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世界科幻動態(tài)》2023年季刊第1期

發(fā)布時間:2023-11-01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世界科幻動態(tài)》2023年季刊第1期

目次主 編 王 挺副主編 吳 巖陳 玲編委會主任 三 豐《世界科幻動態(tài)》2023.01“她科幻”專欄 | Her SF 主持人語 凌晨 04“她科幻”專欄簡介胡曉霞 06兒童·家庭·文化:寫作科幻小說的母親——以吉利恩·魯賓斯坦與薩曼莎·默里為例 胡曉霞 09以憤怒戰(zhàn)勝創(chuàng)傷——評《破碎的星球1:第五季》范軼倫 14她來自瑞典——卡琳·提貝克的《宇宙之神》 王侃瑜 16異世界的穿行者——安娜·雷諾能與她的《他者》王侃瑜 18阿麗耶特·德·波達爾的“盱涯”宇宙 王侃瑜 20阿麗耶特·德·波達爾訪談:女性身體的故事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王侃瑜 25從科技工作到奇思妙想——美國科幻作家S. B. 迪雅訪談 范軼倫 28東方魔法與科技:不被他人定義的寫作——美籍華裔作者米婭·蔡訪談 范軼倫 31編委會 王侃瑜 王雪明呂廣釗 江 暉李 琴 李 懿楊靈琳 郭 琦閻美萍 程 林編輯部主任 姚利芬本期執(zhí)行主編 呂廣釗編 輯 許藝琳 周旦雪許伊珉 沈 丹劉 今 涂 珂陳棣芳 王 玥李怡琳 王 玥封面插畫作者 秦印迪 王 玥視覺設計 翁雨橋 林 陶 編印單位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南... [收起]
[展開]
《世界科幻動態(tài)》2023年季刊第1期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4頁

目次

主 編 王 挺

副主編 吳 巖

陳 玲

編委會主任 三 豐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她科幻”專欄 | Her SF

主持人語

凌晨 04

“她科幻”專欄簡介

胡曉霞 06

兒童·家庭·文化:寫作科幻小說的母親

——以吉利恩·魯賓斯坦與薩曼莎·默里為例

胡曉霞 09

以憤怒戰(zhàn)勝創(chuàng)傷——評《破碎的星球1:第五季》

范軼倫 14

她來自瑞典——卡琳·提貝克的《宇宙之神》

王侃瑜 16

異世界的穿行者——安娜·雷諾能與她的《他者》

王侃瑜 18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的“盱涯”宇宙

王侃瑜 20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訪談:女性身體的故事是

人類經驗的一部分

王侃瑜 25

從科技工作到奇思妙想

——美國科幻作家S. B. 迪雅訪談

范軼倫 28

東方魔法與科技:不被他人定義的寫作

——美籍華裔作者米婭·蔡訪談

范軼倫 31

編委會 王侃瑜 王雪明

呂廣釗 江 暉

李 琴 李 懿

楊靈琳 郭 琦

閻美萍 程 林

編輯部主任 姚利芬

本期執(zhí)行主編 呂廣釗

編 輯 許藝琳 周旦雪

許伊珉 沈 丹

劉 今 涂 珂

陳棣芳 王 玥

李怡琳 王 玥

封面插畫作者 秦印迪 王 玥

視覺設計 翁雨橋 林 陶

編印單位

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幻研究中心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南路86號

郵政編碼

100081

電 話

(010)62103257

郵 箱

csfsc_crisp@126. com

發(fā)送對象:內部機構及人員

印刷單位:北京圣品風尚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印刷日期:2023年4月

(按姓氏筆畫排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第5頁

Contents

出海觀察 | Overseas Observations

《流浪地球2》的“英國流浪計劃” 喬鵬 34

科幻現場 |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世界的建構:“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英國科幻特展暨科幻電影節(jié)專題討論會回顧 胡譯丹 42

2023年英國科幻大會的多維度啟示 周天行 45

香港藝術展覽中對于科幻議題的探索 李錦華 50

年度盤點 | Annual Reviews

2022年阿拉伯科幻小說閱讀推薦 馬琳瑤 54

人物專訪 | Interviews

專訪英國科幻編輯馬克·比爾斯伯勒:英國科幻印象 河流 58

行業(yè)洞見 | Insights

人工智能視閾下科幻產業(yè)的特征、風險與發(fā)展路徑 王嘉誠 62

世界科幻游戲發(fā)展脈絡初探 高瑋明/方舟 69

各國巡禮 | Countries

天狼星的呼喚:從諾默獎到非洲未來主義 王瑾 76

第8頁

“她科幻”專欄

06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她科幻”專欄簡介

胡曉霞

隨著中國科幻產業(yè)的崛起,中國女性科幻

作家的身影逐漸開始浮出水面,成為一道靚麗

的風景線。實際上,中國科幻隊伍中從來就不

缺乏女性的身影?!端? 中國女性科幻作家經典

作品集》總結了33位在1990—2020年中國科

幻的大發(fā)展時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女性科幻作

家——她們既有高質量的科幻作品,亦是各種

科幻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科幻以及衍生產業(yè)

的推廣中更是不遺余力。如今,中國科幻界已

形成了一支有穩(wěn)定質量和數量產出的女性科幻

創(chuàng)作隊伍,其創(chuàng)作活動具有如下特點 :

一是創(chuàng)作產出穩(wěn)中有升,新作新人不斷涌

現。在新作中,女性作家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

既有風格。如夏笳的《火星建筑師》(獲第三屆

冷湖科幻文學獎短篇一等獎),程婧波的《去他

的時間盡頭》(獲第十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

獎最佳中篇小說金獎、第三十二屆銀河獎最佳

中篇小說獎),顧適的《〈2181序曲〉再版導言》

(獲第十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短篇小

說金獎),E伯爵的《重慶迷城 :霧中詭事》(獲

第十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小說銀

獎),段子期的《重慶提喻法》(獲第十二屆全球

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等都較有

特色。郝景芳的長篇《宇宙躍遷者》則將中國

傳統(tǒng)文化與宇宙級文明結合,為探索科幻創(chuàng)作

新模式進行了大膽有益的嘗試。在新人中,王

諾諾、段子期、蘇莞雯表現搶眼,既有多部短

篇小說發(fā)表,也有單行本出版,且拿下了多個

科幻獎項的新星獎。同時,作家還踴躍參加各

種科幻相關的活動,并活躍在編劇、策劃及其

他文學領域。與此同時,由于市場和出版需求,

參與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的作家也有所增加,進一步

提高了少兒科幻作品的質量。而少兒科幻作家

也漸漸進入成人科幻書寫領域,如已有近20年

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經驗的徐彥利就將有成人長篇小

說出版。

二是就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而言,女性作家普遍缺乏

時間與精力。除遭遇與男性科幻作家相似的困

境之外(諸如平臺與收入等),女性科幻作家受

歷史及社會影響,在家庭責任方面承擔更多。

尤其是非專職作家,她們在本職工作之外,還

須兼顧家務和育兒等任務,科幻創(chuàng)作只能集中

在短暫的休息時間中進行。

三是國際交流逐步增加。近年來,一些女

《她 : 中國女性科幻作家經典作品集》封面 性作家逐漸走出國門學習,在研究他國科幻情

第9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07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況的同時,也將國內的創(chuàng)作情況進行廣泛宣傳

(盡管國內外交流機會較少,關注國別也僅限于

雨果獎獲得者國家或美國、日本等科幻大國)。

總體而言,中國女性科幻作家在中國科幻

創(chuàng)作事業(yè)中業(yè)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為

擴大國際交流,本專欄立足世界女性科幻創(chuàng)作

研究,通過具體作家作品介紹、訪談,以點帶面,

試圖從女性特質的角度展示科幻小說發(fā)展的多

樣性。

一、項目1

組成員介紹

本項目組成員共6人,含科幻研究者與科

幻創(chuàng)作者,均為女性且在各年齡層次,人員隊

伍配置合理。本文僅介紹文章刊錄于本期女性

科幻專欄的人員。

1. 項目負責人

凌晨,女,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

科普作家協(xié)會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

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和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科

普、科幻小說作家。先后多次獲銀河獎、星

云獎,“大白鯨”原創(chuàng)幻想兒童文學獎、冷湖科

幻文學獎等。曾擔任中國科幻星云獎少兒作品

組評委、水滴獎小說組評委、“大白鯨”原創(chuàng)幻

想兒童文學獎評委、中國科普科幻之星培育計

劃導師等。

2. 項目組成員

王侃瑜,女,奧斯陸大學CoFUTURES項

目博士研究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科學與想象

力中心應用想象力學者,中國科幻研究中心起

航學者。學術寫作發(fā)表或即將發(fā)表于《新文學

評論》《矢量》《生態(tài)電影理論與實踐2》《勞特

里奇共未來主義手冊》等。合編有英國科幻協(xié)

會旗下批評期刊《矢量》的中國科幻專號、《春

天來臨的方式和其他故事》(首本全女性和酷兒

陣容中國幻想小說英譯選集)、《中國科幻新聲》

及《〈流浪地球〉電影制作手記》英文版。作品

獲諸多獎項,以中英雙語寫作科幻小說、非虛

構和評論文章,被譯為十余種語言。

范軼倫,女,青年學者、科幻作者,加州

大學河濱分?!巴葡胄≌f與科學文化”項目博

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科幻文學(中國和拉美)、

文化產業(yè),為中國科幻研究中心首批起航學者,

2023—2024年美國科幻研究協(xié)會(SFRA)“青

年學者支持計劃”獲獎者。短篇小說獲未來科

幻大師獎銀獎,論文入圍國際幻想藝術協(xié)會

(IAFA)最佳非英語論文獎。曾任成都八光分文

化傳播有限公司文化品牌傳播與公關總監(jiān),第

十一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評委。

胡曉霞,女,羌族,澳門科技大學創(chuàng)意寫

作專業(yè)2022級博士生。先后發(fā)表短篇科幻故事

23篇,出版科幻繪本4冊,獲第三屆少兒科幻

星云獎新星獎銀獎。

二、項目研究情況介紹

科幻小說作為一種類型文學源自西方,最

早可追溯至19世紀早期的英國小說家瑪麗 · 雪

萊,由其肇始的科幻文學在歐美有著清晰的發(fā)

展線索,并逐漸形成多種創(chuàng)作風格。雖然科幻

文學肇始于瑪麗 · 雪萊這樣一位女性作家,然

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 :科幻與男性的關系似乎

更為密切,與女性則有一種隱約存在的疏離感。

“科幻比較其他文類(如言情或耽美)而言,是

一個男性作者和男性讀者更多的文類。事實上,

迄今為止幾乎所有的科幻文學史都表明,女性

科幻作家的崛起在各國都較遲”。[1]不可否認,

科幻文學的某些特質使其與男性作家、男性讀

者更為接近,然而,女性作家在創(chuàng)作科幻文學

時,會有怎樣的敘述視角、結構方式、語言特點,

文本中是否體現出明顯的性別特征,讀者對女

性作家的科幻小說有著怎樣的評判等都是值得

1

“世界女性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現狀研究”為中國科幻研究

中心 2022 年第一輪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凌晨。

第10頁

“她科幻”專欄

08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研究的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對于促進女

性科幻創(chuàng)作發(fā)展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項目即是在中國女性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蓬勃

發(fā)展的背景下,將視野延伸至世界范圍內,通

過分國別選取女性科幻作家進行介紹、研究與

訪談,展現女性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整體風貌,同時

在理解女性科幻創(chuàng)作共性的基礎上抓取他國女

性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特質,試圖為中國女性科幻創(chuàng)

作表達與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及思路。

其 中, 王 侃 瑜 以 法 越 混 血 作 者 阿 麗 耶

特 · 德 · 波達爾(Aliette de Bodard)為例探

討了歐洲女性科幻作家的創(chuàng)作情況??偨Y了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關注形成“他者”(移民

不得不模仿他們所處環(huán)境中的“主流”來融入

社會)的權力結構,指出科技帶來的便捷也可

能是消泯邊緣文化的武器。其研究同時直接

涉及了生育主題,指出具身性描寫讓阿麗耶

特 · 德 · 波達爾得以把女性的身體故事納入科

幻敘事中,是對于自己“處境知識(situated

knowledge)”的應用。另外,王侃瑜也呼吁 :

英語是世界科幻溝通的主要媒介,但英語之外

還有如此豐富的科幻傳統(tǒng)卻鮮為我們所知,這

也是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范軼倫以N. K. 杰米辛(N. K. Jemisin)為

例講述了美國少數族裔女性科幻作家的抗爭。

她指出非裔女性科幻作家更加關注種族與性別

議題,如美國黑人女性的社會處境雖然已經大

為改觀,但許多結構性的痼疾和積弊依然存在

于社會的隱秘角落,成為黑人女性解放的無形

阻礙。因此美國少數族裔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題

主要關注歷史中的個體生命經驗。

胡曉霞則介紹了以吉利恩· 魯賓斯

坦(Gillian Rubinstein)與 薩 曼 莎 · 默 里

(Samantha Murray)為代表的澳大利亞女性

科幻作家的創(chuàng)作實踐,以兒童、家庭與澳大

利亞文化為基點,關注女性作者在創(chuàng)作科幻

小說時遭遇的困境及其反映在具體文本中的

女性特質。

除了介紹不同國別女性科幻作家的創(chuàng)作

情況,王侃瑜還介紹了瑞典女性科幻作家卡

琳 · 提 貝 克(Karin Tidbeck)的《宇 宙 之 神》

(Jagannath:Stories)以 及 芬 蘭 女 性 科 幻 作

家 安 娜 · 雷 諾 能(Anne Leinonen)的《他 者》

(The Otherling and Other Stories),范軼

倫則采訪了美國女性科幻作家S. B. 迪雅(S.B.

Divya)、米婭 · 蔡(Mia Tsai),以訪談形式呈

現了女性科幻作家在創(chuàng)作科幻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

現實困境。

由于信息有限,加之國際交流不暢,項目

組能夠獲取的世界女性科幻作家資料仍較少,

目前主要從具體作家作品出發(fā)進行述評。后續(xù)

研究將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采取文本細讀、

比較歸納、定量定性結合等方式繼續(xù)關注世界

女性科幻作者創(chuàng)作發(fā)展,為世界女性科幻創(chuàng)作

者提供了解溝通渠道,助力女性科幻作者乃至

女性作者不斷開拓創(chuàng)作邊界。

參考文獻

[1] 宋明煒 . 科幻的性別問題——超越二項性的詩學想象力 [J]. 上海文學 ,2022,535(5):126-136.

作者:胡曉霞,澳門科技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 2022 級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科幻文學。

第11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09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兒童·家庭·文化:

寫作科幻小說的母親

胡曉霞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是小說中一

種非常獨特的類型。一直以來,無數作家、評

論者及學者都在試圖為科幻小說下一個明確的

定義并闡釋這一文學種類的意圖和宗旨。彼

得 · 尼科爾(Peter Nicholls)在《科幻小說百

科全書》指出,判斷一部小說是否屬于科幻范

疇時,人們應該能得出兩個基本共識,一是

它應該是圍繞科學知識的擴大及其產生的各

種各樣的后果這一中心的 ;二是它應該在想

象的意義和智力的意義上具有冒險探索的性

質[1]。從定義的探索與討論上來看,女性一開

始并沒有被排除在科幻小說之外,但科幻小說

自誕生以來,由于更多是以一種理性的姿態(tài)面

對世界的,與此相伴隨的則是男性科幻作家群

體的崛起和“霸屏”,甚至有人說科幻是在暗

示讓女性走開,因為即便是男性科幻作家筆下

的女性人物,大多也只是模糊而蒼白的簡陋符

號[2]。因此,本文主要介紹了澳大利亞女性科

幻作家吉利恩 · 魯賓斯坦與薩曼莎 · 默里的創(chuàng)

作實踐,以兒童、家庭與文化等基點,關注女

性作者在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時遭遇的困境及反映在

具體文本中的女性特質,以此推動女性科幻小

說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發(fā)展。

——以吉利恩·魯賓斯坦與薩曼莎·默里為例

吉利恩·魯賓斯坦(Gillian Rubinstein)

(圖片來自澳大利亞科幻快照 Australian SF Snapshot Project 官網)

薩曼莎·默里(Samantha Murray)

(圖片來自《克拉克世界》雜志官網)

第13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11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但在魯賓斯坦的故事中,孩子們遵行了作者(母

親)的抉擇和判斷,如此一來,未來即是有保

障的,孩子們即便失去了家庭的保護,也能實

現內心的自足和充實,確認自我的價值和生活

的意義。

二、《有處春將至》與失落的家庭

薩曼莎 · 默里,澳大利亞澳瑞麗阿斯獎

(Aurealis Awards) 獲得者,身兼作家、數學家、

演員與母親四職。自2012年開始,薩曼莎 · 默

里發(fā)表了多篇科幻作品,2019年受邀創(chuàng)作的《光

棍節(jié)》《琥珀中的生命》等科幻短篇更是結合了

中國杭州、貴州等地風俗。

《有 處 春 將 至》[5]發(fā) 表 于2021年, 是 薩 曼

莎 · 默里專門為“未來事務管理局”主辦的“科

幻春晚”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故事講述了作為太空

飛船主控電腦的拉庫娜(Lacuna)如何在太空

中建立家庭的憂傷故事。拉庫娜原本是一艘太

空飛船的主控電腦,受艦長梅的影響,拉庫娜

在中國歌曲和中國新年習俗中獲得了家庭的概

念。某天,梅艦長帶回的星塵改變了一切,飛

船上的宇航員先后遇難,與此同時,飛船上的

智能機器人獲得了自己的思想。拉庫娜失去了

梅艦長后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孤獨,但她最終在

梅艦長的影響下建立了家庭并獲得“家人”們的

支持。她相信,即便恒星死亡、生命消逝,在

宇宙的某處也一定會有新的團圓。

薩曼莎 · 默里近年來的作品多帶有中國地

域特色,其以他者身份在科幻作品中講述中國

文明特質。這一做法不同于東方主義視角下將

中國異化為刻板印象中的特定審美產物,也不

同于賽博朋克視角對東方發(fā)達城市高科技場景

與低質量生活的建構,固有的女性與母親身份

使得作者更愿意親身擁抱和深入接觸更為真實

的東方元素,并以愛為接觸面環(huán)視擁抱“主題”。

由此,作者在運用中國文明元素時,看上去更

能摒棄東方主義審美視角造就的偏見,而對中

國家庭的想象也產生了更加有意味的呈現。

一是表現為機械和異星硅基生命相遇時的

“家庭”性狀。羅斯瑪麗·帕特南·童(Rosemarie

Putnam Tong)在1998年撰書指出,生育和養(yǎng)

育孩子被視為女性的天職和首要認同,是經由

工業(yè)革命后中產階級的傳播才構建成為一種新

的家庭生活和女人味理念,從而形塑了有關女

性以及母職實踐的當代思維[6]。而在故事中,

薩曼莎卻用拉庫娜的形象解構了這一思維。拉

庫娜作為飛船的主控電腦,在星塵干擾神經網

絡電路之前,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名字。而在拉

庫娜覺醒之后,她選擇了和梅艦長一樣的女性

身份,在沒有父親角色的前提下,擁有了“乘

風破浪”“雙星高照”等太空梭孩子。故事至此

完成了徹底的女性主義想象 :母親沒有生育甚

至養(yǎng)育孩子的煩惱,女性從而在根源上擊破了

父權制的陣地,最終賦權母親并走向解放,同

時女性的特征也和男性完全融合在一起,至少

在故事發(fā)展趨勢上呈現了這一特質。

二是失落的家庭與永恒的愛。在故事中,

因為小行星的意外撞擊,宇航員悉數去世,包

括拉庫娜最喜歡的梅艦長。在這里,即便女性

薩曼莎·默里的《琥珀中的生命》被收錄于未來事務管理局出版

的同名小說集中(圖片來自豆瓣閱讀)

第14頁

“她科幻”專欄

12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只是占有飛船艦長這一具有父權意味的職位,

作者仍然安排了毀滅的結局,進而將家庭關系

的血緣承續(xù)平面化為母子身份的扮演,從根本

上瓦解了未來社會中關于“母親職能”的焦慮。

至此,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概念徹底失落,盡管

這一代價是人類的滅絕。不過同樣作為母親的

薩曼莎也借用拉庫娜的感覺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以前她從不需要有自己的名字 ;從未想念過任

何人 ;從未有過這般痛苦的記憶 ;從未有過這

樣的感覺——拉庫娜想了0.7微秒,最后確定了

一個詞——愛;從未有過這種愛?!倍窃趷?,

在這種超越血緣的愛的關照下,家庭關系以松

散卻不可替代的形式重新回歸。

薩曼莎作為澳大利亞新一代女性科幻作

家,母親身份的加入,讓她的故事似乎有了悖

論的一面。當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分崩離析時,

永恒的愛成為了黏合家庭的最后解藥,而正是

因為新的家庭關系的誕生,方能讓孤獨消解,

使熱鬧與快樂重新回歸。從某種意義上說,這

似乎也反映了薩曼莎對家庭本身的困惑,當女

性與母親的直覺觸摸到家庭權力場域時,將女

性自身重構成為消失的父親——女性自身成為

父權體系的象征,就成了解決困境最為快捷的

方式。

三、女性/母親/作家身份與澳大利亞的文化

環(huán)境

澳大利亞是一個獨特的大陸,不但是地球

上面積最小的大陸板塊,還在西方文明的統(tǒng)治

之側融合了亞洲和眾多國家的移民。而作為澳

大利亞作家的吉利恩 · 魯賓斯坦與薩曼莎 · 默

里又兼具女性、母親與作家身份,她們的創(chuàng)作

環(huán)境與創(chuàng)作成果必然會受到當時文化環(huán)境的引

導與制約。

其中首先要區(qū)隔的是澳大利亞的女性創(chuàng)作

進程并不等同于歐美女性作家發(fā)展進程,澳大

利亞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與歐美歷程客觀上就存在

時間上的延滯。19世紀下半葉,第一次女性主

義思想變革在歐洲大陸上如火如荼,但在澳大

利亞大陸上,受制于運輸條件,女性主義并沒

有呈現出烈火燎原之勢。第一次女性主義要求

經濟和受教育的平權。當權力、話語權作為上

層建筑時,需要的是經濟自身的變革與互動。

而這一點澳大利亞當時明顯不具備,它長期依

賴的是畜牧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在流水線生產尚不完

備的情況下,依舊高度依賴男性勞動力的重勞

力參與。這從根本上使得女性無法在經濟活動

中獲得和男性相匹配的能力。而在歐洲本土發(fā)

生的女性主義思想變革和社會運動,其基礎來

源于歐洲更早開啟的工業(yè)化進程,女性在工廠

中操作蒸汽機和紡織機,在效能和效率上不輸

男性。資本家在此時意識到和男性同等重要的

勞動因素,因此才在平權問題上、教育平權上

給予讓步和空間。

當然,也不應該就此否認女性抗爭運動的

主觀能動性。但在當時軍隊和經濟系統(tǒng)聽命于

封建貴族和大資本家的情況下,讓步行為歸根

到底是大資本家和貴族希望女性作為受過訓練

的熟練產業(yè)工人,能執(zhí)行和男性相同任務的勞

動力參與到現場過程中。因此在早前的研究中,

簡單地將澳大利亞女性主義或者澳大利亞女作

家等同于歐洲、美國女性作家。在女性主義運

動的進程上和時間上是有所區(qū)別的,這一事實

往往會導致澳大利亞女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常常已經

暴露在自身可能尚未認知然而業(yè)已完成的社會

思想變革中,這便要求澳大利亞女性作家在文

學創(chuàng)作時擁有敏銳的超脫自身環(huán)境的洞悉力。

因此,盡管吉利恩和薩曼莎的作品分屬不

同的年代,但電子世界的廣闊與人類消失殆盡

的宇宙設定都帶有古老荒野的質感。而她們也

如同其他澳大利亞女性作家一樣,敘事內容構

建的畫面相比同時代的歐美女性作家并不復

雜,人物對話內容并不密集,位置關系簡潔明

確。這種風格上的曠異之感和澳大利亞獨特地

理狀態(tài)、澳大利亞文學中的孤獨的浪漫主義及

人文關照都有著極大的聯系。與其說澳大利亞

女性主義作家在結構女性主義話語,不如說澳

大利亞女性作家在審視女性主義話語,發(fā)出女

第15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13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性主義的呼喚,提出女性主義的最終命題。

其次是澳大利亞的文學創(chuàng)作往往暴露在社

會思辨的變革高潮中,澳大利亞作家在尚沒有

明白社會思想變革的內容時,就已經處于歐美

帶來的認知體系和科技體系的浪潮中。如在《太

空魔鬼》產生的時代背景中,盡管澳大利亞本

土并沒有系統(tǒng)地參與過計算機的研發(fā),但作為

西方世界的一員,澳大利亞以拿來主義的方式

全盤接受了計算機科技。所以在吉利恩的小說

中,電子游戲并不是成癮的可怕源頭,兒童在

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困境才是產生仇恨的根本。

而對比中國文學,電子游戲、網絡成癮的恐懼

和懷疑甚至延續(xù)至今。也由此,誕生于歐美的

東方主義偏見在澳大利亞作品中也沒有過多呈

現。如薩曼莎對杭州、貴州的書寫,對中國文

化的推崇,其書寫是含情脈脈的,是具象和微

觀到具體地域的,是體悟和感知了民族特征和

民族情感而進行表達的。雖然不能據此說薩曼

莎完全杜絕了西方審美的偏好,但就題材的選

擇和內容的書寫,比對于歐美同類型的作品顯

得更為平等,更為尊重,也更為理解。

四、結語

女性在文學藝術中的形象至關重要,女性

構筑的社會符號在人類中表達著希望和延續(xù)的

強烈情感。而具體到科幻文學中,決定關鍵走

向、體現人類希望、扮演拯救者特別是決策者

時,也都需要借助女性形象來完成或者給與啟

發(fā)(如薩曼莎筆下的拉庫娜,絕對理性的智能

大腦在星塵彌漫的危急時刻最終還是得化身女

性和母親方能度過危機)。由此,在兒童、家

庭與文化建構的場域中,以吉利恩 · 魯賓斯坦

與薩曼莎 · 默里為例探討女性作者創(chuàng)作科幻小

說的特質,對于女性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甚至女性創(chuàng)

作都有極大的參考意義。本文也基于此提出了

希望 :正視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聆聽科幻女作家的

發(fā)聲,對于科幻文學乃至文學本身都是一場極

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戴耘 . 科幻小說的定義 [J]. 文藝理論研究 ,1984(01):124-128.

[2] 吳巖 , 主編 . 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 [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7):376.

[3] 康樹華 . 犯罪學 [M]. 北京:群眾出版社,2003: 642.

[4] 李芳 . 當代西方女性批評與女性文學的母性建構 [J]. 西南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16,42(02):147-192.

[5] 未來事務局 .2021 科幻春晚《有處春將至》消逝的生命在宇宙某處會團圓嗎? [EB/OL].(2022-02-13)[2022-11-07].

https://www.thecover.cn/news/6984628.

[6]Tong,Rosemarie Putnam.Feminist thought: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2nded)[M].Boulder:Westview

Press.1988

作者:胡曉霞,澳門科技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 2022 級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科幻文學。

第16頁

“她科幻”專欄

14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以憤怒戰(zhàn)勝創(chuàng)傷

——評《破碎的星球1:第五季》

范軼倫

《破碎的星球1 :第五季》(以下簡稱《第五

季》)是美國非裔女作家N.K.杰米辛(1972- )

的代表作。杰米辛出生于紐約市布魯克林區(qū),

擁有心理學和教育學學位,在成為職業(yè)作家前,

她曾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和職業(yè)規(guī)劃顧問。近幾

年來,她的作品橫掃各大科幻獎項 :處女作

《非零概率》(Non-Zero Probabilities,2009)

入圍2010年雨果獎與星云獎 ;第一部長篇小

說《十 方 諸 國》(The Hundred Thousand

Kingdoms,2010)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小說

處女作獎 ;2016年憑借《第五季》成為首位獲

得雨果獎的非裔女作家,該系列的第二部《方

尖碑之門》和第三部《巨石蒼穹》亦于2017年和

2018年奪魁,杰米辛成為史上第一位三次蟬聯

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作家。

杰米辛的作品以磅礴的想象力,將西方社

會中的文化沖突與種族議題轉化為扣人心弦的

故事。“破碎的星球”三部曲是一個糅合了奇幻

史詩和科幻的長篇系列。小說虛構了一個叫作

“安寧洲”的架空世界,諷刺的是,這塊土地從

來不曾“安寧”,而是處于頻繁的災害中。安寧

洲上居住著不同的種族,其中,擁有強大力量,

能化自然之力為己用的“原基人”被視為異端,

不僅遭到排擠,還會被統(tǒng)一管理、規(guī)訓,被迫

以自己的力量來“服務”社會,如平息小規(guī)模

地震等,然而代價是犧牲自己的意識乃至生命。

杰米辛通過對原基人生存狀態(tài)的刻畫,展現了

歷史中美國非裔族群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在

當下社會中努力圖存的現狀,令人扼腕。

小說講述了三位女性達瑪亞、茜奈特、伊

松的故事。行文至最后,當所有線索匯合,才

揭示出三位女主人公其實是同一個人,只是分

別處于童年、青年和現在的不同人生階段。作

為原基人的她,在每個人生階段都遭遇了重大

作品信息

《破碎的星球 1:第五季》(The Broken Earth Trilogy: The Fifth Season)

作者:N.K. 杰米辛(N. K. Jemisin)

出版社:Orbit(英文版)/ 天地出版社(中文版)

出版時間:2015 年 8 月 4 日(英文原版)/2018 年 3 月 1 日(中文版)

第17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15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的創(chuàng)傷。首先出場的伊松處于中年,她的兒子

因為不小心暴露了原基人的超能力,而被膽

小的丈夫毆打致死。其次是青年時期的女主

角——茜奈特,曾經是“支點學院”的新星,也

與同為原基人的艾勒巴斯特結為伴侶,育有子

女,卻因違背支點學院的意愿,被后者派出的

“守護者”追殺,痛失至親。最后出場的是童年

時期的達瑪雅,她因展現出原基人的能力而被

“守護者”帶去支點學院接受“歸順”教育,一路

上受到“守護者”沙法的殘酷訓練。在學院里,

達瑪雅最終通過了測試,并被允許選擇自己的

新名字 :茜奈特。至此,三段獨立的故事最終

串聯成一個閉環(huán)。

以女主角為代表的原基人的境遇,正是非

裔群體在美國社會中處境的鏡像 :被歧視、打

壓,甚至是遭受非人的折磨。而作為“弱勢中

的弱勢”的非裔女性,則更是處于社會權力鏈

的最底層。不僅要承受種族主義的迫害,更要

在父權制社會中艱難圖存。小說中,無論是丈

夫,還是“師父”沙法,都給女主角造成了深

重的傷害。肉體上的傷痕可以愈合——如被沙

法折斷的手,但心靈上的裂痕卻永遠無法痊愈,

當失望、悲傷、憤怒達到極限,它所催生的復

仇之力也是驚人的。文中反復出現的“守護者”

是一個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古老人類組織,他們

的使命是管理和控制原基人,也掌控訓練后者

的基地——支點學院。這種試圖把原基人“工

具化”,納入現有社會生產秩序中為其所用的

做法,似乎就是百年前美國南方種植園的縮影。

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美國非裔女

性的社會處境已大為改觀,如20世紀60年代起

被賦予受教育權、選舉權等,但許多結構性的

痼疾和積弊依然存在于社會的隱秘角落,成為

非裔女性解放的阻礙。這部小說中,女主角在

人生不同階段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表面上來自朋友、

師長、家人甚至愛人,而實際的根源,都在于

原基人作為“異類”或“他者”為社會所不容的

事實。但原基人的強大能力,也正如女性自身

所擁有的力量 :愛、接納,以及因憤怒而起的

反抗,的確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當然,如果

僅將這部小說視為討論美國種族問題的“虛構

紀實”,則低估了其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和精巧的

敘事策略。小說以第三人稱和第二人稱交替敘

事,場面調度收放自如,深入主人公內心時則

敏感細膩,當伏筆依次揭開,線索逐一收攏,

閱讀體驗得到的是解謎般的文本愉悅。盡管有

時視角切換略顯突兀,但瑕不掩瑜,是一部當

之無愧的當代幻想文學杰作。

作者:范軼倫,加州大學河濱分?!翱茖W文化與推想小說”項目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中國和拉

美科幻文學、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寫作。

N.K. 杰米辛(N. K. Jemisin)

第18頁

“她科幻”專欄

16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她來自瑞典

——卡琳·提貝克的《宇宙之神》

王侃瑜

瑞 典 女 作 家 卡 琳 · 提 貝 克(Karin

Tidbeck)的 第 一 本 英 文 書《宇 宙 之 神》

(Jagannath: Stories)為她贏得了2013年克勞

福德獎(Crawford Award,由國際奇幻藝術協(xié)

會IAFA頒發(fā)給過去18個月中首次出版奇幻小

說的作家),本書還入圍了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頒發(fā)給優(yōu)秀的奇幻小說)和

提普垂獎(James Tiptree, Jr. Award,頒發(fā)給

探索或拓展對于性別理解的科幻奇幻小說)。

你很難把這本書里的故事劃分為傳統(tǒng)的科

幻或奇幻小說,它們更像模糊類型邊界的新怪

譚(New Weird),甚至是介于類型和純文學之

間的作品。在這位出生于斯德哥爾摩、定居于

馬爾默的作家筆下,敘述帶上了一股北歐的凜

冽之風,不,不是冬天的刺骨寒冷,而是夏日

的清涼,冷冷地,靜靜地,鉆進讀者心里。

書里的故事都有點怪,《碧翠絲》(Beatrice)

中 的 男 主 角 愛 上 了 一 架 飛 艇,《云 莓 醬》

(Cloudberry Jam)中的女主角則在罐頭里造

出了一個生命。但除開這些“怪異之處”,故事

又如此真實。《來自烏法·林斯托姆的信》(Some

Letters for Ove Lindstr?m)中“我”寫給死

去爸爸的信件,說他死后的種種,說過去的種

種回憶,《布麗塔的度假村》(Brita's Holiday

Village)中“我”到姑母開的度假村寫作時記

的日記,記錄每天所見所做,記錄寫作進度,

讀者讀到的真真切切確實是一位兒子對父親的

追憶和一位女作家的心緒。

卡琳擅長將北歐民間傳說元素融入自己的

故事,精靈族Vittra的影子環(huán)繞在整篇《馴鹿山》

(Reindeer Mountain)中,《小 象》(Pyret)更

是虛構了作者對于自己虛構的一種傳說生物的

整個調查過程。

整部集子里只有最后三篇完全脫離我們的

世界。《奧古斯塔 · 普萊瑪》(Augusta Prima)

和《姑姑們》(Aunts)發(fā)生在時間凝滯的花園中,

人類無法想象的奇異之事在此發(fā)生,在此循環(huán)。

《宇宙之神》(Jagannath)則發(fā)生在巨大的母親

《宇宙之神》封面(封面設計:Jeremy Zerfoss)

第19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17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體內,Jagannath原是印度神話中的賈格納神,

故事中則成了從末日世界中拯救另一物種的母

親,與孩子們形成共生關系。

卡琳有這種本領,以冷靜的描述讓人相信

這些故事真實發(fā)生,無論是在哪一個世界,潛

藏于日常之下的異常正是那些冷酷詭異的現

實。讀罷全書,讓人不禁打個寒顫,舌尖卻有

冰淇淋融化的甜味,和一絲淡淡的血腥味。

卡琳的母語是瑞典語,曾參加美國知名的

號角寫作班,如今她同時用瑞典語和英語寫作,

這本書中的所有故事都由她本人從瑞典語翻譯

成英語或用英語寫就。在后記中,她自己也提

到使用兩種語言寫作給她帶來截然不同的感

覺,在英語中尋找合適的筆調也是她在翻譯過

程中不斷努力的目標。她的作品被許多人評價

為有“北歐味”,這不是她追求的,卻是她不會

否認的,她所成長的那個年代、她所習慣的風

俗節(jié)日、她所耳濡目染的童話與神話,還有那

漫長冬天所帶來的憂郁哀愁,這一切都是她身

上的烙印,也是讓她的故事與眾不同的特質。

2013年,卡琳 · 提貝克曾經訪問中國,并

在瑞典大使館的安排下與中國科幻作家韓松見

面交流在老書蟲文學節(jié)上與飛氘一起做跨國科

幻演講?!队钪嬷瘛愤@本書已被譯為西班牙語

和土耳其語,我們有理由相信某天我們也會讀

到中文版。

Karin Tidbeck(攝影:Charlotte Frantzdatter) Karin Tidbeck(攝影:Charlotte Frantzdatter)

作者:王侃瑜,作家、學者、編輯,奧斯陸大學“共未來”項目博士研究員,關注當代中國科幻。

第20頁

“她科幻”專欄

18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異世界的穿行者

——安娜·雷諾能與她的《他者》

王侃瑜

如果說如今是芬蘭科幻奇幻作品的黃金時

代毫不為過,本土優(yōu)秀作家不斷拓寬類型疆域,

對英語世界的輸出也毫不含糊。2015年出版的

《他者》(The Otherling and Other Stories)

是 安 娜 · 雷 諾 能(Anne Leinonen)的 第 一 本

英語短篇小說集,由麗莎 · 蘭塔萊荷(Liisa

Rantalaiho)從芬蘭語翻譯為英語。

全書不過5個短篇小說,每個故事都發(fā)生

在不同世界,安娜擅長尋找獨特的視角,穿行

于筆下的異質世界。

《他者》中的敘述從外星人視角展開,自稱

“此人”(this one)的外星人在面對前來采礦的

人類時,心甘情愿付出一切,滿足人類的任何

要求,卻無所求,“此人”試圖理解自己選定的

人類愛人,理解人類文化,畢竟對外星一族來

說,物質不算什么。進入外星人的視角需要一

些時間,但科幻中相當常見的第五類接觸題材

在這個視角下呈現出別樣的色彩。

《白線》(White Threads)的敘述視角則

在具有異能的受試對象海蓮娜(Helena)和試

驗助手米瑞婭(Mireia)之間切換。海蓮娜醒

來時記憶一片空白,隨著她對房間的探索,想

起很久以前的事情,卻想不起最近發(fā)生了什么,

她只知道自己應該逃走 ;米瑞婭同情海蓮娜,

對改變她的處境卻無能為力。隨著敘述推進,

我們知道海蓮娜并非唯一一個具有異能的人,

而“震蕩”除了在人身上會發(fā)生,在貓身上也會

發(fā)生。海蓮娜就這樣跟著一只既在那里又不在

那里的貓?zhí)与x試驗場所,去尋找小貓。這一篇

開頭的懸念造得如此之棒,讓讀者隨主角一起

擔憂一起思考。

《皮者》(The Skinner)發(fā)生在北歐味十

足的村莊中,女主角正是這樣一位游走于村莊

之間的皮者,她身上刺滿了整個國家的歷史,

村民們貪婪地讀取這些故事,這是她的特權,

也是重擔。

這三篇故事為安娜 · 雷諾贏得了三個阿托

羅斯獎(Atorox-prize),芬蘭歷史最悠久的科

《他者》(The Otherling and Other Stories)封面

第21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19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幻/奇幻小說獎,相當于芬蘭的雨果獎。

本書中的另兩篇故事則發(fā)生在反烏托邦世

界,《鐵匠大師》(The Mastersmith)中的政

府鼓勵工作崇尚勞模,《奧利佛的書》(Oliver's

Book)中紙書則成了珍貴的古董,生兒育女受

到的禁忌也頗多。政府看似對社會擁有絕對控

制,但是反抗卻在無聲處默默醞釀。

安娜 · 雷諾能的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一

樣 出 彩,2011年, 她 與 愛 雅 · 萊 蒂 能(Eija

Laitinen)合著的青少年反烏托邦三部曲中的

第一部《森林之子》(Routasisarukset)入圍了

芬蘭獎少兒文學獎(Finlandia Junior prize)

的決選,這是芬蘭最高文學獎項的少兒門類。

系列另兩部《沙之士兵》(Hiekkasotilaat)和

《機器之神》(Konejumalat)也已出版,三部

曲兼具科幻與奇幻特點,既有機械也有自然,

適合少兒閱讀也適合成人閱讀。

除了是一位優(yōu)秀的作者之外,安娜 · 雷諾

能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編輯,她擔任過芬蘭科幻奇

幻雜志《宇宙筆》(Kosmoskyn?)的主編,同

時創(chuàng)辦了線上雜志《迷霧》(Usva),為新人作

者提供了極佳的試水平臺。她還長期擔任芬蘭

科幻奇幻作家協(xié)會的主席,如她在《他者》中表

明的那樣,她將自己的時間與這本書“獻給芬

蘭科幻圈”(For Finnish fandom)。

作者:王侃瑜,作家、學者、編輯,奧斯陸大學“共未來”項目博士研究員,關注當代中國科幻。

安娜·雷諾能 (Anne Leinonen)

第22頁

“她科幻”專欄

20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如何創(chuàng)作科幻奇幻小說(How to write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第一版封面(圖片來自亞馬遜網站)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的

“盱涯”宇宙

王侃瑜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Aliette de Bodard)

是一位法越混血的科幻作家,曾榮獲星云獎、

Ignyte獎、軌跡獎、歐洲科幻協(xié)會獎、英國奇

幻獎、英國科幻協(xié)會獎等,并多次入圍雨果獎

提名,是歐洲女性科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德 · 波達爾母親是越南人,父親是法國人,

于1982年生于美國紐約,隨后回到法國,大部

分時間在巴黎生活。盡管在法語國家長大,德·波

達爾的父母還是堅持讓她學英語,她熟練掌握

法語和英語,也懂西班牙語和越南語。她曾于

青少年時期短暫在倫敦居住,其間,她開始閱

讀科幻奇幻小說,并在閱讀奧森 · 斯卡特 · 卡

德(Orson Scott Card)的《如 何 創(chuàng) 作 科 幻 奇

幻 小 說(How to write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之后開始動筆寫作?;蛟S是因為閱

讀經歷的影響,她選擇用英語寫作,但多語言、

多文化的成長環(huán)境讓她跳出相對單一的英美視

野,作品中更多出現非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背

景,越南、中國、墨西加文明都是她的書寫對象。

她的科幻代表作是一系列互相獨立又有關

聯的中短篇小說,同屬一個架空世界觀“盱涯”

宇宙。在這個宇宙中,德 · 波達爾假設鄭和先

于哥倫布抵達美洲海岸,亞洲取代西方主宰世

界,墨西加和印加帝國仍然存續(xù),美國仍然存

在卻又小又窮,在一系列的或然歷史推演下,

她將故事舞臺放在廣袤太空,亞洲文化取代

歐美文化成為宇宙中的主導。這一系列入圍了

2019年雨果獎的最佳系列小說獎,其中個別篇

目也屢獲好評和大獎。在本文中,我將聚焦于

這一系列,分析其作品特色。

“盱涯”宇宙最大的特色是亞洲文化占據主

導的太空歌劇。太空歌劇是一種經典的西方科

幻敘事類型,弗蘭克 · 赫伯特的《沙丘》系列,

伊恩 · M · 班克斯的《文明》系列,電影《星球

大戰(zhàn)》系列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過往的科

幻歷史中,太空歌劇大多由白人男性書寫,主

角也以白人男性為主。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

第23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21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多由女性和有色人種族裔作家書寫的太空歌劇

系列,而德 · 波達爾的“盱涯”宇宙更是以越南

和中國文化來裝點太空。在她筆下,有儒家統(tǒng)

治的銀河帝國,有學者治理的星球,有詩歌和

傳說,也有美食和香茗。

《沉浸》(Immersion)為作者贏得了一項

星云獎和一項軌跡獎,或許可以作為進入“盱

涯”宇宙的起點。全文不過5000余詞,雙線交

織,在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的交替敘述中,

講述了一位因過度使用“沉浸器”(Immerser)

模仿其他文化中的行為舉止而喪失了自我的年

輕女性的故事?!俺两鳌笔亲髡咛摌嫷囊环N技

術,可以通過全方位提示教導人們以另一種文

化中的習慣行事,甚至通過投影遮擋使用者原

本的面貌,讓他們看起來像另一種族。

兩條故事線里的女主角互為映射,第二人

稱線中的阿格尼絲(Agnes)本為容(Rong)人,

她在銀河(Galactic)求學時獲得了新名字,后

來嫁給當地丈夫,在與丈夫朋友社交時因口音

和舉止被嘲笑,從而開始使用“沉浸器”,并逐

漸喪失自我。第三人稱線中的奎(Quy)是剛從

銀河留學歸鄉(xiāng)的容人,她的履歷本該成為通往

更高社會階層的敲門磚,但她卻回到故鄉(xiāng),并

感覺到與家庭的不合。阿格尼絲被丈夫帶到長

壽星站,籌備他們的結婚周年慶典。奎則被二

叔叫去家里的餐廳幫忙,接待來自銀河的貴客,

以幫助促成這筆生意。兩人由此相遇。

不難想到,故事里的容文化和銀河文化分

別對應了現實世界中的邊緣文化和中心文化。

在英語文化占據主導的世界里,移民不得不模

仿他們所處環(huán)境中的“主流”來融入社會。很

多離散人群都曾面臨同樣的困境,因為只要不

遵循那些文化習俗和行為準則,就會被認為怪

胎,甚至低人一等。但在他們努力融入的過程

中,卻有可能喪失自己,忘記自己的文化根源。

劉宇昆小說《紙異獸》的主角作為中美混血兒,

就曾因自己的外貌受到同學嘲笑,為了融入美

國社會而不再講中文,刻意擺脫中國的文化影

響?!俺两鳌碧峁┝艘粋€簡易快捷的技術解

決方案,讓人得以迅速脫胎換骨,融入另一種

文化。縱使這篇故事警示了人們技術濫用的后

果,其背后更深刻的仍是對于中心-邊緣層級

結構的批判,以及對于來自邊緣的“他者”的

憐憫。阿格尼絲的迷失是容文化面對銀河文化

的不自信,作者借此提醒讀者,哪怕在亞洲文

化占據主導的銀河帝國中,仍有文化層級和不

平等,若屈從于這種等級之下,稍加不慎就會

淪喪自我。

另一方面,奎作為阿格尼絲的對應角色,

在文化中心求學后回到故鄉(xiāng)。她保留了自己原

有的文化,同時接受了新的教育,這導致她返

鄉(xiāng)后同樣水土不服,感到與家人的隔閡。這種

逆向的文化沖擊在現實中并不罕見,在外求學

的留學生回國初期亦時常會感到不習慣???/p>

銀河的學歷在故鄉(xiāng)并沒有用武之地,因此只能

游蕩于社會外,幫助家族餐館接待外國客人。

她很快注意到了“沉浸器”下阿格尼絲的異常,

并試圖幫助她,得到的卻是二叔的呵斥,因為

多管閑事可能會破壞生意。阿格尼絲的丈夫卻

坦承他曾試圖帶妻子去看醫(yī)生,但沒有用,此

番尋找長壽星站上的正宗容菜館來辦結婚周年

慶典也是為了幫助妻子??噲D用容文化的習

俗和舉止喚醒阿格尼絲,但她仍未找到自己在

容文化或銀河文化中的容身之處。這體現了某

種文化困境,縱使東西方交流已成為日常,但

兩者真正能夠交融嗎?無論是在哪種文化中,

陌生文化的異質性總顯得格格不入,而那些身

處兩者之間的人面對的更是恒久的無望。這或

許是作家本人身處亞歐兩種文化之間的切身體

會。利用科幻這一文類,她將這種夾層中的感

覺放大,推演了技術未來中的恒久文化困局。

在這個故事中,另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女

性的處境。阿格尼絲選擇使用“沉浸器”是為了

討丈夫的歡心,奎雖然是到銀河留過學的高材

生,回到家鄉(xiāng)以后還是要被二叔差使??梢娫?/p>

父權社會中,無論身處哪種文化,女性仍處于

從屬地位,不得不服從男性。兩種性別之間的

關系再次對應了中心文化和邊緣文化之間的關

第24頁

“她科幻”專欄

22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系,占據強勢和主導的一方似乎具有天然的優(yōu)

越性,認為可以領導和教導弱勢的一方,而作

為邊緣群體,唯有遵守規(guī)矩、按照周遭的主流

文化習俗行事,不然隨時可能遭到驅逐。這種

驅逐可能是家庭的,也可能是國家的,而作為

附屬方的女性和第三世界國家移民并沒有辦法

在遭到驅逐后回歸原先的原生家庭或者祖國,

一來那里已經沒有他們的位置,二來也有上文

提到的文化不合。因此,他們只能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謹慎地留在目前的處境之中。

當然,如今在法國,女性和移民的處境已

經大為改善。但《沉浸》提醒我們,無論是在何

種時代、何種地方,這種權力結構都可能會保

留或復辟,而科技帶來的便捷也可能是消泯邊

緣文化的武器。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的另一篇作品《戰(zhàn)爭

的氣息》(The Breath of War)則入圍了2014

年星云獎最佳短篇小說。主角雷尚(Rechan)

是一位石匠,能以石頭雕刻活物并以呼吸賦予

其生命。如今,她即將臨盆,需要尋找自己的

呼吸手足來給自己的孩子呼吸以加速嬰兒的出

生,而不巧的是,她的呼吸手足是一艘太空飛

船,因此,她不得不冒著戰(zhàn)爭余燼的危險上山,

以尋求在空中飛的石船的幫助。

這篇作品可以算是一篇“科學奇幻”,這是

一類兼具科幻和奇幻氣質的作品,文類邊界并

不那么清晰。中國科幻作家趙海虹就曾將自己

的幾部作品歸類到“科學奇幻”之下。對于阿麗

耶特 · 德 · 波達爾來說,類型之間沒有明確分

界,她根據自己的需要從科幻或奇幻中汲取靈

感。這也使得她可以自由地在小說中運用神話、

民間故事等超自然元素,打破科學理性的邏輯,

提供一種認知世界的不同方式。在《戰(zhàn)爭的氣

息》中,給經過雕刻的石頭呼氣使之具有生命

便是這樣的超自然奇幻元素,我們很容易聯想

到中國傳統(tǒng)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的某些故事,山

石成精、石頭化人等等。如此的寫作方式可以

給科幻賦予另一層獨特的美感。

而這篇故事的主角同樣是一個處境尷尬的

女性,她大齡未婚,違背家人的意愿讓自己受

精,“可能是個失敗者”。但她同時也是一個強

者,她年輕時雕刻出了石船,同時又明確知道

自己想要什么樣的未來,因此主動選擇未婚受

孕和生育。

生育是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作品中一個

十分重要的主題,她在多篇小說中都曾不遺

余力地描寫女性的生育過程,并將此作為故

事的核心。在訪談中提及這個主題時,她回應:

“女性身體的故事沒有被放在首位,而生殖本

身往往不被主流故事所關注。我想討論這個

主題,因為它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是一種

重要的經驗?!?/p>

的確,在科幻小說傳統(tǒng)中,很少直接涉及

生育主題,但這確實是許多女性生命中十分重

要且特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瑪麗 · 雪萊的《弗蘭肯

斯坦》雖然也涉及造人,但那是一個男性化的、

科學的創(chuàng)造過程,與女性的懷胎受孕相差甚遠。

瑪麗 · 雪萊在出生后十天母親便因病逝世,她

自己也曾多次經歷流產,但在她所創(chuàng)作的現代

意義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中卻鮮有女性生命經驗

的體現,甚至連女性角色都十分罕見。當然,

這受限于當時的社會和文學環(huán)境,父權社會下

《如何抑制女性寫作》(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封面(圖片來自亞馬遜網站)

第25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23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的文學寫作天然是男性視角的,雪萊的作品甚

至一度被認為不是她所寫的。喬安娜 · 拉斯在

她1983年出版的女性主義批評《如何抑制女性

寫作》中系統(tǒng)分析了父權社會抑制女性寫作的

種種方式,雪萊身處19世紀早期,自然受到更

多限制。我們也不應以作家的性別來要求或評

價其創(chuàng)作內容。在中國科幻作品方面,陳楸帆

的《這一刻,我們是快樂的》從代孕的角度切入,

以紀錄片的形式設想了代孕在各個方面可能遇

到的技術和倫理難題 ;修新羽的《陌生的女孩》

則假想男女都可以生育,但卻只能生育與自己

基因相同的孩子。兩篇作品都對生育的身體經

驗做了細致調查與深入描繪。

相較而言,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將故事

放在遙遠的未來太空,而非我們所熟悉的近

未來地球,但在生育體驗方面并沒有明顯不

同。整個臨盆到分娩的過程貫穿《戰(zhàn)爭的氣息》

始終 :

“雷尚坐在一塊露頭的大巖石上,揉著腹

部的曲線尋求安慰。感覺到熟悉的沉重,嬰兒

在她子宮里的重量就像一個承諾。你會沒事的,

她一遍又一遍地想,這句話已經成為她的生命

線,不管它是多么的不真實。你會沒事的?!?/p>

“毛的手撫過她隆起的腹部,停留在臀部,

上方的一點?!^在這兒’,她一邊說一邊按摩

著它。‘它換了位置。它指向下方,進入你的

產道。它非常大。”

“過了一會,疼痛就來了。起初,她以為

只是這種不尋常的運動引起的疼痛,但它并沒

有減輕,一股巨大的、緊縮腹部的波浪沖刷著

她,讓她喘不過氣來,直到她不得不停下來。

摸著她的肚子,她發(fā)現它很硬,很尖,嬰兒在

她的手下壓著重量。收縮。她正在分娩。不,

不是現在——太早了。她買不起——不能失去

一切——

“在她體內,嬰兒第一次加速,踢著她的

身體,子宮。她本應該感到如釋重負,但她是

空虛的——支撐著自己抵御下一次宮縮?!?/p>

……

這些具身性描寫讓阿麗耶特· 德· 波達

爾得以把女性的身體故事納入科幻敘事當中,

同時也是她對于自己“處境知識”(situated

knowledge)的應用。唐娜 · 哈拉維提出“處

境知識”的概念,并認為這是女性主義的客觀。

她認為并不存在統(tǒng)一、標準的客觀,伴隨著處

境變化,視角也會隨之改變,而基于邊緣個體

的不同處境才能真正提供符合女性主義關懷的

客觀性。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育有兩個孩子,

生殖體驗是她關注并想要讓其他科幻讀者關注

的。喬安娜 · 拉斯曾批評厄休拉 · 勒古恩在《黑

暗的左手》中用男性視角寫作,并且不關注具

體的生育和養(yǎng)育過程,哪怕這部小說作為女

性主義科幻經典描繪了一個沒有固定性別的社

會,在拉斯眼里卻不夠“女性”。而在勒古恩眼

中,女性主義并不僅僅關乎女性,而是對一切

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他者”的關照,而所謂的“女

性”其實是人類總和的近一半,女性之前也往

往并不彼此相同。在閱讀女性科幻作家作品的

同時,我們應發(fā)現其作品的處境知識,也應謹

記女性內部的豐富性和個人的創(chuàng)作選擇。

在《戰(zhàn)爭的氣息》中出現的“智船”也出現

在盱涯宇宙中的其他諸多小說里,是太空帝國

間的主要交通方式和戰(zhàn)爭武器。這些船具有心

智,其“大腦”是一種生物機械,由人類女性在

體內受孕分娩。在《船的誕生》(Shipbirth)、《造

船者》(The Shipmaker)和《船的兄弟》(Ship's

Brother)三部曲中,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集

中描寫了船的降生過程及其與人類家庭成員之

間的復雜關系。生育智船的過程比生育人類更

為血腥,因為他們的心智需要被植入女性子宮,

而出生以后也要立刻鏈接到船上。因此,在盱

涯宇宙的某個時代某個角落,女孩曾被囚禁起

來,作為生產智船心智的容器。而后來,更多

女性則是自主選擇植入和生育智船,讓他們成

為自己家庭的一部分。這些船具有和人類無二

的心智,并且可以通過全息影像或者心靈感應

的方式與自己的人類家庭成員溝通,甚至可以

步入婚姻。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智船作為家

第26頁

“她科幻”專欄

24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庭成員,畢竟他們的身軀和存在與人類如此不

同,有人將之視為驕傲,也有人將之視為怪物。

在《船的兄弟》中,主角的兒子就因為曾經目睹

母親孕育智船心智的血腥過程而對妹妹充滿敵

意。在《碧血烽煙》(The Days of the War, as

Red as Blood, as Dark as Bile)中,主角則

在無意識間與智船的心智相連,從船的視角經

歷了戰(zhàn)爭。而船的心智在天空中和星球上、船

體和人腦中自由穿梭則讓人想起了中國古代宇

宙觀,尤其是道家中的“氣”,作者本人在創(chuàng)作

時并未有意借鑒,但她坦承自己從小聽了很多

道家故事,或許潛移默化間受到了影響。

戰(zhàn)爭則是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反復書寫

的另一個主題,從《碧血烽煙》到《天涯任流遠》

(Scattered Along the River of Heaven)再到

《等待的群星》(The Waiting Stars),阿麗耶

特 · 德 · 波達爾總是在書寫戰(zhàn)爭中的女性。她

真正感興趣的并非戰(zhàn)爭本身,而是戰(zhàn)爭給人帶

來的后果,每一個個體、邊緣人群,女性、孩子、

老人在戰(zhàn)爭中的情緒和掙扎,抗爭與堅持。這

使得她的作品更嚴肅而沉重。阿麗耶特 · 德 · 波

達爾對阿茲特克文明也頗有研究,她提及在阿

茲特克文明中,生育就是女人的戰(zhàn)爭,雖然他

們區(qū)分男性在外的戰(zhàn)爭和女人身體內的戰(zhàn)爭,

但兩者沒有高下之分,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的人和在

分娩間難產而死的人同樣值得尊敬。由此,我

們也可以將她的戰(zhàn)爭和生育兩大主題視為一體

兩面,實則都是個體在面對苦難時的堅守,無

論這種苦難來源于內部還是外部。

通過對于自身處境經驗的運用、對邊緣群

體的關懷和對苦難的直接描繪,阿麗耶特·德·波

達爾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具有厚度的未來太空帝國。

而這個太空帝國區(qū)別于西方科幻中的殖民主義

帝國,是由儒家之道治理的,具有獨特的東方

色彩。作家的混血身份使得她對于文化有獨特

的敏銳,而她的女性身份則使得她更為關注男

性視角下常常容易忽略的主題。因而,她的作

品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可惜的是,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本人

的創(chuàng)作交流僅限于英語世界。哪怕她生活在法

國,也從未以法語創(chuàng)作,也對歐洲以英語之外

創(chuàng)作的女性作家不太了解。這或許是我們面臨

的共同問題,英語是世界科幻溝通的主要媒介,

但英語之外還有如此豐富的科幻傳統(tǒng)卻鮮為我

們所知,這也是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攻

克的難題。

作者:王侃瑜,作家、學者、編輯,奧斯陸大學“共未來”項目博士研究員,關注當代中國科幻。

第27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25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訪談:

女性身體的故事是人類經驗的

一部分

走進阿麗耶特·德·波達爾

采訪者 :上一次我對您進行訪談是在2015

年,已經是很久以前了。自那時起,很多事

情都發(fā)生了變化,無論是整個世界的大環(huán)境

還是我們周遭的小社群。那么,您的寫作重

點有相應的變化嗎?您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

是什么?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是的,很多事情

都發(fā)生了變化!我想說,世界局勢正變得前所

未有的復雜和嚴峻,這讓我想寫更多令人快樂、

愉悅的書。(我的角色仍然會經受磨難,但結局

更多是幸福的而非苦樂參半,而且善意和正直

總會出現。)

我將于2022年11月24日出版《紅色學者的

覺醒》(The Red Scholar's Wake),這是一部

太空海盜愛情小說,靈感來自越南和中國南海

海盜的歷史。我還有一部小說即將出版,《流

亡之火》(A Fire Born of Exile),基本上就像

《瑯琊榜》,但有一個女主角,而且發(fā)生在太空中。

采訪者 :您是一名工程師,也是一位母親。

您如何在工作、家庭和寫作之間取得平衡?您

的工作和家庭又是如何影響您的寫作的?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困難重重!我努力

按照諾拉 · 羅伯茨(Nora Roberts)所說的那

樣生活,如果生活是拋球雜耍,你手上的球材

質不同,有些是玻璃的,有些是塑料的,你需

要弄清楚哪些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的,以便

只掉落塑料的。因此,我試著盡我所能保持所

有的球在空中,但如果我真的掉了一些,也要

對自己好一點。

受訪者簡介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Aliette de Bodard),法裔美國推理小說作家。

她曾獲得三項星云獎(Nebula Award)、一項點燃獎(Ignyte Awards)、一

項軌跡獎(Locus Award)、一項歐洲科幻小說協(xié)會獎(European Science

Fiction Society award)、一項英國奇幻文學獎(British Fantasy Award),以

及六項英國科幻協(xié)會獎(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她也因

屢獲殊榮而聞名。

采訪者:王侃瑜

第28頁

“她科幻”專欄

26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的作品創(chuàng)作

采訪者 :您住在法國,但用英語寫作,也

說越南語和西班牙語。您是如何在不同語言之

間進行調和的?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我經常在法語和

英語之間切換,這取決于哪種更合適,也取決

于我是否能找到恰當的詞,我的大多數朋友都

習慣于此,聽到只是笑笑而已。(我的同事則會

躲起來,因為似乎我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時候,

大多是我激動和憤怒的時候。)至于越南語和西

班牙語,我需要有意識地努力去說,所以我傾

向于只在非常有限的場合說。

采訪者 :您寫科幻、奇幻以及或然歷史小

說。在中國,我們傾向于在不同類型之間設置

更嚴格的界限,但您的寫作將它們糅合在一起。

您是如何看待類型界限的?您在寫作時是否會

將故事置于某種傳統(tǒng)之中?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我基本上認為類

型是一個龐大而多孔的東西,并根據我的需要

從科幻或奇幻中自由汲取靈感。我對神話和科

幻小說的交集很著迷,這在我的寫作中經常出

現。我不確定我的寫作是否位于某一種傳統(tǒng)之

中,因為我從很多不同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啟發(fā),

如厄休拉 · 勒古恩(Ursula Le Guin)、凱特 · 艾

略特(Kate Elliott)、劉宇昆(Ken Liu)、李允

夏(Yong Ha Lee)……

采訪者 :您在許多故事中,都選擇了女性

作為主人公,雖然具體表現和方式各不相同,

但她們中有很多都很強大。您這樣寫的動機是

什么?您是否將此認為對科幻小說歷史上陽剛

傳統(tǒng)的反叛?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我10歲的時候讀

了很多書,我沒法不注意,有那么多書不是為

像我這樣的人準備的。那些書里,除了作為(男

性)角色的獎品或者動機以外,沒有女性,特

別是沒有有色人種的女性。因此,我想在寫作

時糾正這一點,并在我的作品中給予女性中心

地位。

采訪者 :您在故事中寫了很多女性身體的

經歷,特別是生殖,這往往與疼痛和血腥有關。

這背后有什么隱喻嗎?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沒有特別的隱喻,

但我認為這與我剛剛給出的答案是一樣的,那

就是女性身體的故事沒有被放在首位,而生殖

本身往往不被主流故事所關注。我想討論這個

主題,因為它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是一種重

要的經驗。

采訪者 :在您的或然歷史世界“盱涯”的

設定中,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早發(fā)現美洲大陸。

結果,亞洲人成為主導,受越南和中國文化啟

發(fā)的儒家銀河帝國在太空中擴張。您認為這樣

的東方帝國與我們在《星球大戰(zhàn)》和《基地》中

熟悉的西方帝國有何不同?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這是一個復雜的

問題,因為在我的儒家帝國中,也借鑒了《星

球大戰(zhàn)》!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血統(tǒng)有關 :

西方帝國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榜樣往往是古羅馬

的理想化版本,或者是美國和“昭昭天命”1

,

以及一般意義上的殖民帝國。我所借鑒的主要

是我小時候聽過的故事 :有學者統(tǒng)治的星球,

像越南帝國那樣的學者-官員-行政官制度。它

肯定也有其黑暗的一面,《紅色學者的覺醒》深

入探討了這種制度的衰落——廣泛的腐敗、裙

帶關系等。

采訪者 :您在故事中參考了很多越南和中

國的文化元素。在未來的太空時代,神話、民

間故事和歷史扮演著什么角色?您如何將其與

全球未來主義趨勢聯系起來?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我不確定我是否

有資格談論未來主義,對不起!我覺得談論神

1

昭昭天命(英語:Manifest Destiny),又譯天命昭彰,

是一個美國的慣用措詞,最初為 19 世紀時的政治標語,

后來成為標準的歷史名詞。指的是 19 世紀美國定居者

所持有的一種信念,他們認為美國被上帝賦予了向西擴

張至橫跨北美洲大陸的天命,通常等于美國領土擴張橫

貫北美洲,直達太平洋。(維基百科)

第29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27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話、民間故事和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我覺得

這些是人類集體心理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且我

認為想象它們在太空時代的可能真的很有意

思,那時的神話、民間故事和歷史可能是什么,

什么會繼續(xù)相關,什么不會,以及故事和信仰

會如何隨著我們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

采訪者 :食物也是您寫作中的一個重要元

素。它更多是一種個人興趣,還是另一個層面

的文化參照?太空時代的飲食文化與我們現在

有什么不同?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我只是喜歡食物!

對我來說,在我筆下的太空時代,與現在的主

要區(qū)別是食物更容易準備,但原料可能仍然難

以獲得。而且,即使我的故事發(fā)生在太空中,

準備和享用食物仍然是有社交關聯的場合。

采訪者 :我對您故事中的人——船關系很

著迷。它打破了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為多物

種關系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您是如何想到這

個點子的?“智船”在船體和她們的家庭成員

意識中穿梭也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宇宙觀(特

別是道教)中的氣。您是否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阿麗耶特 · 德 · 波達爾 :我之所以有這個

想法,主要是因為我想和《星球大戰(zhàn)》爭論 :我

認為遙遠未來的太空帝國沒有解決產婦死亡率

的問題是不現實的,但我也想談談危險的分娩,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很少有故事提及。

所以我想象人們可以生育“智船”,而不是人類,

而且“智船”本身的壽命會更長,就像活著的祖

先和活著的家庭記憶。我并沒有有意識地想到

道教,但我是聽著道教故事長大的,尤其是關

于不死的tiên的故事(我想中文里他們應該是叫

做“仙”),以及一個人如何才能成仙,所以我

懷疑在“智船”里可以找到更多道教影響。

采訪者 :除了您自己,您認為誰是我們應該

閱讀的女性推想小說作家?她們都寫些什么?

阿麗耶特·德·波達爾:我非常喜歡凱特·艾

略特的作品,因為她的世界建構廣闊、豐富、

嚴謹,而且對遠離權力中心的人物特別關注。

麗貝卡·花馬(Rebecca Roanhorse)的《黑日》

(Black Sun)是一部令人振奮的史詩奇幻作品。

曹維倩(Zen Cho)寫的是有趣、安靜和令人心

碎的奇幻。武儀(Nghi Vo)正在創(chuàng)作很多令人

驚奇的作品,對歷史和故事進行尋問,我有很

強的共鳴,因為它們是基于越南神話的。李允

夏的太空歌劇則突破了硬科幻的界限,我特別

推薦。

采訪者:王侃瑜,作家、學者、編輯,奧斯陸大學“共未來”項目博士研究員,關注當代中國科幻。

第30頁

“她科幻”專欄

28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從科技工作到奇思妙想

——美國科幻作家S. B. 迪雅訪談

采訪者 :最早接觸科幻小說是什么時候?

您是如何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的?

S. B. 迪雅(以下簡稱迪雅):在我9歲或10

歲的時候,父親非常希望我擴展閱讀視野。他

的一個同事說我可能會喜歡科幻小說,于是

我很不情愿地去找學校的圖書管理員,向她

尋求建議。她遞給了我吉爾 · 巴頓 · 沃爾什

(Jill Patton Walsh)的《綠皮書》(The Green

Book)。我原以為會是個愚蠢的故事,比如綠

色外星人什么的,但我看到的是一個關于“遠

離你所熟知的一切”的故事,是我從印度移民

到美國后非常熟悉的經歷。這本書的結尾還有

讓我震驚的轉折。我完全被迷住了。后面又過

了好幾年,我才接觸到奇幻小說,但科幻就一

直是我的真愛。

13歲時,作為英語課作業(yè)的一部分,我寫

了第一篇科幻小說。我們必須和一個伙伴交換

故事,所以我的一個朋友讀了這篇小說。她評

價說這應該是一本書的第一章,因為結尾很吊

人胃口,她堅持要知道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所

以我就繼續(xù)往下寫了。在青少年時期,我斷斷

續(xù)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但在大二時停止了。我專注于

做自己的研究,打算以科研為職業(yè)目標,這意

味著寫作就不是優(yōu)先考慮的事兒了。在那之后,

直到有了孩子,我才寫了很多小說。在孩子幾

歲的時候,我真的需要在生活中擠出一些屬于

自己的時間,就是在那時,我重新發(fā)現了寫作。

我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試著發(fā)表作品,很幸運,

我成功了。

采訪者 :“女性”的身份是否影響了您的

寫作?

迪雅 :我相信是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

塑造了我們講述的故事和我們通過寫作分享的

經歷。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女性,閱讀科

幻小說是一種孤獨的愛好。我的朋友們——都

是女孩——沒有一個人和我喜歡一樣的書。直

受訪者簡介

S. B. 迪雅(S.B. Divya),美國著名青年科幻作家,曾獲星云獎提名,作品

見于《自然》(Nature)《類比》(Analog)《光速》(Lightspeed)等雜志。迪雅

的本職工作是電子工程師,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計算和神經系統(tǒng)(Computation

and Neural Systems)學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信號處理工程碩

士學位。她在模式識別、機器智能、高速通信、數字音樂和醫(yī)療設備等領域有

20多年的工作經驗,同時也是戶外運動和音樂愛好者。代表作有《奔跑時間》

(Runtime,2016)、《機器時代》(Machinehood,2021)等?!犊苹檬澜纭ぷg文版》

2019年第3期刊登過她的短篇小說《失聯》(“Loss of Signal”)。

采訪者:范軼倫

第31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29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到我到了加州理工學院,一所理工科大學,我

才找到了其他有同樣喜好的人。那里的大多數

學生都是男性,我已經習慣了和他們做同學和

朋友。

從那時起,在我作為工程師的整個職業(yè)生

涯中,我經常發(fā)現自己是“房間里唯一的女性”。

在這一點和成為母親之間,我有很多話要說,

關于在現代世界成為一個 “強大”的女性意味

著什么。作為一個打破社會對性別常規(guī)期待

(gender nonconforming)的人,我喜歡寫各

種不同性別的角色,而且我更喜歡那些非二元、

無性別或女性的角色。

采訪者 :您覺得女性的身份是否會為科幻

創(chuàng)作帶來困難,又或者,反而是優(yōu)勢所在?

迪雅 :就寫作而言,我認為女性身份已不

再像過去那樣成為障礙,盡管這取決于你寫的

故事類型。所謂的“硬科幻”依然很困難,主要

因為這類小說的男性讀者往往不買女性作者寫

的書。驚悚和恐怖類型的觀眾也傾向于男性創(chuàng)

作者。整體而言,很多讀者并不關注我的性別。

我有科學背景,這很有用,但這真的不應該成

為人們認真對待某人的科幻小說的必要條件。

就科技行業(yè)而言,我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

始工作,身為一名女性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不幸

的是,即使在25年后的今天,情況也沒有多大

改善。我在小學教過編程和科學,在這個年齡,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學習這些科目并取得成功。

我認為很多問題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開

始的,我們接收到的社會信息——尤其是在美

國——在規(guī)范的性別行為方面存在嚴重偏見。

最重要的是,女性和性少數人群仍然在工作場

所內外面臨許多騷擾。在如科技這樣傳統(tǒng)上由

男性主導的領域,這讓人很難想要留下來。你

必須對工作充滿激情,非常固執(zhí),或者兩者兼

而有之,才能堅持下去。

采訪者 :您的短篇小說《失聯》發(fā)表了中文

版,很受讀者喜愛。在這個故事中,主角是一

個殘疾男孩。請問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的動機是什么?

迪雅 :我經常喜歡寫一些非典型英雄的故

事——那些不是你期待中會冒險或拯救世界的

人。他們或許是殘障者,或許是有色人種,或

許不是白人男性,或許處在弱勢的社會經濟地

位。我也喜歡探索技術既能造福人類又能造成

傷害的復雜性。我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是

在一家生產脈搏血氧計的醫(yī)療設備公司工作。

我永遠不會忘記去參觀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

時,醫(yī)生們正在早產兒身上測試我們最新產品

的場景。生物學和工程學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也包括我自己,而《失聯》正是一個與非典型英

雄和改變生活的技術相交的故事。

采訪者 :在自己所有的作品中,您最喜

歡的是哪篇?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寫作中發(fā)生

的趣事嗎?

迪雅 :很難選擇一個我最喜歡的!可以分

享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自己最短的一個故事——

《二進制》,它在四頁紙的篇幅里包含了大量的

世界構建、情感聯系和關于數學的奇思妙想。

但總的來說,我最喜歡的就是現在正在創(chuàng)

作的作品。我喜歡起草的階段,想出新的詞匯、

《美魯》(2023)

第32頁

“她科幻”專欄

30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點子和研究方案。目前,我正在寫第二本以美

魯(Meru)宇宙為背景的小說。故事講述的是

兩個年紀稍長的青少年嘗試以一種獨特的方式

繞地球飛行。它是《八十天環(huán)游世界》和格蕾

塔 · 桑伯格(Greta Thunberg)誓言使用環(huán)保

交通工具的結合。考慮到感染新冠病毒后自己

的健康狀況,我無法經常旅行了,但這是我喜

歡干的事情。:讓我所塑造的角色,以他們的

視角來進行這次冒險是一種很好的替代,讓我

覺得自己真的看到了筆下所描繪的一些地方。

采訪者 :和其他科幻作家相比,您覺得自

己的特別之處在哪里?

迪雅 :除了那些讓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的小細節(jié),我不知道我是否有獨樹一幟的東西。

就我而言,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是移民到美國,

在我經常感到不適應的地方長大,學習科學,

當工程師,以及對于宏大想法和深入討論哲學

等抽象話題的熱愛。

采訪者 :科幻對您的意義是什么?

迪雅 :對我來說,科幻小說是我們試圖通

過科學實現的目標的延伸:理解現實的本質以

及宇宙是如何運行的??苹眯≌f讓我們能夠在

虛構世界而非真實世界的背景下探索不同的假

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嘗試各種各樣的實驗,

就像許多科學家所做的那樣。我們還可以擴展

這些實驗, 以挑戰(zhàn)目前所知道的事實??苹眯?/p>

說提出的“假如”(what if)問題可以遠遠超

出現有知識的限制,這樣做也可以啟發(fā)未來的

發(fā)明。

采訪者 :您了解或認識華人女性科幻作者

嗎?對她們有沒有想說的話?

迪雅 :我看過郝景芳的《北京折疊》,特別

喜歡。我會鼓勵她們繼續(xù)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把真

實的故事講出來。這個世界需要聽到各種各樣

的聲音和觀點。每個人,不管她們的背景如何,

都可以為這一類型帶來獨特的東西。

采訪者:范軼倫,加州大學河濱分?!翱茖W文化與推想小說”項目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中國和

拉美科幻文學、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寫作。

第33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31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東方魔法與科技:

不被他人定義的寫作

——美籍華裔作者米婭·蔡訪談

采訪者 :最早接觸科幻、奇幻小說是什么

時候?您是如何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的?

米婭 · 蔡 :我很早就開始讀科幻和奇幻小

說了,尤其是奇幻。時間太久了,以至于我必

須努力回想才能記起看的第一本推想小說是什

么。小時候,我是個貪婪的讀者,拿到什么就

看什么。外太空題材是我的“初戀”,我讀了在

圖書館少年部能找到的每一本關于太空的書。

我還是《宇宙》(Cosmos)雜志的忠實粉絲,

曾一度想成為一名天體物理學家——那是在我

意識到需要多少數學知識之前。希臘神話是我

最喜歡的學科之一??偠灾?,在大部分時間

里,我都在神游太空,白日幻夢。

我讀的第一本奇幻小說應該是洛伊 · 亞歷

山大(Lloyd Alexander)的《黑神鍋傳奇》(The

Black Cauldron),那是在我五年級的時候。

讀完了這個系列后,我想要看更多類似的書,

老師就給了我一本《霍比特人》。我只讀了一部

分就覺得它很無聊。

然后老師說 :“試試這本吧。”她遞給了

我《魔戒(第一部):魔戒再現》。讀到了摩瑞亞

(Moria)1

的情節(jié)后,我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成

了一個徹底的奇幻迷。然而,除了20世紀90

年代末在臺灣的暑假期間寫的《龍槍編年史》

(Dragonlance)同人小說,我在很久以后才

投身科幻、奇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在2011年第一次

參加NaNoWriMo2

之前,我一直是個奇幻小

受訪者簡介

米婭·蔡(Mia Tsai), 美籍華裔科幻奇幻新秀作者。生活中,她是一名專

業(yè)編輯、攝影師和音樂家。目前居住在亞特蘭大,喜愛蘭花和貓咪,是音樂和

長途旅行的愛好者。她的長篇處女作《良藥苦口》(Bitter Medicine,暫譯)已

于2023年3月由速子出版社(Tachyon)出版,受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魅

力》(Glamour)等報刊的關注。

1

在作者托爾金筆下,摩瑞亞(由精靈族取的不吉利地名)

一度是中土大陸西北的龐大地下城市,擁有巨大的坑道

網絡、屋室、礦坑及大殿。摩瑞亞貫穿迷霧山脈。數千

年來一直是矮人都靈后代人民的居住地。矮人稱摩瑞亞

為“凱薩督姆”(Khazad-d?m)。

2

全稱 National Novel Writing Month,一個非營利的線

上作者互助組織。

采訪者:范軼倫

第34頁

“她科幻”專欄

32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Her SF

說讀者和小說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有了

更多的想法,并意識到創(chuàng)作一部長篇小說是有

可能的。在過去10年中,我一直在一點一點地

朝這個方向努力,現在我終于寫出了《良藥苦

口》這本書。

女性多于男性,所以我能夠找到志同道合者的

支持,而且與我交往的大多數人,包括我的寫

作伙伴、經紀人、編輯、公關人員等,都是女性。

但是,去看看誰能出版以及誰在出版界掌握話

語權的統(tǒng)計數據,差距就出現了。我也曾被問

及是否是一名青少年作家(答案是目前我只寫

成人作品),這讓人有些沮喪,因為男作者似

乎從來不會被問到這個問題。至于我的職業(yè)生

涯和接下來要寫的東西,我的計劃是奇幻言情,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由女性主導的類型。這

可能就是優(yōu)勢所在。

采訪者 :您的小說《良藥苦口》融入了許多

中國神話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寫這個故事的動機

是什么?怎么看待科學技術和魔法之間的關系?

米婭 · 蔡 :《良藥苦口》的世界觀萌芽源于

我的一個學生,當時她七八歲,掉了一顆牙。

我問她牙仙來了沒有。因為這個學生是印度裔

美國人,所以我覺得有一半的可能她會懂我在

問什么。她回答說沒有,我就說:“她一定是請

了一天病假。”然后,一個故事點子就這樣誕生

了。后來我決定,小說里為牙仙和牙鼠雇用替

身的臨時中介必須是國際化的,而且所有的萬

神殿和魔法系統(tǒng)都必須是真確的。為了填滿臨

時工作人員的外勤裝備包,魔法必須要便于儲

存和攜帶,這讓我想到了“符”。由此我進一步

推想出了“書法魔法”,再到經典的仙俠修辭,

比如將中醫(yī)視為一種魔法形式。

我經常想到克拉克的第三定律——任何足

夠先進的技術都與魔法無異。對我來說,科學、

技術和魔法是密切相關的,可以很容易地從一

個轉化為另一個。例如,草藥師可以被認為是

巫師,但他們也是科學家,因為他們必須研究

植物學和化學。中醫(yī)需要多年的學習和實踐,

尤其是針灸,但它也可以與能量工作和水晶有

交集,這在很多人看來是神奇的??茖W、技術

和魔法都包含著奇跡的元素。實際上,奇跡就

像水,而科學、技術和魔法是它的固體、液體

和氣態(tài)形式。

采訪者 :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您最喜歡

《良藥苦口》封面

采訪者 : “女性”的身份是否影響了您的

寫作?

米婭 · 蔡 :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我不確

定你會用哪些具體的特質定義女性作家,我們

人數眾多,來自各行各業(yè),很難被籠統(tǒng)地定義。

但是,身為女性、東亞裔,以及來自工薪階層

的背景,這些讓我能從一些可能被其他人忽略

的細節(jié)層面來看待故事。我確實發(fā)現,自己在

寫作中強調人際關系和人物塑造。我也喜歡羅

曼史,無論是作為一個主題還是作為一種文學

類型。我覺得自己的觀點和興趣點也是會吸引

其他女性的。

采訪者 :您覺得女性的身份是否會為科幻

創(chuàng)作帶來困難,又或者,反而是優(yōu)勢所在?

米婭 · 蔡 :這既是一個肯定的答案,也是

一個否定的答案。是的,在我們的作者社群里,

第35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33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的是哪篇?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寫作過程中發(fā)生

的趣事嗎?

米婭 · 蔡 :很難說偏愛哪一篇,但現在我

有一篇科學奇幻(science fantasy)作品正在

審稿中,我自己非常喜歡,很可能是因為里面

有我稱之為“生物菌學”(biomycology)的東

西。在十年或更短的時間內,這個作品中的科

學魔法可能會過時 ;因為每天都有新的科學發(fā)

現。我對真菌和它們的鄰居,如地衣、藻類和

黏菌,懷有一種敬意。真菌的無所不能令我感

到很害怕。所以我寫了一本書,故事發(fā)生在后

氣候災難的設定下,講述在一個由真菌支撐的

社會中,人們可能會做什么。在這個世界里,

底層人民流離失所,唯一將人們與過去連結的

東西是記憶。

這是我寫的第一本有意識地涉及政治的

書,我并不是說它是本問題集錦或道德說教。

所有書籍都需要有政治基礎。這是我第一本真

正依靠自己在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方面的

學習所創(chuàng)作的書,感覺很棒。在這本書里,我

讓自己的“本我”有點瘋狂,這令我感到滿足。

采訪者 :和其他科幻、奇幻作家相比,您

覺得自己的特別之處在哪里?

米婭 · 蔡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我欽

佩和仰慕的科幻、奇幻作家太多了,我不認為

能從自己的作品中找到特別獨特的東西,讓人

們流連忘返。出于個人喜好,我的確努力不重

復自己的想法,而且我總是在作品的后段嘗試

新東西,但許多其他作家也在探索。就目前而

言,讀者對《良藥苦口》的反饋很一致,稱其讓

人耳目一新,所以也許這就是答案。我喜歡混

搭和糅合,期待意料之外的驚喜。

采訪者 :科幻、奇幻對您的意義是什么?

米婭 · 蔡 :科幻、奇幻是關于 “假如”的文

學類型,它是一種神奇和美妙的類型,很酷,

也令人敬畏。但我也覺得,它最適合提出關于

我們社會的尖銳問題,也最適合挖掘答案(如果

有的話),找到原初的真相或公然的謊言。推想

小說是一系列關于我們自己、我們的社群以及

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的問題,無論是在地球上

還是在遙遠的星系。

采訪者 :您了解或認識華人女性科幻作者

嗎?對她們有沒有想說的話?

米婭 · 蔡 :我很幸運,身邊有一小群華人

科幻奇幻同僚,也認識很多其他的作家。現在

的感覺幾乎是“暴富”的尷尬。20年前,我無法

想象今天會有如此多的女性科幻奇幻作家。我

唯一想對她們說的就是,繼續(xù)做你正在做的事

情,不斷突破界限,以及永遠不要讓自己以外

的任何人,來定義你和你的寫作。

采訪者:范軼倫,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學文化與推想小說”項目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中國和

拉美科幻文學、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寫作。

第36頁

Overseas Observations 出海觀察

34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流浪地球2》的“英國流浪計劃”

喬鵬

《流浪地球2》于癸卯年正月初一(2023年1

月22日)在國內上映后,為歷史感厚重的春節(jié)

帶來了一道國產原創(chuàng)科幻電影大餐。辭舊迎新

之際,無論是兒童電影《熊出沒》帶來的經典

續(xù)集佳作、《深?!分兴W訝I造的頂級視效,

還是劇情片《滿江紅》《無名》《交換人生》和《中

國乒乓》對于浪漫主義的不同解讀,這些影片

與《流浪地球2》一起豐富了國內觀眾的節(jié)日生

活,也為后疫情時期的國產電影復蘇與發(fā)展帶

來了信心與助力。在今年異常喧囂的春節(jié)檔中,

《流浪地球2》的持續(xù)發(fā)力不光對于國內電影產

業(yè)工業(yè)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內容對于

科技與人性的雙重探討更是引導觀眾深思 :在

科技進步的當下或未來,不同意識形態(tài)或圈子

文化塑造出的思想分歧,是否可以在愛或義的

平衡下暫時被擱置?我們又是否可以在“求同”

中去探索電影、文化以及大眾的繼續(xù)進步之路?

以此為出發(fā)點,本文通過分析《流浪地球2》在

英國的傳播過程以及相關影評來展示英國主流

媒體與普通電影愛好者如何對該影片做出差異

化解讀,以及探討在英華人群體對于該影片傳

播的推動作用。

一、《流浪地球2》相關英媒影評

在具體梳理《流浪地球2》在英國的傳播過

程之前,我們不妨先大致了解一下英媒在《流

浪地球2》上映后的反應及評價,以便從“他

者”以及“目標受眾”的角度來觀察《流浪地球

2》的實際傳播效果。鑒于很多國際影評網站數

據來源廣泛,評價是否源于英國很難考證。因

此,分析基于以下8篇英國網絡上的影評,包

括《衛(wèi)報》(The Guardian)文章《流浪地球2

影評——中國科幻大片前傳偏離正軌》(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 – blockbuster

Chinese sci-fi prequel veers off course)、

《國際銀幕》(Screen International)雜志文章

《流浪地球2 :影評》(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英國獨立電影雜志Filmhounds

文 章《流 浪 地 球2影 評》(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英國最大娛樂信息網站數

碼間諜(Digital Spy)影評文章《流浪地球2影

評:是否與創(chuàng)紀錄的第一部電影相媲美?》(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 Does it live

up to the record-breaking first movie?)、

英國影視信息分享網站flicks.co.uk影評文章

《流浪地球2帶來科幻場面卻缺乏重點》(The

Wandering Earth 2 brings sci-fi spectacle

but lacks focus)、 英 國 流 行 文 化 信 息 分 享

網站nerdly.co.uk轉載文章《流浪地球2 :影

評》(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

英國電影愛好者交流網站cinechat.co.uk影

評文章《影評 :流浪地球2》(REVIEW: The

Wandering Earth 2),和英國東方電影粉絲

網站(easternfilmfans)影評文章《流浪地球2

第37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35

影評》(The Wandering Earth 2 Review)。

總體而言,在大部分英媒看來,《流浪地

球2》的質量處于及格線以上。盡管評分跨度較

大,但是幾乎所有影評都對該影片的票房實力

以及制作水平表達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如《衛(wèi)

報》在影評中承認“郭帆的《流浪地球》仍然是

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非英語電影之一”以及“其

計算機生成圖像效果確實很壯觀”。由此可見,

《流浪地球2》在工藝與技術水平上,已經處于

較高水平。因此,大部分影評都呼吁觀眾到影

院去感受這一場視覺盛宴。但同時,不少影評

也提到影片中分支情節(jié)過多,內容過于飽滿,

會使得觀眾產生疲憊感,因此也建議制作方對

內容結構進行一定調整 ;另外,也要加強對于

女性角色的塑造。

《衛(wèi)報》的影評整體上短小卻并不精悍,意

識形態(tài)色彩較為濃重。與其他影評對于故事情

節(jié)、人物塑造、藝術價值以及影片呈現方式

等“萬花筒”視角的正負面評價相比,《衛(wèi)報》

影評似乎戴著放大鏡來看電影,試圖放大東

西方對立,從單一角度“引燃”或“燒毀”這部

影片。譬如,它提到影片中中國政府倡導的項

目“受到了(大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也批

評影片“注重場景效果而不是表演,使得(影片

中)人類的集體困境難以讓觀眾感同身受”。從

第一條評價不難看出,《衛(wèi)報》評論仍囿于舊有

的兩極對立思維,忽視了《流浪地球2》想要傳

達的“近未來”世界中人類世界多極化以及面

對危機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次,“難以(讓

觀眾)感同身受”的評價也與其他評論文章的

觀點大為不同。例如數碼間諜的影評文章認為

“電影大量借助家庭的重要性來制造戲劇沖突”;

nerdly.co.uk的影評認為電影中“許多子情節(jié)

過分感性”;以及東方電影粉絲網站認為影片中

“這些演員的表演有時既引人入勝,又令人心

痛”??偠灾?,影評人的共情力與感知力存

在個體性差異,讀者在面對影評時,也需秉持

批判性視角。

盡管放大中西矛盾這一視角乏善可陳,不

少影評都有所涉及。這些討論都可能在一定

程度上影響其目標讀者對于《流浪地球2》的接

受,因此這一點也值得電影制作方等相關人士

的留意。例如《國際銀幕》認為“郭帆在將規(guī)

模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的同時,強調了土地在

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全球集體行動的必要

性(以中國為中心)?!睌荡a間諜的評論認為影片

突出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沖突(中國與世界其他

地區(qū)之間的沖突顯然是其中一個)”,以及怪咖

網(Nerdly)認為“第一部電影中的民族主義和

排外情緒在《流浪地球2》中被推到了極端的程

度。這些情緒從英國首相(類似于夸張的鮑里

斯 · 約翰遜卡通形象)到美國人因為世界末日

還有一百年反對移山計劃等方面的描繪都有所

體現。盡管民族主義和反西方情緒在某種程度

上可以預料到,但對某些族裔群體的描繪接近

于明顯的種族主義,這是不可接受的”。

對 于 這 種 視 角 的 解 讀, 張 穆 清(音 譯 )

(Muqing M. Zhang)于2019年發(fā)表在Vice網

上的《西方媒體對中國大片〈流浪地球〉的報

道 存 在 何 種 誤 解》(What Western Media

Got Wrong About China's Blockbuster

‘The Wandering Earth’)將其歸納為對中

國的科技東方主義恐懼,認為西方這一視角

無視藝術作品內容與實際,對中國形象進行

主觀印象投射。該文論點深刻獨到,論證清晰,

引人深思。

相較于專業(yè)影評人的“東西之辯”,兩個英

國粉絲網站——cinechat和東方電影粉絲則將

注意力完全放在電影本身,且都打出了4星的

高分(滿分5星)。對于這些粉絲來說,《流浪地

球2》在題材、立意、特效、敘事等方面皆有不

俗表現。由此可見,一般觀眾(如粉絲)與專業(yè)

影評人之間存在詮釋角度差異。倘若一部影片

本身故事情節(jié)與制作工藝足夠引人入勝,那么

在影片宣傳推廣到位的情況下,不過分關注意

識形態(tài)抗爭的大眾,是會選擇為好電影買單的。

在下一節(jié)中,筆者將具體分析《流浪地球2》在

英國的“流浪之旅”。

第38頁

Overseas Observations 出海觀察

36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于12日—15日宣布大年初一(2023年1月22日)

倫敦首映禮開放觀眾觀影。受邀的觀影嘉賓有

倫敦國王學院電影研究教授Chris Berry,《臥

虎藏龍》藝術指導葉錦添,《流浪地球2》演員

倪騰(Tony Nicholson)以及粉絲達五千人的

眾多社交媒體博主等。其他在英觀眾僅能根據

官方五款合作方APP或小程序購票,如天天生

活服務平臺、異鄉(xiāng)團購、ACT3.0、英團APP、

飯團外賣APP。

CineAsia(@CineAsiaUK)在 推 特 上 的

宣發(fā)則始于1月12日對Deadline Hollywood一

篇關于《流浪地球2》即將發(fā)行的推文轉發(fā),盡

管關于電影首映禮的消息也在其官方轉發(fā)的推

文中有所提及,但其官方賬號并未在推特上對

首映禮購票進行介紹。由此可見,《流浪地球2》

在英宣發(fā)的首要目標觀眾為在英華人,而非其

他在英居民。其次,CineAsia于1月12日在微

博和小紅書宣布發(fā)起“《流浪地球2》英國駐地

宣傳計劃”,誠邀地區(qū)推廣大使和所在地商店

或餐廳對接、張貼宣傳物、分發(fā)海報。相較于

好萊塢大熱電影《阿凡達2》在英國同時期的大

規(guī)模宣發(fā),如著名建筑物大型海報宣傳以及公

交車車身上海報宣傳,CineAsia對于《流浪地

球2》的宣發(fā)則受到資金限制,無法觸及大部分

生活在英國的非華人觀眾1

。

同時,英國院線方對于《流浪地球2》并未

做到有效宣傳。《流浪地球2》在英國主要由連

鎖院線Vue,Odeon以及Cineworld播映。自

該影片27日上映后,Vue與Cineworld的官方

推特上從未對《流浪地球2》進行任何宣傳,重

點完全放在《梅根》(M3gan)、《穿靴子的貓2》

(Puss in Boots: The Last Wish)與《魔力麥

克3 :最后之舞》(Magic Mike's Last Dance)

二、《流浪地球2》的“英國流浪計劃”

在原著中,地球在到達新目的地前,共經

過了三個階段 :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

流浪時代Ⅱ(減速)。簡而言之,逃逸時代可看

作地球流浪的準備階段與始發(fā)階段 ;流浪時代

Ⅰ(加速)代表著面向目標的一往無前的沖刺階

段,雖然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猶未可知,但是仍

需加速向前 ;而流浪時代Ⅱ(減速)則標志著目

的地遙遙在望,已經進入了安穩(wěn)著陸而進行細

微調整的最后階段。如果試著將這一過程看作

一個關于傳播的公式并將其中的“地球”代換

為《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該影片傳播至英國

的過程似乎也可以按照這三階段進行概括。

(一)始發(fā)階段(上映首周及之前)

《流浪地球2》能在英國與國內近乎同步上

映,得益于英國電影發(fā)行公司Trinity CineAsia

的不懈努力。據其官網介紹,CineAsia廠牌于

2015年 被Trinity Filmed Entertainment公

司納入旗下。作為英國目前發(fā)行華語電影最多

的公司,CineAsia曾推動了《芳華》《唐人街探

案2》《戰(zhàn)狼2》《哪吒》以及《過春天》等影片

的在英發(fā)行。在娛理對Trinity CineAsia市場

部經理湯夢丹的訪談《我在英國給〈流浪地球

2〉做宣發(fā)》一文中,湯夢丹介紹了《流浪地球

2》在始發(fā)階段經歷的三道坎 :其一是通過英國

電影審核評級,得到12A的分級后,12歲以下

兒童需家長陪伴觀看,而12歲以上則無觀看門

檻 ;其二是首映禮及宣發(fā)準備時間緊張,不僅

導致與贊助商及首映影院的協(xié)調受到一定程度

影響,且半個月的宣發(fā)只能覆蓋在英華人 ;其

三則是在與上映院線進行協(xié)調時,院線方表示

此類“小眾”影片按周播放且下一周排片受上一

周票房影響,無法確認具體排片時間以及各地

票價。

在 整 個 宣 發(fā) 過 程 中, 在 英 華 人 一 直 是

CineAsia的首要目標對象。CineAsia分別于

2023年1月6日和7日在微博和小紅書上發(fā)布消

息官宣《流浪地球2》即將在英國及愛爾蘭上映,

1

本文中“非華人觀眾”是指除海外華人以外的在英居

民,并不特指英國本土居民或擁有英國國籍的公民。

“海外華人”是包含所有有中國血統(tǒng)的目前在英國工作、

生活或學習的中國籍或非中國籍公民。

第39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37

上。相較之下,Odeon則在大年初一當日發(fā)布

推文慶祝中國春節(jié),并同時發(fā)布《流浪地球2》

《毒舌律師》及《超神經械劫案下》購票鏈接 ;在

29日發(fā)布《流浪地球2》預告片 ;并在兩次的周

排片中預告《流浪地球2》??上У氖?,截止到3

月9日,即影片上映第6周,《流浪地球2》僅出

現在周排片預告中兩次,且皆被列為預告的最

后一項。除此之外,影院對于《流浪地球2》的

線下宣傳也并不到位。以利茲市Vue the Light

為例,筆者在2月6日觀影時,并未發(fā)現售票口

旁的屏幕或走廊上的海報位有對《流浪地球2》

進行明顯宣傳。由此可見,在整個上映周期,

英國院線方對于《流浪地球2》的宣發(fā)整體上存

在缺位的問題,因此非華人觀眾很難有機會了

解到該片的上映情況,極大地限制了非華人觀

眾了解并觀看此片的機會。

CineAsia的微博賬號顯示《流浪地球2》在

英國首周放映共登陸28城49家電影院,其中倫

敦有11家影院,伯明翰有3家,其他城市各有

1至2家。需注意,英國議會官網上的英國城鎮(zhèn)

分類表顯示,英國共有12個主要城市,24個其

他主要城市,119個大型城鎮(zhèn),270個中型城鎮(zhèn),

674個小型城鎮(zhèn),以及6116個村莊及社區(qū)。通

過對比《流浪地球2》的放映城鎮(zhèn)以及英國城鎮(zhèn)

分類表,可見《流浪地球2》的放映主要集中在

主要城市(如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利茲),

其他主要城市(如布萊頓、考文垂),和大型城

市(如巴斯、??巳?、牛津),而中型城市及

以下只包括杜倫一地。這些城市大部分是英國

知名大學所在地,中國留學生較為集中,是觀

看《流浪地球2》的一大票房保障。相較于海外

大片在國內的排片量以及城鎮(zhèn)覆蓋面,《流浪

地球2》所代表的國產電影在英國的宣發(fā)以及播

映仍顯得相當被動與弱勢。

盡管如此,《流浪地球2》在英的首周播映

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CineAsia1月30日發(fā)

布的微博表示,《流浪地球2》成為“近15年來,

英國上映最高票房華語片 ;是在英國獨立發(fā)

行華語片,開畫首周票房Top1(第一名);上

映當日英國票房Top10(前十名);上映當日

平均影廳票房Top2(前二名)”。在此佳績輔

助下,CineAsia 1月31日發(fā)微博稱感謝海外影

迷對影片的支持,使其成功拿下英國9城9家

影院的IMAX排片,也使英國和愛爾蘭的更多

城市開始放映《流浪地球2》。這些都為《流浪

地球2》在英國流浪之旅的加速沖刺奠定了堅

實的基礎。

(二)加速沖刺階段(上映第2、3周)

盡管《流浪地球2》在英國上映的第一周(1

月27日—2月2日)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其首周成

績依舊不凡,這主要歸功于海外華人的口耳相

傳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觀影分享。以筆者所在

的利茲市Vue the Light影院為例,該影院的線

圖 1. 利茲市 Vue the Light 影院海報展示區(qū)

圖 2. 利茲市 Vue the Light 影院售票口

(注:以上兩張照片拍攝于 2023 年 3 月 6 日)

第40頁

Overseas Observations 出海觀察

38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上購票網站上《流浪地球2》首周排片較少,日

播放2場左右。在首周登錄其官網購票時,會

發(fā)現官網上對于該影片并無任何推介信息,觀

眾只能通過瀏覽全部待映影片或者輸入關鍵字

進行搜索,才能購票。盡管如此,《流浪地球2》

在該影院首周的所有場次近乎一票難求,常顯

示“售罄”字樣。售罄對于近幾年英國院線上

映的電影來說寥寥無幾,因為歐美大爆電影經

常排片較多,可以滿足觀眾對于場次和座位的

不同需求。而在《流浪地球2》上映初期,大家

對于其未來是否會有排片機會仍不確定,因此

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先觀影而不論座位如何。

盡管如此,還是有眾多華人觀眾未能在上映的

第一周搶購到影票,因此在影院更新第二、三

周的排片后,大量感興趣的觀眾一齊涌入了影

院。根據筆者的觀察,Vue the Light在第二、

三周逐步增加《流浪地球2》的排片,第二周日

播放場次平均4—5場,第三周最火爆時,日排

片則更多。

根據湯夢丹的介紹,英國院線對于《流浪

地球2》采取按周排片的方式,只有上一周票房

優(yōu)異,下一周或幾周才會有排片 ;同時,只有

當這一部票房優(yōu)于其他影片,該影片的周內排

播場次才會增加,并因此占據其他影片的時段

與場次。由此可見,海外華人對于《流浪地球2》

的熱情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流浪地球2》的在

英可持續(xù)傳播。面對華語影片在英國市場的先

天性不足,在英華人通過對《流浪地球2》票房

的貢獻使得其“能見度”進一步提升,這也進

一步增加了英國的非華人觀眾接觸這部電影的

可能。正如先前所提到的,《流浪地球2》在英

國上映的首周宣發(fā)基本圍繞華人展開,因此英

國的非華人觀眾能在上映首周不考慮觀影座位

優(yōu)劣并搶購《流浪地球2》影票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是從第二周起,更多影院的參與以及增加的

場次使得對該片感興趣的英國非華人觀眾有了

觀影機會,由此以華語電影為窗口進一步了解

他們思維定式之外的中國。

(三)減速階段(上映第4— 6周)

隨著電影的放映,其播放場次、上映影院

數量以及上映城市數量也不斷減少。這種自然

衰減的現象自是必然,畢竟大部分觀眾已經在

之前的幾周觀看了影片,而且選擇二刷或者三

刷電影的人也不占多數。但是,減速期是否可

以來得晚一些呢?譬如,先于《流浪地球2》上

映的《阿凡達2 :水之道》在3月6日星期一開始

的新一周內,仍能保持在星橋國際影城利茲光

明商城店(Vue the Light)一天內有1-3場排片,

且3月6日晚網站顯示利茲市每場有0至10張票

預售出,與此同時,《流浪地球2》已在該影院

下映。

《流浪地球2》從在英國上映起,主要目

標觀眾一直是在英華人。據湯夢丹的消息可

知,《流浪地球2》在英國80%的票房源自在英 圖 3.Vue the Light 官網上《流浪地球 2》購票界面

(注:此截圖保存于 2023 年 1 月 31 日)

第41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39

華人,其他則來源于非華人群體。因此,《流

浪地球2》在英國的流浪之旅在現階段必然受到

在英華人數量的影響,而不能依靠非華人的龐

大體量支持其持續(xù)性播映。在社交平臺上,我

們可以看到在英國生活的博主阿珂帶著英國

老公羅伯特去觀看了《流浪地球2》;喜愛中國

文化的英國小哥小馬(Max)也帶著家人一起

觀看了《流浪地球2》;筆者的二導莎拉 · 多德

(Sarah Dodd),在利茲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課程

的Sarah Dodd博士也說看過第一部,會去看

第二部。雖然我們很難從這三個案例推導出全

部觀看《流浪地球2》的非華人觀眾的觀影動機,

但是這似乎顯示對中國抱有友好態(tài)度的非華人

觀眾較有可能去選擇觀看這部影片。

早在1997年,密歇根大學學者羅伯特 · 阿

克塞爾羅德(Robert Axelrod)教授就通過數

學模擬指出文化傳播與融合一定是建立在兩個

對象之間的共同屬性上。以共同屬性為基礎,

二者才能在之后的對話中實現其他不同屬性的

交流與融合。在《流浪地球2》的英國流浪之旅

中,喜愛中國文化的人或者科幻迷都可看作

與我們交流時共性最明顯的群體,可惜的是,

CinaAsia卻未能在英國的中文學習者社群(如

中文系學生、老師)或者科幻迷社群中進行及

時有效的宣傳推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

在英華人的觀影熱潮帶來的上映影院與排片數

量增加的機會,并導致了《流浪地球2》在英國

上映三周后出現排片后勁不足的情況。倘若影

片能吸引更多華人之外的群體,尤其是對中

國或者科幻感興趣的華人之外的觀眾的票房支

持,那么《流浪地球2》可能在排片上會繼續(xù)保

持一定時間的優(yōu)勢,延長在影院的曝光時間,

并極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普通電影愛好者走入

《流浪地球2》的影廳。

對于近幾年輸出英國的華語電影來講,其

票房主要來自在英華人的支持。在社交平臺上,

有部分聲音會質疑這種“僅限中國人觀看”的

海外發(fā)行電影對于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切實

意義。誠然,現階段的很多華語電影在英國發(fā)

行過程中都遇到了類似《流浪地球2》的困境,

如之前的《動物世界》《哪吒》等。但是透過上

述對于《流浪地球2》的英國流浪之旅的介紹,

大家應該也可以看到海外華人并非是被動的觀

眾,他們的支持是華語電影得以在英國生根發(fā)

芽的必要養(yǎng)分,可以向英國資本市場證明華語

電影的經濟能力,從而促進華語電影排片的增

加與曝光度的提高。如前文所述,諸如《流浪

地球2》等華語片排片的增加也會相應地減少其

他海外競爭影片的排片,畢竟影院與熒幕的數

量是一定的。倘若華語電影得以在英國這塊陌

生的土地上不斷扎根、開枝散葉,那么我們就

有理由相信會有更多的外國友人可以透過熒幕

上的中國故事了解到一個不同于當地媒體宣傳

的中國。盡管現階段被吸引的華人之外的觀眾

數量仍不多,但這卻是一個培養(yǎng)潛在觀眾并調

整自身制作與宣發(fā)策略的必要階段。

三、推動華語科幻電影在英國傳播的建議

在上述的討論中,影片本身的翻譯質量或

者制作水平等問題并未被納入考量。單純從宣

發(fā)角度看,可以觀察到華語電影在英國的傳播

仍存在不少有待改善的方面。資金的支持以及

大范圍廣告的投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除

此之外,海外發(fā)行方本身也需要思考如何利用

海外華人創(chuàng)造的排片延長期和繁榮期來有效針

對非華人社群進行影片推廣,并使得影片逐漸

下沉到中小型城鎮(zhèn)之中。這必然是一個受市場

因素調節(jié)的長期過程,需要發(fā)行方與院線方的

不斷探索與博弈,也離不開海外華人的大力支

持。民眾與民眾,商務對商務的交流仍應是現

階段的主要方式。

(一)完善作品內容,吸納多元聲音

首先,西方不止英美,世界不止西方。盡

管主創(chuàng)團隊在對多國家多民族的刻畫上已經做

出了努力,但是考慮到影片中地球聯合政府這

一機構場景設定,如果能引入更多來自其他國

家的聲音,營造更加充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42頁

Overseas Observations 出海觀察

40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意象,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歐美對影片

的“科技東方主義”解讀。從地理角度來看,東

南亞、中亞、中東、東歐、南歐、拉美、非洲、

甚至北極等地區(qū)人民的聲音均可以呈現。藝術

作品可以為英語媒體中“隱身”的地區(qū)說話。

其次,部分影評中曾提到影片對于女性角

色的刻畫較為單薄,這也是目前一些影片的通

病。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我們可以期待郝曉晞、

圖丫丫等女性角色的形象刻畫在之后的故事中

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對于未來有計劃在英國上映

或展出的其他影片或者文藝作品而言,我們也

希望內容創(chuàng)作者們可以對不同年齡職業(yè)的女性

有更多精彩的剖析。

第三,翻譯質量對于影片的國際傳播至關

重要。現階段大部分字幕翻譯可以保障語法基

本正確,但是可能存在口語翻譯不生活化,長

難句較多,字幕停留時間較短不便閱讀,以及

生僻詞較多的情況。在英文字幕制作完成后,

制作團隊或許可以招募部分英文觀眾舉辦試看

會并收集相關反饋意見。同時,考慮到英國市

場對于聽障人士觀影需求的照顧,英文字幕中

還可以注意在無對白但有其他音效時,使用括

號配合標注的行業(yè)字幕規(guī)范來制作英文字幕。

此外,考慮到部分英國觀眾不習慣觀看字幕版

電影,制作團隊或可在資金充足情況下嘗試聘

請目標市場專業(yè)配音員進行譯配。當然,以上

建議均需市場調研的專業(yè)檢驗。

(二)明確不同受眾群體,制定對應宣發(fā)

策略

首先,電影的宣發(fā)應盡量消減海外觀眾對

于陌生語言文化影片的“恐懼”。以《流浪地球

2》為例,其海報并未明顯強調這是一部前傳,

部分海外觀眾可能擔心沒有看過第一部影片會

看不懂第二部而放棄購票。在上述所有影評中,

作者們都為其讀者提到了這是一部前傳,可惜,

影片發(fā)行方卻未能及時向其觀眾普及這一重要

內容。除此之外,“配有字幕”“配音”或者“本

片含大量英文對白”等提示詞也可在符合條件

時明顯標注,以幫助陌生海外觀眾在一定程度

上消除可能的“觀看恐懼”。

其次,從前文的影評分析可看出,科幻題

材或東亞題材電影的粉絲對于這部電影的觀感

優(yōu)于專業(yè)影評人,而且以粉絲為代表的一般觀

眾應該是票房的主要來源。鑒于此,電影的宣

發(fā)應該在英國這一龐大市場中明確出不同的受

眾群體并加以針對性宣傳。除卻線上線下可能

接觸到的粉絲或者興趣團體,英國各個學校的

中文社團以及各高校的東亞系、中文系、電影

系、文學系等專業(yè)師生也應作為電影的宣發(fā)重

點加以考量。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主創(chuàng)團隊

代表或可親身參與一些英國當地的電影首映會

或研討會,增加影片的曝光。以筆者的個人經

歷而言,部分華人作家因其英語流暢且頻繁參

與各海外高校與行業(yè)舉辦的相關文學研討會,

使得其人其作品在海外的知名度遠高于國內。

倘若積極廣泛參與一些高校與行業(yè)聯合主辦的

活動,便可通過數量龐大的學生、學者和從業(yè)

者群體間接輻射到更多人來觀看影片。

最后,華語電影應該努力嘗試將視野從海

外華人拓展到其他華人之外的觀眾群體。在宣

傳物料的發(fā)放上,可考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

式。線下方式如采用公交車車身廣告,街道廣

告欄海報張貼等 ;線上方式如YouTube廣告投

放,抖音海外版(Tick Tock)等自媒體推薦。

另外,海外發(fā)行方或可在與院線方簽訂合同時

商討院線方應在其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線下

宣傳屏幕等位置定期投放影片海報及預告。除

此之外,由于英國電影院一般在每場電影播放

前會播放半小時左右的廣告以及之后幾個月即

將上映影片的預告片,在海外宣發(fā)時間充足的

情況下,發(fā)行方應考慮制作符合海外市場興趣

的英文版預告片,提前幾個月在影院播放,以

此來吸引更多海外觀眾。

四、結語

根據上述討論可以看出,“藝術有國界,

評論有立場”,但是國界立場之別不應成為優(yōu)

第43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41

秀藝術作品傳播的絆腳石,尤其當該作品的

內核是關于愛、合作與共存時。對待藝術,對

待文化,人們常常倡導包容,英國主流媒體

如《衛(wèi)報》,又何必偏要從“科技東方主義”視

角來解讀《流浪地球2》?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

亞曾提醒 : “不要懼怕偉大(Be not afraid of

greatness.)”,也曾直白指出 :“懷疑總是困擾

著有罪的頭腦(Suspicion always haunts the

guilty mind)”,只是不知英國的職業(yè)媒體工

作者是否還常讀莎翁。

當然,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英國主流媒體與

粉絲影評,我們可以欣喜于《流浪地球2》在制

作上的巨大進步,也應該意識到其在內容完整

度與豐富度,以及海外宣發(fā)過程中仍存在不少

問題——不僅涉及導演、演員及其背后的制作

團隊,還涉及海外宣傳公司、院線、翻譯以及

不同目標觀眾團體(華人、非華人、粉絲、主

流媒體)。我們需要意識到海外華人在現階段

對于華語電影“走出去”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該

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這一資源深入目標市場,

下沉到不同群體與地區(qū)。

就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樣,流浪地球不僅是

一個星球的飄移,它代表著火種,也代表著可

能。我們在出發(fā)時以及前進過程中,可能會猶

豫,會迷惘,會爭辯,但是至少這個過程會盡

可能地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去試驗,去創(chuàng)造,

去改變。通過《流浪地球2》的“英國流浪之旅”,

我們或許可以去摸索一條更加專業(yè)化、本土化

的華語電影海外傳播路徑。同時,我們也期待

國際觀眾可以通過中國電影了解一個其刻板印

象外的中國,一個倡導“求同存異”與“人類命

運共同體”的中國。

作者:喬鵬,英國利茲大學當代華語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河北師范大學翻譯與對外傳播研究

中心特聘研究員,自由譯者。研究興趣包括網絡文學,網絡上的翻譯現象,讀者接受與巴赫金思想。

第44頁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現場

42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Dylan Thomas (1947)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咆哮,咆哮光明的湮滅。

——狄蘭 · 托馬斯(1947)

科幻名導克里斯托弗 · 諾蘭的作品《星際

穿越》選用了英國威爾士詩人狄蘭 · 托馬斯的

詩句作為貫穿電影主題的經典臺詞。近10年后,

這部里程碑式的科幻電影再次被推進科幻創(chuàng)作

的討論中??苹孟胂蟆切┪覀兾粗氖澜?,

到底是如何被創(chuàng)作者建構出來的呢?

2023年3月11日 當 地 時 間 下 午,“科 幻 世

界 的 建 構”(Building Sci-Fi Worlds)專 題

討 論 會 在 英 國 倫 敦 的 科 學 博 物 館(Science

Museum)舉行。該專題討論會是2023年英

國科幻特展“通往想象力邊緣之航”(Science

Fiction: Voyage to the Edge of Imagination)

的 特 色 活 動 之 一。 本 次 討 論 會 的 受 邀 嘉 賓

有《神秘博士》的編劇本 · 阿倫諾維奇(Ben

Aaronovitch)、倫敦大學學院天體物理學教授

喬凡娜 · 提內蒂(Giovanna Tinetti)、代表《星

際穿越》的奧斯卡獎獲得者特效師保羅 · 富蘭

克林(Paul Franklin),以及作為主持人的倫

敦大學學院醫(yī)學部教授兼小說家詹妮弗 · 羅恩

(Jennifer Rohn)。在場嘉賓就如何依托作家、

編劇、導演、特效藝術家以及科學家的想象力

和邏輯建構創(chuàng)造科幻宇宙進行了探討。

像在《星際穿越》的傳統(tǒng)好萊塢式的英雄

敘事中,諾蘭的科幻技法賦予了男主角庫珀這

一個體角色的“生命彈性”,即超越三維空間中

時間的限制,將生命的尺度納入四維空間綿延

不絕的張力中,就像托馬斯的詩句謳歌著人類

對生命的熱愛與對死神的嘲笑。在電影的結局

科幻世界的建構: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英國科幻特展暨科幻電影節(jié)專題討論會回顧

胡譯丹

在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8 月的英國科幻特展中,科幻電影節(jié)

(Science Fictional Film Festival) 的單元板塊包括“科幻電影展演”

和“創(chuàng)作專題討論會”兩部分。 “科幻世界的建構”討論會是創(chuàng)

作專題討論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場訪談對話。

第45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43

部電影,但是斯皮爾伯格的精力主要放在另外

一部傳記電影《林肯》(Lincoln, 2012), 從而

導致這部科幻電影的制作中斷。機緣巧合的是,

斯皮爾伯格聘請的科幻編劇正是喬納 · 諾蘭

(Jonathan Nolan)——導演諾蘭的弟弟。因此,

諾蘭兄弟又將這個故事拾了起來,將其重新投

入生產,最終打造了四維空間的宇宙,并在科

幻電影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特效師,富蘭克林認為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

作需要把宇宙學的科學邏輯和藝術洞察結合起

來。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宇航員登陸水星

的空間概念是由計算機動畫創(chuàng)建的,并加以現

實的布景,從而給予觀眾在圖像觸覺上的真實

性。講故事(storytelling)往往是科幻文學創(chuàng)

作的重要內核。但是作為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富

蘭克林認為科幻世界的建構有些時候需要“停

止講故事,即使講故事很重要,但這并不是首

要任務和中心”,相反,科幻“需要更多的背

景”。這種“更多的背景”出現的可能正是傳統(tǒng)

膠片電影向后現代數字電影的轉變。電影的數

字裝置將科幻故事的布景建立在模擬性的真實

上,可以是富蘭克林對“非洲未來主義”(Afro

Futurism)的致敬,可以是讓 · 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對“仿 真 和 模 擬”(Simulacra

and Simulation)的批判,也可以是N. 凱瑟

琳 · 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對人作為

里,在地球之外生活了91年而模樣未變的庫珀

從四維空間返回到人類的新家園——圍繞土星

運行的空間站,見到了已經白發(fā)蒼蒼處于生命

盡頭的女兒墨菲之后,又繼續(xù)踏上了拯救宇宙

的旅程。對于詩人托馬斯來說,“不要溫和地

走入那個良夜”是對死亡悲劇的反抗 ;對于導

演諾蘭來說,“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是對

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多態(tài)宇宙的科幻想象。

不同于科幻小說作為作家個人筆墨,科幻

電影是需要多方參與者共同協(xié)作的藝術品,電

影的視聽特性也給予了觀眾相較于讀者更多維

的享受。熒幕將敘事語言具體化為圖像時,科

幻世界的建構需要導演在編劇的執(zhí)筆與特效

師的填色之間搭建橋梁。因此,富蘭克林談

到如何與導演和制片人合作來實現自己的藝術

繪制。以《星際穿越》為例,該故事源于現實

世界中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基普 · 索恩(Kip

Thorne)的設想。當時索恩與另外一名家喻戶

曉的電影導演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一起籌備這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于 2014 年在全球公映,同年獲得第 14

屆美國電影學會獎(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wards)年度十佳

電影,并于次年獲得第 68 屆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最佳視覺效果及第 87 屆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s)最佳視覺效果。

在研討會現場,富蘭克林向觀眾解釋《星際穿越》劇組工作人員

如何在冰島的沿海環(huán)礁湖架置航天器,從而有了演員在無垠白雪

的水星上冒險的經典畫面。

第46頁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現場

44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信息實體”(material-informational entity)

身處計算機感官交互的重建。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科幻世界建構

的模擬、真實和想象之間的界限一直是模糊

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提內蒂指出當人們談落太

陽系外星時,“真實的情況有時比虛構作品更

奇怪”。提內蒂認為,在我們宇宙的銀河中有

數十億的星系,然而我們在做數學題和物體題

的時候所接觸的術語大概僅有5000條。即使在

講故事的過程,用宇宙學中對萬物的熟悉命名

來描述我們所在的世界,仍然無法準確地呈現

所有未知的事物。她提到,“超級地球”(Super

Earths)的大小介于地球和火柴之間,這種行

星在離恒星較遠的地表存在冰凍海洋的可能,

而離得較遠的地表溫度可達上千攝氏度。這種

真實的現象與我們熟悉的地球狀況大相徑庭,

看起來幾乎可以說是科幻敘事。

關于科幻與科學的關系之辯,編劇阿倫諾

維奇認為科學的進步是由科幻創(chuàng)作者推動的,

這些人“厭倦了等待東西的到來,決定自己去

發(fā)明它們”。他認為科幻給予人們超越實際可

行的限制的機會,先鼓勵人們找到認為合適和

好的東西,然后再去實施可行的邏輯。阿倫諾

維奇認為“正在制造、建造和設計東西的人是

被虛構的世界推動的,因為他們的邏輯推理與

科幻中的奇思妙想實現了認同”。此外,阿倫

諾維奇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持批判態(tài)度。

他風趣地舉例說亞馬遜購物網站是一個比他家

人更了解他的算法推薦系統(tǒng),因為該網站經常

推薦他自己的書給他。阿倫諾維奇認為作家需

要用想象警惕技術革命的負面影響,提前預知

風險。作為人類所創(chuàng)造之物的科幻想象與科技

實踐,與技術條件下人類的身份概念,處于共

同進化的過程,達到海拉斯所提出的“共生螺

旋”(a co-evolutionary spiral)的 動 態(tài)。 在

這種動態(tài)中,我們的科幻想象及其文化實踐建

立了人類與技術的親緣性,這種親緣性反過來

影響著我們作為生物有機體的身份,使我們從

自然人類的世界邁向“后人類”(posthuman)

的社區(qū)。

人們在無限接近宇宙的真實中觸碰未知的

一切??苹孟胂蠹瓤梢允腔诳茖W數據的預測,

也可以是對原有認知的邏輯性顛覆。從某種意

義上,科幻與科學相互裹挾著前進,推動人類

文明的進步。在那些“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

夜”的科幻宇宙,蘊含著人文理性的思辨。

作者:胡譯丹,愛丁堡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興趣為科幻敘事與后現代主義。

第48頁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現場

46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一、影視字幕及配音對科幻產業(yè)出口的影響

在安娜 · 拉夫特里(Anna Raftery)的主

持下,四位作家曹維倩、安妮 · 路易絲 · 富特

(Anne-Louise Fortune)、 吉 利 安 · 波 拉 克

(Gillian Polack)和露絲 · EJ · 布斯(Ruth EJ

Booth)討論了電影和電視的字幕翻譯及配音

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例如,由于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在翻譯

字幕時往往無法找到每個單詞一對一的譯文,

這可能導致外國觀眾無法完全理解原文的意

思,甚至錯失一些信息。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

切換不同語種時發(fā)生,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

區(qū)別也可能促使一些歧義的產生。除此之外,

不同影視公司的譯版也會不同。對于語言之間

天生的壁壘造成的理解偏差,可能沒有一個具

體的解決方案,需要觀眾通過搭配屏幕中的畫

面、情節(jié)和對話來輔助理解。理想情況下,觀

眾對同一種外語影視的閱片經驗積累得足夠豐

富時,是能夠在上下文營造的語境中理解一些

難以翻譯的特有詞匯的意思的。

該座談會還討論了影視配音常見問題和解

決方案。例如配音時無法還原音色等因素可能

導致人物形象的改變,以及與上文中提及的配

字幕相似的原因,在配音時不得不對原本的故

事進行改編。現場的與會者大多表示在觀影時

更偏愛原版(無配音),但這對觀看字幕的速度

的要求更高,且常常因為來不及閱讀全部的字

幕而錯失或誤解一些情節(jié)(這個現象實際上涉

及一些文化差異——與中文影視不同,世界上

絕大多數國家不會給影視劇配字幕,且通常只

會為聽障人士提供額外的帶字幕版本——這樣

的觀影習慣可能造成外國人閱讀字幕的能力遠

低于國人)。

會后,筆者與曹維倩深入交談了這個容易

被忽略的文化差異的現象,并解釋了自己因此

不僅僅在觀看非母語影視時有依賴自動生成字

幕的習慣,也難以適應母語環(huán)境下類似直播的

無字幕的視頻形式。曹維倩也在這個話題下分

享了自己觀看日本動漫時,從配音版本切換到

原聲加字幕版本時遇到的巨大挑戰(zhàn)。這種全然

相反的經歷和感受讓我們看到科幻電影在各種

文化背景下有待提高的包容性,也對國產科幻

電影真正“走出去”帶來了新的啟發(fā)——在出口

過程中著重解決翻譯字幕給外國人帶來的觀影

時的困擾,或者采取一些以配音為例的替代方

案,以適應不同的文化需求。

二、關于宇宙私有化等問題的探討和未來展望

女 性 科 幻 作 家 E. M. 福 爾 茲(E. M.

Faulds),英國科幻協(xié)會主席阿倫 · 斯特勞德

(Allen Stroud)和 主 持 人 比 爾-雷(Bill Ray,

太空工業(yè)化研究社團主席)由“火箭”引發(fā)的一

系列話題開始,探討了宇宙尺度上可能發(fā)生的

政治和社會問題(和《三體》中提到的“宇宙社

會學”有相似之處)。例如,太空旅行應該由私

營公司所有嗎?火箭應該回收嗎?地球發(fā)射區(qū)

及周圍的人與生態(tài)應該如何維護呢?

特別地,座談會提到了私營企業(yè)出售月球

土地和大眾采取購買行為的現狀,從而討論了

宇宙是否應該被私有化的問題。阿倫 · 斯特勞

德對此問題的回答得到了大多數與會者的贊

同,即宇宙私有化是不必要的,因為“領地”的

概念來自局限在地球上的定義方式。然而,在

宇宙中,尺度變得巨大。這種情況下,名義上

擁有一部分空間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沒有

英國科幻協(xié)會主席阿倫·斯特勞德

第49頁

世界科幻動態(tài)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47

能力防御其他文明對宇宙的“征用”或“入侵”。

然而筆者認為,這樣的答案是暫時的、基于現

在人類科技水平的。一旦人類擁有星際旅行的

能力或太空移民的需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則應

該被重新考慮,因為那時我們就成為“征用”“租

借”或“入侵”其他宇宙空間的“外星文明”。而

在這個過程中,這部分宇宙空間原本的所有權

則會是繞不開的話題(其中一個可參考的例子

是一夜暴富的程心)。

當被問到“2023年希望看到什么”的問題

時,兩位嘉賓給出的答案極其相似——關注自

動化進程。具體而言,遠程自動化設施的大規(guī)

模普及、機器人引領突破性的工業(yè)化、大的組

織例如政府和大型企業(yè)更少地關注彼此之間的

競爭,更多地通過合作來提高生產力和創(chuàng)造力,

以及更合理地分配制作資源等局面會希望被看

到。太空旅行在這里沒有被提到,因為兩位嘉

賓認為人類要達成類似于“火星居住”的目標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并不一定是在有生之

年都看不到的,阿倫 · 斯特勞德根據馬斯克的

年紀判斷得出了這個結論,畢竟他(馬斯克)總

是能夠按時完成自己的時間表(筆者認為這個

英式幽默必須記錄下來)。

三、設計科幻游戲的趣味與挑戰(zhàn)

這是一個相對輕松的座談會,兩位游戲設

計師莎拉 · 科爾(Sarah Cole)和詹妮爾 · 賈奎

斯(Jennell Jaquays),還有三位暢銷書作家

SJ 格 羅 內 韋 根(SJ [Sarah] Groenewegen),

凱特 · 赫特菲爾德(Kate Heartfield)和阿德

里安 · 柴可夫斯基(Adrian Tchaikovsky)分

享了自己在設計科幻游戲或將科幻小說改編成

游戲時的樂趣和經常性面對的挑戰(zhàn),以行業(yè)內

部人士的視角解答了在場觀眾對于相關領域的

問題,并為有興趣進行游戲寫作的粉絲提供了

一些實用的建議。

具體地,幾位嘉賓都提到了游戲設計過程

中在數值策略上遇到的難題。例如,需要精確

地預測大部分玩家的水準來將關卡難度設置到

容易被接受,同時也不使通關非常容易的程度。

SJ在這里提到,當游戲中遇到可以獲得NPC助

攻的環(huán)節(jié)時,越來越多的玩家會選擇把主動攻

擊的機會交給NPC,從而輕松地獲得成功并推

進游戲進程。這是一個不好的趨勢,因為違背

了游戲設計者最初設立NPC的初衷。然而,這

個問題很難被解決——無論如何調整策略,都

有被玩家在實際操作中“鉆空子”的可能性。

另外,阿德里安 · 柴可夫斯基提出了創(chuàng)作

游戲宇宙(游戲所處的專屬宇宙,擁有獨立的

設定,漫威宇宙就是一個游戲宇宙)的設定時

多方面帶來的挑戰(zhàn)。從內部來講,游戲宇宙中

的歷史設定往往是最難的。因為在持續(xù)創(chuàng)作中,

后發(fā)生的故事中的某些設定很有可能會與之前

不一致,這時想要“修改歷史”是幾乎不可能的。

幸運但又不幸的是,很多玩家會忽略矛盾的游

戲劇情,只關注“做任務”得到獎勵。從外部

來講,游戲宇宙中的人物形象很可能會和另一

個宇宙中的某個角色有相似之處,不侵犯任何

人物版權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此外,為了迎合大

眾喜好,宇宙不得不容納盡可能多的元素。例

如在軍事題材中加入人文,并融入同一個游戲

故事中,這對于設計者來說是非常常見卻頭疼

的問題。當然,除了要迎合大眾玩家,在游戲

敘述中保持個性的同時聽從項目領導的想法、

按照別人的規(guī)則創(chuàng)造新的和有意義的藝術——

正在提問的觀眾 “戴著鐐銬起舞”是游戲設計者永恒的課題。

第50頁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現場

48 世界科幻動態(tài) 2023.01

四、流派有界限嗎?

在這個座談會上,各流派的作家和學者聚

集在一起,包括大衛(wèi) · 格林(David Green),

裘 德 · 羅 伯 茨(Jude Roberts), 羅 茲 · 卡 文

尼(Roz Kaveney),克里斯 · 麥卡特尼(Chris

McCartney)和 麗 貝 卡 · 扎 哈 比(Rebecca

Zahabi),討論了流派的定義及其邊界。

首先,裘德 · 羅伯茨從圖書館的角度出發(fā)

提出了對不同流派定義的多重可能性。例如,

包含成人用語的科幻小說在圖書館里很可能會

被放在“通俗小說”一欄,但從個人角度出發(fā),

裘德 · 羅伯茨會更希望它們被分在“成人小說”

這一類,因為它們并不適合孩子閱讀。同樣地,

幻想小說的定義大多都是隨機的,這取決于作

者和讀者是怎么想的(然而作為作者,羅茲 · 卡

文尼在這里表示 :作者說的話往往未必可信。)

或者說,出版商是如何做決定的。值得注意的

是,目前的科幻小說仍然有許多主題未被討論,

或者說雖然討論了,但是涉及這些話題的小說

會偏離“科幻小說”這個范疇。

小說流派的定義有時還會因為作者本身的

特質而受到改變。研究性別和代表性的裘德·羅

伯茨(Jude Roberts)提出,流派很多時候會

受到作者性別的影響,比如女性作家撰寫都

市幻想題材時,經常會被歸類為“愛情小說”。

這又引出了一個由刻板印象造成的性別差異,

即當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太空歌劇時,會受到更多感

到詫異的評價。這在國內也是常見的現象,硬

科幻女性作者的空缺仍然是中國科幻需要關

注的問題。

五、你醒來發(fā)現自己在……黑暗的房間!

大會中最引人注目的環(huán)節(jié)無疑是The Dark

Room——世界上唯一的真人交互視頻游戲。

通過融合含有超高濃度互動的即興喜劇和一個

簡單到只需要幾個ifelse就可以寫出來的復古

電子游戲,搭配創(chuàng)新的多媒體設備,約翰 · 羅

伯遜(John Robertsont)創(chuàng)造了一個集狂熱、

搖滾、恐懼、懷舊和有趣等特色于一體的游戲

世界,還原了連續(xù)八年登上愛丁堡藝穗節(jié)(世

界上最大的藝術節(jié))的經典之作!

“你醒來發(fā)現自己在黑暗的房間……”玩家

在暗室中反復醒來,每來到一個新的場景,就

要面對四個出乎意料的選項——是左轉、右轉、

繼續(xù)睡覺,還是報警、摸黑、嘗試開燈……每

提供給科幻迷休息交流用的桌游室中的桌游道具

科幻迷正在玩桌游

約翰·羅伯遜正在 The Dark Room 游戲中進行主持和表演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免費電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