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發(fā)布時間:2023-8-1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209·廿柒鎮(zhèn)撫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tips :清代兩廣總督~ 黃家自祖上起便是個名望之族,自乾隆九年黃耀彬武士中舉之后,家族登科之人一路花開,連綿不絕。特別顯赫的有清代兩 廣總督黃宗漢、清代刑部主事黃貽楫(黃宗漢之子)。現(xiàn)當代則出了黃松、黃永砅等著名藝術(shù)家。 據(jù)黃氏后裔稱,古代黃宗漢故居有十三座大厝,規(guī)模宏大,北至元妙觀,南至打錫巷北的扶卿巷,東至敷仁巷,西至中山中 路東側(cè)巷中清代大鹽商陳部舍府第。 現(xiàn)在則僅存兩座住房, 位于鎮(zhèn)撫巷51號, 各三進三開間, 還有護厝、 書房、 花園等, 占地一畝多。主體建筑尚存,是清代泉州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典型宅第。 大司馬:故居大門西側(cè)立有﹃大司馬﹄石碑,大司馬在明清時用為兵部尚書的別稱。黃宗漢曾任兵部主事、兩廣總督兼五口 通商大臣,有﹃大司馬﹄這樣的石碑,并不夸張。 ﹃探花﹄﹃進士﹄匾額:故居內(nèi)有探花、進士匾額各一。﹃進士﹄的來歷,上面清晰記載,黃宗漢為道光乙未(1835年)科進士,﹃探花﹄則來自黃宗漢之子黃貽楫(1832年-1895年)。據(jù)說當年黃貽楫是同治帝準備欽點的狀元,由于黃宗漢為慈禧所惡,黃貽楫才被降格為... [收起]
[展開]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泉州——古稱“刺桐”,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宋元時期世界海洋貿(mào)易的東方中心。
文本內(nèi)容
第201頁

·199·

廿伍新府口Quanzhouguchengjiexiang

<

街巷導覽

第203頁

·201·

廿陸敷仁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敷仁巷 敷仁巷是一條名不見經(jīng)傳卻大有來歷的小巷。因

明朝江夏侯到泉州堪輿出承天寺位置可以出帝王的緣

故,寺周邊便設(shè)置了三根箭似的小巷——承天巷、敷

仁巷、新府口,分別對準寺的大殿、中庭及寺后的鸚

鵡山,以此搞破壞。

小巷雖然因“破壞”而建成,卻是非常適合居住的

好地方。窄窄的小巷由西向東逐漸爬坡,長 200 米左右,

東邊是繁華的南俊路,西邊與鎮(zhèn)撫巷交接,距離 100

米便是熱鬧的中山路,地理位置既四通八達,又是閩

南人喜歡的“隱街僻巷”。巷中有望族徐氏文魁宅與進

士第。

|巷名由來|

有說法是,此巷中原為鎮(zhèn)撫巷黃宗漢、黃貽楫

黃氏一族女眷所居,其中有女眷被封為 “夫人”,巷

因人名,故得名 “夫人巷”,后來諧音為 “輔仁巷”,

記為 “敷仁巷”。

廿陸

|導覽路線|

徐宅

進士第

登賢古地

街巷導覽

第204頁

|導覽路線|

徐宅

進士第

登賢古地

·202·

說起敷仁巷,繞不開徐宅。徐氏二世祖徐文鳳經(jīng)商騰達,

清乾隆初其側(cè)室謝氏攜五子由南安官橋徙居府城,在承天巷、

敷仁巷一帶先后建大厝六座,現(xiàn)存三座——承天巷名聲在外的

“青磚徐”,敷仁巷 4 號清代舉人老宅、5 號進士第,均已有 300

多年歷史。

徐文鳳興文重教,其五子奮攻儒學,人才輩出。徐氏于

此繁衍近 300 年,遂成泉州之望族。

位于敷仁巷 4 號是一座三進三開間硬山式單護厝建筑,

仍較完整地保留最初的模樣:浮雕精美,木門古樸,梁枋彩

畫絢麗,清代工匠的精湛工藝一覽無余。據(jù)《泉州古城踏勘》

記載,徐宅建于清中后期,廳前舊懸有 “文魁匾”,宅主是清

光緒二十三年(1897)舉人徐振聲。

徐宅 敷仁巷 4 號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05頁

·203·

廿陸敷仁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登賢古地祀溫星君。傳說當年承天巷青磚徐家迎神到家里看

戲,看完要恭請溫星君回宮時,一直不得應(yīng)允。徐家人問神是否是

要留駐徐家,占卜得到回答“是”。溫星君的神像因此留在徐家大廳,

并設(shè)神帳供里人祀拜,直到 1992 年才恭請至護界宮。

登賢古地 巷口溝尾下 40 號

敷仁巷 5 號,人稱“進士第”。這里是清道光年間進士徐云驤

舊宅,宅內(nèi)曾懸“進士第” “文魁” “中憲大夫”三牌匾,門口豎旗桿

石,惜今已不存。

據(jù)徐氏宗親會資料記載,徐云驤出生于南安,9 歲能文,尤工

詩賦,初試童子科即獲冠軍。嘉慶乙卯年選拔為舉人,省試解元第

一名,道光二年赴禮試獲壬午科進士,朝考一等,分發(fā)山西試用知

縣。后以母年老,請改近省,蒞廣東大埔縣事。徐云驤在任時,深

受百姓愛戴,著有《瓊田書舍試藝》。

進士第 敷仁巷 5 號

街巷導覽

第207頁

·205·

廿柒鎮(zhèn)撫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鎮(zhèn)撫巷 鎮(zhèn)撫巷是中山中路的一條支巷,短短 200 米卻十分熱

鬧。巷中建有清朝兩廣總督黃宗漢的府第(省級文物保護

單位)、也有近現(xiàn)代的葉貽根番仔洋樓(市級文物保護單

位);人氣很旺的覓鯉文創(chuàng)園吸引年輕人絡(luò)繹不絕來打卡。

|巷名由來|

關(guān)于“鎮(zhèn)撫”的巷名,在泉州古城內(nèi)有兩個。當年明太

祖朱元璋設(shè)錦衣衛(wèi)掌管刑獄,而錦衣衛(wèi)下又設(shè) “南北鎮(zhèn)撫司”,

泉州的鎮(zhèn)撫司,設(shè)于中山北路的一條巷中,這條巷子就成

了 “鎮(zhèn)撫司巷” 。 而當年鎮(zhèn)撫司的一個府第,設(shè)于中山中

路的一條巷中,這條巷子也就稱為 “鎮(zhèn)撫巷”。

明朝時,鎮(zhèn)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

廿柒

|導覽路線|

覓鯉文創(chuàng)園

葉貽根洋樓

黃宗漢故居

~tips :后巷~ 在鎮(zhèn)撫巷和敷仁巷交界處,有 的﹃生活感﹄。 是另一種滿載著被時光打磨和沉淀 撫巷的熱鬧繁雜,后巷所傾訴的, 一條后巷可通往新府口。不同于鎮(zhèn)

街巷導覽

第208頁

|導覽路線|

覓鯉文創(chuàng)園

葉貽根洋樓

黃宗漢故居

·206·

這里原是泉州市紙品廠,2019 年改造成覓鯉文創(chuàng)園——

以特色休閑、旅游為主,是集藝術(shù)空間、文創(chuàng)市集、特色民宿、

文化活動等為一體的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總投資超過 8000 萬元。

園區(qū)內(nèi)保留豐富的泉州建筑元素:鍋爐時代留下的紅磚

大煙囪、蟳埔民居常見的蚵殼厝、紅磚等等,躥升為泉州市民

常光顧的網(wǎng)紅打卡地和旅游休閑地。

覓鯉文創(chuàng)園 鎮(zhèn)撫巷 37 號

<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09頁

·207·

廿柒鎮(zhèn)撫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葉貽根洋樓寬大高聳,很有氣勢,在巷邊即可看到造型

簡約的山花。二樓外立面正中央有三個彩色英文字母 “YAP”,

這是葉貽根當年在海外經(jīng)商時 “葉” 姓對應(yīng)的英文名。

整棟洋樓顯現(xiàn)了葉貽根當年對建筑不俗的品味。大樓的

瓷磚、水泥等材料都是直接從印尼海運回來,300 多根打基礎(chǔ)

的木樁,也全靠人工沉降打樁。

大樓在舒適性和安全性方面也思慮周全。一樓大門西側(cè)

有座石梯通往二樓,石質(zhì)扶手和階梯的線條非常簡約大方,

今天看來,依然小資感十足,賞心悅目;前后樓之間,有天

橋相連,地上鋪設(shè)著當年從印尼海運回來的黑白瓷磚,也是

當年西歐流行的搭配,加上頗有地中海風的藍色門窗、閩南

風的胭脂磚,幾種中外元素混搭,卻絲毫不見造作,反而安

排得熨帖自然;一樓院中的水井可直接吊水到二樓陽臺泡茶

飲用,如此周到的考慮,住起來想必相當舒適安逸。

在戰(zhàn)爭年代,每遇空襲,葉家還會讓附近幼兒園的師生

進來躲避。也是基于同樣原因,葉氏洋樓在歷史上還曾是解放

軍的軍事聯(lián)絡(luò)處,后來還接待過蘇聯(lián)專家。

葉貽根洋樓 鎮(zhèn)撫巷 38 號

街巷導覽

第210頁

|導覽路線|

覓鯉文創(chuàng)園

葉貽根洋樓

黃宗漢故居

·208·

黃宗漢(1803~1864 年),泉州人,清道光十五年進士,

咸豐四年出任浙江巡撫,后拔擢為四川總督。英法聯(lián)軍陳兵

廣州時,黃宗漢又調(diào)任兩廣總督,屬出身福建具有影響力的

官員,咸豐皇帝賜御書“忠勤正直”匾額嘉勉。

咸豐駕崩后,內(nèi)不畏權(quán)勢、外力主抗敵的黃宗漢為慈禧

太后所不喜,最后被革職,病逝于上海,在歷史上留下了錚錚

鐵骨的一筆。

黃宗漢故居 鎮(zhèn)撫巷 51 號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11頁

·209·

廿柒鎮(zhèn)撫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tips :清代兩廣總督~ 黃家自祖上起便是個名望之族,自乾隆九年黃耀彬武士中舉之后,家族登科之人一路花開,連綿不絕。特別顯赫的有清代兩 廣總督黃宗漢、清代刑部主事黃貽楫(黃宗漢之子)?,F(xiàn)當代則出了黃松、黃永砅等著名藝術(shù)家。 據(jù)黃氏后裔稱,古代黃宗漢故居有十三座大厝,規(guī)模宏大,北至元妙觀,南至打錫巷北的扶卿巷,東至敷仁巷,西至中山中 路東側(cè)巷中清代大鹽商陳部舍府第。 現(xiàn)在則僅存兩座住房, 位于鎮(zhèn)撫巷51號, 各三進三開間, 還有護厝、 書房、 花園等, 占地一畝多。主體建筑尚存,是清代泉州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典型宅第。 大司馬:故居大門西側(cè)立有﹃大司馬﹄石碑,大司馬在明清時用為兵部尚書的別稱。黃宗漢曾任兵部主事、兩廣總督兼五口 通商大臣,有﹃大司馬﹄這樣的石碑,并不夸張。 ﹃探花﹄﹃進士﹄匾額:故居內(nèi)有探花、進士匾額各一。﹃進士﹄的來歷,上面清晰記載,黃宗漢為道光乙未(1835年)科進士,﹃探花﹄則來自黃宗漢之子黃貽楫(1832年-1895年)。據(jù)說當年黃貽楫是同治帝準備欽點的狀元,由于黃宗漢為慈禧所惡,黃貽楫才被降格為探花。 ﹃忠勤正直﹄ 匾額:1853年, 太平天國軍隊攻克南京, 黃宗漢有效解決江南大營軍餉難題。 次年, 咸豐帝親筆御書 ﹃忠勤正直﹄品已毀,此為復(fù)制品。 四個字賜予黃宗漢,并提升其為四川總督,于是有了這塊匾額。不過最后黃宗漢由于被革職并永不敘用,這四個字被清廷收回。正 對聯(lián):正廳大門上有對聯(lián)﹃雄文豹蔚尊鸞閣,家業(yè)蟬嫣蔭鯉庭﹄,為黃宗漢自撰自寫。﹃豹蔚﹄,說的是君子風度姿容美好; 黃宗漢撰寫此聯(lián),勉勵子孫讀書為官,詩禮傳家。 ﹃鸞閣﹄,宮中的亭閣,自然代指朝廷;﹃蟬嫣﹄,連綿不斷之意;﹃鯉庭﹄,來自孔子的故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 家訓:自當年黃宗漢受官場事件牽連,仕途受到打擊之后,黃氏族人開始將﹃讀書積德﹄作為家訓,后人將其刻在家門之上。 讀書積德,不做官。 有人說,鎮(zhèn)撫巷其實應(yīng)該叫做﹃黃宗漢巷﹄更合適一些。的確,這里有一大半房子都是他們家的。數(shù)十年來,黃氏古宅一直 吸引著許多古建筑、文物、園藝、戲劇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前來參觀、考察,尤其對黃氏保護完好的園林古物贊不絕口。

街巷導覽

第213頁

·211·

廿捌承天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承天巷 承天巷西起中山中路,東接南俊路,全長 300 余

米。巷中老店鋪與新業(yè)態(tài)林立,史跡與傳統(tǒng)民居串聯(lián)

其中,新舊緩沖得當。

曾是唐朝泉州子城四門之一所在的承天巷,鋪設(shè)

地鋪時,特地采用以青磚為主的建筑材料,再現(xiàn)泉州

城樓的歷史原貌。街巷提升后,路面管線下地,視野

開闊,改善多年來的雨天積水問題;正在新建一處街

邊公園,日后將更加宜居宜逛。

|巷名由來|

泉州自古以為就有許多街巷以寺廟宗祠命名。承

天巷可直達“閩南甲剎”承天寺,故名承天巷。

廿捌

|導覽路線|

承天寺

福音堂

青磚徐

赤子空間(巴浪魚咖啡)

崇陽門樓遺址

街巷導覽

第214頁

|導覽路線|

承天寺

福音堂

青磚徐

赤子空間(巴浪魚咖啡)

崇陽門樓遺址

·212·

~tips :尋寶承天寺~ 承天寺有﹃閩南甲剎﹄之稱,規(guī)模雖不及開元寺,但景致上卻 更迂回環(huán)繞,是閑逛休憩的好去處。據(jù)寺僧講,承天寺有鎮(zhèn)寺三寶: 一寶為一尊隋朝銅鑄的阿彌陀佛像。像高

2米,重

1噸多,至今

仍供奉于城市寺院內(nèi),較為少見。 二寶為大悲殿。殿內(nèi)四面均供奉觀音塑像,南面佛龕奉明代千 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端莊壯美。 兩側(cè)奉立姿如意觀音和凈水觀音。 主殿造型巧妙, 呈八角形三重飛檐, 手千眼十一面觀音菩薩塑像,北面奉銅鑄十一面四十八手觀音,東西 三寶為正殿前的飛來古塔。 由六角、 八角、 蓮花紋、 瓜棱紋、 圓柱形、 塔邊也有碑文記,但又與寺僧所說不同。 方形等各種形制的石頭層層壘砌。這座﹃飛來古跡﹄有兩三個傳說, 寺僧說,承天寺曾有一位老和尚要北上面圣,一名小和尚執(zhí)意 塔紀念此事,并稱一定在他們回寺前完工。 掘地尋寶,果真找到大量佛經(jīng)。為獎賞小和尚,皇帝便命人建一座石 為邀功竟說承天寺內(nèi)地底下藏有珍貴佛經(jīng),皇帝龍顏大悅,立即命人 跟從。 老和尚叮囑小和尚, 面圣時不許亂講話。 小和尚轉(zhuǎn)眼忘了叮囑, 除這﹃三寶﹄外,承天寺還有一尊重要的國保單位文物,位于寺 廟后殿, 是一座北宋時期的石經(jīng)幢。 碑文記載, 幢高

7米, 八角十三層,

極為珍貴。 布滿蓮瓣、 云紋、 佛像、 云龍等各式雕刻, 又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文,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15頁

·213·

廿捌承天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承天寺正對承天巷口,五代時此地為節(jié)度使留從效的南花園,后

周顯德年間 (955-959 年 ) 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 (1007 年 )

賜名承天寺,其規(guī)模僅次于開元寺,為泉郡三大叢林之一。

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 “月臺” 兩字,由擅書法的永

寧人張壽所書,民間又名月臺寺。在泉期間,弘一法師于山門壁柱間題

書 “得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為寺宇增輝。

承天寺環(huán)境清幽,有偃松清風、方池梅影、卷簾朝日、榕徑午蔭、

塔無棲禽、瑤臺明月、推蓬雨夜、嘯庵竹聲、鸚山暮云、石如鸚鵡十大

奇景。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將這十景加以總結(jié),寫有 “十奇” 詩七律

十首,后明書法家張瑞圖將這十景書刻于碑文,傳之后世。

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鼎盛時期殿宇曾達 40 多座,海內(nèi)外許多名

僧大德出其門庭。據(jù)說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奉旨到泉州破壞風水,

看到承天鸚哥山后,認為這地方上承天意,又有神鳥顯靈,日后接了

地氣,時機一到,有出 “真龍?zhí)熳印?的可能,因而想出一個陰招,即在

承天寺的鸚哥頭部、胸腹部及尾翼部位各建一條小巷,像路又像箭,

直射 “鸚哥”,把這靈鳥打死了,活穴變死,也就出不了 “天子”,威脅

不到朱氏政權(quán),也就天下大吉。這樣就有了新府口、敷仁巷和承天巷

的建置。這三條巷,就是那三支毒箭,一只射向鸚哥山、一只射向大雄

寶殿、一只射向山門。據(jù)說,自此以后,承天寺就不再出高僧佛頭了。

承天寺 南俊巷 84 號

街巷導覽

第216頁

|導覽路線|

承天寺

福音堂

青磚徐

赤子空間(巴浪魚咖啡)

崇陽門樓遺址

·214·

位于承天巷南俊路口的福音堂是一座西方哥特式基

督教堂,建于 1921 年,1938 年曾遭日本飛機轟炸。1947 年,

教會在舊址重建。

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以及繪有圣經(jīng)故事的

花窗玻璃等,為巷子增添了異域色彩。

福音堂 承天巷 931 號

這一座青磚古厝,為清代正四品大官徐應(yīng)升的中憲

大夫第,也是街坊口中的 “青磚徐”,因宅第圍墻全部用

青磚壘砌而得名。

閩南古厝大多以煙炙磚修筑,為何會出現(xiàn)一座與眾

不同的青磚古厝?據(jù)徐家后人說,老宅所在地在風水上

是一處 “毛蟹穴”,雨天的時候,地上會冒出水泡,之所

以選擇青磚而不是紅色的煙炙磚,因為青色的蟹代表生

機和活力,紅色對于蟹來說,就是熟了的意思,因此這

座青磚古厝,剛好在風水上起到了破解和興旺的作用。

青磚徐 承天巷 75 號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17頁

·215·

廿捌承天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承天巷中段的赤子空間是很多外地游客抵達泉州后專程

前往的地方,一處名副其實的網(wǎng)紅藝文空間。

空間由兩層業(yè)態(tài)組成:一層是時裝買手店,兼陳設(shè)售賣

些獨立出版物與藝術(shù)衍生品;二層是巴浪魚咖啡館,置放許多

數(shù)年來滋養(yǎng)過店主的書籍、雜志、影像圖冊等,它們與咖啡一

起構(gòu)成了這個空間獨一無二的氣質(zhì),吸引大眾來打卡。

赤子空間(巴浪魚咖啡) 溝尾下 1 號

~tips :溝尾下~ 赤子空間所在的巷子實為承天巷支巷溝尾下

1號。該巷處

于八卦溝的下段,故稱溝尾下。后變?yōu)槁贰?29條古街巷綜合提升工程包含溝尾下。施工結(jié)束后的溝 走入街巷深處,進一步探索古城生活。 尾下鋪裝石板,管線下地,雨污分流,煥然一新,引人輕快地

<

街巷導覽

第218頁

|導覽路線|

承天寺

福音堂

青磚徐

赤子空間(巴浪魚咖啡)

崇陽門樓遺址

·216·

承天巷靠近中山中路的巷口,為唐代泉州子城南門——

崇陽門的遺址。唐代的泉州城,按照中國傳統(tǒng)城池的修筑方式,

有子城(內(nèi)城)和羅城(外城)之分,《晉江縣志》載:“子

城筑于唐貞元以前,年月莫考,周圍三里,為門四:東曰行春,

西曰肅清,南曰崇陽,北曰泉山。”

巷口有泉州市文管會 1984 年立的遺址碑,還有一塊鑲于

崇陽門樓遺址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19頁

·217·

廿捌承天巷Quanzhouguchengjiexiang

上方墻壁的石匾,上書 “麗正門” 三個大字,這是崇陽門康熙

二十年(1681 年)提督楊捷重建后更改的名字。在古代,崇

陽門還作為鼓樓來播報時辰,因此民間也稱為 “南鼓樓”。

民國 26 年 (1937 年 ),省政府下令拆城,首先破壞一千

多年來的唐子城,即所謂 “四鼓樓” ;其次是拆毀清代羅城,

即所謂 “七城門頭”。泉州羅城城垣全部拆除。

泉州實驗幼兒園西側(cè)

街巷導覽

第221頁

·219·

廿玖涂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涂門街 涂門街位于泉州市區(qū)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

至中山路,全長 1005 米,是集商貿(mào)、旅游、文化等

為一體的繁榮地段。

在這條街上,有眾多的 “海絲” 文物群和全國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 13 處宋元明清文化遺存,其建

筑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

1996 年,泉州市對涂門街進行保護性改造?,F(xiàn)在

的涂門街既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筑的風格,又與現(xiàn)代建

筑有機結(jié)合,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巷名由來|

涂門街又叫“土門街”,相傳泉州開元寺內(nèi)建造

東西塔時,因為當時沒有起吊設(shè)備,便在石塔邊往

東壘砌土坡至 3 公里外的這條街上,建造石塔的大石

塊便沿著這條斜坡運至塔頂,因而這條街便得名 “土

門街”,又稱涂山街。

廿玖

|導覽路線|

泉州府文廟

正音書院

祖閭蘇民居

東觀西臺

清凈寺

通淮關(guān)岳廟

錫蘭僑民舊居

好成財牛排館

后城旅游文化街

棋盤園

街巷導覽

第222頁

·220·

|導覽路線|

泉州府文廟

正音書院

祖閭蘇民居

東觀西臺

清凈寺

通淮關(guān)岳廟

錫蘭僑民舊居

好成財牛排館

后城旅游文化街

棋盤園

泉州府文廟又名府學,始建于唐,它將宋代中原文化與閩南古建筑藝術(shù)有機結(jié)合,

是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筑風格為一體的孔廟古建筑群,在全國的文廟建筑中更

是絕無僅有的孤品。2016 年,央視春晚泉州分會場就設(shè)在文廟。

泉州府文廟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23頁

·221·

廿玖涂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作為泉州重要景觀之一的文廟是全

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規(guī)模

宏大,布局勻稱,建筑優(yōu)美,造型獨特,

規(guī)制完整,文化內(nèi)涵豐厚,總占地 8000

多平方米,由泮宮、大埕、大成門、大成殿、

東廡、西廡、明倫堂、莊際昌狀元祠、

蔡清祠、李文節(jié)祠等組成。

文廟可以說是整個東南地區(qū)保存

最好的孔廟建筑群,廟宇典型的宋代

重檐廡殿式結(jié)構(gòu)在全國孔廟中非常罕

見。主體建筑大成殿,面闊七開間,

進深五間,斗拱層疊,梁枋縱橫,雕

飾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等栩栩如生。

整座大殿用 48 根白石柱承托,殿前有

露臺、拜庭,清幽雅致,泮池邊古榕

垂青,元代石橋風韻猶存,橋面鋪 72

塊長方形的條石,代表孔子的 72 個得

意門生;殿內(nèi)的“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

館”,正中有孔子塑像;東畔的明倫堂,

是文廟現(xiàn)存主要附屬建筑;西側(cè)有泮

宮及鄉(xiāng)賢名宦祠等建筑。

作為教書育人的學堂,文廟自建成

之后便象征泉州教育文化的最高殿堂。

受崇學尚文風氣的熏陶,自唐至清光緒

年間的 1000 多年里,泉州人中進士的共

有 2500 多人,并涌現(xiàn)出曾公亮、蘇頌、

李贄、蔡清、俞大猷、鄭成功等一大批

杰出人物。

街巷導覽

第224頁

·222·

|導覽路線|

泉州府文廟

正音書院

祖閭蘇民居

東觀西臺

清凈寺

通淮關(guān)岳廟

錫蘭僑民舊居

好成財牛排館

后城旅游文化街

棋盤園

祖閭蘇民居 祖閭蘇 25 號

正音書院,典自清初朝廷設(shè)立的語音訓練班。歷史上

泉州曾設(shè)立過 4 所正音書院,分別位于百源庵、承天寺、奉

圣鋪和鐵爐鋪。

為了傳承沿襲正音書院的文化功效,泉州古城辦、泉

州文旅集團選址于府文廟,復(fù)建正音書院,旨在依托府文

廟的千年古城文脈,延展尚學文風,結(jié)合 “潤物無聲·古城

悅讀” 公益活動推廣計劃,營造千年古城、萬人悅讀的全民

閱讀氛圍。

“祖閭蘇民居” 位于涂門街胭脂巷內(nèi),是北宋宰相、

科學家蘇頌嫡系第十世孫蘇唐舍(1270-1352 年)于元代

初年自同安徙居泉州的后裔原居地。因明代萬歷年間永春

名士顏廷榘為蘇氏十世懋祺、燃祉兄弟題贈 “蘇氏祖閭”

名匾,故蘇氏亦稱 “祖閭蘇”。

祖閭蘇民居坐東北朝西南,現(xiàn)存建筑有聯(lián)翩大厝四座,

總面積約3000平米。第一座大厝為泉州近代名人蘇大山故居,

美名曰紅蘭館。大厝紅色壁磚與出磚入石墻壁、燕尾脊屋頂,

是明代閩南民居風格。第二大厝為蘇氏宗祠。宗祠大廳有一

宋代古井,古時傳說井水為胭脂色,故曰 “胭脂井”。第三大

厝的堂號是璣琛堂。第四座大厝的堂號是五瑞堂。

正音書院 府文廟廣場西南角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25頁

·223·

廿玖涂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門,分外、中、內(nèi)三層,穹頂混有我國古

建筑的 “藻井” 形式。門樓后墻上兩行阿拉

伯文石刻,記載清凈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重修

時間和最早的名稱。它不僅僅是研究伊斯

蘭教建筑歷史與藝術(shù)的實物,更反映當時

泉州對外通商貿(mào)易的盛況。門樓頂層是望

月臺,是伊斯蘭教 “齋月” 用以望月,決定

起齋日期的地方。

清凈寺自創(chuàng)建以來,已有千年歷史,

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與文化交流的

歷史見證,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跡之一。

清凈寺位于涂門街西段北側(cè),又名艾

蘇哈卜寺,是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chuàng)

建的現(xiàn)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寺宇始建于

1009 年,與揚州仙鶴寺、廣州懷圣寺、杭州

鳳凰寺合稱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現(xiàn)存的

主體建筑有門樓、奉天壇、望月臺等,基本

保留 11 世紀至 14 世紀的阿拉伯建筑風格。

走進清凈寺,這座古建從門樓到禮拜

堂,從墻壁門窗到諸多遺存,都透露濃郁

的阿拉伯風韻。門樓為三層穹形頂?shù)募夤?/p>

清凈寺 涂門街 108-110 號

東觀西臺是泉州市現(xiàn)存少有的四進五

開間明清建筑。該建筑規(guī)模宏大,內(nèi)存多

方清代重要碑刻,是泉州僅存的明代官邸

和清代規(guī)模較大的府級宗祠建筑,具有一

定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宗祠是凝聚民族血

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民族悠久歷史和傳

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1992 年,該建筑被

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觀西臺是一處祠堂建筑,坐落于涂

門街西段,原是明萬歷十一年(1583 年)

進士吳龍征的府第,因其官至東觀侍讀、

西臺御史,其第因而得名。清光緒十六年

(1890 年),晉江人吳魯?shù)钸x狀元,泉州

吳氏宗親共議興建府級吳氏大宗祠,吳龍

征九世孫慨然以其第之前三進改建為泉府

五縣吳氏大宗祠。

東觀西臺 中閩百匯南側(cè)

街巷導覽

第226頁

·224·

通淮關(guān)岳廟,俗稱涂門關(guān)帝廟,位于涂門街中段,因

地處古通淮大道北側(cè),所以稱通淮廟。關(guān)帝廟相傳建于南

唐至宋代,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

大的武廟。

關(guān)岳廟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義廟三座并排

的廟宇組成,都為三進,建筑面積 1294 平方米。正殿武成殿,

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奉祀三

國關(guān)羽和南宋岳飛;右是三義廟,奉祀劉備、關(guān)羽、張飛;

左是崇先殿,奉祀關(guān)帝三代祖先。三座廟宇各有特色,具有

濃郁的閩南古建筑風格,飛檐翹脊,雕梁畫棟,內(nèi)外的木雕

石刻、香龕神像無不工藝精巧,屋脊剪瓷龍雕,造型各異,

其間配有花鳥走獸,工藝精湛。廟內(nèi)至今保存宋代大儒朱熹

手書 “正氣” 和明代著名書法家張瑞圖 “充塞天地” 等巨幅名匾,

歷代泉籍文士明賢的石刻、楹聯(lián)遍布,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富。

通淮關(guān)岳廟歷來是泉州官紳祭祀武圣專廟,是泉南著名

古跡和道教廟宇,馳名海內(nèi)外,分靈遍及臺、港、澳和東南亞。

每逢節(jié)日,關(guān)帝廟前必定人山人海,香火之旺盛,讓人感嘆。

泉州關(guān)帝文化作為閩南文化乃至閩臺文化重要的一支,為促

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通淮關(guān)岳廟 涂門街 255 號

|導覽路線|

泉州府文廟

正音書院

祖閭蘇民居

東觀西臺

清凈寺

通淮關(guān)岳廟

錫蘭僑民舊居

好成財牛排館

后城旅游文化街

棋盤園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27頁

·225·

廿玖涂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錫蘭僑民舊居位于涂門街通淮關(guān)岳廟西鄰,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積

780 多平方米,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古民居主厝四進三開間,單檐硬山式,

雙坡頂,抬梁式構(gòu)架。整棟建筑為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東側(cè)另有護厝七間,并配

有天井、后花園。

錫蘭僑民舊居的突出價值在于它的始建者為明初滯留泉州的錫蘭(斯里

蘭卡)皇族后裔,是錫蘭王裔在泉州的重要文物遺跡之一,充分反映中國與

斯里蘭卡源遠流長的友好關(guān)系。它的存在為研究錫蘭僑民的族群關(guān)系、生活

習俗、文化取向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錫蘭僑民舊居 涂門街 174-184 號

好成財牛排館

好成財牛排館是一家傳承百余年的老字號小吃店。小吃店始創(chuàng)于清朝宣

統(tǒng)二年(公元 1910 年),當時老板的爺爺離開家鄉(xiāng)闖南洋,去菲律賓做廚師,

見識了西式牛排的做法。民國初年老板的爺爺回到家鄉(xiāng),開了一家牛肉館,

運用西方元素改良了本地的牛肉做法,燉出來的全熟牛肋排廣受歡迎,獨特

的制作技藝傳承至今。

好成財牛排從選料、刀功、腌漬、鍋煮等制作工序都十分講究,做出

來的牛排、牛肉、牛肉羹香醇鮮美、入口爽滑、唇齒留香,深受泉州市民喜

愛,先后榮獲 “中華老字號” “中華名小吃” “中國名優(yōu)產(chǎn)品”多項榮譽稱號。

涂門街 221 號

街巷導覽

第228頁

|導覽路線|

泉州府文廟

正音書院

祖閭蘇民居

東觀西臺

清凈寺

通淮關(guān)岳廟

錫蘭僑民舊居

好成財

后城旅游文化街

棋盤園

·226·

后城旅游文化街,即位于涂門街與九一路之間的后城街,東接僑

鄉(xiāng)小商品街,西聯(lián)百源路,南與清凈寺、關(guān)帝廟聯(lián)成一片,北側(cè)還有

保留較完整的古民居。整個建筑群沿八卦溝兩旁布置,建筑風格獨特,

有濃厚的閩南特色,中間各設(shè) 6 米綠化帶,柳樹成蔭,小橋流水,風

景怡人,是一處旅游、商貿(mào)的好地方。

后城旅游文化街是一個以民間傳統(tǒng)產(chǎn)品為主要特色的工藝美術(shù)

旅游商品專業(yè)市場,有木雕、佛像、影雕精品、刺繡、玉器、錫器、

紫砂工藝、竹編、藤編、樹脂工藝、藝術(shù)服飾、鐘表工藝、文房四寶、

藝術(shù)畫廊、茶藝茶道、花燈制品等經(jīng)營項目。

隨便走進一家商店,仿佛回到了過去的世界。煤油燈、發(fā)簪、上

發(fā)條的時鐘、繡花鞋、留聲機、布滿鏤花的紅木家具,重新勾起你的

懷舊情結(jié)。

每周五晚及周六早上,有古玩市集在這里出攤。來自全國各地的

古玩商販,準時集結(jié)在這條街上,沿街擺攤,少則幾十攤,多則幾百攤,

逐漸形成了“淘寶” 者青睞的 “后城古玩市場”。

后城旅游文化街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29頁

·227·

廿玖涂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顧名思義是下棋的莊園,是宋元時期刺桐城中叱咤風云、提舉市

舶司蒲壽庚下棋的場所。

相傳當年蒲壽庚在民間挑選了三十二個美麗的姑娘,讓她們穿

著紅、黑二色衣裙,每人頭上頂著簸箕,分別寫著 “將、士、相、車、

馬、炮、卒” 字樣,以充當 棋子。又在他的花園西側(cè)的地面上,畫著

棋盤的方格。弈棋時蒲氏和棋友在樓上對陣,這三十二個“棋子”則

按對弈雙方的口令,在“棋盤”上移動位置,以表勝負。后來這個地方

就被稱為“棋盤園”,一直沿用至今。

棋盤園

商販們把他們的寶物一一展現(xiàn),琳瑯滿目,千奇百怪,讓人目不

暇接,嘆為觀止。不遠萬里趕來的收藏愛好者穿梭其間,尋找各自喜

愛的寶物。許多泉州人也喜歡流連其間,對這些令人眼花繚亂、分不

清年代、分不清真假的瓷器字畫及其他古玩細細地品味、琢磨。如今,

這條街已成為收藏愛好者的樂園。

街巷導覽

第231頁

·229·

叁拾新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新門街 上世紀 90 年代末,泉州市政府對新門街進行保

護性改造,改造后的新門街道路兩旁的建筑群,保留

閩南特色的紅磚、白石、燕尾脊、彩繪、阿拉伯窗臺

等建筑風格,猶如各個朝代的歷史都濃縮在這條悠久

的老街上。

如今,在承襲泉州本土文化的同時,新門街融入

現(xiàn)代商業(yè)元素,以富有特色的民俗演藝活動、特色產(chǎn)

品、一站式購物體驗方式,打造吃、樂、住、行、游、

購功能為一體的主題文化街區(qū)。

|巷名由來|

南唐保大中“晉江王”留從效版筑泉州古城墻羅城

時,增筑臨漳門,百姓俗稱其為“新門”,故稱這條街

道為新門街。

叁拾

|導覽路線|

芳草園

源和 1916 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

泉州南音藝苑

梨園古典劇院

臨漳門

一號地點盒子社區(qū)

街巷導覽

第232頁

·230·

|導覽路線|

芳草園

源和 1916 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

泉州南音藝苑

梨園古典劇院

臨漳門

一號地點盒子社區(qū)

新門街西段的芳草園,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是施瑯將軍在

泉州創(chuàng)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園中的春園(也稱“芳草園” ),

以四季游賞詩文 “春游芳草地” 立意而構(gòu)思造園,距今已有

三百多年歷史?!拔母铩逼陂g遭毀,1997 年復(fù)建。

公園規(guī)劃總面積為 90 畝,以植物造景為主。園內(nèi)目前建有

崇正書院、“三洲芳草” 牌坊、涵碧亭等景點。漫步園內(nèi),樹木

郁郁蔥蔥,榕樹、龍眼樹、玉蘭樹、棕櫚等大量喬木婀娜多姿,

參差交錯;遍植香樟、桂花等香化喬木,輔以大量草坪及各類

花灌木,四季交替變化的花色花姿令人樂而忘返。

芳草園

源和 1916 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的前身是家喻戶曉的百年老字號源和堂

蜜餞廠,先后榮獲 “福建省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重點園區(qū)” “福建省文化產(chǎn)業(yè)示

范園區(qū)” “2013 年度中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最受關(guān)注的十大園區(qū)” 等稱號。

園區(qū)以 “創(chuàng)意為殼,文化為核” 為宗旨,依托蜜餞廠、面粉廠

等老廠房獨特的建筑美感和時代建筑印記,逐步發(fā)展成為集工業(yè)遺

存觀光、創(chuàng)意體驗、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研學旅游、餐飲購物等

功能為一體的文化創(chuàng)意休閑旅游區(qū),成為泉州古城旅游新名片。

2015 年,園區(qū)被評為 4A 級景區(qū)。

源和 1916 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 新門街 610 號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33頁

·231·

叁拾新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

街巷導覽

第234頁

·232·

|導覽路線|

芳草園

源和 1916 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

泉州南音藝苑

梨園古典劇院

臨漳門

一號地點盒子社區(qū)

泉州南音藝苑位于芳草園旁,總建筑面積約 2440 平方米。藝苑

內(nèi)有長 11 米、寬 10 米的中心舞臺,舞臺上方是富有閩南建筑風格的

飛檐,舞臺背景是素雅的《工ㄨ譜》,臺下觀眾席邊輔以茶桌,讓人

仿佛回到了古代戲園子。泉州南音原稱 “弦管”,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

的樂種之一,是兩漢、晉唐和兩宋等朝代一次次入閩的中原移民,

把中原音樂文化帶入泉州,與當?shù)孛耖g音樂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體

現(xiàn)了不同時期中華古樂南移的歷史積存。

2006年,泉州南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2009年9月,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梨園古典劇院毗鄰南音藝苑。劇院內(nèi)部設(shè)置觀眾休息廳、貴賓室,

劇場觀眾席為階梯式看臺,座位舒適,視線良好無遮攔;舞臺演出配

置齊全,可供戲劇、歌舞、晚會等劇種演出使用。

每逢節(jié)假日,許多游客慕名前往泉州觀看梨園戲演出。植根

于泉州的梨園戲,被稱為宋元南戲活化石——以泉音、泉腔、泉

調(diào)演唱戲文,多用簫弦伴奏,基本程式 “十八科母” 細膩獨特,表

演時各個行當均受其嚴格規(guī)范,蘊含深厚的閩南民間文化與藝術(shù)。

泉州南音藝苑

梨園古典劇院

新門街 483 號

新門街 485 號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35頁

·233·

叁拾新門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位于新門街與城西路交匯處的臨漳門為南唐“晉江王”留從效筑羅城

時所增筑,原為古代城樓。

現(xiàn)有臨漳門為新建,城門墻高 8.25 米,城門樓總高 24.3 米,面寬

39 米,進深 27.5 米,南北兩向各延伸 15.6 米城墻。城門及城墻占地面積

1478 平方米,城門樓面積 533 平方米,由城門洞兩邊各設(shè)臺階登上城樓。

游人于此處北可觀及清源山,南可望至展覽城片區(qū)。

臨漳門

盒子社區(qū)是日本著名建筑師青山周平 “400 盒子” 概念的落地,旨

在改變青年住宿冷漠的現(xiàn)狀。這里以盒子為基本載體,提倡空間共享,

通過展覽、主題講演、座談、分享會、創(chuàng)意工坊、放映會、音樂會、

聚會、桌游派對等多樣文化活動,為都市青年搭建分享、交流、探索

的社交平臺。

一號地點盒子社區(qū) 新門街 373 號

街巷導覽

第237頁

·235·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城南

聚寶城南位于泉州古城南端的臨江街道,歷史上

曾是泉州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祥地。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

港的刺桐城,造就了聚寶街 “市井十洲人”,“漲海聲

中萬國商” 的繁華景象,形成 “海上絲綢之路” 重要節(jié)

點的燦爛歷史。

隨著歷史變遷,當年“金青龍、銀聚寶”的城南留

下眾多文物古跡,有世界遺產(chǎn)點天后官、德濟門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贄故居、富美宮,市級保護單位

寶海庵、海關(guān)碑、橋頭系列碑刻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

文景觀。

卅壹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街巷導覽

第238頁

·236·

天后宮,位于鯉城區(qū)天后路,

始建于南宋慶元二年(公元 1196

年),素來被認為是海內(nèi)外建筑

年代最早、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

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臺灣地區(qū)的

許多媽祖廟都是從這里分靈。它

也是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個被國務(wù)

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

單位。

天后宮坐北朝南,建筑群

由山門、戲臺、東西闕、大殿、

寢殿、東西廊、四涼亭、梳妝樓

等組成,總占地面積 7000 多平

方米,布局嚴整,恢宏富麗。大

殿為閩南傳統(tǒng)的重檐歇山式屋

頂,后照璧上保存一幅清代《敇

封天上圣母圖》大型壁畫,是國

內(nèi)外天后廟宇所少見的,具有很

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寢殿

的檐柱有一對印度教十六角形石

柱,是印度、希臘和中國藝術(shù)的

混合作品。

天后宮內(nèi)供奉海上保護女神

林默娘,也就是媽祖。林默娘,

是宋代時湄洲的一位傳奇人物,

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都不啼不哭,

所以取名 “默娘” 。林默娘自幼聰

穎,能踩浪渡海,救過許多遇難

的漁民,去世后被泉州沿海民眾

視為航海的保護神。

天后宮 天后路 1 號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39頁

·237·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tips :媽祖信俗~ 10-13世紀,泉州九日山奉祀的﹃通遠王﹄,是出海人祈求信風的海神;真武廟奉 獲得好收成的良好愿景。 生命的海神。三個海神各自承擔不同的庇護功能,寄托泉州航海人渴望航行平安,希望 祀的﹃真武大帝﹄,是出海人祈求航行平安的海神;媽祖則是出海人遇險時,祈求拯救 13-14世紀,泉州港對外貿(mào)易繁盛,德濟門一帶成為泉州繁榮的商業(yè)區(qū),各地商賈 媽祖被稱為﹃泉州神女﹄。 云集,交易繁忙。泉州天后宮媽祖的信仰地位隨著泉州港地位的提升而得到增強。原本,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朝廷敕封媽祖為﹃天妃﹄,1281

年派遣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師文為使者,主持敕封儀式,泉州天妃宮列入國家祭典。 1329年(元天歷二年),朝廷在祭祀泉州媽祖的祭文中,第一次明確泉州天后宮為 要意義。短短 媽祖信仰的﹃發(fā)祥地﹄,肯定了泉州媽祖在海外貿(mào)易中的作用,以及對于國計民生的重 30年間,泉州媽祖從一位區(qū)域性海神,升格為全國性的海洋保護神,從信 第一大港的歷史地位。 仰文化的擴張,看出當年泉州港海外貿(mào)易的繁盛,印證了泉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東方 1407年(明代永樂五年),鄭和下西洋,獲得天妃庇佑,奏請修繕天妃宮。1684

播的中心。 泉州天后宮因此享有歷代朝廷欽崇的崇高禮遇,成為媽祖信仰在閩南的發(fā)祥地和對外傳 (清代康熙二十三年),泉州人,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奏請朝廷,敕封媽祖為﹃天后﹄, 泉州天后宮作為媽祖信俗的重要發(fā)祥地和傳播地,每年前來進香的臺灣媽祖信眾達 數(shù)十萬人次,成為維系兩岸血肉親情的紐帶和增進兩岸民族情感的橋梁。

街巷導覽

第240頁

·238·

德濟門遺址位于泉州城南天后宮正對面,是泉州古城

中唯一保留下來并經(jīng)過科學考古清理的宋元時期古城門遺

址。700 年前,這里還是進出泉州的要道。遺址面積 2000 平

方米,由城門、城墻、門道、墩臺、內(nèi)外濠溝、石板橋以及

甕城和甕城門等組成,遺存有 13-14 世紀的印度教、基督教、

伊斯蘭教、佛教的石刻和明朝至清朝的鐵炮等。

遺址內(nèi)各時期建筑遺存疊壓清晰、內(nèi)容豐富,完整保

存了古刺桐城和泉州城南地區(qū)拓建、發(fā)展、演變的歷史印跡,

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為海外交通、城市建筑、宗教藝術(shù)等

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06 年被國務(wù)院列為第

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濟門遺址 天后宮正對面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41頁

·239·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李贄故居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門萬壽路,是明代杰

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這

是一座兩進三開間的普通民房,現(xiàn)存正面一間和正廳堂。正廳堂寬

6 米,進深 9 米,前有天井。正廳保持清末修葺的建筑形式,坡屋頂,

磚木結(jié)構(gòu)。2004 年鯉城區(qū)委、區(qū)政府把故居修葺一新,設(shè)立陳列館,

分別展示李贄的生平事跡、思想著作、各地縣志書對李贄的記載和

泉州出土的有關(guān)李贄文物等內(nèi)容。

李贄,字宏甫,號卓吾,生于 1527 年,卒于 1602 年,明嘉靖

舉人,是著名的進步思想家。五十五歲時,他辭官講學,辨史著書。

平生有《藏書》《焚書》和《史綱評要》等大量著作。后因堅持反

對封建道學被捕坐獄身亡。

李贄故居 萬壽路 123 號

街巷導覽

第242頁

·240·

秉正堂石花膏始于光緒末年,出自秉正堂品牌創(chuàng)始人丁秉

正的外婆黃韭菜之手,是泉州最有名的石花膏品牌。

秉正堂位于天后路天后宮旁,這里的石花膏傳承百年技藝,

用料考究,綠色健康,先后獲得“中華老字號” “中華名小吃” “中

國名優(yōu)產(chǎn)品”等多項榮譽稱號。秉正堂石花膏有兩種,一種是

整塊的蜜水石花膏,帶點甜味;另一種是原味的石花條,佐蓮

子羹、豆沙、銀耳等,口感爽滑脆嫩,食之清涼潤肺。招牌四

果湯也是來秉正堂不可錯過的美味,從一二十種配料中自選四

種配料,有紅豆、芋頭、椰果、布丁、水果、芋圓、珍珠、仙

草蜜等。挑好配料,澆上蜂蜜,加點冰水,解暑去燥,老少皆宜。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位于天后路,是一家百年老字號,這

里的創(chuàng)辦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老店恪守祖訓,堅持使

用最好的原材料、最原始的秘方以及最傳統(tǒng)的工藝,保留對傳

統(tǒng)文化的傳承,制作出獨家綠豆餅,餅皮酥松,內(nèi)餡綿軟,甜

而不膩,成為泉州美食中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天后路 1-3 號 天后路 2 號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43頁

·241·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黃帝宮是泉州市首次發(fā)現(xiàn)祀奉黃帝的宮廟。黃帝宮的面積很小,僅有二十

來平方米。門邊有一根石柱,年代久遠,上面雕刻“龍左鰲右德奠中央”字樣,

遒勁有力。

大門兩側(cè)墻壁上鑲嵌有石碑,右側(cè)是清代同治十三年間(1873 年)的頁巖石碑,

左側(cè)是清代光緒年間的石碑,記載黃帝宮的歷史,同時還可以看出,該廟在清末重

修了三次,由商號出資。

黃帝宮

天后路 30 號

聚寶街位于泉州舊城區(qū)南部,北起萬壽路,南到廠口旱閘,長 400 米,寬 12 米。

街的兩旁種鳳凰樹,沿街是具有濃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以及帶有異國風格的建

筑物和教堂。宋元時期,刺桐港對外交通貿(mào)易發(fā)達,世界上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的商人聚集在這里與華人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匹、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

所以取名聚寶街,意為匯聚四面八方的奇珍異寶。

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的海交史,在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元代刺桐港成為梯航萬國、舶商云集的世界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并駕齊驅(qū),

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的盛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貿(mào)易額超過廣州,在泉州海

外交通史上開辟了光輝燦爛的黃金時代。聚寶街正是這段輝煌歷史的真實印證。

聚寶街

街巷導覽

第244頁

·242·

黃厚忠是泉南基督教奠基人之一,對泉南基督教事業(yè)

有諸多貢獻,并創(chuàng)辦國民學校,是當時的泉州名人。

黃厚忠故居建于清末民國時期,歷年來都有修建。該

建筑為一棟兩層磚混水泥結(jié)構(gòu)樓房,中西合璧的風格。二樓

回廊的女墻是綠色陶瓷柱子,窗欞卻是洋派。如今二樓已廢,

一樓則成為雜貨鋪子。

老宅對于研究泉州基督教史及教育事業(yè)有重要價值。

基督教聚寶堂位于泉州城南聚寶街中段。光緒十四年

(公元 1880 年),英國長老公會派遣傳教士兼醫(yī)生顏大辟

到廈門、泉州傳教,因此當時泉州教徒大多數(shù)都是在醫(yī)院得

到傳教。公元 1888 年創(chuàng)建城南聚寶街講堂。

民國二年(1913 年),教堂聘請牧師黃宇宙專門打

理堂務(wù),獨立成聚寶堂會。1915 年,辦國民學校,后改

名求德小學?!拔母铩逼陂g,教堂被占用作糧店和印刷廠。

1987 年,恢復(fù)聚會。2000 年,與浮橋教會共同擴建仙景

山新靈園。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聚寶街 127 號

聚寶街 109 號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45頁

·243·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車橋頭在聚寶街南端。據(jù)文獻記載,

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發(fā)達,當時與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通商貿(mào)易。那些載著奇

珍異寶來到泉州的“番船”,進入晉江,經(jīng)

蟳埔、法石直入順濟碼頭停泊,然后用

小船把貨物通過圓通港載到如今的車橋

頭起卸。來自亞非等地的珠貝、犀角、

玳瑁、象牙、乳香、龍腦、珊瑚等,從

聚寶街轉(zhuǎn)運到中國內(nèi)地;泉州本地的瓷

器、茶葉等,則從這里銷往世界各地。

富美宮在鯉城區(qū)南門水巷末端,始

建于明正德年間(公元 1506 - 1521 年),

主要祀奉西漢名臣蕭太傅(人稱蕭王

爺),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爺二十四尊。

現(xiàn)存廟宇為清代建筑,廟中檐椽斗拱雕

刻精美。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

明代中后期,泉州瘟疫肆虐,人們?yōu)榭?/p>

盡管已過千年,聚寶街洗盡繁華,

現(xiàn)在老泉州人依然會念 “南門兜,擠燒

包,擠不能過路角頭”,充分反映了當時

車橋頭的繁華程度。如今,聚寶街上最

熱鬧的依然是車橋頭,只是這里變成了

一個小型菜市。小販們高高低低的吆喝

聲,居民們混雜著閩南語和普通話的寒

暄,似乎在應(yīng)和著遠處似有還無的晉江

潮聲,向世人傾訴對往昔的留念和不舍。

御災(zāi)禍,以求生存,于是紛紛建立王爺

小宮廟,供奉王爺保護神,歲時典祭,

祈求神靈保境安民,因此民間對王爺甚

為虔信。富美宮也被稱為 “王爺行宮”,

分靈遍及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其中僅

臺灣就多達數(shù)百處。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萬壽路 1-7 號

街巷導覽

第246頁

·244·

文阿小吃店,位于聚寶街車橋頭水巷尾,以前是一家專門經(jīng)營

水丸的店鋪。這里的水丸不使用添加劑,還能夠保持水丸的鮮、香、

脆、韌等傳統(tǒng)品質(zhì)風味,因而聞名泉州。隨著制作流程的改進和多

種地方傳統(tǒng)小吃的介入,文阿小吃店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和充實。但是,

老店字號依然不變,深受消費者歡迎,先后榮獲“中華老字號” “中

華名小吃” “中國名優(yōu)產(chǎn)品” “十佳風味小吃”等榮譽稱號。

目前經(jīng)營的產(chǎn)品不但有大小魚丸、肉丸,還有雞卷、肉粳、酥

糕、香腸、目魚粳、馬加粳、肉燕、扁食等加工食品。產(chǎn)品原料上乘、

做工精細、風味獨特、聲名遠播,是本地顧客、酒家推崇的名小吃,

同時也遠銷海內(nèi)外,成為港澳臺、東南亞地區(qū)饋贈親友的禮品。

來遠驛舊址位于南門聚寶街車橋頭附近,設(shè)置于北宋政和五年

(1115 年)。

在古代,來遠驛是掌管接待外國來客的官署。宋元時期,泉州

海外交通發(fā)達。明初實行海禁,朝貢成為唯一合法的外貿(mào)方式,明

永樂三年(1405 年)在此設(shè)置 “來遠驛”,專門接待琉球等國的外賓,

附近設(shè)“進貢廠”用來儲備貢品。

明成化八年(1472 年),泉州來遠驛 “琉球館” 遷往福州,改

名叫 “柔遠驛”。1984 年,泉州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立碑保護。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聚寶街 1 號 聚寶街 1 號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47頁

·245·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位于南門聚寶街旁八舍后尾,是泉州南音社舊址。

泉州南音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長期在自然生存狀

態(tài)下傳承。清末民初南音興盛,“升平奏”等泉州南音名社開傳承

研究之先聲,名家輩出,享有名望。1952 年,泉州市區(qū)的“升平奏”

“回風閣” “回風閣俱樂部” 三個民間南音社合并為 “泉州市南音

研究社”。1981 年,研究社創(chuàng)辦了世界南音大會唱的前身——

元宵南音會唱,自此古城每年的元宵都會沉浸在典雅的弦管撩

拍聲中。1991 年進行社團登記時,“泉州市南音研究社” 更名為 “泉

州市區(qū)南音研究社”,隸屬鯉城區(qū)管理。

百年前泉州百姓閑時去“回風閣” “升平奏”聽一曲南音小調(diào),是

一種風雅無比的休閑方式,因此“升平奏” 可以說是泉州早期的南音

社代表。

青龍巷位于泉州舊城區(qū)東南部,南起港仔墘,北到橫街。因該

巷有一座祀奉保生大帝的青龍宮,于是稱為 “青龍巷”。

巷子全長 235 米,寬 5.5 米,由北向南延伸到優(yōu)美的南環(huán)城河,

就像一條青龍蜿蜒入河。古語說 “金青龍、銀聚寶”, “青龍”指青

龍巷,“聚寶”指聚寶街,足以證明青龍巷曾有的繁華富庶。相傳

昔時有許多當鋪,是蕃商兌換貨幣的重要場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八舍后尾

街巷導覽

第248頁

·246·

青龍宮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年間,宋元稱 “真人廟”,明清稱 “帝

君宮”,民國稱 “青龍宮”,現(xiàn)在則稱為 “青龍慈濟宮”,經(jīng)歷六個朝代,

迄今已有八百年之久。

青龍宮內(nèi)所奉祀的神祇是保生大帝,泉州人稱保生大帝為吳

真人。吳真人名夲,字華基,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是北宋時

閩南一帶名醫(yī),具有濟世救人醫(yī)風,四處行醫(yī),救人無數(shù),被譽

為神醫(yī)。相傳吳真人曾治愈宋仁宗母后乳疾,明代他的再傳弟子

又治好永樂皇后乳疾,所以宋明之際吳真人的封號有真人、侯公、

真君、大帝。如今閩臺各地對吳真人的崇拜極為普遍,吳“醫(yī)神”

與“海神”媽祖并尊為“海峽保護神”。在臺灣,奉祀?yún)钦嫒恕搬t(yī)神”

的廟宇就有 160 多座,泉州青龍宮是閩臺親密關(guān)系的具體見證。

青龍宮

青龍巷 78 號 |導覽路線| 天后宮

德濟門遺址

李贄故居

秉正堂石花膏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黃帝宮

聚寶街

黃厚忠故居

基督教聚寶堂

泉郡富美宮

車橋頭修理水利碑

車橋頭文阿小吃

來遠驛舊址

升平奏創(chuàng)始地

青龍巷

青龍宮

林廉平蚵殼厝

李妙森故居

_ _ Ancient City Of Quanzhou 泉州古城街巷導覽

第249頁

·247·

卅壹城南Quanzhouguchengjiexiang

青龍巷 “林廉平故居”,建于民國時期,

占地 680 多平方米,三落三開間,硬山

式屋頂,有大門、天井、雙廂房、大廳、

后雙廂房、后落,建筑規(guī)??胺Q龐大。

民居大門為現(xiàn)代建筑風格。在古厝北面

的墻體上,除了有泉州傳統(tǒng)的 “出磚入

石” 構(gòu)筑,最吸引眼球的還是兩堵蚵殼

墻體。其中后落的這一堵墻體,主體

部分均為蚵殼筑成,歷經(jīng)歲月蹉跎,

李妙森民居建于 1927 年,是一座帶

單護厝、兩層內(nèi)院、中西合璧式、帶風

樓洋樓的近現(xiàn)代優(yōu)秀建筑。走進這座清

雅的民居內(nèi),西式建筑的柱子搭著閩南

建筑的外墻,傳統(tǒng)的磚雕配上南洋的特

色瓷磚,中西風情濃厚;雕飾精美的中

式墻面和倒蓮花式樣的天花板,挺拔開

闊的羅馬柱回廊和獨特的西式窗欞,令

民居別具特色。

幾無損壞。前落的墻體屋檐下方,也

使用大量蚵殼。據(jù)古厝主人介紹,這

座祖厝建于清朝,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當初建設(shè)這幢房子的師傅來自蟳埔,

蟳埔的房子建筑特色正是用海蠣殼砌

墻。建筑專家解釋,海蠣殼墻體猶如

當今的空心磚,是很好的隔冷阻熱外墻

建筑材料。民居如今被列入閩南文化保

護示范點。

最特別的是外墻上進口瓷磚浮雕畫

的印度教“象頭人身”圖案,至今鮮艷如新。

屋內(nèi)有四根起支撐作用的柱子,同時兼

有排水功能,不得不讓人嘆服古人的巧

妙構(gòu)思。因此,像這樣富有文化色彩的

建筑能夠得到進一步保護,不僅是泉州

歷史上多元化并存的最好見證,更是這

座城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李妙森民居

林廉平蚵殼厝

青龍巷 5 號

青龍巷 32 號

街巷導覽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在線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