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多義是由詞的基本義引申而成的,我們如果從理解詞的基本義入手來理解和掌握它的
引申義,就能夠辨析清楚各個義項之間的關系。
基本義指一個字的最早詞義,如“向”的最早詞義是“朝北的窗戶”,“走”的最早詞義是“跑”
等。一般來說,一個字在古漢語字典里面的第一個義項就是它的基本義。詞義從基本義出發(fā),沿
著不同的方向,向相關的方面延伸而產生的一系列新義,叫作引申義。下面以“引”字為例加以
說明。
“引”的本義為“開弓”,指人把弓弦拉開,如“將軍夜引弓”(《塞下曲》);后來引申為“延長”,如
“屬引凄異”(《三峽》);又引申為“拉,牽拉”,如“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
一個詞往往有眾多義項,那么,我們怎樣確定它在一篇文言文中用的是哪一義項呢? 一是需
要識記和積累,掌握文言實詞的基礎知識,特別是重點詞語的常用義項;二是要學會利用自己的
知識儲備,根據語境對其進行合理引申,推測詞在語句中的含義。下面介紹幾種推斷實詞詞義的
方法。
1.溫故知新法。
對于一些不理解的詞,我們可以聯(lián)系課文進行遷移。先回憶它在哪些課文中出現過,分別是
什么意思,然后思考哪種意思與現在的語境最接近,由此推斷它現在的含義?!耙咕谜Z聲絕”(《石
壕吏》)中的“絕”字不好理解,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三峽》中的“哀轉久絕”,據此可以判斷,“絕”是“停
止、消失”的意思。再比如“瞻前而后顧兮”(《離騷》)一句中的“顧”字不好理解,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
《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據此可以判斷,“顧”是“回頭看”的意思。因此,我
們要學會對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答試題中的一詞多義題。
2.互文見義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語、對偶句、排比句中采用互文形式,在對應位置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因
此,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就可以推斷出另一個詞的含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從
句式結構看,“忠”與“賢”相對,“用”與“以”相對,所以“以”的含義就是“任用、重用”。
3.成分分析法。
根據詞語在句子中的語法位置、功能、作用來推斷詞語的詞性,進而根據詞性推知它的含義。
如“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送東陽馬生序》),本句為對仗句,“帽”與“環(huán)”對應,“戴”與
“腰”對應,“戴”是動詞,可以推斷出“腰”在這里用作動詞,解釋為“腰佩”。
4.隨文斷義法。
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通常有不同的意思,而我們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把詞放到句子
中去理解,根據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究。如本課“自三峽七百里中”和“自非亭午夜分”中的“自”,
根據語境可知:前一句中的“自”為介詞“在”;后一句中的“自”為連詞“如果”。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