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化學 選擇性必修3 人教 答案

發(fā)布時間:2023-10-23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化學 選擇性必修3 人教 答案

1第1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與研究方法第一節(jié) 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第1課時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方法知識點【知識梳理】二、1.物質(zhì)類別官能團結(jié)構(gòu)官能團名稱代表物結(jié)構(gòu)簡式代表物名稱烷烴 ——— ——— CH4 甲烷烯烴 C?C 碳碳雙鍵 CH2?CH2 乙烯炔烴 —C≡C— 碳碳三鍵 CH≡CH 乙炔芳香烴 ——— ———??????苯2.物質(zhì)類別官能團結(jié)構(gòu)官能團名稱代表物結(jié)構(gòu)簡式代表物名稱鹵代烴 C X 碳鹵鍵 CH3CH2Br 溴乙烷醇 —OH 羥基 CH3CH2OH 乙醇酚 —OH (酚)羥基???? ??OH苯酚醚 C O C 醚鍵 CH3OCH3 甲醚醛CO?H醛基 CH3CHO 乙醛酮CO?酮羰基CH3CCH3O?丙酮羧酸CO?OH羧基 CH3COOH 乙酸酯CO?OR酯基 CH3COOCH2CH3乙酸乙酯胺 —NH2 氨基 CH3NH2 甲胺酰胺CO?NH2酰胺基CH3CO?NH2乙酰胺【問題探究】1.①脂環(huán)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環(huán)(非苯環(huán))的化合物,如 (環(huán)戊烷)、??(環(huán)己烯)、 OH (環(huán)己醇)等;②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的化合物,如 ?? ???(苯)、???? ?... [收起]
[展開]
化學 選擇性必修3 人教 答案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2頁

1

第1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與

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

第1課時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方法

知識點

【知識梳理】

二、1.

物質(zhì)

類別

官能團

結(jié)構(gòu)

官能團

名稱

代表物結(jié)

構(gòu)簡式

代表物

名稱

烷烴 ——— ——— CH4 甲烷

烯烴 C?C 碳碳雙鍵 CH2?CH2 乙烯

炔烴 —C≡C— 碳碳三鍵 CH≡CH 乙炔

芳香烴 ——— ———

??

??

??

2.

物質(zhì)

類別

官能團

結(jié)構(gòu)

官能團

名稱

代表物結(jié)

構(gòu)簡式

代表物

名稱

鹵代烴 C X 碳鹵鍵 CH3CH2Br 溴乙烷

醇 —OH 羥基 CH3CH2OH 乙醇

酚 —OH (酚)羥基

??

?? ??

OH

苯酚

醚 C O C 醚鍵 CH3OCH3 甲醚

C

O

?

H

醛基 CH3CHO 乙醛

C

O

?

酮羰基

CH3CCH3

O

?

丙酮

羧酸

C

O

?

OH

羧基 CH3COOH 乙酸

C

O

?

OR

酯基 CH3COOCH2CH3

乙酸

乙酯

胺 —NH2 氨基 CH3NH2 甲胺

酰胺

C

O

?

NH2

酰胺基

CH3C

O

?

NH2

乙酰胺

【問題探究】

1.①脂環(huán)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環(huán)(非苯環(huán))的化合物,

如 (環(huán)戊烷)、

??

(環(huán)己烯)、 OH (環(huán)己

醇)等;②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的化合物,如 ?? ??

?

(苯)、??

?? ??

??

??

(萘)、?? ??

?

Br (溴苯)等。區(qū)別主要看

分子中有無苯環(huán)。

2.(1)苯環(huán) (2)苯環(huán) (3)1 飽和烴基 C、H

3.(1)不一定,可能是醇、酚、羧酸等有機物。

(2)醛是C=O中的C原子至少一端連接 H;酮是C=O

中的 C 原 子 兩 端 連 接 烴 基。 如 CH3CHO (乙 醛 )、

CH3CCH3

O

?

(丙酮)。

【舉題悟法】

例1 C

變式1 (1)①②⑤⑥⑦⑧⑨ (2)②⑤⑦⑨

(3)⑦⑨

例2 C

變式2 B

【課堂達標】

1.C 2.B 3.D 4.A

5.(1)羧基 碳碳雙鍵 羥基 (2)C7H10O5 (3)羧

酸 醇

第2課時 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

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gòu)現(xiàn)象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一、頭碰頭 肩并肩 大 不易 小 容易 σ鍵 σ

鍵 π鍵 一 兩

二、1.(1)取代 (2)加成

【問題探究】

1.乙烷分子中的共價鍵由7個σ鍵組成;乙烯分子中的

共價鍵由5個σ鍵和1個π鍵組成;乙炔分子中的共價鍵由3

個σ鍵和2個π鍵組成。

2.(1)極性共價鍵:a、c、d、e;非極性共價鍵:b。

(2)①e ②c和e ③d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1 C

變式2 A

知識點二

【問題探究】

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象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3頁

2

同分異構(gòu)現(xiàn)象;將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不同的化合物互稱同分

異構(gòu)體。

2.①CH3CH2CH2CH3

②CH3CHCH3

CH3

①的一氯代物有CH2CH2CH2CH3

Cl

CH3 CH

Cl

CH2 CH3

②的一氯代物有CH3 CH

CH2Cl

CH3 和CH3 C

Cl

CH3

CH3

3.CHFClBr的球棍模型不止一種,在空間上互為鏡像,

類似于人的雙手。

【舉題悟法】

例 D

變式 C

【課堂達標】

1.C 2.C 3.D 4.B

第二節(jié) 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課時 有機物的分離、提純

知識點

【知識梳理】

1.(1)低 冷凝 高 (2)溫度計 蒸餾燒瓶 冷凝管

錐形瓶 (3)防暴沸 蒸餾燒瓶的支管口 下進上出

2.(1)溶解度 (4)下口 上口

3.(1)溶解度

【問題探究】

1.不增加新的雜質(zhì);不減少被提純的物質(zhì);被提純物質(zhì)

和雜質(zhì)易分離;被提純物質(zhì)易恢復原狀態(tài)。

2.加熱可促進苯甲酸的溶解。趁熱過濾可避免苯甲酸

提前結(jié)晶析出。

3.洗滌不溶性固體表面的可溶性有機物。洗滌除去晶

體表面附著的可溶性雜質(zhì)。用冷溶劑洗滌可降低洗滌過程

中晶體的損耗。

4.溫度過低,雜質(zhì)的溶解度也會降低,部分雜質(zhì)也會析

出,達不到提純苯甲酸的目的;溫度極低時,溶劑(水)也會結(jié)

晶,給實驗操作帶來麻煩。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 C

【課堂達標】

1.D 2.C 3.C 4.B

5.(1)乙醚 (2)過濾 (3)蒸餾燒瓶、冷凝管 水浴

加熱 (4)青蒿素有酸性

第2課時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jié)構(gòu)測定的一般方法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1.(1)CO2 H2O (2)C、H O

【問題探究】

(1)濃硫酸吸水,干燥氧氣;CaCl2 吸收反應(yīng)生成的水;

NaOH吸收反應(yīng)生成的CO2。

(2)不能,NaOH也會吸收水分。

(3)C4H5ON2。

(4)咖啡因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例 D

變式 B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2.官能團 化學鍵 3.吸收峰數(shù)目

【問題探究】

1.表示的是樣品中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2.紅外光譜可以初步判斷某有機物分子中所含有的化

學鍵或官能團。

3.核磁共振氫譜測定有機物分子中氫原子的類型和它

們的相對數(shù)目。吸收峰數(shù)目=氫原子類型數(shù)目,吸收峰面積

比=氫原子數(shù)之比。

【舉題悟法】

例 D

變式 B

【課堂達標】

1.C 2.B

3.(1)質(zhì)譜法 (2) ?? ??

?

CH3 CH3

第二章 烴

第一節(jié) 烷烴

第1課時 烷烴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氣態(tài) 不 易 升高 低 增大 小于

【問題探究】

1.(1)碳原子間以單鍵連接成鏈狀,剩余價鍵全部與氫

原子成鍵;共同通式為CnH2n+2。

(2)互為同系物;判斷依據(jù):結(jié)構(gòu)相似,組成上相差一個

或多個CH2 原子團的化合物互稱為同系物。

2.隨著碳原子數(shù)的增多,烷烴的沸點逐漸升高,密度逐

漸增大。

【舉題悟法】

例 D 解析:同系物的前提是結(jié)構(gòu)相似,故D錯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4頁

3

變式 A 解析:碳原子數(shù)越多,沸點越高。碳原子數(shù)相

同,支鏈越多,沸點越低。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不反應(yīng) 不能 光照 CH3CH2CH2Cl CH3CHClCH3

【問題探究】

1.2C2H6+7O2

點燃

→4CO2+6H2O

2.CH3CH3 +Cl2

光照

→CH3CH2Cl+ HCl 4 CCl4

HCl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 C

知識點三

【知識梳理】

一、1.戊、己、庚、辛、壬、癸 2.十一烷

二、1.(1)定主鏈 ① 最長碳鏈 6 ③ 多 A

(2)①近 近 ②簡 ③小

【問題探究】

1.分子中沒有支鏈;4個;當支鏈數(shù)很多時無法表示。

2.烴分子去掉一個氫原子后剩余的基團稱為烴基;常見

的烴基有甲基、乙基、丙基等。

3.不帶電,電子式為·C

H··

··

H

··H。

4.—CH2CH3,—CH2CH2CH3 (正 丙 基), CH3

CHCH3

(異丙基)。

【舉題悟法】

例 D

變式1 A

變式2 (1)2 甲基丁烷 (2)3 甲基戊烷 (3)3,3,4

三甲基己烷

【課堂達標】

1.D 2.C

3.C 解 析:2,2 二 甲 基 丁 烷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CH3)3CCH2CH3,分子中含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 H 原

子,核磁共振氫譜有三組峰,A 不符合題意;2,3,3,4 四甲

基戊烷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CH3)2C(CH3)2CH(CH3)2,分子

中含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 H 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三組

峰,B 不 符 合 題 意;3,3 二 甲 基 己 烷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CH3CH2C(CH3)2CH2CH2CH3 分子中含有6種化學環(huán)境不

同的 H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六組峰,C符合題意;1 丁炔的

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CCH2CH3,分子中含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

的 H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三組峰,D不符合題意。

4.B

5.(1)C5H12 (2)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2、C(CH3)4 (3)①2,2 二甲基丙烷

②C(CH3)4+Cl2

光照

→(CH3)3CCH2Cl+HCl ③C(CH3)4+

8O2

點燃

→5CO2+6H2O

第二節(jié) 烯烴 炔烴

第1課時 烯烴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1.同一平面內(nèi)

2.(1)碳碳雙鍵連接的原子或原子團不能繞軸旋轉(zhuǎn)

(2)①碳碳雙鍵 ②不同 (3)①同側(cè) ②兩側(cè)

【問題探究】

1.烯烴的官能團是碳碳雙鍵;通式是CnH2n(n≥2)。

2.現(xiàn)象分別是:Br2(CCl4)溶液不褪色,Br2(CCl4)溶液

褪色。其原因是: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飽和鍵(C?C)。活潑

性強,其中一個共價鍵易斷裂,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而乙烷屬于飽

和烴,不能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

3.己烷與溴水不反應(yīng),但是溴單質(zhì)易溶于有機溶劑,加

入己烷后,溴水中的溴單質(zhì)被萃取至己烷層中,使得水層接

近無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而己烯可以與溴單質(zhì)發(fā)生加成

反應(yīng),因此水層和有機層均無色??赏ㄟ^觀察有機層有無顏

色來鑒別己烷和己烯。

4.nCH3CH?CH2

催化劑

→ CH3

?CH2 CH?

nCH2?CHCl

催化劑

→ ?CH2 CH?

Cl

5.(1)不是同一物質(zhì);依據(jù)是它們的性質(zhì)不同。

(2)A和B是同分異構(gòu)體;依據(jù)是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不同。

【舉題悟法】

例 C

變式1 D

變式2 A

知識點二

【舉題悟法】

例 (1)丙烯 (2)2 乙基 1 丁烯 (3)4 甲基 2

戊烯 (4)1,3 丁二烯

變式 D

知識點三

【知識梳理】

(1)CH2Br—CHBr—CH?CH2

(2)CH2Br—CH?CH—CH2Br

【舉題悟法】

例 D

變式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5頁

4

【課堂達標】

1.B 2.D 3.C

4.(1)

??? ??

CH?CH CH3

??? ??

CH2 C

?

CH3

??? ??

CH2 CH CH2

?

(2)

??? ??

C

H

?C

H

CH3

??? ??

C

H

?C

CH3

H

第2課時 炔烴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烷烴:①取代反應(yīng):光照條件可與鹵素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

②燃燒:火焰較明亮

烯烴:①加成反應(yīng):能與 H2、X2、HX、H2O、HCN等發(fā)生

加成反應(yīng);②燃燒:火焰明亮,帶黑煙;③使酸性 KMnO4 溶液

褪色;④加聚反應(yīng)

炔烴:①加成反應(yīng);②燃燒:火焰很明亮,帶濃烈黑煙;

③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④加聚反應(yīng)

【問題探究】

1.σ鍵和π鍵;可以使溴水褪色。

2.CH?CH+HCl

一定條件

→CH2?CHCl

nCH2?CHCl

一定條件

→ ?CH2 CH?

Cl

3.可以用溴水。注意:不能用酸性 KMnO4 溶液。甲烷

不與酸性 KMnO4 溶液反應(yīng),乙烯或乙炔氣體都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但會生成CO2 氣體,除去了舊的雜質(zhì),又

引進了新的雜質(zhì),不可取。

燃燒區(qū)別三種氣體:火焰呈淡藍色的是乙烷;火焰明亮,

冒黑煙的是乙烯;火焰明亮,冒濃煙的是乙炔。

甲烷的耗氧量最大。同質(zhì)量的烴燃燒時,氫碳比越大,

耗氧量越大。

【舉題悟法】

例 A

變式 A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CaC2+2H2O →Ca(OH)2+C2H2↑

電石與水反應(yīng)劇烈,為得到平穩(wěn)的乙炔氣流,可用飽和

氯化鈉溶液代替水

因反應(yīng)劇烈且產(chǎn)生氣泡,為防止產(chǎn)生的泡沫涌入導管,

應(yīng)在導管口塞入少許棉花

由于電石中含有可以與水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雜質(zhì)(如 CaS、

Ca3P2 等),使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 H2S、PH3 等雜質(zhì),將混

合氣體通過盛有CuSO4 溶液的洗氣瓶可將雜質(zhì)除去

溶液褪色,加成反應(yīng)

溶液褪色,氧化反應(yīng)

【問題探究】

1.H2S+CuSO4??CuS↓+H2SO4

2.盛電石的試劑瓶要及時密封并放于干燥處,防止電石

吸水而失效。

【舉題悟法】

例 A

變式 B

知識點三

【知識梳理】

最長 最近 最小

【舉題悟法】

例 C 解析:該有機物的名稱為4 甲基 2 戊炔,A錯

誤;該有機物的名稱為3 甲基 1 戊烯,B錯誤;根據(jù)有機物

的命名原則,該有機物的名稱為2 甲基 2,4 己二烯,C正

確;該有機物的名稱為2,2,4 三甲基戊烷,D錯誤。

變式 D 解析:與氫氣加成后得到烷烴的烴可能為烯

烴 或 炔 烴,2,2 二 甲 基 丁 烷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CH3

CH2

C

CH3

CH3

CH3 ,雙鍵或三鍵的位置只能在①位,若

為烯烴,則為CH2=CHC(CH3)3,名稱為3,3 二甲基 1 丁

烯,D正確,B、C錯誤;若為炔烴,則為 CH≡CC(CH3)3,名

稱為3,3 二甲基 1 丁炔,A錯誤。

【課堂達標】

1.D 2.C

3.B 解析:將2 甲基戊烷中各C原子編號:

C1

H3 C2

H

CH3

C3

H2 C4

H2 C5

H3 ,其中2號C原子上只

含有1個 H原子,無法形成碳碳三鍵,只有3、4號C原子間

和4、5號C原子間可以形成碳碳三鍵,故符合題述條件的炔

烴有2種,B正確。

4.D 5.D

6.(1)CaC2+2H2O →C2H2↑+Ca(OH)2 (2)飽

和食鹽水 (3)C B或D

(4)CH2?CHBr、CH3CHBr2、CH2BrCH2B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6頁

5

第三節(jié) 芳香烴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苯的

結(jié)構(gòu)

苯分子的

結(jié)構(gòu)簡式

??

??

??

苯分子的

空間構(gòu)型

平面正六邊形

苯的

物理

性質(zhì)

苯與

溴水

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試管內(nèi)出現(xiàn)分層

現(xiàn)象,上層為橙紅色,下層接近無色,苯

不能與溴水中的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

苯的

化學

性質(zhì)

苯的溴

代反應(yīng)

?? ??

?

+Br2

FeBr3

→ ?? ??

?

Br+HBr

苯的硝

化反應(yīng)

?? ??

?

+HNO3

濃硫酸

50~60℃

?? ??

?

NO2 +H2O

苯的磺

化反應(yīng)

?? ??

?

+HO—SO3H

???

?? ??

?

SO3H+H2O

苯與 H2

的加成

反應(yīng)

?? ??

?

+3H2

Ni

【問題探究】

1.

2.加溴水:試管中液體分層,上層為橙紅色,下層無色,

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加酸性高錳酸鉀:上層無色。苯不能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苯分子的結(jié)構(gòu)中不含碳碳雙鍵。

苯環(huán)上的鄰二氯代物有1種。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 D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碳碳單鍵 碳碳雙鍵 苯環(huán) 飽和烴基

??

?? ??

CH3

+

3HNO3

濃硫酸

→??

?? ??

NO2

O2N

CH3

NO2

+3H2O 能

【問題探究】

1.—CH3 對苯環(huán)的影響,使苯環(huán)上(主要是甲基的鄰、對

位)的氫原子變得活潑,易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苯環(huán)對—CH3 的

影響,使甲基上的氫原子變得活潑,易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

2.取樣,加溴水至溴水不褪色,使其中的己烯全部與溴

水加成反應(yīng),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褪色,則含有

甲苯。

【舉題悟法】

例 C

變式 C 解析:有機化合物分子中鄰近基團間往往存

在著相互影響,這種影響會使有機化合物表現(xiàn)出一些特性。

甲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是由苯環(huán)使甲基的活性增強而

導致的。

【課堂達標】

1.D 解析:苯在催化劑作用下能與液溴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

生成溴苯和溴化氫,A 正確;苯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苯和

高錳酸鉀溶液不反應(yīng),在苯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振蕩并

靜置后,下層液體為紫色,B正確;在一定條件下,苯能與氫氣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環(huán)己烷,C正確;苯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蕩并靜置后,上層

液體為橙色,D錯誤。

2.A 3.C 4.B 5.A

6.(1)①②⑤⑥ (2)①⑥ (3)5

(4)

??

?? ??

CH3

+3HNO3

濃硫酸

→??

?? ??

NO2

O2N

CH3

NO2

+3H2O

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

第一節(jié) 鹵代烴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物質(zhì) 鹵代烴

溴乙烷

(CH3CH2Br)

官 能 團

及名稱

C—X;碳鹵鍵 C—Br;碳溴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7頁

6

(續(xù)表)

密 度 及

沸點

均高于相應(yīng)的烴,密

度隨著烴基中碳原

子數(shù)目增加而減小,

沸點隨著碳原子數(shù)

目的增加而升高

溴代烴的密度大于水

溶解度

鹵代烴不溶于水,可

溶于有機溶劑,某些

鹵代烴(如 CCl4)是

很好的有機溶劑

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機

溶劑

C—X 鍵

的極性

極性較大 極性較大

【問題探究】

1.根據(jù)鹵素原子分:氟代烴、氯代烴、溴代烴、碘代烴;根

據(jù)鹵素原子個數(shù)分:一鹵代烴、二鹵代烴、多鹵代烴;根據(jù)烴

基種類分:飽和鹵代烴、不飽和鹵代烴、芳香鹵代烴。

2.CH2?CH2+HBr →CH3CH2Br (加成反應(yīng))

CH3CH3+Br2

光照

→ CH3CH2Br+HBr (取代反應(yīng))

乙烯與溴化氫加成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單一,便于提純,用于制

備溴乙烷比較合理,而乙烷與溴的取代反應(yīng)的副反應(yīng)多,產(chǎn)

物復雜,提純困難,一般不用于制備溴乙烷。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 C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現(xiàn)象:出現(xiàn)黃色沉淀

有機方程式: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反應(yīng)類型:取代反應(yīng) (水解反應(yīng))

現(xiàn)象:出現(xiàn)黃色沉淀,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有機方程式:CH3CH2Br+NaOH

→ CH2?CH2+NaBr+

H2O

反應(yīng)類型:消去反應(yīng)

【問題探究】

1.若反應(yīng)過程中,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或幾個小分子

(如 H2O、HX等)而生成含不飽和鍵的化合物的反應(yīng)叫作消

去反應(yīng);除去揮發(fā)出的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

色,消除乙醇對酸性 KMnO4 溶液的影響;Br2 的CCl4 溶液;

不用將氣體通過盛水的試管。

2.可 能 產(chǎn) 物 有 CH3CH2CH ? CH2 和 CH3CH ?

CHCH3。

3.(1)與鹵素原子直接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

連有氫原子。 (2)不變化。

4.鹵 代 烴 中 鹵 素 原 子 的 檢 驗 模 板:少 量 鹵 代 烴

NaOH水溶液

冷卻

稀硝酸酸化

AgNO3 溶液

→觀察沉淀顏色。

(注意:一般不用鹵代烴的消去反應(yīng)檢驗鹵族元素,因為有的

鹵代烴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

【舉題悟法】

例1 D

變式1 D 解析:一溴環(huán)己烷無論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還是發(fā)

生消去反應(yīng),都能產(chǎn)生Br- ,甲錯誤;溴水既能與烯烴發(fā)生加

成反應(yīng)使溶液顏色褪去,也能與 NaOH溶液反應(yīng)使溶液顏色

褪去,乙錯誤;一溴環(huán)己烷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生成的烯烴能使酸

性 KMnO4 溶液的紫色變淺或褪去,反應(yīng)開始時加入的醇會

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也會使溶液紫色變淺或褪去,丙

錯誤。

例2 C

變式2 (1)CH3CH2CH2Br

(2)CH3CH2CH2Br+NaOH

→CH3CH2CH2OH+NaBr

(3)CH3CH2CH2Br+NaOH

乙醇

→CH3CH ?CH2 ↑+

NaBr+H2O

(4) 2CH3CH2CH2OH + O2

→ 2CH3CH2CHO

+2H2O

(5)nCH3CH?CH2

催化劑

→ CH3

?CH2 CH?

(6)③⑤①⑥④②

【課堂達標】

1.C 解析:分析有機物的結(jié)構(gòu)簡式,該有機物分子中含

有碳碳雙鍵、氯原子等。含有碳碳雙鍵,故可以發(fā)生②加成

反應(yīng),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⑦聚合反

應(yīng)。分子中含有鹵素原子,可發(fā)生①取代反應(yīng)和③消去反

應(yīng)。只有反應(yīng)⑥與 AgNO3 溶液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發(fā)

生,因為CH3—CH?CH—Cl中沒有自由移動的 Cl- ,故不

能與 AgNO3 溶液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C正確。

2.D

3.C 解析:A可以由2,2 二甲基丙烷取代得到,A不

符合題意;B可以由環(huán)己烷取代制得,B不符合題意;2 甲基

丙烷中存在2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 H,一氯代物存在同分異構(gòu)

體,故C不適合由相應(yīng)的烴經(jīng)鹵代反應(yīng)制得,C符合題意;D

可以由2,2,3,3 四甲基丁烷取代制得,D不符合題意。

4.C

5.(1) 環(huán)己烷 (2)取代反應(yīng) 加成反應(yīng)

(3)

Br

Br

+2NaOH

乙醇

??

??

+2NaBr+2H2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8頁

7

第二節(jié) 醇 酚

第1課時 醇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名稱 結(jié)構(gòu)簡式

相對分

子質(zhì)量

熔沸點變

化趨勢

在水中

溶解度

變化趨勢

甲醇 CH3OH 32

乙醇 CH3CH2OH 46

丙醇 CH3CH2 CH2OH 60

正丁醇 CH3CH2 CH2CH2OH 74

正戊醇 CH3CH2CH2CH2CH2OH 88

隨 碳 原 子

數(shù) 的 增 加

而升高

隨 分 子

中 的 碳

原 子 數(shù)

的 增 加

而降低

【問題探究】

1.(1)醇是指羥基與飽和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

(2)醇的命名步驟:①選主鏈:含—OH 的最長碳鏈,

稱“某醇”;②編號碼:從離羥基最近的一端的碳原子依次

編號;③寫名稱:醇的名稱前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羥基位置,

用漢字數(shù)字標出羥基個數(shù)。如CH3CHOHCH2OH 命名為

1,2 丙二醇。

2.(1)醇的沸點遠遠高于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近的烴、鹵代

烴的沸點,原因是醇分子之間形成了氫鍵(醇分子中羥基的

氧原子與另一醇分子中羥基的氫原子間存在氫鍵)。

(2)乙二醇的沸點高。

3.(1)甲醇、乙醇分子的羥基與水分子間形成氫鍵,從

而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2)多元醇分子中存在多個羥基,與水分子間形成氫鍵

的概率增大,從而使多元醇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質(zhì)。

4.乙二醇水溶液凝固點低;甘油有較強的吸水性或保

濕性。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 C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斷鍵位置 反應(yīng)方程式 反應(yīng)類型

CH3CH2OH + HBr

CH3CH2Br+H2O

取代反應(yīng)

②⑤

CH3CH2OH

濃硫酸

170℃

CH2?CH2↑+H2O

消去反應(yīng)

①③

2CH3CH2OH + O2

Cu

2CH3CHO+2H2O

氧化反應(yīng)

【問題探究】

1.將無色油狀液體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加熱反應(yīng)后,再

加入足量稀硝酸將反應(yīng)混合物酸化,然后滴加硝酸銀溶液,

若產(chǎn)生淡黃色沉淀,則說明是溴乙烷。

2.(1)因為溫度在140℃時會發(fā)生副反應(yīng)生成乙醚,所

以要迅速升溫到170℃,以避免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加入碎瓷片

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2)濃硫酸作催化劑和脫水劑?;旌衔镒兒谑怯捎谝掖?/p>

被濃硫酸氧化生成了碳單質(zhì)。

(3)因為產(chǎn)生了炭,加熱時濃硫酸與碳反應(yīng)生成了還原

性氣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此外,揮發(fā)的乙醇也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所以結(jié)論不

嚴密。在氣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前,先通過盛有堿液的

洗氣瓶,以除去還原性的二氧化硫和揮發(fā)出的乙醇。

(4)CH3OH、?? ??

?

CH2OH(合理即可)。

【舉題悟法】

例1 D 解析:分子式為C2H6O的醇為乙醇,滿足分子

式為C3H8O的醇的結(jié)構(gòu)共有2種,即正丙醇和異丙醇;醇發(fā)

生的脫水反應(yīng)有兩種類型,即分子內(nèi)脫水和分子間脫水。乙

醇分子內(nèi)脫水所得有機產(chǎn)物是乙烯,正丙醇和異丙醇分子內(nèi)

脫水所得有機產(chǎn)物都是丙烯,故分子內(nèi)脫水所得有機產(chǎn)物有

2種;而分子間脫水既要考慮同種物質(zhì)分子間脫水又要考慮

不同種物質(zhì)分子間脫水,同種物質(zhì)分子間脫水所得有機產(chǎn)物

有3種,不同種物質(zhì)分子間脫水所得有機產(chǎn)物有3種,故所得

有機產(chǎn)物最多有8種。

變式1 C

例2 D

變式2 C 解析: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羥基,能與金屬

鈉發(fā)生反應(yīng)并放出氫氣,A 正確;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碳碳

雙鍵,能在催化劑作用下與 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B正確;該有

機物分子中含有羥基、碳碳雙鍵,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

而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C錯誤;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

—CH2OH,能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yīng)生成醛,D正確。

【課堂達標】

1.B 2.C 3.B 4.A

5.(1)防止暴沸 溫度計水銀球沒有插入反應(yīng)液中

(2)a.組裝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加熱,使溫度迅

速升到170℃

(3)乙中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

SO2、CO2、乙醇蒸氣等雜質(zhì)

不能,SO2、乙醇具有還原性,也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

液褪色

解析:(2)制取氣體的裝置在實驗前必須要檢查氣密

性。實驗室制乙烯的反應(yīng)條件是使反應(yīng)混合物的溫度迅速

升至170℃,以減少乙醚的生成。(3)乙烯具有還原性是根

據(jù)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來判斷的。圓底燒瓶中混合物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9頁

8

黑,說明生成了C,聯(lián)想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推出在乙烯中混

有還原性氣體SO2,同時還有揮發(fā)出的乙醇蒸氣,由于SO2、乙

醇也會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會干擾乙烯的還原性驗證實

驗,所以檢驗乙烯的還原性前必須除去SO2 和乙醇。

第2課時 酚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1.(1)無色 粉紅 (2)較小 混溶 易 (3)乙醇

2.(1)渾濁 澄清 渾濁 ?? ??

?

OH +NaOH

→ ?? ??

?

ONa + H2O、?? ??

?

ONa + HCl →

?? ??

?

OH +NaCl、?? ??

?

ONa +CO2 + H2O →

?? ??

?

OH +NaHCO3 較小 酸 < (2)白色沉淀

??

?? ??

HO

+3Br2 →??

?? ??

Br

Br

OH

Br

↓+3HBr 取代

(3)紫色

【問題探究】

1.苯酚懸濁液與適量碳酸鈉固體混合,變澄清,說明碳

酸鈉與苯酚不能共存,所以將CO2 氣體通入苯酚鈉溶液中,

不可能生成碳酸鈉。

2.不對,雖然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團羥基(—OH),但由于

羥基(—OH)所連的基團不同而導致羥基(—OH)所表現(xiàn)的

性質(zhì)不同。

3.(1)2mol。

(2)二者均能與活潑金屬Na反應(yīng);均可以燃燒和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均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均可與 H2 發(fā)生加

成反應(yīng)。

4.加濃溴水,產(chǎn)生白色渾濁;加FeCl3 溶液變紫色。

【舉題悟法】

例 C

變式1 B

變式2 C

知識點二

【問題探究】

1.可采用活性炭作為吸附劑。

2.實驗中可采用苯或四氯化碳等作為苯酚的萃取劑。

【舉題悟法】

例 (1)FeCl3 溶液或濃溴水

(2)萃取(或萃取、分液) NaOH溶液

(3)

??? ??

ONa + CO2 + H2O →

??? ??

OH

+NaHCO3

變式 B 解析:苯與苯酚混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將二者

分離,A錯誤;苯中混有苯酚,加入 NaOH后生成可溶于水的

苯酚鈉,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B正確;加濃溴

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與苯互溶,不能將二者

分離,并引入新的雜質(zhì),C錯誤;鐵離子與苯酚生成的絡(luò)合物

與苯互溶,不能將二者分離,并引入新的雜質(zhì),D錯誤。

【課堂達標】

1.B 2.C

3.C 解析:苯酚溶液能與氯化鐵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yīng),使

溶液呈紫色,但己烯、甲苯都不與氯化鐵溶液反應(yīng),且密度都

比水小,與氯化鐵溶液混合后,溶液分層,有機層都在上方,

則氯化鐵溶液不能鑒別己烯、甲苯,A錯誤;苯酚溶液能與氫

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溶液不會分層,但己烯、甲苯都不與氫氧化

鈉溶液反應(yīng),且密度都比水小,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

分層,有機層都在上方,則氫氧化鈉溶液不能鑒別己烯、甲

苯,B錯誤;己烯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使溴水褪色,甲苯能

萃取溴水中的溴,萃取后有色層在上方,苯酚溶液與溴水發(fā)

生取代反應(yīng)生成三溴苯酚沉淀,溶液變渾濁,己烯、甲苯和苯

酚溶液與溴水混合實驗現(xiàn)象不同,則溴水可以鑒別己烯、甲

苯和苯酚溶液,C正確;己烯、甲苯和苯酚溶液都能與酸性高

錳酸鉀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則酸

性高錳酸鉀溶液不能鑒別己烯、甲苯和苯酚溶液,D錯誤。

4.D

5.(1)羥基 醇 4 2 (2)濃硫酸、△ 溴水或溴的

CCl4 溶液 (3)消去反應(yīng) 加成反應(yīng)

第三節(jié) 醛 酮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1.

名稱 結(jié)構(gòu)簡式 官能團

是否所有原子

在同一平面

甲醛 HCHO —CHO 是

乙醛 CH3CHO —CHO 否

丙醛 CH3CH2CHO —CHO 否

丙烯醛 CH2?CH—CHO

C?C

—CHO

苯乙醛

??

?? ??

CH2CHO —CHO 否

丙酮

CH3 C

O

?

CH3 C

O

?

【問題探究】

1.飽和一元醛的分子組成通式是CnH2nO;飽和一元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10頁

9

香醛的分子組成通式是CnH2n-8O。

2.略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1.

實驗現(xiàn)象及解釋

實驗現(xiàn)象:向(a)中滴加氨水,現(xiàn)象為先出現(xiàn)白色沉淀,后

變澄清,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nèi)壁出現(xiàn)一層光亮的

銀鏡

實驗過程中的反應(yīng)方程式:

①AgNO3+NH3·H2O??AgOH↓+NH4NO3

②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③CH3CHO + 2 [Ag (NH3 )2 ]OH

→ 2Ag ↓ +

CH3COONH4+3NH3+H2O

實驗現(xiàn)象:(a)中溶液出現(xiàn)藍色絮狀沉淀,滴入乙醛,加熱

至沸騰后,(c)中溶液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

實驗過程中的反應(yīng)方程式:

①2NaOH+CuSO4??Cu(OH)2↓+Na2SO4

②CH3CHO+2Cu(OH)2 +NaOH

→CH3COONa+

Cu2O↓+3H2O

實驗現(xiàn)象:紫紅色溶液褪色

解釋:乙醛將酸性高錳酸鉀還原

2.

反應(yīng)方程式

CH3CHO+H2

催化劑

→CH3CH2OH

CH3CHO+HCN

催化劑

→CH3CH(OH)CN(2 羥基丙腈)

CH3 C

O

?

CH3 +H2

催化劑

→CH3 CH

OH

CH3

【問題探究】

1.2HCHO+O2

催化劑

→2HCOOH

2CH3CHO+O2

催化劑

→2CH3COOH

2

??? ??

CHO+O2

催化劑

→2 ?? ??

?

COOH

2.當極性分子與醛基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時,帶正電荷的原子

或原子團連接在氧原子上,帶負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連接在

碳原子上。

【舉題悟法】

例 B

變式 C

知識點三

【問題探究】

HCHO+4Ag(NH3)2OH

→(NH4)2CO3 +6NH3 +

4Ag↓+2H2O

HCHO + 4Cu (OH)2 + 2NaOH

→ Na2CO3 +

2Cu2O↓+6H2O

CHO

CHO

+4Ag(NH3 )2OH

→ COONH4

COONH4

+6NH3 +

4Ag↓+2H2O

CHO

CHO

+ 4Cu (OH)2 + 2NaOH

→ COONa

COONa

+

2Cu2O↓+6H2O

【舉題悟法】

例 混合醛的物質(zhì)的量=

4.08g

51g·mol-1=0.08mol,生成

銀的物質(zhì)的量=

21.6g

108g·mol-1=0.2mol>0.08mol×2,由

此可知,混合物中必含有甲醛。設(shè)甲醛的物質(zhì)的量為x,另一

種醛 A的物質(zhì)的量為y,則有

4x+2y=0.2mol x+y=0.08mol

?

x=0.02mol y=0.06mol

M (A)=

4.08g-30g·mol-1×0.02mol

0.06mol

=58 g·

mol-1

根據(jù)題意,醛 A應(yīng)符合通式CnH2nO,故12n+2n+16=

58,n=3,所以 A為丙醛。

綜上可知,這兩種醛是甲醛和丙醛,其物質(zhì)的量分別是

0.02mol和0.06mol。

變式 D 解析:1mol該有機物中含有2mol醛基和

1mol碳碳雙鍵,可以和3mol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2mol醛基

可以和4molCu(OH)2發(fā)生反應(yīng)。

【課堂達標】

1.C 2.D

3.B 解 析: 和 溴 化 氫 發(fā) 生 加 成 反 應(yīng) 生 成

, 上 的 溴 原 子 發(fā) 生 水 解 反 應(yīng) 生 成

, 上 的 羥 基 發(fā) 生 氧 化 反 應(yīng) 生 成

,故反應(yīng)1、2、3的反應(yīng)類型依次為加成反應(yīng)、水解

反應(yīng)、氧化反應(yīng),B正確。

4.(1)氧 化 反 應(yīng) (2)CH3CH2OH+CH3COO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11頁

10

濃硫酸

?????CH3COOCH2CH3+H2O (3)C

第四節(jié) 羧酸 羧酸衍生物

第1課時 羧酸

知識點

【知識梳理】

化學方程式(若屬于離子反應(yīng),則寫出離子方程式)

2CH3COOH+2Na →2CH3COO- +H2↑+2Na+

CH3COOH+OH- →CH3COO- +H2O

2CH3COOH+MgO →2CH3COO- +Mg

2+ +H2O

2CH3COOH+CO2-

3 →2CH3COO- +CO2↑+H2O

CH3COOH+HCO3 →CH3COO- +CO2↑+H2O

CH3COOH + CH3CH2OH

濃硫酸

????? CH3COOCH2CH3 +

H2O

【問題探究】

1.(1)由烴基(或氫原子)與羧基相連而構(gòu)成的有機化

合物,其官能團的名稱為羧基,簡式為—COOH。飽和一元羧

酸的通式為CnH2nO2 或CnH2n+1COOH。

(2)按烴基不同可分為脂肪酸和芳香酸(如苯甲酸)。按

羧基數(shù)目不同可以分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等。

(3)隨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的增加,溶解度迅速減小,沸點逐

漸升高。羧酸與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當?shù)钠渌袡C物相比,沸點

較高,這與羧酸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有關(guān)。

2. (1) CH3CH2COOH + CH3CH2OH

濃硫酸

?????

CH3CH2COOCH2CH3+H2O

(2) COOH

COOH

+ 2CH3CH2OH

濃硫酸

????? COOC2H5

COOC2H5

+2H2O

(3)2CH3COOH+CH2 OH

CH2 OH

濃硫酸

?????CH3COOCH2

CH3COOCH2

+2H2O

(4)①COOH

COOH

+CH2 OH

CH2 OH

濃硫酸

?????COO

COOCH2

CH2 +2H2O

②n COOH

COOH

+n CH2 OH

CH2 OH

濃硫酸

?????

HO?C

O

?

C

O

?

OCH2CH2O?H+(2n-1)H2O

(5)

??

?? ??

CH2OH

HO

CH2CHO

CH2COOH 一定條件

??????

??

?? ??

CH2 O

HO

CH2CHO

CH2C?O+H2O

3.

甲酸分子中既有羧基的結(jié)構(gòu)(上圖中圓圈內(nèi)為羧基),又

有醛基的結(jié)構(gòu)(上圖中方框內(nèi)為醛基),這使得甲酸既表現(xiàn)出

羧酸的性質(zhì),又表現(xiàn)出醛的性質(zhì)。

【舉題悟法】

例1 C

變式1 (1)分液漏斗 除去CO2 氣體中的CH3COOH

蒸氣

(2)A→D、E→B、C→F、G→H、I→J (B、C與 H、I可以

顛倒)

(3)有氣體生成、溶液變渾濁 酸性:CH3COOH>

H2CO3> ?? ??

?

OH

(4)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H2O CH3COOH+NaHCO3 →CH3COONa+

CO2↑+H2O

??? ??

ONa+CO2+H2O →

??? ??

OH

+NaHCO3

例2 CH3CH2OH+CH3COOH

濃硫酸

??? ?CH3COOC2H5 +

H2O 酯化反應(yīng)(或取代反應(yīng)) 催化劑 吸水劑 乙 防

止倒吸 (1)裝置的氣密性 (2)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

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析出 (3)分液

變式2 D 解析:反應(yīng)①為酯化反應(yīng),屬于取代反應(yīng),反

應(yīng)②不飽和度降低,為加成反應(yīng),A錯誤;反應(yīng)③產(chǎn)物只有乙

酸乙酯,其原子利用率為100%,而反應(yīng)④為 C4H10+O2→

C4H8O2,H原子沒有全部進入到目標產(chǎn)物,原子利用率不為

100%,B 錯 誤;與 乙 酸 乙 酯 互 為 同 分 異 構(gòu) 體 的 酯 類 有

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共

有3種,C錯誤;乙醇易溶于碳酸鈉溶液,溶液不分層,乙酸與

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有氣體產(chǎn)生,乙酸乙酯不溶于碳

酸鈉溶液,溶液分層,則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三種無色液體

可用 Na2CO3 溶液鑒別,D正確。

【課堂達標】

1.A

2.D 解析: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采用酒精燈加熱,故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12頁

11

錯誤;制備乙酸丁酯時,采用乙酸過量,以提高丁醇的利用

率,這是因為正丁醇的價格比冰醋酸高,故B錯誤;乙酸乙酯

采取邊反應(yīng)邊蒸餾的方法,但乙酸丁酯則采取直接回流的方

法,待反應(yīng)后再提取產(chǎn)物,故C錯誤;制備乙酸乙酯時,為了

提高冰醋酸的轉(zhuǎn)化率,由于乙醇價格比較低廉,會使乙醇過

量,故D正確。

3.(1)CH3CH (OH)COOH CH3CH (OH)

COOCH2CH3 CH3COOCH(CH3)COOH

(2)CH3CH(OH)COOH

濃硫酸

→ CH2?CHCOOH+

H2O 消去

2CH3CH(OH)COOH

濃硫酸

→ CH3CH

O C

O

?

CHCH3

C

O

?

O

+

2H2O 取代(或酯化)

第2課時 羧酸衍生物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水解條件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①酸性

試管中乙酸乙酯部

分消失

②堿性

試管中乙酸乙酯基

本消失

③中性

試管中乙酸乙酯基

本沒變

乙酸乙酯在堿性條件

下水解速率最快,在蒸

餾水中水解速率最慢

【問題探究】

1.酸、堿對酯的水解均有催化作用。堿可以中和酯水解

生成的羧酸,使平衡正向移動。

2.CH3COOCH2CH3 + H2O

濃硫酸

?????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NaOH

→ CH3COONa +

CH3CH2OH

【舉題悟法】

例 (1)HCOOCH2CH3 + NaOH

→ HCOONa+

CH3CH2OH

(2)

??

?? ??

COOH

O C

O

?

CH3 +3NaOH

→??

?? ??

COONa

ONa +

CH3COONa+2H2O

變式 C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1)向盛有2mL實驗水

的試管中滴入1滴豆油,

振蕩

形成油膜

油 難 溶 于 水,

密度比水小

(2)向盛有2mL汽油的

試管 中 滴 入 1 滴 豆 油,

振蕩

無分層現(xiàn)

油能溶于汽油

(3)分別在兩支平放的試

管的 口 部 滴 2 滴 豆 油 和

水,將試管慢慢豎直

水 滴 流 下

的 速 率 比

豆油快

油的黏度較大

【問題探究】

1.主要成分是油脂的物質(zhì):油、脂肪。

以油脂為原料制得的產(chǎn)品有:丙三醇、高級脂肪酸、高級

脂肪酸鹽、肥皂等。

2.(1)酯基;CH2 OH

CH OH

CH2 OH

;形成油脂的羧酸含 C原子數(shù)

較多,分子為鏈狀,只含有一個羧基(高級脂肪酸)。

(2)含較多飽和高級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的熔點較高,

在常溫下一般呈固態(tài);含較多不飽和高級脂肪酸成分的甘油

酯的熔點較低,在常溫下一般呈液態(tài)。

(3)CH2OOCR3

CHOOCR2

CH2OOCR1

3.(1)①溶解油脂,使之與堿充分接觸。

②判斷水解反應(yīng)已經(jīng)結(jié)束。

③CH2OOCR3

CHOOCR2

CH2OOCR1

+3NaOH

→ CH2 OH

CH OH

CH2 OH

+R1COONa+

R2COONa+R3COONa

④皂化反應(yīng)的副產(chǎn)品是甘油。

(2) ①

C17H33COOH CH2

C17H33COOH CH2

C17H33COOH CH2

油酸甘油酯

+ 3H2

催化劑

加熱、加壓

C17H35COOH CH2

C17H35COOH CH2

C17H35COOH CH2

硬脂酸甘油酯

(加成反應(yīng))

②油脂氫化的目的是便于儲存、運輸?shù)取?/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13頁

12

【舉題悟法】

例 D

變式 D 解析:地溝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甘油

酯,主要是從飯店剩菜殘渣中提取的,與礦物油一樣,也能燃

燒,A 錯誤;礦物油和地溝油都是混合物,都沒有固定的沸

點,B錯誤;礦物油和地溝油的密度都小于水且都不溶于水,

加入水中都會浮在水面上,C錯誤;地溝油能與氫氧化鈉溶液

反應(yīng)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級脂肪酸鈉,而礦物油不能與

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D正確。

知識點三

【知識梳理】

化學式

或通式

NH3 RNH2 RCONH2 NH+

4

結(jié)構(gòu)式

H N

H

H R N

H

H R C

O

?

N

H

H

[H N

H

H

H]+

化學

性質(zhì)

與酸反應(yīng)

生成銨鹽

與酸反應(yīng)

生成鹽

水解反應(yīng):酸

性 時 生 成 羧

酸與銨鹽,堿

性 時 生 成 羧

酸鹽和 NH3

與堿反應(yīng)

生 成 鹽

和NH3

【問題探究】

1.CH3NH2+ HCl → CH3NH3Cl

2.(1)羰基 酰胺基

(2)①CH3CONH2+H2O+HCl

→CH3COOH+

NH4Cl

②CH3CONH2+NaOH

→CH3COONa+NH3↑

【舉題悟法】

例 A 解析:胺分子中不含氧原子,不是含氧衍生物,

A錯誤。

變式 D 解析:胺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胺與酸反應(yīng)沒有

水生成,A、B錯誤;酰胺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可生成 NH3,C

錯誤。

【課堂達標】

1.A 2.A

3.(1)溶解硬脂酸甘油酯,使之與堿充分接觸 (2)膠

體 (3)NaCl 上 鹽析 (4)冷凝乙醇等蒸氣

(5) CH

C17H35COO CH2

C17H35COO CH2

C17H35COO +3NaOH

→3C17H35COONa

+CHOH

CH2OH

CH2OH

4.(1)對苯二甲酰氯 氨基 (2)

??

??

??

COOH

COOH

(3)氧 化 反 應(yīng) 還 原 反 應(yīng) (4)2

??

??

??

NH2

+

??

??

??

COCl

COCl

一定條件

??

??

??

NH

C

O

?

??

??

??

C

O

?

HN

??

??

??

+2HCl

第五節(jié) 有機合成

第1課時 有機合成的主要任務(wù)

知識點

【知識梳理】

1.(1)改變官能團位置 (2)增加官能團數(shù)目 (3)成

環(huán)和改變官能團數(shù)目 (4)改變碳架(碳鏈增長)和官能團種

類 (5)改變碳架(碳鏈縮短)和官能團種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H2C

OH

CH2 CH3 或H3C CH

OH

CH3

H2C?CH CH3 H2C

Br

CH

Br

CH3 OHC C

O

?

CH3

HOOC C

O

?

CH3 H3C CH

OH

COOH

H3C CH

OH

COOCH2CH3

【問題探究】

1.引入官能團的常見反應(yīng)類型有取代、加成、消去、氧化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14頁

13

還原等反應(yīng)。

2.(1)酚羥基的保護

因為酚羥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團前可以先使

其與 NaOH反應(yīng),把—OH 轉(zhuǎn)變?yōu)椤狾Na保護起來,待氧化

其他基團后再酸化將其轉(zhuǎn)變?yōu)椤狾H。

(2)碳碳雙鍵的保護

碳碳雙鍵也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團前可以利用其

與鹵素單質(zhì)、鹵化氫等的加成反應(yīng)將其保護起來,待氧化其

他基團后再利用消去反應(yīng)將其轉(zhuǎn)變?yōu)樘继茧p鍵。

【舉題悟法】

例 A:

??? ??

CH2Cl B:

??? ??

CH2OH

C:

??? ??

CH?CHCHO D:

??? ??

CHBrCHBrCHO

變 式 1 CH2? CH2

Br2

→ Br

CH2 CH2

Br

NaCN

CN

CH2 CH2

CN

H3O+

→ HOOCCH2CH2COOH

LiAlH4

HOCH2CH2CH2CH2OH

濃硫酸

→CH2?CH—CH?CH2

變式 2 CH2?CH2

H2O

催化劑、△

→CH3CH2OH

O2/Cu

CH3CHO

OH-

→CH3CH(OH)CH2CHO

-H2O

→CH3CH ?

CHCHO

H2

催化劑、△

→CH3CH2CH2CH2OH

【課堂達標】

1.C 2.B

3.

第2課時 有機合成路線的設(shè)計與實施

知識點

【知識梳理】

1.化學鍵 中間體 化學鍵

CH3CH2Br CH2?CH2 CHOCHO

CH2OHCH2OH CH2BrCH2Br CH2?CH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2?CH2

Br2

→CH2

Br

CH2

Br

NaOH,水

→CH2

OH

CH2

OH

O2,Cu

→CHO

CHO

O2,催化劑

→COOH

COOH

CH2?CH2

HBr

→CH3CH2Br

NaOH,水

→CH3CH2OH—

濃 H2SO4

→COOC2H5

COOC2H5

【問題探究】

1.(1)會使—NO2、—SO3H的取代位置不正確。

(2)路線一:

Fe,HCl,H2O

→ ?? ??

?

H2N CH3

SO3H

NaClO

DSD酸

路線二:

NaClO

→ ?? ??

?

O2N

SO3H

CH?CH ?? ??

?

NO2

HO3S

Fe,HCl,H2O

→DSD酸

由于路線一中 ?? ??

?

H2N CH3

SO3H

上的“—NH2”易被

強氧化劑 NaClO氧化,因此路線二更合理。

【舉題悟法】

??

?? ??

CHO H2

催化劑,△

→??

?? ??

CH2OHHBr

??

?? ??

CH2Br NaCN

→??

?? ??

CH2CN H3O+

??

?? ??

CH2COOH CH3CH2OH

濃 H2SO4,△

→??

?? ??

CH2COOCH2CH3

變式

CH3CHO

CH3MgBr

無水乙醚

→ CH3CH

OMgBr

CH3

H+ ,H2O

CH3 CH

OH

CH3

O2

Cu/△

→ CH3 C

O

?

CH3

CH3MgBr

無水乙醚

CH3 C

CH3

OMgBr

CH3

H+ ,H2O

→ CH3 C

CH3

OH

CH3

濃 H2SO4

CH3 C

CH3

?CH2

【課堂達標】

1.Cl(CH2)4OH

O2,Cu

→CH2

Cl

CH2 CH2 CHO

O2,催化劑

→CH2

Cl

CH2 CH2 COOH

NaOH,水,△

H+ →

CH2

OH

CH2 CH2 COOH

濃 H2SO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15頁

14

2.Br

Br

NaOH,水

→ HO

OH

Cu/O2

→ OHC

CHO HCN

H3O+→HOOC

OH

OH

COOH

濃 H2SO4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第一節(jié) 糖類

知識點

【知識梳理】

1.

分類 舉例 分子式

是否含

醛基

是否互為

同分異構(gòu)體

單糖

葡萄糖 C6H12O6 是

果糖 C6H12O6 否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否

麥芽糖 C12H22O11 是

多糖

淀粉 (C6H10O5)n 否

纖維素 (C6H10O5)n 否

2.

實驗 現(xiàn)象或結(jié)果 結(jié)論

取1.80g葡

萄 糖 完 全

燃燒

只 得 到 2.64 g

CO2 和 1.08 g

H2O

葡 萄 糖 的 實 驗 式

為CH2O

用質(zhì)譜法測

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

180

葡 萄 糖 的 分 子 式

為C6H12O6

一 定 條 件

下,1.80 g

葡萄糖與足

量 Na反應(yīng)

能生成標準狀況

下氫氣0.56L

每個葡萄糖分子中

含有5個羥基

一 定 條 件

下,與 足 量

氫氣加成

生成直鏈化合物

己六醇

葡萄糖分子為直鏈

化合物

CH2

OH

CH

OH

CH

OH

CH

OH

CH

OH

CH

O

?

、

CH2

OH

CH

OH

CH

OH

CH

OH

C

O

?

CH2

OH

、

CH2

OH

CH

OH

CH

OH

C

O

?

CH

OH

CH2

OH

【問題探究】

1.不一定,例如甲醛、乙酸等分子式符合Cm(H2O)n,但

不屬于糖類;不一定,例如脫氧核糖的分子式為C5H10 O4

2.方案一:在盛有銀氨溶液的試管中滴加1mL10%葡

萄糖溶液,振蕩,在水浴中加熱3~5min,觀察是否有銀鏡產(chǎn)

生;實驗現(xiàn)象:有銀鏡產(chǎn)生;實驗結(jié)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

基;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CH2OH(CHOH)4CHO+

2[Ag(NH3 )2 ]OH

→ CH2OH (CHOH)4COONH4 +

3NH3+2Ag↓+H2O。

方案二:在盛有新制的 Cu(OH)2 懸濁液的試管中滴加

1mL10%葡萄糖溶液,振蕩,加熱,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

生;實驗現(xiàn)象: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實驗結(jié)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醛基;發(fā) 生 的 化 學 方 程 式 為 CH2OH (CHOH)4CHO+

2Cu(OH)2+NaOH

→3H2O+CH2OH(CHOH)4COONa+

Cu2O↓。

3.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或反應(yīng)方程式

加蔗糖的試管無

現(xiàn)象;加 麥 芽 糖

的試管出現(xiàn)磚紅

色沉淀

蔗糖不具有還原性,是非還原性糖;麥

芽糖具有還原性,是還原性糖

加蔗糖的試管無

現(xiàn)象;加 麥 芽 糖

的試管出現(xiàn)銀鏡

蔗糖不具有還原性,是非還原性糖;麥

芽糖具有還原性,是還原性糖

出現(xiàn)銀鏡和磚紅

色沉淀

蔗糖水解產(chǎn)物具有還原性

C12H22O11 (蔗 糖 )+ H2O

酸或酶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4.淀粉的化學性質(zhì)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或反應(yīng)方程式

溶液立即出現(xiàn)藍色 淀粉遇碘顯藍色

溶液不出現(xiàn)藍色

溶液立即出現(xiàn)藍色,

加入唾液后藍色消失

(C6H10O5 )n (淀 粉 )+nH2O

酸或酶

→nC6H12O6(葡萄糖)

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C6H10O5 )n (淀 粉 )+nH2O

酸或酶

→nC6H12O6(葡萄糖)

淀粉水解產(chǎn)物含醛基

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C6H10O5)n (纖 維 素)+nH2O

酸或酶

→nC6H12O6(葡萄糖)

纖維素水解產(chǎn)物含醛基

【舉題悟法】

例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16頁

15

變式1 B

變式2 A.HOCH2(CHOH)4CHO

B.HOCH2(CHOH)4COOH

C.HOOC(CHOH)4COOH

D.HOCH2(CHOH)4CH2OH

E.

CH

OH

CH2OH

HO

HO

O

?

O

F.HO

HO O

?

O

HO CH2OH

【課堂達標】

1.D 2.D

3.(1)C5H4O2 CH2OH(CHOH)3CHO (2)CE

(3) CH2OH (CHOH )3CHO

濃硫酸

→ 3H2O +

O

CH

CH

?

CH

C

?

CHO

4.(1)不正確。因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

會與碘水反應(yīng)而使溶液變藍 (2)不正確。因為淀粉可能部

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條件下,生成的葡萄糖與銀

氨溶液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 (3)正確。說明淀粉水解生成了

葡萄糖,并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了銀鏡反應(yīng)

第二節(jié) 蛋白質(zhì)

知識點

【知識梳理】

1.

CH2

NH2

COOH+NaOH →CH2

NH2

COONa+H2O

CH2

NH2

COOH+HCl →CH2

NH3Cl

COOH

2CH3 CH

NH2

COOH →H2N CH

CH3

C

O

?

N

H

CH

CH3

COOH+H2O;取代反應(yīng)

H2N CH2 C

O

?

N

H

CH2 COOH、

H2N CH

CH3

C

O

?

N

H

CH

CH3

COOH、

H2N CH

CH3

C

O

?

N

H

CH2 COOH、

H2N CH2 C

O

?

N

H

CH

CH3

COOH

2.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解釋

取2mL蛋白質(zhì)溶液

于試管中,加入1mL

飽和硫酸銨溶液,一

段時間后向試管中加

入一定量的水,振蕩

先出現(xiàn)白色

沉 淀,加 水

后白色沉淀

溶解

輕金屬鹽的濃溶

液使蛋白質(zhì)發(fā)生

鹽析

取2mL蛋白質(zhì)溶液

于試管中,加入1mL

硝酸銀溶液,一段時

間后向試管中加入一

定量的水,振蕩

先出現(xiàn)白色

沉 淀,加 水

后白色沉淀

未溶解

重金屬鹽溶液使

蛋白質(zhì)發(fā)生變性

取2mL蛋白質(zhì)溶液

于試管中,加入1mL

5%乙醇溶液,一段時

間后向試管中加入一

定量的水,振蕩

先出現(xiàn)白色

沉 淀,加 水

后白色沉淀

未溶解

有機溶液使蛋白

質(zhì)發(fā)生變性

取2mL蛋白質(zhì)溶液

于試管中,將試管在

酒精燈上加熱,一段

時間后向試管中加入

一定量的水,振蕩

先出現(xiàn)白色

沉 淀,加 水

后白色沉淀

未溶解

加熱使蛋白質(zhì)發(fā)

生變性

取2mL蛋白質(zhì)溶液

于試管中,加入1mL

濃硝酸,微熱

有白色沉淀

生 成,加 熱

后沉淀變黃

濃硝酸可以使蛋

白 質(zhì) 發(fā) 生 顯 色

反應(yīng)

【問題探究】

1.(1)組成元素主要有C、H、O、N四種元素,有的還含

有P、S兩種元素;結(jié)構(gòu)中共同含有的官能團:羧基、氨基。

(2)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相互作用,使氨基酸成

為帶有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兩性離子,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形

成內(nèi)鹽,從而使得熔點升高。

無色晶體、熔點較高,除少數(shù)外,一般都能溶于水,而難

溶于乙醇、乙醚。

2.(1)9;既能與酸反應(yīng),也能與堿反應(yī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17頁

16

(2)屬 于 四 肽;由 以 下 氨 基 酸 形 成:CH2

NH2

COOH、

CH3 CH

NH2

COOH、??

?? ??

CH2 CH

NH2

COOH、

HOOCCH2CH2 CH

NH2

COOH。

(3)形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種類不同;氨基酸的排列方式

多樣。

3.將蛋白質(zhì)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濃度的輕金屬

鹽溶液使蛋白質(zhì)沉淀,過濾。

4.(1)條件溫和;專一性;高效性。(2)B代表酶;該圖

說明了酶催化的專一性。

【舉題悟法】

例1 D 解析:半胱氨酸可以看作是HSCH2CH2COOH中

α 碳原子上的氫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產(chǎn)物,是α 氨基酸,A正確;

半胱氨酸既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既能跟強堿反應(yīng),又能跟強

酸反應(yīng),B正確;半胱氨酸與NaOH溶液反應(yīng)只能生成半胱氨酸

鈉,不能生成氨氣,C正確;兩分子半胱氨酸脫水形成的二肽結(jié)

構(gòu)簡式應(yīng)為 HSCH2CH(NH2)CONHCH(COOH)CH2SH,D

錯誤。

變式1 C 解析:部分氨基酸可以在人體內(nèi)相互轉(zhuǎn)化,

但有幾種氨基酸在人體內(nèi)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稱

為必需氨基酸,C錯誤。

例2 A

變式2 A 解析:在加熱、酸、堿、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

用下,蛋白質(zhì)會發(fā)生性質(zhì)的改變而凝結(jié)起來失去活性。①酸

能引起蛋白質(zhì)變性,因此過氧乙酸常用于殺菌,對環(huán)境、物品

進行消毒;②高溫、紫外線能引起蛋白質(zhì)變性,因此可利用高

溫、紫外線對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③高溫能引起蛋白質(zhì)變性,

蒸煮雞蛋食用,一方面利于消化,另一方面可殺菌;④堿能引

起蛋白質(zhì)變性,用石灰腌制松花蛋,便于保存和食用;⑤重金

屬鹽能引起蛋白質(zhì)變性,蛋白質(zhì)變性后,重金屬離子與蛋白

質(zhì)一起凝結(jié)沉聚,故用蛋白質(zhì)灌服重金屬中毒的病人,可達

到解毒的目的。

【課堂達標】

1.A 2.B 3.D 4.A 5.B

第三節(jié) 核酸

知識點

【問題探究】

1.雙螺旋結(jié)構(gòu)。脫氧核糖在雙螺旋結(jié)構(gòu)的外側(cè),堿基在

內(nèi)側(cè)。

2.通過氫鍵作用形成雙鏈。A與T配對,G與C配對。

3.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數(shù)目相等;鳥嘌呤(G)與胞

嘧啶(C)數(shù)目相等。

【舉題悟法】

例1 D

變式1 核苷酸 磷酸 戊糖 堿基 DNA RNA

例2 D

變式2 C 解析: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中遺傳物質(zhì)是DNA,

不是RNA,C錯誤。

【課堂達標】

1.D 2.D

3.C 解析:CH4+Cl2

光照

→CH3Cl+HCl,生成的CH3Cl

可與Cl2 進一步反應(yīng),依次又生成了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

CH2Cl2、CHCl3、CCl4,每一步均會生成 HCl,所以產(chǎn)物最多

的是 HCl,A錯誤;氫鍵屬于分子間作用力,不屬于化學鍵,B

錯誤;消去反應(yīng)是引入碳碳雙鍵的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還

可以是三鍵加成后生成碳碳雙鍵,C正確;苯中不含獨立的碳

碳雙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化學鍵,D錯誤。

4.D 5.D

6.(1)2 (2)氫鍵 (3)G A T T

7.30% 20% 解析:DNA分子中,A=T,G=C,故 T

占30%,G占

100%-30%×2

2

=20%。

第五章 合成高分子

第一節(jié)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知識點

【知識梳理】

2. (1) 鏈 節(jié) 為

H3C C?O

O

CH2 CH

; 單 體 為

CH2?CHOOCCH3 。 (2)聚合度:n=

129000

86

=1500。

【問題探究】

1.(1)nCH2?CH—CH3

催化劑

→ CH3

?CH2 CH?

n??

?? ??

CH?CH2

催化劑

→??

?? ??

?CH CH2?

(2)nCH2? CH2 + nCH2? CH—CH3

催化劑

?CH2 CH2 CH2 CH?

CH3

2.(1)nHOOC(CH2)5OH

催化劑

?????(n-1)H2O+

HO?C

O

?

CH2CH2CH2CH2CH2 O?H

nNH2(CH2)5COOH

催化劑

→ H?N

H

(CH2)5 C?OH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18頁

17

(n-1)H2O

(2) nHO C

O

?

C

O

?

OH + nHO—CH2—CH2—OH

催化劑

→ HO?C

O

?

C

O

?

O CH2CH2 O?H + (2n - 1)

H2O

3.(1)CH2?CHCN

(2)CH3 CH

OH

COOH

(3)CH2?C

CH3

COOCH3

(4)

??

??

??

HOOC COOH

??

??

??

H2N NH2

(5)CF2?CF2 和CF2?CFCF3

(1)(3)(5)是通過加聚反應(yīng)獲得的;(2)(4)是通過縮聚反

應(yīng)獲得的。

【舉題悟法】

例1 A

變式1 A

例2 B

變式2 (1)CH2?CH—COOH 加聚

(2)CH3CH(NH2)COOH 縮聚

【課堂達標】

1.D 2.A 3.A 4.A

5. CH3

?CH C?

CN

COOC2H5

6.

??

??

C

??

O

?

HO C

O

?

N

H

??

??

??

N

H

n

H

第二節(jié) 高分子材料

知識點一

【知識梳理】

1.(1)①熱塑性 ②熱固性 (2)①較小 較大 較低

較高 較小 較大 較小 較大 ②a.酚 醛 b.線型

網(wǎng)狀

2.(1)天然 棉花 羊毛 蠶絲 麻 化學 (2)強度高

透氣性 吸濕性 維綸

3.(1)天然 合成 丁苯橡膠 順丁橡膠 氯丁橡膠

(2)①石油 天然氣 ②耐磨性 耐寒性 耐熱性 耐腐

蝕性

【問題探究】:

1.(1)①包裝泡沫迅速溶解 線型高分子材料易溶于

有機溶劑 ②橡膠碎片難溶,但有一定程度的脹大 體型高

分子材料不易溶于有機溶劑 (2)①封口時塑料受熱熔融,

冷卻后粘接 線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熱塑性 ②受熱不會熔

化 體型高分子具有熱固性

2.(1)作催化劑;起冷凝回流作用,減少藥品揮發(fā)損失,

防止污染環(huán)境。 (2)能溶于乙醇;是線型結(jié)構(gòu)。 (3)可

用酒精等浸泡洗滌。

(4)n??

?? ??

OH

+nH C

O

?

H

H+

??

H ?? ??

OH

CH2 n

OH +

(n-1)H2O

【舉題悟法】

例 B 解析:A項,該高分子化合物可由尿素和甲醛通

過縮聚反應(yīng)得到,所以得到該物質(zhì)的反應(yīng)為縮聚反應(yīng),正確;

B項,網(wǎng)狀脲醛樹脂中含酰胺鍵,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即該物

質(zhì)在自然界中可以降解,錯誤;C項,尿素中可能只有一個氨

基 與 甲 醛 加 成,生 成 羥 甲 基 脲 并 縮 聚 生 成

H?HN C

O

?

NH—CH2?OH,正確;D 項,由圖示結(jié)構(gòu)可

知,甲醛可以和線型脲醛樹脂中的亞氨基繼續(xù)加成反應(yīng)生成

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脲醛樹脂,正確。

變式 C 解析:H?O CH

CH2CH3

C?OH

O

?

是高分子化合

物,屬于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熔點;PHB是聚酯類高分子化合

物,通過縮聚反應(yīng)制得;其降解過程是先水解生成2 羥基丁

酸,然后被氧化為CO2 和 H2O。

知識點二

【知識梳理】

1.(1)化 醫(yī) (2)高吸水性 高分子

3.(1)小分子 (2)微濾膜 超濾膜 (3)海水淡化

飲用水

【問題探究】

高吸水性樹脂的分子鏈上連有強親水基團的支鏈,提高

了吸水能力。

【舉題悟法】

例 D

變式 C 解析:碳碳雙鍵能發(fā)生加聚反應(yīng),所以聚丙烯

酸鈉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OONa

?CH2 CH?

,A、B項不正確;聚丙

烯酸鈉是一種線型結(jié)構(gòu)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熱塑性,C項正

確,D項不正確。

【課堂達標】

1.B 2.B

3.(1)nCH2?CH C

Cl

?CH2

催化劑

?CH2 CH?C

Cl

CH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19頁

18

(2)CH2?CH—CH?CH2 和CH2?CHCN

4.(1)催化劑 (2)B

(3)n??

?? ??

OH

+nHCHO

H+

→??

H ?? ??

OH

CH2?OH+

(n-1)H2O 縮聚反應(yīng)

(4)反應(yīng)過程中,少部分苯酚被氧化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20頁

19

第一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與

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有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基礎(chǔ)鞏固】

1.D

2.B 解析:乙酸的分子式是 C2H4O2,結(jié)構(gòu)簡式是

CH3COOH,A錯誤;O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O原子與 H

原子形成 1 個共用電子對,從而形成羥基,其電子式為

· O

··

··

·

· H,B正確;乙烯分子中兩個C原子形成碳碳雙鍵,剩余

價電子全部與 H原子結(jié)合,在寫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簡式時,官能團

碳碳雙鍵不能省略,故乙烯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2?CH2,C錯

誤;圖示模型為丙烷的球棍模型,D錯誤。

3.D 4.A 5.C

6.B 解析:①和②中含有的苯環(huán)個數(shù)不同,結(jié)構(gòu)不相

似,不互為同系物;④為乙烯,⑥為丙烯或環(huán)丙烷,可能結(jié)構(gòu)

不相似,不一定互為同系物;⑤和⑦中均含有2個碳碳雙鍵,

結(jié)構(gòu)相似,互為同系物;④和⑧均是烯烴,且都只含一個碳碳

雙鍵,結(jié)構(gòu)相似,互為同系物,B正確。

7.C

8.C 解析:由該有機物的球棍模型可確定該有機物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CH (CH3 )3。 由 該 有 機 物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CH(CH3)3 可確定其分子式為C4H10,A正確;該有機物分子

中,只有2種不同性質(zhì)的氫原子,所以其一氯取代物有2種不

同結(jié)構(gòu),B正確;該有機物屬于烷烴,乙烯屬于烯烴,結(jié)構(gòu)不相

似,二者不互為同系物,C 錯誤;該有機物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CH3)3,與CH3CH2CH2CH3 的分子式相同,但結(jié)構(gòu)不同,

二者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D正確。

9.D

10.(1)③ (2)⑥ (3)①⑤ (4)⑦

【能力提升】

11.D

12.C7H12 3 解析:(1)降冰片烷分子中有7個碳原

子,它的分子式為C7H12。(2)降冰片烷分子中有3種不同

的碳原子,它們所連有氫原子的性質(zhì)不同,所以氫原子也有3

種,它的一氯取代物可能有3種。

第二節(jié) 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基礎(chǔ)鞏固】

1.C 解析:液態(tài)有機混合物互溶,但沸點不同,則利用

蒸餾可分離提純液態(tài)有機混合物,A 正確;烴及其含氧衍生

物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定性、定量分析物質(zhì)組成,則燃

燒法是研究確定有機物成分的有效方法,B正確;質(zhì)譜法常用

于分析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而核磁共振氫譜通常用于分

析有機物中的 H的種類及數(shù)目,C錯誤;紅外光譜法可確定

有機物中的化學鍵及官能團,對有機物分子紅外光譜圖的研

究有助于確定有機物分子的結(jié)構(gòu),D正確。

2.D 3.B

4.A 解析:A選項有三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原子,且

數(shù)目 比 為 3∶3∶2,則 M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不 可 能 是

?? ??

?

H3C

Cl

CH3

Cl

,A符合題意。

5.D 解析:因為碳氫化合物或含氧衍生物中碳最多成

4條鍵,所以氫原子數(shù)一定為偶數(shù),而且根據(jù)烷烴通式可得,

最多氫原子數(shù)=2n+2(n是碳原子數(shù)),氧原子不影響氫原子

數(shù)目。最簡式為 CH,可以是 C2H2 或 C4H4(環(huán)丁二烯)或

C6H6 或C8H8(苯乙烯),沒有相對分子質(zhì)量無法確定分子

式,A錯誤;任何烯烴最簡式都是CH2,沒有相對分子質(zhì)量無

法確定分子式,B 錯誤;最簡式為 C2H3,可以是 C4H6 或

C8H12 或C12H18 等,沒有相對分子質(zhì)量無法確定分子式,C

錯誤;最簡式是C2H5,氫原子為偶數(shù),若氫原子為10,分子式

為C4H10,已達飽和結(jié)構(gòu),所以分子式一定是C4H10,D正確。

6.C

7.B 解析:由①②可得有機物的實驗式,由①②④可知

有機物的分子式,B正確。

8.A

9.(1)C5H8O (2) CH?C C

CH3

CH3

OH

解析:m(C)+m(H)=22.0g×

12

44

+7.2g×

2

18

=6.8g,

則m(O)=8.4g-6.8g=1.6g,N(C)∶N(H)∶N(O)=

5∶8∶1,則實驗式為C5H8O,設(shè)其分子式為(C5H8O)n。由

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4,得n=1,該有機物 A 的分子式為

C5H8O,結(jié)合紅外光譜圖知,A 分子中含有—OH 和位于分

子端的—C≡C—,核磁共振氫譜有三組峰,峰面積之比為

6∶ 1 ∶ 1,經(jīng) 過 合 理 拼 湊,知 A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CH?C C

CH3

CH3

O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21頁

20

【能力提升】

10.D 解析:由題給流程可知,用乙醚萃取干燥破碎的

青蒿中的青蒿素,分液得到青蒿素的乙醚提取液;提取液經(jīng)

蒸餾得到乙醚和粗品,向粗品中加入有機溶劑溶解、蒸發(fā)濃

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得到精品。干燥破碎能增大青蒿與乙醚

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提高青蒿素浸取率,A 正確;由分析可

知,操作Ⅰ為過濾,實驗時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

棒、燒杯,B正確;由分析可知,操作Ⅱ是蒸餾,可以利用乙醚

與青蒿素的沸點相差較大經(jīng)蒸餾分離,C正確;由分析可知,

青蒿素易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則加水不能使青蒿素溶

解,無法進行后續(xù)的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等操作,D

錯誤。

11.(1)C4H10O (2)74 C4H10O

解析:(1)碳 的 質(zhì) 量 分 數(shù) 是 64.86%,氫 的 質(zhì) 量 分 數(shù) 是

13.51%,氧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是1-64.86%-13.51%=21.63%,

則該物質(zhì)中碳、氫、氧原子個數(shù)之比=

64.86%

12

13.51%

1

21.63%

16

=4∶10∶1,故其實驗式為C4H10O;(2)由質(zhì)譜圖可

知,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74,實驗式的式量為74(4×12+1×

10+16=74),故其分子式為C4H10O。

第一章測評卷

1.C 2.C 3.A

4.C 解析:蒸發(fā)時不能蒸干,當出現(xiàn)大量固體時即停止

加熱,A錯誤;蒸餾時溫度計測定的是餾分的溫度,則溫度計

的水銀球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B錯誤;分液時避免上、下

層液體混合,則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

從上口倒出,C正確;萃取時,溶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

同,且不反應(yīng),溶劑互不相溶,不需要考慮密度,D錯誤。

5.D 6.A

7.A 解析:X的分子式為C15H22O2,A正確;X分子中

不含苯環(huán),不屬于芳香族化合物,B錯誤;X除了能發(fā)生加成

反應(yīng),還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取代反應(yīng)等,且1molX最多可

以和2molH2 加成,C錯誤;X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團是羧基

和碳碳雙鍵,D錯誤。

8.A 9.C

10.B 解析:金剛烷有2種等效氫,一氯取代物有2種:

和 , 有3種等效氫,對

應(yīng)二氯代物有3種; 有4種等效氫,對應(yīng)的二氯

代物有4種;兩種情況中Cl位于鄰位的情況重復,因此共有

3+4-1=6種,B正確。

11.D 12.D 13.B

14.(1)羥基、醚鍵 (2)羥基、酯基 (3)碳碳雙鍵、酯

基 (4)碳碳雙鍵、酮羰基 (5)烯烴

15.(1)(酚)羥基、酯基 (2)C14H9Cl5 鹵代烴

(3)8 (4)②③

16.(1)①②③④⑥⑦ (2)① (3)② (4)③④

⑥⑦ (5)⑤

第二章 烴

第一節(jié) 烷烴

【基礎(chǔ)鞏固】

1.C 解析:沼氣、天然氣、煤層氣(別名瓦斯)的主要成

分都為甲烷,煤氣的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和氫氣。

2.A 解析:甲烷是一種正四面體結(jié)構(gòu)的分子,①正確;

1mol烷烴CxHy 燃燒耗氧量為x+

y

4

,可以確定0.5mol甲

烷完全燃燒時消耗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最多為1mol,②正確;物

質(zhì)的量之比為1∶1的甲烷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時,所得產(chǎn)

物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以及氯化氫

的混合物,③錯誤;1mol甲烷全部生成CCl4,最多消耗4mol

氯氣,④錯誤,A正確。

3.D 4.D

5.C 解析:由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金剛烷中每個 C原子與

其他C原子形成單鍵,金剛烷的分子式為 C10H16,分子中含

有4個六元環(huán),分子中有 2種等效氫原子。由結(jié)構(gòu)可知,含4

個CH,6個CH2,則其分子式為C10H16,A正確;由金剛烷的

鍵線式可知,分子內(nèi)由C原子構(gòu)成的最小的環(huán)上有6個C原

子,這種環(huán)有4個,B正確;含4個CH,6個CH2,含2種位置

的 H,則其一氯代物有2種,C錯誤,D正確。

6.C 7.D

8.C 解析:裝置 A為實驗室制取氯氣的裝置,其反應(yīng)

為 MnO2+4HCl(濃)

??MnCl2+Cl2↑+2H2O;裝置 B中

的濃硫酸用于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同時減緩氣流;裝置 C

為反應(yīng)裝置;裝置 D用于吸收 HCl和部分氯代物,其中的球

形干燥管可以防倒吸。實驗時先點燃 A處的酒精燈,產(chǎn)生的

氯氣可以排出裝置內(nèi)的空氣,A正確;裝置B中的濃硫酸用

于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同時減緩氣流,B正確;甲烷與氯氣

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

HCl,共有5種物質(zhì),C錯誤;甲烷與氯氣反應(yīng)的產(chǎn)物中一氯

甲烷為氣體,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均不溶于水,且

密度大于水,在水中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通過分液可以分離出鹽

酸,D正確。

9.D

10.(1)2-甲基-5-乙基辛烷 (2)2,5,5-三甲基-4-乙基

庚烷 (3)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22頁

21

(4) C2H5 CH

CH3

CH2 CH

CH3

CH2 CH3

(5) CH3 C

CH3

CH3

CH

CH2

CH3

CH2 CH

CH3

CH3

(6)主鏈選錯 編號順序錯 2-甲基丁烷

【能力提升】

11.D 解析:乙烷的分子式為 C2H6,若分子上的所有

的 H原子依次被氯原子取代,則可得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

氯代物、四氯代物、五氯代物、六氯代物,考慮同分異構(gòu)現(xiàn)象,

其中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四氯代物各有2種同分異構(gòu)體,所

以最多共有9種氯代物,D正確。

12.(1)C99H200 (2)C14H30 (3)C7H16

第二節(jié) 烯烴 炔烴

【基礎(chǔ)鞏固】

1.B

2.C 解析:②中通入乙烯,對水果具有催熟作用,最先

成熟;由于水果成熟過程中會產(chǎn)生乙烯,對水果具有催熟作

用,但產(chǎn)生的乙烯易被高錳酸鉀氧化,故③中產(chǎn)生的乙烯被

高錳酸鉀氧化,成熟最慢,故成熟先后順序為②①③,C正確。

3.D 4.D

5.B 解析:0.5體積氣態(tài)烴只能與0.5體積(相同條件

下)氯氣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說明該烴分子中含有1個碳碳雙鍵;

0.5mol此氯代烷可與3mol氯氣發(fā)生完全取代反應(yīng),說明該

氯代烷分子中含有6個氫原子,即原烴分子中含有6個氫原

子,B正確。

6.C 解 析:C4H8 中 屬 于 烯 烴 的 同 分 異 構(gòu) 體 有

CH3 C

CH3

?CH2 、CH2?CHCH2CH3、CH3CH?CHCH3

(存在順反異構(gòu)),共有4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2組吸收峰

的有 CH3 C

CH3

?CH2 、順-2-丁烯、反-2-丁烯,共有3種。

7.D 解析:用飽和食鹽水代替純水能減緩反應(yīng)速率,

從而可以得到較平緩的乙炔氣流,故分液漏斗中可以裝飽和

食鹽水,A正確;制出的乙炔中常混有PH3 和 H2S等雜質(zhì)氣

體,故有臭味,B正確;生成的乙炔能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從而

使洗氣瓶中的溴水褪色,C正確;制備乙炔不能用啟普發(fā)生

器,原因是該反應(yīng)放出大量的熱,且反應(yīng)太劇烈,無法控制,D

錯誤。

8.A

9.(1)CH3CH2OH (2)加成反應(yīng)

(3)CH3CH3+Cl2

光照

→CH3CH2Cl+HCl

解析:根據(jù)題目所給有關(guān) A的信息可知,A為乙烯,乙烯

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B,則B為C2H6,①②③屬于同種

反應(yīng)類型,即均為加成反應(yīng),乙烯與 H2O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

D,則D為 CH3CH2OH,乙烯與 HCl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C,

則C為 CH3CH2Cl,C2H6 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

應(yīng)也可以生成CH3CH2Cl。

10.(1)碳 碳 雙 鍵 CH3CH2OH (2)ABCD

(3)Na2CO3 或 NaHCO3 溶液或紫色石蕊試液(合理即可)

(4)CH2?CHCOOCH2CH3

(5)CH3COOH+CH3CH2OH

濃硫酸

?????CH3COOC2H5 + H2O

酯化(或取代)

nCH2?CH—COOH

催化劑

→ ?CH—CH2?

COOH

加聚

解析:A的產(chǎn)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

水平,則 A為CH2?CH2,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的B

為CH3CH2OH,B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的 C 為

CH3COOH,乙 醇 與 乙 酸 發(fā) 生 酯 化 反 應(yīng) 生 成 的 D 為

CH3COOCH2CH3,丙烯酸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生成丙烯酸

乙酯,丙烯酸發(fā)生加聚反應(yīng)得到聚丙烯酸。(1)A為乙烯,官

能團為 碳 碳 雙 鍵,B 為 乙 醇,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CH3CH2OH。

(2)丙烯酸(CH2?CHCOOH)含碳碳雙鍵,能發(fā)生加成反

應(yīng)、氧化反應(yīng),含羧基,能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中和反應(yīng)。(3)B為

乙醇,C為乙酸,乙酸有酸性,能與碳酸鹽反應(yīng)放出氣體,也可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乙醇不能,所以可用紫色石蕊試液鑒

別,或者用碳酸鈉、碳酸氫鈉溶液鑒別。(4)丙烯酸乙酯的結(jié)

構(gòu)簡式為CH2?CHCOOCH2CH3。(5)③為乙醇和乙酸的

酯 化 反 應(yīng),酯 化 反 應(yīng) 屬 于 取 代 反 應(yīng),化 學 方 程 式 為

CH3COOH+CH3CH2OH

濃硫酸

?????CH3COOC2H5 +H2O,

⑤為丙烯酸發(fā)生加聚反應(yīng)生成聚丙烯酸,化學方程式為

nCH2?CH—COOH

催化劑

→ ?CH2—CH?

COOH

,為加聚反應(yīng)。

【能力提升】

11.B 解析:先寫出分子式為C4H8 的烯烴的同分異構(gòu)

體,然后根據(jù)題中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碳碳雙鍵被氧化斷

裂的情況,即可得出氧化產(chǎn)物的種類。C4H8 的烯烴的同分異

構(gòu)體有①CH2?CH—CH2—CH3、②CH3—CH?CH—CH3、

③CH2?C(CH3)2,根據(jù)題中信息,C4H8 雙鍵被氧化斷裂的

情 況 如 下: CH2?┋CH CH2 CH3 、

CH3 C

CH3

?┋CH2

、

CH3 CH?┋CH CH3,三 種 烯 烴 被 氧 化 得 到 的 產(chǎn) 物 有:

HCHO、CH3CH2CHO、CH3CHO、CH3 C?O

CH3

,故氧化產(chǎ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23頁

22

物有4種,B正確。

12.B

第三節(jié) 芳香烴

【基礎(chǔ)鞏固】

1.C 2.C

3.B 解析: ?? ??

?

H3C Cl中含有3種化學環(huán)境不

同的氫,A不符合題意;

??

??

Br

Br CH3

CH3

中含有兩種化學環(huán)

境不同的氫,個數(shù)之比為3∶2,則核磁共振氫譜只出現(xiàn)兩組

峰且峰面積之比為3∶2,B符合題意;H3C

?

CH3

中含

有兩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氫,個數(shù)之比為3∶1,C不符合題意;

CH3

CH3

Cl

Cl

Cl

Cl

中含有兩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氫,個數(shù)之比為

3∶1,D不符合題意。

4.D 解析:異戊二烯中2個碳碳雙鍵所確定的平面重

合時,所有碳原子共平面,A正確;M 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使

溴水褪色,對二甲苯與溴水可發(fā)生萃取,使溶液分層,有機層

顯橙紅色,可用溴水鑒別,B正確;對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氯

原子在苯環(huán)上1種,在甲基上1種,合計2種,C正確;M 分子

的不飽和度為3,苯環(huán)的不飽和度為4,故 M 不可能具有含有

苯環(huán)的同分異構(gòu)體,D錯誤。

5.D 解析: ?? ??

?

CH3 CH3 的甲基在苯環(huán)的對

位,可命名為對二甲苯,A正確; ?? ??

?

CH2CH3 的乙基連

在苯環(huán)上,命名為乙苯,B正確; ?? ??

?

CH3

CH3

CH3

的甲基在1,2,

3 號 碳 原 子 上,命 名 為 1,2,3-三 甲 苯,C 正 確;

?? ??

?

H3C CH3

CH3

的甲基在1,2,4號碳原子上,命名為

1,2,4-三甲苯,D錯誤。

6.B 解 析:該 烴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可 表 示 為

?? ??

?

H3C ?? ??

?

CH3 ,則題給分子中有6個碳原子

處于同一直線上,A正確;該有機物含有2個苯環(huán),不是苯的

同系物,B錯誤;甲基與苯環(huán)平面結(jié)構(gòu)通過單鍵相連,甲基的

C原子處于苯的 H 原子位置,所以處于苯環(huán)這個平面,兩個

苯環(huán)相連,與苯環(huán)相連的碳原子處于另一個苯的 H 原子位

置,也處于另一個苯環(huán)這個平面,由于甲基碳原子、甲基與苯

環(huán)相連的碳原子、苯環(huán)與苯環(huán)相連的碳原子處于一條直線

上,所以至少有10個碳原子共平面,C正確;該烴分子含有3

種氫原子,該烴的一氯代物有3種,D正確。

7.C

8.(1)分液漏斗 a (2)吸收揮發(fā)的溴蒸氣,防止后續(xù)

實驗中干擾 HBr的檢驗 (3)裝置Ⅲ中硝酸銀溶液內(nèi)出現(xiàn)

淡黃色沉淀 碳酸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 產(chǎn)生大量氣泡

(4)裝置Ⅲ和Ⅳ (5)蒸餾

解析:在三頸燒瓶中,苯、液溴在FeBr3 催化作用下反應(yīng)

產(chǎn)生溴苯和 HBr,小試管中的苯能夠吸收揮發(fā)的苯及溴蒸

氣,但 HBr不溶于苯,能夠溶解在硝酸銀溶液中,并發(fā)生反應(yīng)

產(chǎn)生 AgBr淺黃色沉淀,用 NaOH 溶液進行尾氣處理,可以

吸收未反應(yīng)的 HBr、Br2 等蒸氣,防止大氣污染,然后排放。

使用干燥管,能夠防止倒吸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反應(yīng)結(jié)束后,為除

去裝置中的 HBr等有毒氣體,可以先關(guān)閉 K1 和分液漏斗活

塞,然后開啟 K2,這樣 HBr在水中溶解,使裝置內(nèi)氣壓減小,

水倒吸進行Ⅱ中,最后可根據(jù)苯、溴苯沸點的不同,采用蒸餾

方法分離提純,得到純凈的溴苯。(1)由實驗裝置圖可知,儀

器 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冷凝管所起的作用為冷凝回流蒸

氣,冷凝水從a口進入,可以充滿整個冷凝管,提高冷凝效果。

(2)由分析可知,實驗開始時,關(guān)閉 K2、開啟 K1 和分液漏斗

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應(yīng)開始,Ⅲ中小試管內(nèi)苯的

作用是吸收揮發(fā)的溴蒸氣,防止后續(xù)實驗中干擾 HBr的檢

驗。(3)液溴與苯發(fā)生的反應(yīng)是放熱反應(yīng),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

使液溴揮發(fā)變?yōu)殇逭魵怆S HBr氣體逸出,Br2、HBr都可以與

AgNO3 溶液反應(yīng)產(chǎn)生 AgBr淺黃色沉淀,用小試管中的苯吸

收溴蒸氣后,若Ⅲ中產(chǎn)生淺黃色沉淀,則說明苯與液溴發(fā)生

了取代反應(yīng),若把Ⅲ中洗氣瓶內(nèi)的硝酸銀溶液換為碳酸鈉溶

液或碳酸氫鈉溶液等,當出現(xiàn)產(chǎn)生大量氣泡的現(xiàn)象也能說明

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4)由于 HBr極易溶于水,容易產(chǎn)生倒吸,

故四個實驗裝置中Ⅲ和Ⅳ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5)由分析

可知,將三頸燒瓶內(nèi)反應(yīng)后的液體先用蒸餾水洗滌、振蕩、分

液,可除去大部分Br2;再用5%的 NaOH 溶液洗滌、振蕩、分

液,能夠除去殘留的溴單質(zhì),使之變?yōu)橐兹苡谒奈镔|(zhì);然后

用蒸餾水洗滌、振蕩、分液,除去 NaBr、NaBrO 及過量的

NaOH溶液;再加入無水CaCl2 粉末進行干燥處理,可除去殘

留的水分,最后根據(jù)苯與溴苯是互溶的、沸點不同的液體混

合物的性質(zhì),采用蒸餾法分離二者,即可得到純凈的溴苯。

【能力提升】

9.B

10.(1)ab 3 2 (2)1

解析:(1)由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Ⅰ為苯,Ⅱ中含碳碳雙鍵,故

Ⅱ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Ⅰ不能,選a;Ⅱ中含碳碳

雙鍵,Ⅱ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而Ⅰ不能,選b;一定條件

下,二者均能與溴單質(zhì)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不選c;二者均能與氫

氣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不選d;1mol苯與 3molH2 加成生成環(huán)

己烷,Ⅱ中含2個碳碳雙鍵,則1molⅡ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需消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24頁

23

2molH2。(2) 為對稱結(jié)構(gòu),只有1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

氫原子,故其一氯代物只有1種。

第二章測評卷

1.B 2.A 3.A 4.B 5.C

6.A 解析:最長碳鏈有3個碳,從右側(cè)開始編寫碳號,

名稱為:2-甲基-1-溴丙烷,A 正確;應(yīng)該從右側(cè)開始編碳號,

官能團在右側(cè),名稱為:3-甲基-1-丁烯,B錯誤;主鏈選擇錯

誤,主鏈上有6個碳,從右側(cè)開始編碳號,名稱為:2,3,4-三甲

基己烷,C錯誤;兩個羧基在苯環(huán)的對位,名稱為:對苯二甲

酸,D錯誤。

7.D 解析:由球棍模型及 X分子中所有氫原子的化學

環(huán)境沒有區(qū)別可知,該物質(zhì)分子中有5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

子,X的化學式為 C5H4,由碳原子上氫原子數(shù)和共價鍵數(shù)判

斷兩端的碳原子上有 C?C 。由結(jié)構(gòu)可知,X的分子式

為C5H4,A 正確;X分子中所有氫原子的化學環(huán)境沒有區(qū)

別,結(jié)合C能形成4個共價鍵和碳原子的雜化類型可知,X

分子中5個碳原子形成的構(gòu)型為正四面體,碳原子的化學環(huán)

境有2種,B正確;分子中5個碳原子形成的構(gòu)型為正四面

體,兩個碳碳雙鍵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氫原子分布在兩個

互相垂直的平面上,C正確;根據(jù)C能形成4個共價鍵,由圖

可知,X分子中既有碳碳單鍵,又有碳碳雙鍵,D錯誤。

8.B

9.C 解析:反-2-丁烯和順-2-丁烯是不同種物質(zhì),沸點

不同,A錯誤;順-2-丁烯轉(zhuǎn)化為反-2-丁烯放熱,說明反-2-丁

烯能量低,更穩(wěn)定,B錯誤;根據(jù)結(jié)構(gòu),反-2-丁烯和順-2-丁烯

的核磁共振氫譜都有兩組峰,C正確;反應(yīng)前后該反應(yīng)的物質(zhì)

的量不變,加壓對順、反2-丁烯的轉(zhuǎn)化無影響,降溫則有利于

反-2-丁烯的生成,D錯誤。

10.D 11.D

12.A 解析:混 合 氣 體 的 平 均 相 對 分 子 質(zhì) 量 Mr=

12.5×2=25,由 此 可 確 定 混 合 氣 體 中 的 烷 烴 必 定 為

CH4(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于25的烴類只有甲烷);設(shè)單烯烴

為 CnH2n,由題意知,混合物中該烯烴的質(zhì)量為8.4g,則

m(CH4)=10g-8.4g=1.6g,又有

10g

1.6g

16g·mol-1+

8.4g

M(CnH2n)

=

25g·mol-1,解得該烯烴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8,其分子式為

C2H4,A正確。

13.C 解析:CH2?CH C

CH2

?

CH2CH3 屬于二烯烴,

含有碳碳雙鍵的主鏈上有4個碳原子,A 錯誤;由球棍模型

可知,有機物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3CH2COOCH3,分子式為

C4H8O2,B錯誤;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6的烷烴為 C6H14,一氯

代物只有2種,說明結(jié)構(gòu)對稱,分子中只有2類氫原子,結(jié)構(gòu)

簡式為 CH3 CH

CH3

CH

CH3

CH3 ,C正確;同系物必須是同類

物質(zhì),分子中含有相同數(shù)目的相同官能團,由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

七葉內(nèi)酯分子中含有酚羥基、酯基、碳碳雙鍵,東莨菪內(nèi)酯分

子中含有羥基、酯基、碳碳雙鍵、醚鍵,二者含有的官能團不

同,不可能互為同系物,D錯誤。

14.C

15.(1)

?

(2)5,6-二甲基-3-乙基-1-庚炔 2,3-

二甲基-5-乙基庚烷 (3)4 (4)BrCH2CH2Br 2 (5)

m+2a+2

解析:(5)某鏈狀有機物分子中含有n個—CH2—,m 個

CH ,a 個 C ,其余為—CH3,鏈狀烷烴的通式為

CyH2y+2(y≥1),設(shè)—CH3 個數(shù)為x,C原子個數(shù)為y=n+

m+a+x,H原子個數(shù)2y+2=2n+m+3x,解得x=m+

2a+2,則分子中—CH3 的個數(shù)為m+2a+2。

16.(1)CH4 (2)3∶1 (3)CH2?CH—CH2CH3、

CH2?C(CH3)2、CH3CH?CHCH3

17.Ⅰ.①B ②C ③ A ④ C

Ⅱ.(1)· O

··

··

·

· H H

·

· C

·H·

·

·

·

· C

·H·

·

· H (2)①2,4-二甲基-3-乙

基-3-己烯 ②1,4-二甲苯 (3)(CH3)3CC(CH3)3 2,2,3,

3-四甲基丁烷 (4) 或

18.(1)C2H4 (2)b (3)CH3OCH3

(4)CH3COOH+CH3CH2OH

濃硫酸

?????CH3COOCH2CH3

+H2O 60%

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

第一節(jié) 鹵代烴

【基礎(chǔ)鞏固】

1.C 2.B

3.C 解析:氯乙烯分子中不飽和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sp

2 雜化,則C—Cl鍵采用的成鍵軌道是sp

2 p,C正確。

4.C 5.A

6.D 解 析:CH3CH (OH )CH2OH 可 以 由

CH3CHBrCH2Br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得到,而CH3CHBrCH2Br可

以由CH3CH?CH2 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得到,CH3CH?CH2

可以由CH3CH2CH2Br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得到,故合成順序為

CH3CH2CH2Br

NaOH、CH3CH2OH

→ CH3CH ? CH2

Br2

CH3CHBrCH2Br

NaOH、H2O

→CH3CH(OH)CH2OH,從左

至右發(fā)生的反應(yīng)類型是消去反應(yīng)、加成反應(yīng)、水解反應(yīng)(或取

代反應(yīng)),D正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25頁

24

7.B

8.D 解析:根據(jù)題意,Br2 在與CH2?CH2 反應(yīng)前,先

斷裂成Br- 和Br+ ,其中Br+ 先與CH2?CH2一端的碳原子

結(jié)合,然后Br- 與另一端的碳原子結(jié)合。NaCl和 NaF在溶

液中可電離出Cl- 和F- ,CH2?CH2 與Br2 在盛有 NaCl和

NaF的水溶液中反應(yīng),必先有Br+ 先與 CH2?CH2一端的

碳原子結(jié)合,所以產(chǎn)物的結(jié)構(gòu)中一定含有溴原子,故結(jié)構(gòu)最

不可能的是FCH2CH2F,D正確。

9.(1)

??? ??

CH?CH2 (2)加成 酯化(或取代)

(3)

??

?? ??

?CH CH2?

??? ??

C?CH

??? ??

CH

CH3

O C

O

?

CH3

(4)

??? ??

CH

Br

CH3 +NaOH

??? ??

CH

OH

CH3

+NaBr

【能力提升】

10.(1)CH2?CH2+HCl →CH3CH2Cl

(2)加成反應(yīng) 取代反應(yīng) 消去反應(yīng)

(3)

??

??

??

CH2CH3

+Br2

光照

??

??

??

CHCH3

Br

+HBr

n

??

??

??

CH?CH2

一定條件

??

??

??

?CH—CH2?

(4)

??

??

??

H3C

Br

CH3

??

??

??

H3C

Br

CH3

(5)①

??

??

??

+Br2

FeBr3

??

??

??

Br

+HBr

??

??

??

Br

+3H2

催化劑

Br

Br

+NaOH

??

+NaBr+H2O

第二節(jié) 醇 酚

【基礎(chǔ)鞏固】

1.A 2.C 3.A

4. A 解 析:C4H8 的 結(jié) 構(gòu) 可 能 為 1-丁 烯

(CH2?CH—CH2—CH3)、2-丁烯(CH3—CH?CH—CH3)

或環(huán)丁烷( ),其中,環(huán)丁烷中含有4個C—C單鍵,A正確;

含有苯環(huán)的烴屬于芳香烴,環(huán)己烷( )中無苯環(huán),不是

芳香烴,??

?? ??

NO2

中除含 C、H 元素外,還含有 N、O 元

素,不屬于烴,B錯誤;羥基與鏈烴基或苯環(huán)側(cè)鏈直接相連的

有機物屬于醇類,羥基與苯環(huán)直接相連形成的有機物為酚

類,因此

??

?? ??

OH

是酚,??

?? ??

OH 是醇,不是同類物

質(zhì),不互為同系物,C錯誤;分子式為C2H6O的有機物可以是

醇CH3CH2OH,也可以是醚CH3OCH3,D錯誤。

5.C 解 析:應(yīng) 該 用 無 水 硫 酸 銅 檢 驗 水,而 不 是 用

CuSO4·5H2O檢驗水,A錯誤;乙醇燃燒時有氧氣參加,不

能證明乙醇中含有 O元素,B錯誤;將灼燒后表面變黑的螺

旋狀銅絲伸入約50℃的乙醇中,銅絲能保持紅熱一段時間,

說明該反應(yīng)是放熱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使銅絲保持紅熱,C正

確;乙醇和鈉的反應(yīng)是放熱反應(yīng),乙醇易揮發(fā),導致收集的氣

體中含有乙醇蒸氣,會影響乙醇分子結(jié)構(gòu)的確定,D錯誤。

6.C

7.B 解析:將12.4g該有機物的完全燃燒產(chǎn)物通過濃

硫酸,濃硫酸起干燥劑作用,其增重的10.8g為水的質(zhì)量,則

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

10.8g

18g·mol-1=0.6mol,含有 H 元素的物質(zhì)

的量為0.6mol×2=1.2mol,則 H 質(zhì)量為1g·mol-1×

1.2mol=1.2g,堿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則堿石灰增重的17.6g

為二氧 化 碳 的 質(zhì) 量,則 CO2 物 質(zhì) 的 量 為

17.6g

44g·mol-1 =

0.4mol,原 有 機 物 中 含 有 C 的 質(zhì) 量 為 12g· mol-1 ×

0.4mol=4.8g;故該有機物中含有 C、H 元素的質(zhì)量為

4.8g+1.2g=6g<12.4g,所以該有機物分子中一定含有

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質(zhì)的量為

12.4g-6g

16g·mol-1=0.4mol,所

以該有 機 物 分 子 中 C、H、O 原 子 數(shù) 之 比 為 0.4 mol∶

1.2mol∶0.4mol=1∶3∶1,其最簡式為CH3O。根據(jù)分析

可知,該有機物的最簡式為CH3O,A正確;該有機物分子中

只含有C、H、O三種元素,H原子數(shù)只能為偶數(shù),其分子式不

可能為CH3O,B錯誤;設(shè)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H3O)n,當

n=2時,得到的分子式C2H6O2 中 H 原子已經(jīng)達到飽和,則

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2H6O2,C正確;乙二醇屬于醇類,其

分子式為C2H6O2,則該有機物可能屬于醇類,D正確。

8.C 解析: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脫水,羥基連接的 C

原子左側(cè)C原子和下方C原子都能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生成2種

四烯烴,A 正確;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羥基,可發(fā)生取代反

應(yīng),含 有 碳 碳 雙 鍵,可 發(fā) 生 加 成 反 應(yīng),B 正 確;分 子 式 為

C15H26O,1 mol橙花醇在氧氣中充分燃 燒,需 消 耗 氧 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26頁

25

15+

26

4

-

1 2 mol=21 mol,C 錯誤;有機物分子中含有

3個碳碳雙鍵,則1mol橙花醇在室溫下與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反應(yīng),最多可消耗3mol溴單質(zhì),D正確。

9.(1)小 (2)D (3)CH2?CH2 + H2O →

CH3CH2OH 加 成 反 應(yīng) (4)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能力提升】

10.B 11.C

第三節(jié) 醛 酮

【基礎(chǔ)鞏固】

1.C 2.A

3.B 解析:有機物甲可被氧化成羧酸,也可被還原成

醇,則有機物甲中含有醛基,由甲生成的羧酸與醇在一定條

件下 反 應(yīng) 可 以 生 成 酯,乙 的 分 子 式 為 C2H4O2,則 乙 為

HCOOCH3,甲為 HCHO,HCHO 分子中 H 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

12+2+16

×100%≈6.7%,A錯誤;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分

別為甲酸、甲醇,甲醛、甲酸、甲醇均可溶于水,B正確;甲醛在

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C錯誤;分子式為C4H8O2 的有機物

可能為羧酸或酯等,而乙為甲酸甲酯,所以二者不一定互為

同系物,D錯誤。

4.D 解析: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yīng)的有機物不一定是

醛,如甲酸、葡萄糖等,A錯誤;1mol甲醛與足量的銀氨溶液

反應(yīng),最多得到4molAg,B錯誤;羰基本身含有一個碳原子,

當羰基兩端連接的都是烴基時,得到的才是酮,當羰基兩端

連接最簡單的烴基甲基時,得到的最簡單的酮是丙酮,C錯

誤;完全燃燒等物質(zhì)的量的乙醛和乙醇,雖然乙醛和乙醇有

相同數(shù)量的C原子,但是乙醇的氫原子比乙醛多,所以乙醇

消耗氧氣的質(zhì)量比乙醛多,D正確。

5.D

6.D 解析:酸性強弱:H2CO3 >C6H5OH>HCO3 ,

C6H5OH與 CO2-

3 無法共存于溶液中,會發(fā)生反應(yīng),所以無

論CO2 少量還是過量,與苯酚鈉發(fā)生反應(yīng)只會生成 HCO3 ,

即C6H5O- +CO2+H2O →C6H5OH+HCO3 ,生成物錯

誤,A 不 符 合 題 意;甲 醛 結(jié) 構(gòu) 中 相 當 于 有 兩 個 醛 基

( C

O

?

H ),當有足量氧化劑時,甲醛應(yīng)全部被氧化,1mol

CH4 可 生 成 4 molAg,并 生 成 碳 酸 鹽,離 子 方 程 式 為

HCHO +4[Ag(NH3)2]+ +4OH- △

→CO2-

3 +2NH+

4 +

4Ag↓+6NH3+2H2O,生成物錯誤,B不符合題意;醋酸是

弱電解質(zhì),離子方程式中不應(yīng)拆寫成離子形式,離子方程式

應(yīng)為 HCO3 +CH3COOH??CH3COO- +CO2↑+H2O,

物質(zhì)拆寫錯誤,C不符合題意;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堿性環(huán)

境)加熱反應(yīng),生成磚紅色 Cu2O 沉淀、乙酸鹽和水,產(chǎn)物、系

數(shù)、拆寫均無錯誤,D符合題意。

【能力提升】

7.(1)

??

?? ??

C

Cl

CH3

CH3??

?? ??

CH

CH3

CH2

Cl

(2)消去反應(yīng) 氫氧化鈉水溶液、△

(3)

??

?? ??

C

CH3

?CH2 +HBr

過氧化物

??

??

??

CH

CH3

CH2Br

8.(1)冷凝回流 NaOH (2)C (3)Br2 (4)除去

有機層的水 (5)間溴苯 甲 醛 因 溫 度 過 高 而 被 氧 化

(6)40%

解析:(1)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以提高原料的利用

率,錐形瓶中盛放的是 NaOH溶液,用來吸收沸點較低的溴。

(2)步驟1反應(yīng)過程中,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應(yīng)控制溫度低

于溴和苯甲醛的沸點,所以溫度應(yīng)低于58.8℃。(3)步驟2

有機層中的溴能與 NaHCO3 溶液反應(yīng),所以有機層用10%

NaHCO3 溶液洗滌,是為了除去溴。(4)經(jīng)洗滌的有機層加

入適量無水 MgSO4 固體,放置-段時間后過濾出 MgSO4·

nH2O晶體,所以步驟3中加入無水 MgSO4 固體,是為了除

去有機物中的水。(5)采用減壓蒸餾,可以降低餾出物的沸

點,因此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分離出餾分,防止間溴苯甲醛

因溫度過高被氧化。(6)依據(jù)

??

??

??

CHO

+Br2

無水 AlCl3

1,2-二氯乙烷

??

??

??

CHO

Br

+HBr,設(shè)5.3g苯甲醛完全反應(yīng)可生成xg間溴

苯甲醛,則有106∶185=5.3∶x,解得x=9.25,所以間溴苯

甲醛產(chǎn)率=

3.7g

9.25g

×100%=40%。

第四節(jié) 羧酸 羧酸衍生物

【基礎(chǔ)鞏固】

1.A 2.B 3.D

4.B 解析:3.6g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2mol,乙二酸與二

元醇完全酯化反應(yīng)脫去 2分子 H2O,即乙二酸+二元醇 →

酯+2H2O,故二元醇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

可知,二元醇的質(zhì)量為w g+3.6g-9g=(w+3.6-9)g,

該二元醇的摩爾質(zhì)量為

(w+3.6-9)g

0.1mol

=

w+3.6-9

0.1

mol-1,故該二元醇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

w+3.6-9

0.1

,B正確。

5.C 解析:有機物A的分子式為C8H8O2,A分子中只

含一個苯環(huán)且苯環(huán)上只有一個取代基,A的核磁共振氫譜有

4組峰且面積之比為1∶2∶2∶3,說明 A含有四種氫原子且

其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2∶2∶3,結(jié)合紅外光譜可知,分子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27頁

26

存 在 酯 基 等 基 團,故 有 機 物 A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COOCH3 。由分析可知,A中含有苯環(huán)和酯基,屬

于 芳 香 化 合 物,A 正 確;據(jù) 分 析,A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COOCH3 ,B正確;苯環(huán)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氫氣發(fā)

生加成反應(yīng),酯基不能與 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1molA最多可

與3mol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C錯誤;當紅外線照射有機物分

子時,分子中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可發(fā)生振動吸收,不同的化

學鍵或官能團吸收頻率不同,在紅外光譜上將處于不同的位

置,從而可以獲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學鍵或官能團的信息,D

正確。

6.(1) CH3CHCOOH

OH

(2)abce

(3) CH2? CHCOOH 2CH3CHCOOH

OH

濃硫酸

?????

CH3 CH

C

O

?

O

CH CH3

O C

O

?

+2H2O

(4) CH3CH

OH

COOH +2Na → CH3CH

ONa

COONa +

H2↑

解析:2.64gCO2 和1.08gH2O 中碳元素、氫元素的物

質(zhì)的量分別是

2.64g

44g·mol-1 =0.06mol、

1.08g

18g·mol-1 ×2=

0.12mol,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1.8g有機物 A中氧元素的

質(zhì)量是1.8g-0.06mol×12g·mol-1 -0.12mol×1g·

mol-1=0.96g,氧 元 素 的 物 質(zhì) 的 量 為

0.96g

16g·mol-1 =

0.06mol,A的最簡式是 CH2O,由于 A 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

90,故 A的分子式是C3H6O3。(1)A的分子式是C3H6O3,

A中含有—COOH和—OH,核磁共振檢測發(fā)現(xiàn)有機物 A的

譜圖中 H 原子峰值比為3∶1∶1∶1,則 A 的結(jié)構(gòu)簡式是

CH3CHCOOH

OH

;(2) CH3CHCOOH

OH

中含有羥基,能發(fā)生

消去反應(yīng)生成 CH2?CHCOOH,a正確;CH3CHCOOH

OH

中含有羥基、羧基,能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酯化反應(yīng)屬于取代反

應(yīng),b正確;CH3CHCOOH

OH

中含有羥基、羧基,能發(fā)生縮聚

反應(yīng),縮聚反應(yīng)屬于聚合反應(yīng),c正確;CH3CHCOOH

OH

中不

含碳 碳 雙 鍵 等 不 飽 和 鍵,不 能 發(fā) 生 加 成 反 應(yīng),d 錯 誤;

CH3CHCOOH

OH

中含有羥基且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含有

氫原子,故其能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yīng),e正確。(3)B的分子式

為C3H4O2,B能和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說明 B中含有碳碳雙

鍵,則B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2?CHCOOH;另一種產(chǎn)物 C是

一種六元環(huán)狀酯,則C是 CH3 CH

C

O

?

O

CH CH3

O C

O

?

,2分

子 CH3CHCOOH

OH

發(fā) 生 酯 化 反 應(yīng) 生 成

CH3 CH

C

O

?

O

CH CH3

O C

O

?

和 H2O,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2 CH3CHCOOH

OH

濃硫酸

????? CH3 CH

C

O

?

O

CH CH3

O C

O

?

+

2H2O。

(4) CH3CHCOOH

OH

中羥基、羧基都能與鈉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放

出氫氣,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 CH3CH

OH

COOH +2Na →

CH3CH

ONa

COONa +H2↑。

【能力提升】

7.(1)防倒吸 (2)飽和 Na2CO3 溶液

(3)CH3CO18OCH2CH3 H2O (4)不 是 (5)3.45

(6)①快 ②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時間后停止

水解 (7)NaOH能與水解產(chǎn)物醋酸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隨著反

應(yīng)的進行,NaOH濃度逐漸減小直到完全消耗,其催化作用

也逐漸減弱,直到?jīng)]有催化作用 (8)蒸餾水

解析:(1)球形干燥管除了有冷凝的作用外,還能起到防

倒吸的作用。(2)②中盛裝的試劑是飽和碳酸鈉溶液,用來

溶解乙醇、消耗乙酸等。(3)由醋酸羥基氧示蹤法可知,醋酸

脫去羥基、醇脫去羥基氫,因此乙醇羥基氧示蹤法的產(chǎn)物為

CH3CO18OCH2CH3、H2O。(4)用醋酸羥基氧示蹤法中,產(chǎn)

物含18O的水占到總水量的一半,酯也一樣,說明酯化反應(yīng)的

歷程可能是乙酸分子中的碳氧雙鍵先打開,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28頁

27

氧原子上連氫原子,碳原子上連乙氧基,連在同一個碳上的

兩個羥基不穩(wěn)定,會脫水,脫水有兩種情況,從而使得產(chǎn)物

含18O的水占到總水量的一半,酯也一樣,說明酯化反應(yīng)不是

簡單的取代反應(yīng)。(5)在投料1∶1的情況下,測得120 ℃

時,CH3COOH 的 平 衡 轉(zhuǎn) 化 率 為 65%,則 K =

c(CH3COOC2H5)·c(H2O)

c(CH3COOH)·c(C2H5OH) =

0.65×0.65

0.35×0.35

≈ 3.45。

(6)①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越大,相同時間內(nèi)

剩余乙酸乙酯的量越少,則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越快。②氫

氧化鈉溶液濃度一定時,隨著水解反應(yīng)的進行,相同時間內(nèi)

乙酸乙酯的變化量越來越少,并且最終不變化,即乙酸乙酯

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狀態(tài)。(7)乙酸乙

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由于氫氧化鈉在反應(yīng)中起催化作

用,濃度較大時,催化作用效果明顯,隨著乙酸乙酯水解反應(yīng)

的進行,生成乙酸和乙醇的量逐漸增加,氫氧化鈉可與醋酸

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從而導致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逐漸減小,直

至消耗完全,其催化作用也逐漸減弱,直到?jīng)]有,則乙酸乙酯

的水解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乙酸乙酯的剩余量不變。(8)在

實驗中,乙酸乙酯水解過程中部分揮發(fā),為體現(xiàn)氫氧化鈉的

催化作用,可以用蒸餾水代替氫氧化鈉溶液來進行空白對照

實驗,推算乙酸乙酯的揮發(fā)損耗,便于對數(shù)據(jù)進行修正。

8.Ⅰ.(1)CH2?CH2 +Br2 →CH2BrCH2Br

(2)CH2BrCH2Br+2NaOH

→HOCH2CH2OH + 2NaBr

(3)加聚反應(yīng) ?CH2—CH2? Ⅱ.(4)碳碳雙鍵、羧基

(5)CH3CH2OH+CH2?CHCOOH

濃硫酸

?????CH2?CH

COOCH2CH3+H2O

(6)acd (7) CH3 C

CH3

?CH COOH

解析:Ⅰ.(1)①表示的是乙烯和溴的加成反應(yīng),化學方

程式為CH2?CH2+Br2 →CH2BrCH2Br。(2)②為取代

反應(yīng),CH2BrCH2Br在 NaOH 溶液、加熱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

應(yīng)生 成 醇,化 學 方 程 式 為 CH2Br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3)B是高分子化合物,則③的反

應(yīng)類型為加聚反應(yīng),B為聚乙烯。Ⅱ.(4)由流程圖可知,有

機物E為丙烯酸,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2?CHCOOH,它的官能

團為碳碳雙鍵和羧基。(5)有機物D為乙醇,有機物E為丙

烯酸,它們在濃硫酸作催化劑、加熱的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

酯和 水,化 學 方 程 式 為 CH3CH2OH+CH2?CHCOOH

濃硫酸

?????CH2?CHCOOCH2CH3+H2O。(6)在高溫下,將

石油產(chǎn)品中具有長鏈分子的烴斷裂為各種短鏈的氣態(tài)烴和

液態(tài)烴稱為碳的裂解,乙烯、丙烯是石油裂解的產(chǎn)物,a正確;

乙二醇含有羥基,水中也含有羥基,乙二醇和水分子之間易

形成氫鍵,故乙二醇易溶于水,b錯誤;丙烯酸乙酯可發(fā)生酯

的水解反應(yīng),水解反應(yīng)也屬于取代反應(yīng),c正確;D為乙醇,可

以由葡萄糖發(fā)生無氧呼吸得到,d正確。(7)丙烯酸乙酯的

同分異構(gòu)體有多種,其中有一種含羧基和碳碳雙鍵,核磁共

振氫譜的峰面積之比為6∶1∶1,說明含有2個甲基,故該同

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3 C

CH3

?CH COOH 。

第五節(jié) 有機合成

【基礎(chǔ)鞏固】

1.B 2.B

3.B 解析:CH2

OH

CH

CH3

CHO 可先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生

成 CH2? C (CH3 )CHO,再 發(fā) 生 加 成 反 應(yīng),生 成

CH3CH(CH3)CH2OH,然 后 發(fā) 生 消 去 反 應(yīng),生 成

CH3 C

CH3

?CH2 ,則反應(yīng)類型分別為消去→加成→消去,B

正確。

4.D 解析:消去反應(yīng)主要是消去原子或原子團,形成

雙鍵或三鍵,A錯誤;酯化反應(yīng)是羧酸與醇生成酯和水的反

應(yīng),不可能引入鹵素原子,B錯誤;水解反應(yīng)是有機物與水反

應(yīng),不可能引入鹵素原子,C錯誤;烷烴或芳香烴的取代反應(yīng)

均可引入鹵素原子,D正確。

5.C 6.C

7.

8.(1)

??

?

??

CHO

(2)

CH2OH

濃硫酸

?

+H2O 消去反應(yīng)

?

+H2

催化劑

→ 加成反應(yīng)

【能力提升】

9.D 解析:由B與新制Cu(OH)2 反應(yīng)生成C,再結(jié)合

A的分子式,可推知B為 CH3CHO、C為 CH3COONa、D為

CH3COOH、E為 CH3CH2OH;由B的結(jié)構(gòu)簡式、題給已知

反 應(yīng),結(jié) 合 A 的 分 子 式 C4H8O3 可 知,A 為

CH3COOCH

CH3

OH 。有機物 A只有一種結(jié)構(gòu),A 錯誤;反

應(yīng)①為醛的還原反應(yīng),B錯誤;CH3CHO和CH3COOH 的最

簡式不同,C錯誤;檢測酒駕就是檢測CH3CH2OH 的含量,

D正確。

10.(1)液溴、FeBr3 羧基 酯基 (2)氧化反應(yī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29頁

28

(3)

??

(CH3)2C?CHCH?C(CH3)2 或

(4)

Br

Br

+2NaOH

OH

OH

+2NaBr

(5)

??

加成反應(yīng)

解析:由 C

催化劑

??

和 ?+ ?催化劑

→ ,

可推出 C 為

??

,??

?? ??

與 Br2 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生成 A

(

??

?? ??

Br

),A與 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B(

Br

),

C為

??

,C與Br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 D(

Br

Br

),D

在 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 E(

OH

OH

),E與乙酸發(fā)生

酯化 反 應(yīng) 生 成 F(

O C

O

?

CH3

O C

O

?

CH3

),乙 苯 被 酸 性

KMnO4 溶 液 氧 化 為 G(

??

??

??

COOH

)。(1)反 應(yīng) ① 為

??

?? ??

+Br2

FeBr3

→??

?? ??

Br

+HBr,所以反應(yīng)①所需試

劑及條件是液溴、FeBr3;根據(jù)分析知,G為

??

??

??

COOH

,G中

含有羧基,F為

O C

O

?

CH3

O C

O

?

CH3

,F中含有酯基;(2)根

據(jù)分析知,過程③為

??

?? ??

KMnO4/H+

??

??

??

COOH

,反應(yīng)類

型為氧化反應(yīng);(3)根據(jù)分析知,C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一

氯代物只有兩種,說明該同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對稱性較強,結(jié)

構(gòu)簡式可能為 或(CH3)2C?CHCH ?C(CH3)2;(4)根

據(jù)分析,D為

Br

Br

,在 NaOH 的水溶液中加熱發(fā)生水

解 反 應(yīng) 生 成

OH

OH

,化 學 方 程 式 為

Br

Br

+

2NaOH

OH

OH

+2NaBr;(5)根據(jù)已知的反應(yīng)③,

??

與 CH3C ≡ CCH3 發(fā) 生 雙 烯 合 成 反 應(yīng) 生 成

??

,即為Ⅰ的結(jié)構(gòu)簡式;過程Ⅱ為碳碳雙鍵與Br2 的

反應(yīng),屬于加成反應(yīng)。

第三章測評卷

1.C 2.C

3.B 解析:溴水與乙烯混合,因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而褪色,

乙醇和溴水互溶,甲苯和乙酸乙酯與溴水混合后分層,且上

層都呈橙紅色,用新制氫氧化銅溶液不能區(qū)分,A 不符合題

意;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將甲苯和乙酸乙酯區(qū)分開,B符合

題意;用碳酸鈉溶液不能區(qū)分甲苯和乙酸乙酯,C不符合題

意;用氯化鐵溶液不能區(qū)分己烯、甲苯( ?? ??

?

CH3 )、乙酸

乙酯,且己烯、?? ??

?

CH3 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不符合題意。

4.D 解析:持續(xù)通入 X氣體,可以看到a處有紅色物

質(zhì)生成,這說明氧化銅被還原為銅。b處變藍,說明反應(yīng)中還

有水生成。c處得到液體,說明反應(yīng)中還有其他物質(zhì)生成,該

物質(zhì)遇冷會液化。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水和銅,A錯誤;CO

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CO2,B錯誤;氨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

水和氮氣,C 錯誤;乙醇還原氧化銅生成銅、水和乙醛,D

正確。

5.B 6.C 7.B 8.D 9.C

10.A 解析:化合物 A中含有苯環(huán),可與氫氣發(fā)生加成

反應(yīng),則1mol化合物 A最多可與3mol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30頁

29

A正確;化合物B中不含 H原子,分子式為C6Cl6,B錯誤;化

合物B中含有苯環(huán),是由苯和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生成的,C錯

誤;化合物 A中含有羧基,能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D錯誤。

11.D

12.C 解析:醋酸與碳酸氫鈉反應(yīng)有氣泡逸出,而苯酚

與碳酸氫鈉不反應(yīng),從而表明醋酸的酸性強于苯酚,A 不符

合題意;苯酚的鄰、對位上氫原子都能被溴水中的溴取代,而

苯與溴水不反應(yīng),從而表明羥基影響苯環(huán)的活性,B不符合題

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將甲苯上的甲基氧化,表明苯環(huán)可

影響甲基,但不能說明甲基對苯環(huán)有影響,不能達到實驗目

的,C符合題意;乙醇與鈉反應(yīng)不如水與鈉反應(yīng)劇烈,表明乙

基使羥基的活性降低,D不符合題意。

13.B 解析:乙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yīng)生成乙酸鈉和水,

醋酸屬于弱電解質(zhì),保留分子式,不能拆成離子形式,A 錯

誤;醋酸溶液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yīng)生成醋酸銅和水,醋酸屬

于弱電解質(zhì),保留分子式,氫氧化銅為懸濁液,保留分子式,

醋酸銅為強電解質(zhì),可以拆成離子形式,離子方程式書寫正

確,B正確;石炭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氫根離子,所以向苯酚鈉

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應(yīng)該生成碳酸氫鈉,而不是碳

酸鈉,C錯誤;1mol醛基可還原2molAg,甲醛的結(jié)構(gòu)相當

于2個醛基,所以1mol甲醛最多可以還原出4molAg,甲醛

自身被氧化為碳酸根離子,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 HCHO+

4[Ag(NH3)2]+ +4OH- △

→CO2-

3 +2NH+

4 +4Ag↓ +

6NH3+2H2O,H2O缺系數(shù)2,D錯誤。

14.D

15.(1)CH3CH?CHCH3+Br2 →CH3CHBrCHBrCH3

(2)

??

?? ??

CH3

+ Cl2

FeCl3

??

??

??

CH3

Cl

+ HCl

(3)BrCH2CH2CH3+NaOH

→CH2?CHCH3+NaBr+H2O

(4)

??

??

??

O-

+CO2+H2O →

??

??

??

OH

+HCO3

(5)

??

?? ??

OH

+3Br2 →??

?? ??

Br

Br

OH

Br↓+3HBr

(6)BrCH2CHBrCH3 +2NaOH

→ HOCH2CH(OH)CH3 +

2NaBr

(7)2CH3CH2CH2OH+O2

Cu

→2CH3CH2CHO+2H2O

16.(1)A B C F (2)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3)有 應(yīng)在錐形瓶和試管之間加一

個盛飽和 NaHCO3 溶液的洗氣瓶,除去 CO2 中混有的醋酸

蒸氣 (4)③④⑤

解析:(4)①制取乙酸乙酯用濃硫酸作催化劑,不是稀硫

酸作催化劑,不缺少必要的實驗步驟,①不符合題意;②實驗

室用無水乙醇和濃硫酸共熱到170℃制乙烯,在140℃得到

的是乙醚,不缺少必要的實驗步驟,②不符合題意;③鹵代烴

中鹵素檢驗時,應(yīng)該先加稀硝酸中和堿,后加硝酸銀溶液,否

則硝酸銀會和 NaOH 反應(yīng),得不到 AgI沉淀,缺少必要的實

驗步驟,故③符合題意;④做醛的還原性實驗時,當加入新制

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后,應(yīng)該加熱才能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缺少必

要的實驗步驟,故④符合題意;⑤檢驗淀粉已經(jīng)水解為葡萄

糖時,應(yīng)該先加 NaOH溶液,后加銀氨溶液,否則銀氨溶液和

稀硫酸反應(yīng)會干擾實驗,缺少必要的實驗步驟,⑤符合題意。

17.Ⅰ.(1)C 2 OH

濃硫酸

→ O

+H2O Ⅱ.(2)B (3)防暴沸 Ⅲ.(4)上 C (5)83℃

(6)87.8

解析:Ⅰ.(1)該實驗需要的溫度是85℃,所以需要水

浴加熱,溫度計應(yīng)該測量水浴溫度;環(huán)己烯的沸點為83℃,

采用冷凝的方法獲取產(chǎn)物,所以選取的裝置應(yīng)該是C;在濃硫

酸作催化劑、加熱條件下,醇能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生成醚,所以該

條件下,環(huán)己醇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生成醚,即發(fā)生副反應(yīng)的化學

方程 式 為 2 OH

濃硫酸

→ O +

H2O;Ⅱ.(2)濃硫酸稀釋時會放熱,且密度大于環(huán)己醇,所

以兩種試劑加入的順序是先加環(huán)己醇再加濃硫酸;(3)碎瓷

片中有很多小孔,其中有空氣,當水沸騰時,產(chǎn)生氣泡,可防

止液體劇烈沸騰;Ⅲ.(4)環(huán)己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

水,則用分液漏斗分離時,從上口倒出;碳酸鈉和硫酸反應(yīng)生

成可溶性的硫酸鈉,從而除去硫酸,C正確;(5)用蒸餾燒瓶進

行蒸餾,根據(jù)環(huán)己烯的沸點知,收集產(chǎn)品的溫度是 83℃;

(6)m(環(huán)己烯)=0.800g·mL-1×9.0mL=7.200g,n(環(huán)己

烯 ) =

7.200g

82g·mol-1 ≈ 0.0878mol,m(環(huán) 己 醇 ) =

0.981g·mL-1 × 10.2 mL ≈ 10.0g,n(環(huán) 己 醇 )=

10.0g

100g·mol-1 =0.100 mol,實 驗 的 產(chǎn) 率=

0.0878mol

0.100mol

×

100%=87.8%。

18.(1)(酚)羥基、羰基、酰胺基(任選兩種) (2)消去反應(yīng)

(3) ?? ??

?

HCOO N

CH3

CH3

或 ?? ??

?

HCOO

CH3

NH2

CH3

?? ??

?

HCOO

H3C

NH2

H3C

(4)

(5)

??

??

??

CH3

濃硝酸

濃硫酸,△

??

??

??

CH3

NO2

H2

Pd/C

??

??

??

CH3

NH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31頁

30

(CH3CO)2O

??

??

??

CH3

NHCOCH3

酸性 KMnO4 溶液

??

??

??

COOH

NHCOCH3

解析:(1)根據(jù)D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D中的含氧官能團名

稱為(酚)羥基、羰基、酰胺基;(2)根據(jù)F和 G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

知,F→G的反應(yīng)類型為羥基的消去反應(yīng);(3)①能發(fā)生銀鏡

反應(yīng),說明含有醛基;②能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其水解產(chǎn)物之一能

與FeCl3 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yīng),這說明應(yīng)該是酚羥基和甲酸形

成的酯基;③分子中只有4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原子,說明

苯環(huán)上的取代基應(yīng)該是對稱的,符合條件的有機物同分異構(gòu)

體為

???

HCOO ??

N

CH3

CH3

???

HCOO ??

CH3

NH2

CH3

???

HCOO ??

H3C

NH2

H3C

;(4)E經(jīng)還原得到 F,E的分子是

為C14H17O3N,根據(jù)D、F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該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羰

基被還原的反應(yīng),所以E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5)由于

苯胺易被氧化,因此首先將甲苯硝化,然后再將硝基還原為

氨基后,再與(CH3CO)2O反應(yīng),最后將甲基變?yōu)轸然纯傻?/p>

到產(chǎn)品,流程圖為

??

??

??

CH3

濃硝酸

濃硫酸,△

??

??

??

CH3

NO2

H2

Pd/C

??

??

??

CH3

NH2

(CH3CO)2O

?

?

?

CH3NHCOCH3

酸性

KMnO4

溶液

?

?

?

COOH

NHCOCH3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第一節(jié) 糖類

【基礎(chǔ)鞏固】

1.B 2.B 3.C

4.B 解析:纖維素水解的條件是在纖維素中加入濃硫

酸并 加 熱,而 證 明 水 解 產(chǎn) 物 是 葡 萄 糖 時,無 論 用 新 制

Cu(OH)2 懸濁液,還是用銀氨溶液,都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

能進行,所以加鑒別試劑時,必須先用過量 NaOH 溶液中和

硫酸。

5.D 解析:甲烷與Cl2 混合后光照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它取

代后的產(chǎn)物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還

有氯化氫,A錯誤;在一定條件下苯與 H2 反應(yīng)發(fā)生加成反

應(yīng),苯中加成的鍵屬于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特殊的鍵,B錯

誤;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熱,蔗糖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得

到葡萄糖、果糖,C錯誤;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可

獲得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D正確。

6.C

7.B 解析:碘水變藍,證明含有淀粉,故有可能是淀粉

部分水解,A錯誤;重鉻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能把乙醇氧化,

說明乙醇具有還原性,B正確;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需要在堿性條件

下進行,C錯誤;實驗表明葡萄糖被氧化,說明葡萄糖具有還

原性,D錯誤。

8.(1)⑥ (2)C

(3)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4)C6H12O6+6O2

→6CO2+6H2O

【能力提升】

9.B

10.(1)取代反應(yīng)(酯化反應(yīng)) (2)酯基、碳碳雙鍵 氧

化反應(yīng) (3)己二酸

第二節(jié) 蛋白質(zhì)

【基礎(chǔ)鞏固】

1.A 2.C

3.D 解析:石油分餾無法得到植物油,A錯誤;在酒化

酶的作用下,葡萄糖被分解為乙醇和二氧化碳,B錯誤;汽油

無法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C錯誤;向蛋白質(zhì)溶液中加入重金

屬鹽,會使蛋白質(zhì)變性析出,D正確。

4.C 5.D 6.C 7.D 8.B

9.D 10.C

【能力提升】

11.A

12.(1)取代反應(yīng) ?

??

OCH3

CH2OH

(2)BD (3) ?

??

OH

H2N CH COO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32頁

31

→ +H2O

(4 ) ?

??

CH2ONO2

CH3

、 ?

??

ONO2

CH2CH3

、 ?

??

CH2NO2

OCH3

、

?

??

OCH2NO2

CH3

(5) ?

??

CH3OH

CH3I

→?

??

CH3OCH3

KMnO4/H+

?

??

COOH

OCH3

HI

→?

??

COOH

OH

第三節(jié) 核酸

【基礎(chǔ)鞏固】

1.D 解析:(NH4)2SO4、Na2SO4 等鹽的溶液也會使蛋

白質(zhì)凝聚析出,而析出的蛋白質(zhì)仍能溶解在水中,D錯誤。

2.B 3.C 4.D

5.C 解析:核糖的分子式是 C5H10O5,葡萄糖的分子

式是C6H12O6,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A 錯

誤;核糖分子中不含有酯基、碳鹵鍵等官能團,不能發(fā)生水解

反應(yīng),B錯誤;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夠與 H2 加成發(fā)生還

原反應(yīng),C正確;當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羧基時,會表現(xiàn)酸

性,從而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核糖分子中不含有羧基,不能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D錯誤。

6.D 7.D 8.A

【能力提升】

9.B 10.D

第四章測評卷

1.C 2.B

3.C 解析:核糖核酸是由C、H、O、N、P元素組成的,不

含S元素,A錯誤;脂類是由C、H、O等元素組成,不含S元

素,B錯誤;蛋白質(zhì)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而有的氨基酸中含有

S元素,C正確;肝糖元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

質(zhì),不含有S元素,D錯誤。

4.C 解析:因為高溫能使蛋白質(zhì)變性,所以加熱煮沸能

殺滅埃博拉病毒,A正確;蛋白質(zhì)是由氨基酸組成的,不同氨

基酸進行脫水縮合之后形成多肽鏈,這些鏈狀結(jié)構(gòu)不斷盤曲

與折疊,形成了空間結(jié)構(gòu)復雜的蛋白質(zhì),因此蛋白質(zhì)中有肽

鍵,肽鍵的結(jié)構(gòu)式為 N

H

C

O

?

,B正確;病毒的主要成分是

核酸和蛋白質(zhì),核酸構(gòu)成核心,蛋白質(zhì)構(gòu)成外殼,蛋白質(zhì)都是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產(chǎn)物大部分是α-氨基酸,不是所

有,C錯誤;構(gòu)成蛋白質(zhì)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每種氨基酸分

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

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既能和鹽酸反應(yīng)生成

鹽,又能和 NaOH反應(yīng)生成鹽,D正確。

5.A 6.B 7.B 8.C 9.C

10.B 解析: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A錯誤;丙烯與

氯氣在500 ℃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生成 A(CH2?CHCH2Cl),

CH2?CHCH2Cl與Br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B(CH2BrCHBrCH2Cl),

B正確;苯和環(huán)己烷均不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yīng),C錯誤;

溴苯和苯都不與 NaOH 溶液反應(yīng),并且都不溶于 NaOH 溶

液,分離溴苯和苯應(yīng)該采用蒸餾的方式,D錯誤。

11.A 12.C 13.B 14.A

15.(1)③ (2)⑤ (3)④ (4)⑥ (5)② (6)①

16.Ⅰ.甘氨酸 HOOCCH2CH2 CH

NH2

COOH

Ⅱ.(1)c (2)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2CO2↑

(3)2CH3CH (OH)COOH

催化劑

→ O

CH

H3C

C

O

?

O

C CH CH3

O

?

+2H2O

17.(1)③ (2)④ ③

(3) OH

CH3CH COOH

COOH

?CH2 CH?

O

CH

CH3

C

O

?

O

CH

CH3

C

O

?

(4)消去反應(yīng) 加聚反應(yīng)

18.(1)酚羥基 (2)取代反應(yīng)

(3) ?

??

O

?

O

?

OH

(4)HC≡ CCH2OH + CH3COOH

濃硫酸

?????CH3COOCH2C≡CH+H2O

(5)乙酸甲酯

(6) ?

??

HO OCH2C?CCH2N(C2H5)2

O

?

解析:A是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為C6H6O,為苯酚,結(ji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33頁

32

構(gòu)簡式為 ?

??

OH

,苯酚和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制得B,B為環(huán)己

醇,結(jié)構(gòu)簡式為 OH ,環(huán)己醇可以和氯化氫在加熱的

條件下反應(yīng)生成C,C為

Cl

,由已知①可知,C可以和

Mg、乙醚反應(yīng)制得D,D為

ClMg

,D和F反應(yīng)生成G,

根據(jù)G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E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O

?

O

?

OH

,E與

濃硫酸、甲醇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yīng)制得 F,F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O

?

O

?

OCH3

,D與F可以在酸性條件下反應(yīng)制得 G;由 K

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J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HC≡CCH2OH,與乙酸和

濃硫酸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制得 K,K與 HN(C2H5)2、甲醛反應(yīng)制

得L,根據(jù)提示信息②可知,L和 G反應(yīng)可制得奧昔布寧,其

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HO OCH2C?CCH2N(C2H5)2

O

?

。(1)A

是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為 C6H6O,為苯酚,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OH

,分子中含氧官能團是酚羥基;(2)環(huán)己醇可以和氯化

氫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yīng)生成C,B→C的反應(yīng)類型是取代反

應(yīng);(3)根 據(jù) G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可 知,E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O

?

O

?

OH

;(4)由 K 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J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HC≡CCH2OH,與乙酸和濃硫酸發(fā)生酯化 反 應(yīng) 制 得 K,

J→K的化學方程式是HC≡CCH2OH+CH3COOH

濃硫酸

?????

CH3COOCH2C≡CH+H2O;(5)G、L和奧昔布寧的沸點均

高于200℃,G和L發(fā)生反應(yīng)合成奧昔布寧時,是可逆反應(yīng),

反應(yīng)過程中生成了乙酸甲酯,通過在70℃左右將其蒸出來,

生成物濃度減小,促進反應(yīng)正向進行;(6)G和L發(fā)生反應(yīng)合

成 奧 昔 布 寧, 奧 昔 布 寧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是 ?

??

HO OCH2C?CCH2N(C2H5)2

O

?

。

第五章 合成高分子

第一節(jié)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基礎(chǔ)鞏固】

1.B 2.A 3.B 4.C 5.D

6.C 解析:由P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合成P的反應(yīng)為加

聚反應(yīng),產(chǎn)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P,沒有小分子生成,合成P

的單體 A 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CH2 CH?C(CH3)2 ,則

A的分子式為C11H14,由 A分子具有碳碳雙鍵、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可

知,A 可 發(fā) 生 取 代、氧 化、加 成 等 反 應(yīng),A、B 均 正 確;將

???

CH2 CH?C(CH3)2 寫成

?

?

?

H2C

C

H

?C

CH3

CH3

,

由于單鍵可以旋轉(zhuǎn),故分子中11個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C

錯誤;由 A的結(jié)構(gòu)簡式

???

CH2 CH?C(CH3)2 可知,

1個苯環(huán)能與3個 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1個雙鍵能與1個 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則1molA最多能與4molH2 發(fā)生加成反

應(yīng),D正確。

7. B 解 析: 該 物 質(zhì) 可 由 小 分 子

??

C ?

O

H3C—O—?

OCH3

C

O

?—O—CH3

OCH3

、乙二醇通過縮聚反

應(yīng) 生 成, A 正 確; 合 成 該 物 質(zhì) 的 單 體 是

??

C ?

O

H3C—O—?

OCH3

C

O

?—O—CH3

OCH3

CH2OH

CH2OH

,兩種分

子中均不含兩個—COOH,B錯誤;合成該物質(zhì)的單體之一乙

二醇可 作 汽 車 的 防 凍 液,C 正 確;1mol該 物 質(zhì) 由n mol

??

C ?

O

H3C—O—?

OCH3

C

O

?—O—CH3

OCH3

與n mol乙二醇縮聚

反應(yīng)得到,產(chǎn)物與足量 NaOH 溶液反應(yīng),最多可消耗2n mol

NaOH,D正確。

【能力提升】

8.D 解析:CH≡CH 與試劑a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 B,

HOOCCH?CHCOOH分子內(nèi)脫水生成C,B和C聚合生成 M,

根據(jù)聚合物 M的結(jié)構(gòu)式可知,M的單體為CH2?CH—OCH3

和 ,由此可知,B 為 CH2?CH—OCH3,C 為

,則 試 劑 a為 CH3OH。根 據(jù) 分 析,試 劑 a 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34頁

33

CH3OH,名稱是甲醇,A正確;化合物B為CH2?CH—OCH3,

碳碳雙鍵上的每個碳原子連接的兩個原子或原子團不同時

才能形成順反異構(gòu),B的其中一個雙鍵碳原子上連接的兩個

原子相同,故 B不存在順反異構(gòu)體,B 正確;化合物 C 為

,其結(jié)構(gòu)對稱,只含有一種氫原子,則核磁共振

氫譜有一組峰,C正確;聚合物 M 是由 CH2?CH—OCH3

和 發(fā) 生 加 聚 反 應(yīng) 生 成 的,不 是 縮 聚 反 應(yīng),D

錯誤。

9.(1)碳碳雙鍵 (2)取代反應(yīng)(或水解反應(yīng))

(3) ??

?

H3C CH3

(4)nHOCH2—CH2OH+n ??

?

HOOC COOH

濃硫酸

?????

??

?

H?OCH2—CH2O—C

O

?

C?OH

O

?

+(2n-1)H2O

(5)CH3CHO OH

?CH2 CH?

第二節(jié) 高分子材料

【基礎(chǔ)鞏固】

1.A 2.D

3.C 解析:乙烯是純凈物,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高

分子化合物都屬于混合物,A 錯誤;乙烯通過加成聚合反應(yīng)

得到聚乙烯,聚乙烯中無不飽和鍵,性質(zhì)穩(wěn)定,難以降解,B錯

誤;乙烯與聚乙烯的最簡式均為CH2,相同質(zhì)量的乙烯與聚

乙烯,完全燃燒所需要的氧氣質(zhì)量相同,C正確;乙烯分子中

含有碳碳雙鍵,能被酸性KMnO4 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聚乙

烯中無不飽和鍵,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D錯誤。

4.D 解析:碳碳雙鍵以及雙鍵碳上所連原子共平面,

苯環(huán)以及苯環(huán)相連原子共平面,各平面以單鍵相連,單鍵可

以旋轉(zhuǎn),所以四苯基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處于同一平

面上,A正確;1mol苯環(huán)可以與3mol氫氣加成,1mol碳碳

雙鍵可以與1mol氫氣加成,所以1mol四苯基乙烯與 H2 加

成最多消耗13mol氫氣,B正確;四苯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

鍵,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C正確;該

物質(zhì)的分子式為 C26H20,完全燃燒時消耗 26+

20 4 mol=

31mol氧氣,D錯誤。

5.B 6.B

7.C 解析:Y分子中含有碳溴鍵、碳碳雙鍵、酯基三種

官能團,A正確;Y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溴水褪色,B正

確;X中含有酚羥基,Y中含有碳碳雙鍵,都能使酸性高錳酸

鉀溶液褪色,C錯誤;由題中信息可知,X與2-甲基丙烯酰氯

在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生成 Y,X分子中的羥基上的氫原子被

2-甲基丙烯酰基取代,因此該反應(yīng)為取代反應(yīng),D正確。

【能力提升】

8.B

9.(1) ?

??

CH3

(2) ??

?

O2N COOH + CH3CH2OH

濃硫酸

?????

??

?

O2N COOC2H5 +H2O

(3)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NaOH的水溶液

(4) ??

?

NaO COONa

(5)6

?

??

OH

CH

CH3

O C

O

?

H

(合理即可)

解析:根據(jù)E和F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推斷出 A為甲苯,其結(jié)

構(gòu)簡式為 ?

??

CH3

;A→B的反應(yīng)為硝化反應(yīng)(或取代反應(yīng)),B

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O2N CH3 ;B→C的反應(yīng)為氧化反

應(yīng),與苯環(huán)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有 H,則該支鏈會被氧化成

羧基,C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O2N COOH ;根據(jù)E的結(jié)構(gòu)

簡式知,C→D的反應(yīng)為酯化反應(yīng),試劑ⅰ為乙醇、濃硫酸,

D→E的反應(yīng)為還原反應(yīng),硝基被還原為氨基,則D的結(jié)構(gòu)簡

式為 ??

?

O2N COOCH2CH3 ;A→F的反應(yīng)為苯環(huán)上

的取代反應(yīng),F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Cl CH3 ;根據(jù)題意,

F→G的反應(yīng)為氧化反應(yīng),則試劑ⅱ為酸性高錳酸鉀溶液,G

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HO COOH ;G→H的反應(yīng)為水解反

應(yīng),則 試 劑 ⅲ 為 NaOH 的 水 溶 液,H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NaO COONa ;H經(jīng)酸化后得到I,I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

HO COOH ;I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反應(yīng)

生成酯。(1)根據(jù)E和F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推斷出 A為甲苯,其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CH3

。 (2) C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O2N COOH ,試劑ⅰ為乙醇、濃硫酸,反應(yīng)①的化學

方 程 式 為 ??

?

O2N COOH + CH3CH2OH

濃硫酸

?????

??

?

O2N COOC2H5 +H2O。(3)反應(yīng)②為氧化反應(yīng),

則試劑ⅱ為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yīng)③為水解反應(yīng),則試劑

ⅲ為NaOH的水溶液;(4)G→H的反應(yīng)屬于水解反應(yīng),則 H

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NaO ?

COONa 。(5)先確定官能團

和基團:a為苯的二元取代物,其中一個取代基為羥基,則該

有機物屬于酚類;b屬于酯類且能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則其結(jié)構(gòu)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35頁

34

含有 R O C

O

?

H 結(jié)構(gòu),其中 O C

O

?

H 結(jié)構(gòu)不能變,

根 據(jù) 題 意,剩 下 的 部 分 可 以 形 成—CH2CH2—或

—CH(CH3)—,將 上 述 官 能 團 和 基 團 重 組 可 得:

??

HO ?

CH2CH2 O C

O

?

H (鄰、間、對,共 三 種)、

??

HO ?

CH

CH3

O C

O

?

H (鄰、間、對,共三種),綜上所

述,符合條件的共有6種;手性碳原子是指與碳原子相連的

四個基團或原子完全不同,以上 6種同分異構(gòu)體中,含有手

性 碳 原 子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

OH

CH

CH3

O C

O

?

H

、

?

?

?

HO CH

CH3

O C

O

?

H

、??

?

HO CH

CH3

O C

O

?

H。

第五章測評卷

1.A 解析:偏二甲肼雖屬于有機物,但不是高分子材

料,A錯誤;熱塑材料分子結(jié)構(gòu)特點為線型高分子化合物,一

般情況下不具有活性基團,受熱不發(fā)生線型分子間交聯(lián),B正

確;聚碳酸酯(PC)是分子鏈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

物,C正確;有機硅樹脂(也稱為聚硅氧烷)是一類由硅原子和

氧原子交替連結(jié)組成骨架,不同的有機基團再與硅原子連結(jié)

的聚合物的統(tǒng)稱,為高分子材料,D正確。

2.A 3.C 4.A 5.B 6.C 7.B

8.D 解析:乙烯是聚乙烯的單體,它們的最簡式相同,

所含C、H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相等,所以等質(zhì)量的兩者完全

燃燒時消耗 O2 的量相等,A正確。PE、PVC都屬于鏈狀高

分子化合物,能溶于氯仿,加熱熔化、冷卻后變成固體,可以

反復進行,B正確;PVC加熱產(chǎn)生氯化氫而PE不產(chǎn)生,根據(jù)

是否有氯化氫產(chǎn)生即可鑒別,C正確;PVC單體為氯乙烯,應(yīng)

該由乙炔和 HCl加成得到,D錯誤。

9.D 10.B

11.A 解析:聚乙烯中,聚合度n 不同,導致聚乙烯分

子的分子式不同,故聚乙烯為不同的長鏈化合物的混合物,A

錯誤;乙烯與氯化氫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氯乙烷,故 X是 HCl,

B正確;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為乙醇,與CH3OCH3 互為同分

異構(gòu)體,C正確;甲→乙的反應(yīng)類型為氧化反應(yīng),乙醇被氧化

生成乙醛,D正確。

12.B 13.D 14.C

15.(1)nCH?CH

催化劑

→?CH?CH?

(2)nHOOCCOOH+nHOCH2CH2OH

催化劑

HO?C

O

?

C

O

?

O CH2CH2 O?H +(2n-1)H2O

(3) nCH3CH

OH

COOH

催化劑

→ H?O CH

CH3

C?OH

O

?

+

(n-1)H2O

16.C3H6O3

OH

CH3 CH COOH

nCH3 CH

OH

C

O

?

OH

催化劑

→ H?O CH

CH3

C?OH

O

?

+

(n-1)H2O

17.(1) (2) +NaOH

乙醇

→ +NaCl+

H2O (3)加成反應(yīng) 3-羥基丙醛(或β-羥基丙醛)

(4)nHOOC COOH +nHO OH

濃硫酸

?????

HO?C

O

?

(CH2)3 C

O

?

O (CH2)3 O?H +(2n-1)H2O

(5)5 H3C C

O C

O

?

H

CH3

COOH c

18.(1) Cl +NaOH

?

+NaCl+H2O

(2)羧基 (3)CH3 CH

CH3

C

O

?

H

(4)加成反應(yīng)(或還原反應(yīng))

(5) HOCH2 C

CH3

CH3

CHO

(6)nHOOC(CH2)4COOH+nHOCH2 C

CH3

CH3

CH2OH

一定條件

?????? HO?C

O

?

(CH2)4COOCH2CCH2O?H

CH3

CH3

+(2n-1)H2O

(7) ① C9H6O2 ② ??

?

HC C

?

C

O

?

O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36頁

35

和 ??

?

HC C

?

O C

O

?

H

解析:由合成圖可知,環(huán)己烷與氯氣光照下發(fā)生取代反

應(yīng)生成 A(

Cl

),然后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生成B(

?

),再

被氧化生成 C[HOOC(CH2)4COOH],D能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

且分子中有支鏈,則 D 為 CH3 CH

CH3

C

O

?

H ,結(jié)合信息

②可知,D與 HCHO反應(yīng)生成E HOCH2 C

CH3

CH3

CHO ,E與

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F(HOCH2 C

CH3

CH3

CH2OH ),C與F

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生成 PNA。(1)A 分子中只有一個氯原子,

A→B的反應(yīng)為 Cl在氫氧化鈉醇溶液中共熱發(fā)生消

去反應(yīng)生成

?

,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Cl+NaOH

?

+NaCl+H2O。(2)由上述分析可知,C的結(jié)構(gòu)簡

式為 HOOC(CH2)4COOH,官能團名稱是羧基。(3)D能

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且分子中有支鏈,則含有甲基和醛基,D的結(jié)

構(gòu)簡式為 CH3 CH

CH3

C

O

?

H 。(4)一定條件下,E與氫氣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生成的 F HOCH2 C

CH3

CH3

CH2OH ,該反應(yīng)類

型是加成反應(yīng)(或還原反應(yīng))。(5)結(jié)合信息②可知,D 與

HCHO 反 應(yīng) 生 成 E, 則 E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HOCH2 C

CH3

CH3

CHO 。(6)C與F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生成PNA,

酯 化 反 應(yīng) 的 化 學 方 程 式 是

nHOOC(CH2)4COOH+nHOCH2 C

CH3

CH3

CH2OH

一定條件

???? ? HO?C

O

?

(CH2)4COOCH2CCH2O?H

CH3

CH3

+ (2n -

1)H2O。(7)①香豆素是一種重要的香料,與C具有相同的

相對分子質(zhì)量,C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46,14.6g香豆素完全

燃燒生成 39.6gCO2 和5.4gH2O,即0.1mol香豆素燃

燒生成0.9molCO2 和 0.3molH2O,再由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

知,含有氧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14.6g-0.9mol×12g·

mol-1-0.6g)÷16g·mol-1=0.2mol,所以香豆素的分子

式是C9H6O2。②香豆素的同分異構(gòu)體符合:a.分子中含有

C

O

?

O 基團;b.分子中除一個苯環(huán)外,無其他環(huán)狀結(jié)

構(gòu);c.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得到兩種一氯代物,則

其 同 分 異 構(gòu) 體 的 結(jié) 構(gòu) 簡 式 為 ??

?

HC C

?

C

O

?

OH、

??

?

HC C

?

O C

O

?

H。

期中測評卷

1.B 2.C 3.D 4.D

5.D 解析:苯與液溴在Fe催化下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產(chǎn)生褐

色油狀液體溴苯,而與溴水不能發(fā)生反應(yīng),A錯誤;環(huán)己醇環(huán)

上的 H原子有四種,因此其一氯代物有四種,B錯誤;己二酸

分子中含有2個羧基,乙酸分子中只有1個羧基,結(jié)構(gòu)不相

似,而且二者在分子組成上也不相差一個或若干個 CH2,因

此己二酸與乙酸不互為同系物,C錯誤;環(huán)己烷分子中的所有

碳原子都是飽和C原子,具有甲烷的四面體結(jié)構(gòu),因此這些C

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確。

6.A

7.C 解析:CH2?C

CH3

CH2 CH(CH3)2 屬于烯烴,名

稱為2,4-二甲基-1-戊烯,A錯誤;碳碳雙鍵中的不飽和碳原

子及相連的碳原子共平面,由三點成面可知,該分子中最多

有6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錯誤;甲基環(huán)己烷和2,4-二甲

基-1-戊烯的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不同,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C正

確;2,4-二甲基-1-戊烯與氫氣完全加成后的產(chǎn)物為2,4-二甲

基戊烷,分子中含有3種氫原子,則一氯取代產(chǎn)物共有3種,

D錯誤。

8.B 9.A

10.C 解 析:甲 的 名 稱 為 順-2-丁 烯,A 錯 誤;

?

??

?

??

?

?

??

?

??

可看成乙烯中的4個氫原子均被苯基取代,

具有乙烯的結(jié)構(gòu)特點,碳碳單鍵可以旋轉(zhuǎn),因此所有碳原子

可能不處于同一平面上,B錯誤;由丙的球棍模型可知,丙分

子中含2個碳碳雙鍵,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

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C正確;丁的二氯代物有鄰位、對

位、氮間位和硼間位4種,D錯誤。

11.B 解析:二者分子式都是C6H6,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

不同,二者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A 不符合題意;前者分子式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37頁

36

C14H24,后者分子式是C13H22,分子式不相同,二者不互為同

分異構(gòu)體,B符合題意;前者分子式是 C3H6O2,后者分子式

是C3H6O2,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不同,二者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C

不符合題意;前者分子式是C6H6O3,后者分子式是C6H6O3,

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不同,二者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D不符合題意。

12.D

13.D 解析:C2H4 分子中含有16個電子,標準狀況

下,22.4LC2H4 的物質(zhì)的量是1mol,則其中含有電子數(shù)為

16NA,A錯誤;1mol乙醇、1mol乙烯完全燃燒均消耗3molO2,

但題目未給出乙醇、乙烯的物質(zhì)的量,因此不能確定反應(yīng)消

耗的 O2 的物質(zhì)的量及分子數(shù)目,B錯誤;60g乙酸的物質(zhì)的

量是n(CH3COOH)=

60g

60g·mol-1=1mol,1個乙酸分子中

含有7個σ鍵,則在 1mol乙酸中含有的σ鍵數(shù)目為7NA,C

錯誤;標準狀況下,11.2LCH4 和22.4LCl2 的物質(zhì)的量之

和是1.5mol,由于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yīng)是反應(yīng)前后物質(zhì)

分子數(shù)不變的反應(yīng),所以11.2LCH4 和22.4LCl2(均為標

準狀況)在光照下充分反應(yīng)后得到物質(zhì)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

1.5mol,則物質(zhì)分子數(shù)為1.5NA,D正確。

14.B 解析:由有機化合物6.4g,在氧氣中完全燃燒,

只生成8.8gCO2 和7.2gH2O可知,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

的物質(zhì)的量為

8.8g

44g·mol-1=0.2mol,氫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7.2g

18g·mol-1 ×2=0.8 mol,氧 原 子 的 物 質(zhì) 的 量 為

6.4g-0.2mol×12g·mol-1-0.8mol×1g·mol-1

16g·mol-1 =

0.2mol,則 A的實驗式為 CH4O,由于 CH4O 已飽和,故其

分子式為CH4O。由分析可知,有機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氫

元素和氧元素,A 錯誤;由分析可知,有機化合物中碳、氫原

子個數(shù)比為1∶4,B正確;由分析可知,有機化合物中含有碳

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屬于烴的衍生物,C錯誤;由分析可

知,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H4O,故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

D錯誤。

15.(1)①c 互 為 同 系 物 ?

??

+Br2

FeBr3

?

??

Br

+HBr 能 ②c ③b (2)①1 ②H2C?CH—

CH2OH+Br2 →BrH2C—CHBr—CH2OH

16.(一)(1)加成反應(yīng) (2)C (3)C9H12 C

(二)(4)C4H8 (5)CH2?CHCH2CH3、CH2?C

CH3

CH3 、

C

H3C

H

?C

CH3

H

、 C

H3C

H

?C

H

CH3

17.(1)K1 揮發(fā)出來的Br2 會腐蝕乳膠管 (2)C中

出現(xiàn)白霧,并且C裝置中 AgNO3 溶液中出現(xiàn)淡黃色沉淀

(3)除去有機物表面的Br2 干燥有機物 (4) ?

??

+Br2

FeBr3

→ ??

?

Br +HBr

18.(1)C2H4 碳碳雙鍵、羧基 7

(2)B (3) COOH

?CH2 CH?

(4)CH2?CH—COOH+CH3CH2OH

濃硫酸

?????CH2?

CH—COOC2H5+H2O (5)BD

期末測評卷

1.D

2.A 解析:肥皂是通過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皂化反

應(yīng)制得的,A 正確;醫(yī)用酒精的體積分數(shù)為75%,B錯誤;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C錯誤;聚丙烯的聚合度

不確定,故其屬于混合物,D錯誤。

3.D 解析:聚丙烯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CH2—CH?

CH3

,A

錯誤; 為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錯誤;四氯

化碳分子的電子式為 ,C錯誤;2-乙基-1,3-丁

二烯分子的鍵線式為 ,D正確。

4.D

5.C 解析:CH3CH2CH2Br

NaOH(aq)

→CH3CH2OH,

且CH3CH?CH2

Br2

→CH3CHBrCH2Br,A錯誤;因為酸性:

H2CO3>苯酚>HCO3 ,所以 ?

??

ONa

與 NaHCO3(aq)不反

應(yīng),B 錯誤;石油裂解生成丙烯,丙烯發(fā)生加聚反應(yīng)生成

?CH—CH2?

CH3

,C正確;丙酮的結(jié)構(gòu)為 C

H3C

O

?

CH3

,其

中不含醛基,因此丙酮與新制 Cu(OH)2 懸濁液不反應(yīng),D

錯誤。

6.A 解析:化合物G分子中含有6種化學環(huán)境不同的

氫原子,故其一鹵代物有6種,A錯誤;G→E羰基轉(zhuǎn)化為羥

基,發(fā)生了還原反應(yīng),B正確;E分子中五元環(huán)上連接2個甲

基的碳原子與其相連的4個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內(nèi),C

正確;G分子含有苯環(huán)和羰基、E分子含有苯環(huán),均能與 H2

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G、E分子中均含有酯基,均能與 NaOH 溶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第38頁

37

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G分子中苯環(huán)上連有甲基、E分子含有羥基,

均能與酸性 KMnO4 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D正確。

7.C 解析:制備三溴苯酚選擇濃溴水,向苯酚的飽和溶

液中滴加稀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酚中,A錯誤;

在試管中加入2mL10%的 NaOH 溶液,滴入2%的CuSO4

溶液4~6滴,使溶液顯堿性,振蕩后,產(chǎn)生氫氧化銅懸濁液,

再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熱至沸騰來檢驗醛基,B錯誤;

向硝酸銀溶液中滴加氨水制備銀氨溶液,則將2%的稀氨水

逐滴加入2%的 AgNO3 溶液中,至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可制

得銀氨溶液,能達到實驗目的,C正確;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

烯,由于通入氫氣與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時,氫氣的量不能控

制二者恰好反應(yīng),容易引入新的雜質(zhì)氫氣,D錯誤。

8.C 解 析:10.8 g C7H8O 的 物 質(zhì) 的 量 為

10.8g

108g·mol-1=0.1mol;與飽和溴水可以反應(yīng)生成34.5g

白色沉淀,則該物質(zhì)應(yīng)為甲基苯酚;根據(jù)碳原子守恒知,白色

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是0.1mol,所以白色沉淀的摩爾質(zhì)量是

34.5g

0.1mol

=345g·mol-1,所以苯環(huán)上被取代的氫原子的個數(shù)

345-108+3

80

=3,酚羥基的鄰、對位易被取代,所以甲基應(yīng)

位于間位,即為 ?

??

OH

CH3

,C正確。

9.B 解析:根據(jù)題意,兩個醛基位于苯環(huán)間位,且還有

一個氯原子和一個氟原子取代基,可以先確定其中的三個基

團的位置,再移動一個基團來確定其同分異構(gòu)體的數(shù)目。給

苯環(huán)上位置編號可得:

?

?

?

CHO

CHO

,若 F原子連在①號

位,則Cl原子可以連在②號和③號,有2種結(jié)構(gòu);若F原子連

在②號位,則Cl原子可以連在①、②、③號位,有3種結(jié)構(gòu);若

F原子連在③號,則Cl原子可以連在①號和②號,有2種結(jié)

構(gòu),綜上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gòu)體有7種,B正確。

10.B

11.B 解析:配制銀氨溶液時,應(yīng)將稀氨水逐滴加入到

硝酸銀溶液中,直到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恰好消失為止,A錯誤;

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B正確;

對石油進行分餾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yīng)該位于蒸餾燒瓶的支

管口附近,且冷凝管中的水應(yīng)該“下進上出”,圖中恰好相反,

C錯誤;溴乙烷與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在加熱條件下可以發(fā)

生消去反應(yīng),生成的產(chǎn)物 CH2?CH2 及揮發(fā)的乙醇雜質(zhì)均

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裝置中缺少除雜裝置,D

錯誤。

12.D

13.C 解析:a分子是對稱分子,只有2種等效氫,故其

核磁共振氫譜有2組峰,A 正確;?CH2—CH2?與 a分子

的氮氮雙鍵加成生成高分子b,B正確;1mol高分子b最多

可與 2n molNaOH 反應(yīng),C錯誤;高分子c是b水解后生成

的鈉鹽,b屬于酯,故高分子c的水溶性好于高分子 b,D

正確。

14.D 解析:先考慮官能團異構(gòu),有醚、醇、酚,分類討論

如下:屬 于 醚 時,根 據(jù) 位 置 異 構(gòu) 有 2種: ?

??

NO2

NH2

OCH3 、

?

??

NO2

NH2

OCH3

,屬 于 醇 時,根 據(jù) 位 置 異 構(gòu) 有 2 種:

?

??

NO2

NH2

CH2OH 、 ?

??

NO2

NH2

CH2OH

,屬于酚時,根據(jù)羥基和

甲基的位置不同,有 6種: ?

??

NO2

NH2

OH

CH3

、 ?

??

NO2

H3C

NH2

OH、

?

??

NO2

H3C

NH2

OH、 ?

??

NO2

H3C

NH2

OH

、 ?

??

NO2

H3C

NH2

OH

、

?

??

NO2

NH2

CH3

OH

,共計2+2+6=10種,D正確。

15.(1)塑料 合成纖維 合成橡膠

(2)⑥ ②⑤ ⑤ ③④

16.(1)AD (2)CH≡C—CH3

(3)3,3-二甲基-1-丁烯 (4) ?

??

NO2

O2N

CH3NO2

(5)4

17.(1)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2)B (3)除去大部

分硫酸和醋酸 除去碳酸氫鈉 (4)檢漏 d (5)提高異

戊醇的轉(zhuǎn)化率 (6)干燥 (7)b (8)d (9)高 會收集

少量未反應(yīng)的異戊醇

18.(1)醛基、羧基 (2) ??

?

OH

COOH

HO OH

(3)

?

?

?

HO

HO

CHO +2 ??

?

CH2 Cl +2NaO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 考 答 案

第39頁

38

?

?

?

?

CH2O

?

?

?

CH2O

?

?

CHO

+2NaCl+2H2O (4)abd

(5) HO C

O

?

CHO

?

?

?

HO

40℃

??

HO ?

COOH

OH

一定條件

??

HO ?

CHO

BnCl

堿性環(huán)境

??

BnO ?

CHO

O2

催化劑

??

BnO ?

COOH

H2

催化劑

??

HO ?

COOH

?

?

?

?

?

?

?

?

?

?

?

?

高中化學 選擇性必修3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簡易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