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情境一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管理者
情節(jié)描述:幼兒園和游樂場辦起來之后,市場里沒有了孩子們的跑鬧,商戶和顧客都可以更加放心地做生意,賣東西。漸漸地浦城市場成了大家最愿意來的地方,顧客多了商家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紅火,市場里的商品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商品的質量也越來越好了。問題解決:融合教育辦得好不僅要看教育質量,服務意識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95
情境一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管理者
情節(jié)描述:幼兒園和游樂場辦起來之后,市場里沒有了孩子們的跑鬧,商戶和顧客都可以更加放心地做生意,賣東西。漸漸地浦城市場成了大家最愿意來的地方,顧客多了商家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紅火,市場里的商品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商品的質量也越來越好了。問題解決:融合教育辦得好不僅要看教育質量,服務意識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96
鐵絲網上的小花[意]羅伯特·英諾森提 文/ 圖;代維譯;明天出版社;陸蓮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尊重且支持的友善文化解讀:故事講述的是二戰(zhàn)期間一個小女孩救助被困的猶太人遭到不幸的故事。德國小鎮(zhèn)上一個純美、善良的小姑娘羅斯·布蘭奇,她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感受著身邊發(fā)生的戰(zhàn)爭。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鐵絲網后面看到了一個瘦骨嶙峋的猶太人,她冒著生命的危險給他們送去食物……每個兒童擁有與生俱來是天真和善良,他們對一切充滿善意,無論種族、膚色、性別、地位、殘障而差別對待。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普通教育教師情節(jié)描述:在布蘭奇生活的小鎮(zhèn),戰(zhàn)爭爆發(fā)了。不過,戰(zhàn)爭在她眼中就是“來了第一輛卡車……他們都穿著和士兵一樣的服裝?!薄坝械臅r候,好像事情真的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我想知道小男孩去了哪里……”問題解決:故事以小女孩的視角描寫了
297
戰(zhàn)爭,沒有在畫面和文字上渲染戰(zhàn)爭的血腥。在兒童眼中一切是美好的。在融合教育中,要充分發(fā)揮兒童與生俱來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普通學生對特殊兒童的理解,從而解決融合教育同伴接納度不高問題。也可作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同伴相處主題的課程資源。情境二適用對象:普通學生情節(jié)描述:小女孩的顏色是與戰(zhàn)爭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故事畫面以暗淡的色彩襯托戰(zhàn)爭中的環(huán)境,馬路和卡車是藍灰色的,屋頂或建筑物是土黃或土紅,而小女孩頭上的蝴蝶潔卻是紅色的,她還穿著淡粉色的連衣裙。問題解決:故事畫面中小女孩是美好的象征。在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紅領巾融合團隊就如同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推動融合教育的重要力量,是融合教育同伴接納的先行者。情境三適用對象:普通學校校長、德育教導情節(jié)描述:故事的最后一幅畫面,色彩突然明亮,番紅花冒出了芽,清澈河水滋潤著土地,樹木變綠了,鳥兒落滿了枝頭。一片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景象。問題解決:鐵絲網上的番紅花與小女孩的紅色蝴蝶結相呼應,象征著善良之花、和平之花終將不斷傳播開來。融合教育已經成為全球的教育趨勢,如同番紅花一樣主導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吧!
298
第一篇章 我們中的特殊小朋友不一樣的大衛(wèi)[斯洛文尼亞]海倫娜·卡拉杰克/文;[斯洛文尼亞]馬加·魯比/圖;漆仰平/譯;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黃美賢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
解讀:大衛(wèi)是一個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小男孩。因為大衛(wèi)的不一樣,他的家人面臨著重重困難,但他們并沒有放棄大衛(wèi),因為大衛(wèi)也為家人帶來了歡樂。雖然看起來,因為大衛(wèi),家人都像被世俗的眼光壓抑著,但也是因為他,家人才更加團結,變得堅強而成熟。家人是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依靠,即便有再大的困難,一家人共同面對,都會雨過天晴。大衛(wèi)一家人正是這樣,共同面對大衛(wèi)患有唐氏綜合征這個困難,他們團結、堅強、樂觀,整個家庭充滿著愛。大衛(wèi)也因為這些愛,而快樂成長。
適用:
情景一
299
適用對象: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當大衛(wèi)的媽媽被醫(yī)生告知大衛(wèi)患有唐氏綜合征時,原先的喜悅之情被打碎了。當大衛(wèi)媽媽與爸爸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姐姐貝蒂輕輕摸了摸大衛(wèi)的小手,碰了碰他的小臉蛋,悄聲說:“看,弟弟好可愛呀!”再慢慢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成員都意識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大衛(wèi)是他們的珍寶,雖然有時候他會帶來一些麻煩,但當他們難過時,他讓他們開心,當他們擔心時,他給他們鼓勵,當他們絕望時,他給他們擁抱。問題解決:一個特殊孩子來到一個家庭,往往會讓原本幸福的家庭布滿愁云,讓爸爸媽媽不知道怎么辦?這時候最需要來自家庭其他成員的支持,這種支持可能是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堅定的眼神,幫助他們克服艱難險阻。在與特殊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父母也能感受到特殊孩子的到來,讓家庭變得更團結、更溫暖、更有力量。情景二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大衛(wèi)是一個善良、直率的孩子。他喜歡笑,喜歡畫畫,喜歡唱歌,喜歡看動畫片……就像普通的孩子一樣。盡管大衛(wèi)和同齡孩子有些不一樣,他不會清楚地說話,不會像大家一樣畫出美麗的圖畫,不能領會別人的指令,但他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他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早餐,知道怎么系鞋帶,知道如何逗我們笑。如何正確認識特殊孩子的優(yōu)點與缺點,這是值得教師、家長及其同伴思考的問題。問題解決:如果只看到特殊孩子身上的不足,教師和家長就會變得非常沮喪。除了他們身上的先天不足,他們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閃光點,而這些閃光點恰恰是他們今后走上社會、立足社會的財富。不要因為他們的不足,而讓我們忽略了他們熠熠閃光的部分。
情景三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在學校里,大衛(wèi)跟不上班級的學習進度。老師說:“我不能為你改變大家的學習進度?!被氐郊遥笮l(wèi)對媽媽說:“媽媽,你能教我嗎?”在媽媽的幫助下,大衛(wèi)可以寫大寫字母,可以學習閱讀,可以學習數數。很多人會認為特殊孩子學不會學科知識,總是前教后忘,根本就是無用功。真的是這樣嗎?
問題解決:特殊孩子不是學不會,而是他記憶、理解、思維的速度很慢,他需要更多的時間用于某一項知識的學習。所以,融合教育教師需要為特殊學生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家校需要緊密配合,這樣特殊學生也能在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學有所獲。
300
五個倒霉蛋[意] 貝婭特麗絲·阿勒瑪尼婭文/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劉燦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差異且多樣的平等文化解讀:從前有五個小伙伴,個個都是倒霉蛋。雖然他們有很多缺點,但是依然能夠樂觀地生活。“窟窿眼”從來不生氣,“皺巴巴”保留著美好的回憶,“頭朝下”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個故事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如果我們能換一種角度看問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適用:情景一
適用對象:特殊學生
情節(jié)描述:五個倒霉蛋各有缺點,但是卻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辦法。只留下那個完美的家伙,嘴巴張得大大的,真像一個大傻瓜。
301
問題解決:上述情節(jié)告訴我們,外表看來有缺陷的人,內心卻可以是快樂的;而那個外表看來完美無缺的人,內心卻有可能不快樂。正確地自我認知和自我肯定是人格健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作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心理健康”讀物。情景二
適用對象:家長
情節(jié)描述:“第四個長倒了,鼻子朝下腿朝上。”這是“頭朝下”的缺點;“??!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是“頭朝下”的優(yōu)點。問題解決: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作為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缺點,同時也要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特殊孩子的家長也是一樣,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并能夠做到“揚長避短”。
情景三
適用對象:教師
情節(jié)描述:五個倒霉蛋和那個完美的家伙一樣,都具有缺點和優(yōu)點,只不過不同而已。
問題解決:五個倒霉蛋是真的“倒霉蛋”嗎?該繪本可作為心理教師的教學材料,引導學生共讀繪本,引發(fā)學生思考繪本蘊含的哲理,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
302
大腳姑娘[中] 彎彎 顏新元 文/圖;貴州人民出版社劉燦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理解且接納的和諧文化解讀:在一個崇尚女人小腳的漁村里,住著個大腳姑娘。因為長了一雙奇異的大腳,她被很多人笑話,以至于到了出嫁的年齡還不得不孤零零地生活。她織出長長的裹腳布,想把腳裹小,熬了三年,腳卻變得更大了!大腳姑娘憤而放腳,鍛煉出海的本領,在狂風巨浪中,她神奇的大腳救了許多落水的漁民,還收獲了一段美好的姻緣。雖然在婚禮上發(fā)生了一連串糗事,但大家都因為她的率性和善良而一笑而過了。大腳姑娘的幸福生活從此開始了。適用:情景一
適用對象: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大腳姑娘因為長了一雙大腳,所有的人都笑話她。問題解決:特殊兒童,因為其殘疾或障礙,有時會受到他人的嘲笑。作為家長,要適時地疏導孩子情緒,建議與孩子共讀這本繪本,讓他們通過圖文讀一讀大腳姑娘的故事,懂得缺點有時也會轉換成優(yōu)點,可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情景二
303
適用對象:普校教師、融合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鎮(zhèn)上的人們很嫌棄這位大腳姑娘,紛紛背地里談論她:“哎呀!大腳姑娘踢翻了一個包子鋪!” “不得了,大腳姑娘一腳踩扁了八只雞!”“乖乖!大腳姑娘真可怕!”。
問題解決: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普校教師和融合教育教師都會遇到因個別孩子長得稍微怪異些而受到另類的眼光等類似問題,如何處理考慮教師們的智慧。作為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教師可以與學生共讀這本繪本,幫助學生們體會繪本中大腳姑娘被人議論和嫌棄的失落情緒。
情景三
適用對象:普校學生、融合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有一次遇上大風大浪, 別人家的小船都被打翻了,大腳姑娘靠一雙大腳穩(wěn)穩(wěn)地站在船上,保住了平安。她還救起了落水的男男女女。問題解決:建議學生們通過情景劇的方式,演繹繪本故事,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通過自身感悟,能夠更愿意去了解特殊學生的不足與優(yōu)點。此方法可用于提高融合教育中同伴接納度。
304
第二篇章 我們要相互理解幫助小貓咪追月亮[美]凱文·漢克斯 文/圖;黃憶慈/譯;明天出版社黃美賢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理解且接納的和諧文化
解讀:小貓咪看到天上的一輪圓月,誤以為是一碗牛奶。她想盡辦法要喝到這碗美味的牛奶,可是遇到了很多挫折。從開始的一舔,到撲,到追跑,到爬樹,到從樹上下來掉到池塘。雖然每一次都是失敗的,但它為了喝到自己喜歡的牛奶所做的努力和堅持著實讓我們欽佩。最后,小貓咪筋疲力盡地回到家,發(fā)現門廊上放著一大碗牛奶。這一碗牛奶,象征著爸爸媽媽對孩子無條件地支持和愛,無論孩子們在外面受了多少挫折,回家永遠有一碗熱牛奶等著。
適用:
情景一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
305
情節(jié)描述:小貓咪第一次看到滿月,她看著圓圓的月亮,閉上眼睛,伸長脖子,張開嘴想用舌頭舔??墒切∝堖渲惶虻搅艘恢恍★w蟲……小貓咪扭了扭屁股,從門廊的最高一級臺階向上一撲,可是小貓咪掉下了臺階,撞到她的鼻子和耳朵……問題解決:小貓咪為了喝到天上的牛奶,真的是用盡了辦法,也惹了不少笑話。這與一些特別調皮搗蛋的特殊學生很相像。融合教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兒童的特性,并加以引導,才能既不傷害這些頑皮的孩子,又能幫助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情景二
適用對象: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當小貓咪筋疲力盡地回到家,看到門廊下的牛奶,她很高興,飽飽地喝完了,趁著月光在門廊下美美地睡著了。這樣的畫面,很像在外面玩累了一天的孩子,身心疲憊地回到家,等待他的是父母的擁抱,在父母的擁抱中,美美地睡著了。對于特殊孩子,在學校很容易遭受各種不愉快的境遇,那家長應該怎么做?問題解決:無論孩子們在外面受了多少挫折,回家永遠有一碗熱牛奶等著。這一碗牛奶,象征著爸爸媽媽對孩子無條件地支持和愛。作為特殊學生的家長,更需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優(yōu)勢,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用溫暖的愛去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
306
我的克萊曼汀號[美]艾米·諾弗斯基/文;[意]羅伯特·英諾森提/圖;趙霞/譯;明天出版社黃美賢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
解讀:繪本講述了老船長與輪船克萊曼汀號不同尋常的50 年。老船長從一個小男孩起,看著克萊曼汀號建造起來,再到成長為青年,與克萊曼汀號揚帆遠航,一直到白發(fā)蒼蒼,與克萊曼汀號永別。不論在歡欣歲月還是艱難時世里,一個人與一艘船互為歸屬、彼此照料,這份單純的堅忍與忠誠打動人心??巳R曼汀號,船體日漸斑駁,船長逐漸老去,年輕的夢想卻仍在延續(xù),生活依然為我們留著那個平凡而珍貴的微笑。適用:
情景一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當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我就夢想著大海。我說:總有一天,我會成為船長。每個人都有夢想,那我們的特殊孩子呢,他們是否也有夢想?
307
問題解決:當一個無語言兒童利用輔助溝通系統寫下:我想成為一名動漫設計師。這樣夢想是不是會讓我們內心一驚或輕蔑不屑。當一個腦癱孩子說,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會不會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是,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夢想,因為那是理想啟航的地方。對于融合教育教師、特殊學生家長來說,我們也需要積極鼓勵每一個特殊孩子盡早確立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因為他們的人生也不只是昏暗。情景二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海上的每一天都是冒險,白晝是如此長。迎接我們的是陌生的旗幟,問候我們的有熟悉的面龐。我有了家的感覺。特殊學生在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的感覺,會不會和“我”在海上的感覺是一樣的?
問題解決:對于特殊學生來說,在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中度過每一天是不容易的,可能每一天都像是在冒險,因為迎接他的是永遠陌生的知識,白天是那么的漫長,簡直是度日如年。但怎樣才能讓他對學校有“家”的感覺呢?他是否能看到熟悉、溫暖的臉龐,是否在需要的時候得到他人的幫助與支持,這些都是值得融合教育教師關切的。關注特殊學生在融合環(huán)境中的生存狀態(tài),是做好融合教育的首要基礎。
308
回鄉(xiāng)下[中]彎彎 文/圖;中國和平出版社黃美賢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
解讀:繪本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掃墓的故事,但這一頗有些嚴肅的主題,在作者筆下,卻呈現出一種溫暖的、動人的情感,以及童趣的、現代的氣質。一支長長的隊伍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走在田野里。踮著腳尖走過布滿雞屎的地坪,捏著鼻子跑過臭烘烘的豬圈,捂著耳朵穿過養(yǎng)狗的院子,小心翼翼地走過狹窄的田埂,手腳并用地爬上植物茂密的山坡……和哥哥姐姐們打打鬧鬧、你追我趕。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家長里短、聊著對親人的思念。作品圖畫風格獨特,造型稚拙,用色細膩又大膽,明度極高的黃色、紅色、藍色、綠色,讓畫面充滿明媚的氣息,穿插著黑白灰的深色調,這非常契合作品傳遞出來的氣息,承載著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記住過往的美好時光,帶著親人的愛堅定地走下去。適用:
情景一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特殊學生家長
情節(jié)描述:“強強哥哥和壯壯哥哥總是那么淘氣,一個勁兒逗我,差點兒把酒給打翻了?!闭麄€故事畫面里,總能看到淘氣孩子的身影,把大白鵝趕進水田里,沖著大狗扮鬼
309
臉,用樹枝喂正在喂奶的豬媽媽,一不小心摔進了水田……這些生動有趣的畫面,不正是我們日常所見的淘氣孩子的樣子嗎?
問題解決:愛玩、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在特殊學生身上表現得更明顯。老師和家長經常會抱怨:這個孩子太調皮了。針對愛玩的天性,老師和家長能否挖掘出有意義的教育契機,這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情景二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特殊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經過鄉(xiāng)野的阡陌小道,終于快要到達目的地了,但還有一段上山的路,有些滑,不好走。但他們“你攙我,我扶你”,撥開樹枝和枯草,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這樣的場景描寫,更像是融合教育之路,需要融合教育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之間的相互協作。問題解決:融合教育之路并非坦途,過程中充滿了艱辛、困苦,而最直接的兩個群體:融合教育教師、特殊教育教師,他們需要相互幫助,相互支持,抱團前行,才能實現融合教育美好發(fā)展。
情景三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在繪本的最后有這樣一幅畫面: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兩個淘氣的孩子爭著騎山羊,彎彎在安靜地喂山羊吃草。這是非常和諧的一個畫面,預示著融合教育所倡導的,發(fā)揮各自潛能,讓每一個人都得以發(fā)展。問題解決:在融合教育班集體中,如何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諧溫暖地相處、成長,值得融合教育教師思考,溫暖和諧的團隊需要用心營造。
310
套娃妹妹[中]曹文芳/文;[中]黃明科美術工作室/圖;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黃美賢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理解且接納的和諧文化
解讀:冬妮的旅行箱只能容下套娃大姐的一個身子,套娃妹妹們必須躲藏在大姐的肚子里。套娃得知可以回家的消息后,本來相安無事的 15 個套娃,為誰可以在外面看家鄉(xiāng)的風景起了爭執(zhí)。最小的套娃妹妹為此賭氣,沒有回大姐的肚子里。第二天,經過月光沐浴的套娃妹妹居然變得比大姐還大。從此,每晚都有一個套娃沐浴月光,變成新的大姐,套娃們越變越大,最終套娃們大到已經無法回家了。通過套娃回家的故事,讓孩子們學會包容和謙讓,擁有一顆包容、謙讓的心。
適用:
情景一
311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普通學生
情節(jié)描述:冬妮的旅行箱只能容下套娃大姐的一個身子,妹妹們必須躲藏在大姐的肚子里。冬妮抱著大姐,妹妹們看不到路上的風景,不樂意了。小妹妹非常固執(zhí),堅決不往十四姐的肚子里跳。小妹妹的任性、固執(zhí),像極了情境行為障礙學生,但是有這樣一個學生,融合教育教師和普通學生應該怎么做?
問題解決:建議融合教育教師引導普通學生認識和理解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特點,在某些不良情緒和行為發(fā)生時應該如何應對,讓普通學生明白,要學會包容和謙讓,才能讓班集體更有凝聚力,更溫暖,更包容。
312
第三篇章 我們要相互理解幫助馴鹿人的孩子[中] 彭懿 文/圖;接力出版社劉燦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差異且多樣的平等文化解讀:小男孩托克尋今年 5 歲,他是馴鹿人的孩子。馴鹿人生活在遙遠的蒙古大草原深處,他們沒有房子,他們住帳篷;他們沒有汽車,他們騎馴鹿;他們沒有各式各樣方便的家電,他們砍柴、釣魚、擠鹿奶……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快,但他們依然堅守、延續(xù)著古老而傳統的生活方式……適用:情景一適用對象:學生
情節(jié)描述:游牧民族每天過著放牧、釣魚、擠鹿奶……的生活。問題解決:現代化的背景下,我們會驚異于“游牧”作為一種古老生活方式的真實與切近。它不僅幫助學生們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與人民的生活,
313
而且引發(fā)學生們深思:在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下,馴鹿人和孩子依舊樂觀而真實地生活著,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呢?
情景二
適用對象:家長
情節(jié)描述:游牧人的孩子上學比較困難,學校離家很遠,一年里只有夏天才會回來一次。
問題解決:現階段,城市里的孩子普通吃不了苦,家長們可以將這本繪本作為家庭教育的讀本,和孩子們一起親子閱讀,讓孩子們通過一幅幅真實的攝影作品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學會珍惜當下。情景三
適用對象:教師
情節(jié)描述:馴鹿作為珍稀動物,正面臨著消失的威脅……問題解決:教師可將這本繪本作為“和諧社會--環(huán)保”主題的讀物,引發(fā)學生思考,行動,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人與人的和睦相處。
314
綠池白鵝[中] 林良 文;[中] 陳美燕圖;海燕出版社劉燦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解讀:在“綠池”邊的竹林里有一只白鵝,很莊重,有一種很尊貴的樣子,小朋友都很尊敬他。有一天,又有一只白鵝來到綠池。這第二只白鵝跟第一只白鵝不一樣。他是一只可親的白鵝,住在綠池附近的小朋友都很愛他,喜歡跟他親近。兩只白鵝相互欣賞,成了好朋友。適用:情景一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小朋友們根據兩只白鵝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對待方式。問題解決:這一情節(jié)告訴普校教師,即使是相同障礙的特殊需要學生,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教師需要根據其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支持其成長。
情景二
315
適用對象:學生
情節(jié)描述:兩只截然不同的白鵝,卻都能夠看到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從而成為好朋友。
問題解決:同學之間的相處,取決于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賞。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友好共處,成為好朋友,此繪本可以作為學校開展德育的教育素材。
情景三
適用對象:普校教師
情節(jié)描述:兩只白鵝成了好朋友,為綠池旁等待的小朋友們呈現了更加美麗的景象。
問題解決:良好的集體氛圍,對內來源于同學間的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對外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班級氣象,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助于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6
索菲亞的夢[美] 蘭德·威爾遜文;[美] 蘇·科內利森 圖;海燕出版社劉燦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解讀:這本繪本講述了在月亮的指引下,索菲亞來到月球,從月球觀察地球,發(fā)現地球被人嚴重破壞,造成了水、土地、空氣被污染等現象,從而認識到宣傳環(huán)保知識、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帶領人們付諸實踐,愛護地球。
適用:
情景一
適用對象:普校教師
317
情節(jié)描述:索菲亞比較善于觀察,她發(fā)現月亮有時露出半邊臉,有時是藍色的,并通過自我觀察和主動詢問來了解原因。問題解決:這一情節(jié)告訴普校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特殊學生,主動了解他們的特點,認識他們的障礙類型,可以為盡早干預以及進行個別化教育計劃提供依據。
情景二
適用對象:教師及家長
情節(jié)描述:索菲亞主動走近月亮,站在月亮上看自己生活的地球。問題解決:家校溝通能否順暢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是出現問題時,家校雙方合理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避免家校矛盾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情景三
適用對象:普校教師
情節(jié)描述:發(fā)現地球被破壞之后,索菲亞回到地球,帶領著人們種植樹木,愛護自然界。
問題解決:建設和諧社會,不僅包括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也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共處,再進一步往微觀層面探討,在普校中,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之間的和合共生,也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我們普校教師的共同努力。
318
我要吃掉這只螞蟻[法]克里斯·內勒-巴勒斯特羅文/圖;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閆喜春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差異且多樣的平等文化解讀:一天,一只饑餓的食蟻獸出來捕食。螞蟻、螞蟻、螞蟻,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吃掉螞蟻,他太餓了。終于,他選定了一只倒霉的螞蟻,不過該怎么吃掉他卻是一個大問題。做成三明治倒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杯螞蟻果汁好像也行;等等,一碗美味的螞蟻湯,一串烤螞蟻肉也很美味;煙熏、炒菜也是他的長項;還有冰淇淋、棒棒糖這些甜點也很棒。選擇太多了,簡直不知道該怎么辦。等一下,那只螞蟻哪去了?哎呀,食蟻獸說話怎么不利索了?原來,這只聰明的螞蟻趁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把他的舌頭在樹上打了個結。這下,看這只食蟻獸還怎么吃掉他。本書在讓孩子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希望他們不要猶豫不決,勇敢去做或許是更好的選擇。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
319
學生情節(jié)描述:一只饑餓的食蟻獸出來捕食。他選定了一只螞蟻,他想象出了很多吃掉這只螞蟻的方法。問題解決:故事充滿了童趣和腦洞大開的想象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還可以接著食蟻獸的腦洞繼續(xù)聯想下去,三明治、果汁、湯、烤肉之后,還能做成什么好吃的東西呢?這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拓展思維。情境二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食蟻獸的還在想象中,小螞蟻已經趁機溜走了。問題解決:本書在讓孩子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希望他們不要猶豫不決,勇敢去做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情境三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小螞蟻將食蟻獸的舌頭在樹上打了個結,食蟻獸只能決定晚餐吃點別的東西了。問題解決:小螞蟻作為被捕獵對象,臨危不懼,快速逃身,并降伏了食蟻獸。其他同伴也受到了保護,還在食蟻獸舌頭上蕩起了秋千。小朋友們在遇到危險時,也要學會臨危不懼,冷靜思考,快速應對,保護好自己。
320
第一篇章 我們中的特殊小朋友眼[波] 伊娃娜. 奇米勒斯卡文/圖;接力出版社;劉燦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理解且接納的和諧文化解讀:繪本一方面描寫了盲人失去眼睛所帶來的不便,一方面描寫了即使失去眼睛,也可以做到“目盲心不盲”。眼睛的能力并非只是看到事物,“靈魂的眼睛”應能穿透表象,看見事物深層的智慧,以及人內心深處的情感。繪本中簡練而智慧的語句,更是鼓勵我們打開慧眼,熱愛、觀察、思考每天看得見的生活,把眼中看得見的每一種美好,都視為珍貴的禮物。適用:
情景一
適用對象:教師、家長、學生
321
情節(jié)描述:“我們從來都沒想過,眼睛究竟為我們做了多少事情,所以也從來不想,沒有眼睛會怎么樣”。
問題解決:這一句話有提醒作用,生來擁有明亮的雙眼的我們,沒有辦法體會盲人以及其他殘疾人身體上的痛苦與不便。而繪本中這些具體直觀的圖畫可以引導我們的家長、教師、學生們來了解、關注他們,進而從行動上支持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學校、社區(qū)、社會。
情景二
適用對象:社會大眾
情節(jié)描述:“眼睛每天幫助我們。幫助我們發(fā)現危險,躲開危險?!眴栴}解決:社會越來越接納弱勢群體,但是如何接納呢?就好像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等舉措,就是社會包容和接納的好方法。無障礙設施就好比殘疾學生的眼睛,可以幫助他們發(fā)現危險,躲開危險。這是社會融合、社區(qū)融合、學校融合的基礎。情景三
適用對象:家長及教師
情節(jié)描述:“但是,看不見的人們會得到別的禮物。”問題解決:特殊學生雖然身患殘疾或障礙,但是他們與此同時會擁有其他的技能或特長,需要家長和教師們通過發(fā)現的眼睛來看到這些技能和特長,并給予肯定和支持,幫助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立足社會。
322
沒有耳朵的兔子[德]克勞斯·鮑姆加特蒂爾·施威格文/圖;接力出版社;閆喜春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差異且多樣的平等文化解讀:有一只沒有耳朵的兔子,他能跑、能跳、愛吃胡蘿卜。其他的兔子都不和他做朋友,就連狐貍都懶得捉他。可是,在他撿到了一個蛋后,一切都變了……圖書富有創(chuàng)意地將電影拍攝技巧融于繪本當中,形成獨特的畫面語言。作者用巧妙的構圖和溫馨的畫面,告訴讀者:不管你有多特別,只要能夠認同自己,同樣能夠快快樂樂。讓孩子學會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平等對待他人,欣賞他人,幫助他人,才會得到來自他人的支持,收獲寶貴的友誼,這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天底下有多種多樣的耳
323
朵,還有一只沒有耳朵的兔子。問題解決:世上有多種多樣的耳朵,也有沒有耳朵的兔子,乍看上去很奇怪,但我們發(fā)現,除了沒有耳朵,他跟其他兔子沒有任何區(qū)別。這讓小朋友們懂得人與人之間也是不同的,但每個人不管是什么樣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學會尊重并包容與我們不同的人。情境二適用對象:老師情節(jié)描述:任何一只兔子會做的事情,他都會。而且藏貓貓時他總是第一名。
問題解決:有些缺陷,換個角度可能就成為優(yōu)勢。作為老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善于將劣勢轉為優(yōu)勢。
情境三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沒有耳朵的小兔子總是孤孤單單,撿到一個蛋還總是被嘲笑。小兔子和蛋朝夕相處,最終孵出一只長有一對耳朵的小雞。沒有耳朵的兔子和兩只耳朵的小雞成了好朋友。從那天起,沒有耳朵的兔子覺得,有沒有耳朵已經一點兒都不重要了。問題解決:本該長耳朵的兔子卻沒有耳朵,本該沒有耳朵的小雞卻長了一對長長的耳朵。也許在同類眼里他們都是怪異的。但小雞的誕生,使小兔子明白,有沒有耳朵一點都不重要。要想讓別人接納自己,首先應該自我接納。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同,認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324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中]王小波 文;張寧 改編/圖;接力出版公司閆喜春 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差異且多樣的平等文化解讀:小麥家有一只小黑豬,它從小就和別的小豬不一樣,它不愛待在豬圈里吃飼料,喜歡在田野上跑來跑去。媽媽勸它:我們豬的任務是吃飽、睡好、快長肉??尚『谪i不想當一只光會長肉的大肥豬,它依舊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還學了許多其他動物的本領。有一天,小黑豬頂撞了想把自己關進豬圈的村長…… 繪本以精美細致的傳統布藝融合生動古樸的漢畫風格,源于傳統而又超越傳統,讓孩子從小就受到中國藝術之美的熏陶。成人文學經典改編兒童繪本的一次成功嘗試,每個中國人都不應錯過的人生寓言,鼓勵孩子勇敢地去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適用:
325
情境一適用對象:家長情節(jié)描述:春天到了,小麥家的大白母豬生下九只小豬。八只白色的,和母豬一個模樣。 擠在它們中間的第九只是只小黑豬,母豬吃了一驚。家里的公雞扯著脖子唱:“喔喔喔!白豬生了個黑蛋蛋,喔喔喔!”隔壁的胖嫂說:“真是喜鵲生了只黑烏鴉!”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豬崽們長得很快,沒多久就斷奶了,一只只擠在豬槽前吃飼料。只有小黑豬不一樣,它更喜歡跳出豬欄,在村子里跑來跑去。跑累了,它就跳到棚子上,曬著暖洋洋的太陽睡覺。問題解決:小黑豬一生下來似乎就與眾不同,在眾多的小豬中,只有他的皮膚是黑色的,這也招來很多人的嘲笑。以公雞、胖嫂為反例,教會學生理解人的多樣性,尊重每一個生命,不嘲笑他人的不同。
情境二適用對象:教師情節(jié)描述:除了母豬,小黑豬最喜歡的就是小麥了。小麥叫小黑豬“小黑”,他從不敢小黑回豬圈,還經常偷偷地給小黑喂玉米粥,帶著小黑去村外山坡上吃嫩綠的三葉草。山里的蘑菇也是小黑最喜歡的。
問題解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喜好,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不限制其發(fā)展。
情境三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小黑來到馬廄,一匹漂亮的白馬對它說:“小家伙,跑步不是你的任務,你再跑,就等著吃苦頭吧?!毙『诓幻靼装遵R的意思。白馬說:“牛要犁地,馬要拉車,狗要看門。小家伙,你的任務是長肉?!毙『诓挪幌氘斠恢还鈺L肉的大肥豬。它和公雞學打鳴,和老貓學捉老鼠,跟著小鴨們一起和鴨媽媽學游泳……漸漸地,小黑學會了一身“沒什么用”的本領。問題解決:沒有誰的人生是一生下來就被限定了的。每個人都是獨立和自由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與理想。通過這一情節(jié),讓小朋友們明白,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也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以及旁人的不解,但不要輕易地被別人的想法所改變,只要自己覺得有意義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就要學會堅持做自己。
326
第二篇章 我們要相互理解幫助流浪狗之歌[比] 嘉貝麗·文生文/圖;明天出版社;劉燦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尊重且支持的友善文化解讀:這本無字繪本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偏僻的郊野路上,一輛疾馳而去的車子,還有一只被扔出車窗外的狗。它孤苦無助,只能循著車印走,放棄等待,從荒野到海邊,從河岸到城道,一路嗅著,忽而停止腳步,卻又突然抬頭向天空咆哮……最后,流浪狗與一名孤獨的小孩相遇了,絕望的心再度燃起一絲希望……適用:情景一
適用對象:普校教師
情節(jié)描述:狗被主人丟棄后,四處尋找主人,甚至沖到馬路上,造成了車輛碰撞、人員傷亡事件。
問題解決:在普校中,教師如果發(fā)現特殊需要學生,應該積極地對待,不應該放棄他們。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都需要用發(fā)現的眼睛來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特殊需要學生也是如此。普校教師只有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發(fā)光發(fā)亮,才能營造和諧美好的學校氛圍,否則有可能會出現類似校園欺凌等惡性事件。情景二
327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
情節(jié)描述:流浪狗被拋棄后,繪本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刻畫了流浪狗“孤獨彷徨,無依無靠”的場景。
問題解決:特殊需要學生作為少數弱勢群體,是孤獨且無助的,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最需要的是融合教育教師的關注。作為教師,要理解他們的處境,要尊重他們的缺陷,只有有了這份同理心,才會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支持他們。情景三
適用對象:融合教育教師、普通學生
情節(jié)描述:流浪狗遇到了流浪兒童,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了。問題解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是伙伴。在融合教育中,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找到適合的伙伴,如組建“紅領巾融合團隊”,通過伙伴互助制實現雙贏的局面。這是融合教育發(fā)展的基礎一步,可作為學校創(chuàng)建紅領巾融合團隊的故事素材。
328
金沙河商業(yè)銀行[中] 菁菁 文;圖德藝術圖;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劉燦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解讀:在美麗的云南西雙版納有兩個隔河相望的村莊:普洱村和柑橘村。長期從事航運貿易的水牛湯姆遇到了資金周轉的問題,無法解決,找到熊貓?zhí)K珊想辦法。蘇珊召集大家商議,提議大家拿出閑置的資金“借貸”給湯姆周轉,湯姆用貨物抵押,等到賣掉貨物再償還利息和本金。金沙河商業(yè)銀行由此應運而生。通過蘇珊等人的努力,看到銀行優(yōu)勢的更多的村民將閑置的資金存入金沙河銀行用于貸款或取息,銀行大獲成功。大家的生意越做越好,村民們也得到更多實惠。適用:情景一
適用對象:教師、家長
情節(jié)描述:在水牛湯姆遇到問題時求助熊貓?zhí)K珊。
問題解決:當教師或家長發(fā)現孩子的發(fā)展有異常時,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和專業(yè)知識,所以要學會求助外部專業(yè)機構,利用專業(yè)資源解決問題。情景二
適用對象:普校教師
329
情節(jié)描述:自金沙河商業(yè)銀行建成以來,很少有村民來存錢?!皠e著急,咱們要努力讓村民了解到銀行的作用,當大家看到了銀行帶來的好處后,一定會來存錢的?!闭淠莅参康馈?/p>
問題解決:教師想要營造好的融合氛圍,就需要走好開頭第一步,就像“紅領巾融合團隊”,可作為融合教育發(fā)展的先行軍,是整個學校融合乃至整個社會融合的示范。
情景三
適用對象:學校管理層
情節(jié)描述:金沙河商業(yè)銀行對于貸款方和取息方都是是一個雙贏的舉措。問題解決:家校溝通中,找到雙贏的舉措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利于緩解家校矛盾,也能提升家校合作效能。繪本可作為家庭教育指導的培訓素材。
330
丹頂鶴辣醬[中] 菁菁 文;圖德藝術圖;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劉燦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解讀:在美麗的云南西雙版納有兩個隔河相望的村莊:普洱村和柑橘村。在兩村之間的桃花島上開設了普誠市場之后,市場的紅火,吸引了丹頂鶴大嬸。丹頂鶴大嬸依靠自己的特色的米線手藝,在普誠市場中站住了腳。而且丹頂鶴大嬸獨創(chuàng)的辣醬廣受好評。受到大家搶購的辣醬供不應求,丹頂鶴大嬸一家開始全力以赴制作辣醬,卻不料因耽誤了原來家中的生產遭到家人的反對。在朋友們的建議和群策群力下,丹頂鶴大嬸的家人認識到了品牌優(yōu)勢的重要性,扭轉了觀點,在家人和朋友的合力支持下,丹頂鶴辣醬越做越好,成為村民心目中的名牌。適用:情景一
適用對象:教師
情節(jié)描述:丹頂鶴大嬸依靠自己的特色的米線手藝,在普誠市場中站住了腳。而且丹頂鶴大嬸獨創(chuàng)的辣醬廣受好評。
問題解決:優(yōu)秀教師都要有自己的絕活。如果融合教育工作開展得出色,也是教師的一項絕活。
331
情景二
適用對象:兒童教育專業(yè)機構
情節(jié)描述:在朋友們的建議和群策群力下,丹頂鶴大嬸的家人認識到了品牌優(yōu)勢的重要性,扭轉了觀點。
問題解決:作為專業(yè)機構,如能結合自身優(yōu)勢和市場需求,及時創(chuàng)立品牌,那么則有機會在行業(yè)內成為領軍者。
情景三
適用對象:學校管理層
情節(jié)描述:蘇珊給了丹頂鶴大嬸一家很好的建議。
問題解決:融合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學校領導,給出合理的建議尤為重要。
332
小狗,我的小狗[中]陳暉文;沈苑苑圖;中國和平出版社閆喜春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解讀:主人公小小在市場上看到一只有瑕疵的玩具小狗,想買卻放棄了。故事由此展開,這只玩具小狗在一次次被拋棄、被嫌棄后,最終回到了小小的身邊。這是一個有關“棄”而“不舍”的故事,這里面有嫌棄、有拋棄、有厭棄、有放棄,關乎歧視,也關乎漠視、喜新厭舊及不珍惜。玩具也罷,寵物也罷,人也罷,只要有“棄”,就會出現傷害。故事最終落腳點是愛的教育,讓孩子在成長路上學到的第一課就是愛。
333
我國著名兒童插畫家沈苑苑為每一個場景都精心繪制了精美的圖畫。每一幅圖畫對應文字,展示出更多的細節(jié),讓孩子在閱讀時可以體會更多。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學生、融合教育老師情節(jié)描述:小小發(fā)現了一只有點瑕疵的木頭小狗,因為猶豫沒有買到小狗。放學回家路上小小意外發(fā)現,河邊有幾個男孩,正拿著石頭砸那只木頭小狗。小小阻止了他們,并把小狗打撈了上來。問題解決:在生活中,有些小缺陷的弱勢群體更容易遭到校園欺凌,比如特殊學生。通過這一情節(jié),讓學生們懂得愛,無論是人,小動物,還是沒有生命的小擺件,我們都要對其富有愛心。在校園中,同學之間要相互關愛,不能欺負他人,尤其是患有殘疾的學生。情境二適用對象:學生、融合教育老師情節(jié)描述:小小再次發(fā)現小狗被遺棄了,并被王偉踢著玩。小小阻止了王偉,并把小狗放進背包。問題解決:在學校中,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欺凌事件發(fā)生。在遇到欺凌事件時,我們要勇敢地去制止,幫助受欺負的弱勢同學。每個人內心都充滿愛,才能讓校園更美好。情境三適用對象:家長情節(jié)描述:小小跟爸爸媽媽說了小狗的故事,他們同意它留下。媽媽把它擦干凈,爸爸修好了它。小小給它起名叫阿寶。問題解決:從這一舉動,可以看出爸爸媽媽也是非常有愛心的家長。小小是非常富有愛心的小朋友,其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作為家長,想要孩子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其自身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小朋友。
334
第三篇章 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好生態(tài)泰格的叢林日記[波蘭] 普熱梅斯瓦夫·維和特洛維奇文;艾米莉亞·佐貝克圖;陽光出版社閆喜春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理解且接納的和諧文化解讀:老虎泰格住在雨林里,他說自己勇敢、樂觀,每天都過著“有規(guī)律”的生活。除了睡覺,他還喜歡閑逛,找朋友聊天,找些小零嘴……可雨林里的其他動物可不這么認為,他們說了許多關于泰格的“謠言”!到底誰說得對呢?老虎泰格到底是什么樣的老虎呢?暖萌治愈系系列繪本。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這時,你需要的是看一看《泰格的叢林日記》!老虎泰格會為你帶來各種意想不到的快樂,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讓你忍俊不禁,快樂就是這么簡單。適用:
情境一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我勇敢,樂觀,對每天都充滿期待,過著“有規(guī)律”的生活。
335
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勇敢、樂觀的精神,遇到事情要鎮(zhèn)靜。學會安排每日的生活,做好學習計劃。尤其是自閉癥孩子,存有刻板行為,在校園中,要為孩子安排好每日的生活,做好有規(guī)律的學習和作息計劃。
情境二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說實話,我感到很委屈,雨林里有著關于我的各種謠言!
問題解決:同伴與我們朝夕相處,可能會對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和評價,我們要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加強溝通。
情境三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老虎會給小像切水果,會撿起“走失”的鸚鵡蛋,然后唱著歌孵蛋,會建螞蟻宮殿,會跳進休息的貘群中,鼓動他們跳舞……問題解決:從老虎的角度來看,他似乎并不是他人眼中那樣的粗魯,愛咬人,愛嚇唬人。老虎自認為在幫助他們,與他們玩耍等。可見,我們要學會交流與溝通,讓他人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以避免誤會。
336
黃氣球[荷]夏洛特·德邁頓斯文/圖;明天出版社;閆喜春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差異且多樣的平等文化解讀:無字圖畫書《黃氣球》擁有一個別致而又大氣的創(chuàng)意。它以一個輕盈飄飛的黃氣球作為主要的視覺導引線索,向我們呈現了一次氣勢宏大、風格奇異的環(huán)球旅行。這場旅行不但涵蓋了從陸地到海洋、從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沙漠、從都市到鄉(xiāng)村等的巨大空間位移,也包含了從白天到黑夜、從出生到死亡、從過去到現在、從當下到未來的顯在時間變遷。通過這樣的方式,它展示了我們身處其中的星球所具有的豐富的地貌與深厚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偉大而又渺小的人們所經歷過和正在經歷著的歡樂與悲傷、幸福與痛楚、失敗與成功,以及生命自身在這樣的周而復始中所展現的獨特與豐饒。
337
《黃氣球》將無字圖畫書敘事的不確定性推到了極致。整部作品中,由作者給出的閱讀提示僅僅是壓在毫不引人注目的封底一角的四個意象,如果不是反復仔細地翻看,許多人或許根本不會注意到它們。與此同時,不論是關于越獄男子、飛毯術士、藍色汽車或黃氣球的畫面敘事,似乎都不存在某個準確的解釋版本,而需要我們充分開放自己想象的官能,來為它們的行蹤提供一個合理的說明。換句話說,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深藏著的敘事本能,讓讀者在紛繁的視像中盡力尋找著那些可見的線索,清理著那些可能的脈絡。這樣一來,當這些敘事的進程在我們的想象中慢慢成形的時候,它們不但成為這部圖畫書的故事,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我們自己的故事。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學生情節(jié)描述:在扉頁之后的第三個跨頁畫面上,與機械耕作的現代農田和行駛著汽車的現代公路之間毗鄰而置的是原始的土著部落與戰(zhàn)爭中的古代城堡。緊繼其后的又一個大畫面上,噴薄的火山、積雪的勝地與逶迤的長城、肅穆的布達拉宮相距不過咫尺;而在另一個以沙漠為背景的大畫面上,日照下的金字塔與其右方一座藍色的清真寺、一個希臘風格的廟宇以及散落在插圖中間的游牧民族帳篷則以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默默言說著不同文明的智慧與滄桑。在另一個海洋背景的畫面上,古老的人力帆船與現代帆艇、漁船、游艇和航母正行駛在同一片海域;另一個夜幕降臨的場景中,破敗的貧民窟緊挨著奢華的游樂場,左上方的角落里則上演著一出中世紀的海盜掠寶大戰(zhàn)。問題解決:作者采納了一種具有典型超現實意味的畫面構圖。一些顯然屬于不同時空的場景被組合在同一個連續(xù)性的平面上,歷史與地域的遼遠距離在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非現實的、奇特的異時空平鋪。通過這樣的時空并置,平面、有限的畫面空間被賦予了寬廣、立體的表現可能,從而使得圖畫書在不多的頁面之間,得以覆蓋到盡可能豐富的歷史與地理內容。讓學生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并了解歷史進展。
338
虎頭帽[中]保冬妮 文/黃捷圖;明天出版社顧泳芬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欣賞且共贏的美麗文化解讀:虎頭帽是一種以老虎為形象的童帽,是中國民間兒童服飾的典型代表。《虎頭帽》這部作品把虎頭帽和福建土樓作為文化背景,講述了華裔孩子黃小虎戴上虎頭帽神奇贏得橄欖球比賽的故事。作品畫面優(yōu)美,通過黑白和彩色來表現今昔對比,通過書信來跨時空實現老人和旅居國外小虎一家三口的對話。在文章結尾,外國孩子也非常喜歡虎頭帽,在橄欖球比賽中會穿戴虎頭帽,祈求比賽勝利,表現出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
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老師情節(jié)描述:主人公小虎一家從福建移民到紐約,他們需要適應紐約的文化,比如繪本剛開始呈現小虎在紐約的家的布置、小虎參加橄欖球比賽、一家人穿的服飾等;同時也給紐約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小虎所在的橄欖球隊都戴上了虎頭帽。問題解決:隨著城市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人口流動變得頻繁而普遍。有些學校有些班級會有來自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地的學生。由于各地文化差異,學生可能存在適應問題。老師們可以利用這一繪本,舉辦一些主題活動,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交流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促進相互理解與包容。情境二適用對象:老師情節(jié)描述:作品以虎頭帽、福建土樓等作為文化背景,采用水彩畫的形式,極好地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并傳達出在這些服飾、建筑、風俗背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當這些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中,又煥發(fā)了新的活力。
339
問題解決: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新的事物和文明,但遺憾的是,有一些寶貴的傳統文化正逐漸在被后代遺忘。這部作品可以讓兒童看到福建土樓、虎頭帽,并由此延伸去探索學習其他中國傳統文化,并思考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繼承、發(fā)揚這些傳統文化。這可以成為學校資優(yōu)學生社團活動的素材,引導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思考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情境三適用對象:家長、孩子情節(jié)描述:一頂小小的虎頭帽,見證了小虎的成長,爸爸媽媽由此回憶起小虎小時候的情景。而小虎戴虎頭帽贏得了比賽,寫信告訴給爺爺奶奶聽,爺爺奶奶給小虎他們寄了好多虎頭帽。問題解決:家庭代際間如何做到相互理解、積極交流也是我們常??鄲赖膯栴}。此時,不妨找個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讀一讀《虎頭帽》,看一看小虎一家是怎么開展家庭交流的。
340
森林寓言[新加坡]戈林·奧格文/圖/ 王軼美譯;汕頭大學出版社顧泳芬推薦詞主題:“和合共生”之尊重且支持的友善文化
解讀:伐木工來到一個樹葉繁茂的熱帶雨林,他想砍一些樹,動物們正面臨失去家園的危險。一周七天,每當伐木工來到一棵棵大樹旁邊的時候,卻發(fā)現松鼠、浣熊、鳥兒、猩猩、豪豬、棕熊在樹上覓食、休息、玩鬧,伐木工并不忍心破壞這一切。當伐木工累了,他倒在樹下休息,醒來卻發(fā)現是森林的大樹為他遮風擋雨。他還會堅持砍樹嗎?
適用:情境一適用對象:所有兒童 情節(jié)描述:伐木工人本想去伐木,但看到小動物們都依賴著樹木生活,他想:“如果我砍倒了那棵樹,這只熊就要挨餓了”、“如果我砍倒了那棵樹,可憐的豪豬今晚就要成為餓狼的美餐了”……因此,伐木工人放棄了伐木,熱帶雨林得救了。問題解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同理心和愛是救贖一切的法寶。在推進融合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才能感受到別人的難處,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和平與友善的世界。
情境二適用對象:老師、家長情節(jié)描述:故事里的伐木工人因為仁慈和同理心,沒有伐木,最后在他筋疲力盡的時候,樹木給他擋風遮雨。問題解決:當我們放棄了一些既得利益,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等著我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融合教育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各方利益的沖突,有時不妨退一步,可能又是另一番的海闊天空。
341
《尋找聲音的女孩》:這是一個以聽障舞蹈家邰麗華成長經歷為藍本的繪本故事,講述了失聰小女孩小米在父母的守護下,幫助小米找到感知聲音的另一種方式,讓小米找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方式。通過努力小米成長為一名舞蹈家,贏得了世界的喝彩。繪本中汽車發(fā)動機“鼓包包”的震動、“黑葫蘆”爆米花機噴吐的爆米花、爬坡卡車冒出的陣陣黑煙……以兒童的視角呈現了兒童眼中的新奇世界,充滿了童趣。詩一般的語言,在每一個讀者心里泛起漣漪,讓每一個人思考:聲音只能聽見嗎?聲音不僅能被聽見,也能被看見,還能被心靈捕捉。繪本中的色彩運用恰到好處,一開始的大塊面黑色調,讓讀者感同身受小米父母初知孩子失聰后的沉重心情,但父母一直沒有失去信心和希望,在沉重色調中都能發(fā)現代表著勃勃生機的綠色。繪本的最后,五彩繽紛的觀眾席與黑色剪影的小米,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也提醒著每一個人:障礙人士需要世界持續(xù)的關愛和支持。繪本可以用于普通中小學融合文化宣導,繪本中的手勢語讓學生們了解世界上語言種類是多樣的,學會以友善、包容、平等的心態(tài)去接納、尊重、支持身邊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繪本也可以作為普通中小學心理輔導課、主題教育課的資源,鼓勵每一個人要像小米一樣積極地面對自我、提升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和夢想。(推薦詞作者:黃美賢)《我說話像河流》:繪本故事是文字作者喬丹·斯特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作者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患有口吃的小男孩面臨的困境,同學的嘲笑與自我內心的不安,讓小男孩無法自如地表達。父親充滿智慧的陪伴與鼓勵,讓小男孩悟得了“我說話像河流”的力量,找回了自信和勇氣,大膽地站在了同學們的面前,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那條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河流。繪本圖文合奏,設計精巧,第二、第三大跨頁的文字編排從視覺上營造了口吃人士說話磕磕巴巴的緊張感,讓讀者仿佛聽到了一個口吃男孩在緊張地、磕磕巴巴地說話。面部表情的特寫和“16 格表情圖”,更加突出了口吃人士說話磕巴時自身的焦慮,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體量他們的不易。折疊大拉頁像一扇門,寓意著經過沉思的小男孩,最后接納了自己,找回了平靜和自信?!段艺f話像河流》是一本很好的融合文化宣導繪本,可以幫助普通學生更好地了解障礙人群的特點和不易,以更加包容、尊重的態(tài)度去接納、支持他們;也能給予老師和家長很多啟發(fā),怎樣以一種更平和、智慧的方式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就如同故事中小男孩的父親一樣,幫助孩子在自然世界中找到慰藉和力量,接納自我,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推薦詞作者:黃美賢)《我在這兒》:《我在這兒》是一本關注自閉癥群體的繪本。繪本開篇,呈現了歡樂熱鬧的學校操場,孩子們三五成群,一起嬉笑游戲。伴隨著翻頁和閱讀視線的移動,讀者很快發(fā)現在操場的一個角落,一個孩子孤單地坐在地上,閉目靜耳傾聽,與嬉笑的人群、熱鬧的場景顯得格格不入。畫面上的文字給出了答案,告訴讀者操場上的喧嘩聲對自閉癥孩子的影響,“就像一面巨大的鼓,咚,咚,咚咚。”文字的編排也渲染了外界的喧鬧對自閉癥孩子內心帶來的巨大壓力。連續(xù) 8 個跨頁呈現了這個孤獨小孩的獨處空間,但充滿了兒童的趣味和想象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閉癥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折紙飛機”的圖示步驟,讓繪本更具互動性。繪本的最后,一個小女孩拿著紙飛機走向孤獨的同伴,向讀者們無聲地選到了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同伴需要我們的主動關心與關懷,需要我們持續(xù)的關注、溫暖的陪伴以及積極的支持。繪本《我在這兒》是很好地融合文化宣導資源,輕松淡雅的畫風,詩歌一樣的文字,讓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加深對自閉癥人群的認識和理解,觸動讀者內心的柔軟,讓我們主動走近自閉癥人群,看見他們,關愛他們,支持他們。(推薦詞作者:黃美賢)
《我聽見萬物的歌唱》:《我聽見萬物的歌唱》是一本描寫了聽力障礙女孩走出因聽力損失造成的心理陰影,敞開心扉、收獲友誼進而獲得救贖的感人故事。本書的文字作者常立利用兩段僅有些微區(qū)別的詩句和擬聲詞將女孩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細致入微。而讓這本繪本更為精彩的是圖畫作者楊博的圖像敘事。由于文字的精煉,許多的故事情節(jié)和細節(jié)都需要通過圖像來補充。這些作者做的很出色。簡約的文字配上豐富的圖像,就如同經典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一樣?!段衣犚娙f物的歌唱》既可以無字繪本進行視覺閱讀,也可配合文字一起閱讀,體現了繪本對圖文復調敘事的本質追求。本書的圖像敘事結構上和文字結構是統一的,以中間為界,前半部分除了主人公大多是灰白色的;后半部分的顏色漸漸多樣,終至五彩繽紛。表現主人公打開心扉,內心世界逐漸豐富的過程。在人物設計上,通過角色兔耳朵的變化來反映主人精神面貌的變化。圖畫作者在意象符號與隱喻設計上獨具匠心,如前部作品的“咔嗒云團”、后半部作品的“彩
342
虹飄帶”與五線譜音符等象征“聲音”的有無。此外還互文了搖滾樂隊披頭士暢銷唱片《艾比路》的封面圖像;利用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達利的名畫《記憶的永恒》;女孩的衣服采用了“波點”這一草間彌生的標志性符號……。這些隱藏在畫面中的小彩蛋也為繪本的閱讀帶來了樂趣。在兒童繪本文學的語言特征上,通篇的詩意詩韻與“咔嗒——咔嗒——咔嗒……”等擬聲詞,讓繪本閱讀朗朗上口,是親子共讀中很好的語言材料。繪本還配有“很高興和你相遇”的手語圖,可以幫助兒童了解手語文化,認識到殘疾人是人類多樣化的一分子,也是社會融合的推動力,就如繪本中寫道的——“很高興和你相遇”“和你一起悲傷,一起歡樂”。這個繪本是普通人群了解聽障人士,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的課程資源,是很好的融合教育視聽閱讀材料,在特教學校和普通學校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中都有實際效用。(推薦詞作者:蔣驪)《往上看》:《往上看》是韓國圖畫書作家鄭震鎬創(chuàng)作,魔法象童書引進,薛舟翻譯的一本繪本。講述了因為車禍失去了雙腿的秀智,坐在陽臺上俯瞰街道上的人來人往,好像自己游離在了生活之外,只有一個人,但她還是希望能被人看到。有一天一個男孩的一抬頭,一個異于常人的舉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抬頭看到了秀智。最后秀智也加入了街上的人群。這是一本充滿著人性光輝的繪本。本書的圖像敘事非常優(yōu)秀。幾乎看圖像就能理解整個故事的行進脈絡,文字在其中只是起到了交代背景、心理,進行對話的作用。圖畫書的特點就是用圖畫來講故事,文字越精煉,留給圖畫講故事的余地就越大。從這一點來說,《往上看》不失為一本優(yōu)秀的圖畫書?!锻峡础返膱D像呈現的角度非常地有特點:是從上往下看的俯視,更適合順時針旋轉 90 度閱讀。俯視的角度十分貼切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實際境況:不良于行,只能在陽臺上排遣寂寞。又同時將主人公隔離于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形成了一種疏離感。在最后一頁相同景別中呈現的畫面使得整個故事的主題得到了升華。盡管樓下發(fā)生了許多事,但鏡頭一直沒有移動,閱讀這本繪本有種看獨幕劇的感覺。從文字量上看,《往上看》比較適合于低年齡段的孩子閱讀,但是由于其圖像敘事出色,成人看起來也毫無違和感,可以說是一本適合全年齡段閱讀的圖畫書。同時,由于其主題表現出的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是那樣地觸動人心,本書也適合作為融合教育理念宣導的閱讀材料,在融合學校中的德育領域有著積極的運用價值。(推薦詞作者:蔣驪)
《一寸光》:《一寸光》是由著名兒童讀物圖書插畫家王祖民根據愚一的文案創(chuàng)作出的有關人的社會化過程、啟發(fā)孩子獨立自主成長的書。講述了貓城里地上、地下兩個世界。地上世界由于有光,暴露在所有人的視野中,衣著、食物、住房等一切都是一模一樣的。地底下的世界沒有光,大家誰也看不見誰,衣著、食物、住房等千姿百態(tài),各有特色。突然地面破了一道口,照進了一寸光。因為看見了,于是地底下開始亂作一團,而地面上仍舊是一派和諧。地下的居民看到了地上的和平,開始學著改變,變得和地面上一模一樣。然而,大家真的都一樣了?這是一個富含哲理的故事,畫家王祖民使用鉛筆線描的黑白效果勾勒出了地上地下兩個世界的對比;由于光的照耀地下世界的黑暗逐漸褪去的動態(tài)效果。表現了地底下居民改變原本生活習慣的漸進過程。書里的文字描寫平實而又波瀾不驚,圖畫卻表現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圖畫故事在思想上和文字故事有著強烈的反差,是一本耐人尋味的圖畫書。尤其是故事最后的一幅畫面,畫家在許多一模一樣的貓中特地加入了三只與眾不同的貓,隱喻著有光的世界到底還是不同了。閱讀這本書會令人反思: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個體必然會以失去自我為代價嗎?地底下的各有特色是真正的自由嗎?在趨同的大勢下求同存異才算是真正的不一樣吧。這樣的思考有助于孩子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可以在親子間、朋友間共讀的情景下開展探討。(推薦詞作者:蔣驪)
《青蛙小王子》:《青蛙小王子》講述了小王子亞瑟因為奇怪的動作與聲音,受到了同伴們的嘲笑與排擠。在一次戶外教學中,亞瑟不計前嫌救了他的同學小戚,從此大家對亞瑟的看法產生了改變。有別于經典童話《青蛙王子》,《青蛙小王子》故事內容令人眼前一亮,它旨在介紹對特殊群體的接納與包容。強調每個兒童都渴望并需要友誼,社會環(huán)境應當給予最基本的接納?!肚嗤苄⊥踝印妨⒆銉和嵌?,展示正面示范,實現融合價值,架起讀者了解并感受特殊群體世界的重要橋梁。但繪本并不是用干澀強硬的道理陳述,而是通過情節(jié)的鋪墊與轉變,隨著故事的深入與推進,展現同伴們內心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同伴意外落水被王子救起后,一個無法自控的打嗝舉動,讓他切身體會到王子亞瑟的癥狀,從而意識到自身錯誤,對王子伸出了友誼之手。繪本的語言簡潔干練,貼近兒童思維模式,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文中的
343
圖畫也不只是文字的點綴,更豐富了故事情節(jié)。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繪本中有兩頁對應畫面,一面青蛙一面王子,不僅呼應了主題,便于讀者理解,更帶動著讀者的想象與思考。不僅如此,讀者能在繪本中發(fā)掘多個不同的主題衍生,多元化的主題豐富了繪本的題材價值。繪本不僅強調了他人尊重與包容,還體現了父母理解與支持,自我認知與接納……。繪本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涉及領域內容面廣,蘊藏教學意義,繪本中豐富的人物形象、生活場景、物品種類,都可以用于教授兒童認知,增加生活常識,培養(yǎng)社會交往,提升自然科學等能力。借助繪本自然地分享兒童融合教育理念,啟發(fā)讀者共同建設包容、有愛的社會大環(huán)境。(推薦詞作者:楊文雅)
《嗯,我能行》:《嗯,我能行》講述了受傷的主人公千鄉(xiāng)出院后回到幼兒園發(fā)生的故事。女孩千鄉(xiāng)雖然行動不便,但她依然克服疾病帶來的困難,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活動,以及在同伴的支持與鼓勵下堅持超越自我。繪本用貼近生活的故事向我們展示出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和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以及強調了同伴支持與包容的重要性,也引導和啟發(fā)了兒童們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對待特殊群體——尊重與支持。繪本內容構思巧妙,將珍視友誼、積極樂觀等因素融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受傷的千鄉(xiāng)想要挑戰(zhàn)爬上高階梯,抓住讀者的好奇心,令讀者替千鄉(xiāng)捏一把冷汗,進而推動繼續(xù)往下閱讀。而千鄉(xiāng)雖然身有不便卻拒絕了來自小俊善意的幫助,強烈的情感沖突,不僅將千鄉(xiāng)和小俊的人物形象顯得更加豐滿立體,更令讀者深思其原因。對話式的文字敘事將普通平淡的故事變得生動鮮活,仿佛身臨其境,能切身感受到千鄉(xiāng)的內心活動。連續(xù)不斷的畫面情節(jié),不僅展示出千鄉(xiāng)的康復日常,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更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繪本中有許多畫面并沒有任何文字描述,但圖像傳遞的信息卻勝過千言萬語。如繪本中用了大篇幅獨立的頁面去描繪千鄉(xiāng)的眼睛,雖然她一句話沒說,卻能令人感受到她的決心與堅定。而多次出現的點頭動作,不僅突出主題,更體現出千鄉(xiāng)激勵自己面對困境的方式。自我堅持和同伴支持共同成就了千鄉(xiāng)挑戰(zhàn)自我,繪本鼓勵特殊群體戰(zhàn)勝病痛,樂觀堅強地迎接挑戰(zhàn),同時也引導了兒童該如何正確相處和對待友誼。(推薦詞作者:楊文雅)
《尋找聲音的女孩》:這是一個以聽障舞蹈家邰麗華成長經歷為藍本的繪本故事,講述了失聰小女孩小米在父母的守護下,幫助小米找到感知聲音的另一種方式,讓小米找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方式。通過努力小米成長為一名舞蹈家,贏得了世界的喝彩。繪本中汽車發(fā)動機“鼓包包”的震動、“黑葫蘆”爆米花機噴吐的爆米花、爬坡卡車冒出的陣陣黑煙……以兒童的視角呈現了兒童眼中的新奇世界,充滿了童趣。詩一般的語言,在每一個讀者心里泛起漣漪,讓每一個人思考:聲音只能聽見嗎?聲音不僅能被聽見,也能被看見,還能被心靈捕捉。繪本中的色彩運用恰到好處,一開始的大塊面黑色調,讓讀者感同身受小米父母初知孩子失聰后的沉重心情,但父母一直沒有失去信心和希望,在沉重色調中都能發(fā)現代表著勃勃生機的綠色。繪本的最后,五彩繽紛的觀眾席與黑色剪影的小米,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也提醒著每一個人:障礙人士需要世界持續(xù)的關愛和支持。繪本可以用于普通中小學融合文化宣導,繪本中的手勢語讓學生們了解世界上語言種類是多樣的,學會以友善、包容、平等的心態(tài)去接納、尊重、支持身邊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繪本也可以作為普通中小學心理輔導課、主題教育課的資源,鼓勵每一個人要像小米一樣積極地面對自我、提升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和夢想。(推薦詞作者:黃美賢)《我說話像河流》:繪本故事是文字作者喬丹·斯特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作者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患有口吃的小男孩面臨的困境,同學的嘲笑與自我內心的不安,讓小男孩無法自如地表達。父親充滿智慧的陪伴與鼓勵,讓小男孩悟得了“我說話像河流”的力量,找回了自信和勇氣,大膽地站在了同學們的面前,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那條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河流。繪本圖文合奏,設計精巧,第二、第三大跨頁的文字編排從視覺上營造了口吃人士說話磕磕巴巴的緊張感,讓讀者仿佛聽到了一個口吃男孩在緊張地、磕磕巴巴地說話。面部表情的特寫和“16 格表情圖”,更加突出了口吃人士說話磕巴時自身的焦慮,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體量他們的不易。折疊大拉頁像一扇門,寓意著經過沉思的小男孩,最后接納了自己,找回了平靜和自信?!段艺f話像河流》是一本很好的融合文化宣導繪本,可以幫助普通學生更好地了解障礙人群的特點和不易,以更加包容、尊重的態(tài)度去接納、支持他們;也能給予老師和家長很多啟發(fā),怎樣以一種更平和、智慧的方式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就如同故事中小男孩的父親一
344
樣,幫助孩子在自然世界中找到慰藉和力量,接納自我,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推薦詞作者:黃美賢)《我在這兒》:《我在這兒》是一本關注自閉癥群體的繪本。繪本開篇,呈現了歡樂熱鬧的學校操場,孩子們三五成群,一起嬉笑游戲。伴隨著翻頁和閱讀視線的移動,讀者很快發(fā)現在操場的一個角落,一個孩子孤單地坐在地上,閉目靜耳傾聽,與嬉笑的人群、熱鬧的場景顯得格格不入。畫面上的文字給出了答案,告訴讀者操場上的喧嘩聲對自閉癥孩子的影響,“就像一面巨大的鼓,咚,咚,咚咚。”文字的編排也渲染了外界的喧鬧對自閉癥孩子內心帶來的巨大壓力。連續(xù) 8 個跨頁呈現了這個孤獨小孩的獨處空間,但充滿了兒童的趣味和想象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閉癥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罢奂堬w機”的圖示步驟,讓繪本更具互動性。繪本的最后,一個小女孩拿著紙飛機走向孤獨的同伴,向讀者們無聲地選到了融合教育的理念:特殊同伴需要我們的主動關心與關懷,需要我們持續(xù)的關注、溫暖的陪伴以及積極的支持。繪本《我在這兒》是很好地融合文化宣導資源,輕松淡雅的畫風,詩歌一樣的文字,讓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加深對自閉癥人群的認識和理解,觸動讀者內心的柔軟,讓我們主動走近自閉癥人群,看見他們,關愛他們,支持他們。(推薦詞作者:黃美賢)
《我聽見萬物的歌唱》:《我聽見萬物的歌唱》是一本描寫了聽力障礙女孩走出因聽力損失造成的心理陰影,敞開心扉、收獲友誼進而獲得救贖的感人故事。本書的文字作者常立利用兩段僅有些微區(qū)別的詩句和擬聲詞將女孩的心理變化描寫得細致入微。而讓這本繪本更為精彩的是圖畫作者楊博的圖像敘事。由于文字的精煉,許多的故事情節(jié)和細節(jié)都需要通過圖像來補充。這些作者做的很出色。簡約的文字配上豐富的圖像,就如同經典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一樣?!段衣犚娙f物的歌唱》既可以無字繪本進行視覺閱讀,也可配合文字一起閱讀,體現了繪本對圖文復調敘事的本質追求。本書的圖像敘事結構上和文字結構是統一的,以中間為界,前半部分除了主人公大多是灰白色的;后半部分的顏色漸漸多樣,終至五彩繽紛。表現主人公打開心扉,內心世界逐漸豐富的過程。在人物設計上,通過角色兔耳朵的變化來反映主人精神面貌的變化。圖畫作者在意象符號與隱喻設計上獨具匠心,如前部作品的“咔嗒云團”、后半部作品的“彩虹飄帶”與五線譜音符等象征“聲音”的有無。此外還互文了搖滾樂隊披頭士暢銷唱片《艾比路》的封面圖像;利用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達利的名畫《記憶的永恒》;女孩的衣服采用了“波點”這一草間彌生的標志性符號……。這些隱藏在畫面中的小彩蛋也為繪本的閱讀帶來了樂趣。在兒童繪本文學的語言特征上,通篇的詩意詩韻與“咔嗒——咔嗒——咔嗒……”等擬聲詞,讓繪本閱讀朗朗上口,是親子共讀中很好的語言材料。繪本還配有“很高興和你相遇”的手語圖,可以幫助兒童了解手語文化,認識到殘疾人是人類多樣化的一分子,也是社會融合的推動力,就如繪本中寫道的——“很高興和你相遇”“和你一起悲傷,一起歡樂”。這個繪本是普通人群了解聽障人士,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的課程資源,是很好的融合教育視聽閱讀材料,在特教學校和普通學校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中都有實際效用。(推薦詞作者:蔣驪)《往上看》:《往上看》是韓國圖畫書作家鄭震鎬創(chuàng)作,魔法象童書引進,薛舟翻譯的一本繪本。講述了因為車禍失去了雙腿的秀智,坐在陽臺上俯瞰街道上的人來人往,好像自己游離在了生活之外,只有一個人,但她還是希望能被人看到。有一天一個男孩的一抬頭,一個異于常人的舉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抬頭看到了秀智。最后秀智也加入了街上的人群。這是一本充滿著人性光輝的繪本。本書的圖像敘事非常優(yōu)秀。幾乎看圖像就能理解整個故事的行進脈絡,文字在其中只是起到了交代背景、心理,進行對話的作用。圖畫書的特點就是用圖畫來講故事,文字越精煉,留給圖畫講故事的余地就越大。從這一點來說,《往上看》不失為一本優(yōu)秀的圖畫書?!锻峡础返膱D像呈現的角度非常地有特點:是從上往下看的俯視,更適合順時針旋轉 90 度閱讀。俯視的角度十分貼切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實際境況:不良于行,只能在陽臺上排遣寂寞。又同時將主人公隔離于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形成了一種疏離感。在最后一頁相同景別中呈現的畫面使得整個故事的主題得到了升華。盡管樓下發(fā)生了許多事,但鏡頭一直沒有移動,閱讀這本繪本有種看獨幕劇的感覺。從文字量上看,《往上看》比較適合于低年齡段的孩子閱讀,但是由于其圖像敘事出色,成人看起來也毫無違和感,可以說是一本適合全年齡段閱讀的圖畫書。同時,由于其主題表現出的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是那樣地觸動人心,本書也適合作為融合教育理念宣導的閱讀材料,在融合學校中的德育領域有著積極的運用價值。(推薦詞作者:蔣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