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太和—宮廷夜場

發(fā)布時間:2023-11-0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太和—宮廷夜場

四種抱月瓶哪類最為貴?其中透露乾隆帝的終極信仰追求乾隆帝對于抱月瓶這一由明永樂時創(chuàng)燒的器型情有獨鐘,燒造極多,以至使其成為了清宮每年必備的大運琢器之一。據相關統(tǒng)計,乾隆朝每年燒造抱月瓶數(shù)量將近五對;嘉慶時大約每年維持燒造四對(圖一),然自嘉慶十六年起,就停燒了大運瓷器;道光前期,恢復大運瓷器燒造,每年維持兩對抱月瓶。道光二十五年,為節(jié)儉治國,內務府裁減大運琢器的“不急之務”,抱月瓶遂被停止燒造。以上可知,抱月瓶燒制最多的便是乾隆時期。此式御瓷腹部尺寸碩大,頸部和足部又收至甚小,且貼塑雙耳,造型刁鉆,可謂是燒造難度最大的大運瓷器,也是乾隆官窯器中極具標志性的品種,一直以來為頂級藏家所衷愛。然而在眾多的乾隆抱月瓶中哪些是最為重要、稀少、精致、珍貴的呢?本文將逐一分析解說。圖一:《嘉慶漢裝行樂圖》(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嘉時期,各式抱月瓶成為清宮經典陳設器。圖二:清乾隆 青花春耕圖雙福如意大抱月瓶,高 59cm,佳士得 2018 年春拍,成交價:6985 萬港幣。01、抱月瓶之漢地、滿蒙二元性抱月瓶也稱寶月瓶、馬掛瓶、扁瓶、扁壺、背壺。乾隆抱月瓶各式彩釉均有,傳世所見類型共計近二十... [收起]
[展開]
太和—宮廷夜場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容
第151頁

四種抱月瓶哪類最為貴?其中透露乾隆

帝的終極信仰追求

乾隆帝對于抱月瓶這一由明永樂時創(chuàng)燒的器型情有獨鐘,燒造極多,以至使其成為了清宮每年必備的大運琢器之一。

據相關統(tǒng)計,乾隆朝每年燒造抱月瓶數(shù)量將近五對;嘉慶時大約每年維持燒造四對(圖一),然自嘉慶十六年起,

就停燒了大運瓷器;道光前期,恢復大運瓷器燒造,每年維持兩對抱月瓶。道光二十五年,為節(jié)儉治國,內務府裁

減大運琢器的“不急之務”,抱月瓶遂被停止燒造。

以上可知,抱月瓶燒制最多的便是乾隆時期。此式御瓷腹部尺寸碩大,頸部和足部又收至甚小,且貼塑雙耳,造型

刁鉆,可謂是燒造難度最大的大運瓷器,也是乾隆官窯器中極具標志性的品種,一直以來為頂級藏家所衷愛。然而

在眾多的乾隆抱月瓶中哪些是最為重要、稀少、精致、珍貴的呢?本文將逐一分析解說。

圖一:《嘉慶漢裝行樂圖》(清宮舊

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嘉時期,

各式抱月瓶成為清宮經典陳設器。

圖二:清乾隆 青花春耕圖雙福如意

大抱月瓶,高 59cm,佳士得 2018 年

春拍,成交價:6985 萬港幣。

01、抱月瓶之漢地、滿蒙二元性

抱月瓶也稱寶月瓶、馬掛瓶、扁瓶、扁壺、背壺。乾隆抱月瓶各式彩釉均有,傳世所見類型共計近二十種,如以題

材來分,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為人物、花鳥果蔬題材,多顯露漢地書畫傳統(tǒng),是滿清帝王遵循漢文化傳統(tǒng),極富中原藝術韻味的一類器物

(圖二)。第二類為仿永宣風格(圖三),雙耳多為龍耳或如意耳。永宣扁壺多為明初皇帝之外交禮物,富有異域

情調。第三類為滿蒙藏體系風格,存世較多的便是下面這一類的自雍正開始創(chuàng)燒,乾隆又再延續(xù)的八吉祥螭龍耳題

材作品(圖四)。

圖三:左為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雙龍耳扁壺,香港蘇

富比 2017 年秋拍,成交價為 2410 萬港幣;右為明

永樂 青花纏枝蓮扁瓶,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藏。

圖四: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螭耳

抱月瓶,紐約佳士得 2011 年

拍賣會,成交:265.85 萬美元。

第152頁

第四類為漢地皇權風格,其代表紋樣為龍紋,雙耳亦多為龍耳。此類抱月瓶極卓越者便是在今年上半年以破億價格

成交的清乾隆斗彩蒼龍教子圖夔龍耳抱月瓶(圖五)。

以上四類,可再兩兩劃分為漢地體系和滿蒙藏體系兩大類,正好符合了清帝國在執(zhí)政時體現(xiàn)出來的二元帝國治理技

術。

然眾多乾隆抱月瓶中,卻有一例來自滿蒙藏體系的作品,極為特殊,尤能映射出大清帝國多元復合的宗教及政治秩序。

02、稀少的蝠耳抱月瓶

京古拍賣的這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雙蝠耳扁瓶(下文簡稱本品)是一件十分重要乾隆御窯作品。

其特殊之處有三。一為尺寸為同類之小號者,其高未及一尺,可供手持把玩,而其它常見抱月瓶多為 50 厘米高,

僅供陳設。

特殊之二在其雙耳為蝙蝠耳。乾隆抱月瓶其上繪畫與貼塑雙耳俱相應相配,如(圖二)這件春耕圖抱月瓶,紋樣為

漢地農耕主題,故其耳為一對倒立的蝙蝠,有漢語諧音“福到之意”。

蝙蝠耳的抱月瓶在乾隆朝是十分少見的,可謂百無一二。

另外還有一例北京保利 2018 秋拍拍出的清乾隆斗彩加粉彩三多雙蝠耳抱月瓶亦是蝠耳(圖六),且與那件青花纏

枝蓮托八寶蝠耳扁瓶都是正向蝙蝠,而非倒立蝙蝠。

市場上便極少見到蝠耳抱月瓶,且據此特征者皆售價不菲,可見市場對蝠耳抱月瓶的認可度。以上此三件抱月瓶中

斗彩三多瓶與青花纏枝蓮托八寶蝠耳扁瓶尺寸相類,而耕織圖瓶又為特大尺寸的一件。三件器物或特大或特小,皆

與常規(guī)抱月瓶尺寸不同。

另外從款識上來說這三件抱月瓶也有共通之處(圖七)。上面的對比圖可見,此三件抱月瓶款識之書寫方式一致,

最特別處是“清”字世的左半部分,其方框內寫成一“T”字,這于乾隆前期的寫款方式是不同的。

與此寫款一致的還有下面這件清乾隆青花洋彩纏枝西洋花卉紋抱月瓶(圖八)。

此洋彩抱月瓶款識與上面三件蝠耳抱月瓶寫法一致。而據清代宮廷檔案記載,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九江關

監(jiān)督額爾登布進貢的物品中,有白地青花洋彩玉堂富貴寶月瓶一對,應是與此洋彩抱月瓶相類的品種。又由于以上

這四間抱月瓶在款識上的相同點,可推測應都為同一時期燒造,乃乾隆御窯別出心裁的一小批特殊作品。

03、化身文殊菩薩的乾隆帝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六世班禪帶著一支兩三千人的“祝壽團”來到了承德避暑山莊,此行成就了乾隆君臣對藏“統(tǒng)

戰(zhàn)工作”的一次歷史性的突破。而本文重點言說的那件大致也于這個時期燒造的青花纏枝蓮托八寶蝠耳扁瓶之紋樣

(具此紋樣的乾隆蝠耳抱月瓶十分稀少,難得一見)也與藏傳佛教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這則是本品的第三個特殊

之處(圖九)。

現(xiàn)代清史學者研究,認為乾隆帝以藏傳佛教賦予的“轉輪王”和“文殊菩薩化身”身份統(tǒng)治蒙藏族群,對蒙藏地區(qū)

運用了一套與內地儒家意識形態(tài)相平行的藏傳佛教的意識形態(tài)。

乾隆帝皈依了藏傳佛教的格魯派,還修行薩迦派的密法。乾隆十年之后,乾隆帝還從章嘉國師受勝樂灌頂、修法。

圖五:清乾隆 斗彩蒼龍

教子圖夔龍耳抱月瓶,

佳士得 2023 年 春 拍,

成交價:1.08 億港幣。

圖六:清乾隆 斗彩加粉

彩三多雙蝠耳抱月瓶,

北京保利 2018 秋拍,成

交價:1012 萬人民幣。

圖七:左為京古纏枝

蓮托八寶扁壺;右為

耕織圖抱月瓶。

圖八:清乾隆 青花洋彩纏枝西洋

花卉紋抱月瓶,高 25.3,北京誠

軒 2020 年秋拍,成交價:851 萬

人民幣。

第153頁

此后,依次聽受了“吉祥輪勝樂甚深二道次教授及分支”等密法。將自己等同于文殊菩薩的乾隆帝,還大量繪制唐

卡(圖十)。

乾隆的宮廷唐卡構圖繁密華麗、沉著飽滿,各個物象間具有的特殊節(jié)奏感,有跌宕,有起伏,有聲勢,場面隆重而

盛大,再現(xiàn)出凈土世界的炫麗光輝。

通過觀看這些藝術品可明顯感受到這只青花纏枝蓮托八寶蝠耳扁瓶亦有著同樣的藝術感染力,宗教信仰力。

須知,雍正時雖然就有八寶繪于抱月瓶上的先例,且此類御器乾隆亦有續(xù)燒,但此類器之構圖還是有清簡特點的,

式樣風格上更貼近永宣抱月瓶,而本品則是乾隆獨創(chuàng)的,更貼近于藏地佛教藝術之風格。纏枝蓮托八寶的紋樣在清

宮涉及藏傳佛教的器物中常有出現(xiàn),其構圖方式與這件青花纏枝蓮托八寶蝠耳扁瓶是類同的。

由此可見,纏枝蓮八寶紋是乾隆時清宮關系藏傳佛教信仰的重要紋樣。八寶紋還稱八吉祥、吉祥八寶,乾隆帝認為

自己是文殊菩薩化身,文殊則又有妙吉祥、金剛吉祥等含義,這也說明了八寶紋對于乾隆帝意義非凡。

再回到本品之蝠耳造型上。前文有敘,御窯抱月瓶之雙耳與所繪紋樣是有關聯(lián)講究的,此器之蝙蝠耳其實亦與藏傳

佛教信仰相關。蝙蝠,藏文稱為帕旺,在西藏宗教文化中常以圖案或象征物形式存在。西藏苯教還流傳有一部《蝙

蝠經》。

04、乾隆帝的終極信仰

乾隆帝是一位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常修行藏傳佛教秘法。法國學者王微(Franscoise Touten Wang)關于乾隆裕

陵地宮的研究對乾隆建筑、器物中藏傳佛教紋樣的運用有獨到認識(圖十一)。再往遠追溯,抱月瓶這一器型本來

就有西域“基因”,是借鑒了中國的扁壺和西亞游牧民族的銅器而創(chuàng)造的瓷器造型。此類器物,清宮作為禮物賞賜

給西藏的高層宗教人士也是十分正常的。如一例西藏館藏的嘉慶御窯抱月瓶(圖十二),其身上帶有的文化因素則

是漢地傳統(tǒng)的,可見漢藏兩地文化在清中期交流密切。

從藝術史的角落來說,常有雍正簡雅,乾隆繁縟的說法。在這兩位皇帝的內心深處,雍正帝更親近道教,于是道家

清虛玄真的一面便在他的御瓷中有所體現(xiàn)。

而乾隆帝親近藏傳佛教,于是由他主導的器物便多有繁麗圓滿之器,恰如那一幅幅宮廷唐卡,亦如本品,其中奧妙

無窮蓮花香,八寶香浮秀景天,可謂一派佛家極樂盛世、人間仙境氣象。

圖九:與本品紋樣類同的扁瓶

在香港蘇富比 1998 年秋拍時

還出現(xiàn)一件。

圖十二:清嘉慶青花雙鶴

暗鹿云耳抱月瓶,西藏布

達拉宮管理處藏。

圖十一:乾隆裕陵地宮

中的藏文陀羅尼經及纏

枝蓮紋和八寶紋

圖十:清宮舊藏乾隆皇

帝佛裝像唐卡,北京故

宮博物院藏。

第157頁

862?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雙幅耳扁瓶

來源:1. 中國嘉德 2002 年秋季拍賣會《瑞金堂藏瓷》lot1142

2. 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賣會 lot4307

31 cm. H

RMB: 2,600,000 - 4,800,000

中國嘉德 2002 年秋季拍賣會《瑞金堂藏

瓷》封面及封底圖

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賣會封面及內頁

第161頁

863?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暗刻匡廬圖大燈籠尊

說明:此式樣燈籠瓶多有唐窯作品,如中國嘉德香港 2013 年 10 月 6 日拍賣會拍出一例(編號 0583)底款便將“乾”

字左邊的“曰”字特意寫為“由”字。檢視當今存世實物,目前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粉彩米芾賜硯圖唐英題詩

筆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隆青花釉里紅海天浴日圖印盒”及“青花釉里紅喜鵲海水印盒”、國家博物館

藏青花釉里紅臨孫過庭書譜筆筒等,這些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風格,而由上博筆筒之唐英落款

及國博所藏筆筒的唐英“陶成堂”落款可知,此類寫款器物當屬于乾隆早期唐英榷陶之佳作。

本品筆法細膩入微,鈷藍似水墨般濃淡有致、遠近有別,云蒸霧罩間恍若神跡,亦真亦幻,不是仙境甚似仙境。

對比中國嘉德香港拍出此例燈籠瓶本品與之尺寸相近,器型相同,所繪山水紋亦風格類似。以風景入瓷,已

屬難得,以廬山風景入瓷,更是絕無僅有,中外資料中暫未見他例。廬山,位于江西境內長江之畔,有大嶺

七重,高峰九十座,傳說遠古有匡氏七兄弟隱居于此,故也稱“匡廬”。廬山自古為文化勝地,無數(shù)詩人騷客

曾慕名造訪,留下眾多詩篇畫作,為世人傳誦。素來重視文治的乾隆皇帝,自然不會忽視廬山之盛名,雖未

曾到訪,卻不忘在諸多御題詩中多番提及,而宮中珍藏之廬山風景畫,也足以讓他對廬山之景了然于胸。此

廬山瓷畫,以主峰為中,奇峰銀瀑并列其間,水泊舟船環(huán)繞其外,亭臺樓閣點綴山林,其構圖、布局與宮廷

畫家董邦達為乾隆皇帝繪制的橫幅廬山圖頗有相似,同樣的取景角度,也見于《三才圖會》、《新鐫海內奇

觀》等木刻插畫中。董氏廬山圖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愛,他在畫上鈐蓋印章六枚以示嘉獎,大概此畫正繪出

了他心目中的廬山之景。

從瓷器品種看,乾隆朝亦燒造其它圖案之青花燈籠瓶,如北京故宮珍藏兩件,一繪異獸圖,一繪鹿鶴圖,無年款。

另有青花釉里紅燈籠瓶如繪三星圖者,見香港蘇富比 2008 年秋第 2203 號拍品及 1982 年春第 261 號拍品,

此二件均無年款。

參閱:1.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匡廬圖”燈籠瓶,中國嘉德香港 2013 年 10 月 6 日拍賣會 lot0583,成交價:1150 萬。

2. 北京保利 2021 秋季拍賣會 Lot5541,成交價:1311 萬。

3. 北京保利 2021 秋季拍賣會 Lot5544,成交價:805 萬

4. 清乾隆 董邦達《廬山圖卷》局部,波士頓美術館藏。

52 cm. H

RMB: 600,000 - 1,000,000

第164頁

864?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釉里紅獅子戲球洗口瓶

來源:英國懷特島家族 20 世紀初購自倫敦古董商;英國多切斯特都克 2013 年 5 月 9 日拍賣。

說明:乾隆一朝崇尚摹古,追求融匯古今之精粹于一體,故其御瓷一項多見古為今用,又不乏創(chuàng)新活力,本品即為解讀此番造器

精神的佳例。本品造型取法于秦漢銅器—蒜頭瓶,長頸鼓腹,頸飾弦紋,顯然是取自內府典藏的古器為范而成,并且是

歷史上瓷質蒜頭瓶當中與原物外型最為相近的,它與萬歷時期粗拙厚重的風格完全不同,彰顯出乾隆時代的摹古考究精神。

其外型大致忠于原物,于此基礎之上賦予新的瓷繪裝飾風格,宣示皇家的審美品味。故而加以修飾改進,將六瓣瓜棱口只

是改成方折式口并環(huán)繪纏枝花卉紋,在追求俊秀古雅之美的同時凸顯了硬挺利落之感。將頸部弦紋改為三道,以增其挺拔。

通體上下繪九層紋飾,主題紋飾為三獅戲繡球圖。一獅仰首頂球,一獅回首撲球,一獅前趨追球,以青花繪頭尾眼睛,以

釉里紅繪獅身毛發(fā);以青花繪飄帶,以釉里紅繪火焰。紅藍相間,互為輝映,在瑩潤細白的釉面襯托之下,令人頓生驚艷之美。

其用筆精細,對三獅之刻畫纖毫畢露,毛發(fā)茸茸之感盡現(xiàn)眼前,神態(tài)之憨拙逼真,更彰內府良匠狀物之能事。

瑞獅戲球為中國古代藝術品喜聞樂見的裝飾,尤得皇家所愛,在瓷器上以明代宣、成二朝官窯獅球碗罐最為著稱,本品瑞

獅形象較前更為寫實入微,動感強烈。而以青花釉里紅來裝飾獅球紋則是乾隆一朝的首創(chuàng),體現(xiàn)彼時榷陶御窯廠銳意創(chuàng)新,

勇于探索。青花和釉里紅是兩種不同的呈色劑,鈷與銅燒成的溫度和氣氛要求不同,故燒制成功的難度極大。觀雍乾御瓷

青花釉里紅制品,青花濃重時則釉里紅發(fā)色暗淡,釉里紅鮮艷時則青花灰暗,兩全其美者,百中不見一二,歷為榷陶者所傷神。

而本品之青花與釉里紅均鮮妍欲滴,恰到好處,益見其難能可貴。佳器必出良工之手,本品為乾隆御瓷青花釉里紅之翹楚,

必是名窯所出,與本品類同的一些器物上所書的獨特底款昭示出了此類作品不凡之身份。

這件同款蒜頭瓶其六字篆款間隔疏朗,大氣而穩(wěn)健,占底足的面積比例明顯大于一般官窯琢器。而“乾隆”之“乾”字書寫篆法

別具一格,將左邊的“曰”字寫為“由”字。檢視當今存世實物,上海博物館收藏“粉彩米芾賜硯圖唐英題詩筆筒”與之相同,但

此類寫法可參考者寥寥無幾,頗為珍罕,其余幾例尚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紅海天浴日圖印盒”、“青花釉里

紅喜鵲海水印盒”、北京國家博物館藏青花釉里紅臨孫過庭書譜筆筒、望星樓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紅松鹿大瓶”、廣東博物館

收藏“乾隆青花隸書詩文筆筒”。以上列舉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風格,寫款無疑皆出一人之手,國博藏筆筒上更有

唐英“陶成堂”落款與上博筆筒之唐英落款更一起證明,此類寫款器物屬于唐英榷陶之佳作,尤為鐘情釉里紅的使用,并且發(fā)

色上乘,均鮮妍奪目。當為唐英受到乾隆斥責之后精心改進窯務燒制而成的佳器,這段史實可見于《唐英瓷務長編》。在

乾隆初年,乾隆帝對御窯廠作品“遠遜雍正年間所燒者”的現(xiàn)象頗為不滿,屢屢責問唐英。在乾隆三年十月,明確下旨說:釉

里紅梅瓶紅龍顏色不好,往好里燒造。在這種壓力下,唐英必當努力恢復青花釉里紅的制作,以復皇命,遂有此“花紋清真,

釉水肥潤,顏色鮮明”之御窯精絕之作。

關于此類獨特珍罕御瓷的具體制作時間,上海博物館收藏“粉彩米芾賜硯圖唐英題詩筆筒”也可以為藏家提供研究的重要信

息。該筆筒敷色特征與雍正者無異,若掩去底款難分雍乾,可以斷定該筆筒距離雍正一朝的時間極為短暫,據此可以肯定

此式款字出現(xiàn)時間極早,是乾隆初期景德鎮(zhèn)唐英任督陶官時使用的獨特字體。然其存世罕見,恐因其使用時間甚短之故。

關于乾隆御瓷款式問題,在乾隆登基之初并無專門規(guī)定,遠在江西的御窯廠沿襲雍正朝的寫款傳統(tǒng)尤為正常,故楷篆并重,

故目前尚見有乾隆六字兩行楷書款的器物,直到乾隆二年十月始有專諭下發(fā)。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江西”記載,

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批諭“窯上若另有舊樣,仍隨新樣燒造。盤,碗,盅,碟俱用篆字,款要周正?!?/p>

乾隆皇帝要求御窯廠燒造盤碗忠碟等圓器都書寫篆款,要求寫得規(guī)整端正。但乾隆皇帝并不滿足于此,三天之后在下發(fā)諭

旨一道:“于十月十六日:司庫劉山久、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jiān)毛団、胡世杰、高玉交篆字款紙様一張,傳旨以后焼造尊、

瓶、罐、盤、鐘、碗、碟磁器等,倶照此篆字款式輕重成造。欽此?!?/p>

乾隆皇帝似乎對篆款情有獨鐘,并且專門提供款樣,要求以后燒造所有御瓷皆照此樣書寫篆款。檢視檔案文獻,可知乾隆

官窯瓷器款識曾有前后之別,今日所常見者應為乾隆欽定之篆字款式,燒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而燒制于此之前的篆款

器皿,應該就是此類青花釉里紅獅紋蒜頭瓶所落之篆款,其前后施用時間不足兩年。故本品應為乾隆元年或二年唐窯之間

的唐窯名作,其存世異常珍稀,相同之作極為罕見,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香港葛氏天民樓典藏,可資參考。

參閱:北京保利 2010 年春季拍賣會 lot4309,成交價:1680 萬

36.5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2010 年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lot 號 4309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167頁

865?明洪武 釉里紅花卉紋碗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說明:此碗內外壁均以釉里紅繪纏枝牡丹紋,口沿及圈足飾回紋,是洪武釉里紅的常見制飾,釉里紅偶有褐色斑點,

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見火石紅。明代洪武瓷器中除青花瓷器以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釉里紅瓷器,紅色是明

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里紅瓷器的生產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洪武三年朱

元璋頒布了“以紅色為貴”的旨意,并且要求宮中內外皆以紅色作為裝飾。

明代釉里紅瓷器源于元代釉里紅瓷器,其制作工藝和青花瓷器一樣,所不同的在于用料,前者是以氧化銅著

色,后者則以氧化鈷著色,它們都是在瓷胎上描繪花紋,然后施一層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由

于釉里紅瓷器制作困難,再者成品率低,因此其生產制造在中國的陶瓷手工業(yè)歷史中曾數(shù)度中止。正因為此,

傳世的釉里紅瓷器益顯珍貴。

本次拍賣的這件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碗屬明洪武瓷器的典范之作,無論是紋飾布局,還是紋飾題材都具有元代

遺風,但線條比元代更加精細。釉里紅呈色較暗淡,色澤趨灰,有局部紅色暈散現(xiàn)象;器物釉面肥厚滋潤,

釉色清白,胎體淘煉略欠精細,胎質呈淺灰白色,露胎處可見火石紅斑。

此器的紋飾,以纏枝花卉為主,輔助紋飾以回紋做邊飾,花、葉遠不及元代瓷器所繪的纏枝花卉紋里花、葉

的大小,呈現(xiàn)出洪武瓷的三個畫風。其一,花卉在構圖中的地位更為顯要,枝繁葉茂的纏枝紋飾因此更為悅

目突出。其二,在正面描繪花卉時,花蕊均留有一道白邊,這種畫法簡潔有效,加強了與周圍深色花瓣的濃

淡對比。洪武瓷器上的纏枝菊紋也有類似的畫法,常在白色瓣內勾出一道白邊。其三,洪武瓷器多以三角構

圖側寫牡丹,構圖上以牡丹的正面和側面描寫交錯出現(xiàn)。這種手法使波浪般的纏枝圖案顯得錯落有致,與此

同時亦突出了整體的造型。

此外,公元十四世紀末的瓷器畫工喜為花卉描上白色瓣尖。而釉里紅燒造技術較難掌握,尤其是銅元素對爐

窯的溫度和氣氛要求非常嚴格,燒制溫度低了顏色發(fā)黑,溫度高了顏色又會暈散,甚至完全揮發(fā)成不了紅色,

其間不可預計因素可想而知;然而,這只碗釉里紅料的掌握恰到好處,畫法既呈現(xiàn)了纏枝紋之柔美,亦突出

了白色花尖與殷紅的花瓣之間的對比,彌足珍貴。

20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第168頁

866?清咸豐 仿官釉貫耳瓶

來源:比利時私人舊藏

款識:大清咸豐年制

說明:本品為清代御窯仿宋釉典型器,造型源自宋代修內司官窯粉青貫耳穿帶杏葉方壺,瓶形制周正,挺拔大方,

口呈四方倭角形,頸部對飾雙貫耳,腹部飾兩個杏圓凸起,通體施仿官釉,釉色肥腴瑩潤,色澤白青,為咸

豐時仿官釉精品。此式貫耳瓶始燒于雍正時期,其后御窯繼續(xù)燒制。

咸豐一朝存世短暫,內憂外患,據《清檔》載,景德鎮(zhèn)御窯廠在咸豐五年以后基本停燒,故咸豐朝制瓷數(shù)量

極其有限,又因英法聯(lián)軍燒搶圓明園時再遭厄運,因而傳世品更加稀少,本品即為一件不可多得的咸豐朝官

窯器。

31 cm. H

RMB: 800,000 - 1,200,000

第170頁

867?清乾隆 窯變釉杏圓貫耳瓶

來源:巴黎佳士得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貫耳瓶器形源自上古青銅器,宋代時開始出現(xiàn)瓷器品種。清代乾隆時期,高宗皇帝好古成癖,貫耳瓶因其端

莊古樸的造型而得到乾隆帝的喜愛,當時景德鎮(zhèn)御窯廠因此燒造了大量釉色相異、器形有別的貫耳瓶供乾隆

帝賞玩。本瓶即為乾隆朝貫耳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其口部略外撇,頸部兩側飾貫耳,腹部下垂,兩面分

飾杏圓凸起,下承圈足。整器造型端莊挺拔、古樸大氣。瓶通體施窯變釉,釉汁豐腴斑斕,紅藍兩色,交織

相融,燦若火焰。瓶底心陰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窯變釉是一種以銅紅釉為主,并添加多種金屬元素燒制而成的高溫釉,為唐英督理景德鎮(zhèn)御窯廠時仿鈞窯釉

色所繁衍出的一個創(chuàng)新品種。鈞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將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體,在窯爐中

高溫燒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過程中,呈現(xiàn)色彩斑瀾的釉色,千種風姿,萬般異彩。借用唐

詩來贊美窯變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霧霞一朵,煙光空中星滿天,峽峪飛瀑兔絲縷,夕陽紫翠忽成嵐”。

30.5 cm. H

RMB: 350,000 - 600,000

第172頁

868?清嘉慶 窯變釉杏圓貫耳瓶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

說明:窯變釉貫耳瓶為清代官窯的傳統(tǒng)品種。窯變釉始燒于雍正朝,是仿鈞釉衍生出的新品種,乾隆官窯將其運用

于貫耳瓶上,始成此瓶樣式,而后歷朝多有沿襲燒造。

器形仿漢投壺式樣,頸部兩側對稱貼豎直的管狀貫耳,腹部扁圓,腹部前后有凸起的杏形紋樣。通體施窯變

釉,釉質瑩潤光亮。釉色以高溫銅紅釉為主色調,釉色紅艷動人,邊棱呈月白色,甜美自然,居中泛火焰青,

靜穆溫潤。三色釉互相融合,相疊相交,如幻似霞。長方形圈足,底部刷醬色涂料。整器胎體厚重,圈足修

胎規(guī)整,若置于文房案幾陳設,凝重瑰麗,古趣盎然。

本品胎體厚重,圈足修胎規(guī)整,置于文房案幾陳設,靜穆溫潤、幽雋淡雅,凝重中透出清嫻秀氣,多了幾分

古趣盎然。

30.5 cm. H

RMB: 300,000 - 500,000

第176頁

學古人?學洋人?乾隆帝包羅萬象的宮

廷花器

01、宋與清的盛世繁花

在宋代,我國對于花器“物”與“用”的關系之講究達到一個歷史高峰,這時期發(fā)明的陶瓷花器在兼顧純賞玩美觀

化的特點的同時亦十分追求的實用性。一個花瓶、花插蓄水維持了花的鮮活性,同時還能發(fā)揮支撐花材之承托功能

(圖一、圖二)。

至清代盛期,這樣的一器多孔花插又在宮廷內復興。

在器型方面,雍正時期出現(xiàn)了雙連瓶、四連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組合完成的花插作品。至乾隆時期,御窯廠再加以

發(fā)揮,燒造出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圖三)。

在釉色方面,清宮的多孔花插多以仿宋瓷之釉色燒制,這也是清帝遵循古意的一種選擇。另外,晚明袁宏道所著的

《瓶史》也曾有言:“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窯細

媚滋潤,皆花神之精舍也?!翱梢?,以宋瓷釉色燒造花插也是明代以降,知識分子的文雅趣味。以文人皇帝自居的

雍正、乾隆皇帝自然是深慕此道的。

在京古拍賣 2023 年秋拍拍品中便有一件清乾隆仿官釉四聯(lián)瓶(下文簡稱本品),乃此類御瓷花插等級極高者。此

四聯(lián)瓶整體以四個小口瓶相連而成,單瓶為小唇口外撇,束頸,長直腹,下承內挖式圈足。圈足修胎十分規(guī)整,露

胎處為黑褐色,以摹“鐵足”之效果。

此類御用仿官釉作品,有的署款,有的則不署(無款的為有意摹古),有款的多為青花篆書本朝六字三行款。而似

此四聯(lián)瓶正好有四個底足,故而設計者便在每個外底心都以青花書一字,合為“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且從“乾”

字的寫法上看,此器應是乾隆早期的唐窯作品。此種四字篆書款在乾隆官窯器中是十分少見,稀缺的。

四聯(lián)瓶是雍正時期獨創(chuàng)的新器型,雍乾兩朝皆有燒造。耿寶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有提及,雍正時期“四

聯(lián)瓶,器身由四個相同小筒瓶粘連體,組成新奇的造型,也有兩瓶粘連的。見有青花、仿汝、仿官品種”(圖四)。

京古這件四聯(lián)花插官釉之色,色澤淡雅,靜穆高貴,是御窯廠精心研創(chuàng)方始成功的精粹器物。為得宋官釉色精髓,

圖一:南宋 龍泉窯青瓷五管瓶,金

魚村窖藏出土,四川遂寧宋瓷博物

館藏。類似的龍泉窯五管瓶臺北故

宮博物院亦藏有一例。

圖二:南宋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五

孔花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三:清乾隆 冬青釉

三孔葫蘆瓶,臺北故

宮博物院藏。

圖四:清雍正 青瓷四管花插,臺北故

宮博物院藏。

第177頁

由皇帝首肯,以大內所藏宋代官窯器物為樣板,都陶官唐英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奮勉仿燒。此即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

紀事碑記》記載:“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fā)宋器色澤”之故事也。在《清宮瓷器檔

案》中,此四聯(lián)花插所記便為“大觀釉”。

但為何清宮不稱其為宋官釉卻名其為大觀釉呢?據清乾隆時期藍浦《景德鎮(zhèn)陶錄》卷十記載:“大觀,北宋年號,

即有官窯時也。宋本稱官字,唐雋公不書官,紀觀,稱大觀釉,蓋以鎮(zhèn)陶有廠官器,民俗有官古器,故用觀字以別

之。其實大觀即宋官釉,或疑觀、官為二,皆偽?!?/p>

入乾隆朝以后,唐英榷陶仿制官釉的水平,仍然保持原有水平,神韻一如前朝。乾隆皇帝也對此類釉色瓷寶愛有加,

據《清宮內務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 年)七月四日,“員外郎白世秀太監(jiān)胡世杰交大觀

釉瓶一件(破壞),傳上曰著粘好欽此”,瓶破損后并非新做而是修補后再用,足見珍惜。

作為清宮花器,此類官釉花插乾隆帝極為重視、喜愛,存有不少皇帝對此類器吩咐改進的資料。如在《清宮內務府

造辦處》記載,乾隆三年五月、六月,太監(jiān)交:“大官釉五岳花插一件(圖六)、大官釉蛋式水盛、大官釉小紙槌

瓶、大官釉撇口大碗、大官釉六方尊、大官釉收小雙環(huán)天祿尊、大官釉放大雙管撇口大漢尊、大官釉拱八卦銅鼓尊、

大官釉方大蒜頭尊。傳旨: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照樣燒造?!庇秩缭谇《辏?737 年)十月,乾隆皇帝嫌“大

觀釉收小一號花瓶咀子甚粗”,要求“再燒造時收細些”。

此類的唐窯仿宋官釉作品,藝術成就極高,曾得民國時期劉子芬《陶園竹說》贊譽到:“后世作者得其光澤,未能

似其瑩潤,得其古挫,未能似其雋雅,如畫家明摹古跡,雖盡其事,而前人之神采風韻固自有別也?!?/p>

乾隆時期的唐窯仿官釉四聯(lián)瓶極為少見,各大博物館內偶有館藏不同釉色者(圖七)。

然而,查閱史料可知,此類清廷仿宋釉瓷器中,仿官窯是被視為最高等級的。如唐英《陶成紀事碑》中有載:“茲

舉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開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鐵骨

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fā)宋器色澤?!痹谶@條文獻中,唐英將此品“仿鐵骨大觀釉”位列新

創(chuàng)之五十七式之首,可見清宮對仿宋官釉色的重視程度。

除了單色釉以外乾隆朝還燒造有青花作品(圖八)。

圖五:清雍正 唐英 《陶務敘事碑記》 《江西通

志》卷一三五

圖六:清乾隆 青釉五管四方花

插,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即

五岳花插。

圖七:清 乾隆 仿哥釉四連瓶 遼

寧省博物館藏。

02、上古青銅器與四聯(lián)花插

四聯(lián)柱形制品在上古時期便有青銅器出現(xiàn)(圖九),這類器物出土時桶形器中常殘留有礦物質粉末,故而專家推測

它是用來調制顏料的器物。

除了四聯(lián)瓶式花插,四聯(lián)造型的器物在乾隆時期玉雕中也有制成香器者。(圖十)這套香具便是四足爐與四聯(lián)瓶、

四聯(lián)盒共同組成的瓶爐三事,即專為焚香雅趣制作的香爐、香合(盒)、箸瓶,其中箸瓶用于放置撥火用的金屬制

香匙與香箸。從花器到香器,可見乾隆皇帝對四聯(lián)式瓶情有獨鐘。

03、西洋餐瓶與多孔花插

乾隆朝的多孔花器,除了受到上古青銅器及宋瓷的影響還有可能受到西洋器物的影響。

《飲流齋說瓷》中便有記:“三孔者,口際同樣突出,三孔如‘品’字形,有大有小,以東青、豆青等色為多。有

第178頁

豆青而夾五彩花者,制自乾隆,蓋其時說西風漸漸輸入,已與西餐桌中插花之器略有相同矣。”這一論點涉及乾隆

帝對西餐的興趣(圖十一)。

翻查清檔可知,在乾隆十八年三月,太監(jiān)讓人去做了十一把西洋刀子和一把西洋叉子,后來,乾隆皇帝又下令把刀

子都改成了叉子。四月初七,乾隆皇帝又下令將金地紅花西洋錦做成膳單,紅地金花西洋錦必須照著西洋布墊單做

成墊單,只是周圍要勻,中間不要邊。

乾隆皇帝吃飯一向都是用金匙、象牙筷、紙花筷套,在圣旨中提到西洋餐具很顯然是為了給自己吃西餐準備的。可

惜清宮的《膳底檔》有缺失,沒有找到直接記載乾隆皇帝西洋菜的情況。但從檔案記載中看,乾隆皇帝是肯定吃過

西餐的。

在明末清初,洋人曾制作過大量多管瓶(圖十二、圖十三),名為郁金香瓶(Tulip vase)或金字塔花瓶(pyramid

vase)。一聽郁金香三字便可知,它是荷蘭人喜歡的東西。

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席卷東亞的時候,把多管瓶的想法帶到了中國,從中國訂制了不少帶回歐洲。此類荷蘭花插尺

寸較小的他們會擺設在餐桌上,尺寸較大的陳設在壁爐上。乾隆皇帝酷愛西洋物件,于是官窯中便也出現(xiàn)了和某些

郁金香瓶造型一致的器物(圖十四)。

此類洋風器物再和宋瓷釉色相結合,遂又成就了乾隆朝極特殊的一類宮廷花器。乾隆一朝創(chuàng)造的宮廷花器是盛放花

卉的器物,也是文人的書房雅玩,糅合了古今、東西多方風格,是花道美學的極大成者。

圖九:西周早期 牛首四足形銅調色器。

此器出土時桶形器中殘留有礦物質粉末,

推測它是用來調制顏料的器物。

圖十:清乾隆 青玉四柱式瓶爐三事(香具

一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三:清乾隆 青花

云龍紋環(huán)耳五孔花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二:1690-1715 年 荷

蘭代爾夫特管瓶

圖十四:清乾隆 霽藍描

金七孔花插,臺北故宮

博物院藏。

圖十一:清 金鑲璀璨碧璽花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八:清乾隆 青花折枝

花卉紋四聯(lián)瓶,上海博物

館藏。

第179頁

869?清乾隆 仿官釉四聯(lián)花瓶

16 cm. H

RMB: 1,200,000 - 1,800,000

第182頁

871?清雍正 青花卷草團花紋臥足

茶圓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說明:晚明以來,宮中盛行飲茶之道,清承明緒,也有各

式瓷質茶具見于官窯制作。雍正帝十分偏愛秀雅清

逸的成化瓷器,《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曾多

次下旨仿制。此茶圓造型精巧,瓷質瑩潔,足底細

膩光滑,器形雋秀。口沿繪青花雙線,外壁繪飾團

忍冬紋數(shù)組,莖細葉狹,筆觸纖柔優(yōu)美,布局疏朗

有致,青花色澤淡雅,呈色自然穩(wěn)定,頗具成化神

韻,賞玩之時常令人生出憐香惜玉之感。

忍冬即金銀花,是一種長瓣重須,黃白相間的植物。

《本草綱目》云:“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因此忍

冬紋又寓意益壽延年。

參閱:1. 香港蘇富比 1995 年 10 月 31 日 Lot0452

2. 北京東正 2014 年 5 月 18 日 Lot0648

10.5 cm. D

RMB: 100,000 - 200,000

870?清乾隆 青花胭脂紅“八仙

過?!蓖?/p>

來源:在望山莊舊藏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此碗內外紋飾均以青花繪八仙,釉里紅繪胭脂

波濤,碗內海水波濤中繪老壽星持杖站立,小

鹿偎依身旁,期間祥云繚繞,一派祥瑞之氣。

碗外壁繪足踩神靈寶物的八仙過海圖。畫面描

繪細膩,藍、紅二色醒目亮麗,對比強烈。青

花及胭脂紅發(fā)色均成熟穩(wěn)定,體現(xiàn)乾隆官窯制

器之嚴謹風范,實不易得,圈足外壁亦飾胭脂

紅回文。此碗畫工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2.5 cm. D

RMB: 350,000 - 600,000

北京保利 2023 年春季拍賣會 Lot 5514

第185頁

872?清康熙 藍地綠釉云龍戲珠紋盤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說明:此式盤為清代宮廷歲例用瓷,為康熙一朝所首創(chuàng),后世皆循例燒造。清代宮廷在龍紋的使用上有著嚴格的等

級規(guī)定。此盤敞口,淺弧壁,大平底,圈足。龍紋生動,氣奪千里。內外壁通體以青花為地,上以綠彩為紋

飾。艷麗明快,黃彩嬌嫩鮮亮,典雅精致,胎釉俱佳。盤心內繪團龍紋,龍體遒勁有力,內外壁皆繪二龍趕

珠紋,以火焰寶珠為地紋,線條均勻流暢,龍的形象生動兇猛,龍爪粗壯有力,盤外壁底部繪一周變形蓮紋。

青花雙圈書大清康熙年制款,筆道峭勁,官窯法度盡顯。

32 cm. D

RMB: 500,000 - 800,000

第187頁

873?清康熙 藍地青花黃彩龍紋碗

來源:瑞士玫茵堂舊藏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說明:藍地青花黃彩始燒于明宣德御窯,《南窯筆記》稱之為“青花填黃地者”,為明清兩代尊貴之品類,先以鈷料

平涂瓷坯并留白出紋飾后,施釉高溫燒成,再于留白之處填施黃彩低溫焙燒而成。此碗外壁主題紋飾為兩條

趕珠龍,碗心為弓字型云龍紋,為康熙官窯龍紋獨特的造型。其輕盈精致,胎釉俱佳,青花艷麗明快,龍紋

描繪生動,威儀難掩。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款字筆道有力,為康熙官窯標準款式。

此碗式為清代宮廷歲例用瓷,專供嬪一級后宮佳麗使用,內廷等級嚴森,以色澤明辨尊貴是皇家一向的風格,

決不可僭越。

據清乾隆《國朝宮史》卷十七“經費—鋪宮”記載,內廷對瓷器的使用有明確的規(guī)定,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黃

釉器;皇貴妃用黃釉白里器;貴妃、妃用黃地綠龍器;嬪用藍地黃龍器;貴人用綠地紫龍器;常在用五彩紅

龍器。結合傳世實物,此規(guī)定最早應該出現(xiàn)在康熙年間,順治一朝未曾有,可能當時天下初定,內廷制度尚

未有暇顧及,后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后,四海升平,康熙帝參考前朝,復位禮制,制定出許多詳細的內容,

包括內廷后宮的各方規(guī)定,并為后世所遵循,終清一代不曾更迭。

康熙一朝此類鋪宮瓷傳世數(shù)量遠不及雍正乾隆朝多,甚為珍貴。

13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第188頁

874?清道光 青花洞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說明:趙宋以降,玉壺春瓶以優(yōu)美的曲線贏得世人百般寵愛,歷千年而不衰,竹石芭蕉寓以高雅清玄之意,是古代

文人繪畫的習見題材,此類竹石芭蕉玉壺春瓶始見于洪武官窯,后世多有燒制,各具特色,尤以永宣御窯青

花芭蕉竹石玉壺春瓶更成瓶式經典,清代自康熙始官窯多有仿制,遂成官窯定式,為清宮經典陳設用瓷。此

對為道光官窯佳作,其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線條流暢優(yōu)美。胎體細膩堅質,施釉光潔瑩潤,通體青花描繪紋

飾,頸部飾蕉葉紋、纏枝花紋以及靈芝云紋作飾,底端為明清時期習見的變體蓮紋。腹部飾青花芭蕉竹石圖

案,欄桿周圍,芭蕉和蘭竹生于奇石之間,生機盎然,富有園林小景的別致趣味,紋飾描繪細膩,富有層次感,

地面皴法技法輕輕繪出,筆意嫻熟,構圖疏朗得當,給人以水墨小品畫的清幽之境。其繪畫技法著意模擬永

宣蘇麻離青之鐵斑沉著效果,點涂技法發(fā)揮盡致,青花發(fā)色淋漓,質量不下乾隆,并且成對保存,更為難得。

28 cm. H

RMB: 800,000 - 1,200,000

第190頁

香茶酒果,清宮茶酒器對明朝御器的繼

承與創(chuàng)新

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文化演進的常態(tài)。明代宮廷的茶酒器對宋代古法儀禮有大量繼承,如朱元璋雖費團改散讓飲葉茶成為

主流,但宋代飲末茶所用的盞托、茶匙(用于舀取茶末擊拂茶湯)仍然出現(xiàn)在明代宮廷及王府用器中。明弘治朝重

臣丘濬所編的《家禮節(jié)儀》中便有記:“今人燒湯煎葉茶而此猶云點茶者,存舊也。”可見點茶之器在明代成為了

蘊含懷古之意的特殊用具。

同樣,清代皇帝和藝術家們在設計新式御器時也屢屢會加入明廷茶酒器的一些“老元素”,如此新舊摻雜,成就了

許多新的經典名品。

明代的宮廷燕器中,杯、盅、碗形態(tài)多樣,且用途也不是那么涇渭分明,酒器、茶器、食器都存在各種大小不同的

尺寸,并不能因為尺寸較大就排除其不是茶具的可能性。如查閱嘉萬時期的景德鎮(zhèn)御窯廠記錄可見,當時的青花茶

鐘標注為“闊四寸”,也就是 12.8 厘米,較之現(xiàn)代人認知的茶鐘大了很多。

明代宮廷彩瓷燕器之名品首推成化斗彩,其輕盈柔樸的風格極為怡人。

御窯場出土的一件成化斗彩碗(圖一),碗形為墩式,造型承自永宣,同類器型現(xiàn)還存有成化青花海馬墩式碗及成

化斗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而同類紋樣的存世只此一件。

清代雍正皇帝極愛慕成化斗彩之風,延用了成化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之紋飾,而尺寸、器形加以改變,成就了雍正

御窯瓷鐘的名品——斗彩三多紋杯。

京古拍賣在 2023 年秋拍的這一對清雍正斗彩三多紋杯(下文簡稱本品)來源顯赫,乃西方私人收藏中國瓷器的巨

擘玫茵堂之舊藏,同款杯在 2021 年佳士得拍出了 600 萬港幣的高價(圖二)。

圖一:明成化 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珠山

御窯遺址出土。

圖二:清雍正 斗彩三多紋杯 (一對),佳士得香港 2021 年秋拍,

lot 號 2946,成交價:600 萬港幣。

玫茵堂器物之來源很多都是由傳奇古董商仇焱之(Edward T.Chow)、埃斯卡納齊(Eskenazi)、倫敦老行家

Priestley & Ferraro 及著名紐約藝術品經紀人藍理捷(JJ.Lally)經手而來。

本品外壁之斗彩瓷畫由明成化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化裁而來,繪折枝壽桃、佛手、及荔枝各一枝,杯心青花雙圈內

繪月季紋。與成窯的斗彩藝術相比此雍正之作得其清新淡雅之真韻,然工整精致尤有過之(成化斗彩施填釉上彩料

時常較隨意,有超出其釉下青花邊框的現(xiàn)象),是雍正帝取明代御瓷之精華而開創(chuàng)出清代宮廷“內廷恭造”之氣的

代表性器物。再觀此對杯底款,乃是雍正早期書書款風格,故此物具有極重要的歷史價值。

更具過渡性的藝術特征是成窯之桃紋采用大多采用平涂的方式來區(qū)分桃子的紅、黃二色,顯得古雅凝練,有中國平

面藝術造型的特點。而雍正此對杯桃紋的黃綠紅三色沒有太多的過渡色階,但又比成窯呈色略豐富且紅彩星星點點

遍布桃身,這一施彩方式體現(xiàn)了清宮彩瓷繪畫由平涂的斗彩向漸變的粉彩轉變的趨勢,這也是由平面傾向的二維中

國畫向立體傾向的三維西洋畫發(fā)展的起始狀態(tài)。

雍正的斗彩是清代彩瓷由平面向立體過渡的重要歷史階段性造物,也正是雍正開創(chuàng)了在斗彩器上施加粉彩的先例,

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圖三)。

雍正斗彩三多紋杯為行內傳統(tǒng)叫法,其實三多紋樣多是由蟠桃、佛手、石榴構成,寓意“多壽多福多子”。此對杯

上沒有石榴而換成了荔枝(這與成窯斗彩碗紋樣是一致的),從珍惜性而言荔枝是遠勝于石榴的。

第191頁

由于北方不產荔枝,所以荔枝在唐朝時就是歷代帝后極為朝思暮想的珍惜水果,至清代亦然。據清檔記載,乾隆

四十七年,福建巡撫楊魁所進鮮荔枝一百桶,從七月初二日至十四日:“(摘)下荔枝十一個,吊(掉)下六十四

個。上(皇帝)進四個;插瓶用兩個;給?;寿F妃鮮荔枝二個;愉妃一個;六阿哥、八阿哥、和敬固倫公主、綿思

阿哥、綿億阿哥、綿惠阿哥每位鮮荔枝一個……”如此的按個分配,可見珍視程度。

圖三: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三多撇口盌一對,蘇富比 2022 年

秋拍拍品,劉鑾雄舊藏。雍正斗彩折枝三多紋器物還有這類

瓷碗,可見其石榴紋的過渡色階更為豐富,斗彩加入了粉彩

后物象立體化的傾向更為明顯。

圖四:明 佚名 《夏景貨郎圖 》局部

中帶茶匙的杯子,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以水果放入茶中一同飲食亦是由宋到明很流行的一種習俗(圖四)。明代皇室的出土器物中常出現(xiàn)有成套茶具,

其中就有茶匙,其用途就是取食茶中之果。那時常將各種鮮果曬成干果加入蜜腌放入茶中一起飲用,甚至還加入

草藥,比如有桃子干紫蘇水、腌梅子紫蘇飲、冬瓜茶、菊花茶等等(圖五)。

而從明代御窯到這對雍正斗彩三多杯上出現(xiàn)的瑞果紋樣,便是這種宮廷里混合時鮮瓜果以為飲子的傳統(tǒng)習俗之美

術裝飾化。

更有意思的是,這類斗彩小杯不單單是雍正帝的飲食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的心愛玩具。

清宮造辦處檔案中可查到,在雍正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太監(jiān)劉希文交來銅鍍金包鑲什件畫太極圖洋漆箱二件,

內一件盛成窯茶圓六十二件,內一件盛成窯酒圓七十四件。傳旨著各配鑲棕竹邊錦匣盛,再洋漆盒內上層要一般

平隨其器皿,大小集錦式安放器皿,內有成對者不必拆開,一匣內盛裝,若箱內仍有余空,隨其器皿做黑漆架。

如何安提手處酌量配安。欽此?!保▓D六)

需要說明的是清檔中寫作成窯器者不一定是成化器物,而清御窯燒造的具有成窯風格的器物也會如此書寫,同理,

書寫嘉窯、萬窯亦是如此情況。從上面的造辦處檔案可知,雍正帝將這許多仿成窯風格的斗彩茶、酒杯置于漆箱中,

開啟觀賞時的琳瑯滿目之象一定的十分讓其歡喜的。

這時,斗彩小茶杯、酒杯已不再是實用器,而成為了皇帝的賞玩器。

雍正帝除了喜愛繪有各式瑞果的瓷器外,還將此種香茶酒果之風尚延展到了其它宮廷器物上。如雍正九年初,曾“著

郎世寧畫各樣果子圍棋大小二分”。在圍棋子上畫滿瑞果,可謂極具巧思,是明代瑞果裝飾宮廷文化至清代的又

一新發(fā)展。

圖五:明 佚名 《夏景貨郎圖 》局部中

貨郎貨架上的各種鮮果,北京故宮博

物院藏。

圖六:清宮中裝盛斗彩雞

缸杯的錦盒,臺北故宮博

物院藏。

圖七:清雍正 斗彩三多紋杯 (一對),佳

士得香港 2009 年秋拍 lot1920,成交價:

482 萬港幣。

第192頁

875?清雍正 斗彩三多紋杯(一對)

來源:1. 玫茵堂舊藏

2. 香港蘇富比 2012 年 4 月 4 日,編號 26;

3. 香港蘇富比 2014 年 10 月 8 日,編號 3627。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 年,卷 4,編號 1748

7.2cm.×2 D

RMB: 1,800,000 - 2,800,000

第194頁

876?清乾隆 白玉浮雕云龍紋觚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本器身由整塊白玉雕成,玉質潔白,致密溫潤。其立體圓雕瓶身,瓶體為四面方瓶式,瓶身外壁運用高浮雕

技法雕成帶角蒼龍,形神蒼老威猛,龍爪、龍須均刻劃精細,其身向上延伸至瓶口,身體長曲,匍匐探首觀

望,神態(tài)靈動迫真。瓶腹部淺浮雕上古獸面紋,精致華美。

清代帝王雅好古物,尤其是乾隆時期的玉匠在仿古玉器的制作中,根據玉料的形制,靈活改變了舊有的組合

關系,或是加進了一些新創(chuàng)的素材,故有“師古而不泥古”的風氣。在仿古玉的紋飾方面,獸面紋、龍紋是最

常用的紋飾,然而早期完整且具有意義的結構,此時已完全解體,成為純粹裝飾用的圖案。清帝對古物的推

崇,除了追慕淳樸古風、修養(yǎng)德行的原因外,或許還有些對自我功業(yè)的彰顯。因為,這些古器物像征著圣王

的時代,如今在其統(tǒng)治的年代里重現(xiàn),并且是以三代至漢所無法獲取的大塊玉料制作,使得玉雕達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峰,精美瑩潤之作比比皆是。

此玉觚即為乾隆時期宮廷陳設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白玉雕就。

通觀此器,用料端方精良,玉質潔白溫潤,凝若濃脂,刀工細膩流暢,造型古樸厚重,琢刻規(guī)整,展現(xiàn)了乾

隆朝制玉的風范,精工細作,雍容華貴。

明清時期流行各種質地的觚,而用途已有所改變,主要為陳設賞玩之用。所謂“美玉制成觚,無取俗時樣,

教摹博古圖。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

23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第196頁

877?清乾隆 白玉“福從天來”童子牌

題識:福自天來

說明:玉牌取上等白玉,潔白瑩潤,如膏如脂。體厚實,長形片狀,琢磨極為精細,牌首尾琢以如意云頭紋,額首

中心穿孔,巧做佩系用。玉牌兩面均倭角開光,一面雕童子仰首向天而笑,與之對應的是一蝙蝠從天而至。

另一面雕刻篆書“福自天來”二字。童子體態(tài)生動,身上衣褶起伏柔美細膩,嬉鬧中衣帶飄蕩,富有動感,寓

意佳美。

明清玉雕圖案常以單、雙童子,或手執(zhí)谷穗,或與蝙蝠紋呼應,皆有子孫滿堂,多子多福,民富國安,太平

順暢之美意,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家國一體、齊家治國的理念。

整器構圖飽滿,雕琢細致,打磨平滑,實屬清代玉牌中的上品。

7 cm. D

RMB: 1,000,000 - 1,500,000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簡易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