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lan 發(fā) 刊 詞
2012 年 9 月于東京
班”的600名學員,以及后來日研中心1000多名畢業(yè)生大都成為中國
日語教育和中日各層面交流的領袖人物和棟梁之才,他們秉持“大平班”的精神氣質,開創(chuàng)現(xiàn)代中國的日語教育事業(yè),為中
日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F(xiàn)在,他們天各一方、年齡不同、職業(yè)有異,但都動情于“大平班”的美好回憶,強調“大平班”
的歷史功績和對自己人生的意義。
今天,在中國的日語教育和中日交流界赫赫有名的人士匯聚在本刊,與我們分享一段彌足珍貴的集體記憶,藉此,
“大平班”學員可以重溫師生和同學情誼,他們的學生以及他們學生的學生加上成千上萬的日語教育者、學習者可以學習先
輩的人生經(jīng)驗,感受中國日語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本專集的發(fā)行確實是中國日語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我們期
待能夠為促進中國的日語教育和中日交流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
接受采訪的人士大都提到一個名字:佐治圭三。他是“大平班”的日方主任,如果說已故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是“大平
班”的倡導者,那佐治圭三就是“大平班”的實務擔當者,即操盤手、班主任。在“大平班”正式實施前的1979年,他就前來
中國培訓日語教師,從1980年到1985年“大平班”實施的5年間,他辭去在日的工作,攜夫人常駐中國,投身到“大平班”
的教務之中,深受“大平班”學員的愛戴,其人格魅力感染并影響了眾多學員的人生觀和事業(yè)觀。當我讀到本專集的后半段
時,我已確信,“大平班”其實是佐治圭三的“大平班”,當我通過“大平班”學員的講述,尋找“大平班”的精神氣質的時候,
我發(fā)現(xiàn)“大平班”的精神集中體現(xiàn)在佐治圭三身上。接受采訪的“大平班”學員強調,由佐治圭三所體現(xiàn)的這種精神在于敬業(yè)
和熱情,讀者諸位可以通過閱讀本專集來感受和體會。
我想與各位分享的是,昨晚我在閱讀佐治圭三先生回憶 “大平班”的一篇文稿時,看到佐治圭三先生引用大平正芳首相
的話,強調舉辦“大平班”的主旨在于“人與人的心的連接、溝通、交流”(人と人との心のつながり)。我以為佐治圭三先
生全心身投入到“大平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敬業(yè)和熱情,其實是在致力于“人與人的心的連接、溝通、交流”,這句話反過來
說就是,佐治圭三先生致力于實踐大平正芳首相“人與人的心的連接、溝通、交流”的宗旨,所以把“心”和“身”都投入到
“大平班”,奉獻給了“大平班”學員,以至于“大平班”學員深切地感受到了來自于佐治圭三先生“內心”的連接、溝通、
交流的愿望和張力,以至于用“心”來回饋,以至于終生難忘。
“大平班”結束已經(jīng)27年了,佐治圭三先生去世已經(jīng)5年了,當年的“大平班”學員或聲名遠播,或著作等身,或桃李
滿天下,但他們都難以忘懷一個名字——“佐治圭三”,只因為當年這個來自于日本關西的人曾用“心”與他們交流。這就
是“人與人的心的連接、溝通、交流”的力量。
當年,“大平班”的學員們回到各自大學,身體力行地實踐“大平班” 的教育思想、方法的同時,也一定潛移默化地傳承
著“大平班”和佐治圭三的精神遺產(chǎn)。
此刻,我在東京的辦公室里撰寫這篇發(fā)刊詞。不遠處就是掀起釣魚島風云的石原慎太郎所供職的東京都廳,街頭不時
有抗議中國的示威活動,電視上不斷播放著中國青年人抗議日本的激烈示威活動——我想起了佐治圭三。既然我們如此這般
與日本糾結在一起,既然我們無法全部清除石原慎太郎們,為了和平,為了繁榮,為了生活能夠繼續(xù),為了事業(yè)能夠開展,
我們應該信奉“人與人的心的連接、溝通、交流”的力量,高揚佐治圭三的精神,培養(yǎng)更多的日本的佐治圭三和中國的佐治
圭三,讓佐治圭三們戰(zhàn)勝石原慎太郎們。
“大平班”與佐治圭三的精神遺產(chǎn)
發(fā)行人 岳立柱
本刊《中國的日語教育》專集發(fā)行以來,受到中國日語教育界的
廣泛好評。在發(fā)行的過程中,不斷地聽到老師們提到“大平班”,評價
其為“中國日語教育的黃埔軍?!?,經(jīng)過深入了解,切實感受到“大平
班”對推動中國的日語教育所發(fā)揮的歷史性作用。以推進中日交流為
己任的本刊,決定在《中國的日語教育》專集發(fā)行的基礎之上,繼續(xù)
編輯發(fā)行《“大平班”的前世今生》專集。本刊力圖翻開中日教育協(xié)力
合作堪為典范的一頁,重溫那段為中國的日語教育奠基的歷史,激發(fā)
我們思考其中蘊含的意義,從而激勵我們在推動中日交流的道路上奮
力前行。
在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以及中國日語教育界許多先輩的大力支持
下,本刊成功采訪了當年“大平班”及作為“大平班”延續(xù)的日本學研
究中心學員的代表性人士。以他們?yōu)榇淼某錾碛诋斈辍按笃?/p>
2012 年 9 月于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