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88|国产乱妇无码在线观看|国产影院精品在线观看十分钟福利|免费看橹橹网站

映水藏山-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發(fā)布時間:2023-9-12 | 雜志分類:文化藝術(shù)
免費(fèi)制作
更多內(nèi)容

映水藏山-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94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此壺造型於《清檔》之中又稱為「馬掛瓶」,如乾隆十年四月十四日,司庫白世秀來說總管劉滄州交「釉裏紅花葫蘆馬掛瓶一件……傳旨著俱各配座?!挂蛴匝Y紅製作工藝繁雜而苛刻,且呈色講究物理變化之妙,故少有成器者。乾隆初年此類釉裏紅仍呈色不穩(wěn),其後唐英竭力燒造,使得釉裏紅呈色技術(shù)日趨穩(wěn)定,但直至乾隆中晚期,釉裏紅顏色依然為乾隆所關(guān)注,乾隆四十年督陶官全德所繕《奏為遵辦釉裏紅瓷瓶事》奏折中,曾有「……一併發(fā)交窯廠協(xié)造葆廣等敬謹(jǐn)燒造,並諭俱造釉裏紅顏色,務(wù)要花紋清真,釉水肥潤,顏色鮮明」等語,可見釉裏紅呈色及繪飾並非易事,此器釉裏紅髮色濃妍鮮明,雖紋飾繁密卻依然清晰有度,實(shí)屬難得。與本品相近,純以釉裏紅為飾者存世無多。一例屬日內(nèi)瓦鮑氏收藏,載於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 2,頁 81,圖版 201,編號A535(圖 2);另一藏香港長青館,展於敏求精捨... [收起]
[展開]
映水藏山-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粉絲: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內(nèi)容
第102頁

92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03頁

自明正德始,歷代對永宣時期的官窯器物便多有仿燒。至有清一代,

康熙帝致力復(fù)興官窯,亦追摹永宣佳器,奠定清代御瓷風(fēng)格,本品

即為乾隆時期仿永宣佳作。其造型及紋樣皆有所本,北京故宮博

物院可見永樂朝青花作例,屬清宮舊藏,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 (上)》 ,上海,2000 年,頁 41,圖版

39。此類器於雍正朝即有仿燒,故宮有藏雍正時期無款青花例,見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頁 196-197,圖版 116(圖 1)。

此器造型及紋飾佈局皆延續(xù)前述雍正朝做例,壺腹渾圓,壺頸幼細(xì),

壺足外侈,蒜頭形口,由口至肩處飾對稱如意彎耳,腹部兩側(cè)凸飾

乳釘各一。通體僅以釉裏紅為飾,口沿下飾變形如意雲(yún)頭紋,頸飾

折枝花卉紋。腹部紋飾繁復(fù),同心圓內(nèi)以六角星形構(gòu)圖層層遞進(jìn),

中心妙繪蔓草折枝蓮,外層則以方勝、海水、花卉等填地為錦文。

如此幾何紋飾,明顯取自中東樣式,罕見於中國紋樣。線條從中心

出發(fā),經(jīng)精密安排,反復(fù)思量,再以筆繪於圓拱器腹,盡顯景德鎮(zhèn)

御窯藝匠驚人造詣。

圖1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錦地花卉紋綬帶耳蒜頭扁瓶

第104頁

94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此壺造型於《清檔》之中又稱為「馬掛瓶」,如乾隆十年四月十四日,司庫白世秀來說

總管劉滄州交「釉裏紅花葫蘆馬掛瓶一件……傳旨著俱各配座?!挂蛴匝Y紅製作工藝繁

雜而苛刻,且呈色講究物理變化之妙,故少有成器者。乾隆初年此類釉裏紅仍呈色不穩(wěn),

其後唐英竭力燒造,使得釉裏紅呈色技術(shù)日趨穩(wěn)定,但直至乾隆中晚期,釉裏紅顏色依

然為乾隆所關(guān)注,乾隆四十年督陶官全德所繕《奏為遵辦釉裏紅瓷瓶事》奏折中,曾有「……

一併發(fā)交窯廠協(xié)造葆廣等敬謹(jǐn)燒造,並諭俱造釉裏紅顏色,務(wù)要花紋清真,釉水肥潤,

顏色鮮明」等語,可見釉裏紅呈色及繪飾並非易事,此器釉裏紅髮色濃妍鮮明,雖紋飾

繁密卻依然清晰有度,實(shí)屬難得。

與本品相近,純以釉裏紅為飾者存世無多。一例屬日內(nèi)瓦鮑氏收藏,載於 John Ayers,

《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 2,頁 81,圖版 201,編號

A535(圖 2);另一藏香港長青館,展於敏求精捨《中國陶瓷雅集》,編號 118;尚有兩例,

其中之一為胭脂紅彩,皆載於 Soame Jenyns,《Later Chinese Porcelain》,倫敦,

1951 年,頁 LXXXVI(圖 3)。

整器依永樂青花原型,後者器型及紋飾又以中東黃銅扁壺為靈感(參考華盛頓弗利爾美

術(shù)館藏十三世紀(jì)中期伊斯蘭黃銅扁壺),東西文明交融輝暎於此,成品瑰麗華美,加之

釉裏紅恰到好處,益見其難能可貴。

圖 2 鮑爾藏 清乾隆 釉裏紅小抱月瓶 圖 3 《Later Chinese Porcelain》,倫敦,1951 年,頁 LXXXVI

第106頁

96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08頁

98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款識

A Blue and White 'Floral' Vase, Meiping

Qianlong Six-Character Seal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32.5 cm (12 3

/4 in) high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紋梅瓶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HKD: 2,600,000-3,200,000

USD: 333,300-410,300

225

PROVENANCE | 來源:

Bluett & Sons Ltd., London (label)

Bluett & Sons Ltd.,倫敦(標(biāo)籤)

參閱:

《徐氏藝術(shù)館—陶瓷 IV·清代》,徐氏藝術(shù)館,1995 年,圖 71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呂章申主編,上海世紀(jì)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頁 121,圖 82

第110頁

100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11頁

唇口外侈,短束頸,豐肩,弧腹,及腰內(nèi)收,下承圈足,器形端正,釉

面潤澤。外壁以青花為飾,發(fā)色青翠亮麗。外壁為主題紋飾,錯落繪折

枝桃實(shí)、荔枝及石榴組合的「三多」紋飾,每種花果之間點(diǎn)綴折枝花卉。

輔助紋飾有頸部均飾一周十字花卉紋,肩部飾蕉葉紋,脛部飾蕉葉紋。

整器紋飾繪工精細(xì),果實(shí)飽滿,花盛葉蔓,生機(jī)勃勃,其青花翠麗,略

有暈散,繪工精細(xì)。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三果紋又稱三多紋,為傳統(tǒng)吉祥紋飾,有多壽、多福、多子之意,亦稱

福壽三多。

梅瓶原是用於盛酒的容器,所以大多有盅形蓋,考古學(xué)中梅瓶與錫製酒壺、

酒杯等一同出現(xiàn),明代中期後,用途有所改變,成為文人墨客幾案上插

花的花瓶?!短昭拧分芯陀小腹乓云抠A就,今以瓶插花」一說。梅瓶是

乾隆朝經(jīng)典的陳設(shè)御瓷,品類多樣,裝飾豐富,而且量少而質(zhì)精,其中

青花一項(xiàng)多為摹古之作,折枝花果紋為其經(jīng)典題材。本品莊重典雅,紋

飾繪製精細(xì),構(gòu)圖疏密有致,青花發(fā)色青翠,是為乾隆朝經(jīng)典的陳設(shè)御瓷。

據(jù)《活計檔》記載,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lǐng)薩木

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高玉交……宣窯青花梅瓶一件,宣窯青花三

果梅瓶一件……傳旨:交與燒造磁器處唐英照樣燒造?!勾似鳛橛G廠

奉旨而燒的仿宣窯青花之一。

參閱圖:國家博物館藏品

第112頁

102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14頁

104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A Moulded Ding-Type White-Glazed 'Mythical Beast' Tripod Censer

25.3 cm (10 in) high

HKD: 1,200,000-1,800,000

USD: 153,800-230,800

226

Qianlong Six-Character Seal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清乾隆

仿定白釉模印獸面紋獸耳三足爐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單行篆書款

直口,平沿,短束頸,球狀腹,圜底,獸形三足,肩置對稱

獸耳,外口沿模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橫款。胎體厚重堅致,

造型端莊大方,內(nèi)外均施白釉,釉色勻淨(jìng),釉質(zhì)厚潤。器外

模印多層紋飾:口沿回紋,頸如意雲(yún)頭紋與窗櫺紋,肩部如

意雲(yún)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獸面紋,乃青銅器饕餮紋飾之變形,

紋樣繁復(fù),富麗堂皇。雙耳與三足雕飾獸面,口部吐瑞,鏈

接器身、塑形成足。整體佈局繁縟而不失秩序,處處彰顯乾

隆彩瓷之華貴與堂皇。

乾隆皇帝篤信佛教,宮中盛行禮佛儀式,各種佛事用品製作

頗多。本品應(yīng)為佛前五供之首,或與一對花觚和一對燭臺同

置於佛龕前以作供奉﹑祭祀所用,位列中央,品級不凡。

PROVENANCE | 來源:

Sotheby's Paris, 23 June 2016, lot 85

巴黎蘇富比,2016 年 6 月 23 日,拍品編號 85

款識

第116頁

106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款識

A Sacrificial-Red-Glazed Vase, Yuhuchunping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23-1735)

24 cm (9 1

/2 in) high

清雍正

祭紅釉玉壺春瓶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

HKD: 2,000,000-2,500,000

USD: 256,400-320,500

227

PROVENANCE | 來源: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in 2007

香港私人收藏,於 2007 年購入,保存至今

第118頁

108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19頁

撇口,細(xì)頸,頸部中央微微收束,溜肩,杏圓狀垂腹,曲線變化圓緩,

圈足相對較大,微微外撇,以變化的弧線構(gòu)成柔和勻稱的瓶體,線條

優(yōu)美,是為典型之玉壺春瓶造型。胎質(zhì)緻密細(xì)膩,胎骨堅薄輕盈,造

型周正俊秀,外形線條流暢,足底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製」

六字二行楷書款。瓶內(nèi)施白釉,滋潤光潔,甜美肥厚,口沿呈燈草白

色,外壁滿施祭紅釉,發(fā)色純淨(jìng),均勻光滑,鮮紅欲滴,似血如霞,

嬌豔動人,更顯華美。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春壺,造型由唐代寺院裏的淨(jìng)水瓶演變而來,定型

於北宋時期,在當(dāng)時是一種裝酒的實(shí)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yōu)橛^賞性

的陳設(shè)瓷,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元代始有青花品種出

現(xiàn),進(jìn)入明清之際,成為宮廷裝飾之名品。此件雍正官窯玉壺春瓶造

型極具線條之美,俊逸典雅,圓潤飽滿,祭紅釉至美臻純,宛若寶石,

瑰麗璀璨,美不勝收,實(shí)乃雍正官窯同類作品之典範(fàn)佳作。

第120頁

110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PROVENANCE | 來源:

An English private collection, Colchester, Essex

英國??巳厮饺耸詹?/p>

A Blue and White 'Dragon' Quatrelobed Box and Cover

Wanl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573-1619)

23.7 cm (9 3

/8 in) long

明萬曆

青花龍紋蓋盒

「大明萬曆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

HKD: 200,000-300,000

USD: 25,600-38,500

228

款識

蓋盒長方倭角形制,拱頂,子母口相合,底承方圈足,器型

規(guī)整,端莊秀美。通體施釉清透肥潤,蓋頂盒面中間方形開

光內(nèi)繪青花海水雲(yún)紋雙龍戲珠圖,兩條長龍在祥雲(yún)之間圍繞

寶珠飛舞,龍身騰轉(zhuǎn),靈動有神,周圍祥雲(yún)彌漫,古意盎然。

此蓋盒採用回料青花,色澤濃豔,彩料暈散自然,胎質(zhì)細(xì)膩

堅硬,釉色晶瑩。畫意古樸勁道,線條簡潔粗獷,時代氣息

鮮明。展現(xiàn)出極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和工藝價值,陳設(shè)精美,收藏

難得。足內(nèi)書青花「大明萬曆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識。萬

曆官窯製作多延續(xù)嘉靖、隆慶形制,此件拍品青花發(fā)色濃豔,

器型周整,為晚明萬曆官窯不可多得精品。

第122頁

112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24頁

114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款識

A Wucai 'Dragon' Jar

Wanli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573-1619)

13.5 cm (5 3

/8 in) wide

明萬曆

五彩龍紋罐

「大明萬曆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2,600-153,800

229

PROVENANCE | 來源: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香港私人收藏

LITERATURE | 出版:

Precious Treasures: Sunbo Shiho- Fine Scholar’s Objects, 2017, Japan, pp. 18-21, pl. 61

《文房聚珎―彩るもの文房四寶を巡って》,2017 年,日本,頁 18-21,圖版 61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五彩·鬥彩》,商務(wù)印書館,2003 年,頁 46,圖 42

出版物

第126頁

116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27頁

斂口,豐肩圓腹,向下內(nèi)收,近足處微外撇,內(nèi)挖矮圈足,足

心雙圈內(nèi)書青花「大明萬曆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隨一寶相

花錦匣,匣上簽條書:「明萬曆五彩龍盂」,表明本品或曾作

為「書案三珍」中的水盂,居於書齋案頭。此罐釉質(zhì)瑩潤,五

彩裝飾以紅、綠、藍(lán)、黃為主,施色飽滿。整體裝飾以青花單

線紋為界,近足處飾回紋一周,腹部呈現(xiàn)五爪飛龍,間繪綠彩

海水江崖紋。龍身以紅、綠、藍(lán)彩色塊填繪而成,周圍綴飾紅、

黃火焰,筆觸不拘小節(jié),自然天成,充分展現(xiàn)騰龍飛天的躍動

感,堪稱萬曆宮廷用器之佳品。

故宮博物院藏品

第128頁

118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A Carved Yaozhou Celadon-Glazed 'Floral' Ewer

Northern Song Dynasty (AD 960-1127)

27.5 cm (10 7

/8 in) high

北宋

耀州窯剔刻花花卉紋瓜棱執(zhí)壺

230

HKD: 600,000-800,000

USD: 76,900-102,600

PROVENANCE | 來源:

Patrick and Linda Dunnigan collection

Patrick and Linda Dunnigan 伉儷舊藏

LITERATURE | 出版:

Selections from the Patrick and Linda Dunnigan Collections

1980-1995: Chinese Jades and Other Objet d'Art , p.194

《Selections from the Patrick and Linda Dunnigan Collections

1980-1995: Chinese Jades and Other Objet d'Art 》,頁 194

出版圖

第130頁

120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喇叭狀口,圓唇外侈,長束頸,平折肩。壺腹呈橢圓形,並豎壓六條凹痕,

作瓜稜狀,典雅美觀。底承圈足,稍外撇,足內(nèi)施釉,足底刮釉澀胎,胎色灰,

胎質(zhì)細(xì)。壺肩部一側(cè)向上出細(xì)長彎流;另一側(cè)出雙泥條帶狀曲柄,柄端連

接頸部。壺腹分六格,每格內(nèi)剔刻花葉紋,並以篦狀工具劃出細(xì)線表現(xiàn)葉脈,

是為細(xì)工。執(zhí)壺通體施青釉,色青綠,玻璃質(zhì)感強(qiáng),勻光明亮,為耀州窯

北宋鼎盛期中心窯場黃堡鎮(zhèn)燒造。

此式耀州執(zhí)壺,橢圓形腹者見有幾例海內(nèi)外公私收藏,如陜西耀州窯博物

館(參見《銅川文物精萃》,世界圖書出版社西安有限公司,2013 年,頁

53,圖 59)、香港徐氏藝術(shù)館(《徐氏藝術(shù)館》,香港徐氏藝術(shù)館,1992 年,

圖 31)、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瑞士鮑爾東方博物館(參見《鮑爾

藏中國瓷器》第 1 冊,瑞士日內(nèi)瓦,1999 年,頁 50、51,圖 9)、瑞士

玫茵堂(《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一卷,英國倫敦,1994 年,頁 235,

圖 423)等,又本品狀態(tài)保存甚佳,更為難得。

第132頁

122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A Bronze Tripod Incense Burner

17th Century, Xuande mark

十七世紀(jì)

銅鬲式爐

「宣德年製」單行篆書款

HKD: 50,000-70,000

USD: 6,400-9,000

231

鬲式爐有別於一般文玩用爐,其造型源自青銅器,故顯肅穆

端莊,古樸沉穩(wěn),通常陳列於廳堂,具有一定禮儀功能。此

鬲爐以精銅所鑄,胎壁厚實(shí)。爐身為標(biāo)準(zhǔn)器型,爐形矮扁,

體型敦厚。整體圓潤,平口薄唇,短束頸飾弦紋,無耳,扁

體鼓腹,下承三乳足,鬲足收腰,沉穩(wěn)諧美。底部正中開框,

鑄「宣德年製」四字篆書款,字體端正有力。通體光滑圓潤、

綿柔細(xì)膩,皮色盈盈古意,轉(zhuǎn)折圓實(shí)精妙,素體無紋,輪廓

款識 線條豐滿流暢,是十分難得的精品。

17.2 cm (6 3

/4 in) diam.

PROVENANCE | 來源:

A Taiw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臺灣私人收藏

第134頁

124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36頁

126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A Magnificent and Extremely Rare Gold 'Nine Dragon' Garment Hook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9 cm (3 1

/2 in) long, 400g

春秋

純金鏤雕九龍紋帶鉤

HKD: 3,000,000-4,000,000

USD: 384,600-512,800

232

帶鉤是古人束腰革帶上的鉤,流行於先秦至漢代,多用

銅製,亦有用鐵或玉等製作者?!妒酚洝R太公世家》:

「(管仲)射中小白帶鉤?!褂址Q「鮮卑」,《楚辭·大招》:

「小腰秀頸,若鮮卑只?!雇跻葑ⅲ骸铬r卑,袞帶頭也?!?/p>

帶鉤不僅是實(shí)用器,還是身份與權(quán)力的象徵,也用作信物,

所以王公貴族所配帶鉤極盡繁複華麗之能事,此件純金

鏤空九螭龍帶鉤可謂個中代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帶鉤多

以螭龍作鉤頭,此件亦不例外,帶鉤為純金鑄造,鉤身

作方形,以鏤空模鑄八條螭龍首尾纏繞而成,鉤身正面

更有兩條螭龍口含金蛇作拉扯狀。九條螭龍皆大耳、寬鼻、

圓眼、獨(dú)角,龍身飾連珠紋,鑄造極精。這件帶鉤紋飾獨(dú)特,

整體結(jié)構(gòu)緊密,以流暢的線條生動逼真地展現(xiàn)出螭龍盤

繞之氣勢,極盡奢華之美,實(shí)屬罕見的藝術(shù)佳作。

PROVENANCE | 來源:

Patricia Bauman and John Landrum Bryant collection, New York

An important Asian private collection

紐約 Patricia Bauman 和 John Landrum Bryant 舊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LITERATURE | 出版:

A Selection of Chinese Art from the Bauman-Bryant Collection, New York, 2006

《A Selection of Chinese Art from the Bauman-Bryant Collection》,紐約,2006 年

出版物

第138頁

128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39頁

蟠龍吞鹿噬蛇金帶鉤

吉林大學(xué)考古學(xué)院 井中偉 撰稿

這件帶鉤系純黃金質(zhì)地,重達(dá) 400 克。鉤頸延伸圓轉(zhuǎn)弧彎,頭端作正視龍首狀,側(cè) C 形雙耳,

錐柱形立角,額中凸起,眉弓發(fā)達(dá),眉心飾粟點(diǎn)紋,雙眼圓睜,瞳孔內(nèi)凹,闊鼻,寬吻。鉤

體主要由八條身軀連繞的蟠龍構(gòu)成,採用對稱的圓雕鏤空設(shè)計,龍首造型與鉤首之龍大同小

異,分作三排。上下排各有三龍,對稱相背布列,中間的兩龍口吐長舌,與鉤首之龍呈一線

排列;四角之龍口吞小鹿,小鹿回首,呈驚恐無助狀。中排的兩龍相向噬咬一條蛇,蛇首外露,

身體扭曲成幾字形。鹿、蛇掙扎之態(tài),栩栩如生。龍身與蛇體均以兩條平行的粟點(diǎn)紋帶作裝

飾,但粗細(xì)判然有別。鉤尾背側(cè)有一長方橋形鈕。通長 9.2 厘米,寬 6.3 厘米,厚 3 厘米,

重 400 克(圖 1)。這件金帶鉤系美國紐約鮑曼·布萊恩特私人藏品,2006 年出版過圖錄。

英國牛津大學(xué) Peter Northover 博士曾對該器邊緣部分做過金屬成分檢測分析,認(rèn)為帶鉤系

用黃金加工而成,包含 7.5%的銀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雜質(zhì)。

帶鉤是古人衣著服飾常用的掛件,既可聯(lián)結(jié)革帶繫於腰間,也可繫束絲帶固定披肩或佩掛飾物。

帶鉤材質(zhì)常用銅、鐵,也有金、銀、玉、琉璃、水晶等,甚至還有多種材質(zhì)集於一身的複合型器,

光鮮華麗,極盡奢華,是佩帶者身份地位的重要標(biāo)識。目前所知,金屬帶鉤的使用不晚於春秋,

戰(zhàn)國秦漢時期廣為流行,魏晉以降幾近消失,這可能與穿衣從緊束到寬鬆的流行風(fēng)尚的時代

變化相適宜。直到明清時期,帶鉤才以仿古之物重新回歸,多用於賞賜把玩,原本的實(shí)用功

能已被摒棄①??脊虐l(fā)現(xiàn)的黃金帶鉤數(shù)量較少,據(jù)統(tǒng)計僅有 47 件,器物造型以曲頸回首的各

種動物形象為主,如龍、虎、蛇、鴨、馬、羊等,主體年代從春秋晚期到東漢早期,另有少

數(shù)幾件出自明代遺存②。其中,可資用來比較的標(biāo)本當(dāng)首推 2001 年陝西鳳翔縣郭店鎮(zhèn)上郭店

村 SGM2 發(fā)現(xiàn)的雙龍雙蛇金帶鉤③。上郭店金帶鉤的鉤首作龍首,鉤體為兩條龍蟠繞呈 8 字形,

各自噬咬一條蛇,兩側(cè)露出蛇首,龍身飾以密集的粟點(diǎn)紋,鉤尾背側(cè)有一長方橋形鈕,長 5 厘米,

圖1 蟠龍吞鹿噬蛇金帶鉤

第140頁

130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①王仁湘:《帶鈎概論》,《考古學(xué)報》1985 年第 3 期。王仁湘:《善自約束——古代帶鈎與帶扣》,上海古

籍出版社,2012 年。王艷、李曉英:《帶鈎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數(shù)量驟減之原因探析》,《江蘇第二師範(fàn)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 年第 3 期。

② 白宇:《金帶鈎考古學(xué)研究》,《文物天地》2021 年第 8 期。

③ 鳳翔縣博物館:《陝西鳳翔縣上郭店村出土的春秋時期文物》,《考古與文物》2005 年第 1 期。鳳翔縣博物

館:《鳳翔遺珍——鳳翔縣博物館藏品精萃》,三秦出版社,2012 年。

④(西漢)劉安編撰,陳廣忠譯注:《淮南子·說林訓(xùn)》,中華書局,2012 年,第 1009 頁。

寬 2.8 厘米,重約 40 克(圖 2)。無論匠心獨(dú)具的構(gòu)圖設(shè)計還是圓雕鏤空的工藝技法,甚至

某些細(xì)部特徵如龍蛇形象、粟點(diǎn)紋飾等,兩者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具有高度相似性,應(yīng)是同一時代的

黃金作品,具體屬於春秋晚期。不過,從個體大小、蟠龍數(shù)量及構(gòu)設(shè)複雜程度來看,這件金

帶鉤又遠(yuǎn)勝於上郭店 SGM2 金帶鉤。

與之類似的東周黃金製品,還有倫敦古董商埃斯肯納齊(Eskenazi)收藏的蟠龍形浮雕鏤空

嵌綠松石金帶鉤,長 6.9 厘米(圖 3)。紐約藍(lán)捷理(J.J.Lally)藝?yán)仁詹貎杉S金飾牌,均

透雕蟠螭紋,一件寬 7.6 厘米(圖 4),另一件寬 9.2 厘米。

眾所周知,作為珍稀金屬的黃金色澤燦然華貴,耐腐蝕且不易褪色,深受古今世人喜愛。這

件黃金帶鉤不僅時代久遠(yuǎn),而且構(gòu)圖設(shè)計精巧,動物形象靈動活現(xiàn),尤其個體大而厚重,在

目前所見黃金帶鉤中首屈一指。目前市場上所見的黃金帶鉤全部為背面呈內(nèi)凹狀,而此件背

部為完整的圓柱狀,且重量位居首位,更彰顯了這件帶鉤完整的工藝技法及同類的最高水準(zhǔn)。

它很可能是春秋晚期秦國的黃金藝術(shù)珍品,不僅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黃金工藝的上乘水準(zhǔn),而且

是彰顯佩帶者身份等級的尊貴標(biāo)識,正可謂「滿堂之坐,視鉤各異,於環(huán)帶一也」④。

總之,該器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金器尤其是春秋秦國金器具有重要的學(xué)術(shù)價值,兼具精緻巧妙

的審美設(shè)計、高超卓越的工藝水準(zhǔn)、尊貴奢華的社會地位於一體,因此也極富藝術(shù)收藏價值。

第141頁

圖 2 陝西鳳翔上郭店發(fā)現(xiàn)的金帶鉤 圖 3 倫敦埃斯肯納齊(Eskenazi)收藏

的金帶鉤(1993 年 6-7 月倫敦展出)

圖 4 紐約藍(lán)捷理(J.J.Lally)藝?yán)仁詹氐慕痫椗疲?996 年 3-4 月紐約展出)

參閱圖:西漢 黃玉帶鉤 倫敦佳士得,2020 年 11 月 3 日,

拍品編號 7(GBP 2,902,500 成交)

第142頁

132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A Large and Rare Painted Wood Figure of Guanyin

Liao Dynasty (AD 916-1125)

105 cm (41 3

/8 in) high

加彩木雕觀世音菩薩坐像

233

PROVENANCE | 來源:

Aurthur M. Sackler (1913-1987) collection

Christie's New York, 1 December 1994, lot 169

Ann and Gordon Getty collection

亞瑟·M·賽克勒 (1913-1987 年 ) 舊藏

紐約佳士得,1994 年 12 月 1 日,拍賣編號 169

安及戈登·蓋蒂珍藏

HKD: 10,000,000-15,000,000

USD: 1,282,000-1,923,100

第144頁

134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46頁

136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48頁

遼代加彩木雕觀世音坐像,氣勢恢弘,姿態(tài)栩然,通體裝飾皆

精緻華美,結(jié)構(gòu)造型嚴(yán)謹(jǐn),雕工細(xì)膩,堪稱同時期木雕佛像中

的上乘佳作。木雕佛像的存世量並不多,如此尊流傳千年的彩

繪木雕佛像,不僅是中國古代藝術(shù)史的傑作,也是舉世公認(rèn)的

藝術(shù)珍品,其經(jīng)手藏家亦相當(dāng)顯赫,此像原為賽克勒家族所藏,

後為蓋蒂家族收藏了二十餘年。造像底部有高逾一尺的圓型仰

蓮座,即為收藏此像的戈登·蓋蒂夫婦找專人為其量身打造,

亦可見其珍視程度。本來觀音即身長逾米,再安於蓮臺之上,

則總高度達(dá)到了 1.4 米,氣勢宏偉。觀音垂目端坐,法相莊嚴(yán),

如在悲憫眾生,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觀眾置身於像前,與菩

薩靜靜對視,宛若經(jīng)歷一場穿越千年的朝聖之旅。

宋遼金菩薩像或束髮髻,或戴寶冠,或兩者兼而有之。其中宋

代以髮髻居多,如大英博物館藏北宋菩薩像(圖 1)、堪薩斯

大學(xué)史賓賽藝術(shù)館的宋代木雕觀音菩薩頭像(圖 2)等;遼金

則以寶冠居多,如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所藏的金明昌六年

觀音菩薩立像(圖 3)。本尊菩薩頭頂卷草雲(yún)如意寶冠,有一

阿彌陀佛坐像置於冠中,兩側(cè)點(diǎn)綴數(shù)層錯落有致之卷草紋,頭

頂梳理齊整高聳髮髻,富有時代氣息。環(huán)髮髻一周有紋樣冠飾,

腦後遍刻細(xì)密髮絲,雕工精緻。寶冠上飾有珠帶,左右對稱延

伸,精美絕倫。冠兩側(cè)連接寶繒,在肩頭綁有明顯花結(jié),分?jǐn)?shù)

縷披肩,具有遼代佛像的特徵。菩薩面頰飽滿,細(xì)眉秀目,寬

額豐頤,唇角微抿,神態(tài)祥和自若。額頭上方為兩組左右弧形

對稱的寬厚頭髮,與上海博物館藏木雕大勢至菩薩像、克利夫

蘭藝術(shù)館藏木雕觀世音菩薩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木雕菩薩頭

像相似。額上凹刻有圓形白毫,中間寶珠缺失,雙耳或曾佩有

環(huán)璫,頸部有數(shù)道蠶節(jié)紋。

圖 1 大英博物館藏 北宋 菩薩像

圖 2 堪薩斯大學(xué)史賓賽藝術(shù)館藏

宋代 木雕觀音菩薩頭像

千年觀音 盛世佛影

—論遼代加彩木雕觀世音坐像

138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第149頁

菩薩配戴項(xiàng)圈、瓔珞、臂釧、腕釧,胸飾精美,絡(luò)腋華麗。

裙帶在胸前打結(jié)後自然下垂。腰間飾有腰帶,打結(jié)垂於胯

部兩側(cè)。肩披帔帛,衣袖上端蓬鬆,從肘部向後急劇外翻

呈立體狀,飄帶順身而下,一縷自左肩向右腰處飄去,虛

實(shí)相映,富韻律感。背部所見,帔帛、絡(luò)腋層次立體。下

著裙裳,褶紋流暢,裙襬覆於寶座若臺布,衣紋隨體起伏,

線條為粗陰刻線,雕工飄逸而富韻味。絡(luò)掖、長裙、帔帛

的組合,多層上裝與長裙組合,內(nèi)著窄袖短襦,套束腰半

臂衫,再覆雲(yún)肩,普遍流行於宋遼金時期,其中上身外披

鎧甲,再覆雲(yún)肩,如大同華嚴(yán)寺薄伽教藏殿遼代菩薩、朝

陽北塔發(fā)現(xiàn)的遼重熙十二年(1043)的經(jīng)塔菩薩像、應(yīng)縣

木塔的遼代菩薩像等,則為遼代特有服裝,這或與遼代密

教流行以及尚武之風(fēng)盛行有關(guān)。儘管年代久遠(yuǎn),表面有施

金留存,多處可見紅、藍(lán)、黑色之殘彩,施彩敷色,其富

麗穿戴及高貴姿態(tài)在提醒觀者信眾,菩薩成道前原為王子

的貴重出身。

菩薩坐姿為結(jié)跏趺坐,亦稱金剛坐,是以左右兩腳的腳

背置於左右兩股上,足心朝天。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

下進(jìn)入禪思,修悟證道,採用的就是這種坐姿。右手持

瓦拉達(dá)手?。╲arada mudra),張開的手掌向外,手指

朝下,表示同情心和願望。左手持維塔卡手印(vitarka

mudra),手指向上,掌心向外,拇指與中指相撚,其餘

各指自然舒散,結(jié)說法印。遼金菩薩坐姿多呈結(jié)跏趺坐和

遊戲坐,以前者為常見,通常右足置於左股下,一手上舉,

一手置於腹前,具有較強(qiáng)的統(tǒng)一性。整體而言,從造像的

莊嚴(yán)渾厚、面容豐腴、及服飾鑲邊的花紋樣式、衣紋疏朗

流暢的簡練手法,此像具有遼金時期佛像的特徵。相較於

唐代造像肌肉塑造的誇張,遼金時期的造像肌肉隆起度更

為適中,面相及表情脫離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更顯人間

趣味,其寶冠及裝身則較唐代更為華麗厚重,而整體造型

大氣,體量飽滿,因雕工流暢更見細(xì)部完美,久經(jīng)歲月漆

金仍展露出佛性華光。遼代佛教造像通常面相豐圓結(jié)實(shí),

彎眉細(xì)目,眉間白毫碩大,身形則兩肩寬厚,莊嚴(yán)挺拔,

極具體積感,上半身偏長,給人以凜凜堂堂、偉岸端莊之感,

且殘留著唐造像濃厚的遺風(fēng)。

圖 3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金 明昌六年觀音菩薩像

第150頁

140 宮廷藝術(shù)與尚古美學(xué)

Enshrouded Within: Chinese Imperial

Treasures and Archaic Antiquities 映水藏山

佛教自西漢始東傳,進(jìn)入我國,佛教文化由此在中國發(fā)展,

隨之興盛的便是佛教造像。早期中國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銅

鑄者居多,盛唐之後,佛教造像藝術(shù)漸趨衰沒。宋代經(jīng)濟(jì)

繁榮,佛教更深入民間,從藝術(shù)中反映當(dāng)時社會的審美喜

好。

宋雖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然國勢衰弱,北宋時(960-1127),

佔(zhàn)據(jù)東北、河北、及山西北部的遼國(907-1125)壓境,

其後遼為女真人所建的金(1115-1234)所滅,遼金先

後與宋對峙,各與正統(tǒng),造成了宋室莫大的威脅。彼時的

佛教造像,無論在材質(zhì)或題材的選擇上,都與唐代有所出

入。遼代長年與宋室逐鹿中原,戰(zhàn)事頻發(fā),也成就了文化

的衝突及融合,中原的傳統(tǒng)文化和先進(jìn)技術(shù)在北方得以流

行,加速了契丹族的漢化進(jìn)程。可以說,遼代前有大唐盛

世的藝術(shù)滋養(yǎng),與唐代早期的佛教造像淵源較深,承繼關(guān)

係明顯;同期與宋金各與正統(tǒng),加之契丹民族本身的草原

血統(tǒng),多種因素造就了遼代的佛像造詣,體現(xiàn)出一種威武

健美、尚武的民族審美特點(diǎn)。

遼金時期的佛教造像藝術(shù)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佛教造像

藝術(shù)受到唐宋佛教造像藝術(shù)的影響,人物衣紋裝飾華麗,

體態(tài)面貌呈現(xiàn)豐腴、強(qiáng)悍、粗放的風(fēng)格;中期,從造像體積、

面貌、數(shù)量及工藝上,可以充分表現(xiàn)出佛教造像藝術(shù)已到

達(dá)了此時期的頂峰。因宗教的「世俗化」,佛教造像的表

現(xiàn)開始趨於自然、寫實(shí)的面貌特徵;晚期,佛教逐漸走向

低潮,大型的佛教造像開始減少,失去了往日風(fēng)采。概而

言之,宋遼金時期的佛造像已有別於隋朝的拙樸厚重和唐

代的婀娜多姿,呈現(xiàn)的是端莊典雅和閑然自適的虔靜之感。

在風(fēng)格上,宋朝纖柔秀雅,遼代沉穩(wěn)肅穆,金代則粗壯雄

強(qiáng)。此尊遼代觀音木雕坐像體貌渾厚端莊,面相豐圓慈悲,

正是沉穩(wěn)肅穆之典型。

齊慶媛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宋遼金時期菩薩像造型分析》一

文中,根據(jù)帶有紀(jì)年的地面寺院、石窟寺院和國內(nèi)外所藏

的單體造像雕塑,對宋遼金時期的菩薩造型作了較全面的

統(tǒng)計,從髮髻、寶冠、服裝、裝身具、軀體形態(tài)等方面,

對宋遼金的菩薩造型作了分析。她指出,宋遼金菩薩像普

遍戴繁縟華麗的寶冠,而且著裝形式多樣,姿態(tài)富於變化,

部分造像表情接近生活中人。具體而言,北宋菩薩像前期

較多地保留著唐代遺風(fēng),後期呈現(xiàn)濃厚世俗化傾向。遼代

與北宋菩薩像造型相互影響的情況也時有所見,遼代菩薩

像早期多繼承唐代因素,中晚期形成挺拔健美的自身風(fēng)格,

頭戴筒形冠與身披鎧甲是遼代菩薩像的特色。遼晚期,約

自 11 世紀(jì) 60 年代至 12 世紀(jì)初,菩薩像造型呈衰退態(tài)勢,

軀體多被服飾遮掩。金代菩薩像前期多因襲遼代、北宋因

素,晚期形成粗獷雄健風(fēng)格,捲曲雀尾形高冠則是金代菩

薩像的典型冠式。

就著裝而言,宋遼金菩薩像通常整體著裝,與唐、五代菩

薩像往往上身大部袒裸的情況不同,其服裝經(jīng)歷了由簡單

到複雜的變化過程。遼代一方面保持著印度斜披絡(luò)腋的傳

統(tǒng)貴族服飾;另一方面又有魏晉以來受南朝士大夫服飾和

玄學(xué)影響下的仙道風(fēng)格的飄帶,但耳輪低垂鏤空貼塑花飾,

是遼代彩塑特有的一點(diǎn)。項(xiàng)飾要比前代華麗豐富,最為典

百萬用戶使用云展網(wǎng)進(jìn)行電子書冊制作,只要您有文檔,即可一鍵上傳,自動生成鏈接和二維碼(獨(dú)立電子書),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網(wǎng)站!
收藏
轉(zhuǎn)發(fā)
下載
免費(fèi)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費(fèi)制作
x
{{item.desc}}
下載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