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太和—宮廷夜場

發(fā)布時間:2023-11-08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太和—宮廷夜場

838?元 青花“滿池嬌”紋大碗說明:元青花瓷器最初燒造多應(yīng)波斯地區(qū)王公貴族之需,造型、紋飾、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風(fēng)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纖薄小巧,雋秀素雅之風(fēng)格,往往以器形巨碩著稱。故本品撇口深腹,體量碩大,造型端莊穩(wěn)重。本品碗外壁繪纏枝花卉紋,繪畫自然灑脫,似一氣呵成。碗內(nèi)底繪的青花荷池蓮子圖紋則更是來歷不凡。類似的池塘小景常將以荷葉、蓮花、鴛鴦、鷺鷥、蟲魚嬉水等為主題,描繪了自然界的生機盎然、祥和安寧,此式紋樣古代都稱為“滿池嬌”。它包含了人間愛情、家庭、團圓之意境。著名名物學(xué)家揚之水先生認為,滿池嬌圖案產(chǎn)生于宋,名稱的出現(xiàn)則不晚于南宋。只是名稱之外未作任何解釋,圖案的具體構(gòu)成便難知究竟,與之對應(yīng)的實物自然也不易確,不過其中有荷花是一定的。揚之水先生還考證,“滿池嬌”圖案其源還可以追溯到遼代四時捺缽制度中的“春水”、“秋山”,即遼代皇帝每年春秋兩季必趨某水某山行獵,乃名春獵之水為春水,秋獵之山為秋山。遼金的春水秋山,可可以說秋山是偏金戈鐵馬的題材,滿池嬌是偏清新柔雅的題材。而春水之所以日漸流行,則是因為當(dāng)民族需要強悍時,秋山題材便會多一些,當(dāng)民族強大了,人心思安,也希望過上安逸生活,... [收起]
[展開]
太和—宮廷夜場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101頁

837?清乾隆 仿汝釉高足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本品器型規(guī)整,高足外撇,盤腹較淺,通體施仿汝釉,釉色淺藍帶灰,有乳濁感,圈足露胎處有黑色護胎釉,

圈足露胎為古銅色,而不是常見鐵足之黑褐色,這正是唐英《陶成紀(jì)事碑記》中記述的“仿銅骨無紋汝釉,

仿宋器貓食盤,人面洗色澤”。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體窄邊款,此盤款識為乾隆高足器標(biāo)準(zhǔn)寫法。

摹古是十八世紀(jì)清宮工藝制作追求的主要精神,在雍干二帝的引領(lǐng)下其體現(xiàn)在御瓷方面則是對趙宋諸大名窯

的精心仿造以外,開創(chuàng)之功成就清宮御瓷新篇章。

乾隆皇帝對汝窯的摹造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時常將內(nèi)府舊藏汝窯實物或制樣發(fā)至珠山御窯廠讓唐

英臨摹。除忠實性摹古外,乾隆皇帝還強調(diào)化裁式摹古,選取合適的造型施以仿汝釉,追求釉色的相似。投

入可謂不計工本,御窯廠在唐英的勤勉帶領(lǐng)下于摹造汝窯方面成就顯赫,大有青出于藍之勢。

17.5 cm. D

RMB: 150,000 - 300,000

第104頁

838?元 青花“滿池嬌”紋大碗

說明:元青花瓷器最初燒造多應(yīng)波斯地區(qū)王公貴族之需,造型、紋飾、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風(fēng)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

之纖薄小巧,雋秀素雅之風(fēng)格,往往以器形巨碩著稱。故本品撇口深腹,體量碩大,造型端莊穩(wěn)重。

本品碗外壁繪纏枝花卉紋,繪畫自然灑脫,似一氣呵成。碗內(nèi)底繪的青花荷池蓮子圖紋則更是來歷不凡。

類似的池塘小景常將以荷葉、蓮花、鴛鴦、鷺鷥、蟲魚嬉水等為主題,描繪了自然界的生機盎然、祥和安寧,

此式紋樣古代都稱為“滿池嬌”。它包含了人間愛情、家庭、團圓之意境。

著名名物學(xué)家揚之水先生認為,滿池嬌圖案產(chǎn)生于宋,名稱的出現(xiàn)則不晚于南宋。只是名稱之外未作任何解釋,

圖案的具體構(gòu)成便難知究竟,與之對應(yīng)的實物自然也不易確,不過其中有荷花是一定的。揚之水先生還考證,“滿

池嬌”圖案其源還可以追溯到遼代四時捺缽制度中的“春水”、“秋山”,即遼代皇帝每年春秋兩季必趨某水某山

行獵,乃名春獵之水為春水,秋獵之山為秋山。遼金的春水秋山,可可以說秋山是偏金戈鐵馬的題材,滿池

嬌是偏清新柔雅的題材。而春水之所以日漸流行,則是因為當(dāng)民族需要強悍時,秋山題材便會多一些,當(dāng)民

族強大了,人心思安,也希望過上安逸生活,自然池塘小景更讓其向往。

隨著元朝建立,社會安定以后,蒙元貴族也愛上了池塘小景式的田園生活,滿池嬌作為官方題材大量出現(xiàn),

為元代貴族階層專用紋飾,常見諸于其織品服飾和金銀漆器之上,元朝典章制度曾明文規(guī)定平民百姓禁用。

元人柯九思所作《草堂雅集·宮詞十五首》中有詩云:“ 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

御衫繡作滿池嬌。” 柯氏還自注云:“天歷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另外,元代《可閑老人集》

(卷二)亦載:“鴛鴦鸂滿池嬌,彩繡金茸日幾條。早晚君王天壽節(jié),要將著御大明朝?!笨梢姖M池嬌是一種

宮廷服裝圖案的名稱,此式紋樣受元朝上層貴族之喜愛程度。

然而滿池嬌紋樣從服飾上轉(zhuǎn)換到景德鎮(zhèn)之瓷器上還經(jīng)歷了一番艱辛過程。公元 1278 年,元政府于景德鎮(zhèn)設(shè)

立浮梁磁局專司燒造一事,朝廷御用與賞賜外銷瓷器皆由其所出。蒙元之世,朝廷與中西亞地區(qū)政治經(jīng)貿(mào)往

來最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兩地文化互動交流成就斐然。彼處先進工藝亦為中原所汲取,其中瓷器

一項尤為顯著。元·許有壬《至正集》卷九“馬合馬沙碑文”載:“西域有國,大食故壤,地產(chǎn)異珍,戶饒良匠。

匠給將作,以實內(nèi)帑。”此文獻揭示當(dāng)時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參與瓷器的燒造,提供重要的技術(shù)支持。

此時在波斯陶器上廣泛使用已逾三百年之久的鈷藍料傳至景德鎮(zhèn),與本土得天獨厚的燒瓷技術(shù)相結(jié)合,遂才

成就了這享譽四海的元青花滿池嬌大碗。

參閱:元 景德鎮(zhèn)窯青花“滿池嬌”紋花口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 景德鎮(zhèn)窯青花蓮池鴛鴦紋碗,武威市博物館藏。

31 cm. D

RMB: 1,000,000 - 1,500,000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武威市博物館藏

第108頁

839?明永樂 青花纏枝連紋缽式洗

說明:本品造型均別致秀巧,制作周正考究,質(zhì)地溫潤細膩。外壁通以青花巧飾月季連枝,觀其月季紋,線條多變,

花瓣、枝葉鉤勒瀟灑自然,花瓣旋卷而發(fā),柔瓣散舒,幽芳怒綻。整器紋飾布局疏密得當(dāng),枝葉蔓延,青花

發(fā)色濃艷,鐵銹斑明顯,為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所致效果。

永宣之際,為弘化天朝圣德,諭遣中官鄭和七下西洋,中外往來遂變密切,瓷器一項,深為當(dāng)?shù)刭F族喜愛,

故西下寶船之中不乏用于賞賚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視窯業(yè),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廠,設(shè)有司專備窯事以

供御用和賞賚,較之元朝浮梁磁局,規(guī)制更宏,技術(shù)精進,所出之品,為世所珍。

7.5 cm. H; 10 cm. D

RMB: 1,500,000 - 2,000,000

第112頁

840?明萬歷 青花五彩龍紋方花觚

來源:1. 法國藏家舊藏;

2. 阿姆斯特丹蘇富比(封面)2002 年 5 月 22 日 Lot103

款識:大明萬歷年制

說明:萬歷五彩素負盛名,以紅綠二彩熾烈取勝,對比強烈,奪人心魄,此式四方五彩騰龍花觚當(dāng)為其中杰出之代

表,造型樸拙古雅,胎體厚重堅致,外壁口沿繪一周回紋,其中一面雙方框內(nèi)書寫“大明萬歷年制”楷書橫款,

筆道遒勁,古拙穩(wěn)健。觚之上部與下部四面皆繪以五彩壽山福海騰龍穿花紋,神龍姿勢各異,升降交錯,動

感強烈。觚之中部四面皆貼飾獸首,模印精湛逼真,與諸彩搭配之下倍覺威猛有神。獸首兩側(cè)裝飾對稱升龍,

上部則是趕珠騰龍,典雅尊貴,頗見精致之氣韻。底部淺足無釉。其施彩風(fēng)格豪邁,繁縟華麗,色澤濃妍,

變化豐富,紅彩蒼雅深沈,一如棗皮之色。綠彩厚潤而翠意閃現(xiàn),極具厚實質(zhì)感。黃彩鮮明而不俗,仿若金

箔貼附。筆意稚拙可愛,諸彩相配得當(dāng),相互輝映。所見諸龍飄逸靈動,極具神采,自有萬歷時期粗獷之風(fēng)

格?!秳拧ぞ硐率焚澰唬骸叭f歷五彩,草昧初開,往往顯其拙相,……皆非尋常匠手所能幾及?!北酒?/p>

之面貌正是對前賢感悟的最佳詮釋。

萬歷一朝瓷質(zhì)花觚式樣豐富,大小不一,多為恢宏磅礴之作,青花、五彩皆有,當(dāng)中以貼塑獸首者最為尊貴。

較之同類,本品獨特之處尤為顯赫。

第一、常見萬歷花觚僅見左右兩側(cè)飾有獸首,但本品則見四面皆是,殊為珍罕!四獸首以青花繪畫面貌,以

綠彩點眉須,以礬紅涂口部,以示威猛之狀,自然令本品無論從任何角度觀賞皆可領(lǐng)略獸首的古韻。

第二、萬歷花觚紋飾豐富,其中不乏龍的題材,數(shù)量上最多亦只有十余條,而本品上下總共裝飾二十條騰龍,

是萬歷花觚乃至萬歷御瓷之中裝飾龍的數(shù)量最多的器皿,異常尊貴!憑此點足以傲視同群,為眾藏家所厚愛!

第三、本品成造技術(shù)、難度為同類之最。萬歷時期內(nèi)府所出御瓷制樣皆是百般奇巧,或玲瓏,或方器,或大缸,

往往竭眾匠之力尚難為之,更有燒造難成之苦,百中不得一二之虞。本品造型設(shè)計頗見匠心獨具,制作工藝

極為復(fù)雜,景德鎮(zhèn)稱此類器物為“鑲器”,無法拉坯,只能拼合方成,本品自上而下在結(jié)構(gòu)上分六部分,均需

單獨修整成形,最后一一拼接,如此工序而成的器皿在燒造當(dāng)中更易疵裂變形,因此力求造型周正,實是百

里挑一。四個獸首的制作亦費盡心思,需要印坯和細心雕剔,極費人力與時間,稍有不慎,前功盡棄。以上

二個工序繁復(fù),頗為不易,對此乾隆朝著名督陶官唐英深有體會,他在乾隆八年奉敕編撰《陶冶圖說》第七

編“琢器造坯”中記述:“其鑲方棱角之坯,則用布包泥,以平板拍練成片,裁成塊段,即用本泥調(diào)糊粘合,另

有印坯一種,系從模中印出,制法亦如鑲?!泊伺魈ビ袘?yīng)錐拱雕鏤者,俟干透定稿付專門工匠為之?!?/p>

此類四方“鑲器”深為萬歷皇帝所喜,然燒造極為不易,往往導(dǎo)致器物疵裂變形,為當(dāng)時窯業(yè)之大患。故《明

神宗實錄》載,萬歷十二年(1584):三月己亥“工科都給事中王敬民極言瓷器燒造之苦與玲瓏奇巧之

難。得旨,棋盤、屏風(fēng)減半燒造?!比槐酒菲餍突局苷?,無明顯變形之虞,是為萬歷官窯不可多得之佳作。

另外,此造型的設(shè)計與紋飾的布局構(gòu)圖關(guān)系密切,例如本品在造型上分出六部分,設(shè)計者正是借助造型的變

化為繁復(fù)的紋飾提供有效的過渡,每一部分均獨立成圖,彼此又相互呼應(yīng),從而達到紋飾雖然繁復(fù)致密,但

整體構(gòu)圖層次清晰的效果。

本品造型新奇別致,裝飾妍麗繁縟,造型層次豐富,集彩繪、模印、堆塑、浮雕諸項技法于一身,相互輝映,

各見其妙,其裝飾風(fēng)格為萬歷一朝御瓷之罕見,當(dāng)為萬歷御瓷花觚之翹楚。

37 cm. H

RMB: 1,200,000 - 2,000,000

1928 年出版的《中國古陶金石展觀》

之五彩龍方尊有兩件,山中商會。

阿姆斯特丹蘇富比,

2002.05.22 拍賣會封面

第114頁

841?清乾隆 斗彩纏枝蓮紋方盆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此盆方正,制作均極工致,整體線條流暢,端正別致。底部四小足挺立,襯體而生,如同宮殿一角,屋檐瓦

礫,又像是祭壇臺足,莊重神秘。盆外壁以斗彩繪纏枝蓮花,邊角對應(yīng)繪有變形幾何蓮瓣,是清代瓷器多見

的紋飾題材。勾勒靈動,色澤深入胎骨。筆劃老橫,構(gòu)圖排列精細,錯落有序。圖案性強,苛求繁縟,嚴(yán)謹(jǐn)

卻不失趣味。紋飾繁縟,取意于西洋洛可可式樣,氣息富貴華麗,與清宮《活計檔》、《陳設(shè)文件》記載,

現(xiàn)今大部分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之乾隆洋彩花紋風(fēng)格相類。

斗彩初創(chuàng)于明朝宣德年間,是一種以釉下青花勾勒,再以釉上彩繪填彩的方法。其工藝在成化年間趨于成熟,

最為有名,而至清朝尤以推崇,受到了皇家貴族的親睞。清代斗彩一改前朝質(zhì)樸、素雅的風(fēng)格,大多繪畫精工,

處處細筆勾勒,平涂無余。以紅、綠、黃、藍顏色相平襯于青花勒線之內(nèi)、青釉之下,表現(xiàn)出的蓮花,成色

穩(wěn)定,疏朗有致,在瓷胎點點留白之上爭相斗艷,綻顯清雅、華麗,頗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diào)’之品性。

曾有名家言“清代彩瓷變化繁賾,幾于不可方物”,所言不虛。

12 cm. D

RMB: 200,000 - 400,000

第116頁

842?清乾隆 斗彩八吉祥紋折腰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此類盤始燒于乾隆本朝,其后成為清代官窯的傳統(tǒng)品種。此盤以斗彩為飾,外壁繪折枝蝴蝶蘭、石竹花等纏

枝花卉紋,枝藤翠綠,花瓣綻開,色彩絢麗;內(nèi)壁中心繪輪菊紋,以壽桃、纏枝蓮花相擁,構(gòu)成月華錦紋。

腹部繪八吉祥圖案,配以不同花枝,系不同綬帶。盤內(nèi)外構(gòu)圖一松一緊,一簡一密,對比鮮明。這件折腰盤

樣式特殊,輕巧別致,斗彩裝飾復(fù)雜、明快,得之不易。全器勾描精細,繪畫精整,顯示皇家制品的至精之道。

20 cm. D

RMB: 200,000 - 300,000

第118頁

843?清道光 斗彩夔鳳穿花紋盤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說明:拍品為清代御窯經(jīng)典品類,制式雋雅,端正秀巧,器身滿施白釉為地,釉面光潤潔凈,外壁以斗彩繪四組夔

鳳,間以折枝花卉相隔,夔鳳與周邊花卉翅蔓相繞,交互錯落,層次豐富。盤心青花雙圈內(nèi)飾穿花夔鳳紋,

中央繪折枝花卉,三只色彩各異的夔鳳圍繞舞動。整器圖案繁密精細,配色絢麗相宜,工藝精良,繪制細膩,

紋飾華美,富貴祥瑞。

鳳紋寓意“天下太平,萬物安寧”,斗彩夔鳳紋是清乾隆時期以來官窯瓷器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此對盤諸色交輝,

頗見雅韻。體現(xiàn)了宮廷制器卓越的藝術(shù)水準(zhǔn),實為道光官窯中的經(jīng)典之作。

15.5 cm. D

RMB: 100,000 - 200,000

第120頁

844?清康熙 青花五彩龍鳳盤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說明:此盤內(nèi)外皆以五彩為飾。除紅、綠、黃等主色外,還有釉上青花,加褐彩,使畫面愈加富麗醒目,五彩繽紛。

整器以五彩繪龍鳳穿花紋飾,飛龍舞鳳,構(gòu)圖繁密,畫意華美。盤心雙圈內(nèi)飾追龍趕鳳,圍繞中心間次排列,

龍鳳各二,四首相對,中間以牡丹花卉間隔開來;內(nèi)壁亦繪有雙龍雙鳳,龍鳳紋隨形作環(huán)繞配置,周圍填花卉,

雍容華貴 ; 盤外壁與內(nèi)壁構(gòu)圖相似,繪雙龍雙鳳,與內(nèi)壁的龍鳳纏枝紋相互輝映。盤底雙圈書“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兩行楷書款。

五彩龍鳳紋盤、碗類始見于明萬歷。龍鳳紋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裝飾題材之一。龍為百獸之長,鳳為百鳥之

王,屬于神獸瑞鳥。由龍鳳組成的畫面,稱為“龍鳳呈祥”,屬于內(nèi)府專用經(jīng)典的吉祥紋飾。常見御瓷之中多

裝飾一對或二對龍鳳紋,但本品則品格非凡,一器之上裝飾六對龍鳳紋,有清一代唯見康熙一朝出現(xiàn),后世

清宮御瓷再沒見同類燒造。

龍鳳寓意吉祥,構(gòu)圖疏密得當(dāng),為康熙五彩官窯典型器,海內(nèi)外重要公私收藏機構(gòu)均有典藏。

32 cm. D

RMB: 500,000 - 800,000

第123頁

845?清雍正 斗彩團菊紋碗

來源:法國藏家舊藏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說明:此碗內(nèi)素白,外壁繪斗彩團菊紋四組,間隔綴飾卷草紋。圈足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方章青花款識。全碗

敷色妍麗清新,姣美典雅。團菊紋為團花紋中較為珍貴的品種,尤其雍正皇帝甚愛菊花,舉凡雍正一朝宮廷

瓷器,以菊為飾者,均頗受珍視。雍正御瓷于摹古成窯青花、斗彩二類,極得原物之神韻,成就斐然,致使

后者難步后塵,此外雍正時期還在康熙斗彩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出斗粉彩品種,使斗彩瓷器更加柔美華貴。本品即

為一例,以成窯斗彩為范,化裁而成。其胎體輕薄,釉質(zhì)瑩潤,輕巧可人,外壁繪團菊花四組,曲婉的瑞草

將其分隔,團菊花繁葉茂,飽滿豐富,卷草花卉舒展優(yōu)雅,主次相映間,匠心彰顯而雅韻頓生,宛如一幅精

美的宋人團扇工筆畫,使人如聞清香,如沐春風(fēng)。此碗設(shè)色豐富,花葉勾脈細膩,填彩準(zhǔn)確,繪工精湛,諸

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內(nèi)廷恭造風(fēng)格。彩瓷設(shè)色之難尤甚,濃艷過度流于媚俗,淡薄不足失卻本意,

唯獨雍正一朝畫筆逸麗清新,構(gòu)圖別具一格,將兩者巧妙融匯于一體,雅致脫俗。究其原因,乃源于胤禛高

雅的審美,其非常留意宮廷藝術(shù)品的制作,對瓷器紋飾講究“文、雅、精、細”,設(shè)色搭配參考古畫,得其精髓,

故能運用自如。正是如此般執(zhí)著追求,令雍正彩瓷以超群脫俗的形象獨步有清一代,大放異彩。

12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第124頁

846?清雍正 斗彩竹石梅花紋小罐

來源:Anthony du Boulay Collection(日內(nèi)瓦佳士得 1980 年前總裁)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說明:此罐以青花斗彩折枝梅花竹石為主體紋飾,畫面疏朗淡雅,梅蕊含苞而放,歷寒雪而暗香愈濃,兩側(cè)翠竹橫

欹而出,碧葉經(jīng)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宋·林景熙《霽山集》四《五云梅舍記》中:“即其居累土為山,

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頸肩一周青花弦紋,腹下一周雙線紋。足內(nèi)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書

六字雙行款。此小罐釉質(zhì)潔白瑩潤,器型小巧,甚為難得。 雍正御瓷以小巧纖柔見長,予人清秀幽雅之美。

本品玲瓏別致,造型豐滿盈握。其畫筆清妍揮灑,布局章法儼然,青花一色,濃淡變化豐富,此小罐無論造

型、畫工、胎釉、寫款皆無一不精,品格之高,猶可珍之。

11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第126頁

847?清道光 青花纏枝蓮賞瓶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說明:此賞瓶頸部輪廓秀美,腹部渾圓,外足端起唇邊,以雙層纏枝蓮紋為主題紋飾,底部施白釉。道光時期的纏

枝蓮紋賞瓶的器型與嘉慶時相近,但頸部較嘉慶器稍粗,球形腹稍扁,圈足足墻略厚,釉面上可見極細皮膚

紋樣皺紋,在紋飾上留白較多,釉色相對較白,此器則具道光瓷器的典型特點。外壁滿繪青花紋飾,以弦紋

分隔??谘赝怙椇Ky及如意云頭紋,頸部飾蕉葉紋、回紋,肩部繪纏枝花卉和如意云頭紋。腹部以勾連纏

枝蓮紋為主題圖案,近足處飾蓮瓣紋,足墻飾卷葉紋。層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制器考究,典雅雋秀。蕉

葉紋使頸部愈顯修長優(yōu)美,纏枝蓮卷葉繁復(fù),花卉靜美雍容,青花發(fā)色純正妍麗,繪制用筆著意摹仿永宣器,

點染鐵銹斑狀的觸點,繪畫工整嚴(yán)謹(jǐn),用筆流暢自然,與乾隆時期制器相比亦毫不遜色,為道光朝青花的典

范之作。

賞瓶因其外形俊秀、線條柔美、比例協(xié)調(diào),深得清朝歷代君王的喜愛。其器形為雍正督窯官唐英“參古今之式,

動以新意,備儲巧妙”而奉旨審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專用于賞賜功臣,賞瓶成了玉堂春瓶的

專指代稱。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圓腹,圈足。乾隆后每朝相襲,名稱、器形及用途從未改

變,延用至宣統(tǒng)時期,成為清代瓷器生產(chǎn)中的一個傳統(tǒng)器型。賞瓶的器型優(yōu)美,適合于在器上繪制紋飾,賞

瓶賜于功臣之后,此器將被放置于較為明顯的地方,便于臣子觀賞,感受皇恩。一般采用固定模式的紋飾,

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蓮”代表“廉”,“青”“蓮”合在一起,

包含著封建社會的意愿,希望時政“清廉”。品種以青花、粉彩為主,民窯也多有燒造。

38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第128頁

848?清同治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款識:大清同治年制

說明:此式賞瓶為清宮官窯傳統(tǒng)品種,自雍正起歷朝均有燒造。拍品造型優(yōu)美,釉面瑩潤,青花發(fā)色穩(wěn)定雅致,繪

畫流暢,在晚清青花賞瓶中堪稱難得。此類賞瓶于清代稱為“青花起線玉堂春瓶”。民國學(xué)者鄧之誠在其所著

《骨董續(xù)記·卷二》中曾記載:“得九江關(guān)光緒二十六年分大運傳辦磁器報銷清冊四種”其中青花起線玉堂春瓶,

平均成本為每件二兩四分銀。同治朝賞瓶傳世較為少見,而此器制作精良,頗為難得。

37 cm. H

RMB: 400,000 - 600,000

第130頁

849?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折枝花果紋盞托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本品通體施白釉,外壁以青花釉里紅裝飾,口沿繪回紋,肩部垂如意云頭,下以釉里紅繪顆粒飽滿的石榴,

托盤上以青花釉里紅繪折枝花卉四組,足墻上繪變形蓮瓣紋,青花呈色靚麗,釉里紅鮮潤奪目,交相輝映,

在同類器中實屬上佳之作,不可多得。內(nèi)足墻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

有清一代,常見的瓷質(zhì)盞托,屬承酒圓一類,托口較小。而本品造型取材于宋器,托口較大,為承茶盞之用。

因飲茶風(fēng)尚變化,清代已不使用宋式茶盞,而本品之造型直追宋器,很有可能是為陳設(shè)宋盞而燒制,尤為特

殊,值得關(guān)注。

器物上所表現(xiàn)的石榴紋,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紋樣題材,常被運用于佛教圖案中,而且有各種變體形象,

明清時期,石榴紋則成為傳統(tǒng)的吉祥紋樣,以寓多子多福。青花釉里紅,由于青花得著色劑是鈷,釉里紅得

著色劑是銅,它們對窯爐內(nèi)化學(xué)氣氛的要求氣氛不一樣,況且在高溫下,其化合易起變化,對彩瓷的呈色影

響很大,燒成就比較困難,產(chǎn)量很少。

17 cm. D

RMB: 200,000 - 300,000

第131頁

850?清乾隆 粉彩白地軋道海水礬紅龍紋臥足杯

來源:香港蘇富比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宮廷茶具在乾隆朝御用瓷器中享有尊貴地位,其精致與華麗亦前所未有,本品即為佳例。本品直口,弧腹,

高圈足微內(nèi)斂,外壁于白彩上以軋道工藝裝飾洶涌的海水波濤紋,其上繪礬紅彩云龍戲珠圖案,二龍神采奕

奕地奔走于火焰間,繪工細膩而嫻熟,毫無猶豫隨意之筆,于細節(jié)處彰顯御窯風(fēng)范。碗底以青花書“大清乾

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軋道工藝是乾隆朝著名督陶官唐英創(chuàng)制的一種瓷器裝飾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狀工具剔劃出花卉圖案,再于

其上作各種裝飾。此技法做工繁瑣,極耗人力物力,向為乾隆朝官窯器的精細之作。本品釉色純美,外壁紅

白二色對比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繪工、刻工均無可挑剔,并飾以繁縟的軋道工藝,其華貴的宮廷氣

息撲面而來。如此色彩艷麗、紋樣繁復(fù)的精細之作,當(dāng)甚為乾隆帝所喜,成對保存至今,極為難得。

參閱:清嘉慶 白地扎道礬紅龍紋碗,北京故宮博物院。

9.5 cm. D

RMB: 300,000 - 500,000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第132頁

851?清道光 釉里紅龍紋碗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說明:本品以明永樂龍紋為原形,蘊涵明初景德鎮(zhèn)御窯含蓄尚風(fēng)。碗皆微撇口,深腹,圈足。器罩施白釉,外壁以

釉里紅為飾,口沿、圈足以弦紋為飾,腹部主體紋樣為暗刻云龍趕珠圖,碗心亦飾云龍圖。行龍呈爭珠之姿。

龍首修長,如意云鼻 . 上卷,龍角順貼于首后,龍爪鋒銳有力,龍身姿態(tài)遒勁,背鰭分明,四肢矯健,且于

關(guān)節(jié)后方綴飾龍髯,姿態(tài)跋扈,動勢鮮活。龍鱗描繪精準(zhǔn)而清晰,背部、腹部、爪部、頸部過度自然,周圍

飄帶云繚繞。

11 cm. D

RMB: 50,000 - 80,000

第133頁

852?清嘉慶 青花八仙人物碗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

說明:本品內(nèi)壁釉色爽潔,碗心繪福、祿、壽三星松下齊聚,壽星高額拄杖,福星束發(fā)指點,祿星戴冠持笏,曠空

山野之間,逸趣閑情,碗外壁青花雙弦紋兩周分列口沿、圈足,腹部青花繪制“八仙過?!眻D,釉色晶瑩清亮,

青花發(fā)色純正。底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八仙乃傳說中道教的八位神仙,流行于明代中期,因當(dāng)時道教興盛,而尤以嘉靖、萬歷兩朝為甚,之后八仙

紋及以其法器為代表的“暗八仙”便成為中國工藝美術(shù)的傳統(tǒng)裝飾,根據(jù)傳說故事,有八仙過海、八仙祝壽、

八仙捧壽等圖案。青花八仙圖碗為清代官窯傳統(tǒng)品種,創(chuàng)自雍正時期,乾隆朝將細節(jié)稍作變化,使其定型成

為后世典范。此碗八仙賀壽題材與福祿壽三星圖集于一器,滿覆裝點,青花繪筆流暢,深淺暈染,明暗有序,

造型小巧,胎細釉瑩,具祈福祝壽之美意,應(yīng)為恭?;实蹓鄢街鳎蔑@嘉慶官窯風(fēng)范。

10.5 cm. D

RMB: 100,000 - 200,000

第135頁

853?明正德 綠彩暗刻云龍紋碗

款識:大明正德年制

說明:此碗內(nèi)外及圈足內(nèi)均施白釉。內(nèi)底及外壁均以暗花海水綠彩云龍紋裝飾。此碗工藝繁復(fù),先在已成型胎體上

刻劃海水紋飾,施透明釉后,在暗刻花紋以外的空白處畫出龍的輪廓,將龍身上的釉層剔掉,并在露出的胎

上刻劃龍嘴、發(fā)、鱗等細部,入窯經(jīng)高溫焙燒后,再在露胎處填綠彩,然后入彩爐經(jīng)低溫焙燒而成。內(nèi)底、

口沿及足墻均畫綠彩弦線。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書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白釉綠彩瓷

器始燒于明代永樂時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歷時期均有燒造。

白釉綠彩瓷器始燒于明代永樂時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歷時期均有燒造。明宣德官窯的白釉綠彩,

是明代的稀有珍品。成化時期白釉綠彩已趨成熟,綠彩色澤淺淡,微閃黃色,透明感強。明代正德年間的官

窯瓷器多產(chǎn)于景德鎮(zhèn)?!督鞔笾尽ぬ照酚涊d:“正德初,設(shè)御器廠,專營御器。”

19 cm. D

RMB: 500,000 - 800,000

第136頁

855?明萬歷 仿永樂青花花卉海浪碗

來源:1. 倫敦佳士得,1988 年 12 月 12 日,編號 159;

2. 倫敦佳士得,1995 年 6 月 5 日,編號 155

款識:大明萬歷年制

說明:永宣御窯青花雄渾大氣,獨步古今,后世官民皆仰慕而后摹之,本品乃萬歷御器廠所仿永宣青花慕古之作。

整體造型沈穩(wěn),內(nèi)外滿繪紋飾,碗心紋海水云氣紋,內(nèi)壁繪纏枝蓮圖案;外口沿繪海水波濤,壁飾纏枝蓮紋,

繪畫流暢,青花發(fā)色濃艷,藍中帶紫。底落“大明萬歷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書款。

本品形端莊周正,拉坯成型細膩精致,修足規(guī)整,一絲不茍,頗有“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之感。胎

質(zhì)潔白細膩,釉面光潔,釉汁肥潤,青花發(fā)色明快艷麗。紋飾線條流暢自然,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與刻板,

圖案布局疏密有致,整體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質(zhì)感。纏枝蓮紋為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一,因其結(jié)構(gòu)連綿不斷,

又名“萬壽藤”,有生生不息之意,委婉多姿,優(yōu)美生動,元、明、清時期極為盛行,廣泛應(yīng)用于陶瓷器上。

15.5 cm. D

RMB: 300,000 - 400,000

854?空號

第138頁

856?明萬歷 青花龍紋筆架

款識:大明萬歷年制

說明:此式筆架為萬歷朝新創(chuàng),皆以騰龍為飾,造型有三峰與五峰之別,色釉僅見青花與五彩二種,技法運用或模

制或鏤雕。其先以模具為之成型,前后以釉泥醮合,再依虛實之需鏤雕為器,復(fù)施鈷料入窯燒造。鏤雕是萬

歷官窯熱衷使用的裝飾技法,然燒造極為不易,往往導(dǎo)致器物疵裂變形,百中不得一二,為當(dāng)時之大患。

此筆架其形古拙大氣,底座的設(shè)計別致新穎,一如同時期的明式家具一般,散發(fā)著獨有的文人氣質(zhì)。主體造

型為五峰式,中間騰立正面龍,怒目叱詫,大有呼之欲出之感,兩側(cè)四龍昂首呼應(yīng),須發(fā)前披,凸顯萬歷時

期粗獷之風(fēng)。青花發(fā)色濃艷,釉質(zhì)凝潤,修胎及款式極為老辣,采用鏤空工藝,燒造難度大,在傳世的萬歷

筆架中極為少見。

10 cm. H

RMB: 250,000 - 350,000

第141頁

857?明 五彩龍鳳紋筆船

款識:大明萬歷年制

說明:本品呈長方形,倭角,撇口,隨形圈足。通體五彩紋飾,內(nèi)設(shè)筆擱。胎體致密堅實,火石紅自然明顯,底施

白釉。外壁主題紋飾為龍鳳紋,一龍龍身以濃重的紅彩繪制,另一龍設(shè)青色,填彩準(zhǔn)確,彩色相交處幾無空

隙,讓人不得不佩服繪制之精。底心筆擱上方繪一躍龍,下繪一對龍鳳騰躍于祥云瑞靄之間,底部間繪江崖

海水,內(nèi)、外壁繪龍鳳戲珠彩云紋。由此器上的紋飾來看,應(yīng)為明代宮廷御用之物。龍主陽為天,鳳主陰為

地,并輔以華麗富貴的紋飾,為宮廷用器中之精品。?五彩創(chuàng)自金、元時期,至明嘉靖、萬歷時技術(shù)已非常

成熟,萬歷官窯多有青花五彩器,以色彩濃艷、對比強烈著稱。民國時期,嘉靖、萬歷青花五彩因其獨特的

風(fēng)格受到日本、歐美藏家的推崇,故大批品級極高的萬歷五彩流散海外。

筆船是盛放毛筆的文房用具。毛筆橫臥在船中筆擱上,一只筆船上最多可放置三四支筆。明代屠隆《考盤余

事》中記載了使用方法:“此與直方并用,不可缺者?!惫P船造型別致,但不便于使用,置筆數(shù)量又不可太多,

故漸被筆筒所取代。

參閱:明萬歷 五彩龍紋筆船,摘自《世界陶瓷全集·14·明》p205

31.5 cm. D

RMB: 600,000 - 1,000,000

《世界陶瓷全集·14·明》p205

第145頁

858?明永樂 青花枇杷纏枝花卉紋蓮子碗

說明:本品外壁飾回紋與蓮瓣紋,口沿內(nèi)壁飾波濤起伏的海水紋,腹內(nèi)壁繪纏枝花卉,碗心繪折枝枇杷紋。紋飾炫麗明快,青花

色澤濃艷,并有暈散現(xiàn)象。因碗底心有雞心樣突起,故曰“雞心碗”。另因器形似蓮子,又名“蓮子碗”。該式碗系明永樂、宣

德年間流行的碗式之一,存世頗為罕見。

明代是伊斯蘭教在中國迅速發(fā)展的時期。統(tǒng)治者對信仰伊斯蘭教采取寬松政策,鄭和下西洋和陳誠等出使西域在海陸方面

都加強了同伊斯蘭世界的聯(lián)系,雙方文化交流達到空前盛況。此件青花蓮子碗,其紋飾風(fēng)格便是伊斯蘭文化與永樂御窯瓷

器融合之典范。其豐滿的青花紋飾,以菊瓣、纏枝西番蓮、枇杷紋飾,充盈整只碗身內(nèi)外壁,這種帶有伊斯蘭風(fēng)格的器物

造型、紋飾在迎合永樂大帝兼容并蓄的大國風(fēng)范之外,也符合了西亞伊斯蘭文化區(qū)域內(nèi)民眾的審美與使用習(xí)慣。

此類永樂蓮子碗見有大中小三種尺寸,常見大小兩種,本品為大尺寸者,尺寸紋飾類同著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之一例。

明代是伊斯蘭教在中國迅速發(fā)展的時期。統(tǒng)治者對信仰伊斯蘭教采取寬松政策,鄭和下西洋和陳誠等出使西域在海陸方面

都加強了同伊斯蘭世界的聯(lián)系,雙方文化交流達到空前盛況。此件青花蓮子碗,其紋飾風(fēng)格便是伊斯蘭文化與永樂御窯瓷

器融合之典范。其豐滿的青花紋飾,以菊瓣、纏枝西番蓮、枇杷紋飾,充盈整只碗身內(nèi)外壁,這種帶有伊斯蘭風(fēng)格的器物

造型、紋飾在迎合永樂大帝兼容并蓄的大國風(fēng)范之外,也符合了西亞伊斯蘭文化區(qū)域內(nèi)民眾的審美與使用習(xí)慣。此類雞心

碗除作貢御之用外,另有一部分被送至近東,伊朗阿德比爾神廟亦見有此類瓷碗。

在明代宮廷中,此式大碗亦有考證應(yīng)貢茶道之屬。明初洪武、永樂、宣德、正統(tǒng)四朝之寧王朱權(quán),有著《茶譜》一書,繼

承唐宋茶風(fēng),開啟明清寫著茶書之風(fēng)氣。其自述“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以巨甌大碗點茶,其后分

茶于“啜甌”飲用,并于“茶甌”條內(nèi)以推崇茶碗以“饒瓷為上,注茶則青白可愛”。

燒造用料方面,本品之青花發(fā)色光澤猶如寶石藍,凝重古雅,乃由外進口的蘇麻離青鈷料燒制。其瓷器亦甚特別,可見表

面布滿開片,尺寸雖大卻十分輕盈,全因其是用漿胎燒制而成。永樂漿胎瓷器、茶器存世量極少。全世界僅存三件完整器

的永樂壓手杯有一只明顯亦是漿胎,其表面和本品一樣布滿開片。

據(jù)劉新園著《高嶺土史考》從文獻記載來看,景德鎮(zhèn)制瓷原料被朝廷獨占并宣布為“御土”始于元。明代把麻倉土作為官土,

必從元代繼承而來。明代的所謂“官土”就是元代的“御土”,含義相同,僅字面差異而已。由此推知,此件青花墩式碗的制胎

原料應(yīng)是麻倉土,而不是高嶺土。麻倉土的特征是白而不細,有很多氣孔。制作漿胎時,不過是在基胎里外施以泥漿,形成“漿

衣胎”,“漿衣胎”好比內(nèi)衣。陰干后,勾描青花圖案,再罩上透明釉即可入窯燒成。燒成開窯過程中,由于基胎和薄漿的收

縮率不同,就形成粹美的紋路。民國時期出版的《飲流齋說瓷》其文曾幾次提到“漿胎”瓷器。本品正可與文獻印證。

而本品的折枝花果紋飾以最上等蘇麻離青鈷料描繪,內(nèi)口沿繪青花雙線圈,碗心單圈繪折枝菊花;外口沿繪青花單線圈,

壁繪折枝花果紋,輔以雙層蓮瓣,圈足僅飾一道弦紋,非常簡潔。繪畫筆法流暢,色調(diào)明快、藍白相映,典雅秀麗,給人

以賞心悅目的藝術(shù)享受。

《明太宗實錄》載永樂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結(jié)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譴還。謂尚書鄭賜曰 :‘朕朝夕所用中國磁器,

潔素瑩然,甚適于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其中朱棣對于“回回”進貢之玉碗表達出不屑之態(tài)度,

可見在永樂心中,由御窯廠所制的如本品之類的青花瓷碗更為“適于心”,更受其寶愛。

參閱:明永樂 青花菊瓣紋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高 10.3 厘米,口徑 21.2 厘米,足徑 7.6 厘米。清宮舊藏。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壓手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永樂 青花蓮瓣紋蓮子碗,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20.5 cm. D

RMB: 1,800,000 - 2,800,000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第146頁

859?清道光 粉彩花卉紋碗

款識:慎德堂制

說明:該器物口微敞,弧腹,圏足。胎質(zhì)細膩潔白,釉面清亮瑩潤。以釉上粉彩裝飾。外口沿及外底處飾一圈紅底

金彩如意云頭紋。外圍以粉彩繪蓮瓣紋一周。外壁繪制折枝花卉紋,色彩典雅,筆法細膩,望之遂有舒芳香

幽之感。整器紋飾色調(diào)淡雅,描繪精細,造型精巧,精工細作。

慎德堂為道光皇帝在圓明園行宮中的主要生活場所,必定需要大量陳設(shè)和日常用具。道光十二年始,宣宗皇

帝對慎德堂內(nèi)部陳設(shè)的營建更是不遺余力,就瓷器一項而言,每年三度貢瓷當(dāng)中就有二次被送往慎德堂安放

使用,可見宣宗皇帝對此之重視,最終直接導(dǎo)致“慎德堂”款御瓷的出現(xiàn),可為瓷史之名品,品質(zhì)佳良,式

樣妙美,皆在道光年號款瓷器之上,向為藏家所重,一如陳瀏《陶雅》稱道:“慎德堂為道光窯中無上上品,

足以媲美雍正。質(zhì)地之白,彩畫之精正在伯仲間”。

11 cm. D

RMB: 200,000 - 300,000

第149頁

860?清乾隆 洋彩牡丹圖盤

來源:日本關(guān)西藏家舊藏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本品胎骨纖薄堅致,釉質(zhì)潔白,內(nèi)壁以粉彩繪制富貴圖于其上,襯以堅致潔白的釉面,頗具文雅之氣韻。畫

中枝椏數(shù)枝自口沿蜿蜒而入盤內(nèi),橫欹而出,蜿蜒生長,線條剛勁流動,抑揚頓挫。牡丹嬌艷醒目,風(fēng)姿綽

約,粉嫩怡人,綠葉陰陽反側(cè),盡顯搖曳俯仰之姿,筆觸流暢自然,描繪生動逼真。大面積的留白給予觀者

無限的遐想空間。外壁繪纏枝花卉紋,花朵飽滿富麗,點染精細,色彩炫目多變,極為搶眼,主體花朵之間

的蔓草紋,翻轉(zhuǎn)流傳,使用西洋明暗光影繪法,極為復(fù)雜秀美。圈足修整細膩,撫之光潤如玉,底落“大清

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牡丹紋是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以牡丹花為主題。自唐代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愛,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

幸福的象征。宋時被稱為“富貴之花”。故成為瓷器上的流行裝飾。此件乾隆粉彩富貴牡丹紋盤采用工筆重彩,

一絲不茍,將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所謂的洋彩,廣義來說,就是摹仿西洋繪畫技法并同以琺瑯料作畫并在景德鎮(zhèn)完成的彩瓷。較狹義的說法則

是指景德鎮(zhèn)在唐英主導(dǎo)之下運用新煉琺瑯彩料并參用西洋彩繪所燒制的作品。洋彩之名最早出現(xiàn)于雍正一朝。

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曾于其所撰之〈陶務(wù)敘略碑記〉對于洋彩做出以下解釋:“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

洋法瑯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乾隆八年(1743),唐英于《陶冶圖說》第十七編〈圓

琢洋彩〉又對洋彩做出進一步的說明:“圓琢白器,五采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采……所用顏色與法瑯色

同……?!边@兩筆資料表示,洋彩的繪畫風(fēng)格師法西洋,而且所使用的彩料與瓷胎畫琺瑯相同。洋彩一名的

使用自雍正朝出現(xiàn)后,日見頻繁,成為清宮檔案中記錄最多的三種釉上彩產(chǎn)品之一,乾隆朝達到頂峰,從道

光末期開始,洋彩的稱呼逐漸漸少,于清末幾近消失。

21 cm. D

RMB: 100,000 - 200,000

第150頁

861?清乾隆 礬紅描金齋戒牌

題識:齋戒

說明:此齋戒牌以礬紅與金彩相配,華麗中顯典雅,穿通天眼便于佩戴。牌以礬紅彩書“齋戒”字樣,四周對此繪兩

條夔龍相對而望,式樣規(guī)矩,做工精細。

齋戒牌為中國古代行齋戒禮時所置示警牌。明洪武五年令諸衙門各制作木齋戒牌,刻文于上,文為“國有常定,

神有鑒焉”。凡行祭祀則設(shè)置。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應(yīng)齋戒,由太常寺進齋戒牌。清代

沿襲明制實行齋戒,規(guī)定凡應(yīng)行齋戒之人,不得無故不與齋,凡持齋不守戒規(guī)者,必受重罰,各宮托故不行

齋戒,或私自飲用酒等不潔之物者,可削官去爵,為督查官行方便,持齋者均發(fā)給齋戒牌,這就使齋戒牌成

為清宮中的日常用品之一,齋戒牌為清代宮廷齋戒大禮之佩帶用器。

雍正皇帝對祭祀、齋戒非常重視,屢次下諭要求百官并八旗子弟嚴(yán)肅對待。雍正十年,雍正皇帝認為內(nèi)外大

小官員雖設(shè)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懈慢,故酌定齋戒牌的樣式,縮小尺寸,諭令各官員將齋

戒牌佩于心胸之間,并得彼此觀瞻,以期簡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及至乾隆時期十分流行,形式各

異,一般作長方形、橢圓形或葫蘆形,有琺瑯彩、粉彩、五彩瓷質(zhì)以及玉質(zhì)多種,上端有穿孔,可以系繩,

有的下端亦有孔,可系墜穗?!栋搜f壽盛典》中記載,乾隆八旬壽宴賜入宴一至三品文、武、漢官員及部

分四品官員的各式禮品中,即有齋戒牌一項??梢娗鍖m中齋戒牌已作為賞賜出現(xiàn)。

5.5 cm. D

RMB: 100,000 - 200,000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簡易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