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長治文史第23期

發(fā)布時間:2022-4-02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長治文史第23期

目 錄Contents烽火年代抗戰(zhàn)時期在黎城印制的“毛著”偽裝本………………………………………………楊宏偉 04日寇在武鄉(xiāng)的暴行與罪惡…………………………………………………武云唐收集整理 06我在長治“打蛋廠”工作的記憶………………………………………………………馬貴生 10上世紀四十年代黎城鄉(xiāng)村生活印象………………………………………王銳斌 王小燕 14建國初期淮海廠的團組織工作……………………………………………趙成林 李亮亮 18一心菜場插隊記事(四)………………………………………………………………馬潤新 24胡耀邦同志來到南呈村………………………………………………………………司中樞 30“狂飆大將”高沐鴻的“小作品”………………………………………………………陳慧巖 33上黨拳王王全忠逸事…………………………………………………………………趙永江 36清朝初年的上黨廉吏…………………………………………………………………馬書岐 39長治小化肥工業(yè)的興衰………………………………………………………………姚澤榮 42太行紙廠在蘇峪前前后后……………………………………………………………郝俊峰 49... [收起]
[展開]
長治文史第23期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1頁

歷史一頁

清朝順治 年 間 的 長 治

順治元年(1644)

二月李自成部將劉芳亮兵取潞安府,挾沈王回洪北走,留劉忠守城。劉令拆平四關(guān)廂及

附近村舍。

十月清兵自太原來奪得潞安。

順治六年(1649)

三月至六月姜瓖亂兵先后攻下沁州、屯留、潞安、潞城、黎城、襄垣、長子、壺關(guān)等城,收

系各官,大封偽職,沈烈為總兵,郭天佑為副總兵。十月十六日,清軍攻破潞安,官軍入城問

罪,城中及鄉(xiāng)鎮(zhèn)凡附叛軍者,皆殺無赦,屠戮數(shù)日方止。

順治十六年(1659)

《潞安府志》纂成刊世,由知府楊俊修,李中白、周再勛纂。

順治十七年(1660)

由于交不起貢綢,在綢行焦海福、王好善帶領(lǐng)下,織機戶群起焚機罷市。赴京請愿,因艱

于盤纏,中道而返。

第2頁

目 錄

Contents

烽火年代

抗戰(zhàn)時期在黎城印制的“毛著”偽裝本………………………………………………楊宏偉 04

日寇在武鄉(xiāng)的暴行與罪惡…………………………………………………武云唐收集整理 06

我在長治“打蛋廠”工作的記憶………………………………………………………馬貴生 10

上世紀四十年代黎城鄉(xiāng)村生活印象………………………………………王銳斌 王小燕 14

建國初期淮海廠的團組織工作……………………………………………趙成林 李亮亮 18

一心菜場插隊記事(四)………………………………………………………………馬潤新 24

胡耀邦同志來到南呈村………………………………………………………………司中樞 30

“狂飆大將”高沐鴻的“小作品”………………………………………………………陳慧巖 33

上黨拳王王全忠逸事…………………………………………………………………趙永江 36

清朝初年的上黨廉吏…………………………………………………………………馬書岐 39

長治小化肥工業(yè)的興衰………………………………………………………………姚澤榮 42

太行紙廠在蘇峪前前后后……………………………………………………………郝俊峰 49

親歷親見

激情歲月

人物春秋

上黨廉吏

潞商史話

第3頁

長治文史

ChangZhiWenshi

( 內(nèi)部刊物免費贈閱 )

編 委 會

主任委員

許 霞

副 主 任 委 員

楊江波

成 員

馬建峰 王明德 王建中 申林科

申群香 邢宏亮 劉 旭 劉永清

劉振華 許 元 楊 彥 楊毓華

宋福庭 趙旭光 段林剛 侯慧萍

郭志新 郭建宇 崔子慶 琚海鵬

魏書文 魏俊英

主 編

邢宏亮

執(zhí)行主編

秦 衛(wèi)

編 輯

郭 鵬 金 璐

發(fā) 行

李 媛

山西省內(nèi)部資料準印證第 K612 號

主 辦:政協(xié)長治市委員會

編輯出版:長治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

通訊地址:長治市英雄中路 68 號

郵 編:046000

聯(lián)系電話:0355-2192332 2192364

電子郵箱:czwsbjb@163.com

2017·4 (總第 23 期)

印刷時間:2017 年 7 月

特別聲明:本刊所有刊發(fā)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changzhi wenshi

民間記憶

晉東南盲聾啞學校漫憶…………………………………殷清瑩 51

潞城師范學校史略(上)………………………黃堇紈 安愛堂 57

狐神廟里的狐神原來是男人

——從潞城韓家園狐神廟談上黨的狐神崇拜…………孫曉鐘 61

潞城市南舍玉皇廟淺考…………………………………馬紅星 64

曾為長治知縣的《金瓶梅》作者…………………………郭安廷 68

屯留古碑見證光緒奇荒…………………………………夏民安 70

“晨鐘暮鼓”聽清口………………………………………郭存亭 74

南北對峙說雄關(guān)…………………………………………王 芳 80

是誰造了竇王的謠………………………………………劉海鳴 84

豫讓橋就在襄垣…………………………………………王小軍 89

行政區(qū)劃“割裂”對………………………………………張高明 92

文史漫筆

文化小品

史海鉤沉

古鎮(zhèn)名村

上黨關(guān)隘

長治掌故

封二:收藏與鑒賞 銅方壺…………………………………………楊巧靈

封三:古跡遺存 馮士翹集韓愈《純陽祠》碑………………………李 忠

第4頁

偽裝書是一種封面名稱與書中內(nèi)容毫無相

干的書籍。如現(xiàn)在的一些被政府查禁的有關(guān)反

動、兇殺、色情、淫穢等內(nèi)容的出版物,往往為了

躲避檢查,而將封面印成其它名稱的書皮,這種

書歷來被人們稱為“掛羊頭賣狗肉”之書。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根據(jù)地的出版

界為了向敵占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宣傳共產(chǎn)黨的政策和

主張,采取了一種權(quán)宜而機智的斗爭策略,將一

些黨可以公開的文獻,巧妙地印成偽裝書,來防

止敵人的搜查封鎖。這類出版物被今天的收藏界

視之為“張冠李戴”的紅色書籍,倍受珍愛。

早些年在閱讀《太行新聞史料匯編》(劉江、

魯兮主編)一書時,對其中趙樹理曾給毛澤東著

作單行本的偽裝書題寫書名之事,頗感興趣。因

此,對搜尋該書之事,一直是念念不忘,耿耿于

懷。今偶在長治城隍廟古玩市場意外發(fā)現(xiàn)一冊,

真是又驚又喜。

該書為 32 開線裝本,封頁為“文史通義”隸

體書名,下有“上海廣益書局印行”小字。扉頁中

間為“文史通義”四個大字,右面為“甲申年重

梓”,左邊為“古愚署耑”小字。書內(nèi)頁中縫處全部

印有“文史通史·內(nèi)篇之三……上海廣益書局印

行”。

如果沒有《太行新聞史料匯編》百多字提示,

誰能想此書扉頁上的 13 個字跡是出自趙樹理手

筆。提示文章是當年華北書店上清泉印刷廠高文

明副廠長撰寫的回憶錄,名為《太行區(qū)書刊印刷

史料片斷》,為便于讀者考證,現(xiàn)在不妨整段摘錄

如下:

“大約在整風之后,還出過向敵占區(qū)偽裝發(fā)

行的圖書。如,把《新民主主義論》偽裝成《虞初新

志》。封面上出版單位是‘上海廣益書局印行’。扉

頁上有趙樹理同志題字,豎排,右首寫著:‘甲申

年重梓’,中間大字:文史通義。左邊有‘古愚署

耑’四字。這些書,偽裝得惟妙惟肖,達到了以假

亂真地步,躲過了敵人嚴密文化封鎖,向敵占區(qū)

04

第5頁

宣傳了抗日和革命思想?!?/p>

高文明是 1944 年擔任印刷廠廠長,《太行新

聞史料匯編》是 1994 年出版,可以說回憶錄寫的

是 50 年前的經(jīng)歷。由于時間過了半個世紀,文中

誤將《新民主主義論》偽裝成《虞初新志》,實應為

《文史通義》。做為史料來說,老人家這篇回憶文

章可謂難能可貴。

另據(jù)一丁先生所著《趙樹理外傳》也提及此

事,書中還有一句“王春則在扉頁背面以‘山陰舊

史氏’名義撰寫了題詞:‘章實齋氏(文史通義)一

書,史德、史才、史識三者俱備……’”

實際上王春所撰文并未加標點符號,字數(shù)不

多,今也照抄如下:

“章實齋氏文史通義一書史德史才史識三者

俱備洵乾嘉間巨制也鞔近士夫溺于西說對吾國

歷史學視為土苴心焉憂之愛出舊所藏付梓庶學

讀之有所趨向耳 山陰舊史氏題”

在小小一頁紙上,前面是趙樹理題寫書名,

背后是王春撰寫文章,可謂珠聯(lián)璧合?!缎旅裰髦?/p>

義論》是毛澤東 1940 年春在延安為新創(chuàng)辦的《中

國文化》雜志創(chuàng)刊號而撰寫的文章,原名《新民主

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后來各抗日

根據(jù)地印刷單行本時,方題名為《新民主主義

論》。建國后在出版《毛澤東選集》時,又把標題下

面的一小段字去掉,并將“一九四○年一月十九

日”,去掉“十九日”。毛澤東在文中通過對當時中

國的現(xiàn)狀分析和對未來前景預測后,激情豪邁地

寫道:新中國站在每個人民的面前,我們應該迎

接它。新中國航船的桅頂已經(jīng)冒出地平線了,我

們應該拍掌歡迎它。舉起你的雙手吧,新中國是

我們的。

作為文化人的趙樹理,對毛澤東這樣精辟的

論斷和激勵人心的言辭,怎能不感到歡欣鼓舞。

趙樹理自 1943 年底《小二黑結(jié)婚》出版后,

便長期工作在華北新華書店,除搞調(diào)查創(chuàng)作外,

大部分時間就是編輯書報雜志。由于他過去曾在

華北《新華日報》社負責編輯過向敵占區(qū)發(fā)行的

《中國人》報,有著豐富的對敵文化斗爭經(jīng)驗,所

以上級領(lǐng)導自然就把編印《新民主主義論》偽裝

書的這一重大任務交給了他。

該書是由華北新華書店上清泉印刷廠排印

的。上清泉村地處太行崇山峻嶺之中,位于今長

治市黎城縣東北部,與晉中的左權(quán)縣界及河北涉

縣(原屬河南省)地界僅隔一二里距離,離八路軍

總部及華北新華書店所在地麻田也只有數(shù)里路

程,可說是個“雞鳴三省聞”的地方,在這里編印

圖書是非常隱蔽安全的。

這類毛著的偽裝書,在敵占區(qū)一旦被敵人發(fā)

現(xiàn),輕者坐牢,重則殺頭。所以說這是人民群眾冒

著生命危險保存下來的珍貴的革命文物。之所以

珍貴不僅僅是保留下了《新民主主義論》的早期

特殊版本,更重要的是在塵封 60 多年后,讓我們

重新發(fā)現(xiàn)欣賞到了趙樹理大師的手跡墨寶。

姻 姻 烽火年代

05

第6頁

日寇在武鄉(xiāng)的暴行與罪惡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武鄉(xiāng)縣是八路軍總部和中共

北方局所在地,是太行抗日根據(jù)地的核心地區(qū),

因而也是受到日寇摧殘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據(jù)

《武鄉(xiāng)縣志》和程春虎所著《血的控訴》(《長治方

志》2013 年第五期)記載:從 1938 年至 1945 年,

日寇占領(lǐng)武鄉(xiāng)期間,殺害我人民群眾 23000 余

人,殺害抗日村干部 105 人,民兵 251 人,群眾

1105 人。其中比較典型的慘案有:

洗劫原縣城

武鄉(xiāng)原縣城(今故縣)是一座千年古城,街道

繁華,房屋鱗次櫛比。1938 年 4 月 4 日,日寇苫

米地旅團 3000 余人入侵后,見人就殺,見東西就

搶,見婦女就奸淫,城內(nèi)外慘遭劫難,千年古城變

成了一片瓦礫。街上凌亂不堪,桌椅板凳,鍋碗勺

筷,到處亂撒。院落里雞毛、豬腿、牛角、羊蹄、血

跡、隨處可見。遇難群眾尸橫街頭,有的身上被刺

十幾刀,有的女尸的懷里還抱著死去的嬰兒。有

一個死去的老大爺,日寇挖掉他的雙目,還將胡

子拔去,毛孔中滲出斑斑血跡。一個三歲左右的

孩子,腦門被重物擊碎,全身血肉模糊。。

殺絕馬家莊

日軍苫米地旅團在武鄉(xiāng)原縣城洗劫后,4 月

5 日,又到縣城附近的馬家莊村燒殺。在一孔土

窯洞里,就有橫七豎八、鮮血淋淋的尸體 40 多

具。該村共有村民 87 人,就被日寇殺害 86 人。只

有一人幸免于難,是因為當天外出不在村里。全

06

第7頁

村的房屋被燒光,東西搶劫一空,牲口豬羊全部

被搶走,雞犬不留。一個好生生的村莊,一時變成

血灘火海,成為“無人莊”。

煙熏南莊村

1938 年 9 月 23 日,日寇到監(jiān)漳鎮(zhèn)南莊村掃

蕩,發(fā)現(xiàn)在一座懸窯中躲藏有人,就燒起大火,用

煙熏烤,將躲藏在窯洞中的 46 名群眾全部熏死,

其中有一名剛滿一歲的嬰兒。同時,日寇還將附

近村莊抓來的 20 名群眾,全部殺死在打谷場上,

并將南莊村房屋全部放火燒毀。

掃蕩大有村

1941 年 3 月 8 日,駐分水嶺日軍糾集沁縣、

壺關(guān)之敵 300 余人,將大有鎮(zhèn)團團包圍,然后開

始瘋狂搶掠與燒殺。全村 26 人被日寇刺死,40

余人被抓去做苦力,50 余名婦女、幼女被奸污。

全村 300 余間房屋被燒,搶走財物無數(shù)。

峪口大屠殺

從 1938 年 3 月 16 日日寇第一次對峪口村

“掃蕩”開始,到 1944 年春敵人從蟠龍撤退為止,

日寇對該村大的“掃蕩達 12 次之多。其中最慘的

是 1941 年 4 月 10 日晚上的大屠殺。

1941 年 3 月 8 日,駐分水嶺小股日軍部隊

和自警團,勾結(jié)沁縣、壺關(guān)之敵約 300 余人,在大

有鎮(zhèn)一帶“掃蕩”后,返回峪口村駐剿了三天。他

們白天四出“討伐”,天黑時,將各村被抓的人帶

回該村關(guān)押起來。10 日晚上,日寇開始了大屠

殺,共殺死共產(chǎn)黨員、抗日干部、民兵、群眾共

102 人。其中有共產(chǎn)黨員、抗日村長王海水,共產(chǎn)

黨員王狗臭、王壽孩、武先云、王林書等 9 人。峪

口村黨員王黑丑一家有 8 口人被殺。其中死的最

慘的是躲在藥王廟的婦女王認珍和另外一個年

輕婦女,尸體一絲不掛,身上被刺刀刺了十幾處,

渾身血肉模糊,慘狀目不忍睹。

日寇駐扎峪口村 3 天,全村被洗劫一空。粗

略統(tǒng)計,搶走糧食 200 多石,宰殺搶走牲口 30 余

頭,燒毀房屋 150 多間。全村村民僅有一人僥幸

逃生。

圍剿東良侯

1941 年 11 月 12 日,駐南溝據(jù)點的日寇得

到特務報告,說東良侯村民兵要把收起來的

30000 斤公糧送給八路軍。于是指揮警備隊、保

安隊 500 余人,于 13 日拂曉突襲包圍了東良村,

挨家挨戶搜索糧食無果后,便狗急跳墻,開始燒

房子,抓人。日寇把四、五戶抗日干部家的房子全

部燒毀;抓捕民兵 30 余人、群眾 250 名,帶往南

溝據(jù)點,進行嚴刑拷打。后又在沁縣城內(nèi),日寇用

割掉舌頭、火柱烙燙、狼狗嘶咬、刺刀亂捅等殘酷

手段,將民兵骨干程三維、程林則、程懷保、程懷

銀、郭雙在、郭貴元、郭貴生、郭柱為、郭金生等 9

人殺害。

襲擊西良侯

1942 年 3 月 20 日,我八路軍武工隊在西良

侯村做抗日宣傳工作,被漢奸告密。南溝據(jù)點日

寇紅部小分隊次日拂曉向西良侯襲來。我武工隊

姻 姻 烽火年代

07

第8頁

員老王、老魏為掩護群眾轉(zhuǎn)移,與敵人交火,終因

寡不敵眾,被日軍用刺刀開膛剝肚,壯烈犧牲。我

情報員李啟官不幸被俘,日寇給李的肚子里灌煤

油辣椒水,肚上壓磨盤,上面再站上日軍,將其活

活壓死。被日寇抓獲的 20 余名老弱病殘群眾,被

押到村外三角兒,排成隊一一審問,凌辱。幼女李

月兒、婦女李拉孩被日軍剝光衣服奸污。日寇對

其余被抓群眾正要下毒手殺害時,我游擊隊、武

工隊及時趕到,猛攻敵人,日軍見勢不好,倉惶逃

竄。這樣,20 余名群眾才免遭慘殺。

洗劫韓壁村

1942 年 10 月 20 日至 26 日,日寇“駐剿”韓

壁村時,在村外發(fā)現(xiàn)一孔群眾逃難的窯洞。兩個

日本鬼子進去,把三個婦女拖到外面輪奸后,倒

提起雙腳,從土臺上扔下山谷活活摔死。之后,日

寇又架起大火用煙熏窯洞。當時洞內(nèi)藏的 23 名

老弱婦孺,有 17 人被熏死。這次洗劫,日寇殺害

韓壁村民 37 人,搶劫糧食 700 多石,宰殺耕牛

23 頭、豬 14 口,羊 100 余只,毀壞門、窗、桌、椅

等木器家具無以計數(shù)。

血洗山交溝

1942 年 10 月 23 日拂曉,駐扎在南溝的日

寇糾集沁縣據(jù)點近千名敵人,趁駐在山交溝的我

抗日決九團外出執(zhí)行任務之時,將山交溝村包

圍,用機關(guān)槍、大炮、擲彈筒向村內(nèi)開火,打死民

兵李雪堂、李賴小、李行成。在日寇機槍密集掃射

下,一個個逃難的群眾倒在血泊中。李行成一家

7 口,被慘殺的只剩 1 人;李書林一家 4 口,被殺

3 人。離山交溝村不遠的西溝村村民李藏英等六

人被殺,其中有一個十三歲男孩子也被敵人用刺

刀挑死??谷沾彘L李秀花被敵人抓住后,堅貞不

屈,壯烈犧牲。全村共被日寇殺死 25 人,傷 13

人,被抓走 60 多人;被燒毀房屋 60 余間,搶走耕

牛 20 余頭,糧食、衣物損失無數(shù)。

南關(guān)大慘案

為報復我八路軍對南關(guān)火車站的襲擊,駐南

關(guān)的日寇與沁縣據(jù)點便衣隊 300 余人,1943 年 5

月 11 日,對分水嶺至南關(guān)段鐵路沿線的南關(guān)、巖

莊、石窯會、東溝、陽坡、達對溝、河底、分水嶺等

村進行突然包剿和搜查,制造了觸目驚心的南關(guān)

大慘案。

當天,上述村莊有 360 余人被日寇抓至分水

嶺據(jù)點,由漢奸告密和辨認,將我南關(guān)敵工站領(lǐng)

導人和工作人員孫漢英、崔秉禮、孟立軍、孟貴

元、崔旭生、唐祥忠、李祥兒、李六兒、李尚齊、李

尚連、郭振祥、郭珍祥、郭志川、郭留祥、姬景華、

賈旭奴、郭二則等 32 人重點捆綁扣押和審問。日

寇對我南關(guān)敵工站站長孫漢英和重點骨干人員

崔秉禮施以灌涼水、壓木杠、烙鐵燒等等殘酷手

段進行逼問,但崔、孫二人寧死不屈,始終未吐露

任何機密。于是,喪心病狂的日寇將孫漢英等 32

人押交南溝車站日軍“洪部”,又將孫漢英同志單

獨關(guān)在一個特制的大木籠內(nèi),上交沁縣日軍憲兵

隊,多次游街示眾,以此恫嚇群眾。7 月間,孫漢

英同志被活活餓死在木籠里。6 月 3 日,崔秉禮、

孟立軍、李祥兒、李六兒、郭留祥等在南溝被日寇

殺害。孟貴元、唐祥忠、李尚齊、李尚連、郭志川、

郭留祥、姬景華、賈旭奴等 18 人,于 6 月 13 日被

08

第9頁

日寇押回分水嶺瓦窯溝圈成大圓圈,先用狼狗嘶

咬,再用刺刀亂刺,最后將尸體推下溝底摔死。有

3 名幸存者逃出時,在良侯店信號站被日寇用刺

刀刺死。

“平山”罪行錄

日寇占領(lǐng)武鄉(xiāng)期間,在南溝村駐有一個中隊

的日軍。因為中隊長叫平山,所以人稱“平山中

隊”。這個日軍中隊頻繁“討伐”周圍村莊,僅

1944 年一年就制造了無數(shù)殺人慘案:

3 月 12 日,“平山中隊”包圍七區(qū)果子溝村,

將村民郝成川、李銀旺、楊三孩、武懷慶、楊川四

等五人抓至南溝村外核桃溝用刺刀刺死,有的被

刺 20 余刀。

3 月 23 日,“平山中隊”包圍北涅水村,抓了

村民周土生、周懷珠父子,將周土生刺三刀后割

開肚子,又一刺刀將周懷珠刺倒,再用 8 塊磚撐

起,用木柴加油連人帶房子一把火燒毀。

5 月 13 日,“平山中隊”到沁縣漳源“掃蕩”,

路經(jīng)熬則腦村時,抓捕了楊莊村的村民申水旺、

元王村村民龍區(qū)長和羅卜掌的村民張珍等 3 人,

帶回南溝審訊后,于 23 日上午在村南泉上地里

殺害。

7 月 14 日,“平山中隊”將涌泉村包圍,殺死

我民兵 3 人,打傷 2 人,抓走 20 余人,掠走長短

槍 4 支,手榴彈 97 顆,各種財物無數(shù)。

9 月上旬,“平山中隊”抓捕我長諧村民兵一

人,帶回權(quán)店,將其頭鍘下,高掛路邊電線桿上示

眾。

12 月 24 日,“平山中隊”將我抗日村長張土

生、民兵老慶堂等 4 人,在南溝村外桃樹溝打了

“活靶”。

1945 年 3 月 14 日,“平山中隊”在南溝村,

將我地下人員秦胖小、程五孩、郝樹仁、李北孩、

程禿孩、程賴小等 6 人抓捕后,帶到麻地溝,砍臂

剁手,活活殺死。

同年 4 月 22 日,“平山中隊”在河底村,以

“通共”罪名,將村民郝慶和、劉月成和李木小 3

人殺害。

刀鍘地下交通

1945 年 6 月,駐扎在段村的日寇,將我地下

交通員張云九、魏子玉、張富元和武西武委會主

任杜書隆等 13 人抓捕。日寇對他們用盡各種酷

刑,卻一無所獲。為達到其“殺一儆百”的罪惡目

的,日寇于 7 月上旬用刺刀威逼群眾召開大會,

將張九云、魏子玉綁赴東城門外,用鍘刀將二人

人頭鍘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恫嚇群眾。日寇殺害

張九云、魏子玉后,計劃繼續(xù)對張富元、杜書隆等

11 人下毒手,并且已在看守所后院,強迫他們各

人用鐵鍬挖好活埋自己的土坑。正在危急之際,

我八路軍在當?shù)剀娒竦呐浜舷拢?8 月 27 日一

舉解放了段村,這 11 名同志才幸免于難。

日寇在武鄉(xiāng)殺人放火,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我們?nèi)f萬不可忘記。

姻 姻 烽火年代

09

第10頁

1916 年,裴寶棠與人合作,在長治城南街開

辦了“同益厚”打蛋廠,這是上黨地區(qū)第一家現(xiàn)代

工業(yè)工廠,所產(chǎn)的蛋品銷往歐洲,獲利巨大,成為

山西最大的蛋廠之一。在裴寶棠的帶動下,長治

地區(qū)的蛋廠很快發(fā)展到二十余家。該廠的開辦,

帶動了上黨地區(qū)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像汽輪機磨面

廠,汽輪機煤礦生產(chǎn)等等。至今,這家蛋廠已經(jīng)銷

聲匿跡,當時的廠址已經(jīng)是高樓林立。1968 年夏

天,我曾經(jīng)在該廠(當時叫長治市綜合食品廠)做

臨時工參與蛋品生產(chǎn)工作,有幸了解了蛋品生產(chǎn)

的過程?,F(xiàn)就本人的記憶粗略撰寫如下。

1968 年春天,長治“文革”兩派武斗結(jié)束,一

些工廠開始復工生產(chǎn)。這一年,是長治市綜合食

品廠(原來的長治蛋廠)為天津進出口公司完成

出口蛋粉任務的最后一年,也是長治市做了 50

多年蛋粉生產(chǎn)的最后一年。

長治的蛋粉出口是北石槽村裴寶棠先生于

民國 5 年(1916)搞起來的。那些年爆發(fā)第一次世

界大戰(zhàn),歐洲等戰(zhàn)地商品緊張,蛋粉價格竟然賣

到每百斤一千元左右,同時,在上黨地區(qū)雞蛋卻

異常的便宜:一塊銀元可以買到八九百個,而制

作一百斤蛋粉只需要雞蛋一萬個左右,只需要銀

元 10 多塊錢。利潤之大實在驚人。于是,裴寶棠

與人合作開設(shè)了上黨地區(qū)第一家打蛋廠——同

益厚打蛋廠,生產(chǎn)蛋黃蛋粉到天津口岸出口。幾

年下來,裴寶棠發(fā)了家,又開銀號、又開當鋪、又

開商店,成了山西的富商。在他的帶動下,當時長

治城里及各縣大小蛋廠開設(shè)了有幾十家。日寇侵

入以后,各蛋廠受到鬼子的摧殘紛紛倒閉,同益

厚蛋廠成了鬼子制作軍用食品的地方。解放以

10

第11頁

后,幾家小型蛋廠公私合營到長治蛋廠及晉城蛋

廠,繼續(xù)為天津口岸生產(chǎn)三種出口干蛋品,其中

長治蛋廠注冊商標為“和平牌”。

長治蛋廠(長治市綜合食品廠)的廠址原在

長治市南街靠近解放西街十字路口西北北邊一

帶,占地約有 30 畝地大。南北有 100 多米,東西

有近 200 米,大院的后院墻幾乎到了土木巷附近

了。院子還是挺大的。廠區(qū)在南大街有南北兩個

大門。南大門是正門,北大門主要是夏天收購鮮

蛋的時候才開。

1968 年是長治蛋廠最后一年生產(chǎn)出口蛋粉

任務。那一年我 16 歲,同西街大批閑散勞力由西

街管理區(qū)介紹到廠里做臨時工,了解到蛋品生產(chǎn)

的一些過程。因為打蛋工作對衛(wèi)生要求特別嚴

格:首先,參與蛋品生產(chǎn)的人員要進行身體檢查,

不能帶有傳染病,進入打蛋車間要求工人先洗

澡,然后換上消毒無菌工作服才能進入。我卻被

分配在洗蛋工序上,不能進入打蛋的車間里,只

是在交接洗蛋的入口處看過打蛋過程。

干蛋品是鮮蛋去殼后,蛋液經(jīng)過加工處理、

干燥而成的蛋制品。干蛋品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

又分為干雞蛋白(簡稱干蛋白)、干雞蛋粉(簡稱干

蛋粉)和干雞蛋片(簡稱干蛋片)三種。干蛋粉又分

為全蛋粉(又稱飛全粉)、蛋黃粉(又稱飛黃)和蛋

白粉三種。干蛋片可分為全蛋片和蛋黃片二種。

在這些干蛋制品中,根據(jù)我國食品工業(yè)和其他工

業(yè)的用途以及國際市場的需要,我國主要生產(chǎn)干

蛋白、全蛋粉和蛋黃粉三種制品。

當時國家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規(guī)定雞蛋要統(tǒng)

一由副食品公司收購。蛋廠有出口任務也只能通

過食品公司購買來雞蛋進行生產(chǎn)。為了減少在流

通環(huán)節(jié)里蛋品的消耗(破損、霉變),長治市副食

品公司指派兩名職工駐蛋廠現(xiàn)場收購各縣鄉(xiāng)供

銷社送來的雞蛋,換一個發(fā)票后,雞蛋交到蛋廠

庫房。當時配合副食品公司收蛋的是申師傅,潞

城申莊人。說起來,那時候農(nóng)村人民公社的社員

勞動一年下來分配不到幾個錢,全憑養(yǎng)幾只雞靠

所謂“雞屁眼”銀行來換些油鹽醬醋;而蛋品生產(chǎn)

只在夏天做,因此上,一些雞蛋放幾個月積少成

多,到夏季才要繳供銷社。雖然蛋廠開工后天天

車水馬龍大車小輛地來繳蛋,里面難免要摻雜一

些壞蛋破蛋。壞蛋打開一旦進入蛋桶,一桶蛋清

就全部報廢。為了保證蛋品質(zhì)量,就需要對雞蛋

作揀選,檢查雞蛋好壞的部門就叫查蛋組。

查蛋組的家沒有燈光不讓見亮。它的南邊連

著洗蛋車間,北門就是收雞蛋的庫房,所謂一條

龍生產(chǎn)。前些天收來的雞蛋由食品公司的人伙同

蛋廠的保管員共同過稱把雞蛋一簍一簍收進來

碼好,每簍一般 50 斤上下,付有重量單,所以我

們每天完工后在保管員收蛋登記過程中就把明

姻 姻 親歷親見

11

第12頁

天要洗的蛋抬到查蛋組的庫房了。查蛋工人面對

一個查蛋臺,臺上安裝著一個里邊有燈泡的小鐵

桶,小鐵桶相對兩面留有光孔,查蛋工人要求右

手抓起 4-5 個雞蛋,依次把雞蛋在倒到左手的同

時,在鐵桶的過光孔前面停留 1 秒鐘左右,讓查

蛋工人通過鐵桶里透出的燈光照射雞蛋,來檢查

雞蛋有沒有黑心、靠黃、破殼等影響蛋品質(zhì)量的

雞蛋,查出的壞蛋放一個盤子里,好蛋放一個鐵

絲編織的長方形篩子里。我的工作就是把他們選

出的好蛋端到南邊連著的洗蛋車間。記得當時查

蛋的有 8 個女工,其中倆正式工,是西街參府街

的程果則和南街一個閨女。其余西街的臨時工有

上西街陳竹葉、侯俊英(小根大閨女)、上西街李

彩萍、營口街馬竹英、西關(guān)街王建平、石橋南

王××等,和我一起端蛋的還有下西街的馬茂

榮、府上街的霍松香。

查蛋和洗蛋是一個大組,當時擔任洗蛋組長

的是王胖女師傅,副組長關(guān)寶英。一個男職工裴

師傅叫五狗。洗蛋是在一個木板釘好的大水槽

里,有 7—8 米長,北邊一個人不停地把裝有雞蛋

的鐵篩子下到水槽里,邊下邊向南推,南邊連續(xù)

起蛋,再放傳送帶上就進了打蛋車間了。洗蛋的

水里按比例兌好了火堿,用來消毒殺菌。那些工

作都是裴師傅干。

打蛋的車間比較大,一排排的打蛋機排列有

十多排。上百個女工站在打蛋機前面打蛋。雞蛋

打破以后,有一條氣管噴出高壓氣流,對著雞蛋

液體一吹,把蛋黃和蛋白分開,分別流入兩只鐵

桶里面。高壓氣管的控制器放在打蛋工人的腳底

下,每打開一個雞蛋的時候,腳下一用力,就聽見

12

第13頁

‘嗤’的一聲響。所以,打蛋車間里‘嗤、嗤’的響聲

連成一片??醋o產(chǎn)生高壓氣體大機器的是一位天

津師傅,好像叫張萬勝,現(xiàn)在還有后人住綜合食

品廠家屬院。

蛋品生產(chǎn)需要很多大木桶,當時廠里有一

個木工組,一個叫李懷玉的小師傅和他師傅幾人

修理大木桶。大木桶有一米高,口面有 40 多厘米

大,中間粗,兩頭細。據(jù)說蛋黃蛋清放木頭桶里不

壞。打蛋車間有一個叫李過勝的負責把打蛋工打

出的蛋黃蛋清一桶桶擔到大桶附近倒進大木桶

里,打掃雞蛋皮的是琚福國。

打好的蛋白放到潔凈的大木桶里后,要加些

藥水,攪拌均勻放置暖室中,使其發(fā)酵約四、五日

化成清亮的漿汁,然后分別倒入一個個極干凈的

鋼金盤子中,厚度約 1 公分。把放有蛋白的鋼金

盤子置入 40 至 50 攝氏度的烤房內(nèi),這個烤房也

很大,里面設(shè)有多層鐵架,便于擺放大批的蛋白

盤,經(jīng)烘烤四至五小時后即成為蛋白塊,經(jīng)風涼

后就好了,成品就象現(xiàn)在透明的干粉皮。

蛋黃的加工過程是在飛黃部進行。蛋黃分離

出以后,攪勻使之成粘液狀,然后分放盤內(nèi)烘焙,

即成干蛋黃。加入鹽粉的叫鹽黃,加入青粉的叫

粉黃,用機器碾碎,再經(jīng)銅細籮篩過的叫飛黃。

蛋品是食品,生產(chǎn)中間的衛(wèi)生條件要求很

高,廠里專門有化驗室,負責把握每個批次蛋品

的質(zhì)量。

合格的蛋品要裝在馬口鐵皮焊好的長方形

箱子里,外包木箱,每箱重量 50 公斤。當時做鐵

箱的是南街的連華和他師傅。

打蛋工作是每天早上 5 點上班。工作開始以

前,大家要在車間里毛主席像前站定,在組長的

帶領(lǐng)下,手拿毛主席語錄本,首先敬祝偉大領(lǐng)袖

毛主席“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然后敬

祝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我們敬愛的林副主席“身體

健康、永遠健康、永遠健康”。接著高唱東方紅歌

曲,最后向毛主席請示:“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我要

在今天的工作中努力勞動,爭取超額完成任務”。

接著大家都模仿組長的模樣,一個個都請示完

了,才開始洗蛋。等快中午的時候當天的雞蛋洗

完了,還要做晚匯報:“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今天在

工作中,我不小心打破一個雞蛋,我向您老人家

請罪檢查。今后要仔細工作,認真負責,不再打破

雞蛋。”你就是沒有做錯什么事情,也要找個小帽

子給自己戴上。那時候都這樣。

一開始的幾天,才去的工人們打蛋不太熟

練,一上午打二十多簍,以后根據(jù)熟練程度天天

增加,最多要打五、六十簍,就這也是到 11 點多

的時候就全部干完了。記得打蛋組有一個青年女

工叫趙小月,是全國打蛋能手,她個人的打蛋記

錄最高是 780 斤,出席過全市學習毛主席著作積

極分子大會。

1968 年的蛋品生產(chǎn)任務,到 9 月底就基本

全部完成了。這時候,各種果品成熟上市,廠里開

始加工水果罐頭等其它食品,原來加工蛋品的工

人又轉(zhuǎn)行到山楂片、水果罐頭和各種水果糖的生

產(chǎn)。

記得那時候我們每天只有 8 毛錢的工資,管

理區(qū)還要扣除 15%的管理費,實際上每天只得

到 6 毛多。一個月全工下來還開不上 15 塊錢,就

這也給家里增加了收入,幫助了菜米油鹽的消

費,感到自己還是有用的人?,F(xiàn)在的人恐怕是想

也不敢想的事情。

姻 姻 親歷親見

13

第14頁

上世紀四十年代

黎城鄉(xiāng)村生活印象

1937 年正月初八,我出生在黎城縣西河寨

村。我村距縣城只有 1 里地,村街曾經(jīng)是通往襄

垣的大道。在這里,我度過了童年、青少年時代,

也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土改運動、抗美援朝等歷史

事件。留在記憶深處的,大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

的事情。

動蕩的歲月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黎城是根據(jù)地,掌握在共產(chǎn)

黨、八路軍手里。日軍沒有在黎城駐扎過,但是,

駐扎在潞城的日軍經(jīng)常到黎城掃蕩,燒殺搶掠。

日軍一來,老百姓就投親靠友地躲藏起來。我們

黎城人稱之為“逃反”。為了對付日軍的掃蕩,抗

日政府組織群眾搞“空室清野”,就是把糧食、牲

畜和有用的物質(zhì)都藏起來,比如把被子、干糧埋

在河溝的石頭底下,不讓敵人搶走一點東西,并

埋設(shè)地雷,阻遏、殺傷敵人。還搞過演習,訓練群

眾迅速撤離的能力。記憶中,我隨大人逃過三次

反。逃反的人多是老弱病殘。因為我姥姥家在喬

家莊,我家逃反多在喬家莊附近的九龍廟山上。

九龍廟山下有一條大溝,彎彎曲曲通向遠方,除

了下雨外,常年沒水。溝邊有窯洞,逃反的人們

就住在那里。山上吃水比較困難,雖然有井,但

都是雨水井,儲水有限,水量很少的時候,水桶

就不起作用了,只得把人吊下去用瓢舀,舀上來

的都是污泥湯,不過人們也有辦法,在水里面放

些杏仁,污泥就沉淀下去了。日軍非常野蠻、殘

酷,每次掃蕩都要殺人放火。我們逃反回來,到

處可見被日軍殺死的人,燒毀的房屋、樹木。記

得有一次狗把死人的一只手拖進我家里,把我

家人嚇壞了。

貧苦的生活

印象中的上世紀四十年代,黎城老百姓的生

14

第15頁

活是貧苦的。

在衣著上,大部分老百姓穿的都是粗布衣

服,而且多數(shù)是一家人輪流穿了多少年的衣服,

破破爛爛,補丁摞補丁,很少有穿新衣服的。做或

拆洗棉襖時,很少有換新棉花的,都是把舊棉花

用手撕開(那時沒有彈棉花的),使其虛一些,膨

脹一些,再套進去。衣服的顏色也很單調(diào),不是黑

色就是藍色,其他顏色很少見。男人們夏天往往

不穿上衣,光脊梁,個別的穿個坎肩;冬天,上身

一般穿兩件衣服,一件是夾襖,穿在里面,一件是

棉襖,穿在外面。衣服都是中式的對襟襖,或大襟

襖。下身條件好些的穿中式大褲襠棉褲,勞動的

人穿“插褲”。所謂“插褲”,就是把單褲的兩條褲

腿各插在兩個高過膝蓋的棉套套里,將棉套套上

端的帶子系在單褲褲腰帶上,這種褲子便于勞

動。女人們不論單棉,都是大襟襖,褲子都是中式

大褲襠褲,褲腿沒有散口的,都打著綁腿,多數(shù)是

小腳,必須穿襪子,不能露出來。

人們蓋的被子,也都是粗布的,里面多數(shù)都

是十分陳舊的棉花,不保暖。就是這樣的被子,不

少人家也不夠一人一條,而是幾個人伙蓋一條。

冬天寒冷的時候,人們常常在腳頭加蓋一個毛簾

布袋(用馬、驢尾毛編織的裝糧食用的袋子)。我

記得小時候冬天的晚上鉆進被窩后,常用被子把

頭捂住,不住地從嘴里往出呵熱氣,以讓里面暖

和一些。

那時沒有肥皂和洗衣粉,洗衣服都是用灰水

洗,也就是用燒火的灰或者喂豬的灰灰菜熬的水

洗,有條件的用豬胰子洗。

在吃飯上,主食以玉米面、小米等雜糧為主,

白面很少。因為小麥產(chǎn)量低,每畝只能產(chǎn)百十斤

左右,不夠吃,交了公糧的話,更不夠了,所以種

小麥的少。那時人們吃的家常飯有玉米面谷圞、

玉米面糊糊、小米稠飯、小米稀飯、菜湯、米湯、小

米撈飯、抿圪抖、三合面面條等。其中,小米撈飯、

抿圪抖、三合面條算是好飯。小米撈飯做起來稍

復雜一些,先是把小米在一個鍋里煮十來分鐘,

然后撈到另一個鍋里燜。同時,將南瓜、豆角、三

合面條等放進煮小米的鍋里,做成湯面,等另一

個鍋里的小米燜好了,或?qū)娴惯M去,和米飯

攪合在一起吃,或吃完了米飯再喝湯面。夏天吃

撈飯的多,因為它耐饑。吃撈飯也不是人人有份

兒,多數(shù)是給干活的人吃,不干活或干活少的人

吃的是稀小米飯。那時的蔬菜主要有南瓜、豆角、

蘿卜、韭菜、蔥等。多數(shù)人家除了秋天能吃點南

瓜、豆角之類的蔬菜外,其它季節(jié)多是吃些曬干

的豆角和腌菜,吃不到新鮮菜,有時連腌菜也沒

有,只在飯里放點鹽。當時交通不便,有時鹽運不

來,連鹽也吃不上。肉,老百姓都沒有錢,平時舍

不得買,只有在過年時買點,有的人家過年也舍

不得買。所以城里賣肉的一天連一個豬也賣不

了。我奶媽家有一年過年殺了口豬,自己一點也

沒舍得吃,都賣了。那時飯食的改善一般都是在

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或者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記

得我家過年割一斤肉(4 毛錢)連十五就過了。三

十晚上喝炒米湯(把米炒了以后再熬),也有吃餃

子的,很少。初一早上是“頭腦”(是一種連湯帶菜

帶餃子的飯),所以叫“頭腦”,是因為初一吃完早

飯要磕頭;中午吃拉面,說是吃了拉面能長壽;以

后每天吃的就是平時的飯了。過年也蒸饃饃,但

多是白玉米面和黃玉米面摻合起來蒸得兩面饃,

摻白面的饃饃不多,純白面的更少了。每逢初一、

十五,一些人家會吃點抿圪抖、雜面條,改善改

善。冬天人們干活少了,一天只吃兩頓飯,為的是

姻 姻 親歷親見

15

第16頁

節(jié)省糧食。1942 年、1943 年,連著兩年是災荒年,

人們吃不飽,靠野菜和樹葉充饑,把榆樹葉、楊樹

葉都吃光了。

在居住上,大多數(shù)人家住的都是土窯洞。這

與黎城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guān)。因為黎城山多,溝溝坎

坎多,平地少,打窯洞比蓋房便利;再之,打窯洞

幾乎不用磚瓦等建筑材料,省錢;另外,窯洞冬暖

夏涼,在當時條件下,比住房舒適。人們打窯洞一

般都是找土質(zhì)好的地方打。黎城的老百姓把土分

為立土和臥土。立土紋理是縱向的,土質(zhì)松散,多

是崖壁表面的土,容易辨別,不適宜打窯洞,人們

常常把它與麥糠和在一起泥墻;臥土的紋理是橫

向的,黏性較大,多在崖壁的深處,一般看不出

來,只有打窯洞的時候才能辨別出來,這種土打

的窯洞不容易倒。窯洞的門窗,大多是木頭做的,

也有些貧困人家做不起木門,編個草簾掛上,就

算是門了。聽說曾發(fā)生過狼半夜跑進掛草簾的人

家叼走小孩的事情。也有蓋房的,大多是土坯房,

不掛磚面,包括廟院也多是土坯房。掛磚面的多

是條件好的人家。那時地廣人稀,不論是打窯還

是蓋房,都不需要政府批準,自己找好地方就可

以建筑。也有少數(shù)無家可歸的人,如逃荒要飯的

游民,都喜歡在寺廟門口過夜。

在交通上,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黎城沒有柏油

或水泥路,都是土路,一些通往外地的所謂“大

道”也是土路;沒有汽車,自行車也很罕見。人們

出行主要靠走路或坐馬車、騎馬。記得,從黎城到

長治坐膠輪車,要在潞城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

到長治。1948 年的秋天,我村有個人得了盲腸

炎,縣里看不了,需要到長治醫(yī)院治療。他家找我

父親等 4 人用擔架抬著病人到長治,走了將近一

天,才到了長治。

落后的經(jīng)濟

在我的印象中,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黎城,絕

大多數(shù)都是農(nóng)民,靠耕種土地為生,所有制形式

還是私有制,是一家一戶的個體生產(chǎn)。應該說,自

然的個體經(jīng)濟,仍然是上世紀四十年代黎城的基

本經(jīng)濟形態(tài)。

土改前,農(nóng)民的土地有祖上留下來的,有現(xiàn)

買的,都有地契,土地買賣自由。地主富農(nóng)土地較

多,貧雇農(nóng)幾乎沒有土地,靠打工為生。據(jù)有關(guān)資

料統(tǒng)計,土改前,黎城的地主人均土地 6.8 畝,富

農(nóng) 6.1 畝,中農(nóng) 4.49 畝,貧雇農(nóng)等 0.45 畝。土改

后,家家戶戶都有了土地,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

土地也比較便宜,記得幾斗糧食就能買一兩畝

地。當時種的莊稼主要是谷子、玉米和豆類作物,

種小麥的少,因為它的產(chǎn)量低。谷子、玉米一畝地

能打二百斤左右,小麥才打百十來斤。谷子、玉米

不僅產(chǎn)量較高,谷草還能喂牲口,玉米桿可以喂

牛。

那個年代種地主要是靠勞力,使用的都是沿

用了千百年的傳統(tǒng)農(nóng)具,如犁、耬、耙以及牲口

等,澆地主要靠雨水、井水和自然河流,沒有大干

渠,沒有水庫。一般情況下,或者說多數(shù)人家都是

自己家的地靠自己種,有時也互相幫忙,如有牲

口的給沒有牲口的代耕代種,土改后,有了互助

組,代耕代種的現(xiàn)象更多了。也有雇工的,有長

工,有短工。土改前,有錢的地主、富農(nóng)家雇有長

工,土改后都沒有了。雇短工的情況,土改前后都

存在,只是土改前,雇短工的大多是中農(nóng)以上的

人家,土改后雇短工的情況比較普遍了,農(nóng)忙時

多數(shù)人家都要雇短工。短工大多是涉縣的農(nóng)民。

涉縣種收莊稼的季節(jié)比黎城早半個月,人口也

16

第17頁

多,許多人在種收結(jié)束后,就到黎城來打忙工。涉

縣勞力便宜,一個工 3 斤小米,有的什么也不要,

管飯就行。

種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很辛苦的。那

時什么農(nóng)業(yè)機械也沒有,耕地、播種、施肥、鋤

草、灌溉、收割等等,全靠人力以及畜力。什么時

候種什么時候收,都要適時進行;風吹日曬雨淋

時時相伴。記得我曾在春播的季節(jié)和父母親用

牲口將積累了一冬天的糞搬到地里。搬糞時,我

們要把百十斤重的簍馱(一個類似扁擔的物件

上掛著兩個簍子)抬到馬鞍上,很吃力。夏天收

割小麥也是十分緊張的農(nóng)活兒。成熟了的小麥

最怕下雨,雨水多了不僅進不了地里,無法收

割,更怕的是麥粒會發(fā)芽、發(fā)霉,那就不能吃了。

所以要趁好天收割、打場,老百姓叫“龍嘴奪

食”。打場都是在中午,是最熱的時候。先把小麥

抖開,曬三四個小時,然后碾、打。在打谷場上或

者大的地塊上,一般是用牲口拉著石磙碾壓;在

小地塊上,只能把麥子捆成捆,用手摔打或者用

棒槌敲。冬天,人們常常讓羊倌到收割完莊稼的

地里放羊,從而把羊糞留在地里。人們把這種積

肥的辦法稱作“臥羊”,這是當時最好的積肥方

式。因此那時的羊倌很受歡迎,給誰家臥羊,誰

家管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老百姓吃放羊的

飯,放羊的吃百家飯。

傳統(tǒng)的種莊稼不單純是出力氣,也是講究技

術(shù)的。比如搖耬(種谷子、黍子、芝麻等用)就是個

技術(shù)活兒。會搖的,又省力又快,一耬三行,搖出

來種子的距離很齊。揚場也是個技術(shù)活兒。揚得

時候要掌握好風向,風向掌握的好,谷子的皮和

其它渣子就能被風吹走,谷粒就會落在固定的地

方,掌握的不好,就揚得到處都是。

除了種地,有些人還搞點其它的副業(yè)。如我

姥爺就開的染坊,那也是很辛苦的,攬活、送貨到

處跑。我母親做醋、發(fā)豆芽到城里賣。離我家不遠

的一個叫土嶺的小自然村,四月十九有集會,我

母親就做爐面到那兒賣。我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

擔著籮筐走村串戶賣菜。賣的菜都是時令菜,地

里種什么賣什么,有黃瓜、蔥蒜、韭菜、芫荽、水蘿

卜、辣椒、豆角等,一次擔四五十斤。賣菜的路線

是:從我家到下桂花、上桂花、南村、塞上、西村,

再到喬家莊、李莊、上莊,從城南的圪坨轉(zhuǎn)回來。

那時的菜不值錢,一斤幾分錢,一趟下來賣三五

毛錢,或者換十來個雞蛋。我家那時喂的有條狗,

賣菜時,我就讓那狗跟上我,和我作伴,給我壯

膽。

土改的記憶

黎城是 1946 年搞得土改的。那時我不到 10

歲,正在初小念書。記得學校經(jīng)常組織我們到街

上宣傳土改,喊口號。斗爭會是土改的重頭戲,多

是在晚上開。大人們都去開會了,孩子們留在了

家里。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待在家里,當時編得有

一首民謠,內(nèi)容是:“孩子孩子好好睡,爸爸媽媽

去開會,開會干什么?斗爭大惡霸!”

記得有一個叫唐富德的大地主,家住在縣城

鼓樓下。土改時,我下學路過他家,經(jīng)常能聽到有

人斗爭他,讓他交待問題。土改中也出現(xiàn)了隨便

打人,甚至把人打死的現(xiàn)象。印象最深刻的是學

校組織我們到縣城城隍廟參加過一次公審大會。

那天剮了三個人。記得是在城隍廟旁邊一個兩米

多高的地崖上釘了三個木樁,用繩子把那三個人

吊起來,然后,用刀把他們剮死。說他們都是特

務,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好像叫“王志民”。

姻 姻 親歷親見

17

第18頁

建國初期淮海廠的團組織工作

淮海廠的前身是兵工一廠。廠里的團組織于

1949 年 3 月建立,當時團組織的名稱為“中國新

民主主義青年團”。建團初期,由于廣大的青年工

人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一個什么組織

還缺乏認識,因此只有幾十名團員。別看人數(shù)少,

政治能量可不小。

團組織成立后,全廠的生產(chǎn)、學習、生活,在

青年團員的模范作用推動下,較前緊張活潑。團

總支號召團員要以保證提高生產(chǎn)及做到尊師愛

徒兩個主要事項把青年職工團結(jié)在自己周圍,以

擴大團組織的影響力,壯大和鞏固團的組織。團

員們一致響應了這一號召,首先帶領(lǐng)群眾,訂出

生產(chǎn)計劃。木工部、銼刀部在青年團員推動下,產(chǎn)

量有了很大的增長。材料員趙五星入團后,搞好

工作的積極性大增。為了搞好生產(chǎn)原料的發(fā)放,

他每天整理一次庫房,把庫房環(huán)境搞得干干凈

凈,各類材料的臺賬準確無誤,從來沒有因為原

材料供應不上而影響生產(chǎn)。翻砂部的團員馬東生

不僅自己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他還幫助大

家共同搞好學習。直屬隊的青年部,經(jīng)常征求團

領(lǐng)導對他們的意見。只要上級提出意見,立即就

改。未參加青年團的職工紛紛提出以“保證完成

生產(chǎn)”為條件,申請入團。同年 11 月 13 日,團組

織召開了“第一分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總支大

會”,總支書記聶富昌在大會上作了動員報告。會

后,廣大青年職工積極響應大會號召,紛紛申請

要求入團,團組織迅速地發(fā)展壯大起來。這為搞

好生產(chǎn),增加產(chǎn)量,支援解放戰(zhàn)爭,解放全中國提

供了有力的保障。

18

第19頁

兵工一廠的青年人,多年來在黨的培育和教

導下,錘煉成為一支特別能吃苦的戰(zhàn)斗隊伍,是

工廠中的中堅力量。建團前,青年教育工作是由

工會分管的。建團后,為了能比工會主管時期更

進一步地發(fā)揮好青年人的骨干作用,我們遵循黨

的教導,針對青年人的特點開展工作。我們沒覺

得從工會接手青年人的工作是一件一蹴而就的

事,當時的幾名團干都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

的。

1949 年建團前后,正值一片大好形勢,喜事

一件接著一件,令人目不暇接,歡欣鼓舞。年初,

為了迎接全國的解放,加強軍工領(lǐng)導和建設(shè),華

北兵工局在山西榆次成立。3 月平津解放,緊接

著 4 月收復了太原。6 月華北兵工局進駐太原,

作出決定:將第三兵工廠并入第一兵工廠,南石

槽兵工廠整編為第一兵工廠第一分廠,繼續(xù)生產(chǎn)

82 迫彈。當時在兵工一廠,黨組織尚處于不公開

的保密狀態(tài)。建立團組織時,團的干部和骨干力

量,都是青年黨員。當時的職工隊伍中,混有一些

國民黨反動派派遣的特務,另外還有社會上尚未

肅清的反動勢力,所以團組織以公開身份活動,

是承擔著一份危險的。但為了革命事業(yè)的勝利,

所有的團干部都樹立了不怕亮明身份、不怕艱

難、不怕敵人、不怕?lián)又氐乃牟慌滤枷耄翢o畏

懼地工作在生產(chǎn)第一線,為黨當好助手。團總支

書記經(jīng)常向黨委書記請示匯報工作。只要廠里有

什么決策,準備搞什么活動,團總支總是第一時

間獲得消息,召開團干會議,會上圍繞活動的宗

旨,進一步細化目標,把會議精神變?yōu)椴僮餍院?/p>

強的具體措施,然后公開召開青年團的會議,號

召廣大青年積極行動起來;為了迎接全國的解

放,貢獻自己的力量,號召青年團員們發(fā)揮模范

帶頭作用,不僅自己要完成好生產(chǎn)任務,還要帶

好身邊的其他職工,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多快

好省地完成生產(chǎn)任務。

團的首任團總支書記聶富昌,是一個很有工

作能力的人。他有魄力,有主張,把新青團的工作

搞得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他的工作方式就是

黨歷來倡導的到群眾中間,去聽取群眾的意見,

依靠群眾搞好工作的路子。全廠的青年工人都愛

和他交朋友。不論何時何地,他走到哪里,都會有

人親切地招呼他,拉住他的手說長道短。

無論什么工作都是靠人來作的。和人搞好了

關(guān)系,說話有人聽,在群眾中樹立起了威望,一呼

百應,工作的事就不是問題。這就是老書記留給

后任的傳家寶。團的領(lǐng)導崗位是一個很能鍛煉人

的地方,因為團的工作對象就是全體青年工人,

趙成林榮獲的“華北解放紀念章”

姻 姻 親歷親見

19

第20頁

而青年工人又是工人的主力軍。青年人朝氣蓬

勃,生機盎然,因此使得團的工作內(nèi)容也豐富多

彩。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先后有魏鳳岐、李有祿、

趙成林、平河海等人擔任過不同級別的團干。共

同的工作內(nèi)容,使得我們這幾個人結(jié)成了好朋

友。

魏鳳岐,原是廠里的一名檢驗工。他生性靦

腆內(nèi)向,做事細致認真。做了檢驗工后,通過黨的

教育,他懂得了干革命工作要盡心竭力的道理

后,就更是如虎添翼,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點,把

檢驗工作做得是好上加好。當時,廠里的檢驗設(shè)

備是因陋就簡,但卻擔負著最重的責任。有一次,

魏鳳岐檢驗一個炮彈殼,憑著敏銳的目光,他先

是看到光滑的殼面上有一個小米粒大小的亮點。

要是責任心不強,就忽略過去了。但魏鳳岐的責

任心卻告訴他,不能放過一個疑點。這真是“細微

之處見精神”!只見魏鳳岐拿起一根劃針,上半身

整個伏在工作面上,眼睛幾乎是貼在了炮彈殼

上。他屏住呼吸,用劃

針使勁地反復撥拉著

那顆凸起的發(fā)亮的小

顆粒。終于,“小米?!?/p>

被他撥拉得松動了起

來,他用鑷子輕輕地夾

住了這個小顆粒,原來

是一個綠豆大小的焊

錫顆粒。隨著焊錫顆粒

被夾走,炮彈殼上頓時

出現(xiàn)了同樣大小的一

個小孔。魏鳳岐的檢驗結(jié)果驚動了全廠!同時也

把全廠職工包括領(lǐng)導人在內(nèi)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因為要不是魏鳳岐的認真負責,這個被人做了手

腳的有嚴重瑕疵的炮彈殼如果被漏檢,并且按常

規(guī)被流入后道工序去填藥成彈出廠的話,那么在

前方肯定要出現(xiàn)一次爆膛事故,就要有數(shù)名英勇

的解放軍戰(zhàn)士因此而犧牲生命!魏鳳岐認真負責

的工作精神,成功地避免了一次爆膛事故的發(fā)

生,黨和人民認可他的功績,廠領(lǐng)導表揚他“一絲

不茍嚴格把關(guān)”,當時就給他記了功。他在“劉伯

承工廠運動”中,榮獲二等獎,得到了銀質(zhì)飛馬獎

章一枚。后來查明,這個瑕疵彈殼的責任人叫作

連全喜,他是一名車工,是焦作戰(zhàn)場的被俘人員。

事情查明后,已遭處決。

魏鳳岐擔任團的領(lǐng)導工作后,仍然是兢兢業(yè)

業(yè)地踏踏實實地干工作。他以他的親身經(jīng)歷體會

到,軍工生產(chǎn),安全是最重要的,必須要毫不松懈

地抓好安全工作。他上任團干后,經(jīng)常召開團的

會議,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教育青年們搞好安全

生產(chǎn)。他在任期間,廠里沒有發(fā)生過一起安全事

故。

20

第21頁

五位老團干的合影

1957 年 5 月,團中央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

大會,通過決議,將團的名稱改名為“中國共產(chǎn)主

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春S的團組織也相

應改名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三四二廠委員

會”。三四二廠從 1952 年建立團委截止到 1987

年,共召開過十次團代會。楊祥元、楊英、劉素琴、

陳尚文、崔銀蘭等人先后當選為團委書記。截止

至 1987 年,全廠共有青年 4308 人,占職工總數(shù)

的 50.74%。共青團員 2245 人,專職團干部 15

人。

青年是一個愛熱鬧的群體,每年的五一勞動

節(jié)、國慶節(jié)的慶祝游行活動就是他們大顯身手的

時機。我們在任時,當市里的開展慶?;顒拥耐?/p>

知到達廠部后,團總支接到通知后提前一個月就

開始了準備行動,發(fā)動組織慶祝隊伍進行演練,

發(fā)揮青年人愛說愛唱、生龍活虎的特點,組織了

青年合唱隊、青年鑼鼓隊、青年秧歌隊等隊伍,每

個參與者都心情振奮。

當時演練的節(jié)目,除了平時大家耳熟能詳?shù)?/p>

一些歌曲和表演唱外,主辦人員建議適

當從民間吸取傳統(tǒng)形式,像打花鼓、趕

旱船、舞龍燈、地方戲選段等,以使節(jié)目

豐富多彩。為了搞好開國大典的慶?;?/p>

動,除了發(fā)揮好本廠文藝隊伍的作用

外,團組織還從地方上請來行家里手進

行教學。有些動作有難度,就手把手地

練了一遍又一遍。每個人都懷著極度喜

悅的心情進行排練。

歡慶五一勞動節(jié)或者是國慶時,淮

海廠的游行隊伍一出動就引起轟動。街

道兩旁看熱鬧的人群把隊伍圍得是水泄不通,群

眾通過觀看這些節(jié)目,加深了對共和國和共產(chǎn)黨

的了解和熱愛。全廠上下都夸獎青年團領(lǐng)導青年

人搞得好,為淮海廠爭了光。

這是一張我們淮海廠五位老團干近期的合

影。

2014 年 8 月 9 日,五位老團干中的四個人

商量好,同去淮海果園樓看望當年機修車間黨支

部書記范邦拴。見面后懷著喜悅的心情照了相。

前排正中間是范邦拴(后任淮海廠黨委委員、廠

工會主席),前排左一是魏鳳岐(后任三四二廠檢

驗處長),前排右一是趙成林(后調(diào)任市二輕局黨

委委員、工會主席)。后排左一是平河海(后調(diào)任

清華廠),右一是李有祿(后調(diào)任市委宣傳部副部

長)。

老戰(zhàn)友們見了面,不由得回想起共同的經(jīng)

歷。四十年代,我們是當時老兵工廠鐵木、檢驗、

機械車間的初級技術(shù)工。五十年代我們成長為共

青團支部書記、總支書記。六十年代我們晉升為

姻 姻 親歷親見

21

第22頁

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委員?,F(xiàn)在都是離

休干部,年齡均為高齡,86 歲至 90 歲不等。

范邦拴回憶說:我當年是青年黨員,住在北

石槽的大廟里,當時在大廟里的是鍛工部。我憑

著自己人高馬大,身強力壯能吃苦,工作中作出

了優(yōu)良成績。59 年我被廠里選為先進,還出席了

山西省的勞模大會。

李有祿是個文化人,當然他的文化是參加工

作后在黨的培養(yǎng)下學習的。五人中他上學的經(jīng)歷

最多。1949 年太原解放后,經(jīng)上級安排曾去省團

校學習過,回來后在淮海廠搞團干得心應手。

1959 年又去中國人民大學正正規(guī)規(guī)地學習了五

年。后來調(diào)任長治市委宣傳部任副部長,并兼任

講師團團長。李有祿在加強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

面很有經(jīng)驗,并作出了貢獻。他是長治市政協(xié)第

七、八、九屆委員,并且是市委機關(guān)離退休黨委委

員。

平河海,小時候在壺關(guān)縣的抗日第一高小上

學。1947 年 7 月,適逢兵工廠到學校去招工,他

就報了名。進廠后,他到了機修工具車間。小伙子

心靈手巧,專注學習藝道,很下功夫。同時進廠的

青工中,數(shù)他學得好,因為他知道,只有學好本

事,才能干好工作,才能支援前線打勝仗,才能早

日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他的師傅很喜歡他,

在人面前總是夸他有悟性,又敬重他這個師傅。

由于他技術(shù)高,人性又好,身邊總是聚集著一批

“崇拜者”。當時的黨組織發(fā)現(xiàn)他是個好苗子,就

提拔他當了機修車間的新青團支部書記。做了幾

年的青工頭,把工作的套路都摸熟了,領(lǐng)導青年

的工作做得是卓有成效。黨組織就考慮官加一

等,再提拔提拔。由于他為人剛正,嫉惡如仇,

1953 年,他被提拔到廠紀檢委這個位置上工作,

從此一干紀檢就是幾十年。1965 年,淮海廠與清

華廠分家時,他分到了清華廠紀檢委工作。“打鐵

22

第23頁

先得本身硬”,干紀委工作是監(jiān)督別人的,但要求

別人做到的事,自己總得帶頭先做到。老平干紀

委工作多少年,沒有人敢說個不字。因為他兩袖

清風,久在河邊站,就是不濕鞋,貪污腐敗的事,

從不染指。這也是我們這一代老干部共同的脾

性。

我是趙成林,今年 87 歲高齡。我 1945 年參

加工作,開始在武鄉(xiāng)縣顯王村本村的財經(jīng)社當售

貨員,具體工作是為兵工鐵廠服務,給兵工廠供

應道軌鐵。1947 年我進了位于潞城宋村的一家

機械廠,開始學習車工技術(shù)。這家機械廠是兵工

二大廠所屬的一個廠。我當時年紀小,有強烈的

學技術(shù)的愿望,總想著學會一門手藝,走遍天下

都不怕。當時的師傅開始不肯多教,我就盡心竭

力地照顧他,人心換人心,終于感動了他。從此師

傅熱情地教,我認真地學。我不僅在師傅手把手

地教的時候認真學,師傅干活的時候,我也守在

一邊,仔細地看師傅怎樣干活,一點一滴記在心

里。通過認真刻苦的學習,一年下來,竟然學了個

八九不離十!師傅經(jīng)??洫勎矣?/p>

出息,是他教過的最好的徒弟。

當時這個廠里已經(jīng)有黨的

組織。因為有過在武鄉(xiāng)認識黨組

織的經(jīng)歷,我就主動接近黨組

織,積極要求加入。當時黨組織

的負責人見我人很精明,很喜歡

我,就列入了發(fā)展對象。我很快

就被批準了,成為一名光榮的共

產(chǎn)黨員。由于我積極努力地工

作,做出了成績,被選為廠里的

勞動模范,榮獲“華北解放紀念章”一枚。

我 1950 年來到長治市西關(guān)附城的一家機械

廠工作,從此開始了我的團干生涯。1952 年 10

月,我擔任了這個廠的新青團支部書記。1953 年

2 月調(diào)到西關(guān)電廠,仍然是在這個廠擔任新青團

支部書記。1953 年 3 月調(diào)到南石槽兵工一大廠

(后來的淮海機械廠)二車間,擔任車間的新青團

團支部書記。剛作新青團支部書記的時候,連個

辦公室都沒有,只能自己動手,在半山坡上挖個

地坑,五、六平方米的面積,剛夠放下一桌一椅。

我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作青年團工作的。

我在團干的位置上經(jīng)過五年的鍛煉,工作能

力有了顯著的提高,成長為一個原則性強,工作

經(jīng)驗豐富,能應付復雜局面的黨的干部。1957

年,淮海廠搞肅反審干工作。我被調(diào)到肅反辦公

室,把廠里的肅反工作搞得是有條不紊,因此嶄

露頭角,名聲大震。由于我在淮海廠的肅反工作

做的好,市里的審干辦公室聽說后,借調(diào)我到審

干辦公室?guī)椭ぷ?,以后又被組織調(diào)到長治市有

線廣播站任職。

1949 年 11 月團總支委員合影,中排左一為聶富昌,左二為魏鳳岐

姻 姻 親歷親見

23

第24頁

一心菜場插隊記事(四)

緊張的春播結(jié)束后,迎來了炎熱的夏天。地

里的各種菜——溝里的辣椒秧,岸上的黃瓜苗,

大地的西紅柿、茴子白、茄子、架豆角等一片生

機,有些已經(jīng)開花結(jié)果,這時候,就需要不斷地除

草、松土、澆水、追肥、保護和看管。由于各生產(chǎn)隊

所處位置是市區(qū)通往火車站的沿線路邊、交通要

道,過往車輛較多,加之,一心菜場和建華菜場地

塊交織混雜,菜場與菜場,生產(chǎn)隊與生產(chǎn)隊之間

經(jīng)常出現(xiàn)丟農(nóng)具和丟蔬菜的現(xiàn)象,所以,各菜場

和各生產(chǎn)隊到了夏季都很重視菜地里的各項看

管工作,組織一些年輕人或知青們進行全天候看

護管理。我們一心菜場每隊抽出兩、三名男青年

或男知青專門在隊里進行巡邏看護菜地,人們稱

他們?yōu)椤翱磮@的”。這些看護人員平時不用干活,

從白天到晚上 24 小時專門看管,每人每天工分

一個半工,有的隊甚至給兩個工,但蔬菜有丟失

或損毀的情況發(fā)生,就要扣除看管人員當天的工

分,撤換看管人員。

在看管菜地期間,丟菜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不

但黑夜有人偷菜,白天也有。一天晚上,我們幾個

看護人員吃完晚飯正往隊里走,剛走到隊口,就

聽到隊里的狗一直汪汪的叫。我們停下腳步四處

張望,其中一個看護人員說,我看今晚有些不對

勁兒啊!肯定有情況,要不隊里的狗還能一直叫

喚?黑夜的地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耳邊只

有蛐蛐聲和看到的螢火蟲,其余就是大片菜地,

地邊還種的有玉米和茭子。菜地里顯得非常的空

曠、安靜,安靜的讓人害怕和膽戰(zhàn)心驚。就在我們

四處查看時,在大概有五、六米的對面,“唰”的一

下站起一個人來,只見這個人穿的一身深色服

24

第25頁

裝、身體魁梧,看不清他的五官,他直挺挺地站在

那里,一動不動的,我們其中一個有經(jīng)驗的管護

人員小聲道:“大家靠后站,不要慌,趕快找點防

身的東西?!贝蠹?guī)讉€憋住氣,彎下身,順手撿了

幾塊磚,拿在手里。這時,在前邊站的那個看護

員,大聲說道:“你是誰,在那兒干什么!深更半夜

的。”只見那個人還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里,也不

吭聲,雙方大約對峙了半個多鐘頭后,那個人一

聲不吭地放下手里的東西,便匆匆忙忙地溜走

了。我們過去一看,原來是個偷菜的小偷,地里還

放著一個已經(jīng)裝滿茄子的兩個麻袋。還有一天中

午,地里的社員和知青們下工回家,一個社員騎

著自行車剛走到西紅柿地邊,看見一個人蹲在那

里摘西紅柿,這位社員就提高嗓門:哎,這里有人

偷西紅柿哩!你們快來呀!我聽見后連忙跑過去,

那個偷西紅柿人手里還拿著幾個西紅柿撒腿就

跑,我?guī)讉€大步上前一把抓住那個偷西紅柿的

人,將他摁到在地:你是哪兒的?為什么要在這里

偷西紅柿?那個人氣喘噓噓的說:我有些肚餓口

渴,就進去摘了幾個西紅柿吃,你饒了我吧老哥!

后來,我把他揪到隊部,下午罰他在地里干了一

下午活兒,才放他走了。那個年代,由于受計劃經(jīng)

濟的影響,溫飽問題成為了當時的頭等大事。人

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總是想方設(shè)法,這兒偷一

點,那兒弄一點,以維持家里生計。所以,夏季來

臨,地里各種蔬菜成熟,各生產(chǎn)隊對看護工作非

常重視。

說到我們菜場的菜地,從地域上講,就是現(xiàn)

在的五一橋到原電池廠,整個一大片都屬于一心

菜場的菜地,分布有一至五隊加溫室隊。為防止

偷盜,幾個生產(chǎn)隊的看護人員又組成了所謂的夏

季蔬菜看護“聯(lián)防隊”。白天,各隊看各隊的,晚上

十幾個看護人員集中在一起,騎上自行車進行巡

查,有時候是徒步,所有生產(chǎn)隊和所有地塊都要

巡查到,特別是對菜場之間、生產(chǎn)隊之間的交叉

處,是我們聯(lián)防隊巡查的重點,主要目的只有一

個,那就是不要丟菜、不要毀菜、不要爭吵,更不

能因其它緣故使菜場之間、生產(chǎn)隊之間弄矛盾,

用現(xiàn)在話說,就是相互之間要“和諧發(fā)展”。

我們十幾個社員和知青,都是十八、九歲的

小伙子,風華正茂、無畏無懼的年青人。每天晚

上,十幾個人集合在一起到處巡查,累了困了就

地坐一坐、躺一躺,馬路就是我們的床,掛滿星星

的天空就是我們的被子,這些農(nóng)村的生活場面還

真是美不勝收。你還不要說,躺在已爆曬了一天

的柏油馬路上就像躺在了現(xiàn)在的席夢思床墊上

一樣,非常放松,非常舒服。其實,這是一種放松

和丟棄一天勞累和緊張的最好方式。

每當晚上,明朗的月亮和滿天星星掛在天

空,令人心曠神怡,無意中抬頭仰望,仿佛那些星

星和月亮正在和你竊竊私語,好像她有很多話要

與你述說。有個知青突然坐起來說,你們來看啊!

今晚的月亮咋這么明、這么園??!一個知青答道:

今天是陰歷十五,俗話說:“十五的月亮明又圓?!?/p>

還有一個知青蹭地坐起來,詩興大發(fā),朗誦道:

姻 姻 激情歲月

一心菜場部分知青世紀初聚會八一廣場合影

25

第26頁

“眼前一縷光,好似一片霜。抬頭看月亮,低頭想

爹娘。”逗得大家開懷大笑,一天的疲乏消除了一

大半。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我們幾個看護人員正

一個個瞪著大眼查看查看這兒,查看查看那兒,

生怕丟了菜園子。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看了一遍又

一遍,到了半夜兩、三點,幾個知青走不動了,實

在累了,就說:老伙們,咱們休息一會兒吧?大家

異口同聲地說:好,休息一下吧。坐下來后,口渴

了,喝點井水,肚餓了在地里摘點西紅柿、黃瓜什

么的填填肚子。再有興趣的話,就是向看園子的

老大爺借些白面做點面片湯吃,把地里的西紅

柿、土豆、豆角和白菜弄點,摘了、洗了煮在鍋里,

那正是一頓兒上等的“美味野餐”,同時,也是別

人享受不到的唯一的“夜生活”。吃完“夜餐”也來

不及收拾鍋碗,就開始了漫無邊際的聊天、唱歌、

拍嗒。有的說說自己隊里的一些情況,有的談談

各隊的生產(chǎn)和收入情況,有的聊聊自己的生活打

算,有的還說說今年大算賬之后自己想買點什

么,有的還慷慨地說:我插隊兩年多啦,在隊里種

過糧、種過菜、種過水稻、做過修理工、干過泥瓦

匠,當過隊里的會計和負責人,有的還說說藏在

自己心底的一些事兒,比如:對哪個

女知青有好感啦!想通過別人介紹,

或其它渠道進一步地接觸接觸啦等

等。因為,在那個年代里,能夠提及

此事,確實需要一定的膽量和勇氣,

但這個問題一旦有人提及,大家也

就無所謂啦。一整夜,他一言、我一

語的聊,一直聊到了大天明,社員們

和知青們早早來到地里干活了,我

們還沉浸在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自

我傾訴之中,真可謂一夜的聊天還

意猶未盡。

在農(nóng)村,種植玉米、谷子、豆子、高粱等農(nóng)作

物的程序和管理過程可能要相對簡單一點,只要

土質(zhì)、底肥和下種的季節(jié)掌握好基本就可以了。

但是,種植蔬菜則不然,下種的程序繁多、管理復

雜、難度和風險度也很大。所以,在農(nóng)村種植各種

糧食和各種蔬菜工作是有“質(zhì)和量”的區(qū)別。進入

夏季,由于陽光充足,各種蔬菜長勢兇猛,成熟很

快,這時候,在管理上需要科學的措施和方法,

如:有的需要“打叉”、有的需要“上架”、有的需要

除草、有的需要“圍土加固”等等,這些管理工作

均需及時的、反復的、仔細的操作實施。除了這

些,還有一條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水分和青肥的灌

溉和追加,這個工作量比較大,隊里每天都要安

排一些女社員或女知青們進行看管澆水。澆水的

活兒雖然清閑一點,但也是一項技術(shù)活,大熱的

天氣,女知青們頭帶草帽,臉上再圍上一條薄薄

的沙巾,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太陽曬黑了臉,一

個人同時要澆灌二、三擔子地,如果心腦不靈活,

手腳不勤快,方法不得當,就會造成滿身泥土和

“水漫金山”,自己落個狼狽不堪的尷尬場面。一

一心菜場部分知青八十年代末聚會合影

26

第27頁

次,一位女知青,首次干這個活兒,遇上了這種情

況,一些男知青除不上去幫忙,還在旁邊看笑話、

看熱鬧、起哄,弄得這位女知青更是手忙腳亂,不

知所措。老社員們看見笑著說:“這些年輕人真是

能起哄?!币晃荒兄嘀鲃优苓^去幫助這位女知

青澆水,隊里的社員和知青們見狀,頓時報以一

片吼叫聲、口哨聲、起哄聲、哈哈大笑聲,弄得一

對男女青年非常羞澀,不好意思。這樣的場面給

單調(diào)、枯燥、乏味的農(nóng)村生活帶來一種享受和快

樂。說到這里,我還想說說,在我們一心菜場插隊

的一百多名知青中,還有不少男女知青通過各種

方式走到了一起,成為了終身伴侶,他們是:一隊

馬學云、李翠蘭,二隊馬忠平、李新葉,三隊禹金

生、馬根蘭,三隊丁和平和溫室的吳路芬,三隊馬

小門和五隊的馬潞梅,四隊陳秀庭、程蘭則,四隊

馬茂生和溫室的馬愛菊,還有我和三隊的馬果則

等。這是我們插隊知青的一種“額外”收獲。在那

個年代,婚姻大事基本是家里包辦,即使男女青

年有那么一點小小的意思,也必須經(jīng)過父母同

意,否則,就會帶來極不好的影響。“什么不正經(jīng)

啦”、“什么男女關(guān)系啦”等等。但那個時候的友

情、親情、感情和愛情是純潔的、純粹的,是沒有

絲毫瑕疵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革命加友誼的象

征,是友情和愛情的結(jié)合,真可謂是“親密無間、

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或伴侶。

夏天的六、七月份,正是炎熱的天氣,在這時

候,“伏天”到來,通常講,“伏天”是夏季中最潮

熱、最悶熱的天氣,人們會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

但就在這個時候地里要組織力量下種土白菜和

麻葉菜。夏天有“三伏”,冬天有“三九”。夏天三伏

共三十天,一伏十天。老農(nóng)們說:種土白菜和麻葉

菜必須在一伏的后五天和二伏的前五天,這十天

是種土白菜的最佳時期,過了這十天,種上土白

菜“不包芯”、麻葉菜“不卷筒”,加之,伏天雨水又

多,影響下種,最后導致秋菜產(chǎn)量減產(chǎn),農(nóng)民減

收。所以,在這個時候,全菜場各生產(chǎn)隊都要抓緊

時間組織所有勞力進行大會戰(zhàn)。我們隊也是如

此,隊里的“三大主干”(隊長、婦女隊長、會計),

他們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抓緊施種,可以說,在

那個時候任何人都不得有絲毫的麻痹和松懈,那

真是同天氣搶奪時間和爭奪產(chǎn)量的緊要關(guān)頭。因

此,隊里號召全體社員和知青要排除困難、加班

加點、甩開膀子,集中搞好這十天的秋菜種植工

作,直到把幾十畝地土白菜順順利利種在地里才

算結(jié)束。隊里支上大鍋,中午做上一鍋大燴菜,熱

騰騰大蒸饃,再煮上一鍋綠豆湯,為社員們和知

青們搞好后勤,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劑伙食,目的是讓大

家把秋菜種好。地里老少社員和知青們有的鋤

地、摟地,有的挖壕施肥,有的覆蓋塑料薄膜,有

的播灑種籽,一幅緊張有序的會戰(zhàn)場面,非常感

人,令人振奮。記得那年,天氣很好,沒有刮風下

雨,可以說是風調(diào)雨順,我們隊共種植土白菜和

麻葉菜約二十多畝,順利地完成了當年的秋菜播

種任務,打了一個漂亮戰(zhàn),白菜長勢也很好。

到了七、八月份,有的蔬菜已經(jīng)開花結(jié)果、成

熟、采摘和上市。社員們和知青們也能稍微松一

口氣,每天早晨,只有少數(shù)社員和知青根據(jù)隊長

的安排,早點來到地里對已成熟的蔬菜進行采

摘、裝筐、打捆、裝車,由隊里的記工員(會計)和

趕毛驢車的老農(nóng)負責送到市內(nèi)各個菜鋪,然后,

菜鋪再進行統(tǒng)一收購和銷售,兩三個月以后,生

產(chǎn)隊里的記工員(會計)同各個菜鋪進行一次對

賬和小計,年終進行大結(jié)算。在計劃經(jīng)濟年代,產(chǎn)

銷不能直接見面,各個菜場所種的蔬菜必須經(jīng)過

姻 姻 激情歲月

27

第28頁

蔬菜公司的統(tǒng)一驗收、收購,才能面向市民供應

銷售,這是當時的產(chǎn)銷供應政策。在這個季節(jié)里,

最讓人興奮的事是,當你親手種下的白菜籽、西

紅柿秧、茄子苗、黃瓜秧,當你親手撒下的菠菜

籽、韭菜籽、北瓜籽等等已結(jié)上了又紅又大的西

紅柿,又綠又脆的、定花帶刺的新鮮黃瓜,一捆一

捆整整齊齊的菠菜、韭菜,一筐一筐的北瓜和“牛

心白菜”,那真是有一種無比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心情十分的喜悅和欣慰。最令人羨慕的人,是生

產(chǎn)隊的記工員(會計),在當時,隊里的會計就是

隊里的一大主干啦,每天就是計計工,核算一下

工分,分分勞動糧,結(jié)算一下菜鋪帳等。穿著干干

凈凈的,一般情況下不用干活。每當一車車、一筐

筐新鮮蔬菜準備送往市內(nèi)各個菜鋪的時候,隊里

的記工員換上“正裝”,騎上自行車,跟在已裝滿

各種新鮮蔬菜的小毛驢車后面,那正是一種“自

豪”、“自信”、“自大”甚至是一種“威風凜凜”的感

覺,真讓人羨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

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紳早年寫的《憫

農(nóng)》詩,這首詩已傳誦了一千多年。他用真實而形

象的詩句,展示了一

幅農(nóng)民在田間地頭

辛勤耕作的實景,深

刻地描述了農(nóng)民在

烈日當頭,頂著熾熱

的陽光,揮動著鋤頭

等農(nóng)具,播種、管理

和搶收各種農(nóng)作物

的畫面,他用短短的

兩句話二十個字,深

層次地道出了廣大

農(nóng)民勞動的艱苦。當人們手捧香噴噴飯菜,品嘗

著美味佳肴的時候,又有誰能知道盛在碗里的每

一粒米、每一葉菜是農(nóng)民用辛勤勞動和汗水換來

的呢!

1978 年 10 月,我們接到市知青辦的通知,

所有知青到指定地點參加文化課考試。當時,我

們的心里非常忐忑,同時,也非常高興。忐忑的

是,考試要干什么?心里沒底,高興的是,是不是

要“上去”呀?。ā吧先ァ敝傅氖菂⒓庸ぷ鳎┊斎唬瑓?/p>

加工作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大喜事。對于我們

每個知青來講,考試需要復習,知青們分別向隊

里請了幾天假,各自在家里抓緊時間復習功課。

記得,我們幾個關(guān)系好點的知青朋友還集中在一

起集體復習。大約在十一月份,我們拿到了市知

青辦的《準考證》,我分在了當時的紫坊小學考

場,考試的內(nèi)容是時勢政治和語文兩門課程???/p>

試結(jié)束后,究竟考了多少分已記不大清楚,又過

了半個多月后,我們考上的知青們先后接到市知

青辦的報到通知,我被分配到了市商業(yè)局蔬菜公

司,其他知青分配到了市商業(yè)局百貨、食品、交

電、服務和糖業(yè)煙酒公司等,還有的分配到了工

28

第29頁

業(yè)系統(tǒng)的各個廠礦。當時,我們這些接到參加工

作通知的知青們心里非常高興,心情難以用語言

表達。從此,我們終于結(jié)束了三年多的插隊生涯,

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

參加工作時,我們正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召開,全國上下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多快好省地

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形勢空前高漲,真是“山窮水盡

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這些知青們趕上

了好時候,家庭生活相對穩(wěn)定,學習、事業(yè)蒸蒸日

上,同時,也是我們每位知青在不同的工作崗位

上奮斗、發(fā)展和拼搏的黃金時期。但在這個時候,

我們不忘當年知青歲月,珍惜當前發(fā)展機遇。一

些知青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較快的情況

下,利用節(jié)假日和公休時經(jīng)常小聚,談談過去,說

說現(xiàn)在,描繪一下未來,增進戰(zhàn)友情誼。此種小聚

似乎成了我們的心靈港灣,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

事情。

三年多,我們付出了很多,有過興高采烈的

喜悅,也有過苦悶難熬的傷痛;見過盛大隆重的

場面,也遇過令人難以接受的尷尬??偠灾?,這

三年多,既鍛煉了我們的思想品德,又鍛煉了我

們的強壯體魄;既懂得了農(nóng)民的含辛茹苦,又驗

證了我們衣食父母是來自于廣大的農(nóng)民朋友;既

體會到了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內(nèi)涵,又領(lǐng)

悟到了自力更生、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所在;既教育

了我們怎樣做人,又學會了如何做事的道理;既

懂得了什么是同志、戰(zhàn)友和親人,又懂得了什么

是感情、友情和親情。雖然,生產(chǎn)隊各自都有自己

的“小圈子”,但必定是一個大集體、大家庭,雖然

我們來自四面八方,必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奮斗

目標,走到了一起。在一心菜場 105 名知青中,經(jīng)

過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學習、相處,有的成為了難

得的知己朋友,有的結(jié)為志同道合的終身伴侶。

三年多的插隊生涯,成為了我們每個知青的人生

經(jīng)歷,給我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留下了最美好的

回憶。當茶余飯后,閑暇歇息,為子孫們談起這段

難忘的經(jīng)歷時,那將是莫大的榮幸。

歲月流逝的是舊痕,腦海銘記的是永恒。我

們不時地在回憶和回味著知青插隊的經(jīng)歷,哪怕

是一件件、一次次、一樁樁都歷歷在目。但隨著時

間的推移和年紀的增大,一些感人的事跡已成為

了過去。今天,我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將一些瑣碎

寫了出來,再次勾起每位插隊知青的回憶,以教

育和激勵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對美好生活的珍

惜、感恩、追求和期待。

2011 年 2 月 15 日(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我們

在一些插隊知青們的積極倡議下,經(jīng)過多次征求

意見、協(xié)商醞釀、周密籌劃,自發(fā)地組織了原一心

菜場插隊知識青年首屆聯(lián)誼活動,有 98 名老知

青參加了當天的活動,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原一

心菜場的領(lǐng)導、各生產(chǎn)隊健在的老隊長、婦聯(lián)女

隊長和會計。知青代表、首屆聯(lián)誼活動組織者、原

第二生產(chǎn)隊插隊知青、現(xiàn)八一百貨大樓黨總支書

記馬忠平同志作了主題發(fā)言,原一心菜場領(lǐng)導馬

志良(時任一心菜場黨支部副書記、書記,現(xiàn)已退

休),給我們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在場的知青們

也都爭先恐后地談了插隊生涯的感悟和感受。三

年多的插隊生活,一千一百多個日日夜夜,仿佛

就是昨天,蹉跎歲月也好,難忘時光也罷,我們對

美好的青春年華贊嘆回味,對三年多的插隊生活

無怨無悔。大家不約而同的回憶和感嘆當年插隊

的酸甜苦辣。千言萬語難傾訴,兩眼相望總是情。

據(jù)了解,到目前為止,原長治市常青公社八大菜

場知青聯(lián)誼活動,我們是唯一的一家。

姻 姻 激情歲月

29

第30頁

胡耀邦同志

來到南呈村

上世紀 70 年代左右,長治縣南呈村黨支部、

村委會遵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公社農(nóng)民以農(nóng)

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

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

要批判資產(chǎn)階級”,帶領(lǐng)全村由窮變富。

那時的南呈大隊不僅有農(nóng)、林、牧、副全面發(fā)

展的糧、麻、油等多種經(jīng)營的,按照科學方法耕

作,基本實現(xiàn)了水利化、電氣化、機械與半機械化

的農(nóng)業(yè),而且有為生產(chǎn)、生活服務的包括木、鐵、

電等二十三個行業(yè)的小型工業(yè),還有醫(yī)藥衛(wèi)生、

縫紉、理發(fā)、洗澡、商店、農(nóng)忙會堂等完善的生活

服務部,還有由貧下中農(nóng)管理、各行各業(yè)需要什

么人才就培養(yǎng)什么人才的“五·七”農(nóng)中。廣大貧

下中農(nóng)自豪地說:“工農(nóng)差別、城鄉(xiāng)差別、腦力勞

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在我們這里正在逐步縮

小”。

1975 年的金秋季節(jié),南呈村一片豐收景象,

中央電視臺高級記者王連生(長治縣人)從北京

打來電話,說中央電視臺 11 月 18 日晚,要向全

國播放長治縣北呈公社南呈村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

的電視報道。那年月農(nóng)村還沒有電視,當時我聽

了這個消息,又高興又發(fā)愁。去哪里找電視?幾個

主要干部想來想去都想不出什么好辦法。我只好

給在省農(nóng)機局任黨委書記兼局長的原村老支部

書記李秉壁打了電話,他及時告訴我:“這樣吧,

我在太原去買個 18 寸的黑白電視機,自己做天

線看看行不行?”這樣,我們在接待站豎了二十幾

米的桿子,又在桿子上梆了十幾米的一根鐵管,

上面裝了個銅制的電視天線,電修組又做了一個

直徑一米的大喇叭,就等晚上看電視。消息在村

30

第31頁

里傳開,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那一晚,接待站

擠滿了人,因為人們都沒見過電視,更想看南呈

的新聞。雖然,電視是看到了,但不很清楚,音量

也不好,都有怨氣。我對大家說:“電視不清事實

清,全國人民都能看到。我們受到了中央表揚。”

大家也很理解。我還讓大隊干部、生產(chǎn)隊長把這

個情況傳達下去,我們要感謝黨中央對我們的支

持、鼓舞。努力搞好生產(chǎn),多打糧食為國家做貢

獻,為黨中央、毛主席爭光。那年我們糧食畝產(chǎn)超

過了千斤。

中央電視臺播了南呈村的模范事跡后,在全

國影響很大,來南呈參觀的人更多了。這時節(jié),中

央又派胡耀邦同志來到了南呈村考察。

1975 年 11 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晉東南地委

參加“農(nóng)業(yè)學大寨”會議,會間地委辦公室秘書長

閻根景對我說:“省委通知,中央有一個大干部要

來南呈考察,要你趕快回村安排”。那年月來南參

觀的人很多,這次來的是個什么干部,因時間緊,

閻根景不讓我多問,他急忙說,你這么傳達就對

了。

中午 11 點多,我騎著自行車從長治來到了

南呈,見西村邊的莊稼地里有公安人員。當時午

飯沒有吃,也沒有回家直接到了大隊,我讓副支

書成木生通知大小隊干部,召開緊急會議,進行

了安排布置。又派人叫老支書李秉壁(那時秉壁

是調(diào)到省農(nóng)機局了,但三分之一時間還得過問大

隊工作)。

散會后,我剛出接待站,有人告訴我車已經(jīng)

來了,我和秉壁又返至接待站“天然大禮堂”休息

處。這個比大禮堂還大的地方,是 1964 年我們栽

了一百多棵優(yōu)種白楊樹,樹下放了能坐五百人的

水泥板座位,坐了不一會就見幾輛車開來了。頭

一輛帶路的是北京吉普小車,后邊是兩輛黑色兩

頭平。車一停穩(wěn),就下來好多公安人員,其中有秘

書長閻根景和一個個子不高的中年人。他身穿中

山服裝,看上去很有氣色。那個子不高的中年人

見到我們凝視,便微笑著先做自我介紹:“我叫胡

耀邦,聽說南呈搞的好,順便來這里看看”。我們

趕緊領(lǐng)著胡耀邦同志往樹下走,秉壁讓接待員端

過來蘋果、梨和茶水。胡耀邦不看茶水和蘋果,卻

注視著幾個正端著大碗在喝水的河南參觀者,他

好奇地過去問這問那,秉壁說:“近年來外來參觀

人員很多,拿小碗吃飯得排好幾遍隊,我們就換

成了大碗一次吃就行了,方便實惠。”當時首長也

用大碗喝茶水,有一個大碗我們一直保存到現(xiàn)

在,碗上面寫著南呈接待站和為人民服務的字

樣。

從接待站出來,我們開始帶領(lǐng)胡耀邦同志參

觀。首先進了大隊縫紉組,參觀了七、八個婦女正

在加工的服裝。那時社員們就可以定做服裝。從

縫紉組出來,緊接著走進了大隊醫(yī)療室。那時南

呈大隊的社員基本上小病不出村,中藥大部分都

是村組織社員到陵川的深山溝里采的。從醫(yī)療室

出來到了電修組,室內(nèi)擺滿了各種電線、電器設(shè)

備等,當時有一個汽車充電器引起了胡耀邦同志

的好奇。秉壁介紹說:“這是美國友人送給我們的

充電器,別看體積小,但方便又實用。1971 年那

年,美國友人韓丁及美國青年代表團來南呈參

觀,見我們用的充電器很笨,充電時間很長,回國

后就給我們郵來一個。充電器上都是英文,當時

因不懂英文,還費了很大的事,后來在縣一中找

了一個英語老師才給我們翻譯出來?!闭f著話時

經(jīng)過了廣播站警報室(全村社員上下工統(tǒng)一響警

報),到了社員生活服務部。那時,我們村的社員

姻 姻 激情歲月

31

第32頁

吃的是供應糧,標準和市民一樣,每人每月半斤

香油、7 斤白面、5 斤小米、3 斤豆面、3 斤自產(chǎn)的

大米,其余玉茭圪糝面補齊。那個年月我們實行

了三免費:吃藥看病免費、吃自來水免費、兒童上

學免費,社員每天上工勞動日值 1 元錢,這是當

時全縣最高工資。從服務部又來到糧食加工廠。

加工廠全是女社員開機器加工糧食,胡耀邦同志

因機器隆隆聲聽不清我們的匯報,笑著和社員握

手。

我們帶著胡耀邦同志又來到了大隊倉庫。我

趕緊匯報說:“這幾年我們社員們是干地里活,想

天下事了,大家思想境界很高,不知道什么叫苦、

什么叫累。我們的糧食產(chǎn)量大幅度上升,倉庫內(nèi)

有集體儲備糧 218 萬噸,僅小麥就有近百噸,如

遇到災年,南呈村一年半載也餓不死人?!焙?/p>

同志滿意地笑了。

從糧食加工廠出來,來到汽車拖拉機修配

廠大院。一進大院一片機器聲響個不停,對面說

話都幾乎聽不見,秉壁就領(lǐng)著胡耀邦同志進機

修大工房,開車床的還有幾個女社員,胡耀邦同

志高興地說:“女社員也能開了大車床,真了不

起?!北谝钔緟⒂^工房里自己制造

的成品:脫粒機、鉆床、小鋼磨、老虎鉗,還有大

汽車配件。胡耀邦同志說:“土車床還能造出汽

車配件,你們真行?!睆臋C器修理大工房出來,又

經(jīng)過油漆組,胡耀邦同志觀看了我們自己制造

的電錘。

來到后大院翻砂廠時,翻砂組正在開著爐鑄

汽車配件,滾滾的鐵水,忙碌的工人,緊張的氣

氛,機器聲響成一片。胡耀邦同志高興地指指這

里,看看那里,因為機器聲太大,大家說話都聽不

清。翻砂廠北面,停著三輛解放牌大汽車,有一輛

是自己組裝的,準備出車,有幾輛大拖拉機已經(jīng)

出去了,東邊的工房里外有四十多輛小四輪和手

扶拖拉機。胡耀邦同志走到社員前,熱情地詢問,

高興地說:“你們這里成了機械學校了,人人都會

開機器”。后來,我們帶著胡耀邦同志來到大隊炸

油組,一股油香氣撲鼻而來。秉壁介紹說:“社員

每人每月半斤香油就是這里炸的,油菜籽是我們

自己種的?!焙钔具呑哌呎f:“你們這里簡

直成了個社會主義大學?!?。

從修配廠大院出來走到大街上,當時新西蘭

記者艾黎正拿著照像機為開小四輪拖拉機的小

女孩照像,看到我和秉壁領(lǐng)著胡耀邦同志過來,

趕緊拍了一張,留下了歷史的見證。

到了畜牧場大院,一進門就看到了幾十頭活

蹦亂跳的小馬駒、小驢駒跑來跑去。李秉壁指著

拴在西墻跟的幾十頭白花臉高頭大馬說:“這是

我們民兵戰(zhàn)時用的騎兵連大馬,是從朔縣軍馬場

買來的,已繁殖了十八頭。大工房里還有幾十頭

騾馬、驢及要產(chǎn)子的母馬,個個都是膘肥體壯。大

隊還有二百多頭牛,都分別在生產(chǎn)隊喂養(yǎng)。這些

牲畜每天除積糞外,還能拉土墊圈、送糞?!碑敃r,

胡耀邦同志高興地夸獎了李秉壁能干。從畜牧場

大院出來,我們和胡耀邦同志又坐車到村北的農(nóng)

戶地道入口處,秉壁介紹了 1970 年中蘇邊界發(fā)

生矛盾,為及時做好戰(zhàn)斗準備,南呈男女老少齊

上陣,用了二十九個晝夜在原抗戰(zhàn)時期挖的地道

的基礎(chǔ)上,挖成了 4800 米能攻、能守、能打、能防

的地道。

地道在西公路邊設(shè)有嘹望哨,一直通到村北

的康家崖(地名)從社員李排常家的柜子進去,順

著地道往北走,首先看到有兩座寬大的地宮一樣

的糧庫和作戰(zhàn)指揮室。地道里 (下轉(zhuǎn)第 48 頁)

32

第33頁

“狂飆大將”高沐鴻的“小作品”

“不干不凈,吃上沒病”。相信這樣的“古話”

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若要問你,這樣的“古話”

你能說上多少條?其中闡述的道理對不對?如果

不對,不對的癥結(jié)在哪里?或許你會認為這些問

題都是小兒科,不值一提。可是在 70 年前,有一

位大作家卻不這么看,他不僅費時費力對這些

“古話”進行搜集,逐條進行訂正,而且編印成冊,

廣為宣傳。這位大作家便是有著“狂飆大將”之稱

的高沐鴻。

高沐鴻,學名高成均,武鄉(xiāng)縣人,是一位著名

作家和早期革命活動家。1924 年 9 月,他參加由

高長虹倡導發(fā)起的“狂飆社”,救國為民的使命讓

他熱血膨脹,強國富民的目標使他挺身而出,用

文人特有的方式與黑暗勢力做斗爭,先后出版了

詩集《天河》《夜風》,小說集《狹的囚籠》《紅日》,

長詩《湖上曲》等。

1938 年 10 月,高沐鴻同岡夫、王書良等人

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油印文化月刊《文化哨》,這是

太行革命根據(jù)地的第一份綜合性文化刊物。1939

年 5 月 4 日,中共北方局以《文化哨》人員為班

底,成立了晉東南文化教育界抗敵救國總會,高

沐鴻被推選為主任理事兼秘書,先后在太南、太

北、太岳、冀西成立辦事處,團結(jié)了大批文化人。

同年秋,《黃河日報》上黨版社長邱吉夫、總編輯

魏克明等人調(diào)地方工作,高沐鴻任社長兼總編

輯。1939 年“晉西事變”發(fā)生后,《黃河日報》社遭

到頑軍獨八旅的包抄。據(jù)《長治大事記》記載:在

晉東南地區(qū)的閻錫山、孫楚部聯(lián)合國民黨 93 軍

……襲擊第五專署、犧盟長治中心區(qū)和《黃河日

報》上黨分館等機關(guān)。在“晉西事變”中,報社大部

姻 姻 人物春秋

33

第34頁

分工作人員被綁架,編輯史曼林、張宗周被殺害,

《黃河日報》被迫暫時停辦。高沐鴻冒著危險從沁

水返回武鄉(xiāng),在李伯釗的領(lǐng)導下,主持晉東南文

化教育界抗敵救國總會工作,創(chuàng)辦雜志《文化動

員》,并連載長篇小說《遺毒記》。李伯釗對他的這

部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說這“是一部新的官場現(xiàn)

形記……是我在敵后見到的第一部長篇小說?!?/p>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成績卓著的大作家,卻

能夠保持清醒頭腦,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活動進行深刻

反思。從《高沐鴻傳略》中可知:1942 年 1 月,在

涉縣赤岸召開的太行文化人座談會上,他回顧總

結(jié)了文聯(lián)工作和個人創(chuàng)作實踐,感到文化工作脫

離群眾、脫離斗爭實際的現(xiàn)象嚴重存在,尤其是

覺察到自己所寫的東西立意抽象、語言晦澀,沒

有達到文藝大眾化的要求。1943 年冬,高沐鴻反

復學習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4 年 5 月,參加整風學習班之后,對照思想實

際,他找到了自己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錯誤思想和創(chuàng)作

方法,決心向趙樹

理學習,走通俗

化、大眾化的道

路。

1945 年 4 月,

太行區(qū)模范文教

工作者大會召開,

由于在整風活動

中學習和討論了

“為誰和如何為”

等問題,時任太行

文聯(lián)主任的高沐

鴻在會議期間虛

心地傾聽了與會

模范的合理化建

議,認識到僅僅創(chuàng)作出文藝作品,還不能直接起

到移風易俗的宣傳作用。會后,他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

新的宣傳方法,比如在各地農(nóng)村“文化棚”內(nèi)不僅

設(shè)有新書攤兒,而且有宣傳員向群眾專門介紹新

書內(nèi)容。與此同時,他還號召大家多寫墻頭詩和

小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古話正誤》便是

這種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

《古話正誤》 第一輯由韜奮書店出版,100

開,土紙本。封面上,“古話正誤”四個紅色黑體字

靠上居中排列,緊挨書名之下標明“高沐鴻集

正”,底部標明“韜奮書店印行”,書名上方和出版

社下面再飾以綠色花邊,使得整個封面顯的簡潔

醒目,質(zhì)樸大方。書的扉頁上除含有書名、作者、

集別等信息外,還特別標明“此書獻給:太行區(qū)模

范文教工作者大會”,從而進一步表明了此書與

太行區(qū)模范文教工作者大會的關(guān)系。

在序言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成

34

第35頁

書過程及期望:“在老百姓口中流傳的古話,很多

是錯誤的,特此更正。這本集子,是在太行區(qū)模范

文教工作者大會上搞的。其中古話,有的是自己

想起,有的是經(jīng)許多同志共同搜集。更正的話,由

我負責(也有的是別的同志更正的,同時全部都

經(jīng)過了幾個同志的商量)。如果這件東西,對于改

造人民思想還有點用處,那就是希望讀者,把它

在口頭上傳播一番,使新話逐漸代替了古話地

位。并望繼續(xù)搜集這些古話,經(jīng)常寄給新華書店,

以資編印。”

書中共搜集“古話”106 條,分為關(guān)于衛(wèi)生、

醫(yī)道、命運、婦女等 12 個方面。比如將“好鐵不打

釘,好男不當兵”改正為“好鐵才打釘,好男才當

兵”;“不干不凈,吃上沒病”改為“不干不凈,吃上

生病”等。

為了普及“新話”,更新人們的觀念,以高沐

鴻為首的太行區(qū)廣大文化工作者深入農(nóng)村、廠

礦、機關(guān)進行廣泛宣傳。作為一名創(chuàng)作豐碩的大

作家,能夠去做這樣的“小事情”,編輯這樣的“小

作品”,說明他的創(chuàng)作路線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他們這種創(chuàng)作方向上的變化,對促進解放區(qū)農(nóng)村

社會新風尚的形成,成效顯著。王春在《繼續(xù)向封

建文化奪取陣地》一文中說:我們有了由巫神轉(zhuǎn)

過來的勞動英雄。有了主動上門替人治病的農(nóng)村

醫(yī)生。簽筒不見了,泥老爺不見了……家里的《諸

神同堂圖》撕了,換成了毛主席;灶王牌揭了,換

上了農(nóng)家歷?!睹t集》開始被《古話正誤》《識字

課本》所代替。農(nóng)村的這種變化,正是對高沐鴻等

知識分子工作的最好肯定。

姻 姻 人物春秋

35

第36頁

上黨拳王王全忠軼事

王全忠(1876-1901),又名王安邦,襄垣縣王

村鎮(zhèn)史北村人,民間武術(shù)藝人。因其武藝超群,上

黨無有人敵,故有“上黨拳王”之譽。

生于亂世 立志習武

清光緒二年(1876)年,王全忠出生于史北村

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中。他出生的第二年,便逢天

下大旱,襄垣受災尤重?!昂碳诰銈?,民大饑,人食

秕糠、草根、樹皮”,連續(xù)三年,災情難去。大災之

年,鄉(xiāng)人多有餓死,好在全忠年幼,在家人的護佑

下得以保全性命。大災之后,又是綠林四起之時,

史北村雖習武人居多,但生計所迫,當時村中青

壯年多外出乞討,所以幾年間匪患侵擾亦不斷。

饑餓和貧困交織,全忠便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中一

天天長大了。

由于家貧,全忠只上得半年私塾便不得不棄

學回家了。好在史北王氏一族自古便有練武習

俗,全忠回家之后,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接觸武

術(shù)。初練家傳十指禪,14 歲時拜當時名家武云為

師,每日到村后石林山上學習武藝。據(jù)老輩人回

憶,全忠練武,非常賣力,往往聞雞起舞,深夜不

休。他可以稱得上天生是位武術(shù)奇才,許多技藝,

往往是無師自通,加之勤學苦練,不幾年功夫,便

練就了一副好身手。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他愈

感清王朝之腐敗是導致國家內(nèi)憂外患的根源,愛

國熱忱油然而生,常對同輩師兄弟們講,一定要

練好本領(lǐng),報效國家。

練就神拳 藝驚響馬

王全忠練功,最肯賣力。今天尚能看到當年

其練功石,每只足有幾百斤。據(jù)說他當年練就硬

功,經(jīng)常到河中抓取老鱉,生喝鱉血。因鱉血為大

補大火之物,如不能及時吸收,后果不堪設(shè)想。這

時他便背起四塊磨盤,反復上山下山,直到身體

發(fā)熱出汗,鱉血與人血混合吸收才停下了。又傳

他還險些練就了百步穿楊、隔山打牛的神拳。說

此拳百日成,每到夜里 12 點后,夜深人靜,雞犬

不鳴之時,全忠便獨自一人到史北村頂舊廟中練

習。九十幾天后,一村民看錯時辰,提前上廟里進

香,正逢全忠對井練功,只見那井水被全忠抓起,

升入空中幾丈高。那人哪見過這等事情,連聲叫

好,可此刻正是練功關(guān)鍵時段,一聲喝彩,驚擾了

全忠,此神拳也就此沒達到十分火候。

史北街上,商業(yè)繁榮,富商大賈眾多,經(jīng)常會

36

第37頁

招來響馬。一日,山東的一路響馬進入街上一商

鋪,欲搶劫。掌柜忙找機會暗示伙計去請全忠來

解圍。全忠到時,只見商鋪后院這伙人騎的一群

馬,領(lǐng)頭白馬非常瘦小,卻異于常馬。全忠前去,

解去韁繩,又另法系住。正當這伙人在商鋪洗劫

完準備上路之時,才發(fā)現(xiàn)白馬韁繩已另系。武林

行規(guī),響馬一看便知遇到了高手,大驚之余,忙令

掌柜交代清楚。響馬頭領(lǐng)隨即讓手下退還商鋪財

貨,又忙去拜訪了全忠。據(jù)說,全忠為其表演了看

門技藝,響馬以寶馬相贈。又傳此馬,夜走八百,

日行千里,馬蹄不釘鐵掌,馬掌下長有毛,可謂來

去無聲,人稱之為飛馬。

武舉奪籌 劫富濟貧

王全忠天生神力,他可以把上千斤的石磨盤

舉過頭頂,雙手可以托起四個石碾。他使用的大

刀,據(jù)說便有上百斤,每次揮舞,只能見白光一

片。更有大雨中舞刀,身上不會有一個濕點。他二

十歲時,曾到省城考過武舉。在校場比武,無論是

騎馬射箭還是揮刀弄槍,樣樣第一,整個山西參

考人員沒有一個能比得過他。只可惜當時世道黑

暗,主考官腐敗,全忠雖然藝壓群雄,然為人正

直,且也無錢給主考送禮,所以,雖然中舉,卻排

名在后。一氣之下,他棄舉歸鄉(xiāng)。

省城武舉受挫后,王全忠對黑暗社會更加不

滿,之后逐漸走上了扶弱抑強,殺富濟貧之路。史

北鄰村有個惡霸財主武老進,此人仗著和官府有

些關(guān)系,整天帶著家丁尋花問柳,專門欺壓尋常

百姓,百姓對其往往敢怒而不敢言。一日,武老進

到史北趕集,在一飯攤吃肉喝酒后,除了不給錢,

還對賣飯的婦女百般調(diào)戲。王全忠正好路過,舉

手便把武老進及其家丁打了個便地血流。明知闖

禍,但全忠不愿連累鄉(xiāng)親,也不逃跑。后來還是在

大伙的再三求告下,他才大搖大擺地走了。等到

官府派兵來時,全忠早已不知下落,官府也只好

不了了之。后全忠便常常出入于武鄉(xiāng)山中,白天

練功,晚上出來劫富濟貧。官府雖也連連出告示

懸賞緝拿,可至始至終都不曾抓到過。

精通奇門 懷揣遁甲

王全忠還精通奇門遁甲,據(jù)傳其念法是經(jīng)過

高人指點的。但全忠練法術(shù),一般不肯輕易示人。

一次,一伙同齡人聚到一起,嚷著要吃潞安府包

子,要全忠施法取來。全忠無奈,只得展示。只見

他從地里隨便找了一根七寸長的高粱桿,往空中

一扔,又從衣服里取出白布手巾一塊扔到空中往

高粱桿上一蒙,口里不斷念法,那白布下邊竟然

真掉下了熱乎乎的包子來。還傳,他有撒豆成兵

的本領(lǐng),他帶隊打仗,不舍損傷,往往撒一把黑

豆,口中念咒語,頓時天昏地暗,陰風四起,那黑

豆頃刻變?yōu)榱艘粋€個善戰(zhàn)的勇士,可謂逢戰(zhàn)必

勝。

有關(guān)王全忠所會法術(shù),也有一些流傳下來。

只不過據(jù)說這類東西知道的人越多,效果越不

好。據(jù)今史北武術(shù)傳承人王有名回憶,其師傅王

木生也曾學得全忠一些法術(shù)。如“五鬼轉(zhuǎn)桌”,即

先拿一張黃裱紙寫符于桌子上,禁狗、貓等入室

內(nèi),在焚香后,作法人口里念到:“大鬼不轉(zhuǎn)小鬼

轉(zhuǎn),四個小鬼抱作團,我請金鞭王打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這時,桌子便神奇地轉(zhuǎn)動了起來。當然,對

于這些,應該多為后人演繹,不可信。特別是在傳

說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入了一些神秘的元素罷

了。

得罪官商 慘遭算計

1900 年,直隸、山東一帶義和拳運動蓬勃興

起,王全忠參加了當?shù)亓x和團運動,在武鄉(xiāng)被捕

姻 姻 人物春秋

37

第38頁

后押回襄垣處死。

關(guān)于王全忠如何被抓,民間還有其他說法。

只因史北街著名的德興當東家就是曾被全忠暴

打的武老進。自從上次被打,武老進便記恨在心,

不過全忠也礙于上次之事,之后對其行為也略有

收斂,所以武老進想報仇也一直尋不到機會。一

日,全忠又和村里一幫弟兄喝酒,酒過之后,其中

便有人提議要全忠展示一下飛檐走壁之功夫,到

當鋪拿些東西出來看看。全忠經(jīng)不起穿哆,當即

同意。之后很容易便到當鋪拿回來不少首飾、銀

元等,他原本想要把這些財物送還,誰知看到弟

兄們對這些錢財戀戀不舍的情形,他一心軟便把

這些金銀分給了大伙。很快,德興當失竊一事便

又驚動了官府,武老進賄賂縣官,官府下了死令,

抓不住王全忠誓不罷休。后來官府還結(jié)集沁縣、

武鄉(xiāng)、襄垣三縣捕役到武鄉(xiāng)圍捕全忠,但都是無

功而返。有一次,一位外號“八百力”的捕頭曾帶

著官兵包圍了全忠的住處,想要捉拿他。誰知,全

忠還不等他們動手,已不慌不忙打開房門,只幾

下功夫便將這幾十號捕快打得全都趴下,頭破血

流了。全忠大搖大擺走出去,在場官兵都無人敢

動手。后有人獻上毒計,讓官府抓捕了全忠老父

親,并揚言如不投案全家抄斬。全忠是個孝子,知

道父親被抓后,連夜趕回襄垣,投案自首,救出了

父親。

王全忠被捕后,官府也知其能耐,擔心其逃

跑,專門為其打造了刑具“鐵鏈等身杠”,把他拷

在木樁上,且不給其飯吃。不過等到第二天縣官

查監(jiān),只見“鐵鏈等身杠”完好無損地放在牢房,

全忠卻蓋著被子睡大覺。還有,全忠即便在縣衙

里帶著手銬、腳鏈,仍能爬上旗桿,把縣衙的黃龍

旗撕得粉碎。老人們說,監(jiān)獄內(nèi)外,全忠隨便出

入,要不是考慮到全家安危,一個小小的縣衙大

牢哪能關(guān)得住他?后來他的結(jié)拜弟兄也曾來獄中

營救,全忠也都謝卻了。一日早晨,衙役開門發(fā)現(xiàn)

原掛于縣城鐘鼓樓上的重達 800 多斤的大鐘竟

然被放到了縣衙大門口,驚呼不已,而此時正值

省府巡按私訪襄垣,隨即亮明身份,詢問是何人

所為。此時縣官也是一頭霧水,忙打聽才知整個

上黨也只有王全忠有這等本事。巡按隨即要求縣

官把全忠押來見他,見后,全忠承認是自己所為。

并當著巡按和縣官等一大堆人的面,戴著手銬、

腳鏈,用嘴掀起大鐘,騰空一起,又到了鐘樓上,

把鐵鐘掛好。巡按連稱人才,并立馬回省請命,想

把全忠借回省里,協(xié)助其辦理案件。可惜的是,由

于官府和“紅槍會”等組織的勾結(jié),不等省里命令

下來,王全忠便被提前問斬了。

據(jù)說殺死全忠當日,縣官有意封鎖了消息,

全場沒有史北一人。因全忠練有“鐵布衫”功夫,

劊子手幾刀下去,不曾傷及皮毛,但整個過程也

不曾有一人喊一聲“刀下留人”,全忠多有失望。

期間全忠也曾求市場里買豆腐湯的老漢潑碗水

給他,但老漢不懂其意,直到第 31 刀下去,仍不

曾潑水給他,這樣他又失去了經(jīng)水遁逃走的機

會。萬念俱灰之下,王全忠一聲大吼,解了咒語,

伴隨著劊子手的第 32 刀,王全忠人頭落地了,年

僅 26 歲。

王全忠作為近代以來上黨地區(qū)最有名氣的

武術(shù)大家,事跡影響深遠。他殺富濟貧,不惜犧

牲個人性命來保全全家安危,也真正做到了忠

孝兩全。而在他逝去百年之后,其傳聞逸事仍能

在鄉(xiāng)間不斷流傳,不斷演繹,對于這位早逝的

“上黨拳王”,某種程度上講,也算是一份最好的

紀念了。

38

第39頁

清朝初年的上黨廉吏

王鎮(zhèn)寰卻饋金

在上黨境內(nèi),平順人向來以敦厚誠實著稱,

王鎮(zhèn)寰便是一例。王鎮(zhèn)寰少時家貧,父親又早早

去世,幾個兄弟尚小,他在苦讀力學之余,不僅躬

耕以自給,還陸續(xù)將幾個兄弟撫養(yǎng)成人。清順治

初,王鎮(zhèn)寰以歲貢任洪洞訓導。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盡

職盡責,為釐清學田,日夜奔波。其工資雖然不

多,但卻常常把結(jié)余下來的錢用來捐資修學。后

經(jīng)全縣教育界聯(lián)名推薦,王鎮(zhèn)寰被提拔為河南西

華縣知縣。他初到西華,全縣剛剛經(jīng)過災荒,可謂

一片殘敝,好多災民都還逃荒在外。王鎮(zhèn)寰到任

后,加意撫綏,招難民回歸,勸百姓開墾,社會趨

于安定。西華縣有一盜案,前任曾審理二十八次,

仍然懸而未決。王鎮(zhèn)寰根據(jù)以往線索,抽絲剝繭,

細細審來,才知實際是一樁很清楚的案件,只是

以往官員怕負責任,怕被報復,互相推諉所至。后

王鎮(zhèn)寰按律將大盜嚴懲,百姓拍手稱快。

西華縣有一種潛規(guī)則,凡是為百姓做了好事

的官員,百姓會自動集資,饋贈主官。王鎮(zhèn)寰因為

治縣有功,百姓認可,于是,百姓集百金送給王鎮(zhèn)

寰,王鎮(zhèn)寰不受,“嚴卻之”。王鎮(zhèn)寰在自己的居室

掛有一條幅,上親筆書寫“淡素黃花節(jié),清虛綠竹

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淡素守節(jié),清虛在心”。

后來,王鎮(zhèn)寰因前任河工柳稍缺少一事,受到牽

連,罷官歸里,西華縣人思之不已。其事跡被記入

《府志循良》。

姻 姻 上黨廉吏

39

第40頁

不會逢迎的孫象陽

孫象陽單名奇,字象陽,號淡庵,生于屯留望

族。孫奇少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將

他與弟撫養(yǎng)成人,孫奇奉母至孝,在里中傳為美

談。

孫奇自幼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清順治

十一年(1654)以拔貢生入國子監(jiān)讀書,順治十四

年(1657)參加殿試,中進士,授浙江寧??h知縣。

寧海瀕臨東海,當時,清朝立國不久,海上并不安

寧,常有海盜騷擾搶掠。孫奇剛上任,就遇上了一

次海盜圍城。海盜逼至寧海城下,有王鎮(zhèn)撫引兵

出陣,但眾士兵面對氣勢洶洶的海盜,底氣不足,

竟無斗志。孫奇見狀,挺身而出,引兵支援,對士

兵嘉以忠義,使士氣百倍。海盜見狀,自知不敵而

退。朝廷鑒于海上戰(zhàn)事不斷,將沿海一帶居民遷

往內(nèi)地。此令一下,沿海盡成廢墟,寧海城里盡是

一些無家可歸的移民。孫奇便在城內(nèi)四門設(shè)立粥

廠,食米八百余石,救活了許多饑民。饑荒剛過,

瘟疫又至,到處是無人認領(lǐng)的死尸,孫奇又自掏

腰包,買了數(shù)百具棺材,將這些無主的尸體掩埋。

有人勸他說:“這些都是無主之尸,你這樣做,老

百姓未必會感謝你?!睂O奇回答說:“百姓,猶如我

的父母,這些無名尸,我不埋誰埋?這也是我身為

知縣該辦的事,且也是我能辦到的事,并不是想

得到誰的感謝?!?/p>

古時候的知縣,最大的任務之一就是斷案。

寧??h有一樁案,已擱置十余年。原是寧??h有

一位退休官員名叫項應鰲,因家奴盜財,告到官

府,反被家奴誣陷項某通海盜,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已經(jīng)

十幾年。孫奇在復查此案時,發(fā)現(xiàn)項應鰲被冤,遂

為之申雪平反。

還有一案,寧??h民黃紀與趙淑京兩人是很

好的朋友,兩家約定為兒女親家,后來黃紀因病

去世,家道衰落,趙淑京嫌貧愛富,又將女兒許配

他人,黃紀的兒子不服,告到官府。趙淑京知道孫

奇斷案神明,怕此案對自己不利,于是托人偷偷

送給孫奇二百兩銀子,孫奇假裝收下。第二天審

案時,大庭之上,將此案審得一清二楚,于是,孫

奇在昨天收下的二百兩銀子中取出十二兩給趙

淑京作為聘金,余下的一百八十八兩交給黃紀之

子,作為結(jié)婚費用,令擇日成親。并將趙淑京叫到

案前,對他說:“做人要講誠信,既然早有婚約,就

應該實現(xiàn)承諾,不能因家道有變而嫌貧愛富。”趙

淑京羞愧滿面,心悅誠服。

孫奇在寧海期間,捐俸金修魁星樓,閑暇之

時,常與這些讀書人共同砥礪,使得文教日盛。寧

海在遭海盜、災荒、瘟疫之后,民力有限,民生艱

難,孫奇以撫民為先,賦稅為后,因而欠下官稅上

萬,再加上孫奇不善逢迎,不會對上司溜須拍馬,

更別說送禮了,因而引起上司的不滿,正如屯留

縣令在給孫象陽的碑文中所說:“治民有心,獲上

無術(shù),公且奈之何哉!”于是,孫奇被黜,也就是受

到了免職處分。離開寧海那天,“邑中父老皆為隕

涕,老幼相扶攜送者,約數(shù)千人?!?/p>

孫奇回到屯留之后,被屯留百姓視為賢達,

歷任知縣都要前去拜望,只見孫奇“所居湫隘,僅

蔽風雨,服節(jié)器用率稱是?!庇谑羌娂姼袊@:“居家

之清貧如是,則在官之不貪可知?!?/p>

知縣梁迪曾寫過一首《題淡庵孫公傳后》:

奏對文章字字珠,循吏更屬古今無。

平冤不數(shù)張廷尉,發(fā)粟殊勝汲大夫。

慷慨掛冠難枉道,紛紜臥轍易盈途。

40

第41頁

應同正學祠邊月,千載流光照海隅。

于嗣昌鬻產(chǎn)償官稅

于嗣昌在清朝算一位名士,他的有名,一是

因為他出身于名門望族,他的文章曾受到皇帝的

贊賞,二是因為他的兒子、孫子都是進士,曾孫于

敏中是乾隆年間的文華殿大學士兼機大臣。于嗣

昌,字九扶,號毅庵,鎮(zhèn)江金壇人(今江蘇金壇

市)。是順治十八年(1661)的進士,文章聲望,彪

炳一時。他的先輩,代代有名臣,文風傳家,根脈

很深。

康熙七年(1668)春,于嗣昌到襄垣任縣令。

當時的襄垣,土地貧瘠,百姓貧困,于嗣昌到任

后,就革除浪費,節(jié)簡支出。針對襄垣好多百姓因

交不起皇家稅賦,只好外出逃荒的情況,于嗣昌

并不急于催租收稅,而是采取安撫之策,設(shè)法緩

征糧稅,使好多逃稅賦的百姓返回家鄉(xiāng)。對于一

些歷史積案,于嗣昌裁決、定罪清清楚楚,原告被

告均心服口服。照以前舊例,官員為備公事急用,

可以從官庫里抵借錢糧。于嗣昌為了杜絕貪污,

予以全部廢除,并勒石刻記以備后任仿效。按照

清初定例,每十年審查一次人丁戶口,向來移甲

換乙、匿多報少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于嗣昌稟公嚴

明,訪查探明其弊端,逐戶挨門審查,杜絕了作弊

之患。

于嗣昌還積極興辦學校、教民植樹造林、牧

養(yǎng)牲畜、嚴格保甲制度、力戒嚴刑亂罰、根絕拉幫

結(jié)派、杜絕賄賂,政績不可枚舉。

于嗣昌在襄垣任職五年,使得襄垣鄉(xiāng)風大

變,百姓安居樂業(yè)。不料康熙十一年(1672),于嗣

昌因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對守在身邊

的兒子岸齋、漢翔說:“五年來,因緩百姓租賦,已

拖欠官稅六千五百多兩,我死之后,你可將家中

薄產(chǎn)賣掉,用以償還?!?/p>

于嗣昌死后,城中四民無論老幼男女,莫不

痛哭呼號,在崇福寺的書齋設(shè)立了于公的木制神

位,每逢初一清晨,都要來上香跪拜,以志不忘。

于嗣昌當了五年的襄垣縣令,為補上歷年所欠下

的賦稅,兢兢業(yè)業(yè),除日常所用外,沒有任何其他

物用開支,就連治辦喪事的費用也拿不出來。幸

有蒙君岸齋、漢翔陪侍于署衙住所,想方設(shè)法,竭

盡哀禮。先派遣子弟將于公的太夫人及家眷送歸

南方老家,兒子于岸齋只身守護其父之靈,孤燈

相伴,祭祀棺木神位。在襄垣又停留了三年,變賣

老家產(chǎn)業(yè),最后償還完拖欠的官稅。三年后得以

扶棺南歸故里。離去時,襄垣全城人都沿途哭泣

相送。

姻 姻 上黨廉吏

41

第42頁

長治小化肥工業(yè)的興衰

提起小化肥,如今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jīng)淡忘了,

特別是年輕一代更是不知所云。但在上世紀七十

年代以后的四十年間,小化肥卻是我市廣大農(nóng)民

群眾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chǎn)資料,即

使是城市中的不少家庭也和小化肥廠有著這樣

或那樣的淵源??上У氖窃诒臼兰o的前十年間大

多數(shù)小化肥廠相繼破產(chǎn)或倒閉,小化肥工業(yè)最終

在長治消失,成為我市工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一大憾

事。筆者曾于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化工行業(yè)主

管部門工作二十多年,與小化肥企業(yè)有工作上的

諸多聯(lián)系,親眼見證了長治小化肥工業(yè)由興而衰

的歷史過程。為了銘記小化肥工業(yè)為我市經(jīng)濟發(fā)

展所做出的歷史性功績,總結(jié)其由興而衰的經(jīng)驗

教訓,筆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付諸文

字,并以此表達對為長治小化肥工業(yè)做出貢獻人

們的敬意。

背 景

小化肥是相對于硝酸銨、尿素等這樣的復合

肥而言的,在長治主要是指碳酸氫胺(NH4HCO3)

和普通過磷酸鈣(CaP2H4O8)化肥,說它小,一是它

含農(nóng)作物所需的 N 和 P 有效成分單一,二是有

效成分含量低,不能和復合肥相比。它是立足于

當時中國國情的歷史性產(chǎn)物。建國后的“一五”期

間,我國從前蘇聯(lián)引進了 156 個成套的大型工業(yè)

項目,其中就有生產(chǎn)尿素等化肥廠的大項目。投

產(chǎn)后生產(chǎn)出的化肥還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肥田

粉”。此后,施用化肥對糧食增產(chǎn)的巨大作用開始

逐漸為廣大干部和農(nóng)民群眾所認識,也使人們看

到了大力發(fā)展化肥工業(yè)對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的巨大促

42

第43頁

進作用。但由于我國當時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差、財力底

子薄,迅速大批量大規(guī)模地建設(shè)化肥廠不太可

能,只能根據(jù)國情另覓新路。1957 年,在中國化

學工業(yè)的先驅(qū)侯德榜博士的艱苦努力下,使用碳

化法制取碳酸氫銨的生產(chǎn)工藝獲得了成功,并開

始運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1959 年,中國特有的以合成

氨為中間產(chǎn)品生產(chǎn)農(nóng)用碳酸氫胺的小化肥廠誕

生了。碳酸氫銨又稱碳銨,是一種碳酸鹽、含氮量

17%左右,是一種無色或淺粒狀的結(jié)晶體,用做

氮肥能促進農(nóng)作物生長和光合作用,催苗長葉,

可用作底肥,也可用作追肥直接施用,適用于各

種土壤。生產(chǎn)碳銨的小氮肥廠由于投資少、見效

快,制造設(shè)備相對簡單而在全國迅速推廣開來。

1964 年,原晉東南(長治)地區(qū)巴公化肥廠首先

在晉城縣建成,生產(chǎn)能力為 5000 噸合成氨,年產(chǎn)

20000 噸碳銨。1966 年“文革”開始后,小化肥廠

的建設(shè)進程被打斷。

1968 年,在中蘇邊界沖突以后,毛主席提出

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zhàn)略決策,大力增

加糧食生產(chǎn)被提到了戰(zhàn)略層面的高度,發(fā)展小化

肥工業(yè)亦顯得更為迫切。特別是 1969 年中共“九

大”的召開,提出了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

標,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是其中重要的基礎(chǔ)。而后,隨著

“文革”大規(guī)模群眾性運動的逐漸平息,農(nóng)業(yè)學大

寨再次叫響,并迅速成為推動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群眾運

動,提升農(nóng)業(yè)發(fā)展水平的小化肥工業(yè)開始在長治

起步,從此也開啟了長治小化肥工業(yè)建設(shè)和發(fā)展

光輝的歷程。

投 產(chǎn)

1970 年 9 月,長治市化肥廠在郊區(qū)長北馬

廠鄉(xiāng)建成投產(chǎn),標志著長治小化肥工業(yè)的正式誕

生。但其開始籌建,則要追溯到 1967 年 4 月,土

建和設(shè)備安裝則主要在 1969 年進行。為了使化

肥廠能夠順利建成投產(chǎn),市計委把數(shù)十名文革后

首次分配的化工專業(yè)大學生分配到廠里,有力地

加快了該廠的建設(shè)投產(chǎn)進程,從此拉開了全市小

化肥廠建設(shè)的序幕。

1971 年以后,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運動深入開展

的同時,中央又提出了大力發(fā)展“五小工業(yè)”的口

號,一大批小鋼鐵、小化肥、小水泥等企業(yè)紛紛上

馬,小化肥廠也進入了建設(shè)的熱潮。繼長治市化

肥廠之后,各級政府有計劃地安排資金,大力度

地支持推動,不間斷地措施跟進,為化肥廠的建

設(sh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各級黨委、政府組織堅強有

力,持續(xù)推進。為了建化肥廠,各縣普遍都成立了

化肥廠建設(shè)指揮部,由縣主要領(lǐng)導掛帥,抽調(diào)精

兵強將,強力推進工程建設(shè)。為了建廠,各縣均舉

全縣之力積極籌建,縣屬各單位都紛紛捐款捐

物,無償投工投料。建廠初期,施工條件異常艱

苦,各縣抽調(diào)的幾百名民工,吃粗糧、睡大炕,肩

扛車拉,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廠期間,廣大干部群眾參與

建設(shè)的熱情空前高漲,涌現(xiàn)出了許多生動感人的

事跡。如沁縣軍隊離休干部李國政將自己多年積

攢下來的 3000 元存款無償捐獻給了沁縣化肥

廠,這在當時相當于普通干部職工 70 個月的工

資。在縣委領(lǐng)導的帶動下,沁縣干部職工每人捐

出 1-2 個月工資,農(nóng)民 1 人捐 1 元錢,支援化肥

廠建。長治縣人武部副部長帶頭捐出 500 元,全

縣共收到捐資款 37 萬元。在沁縣化肥廠的建設(shè)

中,前后共投資 467 萬元,其中省、地投資 240 萬

元,縣里自籌達 227 萬元。從中可見各縣的自籌

資金力度。

與此同時,各化肥廠的建設(shè)也如火如荼地展

姻 姻 潞商史話

43

第44頁

開。建設(shè)工期在 3-5 年不等。各縣化肥廠的生產(chǎn)

設(shè)備大都由上?;ぴO(shè)計院設(shè)計并在上海制造

(武鄉(xiāng)縣化肥廠設(shè)備在武漢購置),土建工程由省

化工設(shè)計院設(shè)計,由晉東南地區(qū)建筑公司或各縣

建筑公司施工,設(shè)備安裝大都由省第二化工建筑

安裝公司負責。工程技術(shù)人員和操作工人分別由

各縣聯(lián)系外出培訓,主要在上海嘉定、松江和江

蘇的泰興、昆山、丹陽等化肥廠和本省的化肥廠

培訓。招錄的工人大都要求初中畢業(yè)以上?;?/p>

生產(chǎn)所需的炭塊(原料煤)主要從晉城縣的北巖、

西元慶、北板橋、泊村、巴公一帶的煤礦購進,燃

料煤主要從本市的長治縣、長子、襄垣、沁源等縣

購進。

在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各縣

化肥廠紛紛建成投產(chǎn)。其中 1975 年以前投產(chǎn)的

化肥廠有平順、襄垣、沁縣、沁源、長治縣、武鄉(xiāng)縣

化肥廠,1976 年至 1980 年投產(chǎn)的有長子、屯留、

黎城、潞城縣化肥廠。生產(chǎn)能力除長子和潞城兩

個化肥廠為年產(chǎn) 5000 噸合成氨外,其余各廠均

為年產(chǎn) 3000 噸合成氨,總計 3.7 萬噸合成氨,可

年產(chǎn)碳銨(氮肥)14.8 萬噸。

在小氮肥廠建設(shè)的同時,我省于 1974 年提

出了縣縣辦氮肥廠、磷肥廠的口號,小磷肥廠的

建設(shè)也開始啟動。由于生產(chǎn)普通過磷酸鈣磷肥工

藝簡單,投資小,見效快,各縣的小磷肥廠也紛紛

上馬。除省里有撥款外,原晉東南地區(qū)財政局為

此向 16 個縣(含長治的 11 個縣)各撥出???5

萬元用于支持辦磷肥廠,各縣也自籌了部分資

金,開始籌建。到 1976 年已相繼建起了長治市、

長子、襄垣、武鄉(xiāng)、長治縣、黎城、屯留、潞城 8 個

磷肥廠。由于這個口號沒有考慮資金、技術(shù)、資源

及職工素質(zhì)等因素,有的縣磷肥廠就沒有開建便

中途夭折了 。到 1979 年,保留下來的僅有長治

市磷肥廠和長子縣磷化廠 2 個,生產(chǎn)能力均為 2

萬噸。普通過磷肥酸鈣,簡稱普鈣,是用硫酸分解

磷礦石直接制得的磷肥,生產(chǎn)的原料硫酸由本廠

自產(chǎn),磷礦石主要從云南、貴州、湖北和本省的呂

梁購進。其有效成份為 P2O5,含量在 12—20%

之間,呈灰色或灰白色粉料顆粒,可用作基肥、根

外追肥,與氮肥混合使用有固氮作用,能促進植

物的發(fā)芽、長根、分枝、結(jié)果及成熟。

小氮肥和小磷肥廠的建設(shè)到 1980 年已全部

建成。其中小氮肥廠 11 個(壺關(guān)縣化肥廠因缺水

等因素未進行建設(shè),設(shè)備并入潞城化肥廠),投資

5460 萬元,最多的是潞城化肥廠 680 萬元,最少

的是長治市化肥廠 300 萬元。小磷肥廠 2 個,投

資數(shù)達百萬元。

在各縣化肥廠的籌建過程中,以地市化工局

的工程師楊清義、薛永德、劉瑞祥等同志為代表

的一批工程技術(shù)人員也同廣大干部職工一道忘

我地工作,長期駐廠,與工人同吃同住,夜以繼

日,克服了重重困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shù)難

關(guān),得到了廣大干部職工的一致好評,為發(fā)展長

治的小化肥工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應該銘記

他們的歷史功績。

興 盛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各縣小化肥建成投產(chǎn)后,

經(jīng)過幾年的技術(shù)和生產(chǎn)的磨合期,其間又不斷地

進行技術(shù)改造,各廠的生產(chǎn)能力較建廠初期均有

了一定的提高。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后,更為我市小化肥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注入了一劑

強心劑,使企業(yè)開始逐漸地擺脫了計劃經(jīng)濟的束

縛,開始探索并走上了改革興企之路。

44

第45頁

1978 年,各企業(yè)開始實行“計時工資加獎

勵”的辦法,積大地調(diào)動了企業(yè)干部職工的積極

性。1981 年開始,長治縣化肥廠開始試行經(jīng)濟包

干、自負盈虧管理辦法,之后在各化工企業(yè)得到

了推廣,1983 年各企業(yè)又普遍實行了經(jīng)濟承包

合同制,1984 年 3 月開始各企業(yè)全面推行了廠

長負責制,這些改革舉措,進一步確立了企業(yè)經(jīng)

營自主權(quán),強化了企業(yè)管理,促進了增產(chǎn)節(jié)約和

節(jié)能降耗。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

國外的先進管理和技術(shù)理念也在各企業(yè)得到了

引進和應用,如日本豐田公司的“無缺點運動”等

管理方法,對國內(nèi)企業(yè)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1985 年前后,我市小化肥企業(yè)先后開展了“全面

質(zhì)量管理”、“QC 小組”活動,創(chuàng)建“清潔工廠”、

“無泄漏工廠”運動,使企業(yè)的管理和技術(shù)水平有

了大幅度提高。

隨著各企業(yè)產(chǎn)能的擴大和管理技術(shù)水平的

提高,再加上八十年代中期全國經(jīng)濟形勢的一路

向好,農(nóng)用小化肥也出現(xiàn)了需求增加、價格持續(xù)

攀升的形勢,小化肥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大幅度提

升,到 1984 年達到了高峰。當年全市碳銨產(chǎn)量達

到 18.6 萬噸,實現(xiàn)利潤達 345 萬元,其中襄垣化

肥廠盈利 70.8 萬元。普鈣磷肥產(chǎn)量達 2.79 萬噸,

實現(xiàn)扭虧為盈。化肥行業(yè)的產(chǎn)品銷售利潤率遠超

其它行業(yè),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要知

道不少縣當時的一年財政收入才幾百萬元。小化

肥行業(yè)至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的提高又極大地刺激了各化

肥企業(yè)擴能改造,這一進程一直持續(xù)到八十年代

末。全市小氮肥企業(yè)的合成氨產(chǎn)能最終達到 6.05

萬噸,碳銨生產(chǎn)能力達到 24.2 萬噸(其中長治縣

化肥廠達 4 萬噸),普鈣磷肥生產(chǎn)能力達到 5 萬

噸。

小氮肥廠雖然較大化肥廠生產(chǎn)工藝簡單,但

仍較鋼鐵、建材、機械等其它行業(yè)設(shè)備精細、流程

復雜、技術(shù)含量高。其主要工藝流程為:造氣—變

換—壓縮—銅洗—合成—碳化。企業(yè)進行技改

后,主要生產(chǎn)設(shè)備鍋爐、造氣爐、高壓機、循環(huán)機、

冰機、羅茨鼓風機、離心機、銅液泵等數(shù)量大增、

生產(chǎn)能力擴大,固定資產(chǎn)也有了較大增長。

1985 年 5 月,我省開始實行市管縣新體制,

原由晉東南地區(qū)所轄的 11 個縣劃歸長治市管

轄,原由晉東南地區(qū)化學工業(yè)局(公司)實行行業(yè)

管理的各縣化肥企業(yè)也劃歸長治市化學工業(yè)公

司管理。市管縣以后,各縣化肥企業(yè)又在新體制

下先后進行了企業(yè)標準化整頓驗收工作,深入開

展創(chuàng)建“無泄漏工廠”等活動,使企業(yè)管理和技術(shù)

水平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從 1988 年開始,各化

肥企業(yè)又開始實行企業(yè)招標承包責任制,企業(yè)改

革更加深入。其間各企業(yè)的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效益在不

同年份雖有所起伏,但總的狀況是持續(xù)穩(wěn)定的。

只有長治市化肥廠和黎城縣化肥廠由于種種原

因分別于 1981 年 10 月和 1986 年 5 月停產(chǎn)被兼

并。

衰 落

八十年代末的 1989 年,我國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大

的起伏,物價高漲,利率提高,市場疲軟。為了穩(wěn)

定經(jīng)濟,國家提出了治理整頓的方針,銀行銀根

抽緊。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小化肥企業(yè)也受到了

較大影響,企業(yè)開始出現(xiàn)大面積虧損,襄垣縣化

肥廠甚至出現(xiàn)了 126.8 萬元的創(chuàng)記錄虧損。不少

企業(yè)停工停產(chǎn),慘淡經(jīng)營。屯留縣化肥廠從此就

再未恢復生產(chǎn),就此倒下。進入九十年代后,小化

姻 姻 潞商史話

45

第46頁

肥在八十年代中期創(chuàng)造的光輝就再也未出現(xiàn)過。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我國的經(jīng)濟體制改

革步入了快車道。特別是黨的“十四大”后,開始

由有計劃的商品經(jīng)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過渡,

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開始逐步顯現(xiàn)。由于我市小化肥企

業(yè)在這個轉(zhuǎn)變過程中未能很好地適應,再加上企

業(yè)的機制和政府管理體制的轉(zhuǎn)變未能及時跟上,

大多數(shù)小化肥企業(yè)步履維艱,生存困難,有些企

業(yè)開始掉隊出列。平順縣化肥廠和襄垣縣化肥

廠、長子縣化肥廠分別在 1997 年左右先后破產(chǎn)

停產(chǎn)。雖然有些企業(yè)如沁源縣化肥廠、長治縣化

肥廠、長子縣磷肥廠在九十年代后期還進行了較

大規(guī)模的擴能改造,但在市場經(jīng)濟優(yōu)勝劣汰的競

爭環(huán)境下大多數(shù)企業(yè)最終還是未能堅持下來。進

入本世紀初,先后又有沁縣化肥廠、武鄉(xiāng)縣化肥

廠、潞城市化肥廠、長治縣化肥廠、長治市磷肥廠

相繼破產(chǎn)或倒閉。

長子縣化肥廠是其中堅持時間最長的。該廠

于 1997 年改制為長子縣丹峰化工有限公司,并

對生產(chǎn)化肥所用的原料煤(塊碳)用碳棒進行替

代改進,大幅降低了產(chǎn)品成本,并籌資進行了擴

能技改,使企業(yè)頑強堅持下來。但至 2012 年,由

于種種原因最終停產(chǎn)至今。長治的小化肥工業(yè)前

后經(jīng)歷了四十年,最終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思考與啟示

長治小化肥工業(yè)從誕生、興盛到衰落,前后

經(jīng)過四十年的風風雨雨,最終在市場經(jīng)濟的浪潮

中倒下。但這是它的必然歸宿嗎?為什么晉城市

以及外地的其它小化肥廠至今還根深葉茂的成

長著,而我們卻“全軍覆沒”,這其中又有哪些值

得我們深思和吸取的經(jīng)驗教訓呢?筆者在此談一

些自己的看法。

一、長治小化肥企業(yè)衰落的原因。

一是體制落后,機制不活。小化肥廠難以適

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是其走向衰落的根

本原因。小化肥企業(yè)誕生和興建于計劃經(jīng)濟時

期,成長于改革開放初期,衰落于市場經(jīng)濟時期。

從誕生那天起,企業(yè)就一直未能擺脫計劃經(jīng)濟的

影響。黨的十四大以后,又未能及時地進行企業(yè)

改制,建立起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政府管理部門的職

能轉(zhuǎn)變也明顯滯后,使企業(yè)體制機制不順,掣肘

因素較多。

二是擴能改技進度遲緩。產(chǎn)品單一,使企業(yè)

生產(chǎn)能力小,未能形成規(guī)模效益。建廠初期除長

子和潞城 2 個化肥廠為 5000 噸合成氨外,各小

氮肥企業(yè)大都是 3000 噸生產(chǎn)能力。八十年代中

期陸續(xù)進行的技改由于資金等原因,大多數(shù)企業(yè)

都是小步前進,且時間跨度較大,雖然長治縣、長

子等化肥廠能力最后達到萬噸合成氨的合理規(guī)

模,但已錯過了擴大生產(chǎn)、積聚資本的黃金期。對

比晉城的巴公化肥廠等企業(yè)同期均已將碳銨產(chǎn)

品升級為尿素等高濃度化肥,我市小化肥企業(yè)被

淘汰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是小化肥工藝設(shè)備的先天不足。小化肥生

產(chǎn)工藝控制難度較大,對技術(shù)要求高,設(shè)備的故

障率也較頻繁,維修時間長,造成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由于產(chǎn)品未能得到升級,碳銨的短板逐漸

地暴露出來,這就是化肥肥效偏低,含氮量只有

16.8-17%,磷肥含 P205 只有 12%左右,含 N.P

單一,而且長期施用土壤開始出現(xiàn)板結(jié)現(xiàn)象,農(nóng)

民不喜歡用。相對于山西化肥廠生產(chǎn)的硝酸銨、

尿素等高效復合肥,劣勢就很明顯。

四是外部融資環(huán)境改變后,企業(yè)未能得到有

46

第47頁

效的融資銜接。在八十年代以前的計劃經(jīng)濟時

期,化肥企業(yè)在冬季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所占用的資金可

以通過銀行給予的“預購定金”貸款得到資金保

障,使企業(yè)在銷售淡季的生產(chǎn)和資金周轉(zhuǎn)不受影

響。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化肥企業(yè)的這一特殊性

沒有受到金融部門應有的重視,這項貸款被取消

后,對化肥企業(yè)在冬季生產(chǎn)所需的資金缺乏配套

貸款,造成企業(yè)資金周轉(zhuǎn)困難,生產(chǎn)經(jīng)營難以為

繼。

五是多數(shù)小化肥企業(yè)環(huán)保不過關(guān)。由于小化

肥企業(yè)在設(shè)備和技術(shù)等方面的短板,加之在污染

治理方面重視不足,各企業(yè)污染情況都較重。雖

然在小化肥廠的興起和發(fā)展階段我國對企業(yè)環(huán)

保要求還不太嚴格,但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如不能

在企業(yè)環(huán)保上尋求突破,小化肥企業(yè)關(guān)停是遲早

的事情。

二、小化肥企業(yè)在我市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歷史

功績。

一是為我市發(fā)展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提高糧食單產(chǎn)做

出了重要貢獻。七十年代初小化肥在我市誕生

后,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運動中和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

任制后,小化肥產(chǎn)品以其低廉的價格和充足的數(shù)

量迅速占領(lǐng)了農(nóng)村市場,為我市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農(nóng)民

增收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初略估算,施用化

肥后玉米畝產(chǎn)普遍可達到 800 斤左右,每畝增產(chǎn)

200 斤以上。據(jù)此推算我市糧食產(chǎn)量每年可增產(chǎn)

6 億斤以上,人均增加 200 多斤。同時也使農(nóng)民

初步認識了化肥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重要作用,學會

了使用化肥的常識,改變了農(nóng)民的傳統(tǒng)耕作方法

和思想觀念,實現(xiàn)了我市農(nóng)業(yè)從單純施用有機肥

向化肥和有機肥并用的歷史性轉(zhuǎn)變。

二是推動了各縣由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縣向工業(yè)和農(nóng)

業(yè)縣并重的轉(zhuǎn)變。各縣在建立小化肥廠以前,雖

然也有少量的煤礦、機械、印刷、食品等企業(yè),但

都規(guī)模很小,更談不上有太高的技術(shù)含量。小化

肥廠的建設(shè),使各縣干部群眾看到了一個有現(xiàn)代

化設(shè)備和工藝的企業(yè),在八十年代以前,各縣化

肥廠都是全縣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企業(yè)”,人們都為能

在化肥廠上班而感到自豪。化肥廠也是各縣利稅

影響的大戶,作為支柱企業(yè)的化肥廠穩(wěn)定生產(chǎn)、

盈利不虧損是各縣黨委政府十分關(guān)心的大事。各

縣在對化肥廠的管理和持續(xù)關(guān)注上,對發(fā)展和管

理工業(yè)企業(y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是為各縣市區(qū)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

術(shù)、會管理的人才和熟練技工,為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

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化肥生

產(chǎn)屬于技術(shù)密集的連續(xù)性工業(yè)生產(chǎn),對管理和技

術(shù)水平的要求較高。幾十年來,一批又一批曾在

化肥廠工作的管理和技術(shù)干部不斷走向各級政

府部門和各類企業(yè),成為各方面懂經(jīng)營、會管理、

有技術(shù)的中堅和骨干力量,為全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

供了技術(shù)和管理人才。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任我

市分管工業(yè)的副市長李清廉同志就是從小化肥

企業(yè)走出來的優(yōu)秀代表。

三、小化肥企業(yè)由興而衰對我們搞好企業(yè)的

幾點啟示。

一是企業(yè)生存發(fā)展必須不斷適應市場需求

變化,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小化肥工業(yè)的興衰

過程中,雖然不少企業(yè)也看到了產(chǎn)品單一所帶來

的隱患,探索引進了一些新產(chǎn)品,如沁縣化肥廠

上馬的氯化銨、長子磷化廠生產(chǎn)的磷酸一銨,但

由于速度慢,規(guī)模小而未能形成優(yōu)勢產(chǎn)品,扭轉(zhuǎn)

企業(yè)頹勢。所以企業(yè)生存發(fā)展一如逆水行舟,不

進則退,一定要時刻有危機感,未雨綢繆,關(guān)注市

姻 姻 潞商史話

47

第48頁

還有迷魂陣,如沒有人帶領(lǐng)轉(zhuǎn)一

天也轉(zhuǎn)不出這個陣,據(jù)說當年日本鬼子進村時都

不敢進去。從迷魂陣往南走,就會看到一座座、一

間間的戰(zhàn)時避難的小洞,洞中有坑,還有點燈的

地方,還有地下醫(yī)療室或戰(zhàn)時指揮部及嘹望哨。

再過去就是通往家戶的戰(zhàn)備時用的水井,也是陷

阱。順著往南走就到了地面上原來的汽車修配廠

大院。李秉壁介紹說,四千多米地道是其中一小

段,村中地道能通到接待站,大十字街、學校和重

點家戶,如遇戰(zhàn)時幾百名學生從教室里就能鉆進

地道逃到深山溝。從地道再往東走,通過東溝家

戶一直往東南方向走就到了紀子嶺南的頂峰,從

那里可以看到西邊的公路和全村面貌。秉壁還說

如遇戰(zhàn)時,全村二千多人一個小時能全部轉(zhuǎn)入地

下,可以轉(zhuǎn)移到東山溝安全處。胡耀邦同志聽完

秉壁的介紹說:“你們真不簡單!”

當時秉壁還介紹了南呈大隊幾年來農(nóng)村農(nóng)

林牧副全面發(fā)展,從種到收三千多畝地全部實現(xiàn)

了機械化,有兩千五百多畝全部是水澆地,就連

嶺上的梯田也安上了噴灌,實現(xiàn)了人工降雨,還

修上畜水池。順著地道再走一個小時就到了地道

頂頭——寄子嶺。我們考慮到胡耀邦同志的安

全,就一起坐車到了村外五里地的寄子嶺,即地

道出口處。胡耀邦同志登高一望,南呈村就像在

一個小盆地中,筆直的公路,成方成塊的金色田

野,成排的農(nóng)戶,成林的樹木,山上有噴灌、蓄水

池,池里養(yǎng)著魚,山下田野里下種小麥的機器聲

和運糞車輛聲響成一片。胡耀邦同志高興地說:

“你們真像個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

1980 年在山西極左路線盛行時,平順西溝

大隊和南呈大隊都受到了沖擊,是胡耀邦同志為

我們平反昭雪。那年,胡耀邦同志還在他家親切

地接見了我們,對南呈的情況一一過問,特別關(guān)

心。南呈黨員、干部群眾永遠銘記胡耀邦同志的

教誨,不忘總書記的關(guān)心。這美好的一刻,永遠寫

進了南呈的歷史。

場的供給側(cè)變化,及時調(diào)整決策,推陳出新,快速

捕捉戰(zhàn)機,才能使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

二是企業(yè)發(fā)展必須有一個好的體制和機制。

尤其是國有企業(yè),必須建立以企業(yè)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

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增強企業(yè)的自主決策和經(jīng)營管

理權(quán),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當前加快國有企業(yè)

改革仍然非常緊迫,不少化肥企業(yè)停產(chǎn)或倒閉后

至今未得到善后處理,希望在今年的深化企業(yè)改

革中這一問題能夠得到最終解決。

三是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為企業(yè)營造一個良

好的融資環(huán)境。市場經(jīng)濟在運行中有一只“看不

見的手”,但政府對此也不是無所作為,有時政府

還應運用另一只“看得見的手”去進行調(diào)節(jié),為企

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對于有季節(jié)性生產(chǎn)的、

類似象化肥廠這樣的企業(yè)來說,原來在計劃經(jīng)濟

時期實行的生產(chǎn)儲備貸款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合

理性和必要性,金融部門對此應區(qū)別對待,根據(jù)

新形勢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出貸款新產(chǎn)品,以保證企業(yè)

正常的資金周轉(zhuǎn)不斷鏈,把服務企業(yè)發(fā)展的具體

措施落到實處。

在長治工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史上,小化肥工業(yè)猶

如雨后出現(xiàn)的一道彩虹,色彩斑斕,絢麗奪目,但

隨后又慢慢地消失在長空中,成為歷史的一個短

暫記憶,但它作為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畢竟為我們

共同生活的這片天空增添過一段色彩,值得我們

去銘記。

(上接第 32 頁)

48

第49頁

太行紙廠在蘇峪前前后后

造紙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有著悠久

的歷史,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以來,歷經(jīng)千年

演變,造紙業(yè)早已遍布全國各地。不過位處晉東

南地區(qū)的武鄉(xiāng)縣的造紙業(yè)出現(xiàn)卻較晚,直到民國

初年才傳入境內(nèi)。

民國八年(1919),武鄉(xiāng)縣蟠龍鎮(zhèn)栗家溝村劉

兆南、劉兆北、劉兆豐、劉兆武、劉兆斌、劉兆正等

弟兄六人,深感本土沒有造紙業(yè)的諸多不便,遂

告別父母妻兒,前往襄垣縣西營、水碾一帶學習

造紙技術(shù)。由于其弟兄六人刻苦用功,僅兩年時

間便學成出師。民國十年(1921),蘇峪村李德明

出重金聘請劉氏六弟兄,在他的下院辦起武鄉(xiāng)歷

史上第一座紙坊,字號“萬生祥”。其時工人十余

人,自制紙池、白錐、紙廉、紙架等土工具,用麻

頭、繩繢、破布為原料,年產(chǎn)紙百余刀。新紙一上

市,因質(zhì)量上乘,即時引起轟動,四鄉(xiāng)八鄰爭相購

買,生產(chǎn)紙張供不應求。翌年初春,東家李德明買

下店則口堂兄南院,讓劉兆武負責籌建第二座紙

坊,名號為“頂和藝”。兩座紙坊規(guī)模相當,年產(chǎn)紙

達到四百余刀,不僅飽和了周邊市場需求,而且

還遠銷榆社、遼縣、黎城等地。“頂和藝”與“萬生

祥”僅一河之隔,處在“萬生祥”之西,故民間又俗

稱東、西紙坊??箲?zhàn)前夕,李德明猝然離世,其子

金登子承父業(yè),與劉家兄弟繼續(xù)將紙坊經(jīng)營到抗

戰(zhàn)爆發(fā)。

1938 年,日寇入侵武鄉(xiāng),根據(jù)地一片蕭條,

大部工廠作坊被迫停產(chǎn),值此民族危亡時刻,太

行區(qū)抗日民主政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積極團結(jié)

地方士紳,盡量恢復工廠作坊正常運轉(zhuǎn),為回籠

根據(jù)地經(jīng)濟,共度經(jīng)濟災荒,與敵人展開市場經(jīng)

濟的生死博弈。由此,太行三分區(qū)勞動部職工聯(lián)

社的趙丑孩等同志來到蘇峪村,與李金登先生秘

密洽談,深明大義的李金登也愿為抗戰(zhàn)盡微薄之

力,最終將自己的兩座紙坊交由抗日政府管理。

1938 年秋,紙坊正式更名為“太行紙廠”,廠部辦

公室駐蘇峪村南背上紙坊院,黨支部書記兼廠長

馬俊住正房,會計劉全富住西房,職工會主席為

李福祥。位處蘇峪的“太行紙廠”實際為八路軍太

行紙廠三分廠,其總廠設(shè)在黎城縣源泉村。蘇峪

紙廠共有八個池,職工三十多名,大部分來自栗

家溝、張莊一帶,也有部分蘇峪村人。領(lǐng)作楊政

興,原料工李九華,抄紙工劉書文,曬紙能手劉大

山。工人有劉書琴、劉書奇、李堂英、李堂貴等。生

產(chǎn)方式仍為純手工操作,生產(chǎn)的白麻紙主要供應

姻 姻 潞商史話

49

第50頁

駐在洪水鎮(zhèn)的太行三地委、三分區(qū)各機關(guān)單位,

以及縣犧盟會創(chuàng)辦的《大眾力量》雜志。

1939 年,由美國留學歸來的造紙專家楊十

三,輾轉(zhuǎn)來到太行山,投身革命運動,他對傳統(tǒng)造

紙進行改良革新在太行山得到推廣,紙廠工人經(jīng)

幾個晝夜的反復實驗,終于成功制出兩面光的報

紙、錢幣專用紙,專門供應此時進駐武鄉(xiāng)安樂莊

村的華北《新華日報》社。與此同時,抗日戰(zhàn)爭風

起云涌,八路軍大部機關(guān)進駐武鄉(xiāng),紙張需求量

迅猛增漲,為了滿足社會需求,三分廠又在武鄉(xiāng)

縣的栗家溝、前張莊、活莊等地新建三座紙廠。

1939 年至 1940 年長達一年多的時間,《新華日

報》印刷紙張均是由太行三分廠生產(chǎn),從蘇峪村

到安樂莊村,再從安樂莊到整個太行區(qū)抗日根據(jù)

地,形成了文化救國的生命線。三分廠全體職工,

滿腔熱血投身革命工作,夜以繼日戰(zhàn)斗在生產(chǎn)一

線,為保障報社及政府機關(guān)紙張供應付出了不可

磨滅的貢獻。紙廠職工李堂英就是在這時參加了

《新華日報》社,后在河北邯鄲送報途中慘遭敵人

殺害,年僅三十四歲。1940 年,日寇對我太行山

抗日根據(jù)地進行瘋狂掃蕩,華北《新華日報》奉命

緊急轉(zhuǎn)移,《大眾力量》被迫停刊,太行三分廠旋

即停產(chǎn)。大部分職工奉命調(diào)回太行紙廠總廠,解

放后又隨著總廠部調(diào)往大城市工作,后有劉書奇

等人不愿離鄉(xiāng),回武鄉(xiāng)后參與創(chuàng)建了武鄉(xiāng)縣關(guān)河

紙廠。

1942 年,經(jīng)過時任武鄉(xiāng)縣工會主席耿萬青

同志的多方努力,閑置兩年的太行紙廠再次恢復

生產(chǎn),行政上劃歸武鄉(xiāng)工會領(lǐng)導。東紙坊由蘇峪

合作社經(jīng)營,經(jīng)理郝銀昌、韓廷華,會計郝成明、

郝生貴。西紙坊由楊貴堂(兌九背)任廠長,張富

田(張莊人)任副廠長兼會計。領(lǐng)作李堂貴,原料

李九華,抄紙劉大山、張海龍,工人有劉成富(栗

家溝人)、李拐則(韓登人)、王來成(小活莊人)

等,學徒工有李海安、郝金林、韓根兒、葉根堯等

約有工人五十余名。月產(chǎn)紙百余區(qū),每區(qū) 120 余

張,月工資 45 元左右。1952 年工廠徹底停產(chǎn),大

部分職工調(diào)往中村或長樂紙廠,后調(diào)回武鄉(xiāng)參與

組建武鄉(xiāng)關(guān)河紙廠,如楊貴堂、張富田等即是關(guān)

河紙廠的創(chuàng)始人。李海安于 1946 年參加太行《新

華日報》造紙廠,解放后調(diào)入太原造紙廠,后在國

營保定造紙廠工作,曾任該廠工會主席。

蘇峪紙廠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了武鄉(xiāng)造紙業(yè)之最,

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一種巧合,如若不是李德明

先生當年的高瞻遠矚,如若不是劉家兄弟的潛心

學藝,如若不是共產(chǎn)黨八路軍的接管,就不會有

聞名根據(jù)地的太行紙廠,更不會有蘇峪村在戰(zhàn)爭

時期的鼎盛輝煌。歷經(jīng) 31 年風雨滄桑,蘇峪紙廠

結(jié)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

中。如今,駐足東、西兩座紙廠遺址處,再難一覓

昔日的輝煌,就是它曾留下的印記也被后人抹的

傷痕累累,僅有那廠部駐地還矗立在原處,然也

早已改頭換面或搖搖欲墜,似乎在訴說著它曾經(jīng)

的不同尋常。

太行紙廠廠部辦公室遺址

50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微信翻頁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