833)
第七章 “二元一體化”的變通之路—日、德近代新聞傳播事業(yè)新體系的確立歷史
第八章 邪惡的異化轉型之路一一德、日、意、西法西斯新聞傳播體制模式的確立歷史(1930一1945)
中外新聞傳播史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第二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即將出版
ISBN:978-7-300-作者:陳力丹朱至剛出版時間:2025年8月


ISBN :978-7-300-20958-6
作者:陳力丹
定價:35.00元
出版時間:2015-04-01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簡明的中外新聞通史。中國新聞傳播史是世界新聞傳播史的一部分,且現(xiàn)代新聞傳播業(yè)起源于歐洲,從歐洲推及全球,故本書從現(xiàn)代新聞傳播業(yè)發(fā)展的角度,編排順序是先外國、后中國。除總論外,全書分兩大部分:一部分為“外國新聞傳播史”,主要講述世界上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新聞傳播史;另一部分為“中國新聞傳播史”,主要講述中國新聞傳播的歷史和發(fā)展軌跡。
本書邏輯線索清晰,文字簡潔,史論結合,學生可經由本書了解中外新聞傳播史,形成學科素養(yǎng),并從新聞傳播的歷史個案中獲得未來發(fā)展的啟示。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程》是國內影響力較大的有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方面的教材,推動了國內新聞院系這一領域的教學工作。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聞觀,以及后來對中國共產黨產生重大影響的列寧的新聞觀作為前一部分的重點闡述對象,隨后即過渡到中國毛澤東以來黨的主要領導人的新聞觀,以正面闡釋為主,體量、體例、文風均適合用做本科生教材。
陳力丹老師還將很多課程相關的資料整理出來,無私分享給各位上課的老師,在人大出版社網站可以申請下載。
目 錄
外國部分第一章世界新聞傳播史概述第二章引領18一20世紀上半葉世界新聞傳播業(yè):英國新
聞傳播史第三章引領20世紀上半葉至今世界新聞傳播業(yè):美國新
聞傳播史第四章歐洲新聞傳播史第五章美洲新聞傳播史第六章亞洲(西亞除外)新聞傳播史第七章西亞北非新聞傳播史第八章撒哈拉以南非洲新聞傳播史第九章大洋洲新聞傳播史
中國部分第一章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第二章現(xiàn)代新聞業(yè)的開端:外國人在華的早期報刊第三章早期國人辦報(1874—1898)第四章清末十年的中國報業(yè)第五章北洋政府時期的新聞傳播業(yè)(1912—1927)第六章國民政府執(zhí)政前十年的新聞傳播業(yè)(1927—1937)第七章全面抗戰(zhàn)期間的中國新聞傳播業(yè)
目 錄
緒章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第一章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與新聞活動
第二章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觀念
第三章馬克思和恩格斯論交往革命
第四章馬克思和恩格斯論新聞和新聞政策
第五章列寧的生平和黨報活動
第六章列寧論出版物的黨性和黨內思想交流
第七章列寧論社會主義新聞政策與蘇維埃傳媒
第八章毛澤東的黨報理論
第九章毛澤東的新聞觀、宣傳觀和輿論觀
第十章劉少奇論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新聞工作
第十一章鄧小平務實的新聞和宣傳觀
第十二章江澤民的新聞觀
第十三章胡錦濤論按照新聞傳播規(guī)律辦事
第十四章習近平的宣傳觀和新聞觀
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案例教程與實踐

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其教育,但國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材基本是“語錄+闡釋”架構,鮮有結合一線新聞實踐、新媒體和融合媒體背景的思考,缺乏對案例教學和研究性教學新型手段的應用,總體呈現(xiàn)體系僵化、文風說教、脫離實際的狀況,本科生或一線記者都對此“望而生畏”。本教材首次嘗試解決以上問題,分“基本理念”“新聞規(guī)律觀”“新聞輿論觀”“新聞宣傳觀”等4篇16章,以實踐問題為導向架構內容,更好地滿足我國專業(yè)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需求。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聞理念部分,涵蓋黨性原則、真實性原則、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傳播規(guī)律、新聞客觀性原則、“走轉改”與新聞報道的改進創(chuàng)新等方面;第二部分是新聞實務部分,列舉了當前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虛假新聞、新聞炒作、有償新聞、“標題黨”、媒體審判、網絡謠言等,分析了對策。本書既可以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配套用書,同時也可作為案例教學的教材單獨使用。
目 錄
第一章導言:新時代需要什么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第二章基礎理念:如何理解新聞和宣傳、輿論的關系?第三章新聞價值:如何審視新聞價值的一般要素和新變化?第四章新聞真實:為何把新聞真實看作是“有機運動”的過程?
第五章新聞客觀:如何做到報道的“一般的公正”?
第六章新聞出版自由:為什么新聞自由在馬克思眼中特別重要?
第七章傳媒職能:如何深刻理解并履行“報刊的內在使命” \?? 第八章黨報理念:如何理解黨性原則、群眾路線等概念?第九章新聞傳播規(guī)律:如何做到“按新聞傳播規(guī)律辦事”?第十章全球交往觀念:如何面對和適應“世界交往體系”?
目 錄
第一部分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第一章堅持黨性原則第二章遵循新聞真實性原則第三章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第四章新聞宣傳工作要走群眾路線第五章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第六章遵循新聞客觀性原則第七章“走轉改”與新聞報道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
第二部分當前新聞宣傳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第一章構建虛假新聞的防治機制第二章新聞炒作背后的傳媒思考第三章有償新聞現(xiàn)象及其治理對策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第2版)
媒介素養(yǎng)概論(第2版)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當代媒介素養(yǎng)”配套教材


ISBN:978-7-300-作者:鄭保衛(wèi)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即將出版
ISBN:978-7-300-作者:劉勇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人在不同時期的重要新聞論著。在所選每篇論著的前面,用通俗明了的文字簡要介紹寫作的時代背景及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的新聞思想和觀點,作為導讀參考之用。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新聞傳播院系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讀原著學原理的正式教材,也可以作為新聞業(yè)界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的輔導教材。
目 錄
第一章馬克思恩格斯重要新聞論著
第二章列寧重要新聞論著
第三章毛澤東重要新聞論著
第四章劉少奇重要新聞論著
第五章鄧小平重要新聞論著
第六章江澤民重要新聞論著
第七章胡錦濤重要新聞論著
第八章習近平重要新聞論著
參考書目
再版后記
內容簡介
本書將“媒介素養(yǎng)”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置于“媒介化社會”的新視域中,力圖從媒介、人、媒介內容三個層面的互動關系來建構新時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基本內容,涉及媒介認知、媒介解讀、媒介批判等多個維度。新版主體內容不大動,但對案例、提法、數(shù)據(jù)適當做一些修改、增補、審定,并加大新媒體素養(yǎng)的內容。
目 錄
緒論
第一部分媒介素養(yǎng)概說第一章媒介素養(yǎng)第二章媒介素養(yǎng)教育
第二部分媒介內容第三章新聞第四章新聞評論第五章娛樂第六章廣告
第三部分 人與媒介第七章 記者第八章受眾 / 用戶第九章傳播媒介
當代媒介素養(yǎng)十講


ISBN:978-7-300-20305-8
作者:高萍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15-04-01
媒介批評通論(第二版)


ISBN:978-7-300-15664-4
作者:劉建明
定價:45.00元
出版時間:2012-07-30
內容簡介
與以往媒介素養(yǎng)類的書籍不同,本書以“當代媒介素養(yǎng)刻度表”開講,以“溫度計”形態(tài)比量人人都具有的媒介素養(yǎng)存在的高低之差。全書通過“批判性思維”與“互聯(lián)網思維”前后觀照,以辨證理性的科學思維與當代媒介實踐中顛覆與重構的方法論模式交相選代,在解析傳媒立場以及媒介技術的正負效能的較量中全新架構了當代媒介素養(yǎng)的一個新體系。
全書分為三個模塊:媒介素養(yǎng)原理模塊,將媒介素養(yǎng)知識與理論進行主體的內化;媒介素養(yǎng)細分模塊,分析各類媒介的屬性與特征;媒介素養(yǎng)管理模塊,談法律與規(guī)制的客體鉗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為什么要開展媒介批評、媒介經常出現(xiàn)哪些錯誤引[發(fā)社會批評、媒介錯失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進行媒介批評等問題,建構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對相關概念和原理做出闡釋。
我國的媒介批評同西方大不相同,西方偏重媒介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批判,而國內則盛行對媒介作品的評析。建構我國自己的媒介批評理論,促進批評范圍不斷擴大,把媒介作品、媒介經營、媒介體制及其他相關問題都納入批評對象,將有助于增強媒介軟實力的建設。第二版根據(jù)近年媒介批評的變化,圍繞我國媒介批評遇到的新課題進行論述,進一步探索媒介批評的中國范式。
目 錄
第一講你的刻度在哪里—媒介素養(yǎng)范疇第二講魚知道自己是濕的嗎一—媒介本體屬性第三講誰的風笛誰定調兒一—媒介功能與話語權第四講誰在背后玩拼圖游戲一—媒介語言與現(xiàn)實第五講受眾去哪兒了—受眾認知與個體差異第六講當我們不需要紙了還需要報嗎——報刊媒介素養(yǎng)第七講視頻影像能讓我們眼見為實嗎一—影視媒介素養(yǎng)第八講如果你遇到谷歌的街景車一—互聯(lián)網時代與素養(yǎng)第九講技術想要什么一—媒介技術互動與報復第十講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一一媒介法規(guī)與政策管理
目 錄
第一章媒介批評與媒介批評研究第二章批評視野中的媒介第三章我國媒介批評的演變第四章西方媒介批評的產生與流派第五章媒介批評者及價值取向第六章媒介批評的類型與方式第七章媒介批評的規(guī)范和標準第八章媒介批評的方法第九章媒介批評的文本與闡釋第十章媒介批評的主要領域第十一章傳播政策與媒介批評倫理
新聞傳播法教程(第7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教程



ISBN:978-7-300-30695-7作者:魏永征周麗娜定價:59.90元出版時間:2022-07-15

ISBN:978-7-300-22658-3
作者:陳絢
定價:39.80元
出版時間:2016-04-07
內容簡介
本書自第一版問世以來,即成為新聞傳播法教學的流行教材。
第7版反映了2019年前版出書以來涉及新聞傳播活動的有關法律規(guī)范的發(fā)展變化。主要有以下方面: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其“總則”“人格權”“侵權責任”等編的有關內容,直接關涉調整新聞與傳播活動的各種社會關系,新版根據(jù)《民法典》對第六章“新聞傳播活動與人格權”作了重新改寫,力求完整體現(xiàn)法典的有關內容;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本次修訂對第七章“新聞傳播活動與著作權”作了大幅修改;根據(jù)2021年通過的《數(shù)據(jù)安全法》,對第二章第一節(jié)“保障網絡安全”作了進一步充實;等等。新版還反映了這三年內修訂(修正)的另一些有關法律法規(guī),同時增寫或更換了一些新的司法和行政案例。第7版的內容截至2021年歲終。
目 錄
導論
第一章憲法原則
第二章維護國家安全
第三章 保障社會正常秩序
第四章 新聞與司法
第五章 特殊信息發(fā)布和報道
第六章 新聞傳播活動與人格權
第七章 新聞傳播活動與著作權
第八章 新聞業(yè)的行政管理
第九章 新聞信息產業(yè)
第十章 涉外活動管理
附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新聞傳播倫理”和“新聞傳播法”兩大部分,講解新聞倫理規(guī)范與法學理論的基本理論,辨析新聞傳播倫理行為選擇的判斷思路與過程,概述傳播法知識,作者力求反映國際、國內新聞傳播倫理與法律規(guī)范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使讀者形成對現(xiàn)實傳播實踐問題的理性觀察和認識。
表達權保護是新聞倫理與媒介法的核心價值,本書尤其強調互聯(lián)網時代表達權的保護,列舉了近幾年出現(xiàn)的最新案例。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下屬各專業(yè)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新聞傳播從業(yè)人員的工作手冊或參考讀物。
目 錄
前言
第一部分新聞傳播倫理第一章新聞傳播倫理概述第二章記者品德養(yǎng)成第三章倫理思想與自律第四章新聞倫理評價體系構建
第二部分新聞傳播法第五章新聞傳播法概述第六章國家安全和政府信息公開第七章新聞傳播業(yè)行政管理第八章輿論監(jiān)督與司法獨立平衡第九章禁止傳播色情暴力有害內容第十章商業(yè)信息傳播規(guī)范第十一章傳播與人格權第十二章傳播與著作權參考書目
新聞傳播學專業(yè)英語教程(第二版) 新聞傳播學專業(yè)英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ISBN:978-7-300-11756-0
作者:展江李青藜李欣人
定價:39.00元
出版時間:2010-03-29ISBN : 978-7-300-
作者:陳繼靜
估價:50.00元
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1.本書每單元由4篇選文構成(個別單元為5篇),每篇選文的長度在1000個單詞左右。內容大致涵蓋大眾傳播事業(yè)的主要部類和新聞與傳播學的主要領域。
2.在每單元所選文章中,根據(jù)單元主題的不同,一般有1\~2篇著名學者關于該主題的經典論述,1\~2篇比較具體的個案研究性質的文章,以及1篇綜合性的概述。
3.本書所選文章,主要來自新聞學、傳播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文化學、社會學等方面的文獻。
目 錄
Unit 1 Introduction
Unit 2 Books
Unit 3 Magazines
Unit 4 Newspapers
Unit 5 Film
Unit6 Radio
Unit 7 TV
Unit 8 Internet andMedia Convergence
Unit 9 Media Education and Media Literacy
Unit 10 Advertising
Unit 11 PublicRelations
Unit 12 Media Economy
Unit 13 Culture Industry and Culture Studies
Unit 14 Process of Mass Communication
Unit 15 Effects and Audience of Mass Communication
內容簡介
全書分基礎、理論與實踐三個模塊?;A部分聚焦新聞英語專業(yè)詞匯,為專業(yè)英語劃定學科邊界與范圍,并重點討論新聞英語中較為獨特的詞匯現(xiàn)象,新詞、外來詞與委婉語。理論部分系統(tǒng)講述新中國成立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對外傳播政策的變遷、對外傳播對改善中國國家形象的作用、中國國際新聞媒體面臨的挑戰(zhàn)機遇,為新聞實踐提供指導原則。實踐部分按新聞標題、導語、消息主體三部分來講述作為新聞的英語所獨有的語法現(xiàn)象、修辭特征與寫作原則。鑒于“中譯英”與“英譯中”是國際新聞媒體從業(yè)者最日常的工作,實踐部分還重點討論了作為國際新聞與對外傳播的“中譯英”與“英譯中”技巧,尤其強調如何通過國際新聞翻譯技巧維護國家利益、改善國家形象。
本書可以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yè)英語配套教材,亦可作為國際新聞傳播專業(yè)核心基礎課的配套教材。
目 錄
第一章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用語第二章英語新聞的用語特證第三章不同題材的新聞用語第四章英語新聞的文體特征第五章英語國際新聞
第六章英語國際傳播
第七章對外報道是跨文化傳播第八章對外報道是公共外交第九章英語新聞寫作
第十章英語新聞漢譯
第十一章漢語新聞的英譯
參考書目
新聞采訪教程
新聞采訪與寫作




ISBN:978-7-300-09371-0
作者:張征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08-12-01
ISBN:978-7-300-25972-7
作者:高鋼潘曙雅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18-08-31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對中國新聞工作做了多年廣泛深人的調研后,從記者采編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規(guī)律總結。全書分十六章,主要內容包括采訪在新聞工作中的地位,采訪的基本任務和步驟,新聞題的標準,確定新聞題的操作過程,采訪對象的分析,訪問的原則,訪問氣氛的建立,現(xiàn)場觀察的作用和方法,采訪的記錄與核實等。
目 錄
第一章采訪的定義及基本方式
第二章采訪在新聞工作中的地位
第三章采訪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采訪的基本任務和步驟
第五章獲得新聞線索
第六章新聞選題的重要性
第七章新聞選題的標準
第八章確定新聞選題的操作過程
第九章采訪的策劃與準備
第十章采訪對象的分析
第十一章訪問的原則
第十二章訪問氣氛的建立
第十三章 提問的規(guī)律和方法
第十四章現(xiàn)場觀察的作用和方法
內容簡介
新聞業(yè)的發(fā)展目前正處在歷史的關鍵轉型期,特別是自2009年以后,新傳播技術呈并噴式發(fā)展態(tài)勢,使新聞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些變化促使新聞人不得不重新反思這個行業(yè)。
本教材系統(tǒng)總結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報道的總體原則和專業(yè)理念的更新,歸納目前國內外新聞媒體主要使用的新聞報道體裁的采寫方法,對消息、特稿、人物報道、調查性報道、解釋性報道、連續(xù)報道和專題報道的操作規(guī)程與技術進行詳細的講述。
在當今新聞傳播業(yè)受到網絡數(shù)字技術的強大影響之際,本教材以獨到的視角分析媒介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趨勢及特征,多媒體報道寫作的方式方法,并著重講述了數(shù)字媒體新聞報道的相關理念和方法。
目 錄
第一章新聞報道的功能與新聞記者的職責
第二章新聞報道的原則與新聞記者的素質
第三章新聞發(fā)現(xiàn)與新聞選題
第四章怎樣采訪新聞
第五章怎樣寫作消息
第六章怎樣采寫特稿
第七章怎樣從事深度報道
第八章怎樣從事專業(yè)領域報道
第九章怎樣運用背景和數(shù)據(jù)
第十章怎樣從事融合媒介報道
新聞寫作教程
當代新聞寫作(第二版)河北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ISBN:978-7-300-03981-7作者:劉明華徐泓張征定價:59.80元出版時間:2002-03-01


ISBN:978-7-300-25688-7
作者:白貴彭煥萍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18-04-15
內容簡介
本書繼承了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湯世英主編的《新聞通訊寫作》的優(yōu)點,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補充了新的內容,突出了新的特點,歸結起來,有五大特點。第一,特設“總論”部分,介紹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基本要求、角度、跳筆、語言等帶有普遍性的內容;第二,設置專門章節(jié)論述當今應用比較廣泛的非事件新聞、分析性新聞和描寫性新聞等;第三,對網絡新聞這一新的研究課題給與了強烈關注;第四,運用案例教學,對同一題材不同寫法的新聞作品進行比較閱讀;第五,重點介紹新聞報道的主流體裁,即消息和通訊,并涉及到了兼有敘事、描寫、抒情、議論、解釋、預測等各種功能的新聞體裁的現(xiàn)象和寫作方法??傊?,將理論與寫作實踐、傳統(tǒng)習慣與時代精神盡可能完美地結合了起來。
內容簡介
本教材強調“道器并舉”的新型教學思維方式,以歷時性、國際化視角切人,全面梳理了新聞寫作中新聞理念的變與新聞報道體裁、范式的操作技巧,不僅翔實地介紹了“怎樣寫新聞”,還著力于闡釋“寫什么樣的新聞”。全書從優(yōu)秀作品的構成、通用體裁樣式、新聞報道方式、新技術的影響、媒介倫理法規(guī)等方面對新聞寫作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全景式的理論觀照,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版修訂時重寫了“新媒體篇”,內容涵蓋“兩微一端”的新聞寫作、數(shù)據(jù)新聞的制作、機器新聞寫作。
“范本篇”“體裁篇”“報道方式篇”主要是更換了一些案例,在文辭上做了一些修改。“規(guī)范篇”與時俱進地調整了法律條文的引用和注釋,刪除了失效的法律規(guī)定和相關文件、政策。
目 錄
第一章怎樣學習新聞寫作
上編總論第二章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原則第三章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原則第四章 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第五章 新聞角度第六章新聞跳筆第七章新聞語言
中編消息第八章消息是新聞報道的主要體裁第九章消息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導語
目 錄
第一部分范本篇第一章優(yōu)秀新聞稿件的一般構成要素第二章 中、西優(yōu)秀新聞作品評判標準解讀
第二部分 體裁篇第三章 消息第四章 特稿
第三部分 報道方式篇第五章 連續(xù)報道第六章 系列報道第七章 組合報道
第四部分 新媒體篇第八章 “兩微一端”的新聞寫作第九章 數(shù)據(jù)新聞的制作第十章 機器新聞寫作
第五部分規(guī)范篇第十一章新聞寫作的法制
深度報道


ISBN:978-7-300-29756-9
作者:唐錚
定價:48.00元
出版時間:2021-08-15
財經新聞報道

ISBN: 978-7-300-
作者:唐錚
估價:50.00元
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針對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深度報道生產方式與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深度報道》為廣大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的學子和業(yè)界相關人員提供新的傳播環(huán)境下,基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相結合所構建的深度報道體系。教材借助作者本人十余年的深度報道從業(yè)經歷,按選擇并決定選題一采訪一寫作一修改這一深度報道實際的操作過程,將深度報道長久實踐以來形成的基本要求與互聯(lián)網資源融合的部分進行具體細化的解析,同時借助實例介紹深度報道實際操作的最新思路方法和原則。
在系統(tǒng)地介紹深度報道的概念、分類、發(fā)展歷史等知識后,本書便迅速地轉人實踐,作者將新聞素養(yǎng)、倫理操作等方面的內容都融合在實踐過程中,使得本書成為一本便于操作的實踐性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分11章,從財經新聞的定義、財經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人手,講解了財經新聞的選題與素材收集,對財經新聞中的企業(yè)信息分析、資本市場、產經新聞、社會財經新聞等分章做了講解。在講好財經新聞基本理論的同時,本書選擇兼具代表性與時效性的案例進行例證,讓學生不僅能融會貫通財經理論知識,更能深人了解最新的財經新聞案例。
另外,教材中增加了投資者教育保護的內容,緊跟時代需求,努力使教材不僅適合新聞傳播類大中專院校學生、研究生,更可為財經新聞報道研究者,財經媒體從業(yè)人員,以及各類自學、成考人員和新聞寫作愛好者廣泛使用。
目 錄
第一章深度報道概說
第二章深度報道的選題
第三章深度報道的原則和規(guī)范
第四章 深度采訪
第五章 深度采訪的“五感”調動
第六章 深度采訪中的追問與連環(huán)提問
第七章 深度報道采寫中的團隊合作
第八章 從采訪到寫作
第九章深度報道寫作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深度報道的敘事結構與寫作技巧
目 錄
第一章財經新聞概述
第二章財經記者的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要求
第三章財經新聞的選題與素材收集
第四章財經新聞中的企業(yè)信息分析
第五章財經新聞中的資本市場
第六章財經新聞中的投資者教育保護
第七章社會類財經新聞
第八章財經新聞中的產經新聞
第九章財經新聞中的人物新聞
第十章財經新聞深度報道
第十一章財經新聞的評論
第十二章財經新聞的可視化
財經新聞基礎(第2 版)
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劃教材
新聞編輯學(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國家級精品課“新聞編輯”配套教材


ISBN:978-7-300-32477-7
作者:賀曉宏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4-10-15


ISBN:978-7-300-26788-3作者:蔡雯許向東方潔定價:58.00元出版時間:2019-03-05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新聞傳播學專業(yè)選修課“財經新聞”的配套教材,人選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劃教材。全書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介紹財經新聞所涉及的財經基礎知識,以七編十六章涵蓋財經新聞的常規(guī)報道領域,各編以專題的形式論述財經新聞報道與評論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相關法律知識,提供財經事件的新聞報道案例分析,并做出新聞報道提示等。
本書適用于財經新聞專業(yè)方向的初學者,以及財經、商業(yè)新聞從業(yè)者。
目 錄
第一編資本市場第一章股票第二章基金第三章期貨
第二編,財務報表與財務分析第四章財務報表第五章財務分析
第三編公司第六章公司概述第七章公司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分析第八章公司并購
第四編中央銀行與商業(yè)銀行第九章中央銀行第十章商業(yè)銀行
第五編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第十一章通貨膨脹第十二章金融危機
第六編外匯管理與資本管制第十三章匯率與外匯管理第十四章資本管制與反洗錢
第七編國家與地區(qū)發(fā)展第十五章貧困與消除貧困
內容簡介
本書深人剖析各類新聞媒介的共同規(guī)律和基本原則,同時側重于紙質傳媒一—報紙,以管中窺豹的方式闡述了新聞編輯的主要任務和作用以及技術操作層面的理論。第四版以全媒體新聞編輯業(yè)務為教學基本點,在各個章節(jié)的內容編寫中都突出媒介融合進程中融合新聞編輯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更緊密地與當前媒體變革和新聞編輯業(yè)務改革實踐相結合,更加注重對傳統(tǒng)媒體編輯業(yè)務與網絡新媒體編輯業(yè)務的兼顧、比較和整合。本書在理論和案例兩方面都更加切合當下的新聞業(yè)發(fā)展需要,采用理論闡述與案例分析并重的方式,每一章都穿插了若干獨立的案例及相關分析,并在每節(jié)之前對知識要點加以提示,在每章之后配有思考與練習題,并特別設計了貫穿全部教學內容的綜合練習題,引導學生將新聞編輯業(yè)務的全部知識融會貫通,將編輯業(yè)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體串聯(lián),掌握從設計新聞產品、策劃報道、選稿改稿到版面設計的全過程操作。
目 錄
第一章新聞編輯概論
第二章新聞媒介定位與新聞產品設計
第三章新聞報道的策劃與組織
第四章新聞稿件的分析與選擇
第五章 新聞稿件的修改
第六章 新聞標題的制作
第七章 新聞照片與信息圖表
第八章 新聞稿件配置
第九章版面設計
附錄
新聞編輯

報刊編輯(第2 版)

ISBN:978-7-300-17508-9
作者:方毅華
定價:35.00元
出版時間:2013-08-15
ISBN:978-7-300-31132-6
作者:王燦發(fā)等
定價:68.00元
出版時間:2023-01-15


內容簡介
現(xiàn)代新聞編輯實踐呼喚全媒體編輯理論體系,本教材全面研究各類媒體在新聞編輯領域的基本原理、活動規(guī)律以及編輯技巧,以適應當今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編輯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本教材共九章,大致分為兩大部分。前四章為新聞編輯原理篇,主要論述編輯與新聞編輯概念、新聞編輯策劃、新聞稿件的選擇與修改。后五章為新聞編輯實務篇,著重闡述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網絡新聞編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力求探索當今五大媒介新聞編輯活動的規(guī)律。
目 錄
第一章編輯與新聞編輯
第二章 新聞編輯策劃
第三章 新聞稿件的分析與選擇
第四章 新聞稿件的修改
第五章 報紙新聞編輯
第六章 期刊新聞編輯
第七章廣播新聞編輯
第八章電視新聞編輯
第九章網絡新聞編輯
附錄一~六
參考文獻
后記
內容簡介
作為傳統(tǒng)的平面媒體,報紙和期刊在表現(xiàn)形式、傳播手段等方面具有共同特點,編輯方法上有著共通性。本書從報刊編輯的原理、方法論、應用三個層次講授,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結構上以編輯原理與方法作為主線,然后分別對報紙和期刊兩個板塊展開闡述。主要內容有:報刊編輯概說、報刊定位與策劃、文字稿件編輯、圖片編輯、版面設計與版面編輯、報紙標題制作、各類期刊的編輯特點等。
本書主要特點為:第一,理論與實踐并重。注重從新聞編輯學的基本原理出發(fā),結合案例講述,操作性強。第二,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在不斷融合,傳統(tǒng)報刊編輯流程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本書以已有的成熟的編輯理論作為基礎,借鑒了學界、業(yè)界對新聞編輯理論的最新概括和總結,吸收新聞業(yè)界的一些新的經驗,從一定前瞻性出發(fā)闡述新聞編輯的發(fā)展趨勢和一些新聞理念。案例大多為近些年的,生動鮮活,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第三,具有系統(tǒng)性。本書對報紙、期刊從定位、設計到出版的多個編輯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做了講述,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注意事項進行了相應的提示,提出了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
目 錄
第一章報刊編輯概說
第二章報紙的定位與策劃
第三章 報紙新聞稿件編輯
第四章 報紙非新聞稿件編輯
第五章 報紙圖片編輯
第六章 報紙標題制作
第七章 報紙版面設計
第八章 報紙組版與編輯
第九章期刊的定位與策劃
第十章期刊編輯
第十一章各類期刊的編輯特點
參考文獻
報紙編輯學教程


ISBN:978-300-03905-3作者:鄭興東陳仁風蔡雯定價:49.80元出版時間:2001-12-24
新聞評論


ISBN:978-7-300-17654-3
作者:李舒
定價:48.00元
出版時間:2013-08-15
內容簡介
本書汲取了世界上一些國家報紙編輯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報紙編輯經驗,講述了報紙編輯從微觀到宏觀的各個層面:簡要論述了當代報紙的編輯工作、報紙編輯工作的人才培養(yǎng)、報道系統(tǒng)和報紙的編輯業(yè)務等內容;結合新聞院系學生的實際需要,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報紙編輯的具體操作方法,如新聞稿的選擇和修改、新聞標題、稿件配置、版面編輯、版式設計、圖片編輯等;設專門章節(jié)介紹和分析報道的策劃和組織,培養(yǎng)學生的新聞導向、統(tǒng)籌協(xié)調等意識和能力。本書圖文并茂,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強。
內容簡介
本教材分析了新聞評論的一般規(guī)律及不同媒介新聞評論的特殊性。
教材編寫著重把握以下要點:一是注重基礎性,從新聞體裁的角度闡述新聞評論寫作的基礎理論和知識;二是注重規(guī)律性,啟發(fā)、引導讀者思考并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三是注重特殊性,新聞評論是現(xiàn)代新聞媒介的共用體裁,它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媒體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規(guī)律,只有把握特殊性才能更好地駕馭這一體裁。
目 錄
第一章概論
第二章報紙設計
第三章新聞稿的選擇
第四章新聞稿的修改
第五章 新聞標題
第六章 新聞稿的配置
第七章 版面編輯
第八章 報道的策劃與組織
第九章 圖片編輯
第十章??透笨庉?
附錄
目 錄
第一章新聞評論及其體裁特征第二章新聞評論的文體發(fā)展第三章新聞評論的要素與結構第四章新聞評論的基本類型第五章 新聞評論的選題與立論第六章 廣播評論
第七章電視評論
第八章網絡評論
后記
新聞攝影教程(第6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傳播學綱要(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即將出版
ISBN : 978-7-300-作者:盛希貴任悅出版時間:2025年8月


ISBN:978-7-300-33701-2作者:陳力丹胡易容定價:49.80元出版時間:2025-03-15
內容簡介
《新聞攝影教程》分為新聞攝影理論、新聞攝影實務和新聞攝影技術三部分,基本囊括了新聞攝影從發(fā)展歷史、基本理論到實際操作全過程的細部知識,尤其是案例的穿插更增添了本書的可讀性。
第6版的修訂主要體現(xiàn)在實務和技術部分。在理論部分,本書重申“攝影是一種觀看方式”,在此基礎上對相關要素和“攝影式觀看”的獨特性等進行了論述,引導學生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建立基本的視覺理論認知。在實務部分,為順應網絡傳播時代全新的媒介生態(tài),本書在基本概念、語言表述方面做了調整,對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做了新的總結。在技術部分,本書結合新技術的發(fā)展對原有內容做了更新。全書加人了大量新的案例和背景鏈接,并配有豐富的拓展閱讀資料。
目 錄
第一部分新聞攝影理論第一章攝影與視覺傳播第二章新聞攝影概論第三章 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職責與素養(yǎng)第四章 新聞攝影的評價標準
第二部分 新聞攝影實務第五章 新聞攝影的主題、題材與選題第六章 新聞攝影采訪第七章 新聞攝影報道第八章 新聞攝影專題第九章 新聞攝影的融合報道第十章 視覺編輯
第三部分新聞攝影技術第十一章照相機的基本知識第十二章鏡頭
內容簡介
自《傳播學綱要》2007年初版以來十幾年間,傳播技術及國內外傳播形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結合這些新的現(xiàn)實,本版修訂有幾個特點:一是突出時代性,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傳播的影響;二是重視引I人中國文化元素和案例作為傳播學理論的例證;三是在提供理論介紹的基礎上,引人不同流派和觀點以提供啟發(fā)性思考。
總體而言,本書是一部以介紹基礎理論為主要任務的教程,廣泛適用于新聞傳播類本科生,也可供對傳播理論有興趣的學習者和研究者參閱。
目 錄
第一章傳播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傳播學的形成與學派
第三章自我傳播
第四章 人際傳播
第五章 群體與組織傳播
第六章大眾傳播
第七章文藝傳播
第八章跨文化傳播
第九章傳播的控制
第十章傳播現(xiàn)象的批判視角
人際傳播教程
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第2版)



ISBN : 978-7-300-作者:潘文靜出版時間:2026年1月
ISBN :978-7-300-作者:劉海龍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對人際傳播的理論、歷史、范式、流派進行系統(tǒng)性的介紹,同時關注了當前人際傳播、人際交流領域的前沿成果,比如新媒體、新技術、新時代對于傳播的影響,拓寬學生思路。尤為重要的是,本書既有國際視野,又極富中國本土特色,將中國文化與社會的特點,融人書稿中,能夠幫助讀者認識人際傳播、提高人際傳播能力,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關于人際傳播的知識地圖。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分四個板塊。第一部分介紹了傳播的觀念、大眾傳播研究的歷史、大眾傳播理論的范式與研究方法。第二部主要介紹客觀經驗主義的研究范式。第三部分主要介紹批判理論。第四部分介紹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從研究范式上來看,它屬于經驗詮釋主義范式,更接近于歷史文化研究。在新版中,作者結合大眾傳播理論在新媒體時代面臨的挑戰(zhàn),對全書內容做了大幅度的調整。
目 錄
前司
第一部分人際傳播概述第一章人際傳播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人際傳播研究的范式與歷史
第二部分第三章 關注印象的人際傳播理論第四章 關注個體信息的人際傳播理論第五章 關注社會信息的人際傳播理論第六章 關注意義建構的人際傳播理論第七章 關注非言語行為的人際傳播理論第八章 關注交往的人際傳播理論第九章關注關系的人際傳播理論
第三部分人際傳播的本土化第十章本土化的人際傳播概念與理論
目 錄
第一章傳播的七種話語
第二章大眾傳播研究史:詮釋與建構
第三章理論和研究范式
第四章大眾傳播中的宣傳與說服
第五章從功能到效果
第六章大眾傳播的影響:社會心理取向
第七章大眾傳播的影響:信息環(huán)境取向
第八章大眾傳播的影響:受眾使用與依賴取向
第九章批判理論的興起和傳播政治經濟學派
第十章文化研究:表征與霸權
第十一章媒體生產與媒介場域
第十二章多倫多學派及媒介環(huán)境學
第十三章媒介研究與媒介化理論
大眾媒體通論

內容簡介
《大眾媒體通論》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兼?zhèn)涞恼n程。本教材主要涵蓋與講授大眾媒體和傳播的基礎理論、歷史起源與發(fā)展歷程,以及媒體理論與行業(yè)發(fā)展的當代圖景、前沿變革與融合發(fā)展,并介紹大眾媒體與社會發(fā)展、經濟社會、受眾心理的關系,從大眾媒體理論到實踐的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
目 錄
第一篇新聞學與傳播學第一章新聞與社會第二章媒介的傳播效果第三章媒介的傳播反思第四章媒介的受眾
第二篇媒介形態(tài)第五章“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報紙業(yè)系統(tǒng)性變革邁向縱深第六章從媒體融合到系統(tǒng)性變革:電視與電視文化第七章“媒介技術的承重墻”:直播短視頻與媒體融合第八章從內容到渠道運營:網絡視聽節(jié)目規(guī)范化發(fā)展第九章技術與人文共融:數(shù)字出版行業(yè)的生態(tài)變革第十章媒介的全新升級:游戲與我們的生活
第三篇大眾媒介與新技術發(fā)展第十一章“復制世界與數(shù)字李生”:媒介與數(shù)字虛擬生活第十二章“第三空間”:數(shù)字技術與沉浸式傳播第十三章去組織到再組織:數(shù)字技術與WEB3.0時代的新生態(tài)
第四篇大眾媒介與社會系統(tǒng)發(fā)展第十四章“連通與拓展”:媒介、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連接第十五章“類腦與具身”:媒介與人的身體和形象認知第十六章“可供與可能”:社會技術情境下的人機傳播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我國傳播法治實踐,對近年來傳播侵權訴訟中的熱點問題、現(xiàn)實特征和發(fā)展趨勢作了全面的案例分析與理論探討。本書涵蓋人工智能治理、網絡暴力規(guī)制、個人信息保護、著作權保護、網絡反不正當競爭五大領域,既涉及傳統(tǒng)媒體侵權問題,又關照新興媒體與顛覆性技術的沖擊和影響,圍繞典型案例分析了傳播侵權與網絡治理中的技術挑戰(zhàn)與理論爭議。本書對于健全中國特色傳播法治體系和構建中國傳播法自主知識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目 錄
前言
第一部分人工智能治理案例一算法服務提供者侵害人格權的司法認定案例二智能時代深度合成聲音的侵權認定與合理使用案例三AI服務提供者or終端用戶?誰該為“人機協(xié)同”生成的作品負責?案例四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問題探析
第二部分網絡暴力規(guī)制案例一網絡暴力的誹謗罪實體與程序之法律分析案例二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自訴”轉“公訴”的現(xiàn)實困境與解決思路案例三網絡暴力中的平臺責任與平臺規(guī)制問題案例四社交媒體用戶名譽侵權案中人格權禁令的適用標準
第三部分個人信息保護
第四部分著作權保護
第五部分網絡反不正當競爭
媒介傳播法規(guī)與倫理

危機傳播管理(第三版)


ISBN:978-7-300-18658-0
作者:胡百精
定價:39.80元
出版時間:2014-03-07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移動互聯(lián)網和社交媒體時代,講解媒介傳播法和傳播倫理的基本理論、規(guī)范,力求以比較的視野反映國際、國內媒介傳播法律規(guī)范與倫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使讀者形成對現(xiàn)實傳播實踐問題的理性觀察和認識。
本書開篇簡要介紹媒介規(guī)范體系:法規(guī)與倫理規(guī)制后,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分章闡釋媒介傳播法規(guī)與倫理的數(shù)個重要問題(比如媒介傳播與名譽權、媒介傳播與隱私權、媒介傳播與個人信息權、媒介傳播與肖像權等)。此外,鑒于法律與倫理部分多有重合且分量不同,本教材拋棄既有教材將兩部分生硬分割的做法,而是詳略得當,自然融分,將法律和倫理問題按章節(jié)進行針對性闡釋。
目 錄
第一章媒介規(guī)范體系:法規(guī)與倫理規(guī)制
第二章媒介表達自由及規(guī)制
第三章媒介傳播與國家安全、公共秩序
第四章媒介傳播與淫穢色情
第五章新聞傳播與媒體行政規(guī)制
第六章媒介傳播與廣告規(guī)制
第七章媒介傳播與名譽權
第八章媒介傳播與隱私權
第九章媒介傳播與個人信息權益
第十章媒介傳播與肖像權
第十一章媒介傳播與著作權
第十二章新聞采集的倫理問題
第十三章新聞報道的倫理問題
第十四章智能傳播的倫理問題
后記
內容簡介
《危機傳播管理》(第三版)的寫作經過十年磨礪,是國內同類教材的引領性著作。全書從危機、危機管理、危機管理者進而談到危機傳播管理,探討了危機從產生到修復過程中溝通(即“傳播”)所起的作用。
本版著力解釋和解決五個問題:一是還原危機傳播的社會歷史語境,從宏觀上探討危機傳播管理的方向和方法;二是擴充對新媒體與危機傳播關系的論述;三是基于過程論視角,深化危機管理流程中戰(zhàn)略規(guī)劃、風險管理、危機預警、應急處置、恢復管理等關鍵節(jié)點的研究;四是基于結構論視角,提出危機傳播管理的“3F”假設;五是基于功能論視角,提出危機傳播管理的“3C”假設。本版增加“新媒體與危機傳播”一章,替換、新增了大量經典案例,章末新增延伸閱讀文獻,刪減了部分過時、空泛、不確切的內容。
目 錄
第一章危機與危機管理
第二章危機管理的流派與危機傳播
第三章危機管理者與危機利益相關者
第四章 危機預警
第五章 危機傳播管理的對話范式基于“事實一價值”模型(上)
第六章 危機傳播管理的對話范式基于“事實一價值”模型(下)
第七章 危機議題管理
第八章 危機修辭與信息發(fā)布
第九章 新媒體與危機傳播
第十章危機恢復管理
輿論學教程(第2版)


華夏傳播概論

ISBN:978-7-300-31785-4
作者:李彪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3-06-07ISBN : 978-7-300-
作者:謝清果
估價:50.00
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教材致力于互聯(lián)網條件下輿論學理論體系的建構,主要從輿論的定義、歷史演進、本體、主體、客體、生成與傳播、傳播周期及階段、數(shù)量與質量、測量方法等方面人手分析,并對目前互聯(lián)網語境下輿論學新的研究方法做了總結,講解了輿論監(jiān)測報告的撰寫,論述了如何進行輿論的研判、引導與控制。
新版修訂主要體現(xiàn)在:新增專章講述“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思想演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規(guī)范部分章節(jié)的表述,如將輿論異化改為“輿論變異”;增加最新的案例文本;“互聯(lián)網時代輿論測量新方法”一章增加一個小節(jié)介紹這兩年最新的輿論測量方法和案例。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華夏傳播研究30年來的理論發(fā)展,將源自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傳播學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嘗試建構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
全書分為三部分:華夏傳播理論綜述、華夏傳播理論分論、華夏傳播理論拓展,系統(tǒng)探討華夏傳播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和前沿。
目 錄
第一章輿論的定義
第二章中國共產黨輿論觀的演進與創(chuàng)新
第三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輿論的歷史演進
第四章輿論的本體
第五章輿論的主體
第六章輿論的客體
第七章輿論的生成與傳播
第八章輿論的傳播周期及階段
第九章輿論的數(shù)量與質量
第十章傳統(tǒng)輿論測量方法
第十一章互聯(lián)網時代輿論測量新方法
第十二章輿論監(jiān)測與報告撰寫
第十三章輿論的研判、引導與控制
目 錄
緒論
第一章華夏傳播的交往觀
第二章華夏傳播的禮樂精神
第三章華夏傳播的圣賢意象
第四章華夏內向傳播的升華之道
第五章華夏人際傳播的人倫之維
第六章華夏政治傳播的理論視野
第七章華夏傳播研究的媒介視角
第八章華夏跨文化傳播的儒釋道實踐
第九章明德修身:華夏身體傳播的媒介意蘊
第十章情通天下:華夏情感傳播的類型與價值
第十一章與時偕行:華夏時空傳播的文明偏向與關系建構
第十二章賦與比興:華夏隱喻傳播的原則與方法
第十三章融通中外:走向世界的華夏傳播
第十四章貫通古今:新媒體時代的華夏傳播
后記
全球傳播導論
跨文化傳播


ISBN:978-7-300-31478-5
作者:高金萍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3-03-15


ISBN:978-7-300-作者:姜飛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發(fā)展推動全球傳播成為新的研究領域。本書旨在構建全球傳播理論框架,確立全球傳播研究的基本范疇,助推中國國際傳播研究走出去、走進去,探索全球傳播規(guī)律。
本書從理論維度出發(fā),闡述了全球傳播的概念、要素及支撐理論;從歷史維度出發(fā),梳理了30余年來全球傳播實踐的源流變遷;從傳播生態(tài)出發(fā),揭示了全球傳播的演變基礎和技術基礎,以及全球傳播的多元治理結構和全球傳播生態(tài)的特點;從全球傳播內涵出發(fā),分別探討了全球新聞傳播、國家形象、公共外交、全球健康傳播、全球環(huán)境傳播、全球體育傳播等六個核心范疇;從全球傳播秩序構建與人類傳播趨勢出發(fā),辨析了西方的全球公民社會理論與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基于共同體理論提出了全球傳播新秩序的構想。
本書是當前國內首部面向國際新聞傳播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全球傳播教材,也可供新聞傳播學專業(yè)和國際關系等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時參考。
目 錄
第一章全球傳播的概念與要素
第二章全球傳播的源流
第三章全球傳播生態(tài)
第四章全球新聞傳播
第五章 全球傳播與國家形象
第六章 全球傳播與公共外交
第七章 全球健康傳播
第八章 全球環(huán)境傳播
第九章 全球體育傳播
第十章全球傳播目標與新秩序
參考文獻
后記
內容簡介
跨文化傳播學作為傳播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領域,20世紀70年代末逐步發(fā)展成為有著獨特理論體系的研究領域,開始在美國大學開設本科課程并逐步擴散到全球。它關注不同文化、國家和族群之間對于媒介使用和相關傳播體制/系統(tǒng)的差異,并滋生出諸如國際傳播、跨文化管理、國際組織傳播、媒體傳播與國家發(fā)展研究(發(fā)展傳播學)等密切相關的二級研究領域。
本教材以問題意識貫穿始終,包括本土化的案例,凡是與當下時代、重大事件以及核心跨文化沖突相關的案例都力爭融人到各個章節(jié)的理論分析過程,用中國為主的本土化的問題來研究跨文化問題,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培養(yǎng)讀者跨文化意識和技能、理論的教材,還可以協(xié)助讀者理解和了解跨文化沖突事件,由此培育個體積極地看待和解決沖突的視角。
目 錄
導論
第一篇跨文化傳播概論第一章什么是“跨文化傳播”第二章跨文化傳播研究在人文社會科學以及行為科學中的位置第三章為什么要研究跨文化傳播第四章方法以及方法論:如何從事跨文化傳播研究與實踐
第二篇跨文化傳播比較研究第五章人際層面跨文化交際研究第六章不同文化背景下媒介使用比較第七章文化身份與組織內跨文化傳播第八章制度框架、區(qū)域治理與國際傳播研究
第三篇跨文化傳播結構研究第九章跨文化傳播的人類學視角第十章心理科學以及跨文化適應
國際傳播(第3版)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3版)

ISBN:978-7-300-32050-2
作者:李智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3-09-15


即將出版
ISBN : 978-7-300-作者:陳陽出版時間:2026年2月
內容簡介
本書從國際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學科內涵及發(fā)展歷程等學科概說出發(fā),對國際傳播的理論范式、歷史沿革、主體、控制、渠道、內容、受眾、效果及效應進行了全方位的透視和深人系統(tǒng)的闡釋,從而在勘定學科知識版圖的基礎上確立了國際傳播學的學科自主性和完備性。
第3版在原有框架和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國際傳播現(xiàn)實和學術層面的新發(fā)展做了修訂和進一步的充實,其中包括:對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時代跨國信息傳播狀況及其多方面的影響做出解釋,對相關理論如發(fā)展傳播學的最新進展予以跟進,對相關數(shù)據(jù)做了更新和增添,并新增了某些圖表和案例等。
本書內容豐富、觀點獨到、邏輯清晰、體例新穎,是一部時新的國際傳播學教材,適合新聞傳播學、國際關系學和外交學等相關學科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參考。
目 錄
第一章國際傳播的學科概說第二章國際傳播的理論范式第三章 國際傳播的歷史沿革第四章 國際傳播的主體第五章 國際傳播的控制第六章 國際傳播的渠道第七章 國際傳播的內容第八章 國際傳播的受眾第九章國際傳播的效果第十章國際傳播的效應
內容簡介
本書分四部分講解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大眾傳播研究的原理與過程,定量研究方法與大眾傳播研究,定性研究方法與大眾傳播研究,大眾傳播研究的其他問題,從測量、抽樣、調查法、實驗法、內容分析法、田野研究、文本分析法一直講到對現(xiàn)存資料的分析、研究報告的寫作。新版中,刪改或者替換了大量的案例、數(shù)據(jù)、提法,方便一線教師教學使用。
目 錄
第一部分大眾傳播研究的原理與過程第一章導論第二章研究的基礎第三章研究的過程第四章測量第五章抽樣
第二部分量化研究方法與大眾傳播研究第六章調查法第七章實驗法第八章內容分析法第九章分析和解釋量化數(shù)據(jù)
第三部分 質化研究方法與大眾傳播研究第十章質化田野研究第十一章文本分析法

內容簡介
“統(tǒng)計學是對令人困惑費解的問題作出數(shù)字設想的藝術”,“統(tǒng)計學是從數(shù)據(jù)中獲取信息的科學”,傳播統(tǒng)計學運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研究傳播現(xiàn)象、傳播問題,專門研究如何在傳播研究中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
傳播統(tǒng)計學將幫助研究者通過取自某總體的隨機樣本來描述和推斷該總體,并給出所得結論不確定性的大小,對傳播研究最初的研究假設做出正確與否的判斷。
本書共分5篇(緒論篇,基礎篇,理論篇,進階篇,高級篇)18章,講解了傳播統(tǒng)計學從人門到進階的知識,從話語體系、教學設計到選用案例均與新聞傳播學緊密結合。
緒論篇 | 第九章 卡方檢驗 | ||
第一章 統(tǒng)計學概論 | 第十章相關分析 | ||
基礎篇 | 第十一章 一元線性回歸 | ||
第二章 | 統(tǒng)計基礎 | 第十二章 信效度分析 | |
第三章 | 描述性統(tǒng)計 | 高級篇 | |
第四章 | 交互分析 | 第十三章 多元線性回歸 | |
理論篇 | 第十四章 中介效應與調 | ||
第五章 第六章 | 概率與抽樣分布 | 節(jié)效應 | |
置信區(qū)間與假設 | 第十五章 聚類分析 | ||
第十六章 | 因子分析 | ||
檢驗 進階篇 | 第十七章 | 對應分析 | |
第七章 | 均值檢驗 | 第十八章 | 結構方程模型 |
第八章 方差分析 |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文化研究視角,解析新媒介時代的諸多文化景觀、媒介現(xiàn)象、傳播實踐。課程包含12個知識專題,嘗試勾勒新媒體文化的知識地圖,重點介紹新媒體文化分析的十大理論范式一一修辭批評、符號批評、性別批評、消費批評、儀式批評、亞文化批評、空間批評、技術批評、身體批評、全球化批評。
目 錄
第1講走近文化理論第2講新媒體與修辭批評第3講新媒體與符號批評第4講新媒體與性別批評第5講新媒體與消費批評第6講新媒體與儀式批評第7講新媒體與亞文化批評第8講新媒體與空間批評第9講新媒體與技術批評第10講新媒體與身體批評第11講新媒體與全球化批評第12講新媒體文化研究方法
視覺傳播概論(第2版)
傳播心理學(第2版)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配套教材


ISBN:978-7-300-32771-6
作者:任悅
定價:49.80元
出版時間:2024-04-23


ISBN : 978-7-300-作者:陳銳出版時間:2026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首部原創(chuàng)的視覺傳播教材,理論內容系統(tǒng)、講解清晰、極富邏輯性,是一本十分適合人門使用的視覺傳播教程。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介紹視覺傳播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然后分析視覺符號的基本性質和特點,最后逐一分析視覺傳播過程中信息的編碼、解碼、傳播效果等問題。
當前,移動影像和社交媒體平臺以及視頻媒介的活躍,凸顯了視覺傳播研究的必要,本書新版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重點更新。新版增加了與數(shù)字文化相關的內容,對第一版中過于松散的觀點進行刪減整合,對全書細節(jié)表述重新推敲,也更正了一些訛誤。
內容簡介
本教材從心理學視角闡釋傳播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和議題,涵蓋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范疇,兼顧新媒體傳播中的新態(tài)勢。主要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緒論,闡明傳播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及理論流派,介紹傳播心理學在國內外的發(fā)展歷史與現(xiàn)狀;第二部分介紹傳播者心理,涉及傳播者的自我意識、觀察判斷、印象管理、有效傾聽、移情能力、情緒情感調控、創(chuàng)新應變等傳播能力和素質;第三部分介紹接收者心理,涉及接收者的注意狀態(tài)、信息處理、需求動機、心理發(fā)展、態(tài)度變化;第四部分介紹新媒體與傳播心理,包含網絡與人際傳播心理、心理學視角下的網絡輿情、謠言傳播的心理研究等。
目 錄
第2版除更新個別案例、改正錯漏和不當之處外,新增一章“傳播心理研究方法”,重點介紹認知神經實驗方法;另外,最后三章新媒體部分,根據(jù)業(yè)界發(fā)展也做了較大調整更新和補充。
第一部分從視覺到視覺傳播第一章 視覺傳播概述第二章 視覺傳播研究概述
第二部分 視覺語言的特性第三章 視覺認知第四章 視覺表征第五章 視覺修辭第六章 視覺美學
第三部分 大眾傳媒與視覺傳播第七章 用圖像傳遞信息第八章 從圖像中獲取信息第九章 視覺素養(yǎng)第十章 視覺說服第十一章 視覺刻板印象第十二章視覺傳播中的倫理道德與法規(guī)
目 錄
前言以“人”為本應對變革
第一部分緒論第一章傳播心理學概述
第二部分傳播者心理第二章 傳播者的自我意識第三章 傳播者的觀察判斷第四章 傳播者的印象形成及印象管理第五章 傳播者的有效傾聽第六章 傳播者的移情能力第七章 傳播者的情緒情感調控第八章 傳播者的創(chuàng)新與應變
第三部分 接收者心理第九章接收者的注意狀態(tài)
傳播中的心理效應


ISBN :978-7-300-30652-0
作者:劉京林
定價:59.80元
出版時間:2022-06-15
健康傳播:理論與實踐


ISBN:978-7-300-30840-1
作者:王秀麗
定價:49.90元
出版時間:2022-08-15
內容簡介
《傳播中的心理效應》是“新聞心理學”“傳播心理學”課程的配套案例教材,全書收錄心理效應詞條196條,創(chuàng)造性地將心理效應與生機勃勃的傳播活動(包括新聞傳播、廣告?zhèn)鞑?、影視傳播、播音主持、新媒體傳播等)聯(lián)系起來,用心理效應所包含的理論知識去詮釋傳播活動中的傳者及受眾的心理特點和規(guī)律,同時又用豐富多彩的傳播實踐活動去驗證心理效應的內涵。每一詞條的解析,既有理論闡釋,也有結合信息傳播實際案例的分析,深人淺出、鮮活生動。
本書可作為高校新聞與傳播心理學案例教學的教材,以及研究傳播心理效應的案頭書。同時,在信息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成為公民基本素養(yǎng)的“媒介化時代”,本書也可作為一般讀者信息傳播心理學方面的基本讀物。
目 錄
A
1 阿倫森效應(AronsonEffect)
2 阿斯伯內多效應(AsiboneiduoEffect)
3 安慰劑效應(PlaceboEffect)
4 暗淡效應(DimmingEffect)
5 暗示效應(SuggestionEffect)
6奧卡姆剃刀效應(Occam'sRazorEffect)
B巴納姆效應(BarnumEfect)8榜樣效應(A ModelEffect)
內容簡介
本書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踐,一方面結合實踐介紹健康傳播領域的關鍵理論和核心議題,另一方面借助理論分析實踐中的具體案例。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基礎理論”主要介紹健康傳播領域的常用理論;第二部分“核心議題”涵蓋媒介環(huán)境與健康傳播、醫(yī)患溝通、健康報道、健康素養(yǎng)、健康政策倡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公共溝通、健康傳播策劃等領域的內容;第三部分為“案例分析”,主要結合核心議題,選取不同方面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本書特色:第一,扎根本土做研究,著重探討健康傳播在中國語境下面臨的核心問題與挑戰(zhàn)。第二,建構跨學科的理論系統(tǒng)。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主要立足于公共衛(wèi)生視角,或者僅限于傳播學科內部的理論梳理,本書打破健康傳播理論研究一直以來存在的學科界限,對涉及的重點理論進行全面梳理和闡述。第三,提供與時俱進的研究案例支持。本書所選取的研究案例均為近年發(fā)生的社會事件或熱點問題,作者希望在探討普適性傳播規(guī)律與技巧方法的同時,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當下所處的媒體環(huán)境。
目 錄
第一部分 第一章 | 基礎理論 健康傳播理論概述 | 第八章 第三部分 | 健康傳播策劃 案例分析 |
第二部分 第二章 | 核心議題 媒介環(huán)境與健康 | 第九章 | 殘障議題的健康 報道 |
傳播 | 第十章 | 結核病議題的健 | |
第三章 | 醫(yī)患溝通 | 康傳播策劃 | |
第四章 | 健康報道 | 第十一章 | 新冠肺炎疫情 |
第五章 | 健康素養(yǎng) | 防控中的公共 | |
第六章 | 健康政策倡導 | 溝通 | |
第七章 |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 | 參考文獻 | |
件中的公共溝通 | 后記 |
政府傳播
廣播電視概論(第2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ISBN:978-7-300-20139-9作者:郎勁松侯月娟定價:38.00元出版時間:2015-01-01


ISBN:978-7-300-31894-3
作者:周小普
定價:69.80元
出版時間:2023-07-15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tǒng)介紹和梳理政府傳播理論與實踐的專業(yè)教材,以獨立于政府和媒體的第三方立場,秉持嚴謹、科學、規(guī)范的學術態(tài)度,從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等多學科的宏觀視角,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表格等表現(xiàn)手段,對政府傳播的概念、傳播流程以及政府傳播中的新聞發(fā)布、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危機傳播等進行了系統(tǒng)介紹和闡述,為讀者提供與媒體和公眾有效溝通的策略與技巧。本書可作為本科生、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新聞發(fā)言人培訓教材,亦是各級黨政工作人員必備的媒介素養(yǎng)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編對廣播電視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和梳理,內容涉及廣播電視的發(fā)展歷史、傳播特性、理論與實務等方面。
第2版結合當今廣播電視發(fā)展的最新實踐和理念,更新了數(shù)據(jù)、案例及一些提法,提供了最前沿的思考,除少數(shù)章節(jié)內容有刪減外,大多數(shù)章節(jié)都有新增內容,增加新媒體內容,反映近年新的發(fā)展變化。同時,本書分析了國內外廣播電視的產業(yè)經營和媒介組織管理,并對當下廣播電視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進行了探討。
目 錄
目 錄
第一章政府傳播概述
第二章政府、媒體與公眾
第三章政府信息公開
第四章政府新聞發(fā)布
第五章 新聞發(fā)言人制度
第六章 政府形象塑造
第七章 政府危機傳播管理
第八章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政府傳播
第九章國際傳播和國家形象塑造
附錄一政府傳播案例研究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附錄三在陽光下的政府法(美)
附錄四政府官員如何接受媒體采訪
第一編認識廣播電視媒介第一章廣播電視史前史第二章廣播電視的誕生與發(fā)展第三章廣播電視新媒體第四章廣播電視的傳播特性
第二編走近廣播電視媒體第五章外國廣播電視事業(yè)第六章中國廣播電視發(fā)展脈絡
第三編操作廣播電視媒體第七章廣播電視節(jié)目類型第八章廣播電視采訪攝錄第九章廣播電視語言與新聞寫作第十章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第十一章廣播電視節(jié)目聲畫編輯第十二章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
第四編理解廣播電視媒介第十三章廣播電視的管理體制第十四章廣播電視的產業(yè)經營第十五章廣播電視研究的經典理論
視聽新聞報道
電視新聞




ISBN:978-7-300-29101-7
作者:周勇
定價:65.00元
出版時間:2021-03-15
ISBN:978-7-300-18903-1作者:于忠廣張麗定價:29.80元出版時間:2015-01-09
內容簡介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傳統(tǒng)廣播電視的傳播模式受到巨大沖擊,然而,以短視頻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視聽傳播卻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形成一種全民生產、參與、共享的文化現(xiàn)象。
本書沒有沿襲“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傳統(tǒng)稱謂,而是將論述范圍擴大到“視聽新聞報道”,以因應互聯(lián)網語境下視聽新聞傳播內涵和外延的擴大。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理念篇,主要介紹與視聽新聞相關的基礎理論,如新聞的價值判斷、視聽元素運用的基本規(guī)則、視聽新聞倫理等。中編技能篇,主要介紹視聽新聞的組織策劃和各種表達方式,既包括基于傳統(tǒng)廣播電視平臺的主流節(jié)目形態(tài),也有基于互聯(lián)網新媒體技術的新興節(jié)目形態(tài),如短視頻、網絡直播等。下編技術篇,主要介紹與視聽新聞生產和傳播相關的基本技術,既包括與視聽文本結構相關的技術,如畫面的拍攝與剪輯、音響的采制與運用,也包括與視聽產品表現(xiàn)相關的技術,如H5、數(shù)據(jù)可視化、虛擬現(xiàn)實等。
內容簡介
本教材宏觀上介紹電視新聞的傳播特性、電視新聞發(fā)展歷程與新變化,微觀上介紹電視新聞的基本表現(xiàn)元素、電視新聞拍攝的基本規(guī)律、電視新聞編輯技巧,重點從中觀與微觀結合的角度講解不同形態(tài)電視新聞的采制規(guī)律與要求。
作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系統(tǒng)梳理對于電視新聞報道的規(guī)律性認識,將理論講解承載于電視新聞的選材、角度、拍攝、結構與編輯中,案例豐富,講述具有前瞻性,更加契合電視新聞今日的發(fā)展。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電視新聞傳播概況
第二章 電視新聞表現(xiàn)元素
第三章 電視新聞拍攝
第四章 電視新聞編輯技巧
第五章 電視新聞消息
第六章 電視新聞連續(xù)報道與系列報道
第七章 電視新聞專題
第八章 電視新聞評論
第九章 電視新聞深度報道
第十章電視新聞訪談
第十一章電視新聞節(jié)目編排
參考文獻
目 錄
緒論
上編理念篇
第一章視聽思維:符號系統(tǒng)與表達邏輯第二章視聽新聞的生產體系與流程第三章視聽新聞的價值判斷第四章視聽新聞報道的倫理與法規(guī)
中編技能篇
第五章視聽新聞節(jié)目形態(tài)
第六章視聽新聞報道的編輯、編排與策劃
第七章視聽新聞的采訪與寫作
第八章出鏡報道與新聞節(jié)目主持
第九章視聽新聞文本的結構與敘事策略
廣播新聞
電視采訪學(第三版)



ISBN:978-7-300-17836-3
作者:成文勝
定價:42.00元
出版時間:2013-08-15
ISBN:978-7-300-25925-3
作者:雷蔚真朱羽君
定價:39.80元
出版時間:2018-07-31

內容簡介
本教材從廣播及廣播新聞的歷史發(fā)展沿革、廣播媒體的基本傳播特性講起,側重介紹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的最新發(fā)展趨向和廣播新聞報道實務操作中的新變化。全書講解廣播新聞報道的采錄、廣播新聞文本寫作、廣播新聞的編輯等微觀實務內容,特別突出廣播的聲音傳播特色,介紹廣播新聞音響的采制、廣播新聞各種體裁的報道,全面、詳盡、細致,可操作性強,對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話筒思維”和“聲音意識”,學會各種廣播新聞報道的規(guī)范操作技能和方法,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目 錄
上編認識廣播媒介——廣播新聞的基礎理論第一章廣播的前世今生——世界廣播事業(yè)的發(fā)展第二章中國廣播事業(yè)的發(fā)展軌跡第三章廣播的傳播特點第四章廣播節(jié)目的基本類型
中編掌握廣播媒介一—廣播新聞的操作實務第五章廣播新聞的表現(xiàn)元素第六章廣播新聞的采錄第七章廣播新聞的文本特點及寫作要求第八章廣播新聞的編輯第九章不同體裁的廣播新聞報道(之一):廣播消息第十章不同體裁的廣播新聞報道(之二):廣播專稿第十一章不同體裁的廣播新聞報道(之三):廣播現(xiàn)場報道
內容簡介
本書從電視采訪的緒論談起,分別論述了采訪主體、采訪策劃、采訪類型、采訪出鏡,分門別類地論述了主要類別電視節(jié)目的特點,如新聞節(jié)目、訪談類節(jié)目、脫口秀節(jié)目、紀錄片等,并對電視采訪工作做了前瞻。新版根據(jù)業(yè)界近幾年的發(fā)展和學界的最新理論總結,引人媒介融合的觀念,對書中陳舊的觀點、案例、數(shù)據(jù)等做了更新完善。
本書主要處理了電視新聞領域多年以來存在的問題:電視拍攝與電視采訪是何關系。整本書的基礎,是將電視拍攝作為電視采訪的一部分來處理一一也就是用一個更為宏觀的“采訪”概念,將電視報道的前期工作統(tǒng)合為一個整體來考量,這其中包括了攝像、記者出鏡以及鏡頭外的各種與現(xiàn)場有關的電視采訪環(huán)節(jié)。
目 錄
第一章電視采訪緒論
第二章記者——電視采訪的主體
第三章尋找采訪線索
第四章電視采訪的整體策劃
第五章現(xiàn)場取材的方式與內容
第六章幾種特殊的采訪類型
第七章 記者出鏡
第八章 記者的畫外采訪
第九章各類電視節(jié)目的采訪
結束語電視采訪工作前瞻
出鏡報道(第3版)


ISBN:978-7-300-31973-5
作者:張超
定價:59.80元
出版時間:2023-08-15
節(jié)目主持人教程(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即將出版
ISBN : 978-7-300-作者:廖聲武出版時間:2025年4月
內容簡介
《出鏡報道》結合傳播學、語言學、社會學、敘事學等理論探討出鏡報道的傳播規(guī)律,通過大量實戰(zhàn)案例系統(tǒng)介紹出鏡報道的相關知識,涉及從準備到出鏡的各環(huán)節(jié),理論與實踐并重。
第3版大幅增加故事敘述型出鏡語的篇幅,詳細介紹出鏡記者如何講故事、如何設置懸念、如何讓報道的手法更有吸引力,而非采用傳統(tǒng)的以提供信息為主的報道思路。此外增加360°全景視頻出鏡報道的內容,結合典型案例,對這一新技術的運用進行詳細講解。
本書特點如下:
案例豐富:上百個國內外出鏡報道案例,涵蓋出鏡記者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可視性強:代表性案例皆有圖片講解、視頻鏈接或二維碼,可幫助讀者迅速、直觀地掌握學習要點;
論述集中:各篇章緊密圍繞出鏡記者和出鏡報道展開,主題集中、信息量大;
觀點新穎:匯集國內外一線的觀點與爭鳴,對出 鏡報道業(yè)務有獨到見解。
目 錄
第一章 | 出鏡記者與出鏡報 道 | 第八章 | 出鏡報道的典型環(huán) 境選擇 |
第二章 | 出鏡記者的有聲語 言表達 | 第九章 | 記者出鏡的調度與 拍攝 |
第三章 | 出鏡記者的敘事視 角與敘事角色 | 第十章 | 移動新聞直播出鏡 報道 |
第四章 第五章 | 出鏡語的創(chuàng)作類型 出鏡語的創(chuàng)作理念 | 第十一章 | 360度全景視頻出 鏡報道 |
第六章 | 與誤區(qū) 出鏡記者的非言語 | 第十二章 | 出鏡記者的鏡前 準備 |
第七章 | 表達 出鏡報道中的細節(jié) 及運用 | 第十三章 | 出鏡記者的出鏡 能力與角色沖突 附錄:出鏡報道學習資源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在多年潛心研究與教學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著作。該書運用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闡述了節(jié)目主持人學科領域所涉及的相關問題。在敘述節(jié)目主持人的歷史和分類的基礎上,對主持人的文化底蘊、心理素質、審美修養(yǎng)、形象塑造和語言藝術進行了闡釋,對主持人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采訪、寫作、編輯、評論、策劃等能力新型了分析探討,還對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下的網絡主持人作了介紹。
全書注重從主持人傳播實際出發(fā),以案例來對具體問題舉證敷設,理論脈絡清晰,實際案例豐富,集學術性、實用性與趣味性于一體,是一部論述節(jié)目主持人的力作。第三版對一些人物、案例和表述做了增刪,力爭做到與時俱進,努力反映本專業(yè)領域的前沿發(fā)展。
目 錄
緒論
第一章節(jié)目主持人的分類
第二章 主持人的文化底蘊
第三章 主持人的心理素質
第四章 主持人的審美修養(yǎng)
第五章 主持人形象塑造
第六章 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及訓練
第七章 主持人的采訪
第八章 主持人的寫作、編輯與評論能力
第九章 主持人策劃方略
第十章網絡傳播主持人
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電視攝像教程(第2版)

紀錄片創(chuàng)作(第四版)

ISBN:978-7-300-30778-7作者:楊曉宏馬建軍馬文娟定價:49.90元出版時間:2022-07-15


ISBN:978-7-300-26857-6
作者:朱景和
定價:48.00元
出版時間:2019-05-15
內容簡介
《電視攝像教程》是作者在多年講授“電視節(jié)目攝像”“攝影技術與藝術”“電視節(jié)目制作”等本科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踐和編輯經驗編寫而成,力求反映電視攝像的新動向,是一本兼顧理論與實踐的電視節(jié)目攝像編輯類教材,盡可能在講授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兼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第2版將電視攝像與電視剪輯融合在一本書中講授,并且在電視畫面剪輯中,配以實操性內容截圖,方便讀者一體化地學習和使用。
第2版特別關注到近年來短視頻的流行和各種便捷剪輯工具的普及和應用,更加關注讀者群的“拍客”特征和“人人皆為媒體”的自媒體特性,錄制小視頻講解常用剪輯工具的使用,突出了“零基礎”“易學易用易上手”等特點。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涵蓋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全書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編總論,主要介紹紀錄片的范疇與屬性、學派、藝術特性及審美特征和紀錄片的歷史演變等;第二編為前期創(chuàng)作,主要講述紀錄片的選題策劃、采訪、攝影造型、錄音等;第三編為后期創(chuàng)作,主要講述影片剪輯、聲音剪輯、解說詞創(chuàng)作、音樂創(chuàng)作及后期合成創(chuàng)作等。
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第四版更新了一些案例、提法,新增了有關中國紀錄片近幾年發(fā)展的內容,新增了關于短視頻的介紹。本書將中外傳統(tǒng)影視教學中的采訪、攝影、構圖藝術、錄音(音響)、寫作、節(jié)目編輯制作等多門課程的相關內容綜合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話題,為有志于紀錄片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人提供了系統(tǒng)的整體思維框架。
目 錄
第一篇概論第一章電視攝像概述
第二篇電視畫面構成與取景第二章電視畫面第三章電視畫面取景與構圖第四章光線與色彩表現(xiàn)第五章電視攝像
第三篇不同類型節(jié)目攝像第六章不同類型電視節(jié)目攝像藝術
第四篇場面調度與畫面組接第七章電視畫面組接與調度第八章電視畫面剪輯概述
第五篇常用簡易剪輯工具第九章常用簡易剪輯工具
參考文獻
目 錄
第一編總論第一章紀錄片的范疇與屬性第二章紀錄片學派及創(chuàng)作方法演變第三章我國紀錄片發(fā)展敘略第四章紀錄片的藝術特性第五章紀錄片的審美特性
第二編前期創(chuàng)作第六章選題策劃與采訪第七章采訪與拍攝
附:攝影創(chuàng)作要善于冒險——我的冰山攝影第八章攝影造型(上)第九章攝影造型(中)第十章攝影造型(下)第十一章采訪與錄音
廣告學教程(第5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即將出版
ISBN :978-7-300-作者:倪寧出版時間:2025年6月
廣告學專業(yè)導論


ISBN:978-7-300-30839-5
作者:何玉杰
定價:39.90元
出版時間:2022-08-15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廣告學的基本理論以及廣告的主要業(yè)務,如廣告策劃、廣告創(chuàng)意、廣告文案寫作、廣告設計與制作、廣告媒體、廣告受眾、廣告管理等。本書特點在于內容簡明實用,理論深人淺出。
在數(shù)字化、網絡化的背景下,原有的廣告活動模式發(fā)生了變化,廣告的理論框架和實務操作技能方向都發(fā)生了變化,需要新的理論體系和業(yè)務指導。第5版的修訂立足于時代變化后廣告業(yè)新的業(yè)務模式,對全書做了大量的調整、補充、刪減。
內容簡介
本教材立足于思想性、知識性和前沿性的高度,按照“行業(yè)一專業(yè)一職業(yè)”的脈絡,在側重闡述廣告學科的特點和功能、廣告發(fā)展的歷史和趨勢、課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yǎng)等內容的同時,對廣告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問題進行梳理與辨析,以幫助大學生盡快熟悉本專業(yè)的學科背景、專業(yè)前景和就業(yè)方向,明確大學階段學習任務和努力目標,增強專業(yè)認同感。對于想要了解新媒體時代廣告內涵贈變、廣告媒體生態(tài)變化、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廣告等問題的廣告管理者、從業(yè)人員和愛好者,本書也有較好的閱讀指引作用。
目 錄
第一章廣告概述
第二章廣告發(fā)展過程
第三章廣告環(huán)境
第四章廣告產業(yè)
第五章廣告策劃
第六章品牌構建與廣告
第七章廣告表現(xiàn)戰(zhàn)略
第八章廣告文案的撰寫
第九章廣告設計與制作
第十章廣告媒介
第十一章廣告受眾
第十二章廣告管理
后記
目 錄
引言廣告與社會生活一—從一則招聘廣告說起
第一章廣告的定義和學習方法是什么一—廣告的內涵、特征和學習方法
第二章廣告是怎樣產生與發(fā)展的—廣告業(yè)的演變與特征
第三章廣告是如何運作的——廣告運作的流程和基本理論
第四章廣告是科學還是藝術——廣告學科的形成、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第五章如何評價廣告的社會影響—廣告的作用與影響評價
第六章廣告學專業(y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一—廣告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與人才特征
第七章廣告?zhèn)鞑キh(huán)境的變化帶來了哪些新挑戰(zhàn)一—廣告?zhèn)鞑キh(huán)境的變化與挑戰(zhàn)
第八章廣告的未來與廣告學人的使命——廣告的發(fā)展趨勢與廣告人的責任
附錄一廣告學專業(yè)推薦閱讀著作和期刊
附錄二全球七大著名廣告獎項簡介
附錄三中國廣告經營情況統(tǒng)計表(1981—2018年)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