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
清 珍舍永寶款簋式爐
款識:珍舍永寶
在宣德爐鑒賞體系中,器形、皮色、款識是最為重要的三個方面,此爐形體簡
練素雅,皮色溫潤??谖⒊?,頸略收,鼓腹,圈足,爐耳上方一抽象素體龍首,似口
中吐出一弧狀握把,耳下又突出一塊狀垂物,視之為龍尾。爐底篆書朱文“珍舍永寶”
四字,筆劃轉(zhuǎn)折端方有致,鑄后修刻,峻峭有佳,屬清初常見私家名款,確為爐之珍寶。
口徑 :14.4cm 高 :10.5cm 重 :2227.8g
RMB: 140,000-180,000
099
1615
清 珍舍永寶款簋式爐
款識:珍舍永寶
在宣德爐鑒賞體系中,器形、皮色、款識是最為重要的三個方面,此爐形體簡
練素雅,皮色溫潤??谖⒊?,頸略收,鼓腹,圈足,爐耳上方一抽象素體龍首,似口
中吐出一弧狀握把,耳下又突出一塊狀垂物,視之為龍尾。爐底篆書朱文“珍舍永寶”
四字,筆劃轉(zhuǎn)折端方有致,鑄后修刻,峻峭有佳,屬清初常見私家名款,確為爐之珍寶。
口徑 :14.4cm 高 :10.5cm 重 :2227.8g
RMB: 140,000-180,000
099
1616
口徑 :15.3cm 高 :6.3cm 重 :2015g
RMB: 200,000-250,000
清早期 家藏珍玩之寶款鬲式爐
款識:家藏珍玩之寶
此爐為精銅所鑄而爐壁厚實,銅質(zhì)明亮,器型雖小,然壓手之感強烈,叩之音
色清亮,顫越悠揚,非上好佳銅所不能為。皮色沉厚古雅,包漿自然而成,為好古者
所青睞。此爐平唇、束頸、鼓腹、三足,頸部雙弦線條精準(zhǔn)平行,圓腹光素?zé)o紋,造
型素雅且樸實靜穆,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好。底部“家藏珍玩之寶”刻款,此類家藏款反
映了文人博古之雅好,更視銅爐為傳世之器。
100
出版 1:《吉金——明清銅爐特展》
出版 2:《異云——明清宣德爐集珍》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出版:
1.《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71 頁,圖版 58。
2.《異云——明清宣德爐集珍》,Art Media Resources,262 頁,圖版 46。
此爐為黃銅精鑄而成,質(zhì)地堅密,頗為沉重,爐身表面包漿光潤亮麗,蠟茶皮色,
其色棕黃泛青,似煙霞暈散,古雅中有一分金燦華麗之感,頗具宮廷氣息。
爐型極具特色,整器作三足鼎式,侈口平沿,束頸,扁鼓腹微垂,肩部飾回紋一周,
兩側(cè)飾對稱高浮雕獅首,瑞獅猙獰威武,寬鼻闊吻,額頭臉面突起,雙目圓睜,神采
奕奕,毫發(fā)畢現(xiàn),層次分明。爐身下腹連接三枚象足,作象首造型,象足張弛有度,
姿態(tài)栩栩如生,粗壯的象鼻形神兼?zhèn)洌瑢徝琅c實用并舉,大有扛鼎之勢,吞吐有力。
爐底方框內(nèi)鑄陽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書體中正,線條利落,鑄造清晰,為
爐中佳品。
1617
清早期 獅耳三足爐
口徑 :10.5cm 高 :9.8cm 重 :1115g
RMB: 200,000-250,000
101
1618
口徑 :20.4cm 高 :10.5cm 重 :1892.8g
RMB: 90,000-120,000
清 銅胎嵌銀絲龍紋香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銅胎嵌銀絲龍紋香爐,唇平,口沿較闊,束頸垂腹,
頸部上有對稱獅耳,底部三獸足外撇,整器仿青銅器“簋”的
造型,其兩側(cè)獅首孔武威猛,沉雄霸氣,高額聳闊,雙目炯炯,
鬣毛卷曲,有凜然君臨之姿。爐身鑲嵌銀絲,銀絲作成龍紋,
可見一四爪銀龍游走云間,雙目圓睜、氣勢威嚴。爐底有“大
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造型古樸大方,紋飾精美華麗。
后得者甚愛之,特依其形制配以紅木爐蓋,蓋鈕為瑪瑙制,
實是不可多得的文房珍品。
102
此簋式爐為銅質(zhì),通體鎏金,系清宮造辦處所制。整
體呈圓形,圓口,口沿略外撇,內(nèi)膛打磨精細光滑。雙肩附
夔龍形雙耳,龍尾成耳垂,龍耳附于兩側(cè),勾卷有力,耳為
模仿商周青銅簋,細節(jié)處理十分巧妙。頸部和圈足以方折雷
紋為地分別裝飾夔龍紋和鳳鳥紋,爐身兩側(cè)均以此扉棱為中
心,飾一獸面紋飾。扉棱高高凸起,其兩側(cè)陰線裝飾扉棱紋飾,
獸面紋以此為中心,在方折雷紋的地紋上,獸面紋依此有序
展開。獸面紋兩只眼睛高高凸起,中心為一凹點,細節(jié)生動。
獸面張嘴大開,長耳勾卷,獸面紋內(nèi)為陽線勾畫出紋飾,效
果頗為顯著。高圈足,圈足置四個短扉棱,每區(qū)內(nèi)亦為方折
雷紋上飾兩只夔鳥紋。夔龍、神獸、鳳鳥的細節(jié)及輔紋細如
毫發(fā),簋式爐通體紋飾鏨刻浮凸有致、工整細致,鎏金密實,
華麗異常,造型仍規(guī)整有加,周身堂皇華麗神韻風(fēng)采綽然。
原配木制爐蓋及底座,皆鏤空雕刻纏枝紋,爐蓋上鑲嵌
南紅瑪瑙瓜棱珠。整器金水濃厚,富貴之氣與暗黑色木蓋座
的深沉肅穆相得益彰,于樸實之中顯華麗,帶有濃郁的宮廷
造辦處風(fēng)格。
1619
明 銅鎏金簋式爐
口徑 :12cm 爐高 :7.5cm 重 :848.5g
RMB: 140,000-160,000
103
1620
口徑 :11.5cm 寬 :8.5cm 重 :445.6g
RMB: 90,000-120,000
明末清初 趙德甫紅銅手爐
款識:趙德甫制
此手爐精致小巧,爐取紅銅而制,四瓣海棠形,子母口,蓋面微鼓,蓋沿起線
爐蓋圓形穹頂,蓋面以手工鑿刻成花式網(wǎng)紋狀豐肩,弧腹?jié)u收,平底。通體棗紅皮色。
當(dāng)為手爐中之精品。
自明末始,紅銅手爐的制造工藝逐漸純熟,其中精致者亦列入文人書齋賞用之物。
如明末張鳴岐、王鳳江等人所制手爐,形制精美,并落自銘款識,為時人所熱衷。此
件手爐工藝精妙,落“趙德甫制”鏨款,趙德甫之名號未見于典籍記載,但其工與張、
王等人相仿,故此人亦應(yīng)為明末清初之制爐名手。
104
1621
清 七福軒款手爐
款識:七福軒
明末所制銅手爐多為紅銅質(zhì)地,制作的手爐工藝精湛、性能優(yōu)越,為世人所重。此爐
精銅為材,胎壁厚重,持之墜手。爐近長方,直口溜肩,弧腹?jié)u收,四足,造型圓潤飽滿,
線條婉轉(zhuǎn)柔和,器身光素,爐蓋鏤空龜背紋,間以折枝花鳥,紋飾精美工致,尤其是爐蓋
與爐身極為吻合,雖久用而不松動。底落“七福軒”三字私家款,當(dāng)為銅手爐之精品佳作。
口長 :9.2cm 寬 :7cm 高 :6.3cm 重 :428.4g
RMB: 50,000-60,000
105
1622
明 張鳴岐井欄手爐
款識:張鳴岐制
此手爐小巧精致,品相完美,包漿沉厚明亮。造型簡練精準(zhǔn),線條飽滿,可托
之把玩。爐身八角形,直口,肩外鼓,下腹弧收,平底。蓋圓拱,鏤空工藝裝飾仿竹
編的六角篩孔,幾可亂真,爐蓋與爐身扣合極為緊密。精良銅材,呈色暗黃,暗蘊棗
紅。典雅秀麗,又富于變換,堪稱同類爐中上品。
張鳴岐,明末浙江嘉興人,工藝美術(shù)家。張氏制爐選用精煉紅銅,銅質(zhì)純凈,可塑性強,光澤柔和,
造型樸實而富有變化。張氏手爐的特色是爐體不銹蝕,爐蓋爐身吻合緊密,經(jīng)千萬次開合而不松動。
口徑 :9cm 高 :10cm 重 :520g
RMB: 90,000-120,000
106
1623
清早期 王鳳江制款銅手爐
款識:鳳江
此爐為黃銅鑄成,作扁圓形,直口圓腹,承小平底,上配鏤空編織紋爐蓋,爐
身光素?zé)o紋。爐底刻“鳳江”篆書方款。此爐小巧玲瓏,品相佳美,實為手爐精品,當(dāng)
為藏者珍之。
王鳳江,明朝嘉興人,與張鳴岐、趙一大齊名。善制銅爐,名亞于張鳴岐,而技殊不遜。所制手爐精絕。
款識刻鏤似出鳴岐上,頗異常制。
口長 :8.4cm 寬 :6.8cm 重 :356.5g
RMB: 50,000-60,000
107
1624
明 螭耳獅鈕西番蓮紋方熏爐
此爐體量甚大,高腹深膛,爐身浮雕云間鳳紋,蓋為攀龍鈕,鏤雕纏枝紋,以做出香口,
攀龍怒目四足盤于爐身兩側(cè)做耳,腹徐徐下收,下呈四馬蹄足。此爐造型單取沉穩(wěn)厚重,造型
古樸端莊,官器逼人,鑄造工藝極其精湛。
此爐全身修飾皆有皇室之風(fēng),爐身浮雕云間鳳紋,爐蓋龍鈕霸氣凌人爐耳為兩條螭龍躬身,
表達手法細膩傳神,規(guī)制極其森嚴,有章可循。整體裝飾華麗十分,螭龍與纏枝處理手法與所
見內(nèi)務(wù)府木作,牙作手法一致,可以肯定此爐為清代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之精品。
口長 :17.5cm 寬 :16.3cm 通高 :36.7cm 重 :6625g
RMB: 320,000-400,000
108
1625
明嘉靖 銅朝冠耳獅鈕蓋爐
此爐呈鼎式,配穹頂蓋,蓋面圓雕太獅少獅鈕,兩朝天冠耳從爐腹而上,爐口折邊與巔入
式爐蓋咬合緊密,束頸,鼓腹,下承三獸首束腰足。頸部飾一周地錦,中間分別開光內(nèi)書“嘉
慶庚申孟秋吉日大同程真野翁”和“積善”;腹部飾四處壽桃形開光,正中高浮雕南極仙翁騎鹿圖,
其余三處內(nèi)書“金玉滿堂”、“孝敬先天定”和“詩書復(fù)跔榮”;兩冠耳分別開光內(nèi)書“爐香煙碧萬千秋”、
“瑩燭花紅光奕葉”。
整器造型雍容華美,銅質(zhì)精良,具有濃郁的盛世氣息,此式熏爐可為一例證。器型規(guī)整大
氣,設(shè)計巧妙,紋飾精致、繁復(fù)華麗,寓意吉祥,為難得一見的重器。
口徑 :15cm 高 :40.5cm 重 :6905g
RMB: 38,000-48,000
109
1626
清乾隆 銅嵌寶太平有象薰?fàn)t、箸瓶一組三件
本品為銅太平有象香熏及花觚一對,一套三件,且附帶火箸。品相完整,保存無缺,
歷經(jīng)百年仍成套面世,極為罕見。熏爐以太平有象為題材,身姿沉穩(wěn),做工精良,器
形大氣,造型大方,三象足支撐有力,結(jié)構(gòu)合理;象鼻耳嵌于爐身兩側(cè),高高上翹,
線條優(yōu)美;盧蓋上鏤空蓮花纏枝紋圖案,蓋鈕為一頭俯臥的大象。臥象身穿陰刻蓮花
圖案的象衣,佩戴瓔珞,十分華麗。象背上負寶瓶為鈕,內(nèi)有犀角、蓮花、如意等,
皆是佛教圣物或傳統(tǒng)吉祥法器。
銅花觚一對,大小相當(dāng),搭配適宜。花插為寶瓶象座制式,銅象托著花觚,其
造型源自上古青銅器,并配有鎏金鋪首,通體以纏枝蓮紋為飾,典雅華麗?;掠?/p>
象座,銅象形象生動,鈕首卷鼻,毫不呆板。香熏、花觚均放置于原配云紋寶座之上,
色澤明亮。
北京故宮儲秀宮西里間的條案上陳設(shè)類近的一對,可資參考。因其寓意吉祥,
深得皇家所愛,全套傳世之器物不為多見,令人嘆為觀止,堪稱宮廷案供神品,實為
乾隆朝之珍品。在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上書房等各宮之中均有太平有象形制的陳設(shè),
可見‘太平有象’正是古代帝王對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
H1:20.5cm H2:26cm H3:20.5cm
RMB: 400,000-500,000
110
111
H:13.7cm
L:5.9cm H:4.1cm
RMB: 80,000-100,000
RMB: 30,000-40,000
款識:御制
此花插侈口,直筒腹,平底,精銅為材,色澤沉穩(wěn),外壁以減
地浮雕牧牛圖,一童子牧牛與林間,紋飾清晰,華美精致,底
落“御制”楷書刻款。此花插造型小巧別致,銅質(zhì)精純細膩,精
光內(nèi)斂。
整器銅質(zhì)精煉,銅色燦然,包漿古雅溫潤,宜為鎮(zhèn)紙,造型摹
取自漢代臥羊,作羔羊屈足伏臥式。臥羊的雙目以細陰刻線表
現(xiàn),羊角倒鉤貼拊于后顱,口銜靈芝。軀體豐滿壯碩,肌理分明。
背脊略有起伏,線條圓潤。而其背部線條起伏處,正可擱筆一矢,
以供文房受用,故亦可作筆格用,更至充作暖手或案頭陳設(shè)之器,
置于書案,別有古雅意趣。
1631
清 牧牛圖銅花插
1630
明 銅鎏金羊形鎮(zhèn)
112
1632
元 盤螭紋銅瓶
此盤螭紋筒瓶為元代所制,可為投壺。器形可參閱元代同期堆塑瓷瓶,工藝極
為精細。此瓶為銅質(zhì),唇口外飾一匝方回紋,長頸高浮雕盤螭紋,脊骨出筋狀突起,
長尾細長,彎卷分叉,雙爪緊緊抓附器壁,下承外撇高圈足,粗獷中不失精美。皮色
如熟栗深沉,略有銹漬,造型端穩(wěn)大氣,甚為難得?!队^自得齋叢書別集》中提及,
投壺活動是由射禮發(fā)展而來的“細”事,特別是與射禮中的燕射有直接關(guān)系。
H:14cm
RMB: 160,000-200,000
113
1633
L:10.3cm W:10cm H:18.1cm
RMB: 80,000-100,000
清道光 道教龍鈕銅印
邊款:道光庚戌中秋上浣,弟子梁意誠敬送;中流古廟
印文:東廚司命九靈兄皇定福真君寶璽
此印為清代道教所用之物。印為道教十分重要的法物,為象征天界、神仙權(quán)威
的印章。印面以尊神名號、道士職司或仙界職司之名為多見。由印文可知此為灶王爺
法印。灶王爺是我國大江南北人民都會共同供奉的神仙,他的全名為東廚司命九靈元
王定福神君。此印龍體修長遒勁,雕工流暢有力,龍眼炯炯有神、表情栩栩如生,為
道教篆刻藝術(shù)之代表。
114
1634
H:45cm
RMB: 80,000-100,000
明 胡人獻寶銅燭臺一對
此燭臺呈胡人頂雙承盤式。胡人形象粗
獷,眼若銅鈴,闊鼻直口,頭戴抹額,
須髯卷曲,身披飄帶,胸前飾瓔珞,下
身著短裙,裙褶自然。一手撐于腰部,
一手上托,雙膝微彎,腳踩底座。原裝
燭扦,下接大小兩個蓮葉狀承燭淚小盞,
中間靠一段浮雕云龍紋圓柱相連。燭臺
造型別致,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銅胎
厚重,成對保存,尤為難得。胡人獻寶,
又稱八蠻獻寶、波斯獻寶,象征國力強盛、
天下太平,由唐至清,延續(xù)千年、經(jīng)久
不息。
115
1635
H:17.5cm
RMB: 350,000-400,000
明 銅鎏金甪端香薰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此香薰銅制通體鎏金,甪端形。甪端造型莊重威猛,雙目圓瞪,獠牙畢露,體
格魁偉,所呈氣勢威嚴肅穆。雙耳朵外搭,獨角上翹,發(fā)須精雕細刻,繞于頭頂及頸
部兩側(cè)。頭部為蓋,或與頸部相連開合,腹部中空。足帶托泥。工藝上采用陰刻的手
法,包漿渾厚自然。焚香時,香自獸口出,靈獸如生,吐納煙霧。此吉瑞靈獸作此類
熏爐最為合宜。此類爐深受帝王青睞,因其敞開獸口,煙霧涌溢,象征君主廣納諫言,
而多置于君王寶座兩側(cè),寓意江山穩(wěn)固,并顯皇權(quán)至高無上。帶原座 , 存日本舊木盒,
木盒內(nèi)有昭和六年墨書題款。
圖注:原配日本舊木盒
116
117
1636
H:32.6cm
RMB: 100,000-150,000
明 人物騎獅擺件
此件制作工藝繁復(fù),整器以范鑄法分別成型后,再刻
紋飾,氣息樸實敦厚,而毛發(fā)等細節(jié)則開絲精細,包
漿渾厚古雅,造型生動,氣勢磅礴。老者面帶微笑,
臉形寬闊,鼻高唇厚,下巴合兩頰均厚實飽滿,面目
表情文雅。頭上戴冠,身著廣袖長袍服,雙手持竹筒
跨坐于青獅之上,袍袖下垂至腳部,雙鞋微露,鞋尖
略向上翹。青獅體態(tài)健碩,全身鬃毛濃密厚重,腿際
火焰迎風(fēng)飄展,其扭頭回望之態(tài),愈顯威猛異常。香
熏分體鑄造,以老者為蓋,青獅腹部中空為爐身,老
者衣緣下鑄一銅釬,以作固定之用,扣合嚴密。獅腹
與嘴相通,燃香之氣可自腹部由嘴裊裊而出,設(shè)計巧妙,
頗見匠心。
118
1637
民國 姚茫父 白銅鎮(zhèn)尺一對
來源:文物商店舊藏
著錄:《集古梁溪 - 無錫文物店精品展》
展覽:集古梁溪 - 無錫文物店精品展
此對鎮(zhèn)紙為銀白銅質(zhì)地。精刻慕古瓦當(dāng)文字,并刻有研究考據(jù)。
上款:寒厓叔祖父大人六旬壽辰,下款:侄孫女誦昭,卓如謹
祝。這件鎮(zhèn)尺的可貴之處在于揭示了二個歷史上比較模糊的事
實 : 其一,孫誦昭以前只知道是無錫籍的北京畫家,但是很少
知道她竟然是無錫明代狀元孫繼皋的后人,又是齊白石的弟子,
當(dāng)是無錫鄉(xiāng)賢之中比較杰出的人物。其二:歷來姚茫父款的白
銅文房以前在琉璃廠出售,但是大都是畫稿,姚茫父真跡卻不多,
而孫誦昭和姚茫父同為北京女子師范學(xué)校的同仁,送給至親長
輩的壽禮,定當(dāng)為精選之珍品。
孫揆均 (1866-1941),字叔方,又名道毅,號寒厓、江東孫叔、叔舫、
老虎、鶴主 ( 來鶴樓主人 ),江蘇無錫人,孫繼皋第九世裔孫。
姚華 (1876-1930),字一鄂,號重光,一號茫父,別號蓮花庵主。姚華
光緒二十三年 (1897 年 ) 舉人,三十年 (1904 年 ) 進士,授工部虞衡司
主事。戊戌變法時東渡日本,就讀于法政大學(xué)。歸國后改任郵傳部船政
司主事兼郵政司科長。入民國后,任貴州省參議院議員,后任北京女子
師范大學(xué)校長。
孫誦昭 (1878-1968),女,字宋若。江蘇無錫人。能詩文,畫花卉。擅
長中國畫。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北京中國畫院畫師。齊白石的女弟子
中的首徒,北京女子高級師范學(xué)校、尚義女子師范學(xué)校教授圖畫。
孫卓如,曾任無錫輔仁女中教員,會吟詩作畫。其夫為胡鴻猷 ( 又名胡徵
若 ) 是 1896 年建立的南洋公學(xué)校早期畢業(yè)生,由清末的郵傳部派送去美
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 Wharton 管理學(xué)院學(xué)習(xí),1909 年畢業(yè)回國后曾任交
通大學(xué)北京分校教授。
L:26.3cm
RMB: 80,000-100,000
119
120
參閱:《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三第 58 頁,揚之水,中華書局,2011 年。
出版:
《CHINESISCHE KUNST》
第 178 頁,圖 438。
本品所附木盒
H:6.2cm
H:7.4cm
RMB: 60,000-80,000
RMB: 20,000-30,000
此銀杯錘擊成形,鏨刻紋樣。圓唇侈口,直壁深腹,杯腹下部略收,
下有托盤,接外撇高足。內(nèi)壁光素?zé)o紋,外壁通飾魚子地紋,
杯腹上部飾一道凸弦紋,高足中部有凸起圓環(huán)??谘叵驴逃幸?/p>
周纏枝花,凸起弦紋之下亦有卷草紋,連綿不斷,花草間長出
累累果實,杯體近底處飾有一圈三角幾何紋,圈足外飾刻纏枝
花卉。本器紋飾滿密,繁而不亂,穿花流暢精彩,布局巧妙,
嚴謹有序。
金銀器類高足杯,常見于唐代,唐代形制更偏向于粟特風(fēng)格。
而至兩宋遼金時期,金銀質(zhì)地高足杯基本出現(xiàn)在北方地區(qū),其
裝飾風(fēng)格與當(dāng)時高足瓷杯類似,其杯身三開窗鏨刻花卉紋飾。
此件拍品與包頭市達茂旗明水村出土純金高足杯極為相似,銀
質(zhì)鎏金,其口沿及底足外撇處雙起線,圈飾卷草紋及花卉紋飾,
中部開窗折枝牡丹,皆鏨刻以麻子地,花葉處鎏金,整器靜美
端莊,金銀分飾渾然一體。
1639
1638
明 銀質(zhì)忍冬紋高足杯
明 銀鎏金花卉紋高足杯
121
1640
H:31.7cm
RMB: 300,000-400,000
清康熙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梅瓶
??清康熙的琺瑯器生產(chǎn)是承前啟后的時期??滴趸实鄯浅O?/p>
愛精美的琺瑯器,在康熙皇帝審美情趣的直接影響下,宮廷琺
瑯器形成了精致、規(guī)整、輕盈、秀麗的風(fēng)格,十分精美宜人,
故宮藏有與此件相類的掐絲琺瑯梅瓶,收錄于《故宮博物院藏
品大系——琺瑯器》中。
??此件琺瑯梅瓶以精銅為胎,造型取自宋元瓷器,梅瓶圓唇,
束頸,豐肩,肩部較平,腹部斜收,圈足平底。通體外壁以掐
絲琺瑯裝飾,自上而下以湖藍色釉為地,裝飾纏枝花卉紋,
掐絲細膩,線條剛勁,枝蔓卷曲自然,蓮花瓣豐腴,是以掐
絲代替筆鋒雙勾而成,腹部纏枝蓮花大朵盛開,枝葉翻卷纏
繞,相互串聯(lián),枝葉造型或大或小,呈現(xiàn)繁密富麗之勢,設(shè)
色布局極為考究,相鄰者以上下顛倒之狀分布,使與整幅畫
面更添裝飾美感,呈現(xiàn)出典型的清康熙宮廷琺瑯作藝術(shù)風(fēng)格。
底部圈足處裝飾蕉葉紋,口部及足緣鎏金,彰顯華美大氣。
122
1641
口徑 :9.3cm 高 :14.7cm
RMB: 50,000-60,000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熏爐
此熏爐以精銅為胎,爐唇口,爐蓋上部鏤雕纏枝花卉紋鎏金璧,蓋鈕隆起呈蓮
瓣形,下部飾纏枝牡丹花卉紋。頸部飾一周倒置祥云紋,兩側(cè)出龍首吞把式雙耳,耳
側(cè)飾回紋,線條粗韌,轉(zhuǎn)折有力。器腹通景以天藍地掐絲琺瑯為飾,腹部中間書“壽”
字紋,下側(cè)蓮花華美豐滿,花瓣亦作彎卷造型,既與頸部蓮花形成呼應(yīng)之勢,顯雍容
雅正氣息。簋器于古代多為祭祀、宴饗之用,乃最高規(guī)格器具,以此表明用者之地位、
身份,此件爐以青銅簋為原型,而與此之外又著掐絲琺瑯工藝裝飾其上,足顯器品之
高貴,當(dāng)為清乾隆宮廷精工之作。
123
1642
清 掐絲琺瑯浮雕云蝠紋三鑲?cè)缫?/p>
此如意銅胎掐絲填藍色琺瑯釉,滿飾纏枝蓮紋,間飾八吉祥紋,如意首部以象
征祥瑞之氣的靈芝為形,如意鑲嵌三瓦子,瓦子為銅鎏金雕飾五福捧壽紋,用料考究。
背面掐絲琺瑯海水云蝠紋,其質(zhì)佳、形美、色艷之宮廷風(fēng)格濃厚,乃禮儀祥瑞佳器。
《尚書·洪范》篇關(guān)于五福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
考終命”之說,分別寓意長命、富貴、健康、樂善好德、平和善終。全器工藝繁復(fù),
做工精湛細膩,制作考究,用料奢華,帶原裝穗子,彰顯出無上的皇家氣勢。此如意
整體工藝一絲不茍,彰顯古樸典雅之韻味,保有濃厚的宮廷風(fēng)格,極為珍貴。應(yīng)為清
中期帝后及王宮貴族把玩、陳設(shè)之物。
L:44.5cm
RMB: 260,000-300,000
124
1643
H:14.8cm
RMB: 40,000-50,000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長頸瓶
款識:乾隆年制 投
此瓶長頸,垂腹,高圈足,口、足沿鎏金,瓶器身以藍釉為地,其上作琺瑯裝飾,掐絲
飾纏枝蓮花紋,花葉柔麗婉轉(zhuǎn),色彩紛呈,藍釉色澤流露沉靜典雅之氣韻,繁花造型彰顯華
貴曼妙之身姿,頗為精妙,是典型的乾隆時期紋飾特點。底書“乾隆年制 投”千字文款。為清
宮琺瑯器的千字文款識。清代造辦處轄下琺瑯作、玻璃作制品常見年款以外另刻單字,取《千
字文》以排序,亦作宮廷用器的標(biāo)記。根據(jù)《清檔》乾隆七年(1742)八月初十日琺瑯作:“太
監(jiān)高玉傳旨:著照建福宮掐絲琺瑯三件一分、爐瓶三式多做些,其款用千字文號數(shù)落款。
125
1644
清乾隆 掐絲琺瑯手卷盒一對
此手卷盒設(shè)計亦極巧妙,其上方一卷內(nèi)設(shè)筒狀抽屜,可由一端軸頭抽拉打開,盛放手卷;
而下方兩卷,則為蓋合嵌套,將上方提起,便可并置兩件手卷。整器設(shè)計精巧,且裝飾繁縟富麗,
宮廷氣息濃厚。
此式卷軸狀的手卷盒,為清乾隆宮廷頗為典型的包裝形制。相似造型者,在清宮舊藏中
可見數(shù)例木刻、雕漆者,掐絲琺瑯材質(zhì)者,相對少見??蓞㈤啞肚鍖m包裝圖典》,第 54 頁,
紅雕漆卷軸冊頁組合裝,即為此書卷題材包裝盒形制之參考。
L:19.1cm
RMB: 60,000-80,000
126
1645
清乾隆 掐絲琺瑯仿青銅器盉
琺瑯仿古鳳首盉,為仿商周時期青銅盉制式,與恭王府舊藏青銅提梁盉形制相類。分
蓋、身二部分,通體藍地,掐絲琺瑯裝飾仿青銅幾何紋飾,整體造型為一鳳鳥,器身鼓圓,
一圈回紋上滿工刻夔龍紋樣,細膩規(guī)整,精致典雅,其上固定環(huán)狀提梁,提梁為昂首虎形,
器身一側(cè)為流,流為鳳首狀,雙目圓睜,高冠長頸,昂首激鳴,底部三飛熊足,有展翅欲
飛之感。蓋面為弧形,也飾夔龍紋飾。本器造型規(guī)整大氣,古樸穩(wěn)重,構(gòu)造巧妙,設(shè)計新穎,
紋飾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制造精致,工藝精美,甚為絕倫。
H:23cm
RMB: 130,000-160,000
127
1646
D:25cm
RMB: 70,000-100,000
清中期 掐絲琺瑯開窗清供圖三足洗
“清供”又稱清玩,其發(fā)源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為香花蔬果,后來漸漸發(fā)
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古器、盆景在內(nèi)的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物雅品。
此開窗繪清供圖三足洗為銅胎,圓形折沿,壁微鼓下收,平底,下附如意紋三足,
體量碩大,造型端莊華美,工整嚴緊。器外壁藍地繪纏枝花錦,口沿足底鎏金,紋飾
繁密而流暢,琺瑯填彩嚴謹細致,色彩艷麗堂皇?;y嵌填紅、黃、綠、白、藍色琺
瑯彩嵌填,色澤純凈柔和,中間夾雜細小沙孔,漆眼大小不一,特征明顯,十分自然。
其口沿處飾一周回紋,其外壁與器底均以掐絲琺瑯纏枝花卉紋裝飾,外壁三面開光,
內(nèi)繪清供圖,整體釉色鮮麗,圖案生動,掐絲技法嫻熟,做工精細,保存完好。
128
1647
清中期 掐絲琺瑯銅板
此件掐絲琺瑯圓形銅板,形制巨大,以藍色琺瑯為地,利用紅、黃、綠、白等
顏色填入掐絲之中。中間四方開窗內(nèi)飾錦帆,外飾百蝶飛舞圖。其功能應(yīng)為大宅廳堂、
園舍中所用圓桌之嵌板。如此尺寸的圓板上,掐絲裝飾繁縟細膩,絲毫不顯粗陋,可
見為精工巧匠之佳作,亦應(yīng)是清中期皇室親族所用之佳品。
D:63.3cm
RMB: 90,000-100,000
129
1648
清 銅胎插絲琺瑯阿拉伯文抱月瓶一對
記錄:倫敦蘇富比,編號 169。
此對瓶造型奇特,扁器身,帶蓋。圓蓋掐絲
琺瑯裝飾纏枝蓮紋,其上設(shè)彎月形鈕。器身直口直
頸,下接圓肩,肩頸件有鏤雕卷草紋耳,極具西方
特色。折肩下接直腹,至底又取圓,其下承接四方
外撇臺足。器身亦以掐絲琺瑯裝飾藍底白、黃、綠、
靛等色組成的纏枝寶相花紋飾。最特別的是瓶腹中
央為一個巨大的黑色阿拉伯文字,筆畫圓融神秘,
裝飾感極強。
H:44cm
RMB: 320,000-400,000
據(jù)《清史稿》記載,約乾隆二十一、二十二
年間,乾隆皇帝統(tǒng)一新疆之后,有“和卓氏回部吉
和札麥女”入 ,被冊封為“容妃”,即后來民間傳說
的“香妃”。自此以后,中國通往伊斯蘭世界的大門
就此打開,宮中作器亦時見帶有伊斯蘭文化元素者,
此對抱月瓶即屬其中典例。不僅瓶身飾有阿拉伯文,
其銀月狀蓋鈕、卷草裝飾皆具有明顯的西域元素,
可謂承載了清中期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的相互影響
與交融,尤具收藏與研究之價值。
130
同一藏家文房銅器專題
Lot1651 — Lot1659
131
1651
清乾隆 銅鎏金臥象鼻煙壺盒
此件煙盒造型奇特,外以臥象為形,曲足跪臥。故宮藏有同類鼻煙壺盒,內(nèi)部
另裝有玉制鼻煙壺。象身裝飾繁密,以浮雕及局部鎏金工藝裝飾瓔珞、纏枝蓮花及寶
相花紋,又通體作棗紅皮色。象有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之意,是清代頗為流行的吉祥
裝飾題材。此品造型精巧,時代風(fēng)格鮮明,實為掌玩佳器。
L:6.5cm
RMB: 20,000-30,000
132
1652
明 銅鴨形水注
此件水注精銅鑄造,作鴨形,頭部右擺,引頸而歌。鴨身形渾圓飽滿,顯憨態(tài)
可掬之相,身體局部有鎏金工藝裝飾,平添尊貴之氣。羽翼雕刻形象寫實,兩翼后斂,
鋪展生動,略帶漢代幾何印席紋裝飾,繁簡有度。此銅鴨工藝精良,鑄造巧妙,久經(jīng)
把玩包漿光潤,局部帶有銅綠斑銹,造型亦有仿宋人之風(fēng)格,可參閱宋徽宗《七彩野
鴨圖》中所繪。
L:8.3cm H:3.7cm
RMB: 270,000-320,000
133
134
H:6.3cm
RMB: 60,000-80,000
此騎馬傭為銅制,人傭頭梳高髻,身穿長衫,雙手作持韁狀騎
坐馬上。馬張口露齒,鼻孔翕張,昂首挺胸,四腳著地作低頭
嘶鳴狀,似馬即將開始奔跑前剎那間,表情生動傳神。此雕像
將人與馬之動態(tài)巧妙捕捉,整器線條流暢,古意盎然。
H:6cm
RMB: 40,000-50,000
此銅獅張口嘶吼,雙目圓睜,鬃髯卷曲,盤旋如螺髻,尾部隨
風(fēng)高揚,氣勢十足。四肢健碩矯捷,交錯前行,威武強悍。此
獅鑄造精良,形神兼?zhèn)渲糜诎割^猶具神采。
1653
明 獅銅形鎮(zhèn)
1654
明 銅騎馬人物
135
1655
H:7cm
RMB: 60,000-80,000
明 銅馬形鎮(zhèn)
銅馬呈站立形態(tài),以青銅圓雕鑄造。仰首端立,豎耳鼓目,鼻孔張大,頭部細
節(jié)生動,兩只耳朵高髙立起,十分警覺。馬耳中間雕有鬃毛,脖子上的鬃毛做幾何化
扁平處理,凸顯了馬的肥碩與健壯。整器并無矯飾,然肌肉線條塑造極具張力,呈現(xiàn)
出一種雄渾壯麗的美感,頗顯古樸拙雅之風(fēng)韻。
136
1656
L:13cm H:5cm
RMB: 250,000-300,000
明 銅龜形硯滴
此硯滴以寫實手法,塑造龜緩慢行走之姿態(tài):龜前腿微曲撐地,后腿略蹬起,
雙眼圓睜,口有一小孔,銜一耳杯。龜身之上以陰刻手法展現(xiàn)背甲,龜體中空,水可
由中部圓管注入,注滿水后用拇指封住圓管,無論如何傾斜,水都無法從龜口處滴岀,
而使用時移開拇指,稍作傾斜,水即可經(jīng)龜頸從龜口的小孔滴出。此拍品銅龜設(shè)計精
巧,其通體呈熟褐色,包漿,極具古韻。原配紫檀底座。
臺北故宮博物院存一件清宮舊藏銅龜形硯滴,形制與本品頗為相同,著錄于《西
清續(xù)鑒·甲編》之中;另藏有一件文物匣多寶格 , 題名《吉范流輝》, 內(nèi)藏 10 件銅器 ,
其中有一件題款為 " 唐龜硯滴 ",兩件硯滴造型、裝飾與本品殊為一致,可資參照。
參閱:《吉范流輝》錄 臺北故宮藏銅龜形硯滴
137
138
139
1657
明 錯金銀羊形擺件
此鎮(zhèn)以銅鑄就,式樣奇巧玲瓏:羊作伏臥姿,身體卷曲,側(cè)身回首,形態(tài)秀雅端莊,
簡練古樸。臥羊的雙目以細陰刻線表現(xiàn),羊角倒鉤貼拊于后顱。軀體豐滿壯碩,肌理
分明。通體比例協(xié)調(diào),全身作錯金錯銀裝飾,極顯奢華。整器銅質(zhì)精煉,錯金銀工藝
華美,可參閱寧夏博物館藏西漢回首臥式錯金銀羊。
錯金銀是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也稱“金銀錯”,興盛于春秋中晚期,工
藝要求復(fù)雜精細,后世慕古之風(fēng)盛行,金石文學(xué)興起皆有仿制。此鎮(zhèn)即為一例,通
體采用錯金銀技法裝飾,于古樸中增添華美之感,線條流暢而富有張力,繁復(fù)華美
的錯金銀工藝與神秘古遠的青銅器紋飾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裝飾性極強,錯金其色
灼灼,與打磨光滑的銀色銅體成對比,文雅精致。
L:9cm H:4.9cm
RMB: 300,000-400,000
140
1658
L:13.5cm H:5.8cm
RMB: 900,000-1,000,000
明 銅瑞獸硯滴
文房用具中有一類動物形硯滴,動物腹部中空,背部皆有一孔,孔內(nèi)插一管柱,
在虹吸原理下自動物腹腔內(nèi)汲水于墨堂以研磨。早期為銅制,后多為瓷制,亦有以美
玉、水晶作為材料,以動物造型居多,有異獸、蟾、龜?shù)取?/p>
此硯滴作異獸形,頭頂有雙角,前腿左伸右曲,后腿左曲右蹬,作爬行狀。身
側(cè)有雙翼,微卷上翹。口銜應(yīng)一耳杯(缺失),獸口銜杯處有一小孔與腹部相通。脊
背處有注水口,器腹中空,可儲水。通體紋飾雕琢精美,瑞獸形體寫實,渾圓飽滿,
頗得魏晉意蘊,其器型、紋飾、比例大小等,均堪稱完美,亦可視為同類器物的標(biāo)準(zhǔn)
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銅獸形硯滴,與本拍品形制相似,可資參考。
參閱:北京故宮藏 銅獸形硯滴
141
142
1659
口徑 :16.5cm 高 :10.9cm 重 :1985g
RMB: 350,000-400,000
明 三獸足洗式爐
此種爐式為仿宋汝窯青釉洗而來,在宣爐中為極少見的品種,日本正倉院有與
本品頗為相似的銅爐形制,可資參照。此爐皮殼洗凈,精銅本色顯露無余。圓洗式樣,
爐口寬厚,折沿唇口,沿上起弦,扁筒腹部,線條剛毅,器底以三足支撐,做獸型,
怒目獠牙,口中吐齒而立,威猛異常。此爐造型頗為罕見,造型古雅渾厚,通身光素,
打磨精良,包漿溫潤。
參閱:日本正倉院藏 銅獸足爐
143
144
同一藏家文房珍玩專題
Lot1660 — Lot1685
145
1660
D:4cm H:3.4cm
RMB: 20,000-30,000
明末清初 紫檀淺雕梅花杯
梅花獨立高潔,自古為文人摯愛。此杯取材紫檀,以一木整挖,外壁錦地之上
浮雕梅枝及花葉,近足處飾以變體蓮紋,小巧可愛,盈盈一握。整器畫面布局嚴謹,
層次清晰,明麗莊重,彰顯優(yōu)雅氣派。此杯之形制及裝飾與某些犀角制品有相似之意,
或曾受其影響,為明清木雕之巧作。
146
張希黃本名宗略,字希黃,以字行,明末清初時浙江嘉興人。其以竹的
表皮作書畫,成績斐然,世稱留青竹雕,亦稱希黃為“留青圣手”。其留
青竹刻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是浙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圖案精美、刻
工細膩、運刀如筆,流暢奔放而聞名于世。張希黃傳世的真跡作品,約
計二十余件,此臂擱可較上海博物館館藏之《山窗竹影圖竹臂擱》。
L:20cm W:5.6cm
RMB: 90,000-120,000
此臂擱擇取堅凈的青筠竹材,以留青技法剔除紋外之筠,留竹
肌為地。畫面為三段式鋪景,竹肌的留白處,上成無際藍天,
下成江河碧水;遠部群山巍峨,中部巖壁巉峻,幾間茅屋立于
其間,下部古松蒼翠,茅屋中一高士伏窗遠眺,整地布局疏朗
有致。作者水墨意蘊的技法描繪出秀麗的山水意境,使作品呈
現(xiàn)出幽曠綿延的藝術(shù)格調(diào),頗有張希黃之風(fēng)。
1661
清 張希黃風(fēng)格山水臂擱
147
題識:撫摹宜玉掌,清爽滌煩心??±贤?。
鈐印:志在西水、日瑄之印、廷璧氏
此臂擱以竹為材,質(zhì)地細密,紋理自然。通體包漿瑩潤,竹之
紋理絲絲密密,文氣十足。刻者以刀代筆,鐫行書詩文兩行“撫
摹宜玉掌,清爽滌煩心?!焙舐洹翱±贤妗笨?,鐫“志在西水”迎首
印,后落“日瑄之印”、“廷璧氏”,構(gòu)圖嚴謹,書印結(jié)合,為古
樸淡雅的書齋雅器。
廷璧氏今已難考其人,查典籍記載,明代多有官宦之人名、號
廷璧者,未見竹人。此品應(yīng)為明代士人書齋之清玩,上落“志在
西水”、“日瑄之印”,亦具文人風(fēng)雅,頗有明末文房具之雅趣。
L:33.8cm W:5.7cm
RMB: 90,000-120,000
1662
明 廷璧款竹臂擱
148
胡鐵梅(1848-1899),清代畫家,字鐵梅,安徽桐城人,久寓滬上。
工人物、山水,以畫梅得名。后游日本,畫名甚噪,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L:29.2cm W:6.5cm
RMB: 50,000-60,000
題識:仲初仁兄大人法正,鐵梅刻。
此臂擱以竹為材,覆瓦形,器上刻有柳枝下垂,女子伏干遙望。
作者將女子閨怨婉轉(zhuǎn)生動地表達于畫面之上,足見起刻工之細
膩。臂擱右上角陰刻“仲初仁兄大人法正”行書,落款“鐵梅”制。
經(jīng)多年把玩包漿已溫潤,為文房實用雅玩。
1663
清 胡鐵梅竹臂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