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發(fā)布時間:2022-6-16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容

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3059遼? 石雕羅漢頭像來源1. 倫敦佳士得,1990 年 6 月 11 日,編號 109 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 FR89此件遼代白石羅漢首像面部原應繪重彩,現已剝落,仍可見彩繪痕跡。白石質地優(yōu)良,細密油潤如同玉質。面部線條清晰準確,可見雕刻手法純熟,其額頭、眼窩,法令線及唇線等處皆有明顯的高低變化,此種手法使得羅漢的面部特徵極其生動,猶如真人一般。其緊縮的眉頭更突顯出羅漢氣質中的內斂與凝重,表現得應是羅漢沈思時的狀態(tài),帶有極強的宗教氛圍感。其突出的顴骨與凹陷的雙腮給予羅漢一種堅忍剛毅的感覺,亦透露出羅漢近乎於苦修的生活方式,與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羅漢像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在面部塑造上有極其相似的美學語言,如果仔細對比面部結構的細節(jié)表達,此尊白石羅漢首要更勝一籌。遼代造像的材質中已知大部分為木雕、泥塑與銅鎏金,白石造像非常少見,且雕刻工藝達到此種程度者更為罕有。流失海外的易縣八佛窪的遼代三彩羅漢像,與現存於華嚴寺的彩繪泥塑菩薩像幾乎平分了當下對於遼代雕塑藝術的認知,或許是因為這兩種不同材質的大型雕塑時代特徵過於強烈,大部分關於遼代雕塑材質上的認知幾乎被全部忽略。而實際上,雕... [收起]
[展開]
保利香港|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作為保利拍賣的重要一員,保利香港致力為海內外藏家提供藝術精品、專業(yè)諮詢和優(yōu)質服務。
文本內容
第152頁

3059

遼? 石雕羅漢頭像

來源

1. 倫敦佳士得,1990 年 6 月 11 日,編號 109

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 FR89

此件遼代白石羅漢首像面部原應繪重彩,現已剝落,仍可見彩繪痕

跡。白石質地優(yōu)良,細密油潤如同玉質。面部線條清晰準確,可見

雕刻手法純熟,其額頭、眼窩,法令線及唇線等處皆有明顯的高低

變化,此種手法使得羅漢的面部特徵極其生動,猶如真人一般。其

緊縮的眉頭更突顯出羅漢氣質中的內斂與凝重,表現得應是羅漢沈

思時的狀態(tài),帶有極強的宗教氛圍感。其突出的顴骨與凹陷的雙腮

給予羅漢一種堅忍剛毅的感覺,亦透露出羅漢近乎於苦修的生活方

式,與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羅漢像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在面部塑

造上有極其相似的美學語言,如果仔細對比面部結構的細節(jié)表達,

此尊白石羅漢首要更勝一籌。

遼代造像的材質中已知大部分為木雕、泥塑與銅鎏金,白石造像非

常少見,且雕刻工藝達到此種程度者更為罕有。流失海外的易縣八

佛窪的遼代三彩羅漢像,與現存於華嚴寺的彩繪泥塑菩薩像幾乎平

分了當下對於遼代雕塑藝術的認知,或許是因為這兩種不同材質的

大型雕塑時代特徵過於強烈,大部分關於遼代雕塑材質上的認知幾

乎被全部忽略。而實際上,雕與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塑像手法,首

先,無論何種材質、何種工作方法,鮮明的時代特徵是一件雕塑作

品是否具有普世認知的美的核心緣由所在,而在這個大的前提之

下,不同的塑像手法也就在不同的材質之間發(fā)展出了各種細分的類

別,而「雕」之所以能夠區(qū)別於各種「塑」本質上還是因為其工藝

的難度,如此件石雕羅漢首,其材質應為白石,是成本最高、雕刻

難度最高且保存起來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一種材料,畢竟「塑」可

以在改進中摸索,而雕則只能在刀削下一次成型,這對工匠有著更

加嚴格的要求。

Overall H 66cm

HK$ 900,000 - 1,500,000

US$ 115,000 - 192,000

遼 泥塑三彩羅漢像 H103cm

源出於河北易縣八佛窪石洞

現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A CARVED STONE HEAD OF LUOHAN

LIAO DYNASTY, 916-1125

PROVENANCE

1. Christie's London, 11 June 1990, lot 109

2. 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 No.FR89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重要佛教美術

第154頁

北宋 李公麟(傳)《十二羅漢圖》

縱23.1cm 長866.4cm

現藏於美國弗里爾美術館

唐 羅漢首像 彩繪泥塑

原位於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20窟

現藏於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五代 貫休(傳)《十六羅漢圖》縱128.3cm 橫64.5cm

現藏於日本高臺寺本

佛教美術中的人物圖像,通常依據佛教經典對人物尊格的描述或相應的造像儀

軌創(chuàng)作而成,先有具體身份的人物,然後出現相應題材的圖像,有跡可循,有

軌可依——這正是嚴謹森嚴的宗教儀軌所要求的。羅漢這一形象興起於唐末五

代,是因循玄奘翻譯《法住記》中提到「十六應真」而產生的十六羅漢形象,

宋代以後開始十分盛行,成為佛教美術中一個全新的主題,且由於其與「十八

學士」之間的對仗關係,羅漢,或「應真」這一梵像主題或許是佛教題材中呈

現了最豐富的本土化特徵的群像題材。已知最早的羅漢形象應出自五代貫休繪

《十六羅漢像》,真本早已失傳,但從文獻記載與傳世摹品來看,貫休在繪畫

羅漢時,在人物的表情、姿態(tài)上大膽創(chuàng)新,畫面幾乎沒有多餘的圖像符號,繪

畫的重點在於表現羅漢的精神氣質,這或許是因為貫休本人就是蜀地高僧,其

對於羅漢這種主題有更深刻的修行領悟,後世的羅漢樣式也深受其影響,此尊

白石羅漢首像既屬於此一流派,羅漢凝神靜氣,恰恰體現出了證悟本性的高僧

「內在」那種堅定不移、秉承佛法的精神狀態(tài),是羅漢形象在其不斷世俗化流

變的過程中極為早期的樣式。

如若與同時期不同地域風格之羅漢像相比,遼代羅漢造像中展現了更多直接源

自大唐的美學語言,無論青銅亦或石雕、泥塑,遼代的造像整體呈現直立挺拔

的姿態(tài),既威嚴又雄健,內在彷彿蘊含著一種草原民族所特有的征服感,這一

點與同時期北宋的羅漢像截然不同。同時期的宋地,羅漢像亦蓬勃發(fā)展,但其

面貌更柔和,文人性更強,彷彿北宋人物畫中所建構的姿態(tài)優(yōu)雅、表情生動、

富有禪意的人物形象,可參考北宋李公麟(傳)繪《十二羅漢圖》,以及山西

省長治市長子縣崇慶寺北宋彩塑羅漢像,在北宋的書畫與彩繪之間可以看到明

顯的影響與借鑒關係。唐宋之間的造型藝術的傳承上不如唐遼之間來的直接。

而在唐與遼之間,唐代的雕塑中蘊含著豐富的韻律與奔放的線條,相較之下,

遼地的雕塑則更為雄強,其結構較唐代而言裝飾性更強,也更加程式化,比如

華嚴寺菩薩的體態(tài)雖然同樣呈三彎,但卻是一種相對規(guī)範的處理方法,遼代的

第157頁

造像已經選擇了當時認為的最優(yōu)美亦最持重的樣式,唐代所偏愛的豐腴感被頎長的體態(tài)所

取代,一種凝重威嚴的氛圍感才是遼代雕塑真正區(qū)別於唐代雕塑而獨立於其時代的核心特

質。正如此尊羅漢首,其大的結構在與唐代的羅漢面部雕塑中就已經基本形成,但其在額

頭、眉心、法令紋等處的處理裝飾性更強,給觀者以栩栩如生的感覺,他可能是以某個人

的面部特徵為參照,但更可能的是,他以五代北方地區(qū)的繪畫傳統(tǒng)為依託,在唐代的結構

之上形成了自身審美所需的程式化的表達方法,而這一點正是中國雕塑一以貫之的創(chuàng)作語

言──一種經過提煉的、程式化的寫實感。而正是因為這種高度提煉過的寫實語言才能使

得此尊石雕首像與三彩陶塑羅漢像,兩種完全不同的材質之間能夠有著如此相似的視覺呈

現。

1004年至1005年之間,宋遼經過了二十五年的相互征伐,最終簽訂了《澶淵之盟》,至

此,燕雲十六州正式劃入遼國版圖,八佛窪所處的易縣也就進入了遼國的統(tǒng)治範圍。易

縣,也就是北京門頭溝地區(qū),屬於燕雲十六州的東北角,臨近曲陽,自古以來就有著悠久

的雕塑工藝傳統(tǒng),而現在散落在世界各處的八件羅漢雕塑或許並非如各位學者所猜測的那

樣是為了躲避戰(zhàn)火被千里迢迢的搬運並秘藏於山洞之中,即使卻曾搬運過,那也不會是遠

道而來,至多是周邊寺廟秘藏於此處。

如將易縣三彩羅漢像之面部與此尊白石羅漢首面部風格相對比,就可看出極其鮮明的相似

性,那是一種屬於遼代羅漢像所特有的堅毅蒼茫之感,他們與宋代羅漢的優(yōu)雅禪意截然

不同。古幽州地區(qū),從唐玄宗末年開始,受「安史之亂」影響,至遼代初期,一直戰(zhàn)事

頻仍,社會處於長期的動蕩之中,佛教是這一地區(qū)數年來唯一自上而下一以貫之的宗教

力量,也是民眾心中唯一能夠貫徹始終的精神寄託,所以他的面部才會以這樣的方式來

「寫」社會之「實」——褶皺的額頭、緊鎖的眉心、凝重的神態(tài)、銳利的鼻骨、凹陷的面

頰、飽滿持重的下頜骨,這是典型遼代早期的面貌,上承大唐,下啓金元,有著北方草原

文明所特有的氣勢撼人,萬幸以白石為材,才能夠以如此完好之品相保存至今。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崇慶寺

北宋 彩塑羅漢像

第158頁

3060

遼? 彩繪陶塑迦葉涅槃像

來源

1. 紐約佳士得,2003 年 3 月 26 日,編號 189

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舊藏,購自Eskenazi,編號 EK151

出版

1. 《神聖的美:宗教藝術一千年,600-1600》,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

2007 年,頁28

2. 「博物館展示宗教藝術作品」,《每日燈塔》,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

2007 年9 月 6 日,頁1

展覽

《神聖的美:宗教藝術一千年,600-1600》,美國田納西大學,麥克朗博物館,

2007 年 9月 7 日至 2008 年 1 月 6 日

L 69.2cm W 30.5cm H 31.1cm

HK$ 1,600,000 - 2,200,000

US$ 205,000 - 281,000

A PAINTED POTTERY FIGURE OF KASYAPA IN THE NIRVANA POSE

LIAO DYNASTY, 916-1125

PROVENANCE

1. Christie's New York, 26 March 2003, lot 189

2. 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 purchased from Eskenazi, no.EK151

LITERATURE

1. Frank H., McClung Museum, Sacred Beauty: A Millennium of Religious Art, 600-

1600, Knoxville, 2007, p. 28

2. "Museum to Display Religious Artwork," The Daily Beacon, Knoxville: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6 September, 2007, p.1

EXHIBITED

Sacred Beauty: A Millennium of Religious Art, 600-1600, McCLung Museum,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7 September, 2007 - 6 January, 2008

頂部 top view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重要佛教美術

第160頁

側臥於榻上的人物雕塑以「臥佛」較為常見,側臥之羅漢則少之又

少,此尊彩繪陶塑羅漢像中的羅漢面部刻畫的垂垂老矣,應為佛陀的

大弟子迦葉,他正以側臥為姿態(tài),其身著整身袈裟右側臥於涼榻之

上,其身下鋪金錢紋錦地軟墊,頭下枕皮囊式軟枕,軀體平直,形銷

骨立,容貌刻畫清晰生動,眉毛長而粗重,雙眼平視,鼻梁高挺,雙

唇豐闊立體、輪廓清晰,顴骨高聳,兩腮凹陷,神態(tài)平和內斂,富有

極強的宗教氛圍感。迦葉下承四面開光式床榻,床榻為典型的宋遼樣

式,四周部件連接處上飾花型鼓釘,表面滿繪纏枝花卉紋,雖有剝

落,但仍有大量遺存,清晰可見纏枝紋的線條與立體的鼓釘相搭配的

效果。床榻內部亦模仿真實的傢具構造以泥條支撐。整件作品刻畫的

生動逼真,好像帶著觀者回到了迦葉涅槃時的場景。

側臥這一姿態(tài)在佛教中有著鮮明的指向——涅槃。臥佛,就是佛陀的涅

槃相,是佛陀呈現給這個世界的最後法相。佛陀說法四十五年,足跡

踏遍恆河兩岸。到了八十歲那年,佛陀來到拘屍那羅城外的娑羅雙樹

林,將此地作為入滅的地點。《大唐西域記》記載:「釋迦牟尼在拘

屍那揭羅國收了最後一個弟子善賢之後,便‘入寂滅樂,於雙樹間北

首而臥’?!谷藚⒈荩袊@大覺世尊將寂滅,眾生福盡。釋迦牟尼

便以「右脅臥獅子床」之姿態(tài)寬慰信徒,準備進入涅槃。這既是臥佛

形象之由來,不僅常見於中國的壁畫和石窟雕刻之中,於印度、斯里

蘭卡等世界各大佛教聖地均十分常見,已知最早的雕塑作品可參考現

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之公元2-3世紀佛陀涅槃側臥像。

而此尊迦葉涅槃像中之羅漢亦同樣採用了「右脅臥獅子床」這一姿

態(tài),迦葉右側臥於床榻之上,其身後無佛陀之背光,亦無聚眾哀悼之

弟子們,僅獨自一人臥於床榻之上,應是羅漢信仰在唐五代之後於中

國日益本土化的一種宗教表現,生動的再現了羅漢即將走進入滅時安

詳、平和的身體與精神狀態(tài)。同時期遼代佛教側臥像可參考內蒙古巴

林右旗白塔1989年出土遼彩繪大理石雕臥佛像、以及現藏于香港慈山

寺佛教藝術博物館的遼代白石彩繪佛陀涅槃像,三者在尊者身姿、袈

裟樣式、腿足狀態(tài)、床榻結構等均極為相似,可作為一種時代塑像潮

流的代表樣式。

此件陶塑雖歷經近千年,但仍有大量的織物與器物的信息留存下來,

極為難得。首先,迦葉所穿之袈裟為標準的田相紋,袈裟,亦稱「百

衲衣」,原本是僧人因「苦修」而以他人不要的邊角料拼接而成的布

料所製作,後來形成了固定的方格形圖案,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造

像上即可見到此樣式,實物遺存可參考現藏於法門寺博物館唐紫紅羅

地蹙金繡袈裟。

唐 紫紅羅地蹙金繡袈裟

法門寺出土

巴基斯坦犍陀羅地區(qū) 公元2-3世紀 佛陀涅槃像

現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背面 back view

第163頁

榻,由席發(fā)展演變而來,先人為避免潮濕與寒冷,以草、獸皮或絲

毛等為材製成席子,作為坐具和臥具,此為床榻之始。西漢以後出

現「榻」這一稱謂,後演化為可坐可躺的座具。魏晉時期,西域文

化大量進入中原地區(qū),中國人的起居習慣亦日漸豐富,垂足而坐、

合衣高臥始現,榻亦開始逐漸高起,Gustav Ecke在《中國黃花梨

傢具圖考》中所提出的箱形結構,正是基於青銅器中的「禁」之造

型與魏晉南北朝的床榻樣式的傳承關係,提出了:「箱型結構」是

中國傳統(tǒng)傢具中最核心的結構之一。隋唐、五代至宋,床榻日益普

及,在同時期的各類人物畫之中均可見到,可參考現藏於北京故宮

博物院之傳北宋王居翰《槐蔭消夏圖》,與此件羅漢臥像所承之榻

在結構上極為相似。

此像材質為彩繪陶塑,欲以陶表現木質的感覺,板條之間以金屬零

件相連接,金屬零件的樣式應為典型的西域裝飾紋樣,即以連珠紋

環(huán)繞寶珠的摩尼寶樣式,常見於各個時期的瓔珞裝飾之中。同時,

其面板上敷白底上飾以精美的彩繪紋飾,側面的測繪紋飾以纏枝花

卉為主,紋樣清晰可見,同類樣式可參考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北宋

慶歷二年檀木描金經函,二者均為佛教文物,且同為遼宋時期的作

品,其上所飾纏枝忍冬紋極為相似,可相互參照。

同時,榻之臥面以朱色繪四圓相交的球路紋,亦稱「簇四球路」

紋,因形似古泉亦稱「連錢紋」,是中國古代織物上極為經典的圖

案,變化豐富,被廣泛運用到建築的窗櫺、瓷器、金銀器等,此處

應是表現羅漢側臥身下所墊之布料。此種樣式的球路紋多見於宋遼

時期出土的織物之上,極有代表性,可參考現藏於內蒙古文物考古

研究所、內蒙阿魯科爾沁旗罕廟蘇木遼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遼盤球紋

綾,此類紋飾在器物上亦極其常見,可參考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之金耀州窯青釉刻球路紋執(zhí)壺。迦葉頭下所枕之皮囊形枕亦為非常

典型的遼代臥具,其形似橄欖,以布拼接而成,兩端以銅扣收口,

內有布帶穿出,系成蝴蝶結,與印度阿旃陀石窟公元5-6世紀石雕

臥佛巨像所承之頭枕極為相似,可見遼地濃烈的西域影響。

契丹人原本沒有佛教信仰,建國初期為安置移民、消解民族隔閡與

儒家價值觀中的「夷夏之防」,便借由佛教來完成這一意識形態(tài)上

的過度,最終遼代上至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為佛教所歸化,佛教流

播遼境四方,漸成契丹信仰。而由於遼代皇室為少數民族的背景,

這裡的佛教樣貌與同時期北宋的佛教文化尚有著相當大的區(qū)別。遼

代佛教呈現出更明顯的梵像特質,造像氣質挺拔威武,富有草原民

族雄強堅毅的特質,而北宋則呈現出更強烈的中原美術風格,注重

人物情緒的表達,造像靈動富有禪機,體現了北宋社會的富足與開

放。

此尊迦葉涅槃像展現了遼代佛教美術的多樣化??v觀佛教進入中原

地區(qū)近兩千餘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羅漢像是中原地區(qū)所特有的、獨特

的造像語言,深入遼宋夏金元以及明清歷代的造像主題之中,其通

常以十六、十八或更多的五百羅漢為主題,但幾乎很少發(fā)現以右

側臥涅槃之姿態(tài)出現的羅漢臥像,大多數羅漢臥像準確地講應稱

為自在坐羅漢像,真正側臥採涅槃之姿態(tài)僅見此例。其陶塑結構

造型準確,羅漢面部雖

垂垂老矣,將其人物身

份準確的指向佛陀的大

弟子“迦葉”,然雙目

平視、神態(tài)堅毅,與河

北易縣八佛窪遼代三彩

羅漢像之五官與神態(tài)有

異曲同工之妙,有超凡

脫俗之態(tài),完美的呈現

出迦葉圓寂入滅時的瞬

間,歷經千年仍然震撼

心靈,是為雕塑之於宗

教巨大的傳承與傳播意

義。

北宋 慶歷二年(1042年) 檀木描金經函

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遼 盤球紋綾(紋樣線描圖)

內蒙阿魯科爾沁旗罕廟蘇木遼耶律羽之墓出土

現藏於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金 耀州窯青釉刻球路紋執(zhí)壺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印度阿旃陀石窟第26窟大廳右壁

公元五世紀下半葉至六世紀上半葉

臥佛像(局部)

Gustav Ecke,《中國黃花梨?zhèn)砭邎D

考》內文插圖

北宋 王居翰(傳) 《槐蔭消夏圖》

小品冊頁 絹本水墨

縱25.2cm 寬25.9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遼 彩繪大理石雕臥佛像 H 40cm

內蒙古巴林右旗慶州白塔1989年出土

右側銘文為「應歷七年正月日鐵山」,背面左側刻

「功德主王進卿女弟」,右側刻「子張氏男大神三

神造」。

第166頁

龍門石窟奉先寺力士像

3061

唐? 石雕天王俑

來源

1. 紐約蘇富比,2005年3月31日,編號92

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購自Eskenazi,倫敦,編號EK274

出版

Frank H., McClung Museum,Sacred Beauty:《A Millennium of Religious Art, 600 -

1600年》,Tennessee大學,2007年,頁7

天王立姿,右髖頂出,身體呈曲線,具律動感及無窮張力。頭頂高束髮髻,佩寶冠。面部怒相,

雙眉倒竪,圓目鼓凸,目視前方,大鼻翕動,張嘴露齒,具胡人相。面部肌肉緊張而飽滿,盡顯

威武森嚴之態(tài)。上身裸露,背膀寬闊,骨骼、肌肉分明,鎖骨、胸肌、肩胛骨等皆表現得淋灕極

致,寫實功力出神入化。右臂斜擺於身前,肱二頭肌突出,右臂缺失。下著菩薩裝樣式的半裙,

腰間系帶,裙帶、裙褶飄逸。

整件雕塑,線條硬朗,以極盡寫實的手法表現人物骨骼、肌肉,雄健有力,氣勢逼人。整體風格

可比龍門石窟奉先寺力士像,時代風格盡顯。此件天王力士造像雖不完整,但震撼之勢不減???/p>

為大唐造像傑作。

H 49.5 cm

HK$ 1,200,000 - 1,800,000

US$ 154,000 - 231,000

AN UNGLAZED POTTERY FIGURE OF A GUARDIAN

TANG DYNASTY, 618-907

PROVENANCE

1. Sotheby's New York, 31 March 2005, lot 92

2. 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 purchased from Eskenazi, London, no.

EK274

LITERATURE

Frank H., McClung Museum, Sacred Beauty, A Millennium of Religious Art, 600-1600,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2007, p. 7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重要佛教美術

第171頁

——氣韻生動的宋金元山西木雕

「無宋木,不成館」

第172頁

3062

金? 木雕彩繪菩薩立像兩尊

木雕 彩繪

來源

1. 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 北平

2. Hotel Drouot (拍賣行)1932年‘霍明志舊藏:中國藝

術品’專場 Lot No. 84、Lot No. 85

3. Gerard Devillers 巴黎

4. Eskenazi 紐約

5.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珍藏(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編號EK106、EK207

展覽及出版

1. 霍明志著,《達古齋古證錄》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北京,1930,頁314

2. Hotel Drouot,《霍明志收藏:中國藝術品》(「Objets

d' art de la Chine: Collection Paul Houo-Ming-Tse」),

1932年,巴黎,84號,85號

3. Eskenazi, 《北魏至明代佛教雕塑》,2002年3月,紐

約,圖16

4. Eskenazi, Hajni Elias, 《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

的回憶 》,第228頁,圖版第130,131

H 142cm

HK$ 20,000,000 - 30,000,000

US$ 2,554,000 - 3,831,000

Hotel Drouot (拍賣行),1932年 「霍明志舊藏:中國藝術品」專場,編號84

A PAIR OF TWO VERY-IMPORTANT FINELY

CARVED AND PAINTED WOOD STANDING

BODHISATTVA

JIN DYNASTY, 12TH - 13TH CENTURY

PROVENANCE

1. Paul Houo-Ming-Tse, Paris

2. Hotel Drouot, Objets d’art de la Chine: Collection Paul

Houo-Ming-Tse, Paris, 1932, lot 84, lot 85

3. Gerard Devillers, Paris

4. Eskenazi, London

5. The Ten-Views Lingbi Rock Retreat Collection, no EK106,

EK207

EXHIBITED AND LITERATURE

1. Paul Houo-Ming-Tse,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

Beijing, 1930, p.314

2. Hotel Drouot, Objets d’art de la Chine: Collection Paul

Houo-Ming-Tse, Paris, 1932, lot 84, lot 85

3. Eskenazi,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from Northern Wei

to Ming, New York, March 2002

4. Eskenazi, Hajni Elias, A Dealer's Hand-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uiseppe Eskenazi, p.228, pl.

130,131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重要佛教美術

第174頁

霍明志(Paul Houo-Ming-Tse)著《達古齋古證錄》

霍明志,字宗傑,浙江紹興人,二十世紀初著名收藏家。民國時在京城經營

古董商,名為達古齋,遠近馳名,所經手古董多藏於歐美著名博物館。新中

國成立後將所珍藏的萬余件文物捐贈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他曾是張勛部下,

所以和前清的皇族後人交情頗深,因而常有貨源出處顯赫。20世紀上半葉曾

在法國巴黎舉行高古木雕佛像展覽會,影響深遠。其所著《達古齋古證錄》

記錄了其一生經眼的各類古董珍器、古籍、碑帖拓片,歷代官私印,古幣、

舊仿石器、書畫等古玩圖譜大全,是古董考證的歷史專著,此對木雕菩薩即

收錄於此書。

此對木雕菩薩均跣足立於蓮座上,菩薩皆面頰飽滿,雙唇微啟,眼施黛色,

其頭戴高冠,上原有化佛阿彌陀佛坐像,現已佚失。束髮高髻,餘髮自兩側

垂落,髮冠上雕蓮花與玉帶扣。菩薩左手下垂,右手前肢佚失,應為抬起

狀。菩薩袒前胸,上身著右袒內裙,衣邊自左肩垂下,衣褶垂落腿股,邊緣

錯落有致。其中一尊腰間束玉腰帶,繩結狀邊緣內是方形玉帶板;另一尊則

周身纏繞帛帶,腰帶於腹部綁成松結。菩薩肩覆披帛,皺褶沿肌膚形成自然

的曲線,二者頭部、頸部均裝飾的精緻華美,雕像表面依然有施金留存,多

處可見綠色、紅色以及黑色殘彩。

這對令人印象深刻的菩薩分別由一整棵木材圓雕而成,雙臂為分雕后接。整

體面貌俊朗,其髮高束,隱於寶冠后面,生動而翹起的衣邊一改早期佛造像

的簡潔與抽象,鑲嵌的眼珠更說明雕制的繁複與細致。相較於唐代造像肌肉

塑造的誇張,遼、金時期的造像的肌肉隆起度更為適中,面相及表情脫離了

唐代神格化的塑造,而更顯人間趣味,而其寶冠及裝身則較唐代更為華麗厚

重。

此對木雕為典型的山西地區(qū)的作品。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有一例菩薩

立像,其身覆厚彩,其腰間同樣佩戴著由木雕模仿玉或金牌組成的飾帶,而

其身明確刻有「明昌六年於洪洞縣」的信息,正是金章宗時期的1195年,這

段銘文刻於一條長方板上,嵌於佛像身后,顯示出其出自山西臨汾。與此同

時,美國費城博物館與納爾遜 · 阿特金斯博物館所藏兩尊金代菩薩立像與本

對有著相同的腰部飾帶與瓔珞樣式,在下裙的處理上,本件與費城博物館所

藏例亦有驚人的一致?,F藏於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興化寺壁畫的菩薩

立像中,也發(fā)現有相同的腰飾,而壁畫時代相對略晚。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尊金代木雕彩繪貼金大勢至立像,亦可觀察到與本對

相似的形制以及造型,唯本對造型更顯厚重,更具威武莊嚴之氣勢。美國克

利夫蘭博物館藏有一尊木雕觀音菩薩立像,見於《海外遺珍:佛教雕塑》臺

北,1990年,第135號,兩者的姿態(tài)、臉形與面部表情都非常相近。加拿大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另藏有一對菩薩立像,身覆厚彩,載於《致天與地:皇家

安大略藏中國珍寶》,多倫多,1992年,第179頁,圖104-5。美國紐約大都

會藏有元代至正十九年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像,是難得有確鑿紀年的木雕菩薩

像,相較可見,元代例的塑造更為柔和,本例則更具體量感。

相近例還可見克利夫蘭藏北宋晚期菩薩立像,載於《亞洲藝術經典之作》克

利夫蘭藝術館,1998年,第57頁。法國集美美術館藏北宋例,載於《開悟

之路——集美美術館藏佛教雕塑精品》,巴黎,Kimbell藝術館,Fort Worth,

1996年,第53頁,圖42??八_斯城尼爾森藝術館的一尊菩薩立像,有著更為

精細的衣紋修理,見J. Larson和R.Kerr著《觀音——大師之作》,倫敦,1985

年,圖1。同時,維多利亞與阿伯特博物館藏有金代菩薩坐像,可資參考。拍

場實例見於佳士得紐約2006年9月19日,編號136。

出版於霍明志著,《達古齋古證錄》 (「Preuves des Antiquites de

Chine」),北京,1930,頁314

出版於Eskenazi, Hajni Elias, 《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

》,第228頁,圖版第130,131

第177頁

——氣韻生動的宋金元山西木雕

「無宋木,不成館」

(一)山西雕塑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珍視的開始

二十世紀初,山西太平縣連村(即今襄汾縣南賈鎮(zhèn)連村)村民在靈石縣

韓侯鎮(zhèn)北山下,發(fā)現了一座廢棄已久、難以登臨的半山古寺,冒險入

寺,發(fā)現了一尊精妙絕倫的木雕造像,在當時引得山西全境皆轟動一

時。由此,開始了山西寺廟為全世界藝術品殿堂輸送鎮(zhèn)‘殿’之寶的百

年歷程。‘晉’,山西省的舊稱,輪廓近似一個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

四邊形,絕大部分屬於黃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間,黃

河的天然河道將山西和陝西、河南兩省分開,更因為王屋山和太行山的

存在,使得山西,在這兩山一河的護衛(wèi)下,幾乎完整的幸免於兩千多年

來中原的各種戰(zhàn)亂紛擾,才得以保存下來如此之多的唐宋建築及雕塑藝

術珍品。當時的古董商們開始大肆探搜山西全境的古寺,加之木雕造像

輕便亦攜,故而大量歷代精品的木雕遂流失海外,如今國內的高古木雕

造像精品則不多見了。

首次記載這一因緣的是二十世紀初期享譽國際的一位中國古董商,霍明

志先生?;裘髦?,生於1879年,浙江紹興人,曾供職於張勳麾下,與

前清的遺老遺少、格格、貝勒們頗有交情,為人精明亦誠信,在當時的

古玩市場中擁有著穩(wěn)定而高檔的貨源,憑借多年的良好信譽,逐漸成為

二戰(zhàn)前國際馳名的古董巨擘,許多歐美博物館的藏品是經他之手售出,

1930年出版了《達古齋古證錄》,其中以圖文形式將著者所經眼的各類

珍玩分門別類列名,揭示了許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鑒定經驗,是二十世紀

初古玩考證的最為重要的參考書之一。解放後,1949年更是將售余文

物萬件悉數捐贈國家博物館,現藏於國博的金代木雕加彩菩薩立像即為

其中之一。(圖片1 )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里安博物館1982年購入的一

件金代木雕菩薩亦出自霍明志,且與此對菩薩立像同出於1932年巴黎拍

賣,可見其在佛教造像的收藏史上影響之深遠。(圖片2及圖片3)

此對菩薩造像立姿,體量巨大,高度均超過140公分,時代特徵鮮明,

佛教美術信息保留完整,為金代雕塑藝術作品中難得的瑰寶。兩件木雕

表面仍部分殘留底料,並可見貼金色及綠紅黑等色跡於天衣、瓔珞、裙

裾等各處。此對菩薩立像流傳有序,出於二十世紀初期著名古董商霍明

志,1930年首次現身於其北平展覽,後1932年出現在巴黎專拍之中,

2002年再現於Eskenazi紐約展覽之中,並為其《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

卡納齊的回憶 》所著錄。近百年皆為全球頂級藝術品藏家所有。

圖片1 菩薩 宋金 彩繪木雕 高109釐米

? 國家博物館藏 霍明志舊藏

圖片2 菩薩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172.7公分

霍明志舊藏 1932年巴黎拍賣

? 英國牛津阿什莫里安博物館藏

第178頁

(二)百年藝術品市場的‘寵兒’

宋金木雕真可謂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寵兒’,戲謔的

來講,每一位重量級業(yè)者幾乎都以合影或舉牌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重

視。(圖片3)2012年12月19日由Eskenazi購買的元代木雕觀音坐像取

得了超過九百萬歐元的成交額,躋身2012年全年中國藝術品成交前十

位,並為當年佛造像類最高價成交拍品。此件作品不久即出現在Eskenazi

倫敦2015年的雕塑展覽之中。(圖片4)2016年巴黎佳士得再次呈現了

一件極為精彩的宋代木雕觀音坐像,為法國著名鞋履設計師Roger Vivier

先生舊藏,成交價超過500萬歐元,亦成為2016年全年佛造像成交榜第

八位。(圖片5)同時期,尺寸略小、坐姿的宋金造像也逐漸被藏家所

重視,2015年紐約佳士得推出的轟動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安思遠遺珍專

場中即有一件89.5公分高的宋金坐姿木雕,一直置於安思遠的紐約宅邸

之中,最後也以相當於過千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為2015年中國佛像

成交價的第四位。(圖片6)同年香港佳士得亦推出了一件116.8公分高

的同時期坐姿木雕菩薩,與此尊立姿菩薩同出於霍明志的《達古齋古證

錄》,僅估價就達到了3500萬港幣。(圖片7)2016年香港蘇富比‘文

人玩趣’專場中一件僅67公分高的坐姿宋代木雕菩薩成交價已達668萬港

幣。(圖片8)17年在歐洲小拍一件102公分高的宋代木雕自在坐觀音爆

出了1900萬的成交價。(圖片9)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季拍賣正觀自在

專場一件同樣僅有66公分、表面彩繪修復嚴重的遼/金木雕彩繪水月觀音

坐像亦以3010萬港幣的高價成交。(圖片10) 圖片3 Eskenazi、安思遠、盧勤齋、戴潤齋舊

影組圖

圖片4 木雕觀音坐像 元 13世紀

? 佳士得 巴 黎 ,2012年12月

19日, L ot 177 成交 價 E U R

9,025,000 2012年中國藝術品成交

價格第十位、古董成交價第四位、

佛像第一位

圖片5 木雕觀音坐像 宋

? 佳士得巴黎,2016年12月14日,Lot

27 EUR 5,170,500 2016年佛像成交價第

八位、木雕造像第一位

圖片6 木雕菩薩 宋/金

? 佳士得紐約,2015年3月17日,

Lot 0058 USD 1,685,000 (RMB

10,549,785) 2015年中國佛像成交價

第四位 安思遠專場

圖片7 菩薩 宋

? 佳士得香港, 2015年12月2日

圖片13 立姿菩薩 盛唐 高185公分 四五窟西龕

內北側

圖片10 香港佳士得2018年6月30日 Lot 2858

遼/金 木雕彩繪水月觀音坐像 H 66cm

成交價 HKD 30,100,000

第180頁

圖片14 佛、菩薩群像 遼 大同市華

嚴寺薄迦教藏殿

圖片15 菩薩立像 遼 大同

市華嚴寺薄迦教藏殿

(三)東方雕塑繪塑一體的創(chuàng)作內涵

東方雕塑較之中亞、西方更為莊嚴、內斂的面貌是在東

亞繪塑相結合的大的美術觀念下形成的,塑就是立體的

繪、繪就是平面的塑,所以在單體雕塑的創(chuàng)作上常以整

體的平面架構為基礎,結合壁畫與大的建築環(huán)境,力求

與空間互補,形成調和且水乳交融的藝術氛圍。(圖片

11)

古印度佛經《增一阿含經》中所記載的第一尊造像就是

以牛頭旃檀木所雕刻而成的一身高五尺的立佛。儘管考

古發(fā)掘無法印證這一遠古傳說,但其從根本上改變了佛

教早期反對偶像崇拜的設定,將雕塑引入宗教普世且抽

象的價值世界之中,成為一種最直觀也最深刻的傳道

語言,與文學相比,甚至更富有大眾性,也更具有戲劇

性。由此而有各種良材以為造像,千載盛行不衰。早期

對於木的選擇或許只是偶然,而隨著造像行為日益普

及,對於造像材料的選擇則更多的與地理環(huán)境、宗教需

求以及建築空間有著緊密的聯繫。

出晉再向西北以戈壁為主,土地貧瘠、氣候乾燥,所以

敦煌石窟造像歷代皆採泥塑為材,在其眾多的盛唐石窟

寺中,第四五窟的西龕一鋪七身彩塑縱向對稱排列,人

物表情氣質各異,有動有靜、文武並俱,與背後彩繪的

八弟子、諸菩薩、天龍八部和飛天相搭配,形成了一個

完整又獨立的繪塑相結合的建築空間,在這其中的菩薩

立像雖呈三彎式體態(tài),然周身飽滿、氣質中重自在灑脫

之相,而非刻意的嫵媚與婀娜,為整個中原後世的造像

風格奠定了基礎。(圖片13)漢式雕塑與西方雕塑相比

常給觀者以拘謹的直觀感受,實為缺少了與之相搭配的

整體環(huán)境,此尊造像略帶律動的立姿中依然保持著東亞

雕塑所特有的矜持與控制,菩薩氣質莊嚴、高貴,與其

他塑像共同構成了西龕正立面的平面繪畫意境,雖然宋

元時期的寺廟建築結構與隋唐各地的石窟寺已有本質的

區(qū)別,而由木構建築與園林相搭配的開放的東方建築理

念卻保留了石窟寺縱向平面的尊神陳列方式,將甬道、

園林與寺廟各個殿堂割裂開來,觀者體驗著從開放到封

閉、從明亮到昏暗的視覺衝擊,對於篤信宗教力量的信

眾來說,有著難以言明的心靈震撼力。(圖片14、圖片

15)

第182頁

圖片8 木雕菩薩 宋

? 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5日,

Lot 2865 HKD 6,680,000 (RMB

5,604,520)

圖片9 木雕自在觀音像 宋

? 法國小拍 2017年12月16日 約合人民

幣 1900萬 2017年佛像木雕造像第一位

圖片16 觀音 元(1282年) 木

雕彩繪 高99.7公分美國報業(yè)巨

頭 約 瑟 夫 · 普 利 策 ( J o s e p h

Pulitzer)1934年遺贈

?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圖片17 觀音 南宋或西夏 木雕彩

繪 1927年構自松方幸次郎(日本

首相松方正義之子)

? 美國火奴魯魯藝術博物館藏

圖片18 立姿菩薩 金代 木雕金漆

彩繪 高146.1公分

?美 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No.1963.581

(四)宋元時期的兩個美學峰值:宋金自在坐水月觀音與金元立姿菩薩

在元代梵僧阿尼哥到來之前,無論泥塑、木雕與石雕,除了地域分別之

外,時代風貌的演進基本相一致,隨著唐代強健豐腴富於戲劇表現力的時

代風貌逐漸淡去之後,來自西域的藝術元素被完整的漢化並和諧的運用到

中原的宗教美術之中。

之前唐時期西域與中原的地域差別在宋代北方的大型雕塑作品中已經很難

區(qū)分,宋元時期的北方造像整體渾厚、寬博,身體比例與表現手法寫實,

對於姿態(tài)律動的表現以各種線條的交替變化作為支撐,形成了一種獨特的

漢式雕塑藝術語匯,其中當以立姿菩薩和自在坐水月觀音最具代表性,美

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火奴魯魯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堪薩斯城納爾遜和阿金斯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及法國巴黎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一般都以一尊或一組宋元木雕作為東亞藝術主

館的展覽核心,所謂‘無宋木,不成館’。(圖片16至圖片25)

倘若對宋元這一橫跨四個世紀的時期再做區(qū)域分析則屬於斷代與類型學的

研究領域,抓大放小的看待這一時期的雕塑藝術則最重要的兩個峰值即宋

金自在坐水月觀音與金元立姿菩薩,一個代表了打破宗教儀軌、自然寫實

的宋代北方大國審美,另一個則代表了唐風遺存、承前啓後的北方民族審

美,二者合一則共同構成了中原宗教美術的漢文化語言。

‘世以破坐為自在,自在在心,不在相也’,此處的‘破坐’即從古印度

佛教典籍以及印度造像中所見的輪王坐姿(Maharaialilasana)而來。借助

於打破前代造像儀軌樊籬的「破坐」姿態(tài),來表現觀音菩薩的無礙自在,

在北宋時代已經成為相當流行的造像技巧之一,坐姿自然隨意,造像氣質

清秀飄逸,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所藏宋金木雕‘自在觀音’即為此類造像中

的極品,其厚重的衣飾由數組流暢寫意的線條組成,將自唐以來受西域影

響而沿襲下來的程式化的褶皺表現方式進行了極大的藝術改良,把平面的

繪塑相結合進一步滲透到單體雕塑的塑造手法之上,從而實現了更高的藝

術表現力。(圖片19)

而此處,何為‘宋木’?一般情況下,此處的‘宋木’指宋元時期、山西

地區(qū)、單體、大體量、木雕藝術造像,且多為佛教造像。加拿大多倫多的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無疑堪稱舉世收藏中國木雕造像的翹楚。館藏木雕造

像中首推出自晉南古寺的一對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立像,觀音立像下半

身中部造像裝藏蓋板背面24字墨書題記[…明昌六年南步況村口行者請

到……平陽府洪洞縣賈顏記筆],可知該像應雕造於金明昌六年(公元

1195年)前後,原供奉於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境內某座寺廟。(圖片22)

若與山西朔州崇福寺、繁峙巖山寺的金代佛教壁畫作橫向對比,再加上山

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寶殿所藏金代木雕造像共同審視,金代造像較宋代造像

相比仍有更進一步的表現,其在唐代遺風的基礎上有所改易,神情略微冷

峻,肢體扭動矜持而有節(jié)制,整體造型粗壯敦實、莊嚴鄭重,具有強烈的

第185頁

神聖與森嚴之感,細節(jié)處理細膩,手指姿態(tài)曼妙,衣紋流暢, 在唐代結構的基礎之上,

融入南北宋木雕中所引入的新的繪畫藝術語言,形成了山西地區(qū)所特有的獨特的雕塑語

言,為元明時期木雕藝術的發(fā)展劃定了不可逆轉的大框架,‘無宋木,不成館’正所謂

如此。

(五)受到藏傳佛教東傳的影響,戛然而止的‘漢文化雕塑’

簡要對比宋元時期存世的大體量漢語言木造像,金代這一時期不僅數量稀少,在藝術性

上也更為成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尊至元十九年墨書題記的元代木造像,裝藏

蓋板墨書題記[大元國至元十九年……四月庚寅朔廿日……]並嵌銅鏡(即公元1282

年),由此亦可作為元代造像之標準器。若將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之帶墨書題記的金代

觀音(公元1195年)與大都會美術館之帶題記元代菩薩(公元1282年)作為參照標準,

此對菩薩立像應屬於金代更為準確 。(圖片16)

與大都會元代菩薩相比,在工藝上,二者的主體部分均屬於一木整開,兩臂及兩腿前部

瓔珞拼貼木料,通底可見化妝土殘留,周身各處均有綠紅黑色漆殘留。與安大略金代菩

薩同組之大勢至相比,此尊雖雀屏寶冠已損,高髻、寬胸等仍保存了金元交界時期作品

的特徵,其身形已現清秀溫潤之感,而華麗的金屬項飾、皮革質感的肩掛、玉板相連而

成的腰帶以及發(fā)扣、瑪瑙掛環(huán)等均體現了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雍容華麗之感,於元代的纖

細感有所區(qū)別。在所見到的宋元時期雕塑中,此對立像菩薩對於衣紋、佩飾等細節(jié)的刻

畫可謂精益求精。(圖片23腰帶、肩帶、瑪瑙掛環(huán)細節(jié)與本尊細節(jié)對比)

圖片19 觀音 12世紀早期(宋金)

木雕金漆彩繪 高141公分 1920年5

萬美金購自山中商會

?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圖 片 20 菩 薩 (中) 、 觀 音

(右)、大勢至 (左) 山西地

區(qū) 金代 木雕金漆彩繪 高304公分

(中)190.5公分(右) 190公分

(左)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茨

(George Crofts)收藏

?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圖片21 南海觀音 遼金 木雕彩漆

?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

圖片22 觀音 山西地區(qū) 金代 木雕

金漆彩繪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

茨(George Crofts)收藏

?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裝有帶頭的玉帶 吉林扶余西山屯遼金墓出土

第186頁

圖片23 大勢至 山西地區(qū) 金代 木雕金漆彩

繪 高190公分 皮草商人喬治·克拉夫茨

(George Crofts)收藏

?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圖片24 菩薩 彩繪木雕 金代

? 巴黎集美博物館

圖片25 菩薩 彩繪木雕 金代

? 意大利羅馬東方藝術博物館

山西地區(qū)被欽宗割予遼,後由金所控制,蒙古聯宋滅金後併入蒙古,1271年始稱元,而與此同時,梵僧阿

尼哥已動身入藏進京,隨著中原統(tǒng)治者對於藏傳佛教的採納,藏漢融合成為整個東亞地區(qū)不可逆轉的趨勢,

而漢文化語言的造像時代亦隨之沒落。世間萬物皆有榮枯,而盛衰自有其規(guī)律,通常由盛極衰、丕極而泰

來,美學的極致通常意味著程式化的複製所帶來的繁冗沒落。中國的雕塑藝術自南北朝時期開始受到西域的

影響而不斷變化,藝術語言因地區(qū)和材質有所不同,敦煌以泥塑著稱、魏晉至唐的中原則石雕大興,而在

宋代文人美學的大環(huán)境之下,加之山西獨特的地理位置,木雕造像才得以作為載體來傳遞並深化這一表達方

式。在二維平面的基礎上,以塑表現空間,以繪傳遞信息,色彩筆觸與刀法線條合一,所謂‘氣韻生動’唯

宋元山西木雕冠絕——‘無宋木,不成館’。

第190頁

3063

唐? 銅鎏金楊柳觀音立像

來源

瑞士Neuchatel私人收藏,通過1980年代遺產收藏

觀音立於束腰蓮花臺座上,下承一六方開光底托。三彎站姿,頭戴

寶冠,發(fā)束高髻,右手持楊柳枝,左手下垂持甘露瓶。頸戴瓔珞項

鍊,腕穿手鐲,下身裹裙,肩上披彩帔,自雙肩自然飄落,垂至蓮

花寶座之上,動感十足,更添美感。造像整體鎏金,包漿自然,是

一件難得的唐代造像。

楊柳觀音是唐朝非常受喜愛的造像題材,大約於八世紀初開始被信

徒廣泛供奉。敦煌莫高窟320窟的西壁就畫有一尊楊柳觀音,是這

種題材的一個早期例子。與本尊一樣,壁畫上的觀音也是右手持楊

柳,左手拿甘露瓶。另外上海博物館有一件鎏金銅十一面觀音,則

是右手拿甘露瓶,左手持楊柳,著錄於松原三郎的《中國仏教雕刻

史研究》,東京,1966年,頁262,圖版a。香港佳士得2017年5月

31日,曾售出一尊唐鎏金銅楊柳觀音立像,主尊造像與本尊造像相

似,衣帔與蓮花寶座不如本尊精彩。

H 16.2cm

HK$ 1,000,000 - 1,800,000

US$ 128,000 - 230,000

A GILT BRONZE FIGURE OF A BODHISATTVA

TANG DYNASTY, 618-907

PROVENANCE

Private collection Neuchatel Switzerland, collected in the

1980's then by inheritance

背面 back view

第192頁

3065背面 back view

3064

3064

唐? 銅鎏金楊柳觀音

來源

自悅怡齋,香港

觀音立於束腰蓮花臺座上,下承蓮枝,應當為一組造像中的供養(yǎng)菩

薩。菩薩三彎站姿,身顯頭光,頭戴寶冠,發(fā)束高髻,右手持楊

柳枝,左手下垂持甘露瓶。造像尺寸雖小,細節(jié)交代清楚,包漿

自然、香港佳士得2017年5月31日曾售出一尊唐鎏金銅楊柳觀音立

像,主尊造像與本尊造像相似。

H 13.2cm

HK$ 25,000 - 35,000

US$ 4,000 - 5,000

A GILT-BRONZE FIGURE OF GUANYIN

TANG DYNASTY, 618-907

PROVENANCE

Ziyueyizhai, Hong Kong

3065

五代? 銅鎏金菩薩立像

來源

1. 法國城堡R夫人收藏

2. 法國Tessier Sarrou,2019年12月16日,編號99

3. 香港佳士得,2020年11月30日,編號3006

4. 自悅怡齋,香港

觀音面相方圓,表情沈靜,現介於男與女之間的聖人像。雙眉間點

有白毫,左手施無畏印,右手施禪定印。身著雙領下垂式通肩大

衣,下身著高束腰長裙,衣褶厚重自然飄逸流暢,非常寫實,符合

五代時衣著特徵。赤雙足站立。整尊造像面相端莊,軀體挺直,造

型結構比例精準。高束的髮髻,豐頤的面相,厚重的衣袍以及飄落

的衣袖,都帶有濃厚宋代雕塑風格。

五代至宋金時期金銅造像上承李唐,尺寸較小,風靡一時。本尊造

像即五代時期的代表之作,在清代已有仿製,王世襄曾收藏有一尊

宋代銅鎏金觀音像與本尊風格類似。臺北故宮博物院1987年日本新

田氏《金銅佛造像特展》中一尊宋鎏金銅觀音菩薩立像與本尊造像

相近,並著錄於展覽目錄圖版139。

H 12.8cm

HK$ 220,000 - 280,000

US$ 29,000 - 36,000

A GILT-BRONZE STATUETTE OF A BODHISATTVA

FIVE DYNASTIES, 10TH CENTURY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Lady R., France

2. Tessier and Sarrou, 16 December 2019, lot 99

3. Christie's Hong Kong, 30 Novermber 2020, lot 3006

4. Ziyueyizhai, Hong Kong

第194頁

3066

宋/金? 石雕彩繪拔納拔西尊者

來源

1. F. Brandt 收藏,柏林

2. Dr. Otto Jordan 收藏,由路德維希.佈雷特施奈德購

入,1955年,慕尼黑

3.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

4. 奧托.喬丹博士的收藏,1955年之前

5. 路德維希.布雷施奈德收藏,慕尼黑,1955年

6. F.勃蘭特收藏,柏林

7. 倫佩茲,2013年12月6日,編號119

8. 紐約蘇富比,2014年9月17日,編號428

出版

Osvald Siren,《Histoire des arts de la Chine - La

sculpture de l'epoque Han a l'epoque Ming》,卷3,G.

Van Oest 版本,巴黎及布魯塞爾,1930年,頁115,圖B

H 91cm

HK$ 1,800,000 - 2,500,000

US$ 230,000 - 320,000

A CARVED STONE FIGURE OF LUOHAN

SONG DYNASTY, 960-1279

PROVENANCE

1. Collection of F. Brandt, Berlin

2. Collection of Dr. Otto Jordan, acquired by Ludwig

Bretschneider, Munich, 1955

3. Royal Ontario Museum, Toronto, Canada

4. Collection of Dr. Otto Jordan, prior to 1955

5. Collection of Ludwig Bretschneider, Munich, 1955

6. Collection of F. Brandt, Berlin

7. Lempertz, 6 December 2013, lot 119

8. New York Sotheby's, 17 September 2014, lot 428

LITERATURE

Osvald Siren, Histoire des arts de la Chine - La sculpture de

l'epoque Han a l'epoque Ming, vol. III, edition G. Van Oest,

Paris and Brussels, 1930, pl.115, fig.B

出版於Osvald Siren,《Histoire des

arts de la Chine - La sculpture de

l'epoque Han a l'epoque Ming》,卷

3,G. Van Oest 版本,巴黎及布魯塞

爾,1930年,頁115,圖B

細部 detail

宋至明初 石雕羅漢首像

史蒂芬瓊肯三世收藏

第196頁

作為佛的弟子和傳承者,羅漢成為佛教信仰神仙中的一種形式,

長期受到人們的供奉,是中原佛教造像藝術中常見形象,石雕、

銅塑、繪畫、瓷器等諸多藝術門類均有相關創(chuàng)作。是故中原寺廟

除佛、菩薩供奉之外,羅漢造像必不可少。寺廟造像多有尺寸巨

大、形象寫實之羅漢造像大量問世。羅漢像多以十六成組、或

十八成組、甚至五百成組之形象出現,被供奉於寺廟、佛窟,信

徒借其寄思修身。最為出名者為山東濟南靈巖寺千佛殿內供奉著

的四十尊彩繪泥塑羅漢造像,大部分成於宋代,造形各異,但風

格、表達手法及形態(tài)均與本羅漢相近,應是同一時期的作品。千

佛殿內四十尊羅漢皆列坐長形磚砌壇座上,從中可得知本羅漢原

來的擺設也應該大同小異。

羅漢為釋迦牟尼佛之得道弟子,壽盡前雖已修成正果卻拒入涅

盤,仍留世間守護佛法,教化度眾。羅漢法力超凡,集萬物智慧

和靈性,脫離貪嗔癡妄;其形象於宋代備受推崇。本件羅漢雕塑

以石為材,雕飾出洞窟修行的覺悟者,羅漢坐在懸垂懸崖下的巖

石上,巖石形成蓮瓣狀的洞窟,窟頂部刻一頭獅子。羅漢身穿寬

大僧袍,腰部收緊,延長到雙腳。他的右手抓著一根龍頂竹竿拐

杖,左手擱在這膝上。臉上皺紋很深長,眉毛一直延伸到臉頰。

圓嘴,眼睛半閉,處於冥想收狀態(tài)。本尊羅漢造像從造型一看,

應當為十六羅漢其中之一拔納拔西尊者,造像像精雕而就,細節(jié)

處面面俱到,所定格之神韻靈妙逼真,栩栩如生,加之其尺寸碩

然,著實叫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尊羅

漢面部的刻劃,起伏自然、面容深刻皺紋,線條流暢卻深入三

分。前額、眼周及嘴角皺紋簡潔利落、絲縷分明,精準素描出年

長智者面容特徵,更強化雕塑立體視效。羅漢雙眼微闔,低眸而

視似冥思入定,威而不怒;嘴角略揚,笑容平和慈悲,傳達悲天

憫人之情狀,是為羅漢首像之典範。

本尊羅漢開臉與史蒂芬 · 瓊肯三世收藏的宋至明初石雕羅漢首像

相似,後售於紐約蘇富比2018年9月12日,編號014;可比一例

相近宋羅漢首像,藏荷蘭萊頓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載於《海外

遺珍:佛像》,卷1,臺北,1986年,圖版14。另可參考一石

灰石羅漢首例,尺寸略小,售於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5日,編

號2835;又見兩大理石質較小作例,均售於紐約蘇富比,其一

售於2004年3月23日,編號630;其二為盧芹齋及戴潤齋遞藏,

先後二度亮相紐約蘇富比拍場,分別為2011年3月22日,編號

270,以及2011年9月19日,編號319。此外,一明代羅漢首像

亦可資參考,貯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編號60.74。

細部 detail

第200頁

3067

唐調露元年(679年)? 石灰?guī)r雕西方三聖碑

來源

1. L.Wannieck,巴黎

2. 倫敦蘇富比,1987月12月15日,編號42

3. 倫敦蘇富比,1996月12月17日,編號170

4. 香港蘇富比,2018年4月2日,編號3066

出版

喜龍仁,《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巴黎及布魯塞爾,1998年,卷2,

圖版509

[祉]李景[祉]婆王父李阿倫、佛弟子李慱雅、妻張一心

侍、清信女慱雅、母樂金家侍、男神亮、男神意、男神

則、男神會、男神範、女神妃、女神妙、亮妻賈雅、弟攵

逸、妻釗女三娘、女神好等合家大小,一心侍佛。雅姑醜

摩、亡姉善相見存、妹明相、妹明[天昌]、妹善[天昌]侍

佛、大象主騎都尉李慱雅為波和道行男、男神亮合家眷

屬,一心供養(yǎng)佛。敬心主慱雅毋樂為亡女供養(yǎng)佛。維郍主

李雅妻張為西行男侍佛。則成主李攵逸為西行人等侍佛。

都化主李神妃為西行兄合家侍佛。供養(yǎng)主李神意為行兄合

家侍佛。大齋主化丘僧惠幹為法界眾。調露元年八月[卅]

日造成?!缸髠取狗鸬茏永畈┭?,大勢至菩薩侍佛;「下

方後刻」[柳示]薦本村武顯文趙三俊。大清順治二年立歲

次乙酉四重金妝?!赣覀取狗鸬茏忧逍排钌皴嵣?,桂

敬造觀世音菩薩一區(qū),上為天皇天下、法界眾生。

H 95cm

HK$ 1,800,000 - 2,500,000

US$ 230,000 - 320,000

A STONE VOTIVE STELE

TANG DYNASTY, 618-907

PROVENANCE

1. The L. Wanniek Collection, Paris

2. Sotheby's London, 15 December 1987, lot 42

3. Sotheby's London, 17 December 1996, lot 170

4. Sotheby's Hong Kong, 2 April 2018, lot 3066

LITERATURE

Osvald Siren,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 vol. 2, Paris and Brussels, 1998, pl. 509

出版於喜龍仁,《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巴黎及布魯塞

爾,1926年,卷4,圖版509

出版於喜龍仁,《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巴黎及布魯塞

爾,1998年,卷2,圖版509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進行3d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站!
收藏
轉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