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亦是全人?!彼貜?fù)吉安聶豹的《答聶文蔚》,是離世之前寫得
最長的一篇論學(xué)書信,以此給自己的心學(xué)體系做了簡易廣大的最
后總結(jié)。
臨近廣州時,王陽明專程繞道橫州烏蠻灘拜謁了伏波將軍(東
漢馬援)廟,進(jìn)得廟來,眼前場景竟與五十多年前少年夢里所見
一一相同,不禁作詩二首,以明心跡。他還在伏波將軍廟壁題下了
自己十五歲時的夢中感應(yīng)詩:
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
云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詩尚不磨。
王陽明一生事功類似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及其身后,謗興爵
削,竟也與伏波將軍馬援薏苡之事略同。
九月三十日,王陽明在廣州,于論道講學(xué)中度過了人生最后一
個生日??嗟瘸⑴菀粋€多月未果,到了這年閏十月,為紀(jì)念六
世祖王綱而建的增城忠孝祠竣工,增城知縣朱道瀾請王陽明前往致
祭。王陽明也想順道探訪道友湛若水的甘泉故居,于是掙扎起身,
前往增城。在增城,親作祭文,題詩祠壁,作《忠孝祠記》;接著
訪問了湛若水的甘泉都沙貝村故居,留下了生平最后兩首詩:《題
甘泉居》與《書泉翁壁》。他在詩中寫道:“落落千百載,人生幾
知音。”這是完全類似于孔子“莫我知也夫”的圣人之嘆!題壁詩
末尾寫道“道通著行跡,期無負(fù)初心”,還是回望倡明圣學(xué)的初
心,這是王陽明個體生命價值實現(xiàn)的終極追求。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
“初心”,竟是王陽明在詩歌世界里留給我們的最后兩個字。
朝廷的批復(fù)遲遲不下,王陽明病困廣州三個月,錯過了歸家治
療的最好時機。閏十月三十日,王陽明終于接受黃佐勸告,決定離