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 年第 5 期 的第一性問題和同一性問題只能訴諸實踐和科學的歷史過程才能得到解答。恩格斯的這一根本見解實 際上指明了實踐中思維與存在的現實關聯,而不是思想中的反思聯系。能在論認為,恩格斯從根本上瓦 解了近代反思哲學框架及其問題,但不意味著思維與存在關系不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更不意味著實證 科學興起之后哲學本身的消亡。在能在論看來,思維與存在關系仍然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但理解二者關 系的視角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能在論關注的不是觀念中思維與存在兩個理念之間的反思關系,也不是 實踐過程才能證明的第一性問題和同一性問題——因為第一性問題和同一性問題不是哲學在思維內部 本身能夠解決的,而是思維與存在在實踐中的統(tǒng)一性和否定性問題。能在論對存在的思考實際上就是 在這個意義上把握思存關系。 如果說近代哲學因為批判古代哲學中思維與存在非反思的同一性而推進了人類思想進步的話,近 代哲學在反思框架中構成的思存二元論也構成了人類思維發(fā)展的困境。在思存對立的二元建制中,存 在和思維是兩個相互排斥的絕對理念,思想把握到了思維與存在的根本差異同時也意味著二者在觀念 中的抽象對立。黑格爾在思辨哲學的框架中指明了對立的不是實際生活中的物質和意識,而是被抽象 掉了具體規(guī)定的兩個無限理念,并由此揭示了兩者作為理念本身的同一性。在《哲學史講演錄》的結論 中,黑格爾指出:“哲學到·現在·為止達到的觀·點·就在于:認識到理念在它的必然性里,認識到理念分裂出 來的兩個方面,自然和精神,每一方面都表現理念的全體,不僅本身是同一的,而且從自身內產生出這唯 一的同一性,并從而認識到這個同一性是必然的。哲學的最后的目的和興趣就在于使思想、概念與現實 ····· ·· 得到和解。”[3](P372)黑格爾哲學以思維的方式克服思維與存在兩個抽象概念在思想中的對立,從而將 哲學理解為“精神的和解”。思維中構成的對立最終只能通過思維的勞作去解決,以便達到與現實和解, 因為現實中本來就不存在這樣的抽象對立。黑格爾的統(tǒng)一性哲學由此走到了近代反思哲學的極端邊 緣,并且成為近代哲學乃至整個傳統(tǒng)西方哲學的完成者。只需跨出黑格爾哲學預示但沒有最終跨出的 一步,將思維與存在在現實中的關系提升為哲學主題,反思哲學的框架就徹底瓦解了。馬克思和恩格斯 走出了這一關鍵步驟。他們以《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著作瓦解了與生活和現實相異化的反思哲學。當哲 學從反思哲學的思辨天空回到現實大地,并從感性的生活實踐再度出發(fā)的時候,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就是 另外一番景象了。思維與存在不再是抽象對立的理念,而是在實踐中矛盾地展開著的狀態(tài)和過程,因此 是現實存在本身,是由人作為能在開啟的可能世界。 “能在”這個概念不是用來指相互對立的思維或者存在,而是指人這種具有思維的特殊存在者的存 在,毋寧說人就是思維與存在的統(tǒng)一。青年馬克思曾經指出:“動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 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qū)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 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他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guī)定 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qū)別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 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對象。”[9](P56) “通過實踐創(chuàng)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就是說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 把類看做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做類存在物”[9](P56-57)。人不僅將自己的生命活動而且將自身 之外的他者看作自己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人的生存就是此種對象性意識指引下的對象化活動,因此就是 思維與存在相互糾纏著的可能過程,而不是完成了的存在者或者靜止的存在狀態(tài)。我們因此稱之為“能 在”。人是點亮世界的一道亮光,同時也是世界與自身斷裂的一次裂變[4](P8)。因為人有思維,或者說 世界有能思維的人,存在在人的意志(實踐)和意識(觀念)中作為人的世界對人存在,因此是思維與存在 統(tǒng)一中展開的可能過程和可能狀態(tài)。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作為能在和世界作為可能世界乃是同一 個過程。以人的存在作為能在來建構對這個可能世界的理解,意味著面對思維與存在在實踐中的統(tǒng)一 性這一基本的“事實本身”。以能在為核心概念的能在論就是面對生存現實的存在之思。它以思存的統(tǒng) 一性和否定性思及存在如何存在并且如何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