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2022衡水一本通化學

發(fā)布時間:2024-1-29 | 雜志分類:其他
免費制作
更多內(nèi)容

2022衡水一本通化學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101 / 346【答案】D【解析】由題可知,放電時,CO2轉(zhuǎn)化為 HCOOH,即 CO2發(fā)生還原反應,故放電時右側(cè)電極為正極,左側(cè)電極為負極,Zn 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2- Z 4 n(OH) ;充電時,右側(cè)為陽極,H2O 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O2,左側(cè)為陰極,2- Z 4 n(OH) 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 Zn,以此分析解答。放電時,負極上 Zn 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 2- Z 4 n-2e +4OH =Zn(OH) ,故 A 正確;放電時,CO2轉(zhuǎn)化為 HCOOH,C 元素化合價降低2,則1molCO2轉(zhuǎn)化為 HCOOH 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 2mol,故 B 正確;充電時,陽極上 H2O 轉(zhuǎn)化為 O2,負極上2- Z4n(OH)轉(zhuǎn)化為Zn,電池總反應為:2- - 4 2 2 2Zn(OH) =2Zn+O ? +4OH +2H O ,故 C 正確;充電時,正極即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 +2 2 2H O-4e =4H +O ? ,溶液中 H+濃度增大,溶液中 c(H+)?c(OH-)=KW,溫度不變時,KW不變,因此溶液中OH-濃度降低,故 D 錯誤?!?.. [收起]
[展開]
2022衡水一本通化學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101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1 / 346

【答案】D

【解析】由題可知,放電時,CO2轉(zhuǎn)化為 HCOOH,即 CO2發(fā)生還原反應,故放電時右側(cè)電極為正極,左側(cè)電極為負極,Zn 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

2- Z 4 n(OH) ;充電時,右側(cè)為陽極,H2O 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O2,左側(cè)為陰極,

2- Z 4 n(OH) 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 Zn,以此分析解答。放電時,負極上 Zn 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 - 2- Z 4 n-2e +4OH =Zn(OH) ,故 A 正確;放電時,CO2轉(zhuǎn)化為 HCOOH,C 元素化合價降低2,則1molCO2轉(zhuǎn)化為 HCOOH 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 2mol,故 B 正確;充電時,陽極上 H2O 轉(zhuǎn)化為 O2,負極上2- Z4n(OH)轉(zhuǎn)化為Zn,電池總反應為:

2- - 4 2 2 2Zn(OH) =2Zn+O ? +4OH +2H O ,故 C 正確;充電時,正極即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 +

2 2 2H O-4e =4H +O ? ,溶液中 H+濃度增大,溶液中 c(H+

)?c(OH-)=KW,溫度不變時,KW不變,因此溶液中OH-濃度降低,故 D 錯誤。

【變式探究】(·全國卷Ⅰ)利用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研究室溫下氨的合成,電池工作時MV2+

/MV+在電極與酶之間傳遞電子,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相比現(xiàn)有工業(yè)合成氨,該方法條件溫和,同時還可提供電能

B.陰極區(qū),在氫化酶作用下發(fā)生反應 H2+2MV2+===2H

++2MV

+ C.正極區(qū),固氮酶為催化劑,N2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 NH3

D.電池工作時質(zhì)子通過交換膜由負極區(qū)向正極區(qū)移動

【答案】B

【解析】A 項,該反應中,可產(chǎn)生電流,反應條件比較溫和,沒有高溫高壓條件,正確;B項,該生物燃料電池中,左端電極反應式為 MV

+-e-===MV2+,則左端電極是負極,應為負極區(qū),在氫化酶作用下,發(fā)生反應 H2+2MV2+===2H

++2MV

+,錯誤;C 項,右端電極反應式為 MV2++e-===MV

+,是正極,在正極區(qū)N2得到電子生成 NH3,發(fā)生還原反應,正確;D 項,原電池中,內(nèi)電路中 H

+通過交換膜由負極區(qū)向正極區(qū)移動,正確。

【變式探究】[·江蘇卷節(jié)選]CO2的資源化利用能有效減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資源。電解法轉(zhuǎn)化CO2可實現(xiàn)CO2資源化利用。電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圖如下。

第102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2 / 346

①寫出陰極CO2還原為HCOO?的電極反應式: 。

②電解一段時間后,陽極區(qū)的KHCO3溶液濃度降低,其原因是 ?!敬鸢浮竣貱O2+H++2e

?===HCOO?或 CO2+ HCO3?+2e

?===HCOO?+ CO3

2? ②陽極產(chǎn)生O2,pH減小,HCO3?濃度降低;K+部分遷移至陰極區(qū)

【解析】①根據(jù)電解原理,陰極上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CO2+HCO3?+2e

? =HCOO?+CO3

2?,或CO2+H

++2e

? =HCOO?;②陽極反應式為 2H2O?4e

? =O2↑+4H

+,陽極附近 pH 減小,H

+與HCO3? 反應,同時部分K+遷移至陰極區(qū),所以電解一段時間后,陽極區(qū)的 KHCO3溶液濃度降低。

第103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3 / 346

專題 07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考情探究】

內(nèi)容 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化學平衡的相關計算解讀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和

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反應活化能的概念,了解

催化劑的重要作用

3.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

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的影

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guī)

1.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及化學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

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guī)律

4.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diào)控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1.能正確計算化學反應的轉(zhuǎn)化率(α)2.了解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含義,能利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進行相關計算考情分析

本專題主要結(jié)合實際生產(chǎn)命題,以定性、定量相結(jié)合的方式綜合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包括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及規(guī)律、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平衡常數(shù)和轉(zhuǎn)化率的計算,同時滲透對計算能力、數(shù)形結(jié)合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的考查。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提取、應用能力。

備考策略

本專題涉及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相關計算及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圖表、圖形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高頻考點】

高頻考點一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1.特殊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

(1)純液體和固體濃度視為常數(shù),它們的量的改變不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但固體顆粒的大小導致接觸面積的大小發(fā)生變化,故影響反應速率。但仍不影響平衡移動。

(2)對于有固、液參加的反應,改變壓強不會影響其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

第104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4 / 346

(3)使用催化劑催化的化學反應,由于催化劑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活性最大,反應速率才能達到最大,故在許多工業(yè)生產(chǎn)中溫度的選擇還需考慮催化劑的活性溫度范圍。但催化劑的改變不影響平衡移動。(4)“惰氣”對反應速率和平衡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充入“惰氣”,不改變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

②恒溫恒壓,充入“惰氣”體積增大(相當于壓強減小),v 正、v 逆均減小,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增多的方向移動。2.突破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標志

(1)等——“正逆相等”(三種表述)。

①同一物質(zhì)(兩種表述):v 正=v 逆、斷鍵數(shù)=成鍵數(shù)。

②不同物質(zhì):

v 正?X?

X 的化學計量數(shù)

v 逆?Y?

Y 的化學計量數(shù)

(2)定——“變量不變”:如果一個量是隨反應進行而改變的(即變量),當其“不變”時反應就達到平衡狀態(tài),即“變量”不變可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

(3)依 Q(濃度商)與 K 關系判斷:若 Q=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3.平衡移動方向判斷兩方法

(1)根據(jù) v 正與 v 逆的相對大小

①若外界條件改變,引起 v 正>v 逆,此時正反應占優(yōu)勢,則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或向右)移動;②若外界條件改變,引起 v 正<v 逆,此時逆反應占優(yōu)勢,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或向左)移動;③若外界條件改變,雖能引起 v 正和 v 逆變化,但變化后新的 v 正′和 v 逆′仍保持相等,則化學平衡沒有發(fā)生移動。

(2)依據(jù)濃度商(Q)規(guī)則判斷

通過比較濃度商(Q)與平衡常數(shù)(K)的大小來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

①若 Q>K,平衡逆向移動;

②若 Q=K,平衡不移動;

③若 Q<K,平衡正向移動。

4.三種等效平衡

第105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5 / 346

(1)恒溫恒容,對于非等體反應,極端轉(zhuǎn)化各物質(zhì)的量相等,平衡相同(c 平、n 平、v、%均相同)。(2)恒溫恒壓,任何氣體反應,極端轉(zhuǎn)化,各物質(zhì)的量之比相同,平衡等效(c 平、v、%均相同,但n平成比例)。(3)恒溫恒容,對于等體反應,極端轉(zhuǎn)化各物質(zhì)的量之比相同,平衡等效(c%相同,c 平、n 平成比例,v不同)。高頻考點二 化學反應速率、轉(zhuǎn)化率和平衡常數(shù)的有關計算

1.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1)公式法:v(B)=

Δc?B?

Δt =

Δn?B?

V

Δt 。

(2)比值法:同一化學反應,各物質(zhì)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對于反應:mA(g)+nB(g)===pC(g)+qD(g)來說,則有

v?A?

m =

v?B?

n =

v?C?

p =

v?D?

q 。

2.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換算

(1)同一可逆反應中,K 正·K 逆=1;

(2)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等倍擴大或縮小 n 倍,則新平衡常數(shù) K′與原平衡常數(shù)K 間的關系是K′=Kn或 K′=

n

K。

(3)幾個可逆反應方程式相加,得總方程式,則總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等于分步反應平衡常數(shù)之積。3.三段式突破反應速率與平衡的有關計算

mA(g)+nB(g) pC(g)+qD(g)

起始/(mol·L

-1) a b 0 0

變化/(mol·L

-1) mx nx px qx

平衡/(mol·L

-1) a-mx b-nx px qx

(1)v(A)=

mx

Δt。 (2)α(A)=

mx

a ×100%。

(3)K=

?px?

p·?qx?

q

?a-mx?m·?b-nx?

n (4)生成物的產(chǎn)率:實際產(chǎn)量占理論產(chǎn)量的百分數(shù)。一般來說,轉(zhuǎn)化率越高,原料利用率越高,產(chǎn)率越高。

第106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6 / 346

產(chǎn)率=

產(chǎn)物實際質(zhì)量

理論產(chǎn)量

×100%。

(5)混合物中某組分的百分含量=

平衡量

平衡總量

×100%。

高頻考點三 常見的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圖像分析

1.速率—時間圖像

反應 mA(g)+nB(g) pC(g)+qD(g),m+n>p+q,且ΔH>0

(1)t1 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正反應速率瞬間增大,然后逐漸減小,而逆反應速率逐漸增大;(2)t2 時升高溫度,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均增大,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得快;(3)t3 時減小壓強,容器容積增大,濃度變小,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均減小,正反應的反應速率減小得多;

(4)t4 時使用催化劑,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均瞬間增大但仍相等。

2. 轉(zhuǎn)化率(或含量)—時間圖像

反應 mA(g)+nB(g) pC(g)+qD(g),m+n>p+q,且ΔH>0

(1)圖甲表示壓強對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對于氣體反應物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大于氣體生成物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的反應,壓強越大,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越大;

(2)圖乙表示溫度對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對于吸熱反應,溫度越高,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越大;

第107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7 / 346

(3)圖丙表示催化劑對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3.恒壓(溫)線

反應 mA(g)+nB(g) pC(g)+qD(g),m+n>p+q,且ΔH>0

分析時可沿橫軸作一條平行于縱軸的虛線,即為等壓線或等溫線,然后分析另一條件變化對該反應的影響。4.特殊類型圖像

(1)對于化學反應 mA(g)+nB(g) pC(g)+qD(g),如圖所示,M 點前,表示從反應物開始,v 正>v逆;M點為剛達到平衡點;M 點后為平衡受溫度的影響情況,即升溫,A 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 的百分含量減少,平衡左移,故正反應ΔH<0。

(2)對于化學反應 mA(g)+nB(g) pC(g)+qD(g),如圖所示,L 線上所有的點都是平衡點。L線的左上方(E 點),A 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壓強時平衡體系的 A 的百分含量,所以 E 點 v 正>v 逆;則L 線的右下方(F點),v正<v 逆。

5.速率、平衡圖像題的分析方法

(1)認清坐標系,弄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有關原理相結(jié)合。

(2)看清起點,分清反應物、生成物,濃度減小的是反應物,濃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數(shù)以原點為起點。

第108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8 / 346

(3)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注意漸變和突變,分清正、逆反應曲線,從而判斷反應特點。(4)注意終點。例如,在濃度—時間圖像上,一定要看清終點時反應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結(jié)合有關原理進行推理判斷。

(5)圖像中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例如,在轉(zhuǎn)化率—時間圖像上,先出現(xiàn)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此時逆向推理可得該曲線對應的溫度高、濃度大或壓強大。

(6)定一議二原則。當圖像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高頻考點四 速率與平衡圖像在生產(chǎn)中的綜合應用

1.圖像分析

(1) ?|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低于

T0時,應慢,還未達到平衡,

為平衡建立過程,高于 T0時,

為平衡移動過程

(2) ?|

隨溫度升高,-lg K 減小,K 增

大,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

?

(3)對于 A(g)+2B(g) C(g)

?|

n

?A

?

n

?B

?越大,A

?g

?越多,α

?A

?越小

(4) ?

|

3 號催化劑最合適,

其最適溫度為 400 ℃

2.圖像題的一般分析思路

(1)一審題:審明各物質(zhì)的狀態(tài)(有無固體、液體),明確氣體分子數(shù)的變化(變大、變小、不變),正反應是吸

第109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09 / 346

熱還是放熱。

(2)二析圖像

(3)三想方法規(guī)律

①三步分析法:一看反應速率是增大還是減??;二看 v(正)、v(逆)的相對大??;三看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②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在含量(轉(zhuǎn)化率)-時間曲線中,先出現(xiàn)拐點的反應則先達到平衡,說明該曲線反應速率快,表示溫度較高、有催化劑、壓強較大等。

③定一議二:當圖像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有時還需要作輔助線。④想規(guī)律做判斷:聯(lián)想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移動規(guī)律,將圖表與原理結(jié)合,對照得出結(jié)論。高頻考點五 分壓平衡常數(shù)(Kp)與速率常數(shù)(k 正、k 逆)

1.Kp的兩種計算模板

(1)平衡總壓為 p

N2 + 3H2 2NH3

n(平) a b c

p(分壓) a

a+b+c

p0

b

a+b+c

p0

c

a+b+c

p0

Kp=

? c

a+b+c

p0?

2

? a

a+b+c

p0?? b

a+b+c

p0?

3。

(2)剛性容器起始壓強為 p0,平衡轉(zhuǎn)化率為α

2NO2 N2O4

p(始) p0 0

第110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0 / 346

Δp p0α

1

2

p0α

p(平) p0-p0α

1

2

p0α

Kp=

1

2

p0α

?p0-p0α?

2。

2.Kp與 k 正、k 逆的關系

以 2NO2 N2O4為例

v?正?=k 正 p

2?NO2?

v?逆?=k 逆 p?N2O4? ――→

平衡時

v?正?=v?逆?

k 正 p

2(NO2)=

k 逆 p(N2O4)―→

k 正

k 逆=

p?N2O4?

p

2?NO2?=Kp。

【題型突破】

題型一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例 1.(福建寧德市)甲烷水蒸氣催化重整是制備高純氫的方法之一,反應為CH4(g)+H2O(g)?CO(g)+3H2(g)。在不同溫度下,向 a、b 兩個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均通入 1.1mol CH4(g)和 1.1mol H2O(g),測得容器a中CO物質(zhì)的量、容器 b 中 H2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容器 a、b 的體積為2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B.兩容器達到平衡時,b 容器中 CO 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 a 容器

C.a(chǎn) 容器前 4min 用 CH4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0.125mol/(L?min)

第111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1 / 346

D.a(chǎn) 容器達到平衡后,再充入 1.1mol CH4(g)和 1molCO(g),此時 v 正<v 逆

【答案】C

【解析】已知在 a、b 兩個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相同量的甲烷和水,生成氫氣的計量數(shù)是CO的3 倍,結(jié)合圖像可知,b 為 H2(g)的圖像,其轉(zhuǎn)化為 CO(g)時,物質(zhì)的量為 0.6mol;a 為CO(g)的圖像,a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比 b 段,則 a 的溫度高于 b,升高溫度,CO 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動,故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分析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A 說法錯誤;分析可知,b 表示 H2(g)的圖像,其轉(zhuǎn)化為CO(g)時,達到平衡時,物質(zhì)的量為 0.6mol,a 容器中兩容器達到平衡時,b 容器中 CO 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a 容器,B說法錯誤;根據(jù)圖像,a 容器前 4min CO 的物質(zhì)的量為 1.0mol,用 CH4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1.0mol

2L?4min=0.125mol/(L?min),C 說法正確;a 容器達到平衡時, CH4 ?g? +H2O ?g ? CO ?g ? +3H2 ?g ?

1.1 1.1

1 1 1 3

0.1 0.1 1 3

?初

再充入 1.1mol CH4(g)和 1molCO(g),K=

3 1.5 0.5

0.05 0.05

?

?

>Qc=

3 1.5 1

0.6 0.05

?

?

,平衡正向移動,v 正>v 逆,D說法錯誤;答案為 C。

【變式探究】(湖南株洲市)利用現(xiàn)代傳感技術(shù)探究壓強對 2NO2(g) ?N2O4(g)平衡移動的影響。在恒定溫度和標準壓強條件下,往針筒中充入一定體積的 NO2 氣體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變。分別在t1、t2 時迅速移動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變,測定針筒內(nèi)氣體壓強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t1 時移動活塞,使容器體積增大

第112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2 / 346

B.在 B、E 兩點,對應的正反應速率:v(B)>v(E)

C.圖中除 A、C、F 點外,其他點均為平衡狀態(tài)

D.在 E,F(xiàn),H 三點中,H 點的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大

【答案】C

【解析】由圖可知,t1 時移動活塞,針筒內(nèi)氣體壓強迅速減小,說明針筒的體積增大,故A正確;針筒內(nèi)氣體壓強越強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大,由圖可知,B 點壓強大于 E 點,則對應的正反應速率:v(B)>v(E),故B 正確;由圖可知,除 A、C、F 點外,G 點也沒有達到平衡,故 C 錯誤;由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E,F(xiàn),H三點中氣體的質(zhì)量相同,由圖可知,t2 時移動活塞,針筒內(nèi)氣體壓強迅速增大,說明針筒的體積減小,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則 E,F(xiàn),H 三點中,H 點的氣體物質(zhì)的量最小,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大,故 D 正確;故選 C。

題型二 反應速率、轉(zhuǎn)化率和平衡常數(shù)的基本計算

例 2.(·江蘇卷)CH4與 CO2重整生成 H2和 CO 的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下列反應1 CH4 2 2 (g) CO (g) 2H (g) 2CO(g) H 247.1kJ mol? ? ? ? ? ? ? 1 H2 2 2 (g) CO (g) H O(g) CO(g) H 41.2kJ mol? ? ? ? ? ? ?在恒壓、反應物起始物質(zhì)的量比 n?CH4 ?: n?CO2 ? ?1:1條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升高溫度、增大壓強均有利于提高 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第113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3 / 346

B. 曲線 B 表示 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

C. 相同條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劑能使曲線 A 和曲線 B 相重疊

D. 恒壓、800K、n(CH4):n(CO2)=1:1 條件下,反應至 CH4轉(zhuǎn)化率達到 X 點的值,改變除溫度外的特定條件繼續(xù)反應,CH4轉(zhuǎn)化率能達到 Y 點的值

【答案】BD

【解析】甲烷和二氧化碳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即正向移動,甲烷轉(zhuǎn)化率增大,甲烷和二氧化碳反應是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甲烷轉(zhuǎn)化率減小,故A錯誤;根據(jù)兩個反應得到總反應為 CH4(g)+2CO2(g)===H2(g)+3CO(g) +H2O (g),加入的 CH4與 CO2物質(zhì)的量相等,CO2消耗量大于 CH4,因此 CO2的轉(zhuǎn)化率大于 CH4,因此曲線 B 表示 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故B正確;使用高效催化劑,只能提高反應速率,但不能改變平衡轉(zhuǎn)化率,故 C 錯誤;800K 時甲烷的轉(zhuǎn)化率為X點,可以通過改變二氧化碳的量來提高甲烷的轉(zhuǎn)化率達到 Y 點的值,故 D 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BD?!九e一反三】(福建漳州市)溫度為 T1時,在容積為 10 L 的恒容密閉容器充入一定量的M(g)和N(g),發(fā)生反應 M?g?+N?g? ?2P?g?+Q?g? ?H >0 。反應過程中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t/min 0 5 10

n(M)/ mol 6.0 4.0

n(N)/ mol 3.0 1.0

A.T2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 0.64,則 T1>T2

B.0-5 min 內(nèi),用 M 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0.4 mol?L

-1

?min

-1

C.該反應在第 8 min 時 v 逆>v 正 D.當 M、N 的轉(zhuǎn)化率之比保持不變時,可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答案】A

第114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4 / 346

【解析】根據(jù)表格信息,可列三段式:

? ? ? ? ????? ?

? ?

? ?

Mg +Ng 2Pg+Qgmol/L 0.6 0.3 00mol/L 0.2 0.2 0.40.25min mol/L 0.4 0.1 0.40.2?起轉(zhuǎn),再結(jié)合10min 時的數(shù)據(jù)可知溫度為 T1時,反應在 5min 時已達到平衡,在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 ? ? ?

? ? ? ?

? ?

2 2 c c P 0.2 0.4

K= = =0.8

c M c N 0.4 0.1

Q ?

?

,由此解答。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進行,平衡常數(shù)增大,已知 T1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 0.8,T2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 0.64,故T1>T2,A正確;根據(jù)三段式可知,0-5 min 內(nèi),用 M 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1 Δc 0 -1 -1

.2mol Lv= = =0.04 mol LminΔt 5min

?

? ? ,B錯誤;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在 5min 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在第 8 min 時 v 逆=v 正,C 錯誤;根據(jù)反應方程式M、N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知,二者的轉(zhuǎn)化率之比始終保持不變,是個定值,故 D 錯誤;答案選A?!咀兪教骄俊浚ê颖笔仪f)在 2L 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氣體 A和 B,發(fā)生反應A?g? ? B?g? ? C?g? ? 2D?s? ΔH ,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編號 溫度/℃ 起始 n ?A? mol 起始 n ?B? mol 平衡n?C?mol① 300 0.40 0.10 0.09② 500 0.40 0.10 0.08③ 500 0.20 0.05 aA.上述反應的 ΔH>0

B.5min 時測得①中 n ?C?=0.05mol ,則 0 ? 5min 內(nèi) ? ?

-1 -1 v D=0.01mol ?L?minC.5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K=0.16

D.實驗③中反應達到平衡時, A 的轉(zhuǎn)化率小于 20%

【答案】D

第115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5 / 346

【解析】由實驗①和實驗②中數(shù)據(jù)可知,升高溫度,平衡時 C 的物質(zhì)的量減少,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ΔH< 0,選項 A 錯誤;D 是固體,故不能用 D 的濃度變化來表示反應速率,選項B錯誤;500℃時,由實驗②可知反應 A?g? ? B?g? ?C?g? ? 2D?s? 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c(C)= 0.082Lmol =0.04mol/L,c(A)= 0.40 0.08

2L

mol ? mol =0.16mol/L,c(B)= 0.10 0.08

2L

mol ? mol =0.01mol/L,K= 0.04250.160.01??,選項C錯誤;實驗②與實驗③的溫度相同,容器的容積相同,而實驗③反應物的用量恰好是實驗②的一半,即相當于減壓,減壓使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方向移動,所以實驗③中反應達到平衡后,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小于實驗②(實驗②中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20%),選項 D 正確。答案選 D。

題型三 化學圖像分析

例3.[江蘇]在恒壓、NO和O2的起始濃度一定的條件下,催化反應相同時間,測得不同溫度下NO轉(zhuǎn)化為NO2的轉(zhuǎn)化率如圖中實線所示(圖中虛線表示相同條件下N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2NO(g)+O2(g)===2NO2(g)的ΔH>0

B.圖中X點所示條件下,延長反應時間能提高NO轉(zhuǎn)化率

C.圖中Y點所示條件下,增加O2的濃度不能提高NO轉(zhuǎn)化率

D.380℃下,c 起始(O2)=5.0×10

?4 mol·L

?1,NO 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50%,則平衡常數(shù)K>2000

【答案】BD

【解析】隨溫度升高 NO 的轉(zhuǎn)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說明溫度較低時反應較慢,一段時間內(nèi)并未達到平衡,分析溫度較高時,已達到平衡時的 NO 轉(zhuǎn)化率可知,溫度越高 NO 轉(zhuǎn)化率越低,說明溫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動,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該反應為放熱反應,?H<0,故 A 錯誤;根據(jù)上述分析,X 點時,反應還未到達平衡狀態(tài),反應正向進行,所以延長反應時間能提高 NO 的轉(zhuǎn)化率,故 B 正確;Y 點,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增加 O2的濃度,使得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以提高NO的轉(zhuǎn)化率,故C錯誤;設 NO 起始濃度為 amol/L,NO 的轉(zhuǎn)化率為 50%,則平衡時 NO、O2和NO2的濃度分別為0.5amol/L、(5×10

-4-0.25a)mol/L、0.5amol/L,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

第116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6 / 346

K=

2 2

2

2 2 4

2

c (NO ) 0.5 )

c (NO) c(O ) 0.5 ) (5 10 0.5 )

a

a a

? ?

? ? ? ?

(

(

> 4

1

5 10

? ?

=2000,故 D 正確;故選BD?!咀兪教骄俊浚ㄟ|寧高三模擬)恒壓下,將CO2和H2以體積比1∶4混合進行反應CO2(g)+4H2(g)??????CH4(g)+2H2O(g)(假定過程中無其他反應發(fā)生),用 Ru/TiO2催化反應相同時間,測得CO2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 CO2(g)+4H2(g)=CH4(g)+2H2O(g)的ΔH>0

B.圖中 450 ℃時,延長反應時間無法提高 CO2的轉(zhuǎn)化率

C.350 ℃時,c(H2)起始=0.4 mol·L

-1,CO2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80%,則平衡常數(shù)K<2 500

D.當溫度從 400 ℃升高至 500 ℃,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v(400℃)逆>v(500℃)逆

【答案】BC

【解析】如圖所示為用 Ru/TiO2催化反應相同時間,測得 CO2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情況,約350℃之前,反應還未達到平衡態(tài),CO2轉(zhuǎn)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約 350℃之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態(tài),CO2轉(zhuǎn)化率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由此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則ΔH<0,故A 錯誤;圖中450℃時,反應已達平衡態(tài),則延長反應時間無法提高 CO2的轉(zhuǎn)化率,故 B 正確; 350 ℃時,設起始時容器的容積為V,c(H2)起始=0.4 mol·L

-1,則 n(H2)起始=0.4 Vmol,CO2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80%,可列三段式為:CO2 2 4 2 4H CH 2H O

(mol) 0.1V 0.4V 0 0

(mol) 0.08V 0.32V 0.08V 0.16V

(mol) 0.02V 0.08V 0.08V 0.16V

? ??

起始態(tài)

轉(zhuǎn)化態(tài)

平衡態(tài)

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有

0.4V+0.1V V

0.02V+0.08V+0.08V+0.16V V( ) ?平衡,平衡時的體積為V(平衡)=3.4V5,則平

第117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7 / 346

衡時

2

2

4 2

4

4

2 2

0.08V 5 0.16V 5

c(CH ) c(H ) 3.4V 3.4V

c(CO ) c(H ) 0.02V 5 0.08V 5

3.4V 3.4V

( ) O

1156 2500

( )

K

? ?

?

? ?

?

? ? ?

?

?

? ,故 C 正確;溫度升高,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則 v(400℃)逆<v(500℃)逆,故 D 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 BC。

【變式探究】(·全國卷Ⅰ)水煤氣變換[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過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氫以及合成氣加工等工業(yè)領域中。回答下列問題:

(1)Shibata 曾做過下列實驗:①使純 H2緩慢地通過處于 721 ℃下的過量氧化鈷CoO(s),氧化鈷部分被還原為金屬鈷 Co(s),平衡后氣體中 H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 0.025 0。

②在同一溫度下用 CO 還原 CoO(s),平衡后氣體中 CO 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0.019 2。根據(jù)上述實驗結(jié)果判斷,還原 CoO(s)為 Co(s)的傾向是 CO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2)721 ℃時,在密閉容器中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 CO(g)和 H2O(g)混合,采用適當?shù)拇呋瘎┻M行反應,則平衡時體系中 H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________(填標號)。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Shoichi 研究了 467 ℃、489 ℃時水煤氣變換中 CO 和 H2分壓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已知水煤氣變換反應的ΔH<0。催化劑為氧化鐵,實驗初始時體系中的 pH2O 和 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計算曲線 a 的反應在 30~90 min 內(nèi)的平均速率 v (a)=________ kPa·min-1。467 ℃時pH2和pCO隨時間變

第118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8 / 346

化關系的曲線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489 ℃時 pH2和 pCO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曲線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據(jù)題目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用 H2還原 CoO 制取金屬 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g)+CoO(s) Co(s)+H2O(g),平衡混合氣體中H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0.025 0,K1=c(H2O)/c(H2)=(1-0.0250)/0.0250=39;CO 還原 CoO 制取金屬 Co 的化學方程式為 CO(g)+CoO(s) Co(s)+CO2(g),平衡混合氣體中CO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 0.019 2,K2=c(CO2)/c(CO)=(1-0.019 2)/0.019 2≈51.08。K1<K2,說明還原CoO制取金屬Co的傾向 CO 大于 H2。

(2)H2(g)+CoO(s) Co(s)+H2O(g)①

CO(g)+CoO(s) Co(s)+CO2(g)②

②-①可得 CO(g)+H2O(g) CO2(g)+H2(g)

設起始 CO、H2O 的物質(zhì)的量為 a mol,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的量為 x mol,容器容積為1 L,則:CO(g)+H2O(g) CO2(g)+H2(g)

起始/(mol·L

-1) a a 0 0

轉(zhuǎn)化/(mol·L

-l) x x x x

平衡/(mol·L

-1) a-x a-x x x

則該反應的 K=x

2

/(a-x)

2=K2/K1≈1.31,求得:x≈0.534a,則平衡時 H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約為0.534a2a=0.267。(3)根據(jù)反應速率的計算公式可以求算 v (a)=

?4.08-3.80? kPa

60 min ≈0.004 7 kPa·min-1。由(2)中分析得出H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在 0.25~0.50 之間,CO 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在 0~0.25 之間,在同一容器中氣體的分壓之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所以 H2的分壓始終高于 CO 的分壓,據(jù)此可將題圖分成上下兩部分,a、b 表示的是H2的分壓,c、d表示的是 CO 的分壓,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 分壓增加,H2分壓降低,故467℃時 pH2和 pCO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曲線分別是 b、c489 ℃時 pH2和 pCO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曲線分別是a、d?!敬鸢浮?1)大于 (2)C (3)0.004 7 b c a d

【舉一反三】(·全國卷Ⅲ)近年來,隨著聚酯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氯氣的需求量和氯化氫的產(chǎn)出量也隨之迅速

第119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19 / 346

增長。因此,將氯化氫轉(zhuǎn)化為氯氣的技術(shù)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點?;卮鹣铝袉栴}:(1)Deacon 發(fā)明的直接氧化法為 4HCl(g)+O2(g)===2Cl2(g)+2H2O(g)。下圖為剛性容器中,進料濃度比c(HCl)∶c(O2)分別等于 1∶1、4∶1、7∶1 時 HCl 平衡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可知反應平衡常數(shù) K(300 ℃)________K(400 ℃)(填“大于”或“小于”)。設 HCl 初始濃度為c0,根據(jù)進料濃度比 c(HCl)∶c(O2)=1∶1 的數(shù)據(jù)計算 K(400 ℃)=________________(列出計算式)。按化學計量比進料可以保持反應物高轉(zhuǎn)化率,同時降低產(chǎn)物分離的能耗。進料濃度比 c(HCl)∶c(O2)過低、過高的不利影響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進一步提高 HCl 的轉(zhuǎn)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 2 種)

【解析】(1)由圖像知,隨著溫度的升高,HCl 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所以 4HCl(g)+O2(g)===2Cl2(g)+2H2O(g)的ΔH<0,升高溫度平衡左移,則 K(300 ℃)>K(400 ℃)。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c(HCl)和c(O2)的進料比越大,HCl 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越低,所以題圖中自上而下三條曲線是 c(HCl)∶c(O2)(進料濃度比)為1∶1、4∶1、7∶1時的變化曲線。當 c(HCl)∶c(O2)=1∶1 時,列三段式:

4HCl(g) + O2(g) === 2Cl2(g)+2H2O(g)

起始濃度 c0 c0 0 0

轉(zhuǎn)化濃度 0.84c0 0.21c0 0.42c0 0.42c0

平衡濃度 (1-0.84)c0 (1-0.21)c0 0.42c0 0.42c0

K(400 ℃)=

?0.42c0?

2×?0.42c0?

2

?1-0.84?

4c

4

0×?1-0.21?c0=

0.42

2×0.42

2

?1-0.84?

4×?1-0.21?c0。

第120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0 / 346

c(HCl)∶c(CO2)過高時,HCl 轉(zhuǎn)化率較低;當 c(HCl)∶c(O2)過低時,過量的O2和Cl2分離時能耗較高。(2)由平衡移動的條件可知,為提高 HCl 的轉(zhuǎn)化率,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增大反應體系的壓強,增加O2的量,或者及時除去產(chǎn)物。

【答案】(1)大于

?0.42?

2×?0.42?

2

?1-0.84?

4×?1-0.21?c0

O2和 Cl2分離能耗較高、HCl 轉(zhuǎn)化率較低(2)增加反應體系壓強、及時除去產(chǎn)物

題型四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

例 4.(·新課標Ⅰ)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產(chǎn)品,接觸法制硫酸生產(chǎn)中的關鍵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

1

2

O2(g) ?釩?催?化劑??SO3(g) ΔH=?98 kJ·mol?1?;卮鹣铝袉栴}:

(1)釩催化劑參與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V2O5(s)與 SO2(g)反應生成 VOSO4(s)和V2O4(s)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 SO2(g)、O2(g)和 N2(g)起始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分別為 7.5%、10.5%和 82%時,在0.5MPa、2.5MPa 和5.0MPa壓強下,SO2平衡轉(zhuǎn)化率α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反應在 5.0MPa、550℃時的α=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1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1 / 346

(3)將組成(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 2m% SO2(g)、m% O2(g)和 q% N2(g)的氣體通入反應器,在溫度t、壓強p條件下進行反應。平衡時,若 SO2轉(zhuǎn)化率為α,則 SO3壓強為___________,平衡常數(shù)Kp=___________(以分壓表示,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4)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的反應速率方程為:v=k( ′αα?1)

0.8(1?nα')。式中:k 為反應速率常數(shù),隨溫度t升高而增大;α為 SO2平衡轉(zhuǎn)化率,α'為某時刻 SO2轉(zhuǎn)化率,n 為常數(shù)。在α'=0.90 時,將一系列溫度下的k、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 v~t 曲線,如圖所示。

曲線上 v 最大值所對應溫度稱為該α'下反應的最適宜溫度 tm。t<tm時,v 逐漸提高;t>tm后,v 逐漸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V2O5(s)+ 2SO2(g)? 2VOSO4(s)+ V2O4(s) ?H= -351 kJ?mol

-1

(2)0.975 該反應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增大壓強,α提高。所以,該反應在550℃、壓強為5.0MPa>2.5MPa=p2的,所以 p1=5.0MPa 反應物(N2和 O2)的起始濃度(組成)、溫度、壓強(3)

2m

100 m

? p ? ? ? ?

0.5

1.5 1

100

mp

m

?

?

?

? ? ? ? ?

? ? ?

(4) 升高溫度,k 增大使 v 逐漸提高,但α降低使 v 逐漸下降。當 t<tm,k 增大對v 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當 t>tm,k 增大對 v 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

【解析】根據(jù)蓋斯定律,用已知的熱化學方程式通過一定的數(shù)學運算,可以求出目標反應的反應熱;根據(jù)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分析圖中數(shù)據(jù)找到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恒壓條件下總壓不變,求出各組分的分壓,進一步可以求出平衡常數(shù);根據(jù)題中所給的速率公式,分析溫度對速率常數(shù)及二氧化硫的轉(zhuǎn)化率的影響,進一步分析對速率的影響。

(1)由題中信息可知:

第122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2 / 346

①SO2(g)+

1

2

O2(g)? SO3(g) ?H= -98kJ?mol

-1

②V2O4(s)+ SO3(g)? V2O5(s)+ SO2(g) ?H2= -24kJ?mol

-1

③V2O4(s)+ 2SO3(g)? 2VOSO4(s) ?H1= -399kJ?mol

-1

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③-②?2 得 2V2O5(s)+ 2SO2(g)? 2VOSO4(s)+ V2O4(s),則?H= ?H1-2?H2=( -399kJ?mol

-1)-( -24kJ?mol

-1)?2= -351kJ?mol

-1,所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V2O5(s)+2SO2(g)?2VOSO4(s)+ V2O4(s) ?H= -351 kJ?mol

-1;

(2) SO2(g)+

1

2

O2(g)? SO3(g),該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放熱反應,故增大壓強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因此,在相同溫度下,壓強越大,S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越大,所以,該反應在550℃、壓強為5.0MPa條件下,S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一定高于相同溫度下、壓強為 2.5MPa 的,因此,p1=5.0MPa,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α=0.975。影響α的因素就是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主要有反應物(N2和 O2)的濃度、溫度、壓強等。(3)假設原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 100mol,則 SO2、O2和 N2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2m mol、mmol 和q mol,2m+m+q=3m+q=100,S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α,則有下列關系:

2 2 3

1 SO + O SO2

0

( ) 2m m

2

( ) 2

2

( ) 2m(1- ) m(1 )

mol

mmol m m

mmol

? ? ?

? ? ??????????????礬催化劑

起始量

變化量

平衡量

平衡時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 n(總)= 2m(1-α)+m(1-α)+2mαmol+q mol,則 SO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 ?

? ? ? ? ? ?

3 n SO 2m mol 2m100% 100%100%n 2m 1 m 1 2m mol q mol 100 m? ?? ? ? ?? ? ? ? ?總 ? ? ? ? ? ?。該反應在恒壓容器中進行,因此,SO3的分壓 p(SO3)= 2m

100 m

? p ? ?

,p(SO2)= 2m?1 ?

100 m?p

??

?

,p(O2)= m?1?100m?p???,在該條件下,SO2(g)+

1

2

O2(g)? 2SO3(g) 的

Kp= ? ?

? ? ? ? ? ? ? ?

? ?

3

0.5 0.5 0.5

2 2 1.5

2m

SO 100 m

SO 2m 1 m 1

1

100 m 100 m 100

p

p

p p O p p mp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3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3 / 346

(4) 由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后α降低。由題中信息可知,v= ??0.8

k 11n???? ?

? ?? ?? ?

?

? ,升高溫度,k增大使 v 逐漸提高,但α降低使 v 逐漸下降。當 t<tm,k 增大對 v 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當t>tm,k增大對v 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

【變式探究】(·新課標Ⅱ)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 CH4,一般還含有 C2H6等烴類,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1)乙烷在一定條件可發(fā)生如下反應:C2H6(g)= C2H4(g)+H2(g) ΔH,相關物質(zhì)的燃燒熱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物質(zhì) C2H6(g) C2H4(g) H2(g)

燃燒熱ΔH/( kJ·mol?1) -1560 -1411 -286

①ΔH=_________kJ·mol?1。

②提高該反應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③容器中通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乙烷和氫氣,在等壓下(p)發(fā)生上述反應,乙烷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α。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Kp=_________(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2)高溫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應如下:2CH4 ?高?溫??C2H6+H2。反應在初期階段的速率方程為:r=k×CH4c,其中 k 為反應速率常數(shù)。

①設反應開始時的反應速率為 r1,甲烷的轉(zhuǎn)化率為α時的反應速率為 r2,則r2=_____ r1。②對于處于初期階段的該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增加甲烷濃度,r 增大 B.增加 H2濃度,r 增大

C.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漸增大 D.降低反應溫度,k 減小

(3)CH4和 CO2都是比較穩(wěn)定的分子,科學家利用電化學裝置實現(xiàn)兩種分子的耦合轉(zhuǎn)化,其原理如下圖所示:

第124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4 / 346

①陰極上的反應式為_________。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體積比為 2∶1,則消耗的 CH4和 CO2體積比為_________?!敬鸢浮?(1) ①137 ②升高溫度 減小壓強(增大體積) ③ ?α(1+α)

p(2+α)(1-α)(2)①1-α ② AD (3) ①CO2+2e

?=CO+O2? ② 6∶5

【解析】

(1)①由表中燃燒熱數(shù)值可知:

①C2H6(g)+

7

2

O2(g)=2CO2(g) +3H2O(l) ?H1= -1560kJ?mol

-1;②C2H4(g)+3O2(g)=2CO2(g) +2H2O(l) ?H2=-1411kJ?mol

-1;③H2(g)+

1

2

O2(g)=H2O(l) ?H3= -286kJ?mol

-1;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得C2H6(g) =C2H4(g)+H2(g),則?H= ?H1-?H2-?H3=( -1560kJ?mol

-1)-( -1411kJ?mol

-1)- ( -286kJ?mol

-1)=137kJ?mol

-1,故答案為137;②反應 C2H6(g) ?C2H4(g) + H2(g)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減小壓強平衡都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提高該反應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方法有升高溫度、減小壓強(增大體積);③設起始時加入的乙烷和氫氣各為 1mol,列出三段式,

C2H6(g) ?C2H4(g) + H2(g)

起始(mol) 1 0 1

轉(zhuǎn)化(mol) α α α

平衡(mol) 1-α α 1+α

第125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5 / 346

平衡時,C2H6、C2H4和 H2平衡分壓分別為

1 α

2 α ?

?

p、

α

2 ? α

p 和

1 α

2 α

?

?

p,則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Kp= 1 α

2 α 1 α

? ?

? ? ( )

( )( )

;

(2) ①根據(jù) r=k× CH4 c ,若 r1= kc,甲烷轉(zhuǎn)化率為α時,甲烷的濃度為 c(1-α),則r2= kc(1-α),所以r2=(1-α)r1;②增大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增大,故 A 說法正確;由速率方程可知,初期階段的反應速率與氫氣濃度無關,故 B 說法錯誤;反應物甲烷的濃度逐漸減小,結(jié)合速率方程可知,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漸減小,故C說法錯誤;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降低,反應速率常數(shù)減小,故 D 正確。答案選AD。(3) ①由圖可知,CO2在陰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為 CO2+2e

-=CO+O2-;②令生成乙烯和乙烷分別為 2 體積和 1 體積,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再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得到發(fā)生的總反應為:6CH4+5CO2=2C2H4+ C2H6+5H2O+5CO,即消耗 CH4和CO2的體積比為6:5?!九e一反三】(·新課標Ⅲ)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乙烯是綜合利用 CO2的熱點研究領域。回答下列問題:(1)CO2催化加氫生成乙烯和水的反應中,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n(C2H4)∶n(H2O)=__________。當反應達到平衡時,若增大壓強,則 n(C2H4)_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理論計算表明,原料初始組成 n(CO2)∶n(H2)=1∶3,在體系壓強為 0.1MPa,反應達到平衡時,四種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x 隨溫度 T 的變化如圖所示。

圖中,表示 C2H4、CO2變化的曲線分別是______、______。CO2催化加氫合成C2H4反應的ΔH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根據(jù)圖中點 A(440K,0.39),計算該溫度時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Kp=_________(MPa)?3(列出計算式。以分壓

第126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6 / 346

表示,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4)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乙烯反應往往伴隨副反應,生成 C3H6、C3H8、C4H8等低碳烴。一定溫度和壓強條件下,為了提高反應速率和乙烯選擇性,應當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4 變大 (2)d c 小于

(3) ? 3

9 1

4 0.039

?

?

?

4

3

6 2

0.39

0.39

4 1

0.39 0.1

0.39 ( )

3

等 (4)選擇合適催化劑等

【解析】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學方程式,可以確定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根據(jù)可逆反應的特點分析增大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從圖中找到關鍵數(shù)據(jù)確定代表各組分的曲線,并計算出平衡常數(shù)。根據(jù)催化劑對化反應速率的影響和對主反應的選擇性,工業(yè)上通常要選擇合適的催化劑以提高化學反應速率、減少副反應的發(fā)生。

(1)CO2催化加氫生成乙烯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2CO2+6H2? CH2 = CH2+4H2O,因此,該反應中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n(C2H4):n(H2O)=1:4。由于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當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若增大壓強,則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C2H4)變大。

(2) 由題中信息可知,兩反應物的初始投料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由圖中曲線的起點坐標可知,c和a所表示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之比為 1:3、d 和 b 表示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之比為1:4,則結(jié)合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以判斷,表示乙烯變化的曲線是 d,表示二氧化碳變化曲線的是 c。由圖中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升高溫度,乙烯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減小,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H 小于0。(3) 原料初始組成 n(CO2)∶n(H2)=1∶3,在體系壓強為 0.1Mpa 建立平衡。由A 點坐標可知,該溫度下,氫氣和水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均為 0.39,則乙烯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水的四分之一,即0.394,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氫氣的三分之一,即

0.39

3 ,因此,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

2 3

6

0.39

0.39

1 4

0.39 0.1

0.39

3

Kp

?

? ?

? ? ?? ?

? ?

(MPa)

-3= 3

9 1

4 0.039

? (MPa)

-3。

(4)工業(yè)上通常通過選擇合適的催化劑,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同時還可以提高目標產(chǎn)品的選擇性,減少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一定溫度和壓強下,為了提高反應速率和乙烯的選擇性,應當選擇合適的催化劑。

第127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7 / 346

【變式探究】(·山東卷)探究 CH3OH 合成反應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產(chǎn)率。以CO2、H2為原料合成 CH3OH 涉及的主要反應如下:

Ⅰ. CO2 2 3 2 (g) ? 3H (g) ?CH OH(g) ? H O(g)

1

1 H49.5kJ mol? ? ? ? ? Ⅱ. CO 2 3 (g) ? 2H (g) ?CH OH(g)

1

2 H90.4kJ mol? ? ? ? ? Ⅲ. CO2 2 2 (g) ? H (g) ?CO(g) ? H O(g) ?H3

回答下列問題:

(1)ΔH3= _________ 1 kJ mol?

? 。

(2)一定條件下,向體積為 VL 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 1 mol CO2和 3 mol H2發(fā)生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中 CH3OH(g)為ɑ mol,CO 為 b mol,此時 H2O(g)的濃度為__________mol﹒L

-1(用含a、b、V的代數(shù)式表示,下同),反應Ⅲ的平衡常數(shù)為___________。

(3)不同壓強下,按照 n(CO2):n(H2)=1:3 投料,實驗測定 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和CH3OH的平衡產(chǎn)率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已知: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 ? ? ?

? ?

2 2

2

CO CO

100%CO

n n

n ?

? 初始 平衡

初始

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 ? ?

? ?

3

2

CH OH

100%

CO

n

n

? 平衡

初始

其中縱坐標表示 CO2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是圖___________(填“甲”或“乙”);壓強p1、p2、p3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第128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8 / 346

___________;圖乙中 T1溫度時,三條曲線幾乎交于一點的原因是___________。(4)為同時提高 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和 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應選擇的反應條件為_________(填標號)。A.低溫、高壓 B.高溫、低壓 C.低溫、低壓 D.高溫、高壓

【答案】 (1) +40.9 (2)

a+b

V

b(a+b)

(1-a-b)(3-3a-b)

(3)乙 p1、p2、p3 T1時以反應Ⅲ為主,反應Ⅲ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壓強改變對平衡沒有影響 (4)A

【解析】根據(jù)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利用三個反應,進行濃度和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結(jié)合圖形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考慮平衡移動的方向,確定溫度和壓強變化時,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和 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之間的關系得到相應的答案。

(1).根據(jù)反應 I+II=III,則△H3=△H1+△H2=-49.5kJ?mol

-1+(-90.4 kJ?mol

-1)=+40.9 kJ?mol

-1;(2).假設反應 II 中,CO 反應了 xmol,則 II 生成的 CH3OH 為 xmol,I 生成的CH3OH 為(a-x)mol,III 生成CO 為(b+x)mol,根據(jù)反應 I:

2 2 3 2

a-x 3(

CO (g)+3

a

H (g) CH

-x)

OH(g)+HO(g)

a-x a-x ??????

,反應II:2 3

x 2x

CO(g)+2H (g) C

x ?????? H OH(g) ,反應 III:CO2 2 2 (g)+H (g) CO(g)+HO(g)

b+x b+x b+x b+x??????,所以平衡時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a-x)mol+(b+x)mol =(a+b)mol,濃度為: ? ? -1 a+b mol a+b = mol L

VL V

? ;平衡時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a-x)mol-(b+x)mol=(1-a-b)mol,H2的物質(zhì)的量為 3mol-3(a-x)mol-2x-(b+x)mol=(3-3a-b)mol,CO的物質(zhì)的量為 bmol,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a+b)mol,則反應 III 的平衡常數(shù)為:

b a+b

ba+b1-a-b 3-3a-b 1-a-b3-3a-bVV( )=( ) ( )VV?

???

;(3).反應 I 和 II 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 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減少,所以圖甲表示CH3OH的平衡產(chǎn)率,圖乙中,開始升高溫度,由于反應 I 和 II 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反應 III 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反應 III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升高一定溫度后以反應III 為主,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又升高,所以圖乙表示 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壓強增大,反應 I 和II 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反應I 和 II 平衡正向移動,反應 III 氣體體積不變化,平衡不移動,故壓強增大 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增大,根據(jù)圖所以壓強關系為:p1>p2>p3;溫度升高,反應 I 和 II 平衡逆向移動,反應 III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T1溫度時,

第129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29 / 346

三條曲線交與一點的原因為:T1時以反應 III 為主,反應 III 前后分子數(shù)相等,壓強改變對平衡沒有影響;(4).根據(jù)圖示可知,溫度越低,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越大,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越大,壓強越大,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越大,CH3OH 的平衡產(chǎn)率越大,所以選擇低溫和高壓,答案選 A。專題08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考情探究】

內(nèi)容 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 水的電離溶液的酸堿性解讀

1.理解弱電解質(zhì)在水中的電離平衡

2.了解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的概念

3.理解電解質(zhì)在水中的電離以及電

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性

1.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shù)2.了解溶液 pH 的含義及其測定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

3.掌握中和滴定實驗的基本操作4.了解中和滴定實驗主要儀器的使用方法考情分析

該專題內(nèi)容是近幾年的必考內(nèi)容。主要考查影響弱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的因素,通過圖像判斷強、弱電解質(zhì),計算電離常數(shù),比較微粒濃度大小,進行pH 的相關計算和中和滴定的遷移應用等,命題時與水解相結(jié)合又增加了試題難度,預計在今后的高考中出現(xiàn)的概率仍較大。

備考策略

備考時應重點關注數(shù)形結(jié)合與分析推理型選擇題、滴定終點判斷的規(guī)范表達,同時要了解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在物質(zhì)檢測、化學反應規(guī)律研究、物質(zhì)轉(zhuǎn)化中的應用?!靖哳l考點】

高頻考點一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1.溶液中水電離出的 c(H

)H2O 或 c(OH

)H2O 計算

(1)酸或堿溶液:c(H

)H2O=c(OH

)H2O=c(OH

)或 c(H

)。

第130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0 / 346

(2)水解呈酸性或堿性的鹽溶液:c(H

)H2O=c(OH

)H2O=c(H

)或 c(OH

)。2.酸堿混合液性質(zhì)的兩種判斷

(1)同濃度同體積的 HA 與 BOH 混合,溶液的性質(zhì)決定誰強顯誰性。

(2)25 ℃,pH 之和為 14 的 HA 與 BOH 等體積混合,溶液的性質(zhì)決定于誰弱誰過量顯誰性。3.強酸與強堿混合的有關計算

(1)n(OH

)>n(H

):c(OH

)=

n?OH

?-n?H

?

V1+V2

?c(H

)?pH

(2)n(OH

)<n(H

):c(H

)=

n?H

?-n?OH

?

V1+V2

?pH

(3)n(OH

)=n(H

):pH=7(25 ℃)

(4)25 ℃,pH=a 的強酸與 pH=b 的強堿按 V1∶V2混合,混合液 pH=7 時,V1×10-a=V2×10-14+b。4.溶液的稀釋問題

(1)相同體積、相同 pH 的酸性溶液稀釋

?

①稀釋相同倍數(shù),強酸的 pH 大

②ΔpH 相同,稀釋倍數(shù),強酸的小

(2)相同體積、相同濃度酸性溶液稀釋

?

①稀釋相同倍數(shù),強酸的 pH 小

②pH 相同時,稀釋倍數(shù),強酸的大

5.向 10 mL 0.1 mol·L

-1的氨水中,滴加同濃度的鹽酸(25 ℃)

第131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1 / 346

?

①V0=10 mL,即 c 點為恰好反應點

②b 點、d 點分別呈中性、酸性

③b 點的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 c

?Cl-? =c

?NH

4 ?>c

?OH

-?=c

?H

+?

【方法技巧】溶液混合酸堿性判斷模板(25 ℃)

(1)已知酸、堿溶液的 pH 之和為 14,則等體積混合時:

強酸、強堿 ――→

恰好中和

pH=7

強酸、弱堿 ――→

堿過量

pH>7

弱酸、強堿 ――→

酸過量

pH<7

(2)已知酸、堿溶液的 pH 之和為 14,若混合后溶液的 pH 為 7,溶液呈中性,則強酸、強堿 ―→V 酸∶V 堿=1∶1

強酸、弱堿 ―→V 酸∶V 堿>1∶1

弱酸、強堿 ―→V 酸∶V 堿<1∶1

(3)強酸、強堿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酸、堿性的判斷

看 pH 之和 ——|――→

等于 14

pH=7 ――→

大于 14

pH>7 ――→

小于 14

pH<7

高頻考點二 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其常數(shù)的有關計算

1.電離平衡與水解平衡的比較

電離平衡(如 CH3COOH 溶液) 水解平衡(如CH3COONa 溶液)

實質(zhì) 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 鹽促進水的電離

第132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2 / 346

升高溫度 促進電離,離子濃度增大,Ka增大 促進水解,水解常數(shù)Kh增大加水稀釋 促進電離,離子濃度(除 OH

-外)減小,Ka 不變

促進水解,離子濃度(除H+外)減小,水解常數(shù) Kh不變

加入相

應離子

加入 CH3COONa 固體或鹽酸,抑制電離,Ka不變

加入 CH3COOH 或NaOH,抑制水解,水解常數(shù) Kh不變加入反

應離子

加入 NaOH,促進電離,Ka 不變 加入鹽酸,促進水解,水解常數(shù)Kh不變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

(1)升高溫度,沉淀、溶解平衡大部分右移,少部分左移。

(2)加少量水,溶解平衡右移,但離子濃度一般不變。

(3)加沉淀本身,溶解平衡不移動。

(4)加同離子可溶物,抑制溶解,溶解度減小,但 Ksp不變。

(5)加反應離子,促進溶解,溶解度增大,但 Ksp不變。

3.沉淀、溶解平衡的三種應用

(1)沉淀生成:除去 CuCl2溶液中的 FeCl3,可調(diào)節(jié) pH=3~4,使 Fe

3+轉(zhuǎn)化為Fe(OH)3沉淀而除去。(2)沉淀溶解:向濃的 NH4Cl 溶液中加入 Mg(OH)2,現(xiàn)象為 Mg(OH)2逐漸溶解,其反應方程式為2NH4Cl+Mg(OH)2===MgCl2+2NH3·H2O。

(3)沉淀轉(zhuǎn)化:向 MgCl2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然后再加入 FeCl3溶液,現(xiàn)象為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又轉(zhuǎn)化為紅褐色沉淀。有關離子方程式為 Mg

2++2OH

-===Mg(OH)2↓,3Mg(OH)2(s)+2Fe

3+

2Fe(OH)3(s)+3Mg

2+。

4.水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常數(shù)

(1)明確各種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

(2)平衡常數(shù)都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升高溫度,Ka、Kb、KW、Kh均增大。(3)Ka、Kh、KW三者的關系式為 Kh=

KW

Ka;Kb、Kh、KW三者的關系式為 Kh=KW

Kb。

第133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3 / 346

(4)對二元酸的 Ka1、Ka2與相應酸根離子的 Kh1、Kh2的關系式為 Ka1·Kh2=KW,Ka2·Kh1=KW。(5)反應 CdS(s)+2H

(aq) Cd

2+

(aq)+H2S(aq)的平衡常數(shù) K,則 K=

Ksp

Ka1·Ka2。(6)反應 3Mg(OH)2(s)+2Fe

3+

(aq) 2Fe(OH)3(s)+3Mg

2+

(aq)的平衡常數(shù)K=c

3?Mg

2+

?

c

2?Fe

3+

? =K3

sp[Mg?OH?2]

K2

sp[Fe?OH?3] 。5.根據(jù)圖像曲線確定電離常數(shù)

根據(jù)上圖可知 H3PO4的三步電離常數(shù)分別為 Ka1=10-2.1,Ka2=10-7.2,Ka3=10-12.4。高頻考點三 溶液中粒子濃度的比較

1.理解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1)電荷守恒:電解質(zhì)溶液中所有陽離子的正電荷總數(shù)與所有陰離子的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2)物料守恒:電解質(zhì)溶液中由于電離或水解因素,離子會發(fā)生變化,變成其他離子或分子等,但離子或分子中某些特定元素的原子的總數(shù)存在確定的比例關系。

(3)質(zhì)子守恒:即 H2O 電離出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總數(shù)相等。一般根據(jù)電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整理得到。2.建立解題思維模型

(1)單一溶液

酸或堿溶液—考慮電離

鹽溶液—考慮水解

?2?混合溶液

不反應—同時考慮電離和水解

反應

不過量—

生成酸或堿—考慮電離

生成鹽—考慮水解

過量—根據(jù)過量程度考慮電離或水解

(3)不同溶液中某離子濃度的變化

若其他離子能促進該離子的水解,則該離子濃度減小,若抑制其水解,則該離子濃度增大。3.“五模板”突破溶液中粒子濃度模板

第134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4 / 346

(1)MCl(強酸弱堿鹽)溶液

①電荷守恒:c(M

)+c(H

)=c(Cl-

)+c(OH

)

②物料守恒:c(M

)+c(MOH)=c(Cl-

)

③粒子濃度:c(Cl-

)>c(M

)>c(H

)>c(MOH)>c(OH)

(2)Na2A(強堿弱酸鹽)溶液

①電荷守恒:c(Na+

)+c(H

)=2c(A2-

)+c(HA

)+c(OH

)

②物料守恒:c(Na+

)=2[c(H2A)+c(HA

)+c(A2-

)]

③粒子濃度:c(Na+

)>c(A2-

)>c(OH

)>c(HA

)>c(H2A)>c(H

)

(3)NaHA(a:水解為主,b:電離為主)

①電荷守恒:c(Na+

)+c(H

)=2c(A2-

)+c(HA

)+c(OH

)

②物料守恒:c(Na+

)=c(H2A)+c(HA

)+c(A2-

)

③粒子濃度:

a:c?Na+

?>c?HA

?>c?OH

?>c?H2A?

>c?H

?>c?A2-

?

b:c?Na+

?>c?HA

?>c?H

?>c?A2-

?

>c?OH

?>c?H2A?

(4)HA(弱酸)與 NaA 混合液(同濃度同體積)(a:pH<7,b:pH>7)

①電荷守恒:c(Na+

)+c(H

)=c(A

)+c(OH

)

②物料守恒:2c(Na+

)=c(HA)+c(A

)

③粒子濃度:

a:c?A

?>c?Na+

?>c?HA?>

c?H

?>c?OH

?

b:c?HA?>c?Na+

?>c?A

?>

c?OH

?>c?H

?

(5)MOH(弱堿)與 MCl 混合液(同濃度、同體積)

(a:pH>7,b:pH<7)

①電荷守恒:c(M

)+c(H

)=c(Cl-

)+c(OH

)

②物料守恒:2c(Cl-

)=c(MOH)+c(M

)

第135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5 / 346

③粒子濃度:

a:c?M

?>c?Cl-

?>c?MOH?>

c?OH

?>c?H

?

b:c?MOH?>c?Cl-

?>c?M

?>

c?H

?>c?OH

?

高頻考點四 中和滴定及遷移應用

1.滴定管的選擇

酸式滴定管:酸性溶液、氧化性溶液、有機溶劑等

堿式滴定管:堿性溶液

2.指示劑選擇

(1)酸堿中和滴定

恰好反應點為中性:甲基橙或酚酞

恰好反應點為酸性:甲基橙

恰好反應點為堿性:酚酞

(2)其他滴定

涉及 I2的反應:淀粉溶液

涉及 Fe

3+的反應:KSCN 溶液

涉及 MnO

4 的反應:不用指示劑

3.誤差分析

c 測=

c 標

V 測

V 標

V 標偏大,c 測偏大

V 標偏小,c 測偏小

4.以向 10 mL 0.1 mol·L

-1的 HA 溶液中滴加 0.1 mol·L

-1的 NaOH 溶液為例,突破中和滴定曲線的“五點”a 點:Ka=10-5。

b 點:離子濃度大?。篶(A

)>c(Na+

)>c(H

)>c(OH

)。

c 點:離子濃度大小:c(A

)=c(Na+

)>c(H

)=c(OH

)。

d 點:離子濃度大?。篶(Na+

)>c(A

)>c(OH

)>c(H

)。

第136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6 / 346

e 點:離子濃度大?。篶(Na+

)>c(A

)>c(OH

)>c(H

)。

高頻考點五 酸、堿、鹽溶液反應過程中陌生圖像

1.兩坐標為對數(shù)的直線型示例分析

(1)??加嘘P對數(shù)示例

①pC:類比 pH,即為 C 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規(guī)律是 pC 越大,C 離子濃度越小。②pK:平衡常數(shù)的負對數(shù),規(guī)律是 pK 越大,平衡常數(shù)越小,對于一元弱酸(HX):pKa=pH-lgc?X-?c?HX?,lgc?X

?

c?HX?

越大,HX 的電離程度越大。

③AG=lg

c?H

?

c?OH

?,氫離子濃度與氫氧根離子濃度比的對數(shù);規(guī)律是 AG 越大,酸性越強,中性時AG=0。(2)圖像示例

①pOH—pH 曲線:

?

Q 點為中性,

M 點為酸性,c?OH

?H2O=1×10-b mol·L

-1

N 點為堿性,c?H

?H2O=1×10-b mol·L

-1

②常溫下,二元弱酸 H2Y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 pH 與離子濃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

第137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7 / 346

?

L1代表 lg

c?HY

?

c?H2Y?-pH

H2Y 的 Ka1=10-2.7,Ka2=10-4.3

e 點:c?H2Y?=c?Y2-

?

③常溫下將 KOH 溶液滴加到二元弱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與離子濃度變化的關系圖:?

二元弱酸?H2X?一級電離程度遠大于二級電離程度。

lg

c?X2-

?

c?HX

?

或 lg

c?HX

?

c?H2X?

越大,表示電離程度越大,

因而 N 代表一級電離的曲線,M 代表二級電離曲線。

可以根據(jù) m 點、n 點的坐標計算 pKa1和 pKa2。

2.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或濃度與 pH 的關系圖像分析

T ℃時,向某濃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濃度的 NaOH 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種微粒H2C2O4、HC2O-4、C2O 2-

4 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δ)與 pH 的關系如圖所示:

?

HC2O

4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Ka1=10-1.2,Ka2=10-4.2

pH=2.7 時,

c?C2O2-

4 ?·c?H2C2O4?

c

2?HC2O

4 ? =10-3

第138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8 / 346

高頻考點六 沉淀、溶解平衡圖像分析

1.兩坐標為離子濃度的曲線型圖像

?

Ksp?CaSO4?=8×10-6

b 點的 Qc>Ksp,有沉淀析出

d 點的 Qc<Ksp,溶液不飽和

溫度不變,增加 c

?SO2-

4 ?,

沿曲線 a→c 變化

2.兩坐標為對數(shù)或負對數(shù)的直線型圖像

已知:pCu=-lg c(Cu+

),pX=-lg c(X

),式中 X

-表示鹵素陰離子。298 K 時,Ksp(CuCl)≈1.0×10-7,Ksp(CuBr)≈1.0×10-9,Ksp(CuI)≈1.0×10-12。298 K 時,CuCl、CuBr、CuI 的飽和溶液中pCu 和pX的關系如圖所示。

?

X 線代表 CuCl 的飽和溶液

圖中的 a=6

圖中的 A 點對于 CuBr 為析出

沉淀,對于 CuCl 為不飽和

溶液

【題型突破】

題型一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例1.[·北京卷]實驗測得0.5 mol·L

?1CH3COONa溶液、0.5 mol·L

?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第139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39 / 346

A.隨溫度升高,純水中c(H+

)>c(OH?

)

B.隨溫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

)減小

C.隨溫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變化是Kw改變與水解平衡移動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D.隨溫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為CH3COO?、Cu

2+水解平衡移動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水的電離為吸熱過程,升高溫度,平和向著電離方向移動,水中c(H+

).c(OH-)=Kw減小,故pH減小,但 c(H+

)=c(OH-),故 A 不符合題意;水的電離為吸熱過程,升高溫度,進水的電離,所以c(OH-)增大,醋酸根水解為吸熱過程,CH3COOH-+H2O CH3COOH+OH-,升高溫度促進鹽類水解,所以c(OH-)增大,故B 不符合題意;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故 c(H+

)增大;升高溫度,促進銅離子水解Cu

2++2H2OCu(OH)2+2H+,故 c(H+

)增大,兩者共同作用使 pH 發(fā)生變化,故 C 符合題意;鹽類水解為吸熱過程,升高溫度促進鹽類水解,故 D 不符合題意。

【舉一反三】[·天津卷]某溫度下,HNO2 和CH3COOH 的電離常數(shù)分別為4 5.010? ?和51.710??。將pH和體積均相同的兩種酸溶液分別稀釋,其 pH 隨加水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曲線Ⅰ代表 HNO2 溶液

第140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0 / 346

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b 點>c 點

C.從 c 點到 d 點,溶液中

? ? ? ?

? ?

HA OH

A

c c

c

?

?

?保持不變(其中 HA、 A? 分別代表相應的酸和酸根離子)D.相同體積 a 點的兩溶液分別與 NaOH 恰好中和后,溶液中 n? Na ?

? 相同【答案】C

【解析】由圖可知,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Ⅱ的變化大,則Ⅱ的酸性比 I 的酸性強,Ⅱ代表HNO2,I 代表CH3COOH,A 錯誤;酸抑制水電離,b 點 pH 小,酸性強,對水電離抑制程度大,B 錯誤;Ⅱ代表HNO2,c(HNO2)c(OH-)/c(NO2

-)=c(H+

)·c(HNO2)c(OH-)/[c(H+

)·c(NO2

-)]=kw/k(HNO2),kw為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HNO2)為HNO2的電離常數(shù),這些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則不變,C 正確;體積和pH 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分別滴加同濃度的 NaOH 溶液至恰好中和,CH3COOH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多,HNO2消耗的 NaOH 少,故 D 錯誤。

【變式探究】(河北衡水中學高三調(diào)研)25 ℃時,向 10 mL 0.1 mol·L

-1一元弱堿X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1的 HCl 溶液,溶液的 AG[AG=lg

c?H

?

c?OH

?

]變化如圖所示(溶液混合時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 a=-8,則 a 點溶液中水電離出的 c(H

)=1×10-11 mol·L

-1

B.M 點表示鹽酸和 XOH 恰好完全反應

C.R 點溶液中可能存在 c(X

)+c(XOH)=c(Cl-

)

D.M 點到 N 點,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

【答案】B

【解析】A 項,a=-8,可求 c(OH

)=10-3 mol·L

-1,c(H

)=1×10-11 mol·L

-1,c(H

)H2O=1×10-11 mol·L-1,正確;B 項,M 點 AG=0,則溶液中 c(H

)=c(OH

),不恰好反應,錯誤;C 項,R 點可能為恰好反應,溶質(zhì)為 XCl,根據(jù)物料守恒可知 c(X

)+c(XOH)=c(Cl-

),正確;D 項,M 點為堿過量,N 點為酸過量,正確。

第141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1 / 346

題型二 水溶液中粒子濃度比較

例 2.(·浙江卷)常溫下,用 1 0.1mol L

?

? 氨水滴定10mL濃度均為 1 0.1mol L?

? 的HCl 和CH3COOH的混合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在氨水滴定前, HCl 和 CH3COOH 的混合液中c?Cl ? c ?CH3COO?? ? ?

B. 當?shù)稳氚彼?0mL 時, ? ? ? ? ? ? ? ?+

4 3 2 3 3 c NH +c NH H O =c CHCOO+c CHCOOH?

? C. 當?shù)稳氚彼?20mL 時, ? ? ? ? ? ? ? ?+

3 3 2 c CH COOH +c H =c NHHO+c OH?

? D. 當溶液呈中性時,氨水滴入量大于 20mL ,c? NH4 ? c?Cl ?

? ? ?

【答案】D

【解析】未滴定時,溶液溶質(zhì)為 HCl 和 CH3COOH,且濃度均為 0.1mol/L,HCl 為強電解質(zhì),完全電離,CH3COOH 為弱電解質(zhì),不完全電離,故,c(Cl

-)>c(CH3COO-),A 正確;當?shù)稳氚彼?0mL 時,n(NH3·H2O)=n(CH3COOH),則在同一溶液中 c(NH4+

)+ c(NH3·H2O)=c(CH3COOH)+ c(CH3COO-),B正確;當?shù)稳氚彼?20mL 時,溶液溶質(zhì)為 NH4Cl 和 CH3COONH4,質(zhì)子守恒為 c(CH3COOH)+c(H+

)= c(NH4+

)+c(OH-),C正確;當溶液為中性時,電荷守恒為:c(NH4+

)+c(H+

)= c(CH3COO-)+c(Cl

-)+ c(OH-),因為溶液為中性,則c(H+

)=c(OH-),故 c(NH4+

)>c(Cl

-),D

【變式探究】(·天津卷)常溫下,下列有關電解質(zhì)溶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相同濃度的 HCOONa 和 NaF 兩溶液,前者的 pH 較大,則 Ka a (HCOOH)>K(HF)

B. 相同濃度的 CH3COOH 和 CH3COONa 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后 pH 約為 4.7,則溶液中? ? ? ? ? ? ? ?

- + + - 3 c CH COO >c Na >c H >c OH

C. FeS 溶于稀硫酸,而 CuS 不溶于稀硫酸,則 Ksp sp (FeS)>K(CuS)

D. 在

-1

2 1mol?L Na S 溶液中, ? ? ? ? ? ?

2- - -1

2 c S +c HS +c H S =1mol?L

【答案】A

第142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2 / 346

【解析】HCOONa 和 NaF 的濃度相同,HCOONa 溶液的 pH 較大,說明 HCOO

-的水解程度較大,根據(jù)越弱越水解,因此甲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較小,即 Ka(HCOOH)<Ka(HF),故 A 錯誤;相同濃度的CH3COOH和CH3COONa 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后 pH 約為 4.7,此時溶液呈酸性,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濃度,說明溶液中醋酸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則醋酸根濃度大于鈉離子濃度,則溶液中 c(CH3COO

)>c(Na

+

)>c(H+

)>c(OH-),故B正確;CuS 的溶解度較小,將 CuS 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CuS 溶解平衡電離出的S

2?不足以與H+發(fā)生反應,而將 FeS 投入到稀硫酸后可以得到 H2S 氣體,說明 Ksp(FeS)>Ksp(CuS),故 C 正確;根據(jù)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定律,1 mol?L

?1 Na2S 溶液中所有含 S 元素的粒子的總物質(zhì)的量的濃度為 1 mol?L

?1,即c(S

2?

)+c(HS

)+c(H2S)=1mol?L?1,故 D 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 A。

【變式探究】(·江蘇卷)室溫下,將兩種濃度均為 1 0.1mol L

?

? 的溶液等體積混合,若溶液混合引起的體積變化可忽略,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微粒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 N 3 2 3 aHCO ?Na CO 混合溶液(pH=10.30): ? ? ? ? ????2 N 3 3 c a c HCOc COcOH? ? ? ?? ? ?B. 氨水-NH4Cl 混合溶液(pH=9.25):c ? NH4 ? c ?H ? c ? NH3 H2O? c ?OH?? ? ? ? ? ? ?C. 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pH=4.76): c ? Na ? c ?CH3COOH? c?CH3COO?c?H?? ??? ??D. H 2C 2O 4 N 2 4 ? aH C O 混合溶液(pH=1.68,H2C2O4為二元弱酸):

? ? ? ? ? ? ? ? ? ?

2 H H2C2O4 N 2 4 c c c a c C O c OH

? ? ? ? ? ? ? ?

【答案】AD

【解析】NaHCO3水溶液呈堿性,說明 HCO3?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電離程度,等濃度的NaHCO3和Na2CO3水解關系為:

2- - CO3 > HCO3,溶液中剩余微粒濃度關系為: ? ? ??- 2- HCO3 CO3 c ?c ,2- CO3 和- HCO3水解程度微弱,生成的 OH-濃度較低,由 NaHCO3和 Na2CO3化學式可知,該混合溶液中Na

+濃度最大,則混合溶液中微粒濃度大小關系為: ? ? ? ? ? ? ? ?

+ - 2- - N 3 3 c a >c HCO >c CO >c OH,故 A 正確;該混合溶液中電荷守恒為:? ? ? ? ? ? ? ?

+ + - - c NH4 +c H =c OH +c Cl ,物料守恒為: ? ? ? ???+ - NH3 2 4 c ·HO+c NH=2c Cl ,兩式聯(lián)立消去c(Cl-)可得: ? ? ? ? ? ? ? ?

+ + - NH4 + 3 2 c 2c H =2c OH +c NH ?H O ,故 B 錯誤;若不考慮溶液中相關微粒行為,則c(CH3COOH)=c(CH3COO-)=c(Na

+

),該溶液呈酸性,說明 CH3COOH 電離程度大于CH3COONa 水解程度,則溶

第143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3 / 346

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c(CH3COO-)>c(Na

+

)>c(CH3COOH)>c(H+

),故 C 錯誤;該混合溶液中物料守恒為:? ? ? ? ? ? ? ?

+ - 2- 2 2 4 2 4 2 4 2c Na =c H C O +c HC O +c C O ,電荷守恒為:

? ? ? ? ? ? ? ? ? ?

2- - - + +

2 4 2 4 2c C O +c HC O +c OH =c Na +c H ,兩式相加可得:

? ? ? ? ? ? ? ? ? ?

+ + 2- - H + H2C2O4 = N 2 4 c c c a +c C O +c OH ,故 D 正確;綜上所述,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D?!咀兪教骄俊縖·江蘇卷]室溫下,反應 HCO3? +H2O H2CO3+OH?的平衡常數(shù)K=2.2×10

?8。將NH4HCO3溶液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廢渣中的ZnO。若溶液混合引起的體積變化可忽略,室溫時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0.2 mol·L

?1氨水:c (NH3·H2O)>c( NH4?

)> c (OH?

)> c (H+

)

B.0.2 mol·L

?1NH4HCO3溶液(pH>7):c ( NH4?

)> c ( HCO3?

)> c (H2CO3)> c (NH3·H2O)

C.0.2 mol·L

?1氨水和0.2 mol·L

?1NH4HCO3溶液等體積混合:c( NH4?

)+c(NH3·H2O)=c(H2CO3)+c

( HCO3?

)+c( 2 CO3?

)

D.0.6 mol·L

?1氨水和0.2 mol·L

?1 NH4HCO3溶液等體積混合:c (NH3·H2O)+ c( 2 CO3?

)+ c(OH?

)=0.3 mol·L

?1+ c (H2CO3)+ c (H+

)

【答案】BD

【解析】NH3?H2O 屬于弱堿,部分電離,氨水中存在的電離平衡有: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 c(OH-)>c(NH4+

),A 錯誤;NH4HCO3溶液顯堿性,說明HCO3

-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所以 c(NH4+

)>c(HCO3

-),HCO3

-水解:H2O+HCO3

- H2CO3+OH-,NH4+水解:NH4++H2O NH3?H2O+H+,前者水解程度大且水解都是微弱的,則 c(H2CO3)>c(NH3?H2O),B正確;由物料守恒,n(N):n(C)=2:1,則有 c(NH4+

)+c(NH3?H2O)=2[c(H2CO3)+c(HCO3

-)+c(CO3

2-)],C 錯誤;由物料守恒,n(N):n(C)=4:1,則有 c(NH4+

)+c(NH3?H2O)=4[c(H2CO3)+c(HCO3

-)+c(CO3

2-)]①;電荷守恒有:c(NH4+

)+c(H+

)=c(HCO3

-)+2c(CO3

2-)+c(OH-)②;結(jié)合①②消去 c(NH4+

)得:c(NH3?H2O)+c(OH-)=c(H+

)+4c(H2CO3)+3c(HCO3

-)

+2c(CO3

2-)③,0.2mol/LNH4HCO3與 0.6mol/L 氨水等體積混合后瞬間 c(NH4HCO3)=0.1mol/L,由碳守恒有,c(H2CO3)+c(HCO3

-)+c(CO3

2-)=0.1mol/L④,將③等式兩邊各加一個 c(CO3

2-),則有c(NH3?H2O)+c(OH-)

+c(CO3

2-)=c(H+

)+c(H2CO3)+3c(H2CO3)+3c(HCO3

-)+3c(CO3

2-),將④帶入③中得,c(NH3?H2O)+c(OH-)

+c(CO3

2-)=c(H+

)+c(H2CO3)+0.3mol/L,故 D 正確;故選 BD。

題型三 Ka、Kb、Kh的計算及應用

第144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4 / 346

例 3.(·山東卷)25℃時,某混合溶液中 ? ? ? ?1 c CH3COOH c CH3COO0.1mol L? ? ? ?? ,1gc( CH3COOH)、1gc(CH3COO-)、lgc(H+

)和 1gc(OH-)隨 pH 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Ka 為 CH3COOH 的電離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O 點時,c ?CH3COOH? c ?CH3COO ?

? ?

B. N 點時, a pH=-lgK

C. 該體系中, ? ? ? ?

? ?

+

-1

3 +

a 0.1c H

c CH COOH = mol L

K +c H

? D. pH 由 7 到 14 的變化過程中, 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終增大

【答案】BC

【解析】根據(jù)圖像分析可知,隨著 pH 的升高,氫氧根離子和醋酸根離子濃度增大,氫離子和醋酸離子濃度減小,又 pH=7 的時候,氫氧根離子濃度等于氫離子濃度,故可推知,圖中各曲線代表的濃度分別是:曲線 1 為 lgc(CH3COO-)隨 pH 的變化曲線,曲線 2 為 lgc(H+

)隨pH 的變化曲線,曲線3為lgc(OH-)隨 pH 的變化曲線,曲線 4 為 lgc(CH3COOH)隨 pH 的變化曲線,據(jù)此結(jié)合水溶液的平衡分析作答。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O 點為曲線 2 和曲線 3 的交點,對應的 pH=7,應該得出的結(jié)論為:c(H+

)= c(OH-),故A錯誤;N 點為曲線 1 和曲線 4 的交點, lgc(CH3COO-)=lgc(CH3COOH),即 c(CH3COO-)=c(CH3COOH),因Ka= ? ? ? ?

? ?

- +

3

3

CH COO H

CH COOH

c c

c

? ,代入等量關系并變形可知 pH=-lgKa,故 B 正確;c(CH3COO-)+c(CH3COOH) =0.1mol/L,則 c(CH3COO-)=0.1mol/L- c(CH3COOH),又 Ka= ? ? ??? ?

- +

3

3

CHCOOHCHCOOHc c

c

? ,聯(lián)立兩式消去c(CH3COO-)

第145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5 / 346

并化簡整理可得出,c(CH3COOH)= +

+ 0.1 (H )

(H )

a c

K ? c

mol/L,故 C 正確;醋酸根離子的水解平衡為:CH3COO-+H2O?CH3COOH +OH-,pH 由 7 到 14 的變化過程中,堿性不斷增強,c(OH-)不斷增大,則使不利于醋酸根離子的水解平衡,會使其水解程度減小,故 D 錯誤;答案選 BC。

【變式探究】(湖北黃岡高三調(diào)研)25 ℃時,將 0.1 mol NaOH 固體加入 1.0 L x mol·L

-1 CH3COOH溶液中(忽略溶液體積、溫度變化),充分反應后向混合液中加入 CH3COOH 或 CH3COONa 固體,溶液pH的變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 點對應的溶液中 c(Na+

)>c(CH3COO

)

B.從 b 點對應溶液到 a 點對應溶液的過程中

c?Na+

?·c?OH

?

c?CH3COO

?

減小

C.a(chǎn)、b、c 點對應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a>b>c

D.a(chǎn)、b、c 點對應的溶液中,Ka(CH3COOH)均為

0.2

x-0.2×10-7

【答案】B

【解析】c 點對應的溶液呈中性,c(H

)=c(OH

),根據(jù)電荷守恒知 c(Na+

)=c(CH3COO-

),A錯誤;加入CH3COOH 過程中,c(CH3COO

)和 c(H

)增大,c(OH

)減小,c(Na+

)不變,

c?Na+

?·c?OH

?

c?CH3COO

?

減小,B正確;CH3COO-增多,水解程度增大,水的電離程度增大,則 a、b、c 點對應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c>b>a,C錯誤;溫度一定,電離平衡常數(shù)一定,c 點時有 c(Na+

)+c(H

)=c(CH3COO

)+c(OH

),又溶液的pH=7,則c(H+)=c(OH-

)=10-7 mol·L

-1,c(Na+

)=c(CH3COO

)=0.2 mol·L

-1,Ka(CH3COOH)=

c?CH3COO

?·c?H

?

c?CH3COOH? =0.2×10-7

x+0.1-0.2=0.2

x-0.1×10-7,D 錯誤。

【舉一反三】(吉林市高三模擬)某弱酸 HA 溶液中主要成分的分布分數(shù)隨pH 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第146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6 / 346

A.該酸 Ka的數(shù)量級為 10

?5

B.NaA 的水解平衡常數(shù) Kh=

a1

k

C.當該溶液的 pH= 7.0 時,c(HA)<c(A?

)

D.某 c(HA)∶c(A?

)=4∶1 的緩沖溶液,pH≈4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圖象可知,c(HA)=c(A-)時,pH=4.7,即 c(H+

)=10

-4.7mol/L。分析可知,c(HA)=c(A-)時,pH=4.7,該酸 K= ? ? ? ?

? ?

c H c A

c HA

? ? ?

=c(H+

)=10

-4.7mol/L,故該酸 Ka的數(shù)量級為 10

?5,故 A 正確;NaA的水解平衡常數(shù)Kh= ? ? ? ? ? ?

? ? ? ?

- +

- + c OH c HA c H

c A c H

? ?

?

= w

a K

K

,故 B 錯誤;根據(jù)圖象可知,當該溶液的pH=7.0 時,c(HA)<c(A- ),故C正確;根據(jù)圖象可知,c(HA)為 0.8,c(A-)為 0.2 時,pH 約為 4,故某 c(HA)∶c(A- )=4∶1 的緩沖溶液,pH≈4,故 D 正確;答案為 B。

題型四 Ksp的有關計算及應用

例 4.[新課標Ⅱ]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用曾創(chuàng)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第147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7 / 346

A.圖中 a 和 b 分別為 T1、T2溫度下 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

B.圖中各點對應的 Ksp的關系為:Ksp(m)=Ksp(n)<Ksp(p)<Ksp(q)

C.向 m 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2S 固體,溶液組成由 m 沿 mpn 線向 p 方向移動D.溫度降低時,q 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 q 沿 qp 線向 p 方向移動

【答案】B

【解析】CdS 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dS(s) Cd

2+

(aq)+S

2-(aq),其溶度積Ksp=c(Cd

2+

)·c(S2-),在飽和溶液中,c(Cd

2+

)= c(S

2-),結(jié)合圖象可以看出,圖中 a 和 b 分別表示 T1和 T2溫度下CdS 的溶解度,A正確;Cd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積受溫度影響,m、n 和 p 點均在溫度為 T1條件下所測的對應離子濃度,則其溶度積相同,B 錯誤;m 點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硫化鈉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Cd

2+

)減小,c(S2-)增大,溶液組成由 m 沿 mnp 向 p 方向移動,C 正確;從圖象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離子濃度增大,說明 CdS(s) Cd

2+

(aq)+S

2-(aq)為吸熱反應,則溫度降低時,q 點對應飽和溶液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c(Cd2+)與 c(S

2-)同時減小,會沿 qp 線向 p 點方向移動,D 正確。

【變式探究】(廣東深圳高三模擬)

(1)已知:常溫下 Ksp[Fe(OH)3]=8.0×10-38,Ksp[Al(OH)3]=1.3×10-33,當 Fe

3+完全沉淀時,溶液中Al3+理論最大濃度為________。

(2)除了 OH

-之外,S

2-也是一種常見的金屬離子沉淀劑。本質(zhì)原因是一些金屬硫化物的溶解度極小。已知:25 ℃時,CuS 的溶度積為 4×10-36,H2S 的 Ka1=1.25×10-7,Ka2=8.0×10-14。若要在1 L 的鹽酸中完全溶解0.01mol CuS,理論上需要鹽酸的最低濃度為________mol·L

-1(提示:用離子方程式計算)。(3)CuCl 加入飽和 NaCl 溶液中會部分溶解生成 CuCl-

2,在一定溫度下建立兩個平衡:Ⅰ.CuCl(s) Cu+

(aq)+Cl-

(aq) Ksp=1.4×10-6

Ⅱ.CuCl(s)+Cl-

(aq) CuCl-

2 (aq) K=0.35。

請寫出 c(Cu+

)與 c(CuCl-

2 )的數(shù)學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當離子濃度≤1.0×10-5 mol·L

-1時,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即c

3(OH

)=8.0×10-38

1.0×10-5=8.0×10-33 mol3·L-3,c(Al3+

)=

1.3×10-33

8.0×10-33

mol·L

-1=0.162 5 mol·L

-1。

(2)設鹽酸的最小濃度為 x mol·L

-1。

第148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8 / 346

CuS+ 2H

+ Cu

2++H2S

起始/(mol·L

-1) x 0 0

變化/(mol·L

-1) 0.01 0.02 0.01 0.01

平衡/(mol·L

-1) x-0.02 0.01 0.01

K=

c?H2S?×c?Cu

2+

?

c

2?H

? =

c?H2S?×c?Cu

2+

?×c?S

2-

?×c?HS

?

c

2?H

?×c?S

2-

?×c?HS

? =

Ksp?CuS?

Ka1?H2S?Ka2?H2S?=

4×10-36

1.25×10-7×8×10-14=4×10-16=

0.01

2

?x-0.02?

2,解得 x≈5×10

5 mol·L

-1。

(3)根據(jù)Ⅰ、Ⅱ可得 2CuCl(s) Cu+

(aq)+CuCl-

2 (aq) K′=1.4×10-6×0.35,故c(Cu+

)·c(CuCl-

2 )=1.4×10-6×0.35=4.9×10-7。

【答案】(1)0.162 5 mol·L

-1 (2)5×10

5 mol·L

-1 (3)c(Cu+

)·c(CuCl-

2 )=4.9×10-7

題型五 滴定現(xiàn)象、曲線、計算及誤差分析

例 5.(·新課標Ⅰ)以酚酞為指示劑,用 0.1000 mol·L

?1的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未知濃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數(shù)δ隨滴加 NaOH 溶液體積 VNaO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數(shù):2- 2-

- 2- 2

c(A ) δ(A )=

c(H A)+c(HA )+c(A )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曲線①代表 2 δ(H A) ,曲線②代表 - δ(HA )

第149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49 / 346

B. H2A 溶液的濃度為 0.2000 mol·L

?1

C. HA?的電離常數(shù) Ka=1.0×10

?2

D. 滴定終點時,溶液中 + 2- - c(Na )<2c(A )+c(HA )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圖像,曲線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數(shù)隨著 NaOH 的滴入逐漸減小,曲線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數(shù)隨著 NaOH 的滴入逐漸增大;當加入 40mLNaOH 溶液時,溶液的 pH 在中性發(fā)生突變,且曲線②代表的粒子達到最大值接近 1;沒有加入 NaOH 時,pH 為 1,說明 H2A 第一步完全電離,第二步部分電離,曲線①代表δ(HA-),曲線②代表δ(A2-),根據(jù)反應 2NaOH+H2A=Na2A+2H2O,c(H2A)= 0.1000mol/L40mL2 20.00mL??=0.1000mol/L,據(jù)此分析作答。根據(jù)分析,曲線①代表δ(HA-),曲線②代表δ(A2-),A 錯誤;當加入40.00mLNaOH溶液時,溶液的 pH 發(fā)生突變,說明恰好完全反應,結(jié)合分析,根據(jù)反應 2NaOH+H2A=Na2A+2H2O,c(H2A)=0.1000mol/L 40mL

2 20.00mL

?

?

=0.1000mol/L,B 錯誤;由于 H2A 第一步完全電離,則HA-的起始濃度為0.1000mol/L,根據(jù)圖像,當 VNaOH=0 時,HA-的分布系數(shù)為 0.9,溶液的 pH=1,A2-的分布系數(shù)為0.1,則HA-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Ka=

2- +

- (A ) (H )

(HA )

c c

c

? = 0.1000mol/L 0.1 0.1000mol/L

0.1000mol/L 0.9

? ?

?

≈1×10

-2,C 正確;用酚酞作指示劑,酚酞變色的pH范圍為 8.2~10,終點時溶液呈堿性,c(OH-)>c(H+

),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 c(Na

+

)+c(H+

)=2c(A2-)+c(HA-)+c(OH-),則 c(Na

+

)>2c(A2-)+c(HA-),D 錯誤;答案選 C。

【舉一反三】(·全國卷Ⅲ)用 0.100 mol·L

-1 AgNO3滴定 50.0 mL 0.0500 mol·L

-1 Cl

-溶液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

第150頁

衡水中學化學一本通高分手冊

150 / 346

A. 根據(jù)曲線數(shù)據(jù)計算可知 Ksp(AgCl)的數(shù)量級為 10

-10

B. 曲線上各點的溶液滿足關系式 c(Ag

+)·c(Cl

-)=Ksp(AgCl)

C. 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 0.0400 mol·L

-1 Cl

-,反應終點 c 移到 a

D. 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 0.0500 mol·L

-1 Br

-,反應終點 c 向 b 方向移動【答案】C

【解析】本題應該從題目所給的圖入手,尋找特定數(shù)據(jù)判斷題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體過程。注意:橫坐標是加入的硝酸銀溶液的體積,縱坐標是氯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選取橫坐標為 50mL 的點,此時向50mL0.05mol/L的 Cl

-溶液中,加入了 50mL 0.1mol/L 的 AgNO3溶液,所以計算出此時溶液中過量的Ag

+濃度為0.025mol/L(按照銀離子和氯離子 1:1 沉淀,同時不要忘記溶液體積變?yōu)樵瓉?2 倍),由圖示得到此時Cl

-約為1×10-8mol/L(實際稍?。?,所以 KSP(AgCl)約為 0.025×10

-8=2.5×10

-10,所以其數(shù)量級為 10

-10,A 正確。由于KSP(AgCl)極小,所以向溶液滴加硝酸銀就會有沉淀析出,溶液一直是氯化銀的飽和溶液,所以 c(Ag

+

)·c(Cl

-)=KSP(AgCl),B正確。滴定的過程是用硝酸銀滴定氯離子,所以滴定的終點應該由原溶液中氯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決定,將50mL0.05mol/L 的 Cl

-溶液改為 50mL 0.04mol/L 的 Cl

-溶液,此時溶液中的氯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是原來的0.8倍,所以滴定終點需要加入的硝酸銀的量也是原來的 0.8 倍,因此應該由 c 點的 25mL 變?yōu)?5×0.8=20mL,而a 點對應的是15mL,C 錯誤。鹵化銀從氟化銀到碘化銀的溶解度應該逐漸減小,所以 KSP(AgCl)應該大于KSP(AgBr),將50mL0.05mol/L 的 Cl

-溶液改為 50mL 0.05mol/L 的 Br

-溶液,這是將溶液中的氯離子換為等物質(zhì)的量的溴離子,因為銀離子和氯離子或溴離子都是 1:1 沉淀的,所以滴定終點的橫坐標不變,但是因為溴化銀更難溶,所以終點時,溴離子的濃度應該比終點時氯離子的濃度更小,所以有可能由 a 點變?yōu)?b 點,D 正確。題型六 沉淀、溶解平衡圖像分析

例 6.[·新課標Ⅱ]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用曾創(chuàng)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行微信電子書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